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歸納重點(精選10篇)

字號:

    總結的內(nèi)容必須要完全忠于自身的客觀實踐,其材料必須以客觀事實為依據(jù),不允許東拼西湊,要真實、客觀地分析情況、總結經(jīng)驗。那么,我們該怎么寫總結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總結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一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歸納重點篇一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與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類似,其步驟為:
    1、去分母;
    2、去括號;
    3、移項;
    4、合并同類項;
    5、系數(shù)化為1
    1、不等式的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整式,不等號的方向不變;
    2、不等式的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正數(shù),不等號的方向不變;
    3、不等式的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負數(shù),不等號的方向改變。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數(shù)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一個含有未知數(shù)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組成這個不等式的解集。
    性質1:不等式兩邊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shù)(或式子),不等號的方向不變,
    性質2:不等式兩邊乘以(或除以)同一個正數(shù),不等號的方向不變,
    性質3:不等式兩邊乘以(或除以)同一個負數(shù),不等號的方向改變,
    常見考法
    (1)考查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2)考查不等式的性質。
    誤區(qū)提醒
    忽略不等號變向問題。
    有理數(shù)乘法的運算律
    1、乘法的交換律:ab=ba;
    2、乘法的結合律:(ab)c=a(bc);
    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單項式
    只含有數(shù)字與字母的積的代數(shù)式叫做單項式。
    注意:單項式是由系數(shù)、字母、字母的指數(shù)構成的。
    多項式
    1、幾個單項式的和叫做多項式。其中每個單項式叫做這個多項式的項。多項式中不含字母的項叫做常數(shù)項。多項式中次數(shù)最高的項的次數(shù),叫做這個多項式的次數(shù)。
    2、同類項所有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數(shù)也分別相同的項叫做同類項。幾個常數(shù)項也是同類項。
    轉化思維
    轉化思維,既是一種方法,也是一種思維。轉化思維,是指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遇到障礙時,通過改變問題的方向,從不同的角度,把問題由一種形式轉換成另一種形式,尋求最佳方法,使問題變得更簡單、清晰。
    創(chuàng)新思維
    要培養(yǎng)質疑的習慣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要經(jīng)常引導孩子主動提問,學會質疑、反省,并逐步養(yǎng)成習慣。
    在孩子放學回家后,讓孩子回顧當天所學的知識:老師如何講解的,同學是如何回答的?當孩子回答出來之后,接著追問:“為什么?”“你是怎樣想的?”啟發(fā)孩子講出思維的過程并盡量讓他自己作出評價。
    有時,可以故意制造一些錯誤讓孩子去發(fā)現(xiàn)、評價、思考。通過這樣的訓練,孩子會在思維上逐步形成獨立見解,養(yǎng)成一種質疑的習慣。
    初一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歸納重點篇二
    棱柱:有兩個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邊形,并且每相鄰兩個多邊形的公共邊都互相平行,由這些面所圍成的多面體叫做棱柱。棱柱用表示底面各頂點的字母來表示。
    棱柱的底面:棱柱中兩個互相平行的面,叫做棱柱的底面。
    棱柱的側面:棱柱中除兩個底面以外的其余各個面都叫做棱柱的側面。
    棱柱的側棱:棱柱中兩個側面的公共邊叫做棱柱的側棱。
    棱柱是由一個由直線構成的平面沿著不平行于此平面的直線整體平移而形成的。
    在棱柱中,側面與底面的公共頂點叫做棱柱的頂點。
    棱柱的對角線:棱柱中不在表面同一平面上的兩個頂點的連線叫做棱柱的對角線。
    棱柱的高:棱柱的兩個底面的距離叫做棱柱的高。
    棱柱的對角面:棱柱中過不相鄰的兩條側棱的截面叫做棱柱的對角面。
    斜棱柱:側棱不垂直于底面的棱柱叫做斜棱柱,畫斜棱柱時,一般將側棱畫成不與底面垂直。
    直棱柱:側棱垂直于底面的棱柱叫做直棱柱。畫直棱柱時,應將側棱畫成與底面垂直。
    正棱柱:底面是正多邊形的直棱柱叫做正棱柱。
    平行六面體:底面是平行四邊形的棱柱。
    直平行六面體:側棱垂直于底面的平行六面體叫直平行六面體。
    長方體:底面是矩形的直棱柱叫做長方體。
    我們學習的棱柱也包括了斜棱柱、直棱柱、正棱柱,連長方體也是棱柱的一種。
    初一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歸納重點篇三
    3、某高校共有5個大餐廳和2個小餐廳.經(jīng)過測試:同時開放1個大餐廳、2個小餐廳,可供1680名學生就餐;同時開放2個大餐廳、1個小餐廳,可供2280名學生就餐.
    (1)求1個大餐廳、1個小餐廳分別可供多少名學生就餐;
    (2)若7個餐廳同時開放,能否供全校的5300名學生就餐?請說明理由.
    初一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歸納重點篇四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條線段首尾順次相接所組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類。
    3.三角形的三邊關系: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任意兩邊的差小于第三邊。
    4.高: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向它的對邊所在直線作垂線,頂點和垂足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5.中線:在三角形中,連接一個頂點和它的對邊中點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線。
    6.角平分線:三角形的一個內(nèi)角的平分線與這個角的對邊相交,這個角的頂點和交點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線。
    7.高線、中線、角平分線的意義和做法
    8.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三角形的形狀是固定的,三角形的這個性質叫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
    9.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三角形三個內(nèi)角的和等于180°
    推論1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余;
    推論2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鄰的兩個內(nèi)角和;
    推論3三角形的一個外角大于任何一個和它不相鄰的內(nèi)角;
    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是外角和的一半。
    10.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條邊與另一條邊延長線的夾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11.三角形外角的性質
    (1)頂點是三角形的一個頂點,一邊是三角形的一邊,另一邊是三角形的一邊的延長線;
    (2)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于與它不相鄰的兩個內(nèi)角和;
    (3)三角形的一個外角大于與它不相鄰的任一內(nèi)角;
    (4)三角形的外角和是360°。
    12.多邊形:在平面內(nèi),由一些線段首尾順次相接組成的圖形叫做多邊形。
    13.多邊形的內(nèi)角:多邊形相鄰兩邊組成的角叫做它的內(nèi)角。
    14.多邊形的外角:多邊形的一邊與它的鄰邊的延長線組成的角叫做多邊形的外角。
    15.多邊形的對角線:連接多邊形不相鄰的兩個頂點的線段,叫做多邊形的對角線。
    16.多邊形的`分類:分為凸多邊形及凹多邊形,凸多邊形又可稱為平面多邊形,凹多邊形又稱空間多邊形。多邊形還可以分為正多邊形和非正多邊形。正多邊形各邊相等且各內(nèi)角相等。
    17.正多邊形:在平面內(nèi),各個角都相等,各條邊都相等的多邊形叫做正多邊形。
    18.平面鑲嵌:用一些不重疊擺放的多邊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蓋,叫做用多邊形覆蓋平面。
    19.公式與性質
    多邊形內(nèi)角和公式:n邊形的內(nèi)角和等于(n-2)·180°
    20.多邊形外角和定理:
    (1)n邊形外角和等于n·180°-(n-2)·180°=360°
    21.多邊形對角線的條數(shù):
    (1)從n邊形的一個頂點出發(fā)可以引(n-3)條對角線,把多邊形分詞(n-2)個三角形。
    (2)n邊形共有n(n-3)/2條對角線。
    初一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歸納重點篇五
    (1)號兩數(shù)相加,取相同的符號,并把絕對值相加。
    (2)絕對值不相等的異號兩數(shù)相加,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shù)的符號,并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
    (3)互為相反數(shù)的兩個數(shù)相加得零。
    (4)一個數(shù)同零相加,仍得這個數(shù)。
    2、有理數(shù)加法的運算律
    (1)加法交換律:兩個數(shù)相加,交換加數(shù)的位置,和不變。即a+b=b+a
    (2)加法結合律:三個數(shù)相加,先把前面兩個數(shù)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shù)相加,和不變。即(a+b)+c=a+(b+c)
    初一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歸納重點篇六
    本學期的工作即將結束,本期來在學校領導和廣大教師的支持下,在工作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同時自身素質也得到了較大的提高,為了能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現(xiàn)將本期所作工作總結如下。 一學期來,本人認真?zhèn)湔n、上課、聽課、評課,及時批改作業(yè)、講評作業(yè),做好課后輔導工作,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fā)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并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初一學生大多數(shù)是13、14歲的少年,處于人生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他們好奇、熱情、活潑、各方面都朝氣蓬勃;但是他們的自制力卻很差,注意力也不集中??傊跻粚W生處于半幼稚、半成熟階段,掌握其規(guī)律教學,更應善于引導,使他們旺盛的精力,強烈的好奇化為強烈的求知欲望和認真學習的精神,變被動學習為主動自覺學習。我在教學中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是以下幾方面:
    1、課前準備工作
    認真鉆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jié)課的活動。把教材和學生實際很好地結合起來,確定課堂上要講的主要內(nèi)容。
    2、課堂工作
    (1)首先搞好組織教學,這是順利進行正常教學的保證。
    (2)其次是復習舊課,引入新課。
    (3)再次是學生根據(jù)教師要求獨立進行學習活動。
    3、課后輔導工作
    在輔導工作中,我善于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情況,設計不同的問題,采用不同的方式,主動地去引導、啟發(fā)學生,可問他是怎樣想的?怎樣理解的?聽一聽他們的見解掌握他們的情況,并進行有針對性,切合實際的個別輔導,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這對于提高差生,大面積提高初中數(shù)學教學質量是會起到一定作用的。差生形成的原因雖然是多方西的,但是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學習方法等方面是值得引起我們注意的問題。只要老師堅持不懈,會逐漸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動機,不斷地提高學習水平。
    在教學教研上我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采眾長,提高教學水平。培養(yǎng)多種興趣愛好,博覽群書,不斷拓寬知識面,為教學內(nèi)容注入新鮮血液。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教學工作中難免有缺陷,例如,課堂語言過急,平時考試較多,語言不夠生動。
    走進21世紀,社會對教師的素質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fā)揚優(yōu)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為美好的明天奉獻自己的力量。
    初一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歸納重點篇七
    1.做好預習:單元預習時粗讀,了解近階段的學習內(nèi)容,課時預習時細讀,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對難以理解的概念、公式和法則等要做好記錄,以便帶著問題聽課。堅持預習,找到疑點,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能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噢,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嘛。
    2.認真聽課:聽課應包括聽、思、記三個方面。聽,聽知識形成的來龍去脈,聽重點和難點(記住預習中的疑點了嗎?更要聽仔細了),聽例題的解法和要求,聽蘊含的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聽課堂小結。思,一是要善于聯(lián)想、類比和歸納,二是要敢于質疑,提出問題,大膽猜想。記,當然是指課堂筆記了,不是記得多就是有效的知道嗎?影響了聽課可就不如不記了,記什么,什么時候記,可是有學問的哩,記方法,記技巧,記疑點,記要求,記注意點,記住課后一定要整理筆記。
    3.認真解題:課堂練習是最及時最直接的反饋,一定不能錯過的,不要急于完成作業(yè),要先看看你的筆記本,回顧學習內(nèi)容,加深理解,強化記憶,很重要噢。
    4.及時糾錯:課堂練習、作業(yè)、檢測,反饋后要及時查閱,分析錯題的原因,審題出問題了嗎?概念模糊了嗎?時間緊沒來得及?不會做嗎?切忌不要動不動就以粗心放過自己(形成習慣可就麻煩了),如果思路正確而計算出錯,及時訂正,必要時強化相關計算的訓練。概念模糊和審題出錯都說明你的學習容易出現(xiàn)似懂非懂卻還不自知的狀態(tài),這可是學習數(shù)學的大忌,要堅決克服。至于不會做,當然要及時向同學和老師請教了,不能將問題處于懸而未解的狀態(tài),養(yǎng)成今日事今日畢的好習慣。
    5.學會總結:大人們常說,數(shù)學是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這意思是說知識間是緊密相關的,階段性總結,不僅能夠起到復習鞏固的作用,還能找到知識間的聯(lián)系,學習的目的性,必要性,知識性做到了然于心,融會貫通,解題時就能做到入手快,方法直接簡單,即使平時課堂上沒練到的題型,也能得心應手,即舉一反三。
    初一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歸納重點篇八
    1.因式分把一個多項式化為幾個整式的積的形式,叫做把這個多項式因式分解;注意:因式分解與乘法是相反的兩個轉化.
    2.因式分解的方法:常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3.公因式的確定:系數(shù)的最大公約數(shù)?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冪.
    注意公式:a+b=b+a;a-b=-(b-a);(a-b)2=(b-a)2;(a-b)3=-(b-a)3.
    4.因式分解的公式:
    (1)平方差公式:a2-b2=(a+b)(a-b);
    (2)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a2-2ab+b2=(a-b)2.
    5.因式分解的注意事項:
    (1)選擇因式分解方法的一般次序是:一提取、二公式、三分組、四十字;
    (2)使用因式分解公式時要特別注意公式中的字母都具有整體性;
    (3)因式分解的最后結果要求分解到每一個因式都不能分解為止;
    (4)因式分解的最后結果要求每一個因式的首項符號為正;
    (5)因式分解的最后結果要求加以整理;
    (6)因式分解的最后結果要求相同因式寫成乘方的形式.
    6.因式分解的解題技巧:(1)換位整理,加括號或去括號整理;(2)提負號;(3)全變號;(4)換元;(5)配方;(6)把相同的式子看作整體;(7)靈活分組;(8)提取分數(shù)系數(shù);(9)展開部分括號或全部括號;(10)拆項或補項.
    7.完全平方式:能化為(m+n)2的多項式叫完全平方式;對于二次三項式x2+px+q,有“x2+px+q是完全平方式?”.
    初一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歸納重點篇九
    1.字母可以表示任意的數(shù),也可以表示特定意義的公式,還可以表示符合條件的某一個數(shù),甚至可以表示具有某些規(guī)律的數(shù),總之字母可以簡明的將數(shù)量關系表示出來。比如:a可以表示一個集合;f(x)表示x的函數(shù)等等。
    【列代數(shù)式的定義】
    【代數(shù)式的求值步驟】
    1.用數(shù)值代替代數(shù)式里的字母,計算后所得的結果叫做代數(shù)式的值.
    2.求代數(shù)式的值可以直接代入、計算.如果給出的代數(shù)式可以化簡,要先化簡再求值.
    1.同類項的定義: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數(shù)也相同的項叫做同類項(lie ters)。
    2.所有的常數(shù)項都是同類項。
    【合并同類項】
    1.合并同類項的定義:把多項式中的同類項,叫做合并同類項(unite lie ters)。
    2.合并同類項法則:合并同類項后,所得項的系數(shù)是合并前各同類項的系數(shù)的和,且字母連同它的指數(shù)不變。
    【去括號與添括號】
    1.去括號法則:如果括號外的因數(shù)是正數(shù),去括號原括號內(nèi)各項的符號與原來的符號相同;如果括號外的因數(shù)是負數(shù),去括號后原括號內(nèi)各項的符號與原來的符號相反。
    2.去括號是應該注意:
    (1)去括號時,要將括號連同它前面的符號一起去掉;
    (2)在去括號時,首先要明確括號前是“+”還是“-”;
    (3)該變號時,各項都變號;不該變號時,各項都不變號。
    添括號
    添括號法則:添括號時,如果括號前面是正號,括到括號里的各項都不變號,如果括號前面是負號,括號括號里的各項都改變符號.
    【整式的加減運算法則(整式加減去括號)】
    一般地,幾個整式相加減,如果有括號就先去括號,然后再合并同類項。
    初一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歸納重點篇十
    要想學好初一數(shù)學,做一定量的題目是必需的,剛開始要從基礎題入手,以課本上的習題為準,反復練習打好基礎,再找一些初一數(shù)學輔導書上的課外習題,以幫助開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決能力,掌握一般的初一數(shù)學解題規(guī)律,熟悉掌握各種題型的解題思路。對于一些易錯題,可備有錯題集,寫出自己錯誤的解題思路和正確的解題過程,兩者一起比較找出自己的錯誤所在,以便及時更正。在平時要養(yǎng)成良好的解題習慣。讓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思維敏捷,能夠進入最佳狀態(tài),在考試中能運用自如。實踐證明:越到關鍵時候,你所表現(xiàn)的解題習慣與平時練習無異。如果平時解題時隨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會充分暴露,故在平時養(yǎng)成良好的解題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初一同學對數(shù)學概念和公式不夠重視,這類問題反映在三個方面:一是,對初一數(shù)學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對概念的特殊情況重視不夠。二是,對初一數(shù)學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記硬背,缺乏與實際題目的聯(lián)系。這樣就不能很好的將學到的知識點與解題聯(lián)系起來。三是,一部分同學不重視對數(shù)學公式的記憶。記憶是理解的基礎。
    當你會總結題目,對所做的題目會分類,知道自己能夠解決哪些題型,掌握了哪些常見的解題方法,還有哪些類型題不會做時,你才真正的掌握了數(shù)學這門學科的竅門,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變?nèi)f化,我自巋然不動”。這個問題如果解決不好,在進入初二、初三以后,同學們會發(fā)現(xiàn),有一部分同學天天做題,可成績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們天天都在做重復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題目反復做,需要解決的問題卻不能專心攻克。久而久之,不會的題目還是不會,會做的題目也因為缺乏對數(shù)學的整體把握,弄的一團糟。
    同學們最難面對的,就是自己的錯誤和困難。但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同學們做題目,有兩個重要的目的:一是,將所學的知識點和技巧,在實際的題目中演練。另外一個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彌補它。這個不足,也包括兩個方面,容易犯的錯誤和完全不會的內(nèi)容。但現(xiàn)實情況是,同學們只追求做題的數(shù)量,草草的應付作業(yè)了事,而不追求解決出現(xiàn)的問題,更談不上收集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