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教案(優(yōu)秀21篇)

字號:

    教案可以促進教師的教學反思和教學成長,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效果。編寫教案之前,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理解和準備。這些教案范例中的評價方式多樣,能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教案篇一
    教學要求:
    知識:學會本課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認識不寫。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技能: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通過領會詩句內容,理解“春光染綠我們雙腳”的意思。
    情感:通過學習體會作者綠化祖國、改造自然的豪情壯志。
    課文。
    教學重點:通過領會詩句內容,理解“春光染綠我們雙腳”的意思。
    教學難點: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具準備:圖片、課文錄音,生字卡片、教學光盤等。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初讀課文,學習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一、談話導入。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春天嗎?為什么喜歡?
    生交流:春風、春花、春草、朗誦關于春天的詩歌。
    師:是啊,春天,暖意濃濃,草長鶯飛,是紙鷲騰空翱翔的季節(jié),是百花爭艷的季節(jié),當那貴如油的春雨淅淅瀝瀝地滋潤著大地的時候,這更是一個植樹造林綠化地球的季節(jié)。你們有沒有植樹過呢?今天我們學習一首描寫少先隊員積極參加植樹活動的詩歌。
    染綠給你什么樣的感覺?
    交流:(非常美妙,在綠色的世界上心情變得喜悅,腳步也變得輕盈)。
    3.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老師范讀課文。
    1、默讀課文。說說預習中在字詞方面出現了什么問題?怎么解決?
    4、交流(可學生間互相考問或互相幫助)。
    荒山野嶺:沒有人煙的山嶺。
    锨鎬:指勞動工具。(結合課文插圖理解)。
    裸露:沒有東西遮蓋,:
    枝繁葉茂:指樹木長勢好;
    咆哮:形容水奔騰轟鳴。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讀,齊讀。
    锨鎬彩翼荒山野嶺裸露咆哮枝繁葉茂。
    (2)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
    (3)選擇自己喜歡的片段細讀,說說感受。(指導評價)。
    學生讀3-5分鐘后交流:
    (小鳥彩色翅膀,為荒山增添色彩。大樹是小兔的保護傘。揮動锨鎬的聲音,丁丁當當,那么活潑。果樹碩果累累,色彩繽紛。)。
    設想一下金色的秋天,豐收的果園是怎樣的美景?(交流)。
    4.討論:
    全文共幾節(jié)?各寫了什么意思?
    全文可分幾部分?結構上有什么特點?
    交流:第一部分(第1節(jié)):寫我們踏著春風向荒山野嶺進軍。
    第二部分(第2-7節(jié)):寫我們用雙手為荒山披綠裝,使動物有家園,讓環(huán)境更美麗。
    第二部分(第8節(jié)):寫我們有綠化祖國的決心和豪情,文章首尾呼應。
    三、指導寫字。
    鼠:筆畫較多,注意筆順、間架。
    四、作業(yè)。
    1、描紅、抄寫詞語。
    2、填上合適的詞語。
    ()的家園()的樹叢()的秋天()的果園。
    ()的荒山()的樹林。
    ()的生活()的溪流。
    3.有感情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在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品析語句,學習課文,理解課文,背誦課文。
    一、復習。
    1、默寫詞語。
    2、按角色分配讀課文。
    二、精讀訓練。
    1.出示第一部分。
    (1)自由讀。
    (2)討論:你讀懂了什么?
    (3)想象:同學們是怎樣來到荒山野嶺進行植樹活動的?
    (少先隊員在荒山邊走邊植樹,所經之處留下綠色-片?!拔覀儭钡牡絹恚够纳阶兊靡黄渚G,使野嶺變得春光無限)。
    (5)怎樣讀好這-節(jié)?自己試一試。(讀出愉快、自豪的語氣)。
    2.第二部分。
    (1)自由讀第2~7節(jié),想一想:這部分寫了哪方面的內容?
    (熱鬧的植樹場面,美好的遐想)。
    (2)指名讀笫2節(jié),想象-下當時的場面。(熱火朝天)。
    指導朗讀,(鄉(xiāng)間野外那清新的泥土氣息,同學們手中丁當碰撞的勞動工具,無不給我們的大自然送去了春天的問候,看到那清澈的泉水瞬間消失于泥土的縫隙時,大家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你能讀好這一段文字嗎?)。
    锨鎬/丁丁當當,
    奏響了/植樹歌謠;
    清水/嘩嘩流淌,
    滋潤著/棵棵樹苗。
    (3)默讀第3-7節(jié),思考:
    植樹活動給荒山野嶺帶來了怎樣的變化?
    交流(相機板書:荒山披綠裝動物有家園環(huán)境變美麗)。
    (4)討論:
    你覺得哪些詩句寫得好?為什么?
    (引導學牛體會對偶、擬人等手法的運用,寫出了荒山換新顏的喜人景象。寫出了動物們生活得無憂無慮的情景,寫出了人們生活的美好、安寧。)。
    (6)(放眼望去,滿目青翠,有了綠茵大地充滿了生機,昔日那哭泣的土地在微笑,那混濁的河水又清亮如昔,還有那光禿禿的山嶺,此時更是一片蒼翠,讓我們隨著作者的腳步一起走進這綠色的世界)指導朗讀第3、4、7節(jié)。
    聽課文錄音。
    自由練習。
    開火車朗讀。
    評議。
    3、第三部分。
    (1)齊讀。
    (2)這節(jié)在全文起什么作用?教師引讀1、8兩節(jié)。
    因為我們的到來使荒山變得蒼翠,使野嶺變得春光無限,所以地球上的每個孩子都要從小參加植樹造林,改造自然,美化地球,用我們的雙手和智慧,用我們的愛心共創(chuàng)美好的未來。
    (呼應開頭,點明主題,深化中心)。
    哪一個詞呼應了開頭,寫出了荒山的變化,表現出植樹意義之大?
    (板書:青山碧嶺--荒山野嶺)。
    指導感情朗讀,表現出勞動者的欣喜,體會勞動者的豪情。
    三、練習背誦。
    1.引讀助背。
    2.跟錄音輕聲背。
    3.配樂齊誦。
    四、作業(yè)。
    默讀課文,想象荒山植樹后的美好景象,寫一段活。
    枝繁葉茂青山碧嶺茂密樹叢。
    搭窩筑巢陣陣林濤碧波蕩漾。
    要求:
    1、自擬題目。
    2、層次清、語言美,盡量用上所提供的詞語。
    板書設計:
    荒山披綠裝——動物有家園——環(huán)境變美麗。
    (首尾呼應)。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教案篇二
    1、學會本課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認識不寫。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通過領會詩句內容,理解"春光染綠我們雙腳"的意思,體會作者綠化祖國、改造自然的豪情壯志。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兩課時。
    一、談話導人。
    同學們,下星期學校要組織我們參加什么活動?(植樹節(jié)活動)。
    今天,我們學習-首描寫少先隊員積極參加植樹活動的待歌,
    (齊讀課題)。
    我們的雙腳怎么會被春光染綠呢?一起聽課文錄音。
    二、初瀆指導。
    1.聽課文錄音。
    2.自學生字詞。
    (1)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
    (2)會讀會寫田字格中的牛字,會瀆綠線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晤的意思:
    锨鎬彩翼荒山野嶺。
    裸露咆哮枝繁葉茂。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讀,齊讀。
    (2)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理解關鍵詞語的意思。
    荒山野嶺:沒有人煙的山嶺。
    锨鎬:指勞動工具。(結合課文插圖理解)。
    裸露:沒有東西遮蓋,:
    枝繁葉茂:指樹木長勢好;
    咆哮:形容水奔騰轟鳴。
    4.討論:
    全文共幾節(jié)?各寫了什么意思?
    全文可分幾部分?結構上有什么特點?
    交流:第一部分(第1節(jié)):寫"我們"踏著春風向荒山野嶺進軍。
    第二部分(第2-7節(jié)):寫"我們"用雙f為荒山披綠裝,使動物有家園,讓環(huán)境更美麗。
    第二部分(第8節(jié)):寫"我們"有綠化機國的決心和豪情。
    文章首尾呼應:
    三、指導寫字。
    鼠:筆畫較多,注意筆順、間架。
    描紅、臨寫。
    一、復習。
    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二、精讀訓練。
    1.出示第一部分。
    (1)自由瀆。
    (2)討淪:你讀懂了什么?
    (3)想象:同學們是怎樣來到荒山野嶺進行植樹活動的?
    (插放動畫,畫面思示:少先隊趴在荒山邊走邊植樹,所經之處留下綠色-片。"我們"的到來,使荒山變得一片翠綠,使野嶺變得春光無限)。
    (5)怎樣讀好這-節(jié)?自己試-試。
    (讀出愉快、自豪的語氣)。
    2.第二部分。
    (1)自山讀第2~7節(jié),想一想:這部分寫了哪方面的內容?
    (熱鬧的植樹場面,美好的遐想)。
    (2)指名讀笫2節(jié),想象-下當時的場面。(熱火朝天)。
    指導朗讀,表現出同學們勞動的干勁。
    锨鎬/丁丁當當,
    奏響了/植樹歌謠;
    清水/嘩嘩流淌,
    滋潤著/棵棵樹苗。
    (3)演示水土流失實驗,簡要講解植樹造林與保持水土的關系。
    (4)默讀第3-7竹,思考:
    植樹活動給荒山野嶺帶來丁怎樣的變化?
    交流(相機板書:荒山披綠裝動物有家園環(huán)境變美麗)。
    (5)討論:
    你覺得哪些詩句寫得好?為什么?
    (引導學牛體會對偶、擬人等于法的運用,寫出了荒山換新顏的喜人景象.寫出了動物們?;畹脽o憂尤慮的情景,寫出了人們生活的美好、安寧。)。
    (6)指導朗瀆第3~?節(jié):
    聽課文錄音。
    自由練習。
    "開火車"朗讀。
    評議。
    3.第三部分。
    (1)齊讀。
    (2)這節(jié)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呼應開頭,點明主題,深化中心)。
    哪一個詞呼應了開頭,寫出了荒山的變化,表現出植樹意義之大?
    (板書:青山碧嶺--荒山野嶺)。
    指導感情朗讀,表現出勞動者的欣喜,體會勞動者的豪情。
    三、練習背誦。
    1.引讀助背。
    2.跟錄音輕聲背,
    3.配樂齊誦。
    四、作業(yè)。
    默讀課文,想象荒山植樹后的美好景象,寫一段活。
    枝繁葉茂 青山碧嶺 茂密樹叢。
    搭窩筑巢 陣陣林濤 碧波蕩漾。
    要求:
    自擬題日:
    2.層次清、語言美,盡量用上所提供的詞語。
    附板書設計:
    荒山披綠裝。
    環(huán)境變美麗。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教案篇三
    教學要求:
    知識:學會本課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認識不寫。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情感:通過學習體會作者綠化祖國、改造自然的豪情壯志。
    課文。
    教學難點: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具準備:圖片、課文錄音,生字卡片、教學光盤等。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初讀課文,學習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一、談話導入。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春天嗎?為什么喜歡?
    生交流:春風、春花、春草、朗誦關于春天的詩歌。
    染綠給你什么樣的感覺?
    交流:(非常美妙,在綠色的世界上心情變得喜悅,腳步也變得輕盈)。
    3.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老師范讀課文。
    1、默讀課文.說說預習中在字詞方面出現了什么問題?怎么解決?
    4、交流(可學生間互相考問或互相幫助)。
    荒山野嶺:沒有人煙的山嶺。
    锨鎬:指勞動工具。(結合課文插圖理解)。
    裸露:沒有東西遮蓋,:
    枝繁葉茂:指樹木長勢好;
    咆哮:形容水奔騰轟鳴。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讀,齊讀。
    锨鎬彩翼荒山野嶺裸露咆哮枝繁葉茂。
    (2)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
    (3)選擇自己喜歡的片段細讀,說說感受。(指導評價)。
    學生讀3-5分鐘后交流:
    設想一下金色的秋天,豐收的果園是怎樣的美景?(交流)。
    4.討論:
    全文共幾節(jié)?各寫了什么意思?
    全文可分幾部分?結構上有什么特點?
    交流:第一部分(第1節(jié)):寫我們踏著春風向荒山野嶺進軍。
    第二部分(第8節(jié)):寫我們有綠化祖國的決心和豪情,文章首尾呼應。
    三、指導寫字。
    鼠:筆畫較多,注意筆順、間架。
    四、作業(yè)。
    1、描紅、抄寫詞語。
    2、填上合適的詞語。
    ()的家園()的樹叢()的秋天()的果園。
    ()的荒山()的樹林。
    ()的生活()的溪流。
    3.有感情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在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品析語句,學習課文,理解課文,背誦課文。
    一、復習。
    1、默寫詞語。
    2、按角色分配讀課文。
    二、精讀訓練。
    1.出示第一部分。
    (1)自由讀。
    (2)討論:你讀懂了什么?
    (3)想象:同學們是怎樣來到荒山野嶺進行植樹活動的?
    (5)怎樣讀好這-節(jié)?自己試一試。(讀出愉快、自豪的語氣)。
    2.第二部分。
    (1)自由讀第2~7節(jié),想一想:這部分寫了哪方面的內容?
    (熱鬧的植樹場面,美好的遐想)。
    (2)指名讀笫2節(jié),想象-下當時的場面。(熱火朝天)。
    锨鎬/丁丁當當,
    奏響了/植樹歌謠;
    清水/嘩嘩流淌,
    滋潤著/棵棵樹苗。
    (3)默讀第3-7節(jié),思考:
    植樹活動給荒山野嶺帶來了怎樣的變化?
    交流(相機板書:荒山披綠裝動物有家園環(huán)境變美麗)。
    (4)討論:
    你覺得哪些詩句寫得好?為什么?
    聽課文錄音。
    自由練習。
    開火車朗讀。
    評議。
    3、第三部分。
    (1)齊讀。
    (2)這節(jié)在全文起什么作用?教師引讀1、8兩節(jié)。
    (呼應開頭,點明主題,深化中心)。
    哪一個詞呼應了開頭,寫出了荒山的變化,表現出植樹意義之大?
    (板書:青山碧嶺--荒山野嶺)。
    指導感情朗讀,表現出勞動者的欣喜,體會勞動者的豪情。
    三、練習背誦。
    1.引讀助背。
    2.跟錄音輕聲背。
    3.配樂齊誦。
    四、作業(yè)。
    默讀課文,想象荒山植樹后的美好景象,寫一段活。
    枝繁葉茂青山碧嶺茂密樹叢。
    搭窩筑巢陣陣林濤碧波蕩漾。
    要求:
    1、自擬題目。
    2、層次清、語言美,盡量用上所提供的詞語。
    板書設計:
    荒山披綠裝——動物有家園——環(huán)境變美麗。
    (首尾呼應)。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教案篇四
    1、學會本課生字,并結合課文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通過領會詩句內容,理解“春光染綠我們雙腳”的意思,體會作者綠化祖國、改造自然的豪情壯志。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兩課時。
    從詩句中品讀出綠化、改造祖國的豪情壯志。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春天就要來了,萬紫千紅的春天最令我們欣慰的就是那些紅色了,
    我國人民歷來有在春天栽花種草、植樹造林的習慣,為此,還專門設立個植樹的節(jié)日,你們知道這些嗎?(讓學生簡短討論)。
    今天,我們學習一首描寫少先隊員積極參加植樹活動的詩歌,
    (齊讀課題)。
    我們的`雙腳怎么會被春光染綠呢?一起聽課文錄音感受一下吧。
    二、初讀指導。
    1.聽課文錄音。
    2.自學生字詞。
    (1)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
    (2)會讀會寫田字格中的生字,會讀綠線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的意思:
    锨鎬彩翼荒山野嶺。
    裸露咆哮枝繁葉茂。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要求學生能非常準確快速讀出。
    (2)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結合課文內容感知理解以下詞語。
    荒山野嶺锨鎬裸露枝繁葉茂咆哮。
    4.指導學生朗讀詩歌。
    (1)分節(jié)朗讀,檢查學生是否能讀得正確。
    (2)讓學生注意詩歌的節(jié)奏。
    (3)植樹造林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好處呢?(再在讀中感知)。
    三、指導寫字,完成作業(yè)。
    1、先仔細觀察,注意字的間架結構。
    2、有重點地指導。
    鼠:筆畫較多,注意筆順、間架。
    描紅、臨寫。
    3、給予充足時間完成寫字作業(yè)。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通過領會詩句內容,理解“春光染綠我們雙腳”的意思,體會作者綠化祖國、改造自然的豪情壯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從讀中感悟“改造自然”的豪情壯志。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入。
    1、寫課題,有感情地朗讀。
    2、誰能說一說植樹有什么好處呢?
    (注意鏈接以前的有關課文。)。
    二、精讀感悟。
    1.出示第一部分。
    (1)自由讀。
    (2)討論:你讀懂了什么?
    (3)想象:同學們是怎樣來到荒山野嶺進行植樹活動的?
    (5)怎樣讀好這一節(jié)?自己試一試。
    (讀出愉快、自豪的語氣)。
    2.第二部分。
    (1)自由讀第2~7節(jié),想一想:這部分寫了哪方面的內容?
    (熱鬧的植樹場面,美好的遐想)。
    (2)指名讀笫2節(jié),想象一下當時的場面。(熱火朝天)。
    指導朗讀,表現出同學們勞動的干勁。
    锨鎬/丁丁當當,
    奏響了/植樹歌謠;。
    清水/嘩嘩流淌,
    滋潤著/棵棵樹苗。
    (3)簡要講解植樹造林與保持水土的關系。
    (4)默讀第3-7節(jié),思考:
    植樹活動給荒山野嶺帶來丁怎樣的變化?
    交流(相機板書:荒山披綠裝動物有家園環(huán)境變美麗)。
    (5)討論:
    你覺得哪些詩句寫得好?為什么?
    (引導學生體會對偶、擬人等于法的運用,寫出了荒山換新顏的喜人景象.寫出了動物們活得無憂尤慮的情景,寫出了人們生活的美好、安寧。)。
    (6)指導朗讀第3~7節(jié):
    可對比錄音的朗讀。
    3.第三部分。
    (1)齊讀。
    (2)這節(jié)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呼應開頭,點明主題,深化中心)。
    哪一個詞呼應了開頭,寫出了荒山的變化,表現出植樹意義之大?
    (板書:青山碧嶺--荒山野嶺)。
    指導感情朗讀,表現出勞動者的欣喜,體會勞動者的豪情。
    三、背誦指導。
    1.引讀助背。
    2.跟錄音輕聲背,
    3.配樂齊誦。
    四、深化感受。
    默讀課文,想象荒山植樹后的美好景象,寫一段話。
    枝繁葉茂青山碧嶺茂密樹叢。
    搭窩筑巢陣陣林濤碧波蕩漾。
    1、白擬題日:
    2、層次清、語言美,盡量用上所提供的詞語。
    荒山披綠裝。
    環(huán)境變美麗。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教案篇五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是一首輕快而又充滿激情的現代詩歌。它主要描繪了植樹活動給荒山帶來的巨變,表達了少年兒童以實際行動改造荒山野嶺的決心。
    把讀貫穿課堂始終:朗讀——讀中感悟;誦讀——讀中生情;詩歌朗誦——以誦立志。
    1.知識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領會詩句內容,理解“春光染綠我們雙腳”的意思。
    2.技能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用提供的詞語寫一段反映荒山植樹后美好景象的話。
    3.情感目標:(1)通過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作者綠化祖國、改造自然的壯志豪情;
    (2)了解人與環(huán)境的關系,從而激起憂患意識,環(huán)保意識。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生字,練讀課文,理解題意,把握詩歌內容。
    一、談話導人
    冰雪融化,春天的腳步又近了。誰都向往春天,向往沾衣欲濕的杏花雨,向往吹面不寒的楊柳風。今天就來讀一首春風撲面的現代詩——春光染綠我們雙腳。
    誰來讀題。從他的聲音里你聽出什么?
    還可以怎么讀?你為什么這么來讀。
    (陶醉或發(fā)問)
    二、盡情朗讀詩文,讀出心情,讀出感受
    1、情緒渲染:詩歌是美的語言,詩歌是情的藝術。詩歌也是練習朗讀的好教材。今天我們就來盡情朗讀這首詩。讓我們看看誰朗讀得更投入,更專注,更有感情。
    2、這一課中有許多生字,通過預習認識它們了嗎?
    (1)出示本課生字(包括二類字)認讀。
    (2)出示生字組成的詞語,讀讀說說自己的理解。
    3、師:下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想一想怎樣讀能讀得出彩出色。
    4、師:讀了以后知道這首詩歌寫的是什么嗎?
    學生朗讀水平不一,是一種資源,可以充分利用,所以學生的朗讀過程可以這樣進行:
    1、指名學生逐節(jié)朗讀。
    2、群體評議高低,個體介紹朗讀理解。
    3、再作新的朗讀體驗。
    教師的欣賞、評點、引導有機結合在其間。
    三、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說說自己學會了哪些字?哪些字感覺較難寫難記?
    2、重點指導下列生字。袍、裸:衣字旁,別寫成示字旁。鼠:筆畫較多,注意筆順、間架。(學生描紅、臨寫)
    品詩韻,賞語言,用情誦,立志行。
    二、咀嚼詩歌韻味,探究表現特點。
    1、師:同學們朗讀得都很盡興,很投入,朗讀中你體會到詩歌韻味了嗎?(板書暗示:語言——情韻)
    2、師:請同學們先自己默讀,體會,將自己的感受、發(fā)現有書上注下來。然后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議一議,十分鐘后集體交流。
    3、學生交流,教師相機作出評價或引導。
    之一:植樹的場景
    結合生活經驗,說說你的植樹經歷。如言:提著水桶,扛著樹苗,走向曠野——滿懷激情。挖坑,放苗,回土,澆水——一臉歡笑。這樣的場景,這樣的情感作者表達出來了嗎?品賞體會:“踏”春風?意韻:春風是輕柔的,腳步是輕盈的。
    之二:植樹的意義
    1、課文中寫了幾點?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荒山披綠裝動物有家園環(huán)境變美麗
    2、有哪些語言特別有味?
    之三、結尾段的色彩
    1、教師引讀第1.8節(jié)。
    2、比較兩節(jié)有什么異同?兩段能交換嗎?(學生比較并說說理由)
    3、最后一個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呼應開頭,點明主題,深化中心)
    4、哪個詞呼應了開頭,寫出了荒山的變化,表現出植樹的意義之大?(劃出有關詞語)(板書:荒山野嶺——青山碧嶺)
    5、此刻“春光染綠我們雙腳”,這是什么樣的一種心情?你讀著呢?
    三、作業(yè)
    1、在括號里填上既恰當又不重復的詞語。
    ()的家園
    ()的樹葉
    ()的秋天
    ()的果園
    ()的家園
    ()的樹葉
    ()的秋天
    ()的果園
    2、完成課后第四題寫話練習:默讀課文,想象荒山植樹后的美好景象,寫一段話。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教案篇六
    1、學會本課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認識不寫。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通過領會詩句內容,理解的意思,體會作者綠化祖國、改造自然的豪情壯志。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人。
    同學們,下星期學校要組織我們參加什么活動?(植樹節(jié)活動)。
    我國人民歷來有在春天栽花種草、植樹造林的習慣,為此,專門設立了這個節(jié)日―植樹節(jié)、
    今天,我們學習一首描寫少先隊員積極參加植樹活動的待歌,
    出示課題:1。
    (齊讀課題)。
    我們的雙腳怎么會被春光染綠呢?一起聽課文錄音。
    二、初讀指導。
    1、聽課文錄音。
    2、自學生字詞。
    (1)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
    (2)會讀會寫田字格中的牛字,會讀綠線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晤的意思:
    锨鎬彩翼荒山野嶺。
    裸露咆哮枝繁葉茂。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讀,齊讀。
    (2)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理解關鍵詞語的意思。
    荒山野嶺:沒有人煙的山嶺。
    锨鎬:指勞動工具。(結合課文插圖理解)。
    裸露:沒有東西遮蓋,:
    枝繁葉茂:指樹木長勢好;
    咆哮:形容水奔騰轟鳴。
    4、討論:
    全文共幾節(jié)?各寫了什么意思?
    全文可分幾部分?結構上有什么特點?
    交流:第一部分(第1節(jié)):寫“我們”踏著春風向荒山野嶺進軍。
    第二部分(第2-7節(jié)):寫“我們”用雙手為荒山披綠裝,使動物有家園,讓環(huán)境更美麗。
    第二部分(第8節(jié)):寫“們”有綠化機國的決心和豪情。
    文章首尾呼應:
    三、指導寫字。
    鼠:筆畫較多,注意筆順、間架。
    描紅、臨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
    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二、精讀訓練。
    1、出示第一部分。
    (1)自由讀。
    (2)討淪:你讀懂了什么?
    (3)想象:同學們是怎樣來到荒山野嶺進行植樹活動的?
    (4)這行詩句,你是怎么理解的?
    (插放動畫,畫面思示:少先隊趴在荒山邊走邊植樹,所經之處留下綠色一片?!拔覀儭钡牡絹?,使荒山變得一片翠綠,使野嶺變得春光無限)。
    (5)怎樣讀好這一節(jié)?自己試一試。
    (讀出愉快、自豪的語氣)。
    2、第二部分。
    (1)自山讀第2~7節(jié),想一想:這部分寫了哪方面的內容?
    (熱鬧的植樹場面,美好的遐想)。
    (2)指名讀第2節(jié),想象一下當時的場面。(熱火朝天)。
    指導朗讀,表現出同學們勞動的干勁。
    锨鎬/丁丁當當,
    奏響了/植樹歌謠;
    清水/嘩嘩流淌,
    滋潤著/棵棵樹苗。
    (3)演示水土流失實驗,簡要講解植樹造林與保持水土的關系。
    (4)默讀第3~7節(jié),思考:
    植樹活動給荒山野嶺帶來丁怎樣的變化?
    交流(相機板書:荒山披綠裝動物有家園環(huán)境變美麗)。
    (5)討論:
    你覺得哪些詩句寫得好?為什么?
    (引導學牛體會對偶、擬人等于法的運用,寫出了荒山換新顏的喜人景象、寫出了動物們牛活得無憂尤慮的情景,寫出了人們生活的美好、安寧。)。
    (6)指導朗讀第3~7節(jié):
    聽課文錄音。
    自由練習。
    “開火車”朗讀。
    評議。
    3、第三部分。
    (1)齊讀。
    (2)這節(jié)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呼應開頭,點明主題,深化中心)。
    哪一個詞呼應了開頭,寫出了荒山的變化,表現出植樹意義之大?
    (板書:青山碧嶺--荒山野嶺)。
    指導感情朗讀,表現出勞動者的欣喜,體會勞動者的豪情。
    三、練習背誦。
    1、引讀助背。
    2、跟錄音輕聲背,
    3、配樂齊誦。
    四、作業(yè)。
    默讀課文,想象荒山植樹后的美好景象,寫一段活。
    枝繁葉茂青山碧嶺茂密樹叢。
    搭窩筑巢陣陣林濤碧波蕩漾。
    要求:
    l白擬題日:
    2、層次清、語言美,盡量用上所提供的詞語。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教案篇七
    1、學會本課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認識不寫。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通過領會詩句內容,理解的意思,體會作者綠化祖國、改造自然的豪情壯志。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兩課時。
    同學們,下星期學校要組織我們參加什么活動?(植樹節(jié)活動)。
    我國人民歷來有在春天栽花種草、植樹造林的習慣,為此,專門設立了這個節(jié)日―植樹節(jié)、
    今天,我們學習一首描寫少先隊員積極參加植樹活動的待歌,
    出示課題:
    (齊讀課題)。
    我們的雙腳怎么會被春光染綠呢?一起聽課文錄音。
    1、聽課文錄音。
    2、自學生字詞。
    (1)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
    (2)會讀會寫田字格中的牛字,會讀綠線中的生字。
    (3)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晤的意思:
    锨鎬彩翼荒山野嶺。
    裸露咆哮枝繁葉茂。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讀,齊讀。
    (2)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理解關鍵詞語的意思。
    荒山野嶺:沒有人煙的山嶺。
    锨鎬:指勞動工具。(結合課文插圖理解)。
    裸露:沒有東西遮蓋,:
    枝繁葉茂:指樹木長勢好;
    咆哮:形容水奔騰轟鳴。
    4、討論:
    全文共幾節(jié)?各寫了什么意思?
    全文可分幾部分?結構上有什么特點?
    交流:第一部分(第1節(jié)):寫我們踏著春風向荒山野嶺進軍。
    第二部分(第2—7節(jié)):寫我們用雙手為荒山披綠裝,使動物有家園,讓環(huán)境更美麗。
    第二部分(第8節(jié)):寫們有綠化機國的決心和豪情。
    文章首尾呼應:
    鼠:筆畫較多,注意筆順、間架。
    描紅、臨寫。
    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1、出示第一部分。
    (1)自由讀。
    (2)討淪:你讀懂了什么?
    (3)想象:同學們是怎樣來到荒山野嶺進行植樹活動的?
    (4)這行詩句,你是怎么理解的?
    (插放動畫,畫面思示:少先隊趴在荒山邊走邊植樹,所經之處留下綠色一片。我們的到來,使荒山變得一片翠綠,使野嶺變得春光無限)。
    (5)怎樣讀好這一節(jié)?自己試一試。
    (讀出愉快、自豪的語氣)。
    2、第二部分。
    (1)自山讀第2~7節(jié),想一想:這部分寫了哪方面的內容?
    (熱鬧的植樹場面,美好的遐想)。
    (2)指名讀第2節(jié),想象一下當時的場面。(熱火朝天)。
    指導朗讀,表現出同學們勞動的干勁。
    锨鎬/丁丁當當,
    奏響了/植樹歌謠;
    清水/嘩嘩流淌,
    滋潤著/棵棵樹苗。
    (3)演示水土流失實驗,簡要講解植樹造林與保持水土的關系。
    (4)默讀第3~7節(jié),思考:
    植樹活動給荒山野嶺帶來丁怎樣的變化?
    交流(相機板書:荒山披綠裝動物有家園環(huán)境變美麗)。
    (5)討論:
    你覺得哪些詩句寫得好?為什么?
    (引導學牛體會對偶、擬人等于法的運用,寫出了荒山換新顏的喜人景象、寫出了動物們?;畹脽o憂尤慮的情景,寫出了人們生活的美好、安寧。)。
    (6)指導朗讀第3~7節(jié):
    聽課文錄音。
    自由練習。
    開火車朗讀。
    評議。
    3、第三部分。
    (1)齊讀。
    (2)這節(jié)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呼應開頭,點明主題,深化中心)。
    哪一個詞呼應了開頭,寫出了荒山的變化,表現出植樹意義之大?
    (板書:青山碧嶺——荒山野嶺)。
    指導感情朗讀,表現出勞動者的欣喜,體會勞動者的豪情。
    1、引讀助背。
    2、跟錄音輕聲背,
    3、配樂齊誦。
    默讀課文,想象荒山植樹后的美好景象,寫一段活。
    枝繁葉茂青山碧嶺茂密樹叢。
    搭窩筑巢陣陣林濤碧波蕩漾。
    要求:
    l白擬題日:
    層次清、語言美,盡量用上所提供的詞語。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教案篇八
    1、 學會本課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認識不寫。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 通過領會詩句內容,理解的意思,體會作者綠化祖國、改造自然的豪情壯志。
    3、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兩課時。
    同學們,下星期學校要組織我們參加什么活動?(植樹節(jié)活 動)
    我國人民歷來有在春天栽花種草、植樹造林的習慣,為此,專門設立了這個節(jié)日―植樹節(jié)、
    今天,我們學習一首描寫少先隊員積極參加植樹活動的待歌,
    出示課題:
    (齊讀課題)
    我們的雙腳怎么會被春光染綠呢?一起聽課文錄音。
    1、聽課文錄音。
    2、自學生字詞。
    (1)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
    (2)會讀會寫田字格中的`牛字,會讀綠線中的生字。
    (3)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晤的意思:
    锨鎬 彩翼 荒山野嶺
    裸露 咆哮 枝繁葉茂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讀,齊讀。
    (2)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理解關鍵詞語的意思。
    荒山野嶺:沒有人煙的山嶺。
    锨鎬:指勞動工具。(結合課文插圖理解)
    裸露:沒有東西遮蓋,:
    枝繁葉茂:指樹木長勢好;
    咆哮:形容水奔騰轟鳴。
    4、討論:
    全文共幾節(jié)?各寫了什么意思?
    全文可分幾部分?結構上有什么特點?
    交流:第一部分(第1節(jié)):寫我們踏著春風向荒山野嶺進軍。
    第二部分(第2—7節(jié)):寫我們用雙手為荒山披綠裝,使動物有家園,讓環(huán)境更美麗。
    第二部分(第8節(jié)):寫們有綠化機國的決心和豪情。
    文章首尾呼應:
    鼠:筆畫較多,注意筆順、間架。
    描紅、臨寫
    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1、出示第一部分。
    (1)自由讀
    (2)討淪:你讀懂了什么?
    (3)想象:同學們是怎樣來到荒山野嶺進行植樹活動的?
    (4)這行詩句,你是怎么理解的?
    (插放動畫,畫面思示:少先隊趴在荒山邊走邊植樹,所經之 處留下綠色一片 。 我們的到來,使荒山變得一片翠綠,使野嶺 變得春光無限)
    (5)怎樣讀好這一節(jié)?自己試一試。
    (讀出愉快、自豪的語氣)
    2、第二部分。
    (1)自山讀第2~7節(jié),想一想:這部分寫了哪方面的內容?
    (熱鬧的植樹場面,美好的遐想)
    (2)指名讀第2節(jié),想象一下當時的場面。(熱火朝天)
    指導朗讀,表現出同學們勞動的干勁。
    锨鎬/丁丁當當,
    奏響了/植樹歌謠;
    清水/嘩嘩流淌,
    滋潤著/棵棵樹苗。
    (3)演示水土流失實驗,簡要講解植樹造林與保持水土的 關系
    (4)默讀第3~7節(jié),思考:
    植樹活動給荒山野嶺帶來丁怎樣的變化?
    交流 (相機板書:荒山披綠裝 動物有家園 環(huán)境變美麗)
    (5)討論:
    你覺得哪些詩句寫得好?為什么?
    (引導學牛體會對偶、擬人等于法的運用,寫出了荒山換新顏 的喜人景象、寫出了動物們牛活得無憂尤慮的情景,寫出了人們生 活的美好、安寧。)
    (6)指導朗讀第3~7節(jié):
    聽課文錄音。
    自由練習。
    開火車朗讀。
    評議。
    3、第三部分
    (1)齊讀。
    (2)這節(jié)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呼應開頭,點明主題,深化中心)
    哪一個詞呼應了開頭,寫出了荒山的變化,表現出植樹意義之大?
    (板書:青山碧嶺——荒山野嶺)
    指導感情朗讀,表現出勞動者的欣喜,體會勞動者的豪情。
    1、引讀助背。
    2、跟錄音輕聲背,
    3、配樂齊誦。
    默讀課文,想象荒山植樹后的美好景象,寫一段活。
    枝繁葉茂 青山碧嶺 茂密 樹叢
    搭窩筑巢 陣陣林濤 碧波 蕩漾
    要求:
    l白擬題日:
    層次清、語言美,盡量用上所提供的詞語。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教案篇九
    1、 學會本課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認識不寫。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 通過領會詩句內容,理解"春光染綠我們雙腳"的意思
    3、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知道“春光染綠我們雙腳”的意思。
    能讀出綠化祖國、改造自然的壯志豪情。
    兩課時。
    同學們,三月我們有什么節(jié)日 (植樹節(jié))
    今天,我們學習描寫少先隊員積極參與植樹活動的詩歌。
    出示課題:1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
    (齊讀課題)
    我們的雙腳怎么會被春光染綠呢?一起聽課文錄音。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這首詩歌和以往的詩歌存在著不同點,它的意象比較明確,語言的跳躍性不大,沒有使用一些比較深奧的修辭手法,這就為理解帶來了方便。
    (1)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
    (2)會讀會寫田字格中的牛字,會讀綠線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锨鎬 彩翼 荒山野嶺
    裸露 咆哮 枝繁葉茂
    (1)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讀,齊讀。
    (2)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理解關鍵詞語的意思。
    荒山野嶺:沒有人煙的山嶺。
    锨鎬:指勞動工具。(結合課文插圖理解)
    裸露:沒有東西遮蓋
    枝繁葉茂:指樹木長勢好;
    咆哮:形容水奔騰轟鳴。
    全文共幾節(jié)?各寫了什么意思?
    全文可分幾局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
    交流:第一局部(第1節(jié)):寫"我們"踏著春風向荒山野嶺進軍。
    第二局部(第2-7節(jié)):寫"我們"用雙手為荒山披綠裝,使動物有家園,讓環(huán)境更美麗。
    第二局部(第8節(jié)):寫"我們"有綠化祖國的決心和豪情。
    文章首尾呼應。
    教學中應該抓住詩歌的對比因素,進行對比教學。詩歌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個自然段在形式上是相似的,起到首尾呼應的效果(第九冊的《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的結構就是這樣)。
    鼠:筆畫較多,注意筆順、間架。
    描紅、臨寫
    板書:
    1、春光染綠我們雙腳
    第一局部(第1節(jié))
    第二局部(第2-7節(jié)) 首尾呼應
    第三局部(第8節(jié))
    1、通過領會詩句內容,理解"春光染綠我們雙腳"的意思,體會作者綠化祖國、改造自然的豪情壯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知道“春光染綠我們雙腳”的意思。
    ] 能讀出綠化祖國、改造自然的壯志豪情。
    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1.出示第一局部。
    (1)自由讀
    (2)討論:你讀懂了什么?
    (3)想象:同學們是怎樣來到荒山野嶺進行植樹活動的`?
    (4)"春光染綠我們雙腳"這行詩句,你是怎么理解的?
    (插放動畫,畫面思示:少先隊在荒山邊走邊植樹,所經之處留下綠色一片 。 “我們”的到來,使荒山變得一片翠綠,使野嶺變得春光無限)
    (5)怎樣讀好這節(jié)?自身試試。
    (讀出愉快、自豪的語氣)
    (1)自山讀第2~7節(jié),想一想:這局部寫了哪方面的內容?
    (熱鬧的植樹局面,美好的遐想)
    (2)指名讀笫2節(jié),想象當時的局面。(熱火朝天)
    指導朗讀,表示出同學們勞動的干勁。
    锨鎬/丁丁當當,
    奏響了/植樹歌謠;
    清水/嘩嘩流淌,
    滋潤著/棵棵樹苗。
    “我們”“撒一路歡笑”“锨鎬丁丁當當,奏響了植樹歌謠”,表示春光的溫暖、豐收的展望、勞動的快樂、綠色的喜悅!讓同學通過朗讀,通過字里行間和這些植樹的小朋友們共享他們的快樂。
    (3)解釋水土流失,簡要講解植樹造林與堅持水土的關系
    (4)默讀第3-7節(jié),考慮:
    植樹活動給荒山野嶺帶來怎樣的變化?
    交流 (相機板書:荒山披綠裝 動物有家園 環(huán)境變美麗)
    (5)討論:
    你覺得哪些詩句寫得好?為什么?
    (引導學牛體會對偶、擬人等于法的運用,寫出了荒山換新顏的喜人景象。寫出了動物們生活得無憂無慮的情景,寫出了人們生活的美好、安定。)
    詩歌的教學不能僅僅滿足于理解詩歌的意思。在這篇詩歌的教學中,應該抓住重點詞語(如“林濤”“煎熬”),意象(如“小鳥”、“松鼠”、“小兔”、“小猴”)展開想象,進行情境設置,使同學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森林美麗的景色、小動物們快樂的生活,動物與自然、人與自然、動物與人和諧相處的美好氛圍。
    (6)指導朗讀第3~7節(jié):
    聽課文錄音。
    自由練習。
    "開火車"朗讀。
    評議。
    (1)齊讀。
    (2)這節(jié)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呼應開頭,點明主題,深化中心)
    哪一個詞呼應了開頭,寫出了荒山的變化,表示出植樹意義之大?
    (板書:青山碧嶺--荒山野嶺)
    指導感情朗讀,表示出勞動者的欣喜,體會勞動者的豪情。
    1.引讀助背。
    2.跟錄音輕聲背,
    3.配樂齊誦。
    默讀課文,想象荒山植樹后的美好景象,寫一段活。
    枝繁葉茂 青山碧嶺 茂密 樹叢
    搭窩筑巢 陣陣林濤 碧波蕩漾
    要求:
    1.自擬題目。
    2.層次清、語言美,盡量用上所提供的詞語。
    板書: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
    荒山野嶺———————————————青山碧嶺
    裸露、煎熬 林濤、動物的家
    全詩就是先抓住植樹時所發(fā)出的聲響,來折射出勞動的場景,寫出人們歡快的心情,簡潔而傳神。然后抓住荒山的變化、小動物的高興,河水的變清等來寫,雖然只抓住了幾點變化,但卻生動地展現出了植樹給荒山野嶺所帶來的巨變。
    1.把主動權交換給同學,讓他們自身學,自身討論難字寫法,而且還分解寫字筆畫教學,收到良效。
    2.引導同學體會對偶、擬人等于法的運用,寫出了荒山換新顏的喜人景象.感受動物們生活得無憂無慮的情景,感受人們生活的美好、安定。
    3.指導感情朗讀,表示出勞動者的欣喜,體會勞動者的豪情。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教案篇十
    1.學會本課9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用正確的節(jié)奏朗讀詩歌,背誦課文。體會詩歌首尾照應的寫法,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春光染綠我們雙腳”的意思。
    3.引導孩子利用想象的方法,抓住典型體會詩歌的意境,了解對比描寫的妙處。
    4.借助具體語言材料,通過朗讀、想象,感受植樹前后的巨大變化,體會植樹帶來的好處,以及作者綠化祖國、改造自然的壯志豪情。激發(fā)學生熱愛自然,美化環(huán)境的思想感情。
    重點:借助具體語言材料,通過朗讀、想象,感受植樹前后的巨大變化,體會植樹帶來的好處,以及作者綠化祖國、改造自然的壯志豪情。激發(fā)學生熱愛自然,美化環(huán)境的思想感情。
    難點:引導孩子利用想象的方法,抓住典型體會詩歌的意境,了解對比描寫的妙處。
    1.在初讀感知環(huán)節(jié),通過字詞的檢查、自由讀、及指名讀等多種形式,了解學生尤其是學困生識寫生字詞及正確、流利讀書情況。
    2.精讀感悟環(huán)節(jié),采取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圈畫,視頻圖片、感情朗讀等方式,想象詩歌描述的畫面,感受詩歌的句式特點。
    3.借助小練筆,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對詩歌的感悟能力與鑒賞能力。
    4.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關注學生自主合作交流情況,并及時做出評價。以及對課堂生成情況,利用評價做出精當的引導。
    學生:完成預習單。
    教師:教學課件。
    2課時。
    第一課時。
    環(huán)節(jié)一、整體感知——初讀感知,整體把握。
    (一)導課。
    1.春天來了,我們久封的心門也隨著這暖暖的春光被打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春風撲面的現代詩——春光染綠我們雙腳。
    2.師板書課題,學生讀后,引導質疑。
    (二)借助預習單,檢查預習。
    1.檢查生字識、寫。
    (1)出示預習單檢查學生對生字的認讀情況,對學生容易讀錯的字、詞重點指導,如:讀好“裸露”、“撐”等詞語。
    (2)針對容易寫錯的字進行書寫指導。重點指導書寫"寞",中心對稱的字的寫法。
    (3)學生練習自己寫錯或不滿意的字詞。
    2.檢查詩歌的朗讀。
    (1)這是一首詩歌,讀詩歌的要求是什么?引導學生明確詩歌除了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外,還要把詩歌的節(jié)奏讀出來。
    (2)指名接讀課文。教師從詩歌的韻律,節(jié)奏方面給予評價,引導學生初步感受詩歌特點。
    3.感知詩歌內容。
    (1)組織學生討論:全文可分幾部分?結構上有什么特點?
    第一部分:(第1節(jié))寫“我們”踏著春風向荒山野嶺進軍。
    第二部分:(第2-7節(jié))寫“我們”用雙手為荒山披上綠裝,使動物有了家園,讓環(huán)境變得美麗。
    第三部分:(第8節(jié))“我們”要綠化祖國山山嶺嶺的決心。
    (2)本文主要講了什么?引導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詩歌的主要內容。
    環(huán)節(jié)二、部分理解——精讀感悟,重點突破。
    (三)局部切入,感受變化。
    1.學生分組讀第1段和第8段,讀后探究有什么發(fā)現。(第一、第八自然段結構相似,前后呼應,有點題的作用)。
    2.聯想上學期學的《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再讀一讀,想想有不同的地方嗎?
    3.從“荒山野嶺”到“青山碧嶺”,這僅僅是文字上的不同嗎?下節(jié)課我們接著學習。
    環(huán)節(jié)三、部分理解——精讀感悟,重點突破。
    (四)感受變化,想象畫面。
    2.學生朗讀,組織交流,師相機點撥。
    (1)“煎熬”
    什么是煎熬?如果你是裸露的山巖,你來訴說自己的痛苦吧。
    (2)“林濤”
    什么像波濤一樣上下翻涌?你的腦海中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把你感受到的通過你的朗讀表現出來。心中有圖畫,腦中放電影,你就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了。
    (3)小鳥、松鼠、小兔、小猴。
    我來問問你:“小鳥,你為什么到這里搭窩筑巢?”“小松鼠,你快活得叫什么呢?”“小兔、小猴你們呢?”誰來讀讀,把這種快樂、安全、衣食無憂的感覺讀出來,你們現在就是小鳥、松鼠、小兔、小猴的代言人。
    (4)“渾濁”—“碧波”,“咆哮”—“輕撫”
    讀一讀這兩對詞語,給你怎樣的感受?
    (5)小組討論:你覺得哪些詩句寫得好?為什么?引導學生體會對偶、擬人等手法的運用,寫出了荒山換新顏的喜人景象,寫出了動物無憂無慮的情景,寫出了人們生活的歡樂、安寧。
    3.引導學生進行多種方式個性朗讀,讀出植樹前面的變化,讀出自己的感受。
    環(huán)節(jié)三、回歸整體——積累拓展,讀寫訓練。
    (五)練習背誦。
    1.引讀助背。
    2.跟錄音輕聲背。
    3.配樂齊誦。
    (六)小練筆:默讀課文,想象荒山植樹后的美好景象,寫一段話。
    枝繁葉茂青山碧嶺茂密樹叢。
    搭窩筑巢陣陣林濤碧波蕩漾。
    要求:
    1.自擬題目。
    2.層次清、語言美、盡量用上所提供的詞語。
    作業(yè)設置:
    1.課后收集有關環(huán)境保護的資料,并選擇好一個專題,以小組為單位制作手抄報,在班級內展示。
    2.寫出自己的“環(huán)保小詩”。
    荒山野嶺———————青山碧嶺。
    裸露、煎熬林濤、動物的家。
    成功之處:
    1.反復朗讀,想象畫面,把握內容。
    教學時,我讓學生自己反復朗讀,從整體上把握詩歌內容。我用這樣的方法引導孩子去走進詩歌,邊讀邊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只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聯想與想象把學生帶入詩歌所描繪的意境中?!盎纳揭皫X”孩子們用“沒有……沒有……也沒有……”“看不到……聽不到……”來描繪畫面;“青山碧嶺”孩子們用“看到了……聽到了……聞到了……”的思路來陳述。勞動的場面,孩子們結合畫面進行描繪。漸漸地,畫面清晰了,內容顯露出來了:我們去植樹,勞動很歡樂,植樹綠化了環(huán)境,保護了動物,防洪固土,用植樹來改變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
    2.用心品讀,品味語言,感受意象。
    詩歌是一種含蓄的藝術,本詩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寫活畫面,流露情感。前后對比,使得詩歌創(chuàng)作目的躍然紙上?!霸姷蕾F在悟”,所以教學中我以讀促品,指導學生通過想象和聯想深入感知詩歌描繪的意境?!岸6.敭敗薄皣W嘩流淌”分明就是孩子們勞動時愉悅的內心;“小鳥”“小猴”“松鼠”“小兔”的描寫是動物安居樂業(yè)的縮影。這些詞句需要細品,但不需要老師生搬硬套句句落實,可以給予一點指引,多讓學生品味。在此基礎上,觸摸到作者創(chuàng)作的意圖:多植樹,綠化環(huán)境,保護地球。
    3.拓展閱讀,深化主題,鼓勵創(chuàng)作。
    都說孩子是天生的詩人,鼓勵孩子通過類主題詩歌的朗讀,寫出自己的詩歌則是更高的要求。為此我鼓勵學生寫出自己的“環(huán)保小詩”,捕捉智慧的靈光,收獲情感的微茫。學生的詩歌也許稚嫩,但用心所寫,那新鮮的詩句一定可貴,一定要放手讓他們寫。
    不足之處:
    在本課的課堂中,對于學生的評價不夠具體、明確,使教學效果打了折扣,學生在自讀感悟的過程中參與度不夠,全班仍有三分之一學生的積極性沒有調動起來。
    教學建議:
    詩歌是美妙的,其節(jié)奏感、跳躍性無不揭示著語言的“舞蹈美”,體會這種美是學習詩歌的要義之一;詩歌是精煉的,但給人留下了無限遐想的空間,細細品味,便可以還原成一幅幅美麗的圖畫;詩歌是含情的,字斟句酌便可體驗到蘊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世界。由于一直以來詩歌教學的重難點都放在了理解詩意,滲透思想教育上,對于詩的意境及詩的情趣的感悟卻幾乎不觸及。建議在教學詩歌時放手讓學生充分欣賞品味。引導學生將自己獨特的感受融入到詩歌的誦讀中,使詩歌的教學更添了色彩。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教案篇十一
    教材分析:《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是一首輕快而又充滿激情的現代詩歌。它主要描繪了植樹活動給荒山帶來的巨變,表達了少年兒童以實際行動改造荒山野嶺的決心。
    教學理念:把讀貫穿課堂始終:朗讀——讀中感悟;誦讀——讀中生情;詩歌朗誦——以誦立志。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2)領會詩句內容,理解“春光染綠我們雙腳”的意思。
    2.技能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能用提供的詞語寫一段反映荒山植樹后美好景象的話。
    3.情感目標:(1)通過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作者綠化祖國、改造自然的壯志豪情;(2)了解人與環(huán)境的關系,從而激起憂患意識,環(huán)保意識。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教學生字,練讀課文,理解題意,把握詩歌內容。
    一、談話導人。
    冰雪融化,春天的腳步又近了。誰都向往春天,向往沾衣欲濕的杏花雨,向往吹面不寒的楊柳風。今天就來讀一首春風撲面的現代詩——春光染綠我們雙腳。
    誰來讀題。從他的聲音里你聽出什么?
    還可以怎么讀?你為什么這么來讀。
    (陶醉或發(fā)問)。
    二、盡情朗讀詩文,讀出心情,讀出感受。
    1、情緒渲染:詩歌是美的語言,詩歌是情的藝術。詩歌也是練習朗讀的好教材。今天我們就來盡情朗讀這首詩。讓我們看看誰朗讀得更投入,更專注,更有感情。
    2、這一課中有許多生字,通過預習認識它們了嗎?
    (1)出示本課生字(包括二類字)認讀。
    (2)出示生字組成的詞語,讀讀說說自己的理解。
    3、師:下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想一想怎樣讀能讀得出彩出色。
    4、師:讀了以后知道這首詩歌寫的是什么嗎?
    學生朗讀水平不一,是一種資源,可以充分利用,所以學生的朗讀過程可以這樣進行:
    1、指名學生逐節(jié)朗讀。
    2、群體評議高低,個體介紹朗讀理解。
    3、再作新的朗讀體驗。
    教師的欣賞、評點、引導有機結合在其間。
    三、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說說自己學會了哪些字?哪些字感覺較難寫難記?
    2、重點指導下列生字。袍、裸:衣字旁,別寫成示字旁。鼠:筆畫較多,注意筆順、間架。(學生描紅、臨寫)。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品詩韻,賞語言,用情誦,立志行。
    二、咀嚼詩歌韻味,探究表現特點。
    1、師:同學們朗讀得都很盡興,很投入,朗讀中你體會到詩歌韻味了嗎?(板書暗示:語言——情韻)。
    2、師:請同學們先自己默讀,體會,將自己的感受、發(fā)現有書上注下來。然后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議一議,十分鐘后集體交流。
    3、學生交流,教師相機作出評價或引導。
    [咀嚼要點]。
    之一:植樹的場景。
    結合生活經驗,說說你的植樹經歷。如言:提著水桶,扛著樹苗,走向曠野——滿懷激情。挖坑,放苗,回土,澆水——一臉歡笑。這樣的場景,這樣的情感作者表達出來了嗎?品賞體會:“踏”春風?意韻:春風是輕柔的,腳步是輕盈的。
    之二:植樹的意義。
    1、課文中寫了幾點?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荒山披綠裝動物有家園環(huán)境變美麗。
    2、有哪些語言特別有味?
    之三、結尾段的色彩。
    1、教師引讀第1.8節(jié)。
    2、比較兩節(jié)有什么異同?兩段能交換嗎?(學生比較并說說理由)。
    3、最后一個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呼應開頭,點明主題,深化中心)。
    4、哪個詞呼應了開頭,寫出了荒山的變化,表現出植樹的意義之大?(劃出有關詞語)(板書:荒山野嶺——青山碧嶺)。
    三、作業(yè)。
    1、在括號里填上既恰當又不重復的詞語。
    ()的家園?。ǎ┑臉淙~?。ǎ┑那锾臁。ǎ┑墓麍@。
    ()的家園?。ǎ┑臉淙~ ()的秋天?。ǎ┑墓麍@。
    2、完成課后第四題寫話練習:默讀課文,想象荒山植樹后的美好景象,寫一段話。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教案篇十二
    一、教材解讀:
    1、本文是一首詩歌,生動描繪了植樹活動給荒山帶來的變化,表達了少年兒童以實際行動改造荒山野嶺的決心。
    2、詩歌節(jié)奏整齊,音韻鏗鏘,瑯瑯上口。擬人手法大量使用,生動地表現了植樹給荒山野嶺帶來的變化。對比手法的運用,荒山野嶺和青山碧嶺形成對比,表現了植樹造林的巨大作用。
    3、結構上首尾呼應,具有點明主題,深化中心的作用。重點部分寫我們用雙手為荒山披上綠裝,使動物們有了家園,讓環(huán)境變得美麗。第二節(jié)寫少先隊員植樹勞動的歡樂場面和愉悅之情。第三到七節(jié)寫少先隊員的植樹活動給荒山野嶺帶來的巨大變化。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理解由生子組成的詞語。
    3、理解“春光染綠我們雙腳”的意思,體會作者綠化祖國,美化自然的豪情,激發(fā)學生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把課文讀熟,有感情朗讀及背誦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
    四、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五、總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
    二、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學習掌握課文中出現的生字詞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春天是怎樣的一個季節(jié),你能用哪些學過的成語或者詩句來描述一下?
    (春暖花開、鳥語花香、細雨如絲……。
    吹面不寒楊柳風、沾衣欲濕杏花雨。……)。
    是啊,春天到了,春意融融,每年的這個時候人們都要做一件功在千秋的事情――植樹造林。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首描寫荒山植樹造林的詩歌。
    讀題,指導讀好“春光”、“染綠”
    二、出示生字詞語。
    叮叮當當歌謠裸露寂寞嘰嘰直叫又蹦又跳。
    咆哮荒山野嶺枝繁葉茂煎熬锨鎬。
    1、指名朗讀,反復讀。
    2、詞義質疑。
    锨鎬:锨是鏟土用的工具,鎬是刨土挖坑用的工具。
    三、讀課文。
    (一)學生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流利。
    (二)指名朗讀,齊讀課文。
    交流初讀詩歌的感想:這首詩描寫了怎樣的情景?
    (春天到了,同學們去荒山野林植樹,綠化了山嶺,為小動物創(chuàng)造了美麗的家園。)。
    四、再讀詞語。
    師:在了解了課文內容后,我們再讀詞語,請你展開想像,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示例:
    “裸露”――我仿佛看到荒山野嶺上沒有了小鳥翻飛的身影,到處飛砂走石,讓人睜不開眼。
    “荒山野嶺”——沒有樹木,沒有溪水、沒有鳥鳴,沒有花草……。
    “枝繁葉茂”——眼前一片綠色,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充滿了綠色的希望。
    “煎熬”——我仿佛感到自己被束縛住了手腳,心中感到窒息,心中充滿了怨言,我仿佛被困住了,不能動彈。
    “咆哮”——我仿佛來到了黃河邊,感受巨浪滔天的氣勢,我又來到了瀑布旁,聆聽著瀑布從天而降的英姿。)。
    五:小結作業(yè)。
    1、抄寫詞語。
    生字指導書寫:。
    叮叮當當嘰嘰咆哮“口”要齊其上;
    繁筆畫多,上寬下窄,注意展點在上,要緊湊。
    2、完成補充習題部分作業(yè)。
    3、有感情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精讀課文。
    二、教學要求:
    1、誦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朗讀,背誦全文。
    2、結合課文內容,理解“春光染綠我們雙腳”的意思,體會同學們植樹造林,綠化祖國的歡快心情,感受植樹造林的重要意義。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二、精讀訓練。
    (一)第一部分。
    1、多媒體出示課文第一段。
    學生自由朗讀,思考,你讀懂了什么?
    2、交流質疑:
    “踏一路春風,撒一路歡笑,”“踏”體現了什么?
    (腳步輕盈,心情歡快,一路上有說有笑。)。
    (少先隊在荒山邊走邊植樹,所經之處留下綠色一片。使荒山變得一片翠綠,使野嶺變得春光無限)。
    3、感情朗讀,讀出愉快、自豪的語氣。
    (二)第二部分。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第2~7節(jié),想一想:這部分寫了哪方面的內容?
    交流:這一部分寫了兩個內容:
    (1)歡快熱鬧的植樹場面。
    (2)植樹造嶺給荒山野嶺帶來的變化(美好的遐想)。
    2、出示課文內容,有感情朗讀朗讀。
    锨鎬/丁丁當當,/奏響了/植樹歌謠;/清水/嘩嘩流淌,滋潤著/棵棵樹苗。
    3、想像勞動場面,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
    (用上“有的……有的……有的……)。
    4、植樹活動給荒山野嶺帶來丁怎樣的變化?
    (荒山披綠裝、動物有家園、環(huán)境變美麗)。
    5、朗瀆第3~?節(ji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覺得哪些詩句寫得好?為什么?
    學生交流,引導學生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應用,寫出了小動物的活潑可愛,以及他們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寫出植樹造林,美化了環(huán)境給人民生活帶來的美好和安寧。
    (三)第三部分。
    1、出示課文第三部分。
    齊讀。
    師: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第一段。
    這首尾兩段有什么異同之處?
    (結構相同,內容差不多,但是第一段中的“荒山野嶺”變成了“青山碧嶺”)。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為什么要這樣寫?
    (首尾呼應,寫出了荒山的變化,表現出植樹意義之大,點明了課文的中心。)。
    2、指導感情朗讀,表現出勞動者的欣喜,體會勞動者的豪情。
    (交流:春光染綠我們雙腳"重在"春光"和"染"字上.首先,春光從哪里來?是少先隊員的植樹活動改變了環(huán)境,綠化了祖國,把荒山野嶺變成了青山碧嶺.其次是"染",作者以豐富的想象描寫了植樹后荒山的巨大變化,寄托了少先隊員對美好環(huán)境的無限向往,體現了他們熱愛祖國,熱愛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決心。)。
    三、朗讀課文,練習背誦。
    四、作業(yè)。
    默讀課文,想象荒山植樹后的美好景象,寫一段活。
    枝繁葉茂 青山碧嶺 茂密樹叢。
    搭窩筑巢 陣陣林濤 碧波蕩漾。
    板書設計:
    荒山披綠裝。
    動物有家園。
    環(huán)境變美麗。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教案篇十三
    年?級。
    5
    學?科。
    語文。
    說課人。
    劉巖。
    教學內容。
    共??2?課時。
    教學。
    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和蘇教版這一類文章的特點,結合我班學生的具體認知水平,我擬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4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春光染綠我們的雙腳”的意思,體會作者綠化祖國、美化自然的豪情,激發(fā)學生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說重點。
    說難點。
    能讀出綠化祖國、改造自然的壯志豪情。
    說教法。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是一首現代詩歌,文字優(yōu)美。學詩歌最重要,也是最好的方法,便是讀。因此教學本課時,我把讀貫穿課堂始終。
    說學法。
    朗讀——讀中感悟;誦讀——讀中生情;詩歌朗誦——以誦立志。
    教學準備。
    板書設計。
    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需要將文中部分精彩段落制作成課件,以便在教學時及時地呈現。
    荒山野嶺———————青山碧嶺。
    裸露、煎熬林濤、動物的家。
    作業(yè)。
    設計。
    1.摘抄文中的好詞佳句。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說
    教
    學
    過
    程
    第一課時,主要引導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理清詩歌的脈絡。同時引導學生分析1、8小節(jié),體會詩歌首尾呼應的特點,從而拎出“荒山野嶺“青山碧嶺”兩個重點詞語,為第二課時做好準備。
    (一)?復習導入。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讓學生回憶上節(jié)課拎出的兩個詞語,再讓他們想像“荒山野嶺”和“青山碧嶺”兩幅畫面,從而在學生腦中形成一種對比。
    (二)?學習三-七自然段。
    3—7自然段主要寫了植樹造林美化了自然,改變了生態(tài)環(huán)境。教學這一部分時,著重以學生自學為主,先引導他們讀,在讀中感悟,再說說令自己印象深的場景,并通過朗讀表現出來。通過這些場景的體會,來感受植樹造林給自然、環(huán)境帶來的變化。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
    這一部分是和上一部分調換了次序來理解的,主要是想通過3-7小節(jié)的學習,感受到了自然的變化,從而順利引出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讓學生更深的感受植樹造林的好處。教學時,還讓學生再次補充植樹造林的好處,從而激發(fā)學生保護自然,共同美化環(huán)境的思想感情。
    (四)?再次學習首尾自然段。
    在學生學完了整首詩歌后,讓他們再次看開頭結尾,從而更好地來理解學生在一開始便提出的“春光染綠我們的雙腳”的含義。
    (五)?朗讀背誦全詩。
    詩歌是美的語言,詩歌是情的藝術。朗讀背誦是讓文本中的美好情感,與學生的精神世界深深的融合到一起,成為學生生命中的一部分,化為自己下一步生活的經驗,去發(fā)現更多的美好。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教案篇十四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找一找,文章有兩節(jié)是基本相同的。
    生:文章第一節(jié)和最后一節(jié)。(相同當中也還有不同的地方,什么地方不同?)。
    生:第三句不同,第一節(jié)中是“荒山野嶺”,最后一節(jié)中是“青山碧嶺”。(荒山野嶺是什么樣的?青山碧嶺又是什么樣的?)。
    生:“荒山野嶺”就是山上什么也沒有,是光禿禿的。
    生:“荒山野嶺”就是沒有一個人,也不長樹和草,沒有小動物。(一片荒涼呀!青山碧嶺呢又是什么樣的呢?)。
    生:“青山碧嶺”就是山上到處都是綠色的。
    生:“青山碧嶺”就是山上長滿了樹和草。
    生:“青山碧嶺”就是山上到處都長著茂密的樹木,枝繁葉茂,一片生機。
    生:能(一片歡騰)。
    片段二:理解課文內容。
    師:植樹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少先隊員們覺得苦嗎?從哪里看出來?
    生:不覺得苦。锨鎬敲擊碰撞發(fā)出來的聲音,在大家聽來,都是唱歌的聲音了,如果是覺得苦的話,就不會把它當作唱歌了。(如果是人心情很苦悶,那會聽出什么樣的聲音呢?)。
    生:那就會聽出是呻吟聲。
    生:也可能是抽噎的聲音(看來這些聲音還反映人的心情了,你真會讀課文。在第二節(jié)中,你還能看出誰也很高興呢?)。
    生:溪水很高興(你從哪里看出來?)。
    生:溪水嘩嘩流淌,也是在唱歌呢。(恩,還有誰也很高興?)。
    生:樹苗也很高興,它有了新家了。
    生:它喝到了溪水了,就能愉快生長了。(那我們在讀這一節(jié)的時候,就應該讀出快樂的心情。)齊讀這一節(jié)。
    片段三:繼續(xù)探究。
    師:少先隊員植樹造林,給“荒山野嶺”帶來了哪些變化呢? 。
    生:過去是裸露的山巖,現在有了樹木的遮擋,烈日曬不到了。
    生:過去的荒山,現在山上長滿了林木,已經是枝繁葉茂了。
    生:過去這里沒有鳥,現在有了許多鳥來這里安家了。
    生:樹木讓松鼠有了家了。
    生:小兔不再擔心受怕了,因為有了樹木的遮擋,天生的老雕發(fā)現不了它了,它安全了。
    生:小猴子可以遲到更多的水果了,還有新鮮的樹葉了。
    生:渾濁的河水變得清澈了。
    生:原來光禿禿的山嶺生種滿了果樹,果園豐收了。
    生:走遍青山碧嶺。
    師:他們滿懷豪情,要讓祖國的披生綠裝。從這里,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們的決定決心。
    片段四:拓展延伸。
    師:你知道植樹造林對人類還有哪些好處呢?
    生:植樹造林可以改變生態(tài)環(huán)境,讓人們生活得更舒適。
    生:植樹造林可以調節(jié)氣候。
    生:植樹造林還可以吸收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吸附灰塵,凈化空氣。
    生:植樹造林還可以擋住風沙,阻擋住沙塵暴的襲擊。
    生:植樹造林還可以帶來經濟效益。
    生:植樹造林還可以防止山洪暴發(fā)。
    ……。
    片段五:說話訓練。
    師:走進春天的果園,你將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請大家模仿第一節(jié)的句式寫一段。
    生:走進春天的果園,會看到滿眼碧綠的景象。(想想看,春天應該是什么最吸引人的眼球呢?)。
    生:各種各樣的花(有許多果樹也在春天開花的,想想哪些詞語是用來描寫花的顏色多的呢?)。
    生:五彩斑斕,五顏六色。
    生:萬紫千紅,五彩繽紛。
    生:姹紫嫣紅,繁花似錦(用來描寫果樹的花,哪個詞語更恰當?)。
    生:繁花似錦(為什么?)。
    生:繁花似錦是說花開得多,但顏色不是很多。(走進繁花似錦的果園,感受到什么?)。
    生:香氣撲鼻。
    生:賞心悅目。
    生:非常高興(把這一段話連起來就是?)。
    師:踏一路春風,撒一路歡笑,走進繁花似錦的果園,心中充滿喜悅。
    師:如果是走進秋天的果園呢?請大家自己想一想,模仿這個句式,再寫一段話好嗎?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是一首輕快而又充滿激情的現代詩歌。它主要描寫了植樹活動給荒山帶來的巨變,表達了少年兒童以實際行動改造荒山野嶺的決心,體現了少年兒童熱愛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教案篇十五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能讀出綠化祖國、改造自然的壯志豪情。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第一周周二。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三月我們有什么節(jié)日(植樹節(jié))。
    今天,我們學習描寫少先隊員積極參加植樹活動的詩歌。
    (齊讀課題)。
    我們的雙腳怎么會被春光染綠呢?一起聽課文錄音。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這首詩歌和以往的詩歌存在著不同點,它的意象比較明確,語言的跳躍性不大,沒有使用一些比較深奧的修辭手法,這就為理解帶來了方便。
    二、初讀指導。
    1.聽課文錄音。
    2.自學生字詞。
    (1)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
    (2)會讀會寫田字格中的牛字,會讀綠線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锨鎬彩翼荒山野嶺。
    裸露咆哮枝繁葉茂。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讀,齊讀。
    (2)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理解關鍵詞語的意思。
    荒山野嶺:沒有人煙的山嶺。
    锨鎬:指勞動工具。(結合課文插圖理解)。
    裸露:沒有東西遮蓋。
    枝繁葉茂:指樹木長勢好;
    咆哮:形容水奔騰轟鳴。
    4.討論:
    全文共幾節(jié)?各寫了什么意思?
    全文可分幾部分?結構上有什么特點?
    交流:第一部分(第1節(jié)):寫"我們"踏著春風向荒山野嶺進軍。
    第二部分(第8節(jié)):寫"我們"有綠化祖國的決心和豪情。
    文章首尾呼應。
    教學中應該抓住詩歌的對比因素,進行對比教學。詩歌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個自然段在形式上是相似的,起到首尾呼應的效果(第九冊的《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的結構就是這樣)。
    三、指導寫字。
    鼠:筆畫較多,注意筆順、間架。
    描紅、臨寫。
    板書:
    第一部分(第1節(jié))。
    第二部分(第2-7節(jié))???????????????首尾呼應。
    第三部分(第8節(jié))。
    第二課時??第一周周三。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能讀出綠化祖國、改造自然的壯志豪情。
    一、復習。
    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二、精讀訓練。
    1.出示第一部分。
    (1)自由讀。
    (2)討論:你讀懂了什么?
    (3)想象:同學們是怎樣來到荒山野嶺進行植樹活動的?
    (5)怎樣讀好這節(jié)?自己試試。
    (讀出愉快、自豪的語氣)。
    2.第二部分。
    (1)自山讀第2~7節(jié),想一想:這部分寫了哪方面的內容?
    (熱鬧的植樹場面,美好的遐想)。
    (2)指名讀笫2節(jié),想象當時的場面。(熱火朝天)。
    指導朗讀,表現出同學們勞動的干勁。
    锨鎬/丁丁當當,
    奏響了/植樹歌謠;
    清水/嘩嘩流淌,
    滋潤著/棵棵樹苗。
    “我們”“撒一路歡笑”“锨鎬丁丁當當,奏響了植樹歌謠”,表現春光的溫暖、豐收的展望、勞動的快樂、綠色的喜悅!讓學生通過朗讀,通過字里行間和這些植樹的孩子們共享他們的快樂。
    (3)解釋水土流失,簡要講解植樹造林與保持水土的關系。
    (4)默讀第3-7節(jié),思考:
    植樹活動給荒山野嶺帶來怎樣的變化?
    交流(相機板書:荒山披綠裝動物有家園環(huán)境變美麗)。
    (5)討論:
    你覺得哪些詩句寫得好?為什么?
    (引導學牛體會對偶、擬人等于法的運用,寫出了荒山換新顏的喜人景象。寫出了動物們生活得無憂無慮的情景,寫出了人們生活的美好、安寧。)。
    詩歌的教學不能僅僅滿足于理解詩歌的意思。在這篇詩歌的教學中,應該抓住重點詞語(如“林濤”“煎熬”),意象(如“小鳥”、“松鼠”、“小兔”、“小猴”)展開想象,進行情境設置,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森林美麗的景色、小動物們快樂的生活,動物與自然、人與自然、動物與人和諧相處的美好氛圍。
    (6)指導朗讀第3~7節(jié):
    聽課文錄音。
    自由練習。
    "開火車"朗讀。
    評議。
    3.第三部分。
    (1)齊讀。
    (2)這節(jié)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呼應開頭,點明主題,深化中心)。
    哪一個詞呼應了開頭,寫出了荒山的變化,表現出植樹意義之大?
    (板書:青山碧嶺--荒山野嶺)。
    指導感情朗讀,表現出勞動者的欣喜,體會勞動者的豪情。
    三、練習背誦。
    1.引讀助背。
    2.跟錄音輕聲背,
    3.配樂齊誦。
    四、作業(yè)。
    默讀課文,想象荒山植樹后的美好景象,寫一段活。
    枝繁葉茂青山碧嶺茂密樹叢。
    搭窩筑巢陣陣林濤碧波蕩漾。
    要求:
    1.自擬題目。
    2.層次清、語言美,盡量用上所提供的詞語。
    板書:
    荒山野嶺———————————————青山碧嶺。
    教學反思:
    全詩就是先抓住植樹時所發(fā)出的聲響,來折射出勞動的場景,寫出人們歡快的心情,簡潔而傳神。然后抓住荒山的變化、小動物的高興,河水的變清等來寫,雖然只抓住了幾點變化,但卻生動地展現出了植樹給荒山野嶺所帶來的巨變。
    1.把主動權交換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學,自己討論難字寫法,而且還分解寫字筆畫教學,收到良效。
    2.引導學生體會對偶、擬人等于法的運用,寫出了荒山換新顏的喜人景象.感受動物們生活得無憂無慮的情景,感受人們生活的美好、安寧。
    3.指導感情朗讀,表現出勞動者的欣喜,體會勞動者的豪情。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教案篇十六
    [課時目標]教學生字,練讀課文,理解題意,把握詩歌內容。
    一、談話導人。
    冰雪融化,春天的腳步又近了。誰都向往春天,向往沾衣欲濕的杏花雨,向往吹面不寒的楊柳風。今天就來讀一首春風撲面的現代詩——春光染綠我們雙腳。
    誰來讀題。從他的聲音里你聽出什么?
    還可以怎么讀?你為什么這么來讀。
    (陶醉或發(fā)問)。
    二、盡情朗讀詩文,讀出心情,讀出感受。
    1、情緒渲染:詩歌是美的語言,詩歌是情的藝術。詩歌也是練習朗讀的好教材。今天我們就來盡情朗讀這首詩。讓我們看看誰朗讀得更投入,更專注,更有感情。
    2、這一課中有許多生字,通過預習認識它們了嗎?
    (1)出示本課生字(包括二類字)認讀。
    (2)出示生字組成的詞語,讀讀說說自己的理解。
    3、師:下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想一想怎樣讀能讀得出彩出色。
    4、師:讀了以后知道這首詩歌寫的是什么嗎?
    學生朗讀水平不一,是一種資源,可以充分利用,所以學生的朗讀過程可以這樣進行:
    1、指名學生逐節(jié)朗讀。
    2、群體評議高低,個體介紹朗讀理解。
    3、再作新的朗讀體驗。
    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說說自己學會了哪些字?哪些字感覺較難寫難記?
    小結。
    今天我們初步讀了詩歌,了解了詩歌的大意,下節(jié)課我們具體去領略詩歌的內涵,揭開心中的謎團。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2)領會詩句內容,理解“春光染綠我們雙腳”的意思。
    2.技能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能用提供的詞語寫一段反映荒山植樹后美好景象的話。
    3.情感目標:(1)通過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作者綠化祖國、改造自然的壯志豪情;(2)了解人與環(huán)境的關系,從而激起憂患意識,環(huán)保意識。
    教學時間:兩課時。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教案篇十七
    技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歌隨班生讀課文。
    能力: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情意:能理解詩歌的大意,感受詩歌的韻律美。
    [教學重難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出詩歌的韻味。
    對策:指導讀準字音,如“锨鎬”、“裸露”等詞語;指導讀通句子,注意停頓;讓學生邊讀邊想著畫面。
    [教學準備]?輕音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題質疑。
    一、修改:出示春景圖:談話:每年春天,我們都要去春游。誰能給大家描繪一下春游時的情景?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關于春天的文章。
    教師提問:你們知道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嗎?(植樹節(jié))。
    1、同學們,今年的大雪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大雪消融,萬物復蘇,春天已向我們走來。今天我們就先來學習一首與春天有關的詩歌。
    同學們,讀讀這個課題,說說你對這個課題的理解。
    二、初讀詩歌,流利通順。
    1、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修改:明確要求:借助漢語拼音讀準生字字音,讀順句子,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2、學生自由練讀。
    3、檢查初讀情況。
    出示詞語隨班生讀詞語。
    歌謠?綠袍?裸露?煎熬?寂寞?枝繁葉茂。
    松鼠?咆哮?嘰嘰?撐起?锨鎬?青山碧嶺。
    指名讀,齊讀。
    讓學生說說在書寫時需要注意些什么?
    (1)指名讀第一小節(jié)。
    注意節(jié)奏:踏/一路春風?撒/一路歡笑。
    (2)指名讀第二小節(jié)。
    讀準音節(jié):锨鎬?叮叮當當?歌謠。
    锨鎬:锨,鏟土的工具;鎬,刨土的工具。都是植樹要用的工具。
    注意節(jié)奏:奏響了/植樹歌謠???滋潤著/棵棵樹苗。
    (3)指名讀第三、四小節(jié)。
    讀準音節(jié):裸露?煎熬?寂寞?枝繁葉茂。
    注意讀好節(jié)奏。
    (4)指名讀第五、六小節(jié)。隨班生讀課文。
    讀準字音:搭窩筑巢?嘰嘰直叫?又蹦又跳。
    彩翼:翼:翅膀。彩色的翅膀。
    老雕:又叫鷲,是一種很兇猛的鳥,羽毛褐色,上嘴鉤曲,眼大而深,鉤抓銳利有力,飛行能力和視力都很強,捕食鳥獸。
    (5)指名讀第七小節(jié)。
    讀準字音:渾濁咆哮?輕撫??河畔。
    讀好長句:蕩漾的碧波/輕撫著/河畔的小草。
    (6)指名讀第八小節(jié)。
    三、再讀詩歌,了解大意。
    1、齊讀詩歌,注意讀準確,讀流利。
    2、同學們,讀了這首詩歌有什么感受?隨班生讀課文(輕快,充滿激情)。
    3、自己試著把這種輕快和激情朗讀出來,自由讀。
    4、通過朗讀,你讀明白了些什么?隨班生讀課文。
    引導學生基本理清詩歌的思路,搞清楚“我們”到哪里植樹,怎樣植樹,植樹以后荒山野嶺的變化。
    5、全文可分幾部分?
    第一部分(第1節(jié)):寫“我們”踏著春風向荒山野嶺進軍。
    第二部分(第2-7節(jié)):寫“我們”用雙手為荒山披綠裝,使動物有家園,讓環(huán)境更美麗。
    第三部分(第8節(jié)):寫“我們”有綠化機國的決心和豪情。
    第一部分與第三部分首尾呼應,“荒山野嶺”與“青山碧嶺”相對比。
    6、配樂齊讀課文。
    解題。
    春光:春天的景色。
    四、拓展延伸。
    1、讓學生讀課文的第一小節(jié)和最后一小節(jié)。
    2、讓學生去發(fā)現這兩小節(jié)的聯系。
    3、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談一談如何保護環(huán)境。
    板書設計:
    進軍???荒山野嶺。
    植樹?????。
    走遍???青山碧嶺。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教案篇十八
    教學內容教學目標 ? 重點、難點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能用提供的詞語寫一段反映荒山植樹后美好景象的話。
    二講授新課結合生活經驗,說說你的植樹經歷?!????????????? 分自然段指名讀課文。(1)自由讀(2)討淪:你讀懂了什么?(3)想象:同學們是怎樣來到荒山野嶺進行植樹活動的?(4)"春光染綠我們雙腳"這行詩句,你是怎么理解的? ??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或修改欄如言:提著水桶,扛著樹苗,走向曠野——滿懷激情。挖坑,放苗,回土,澆水——一臉歡笑。這樣的場景,這樣的情感作者表達出來了嗎?品賞體會:“踏”春風?意韻:春風是輕柔的,腳步是輕盈的。
    1、課文中寫了幾點?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纳脚G裝動物有家園環(huán)境變美麗。
    1、教師引讀第1、8節(jié)。
    2、比較兩節(jié)有什么異同?兩段能交換嗎?(學生比較并說說理由)。
    3、最后一個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4、哪個詞呼應了開頭,寫出了荒山的變化,表現出植樹的意義之大?(劃出有關詞語)(板書:荒山野嶺——青山碧嶺)。
    5、此刻“春光染綠我們雙腳”,這是什么樣的一種心情?你讀著呢?學生嘗試讀出感情 ???????? 學生品味 ????????? 學生說說(呼應開頭,點明主題,深化中心)。
    1、根據課文內容填空小鳥???????,來這里????;松樹有了????,快活得?????。撐起了???,小白兔??????;在?????,小猴???????????。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教案篇十九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通過領會詩句內容,理解“春光染綠我們雙腳”的意思。體會作者綠化祖國、改造自然的豪情壯志。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教案篇二十
    這篇課文講的是:植樹造林,綠化祖國。
    我認為,人們只要不砍伐樹木,愛護環(huán)境、保護花草,就會像詩里說的一樣:
    小鳥抖動彩翼,
    來這里搭窩筑巢;
    松鼠有了美麗的家園,
    快活得嘰嘰直叫。
    這一段講了綠化環(huán)境后的情景,森林越來越茂密,動物們從遙遠的地方跑來了,鳥兒自由自在的飛翔,松鼠高興地叫喚著,他們無憂無慮地飛著,跑著,開心到了極點。
    呼吁大家要環(huán)保,保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愛護我們的地球吧,勿以善小而不為,無以惡小而為之。撿一片廢紙,不隨地吐痰,保護一片環(huán)境吧!
    隨即,我想起幼兒園學的歌謠:
    小樹苗,栽樹旁,
    我呀天天盼它長,
    又澆水,又松土,
    還給小樹來站崗。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教案篇二十一
    教學難點:
    能讀出綠化祖國、改造自然的壯志豪情。
    教具準備:錄音機、掛圖。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我國人民歷來有在春天種草、植樹造林的習慣,為此,專門設立這個節(jié)日----植樹節(jié)。
    今天,我們學習一首描寫少先隊員積極參加植樹活動的詩歌。
    二、初讀指導。
    1、聽課文錄音。
    2、自學生字詞。
    (1)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
    (2)會讀寫生字。
    (3)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锨鎬彩翼荒山野嶺裸露咆哮枝繁葉茂。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
    (2)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理解詞語意思。
    荒山野嶺:沒有人煙的山嶺。
    锨鎬:勞動工具。
    裸露:沒有東西遮蓋。
    枝繁葉茂:指樹木長勢好。
    咆哮:形容水奔騰轟鳴。
    4、討論:
    全文可分幾部分?結構上有什么特點?
    第一部分:(第1節(jié))寫“我們”踏著春風向荒山野嶺進軍。
    第二部分:(第2-7節(jié))寫“我們”用雙手為荒山披上綠裝,使動物有了家園,讓環(huán)境變得美麗。
    第三部分:(第8節(jié))“我們”要綠化祖國山山嶺嶺的決心。
    文章首尾呼應。
    三、指導寫字。
    鼠:筆劃較多,注意順序、間架。
    描紅、臨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
    指名分解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二、精讀訓練。
    1、出示第一部分。
    (1)自由讀。
    (2)討論:你讀懂了什么?
    (3)想象:同學們是怎樣到荒山野嶺進行植樹活動的?
    (5)怎樣讀好這一節(jié)?自己試一試。(讀出愉快、自豪的語氣)。
    2、第二部分。
    (1)自由讀第2~~7節(jié),想一想:這部分寫了哪方面的內容?(熱鬧的植樹場面,美好的`遐想)。
    (2)指名讀第2節(jié),想象一下當時的場面。(熱火朝天)。
    指名朗讀,表現同學們勞動的干勁。
    锨鎬/丁丁當當,
    奏響了植樹歌謠;
    清水/嘩嘩流淌。
    滋潤著/顆顆樹苗。
    (3)講解植樹造林與水土保持的關系。
    (4)默讀第3~~7節(jié),思考:
    植樹活動給荒山野嶺帶來了什么變化?
    交流。
    板書:黃山披綠坡動物有家園環(huán)境變美麗。
    (5)討論:
    你覺得哪些詩句寫得好?為什么?
    (引導學生體會對偶、擬人等手法的運用,寫出了荒山換新顏的喜人景象,寫出了動物無憂無慮的情景,寫出了人們生活的歡樂、安寧)。
    (6)指導朗讀第3~~7節(jié)。
    聽課文錄音。
    自由練習。
    “開火車”朗讀。
    評議。
    3、第三部分。
    (1)齊讀。
    (2)這節(jié)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呼應開頭,點名主題深化中心)。
    (哪一個詞呼應了開頭,寫出了荒山的變化,表現出植樹意義之大?)。
    三、練習背誦。
    1、引讀助背。
    2、跟錄音輕聲背。
    3、配樂齊誦。
    四、作業(yè):默讀課文,想象荒山植樹后的美好景象,寫一段話。
    枝繁葉茂青山碧嶺茂密樹叢。
    搭窩筑巢陣陣林濤碧波蕩漾。
    要求:1、自擬題目。
    2、層次清、語言美、盡量用上所提供的詞語。
    板書: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