最新小學三年級練習的教案(通用13篇)

字號:

    教案能夠幫助教師掌握教學進程,提高課堂效率。教案要關(guān)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提供差異化的學習任務和評價方式。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教案,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三年級練習的教案篇一
    學習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對東西南北方向的`認識。
    2、進一步熟練根據(jù)路線圖描述行走路線。
    過程:
    一、練習:
    1、誰來說說前面兩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2、老師給知一個方向(畫圖:郵局在百貨大樓的東面),學生說出其他的3個方向。
    3、看圖說方位:出示掛圖,同桌互相說說誰在誰的哪一邊。
    4、分組活動:送回家(用東西南北卡片)。
    二、綜合練。
    1、觀察第2頁天安門廣場圖,請根據(jù)示意圖指出東西南北。
    2、你能說說這幅天安門廣場圖中哪個建筑物分別在哪邊嗎?
    3、第6頁第3題:
    4、第7頁第4題:
    觀察中國地圖,先找出五岳。
    現(xiàn)在告訴你中岳是嵩山,你能根據(jù)這個說說其他的山分別是什么岳嗎?比一比,誰說得對!
    講評。
    5、引導學生閱讀:你知道嗎?
    三、總結(jié)。
    四、課后。
    在中國地圖上找一找東西南北著名的旅游區(qū)。
    小學三年級練習的教案篇二
    1、學習和鞏固逗號,句號,冒號,引號的用法,并學習王爾德對待標點這樣的小事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
    2、練習書寫呈三角形的字,注意上緊下松的要點。
    3、背誦八個成語和古今賢文。
    4、按要求調(diào)查、填表,然后向大家口頭匯報調(diào)查結(jié)果,并說說對學校今后綠化的建議。
    5、學寫毛筆字橫折斜鉤、橫折彎鉤。
    四課時。
    第一課時。
    一學用字詞句第一題。
    1、審題。
    (1)學生自由讀題,弄清題目要求。
    (2)師生明確題意。
    2、讓學生默讀小故事,并請學生說說這個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
    3、學生試著讀讀沒有加標點的短文,然后交流讀沒有標點文章的感受。
    4、出示一首標點歌:
    標點符號很重要,組成文章不可少。
    該用哪種小符號,都要認真來思考。
    意思未完用逗號,一句完了用句號。
    喜怒哀樂感嘆號,提出問題用問號。
    并列詞語用頓號,并列分句用分號。
    提示下文用冒號,對話引用加引號。
    書文名稱要標明,前后加上書名號。
    有些意思要省略,可以加上省略號。
    標點符號用準確,文章清楚都稱好。
    5、引導學生根據(jù)已有知識經(jīng)驗和兒歌,回顧逗號,句號,冒號,引號的用法。
    6、師生小結(jié)加標點的方法:先給文章斷句,然后根據(jù)文章的內(nèi)容、停頓加上適當?shù)臉它c符號。
    7、學生按照方法逐段給短文加上標點。
    8、學生自由讀讀加上了標點的故事,感受語氣,集體交流如何加標點。
    9、練習讀出感情,齊讀小故事。
    10、學生談讀了故事的啟發(fā)、收獲。
    二學用字詞句第二題。
    1、出示三個字:未、允、夾。學生讀字,觀察字型。
    2、學生說說三個字的共同之處。(獨體子,外形上呈三角形。)。
    3、觀察例字,發(fā)現(xiàn)這類漢字的書寫要點上緊下松。
    4、教師范寫:夾。
    5、學生描紅、臨帖,感受書寫的技巧。教師巡視指導。
    6、反饋:同座互相欣賞書寫成果?;ピu和自評相結(jié)合。
    7、再找找這種字型的其它字,練習書寫。
    第二課時。
    一讀讀背背成語。
    1、學生自由認讀成語,不認識的字或問老師。
    2、檢查成語的讀音。重點指導讀準:妄、蠢、厲。
    3、集體交流,弄懂成語的含義。(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原有經(jīng)驗或查詞典談自己的理解。)。
    (1)坐觀成敗:指對于別人的成功或失敗采取旁觀的態(tài)度。
    (2)按兵不動:是軍隊暫時不行動,等待時機,現(xiàn)也指接受任務后不肯行動。
    (3)輕舉妄動:妄,盲目。指不經(jīng)過慎重考慮,盲目行動。
    (4)操之過急:辦事過于急躁。
    4、學生再次認真讀成語歌,看看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引導:每排兩個成語意思相近,可以連用;每行后一個成語的最后一個字都是動;成語的意思都和打仗有關(guān);有些成語出自歷史典故。)。
    5、練習背誦。
    (1)根據(jù)以上發(fā)現(xiàn),自己練習背誦。(邊記邊想)。
    (2)同桌互相背誦。
    (3)指名背、集體背。
    6、拓展練習:讓學生說說其他關(guān)于戰(zhàn)爭的成語,擴充積累。
    二讀讀背背古今賢文。
    1、回憶已經(jīng)背誦過的古今賢文,集體背誦。
    2、學生自由讀古今賢文,掃清字詞障礙。
    3、逐句交流、理解,獲得啟示。
    (1)小組學習:在小組里,每人讀一句,說說理解,互相補充。
    (2)指名讀自己能讀懂的句子,說感受,再齊讀。
    (3)反復讀,加深理解。
    (4)說說這些句子都是寫什么的。聯(lián)系生活實際舉例說明。
    4、練習背誦開展背誦競賽。
    第三課時。
    一想想做做。
    1、復習古今賢文《環(huán)保篇》,學生齊背。
    2、由環(huán)保的話題引入新課:學生談談自己對環(huán)保的認識及其重要性。
    3、了解表格要求。
    (1)學生認真看看所需填寫的表格,弄清要填的內(nèi)容。
    (2)根據(jù)內(nèi)容討論:我們需要做哪些調(diào)查工作。
    (3)分小組,明確分工及注意事項,合作完成調(diào)查任務。
    4、學生走出教室,到校園進行調(diào)查,作好記錄。
    5、集體交流,各自匯報調(diào)查結(jié)果。(匯報時,幫助學生弄清什么是落葉樹及落葉樹的種類;什么是常青樹及其種類。)。
    6、討論:結(jié)合調(diào)查結(jié)果,說說對學校今后綠化的建議。
    (可以引導學生從花草樹木的`種類及種植的位置等方面考慮。)。
    7、將建議可行化:小組合作,會畫的,會寫的,分工合作,完成一份可行的校園綠化建議。8、評選最佳建議。(自評與互評相結(jié)合。)。
    第四課時。
    教學第五題(學寫毛筆字)。
    1、審題。
    明確本次學寫毛筆字的重點是寫好兩個筆畫橫折斜鉤橫折彎鉤。
    2、指導。
    (1)指導學生仔細讀帖,分析風九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師邊講解要領(lǐng)邊示范書寫橫折斜鉤橫折彎鉤。
    3、練習。
    學生臨摹,教師巡視,特別注意寫字有困難的學生,并及時幫助。
    4、反饋。
    (1)展示寫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小學三年級練習的教案篇三
    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學會寫六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3、爭當人人夸的好孩子。
    教學重點:
    認識生字。
    會寫生字。
    教學難點:
    爭當人人夸的好孩子。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準備:
    卡片圖片。
    第一課時。
    一、導入,揭題。
    有一位叔叔就為這樣的好孩子編了一首兒歌。
    二、新課教學。
    生字教學。
    (一)初讀課文。
    1、讀準字音;讀課文時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如(三字經(jīng))。
    2、在課文中找出生字,多讀幾遍。對有困難的音進行指導。
    3、再讀課文讀通句子,選擇你最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
    4、師生正音。
    (二)。
    生字教學。
    1、出示帶拼音詞語,識記生字。
    2、小組合作學習生字。
    3、出示三字經(jīng)鞏固生字。
    三、寫字教學。
    1、教師范寫。
    2、學生描紅交流。
    3、練寫。
    四、課文教學。
    1、出示一幅畫,想一想圖上講了一件什么事情。這是一位怎么樣的好孩子?
    學習第一句話:小朋友,正少年,尊長輩,懂禮貌。生字用紅字體標出。用自豪的語氣朗讀。
    2、學習二、三、四句:同上教學。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生字。
    二、學習最后一句。
    (一)讀全文。
    1、生字都認識了,課文應該讀的更好,自讀全文。
    2、指名讀句子。
    (二)學習最后一句。
    1、長輩們?yōu)槭裁磳δ阕鲥e的事進行提醒,讓你改正呢?出示最后一句。
    2、你怎么做才是愛家呢?
    3、讀一讀、聽一聽誰是最愛家的。
    三、寫字教學。
    四、朗讀課文。
    五、拓展。
    念兒歌。
    小學三年級練習的教案篇四
    1、在觀察、交流、操作等活動中,經(jīng)歷認識圓柱和圓柱側(cè)面展開圖的過程。
    2、認識圓柱和圓柱側(cè)面展開圖,會計算圓柱的側(cè)面積。
    3、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愿意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獲得學習的愉快體驗。
    1、老師準備一個帶商標紙的茶葉桶、剪刀、小黑板或課件。
    2、學生每人準備一個圓柱體實物、剪刀、線繩等。
    1、謎語導入引出圓柱。上下一樣粗,放倒一推骨碌碌。(板書:圓柱)。
    2、(課件出示書中的情境圖)師:上面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指名說)。
    1、認識圓柱。
    拿起你的圓柱,仔細觀察,你發(fā)現(xiàn)了:圓柱有多少個面?再用手摸一摸,這些面有什么特點?也可以在桌上輕輕地滾一滾。
    (1)學生觀察,并用手摸表面、滾一滾。
    (2)集體交流。好了,放好你的圓柱。你觀察到圓柱有哪些特征?(指名說)。
    預設:
    1、我發(fā)現(xiàn)了圓柱有三個面。(師:用手指一指都有哪三個面)。
    2、我發(fā)現(xiàn)了圓柱的的上下兩個面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師:同意嗎?那你們怎么知道這兩個圓完全相同呢?有沒有辦法驗證一下?(指名說)教師總結(jié):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做圓柱的底面,它們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并板書:2個底面相等)。
    3、我發(fā)現(xiàn)了圓柱還有一個面,(師:這個面有什么特點?和上下兩個底面有什么不一樣?)教師在學生發(fā)言的基礎(chǔ)上總結(jié):圓柱的這個曲面,叫做側(cè)面。(并板書:曲面)。
    4、剛才大家觀察的非常認真,那我們回憶一下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高),那圓柱有高嗎?(有)誰來用手指一指或者用語言描述一下什么是圓柱的高?(指名說)。
    那你們認為一個圓柱有多少條高?(無數(shù)條)而且它們的長度怎么能樣?(相等)。
    小學三年級練習的教案篇五
    在前幾冊教科書里,陸續(xù)教學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長度單位,以及千克、克等質(zhì)量單位,本單元教學較大的長度單位千米和較大的質(zhì)量單位噸。
    千米和噸都是常用的計量單位,在生活、生產(chǎn)中有廣泛的應用。但是,這兩個單位與學生的生活有些距離,他們對這些單位不夠熟悉。因此,教學千米和噸,首要任務是體會千米和噸,感知1千米有多長、1噸有多重,建立1千米、1噸的初步觀念。教學千米與米、噸與千克的進率及簡單的換算,也是讓學生聯(lián)系已經(jīng)認識的米和千克,體驗千米和噸。學生是否體會了千米和噸,一般可以通過兩種方式檢驗,一是能否聯(lián)系實際,舉身邊的例子說說1千米大約是多長、1噸大約是多重;二是能否在日常生活和實際問題里正確使用千米和噸。
    全單元內(nèi)容分三部分編排,第44~46頁教學千米,第47~49頁教學噸,第50~55頁單元練習和實踐活動。
    二、教材編寫特點和教學建議。
    1.認識千米、噸的線索和活動。
    首先,在現(xiàn)實的情境里引出千米和噸,讓學生感受它們都是較大的計量單位。第44頁的四張照片上都有“千米”,配合這些照片,教材中說:計量路程或測量鐵路、公路、河流的長度,通常用千米作單位。學生從照片和文字說明中,體會了千米是較大的長度單位。第47頁的三張照片中,物體很多、很重,教材指出:計量比較重或者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噸作單位。在引出噸的同時,讓學生體會它是較大的`計量物重的單位。
    然后,尋找千米與噸的生長點,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感知千米和噸。在引出千米和噸以后,需要知道1千米是多長、1噸有多重。教材選擇100米為生長點,既感知千米,又帶出千米與米的進率??纯?00米的跑道有多長,想想10個100米是多長,接受10個100米是1000米,就是1千米,這樣1千米=1000米就很自然地得出了。100米作為千米的生長點,它是否清晰直接影響對1千米的感受。多數(shù)學校都有100米的跑道,在課前要帶領(lǐng)學生在跑道上反復看看、走走,對教學千米是有好處的。教材選擇100千克為噸的生長點,從1袋大米100千克,推算10袋大米1000千克,體會10袋大米的重,意義接受1000千克就是1噸,感知了噸,帶出了進率1噸=1000千克。
    接著,擴大感知背景,繼續(xù)體會千米和噸,積累感性材料和生活經(jīng)驗。學校里的跑道,一般是一圈200米、250米或400米,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學校里跑道一圈的米數(shù),推算幾圈是1千米。一個小學生的體重25千克,推算40個小學生的體重是多少;一棵白菜1千克,多少棵這樣的白菜重1噸;1桶水重10千克,多少桶水重1噸;2塊磚重5千克,多少塊磚重1噸。這么多的推算,都以學生熟悉的事物為載體,通過40名小學生、1000棵白菜、100桶水、400塊磚都重1噸等事實,幫助學生感知1千米與1噸。如果學生對其中某種物體感興趣,記住多少個這樣的物體長1千米或重1噸,他對千米和噸的感受就清晰而深刻了,而且不會忘記。
    2.在應用計量單位時,進一步體驗單位。
    教材三次安排選擇合適的計量單位的練習,第46頁第4題是選擇長度單位,第49頁第5題是選擇質(zhì)量單位,第50頁第1題是長度單位和質(zhì)量單位的綜合應用。在這些題里不僅使用本單元教學的千米和噸,還使用以前學過的長度單位和質(zhì)量單位。在選擇單位時,要加強對單位的體驗。對于熟悉的物體,學生很快能說出應該選擇的單位,如小華的身高132(厘米)、一個蘋果重200(克)。要讓學生體驗如果選了其它單位,將會鬧出多大的笑話。如果一個蘋果200千克,那么這個蘋果要許多人抬著吃;如果小華身高132米,那么他有20層樓那么高。對于不熟悉的物體,可以用篩選排除的辦法,尋找合適的計量單位。如1筐稻谷45,如果用克作單位,這筐稻谷只要用手輕輕一托;如果用噸作單位,一個人無論如何也搬不動這筐稻谷,于是選擇千克作單位。
    解答實際問題,也有助于體會千米和噸的應用,從而豐富生活經(jīng)驗。如計量河流、鐵路的長度,要用千米作單位;計量卡車的載重量、鯨魚等大型動物的體重,要用噸作單位。隨著經(jīng)驗的積累,對計量單位的感受也會深刻。
    3.在實踐活動中進一步體驗千米。
    “了解千米”這次實踐活動,安排學生“走走看看”。通過走100米要多少步和多少分鐘,推算走1千米的步數(shù)和時間,借助步數(shù)與時間體驗1千米的長度。還組織在離開1千米的地方大聲說話,試試能聽到嗎?這些都是學生感興趣的活動,有了這些數(shù)據(jù)和經(jīng)驗,就能在日常生活中估計1千米。
    小學三年級練習的教案篇六
    蘇教版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第74~77頁。
    1,認識面積的含義,初步學會比較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面積的大小。
    2,在體驗面積含義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比較能力,歸納概括能力,在探索平面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
    3,在探索學習活動中,培養(yǎng)主動探索和互相合作的意識,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習和探索興趣。
    認識面積的含義。
    學會比較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引入。
    師示范,和生一起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
    同座的兩個同學互相比一比。
    師生比一比。
    說說比較的結(jié)果。
    指一指,比較的是哪一部分的大小。
    二、主動參與,探索新知。
    1、認識面積的含義。
    (1),摸一摸,感受面有大有小。
    (學生說,并要求摸一摸)一生說完,大家再摸摸。
    課本的封面和桌面比較,哪個面大?哪個面???
    誰能邊摸摸面,邊說說它們的大小?
    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來嗎?(邊摸邊說)。
    (2)揭示面積含義。
    課本封面的大小就是封面的什么?(板書)。
    你還能舉出面積的例子嗎?
    (3)聯(lián)系生活拓展。
    舉例說說生活中其他物體面的面積?并比比它們的大小。
    小組交流。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面積。
    (4)練習。
    a.想想做做第2題。
    電腦出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圖。
    知道我們南通屬于哪個省么?
    對了,是江蘇省。誰上來找找看?
    皖是哪個省的簡稱?(安徽)誰來找?
    川呢?
    湘呢?分別請生指一指。
    觀察一下描下來的這個四川省的圖形,用面積說一句話。
    像這些都是不規(guī)則的平面圖形,我們以前還學過哪些平面圖形?
    b.在紙上畫一個平面圖形,并涂上顏色表示它的面積。
    畫完之后和小組的同學比比看,誰的圖形面積比較大?
    用另一種顏色的筆描出圖形的邊線。
    學生操作。
    體會面積和周長的區(qū)別。
    2、比較面積的大小。
    你能比較出這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嗎?(例2)出示。
    你覺得哪個圖形的面積大一些?
    動手試一試,比一比,驗證一下自己的猜想。
    看看哪一組能想到不同的方法進行比較。
    小組討論。
    各小組匯報比較的方法(演示)。
    師適時點評。
    3、想想做做第3題。
    比較這四個圖形,哪個圖形的面積大一些嗎?
    先看第一個圖形占了多少格?第二個呢?第三個呢?
    最后一個圖形你是怎么數(shù)的?有什么好方法向大家介紹?
    那么這四個圖形中哪個圖形的面積最大?
    三、拓展應用。
    打開書本第75頁,看試一試的第一題,比較下面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
    小組先討論用什么方法?然后選擇相應的工具。
    全班交流:你是怎么比的?(根據(jù)學生回答,白板演示)。
    引導反思: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
    四、課堂延伸。
    1.比一比兩塊布的面積。
    2.根據(jù)面積大小估算價錢。
    五.全課。
    談談你的收獲。
    孩子們比我預想中的要好,也許是準備比較充分,學生的基礎(chǔ)也不錯,師生配合得比較默契,總體感覺較順利,達到了預設的教學目標,上課很愉快,由衷的喜歡這幫孩子!感覺可以借鑒的地方:
    1、組織豐富的數(shù)學活動,展現(xiàn)生動的形成過程。我為學生充分的學習材料和探究的時間,通過“摸一摸”、“比一比”、“擺一擺”、“畫一畫”、“數(shù)一數(shù)”等數(shù)學活動,引導學生親身經(jīng)歷面積意義的產(chǎn)生過程、體驗面積單位統(tǒng)一的必要性。面積意義分兩個層次:物體表面的面積和封閉圖形的面積,這兩個層次重在讓學生在體驗中建構(gòu)面積的意義。我對“物體表面”做了較為深入的挖掘:不但出現(xiàn)平面、還有曲面,這樣學生對表面的認識才較為全面。在封閉圖形的面積形成中重點抓住面積的表象的建立,通過“畫一畫”活動真切體驗到面積是一整片,是有大小的,并且自然生成周長與面積的比較。但上課時學生對周長和面積的區(qū)別都比較清楚,對比作用不是很明顯。
    2、經(jīng)歷面積的比較過程,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我認為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以學生自己的體驗和知覺為基礎(chǔ),特別需要學生在數(shù)學活動中體驗和感悟。課堂中學生在經(jīng)歷面積的形成過程中,逐漸積累豐富的表象,尤其是“估一估”“比一比”、“擺一擺”等活動,使發(fā)展空間觀念的目標落到實處。整堂課以比較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大小為主線,滲透各種比較面積的方法。學生在探索過程中,通過交流、比較、解決問題過程中不同的策略,從中學到不同的比較策略,分享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學生在分工操作、比較、匯報、交流中,經(jīng)歷“做數(shù)學”的過程,學生的體驗感悟才比較深刻。
    雖然在操作材料上動了些腦筋,但是學生操作起來還是要花不少時間,如何再進一步節(jié)省時間,使討論更充分有效,值得進一步思考。
    小學三年級練習的教案篇七
    16、一臺vcd要238元,一臺掃描儀要458元,爸爸帶了800元錢。夠不夠?
    17、張大爺打了700斤魚,上午賣出523斤,下午比上午少賣出394斤。
    (1)這一天一共賣了多少斤?(2)還剩多少斤?
    19、要給一幅長30厘米,寬26厘米的畫做畫框。畫框的周長至少是多少厘米?
    22、有學生31人,老師2人。每船限乘4人,至少要租多少條小船?
    25、原來有30個同學,又走來15個。這些同學5人排一行,可以排幾行?
    26、用一根36厘米的鐵絲正好圍成一個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厘米?
    28、一根繩子的5倍是45米,一根鐵絲是這根繩子的7倍。這根鐵絲長多少米?
    小學三年級練習的教案篇八
    記得,春節(jié)時節(jié),那昂立枝頭的就是被譽為英雄花的木棉花。它色彩鮮艷,蓬勃向上,給人以堅定、凝重、樸實的感覺。當熱風吹走帶有幾分寒意的春季時,花城已成為白蘭花的天地了。我漫步在白蘭花盛開的樹下,陶醉在白蘭濃郁的清香里。繼白蘭花之后,最美的要數(shù)鳳凰花了。它的花似紅云,像彩霞,一枝枝,一片片,開滿了枝頭,看上去一片火紅,像一團正在燃燒的火。
    秋風颯颯,群花中的佼佼者,當然要數(shù)菊花了。當我走進菊花園中,不禁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瞧!菊花有紅的、白的、黃的、紫的,還有黑里透黃的色彩各異,五顏六色。菊花的姿態(tài)更美,有的倒掛枝頭,有的一枝獨秀,有的千朵成群真是千姿百態(tài)啊!
    一陣北風吹過,百花凋零。路邊似乎已看不到什么花了,其實不然,在每家的窗臺上,不正有一盆亭亭玉立的水仙花!它那碧綠的葉子襯托著白黃色的小花,散發(fā)出芬芳,越發(fā)惹人喜愛。)。
    啊!我愛花城,我愛花城的一年四季,我更愛把花城點綴得如此絢麗的人們!
    1、本文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順序來寫的。
    本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在每家的窗臺上,不正有一盆亭亭玉立的水仙花!這句話改為陳述句。
    3、根據(jù)下列提供的意思,從文中找出相應的成語寫下來。
    (1)眼睛看著復雜紛繁的景象而感到迷亂。()。
    (2)形容可看的東西太多,看不過來。()。
    (3)形容女子體態(tài)修美或花木等形體挺拔。()。
    4、第五自然段,作者寫了菊花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5、用____畫出描寫菊花色彩各異,五顏六色的句子。用====畫出描寫菊花千姿百態(tài)的句子。
    6、你喜歡花城嗎?為什么?
    小學三年級練習的教案篇九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講述了一位名叫聰聰?shù)男∨笥眩銊?chuàng)造發(fā)明的事。他在生活中遇到種種麻煩事情以后積極思考,經(jīng)過大量的研究和實驗,發(fā)明了一種萬能膠水,可惜這種膠水暫時無法使用。
    選編本課的意圖,一是告訴學生,思考生活中的問題是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源泉,從而自覺實踐,大膽創(chuàng)新;二是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課文學習的重點是理解聰聰是怎樣想到要發(fā)明萬能膠水的和他是怎樣做的。
    1.課文的故事內(nèi)容比較簡單,學生容易閱讀理解??梢砸龑W生根據(jù)“閱讀提示”,將課文多讀幾遍,了解聰聰怎樣想到要發(fā)明萬能膠水和他是怎樣做的。在此基礎(chǔ)上,組織討論:聰聰發(fā)明的萬能膠水為什么暫時無法使用,他的想法最終能夠?qū)崿F(xiàn)嗎?突破理解的難點。
    2.課文中的一些句子對理解全文至關(guān)重要,需要著重引導學生理解。
    以上圍繞三個句子所提出的問題沒有唯一的答案,只要學生談得合理都應該給予鼓勵。
    3.朗讀時,要注意故事的情節(jié)發(fā)展和聰聰?shù)男那樽兓Un文的前半部分,聰聰在生活中遇到的種種麻煩事情并引起他的思考,要讀出他擔心、好奇、盼望的語氣;他決定發(fā)明一種萬能膠水以及研究、實驗的經(jīng)過,要讀出他充滿自信的心情;在宣布發(fā)明結(jié)果而又無法演示時,要讀出焦急、生氣、無奈但又無比佩服的語氣。
    4.課后可以組織學生搜集更多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故事或嘗試開展某種發(fā)明創(chuàng)造活動。
    1.認識本課的4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懂得思考生活中的問題是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源泉,培養(yǎng)自覺實踐、大膽創(chuàng)新的好習慣。
    出示自學提綱:
    自由讀課文,思考:
    這篇文章主要講誰發(fā)明萬能膠水?他是怎樣想到要發(fā)明萬能膠水的?他是怎樣做的?
    1.指名朗讀課文,糾正字音。
    2.交流自學提綱的問題。
    引導學生理解:聰聰是在遇到很多困難的情況下想到萬能膠水的,他為此做了深入的研究,收集了很多的資料,設計了很多方案并精心地做了不少實驗。
    啟發(fā)學生認識到聰聰在發(fā)明過程中,十分認真。
    (小組議答一全班交流)
    引導學生弄清:盡管這種膠水暫時無法使用,但這只是無法解決到它自身出的問題,這正說明這種膠水是萬能的,而且效果極好,因此,電視新聞這樣報道。
    從這個故事中,你們想到些什么?你認為聰聰?shù)南敕ㄗ罱K能夠?qū)崿F(xiàn)嗎?為什么?
    把這個故事講給父母或小伙伴聽。
    省略
    小學三年級練習的教案篇十
    《心中那盞燈》是篇對童年往事回憶的文章。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針對父親為作者做一個冰燈這過程,把握課文的內(nèi)涵,通過洞析人物的刻畫,來展現(xiàn)父親對兒子的深愛之情。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重點把握好課文的第二部分,針對文中所刻畫的人物的動作、語言、表情,創(chuàng)設多種教學情境,讓學生在交流與合作學習中,理解字里行間所充滿的濃濃的親情,感悟父愛的溫暖。
    我在教學中通過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多種教學情境,來達到教學目的。
    學生在第二部分內(nèi)容中,自行對父親做燈過程中,所出現(xiàn)一些動作詞,做出記號,(分別是:“托、打磨、擦、捂、扭、掖”。)讓學生同桌交流、小組討論,揣磨這些動詞,來體會父親做冰燈所忍受的寒冷及把兒子的冷暖掛在心上的言行舉止中。
    讓學生分角色朗讀父子間的對話,從這些簡單樸素的對話中,父子間的親情躍然紙上,憐愛之情溢于言表。體會父子間濃濃親情。
    課文在人物表情描述中,最突出表現(xiàn)是用“尷尬”這個詞。既反映了父親想做玻璃燈籠而又沒有玻璃的無奈,又流露無法滿足孩子想要玻璃燈那種美好愿望時的歉疚。這種表情描述,達到了極致。通過讓學生查字典體會“尷尬”這個詞,來理解父親這時復雜的心情。
    通過以上的教學處理,師生達到了與作者感情間的共鳴,猶如耳聽父親關(guān)心之語;
    目及父親凍紅之手;身感父親冰涼之軀。整個教學過程充滿感動,真摯之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從而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小學三年級練習的教案篇十一
    列:
    答:現(xiàn)在比過去每天多制作套服裝。
    列:
    答:一筐香蕉重千克。
    列:
    答:買了水彩筆盒。
    4.媽媽今年32歲,比小玲大24歲,奶奶72歲。奶奶的年齡是小玲的幾倍?
    列:
    答:奶奶的`年齡是小玲的倍。
    5.一個燈箱廣告牌的長是80厘米,寬是40厘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列:
    答:它的面積是平方厘米。
    6.一張邊長是30厘米的正方形紙,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列:
    答:面積是平方厘米。
    列:
    答: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是平方厘米.
    8.有一個長方形花圃,長18米,寬8米。這個花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列:
    答:這個花圃的面積是平方米。
    9.有一個長方形花圃,長18米,寬8米。在花圃的四周圍上籬笆,籬笆長多少米?
    列:
    答:籬笆長米。
    列:
    答:每種卡車需要運,,次才能全部運完。
    小學三年級練習的教案篇十二
    1、學唱歌曲。
    2、練習用鋼筆寫字。
    3、讀讀背背成語和兒歌。
    4、口語交際——學會商量。
    5、學寫毛筆字:基本筆畫“斜鉤、臥鉤”。
    分析本練習的重點是處處留心、積累語言、口語交際、寫字。其中口語交際既是重點又是難點,口語交際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真正意義上的口語交際,是交際雙方雙向互動的過程,所以,“交際”成為口語交際的核心。人的交際能力是一種綜合素質(zhì)的體現(xiàn),因此規(guī)范學生語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言態(tài)度和語言習慣,提高學生待人處世以及應變的能力是我們不懈的追求.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三)課時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師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教學第一題:處處留心1、第一部分。
    本題選用的是一首膾炙人口的民族歌曲《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的歌詞。這是一段抒情性很強的歌詞,贊揚了解放軍為了國家,為了人民堅守在祖國邊疆的豪情。在教學中,我覺得要鼓勵學生憑借字典認識生字,反復朗讀,讀通歌詞,通過想象、聯(lián)系生活體驗等方法大致理解歌詞意思,并引導學生進入歌詞所描繪的境界,充滿情感的吟誦、高歌。
    附實錄;
    師:好,你體會得很好!大家想一想,是不是這樣?
    師:好,現(xiàn)在大家真正地體會了“蕩漾”,讓我們再來用試著用“蕩漾”說說話,好嗎?
    師:對呀,優(yōu)美的音樂可以增進我們的食欲,還有助于我們文明用餐。
    師:用得多好!此時此刻,我們仿佛又聽到了這動聽的旋律。
    師:孩子們,說得真好,老師被你們說得心都“蕩漾”起來!從歌曲入手,孩子學習興致濃厚。
    如果細細剖析這一教學片斷,我們會看到,這個教學細節(jié)中,蘊含著“蕩漾”教學的“五步曲”:
    首先,理解詞語的本義,即水波一起一伏的樣子;其次,引導感知引申義,形容聲音的回蕩;接著,指導學生在運用中體會辨析,意會“一般形容優(yōu)美聲音回蕩”;然后,讓學生實現(xiàn)正確運用詞語;最后老師運用評價語言巧妙地通過通感提升“蕩漾”的運用層次,引領(lǐng)學生一個更高的境界,悟性高的孩子自然能夠意會,對于一般的學生則只是一種暗示、一種趨勢而已,似懂非懂,似是而非也無妨。
    教學:讀讀背背3、第三部分
    1、教師范讀:讓學生邊聽邊體會每排的`兩條成語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2、說說這些成語的意思。
    (1)在反復誦讀中感悟到:這些詞語表現(xiàn)少年王勃才氣橫溢、風華正茂、出類拔萃。當滕王閣整修一新時,王勃應邀參加都督在滕王閣舉行的宴會,在都督要求客人寫一篇慶賀文章卻無人敢答應的情況下,王勃凝望著江上迷人的秋景,邊看邊想,文思如泉,筆走如飛,力透紙背,一氣呵成地寫下了千古傳誦的名文《滕王閣序》。真可謂后生可畏!
    (2)在學習中不能孤立地解釋每個詞語的意思,而要整體地誦讀理解,并結(jié)合課文《少年王勃》一文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進行背誦。
    出類拔萃:草叢生的樣子,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形容很杰出,超出同類之上。
    力透紙背:形容書法遒勁有力。
    3、練習讀背:
    4、反饋:指名試背、齊背。
    5、說說你曾經(jīng)在哪些地方見過這些成語。
    6、讀背兒歌
    讀兒歌并理解積累成語并學會運用
    小學三年級練習的教案篇十三
    修改句子:
    一、詞語重復。
    1、我們要改掉挑食、偏食的壞習慣。
    2、下雨了,我們撐著五顏六色的紅傘回家。
    3、商場里有各種各樣種類繁多的玩具。
    4、我把老師布置的所有一切作業(yè)都做完了。
    5、他首先第一個舉手發(fā)言。
    6、他興沖沖地跑進教室,興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春游的好消息。
    7、樹上結(jié)滿了許許多多數(shù)不清的果子。
    8、滿山遍野到處開滿了花。
    9、弟弟拿著一束漂亮、美麗的鮮花。
    10、大約有50個左右的人參加這次會議。
    二、成分殘缺。
    1、每天早上去公園鍛煉身體。
    2、老師和我去醫(yī)院看望。
    3、接到“三好學生”獎狀,高興極了。
    4、品品從小養(yǎng)成了講衛(wèi)生。
    5、為了班集體,做了很多好事。
    6、我們學校的詩歌朗誦比賽。
    7、艱難地向高峰攀登。
    8、小朋友都應該專心聽講的好習慣。
    9、在第二_屆運動上,我國體育健兒頑強拼搏的精神。
    10、只有努力學習,就能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