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中班活動教案(優(yōu)秀19篇)

字號:

    教案是教師系統(tǒng)思考和指導教學的產(chǎn)物,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教案的編寫需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教案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美術中班活動教案篇一
    “春天里來百花香,啷哩個啷哩個啷哩個啷……”孩子們唱著歌兒走進春天,看百花盛開,賞蝴蝶飛舞。“看,許多黃黃的小蝴蝶,真漂亮!”“對,那邊、那邊,還有好多呀。”“哇,花園里還有好多呢!”“我知道,那是蝴蝶在傳花粉呢!……”看著孩子們興奮的樣子,體味著他們賞美、愛美的情緒情感,我在美工區(qū)增添了過濾紙、棉簽、彩色墨水等材料,讓孩子們來折一折、玩一玩、畫一畫。在創(chuàng)意染紙活動中,大膽表達心中的感受,激發(fā)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情趣。
    1、感受春季景物的變化,欣賞蝴蝶的色彩美和圖案美。
    2、學習用對折后畫點和線的裝飾方法進行染紙活動,感知顏色的豐富多變。
    3、體驗玩色活動帶來的樂趣。
    重點:掌握染紙的基本技能。
    難點:能變換方法染出不同的圖案。
    1、ppt課件:花園里百花齊放、蝴蝶飛舞的圖片、輕音樂一首。
    2、小花園的背景圖一張。
    3、過濾紙制作的蝴蝶范例,彩色墨水,濕抹布,棉簽和調色盤。
    4、蝴蝶形狀的過濾紙若干。
    “春天到了,春姑娘來到花園里,叫醒了小草弟弟、花兒妹妹,還叫醒了誰?
    “你最喜歡哪只蝴蝶?為什么?”
    學說詞匯:五顏六色。
    1、介紹染紙的材料
    “看,這只蝴蝶漂亮嗎?”
    “小朋友想一想,用什么辦法才能把它變得漂亮些?”
    “今天我們要來學習新的裝飾方法,用彩色墨水在過濾紙上染色?!?BR>    2、教師示范操作
    “瞧!棉簽和彩色墨水也來幫忙了”(過濾紙很神奇,它能吸水呢)
    “這只蝴蝶身上的花紋有什么特點?”(對稱)
    “怎樣才能染出對稱的花紋?”
    3、教師小結
    “我們先將蝴蝶形狀的過濾紙對折,然后用棉簽蘸上彩色墨水在翅膀上畫點或線,打開后就能染出對稱的圖案,一只美麗的蝴蝶就完成了?!?BR>    1、交代要求
    每個幼兒拿一張蝴蝶形狀的過濾紙,棉簽用完后還放回調色盤內,不要將顏色混起來。
    2、巡回指導
    --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和圖案進行印染;
    --注意衛(wèi)生,手上有了顏料要用濕抹布擦干凈;
    --染好后,輕輕打開,再把蝴蝶送到小花園里。
    1、幼兒相互欣賞,評價作品。
    2、以“春姑娘”的口吻說:花園里的蝴蝶真美呀!小朋友們真了不起!讓我們聽著音樂學蝴蝶飛出去玩吧。
    美術中班活動教案篇二
    1、樂于參與美術活動,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
    2、嘗試用不同的創(chuàng)作材料在一定的范圍內大膽裝飾畫面,激發(fā)幼兒創(chuàng)作的欲望。
    3、養(yǎng)成良好的操作習慣,能保持作品的整潔和美觀。
    嘗試用不同的創(chuàng)作材料在一定的范圍內大膽裝飾畫面,體驗參與美術活動的樂趣。
    嘗試用多種蘸印裝飾法在畫面范圍內進行裝飾(如對稱裝飾、排列裝飾、組合圖案裝飾、有規(guī)律裝飾、無規(guī)律裝飾),并有好的操作習慣。
    1、青蛙絨玩具一個、青蛙圖片及教師范畫結合起來的"照片展"。
    2、各種廢舊材料,如棉簽、紙團、泡沫網(wǎng)、小瓶蓋等。
    3、紅、黃、藍、綠顏料、調色盤、濕毛巾、小紙簍、報紙,已經(jīng)畫好的衣服輪廓圖。
    4、背景音樂。
    一、開始部分--欣賞范畫。
    1、情景導入。
    師:"我是魔術師,我最喜歡變魔術,看我給大家變個好朋友出來,變變變--哇!變出誰來啦?(出示青蛙絨玩具),小青蛙想和大家打打招呼呢!"師邊搖動青蛙邊模仿其口吻:"小朋友好,我是青蛙齊齊,我剛才還在彩衣國里玩得正高興呢,那彩衣國里全是漂亮的衣服,我穿著那些漂亮衣服照了許多的照片,可是我不小心被魔術師給變到這里來了,我的照片還留在彩衣國里呢!嗚嗚--"。
    二、基本部分--幼兒創(chuàng)作。
    1、引導幼兒欣賞"照片"(教師范畫),說說自己喜歡哪件衣服,為什么?你覺得這件衣服的什么地方最漂亮?(欣賞范畫上的花紋、構圖及色彩)。
    2、介紹創(chuàng)作材料。
    師:"哇,這些衣服真的很漂亮,我也特別的喜歡,我很想知道彩衣國的人是怎樣把他們變得這么漂亮的?"。
    青蛙:"我知道,讓我來告訴你吧!"(作說悄悄話狀)。
    師:"青蛙齊齊告訴我他看到彩衣國里的人請了好幾樣寶貝幫忙才把衣服變得這么漂亮,看我把這些寶貝變出來!(引導幼兒認識所出示材料,了解這些材料原來的用途,知道有些物品雖然廢舊了卻還可以有其他的用途,初步理解變廢為寶的意義!)猜一猜,這些寶貝是怎樣把衣服變漂亮的?(把寶貝蘸一蘸喜歡的顏色,在盤子邊上舔一舔,再到紙上親一親,寶貝的樣子就留在紙上了。)"。
    3、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所示材料在范畫上留下的痕跡,大膽探索利用廢舊物品在紙上的創(chuàng)作方式。
    師:"剛才小朋友在青蛙齊齊的衣服上看到了什么樣的花紋?找一找是哪種寶貝變出來的花紋?猜猜是怎么變的?(教師示范范畫上的印畫法,并鼓勵幼兒大膽猜測該材料的其它用法)這些花紋還在哪件衣服上也出現(xiàn)過?這些花紋在衣服上組成了什么圖案?(花、圓形、心形等)除了這些圖案?小朋友想一想,還可以變成什么圖案?誰來試一試?"。
    4、個別幼兒嘗試操作,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創(chuàng)新。(教師可隨機指導)。
    5、教師用各種材料示范操作方法,并提醒幼兒操作時應注意的事項。(如:一種材料不能去蘸幾種顏色,想換顏色就換沒蘸過顏色的,也可以和別的小朋友交換用,材料用后要放到小紙簍里,小手、衣服、畫面要保持清潔。)。
    6、(播放背景音樂)幼兒大膽創(chuàng)作。
    師:"哇,這些寶貝真神奇,能把一件件衣服變得這么漂亮,青蛙齊齊告訴我,過幾天他要到彩衣國去參加時裝表演,他帶來了許多白色的衣服,想請小朋友也幫忙變一變,把白衣服變成比這些更漂亮的衣服,看看誰變的衣服最漂亮!"(鼓勵幼兒大膽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對于能力強的幼兒,教師可適度增加難度,引導他們印出多種圖案和顏色的花紋對稱圖案、排列圖案、有規(guī)律圖案、無規(guī)律圖案;對于能力較弱的幼兒,教師應該適當給予幫助。)。
    三、結束部分--分享與交流。
    幼兒相互欣賞、交流同伴作品,教師表揚構圖、用色豐富大膽、畫面整潔的作品。
    1、將幼兒作品裝飾于活動室內。
    2、在美工區(qū)放置多種廢舊材料,供幼兒進行手工或繪畫方面的大膽創(chuàng)作。
    美術中班活動教案篇三
    1、學習用皺紋紙通過正反折疊、層層撥開的方法制作大紅花。
    2、在圖示的幫助下自主學習大紅花的制作方法與步驟。
    3、感受關愛媽媽的情感。
    4、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jù)所觀察到得現(xiàn)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5、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1、經(jīng)驗準備:已經(jīng)學會正反折疊扇子,又看圖示操作的經(jīng)驗。
    2、材料準備:大紅花的制作圖示、裁成方形的皺紋若干、包裝上的軟鉛絲若干、剪刀。
    3、幼兒用書第8頁。
    1、活動重點:學習用皺紋紙通過正反折疊、層層撥開的方法制作大紅花。
    2、活動難點:在圖示的幫助下自主學習大紅花的制作方法與步驟。
    3、指導要點:通過經(jīng)驗遷移、情境引導、觀看步驟圖等方法讓幼兒大膽地進行折疊工作。
    1、談話導入,激發(fā)幼兒的自作的興趣。
    提問: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媽媽,媽媽是什么愛你的啊?媽媽每天都做什么呢?
    2、觀察自作圖示,師幼共同探索制作大紅花的步驟和方法。
    3、師示范,幼兒再次感知制作方法。
    4、幼兒操作,師給予個別指導。
    (1)引導幼兒自覺看圖示進行制作。
    (2)鼓勵能力強的幼兒多制作幾朵大紅花,送給家里的其他成員。
    (3)關注能力弱的幼兒,可在固定皺紋紙環(huán)節(jié),引導同伴間協(xié)調。
    5、分享交流。
    (1)展示自己的作品。鼓勵幼兒送紅花的時候,用語言表達對媽媽的愛。
    中班幼兒對折紙方面沒什么經(jīng)驗,通過這節(jié)課讓幼兒自己動手、啟發(fā)幼兒在看一看、聽一聽、說一說、玩一玩中學會折紙的最基本的折紙技巧。
    美術中班活動教案篇四
    1、初步學習畫人物正面頭像,能基本畫出媽媽五官的特征。
    2、用繪畫的方式表達對媽媽的情感。
    初步學習畫人物正面頭像,能基本畫出媽媽五官的特征。
    畫出媽媽五官的特征,用繪畫的方式表達對媽媽的情感。
    素描紙,油畫棒,勾線筆,邀請每位幼兒媽媽到幼兒園。
    一、談話導入。
    介紹本次活動,歡迎家長和小朋友。
    "今天邀請媽媽們跟我們的小朋友來參與美術活動,讓我們一起歡迎我們的媽媽們吧。"。
    2、教師引導幼兒用特殊的方式(畫畫媽媽)來表達我們濃濃的愛。
    (1)請幼兒說說自己媽媽的頭像是什么樣子。(可請幾名幼兒在全班講述,然后分組都來說說自己媽媽的特征是什么)。
    (2)教師請幼兒來仔細描述。(教師在指導中注意鞏固幼兒對人物五官的掌握)。
    (3)教師分發(fā)繪畫材料讓幼兒轉過身面對媽媽進行畫媽媽,強調幼兒先用勾線筆將自己媽媽的頭像勾畫出來,再用鮮艷的顏色畫筆來幫我們的媽媽畫的漂漂亮亮的。
    在幼兒繪畫的過程中,引導家長對幼兒進行指導,進行互動,力求把媽媽頭像畫得端正,教師并用親切鼓勵的語言調動啟發(fā)幼兒愛媽媽的情感,使幼兒身心投入。
    3、教師請個別幼兒進行作品展示,并讓幼兒大膽的說說自己畫中對媽媽的愛。
    4、讓幼兒將自己畫的畫親手送給媽媽們,并跟媽媽說說想說的話。
    美術中班活動教案篇五
    1.學習用彩繪的方法繪畫菊花。
    2.大膽運用深淺兩色的結合畫花瓣,感受色彩的對比性。
    1.各種顏色的顏料、毛筆每人一只、卡紙每人一張。
    2.范例、圖片。
    1.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說說菊花的基本特征
    師:你見過菊花嗎?是什么樣子的?
    2.出示范例,幼兒欣賞。
    1.教師在視頻轉換儀上示范菊花畫法。
    師:先畫花心,接著畫花瓣,花瓣有的長有的短,這是卷卷的花瓣。
    2.請個別幼兒上臺示范畫,教師及時講解與范畫。
    提醒幼兒在畫畫的時候注意顏料的搭配和花朵的布局。
    1.把幼兒作品展示在展示架上。
    2.教師和幼兒一起評價作品。
    美術中班活動教案篇六
    《棒棒和胖胖》是一個精彩有趣的繪本故事,故事里的情節(jié)圍繞棒棒天使和胖胖天使這兩個角色,借助這對外表完全不一樣的朋友,引導幼兒進行添畫活動,表現(xiàn)棒棒和胖胖的形象差異和特征。利用繪畫進而幫助幼兒理解相反的感念,感受相反的樂趣和幽默。美術教育對于幼兒全面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它可以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和操作能力;可以開發(fā)幼兒的智力,是一種陶冶情操的教育。一件美術作品,既能表現(xiàn)幼兒天真的心靈,又能反映他們不同的個性。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幼兒的美術作品去了解幼兒個性的形成和發(fā)展,更有助于幼兒對故事內容的認識理解。中班幼兒已有初步的繪畫表現(xiàn)意識,我選擇這一內容進行教學,旨在激發(fā)幼兒感受美、表現(xiàn)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jīng)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chuàng)造的快樂。
    根據(jù)本班孩子的特點,我制定了如下幾條目標:
    1、觀察畫面中“棒棒”和“胖胖”的形象,嘗試用添畫的形式大膽表現(xiàn)棒棒和胖胖的形象差異和特征。
    2、能夠根據(jù)頭部的不同位置畫出棒棒和胖胖的不同形態(tài)。
    3、愿意大膽評價同伴的的作品,并感受繪畫的樂趣。
    已閱讀過故事《棒棒和胖胖》,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具體特點。
    范畫3張,故事范圖,勾線筆、白紙、油畫棒人手一份。
    以添畫的形式表現(xiàn)棒棒和胖胖的形象差異和特征。
    能夠畫出棒棒和胖胖的不同形態(tài)。
    一、談話導入。
    1、教師:小朋友,上星期顧老師講過一個有趣的故事叫《棒棒和胖胖》,棒棒和胖胖他們是什么樣子的?(教師出示示范畫)。
    2、幼兒自由回答。引導幼兒根據(jù)故事中語言的描述,大膽地講述自己對這兩個形象的認識。
    二、學習并探索畫棒棒和胖胖。
    1、教師:那我們也來畫一畫棒棒和胖胖,好嗎?(想)。
    2、師幼共同商討繪畫的順序。
    教師:我們先來畫胖胖,(出示范例印好人物的頭),哪邊是胖胖的頭部?胖胖的身體是什么樣的?應該怎么畫?(畫一個大大的圓,加上三個紐扣)也請幼兒將手腳畫出來。
    3、教師:棒棒也想你們來畫畫他,棒棒的身體是什么樣子的?(根。
    據(jù)前一形象的經(jīng)驗幼兒可能會很快的說出長長細細身體,這時候教師請幼兒上臺來示范畫,如果錯誤了可以及時得糾正,短短的手腳教師直接示范或者請幼兒一起來完成)。
    4、學畫兩種形象的不同形態(tài)。
    5、教師:誰可以來學一學他們的不同的動作?(教師請孩子上臺進行模仿)。
    (引導幼兒邊說教師邊進行簡筆畫引導幼兒熟悉不同的形態(tài))。
    6、提出繪畫的要求。
    (1)教師:小朋友,你們真棒,你們想不想把棒棒和胖胖天使畫出來?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一張紙,上面已經(jīng)畫好了棒棒和胖胖的頭,請你自己動手來畫出他們的身體和手腳。
    (2)要求:
    1、在畫的過程中記住先區(qū)分哪個是棒棒哪個是胖胖,要把他們的身體一胖一瘦畫出來,看看他的頭部在什么位置就畫出身體的不同動作。
    2、給棒棒和胖胖穿上不同顏色的衣服和翅膀。
    3、也可以進行添畫,云朵、彩虹、小鳥、等等都可以,但是要注意畫面的布局,不能畫的太多,每個物體間要有空隙。
    三、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引導幼兒先畫棒棒和胖胖;給棒棒和胖胖涂上鮮艷的顏色;然后在空白的地方進行添畫,豐富畫面。
    四、展示幼兒繪畫作品,講評繪畫成果。
    1、教師:小朋友,請你來說說你喜歡哪一張?為什么?(教師可以全面地評價幼兒的作品)。
    2、表揚表現(xiàn)好的有進步的幼兒。
    3、對個別幼兒的作品指出不足的地方。
    老師在區(qū)域里也準備了好多的棒棒和胖胖,我們在玩區(qū)域的時候再來畫一畫好嗎?
    《棒棒和胖胖》的故事情節(jié)有趣生動,幼兒很感興趣,在作畫中幼兒都比較專注,能根據(jù)繪畫紙上頭部特征的不同來區(qū)分棒棒和胖胖,會用添畫的形式來表現(xiàn)棒棒、胖胖的不同特征,從幼兒完成的作品來看,幼兒對站著的、橫著飛的棒棒和胖胖表現(xiàn)比較好,對身體彎彎的棒棒和胖胖表現(xiàn)不明顯。有部分幼兒畫的胖胖的身體比較小,可能和集體活動中,請個別幼兒示范時的胖胖有關。如果在示范時,我再強調一下,要求幼兒把胖胖的身體畫的圓一點,大一點,效果會更好。在引導幼兒過程他們的頭部不同時,要重點指出胖胖帶了帽子,棒棒沒帶帽子,這樣幼兒就不容易混淆了。經(jīng)過此活動的開展使我認識到,在活動前,教師要對本班孩子的情況有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礎上有的放矢的去指導孩子。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發(fā)揮引導作用,及時發(fā)現(xiàn)幼兒所需,并及時給予幫助。幼兒美術作品的評價是給孩子精神上的鼓勵,也是培養(yǎng)孩子對美術的興趣的關鍵。因此我們要學會發(fā)現(xiàn)孩子作品中的閃光點,及時給予指導和鼓勵,讓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美術中班活動教案篇七
    (1)培養(yǎng)幼兒對蛋殼制作的興趣。
    (2)根據(jù)蛋殼的外形特征及可碎性,展開豐富的想象。
    (3)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動手能力。
    蛋是孩子生活中經(jīng)常接觸的東西,在我們農(nóng)村,養(yǎng)家禽的家庭較多,因此蛋的收集也較為方便。為了開展制作活動,我們家園配合一起收集各種各樣的蛋殼。
    (1)帶領幼兒欣賞各蛋殼制品。如:用蛋殼制成的小貓頭、小豬頭;用蛋殼粘貼并添畫的花瓶;用蛋殼制成的不倒翁。
    (2)開設蛋殼動物、蛋殼粘貼、不倒翁制作三個區(qū),請幼兒按自己的意愿選擇制作。
    《綱要》中說到:活動的取材要是孩子所熟悉的,要來源于生活。蛋,就是孩子們非常熟悉的,也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孩子們喜歡吃蛋,也對蛋有著濃厚的興趣。
    在評價中,孩子們的情感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同時感受到了幫助別人的快樂,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美術中班活動教案篇八
    1.嘗試用綠豆、赤豆、瓜子、蕓豆等,進行種子貼畫。
    2.體驗創(chuàng)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每桌綠豆、赤豆等種子各一盒,若干勾畫了物體輪廓作品、雙面膠。
    2.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1.欣賞”種子貼畫“范例。
    師:”你喜歡哪幅畫?它用了哪些豆豆?“了解可以用一種豆或兩種豆交替排列,也可以用一種豆貼出輪廓,細小的部分用不同顏色的豆表現(xiàn)。
    (通過范例,激發(fā)興趣,為下一步的操作環(huán)節(jié)做好鋪墊,同時利用談話形式,讓幼兒初步感受藝術的美,從而產(chǎn)生表現(xiàn)美、創(chuàng)作美的欲望。通過欣賞、觀察,讓幼兒掌握初步的操作技巧。)。
    2.教師示范,勾畫物體輪廓,要求幼兒畫的要大,盡量和別人不一樣。
    (鼓勵幼兒在勾畫輪廓的環(huán)節(jié)時,要有個性、有創(chuàng)造性地作畫,培養(yǎng)孩子個性化發(fā)展。)。
    3.教師提出要求:
    (1)可以選擇老師提供的紙來貼,也可以自己設計,勾畫時要畫的大一點。
    (2)粘貼時,不用取很多豆子,豆子落到桌子要揀起來。
    (3)全部粘貼后,用手掌輕輕地壓一下。
    (教給孩子操作的細節(jié),根據(jù)孩子們的發(fā)展狀況和需要對技能技巧給予適時適當?shù)闹笇?,確?;顒拥幕境晒?。)。
    4.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提醒幼兒粘貼豆子時,手不要壓到白膠上,以免粘不住。
    5.展示作品,幼兒相互交流自己喜歡的作品。
    (給幼兒展示作品的機會,讓孩子間互相交流、欣賞以達到共同提高的效果。)。
    6.教師與幼兒一起布置種子貼畫主題墻。
    7.教師與幼兒一起參觀種子貼畫主題墻。
    美術中班活動教案篇九
    在活動中將會滲透團扇和折扇兩種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更能滿足不同興趣和不同能力幼兒的需要,具體實施過程中我運用了,作品欣賞、形象想象、操作體驗等方法來完成活動目標。
    首先,我用一段扇子舞導入活動,引起幼兒對扇子的興趣,引導幼兒說出自己見過什么樣的扇子,為后面的活動做好鋪墊。其次,通過讓幼兒參觀扇子展覽,發(fā)散幼兒思維,借形想象,聯(lián)系幼兒相關的生活經(jīng)驗,對活動的難點進行分析。再次,緊緊圍繞活動目標,教師進行示范講解,將借形想象落實到實際操作中,幼兒實際操作體驗,實現(xiàn)制作扇子這一活動目標。最后,幼兒和自己制作的扇子一起舞蹈,并展覽在作品展覽區(qū)內,做到前后呼應,首尾一致。
    1.能用畫、貼的方法制作團扇和折扇,并能大膽運用圖案裝飾扇面。
    2.觀賞多種多樣的扇子,知道他們的名稱和用途。
    3.體驗扇子制作成功的快樂。
    1.布置扇子展覽,提供各種各樣的扇子,扇子舞一段。
    2.剪刀、畫筆、皺紋紙、彩色卡紙、彩色打印紙、冰糕棍若干。
    3.背景音樂。
    能用畫、貼的方法制作團扇和折扇,并能大膽運用圖案裝飾扇面。
    1.賞一賞,導入主題。
    (1)教師表演扇子舞導入活動。
    (2)師幼探討,老師跳得是什么舞?扇子除了可以跳舞還可以干嗎?
    2.看一看,提升經(jīng)驗。
    參觀扇子展覽,分別參觀折扇、團扇、自制折扇、團扇,知道他們的名稱和用途。
    3.說一說,鞏固知識。
    (1)教師和幼兒一起參觀制作團扇和折扇的材料并共同討論團扇和折扇的制作方法。
    (2)教師講解制作規(guī)則。
    4.做一做,親身體驗。
    (1)幼兒自由選擇制作團扇還是折扇,大膽運用圖案,用畫、剪、貼的方法裝飾扇面。
    (2)教師捕捉制作得好的扇子畫面并進行簡單點評。
    5.展一展,增強情感。
    (1)幼兒走臺步展示自己制作的扇子,體驗制作成功的快樂。
    (2)布置幼兒扇子展覽,讓幼兒感受藝術創(chuàng)作的美。
    美術中班活動教案篇十
    1、學習用核桃殼、果凍殼創(chuàng)作小烏龜,表現(xiàn)出小烏龜不同的形態(tài)。
    2、發(fā)展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培養(yǎng)手工創(chuàng)作的興趣。
    活動準備:1、核桃殼、果凍殼、剪刀、繪畫紙、水彩筆、棉簽人手一份,木膠每組一盆。
    2、制作好的小烏龜三個,沙盤一個。
    一、出示材料,引題。
    1、在你們的桌子上,有些什么呀?這些核桃殼、果凍殼可以做什么呢?(幼兒自由的回答)。
    2、看看老師把它變成了什么。(出示范例)這些小烏龜有什么地方不一樣?
    引導幼兒說出小烏龜?shù)母鞣N動態(tài)。
    二、教師講解示范。
    1、把核桃殼或果凍殼蓋在彩紙上,沿著外殼的邊緣在紙上畫一個圓,然后在圓上添畫烏龜?shù)念^、四肢和小小的尾巴。
    2、剪下“烏龜”。
    3、在核桃殼、果凍殼邊緣涂上木膠,粘在圓圈上。
    4、最后用水彩筆裝飾烏龜殼。
    三、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1、每位幼兒至少做一只小烏龜,先做好的,還可以多做幾只。
    2、提醒幼兒畫圓時,一手按住核桃殼或果凍殼不能移動。
    3、啟發(fā)幼兒用不同顏色裝飾烏龜殼。
    4、提醒幼兒注意木膠用的不要太多。
    5、注意保持桌面、地面的整潔,做完后能自己收拾干凈。
    四、展示作品,相互欣賞。
    1、請幼兒將做好的烏龜送到“沙灘上”。
    2、鼓勵幼兒相互欣賞,互相比較。
    3、也可以讓幼兒帶著自己的小烏龜一起游戲。
    美術中班活動教案篇十一
    1、會運用各種線條有序的組合表現(xiàn)蝴蝶翅膀的深淺變化,感受線條畫帶來的美感。
    2、學習用油畫棒、水彩筆、水粉的相近色、對比色的套色運用。
    3、有仔細、耐心的良好作畫習慣。
    4、培養(yǎng)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5、激發(fā)幼兒感受不同的藝術美,體驗作畫的樂趣。
    供欣賞的示范作品、勾線筆、水粉、油畫棒、紙、水,調色盤
    1、觀察了解線條畫的特點
    (1)、找找線條排列有什么規(guī)則?粗細線、排得密顏色深;
    (2)、強調套色的運用。
    2、幼兒作畫,講解要求
    (1)、用粗細線、排列稀或密體現(xiàn)深或淺;
    (2)、可以用圖形組合畫各種蝴蝶的外形;
    (3)、先勾主體,裝飾時線條排列清晰;
    (4)、耐心、仔細地作畫。
    (5)、套色運用講解
    教師指導,幫助個別幼兒合理運用線條,中途若發(fā)現(xiàn)問提可請幼兒互相觀擦發(fā)現(xiàn),同時鑒借別人的好的方法。
    3、展示幼兒作品
    (1)、看一看、說一說作品美在什么地方。
    (2)、有序地整理用具
    美術中班活動教案篇十二
    1.了解風鈴的外形特征。
    2.嘗試用幾何圖形、顏色畫風鈴,表現(xiàn)風鈴的特點。
    3.感受繪畫的樂趣,增強繪畫表現(xiàn)能力。
    油畫棒每人一盒、風鈴一個、各式風鈴圖片。
    (一)聽一聽、猜一猜、說一說
    幼:鈴鐺!風鈴!……
    (同:風鈴上面都是有個大大的東西,下面都連著線,線上串著一個個小物品 異:有圓形的、三角形的、長方形的、水果、貝殼、雪花……還有各種各樣的顏色)
    師:那我們就都來做小畫家,看誰能畫出最好看的風鈴!現(xiàn)在你們先把眼睛閉上,想一想你想畫怎樣的風鈴。
    (二)講解示范
    1.請2-3位幼兒上來合作完成
    師:看,這里就有兩個風鈴架子,連線都已經(jīng)綁好了。我們只要在這些短線上畫上你喜歡的圖形,再涂上鮮艷的顏色就好了。有沒有小畫家想上來展示一下?如果你覺得水果、雪花太難的話可以就畫圓形、長方形、三角形,也可以畫自己想畫的圖形。
    2.教師及時點評,指出畫得好和不好的地方
    (從幾何圖形、顏色、間隔等方面評價,注意啟發(fā)幼兒畫跟前面幼兒不一樣的圖形和顏色)
    師:哇,這個風鈴真好看!有不一樣的形狀,有五顏六色的色彩。小畫家們你們準備好了嗎?現(xiàn)在就回到位置上去畫吧!
    (三)幼兒作畫,老師巡回指導
    1.鼓勵幼兒用各種顏色大膽地進行作畫
    2.提醒幼兒保持畫面的整潔
    (四)展示幼兒作品,講評
    1.引導幼兒相互欣賞、評價
    2.請個別幼兒到集體前介紹自己作品
    3.老師總結評價
    師:今天我發(fā)現(xiàn)我們小三班有很多很多聰明的小畫家,都能用不同的形狀和顏色畫出屬于你們自己的美麗風鈴!以后你們在外面看見其他美麗的風鈴,可以想一想我可不可以模仿一下,讓我的風鈴更好看!
    美術中班活動教案篇十三
    1.知道彩虹是下雨后出現(xiàn)的自然現(xiàn)象,它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組成的。
    2.讓幼兒以彩虹為線索進行大膽想像,創(chuàng)作。學習用七種顏色畫出彩虹。
    1.雨后帶幼兒觀察彩虹,“彩虹圖片”ppt。
    2.幼兒用書,紙。
    3、水彩筆、繪畫紙。
    (一)導入:談話導入。
    師:“誰知道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呢?”
    師:“對啦,是夏天。誰記得前幾天傍晚快放學的時候,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師:“夏天下雨的時候會打雷,閃電,這樣的雨叫什么雨?”
    師:“真聰明,對啦就是雷陣雨?!?BR>    師:“雷陣雨過后天空會出現(xiàn)什么?”
    (二)過程:
    師:“是否每次雷陣雨過后都會有彩虹?”
    教師小結:下雨過后,太陽出來了,我們就看到天空邊有一條彩虹。所以,雨過天晴就能看到彩虹。
    師:“彩虹是什么樣子的?它像什么?”(請幼兒說出彩虹的顏色,它是由哪些顏色組成的?)。
    師:“小朋友們知道的可真多呀。獎勵你們,瞧,這是什么呀?”(出示彩虹ppt。引導幼兒從彩虹的外形、顏色等欣賞。知道彩虹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組成的。)。
    師:“彩虹寶寶真調皮,喜歡到處找朋友做游戲,它喜歡和誰做游戲?”(教師出示彩虹作品并講解彩虹繪畫過程。)。
    師:“聽,誰在說話,嗯嗯,哦,彩虹說想和小朋友們一起玩游戲?!保ǔ鍪静牧险堄變哼x擇油畫棒、顏料、棉簽、水彩筆等自己喜歡的繪畫材料繪出彩虹。鼓勵幼兒結合自己的感受畫彩虹,你想請彩虹寶寶和誰做朋友,請你把它畫下來,教師巡回指導。)。
    (三)結束:
    師:“哇,你們的彩虹真美麗呀。誰來說說你和彩虹玩的什么游戲呀?!?BR>    活動延伸:請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帶幼兒觀察雨后的天空。
    美術中班活動教案篇十四
    1.了解鴨子的基本特征,借助圓形、橢圓形變換畫出鴨子的不同姿勢。
    2.養(yǎng)成細致觀察,大膽作畫的習慣。
    鴨子圖片、范作。
    2.顏料、排筆、水桶等。
    出示圖片,了解鴨子的特征。
    1.師:圖片上的是誰?鴨子長得什么樣?它有什么本領?
    2.模仿體驗,通過模仿及游泳的動作變化不同的姿勢。讓幼兒學學鴨子的不同姿勢并觀察鴨子的頭、身體和腳的位置。
    二、講解示范。
    1.出示范作,幼兒觀察后說說:老師是怎樣畫鴨子的?
    2.教師邊講解邊演示站立的鴨子:頭圓圓,身體、腳、嘴。游泳的鴨子:頭圓圓,身體、腳沒有的,嘴往那邊說明這鴨子的頭往那邊看。
    3.教會幼兒添畫眼睛、嘴巴、小草和水的方法。
    三、幼兒作畫。
    1.提出作畫要求:畫出不同姿態(tài)的鴨子,比一比誰的鴨子最漂亮。
    2.教師語言提示,幫助幼兒完成作品。
    3.鼓勵幼兒及時添畫。
    四、展示評價。
    1.請個別幼兒說說:你喜歡哪只鴨子?為什么?
    2.表揚彩繪有進步的幼兒。
    美術中班活動教案篇十五
    母親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因為母親賜予孩子生命,也是與孩子朝夕相處的人。每一位母親都是一位“教育家”,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教育孩子,幫助孩子成長,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不可或缺的人。在母親節(jié)來臨之際,為了讓孩子們學會感恩,學會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理解媽媽為自己付出的辛苦,教師組織幼兒開展了主題活動“我愛媽媽”。
    (1)感知母親節(jié)愛媽媽的氛圍,能清楚地表達媽媽的特征。
    (2)了解媽媽的辛苦,通過繪畫、軋染等方式制作禮物,表達對媽媽的愛。
    (3)通過活動增進與媽媽之間的情感,會主動關心媽媽。
    (4)讓幼兒了解節(jié)日的由來,感受節(jié)日歡樂的氣氛,一起歡度節(jié)日。
    (5)感受節(jié)日的歡樂氣氛。
    環(huán)境互動。
    1.主題墻面環(huán)境。
    (1)“這是我媽媽”:幫助幼兒把其媽媽的照片按照以下方式粘貼在墻上。
    (2)“媽媽的媽媽”:在幼兒媽媽照片的旁邊粘貼上幼兒姥姥的照片。
    2.互動墻面環(huán)境(低矮墻面環(huán)境)。
    (1)“帥氣的媽媽”:請幼兒將媽媽最厲害的本領以照片的形式粘貼,比如媽媽會做披薩或者梳頭很漂亮。
    (2)“我的好媽媽”:幼兒繪畫“我的好媽媽”,并把繪畫作品粘貼到墻上。
    (3)“我為媽媽做件事”:把幼兒為媽媽做事情的照片粘貼到墻上。
    3.相關區(qū)域融合。
    (1)圖書區(qū):和媽媽一起制作一本圖書《媽媽小時候》。
    (2)美工區(qū):利用廢舊材料制作《我的媽媽》。
    (3)娃娃區(qū):客來的時候媽媽很開心。
    活動。
    我的好媽媽——語言活動。
    (1)清楚地介紹自己媽媽的職業(yè)、愛好和特長。
    (2)回憶和媽媽在一起的快樂時刻。
    (3)對媽媽說一句話,增進之間的感情。
    經(jīng)驗準備:請幼兒在家和媽媽聊天,了解媽媽的愛好、特長等;讓媽媽講講寶寶小時候有趣的事情。
    材料準備:請幼兒帶一張自己媽媽的照片;紙做的大喇叭;錄音機。
    重點:能清楚地介紹自己媽媽的職業(yè)、愛好和特長。
    難點:對媽媽說一句話,增進之間的感情。
    1.猜猜這是誰的媽媽。
    2.集體活動:這是我媽媽。
    (1)請個別幼兒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的媽媽。
    師:請你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的媽媽,告訴大家你的媽媽是做什么的、有什么厲害的本領、最喜歡做什么。(教師同時展示該幼兒媽媽的照片)。
    (2)生活經(jīng)驗遷移,啟發(fā)幼兒回憶和媽媽一起做過的一件最難忘、最快樂的事情,增強愛媽媽的情感。
    3.我對媽媽說句話。
    師:小朋友來對自己的媽媽說一句話。
    教師播放ppt,出現(xiàn)某個小朋友的媽媽照片時,這個小朋友就來到前面拿著紙做的大喇叭大聲說出對媽媽的愛,配班教師進行錄音。
    把孩子們對媽媽說的話上傳至班級博客,進一步增進親子之間的情感。
    美術中班活動教案篇十六
    1.嘗試用蠟筆和水粉筆組合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體驗“變魚”過程帶來的快樂。
    2.養(yǎng)成良好的作畫常規(guī)。
    3.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jù)所觀察到得現(xiàn)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5.培養(yǎng)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1.水桶、毛巾、水粉筆、一次性桌布、蠟筆、手套等。
    2.畫有海底水草的背景圖一張、音樂磁帶。
    一、開始部分。
    1.律動進場。
    指導語:今天讓我們坐上潛水艇去海底探險吧!來,準備好了嗎?出發(fā)吧!(幼兒跟著老師聽音樂做相應的動作進場,坐成半圓形)。
    2.來到范畫前,引導幼兒猜測。
    師:海底到了,咦,海底的魚都去哪兒了?
    3.出示水粉筆這是一只魔術筆,它一定知道魚躲在哪里?
    魔術筆粘上顏料涂在紙上,魚就出來了。
    二、基本部分。
    1.請個別幼兒嘗試作魚。
    師:真神奇,我們也來試試好嗎?(請個別幼兒上來涂顏料)。
    2.小結,作畫練習的過程。
    3.全體幼兒操作。
    師:好玩嗎?你們想不想要變這樣的魔術啊?
    4.提出操作要求。
    (1)在變魚前先要用淡色的蠟筆畫出自己喜歡的魚和水草,魚要畫得多些,畫的重些。
    (2)畫好魚和水草后,再用水粉筆涂上顏料就可以了。
    (3)在涂色時水粉筆的水分不要太多,不然顏料會流出來。
    (4)保持桌面和衣服等的干凈,手臟了要及時擦干凈。
    5.幼兒分散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三、結束部分。
    1.評析。
    2.開潛水艇離開教室。
    師:小朋友變出了這么多的魚,我們把自己的作品帶到教室里,讓其他小朋友一起看看吧!
    這是一堂比較成功的美術活動,本次教學活動讓我最感欣慰的應該是:這是真正屬于幼兒自己的繪畫活動,真正體現(xiàn)幼兒為主體的教學活動,整堂課環(huán)節(jié)思路清晰流暢,形式新穎,真正體現(xiàn)幼兒為主體這一教學宗旨,下面我為談談本次教學活動的優(yōu)缺點:
    一、優(yōu)點。
    1.改變老師教,幼兒學的傳統(tǒng)模式,充分體現(xiàn)幼兒為主體,讓幼兒自主創(chuàng)造,教師不包辦、不代替,尊重幼兒的想象和創(chuàng)作,如:在教師教學活動中我都非常注重幼兒的獨立創(chuàng)作及對他們的作品贊揚。
    2.能大限度的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興趣,很好的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活動的興趣性強,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在開始部分,我采用了蠟筆和水粉的奇妙組合,激發(fā)了幼兒的創(chuàng)造熱情,從幼兒專注的神情中我看到幼兒特別感興趣,覺得很好奇,而“興趣”是第一位“老師”,是活動的“催化劑”尤為重要,沒有興趣的活動不能使其目的落實到位,充其量也不過是“教學載體”,而非幼兒內心真正的需求,沒有內驅力。
    3.目標落實比較好,在各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上較注重其相接的緊湊性,環(huán)環(huán)相扣,注重時間上的分配。
    二、缺點雖然本次教學活動具有許多“閃光點”,但也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
    1.如我在幼兒操作部分,沒有考慮到幼兒的個體差異,因而看到幼兒不能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作品,便非常的無措,而忽視了對幼兒作品相學的破壞,對作品的內容提升不夠。
    2.對個別幼兒的指導不夠。指導語言不精煉,評析沒抓住幼兒的亮點,應該在幼兒高度興趣驅動的活動中融入恰當?shù)募记芍笇А?BR>    美術中班活動教案篇十七
    1、在拼貼過程中享受創(chuàng)造的樂趣。
    2、能用蛋形拼出老鼠的不同動態(tài),并進行簡單的添畫。
    3、根據(jù)色彩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
    4、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chuàng)新意識。
    5、培養(yǎng)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重點:通過操作創(chuàng)作老鼠的不同動態(tài)。
    活動難點:老鼠耳朵的部位和頭部動作的對應。
    1、物質準備:紙、筆、操作卡片、雙面膠、教師示范用大卡片。
    2、經(jīng)驗準備:看過有關老鼠的動畫片,對老鼠的動態(tài)已有一定的了解。
    一、初步認識老鼠的外形特征。
    師:今天我要用這兩個蛋形來變個魔術,瞧,大蛋和小蛋是一對好朋友,總喜歡在一起。小蛋在前引路需要眼睛,小頭畫上小鼻子,大頭畫上大耳朵;再畫兩根長胡子;大蛋畫上四條腿和一條細細長長的小尾巴,小老鼠就變好了!
    (教師邊講述邊演示圖片,并添畫上老鼠的四肢和尾巴。)
    二、感知老鼠的各種動態(tài)。
    1、通過變化老鼠頭部方向,感知鼻子和耳朵的正確位置。
    2、游戲“小貓抓老鼠”,豐富老鼠更多的動態(tài)。幼兒在游戲中變化老鼠造型,教師即時用圖片擺出相應造型。
    三、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要求:
    1、擺弄卡片變出老鼠造型,粘貼后并添畫五官、四肢和尾巴。
    2、鼓勵幼兒大膽作畫,畫出老鼠的不同動態(tài)。
    3、畫好之后,說說你畫的老鼠在干什么?
    四、評價
    1、動態(tài)評價:在幼兒作畫的時候,教師及時引導、評價。
    2、將作品張貼在展示板上,請個別幼兒講述:“你畫的老鼠在干什么?”
    美術中班活動教案篇十八
    1、認識云,了解云的特征,知道云的多變性。
    2.能根據(jù)云的樣子,大膽想象云像什么,并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3.能在藍色的紙上自由勾畫云的形象,學習用棉花粘貼云,并添畫環(huán)境等。
    4.促進幼兒發(fā)現(xiàn)生活中美,表現(xiàn)美,激發(fā)幼兒對參加美術活動的興趣。
    5.在活動中能體驗成功感知快樂。
    教學重點:學習用棉花粘貼各種形狀的云。
    教學難點:口述云的特征。
    教具:5幅圖片
    學具:藍色卡紙,膠水,棉花
    一、講故事片引入
    孩子們,你們有沒有看見過天空中的云?今天老師給你們講個故事好不好?給幼兒講《云小子》的故事。(邊出示圖片邊講故事)
    二、基本環(huán)節(jié)
    1、提問:你們見過云嗎?他的樣子像什么?(請幼兒自由口述云像什么?)
    2、教師小結:云有時像小魚,有時像小馬,我們知道了云有什么特征?(引導幼兒了解云的多變性)
    3、你希望云小子變成什么樣子呢?(請幼兒大膽說出他們喜歡的云小子的樣子,并給表現(xiàn)好的孩子給予肯定。)
    4、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用棉花來做你喜歡的云小子好不好?先用記號筆畫出你希望云小子變成的樣子,再在云小子的身體上涂上膠水,粘上棉花,最后再用水彩筆添畫。(根據(jù)自己的畫添畫環(huán)境等)
    5、幼兒自由完成自己的作品,教師巡回指導。
    三、展評幼兒作品,給予幼兒一定鼓勵。
    四、請幼兒帶上自己的作品,和老師一起到操場上去,看云小子,比一比誰的畫最美。
    附:
    云小子
    云小子在天上飄來飄去,他看到地上有各種各樣的形狀。船是船的樣子,高樓是高樓的樣子。公雞長著長長的雞冠,長頸鹿長著長長的脖子。但是,看著看著,云小子犯愁了:怎么大家都有自己的樣子,就我沒有呢?他想模仿一下別人的模樣,可是一陣風吹來,就馬上把他吹得沒有了樣子。
    地上的孩子抬頭看了看云小子:“哇,那片云彩好奇妙啊。剛才還像一頭獅子,現(xiàn)在又變成鍔魚了?!痹菩∽悠疵Φ貙W呀學呀,一會兒他變成一個長胡子的老爺爺了。
    “云小子,給我們變一匹大馬吧?!钡厣系暮⒆涌粗姘俟值脑菩∽?,高興的跳起來。 云小子變呀變呀,他突然想明白了:“原來,沒有樣子就是我自己的樣子啊!”
    在這堂前,孩子們觀察了藍天白云,對白云有了較深的認識,因此,在上這堂課時,讓幼兒說白云的特征時,孩子們大都能大膽地說出白云像什么,讓孩子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既培養(yǎng)了語言素質,又發(fā)散了幼兒的思維。幼兒在自由作畫環(huán)節(jié),因為幼兒對云有較深的認識,又貼近他們的生活,幼兒的參與積極性高,讓幼兒感受到美術創(chuàng)作的無限樂趣,培養(yǎng)了他們動手動腦的能力。
    美術中班活動教案篇十九
    1、學習用正確的姿勢握扁毛筆作畫。
    2、初步嘗試用扁毛筆蘸顏料畫線條,隨意用點、按、圈的手法表現(xiàn)逛超市的線路圖和所見情景。
    3、能大膽根據(jù)畫面想象表達,體驗在游戲情境中作畫的樂趣。
    1、扁毛筆、顏料、調色盤等工具材料。
    2、鉛畫紙人手一張。
    3、多媒體課件。
    1、出示逛超市的ppt課件,引導幼兒觀察并提問:
    (1)小朋友,你們逛過超市嗎?
    (2)那今天我們一起去逛超市,請幼兒說說這是什么地方?(大潤發(fā)超市)。
    (3)你在超市里看到有什么東西?
    (4)邊看課件老師邊小結:逛超市的時候,我們從大門口進去,有直走的拐彎走的,在不需要的物品前就走的快快的,在需要的物品前就走的慢慢的,仔細挑選,還會看到紅紅的蘋果、黃黃的梨子、綠綠的青菜、粉紅的被子等各種東西。
    2、出示扁毛筆,掌握握筆姿勢。
    師:有一支小小的、細細的、矮矮的扁毛筆她也要去逛超市,老師來扶她出來和她握握手。
    根據(jù)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介紹常用的握筆方法,讓小朋友和小小的扁毛筆握手(掌握握筆方法)。
    3、出示范例,引導幼兒欣賞。
    (1)欣賞橫幅圖畫范例。
    師:這是老師扶著毛筆媽媽逛超市的的線路圖,我扶著她是從這邊大門直直地進去的,看到了一只知黃黃的香蕉、一顆顆綠綠的青菜;再彎彎地走,看到了一條條藍色的被子和一盒盒橙色的絨線;再彎彎的走,還看到了一個個綠綠的甜甜圈,這邊有一個個紫紫的圓圓的葡萄,結好賬我就扶著毛筆媽媽回家了。
    (2)欣賞豎幅圖畫范例。
    這是毛筆爸爸逛超市的的線路圖,他們是從一個門里進去的嗎?(引導幼兒看出線路圖的橫豎方向不同)。
    你看爸爸和媽媽誰走的路多?都走了哪些路呢?(引導幼兒說出有直直的路和彎彎的路)。
    爸爸走了這么多路,看的東西和媽媽比誰多呀?(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爸爸逛超市走的路多,看到的東西也多。)。
    你猜爸爸看到了什么東西呢?(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點畫的顏色不同表示看到的東西不同,如橙色的桔子、綠色的糕點、藍色的玩具等。)。
    4、設置情境,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作畫方法。
    (1)教師示范用扁毛筆隨意畫線條。
    師:毛筆奶奶也要去逛超市,我們用手扶一扶她(鞏固握筆方法),出門之前她先洗了個頭,還想在顏料盒里染個黑頭發(fā)(蘸黑色顏料),染色后,擠掉一些黑色水并且把頭發(fā)理理齊(舔筆調色),出門嘍(握筆)……她直走走、拐彎走走,東看看,西看看(隨意運筆),看到了各色各樣的東西,走累了,在休息去里休息一會兒?。ǚ呕毓P架)。
    (反思:這是中班幼兒正式用扁毛筆作畫的第一個活動,因此,運筆常規(guī)培養(yǎng)就顯得尤為重要。此處用擬人的方式導入情境,將整個作畫過程編成生動形象的兒歌,既能幫助幼兒理解和記憶,又容易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教師示范用不同的顏色點、按、圈畫出超市的各種物品。
    (反思:引導幼兒發(fā)散想象,如有黃色的梨子、香蕉,紅色的櫻桃、衣服……說到一種就在線條附近用相應的顏色的顏料點一點、按一按、圈一圈,不同顏色按出的小點,代表逛超市時看到的不同商品。)。
    4、邀請個別幼兒在視頻展示儀上作示范,老師糾正錯誤的握筆和作畫方法。
    5、幼兒分組作畫,老師巡回指導。
    師:毛筆爺爺也要去逛超市了,你猜猜毛筆爺爺會看到什么呢?請小朋友幫他來點一點、按一按、圈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