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積與體積單位三教案(實用21篇)

字號:

    教案是教師為實施教學活動而準備的一種指導性文件。教案的編寫中要注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案是教師備課的重要內(nèi)容,如果你正在編寫教案,可以參考以下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
    體積與體積單位三教案篇一
    一:總體說明:
    《體積和體積單位》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空間觀念有了進一步發(fā)展的基礎(chǔ)上教學的。本節(jié)課主要采取了小組活動的形式,來教學體積的意義和體積單位。教師先通過實驗的方法幫助學生建立起體積的概念,使學生理解體積的含義,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再讓學生通過觀察與感知,建立常用的體積單位觀念,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單位體積大小的概念。最后讓學生從教學活動中知道要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是看它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二:說教材。
    1、內(nèi)容:《體積和體積單位》本節(jié)課內(nèi)容,是在學生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空間觀念有了進一步發(fā)展的基礎(chǔ)上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是教學體積的意義和體積單位,教材先通過實驗的方法幫助學生建立起體積的概念,再通過觀察與感知,建立常用的體積單位觀念,最后教材說明要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是看它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1)讓學生知道體積的含義,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
    (2)使學生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單位體積大小的概念。
    (3)知道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是看它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3.教學重點:掌握體積和體積單位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4.教學難點: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間觀念。
    5.教學準備:燒杯、石塊、體積單位、課件。
    三:教學策略:
    1.采用故事導入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采用實驗法和自學法發(fā)揮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3.采用小組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
    4.采用學生動手操作實驗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聽《烏鴉喝水》的小故事。
    2.揭題:師:你知道烏鴉是通過什么方法喝到水的嗎?這蘊涵了什么道理?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新課題《體積和體積單位》。(出示課題)。
    (二)探究新知。
    1、建立“體積”概念。
    師出示實驗一,“把小石塊放入盛有水的燒杯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說明什么?”請生讀題,分組操作。
    師:通過這個實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為什么?[說明:物體占空間]{板書}。
    師再出示實驗二,“把大小不同的兩個石塊分別放入盛有高度相同水的兩個燒杯中,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說明什么?”請生讀題,分組操作。
    師:通過這個實驗,
    實物演示:橡皮、鉛筆盒、書包。
    師:觀察這三個物體,哪個所占的空間比較大?哪個所占的空間比較?。?BR>    書包與講桌相比,誰占的空間比較大?
    引導學生得出:物體占空間有“大?。簕板書}。
    生概括體積的定義:“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眥板書}。
    生齊讀。
    師:為了更準確的比較圖中這兩個長方體體積的大小,我們可以把它們切成若干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只要數(shù)一數(shù),每個長方體包含有幾個這樣的小正方體,就能準確地比出它們的大小。
    請生數(shù)一數(shù),告訴老師誰的體積比較大?
    學生匯報(注意讓學生說出數(shù)的方法)。
    師:像計量長度需要長度單位,計量面積需要面積單位,我們計量體積也需要有“體積單位”。為了更準確地計量出物體體積的大小,我們可以像圖中這樣用同樣大小的正方體作為體積單位。
    請生讀一讀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
    出示自學要求,“v自學課文15頁內(nèi)容。
    v自學體積單位。用看一看(是什么形體)、量一量(它的棱長是多少)、摸一摸(它有多大)、說一說(它的定義)、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積可以用這個體積單位來計量)的方法,小組之間開展討論和交流?!?BR>    今后,我們在計量物體的體積時,就應根據(jù)實際情況來選用合適的體積單位。
    請生說一說。
    師(小結(jié))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學生操作:
    4.反饋。
    (哪個是長度單位,哪個是面積單位,哪個是體積單位?它們有什么不同?
    (課本中練一練的作業(yè))。
    (三):知識的應用。
    (四)、課堂總結(jié):
    師:學習了這堂課,你有哪些收獲?
    七、板書設計:
    體積與體積單位三教案篇二
    1、使學生經(jīng)歷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導過程,明白相鄰的兩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0。
    2、在探索體積單位進率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學習的體驗,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教學。
    體積與體積單位三教案篇三
    在原來知識結(jié)構(gòu)里:學生學習了線段的長度、面積的大小及相關(guān)的計量單位,學生初步建立了一維二維的空間觀念。這些為學習新知奠定了基礎(chǔ)。
    體積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概念。由認識平面圖形到認識立體圖形,是學生空間觀念的一次發(fā)展。為了更深入地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我對北師大版、蘇教版、人教版的本課內(nèi)容做了比較。發(fā)現(xiàn)它們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通過實驗演示或操作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理解體積的含義,構(gòu)建體積單位的表象。因此,我由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回顧、感知、操作、想象,讓學生在體驗中感知,在對比中學習,逐步達到對概念的認識與理解。
    體積與體積單位三教案篇四
    1、同學們,我們學過哪些計量單位?它們相鄰之間的進率是多少?,現(xiàn)在我們交流一下。
    2、學生交流:有長度單位間的進率、面積單位間的進率、質(zhì)量單位間的進率、。
    3、思考回答:你覺得他的整理如何?有什么需要補充的?如何進行單位間的互化?
    4、猜想今天我們學習的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可能是多少?
    體積與體積單位三教案篇五
    一、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38頁----39頁內(nèi)容及相關(guān)練習。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讓學生知道體積的含義,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
    (2)使學生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單位體積大小的概念。
    難點: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間觀念。
    三、教學策略:
    1.采用故事導入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采用實驗觀察法和自學交流法發(fā)揮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3.采用小組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
    4.采用學生動手操作實驗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聽《烏鴉喝水》的小故事。
    2.揭題:師:你知道烏鴉是通過什么方法喝到水的嗎?這蘊涵了什么道理?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新課題《體積和體積單位》。(出示課題)。
    (二)目標引領(lǐng):
    (1)讓學生知道體積的含義,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
    (2)使學生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單位體積大小的概念。
    (三)問題導學:
    1、建立“體積”概念。以小組進行實驗,然后匯報:
    (1)把小石塊放入盛有水的燒杯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說明什么?
    (3)結(jié)合課本理解體積的意義。
    生概括體積的定義:“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
    師出示圖,請生比一比誰的體積大?
    生:發(fā)現(xiàn)不好比較。
    從而指出計量物體的體積要用統(tǒng)一的體積單位。從而引入“體積單位”的教學]。
    師:為了更準確的比較圖中這兩個長方體體積的大小,我們可以把它們切成若干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只要數(shù)一數(shù),每個長方體包含有幾個這樣的小正方體,就能準確地比出它們的大小。具體切分請同學們概括大屏幕演示。
    生:認真觀看切分過程:
    師:像計量長度需要長度單位,計量面積需要面積單位,我們計量體積也需要有“體積單位”。為了更準確地計量出物體體積的大小,我們可以像圖中這樣用同樣大小的正方體作為體積單位。
    請生自學課文15頁內(nèi)容,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
    自學要求:用看一看(是什么形體)、量一量(它的棱長是多少)、摸一摸(它有多大)、說一說(它的定義)、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積可以用這個體積單位來計量)的方法,小組之間開展討論和交流。”
    生:通過認真分析,計數(shù)得出結(jié)論。
    師小結(jié):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學生練習操作,師觀察巡視:
    (四)鞏固練習:見學案。
    (五)課堂檢測:獨立完成。
    (六)課堂總結(jié):談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
    (七)板書設計: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體積與體積單位三教案篇六
    1、談話: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2、引導學生回憶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單位間的進率。
    (2)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相鄰的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3)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猜想今天我們學習的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可能是多少?
    體積與體積單位三教案篇七
    到底你們的猜想對不對呢?讓我們一起驗證一下。
    猜想。
    (1)出示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提問:體積是多少?
    給一條棱涂色,提問:棱長多少厘米?(10厘米。)。
    提問:體積是多少?
    (101010=1000(立方厘米)。)。
    學生口答老師板書: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請生說一說推導過程。
    教師:能說一說相鄰的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嗎?(1000。)。
    (3)完成課本34頁表格,進一步區(qū)分長度、面積、體積單位及進率。
    (1)教師: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經(jīng)常需要把體積單位進行轉(zhuǎn)化,現(xiàn)在來學習這個問題。
    出示例3:3.8立方米是多少立方分米?
    教師:看一看問題是從高級單位向低級單位轉(zhuǎn)換,還是低級單位向高級單位轉(zhuǎn)換?如何計算?并說出這樣計算的理由。
    學生邊討論邊試算。然后歸納,老師:大化小,乘進率。
    3.81000=3800立方分米。
    (2)2400立方厘米是多少立方分米?
    生獨自完成,集體訂正,說明計算過程。
    (3)說一說這兩道題有什么不同?學生討論后歸納,老師小結(jié)。
    高級單位低級單位,用進率高級單位的數(shù)。
    低級單位高級單位,用低級單位的數(shù)進率。
    體積與體積單位三教案篇八
    (1)叫做物體的體積。
    (2)長度單位是用來計量:();面積單位是用計量:();體積單位是用來計量物體()。
    2、用多大的體積單位表示下面物體的體積比較適當?
    (1)一塊橡皮的`體積約是8()。
    (2)人教版數(shù)學五年級下冊《體積和體積單位》課后練習:一臺錄音機的體積約是20()。
    (3)五年級語文課本的體積約是297()。
    (4)一個蓄水池的體積是4.2()。
    3、小法官。
    (1)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2)一個物體的體積大于它的表面積-------------------()。
    (3)。棱長是1厘米的正方體,體積也是1厘米-------()。
    (4)兩個物體體積相等,形狀也一樣。----------------()。
    4、應用題。
    體積與體積單位三教案篇九
    體積單位的大小形成比較明確的表象。
    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比較觀察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進一。
    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充分感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體驗數(shù)學知識在生活中處處都有。
    教學重點:掌握體積和體積單位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教學難點: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盛有紅色水的量杯、石塊、體積單位。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讓學生講《烏鴉喝水》的小故事。
    2.揭題:師:你知道烏鴉是通過什么方法喝到水的嗎?這蘊涵了什么道理?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新課題《體積和體積單位》。(出示課題)。
    (二)探究新知。
    1、建立“體積”概念。
    師出示實驗一,“把小石塊放入盛有水的燒杯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說明什么?”請生讀題,分組操作。
    師:通過這個實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為什么?[說明:物體占空間]{板書}。
    師再出示實驗二,“把大小不同的兩個石塊分別放入盛有高度相同水的兩個量杯中,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說明什么?”請生讀題,分組操作。
    師:通過這個實驗,
    實物演示:橡皮、鉛筆盒、書包。
    師:觀察這三個物體,哪個所占的空間比較大?哪個所占的空間比較???
    書包與講桌相比,誰占的空間比較大?
    引導學生得出:物體占空間有“大?。簕板書}。
    生概括體積的定義:“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眥板書}。
    生齊讀。
    師:為了更準確的比較圖中這兩個長方體體積的大小,我們可以把它們切成若干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只要數(shù)一數(shù),每個長方體包含有幾個這樣的小正方體,就能準確地比出它們的大小。
    請生數(shù)一數(shù),告訴老師誰的體積比較大?
    學生匯報(注意讓學生說出數(shù)的方法)。
    師:像計量長度需要長度單位,計量面積需要面積單位,我們計量體積也需要有“體積單位”。為了更準確地計量出物體體積的大小,我們可以像圖中這樣用同樣大小的正方體作為體積單位。
    請生讀一讀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
    出示自學要求,“自學課本112頁內(nèi)容。
    自學體積單位。用看一看(是什么形體)、量一量(它的棱長是多少)、摸一摸(它有多大)、說一說(它的定義)、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積可以用這個體積單位來計量)的方法,小組之間開展討論和交流。”
    今后,我們在計量物體的.體積時,就應根據(jù)實際情況來選用合適的體積單位。
    請生說一說。
    師(小結(jié))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學生操作:
    4.反饋。
    (哪個是長度單位,哪個是面積單位,哪個是體積單位?它們有什么不同?
    (課本中練一練的作業(yè))。
    (三)、課堂總結(jié):
    師:學習了這堂課,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體積與體積單位三教案篇十
    選單位填空:小明身高150()教室的面積為40()。
    富民到昆明的距離是24()。
    游泳池水深2()占地面積250()。
    這是以前我們所學過的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
    (二)、教學實施。
    1、認識1立方厘米。
    (1)出示1立方厘米模型。
    (2)分組觀察﹑探究交流,然后匯報,你知道了什么?
    引導學生:看一看:1立方厘米的體積比較小。
    量一量:1立方厘米正方體棱長是1厘米。
    說一說:棱長為一厘米正方體體積為1立方厘米。
    想一想: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物體有多大。
    做一做:橡皮泥做體積為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
    拼一拼:2立方厘米、5立方厘米、10立方厘米。
    舉一舉:生活中哪些物體體積約為1立方厘米(如蠶豆﹑玻珠、手指末節(jié)等)。
    2、認識1立方分米。
    (1)出示1立方分米模型。
    (2)分組觀察、探究、匯報,你知道了什么?
    看(大小)量(長短)說(概念)想(有多大)做(正方體)拼(體積)。
    舉一舉:柚子、菠蘿等。
    3、認識1立方米。
    (1)學生分組探究。
    根據(jù)以上的體積單位推測,什么樣的體積是1立方米(板書)。
    (2)四個同學圍成1立方米空間,用米尺在墻角搭一搭。
    (3)哪些物體體積約為1立方米?(電視箱子、太陽能水塔)。
    (4)課外延伸。
    你們知道一噸水的體積是多少?一噸水的體積就是1立方米,教師教育水資源有限,節(jié)約用水。
    4、互相討論:這三個體積單位的共同點和不同點是什么?(都是正方體、棱長不同)。
    (距離大小)(表面大小)(空間大小)。
    6、練一練:p45第一題。
    7、練一練:p45第二題。
    獨立完成,小組討論,集體訂正。
    (三)、頭腦風暴。
    10002=100×100×10010000-0=10000(打兩個成語)。
    (四)、課堂作業(yè)。
    1、想一想,填一填。
    (2)棱長為1厘米的正方體,體積是,
    棱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體積是,
    棱長為1米的正方體,體積是。
    2、選擇適當?shù)膯挝幻Q填在括號里。
    (1)一塊巧克力的體積約是6()。
    (2)一個成人鞋盒體積約是6()。
    (3)一塊橡皮的體積約是8()。
    (4)一載重汽車車廂體積約是8()。
    (5)一把椅子高90()。
    (6)一張單人床的面積約是2()。
    3、連線。
    學校主席臺的體積24立方厘米。
    書包的體積24立方米。
    碳素墨水盒的體積24立方分米。
    4、說說身邊物體的體積。
    (五)課堂小結(jié)。
    請同學們想一想,相互交流,共同分享: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
    體積與體積單位三教案篇十一
    1.學生能夠結(jié)合具體實物說出體積的含義。知道常用的體積單位,并且能用體積單位合理估計物體的體積的大小。
    2.學生通過具體的觀察比較、思考交流、感悟體驗等學習活動,經(jīng)歷物體體積概念的形成過程,逐步建立空間觀念。
    3.在學習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認真分析,交流傾聽,善于比較的學習習慣。
    體積與體積單位三教案篇十二
    2、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的實際意義,發(fā)展空間觀念。
    三、教學重點。
    四、教學難點。
    感受體積單位的意義。
    五、教學具準備。
    剪刀、透明膠、米尺、橡皮泥。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選單位填空:小明身高150()教室的面積為40()。
    富民到昆明的距離是24()。
    游泳池水深2()占地面積250()。
    (二)、教學實施。
    1、認識1立方厘米。
    (1)出示1立方厘米模型。
    (2)分組觀察﹑探究交流,然后匯報,你知道了什么?
    引導學生:看一看:1立方厘米的體積比較小。
    量一量:1立方厘米正方體棱長是1厘米。
    說一說:棱長為一厘米正方體體積為1立方厘米。
    想一想: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物體有多大。
    做一做:橡皮泥做體積為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
    拼一拼:2立方厘米、5立方厘米、10立方厘米。
    舉一舉:生活中哪些物體體積約為1立方厘米(如蠶豆﹑玻珠、手指末節(jié)等)。
    2、認識1立方分米。
    (1)出示1立方分米模型。
    (2)分組觀察、探究、匯報,你知道了什么?
    看(大?。┝浚ㄩL短)說(概念)想(有多大)做(正方體)拼(體積)。
    舉一舉:柚子、菠蘿等。
    3、認識1立方米。
    (1)學生分組探究。
    根據(jù)以上的體積單位推測,什么樣的體積是1立方米(板書)。
    (2)四個同學圍成1立方米空間,用米尺在墻角搭一搭。
    (3)哪些物體體積約為1立方米?(電視箱子、太陽能水塔)。
    (4)課外延伸。
    你們知道一噸水的體積是多少?一噸水的體積就是1立方米,教師教育水資源有限,節(jié)約用水。
    4、互相討論:這三個體積單位的`共同點和不同點是什么?(都是正方體、棱長不同)。
    5、比較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的不同。
    (距離大?。ū砻娲笮。臻g大?。?BR>    6、練一練:p45第一題。
    7、練一練:p45第二題。
    獨立完成,小組討論,集體訂正。
    (三)、頭腦風暴。
    10002=100×100×10010000-0=10000(打兩個成語)。
    (四)、課堂作業(yè)。
    1、想一想,填一填。
    (1)常用的體積單位有、、。
    (2)棱長為1厘米的正方體,體積是,
    棱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體積是,
    棱長為1米的正方體,體積是。
    2、選擇適當?shù)膯挝幻Q填在括號里。
    (1)一塊巧克力的體積約是6()。
    (2)一個成人鞋盒體積約是6()。
    (3)一塊橡皮的體積約是8()。
    (4)一載重汽車車廂體積約是8()。
    (5)一把椅子高90()。
    (6)一張單人床的面積約是2()。
    3、連線。
    學校主席臺的體積24立方厘米。
    書包的體積24立方米。
    碳素墨水盒的體積24立方分米。
    4、說說身邊物體的體積。
    (五)課堂小結(jié)。
    請同學們想一想,相互交流,共同分享: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
    體積與體積單位三教案篇十三
    2.體積單位的轉(zhuǎn)化方法。在學生總結(jié)基礎(chǔ)上,將例3,例4后歸納的方法匯集成一個,并板書出來:
    3.作業(yè):課本p40練習八:1,2。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借助于電腦動畫圖像(或活動投影圖),使學生對體積單位進率是1000的概念,明晰地建立在長、寬、高的三維空間基礎(chǔ)上,這樣使學生能牢固地掌握長度、面積和體積單位的區(qū)別。
    體積單位中高級單位與低級單位之間的化和聚,方法與長度單位之間,面積單位之間的化和聚相同,學生很容易理解,主要的問題是要準確掌握單位間的進率,同時還要注意審題習慣的培養(yǎng),所以新課中注意學生對計算過程和算理的表述。
    帶*的例題和練習,可視班級情況選用。新課教學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教學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分為兩個層次。通過動畫圖,幫助學生認識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0;長度,面積,體積單位的對比。
    第二部分教學體積單位之間的相互轉(zhuǎn)化。分為三個層次。體積的高級單位轉(zhuǎn)化為低級單位;低級單位轉(zhuǎn)化為高級單位;復名數(shù)與單名數(shù)的互化。第三層為選學內(nèi)容。第三部分使學生掌握實際應用題中的單位換算。
    板書設計。
    體積與體積單位三教案篇十四
    這節(jié)課主要是教學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讓學生學會根據(jù)進率進行相鄰體積單位的換算并與學過的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進行對比。
    在教學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主要是通過計算和觀察得出的。本節(jié)課導入環(huán)節(jié)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出發(fā)展開教學,我安排了關(guān)于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間進率的復習,以喚起學生關(guān)于單位間進率的學習經(jīng)驗。在單位間進率換算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則完全放手讓學生自主進行推算。適當?shù)囊龑W生把學習過的知識、方法有機結(jié)合起來,并且通過學生的思考、研究去探索發(fā)現(xiàn)新知識。學生對猜測的結(jié)果進行驗證,興趣很濃厚,大部分學生能通過自己或合作探究出進率是1000的。通過猜一猜,發(fā)揮學生主動性,提高學習趣味性、吸引他們求知欲的活動。讓學生通過計算,自主探索得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的結(jié)論;同時,及時引導學生回顧得出這一結(jié)論的方法與過程,用類比、遷移的方法,放手讓學生根據(jù)探索中得到的經(jīng)驗自主進行推算立方米與立方分米的進率,不僅掌握了數(shù)學知識,而且潛移默化地受到了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熏陶。接著,我安排了相應的練習。在練一練處理中突出學生的獨立思考和概括能力的培養(yǎng),體積單位名數(shù)的改寫雖然是新知,但是學生已有面積單位名數(shù)的改寫作基礎(chǔ),獨立解答這類新知并不困難,因此這一層的教學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在嘗試了幾題的基礎(chǔ)上概括出解題的一般方法。
    體積與體積單位三教案篇十五
    一、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38頁----39頁內(nèi)容及相關(guān)練習。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讓學生知道體積的含義,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
    (2)使學生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單位體積大小的概念。
    難點: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間觀念。
    三、教學策略:
    1.采用故事導入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采用實驗觀察法和自學交流法發(fā)揮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3.采用小組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
    4.采用學生動手操作實驗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聽《烏鴉喝水》的小故事。
    2.揭題:師:你知道烏鴉是通過什么方法喝到水的嗎?這蘊涵了什么道理?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新課題《體積和體積單位》。(出示課題)。
    (二)目標引領(lǐng):
    (1)讓學生知道體積的含義,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
    (2)使學生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單位體積大小的概念。
    (三)問題導學:
    1、建立“體積”概念。以小組進行實驗,然后匯報:
    (1)把小石塊放入盛有水的燒杯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說明什么?
    (3)結(jié)合課本理解體積的意義。
    生概括體積的定義:“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眥板書}。
    師出示圖,請生比一比誰的體積大?
    生:發(fā)現(xiàn)不好比較。
    從而指出計量物體的體積要用統(tǒng)一的體積單位。從而引入“體積單位”的教學]。
    師:為了更準確的比較圖中這兩個長方體體積的大小,我們可以把它們切成若干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只要數(shù)一數(shù),每個長方體包含有幾個這樣的小正方體,就能準確地比出它們的大小。具體切分請同學們概括大屏幕演示。
    生:認真觀看切分過程:
    師:像計量長度需要長度單位,計量面積需要面積單位,我們計量體積也需要有“體積單位”。為了更準確地計量出物體體積的大小,我們可以像圖中這樣用同樣大小的正方體作為體積單位。
    請生自學課文15頁內(nèi)容,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
    自學要求:用看一看(是什么形體)、量一量(它的棱長是多少)、摸一摸(它有多大)、說一說(它的定義)、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積可以用這個體積單位來計量)的方法,小組之間開展討論和交流?!?BR>    生:通過認真分析,計數(shù)得出結(jié)論。
    師小結(jié):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學生練習操作,師觀察巡視:
    (四)鞏固練習:見學案。
    (五)課堂檢測:獨立完成。
    (六)課堂總結(jié):談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
    (七)板書設計:
    體積與體積單位三教案篇十六
    1、()叫做物體的體積。常用的體積單位有()、()、()。
    2、棱長是1米的正方體,它的底面積是(),體積是()。
    棱長是1分米的正方體,它的底面積是(),體積是()。
    棱長是1厘米的正方體,它的底面積是(),體積是()。
    3、單位大小的感知。
    舉例:1立方厘米的物體;1立方分米的物體;。
    1立方米的物體。
    一個花圃的`面積約是10();一瓶藥水重60();。
    一個倉庫的體積是125();一間教室的面積約是48();。
    一堆沙的體積是1.98();一瓶墨水體積是約60();。
    微波爐的體積約是45()。
    體積與體積單位三教案篇十七
    (1)()叫做物體的體積。
    (2)長度單位是用來計量:();面積單位是用計量:();體積單位是用來計量物體()。
    2、用多大的體積單位表示下面物體的體積比較適當?
    (1)一塊橡皮的`體積約是8()。
    (2)人教版數(shù)學五年級下冊《體積和體積單位》課后練習:一臺錄音機的體積約是20()。
    (3)五年級語文課本的體積約是297()。
    (4)一個蓄水池的體積是4.2()。
    3、小法官。
    (1)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2)一個物體的體積大于它的表面積-------------------()。
    (3)。棱長是1厘米的正方體,體積也是1厘米-------()。
    (4)兩個物體體積相等,形狀也一樣。----------------()。
    4、應用題。
    體積與體積單位三教案篇十八
    1、結(jié)合實踐活動,認識體積、容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體積、容積單位之間的換算。
    2、在觀察,操作過程中,發(fā)展空間觀念。
    小正方體、量杯、1分米3盒子。
    教師指導與教學過程。
    學生學習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出示1dm3的盒子,
    提問:這個盒子可以放多少個體積為1cm3的正方體?
    2、擺一擺。
    引導學生擺設小正方體。
    學生通過擺設,得出:
    1分米3=1000厘米3。
    1升=1000毫升。
    二、試一試。
    1、引導學生完成試一試第1題。
    提問:你是怎樣得出來的?
    學生進行猜測,并說一說自己的猜測理由。
    1排擺10個。
    每層可以擺多少排?算一算,每層可以擺多少個?(10×10×=100個)。
    1分米=(10)厘米。
    盒子里可以擺幾層?
    算一算,1dm3的盒子里可裝多少個1cm3的`小正方體?
    10×10×10=1000。
    根據(jù)1米=10分米。
    引導學生通過實際操作,結(jié)合實際操作模型,認識和理解厘米3和分米3之間的進率。
    結(jié)合厘米3、分米3與升、毫升之間的關(guān)系,推導公式:
    1升=1000毫升。
    教師指導與教學過程。
    學生學習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讓學生通過填一填,比一比:
    三、練一練。
    1、學生練習。
    2、反饋。
    計算1m3=udm3。
    學生計算:
    10×10×10=1000分米3。
    得出:1米3=1000分米3。
    學生分析長度、面積、體積之間的關(guān)系。
    1、學生先填一填。
    2、讓學生說說思考的方法和過程。
    讓學生通過分析,比較從而解決問題,了解長度、面積、體積單位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體積與體積單位三教案篇十九
    教案背景:
    本課面向五年級學生關(guān)于數(shù)學科的學習。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和有關(guān)的體積單位的模型。還要準備一些相關(guān)的物品。
    教學課題:
    1.使學生理解體積的概念,了解常用的體積單位,對體積單位的大小形成比較明確的表象。
    2.培養(yǎng)學生的比較、觀察能力,擴展學生的思維,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教材分析:
    教材先通過“烏鴉喝水”的故事引入,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感悟物體占用空間。然后通過實驗,讓學生觀察和比較,說明不同的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不同,從而引入體積的概念。教材通過遷移類推引出物體的單位來的。引導學生由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學習,想到要比較長方體的體積也需要用統(tǒng)一的體積單位,并介紹了這些體積單位的字母表示法。在此基礎(chǔ)上,通過觀察活動建立體積單位的表象。
    教學方法:
    對體積單位的認識可以通過模型觀察,再建立表象。通過做一做進行區(qū)分。
    教學過程:
    一、認識體積。
    1.激趣引入。
    師:同學們,你們聽過烏鴉喝水的故事嗎?
    生:聽過。
    師:誰愿意來看著圖給大家講一講。
    指名學生看圖講故事。(課件出示插圖)。
    師:烏鴉是怎么喝到水的?
    引導學生說出石頭占了水的空間,所以把水擠上來了。
    2.實驗證明。
    師:石頭真的占了水的空間嗎?我們再來做個實驗驗證一下。
    生1:第二個杯子裝不下第一個杯子的水,因為第二個杯子里放了一塊石頭,石頭占了水的空間,所以裝不下了。
    3.揭示體積。
    師:對,第二個杯子裝不下第一個杯子的水,是由于石頭占了水的空間。同學們請大家用手在書桌的抽屜里摸一摸,說說有什么感覺。
    生摸并說感覺。
    師:請把書包放進抽屜,再用手摸一摸,現(xiàn)在又有什么感覺?
    生1:手在抽屜里活動起來不方便了。
    生2:手要從書包縫里才能放進去。
    師:這是為什么?
    生3:因為書包把抽屜的空間占了。
    生4:書包占的空間比石頭大,因為書包大,石頭小。
    師出示下面的圖,問:你們知道這些物體哪個占的空間大?
    學生回答后,師說明: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而且所占的空間有大有小。我們把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
    師:誰能說說什么是電視機的體積?什么是影碟機的體積?什么是手機的體積?
    學生回答。
    師:誰的體積大、誰的體積小呢?
    生:電視機的體積最大,影碟機的體積第二大,手機的體積最小。師:你們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出來的。
    生:不好比較。
    生1:能,左邊的長方體比右邊的體積大。
    師:為什么?
    生1:因為左邊的長方體有16個小正方體,而右邊的有15個,而且小正方體的大小相同,所以左邊的比右邊的大。
    師:左邊的長方體和右邊的長方體中的小正方體不一樣大,行不行?為什么?生:不行。因為小正方體大小不同,就不好比較。
    位前,我們先回想一下,長度單位是用什么來表示的?面積單位是用什么來表示的?
    引導學生說出:長度單位是用線段來表示的,面積單位是用什么正方形來表示的。
    師:體積單位應該用什么來表示呢?
    學生討論后,回答:應該用正方體來表示。
    師:對,體積單位是用正方體來表示的。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書)。
    師:請你們猜一猜1cm3、1dm3,是多大的正方體?
    學生討論后回答:我們想棱長是1cm的正方體,體積是1cm3;棱長是1dm的正方體,體積是1dm3。
    師:這個猜想對嗎?看看書上是怎樣說的。
    學生看書,證實自己的猜想是對的。
    師:請同學們在自己的學具中找出1cm3的正方體。
    學生找到后,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找到的。
    生:我是用尺量的,量出棱長是1cm的正方體,它的體積就是1cm3。師:請你們找找,周圍有哪些物體的體積接近1cm3。
    生1:一個手指尖的體積近似于1cm3。
    生2:計算機鍵盤的按鈕的體積近似于1cm3。
    生3:一個拳頭的體積大約是1dm3。
    生4:一個粉筆盒的體積大約是1dm3。
    師:1m3有多大?
    生:是棱長1m的正方體。
    生1:6個。
    生2:10個。
    驗證(前排的12個同學鉆到了正方體里。)。
    生:4cm3。
    師:為什么?
    生1:因為它是由4個體積是1cm3的小正方體擺成的。
    師:(從粉筆盒的紙盒中拿出2盒粉筆)你能估計這個紙盒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嗎?
    生:大約是2dm3。
    師:為什么?
    生:因為剛才你從這個紙盒里拿出了兩盒粉筆,而每盒粉筆大約是1dm3,2盒粉筆就是2dm3。
    四、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做第40頁“做一做”的第1、2題。
    五、小結(jié)(略)。
    六、課堂作業(yè)。
    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七的第1~4題。
    教學反思:
    體積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新概念。由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是學生空間概念的一次發(fā)展,要通過表象建立深化認識,變抽象為形象。
    體積與體積單位三教案篇二十
    1、使學生理解體積的意義,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
    2、使學生知道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個體積單位。
    3、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這個故事里蘊含著一個豐富的數(shù)學知識,同學們有興趣來探究與學習這個知識嗎?
    取出兩個相同的燒杯,盛有同樣多的水,逐一向燒杯里放入小石塊和大石塊,結(jié)果水位明顯上升。然后引導學生討論燒杯里的水位為什么會上升?學生從這一具體事例中獲得了物體占有空間的表象。
    引導學生分析、比較,為什么燒杯里的水位會隨著石塊的增大而升高?自然地導出:“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作體積”這一概念。大的物體所占的空間大,也就是體積大,小的物體所占的空間小,也就是體積小。
    讓學生舉出生活中有關(guān)體積的例子。并再一次用實驗來解釋體積現(xiàn)象,使學生對體積概念的認識在應用中得到鞏固。
    在燒杯里盛滿水,并把燒杯放在一空盆中。往燒杯中放入石塊,水會溢出。石塊從杯中取出,水位下降,再把溢出的水倒回杯中,仍近乎滿杯水。觀察實驗現(xiàn)象,思考:從杯里溢出的水的多少與石塊有什么關(guān)系?(學生獨立觀察、分析、推測,交流,驗證。)得出:溢出的水所占空間的大小=石塊所占空間的大小,即溢出的水的體積=石塊的體積。
    2、認識體積單位.
    教師指出:在實際生活和生產(chǎn)中,有時只憑感覺是無法判斷出誰大誰小的,這就要我們精確地計量物體的體積.我們用同樣大小的正方體作為體積單位。計量物體的體積就要用體積單位,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板書)
    出示一塊1立方厘米的體積模型,說明這就是體積為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
    分組觀察,然后匯報:你知道了什么?
    看一看:1立方厘米的體積比較小,是正方體.
    量一量: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的棱長是1厘米.
    說一說: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厘米(板書)
    比一比:用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同自己的手指尖比一比,說一說同哪一個指尖的大小差不多。
    想一想: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物體比較小.
    議一議:哪些物體計量體積時使用立方厘米比較恰當?
    舉例說一說,你見到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積大約是幾立方厘米?
    出示一塊1立方分米的體積模型,這就是體積為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
    分組觀察,然后匯報:你知道了什么?
    看一看:1立方分米的體積大一些,是一個正方體.
    量一量: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的棱長是1分米.
    說一說: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分米.(板書)
    議一議:哪些物體計量體積時使用立方分米比較恰當?
    舉例說一說,你見到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積大約是幾立方分米?
    猜測:棱長多少的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米?觀察教具1立方米的三棱架,看看1立方米的空間有多大?再指導學生看課本p15下面的插圖。
    讓學生感覺一下1立方米有多大,試一試1立方米的空間里大約可以容納多少個同學。
    (4)比較:這三個體積單位的共同點是什么?不同點是什么?
    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立方厘米是較小的體積單位,立方米是較大的體積單位。
    (5)進行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的對比。
    計量單位 常用單位名稱 用途 舉例說明
    長度單位 米、分米、厘米 計算線段的長度
    面積單位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計量面積的大小
    體積單位 立方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計量體積的大小
    (6)練習。
    做第16頁“練一練”第1題,練習三第1題。
    1、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教師用4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演示:
    出示1個小正方體,說明棱長是1厘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厘米。
    出示2個小正方體,拼成一個長方體,問這個拼成的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因為是2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拼成,它含有2個1立方厘米,所以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2立方厘米)
    出示3個小正方體,拼成一個長方體,問:它的體積是多少,為什么?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你有什么疑惑嗎?你還想了解其他有關(guān)體積的知識嗎?小組內(nèi)先交流,再全班交流。
    (體積的意義,什么叫體積?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p16頁“練一練”第2題,練習三第2題。
    體積與體積單位三教案篇二十一
    一、填空。
    1、叫做物體的體積。常用的體積單位有()、()、()。
    2、棱長是1米的正方體,它的底面積是(),體積是()。
    棱長是1分米的正方體,它的底面積是(),體積是()。
    棱長是1厘米的正方體,它的底面積是(),體積是()。
    3、單位大小的感知。
    舉例:1立方厘米的物體;1立方分米的物體;。
    1立方米的物體。
    一個花圃的面積約是10();一瓶藥水重60();。
    一個倉庫的體積是125();一間教室的.面積約是48();。
    一堆沙的體積是1.98();一瓶墨水體積是約60();。
    微波爐的體積約是45()。
    二、下面都是用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拼成的立體圖形。數(shù)出它們的體積是多少,填在()里。
    ()立方厘米。
    ()立方厘米。
    ()立方厘米。
    ()立方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