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定教案時,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特點、學習目標以及教學環(huán)境等因素。為了編寫一份完美的教案,教師應該事先明確教學目標和要求。對于不同的學科和教學對象,教案的編寫也有所不同。
小班音樂教案小班篇一
嗡......啪,嗡......啪。
1234打蚊子,4321打蚊子,
打不到蚊子,真生氣。
小小蚊子,真淘氣。
好癢,抓一抓,好癢,抓一抓,
上面(啪),下面(啪)。
這邊(啪),那邊(啪)。
小蚊子最愛跑來跑去,
擦一擦藥睡覺去。
動作要求:一句兒歌按一個8拍的節(jié)奏進行。
(1)嗡......啪,嗡......啪。
(2)1234打蚊子,4321打蚊子,“1234”食指在空中點4-f,“打蚊子”在空中做打蚊子動作?!?321”食指在空中點4下,“打蚊子”在空中做打蚊子動作。
(4)小小蚊子,真淘氣。
“小蚊子”食指向前伸出點;“真淘氣”小手放在兩旁,扭動身體。
(5)好癢,抓一抓,好癢,抓一抓,
(“好癢”食指點再癢癢的地方;“抓一抓”做抓癢癢動作)。
(6)上面(啪),下面(啪)。
(8)小蚊子最愛跑來跑去,左手和右手食指在空中繞圈圈。
(9)擦一擦藥,睡覺去。
“擦一擦藥”做擦藥動作;“睡覺去”雙手合掌敖耳朵旁做睡覺動作。
用繩子釣起的自制大蚊子一只。
1、體驗音樂的活潑與動感。
2、能手眼協(xié)調地跟著音樂做打蚊子、搔癢癢、搽藥等動作,并嘗試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這些動作。
3、樂意參與游戲,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的快樂。
(1)師:當夏天來到的時候,你們最怕什么?(蚊子)。
(2)蚊子真可惡,我們今天就一起去打蚊子吧。
(l)出示道具蚊子,教師提起蚊子道具,不斷地變換方位,幼兒追拍蚊子。
(2)教師提驗幼兒拍打蚊子的動作,全體幼兒練習拍打蚊子的動作。
(3)幼兒在音樂伴奏下做拍打蚊子的動作。
(l)師:我被蚊子叮到了,好癢啊,怎么辦呢?(搔癢癢)。
(2)請一幼兒幫老師搔癢癢,老師指出自己很多地方都被叮到了,請幼兒幫他在不同搔癢。(幼兒一邊搽藥,教師一邊用兒歌和音樂清唱導入)。
(3)請幼兒找到自己好朋友,做互相搔癢癢動作。
(4)師:搔了癢癢還是癢啊,怎么辦呢?(搽藥)。
(5)請幼兒做互相搽藥的動作。
(6)幼兒在音樂伴奏下完整進行搔癢癢一擦藥的游戲。
小班音樂教案小班篇二
2、初步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節(jié)奏既充滿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嘗試用語言進行表述。
通過教師講解舞蹈動作學會跳。
陳鶴琴提出:音樂是兒童的天性,兒童的本能,音樂在兒童生活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幼兒音樂活動是一種有聲音、有情趣的藝術活動。通過讓幼兒在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的過程中,讓幼兒去體驗音樂,去感知音樂,去表現(xiàn)音樂,從而獲得很大的快樂。讓幼兒在有趣的音樂活動中實現(xiàn)幼兒園音樂教學的目標,這是我們教師應該努力的方向。也是我設計這個活動的目的。
小班孩子很容易被一個故事,幾張圖片吸引,所以課前我根據(jù)歌曲內容準備了富有童趣的圖片來調動幼兒的興趣,這節(jié)首歌曲歌詞簡單,主要難點在最后一句"汪汪"兩聲叫,大多數(shù)幼兒都不能很好的控制住自己,原因有:
一,我沒有給幼兒一個開始口令,所以導致幼兒在"汪汪"兩聲中聽上去有參差不齊的感覺,聽上去有的幼兒多叫了,其實是有早叫晚叫區(qū)別在里面。
二是在教具的準備上,如果我能夠通過教具用一些延長音的標記,通過指圖來讓幼兒知道最后第二句的實值。因為幼兒記憶歌詞的方法主要有動作和圖片。
幼兒是天生的表演家,課上,幼兒根據(jù)生活中的經(jīng)驗創(chuàng)編了歌詞內容的動作,同時作為教師也要富有一個童真,完全融入到幼兒中去。小班上學期幼兒年齡小,剛入園很多幼兒還不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就需要教師自身語言和體態(tài)的魅力,鼓勵幼兒歌唱,可以采取不同形式的練習演唱,活動中,我沒有考慮到幼兒掌握情況,聯(lián)系的次數(shù)太少,如果形式再多一點,我想效果會好一些。切忌教師一個人在課堂上唱獨角戲。
孩子最愛的莫過于游戲了。孩子天生喜歡游戲,她們會沉浸在游戲情景中去,當然老師也要參與到游戲中去,活動中我先是自己當"小花狗"幼兒當"肉骨頭"和幼兒一起游戲,讓我和孩子們進一步零距離接觸,然后是請幼兒自主的選擇角色游戲,看著孩子們開心的樣子,我想這才是活動的重點吧——讓幼兒愉快的參與活動。
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結合音樂本身的要素,讓幼兒感受到不同的音樂形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只有通過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兒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實踐過程中,培養(yǎng)了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通過成功的音樂活動,會提升孩子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較為弱的孩子對音樂活動的自信心。
小班音樂教案小班篇三
1、感受韻律活動帶來的快樂。
2、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詞內容,懂得用手在身體不同部位上下的爬動。
3、能根據(jù)歌詞合拍地做小手在身體上爬的動作,表現(xiàn)旋律的上行、下行。
1、音樂磁帶、錄音機。
1、游戲《小手做游戲》進行活動導入。
(1)師幼玩手指游戲《小手點點》。
教師:你們的小手在哪里?拿出小手我們一起來玩?zhèn)€游戲吧!
(2)教師:小朋友們的小手真能干,我們的小手除了能做游戲還能做什么呢?
(3)教師小結:我們的小手能洗臉、刷牙、梳頭,它還能夠爬哦!
(4)教師:小手怎么爬?我們一起來看看。
2、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學習律動“小手爬”。
(1)創(chuàng)設“毛毛蟲爬上山”的情境,引出主題。
教師:小手變成毛毛蟲,看看毛毛蟲在做什么?
(2)教師做小手爬的動作,從膝蓋爬到頭頂上,再從頭頂爬到膝蓋,引起幼兒的興趣。
(3)請幼兒進行模仿,教師小結。
教師:毛毛蟲爬的時候要一下一下地往上爬,一下一下地往下爬。
3、結合歌曲旋律做出“小手爬”的動作。
(1)教師以較慢的速度邊唱邊示范,引導幼兒感受動作和音樂的關系。
教師提問:小手先爬到哪里?小手最后爬到哪里?
(2)重點引導:在每句結束后手爬到頭頂或膝蓋上,引導幼兒關注動作和音樂的匹配。
(3)播放音樂磁帶,教師帶領幼兒按節(jié)奏做出動作。
4、創(chuàng)編歌詞,并按歌詞做相應的動作。
(1)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歌詞內容。
教師:小手除了可以爬到頭頂上小腳上還能爬到我們身體的哪些地方呀?
(2)鼓勵幼兒與同伴互相討論,嘗試接納同伴的想法。
(3)請幼兒說出自己創(chuàng)編的內容,師幼共同邊唱歌邊做出創(chuàng)編歌詞的動作。
熟悉歌曲后,嘗試改變演唱的速度,讓幼兒在快速演唱和做動作中體驗快樂。
小班音樂教案小班篇四
1、在熟唱的基礎上,能有相應的情緒表現(xiàn),并按自己想象做動作,表達對父母的愛意。
2、學習唱附點音符及連音。
3、進一步感知聲音有長有短。
1、長和短的聲音:
(1)幼兒模仿貓的叫聲,喵……,是長音。幼兒又模仿狗的叫聲“汪、汪、汪”是短的。
(2)老師用“do”音唱短音,用“l(fā)a”音唱長音,幼兒跟著模仿,然后請幼兒做“老師”帶著其他朋友唱。
(3)出示會發(fā)聲的物件或動物圖片(如槌子、鐘;鼓、車、老虎、鼠、鳥、啼哭的嬰兒),幼兒嘗試模仿該種聲音的長和短。
2、學唱“我有幸福的家”。
(1)朗誦兒歌,拍打節(jié)奏,體驗長音和短音,注意節(jié)拍穩(wěn)定。
(3)全班唱,分組唱,待熟練后加動作表演,注意唱長音但不拖拍。
3、袋鼠游戲:
(1)學狼走,注意腿腳的協(xié)調配合,并學習向左右張望的走。
(2)要求兒童遵守游戲規(guī)則:當音樂(二)時“袋鼠”立即蹲下,當“狼”聽到“呼”聲立即倒地。
袋鼠媽媽和小袋鼠必須前后貼著跳,注意之間的配合。
附: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原動力,幼兒只有有了興趣才能產(chǎn)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愿望。愛好音樂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樂活動能激起幼兒學習的欲望,使其產(chǎn)生愉快的情緒,充分發(fā)揮想象,表現(xiàn)出他們不同的感受和創(chuàng)造。
小班音樂教案小班篇五
1、理解歌詞內容,感受搖籃曲安靜、輕柔、優(yōu)美的曲風。
2、嘗試用語言、動作、表情表達自己對搖籃曲的感受。
3、能夠感受到爸爸、媽媽對寶寶的用心呵護。
1、布娃娃或毛絨動物若干(數(shù)量與幼兒人數(shù)相同),搖籃、被子1套。
2、《幼兒素質發(fā)展課程?音樂》cd,與《搖籃曲》歌詞內容相關的圖片。
2、播放《搖籃曲》,請幼兒欣賞,感受歌曲安靜、輕柔的曲風。
(1)第1遍播放歌曲,引導幼兒了解搖籃曲的主要特點。
提問:這是什么時候唱的歌曲?(這是哄小寶寶睡覺時唱的搖籃曲。)你聽誰唱過搖籃曲?
(2)第2遍播放歌曲,引導幼兒感受搖籃曲輕柔、綿長的特點。
提問:聽了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覺?可以用什么動作哄寶寶睡覺?
(3)第3遍播放歌曲,結合圖片,引導幼兒初步了解歌詞內容,感受爸爸、媽媽對寶寶的用心呵護。
小結:爸爸給寶寶蓋上棉被,媽媽輕輕地搖著搖籃,哼著輕柔的搖籃曲。小小的搖籃像是大海里被微風吹拂著的小船,在柔柔的海浪中搖啊搖。寶寶很快就進入了甜甜的夢鄉(xiāng)。
3、創(chuàng)設“哄寶寶睡覺”的游戲情境,鼓勵幼兒用動作、表情表現(xiàn)搖籃曲安靜、輕柔、優(yōu)美的特點。
(2)播放《搖籃曲》,請幼兒扮爸爸、媽媽,哄娃娃睡覺。
啟發(fā)幼兒嘗試用愛的眼神、真心的微笑、輕柔的動作表現(xiàn)爸爸、媽媽對小寶寶的愛。
小班音樂教案小班篇六
1.根據(jù)圖譜,能理解歌詞內容。
2.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歌曲。
玩具小汽車、汽車喇叭聲、圖譜、呼啦圈
一、進行導入
1.出示玩具汽車:小朋友們看這是什么?這輛小汽車漂亮嗎?(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話回答:小汽車呀真漂亮)
2.按按小汽車的喇叭會發(fā)出什么聲音?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3.這么漂亮的小汽車你們猜猜是誰開的?我們可以怎么樣稱呼開車的人?
4.這個小司機呀他開著小汽車非常高興,還唱了一首好聽的歌,歌曲的名字就叫《小汽車》,請小朋友聽一聽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二、出示圖譜,激發(fā)幼兒學唱的興趣。
游戲――我問你答(引導幼兒用歌詞中的句子回答老師的問題):小汽車呀怎么樣?
教師清唱:小汽車呀,真漂亮,真呀真漂亮。并出示圖譜。
師:小朋友們還聽到什么聲音,是什么在響?教師清唱: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喇叭響,
師:還聽到了什么?教師清唱:我是汽車小司機,我是小司機。教師出示圖譜。
師:小司機在幫大家干什么呀?教師清唱:我為大家開車忙,開車忙。教師出示圖譜。
三、集體跟唱
師:小朋友真棒,現(xiàn)在我想聽聽你們好聽的聲音,我們一起來唱一唱這首歌吧。老師唱前半部分,你們唱后半部分。并用自己的動作表現(xiàn)出來。
師:小汽車呀真漂亮,幼兒跟唱:真呀真漂亮。?師: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幼兒跟唱:喇叭響。
師:我是汽車小司機,幼兒跟唱:我是小司機。?師:我為大家開車忙,幼兒跟唱:開車忙。?教師同幼兒集體跟著鋼琴演唱歌曲。???四、音樂游戲:開汽車。
教師出示表演道具,師:現(xiàn)在我的手里有這些道具,我們一起來玩?zhèn)€小游戲,請個別幼兒上來扮演司機,其它幼兒扮演乘客。一邊表演一邊演唱。
小班音樂教案小班篇七
1、感受歌曲的旋律,喜歡跟著老師唱唱跳跳。
2、在聽聽、說說、玩玩中,大膽學說話。
課件、紙制粘貼小餅干若干,一些小動物形象
1、 森林里開了一家餅干店,我們看看是誰在做餅干呢?
2、 小兔子買餅干:
今天誰會來買餅干呢?是長耳朵的小兔子。小兔子說:我想吃香香的餅干。
小熊說:我來做香香的餅干。——初步欣賞感受音樂旋律和歌詞
餅干做好了,小熊給小兔子做了一塊什么樣的餅干呢?(長耳朵的小兔子餅干)
3、 小貓買餅干:
又有誰來買餅干了呢?是小貓。小貓說:我想吃香香的餅干。
小熊是怎么做餅干的呀?——再次欣賞感受音樂旋律和歌詞
餅干做好了,小熊給小貓做了一塊什么樣的餅干呢?(大大的小貓餅干)
4、 小豬買餅干:
還會有誰來買餅干呢?是小豬。幾只小豬?他們一樣大嗎?
小熊是怎么做餅干的呀?——感受音樂,鼓勵幼兒嘗試跟唱
餅干做好了。小熊給小豬做了什么樣的餅干呢?做了幾塊呢?
1、小熊說,有許多小動物也來買餅干,請小朋友幫幫忙,幫我一起做餅干。
2、在音樂背景下,教師引導幼兒學習跟唱:
攪一攪,拌一拌,咕嚕咕嚕 啪;香香的,軟軟的,咕嚕咕嚕 啪。
3、幼兒給小動物送餅干(粘貼)。
小班音樂教案小班篇八
1、在熟悉歌曲的基礎上,嘗試根據(jù)歌詞做動作。
2、在游戲活動中,能在轉圈時不與他人發(fā)生碰撞。
3、在游戲活動中,體驗與他人共同游戲的快樂。
4、學習創(chuàng)編歌詞。
圖譜一份。
1、導入:游戲“請你跟我這樣做”。教師戴上貓媽媽的頭飾。
老師:寶寶們,你們好,知道我是誰呀?你們喜歡我嗎?愿意和我一起玩游戲嗎?今天我們一起來玩一個游戲“請你跟我這樣做”。
游戲動作:叉腰、轉圈、摸地、學小貓。
老師:寶貝們,游戲好玩嗎?我們把這么好玩的的動作唱出來好嗎?
幼兒跟著老師學唱歌詞“轉一圈,摸摸地”。
貓媽媽呀不僅想聽到寶貝們好聽的聲音,還要看到你可愛的動作,可以嗎?幼兒一邊唱歌詞一邊表演動作。
2、學唱歌曲教師演唱歌曲一遍。
(1)一邊出示圖譜,老師一邊按圖譜清唱一遍。老師講解圖譜所表示的意思,用歌詞說明。圓圈表示什么?泥土表示什么?小貓的頭飾該怎么唱?“喵”又該怎樣唱。
(2)老師帶領幼兒共同演唱2遍。
(3)加上動作集體表演唱2遍。
(4)找朋友演唱2遍。
3、創(chuàng)編歌詞老師:
小朋友,我們轉一圈除了摸摸地,還可以摸哪里?把幼兒創(chuàng)編的歌詞進行表演唱。
老師:我們除了學小貓叫,還可以學什么叫呢?把幼兒創(chuàng)編的歌詞進行表演唱。
目標:
知道歌詞內容,學習隨著音樂邊唱歌邊做相應的動作。
2.學會用其他肢體動作替換動作“摸摸地”。
3.初步體驗不斷變化的歌表演活動帶來的快樂。
準備:
配套音樂磁帶。
2.幼兒以學會歌曲“轉一圈,摸摸地”
3.幼兒圍坐成圓形。
過程:
理解歌詞內容。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個有趣的游戲。先仔細看看老師是怎么做的。然后和老師一起做。
(1)教師兩手叉腰轉一圈后,輕輕用指尖摸兩下地,再做“小貓叫”。
(2)教師帶領幼兒邊念歌詞邊模仿動作:轉一圈摸摸地、轉一圈摸摸地、轉一圈摸摸地再摔個跟頭,喵!
2、回憶歌曲“轉一圈摸摸地”師:下面我們一邊唱一邊做動作教師和幼兒共同演唱“轉一圈摸摸地”,并伴著音樂做動作(2遍)活動時注意讓孩子動靜交替,教師及時鼓勵與肯定幼兒。
3、替換“摸摸地動作”,創(chuàng)編歌詞。
(1)討論轉一圈后還能做什么動作。
(2)把新歌詞溶入到音樂中,并伴隨動作。
(3)集體練習新動作。
(4)邊唱邊表演。
4、結束活動:
替換歌曲末尾模仿動物的叫聲。
小班音樂教案小班篇九
二段的差異。
2、幼兒探索動作幅度的大小與聲音力度強弱的關系。
3、幼兒嘗試創(chuàng)編歌詞。
活動準備:歌曲,大貓和小貓。
活動過程:
一、教師引入大貓和小貓
出示大貓小貓的卡片,感受大貓小貓形體上的差異,提問:
1、它們是誰?它們一樣嗎?
2、大貓是什么樣子的?小貓是什么樣子的?(學一學大貓小貓的樣子)
3、大貓叫的聲音是什么樣的?小貓叫的聲音有是什么樣的?(學一學大貓小貓的叫聲)
二、幼兒熟悉歌詞,用完整的句子形容大貓小貓。
四、幼兒學唱歌曲。跟隨教師放慢速度演唱歌曲,幼兒模仿學習。
五、幼兒一邊做動作一邊演唱歌曲。教師提醒幼兒用不同的力度和動作來表現(xiàn)大貓小貓。
六、幼兒嘗試創(chuàng)編歌詞。教師提供大狗、小狗大羊小羊的圖片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歌詞。
小班音樂教案小班篇十
1、跟著音樂有節(jié)奏地扭動肢體,感受洗澡后的快感。
2、產(chǎn)生喜歡洗澡的情緒。
1、《我愛洗澡》音樂磁帶(自備)。
2、娃娃玩偶一個,臉盆(代替浴缸)一個,香皂一塊。
1、娃娃洗澡。
(1)夏天真熱,媽媽給寶寶洗個澡,涼快涼快吧!
(2)教師扮演媽媽,給娃娃洗澡:嘩啦啦,嘩啦啦……水龍頭快活地唱起歌。媽媽說:“寶寶,寶寶,該洗澡了!”“卟嚕嚕!”媽媽把寶寶放進了浴缸里?!班赅?,嚓嚓嚓?!贝甏瓴弊哟甏瓯常锪锏呐菽瓭M身跑?!班赅?、嚓嚓。”搓搓胳膊搓搓腳,亮晶晶的泡泡滿屋飛?!皳潋v!撲騰!”寶寶樂得玩起水來了。
2、大家來洗澡。
(1)娃娃是怎樣洗澡的?請幼兒用語言或動作加以表達。
(2)配上音樂,媽媽再為寶寶洗澡。
(3)請幼兒跟著音樂來洗澡,教師觀察幼兒的舞動情況,及時表揚表現(xiàn)的逼真、有趣的幼兒。
(4)重點引導幼兒跟著音樂有節(jié)奏地扭動,并用“嚓嚓,嚓嚓,搓搓脖子搓搓背,嚓嚓、嚓嚓,搓搓胳膊搓搓腳”等引導語帶動幼兒跟上節(jié)奏。
(5)在前奏部分教師喊“寶寶們,洗澡啦——”,邊做擰水龍頭餓動作,然后給每個幼兒“抹肥皂”,帶領幼兒跟隨音樂有節(jié)奏的扭動。
3、香寶寶來了。
(1)剛剛洗完澡感覺怎么樣?在家里洗完澡會抹一點什么?
(2)表揚結束,給幼兒“抹香粉(水)”,教師聞一聞幼兒,欣喜地告訴幼兒“香極了”。
小班音樂教案小班篇十一
1、在讓幼兒了解春天的常見的動植物生長習性的基礎上,學習歌曲。
2、通過音樂活動,讓幼兒進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好以及給人們帶來的愉悅的心情。
錄音機、雷聲和《下雨了》的磁帶。
一、復習歌曲:小雪花。
1、用好聽的聲音把歌詞連起來唱。
2、能邊唱歌邊用手表現(xiàn)3/4拍的音樂節(jié)奏。
二、聽雷聲。
1、t:你們聽聽這是什么聲音?(給幼兒聽雷聲)。
s:雷聲。
2、t:你們想想有雷聲會有什么?
教師引導幼兒說“雨”。
三、聽音樂熟悉歌曲的旋律。
1、師生共同欣賞歌曲《下雨了》熟悉歌曲的旋律。
2、教師邊彈琴邊請幼兒欣賞歌曲。
四、幼兒初步學唱歌曲《下雨了》。
1、教師清唱歌曲。
2、請幼兒跟錄音學唱歌曲第一段“嘀嘀噠,嘀嘀噠……小蘑菇的白傘撐開了”。
3、請幼兒跟錄音機學唱歌曲第二段“嘀嘀噠,嘀嘀噠……小朋友撐著雨傘上學了?!?BR> 五、再次學唱歌曲。
1、教師重點給幼兒講解歌詞,以利于幼兒的記憶。
2、教師彈琴幼兒唱歌,并多練習幾次。
六、活動延伸。
教師將歌曲的磁帶放在音樂區(qū),讓幼兒在區(qū)角活動時邊復習編創(chuàng)便動作。
小班音樂教案小班篇十二
《走路》這首歌選自小班《小兔乖乖》這個主題。這首歌旋律輕快、歌詞簡單,非常適合小班的'幼兒。小班幼兒喜歡小動物而且愛模仿,歌曲中唱到的小動物又是他們喜歡并常見的動物,他們樂意模仿小動物走路的各種動作。根據(jù)幼兒這一年齡特點,因此我設計了這節(jié)音樂活動。
本次音樂活動是以“小動物走路”這個情境,引導幼兒學做小動物走路的模仿動作,滿足小班幼兒愛模仿的愿望?;顒又薪處熯\用范唱、小動物手偶等方式幫助幼兒理解歌詞?;顒拥奈猜曇肓恕袄莵砹恕钡挠螒?,把幼兒的情緒推向了高潮。
【內容與要求】。
在模仿“小動物走路”的情境中,愿意唱唱跳跳,初步學唱歌曲,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
感受音樂,模仿動物的肢體動作。
【環(huán)境與材料準備】。
手偶、“森林”圖片、音樂。
【活動過程】。
1、在音樂伴奏下,“開小汽車”進入活動室。(初步感受旋律)。
“我們開著小汽車去玩咯!”
語言節(jié)奏:開上小汽車呀,嘟嘟嘟;我們快快開呀,嘟嘟嘟,我們快快開呀,嘟嘟嘟。
2、出示ppt/背景圖(創(chuàng)設“花園”情境)。
“瞧,我們來到了花園里。今天花園里里的小動物們要出來學走路了,聽著音樂想一想誰會來呢?”
3、熟悉音樂旋律。
(1)傾聽音樂。
重點提問:會有哪些小動物出來散散步/走路?
(2)嘗試用動作表現(xiàn)小動物(集體)。
語言節(jié)奏:如,大象走路,甩甩鼻子…。
“我們一起聽聽音樂,用你的身體學學你猜的小動物走路的樣子吧?!?BR> (3)個別示范,集體模仿(能力較強的幼兒,以個體較好的經(jīng)驗帶動整體)。
“哪個寶寶愿意來學學小動物,讓大家猜猜你學的是誰?”
1、教師范唱歌曲。
重點提問:到底會有哪些小動物出來走路了呢?(第二遍:還有呢?)。
2、出示小動物手偶。
重點關注:根據(jù)幼兒回答出示手偶。
3、再次范唱。
重點提問:(1)小動物是怎么走路的呢?
重點關注:幼兒學動作(小兔子:走出來;小鴨子,坐椅子上;小烏龜椅子上;小貓走出來)。
(2)小動物是怎么排隊出來走路的?……。
4、初步學唱歌曲。
(1)坐在椅子上唱“小動物想邀請小朋友唱唱他們走路的本領?!?BR> (2)走出來唱“小動物還想請小朋友一邊唱,一邊學學他們走路呢?!?BR> “小動物想邀請小朋友一起到森林里去學學它們走路?!?BR> 5、換情境練習(草地)。
1、游戲《狼來了》:播放大灰狼的音樂。
小結:原來聽到這個音樂就是大灰狼來了,小動物就要找個地方躲起來了?!?BR> 2、再次游戲。
“天黑了,小動物們要回家了?!?BR> 小班音樂教案小班篇十三
1.歌詞內容,樂于創(chuàng)編合適的歌表演動作。
2.愛自己的媽媽,愿意幫媽媽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3.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課件及表演的視頻。
一.導入歌曲,激發(fā)興趣。
下面老師請小朋友們看看這一位有小朋友是怎樣做的?(觀看表演的視頻)。
視頻中的小朋是怎么做的?
二.理解歌詞內容,學唱歌曲。
1.播放《好媽媽》課件。視頻中的小朋們是怎么做的?
老師根據(jù)小朋友的回答小結。
老師把小朋友們剛剛說的編成了一首好聽的歌,歌名就叫《好媽媽》。
2.老師范唱。
3.你們最喜歡歌中的哪一句?
老師根據(jù)幼兒說的內容讓幼兒學唱。
三.根據(jù)歌詞內容創(chuàng)編動作。
1.鼓勵幼兒創(chuàng)編動作,并請創(chuàng)編好的幼兒帶領其他幼兒表演。
2.幼兒扮孩子,老師扮媽媽,邊唱邊表演。
3.一半幼兒扮做媽媽、一半幼兒扮做孩子,邊唱邊表演。
4.兩名幼兒一組,一名做媽媽,一名做孩子進行表演唱。
小百科:母親,簡稱母,是一種親屬關系的稱謂,是子女對雙親中女性一方的稱呼。
小班音樂教案小班篇十四
1、解兒歌的內容,初步學念兒歌。
2、歡參加裝扮活動,體驗裝扮的樂趣。
3、學唱歌曲,掌握斷頓、歡快和連貫、舒緩的不同演唱方法。
4、在對唱的過程中注意傾聽同伴的聲音,及時接唱。
認知準備:欣賞過兒歌。
材料準備:娃娃若干,幼兒操作材料包《娃娃不見了》。
一、談話導入。
師:如果你喜歡的東西不見了,你會怎么做?為什么?
二、觀察感受。
1、情境表演:娃娃不見了。
2、交流討論:娃娃找不到媽媽了,怎么辦?
三、欣賞兒歌《娃娃不見了》。
1、教師朗誦第一編后提問:
我有一個什么樣的布娃娃?
你聽到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布娃娃丟了)(引導幼兒說出兒歌中的語句)。
2、聽賞第二遍后提問:
布娃娃丟了后怎么辦呢?(解釋——到處找)。
最后怎么樣了?(引導幼兒說出兒歌中的語句)。
四、學習兒歌。
1、跟隨教師念兒歌。
2、分組、集體念兒歌。
五、嘗試體驗。
請幼兒作媽媽,帶著娃娃去公園玩,將發(fā)生的事情表現(xiàn)出來。鼓勵孩子大膽表現(xiàn),并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想辦法。
六、延伸活動。
1、說說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圖片上的娃娃是男孩還是女孩?
2、選擇自己喜歡的娃娃,找出他們身體的各個部位,為娃娃的身體涂色。
我有一個布娃娃,大大的眼睛黑頭發(fā),
我到公園去玩耍,丟了我的布娃娃,
我哭我哭我大聲地哭,嗚嗚哇,嗚嗚哇;。
我找我找我到處找,找到我的布娃娃;。
我笑我笑我大聲地笑,哈哈哈,哈哈哈。
在活動中,我為了避免孩子從頭唱到尾,在解決難點四分音符與感情技巧處理部分,我采用了談話的方法,讓孩子稍微休息了一會,使活動能夠動靜結合,孩子們的表現(xiàn)基本上完成了我預設的目標。當然了,本次活動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師和專家多加指點。
小班音樂教案小班篇十五
1、熟悉樂曲旋律,能跟著音樂合拍地拍打節(jié)奏。
2、喜歡音樂活動,樂意跟著老師做簡單的身體動作。
鋼琴 樂曲《拍手點頭》
1、《日常生活模仿動作》
2、《我們大家做得好》
3、《我愛我的小動物》
4、《我愛我的幼兒園》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美妙的音樂,請小朋友聽一聽。
2、教師彈奏樂曲旋律,幼兒欣賞。
3、提問:小朋友聽了這首歌曲,心里有什么感覺?(引導幼兒感
受樂曲歡快的旋律。)
1、聽了這手快樂的歌曲,你們想干什么?
2、剛才老師看見××小朋友跟著音樂在高興地拍手,我們一起來學學吧。
3、教師帶領全體幼兒跟著某一幼兒隨音樂拍手一拍一次。
4、教師彈奏旋律,幼兒隨音樂拍打節(jié)奏。
1、剛才老師還看見有的小朋友聽見了這首好聽的音樂在點點頭。我們也來學一學。
2、教師帶領幼兒隨音樂手叉腰點頭一拍一次。(左右各一次。)
3、教師彈奏樂曲旋律,幼兒隨音樂叉腰點頭。
4、小朋友們表演的拍手和點頭的動作都非常好看,我們也可以把這兩種動作一起表演,拍兩次手就點兩次頭。就像這樣:教師示范完整表演拍手點頭。
5、好看嗎?那小朋友們也來學學《拍手點頭》吧。
1、教師帶領幼兒隨音樂表演拍手點頭。(老師哼唱旋律,速度開始可稍微慢一些。)
2、教師彈奏樂曲旋律,幼兒集體表演律動。(教師放慢彈奏速度,咳根據(jù)幼兒掌握情況,用語言指導幼兒進行表演。)
3、請個別能力強的幼兒上前帶領全班幼兒表演。
4、鼓勵幼兒上前表演律動,并對表演好的孩子獎勵。
小班音樂教案小班篇十六
1.能夠跟唱歌曲《好孩子不要媽媽抱》,邊唱邊做動作。
2.知道自己長大了,不要媽媽抱了。
3.喜歡用動作表現(xiàn)歌曲,體驗音樂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音樂《好孩子不要媽媽抱》
2.自制圖片:小鳥跟在鳥媽媽后面自己飛;小貓跟在媽媽后面叫;好孩子和媽媽手牽手一起走;小兔子和媽媽蹦蹦跳;小鴨子和媽媽搖呀搖,小烏龜和媽媽爬呀爬等圖片。
3. 音樂《好孩子不要媽媽抱》圖譜
活動過程
1.師:今天我們小二班來一幾位小客人,我們把他們請出來(出示圖片)。
2.師:誰來啦?小兔子蹦蹦跳,不要媽媽抱。小鴨子搖呀搖,要媽媽抱嗎?(引導幼兒說說“不要媽媽抱”),小貓咪自己叫都不要媽媽抱。(鼓勵幼兒做做小兔子、小貓、小鴨子的動作)
3.師:猜猜看還有誰會來?(幼兒自由想象)
4.出示小鳥,(鼓勵幼兒用動作表現(xiàn)小鳥飛)“小鳥自己也不要媽媽抱。”
1.師:小鳥會自己飛,小貓會自己叫。今天老師帶來的歌曲里還有一位朋友會是誰呢?我們一起去聽聽看。(教師范唱加動作)
2.師:除了小鳥和小貓,歌曲還有誰?他要不要媽媽抱?(讓幼兒說)
3.師:讓我們在聽一聽還有一位好朋友是不是“我們”。(伴奏加范唱)
小結:我們小二班的小朋友耳朵真靈巧,是“我們都是好孩子”,要不要媽媽抱?
1.師:這首歌好不好聽?想不想學一學?這么好聽的歌曲我們用好聽的聲音學一學吧,注意小動物出現(xiàn)的前后順序喔。(播放歌曲)
2.師:小動物先出來的是誰,然后是誰?我們猜猜看。(播放音樂,出示圖譜)
3.師:小二班的小朋友看看這是什么?這個呀是圖譜,我們現(xiàn)在看著圖譜試一遍好不好?我這次呀要聽聽,我們小二班的朋友有沒有唱對哦,想想清楚再唱哦。(看圖譜歌唱)
小結:小二班的小朋友唱歌真好聽,聲音好勇敢,老師很喜歡。
2.師:誰已經(jīng)學會這首好聽的歌曲了?你愿意表演給大家看嗎?(邀請幼兒一個人或者與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表演歌曲)
3.師:哇,小朋友們真棒,表演的真棒,這一次我們所有小朋友表演給老師和姐姐們看好不好?要用好聽的聲音唱哦。
活動延伸
1.師:歌曲里面的小貓和小鳥都是好孩子,不要媽媽抱,那我們要不要媽媽抱著來幼兒園?你們平時上幼兒園是怎么進來的?(自己走進來不要媽媽抱)
2.師:原來小2班的朋友都很棒都是自己走來幼兒園,不要媽媽抱的!送給你們大拇指,你們都是好樣的!小二班的小朋友都長大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想想看我們還會做那些事情呢?(自己吃飯、主動洗手、自己穿衣服等等)
小班音樂教案小班篇一
嗡......啪,嗡......啪。
1234打蚊子,4321打蚊子,
打不到蚊子,真生氣。
小小蚊子,真淘氣。
好癢,抓一抓,好癢,抓一抓,
上面(啪),下面(啪)。
這邊(啪),那邊(啪)。
小蚊子最愛跑來跑去,
擦一擦藥睡覺去。
動作要求:一句兒歌按一個8拍的節(jié)奏進行。
(1)嗡......啪,嗡......啪。
(2)1234打蚊子,4321打蚊子,“1234”食指在空中點4-f,“打蚊子”在空中做打蚊子動作?!?321”食指在空中點4下,“打蚊子”在空中做打蚊子動作。
(4)小小蚊子,真淘氣。
“小蚊子”食指向前伸出點;“真淘氣”小手放在兩旁,扭動身體。
(5)好癢,抓一抓,好癢,抓一抓,
(“好癢”食指點再癢癢的地方;“抓一抓”做抓癢癢動作)。
(6)上面(啪),下面(啪)。
(8)小蚊子最愛跑來跑去,左手和右手食指在空中繞圈圈。
(9)擦一擦藥,睡覺去。
“擦一擦藥”做擦藥動作;“睡覺去”雙手合掌敖耳朵旁做睡覺動作。
用繩子釣起的自制大蚊子一只。
1、體驗音樂的活潑與動感。
2、能手眼協(xié)調地跟著音樂做打蚊子、搔癢癢、搽藥等動作,并嘗試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這些動作。
3、樂意參與游戲,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的快樂。
(1)師:當夏天來到的時候,你們最怕什么?(蚊子)。
(2)蚊子真可惡,我們今天就一起去打蚊子吧。
(l)出示道具蚊子,教師提起蚊子道具,不斷地變換方位,幼兒追拍蚊子。
(2)教師提驗幼兒拍打蚊子的動作,全體幼兒練習拍打蚊子的動作。
(3)幼兒在音樂伴奏下做拍打蚊子的動作。
(l)師:我被蚊子叮到了,好癢啊,怎么辦呢?(搔癢癢)。
(2)請一幼兒幫老師搔癢癢,老師指出自己很多地方都被叮到了,請幼兒幫他在不同搔癢。(幼兒一邊搽藥,教師一邊用兒歌和音樂清唱導入)。
(3)請幼兒找到自己好朋友,做互相搔癢癢動作。
(4)師:搔了癢癢還是癢啊,怎么辦呢?(搽藥)。
(5)請幼兒做互相搽藥的動作。
(6)幼兒在音樂伴奏下完整進行搔癢癢一擦藥的游戲。
小班音樂教案小班篇二
2、初步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節(jié)奏既充滿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嘗試用語言進行表述。
通過教師講解舞蹈動作學會跳。
陳鶴琴提出:音樂是兒童的天性,兒童的本能,音樂在兒童生活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幼兒音樂活動是一種有聲音、有情趣的藝術活動。通過讓幼兒在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的過程中,讓幼兒去體驗音樂,去感知音樂,去表現(xiàn)音樂,從而獲得很大的快樂。讓幼兒在有趣的音樂活動中實現(xiàn)幼兒園音樂教學的目標,這是我們教師應該努力的方向。也是我設計這個活動的目的。
小班孩子很容易被一個故事,幾張圖片吸引,所以課前我根據(jù)歌曲內容準備了富有童趣的圖片來調動幼兒的興趣,這節(jié)首歌曲歌詞簡單,主要難點在最后一句"汪汪"兩聲叫,大多數(shù)幼兒都不能很好的控制住自己,原因有:
一,我沒有給幼兒一個開始口令,所以導致幼兒在"汪汪"兩聲中聽上去有參差不齊的感覺,聽上去有的幼兒多叫了,其實是有早叫晚叫區(qū)別在里面。
二是在教具的準備上,如果我能夠通過教具用一些延長音的標記,通過指圖來讓幼兒知道最后第二句的實值。因為幼兒記憶歌詞的方法主要有動作和圖片。
幼兒是天生的表演家,課上,幼兒根據(jù)生活中的經(jīng)驗創(chuàng)編了歌詞內容的動作,同時作為教師也要富有一個童真,完全融入到幼兒中去。小班上學期幼兒年齡小,剛入園很多幼兒還不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就需要教師自身語言和體態(tài)的魅力,鼓勵幼兒歌唱,可以采取不同形式的練習演唱,活動中,我沒有考慮到幼兒掌握情況,聯(lián)系的次數(shù)太少,如果形式再多一點,我想效果會好一些。切忌教師一個人在課堂上唱獨角戲。
孩子最愛的莫過于游戲了。孩子天生喜歡游戲,她們會沉浸在游戲情景中去,當然老師也要參與到游戲中去,活動中我先是自己當"小花狗"幼兒當"肉骨頭"和幼兒一起游戲,讓我和孩子們進一步零距離接觸,然后是請幼兒自主的選擇角色游戲,看著孩子們開心的樣子,我想這才是活動的重點吧——讓幼兒愉快的參與活動。
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結合音樂本身的要素,讓幼兒感受到不同的音樂形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只有通過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兒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實踐過程中,培養(yǎng)了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通過成功的音樂活動,會提升孩子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較為弱的孩子對音樂活動的自信心。
小班音樂教案小班篇三
1、感受韻律活動帶來的快樂。
2、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詞內容,懂得用手在身體不同部位上下的爬動。
3、能根據(jù)歌詞合拍地做小手在身體上爬的動作,表現(xiàn)旋律的上行、下行。
1、音樂磁帶、錄音機。
1、游戲《小手做游戲》進行活動導入。
(1)師幼玩手指游戲《小手點點》。
教師:你們的小手在哪里?拿出小手我們一起來玩?zhèn)€游戲吧!
(2)教師:小朋友們的小手真能干,我們的小手除了能做游戲還能做什么呢?
(3)教師小結:我們的小手能洗臉、刷牙、梳頭,它還能夠爬哦!
(4)教師:小手怎么爬?我們一起來看看。
2、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學習律動“小手爬”。
(1)創(chuàng)設“毛毛蟲爬上山”的情境,引出主題。
教師:小手變成毛毛蟲,看看毛毛蟲在做什么?
(2)教師做小手爬的動作,從膝蓋爬到頭頂上,再從頭頂爬到膝蓋,引起幼兒的興趣。
(3)請幼兒進行模仿,教師小結。
教師:毛毛蟲爬的時候要一下一下地往上爬,一下一下地往下爬。
3、結合歌曲旋律做出“小手爬”的動作。
(1)教師以較慢的速度邊唱邊示范,引導幼兒感受動作和音樂的關系。
教師提問:小手先爬到哪里?小手最后爬到哪里?
(2)重點引導:在每句結束后手爬到頭頂或膝蓋上,引導幼兒關注動作和音樂的匹配。
(3)播放音樂磁帶,教師帶領幼兒按節(jié)奏做出動作。
4、創(chuàng)編歌詞,并按歌詞做相應的動作。
(1)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歌詞內容。
教師:小手除了可以爬到頭頂上小腳上還能爬到我們身體的哪些地方呀?
(2)鼓勵幼兒與同伴互相討論,嘗試接納同伴的想法。
(3)請幼兒說出自己創(chuàng)編的內容,師幼共同邊唱歌邊做出創(chuàng)編歌詞的動作。
熟悉歌曲后,嘗試改變演唱的速度,讓幼兒在快速演唱和做動作中體驗快樂。
小班音樂教案小班篇四
1、在熟唱的基礎上,能有相應的情緒表現(xiàn),并按自己想象做動作,表達對父母的愛意。
2、學習唱附點音符及連音。
3、進一步感知聲音有長有短。
1、長和短的聲音:
(1)幼兒模仿貓的叫聲,喵……,是長音。幼兒又模仿狗的叫聲“汪、汪、汪”是短的。
(2)老師用“do”音唱短音,用“l(fā)a”音唱長音,幼兒跟著模仿,然后請幼兒做“老師”帶著其他朋友唱。
(3)出示會發(fā)聲的物件或動物圖片(如槌子、鐘;鼓、車、老虎、鼠、鳥、啼哭的嬰兒),幼兒嘗試模仿該種聲音的長和短。
2、學唱“我有幸福的家”。
(1)朗誦兒歌,拍打節(jié)奏,體驗長音和短音,注意節(jié)拍穩(wěn)定。
(3)全班唱,分組唱,待熟練后加動作表演,注意唱長音但不拖拍。
3、袋鼠游戲:
(1)學狼走,注意腿腳的協(xié)調配合,并學習向左右張望的走。
(2)要求兒童遵守游戲規(guī)則:當音樂(二)時“袋鼠”立即蹲下,當“狼”聽到“呼”聲立即倒地。
袋鼠媽媽和小袋鼠必須前后貼著跳,注意之間的配合。
附: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原動力,幼兒只有有了興趣才能產(chǎn)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愿望。愛好音樂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樂活動能激起幼兒學習的欲望,使其產(chǎn)生愉快的情緒,充分發(fā)揮想象,表現(xiàn)出他們不同的感受和創(chuàng)造。
小班音樂教案小班篇五
1、理解歌詞內容,感受搖籃曲安靜、輕柔、優(yōu)美的曲風。
2、嘗試用語言、動作、表情表達自己對搖籃曲的感受。
3、能夠感受到爸爸、媽媽對寶寶的用心呵護。
1、布娃娃或毛絨動物若干(數(shù)量與幼兒人數(shù)相同),搖籃、被子1套。
2、《幼兒素質發(fā)展課程?音樂》cd,與《搖籃曲》歌詞內容相關的圖片。
2、播放《搖籃曲》,請幼兒欣賞,感受歌曲安靜、輕柔的曲風。
(1)第1遍播放歌曲,引導幼兒了解搖籃曲的主要特點。
提問:這是什么時候唱的歌曲?(這是哄小寶寶睡覺時唱的搖籃曲。)你聽誰唱過搖籃曲?
(2)第2遍播放歌曲,引導幼兒感受搖籃曲輕柔、綿長的特點。
提問:聽了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覺?可以用什么動作哄寶寶睡覺?
(3)第3遍播放歌曲,結合圖片,引導幼兒初步了解歌詞內容,感受爸爸、媽媽對寶寶的用心呵護。
小結:爸爸給寶寶蓋上棉被,媽媽輕輕地搖著搖籃,哼著輕柔的搖籃曲。小小的搖籃像是大海里被微風吹拂著的小船,在柔柔的海浪中搖啊搖。寶寶很快就進入了甜甜的夢鄉(xiāng)。
3、創(chuàng)設“哄寶寶睡覺”的游戲情境,鼓勵幼兒用動作、表情表現(xiàn)搖籃曲安靜、輕柔、優(yōu)美的特點。
(2)播放《搖籃曲》,請幼兒扮爸爸、媽媽,哄娃娃睡覺。
啟發(fā)幼兒嘗試用愛的眼神、真心的微笑、輕柔的動作表現(xiàn)爸爸、媽媽對小寶寶的愛。
小班音樂教案小班篇六
1.根據(jù)圖譜,能理解歌詞內容。
2.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歌曲。
玩具小汽車、汽車喇叭聲、圖譜、呼啦圈
一、進行導入
1.出示玩具汽車:小朋友們看這是什么?這輛小汽車漂亮嗎?(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話回答:小汽車呀真漂亮)
2.按按小汽車的喇叭會發(fā)出什么聲音?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3.這么漂亮的小汽車你們猜猜是誰開的?我們可以怎么樣稱呼開車的人?
4.這個小司機呀他開著小汽車非常高興,還唱了一首好聽的歌,歌曲的名字就叫《小汽車》,請小朋友聽一聽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二、出示圖譜,激發(fā)幼兒學唱的興趣。
游戲――我問你答(引導幼兒用歌詞中的句子回答老師的問題):小汽車呀怎么樣?
教師清唱:小汽車呀,真漂亮,真呀真漂亮。并出示圖譜。
師:小朋友們還聽到什么聲音,是什么在響?教師清唱: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喇叭響,
師:還聽到了什么?教師清唱:我是汽車小司機,我是小司機。教師出示圖譜。
師:小司機在幫大家干什么呀?教師清唱:我為大家開車忙,開車忙。教師出示圖譜。
三、集體跟唱
師:小朋友真棒,現(xiàn)在我想聽聽你們好聽的聲音,我們一起來唱一唱這首歌吧。老師唱前半部分,你們唱后半部分。并用自己的動作表現(xiàn)出來。
師:小汽車呀真漂亮,幼兒跟唱:真呀真漂亮。?師: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幼兒跟唱:喇叭響。
師:我是汽車小司機,幼兒跟唱:我是小司機。?師:我為大家開車忙,幼兒跟唱:開車忙。?教師同幼兒集體跟著鋼琴演唱歌曲。???四、音樂游戲:開汽車。
教師出示表演道具,師:現(xiàn)在我的手里有這些道具,我們一起來玩?zhèn)€小游戲,請個別幼兒上來扮演司機,其它幼兒扮演乘客。一邊表演一邊演唱。
小班音樂教案小班篇七
1、感受歌曲的旋律,喜歡跟著老師唱唱跳跳。
2、在聽聽、說說、玩玩中,大膽學說話。
課件、紙制粘貼小餅干若干,一些小動物形象
1、 森林里開了一家餅干店,我們看看是誰在做餅干呢?
2、 小兔子買餅干:
今天誰會來買餅干呢?是長耳朵的小兔子。小兔子說:我想吃香香的餅干。
小熊說:我來做香香的餅干。——初步欣賞感受音樂旋律和歌詞
餅干做好了,小熊給小兔子做了一塊什么樣的餅干呢?(長耳朵的小兔子餅干)
3、 小貓買餅干:
又有誰來買餅干了呢?是小貓。小貓說:我想吃香香的餅干。
小熊是怎么做餅干的呀?——再次欣賞感受音樂旋律和歌詞
餅干做好了,小熊給小貓做了一塊什么樣的餅干呢?(大大的小貓餅干)
4、 小豬買餅干:
還會有誰來買餅干呢?是小豬。幾只小豬?他們一樣大嗎?
小熊是怎么做餅干的呀?——感受音樂,鼓勵幼兒嘗試跟唱
餅干做好了。小熊給小豬做了什么樣的餅干呢?做了幾塊呢?
1、小熊說,有許多小動物也來買餅干,請小朋友幫幫忙,幫我一起做餅干。
2、在音樂背景下,教師引導幼兒學習跟唱:
攪一攪,拌一拌,咕嚕咕嚕 啪;香香的,軟軟的,咕嚕咕嚕 啪。
3、幼兒給小動物送餅干(粘貼)。
小班音樂教案小班篇八
1、在熟悉歌曲的基礎上,嘗試根據(jù)歌詞做動作。
2、在游戲活動中,能在轉圈時不與他人發(fā)生碰撞。
3、在游戲活動中,體驗與他人共同游戲的快樂。
4、學習創(chuàng)編歌詞。
圖譜一份。
1、導入:游戲“請你跟我這樣做”。教師戴上貓媽媽的頭飾。
老師:寶寶們,你們好,知道我是誰呀?你們喜歡我嗎?愿意和我一起玩游戲嗎?今天我們一起來玩一個游戲“請你跟我這樣做”。
游戲動作:叉腰、轉圈、摸地、學小貓。
老師:寶貝們,游戲好玩嗎?我們把這么好玩的的動作唱出來好嗎?
幼兒跟著老師學唱歌詞“轉一圈,摸摸地”。
貓媽媽呀不僅想聽到寶貝們好聽的聲音,還要看到你可愛的動作,可以嗎?幼兒一邊唱歌詞一邊表演動作。
2、學唱歌曲教師演唱歌曲一遍。
(1)一邊出示圖譜,老師一邊按圖譜清唱一遍。老師講解圖譜所表示的意思,用歌詞說明。圓圈表示什么?泥土表示什么?小貓的頭飾該怎么唱?“喵”又該怎樣唱。
(2)老師帶領幼兒共同演唱2遍。
(3)加上動作集體表演唱2遍。
(4)找朋友演唱2遍。
3、創(chuàng)編歌詞老師:
小朋友,我們轉一圈除了摸摸地,還可以摸哪里?把幼兒創(chuàng)編的歌詞進行表演唱。
老師:我們除了學小貓叫,還可以學什么叫呢?把幼兒創(chuàng)編的歌詞進行表演唱。
目標:
知道歌詞內容,學習隨著音樂邊唱歌邊做相應的動作。
2.學會用其他肢體動作替換動作“摸摸地”。
3.初步體驗不斷變化的歌表演活動帶來的快樂。
準備:
配套音樂磁帶。
2.幼兒以學會歌曲“轉一圈,摸摸地”
3.幼兒圍坐成圓形。
過程:
理解歌詞內容。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個有趣的游戲。先仔細看看老師是怎么做的。然后和老師一起做。
(1)教師兩手叉腰轉一圈后,輕輕用指尖摸兩下地,再做“小貓叫”。
(2)教師帶領幼兒邊念歌詞邊模仿動作:轉一圈摸摸地、轉一圈摸摸地、轉一圈摸摸地再摔個跟頭,喵!
2、回憶歌曲“轉一圈摸摸地”師:下面我們一邊唱一邊做動作教師和幼兒共同演唱“轉一圈摸摸地”,并伴著音樂做動作(2遍)活動時注意讓孩子動靜交替,教師及時鼓勵與肯定幼兒。
3、替換“摸摸地動作”,創(chuàng)編歌詞。
(1)討論轉一圈后還能做什么動作。
(2)把新歌詞溶入到音樂中,并伴隨動作。
(3)集體練習新動作。
(4)邊唱邊表演。
4、結束活動:
替換歌曲末尾模仿動物的叫聲。
小班音樂教案小班篇九
二段的差異。
2、幼兒探索動作幅度的大小與聲音力度強弱的關系。
3、幼兒嘗試創(chuàng)編歌詞。
活動準備:歌曲,大貓和小貓。
活動過程:
一、教師引入大貓和小貓
出示大貓小貓的卡片,感受大貓小貓形體上的差異,提問:
1、它們是誰?它們一樣嗎?
2、大貓是什么樣子的?小貓是什么樣子的?(學一學大貓小貓的樣子)
3、大貓叫的聲音是什么樣的?小貓叫的聲音有是什么樣的?(學一學大貓小貓的叫聲)
二、幼兒熟悉歌詞,用完整的句子形容大貓小貓。
四、幼兒學唱歌曲。跟隨教師放慢速度演唱歌曲,幼兒模仿學習。
五、幼兒一邊做動作一邊演唱歌曲。教師提醒幼兒用不同的力度和動作來表現(xiàn)大貓小貓。
六、幼兒嘗試創(chuàng)編歌詞。教師提供大狗、小狗大羊小羊的圖片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歌詞。
小班音樂教案小班篇十
1、跟著音樂有節(jié)奏地扭動肢體,感受洗澡后的快感。
2、產(chǎn)生喜歡洗澡的情緒。
1、《我愛洗澡》音樂磁帶(自備)。
2、娃娃玩偶一個,臉盆(代替浴缸)一個,香皂一塊。
1、娃娃洗澡。
(1)夏天真熱,媽媽給寶寶洗個澡,涼快涼快吧!
(2)教師扮演媽媽,給娃娃洗澡:嘩啦啦,嘩啦啦……水龍頭快活地唱起歌。媽媽說:“寶寶,寶寶,該洗澡了!”“卟嚕嚕!”媽媽把寶寶放進了浴缸里?!班赅?,嚓嚓嚓?!贝甏瓴弊哟甏瓯常锪锏呐菽瓭M身跑?!班赅?、嚓嚓。”搓搓胳膊搓搓腳,亮晶晶的泡泡滿屋飛?!皳潋v!撲騰!”寶寶樂得玩起水來了。
2、大家來洗澡。
(1)娃娃是怎樣洗澡的?請幼兒用語言或動作加以表達。
(2)配上音樂,媽媽再為寶寶洗澡。
(3)請幼兒跟著音樂來洗澡,教師觀察幼兒的舞動情況,及時表揚表現(xiàn)的逼真、有趣的幼兒。
(4)重點引導幼兒跟著音樂有節(jié)奏地扭動,并用“嚓嚓,嚓嚓,搓搓脖子搓搓背,嚓嚓、嚓嚓,搓搓胳膊搓搓腳”等引導語帶動幼兒跟上節(jié)奏。
(5)在前奏部分教師喊“寶寶們,洗澡啦——”,邊做擰水龍頭餓動作,然后給每個幼兒“抹肥皂”,帶領幼兒跟隨音樂有節(jié)奏的扭動。
3、香寶寶來了。
(1)剛剛洗完澡感覺怎么樣?在家里洗完澡會抹一點什么?
(2)表揚結束,給幼兒“抹香粉(水)”,教師聞一聞幼兒,欣喜地告訴幼兒“香極了”。
小班音樂教案小班篇十一
1、在讓幼兒了解春天的常見的動植物生長習性的基礎上,學習歌曲。
2、通過音樂活動,讓幼兒進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好以及給人們帶來的愉悅的心情。
錄音機、雷聲和《下雨了》的磁帶。
一、復習歌曲:小雪花。
1、用好聽的聲音把歌詞連起來唱。
2、能邊唱歌邊用手表現(xiàn)3/4拍的音樂節(jié)奏。
二、聽雷聲。
1、t:你們聽聽這是什么聲音?(給幼兒聽雷聲)。
s:雷聲。
2、t:你們想想有雷聲會有什么?
教師引導幼兒說“雨”。
三、聽音樂熟悉歌曲的旋律。
1、師生共同欣賞歌曲《下雨了》熟悉歌曲的旋律。
2、教師邊彈琴邊請幼兒欣賞歌曲。
四、幼兒初步學唱歌曲《下雨了》。
1、教師清唱歌曲。
2、請幼兒跟錄音學唱歌曲第一段“嘀嘀噠,嘀嘀噠……小蘑菇的白傘撐開了”。
3、請幼兒跟錄音機學唱歌曲第二段“嘀嘀噠,嘀嘀噠……小朋友撐著雨傘上學了?!?BR> 五、再次學唱歌曲。
1、教師重點給幼兒講解歌詞,以利于幼兒的記憶。
2、教師彈琴幼兒唱歌,并多練習幾次。
六、活動延伸。
教師將歌曲的磁帶放在音樂區(qū),讓幼兒在區(qū)角活動時邊復習編創(chuàng)便動作。
小班音樂教案小班篇十二
《走路》這首歌選自小班《小兔乖乖》這個主題。這首歌旋律輕快、歌詞簡單,非常適合小班的'幼兒。小班幼兒喜歡小動物而且愛模仿,歌曲中唱到的小動物又是他們喜歡并常見的動物,他們樂意模仿小動物走路的各種動作。根據(jù)幼兒這一年齡特點,因此我設計了這節(jié)音樂活動。
本次音樂活動是以“小動物走路”這個情境,引導幼兒學做小動物走路的模仿動作,滿足小班幼兒愛模仿的愿望?;顒又薪處熯\用范唱、小動物手偶等方式幫助幼兒理解歌詞?;顒拥奈猜曇肓恕袄莵砹恕钡挠螒?,把幼兒的情緒推向了高潮。
【內容與要求】。
在模仿“小動物走路”的情境中,愿意唱唱跳跳,初步學唱歌曲,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
感受音樂,模仿動物的肢體動作。
【環(huán)境與材料準備】。
手偶、“森林”圖片、音樂。
【活動過程】。
1、在音樂伴奏下,“開小汽車”進入活動室。(初步感受旋律)。
“我們開著小汽車去玩咯!”
語言節(jié)奏:開上小汽車呀,嘟嘟嘟;我們快快開呀,嘟嘟嘟,我們快快開呀,嘟嘟嘟。
2、出示ppt/背景圖(創(chuàng)設“花園”情境)。
“瞧,我們來到了花園里。今天花園里里的小動物們要出來學走路了,聽著音樂想一想誰會來呢?”
3、熟悉音樂旋律。
(1)傾聽音樂。
重點提問:會有哪些小動物出來散散步/走路?
(2)嘗試用動作表現(xiàn)小動物(集體)。
語言節(jié)奏:如,大象走路,甩甩鼻子…。
“我們一起聽聽音樂,用你的身體學學你猜的小動物走路的樣子吧?!?BR> (3)個別示范,集體模仿(能力較強的幼兒,以個體較好的經(jīng)驗帶動整體)。
“哪個寶寶愿意來學學小動物,讓大家猜猜你學的是誰?”
1、教師范唱歌曲。
重點提問:到底會有哪些小動物出來走路了呢?(第二遍:還有呢?)。
2、出示小動物手偶。
重點關注:根據(jù)幼兒回答出示手偶。
3、再次范唱。
重點提問:(1)小動物是怎么走路的呢?
重點關注:幼兒學動作(小兔子:走出來;小鴨子,坐椅子上;小烏龜椅子上;小貓走出來)。
(2)小動物是怎么排隊出來走路的?……。
4、初步學唱歌曲。
(1)坐在椅子上唱“小動物想邀請小朋友唱唱他們走路的本領?!?BR> (2)走出來唱“小動物還想請小朋友一邊唱,一邊學學他們走路呢?!?BR> “小動物想邀請小朋友一起到森林里去學學它們走路?!?BR> 5、換情境練習(草地)。
1、游戲《狼來了》:播放大灰狼的音樂。
小結:原來聽到這個音樂就是大灰狼來了,小動物就要找個地方躲起來了?!?BR> 2、再次游戲。
“天黑了,小動物們要回家了?!?BR> 小班音樂教案小班篇十三
1.歌詞內容,樂于創(chuàng)編合適的歌表演動作。
2.愛自己的媽媽,愿意幫媽媽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3.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課件及表演的視頻。
一.導入歌曲,激發(fā)興趣。
下面老師請小朋友們看看這一位有小朋友是怎樣做的?(觀看表演的視頻)。
視頻中的小朋是怎么做的?
二.理解歌詞內容,學唱歌曲。
1.播放《好媽媽》課件。視頻中的小朋們是怎么做的?
老師根據(jù)小朋友的回答小結。
老師把小朋友們剛剛說的編成了一首好聽的歌,歌名就叫《好媽媽》。
2.老師范唱。
3.你們最喜歡歌中的哪一句?
老師根據(jù)幼兒說的內容讓幼兒學唱。
三.根據(jù)歌詞內容創(chuàng)編動作。
1.鼓勵幼兒創(chuàng)編動作,并請創(chuàng)編好的幼兒帶領其他幼兒表演。
2.幼兒扮孩子,老師扮媽媽,邊唱邊表演。
3.一半幼兒扮做媽媽、一半幼兒扮做孩子,邊唱邊表演。
4.兩名幼兒一組,一名做媽媽,一名做孩子進行表演唱。
小百科:母親,簡稱母,是一種親屬關系的稱謂,是子女對雙親中女性一方的稱呼。
小班音樂教案小班篇十四
1、解兒歌的內容,初步學念兒歌。
2、歡參加裝扮活動,體驗裝扮的樂趣。
3、學唱歌曲,掌握斷頓、歡快和連貫、舒緩的不同演唱方法。
4、在對唱的過程中注意傾聽同伴的聲音,及時接唱。
認知準備:欣賞過兒歌。
材料準備:娃娃若干,幼兒操作材料包《娃娃不見了》。
一、談話導入。
師:如果你喜歡的東西不見了,你會怎么做?為什么?
二、觀察感受。
1、情境表演:娃娃不見了。
2、交流討論:娃娃找不到媽媽了,怎么辦?
三、欣賞兒歌《娃娃不見了》。
1、教師朗誦第一編后提問:
我有一個什么樣的布娃娃?
你聽到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布娃娃丟了)(引導幼兒說出兒歌中的語句)。
2、聽賞第二遍后提問:
布娃娃丟了后怎么辦呢?(解釋——到處找)。
最后怎么樣了?(引導幼兒說出兒歌中的語句)。
四、學習兒歌。
1、跟隨教師念兒歌。
2、分組、集體念兒歌。
五、嘗試體驗。
請幼兒作媽媽,帶著娃娃去公園玩,將發(fā)生的事情表現(xiàn)出來。鼓勵孩子大膽表現(xiàn),并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想辦法。
六、延伸活動。
1、說說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圖片上的娃娃是男孩還是女孩?
2、選擇自己喜歡的娃娃,找出他們身體的各個部位,為娃娃的身體涂色。
我有一個布娃娃,大大的眼睛黑頭發(fā),
我到公園去玩耍,丟了我的布娃娃,
我哭我哭我大聲地哭,嗚嗚哇,嗚嗚哇;。
我找我找我到處找,找到我的布娃娃;。
我笑我笑我大聲地笑,哈哈哈,哈哈哈。
在活動中,我為了避免孩子從頭唱到尾,在解決難點四分音符與感情技巧處理部分,我采用了談話的方法,讓孩子稍微休息了一會,使活動能夠動靜結合,孩子們的表現(xiàn)基本上完成了我預設的目標。當然了,本次活動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師和專家多加指點。
小班音樂教案小班篇十五
1、熟悉樂曲旋律,能跟著音樂合拍地拍打節(jié)奏。
2、喜歡音樂活動,樂意跟著老師做簡單的身體動作。
鋼琴 樂曲《拍手點頭》
1、《日常生活模仿動作》
2、《我們大家做得好》
3、《我愛我的小動物》
4、《我愛我的幼兒園》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美妙的音樂,請小朋友聽一聽。
2、教師彈奏樂曲旋律,幼兒欣賞。
3、提問:小朋友聽了這首歌曲,心里有什么感覺?(引導幼兒感
受樂曲歡快的旋律。)
1、聽了這手快樂的歌曲,你們想干什么?
2、剛才老師看見××小朋友跟著音樂在高興地拍手,我們一起來學學吧。
3、教師帶領全體幼兒跟著某一幼兒隨音樂拍手一拍一次。
4、教師彈奏旋律,幼兒隨音樂拍打節(jié)奏。
1、剛才老師還看見有的小朋友聽見了這首好聽的音樂在點點頭。我們也來學一學。
2、教師帶領幼兒隨音樂手叉腰點頭一拍一次。(左右各一次。)
3、教師彈奏樂曲旋律,幼兒隨音樂叉腰點頭。
4、小朋友們表演的拍手和點頭的動作都非常好看,我們也可以把這兩種動作一起表演,拍兩次手就點兩次頭。就像這樣:教師示范完整表演拍手點頭。
5、好看嗎?那小朋友們也來學學《拍手點頭》吧。
1、教師帶領幼兒隨音樂表演拍手點頭。(老師哼唱旋律,速度開始可稍微慢一些。)
2、教師彈奏樂曲旋律,幼兒集體表演律動。(教師放慢彈奏速度,咳根據(jù)幼兒掌握情況,用語言指導幼兒進行表演。)
3、請個別能力強的幼兒上前帶領全班幼兒表演。
4、鼓勵幼兒上前表演律動,并對表演好的孩子獎勵。
小班音樂教案小班篇十六
1.能夠跟唱歌曲《好孩子不要媽媽抱》,邊唱邊做動作。
2.知道自己長大了,不要媽媽抱了。
3.喜歡用動作表現(xiàn)歌曲,體驗音樂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音樂《好孩子不要媽媽抱》
2.自制圖片:小鳥跟在鳥媽媽后面自己飛;小貓跟在媽媽后面叫;好孩子和媽媽手牽手一起走;小兔子和媽媽蹦蹦跳;小鴨子和媽媽搖呀搖,小烏龜和媽媽爬呀爬等圖片。
3. 音樂《好孩子不要媽媽抱》圖譜
活動過程
1.師:今天我們小二班來一幾位小客人,我們把他們請出來(出示圖片)。
2.師:誰來啦?小兔子蹦蹦跳,不要媽媽抱。小鴨子搖呀搖,要媽媽抱嗎?(引導幼兒說說“不要媽媽抱”),小貓咪自己叫都不要媽媽抱。(鼓勵幼兒做做小兔子、小貓、小鴨子的動作)
3.師:猜猜看還有誰會來?(幼兒自由想象)
4.出示小鳥,(鼓勵幼兒用動作表現(xiàn)小鳥飛)“小鳥自己也不要媽媽抱。”
1.師:小鳥會自己飛,小貓會自己叫。今天老師帶來的歌曲里還有一位朋友會是誰呢?我們一起去聽聽看。(教師范唱加動作)
2.師:除了小鳥和小貓,歌曲還有誰?他要不要媽媽抱?(讓幼兒說)
3.師:讓我們在聽一聽還有一位好朋友是不是“我們”。(伴奏加范唱)
小結:我們小二班的小朋友耳朵真靈巧,是“我們都是好孩子”,要不要媽媽抱?
1.師:這首歌好不好聽?想不想學一學?這么好聽的歌曲我們用好聽的聲音學一學吧,注意小動物出現(xiàn)的前后順序喔。(播放歌曲)
2.師:小動物先出來的是誰,然后是誰?我們猜猜看。(播放音樂,出示圖譜)
3.師:小二班的小朋友看看這是什么?這個呀是圖譜,我們現(xiàn)在看著圖譜試一遍好不好?我這次呀要聽聽,我們小二班的朋友有沒有唱對哦,想想清楚再唱哦。(看圖譜歌唱)
小結:小二班的小朋友唱歌真好聽,聲音好勇敢,老師很喜歡。
2.師:誰已經(jīng)學會這首好聽的歌曲了?你愿意表演給大家看嗎?(邀請幼兒一個人或者與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表演歌曲)
3.師:哇,小朋友們真棒,表演的真棒,這一次我們所有小朋友表演給老師和姐姐們看好不好?要用好聽的聲音唱哦。
活動延伸
1.師:歌曲里面的小貓和小鳥都是好孩子,不要媽媽抱,那我們要不要媽媽抱著來幼兒園?你們平時上幼兒園是怎么進來的?(自己走進來不要媽媽抱)
2.師:原來小2班的朋友都很棒都是自己走來幼兒園,不要媽媽抱的!送給你們大拇指,你們都是好樣的!小二班的小朋友都長大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想想看我們還會做那些事情呢?(自己吃飯、主動洗手、自己穿衣服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