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后,我對書中的主題和思想有了更加深入的領悟。寫讀后感時要注意保持客觀公正的評價態(tài)度,避免過分主觀或片面的觀點。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優(yōu)秀讀后感范文,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有關閱讀和寫作的思路。
天龍八部的讀后感篇一
塞上牛羊,終成世間最美誓言。
年少時,特別喜歡讀金庸,江湖風云詭譎,故事蕩氣回腸。金庸的書中,有各型各色的俠客,各種各樣的愛情。俠客最喜歡喬峰和令狐沖,論武功他們兩個也許并不是書中最出色的俠客,勝在個性突出,為人處事坦蕩,豪情萬丈。在愛情故事上,令狐沖與小師妹,圣姑之間情感太過復雜,引發(fā)了讀者之間太多的爭議。他們的發(fā)生在那樣一個江湖中是完美的:失意的俠客,青梅竹馬的小師妹,名動整個江湖的圣姑,他們之間種種峰回路轉,情感糾葛讀起來真的酣暢淋漓,為他們憂愁為他高興。但對于愛情本身來說,覺得不夠動人,甚至到最后扔缺少那種一心一意的認定彼此的感覺,總有種命運讓他們這樣在一起共度余生的。
其實書中最完美的愛情應該是郭靖和黃蓉,太過動人,太過完美,可遇不可求。而最讓人難忘,惋惜的就是喬峰和阿朱,每每想到他們之間,都覺得黯然神傷。《天龍八部》的精神內核就是“求不得”,他們中的每個人最后都沒有求仁得仁,每個人都過得很痛苦,都沒有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而喬峰和阿朱更是如此,命運曲折離奇,他們那么重視對方,還是最終失去了彼此。
喬峰和阿朱的故事在書中描述很短,天龍八部一共50章,阿朱和喬峰在第15章“杏子林中商略平生義”初相識,在第二十三章“塞上牛羊空許約”中伴隨著阿朱香消玉損結束,阿朱陪伴他的喬大哥走過了人生中最痛苦,迷茫的一段時間。在杏子林初相遇,那應該喬峰人生開始落魄的一天,雖然憑借過人的謀略,平息了丐幫內部的叛亂,但身世之謎被揭開。
回到一千年以前,宋遼平息了百來年之后,矛盾開始凸顯的耶律洪基時代,這樣的身世帶給他的痛苦現代人是無法去想象了。他們命運出現交際,但并不是其他情愛小說中那樣驚鴻一瞥,一生一世。他們之間的匆匆而過,別了彼此,如果不是命運的齒輪一直輪轉,他們應該再不會有交集。阿朱繼續(xù)是姑蘇慕容的高階大丫頭,而喬峰則是踏上尋找?guī)ь^大哥的道路。命運從來不會善罷甘休啊,要不就沒有那么強大的力量,而喬峰的悲劇性也會大打折扣,天龍八部的整體悲劇基調的色彩就會被削弱。
于是他們在少林寺又遇到了,我相信在雁門關之前,喬峰從來都沒有想過要娶阿朱,他的所作所為都是出于俠義的本心,赤子之心,甚至獨闖聚賢莊,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他就是這樣一個頂天立地的偉岸的人,這讓他的形象更加高大,豐滿。喬峰應該是一個獅子座,他的所作所為我總能得到共鳴,在做出決定的當下,會把后果生死都置之度外。但是這個舉動對于阿朱來說,意義非凡,救命之恩以及這種大丈夫的色彩,讓一個18,9歲的少女傾慕,在平常不過了。喬峰命運的齒輪在杏子林開始轉動,他的命運的悲劇不是由阿朱引起,而少林寺偷經書的那晚,阿朱的命運齒輪開始轉動,她要去奔赴她的命運了。
阿朱去了雁門關,并且在那里等待了5天5夜。書中對阿朱正面的描寫不太多,她的性格大部分是通過一些事情側面體現,給人的感覺她和喬峰的地位并不對等。她要找到喬峰,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和條件下,她一個明眸皓齒的江南少女,又不會武功,能夠從少林寺一路去雁門關等候喬峰的這份聰慧和勇氣就可以證明匹配上喬峰了,她脫離了慕容公子和喬峰也能憑借自己的聰明智慧生存下來,這很了不起,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喬峰和阿朱的地位是對等的,這是一份地位對等,彼此都有獨立人格的一對璧人。
我想喬峰人生中為數不多的甜蜜時光,應該就是和阿朱一起去尋找?guī)ь^大哥的這一路了吧。雖然在江湖上已經聲名狼藉,受萬人唾棄,但是身邊的紅粉知己始終相信自己,給予力量,應該是苦樂參半的值得回憶的日子吧??赡芤驗樗耐纯嗵^于深入,恨的太深,執(zhí)念太盛。善解人意,一直寄人籬下的阿朱,她缺愛的成長的經歷,造就了她討好型的人格,她不會真的去表達自己的內心訴求,會以喬峰的事作為自己的最重要的事。她唯一的一次表達自己的訴求,就是在知道自己的生身父親就是喬大哥的殺父仇人之后,她收到的恐嚇使她失去思考能力,失去理智。她曾經說:我們去塞外,騎馬放牛,過幾年再來報仇。每次看到這兒,都會淚目。那時候的阿朱應該已經知道,她和喬大哥的緣分就要結束了,她想抓住它,就是幾年也可以。然而阿朱的人格決定了她不會去勉強喬峰,她會選擇犧牲自己。
有很多讀者說這兒的處理與她一貫聰慧的性格不符,其實不是,是她的性格早早就決定了她的選擇。她自小被父母拋棄,并沒有得到過足夠的愛和呵護,本來就會造就他委曲求全,萬事以他人危險,富有自我犧牲精神的性格。她遇到了喬峰,這個愿意拼命救她,和她一生一世的大哥,她這種性格定會以喬峰的需求和所想為第一優(yōu)先級。報仇是喬峰的最大的心愿,這個惡人他殺死了喬大哥生身父母,養(yǎng)父母,師傅,譚公譚婆等等,他們并沒有上帝之眼。在他們心里這個人就罪大惡極之人,可是這個人是她的親生父親,她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有沒有能力殺這些人,畢竟段家的一陽指在江湖上名氣相當的大,父親的所犯的錯就是她的錯,所以她選擇去替父親贖罪,并沒有什么不可理解之處。
小石橋的大雨夜,塞上牛羊終成空。喬峰失去了阿朱,天人永隔,喬峰余生再無幸??裳浴R苍S在那個時候,喬峰都想過放棄生命,只是還有很多事情沒有處理,他還不能就此赴死。終于在所有真相大白之后,他以自己生命,換來了宋遼數年和平,沒有一絲猶豫,也許他余生都沒有一刻放下對阿朱的思念。
阿朱說:有一個人敬重你、欽佩你、感激你、愿意永永遠遠、生生世世、陪在你身邊,和你一同抵受患難、艱險困苦。
喬峰說:阿朱就是阿朱,四海列國,千秋萬載,世上就只一個阿朱,又豈是一千個、一萬個漢人美女所能替代得了的。
塞上之約,不是喬峰喜歡騎馬打獵,與牛羊為伴。而是因為和阿朱一起騎馬打獵,與羊牛相伴,便充滿趣味。
天龍八部的讀后感篇二
塞上牛羊,終成世間最美誓言。
年少時,特別喜歡讀金庸,江湖風云詭譎,故事蕩氣回腸。金庸的書中,有各型各色的俠客,各種各樣的愛情。俠客最喜歡喬峰和令狐沖,論武功他們兩個也許并不是書中最出色的俠客,勝在個性突出,為人處事坦蕩,豪情萬丈。在愛情故事上,令狐沖與小師妹,圣姑之間情感太過復雜,引發(fā)了讀者之間太多的爭議。他們的發(fā)生在那樣一個江湖中是完美的:失意的俠客,青梅竹馬的小師妹,名動整個江湖的圣姑,他們之間種種峰回路轉,情感糾葛讀起來真的酣暢淋漓,為他們憂愁為他高興。但對于愛情本身來說,覺得不夠動人,甚至到最后扔缺少那種一心一意的認定彼此的感覺,總有種命運讓他們這樣在一起共度余生的。
其實書中最完美的愛情應該是郭靖和黃蓉,太過動人,太過完美,可遇不可求。而最讓人難忘,惋惜的就是喬峰和阿朱,每每想到他們之間,都覺得黯然神傷?!短忑埌瞬俊返木駜群司褪恰扒蟛坏谩?,他們中的每個人最后都沒有求仁得仁,每個人都過得很痛苦,都沒有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而喬峰和阿朱更是如此,命運曲折離奇,他們那么重視對方,還是最終失去了彼此。
喬峰和阿朱的故事在書中描述很短,天龍八部一共50章,阿朱和喬峰在第15章“杏子林中商略平生義”初相識,在第二十三章“塞上牛羊空許約”中伴隨著阿朱香消玉損結束,阿朱陪伴他的喬大哥走過了人生中最痛苦,迷茫的一段時間。在杏子林初相遇,那應該喬峰人生開始落魄的一天,雖然憑借過人的謀略,平息了丐幫內部的叛亂,但身世之謎被揭開。
回到一千年以前,宋遼平息了百來年之后,矛盾開始凸顯的耶律洪基時代,這樣的身世帶給他的痛苦現代人是無法去想象了。他們命運出現交際,但并不是其他情愛小說中那樣驚鴻一瞥,一生一世。他們之間的匆匆而過,別了彼此,如果不是命運的齒輪一直輪轉,他們應該再不會有交集。阿朱繼續(xù)是姑蘇慕容的高階大丫頭,而喬峰則是踏上尋找?guī)ь^大哥的道路。命運從來不會善罷甘休啊,要不就沒有那么強大的力量,而喬峰的悲劇性也會大打折扣,天龍八部的整體悲劇基調的色彩就會被削弱。
于是他們在少林寺又遇到了,我相信在雁門關之前,喬峰從來都沒有想過要娶阿朱,他的所作所為都是出于俠義的本心,赤子之心,甚至獨闖聚賢莊,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他就是這樣一個頂天立地的偉岸的人,這讓他的形象更加高大,豐滿。喬峰應該是一個獅子座,他的所作所為我總能得到共鳴,在做出決定的當下,會把后果生死都置之度外。但是這個舉動對于阿朱來說,意義非凡,救命之恩以及這種大丈夫的色彩,讓一個18,9歲的少女傾慕,在平常不過了。喬峰命運的齒輪在杏子林開始轉動,他的命運的悲劇不是由阿朱引起,而少林寺偷經書的那晚,阿朱的命運齒輪開始轉動,她要去奔赴她的命運了。
阿朱去了雁門關,并且在那里等待了5天5夜。書中對阿朱正面的描寫不太多,她的性格大部分是通過一些事情側面體現,給人的感覺她和喬峰的地位并不對等。她要找到喬峰,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和條件下,她一個明眸皓齒的江南少女,又不會武功,能夠從少林寺一路去雁門關等候喬峰的這份聰慧和勇氣就可以證明匹配上喬峰了,她脫離了慕容公子和喬峰也能憑借自己的聰明智慧生存下來,這很了不起,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喬峰和阿朱的地位是對等的,這是一份地位對等,彼此都有獨立人格的一對璧人。
我想喬峰人生中為數不多的甜蜜時光,應該就是和阿朱一起去尋找?guī)ь^大哥的這一路了吧。雖然在江湖上已經聲名狼藉,受萬人唾棄,但是身邊的紅粉知己始終相信自己,給予力量,應該是苦樂參半的值得回憶的日子吧??赡芤驗樗耐纯嗵^于深入,恨的太深,執(zhí)念太盛。善解人意,一直寄人籬下的阿朱,她缺愛的成長的經歷,造就了她討好型的人格,她不會真的去表達自己的內心訴求,會以喬峰的事作為自己的最重要的事。她唯一的一次表達自己的訴求,就是在知道自己的生身父親就是喬大哥的殺父仇人之后,她收到的恐嚇使她失去思考能力,失去理智。她曾經說:我們去塞外,騎馬放牛,過幾年再來報仇。每次看到這兒,都會淚目。那時候的阿朱應該已經知道,她和喬大哥的緣分就要結束了,她想抓住它,就是幾年也可以。然而阿朱的人格決定了她不會去勉強喬峰,她會選擇犧牲自己。
有很多讀者說這兒的處理與她一貫聰慧的性格不符,其實不是,是她的性格早早就決定了她的選擇。她自小被父母拋棄,并沒有得到過足夠的愛和呵護,本來就會造就他委曲求全,萬事以他人危險,富有自我犧牲精神的性格。她遇到了喬峰,這個愿意拼命救她,和她一生一世的大哥,她這種性格定會以喬峰的需求和所想為第一優(yōu)先級。報仇是喬峰的最大的心愿,這個惡人他殺死了喬大哥生身父母,養(yǎng)父母,師傅,譚公譚婆等等,他們并沒有上帝之眼。在他們心里這個人就罪大惡極之人,可是這個人是她的親生父親,她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有沒有能力殺這些人,畢竟段家的一陽指在江湖上名氣相當的大,父親的所犯的錯就是她的錯,所以她選擇去替父親贖罪,并沒有什么不可理解之處。
小石橋的大雨夜,塞上牛羊終成空。喬峰失去了阿朱,天人永隔,喬峰余生再無幸??裳浴R苍S在那個時候,喬峰都想過放棄生命,只是還有很多事情沒有處理,他還不能就此赴死。終于在所有真相大白之后,他以自己生命,換來了宋遼數年和平,沒有一絲猶豫,也許他余生都沒有一刻放下對阿朱的思念。
阿朱說:有一個人敬重你、欽佩你、感激你、愿意永永遠遠、生生世世、陪在你身邊,和你一同抵受患難、艱險困苦。
喬峰說:阿朱就是阿朱,四海列國,千秋萬載,世上就只一個阿朱,又豈是一千個、一萬個漢人美女所能替代得了的。
塞上之約,不是喬峰喜歡騎馬打獵,與牛羊為伴。而是因為和阿朱一起騎馬打獵,與羊牛相伴,便充滿趣味。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天龍八部的讀后感篇三
《天龍八部》是金庸最成功的小說之一,其名字“天龍八部”本是個佛教名詞,對應的'是以“天”和“龍”為首的八個非人,在各種佛經中,他們經常出現在佛祖的法會上。而小說《天龍八部》中,金庸老先生分別安排八個人物來對應他們,在他們身上來表現世人的“貪嗔癡”。由于《天龍八部》是在宣傳佛教“眾生皆苦,有情皆孽,無人不冤”,所以這八個人基本上都是以悲劇收場。
天龍八部的讀后感篇四
對于《天龍八部龍八部》這部電視連續(xù)劇,我相信很多人看過了,而我更是看了不止一遍。而《天龍八部龍八部》這本書,卻是因為讀書比賽才看的。
以前,我沉迷在電視中,不喜歡看書,也不喜歡那些厚厚的武俠小說。不過,當我讀了《天龍八部》,發(fā)現書中的內容遠比電視豐富。因為電視畫面具有局限性,不可能把書中的內容都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所以我覺得看書有以下幾點好處:
1、看書時我能深切地感受到主人公的內心世界。
2、有很大的想象空間。
3、看到后面的情節(jié)時,可以翻到前面加以對照。
4、看完一本書后,可以在回味那些精彩細節(jié)。
當然,看電視也有其自身的優(yōu)點。看電視可以使人放松心情,暫時放松大腦,得到休息。
然而,我這次讀了《天龍八部》這本書,感觸甚多。在這本書中,喬峰的豪邁,虛竹的憨厚,斷譽的深情,都是我喜歡的元素。而且通過這本書,我也深切地了解了他們的內心世界,融入到了曲折迷離的故事情節(jié)之中。
當我看到喬峰被人誤認為是殺人兇手,有理說不清時,我在內心深處為喬峰含冤,也痛恨那些自稱正派的所謂武林英雄。我最為喬峰感到不值的是:他用自己的生命換取了遼宋兩個國家的和平。有一部分人不理解他的善心。不過,當他深陷牢籠中時,許多中原的英雄去救他,這對于他的一生也就夠了,至少他沒有白活于這個世界上。而發(fā)生在喬峰身上的那些事情,使我明白了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也不能聽信別人的一面之詞,職能當事情的.真相浮出水面時,才有資格去評論,才有資格去作出最后的評判。否則,可能會因此而誤傷好人,甚至作出令人終生遺憾的決定。
金庸寫過許多武俠小說,其中多部被拍成了電視劇。而他的書,我只看過一本《天龍八部》。雖然他寫的作品不一定是最好,但是我從中能夠懂得很多道理,也能夠學到許多寫作的技巧。首先,他寫的作品中,人物各有自己的性格特點。他擅長描寫人物的語言、心理、動作,將人物的性格和特點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使我們了解主人公,慢慢融入到故事情節(jié)之中,仿佛身臨其境。同時,他還寫出了在情理之中,卻又在意料之外的細節(jié)――斷譽是段延慶的兒子。其實,仔細想想,也會合乎情理地推測出來。書的前面曾幾次提到段譽不像他的爹爹段正淳,但因為他母親是王妃,所以沒有許多人懷疑過他們的父子關系。不過這樣段譽反能夠和他最敬最愛的王姑娘在一起了。這種寫作方法,我也許學不會,這需要豐富的想象力。但是我會盡量地嘗試。最后,他寫《天龍八部》時,是按照事情發(fā)展順序寫的,而對于一些同時發(fā)生的事情,他又很巧妙地用插敘,自然地交代那些事情,一切顯得那么順理成章,沒有絲毫牽強和唐突感。
我覺得自己的文筆不是很好,有時寫的文章只能算“湊合”,有時卻寫的很差。不過,我這次讀了《天龍八部》這部小說,真的受到震撼,感觸良多。對我觸動最大的是書的內容遠比電視劇里的豐富。其次,我看事情時,學會了不止看表面,而要了解深層次原因。最后一點,也對我最有益的,就是我學到了另一種寫作方法,明白了什么叫做寫作技巧。我一定要努力,爭取在寫作方面取得新的進步。
天龍八部的讀后感篇五
長大之后似乎已經沒有小時那般迷戀武俠了,丟失了那份童真與心勁,想想似也悲傷,但聽聞金庸先生逝世之際又重新看了一遍胡軍版天龍電視劇,這是迄今我認為拍的最成功的一部。而“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原著完完整整也就大致讀過一半,仍最喜《天龍八部》,超越其他很多,想想如未能讀過一遍原著,也是遺憾,于是補全。
一直堅定金庸男主里我最喜歡的角色一直是蕭峰,從小到大。他大概是唯一一個從一開始就武藝高強的男主,沒有福厚奇緣式的成長,武功大成皆源自自身努力。他大概也是唯一一個最后死去的男主,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八部天龍各有幻化,蕭峰是天部“帝釋天”的代表,一生帶著英雄主義的悲情,一切起于雁門關,又終于雁門關。杏子林一夜之間從丐幫幫主、青年才俊、武林豪杰淪落為契丹孽種、武林公敵,苦苦追尋的大惡人是自己生身父親,生平最得意武功打死最心愛的女人。他一生光明磊落,俠肝義膽,追求忠孝仁義,卻最終難兩全,蕭峰的武功似乎不敗,卻最終死于自己的無法自處。我為此至今傷心,成為天龍里最不愛看的一場戲,但是似乎也是最好的結局,不然這個充滿矛盾的英雄當歸于何處。
最喜歡的幾場大概是為了阿朱血洗聚賢莊,和眾位昔日老友推杯換盞,恩斷義絕;決戰(zhàn)少室山,面對莊聚賢、丁春秋、慕容復三人不光彩的夾擊,“你三人一起上,我蕭峰何懼”,將慕容復高舉頭頂,摔于地下“我蕭峰大好男兒,怎會跟你這種小人齊名”。種種一直收藏心中,如數家珍。
《天龍八部》是最具佛學的一本,反映了蕓蕓眾生皆苦,人人難脫“貪嗔癡”三毒,怨憎會,求不得,正所謂“無人不冤,有情皆孽”,沒有佛學基礎,至今一知半解,也許也是貪戀紅塵溫暖,不愿自己斬斷吧。
如今金庸先生已逝世一年多,但他所構建的這個宏大江湖,相信會一直在。
天龍八部的讀后感篇六
今天,我在家看完了《天龍八部》一書,意猶未盡,仿佛自己都沉浸在書里了!
天龍八部描寫的場景凌亂而精彩,讓人感慨萬分!主要描寫了喬峰【蕭峰】、虛竹、段譽、三個把兄弟的故事,在一場群雄聚義、選舉武林盟主的大戰(zhàn)中,喬峰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原來喬氏夫婦是被他的親生父親蕭遠山殺害的,他當時力敵丐幫其他兄弟,原來是自己親生父親救了他!只見半空中一個人影閃出,從天上拋下一捆繩子,精準而緊緊地捆住喬峰,把他拎到了房頂上,飄飄而去……喬峰回憶起這些往事,心里不禁感傷!虛竹的父親是少林寺的老方丈,生母是四大惡人之一葉二娘!虛竹是最可悲的??!他的父親被活活打昏,坐斃升天了,生母自殺,任憑虛竹醫(yī)術再高,還是無力挽回結局!段譽的父親是天下第一惡人——段延慶!他們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心里有所不爽。
最后,蕭峰投靠大遼國,遼國君主要伐宋朝,蕭峰只得服從。最后,蕭峰為了百姓不再流離失所,自己悲憤自殺!虛竹、段譽怎么救他大哥,蕭峰還是死了。他一生做過無數好事,是個真君子,他威風凜凜的身影還在我的腦海中時隱時現,他是一個大英雄!
我時而想:為什么好漢都英年早逝!反而那些小人長久一世?那三個把兄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們劫富濟貧,幫助百姓,為天下老百姓之贊頌!我從心底里敬佩他們!
希望你們在書店借閱或買下收藏這本書,你們一定會感慨萬分,為好漢們打抱不平的!會一生都忘不了這本書!
天龍八部的讀后感篇七
天龍八部一書由金庸創(chuàng)作,是一本長篇武俠小說,寫了江湖和皇室之間的矛盾,相信大家都看過其拍成的電視。下面小編帶來的是《天龍八部》讀后感:讀君一部書,濕我三卷紙。
前幾日忙于處事務,碰到一個技術上的難題,百思不得其解。我索性眉頭一軒,放下手頭事情,看一遍金庸先生的小說《天龍八部》吧。
看完一部書,留下點筆記,以做自得吧,估計余生再沒時間重讀這部大作了。
不記得多少年前看過《天龍八部》了,當年還把它的章節(jié)題頭背下來了,簡直就是一首好詞!比如:“水榭聽香,指點群豪戲”、“杏子林中,商略平生義”、“胡漢恩仇,須傾英雄淚”、“千里茫茫若夢,雙眸粲粲如星”、“塞上牛羊空許約,燭畔鬢云有舊盟”,這些詞至今記得,由衷佩服金先生的詩詞功底!
恰逢國慶假期,連續(xù)兩天,讀到深夜12點多才睡去。早上起來,眼泡發(fā)腫,還要再看。發(fā)誓中午要睡一下補個覺,結果等到中午了,還是想加快看完小說,以便去做自己本該做的正事。但是欲拔不能,如同好食者大盆吃肉,如同好玩者沉迷游戲,看來這好書也是害人不淺,讓我不能自拔??!
這部小說的精彩絕妙就用不多說了,網上一片贊譽之詞?!短忑埌瞬俊烦蓵谝痪帕辏菚r我都沒有出生,如今55年過去了,這部巨作依然不老長青,讓一代又一代中國讀者著迷,可算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座經典大碑。
反觀我前些時候看過一半的《基督山伯爵》,太不好看了,味同嚼蠟,最后被我半途而棄。看來東西方文化差距真大,難怪外國人評《天龍八部》的文字讓我捧腹大笑,有心者可以豆瓣網上找一找。《基督山伯爵》被某些人吹噓為世界故事書上的扛鼎之作言過其實了,我看扛虛竹的一半都扛不起,更別說扛喬峰了。
《天龍八部》小小的遺憾是,我感覺有兩處為他人代筆,與整體上古色古香的典雅文風不相符合。比如慕容復和丁春秋客店打斗的那一場戲,不僅文風不符,而且講的故事不好看,如同繪畫沒有亮點一樣。后來我看金庸的修訂版說明里面果然提到了這是倪匡代寫的一部分。
還有一處我感覺文風頗有不同,不知是否他人代筆導致。比如段正淳的老婆和段延慶私通有一段字:
“投身在他懷里,伸出像白山茶花花瓣般的手臂,摟住他的脖子……淡淡的微云飄過來,掩住了月亮,似乎是月亮招手叫微云過來遮住它的眼睛,它不愿見到這樣詫異的情景:這樣高貴的一位夫人,竟會將她像白山茶花花瓣那樣雪白嬌艷的身子,去交給這樣一個滿身膿血的乞丐”
上面這些話意思是講得很明白了,可是失了含蓄和古色古香的精致,這該是古龍梁羽生的語言,不是金庸的語言。
《天龍八部》最大的遺憾是對江南慕容的人物描繪問題。如同繪畫,作者對慕容復的描繪既不突出,也不豐滿,而且畫錯了。
其一,說他不突出是因為段譽、喬峰,還有虛竹,都作為主要敘事角度講過,甚至連游坦之也是,都從他們的角度來講過所經歷之人事,但是江南慕容就沒這個待遇,這是其一。
其二。對慕容復的人物形象描述不夠豐滿,他就是和蘇星河下了一盤棋,和丁春秋打了一場架,再和另外一些人也打了幾場架,還被喬峰扔在地上摔了個四腳朝天,差不多就這些了。我印象最深的畫面,也就是對江南慕容描繪最好的只有兩處,一處是:他復國夢破,坐在墳頭發(fā)瘋了那一幕。還有一處是借旁人之口,說明他少年時以指傷人、武藝高強的那一幕??傊?,慕容公子的著墨太少。
第三點,也就是對江南慕容最大不公平之處,就是把他描繪成了一個不仁不義,不忠不孝之徒。倘若作者開場就如此描繪那倒也罷了,可是作者用了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寫作手法,鋪陳式講了江南慕容的手下包不同、風波惡是如何的英雄好漢,又描繪了王語嫣是如何愛慕他這個表哥的.,那作者就應該順著這個思路,將慕容復描寫為一個壯志難酬最后瘋癲的英雄好漢呀!如同繪畫,要畫一位英雄,先畫了衣帶飄飄,再畫了腰佩長刀,最后畫到臉上來卻畫了一個小丑的臉,真是無端糟蹋了一副好畫呀!所以說對江南慕容形象的刻畫失敗是本書最大的敗筆!為什么要黑化慕容氏呢?這種不順著作者已有的筆意而逆行的手法不僅虎頭蛇尾,而且讓獨者讀起來心塞,想必也讓作者寫起來別扭。
是否如下這樣寫慕容公子更好呢?再花開一朵,單寫慕容復與吐蕃或者本朝廷之間的一大段紛爭,最后復國無望而瘋癲,這樣人物形象就正面化了,女讀者們就多了一個豐神俊朗、壯志難酬的慕容公子了,本書就多了一個讓人扼腕嘆息、惆悵三日的男主角了,豈不更妙?!
還有個問題,就是美人花落誰家的問題。多年前我看過舊版《天龍八部》,結局是王語嫣和段譽走到一起了,可是今年我再看的這個21世紀版本,王語嫣最后改為陪著慕容復了。可能是金庸先生離婚之后,又經世事磨礪,心境不同而改成這個“紅顏剎那芳華、心魔褪去是真”的結局。但是舊版的讀者不樂意??!他們說段譽經過那么多磨難,還不能抱得美人歸,這結局太不圓滿啦!那么這件事元芳怎么看呢?元芳以為,就該如上所述,先把慕容復形象刻畫好,最后再讓王語嫣花落慕容家,即使愛人已瘋仍對他不離不棄,這個結局更合理,也更能打動讀者。
作者寫書,必有感情代入。估計金庸是把他的感情代入到段譽身上的。80歲的金庸來改,把王語嫣改給慕容復了。我相信,若30歲的金庸來改,肯定又會把王語嫣改給段譽了??上?,我們都回不到自己的30歲了。
整部小說,讓我眼眶含淚的至少有三次,濕了三張紙巾,是替喬峰流的英雄淚和兒女情。
讀完小說,河邊回味。還是脫離武俠世界,回到現實中吧。河水碧綠,楊柳柔波,桂香沁人,一對夫妻正在河邊摘桂花,一位長者正在逗孫子玩。
若有得罪金庸老先生之處,見諒。
天龍八部的讀后感篇八
《天龍八部》是金庸小說中故事最長的一部,也是主角最多的一部,更是許多讀者最愛的一部。
故事發(fā)生在大宋年間,講了大理國王子段譽、犯戒的僧人虛竹和丐幫幫主喬峰的命運。他們有的武功高強、酒量過人;有的心慈手軟、殺人就嚇得魂飛魄散;還有的墨守成規(guī),卻被逐出寺廟。
段譽的故事讓我知道,出身能決定一個人的氣質。王子養(yǎng)尊處優(yōu),會有一些任性,談吐之間也頗有名家風范,而且知識廣博,有家財萬貫的底氣。而普通人民就要粗獷一些,喝酒是大碗地灌,吃肉是大口地塞,充滿了市井之氣。
虛竹相貌丑陋、頭腦遲鈍,但無意之中得了真?zhèn)?,集逍遙派三大高手武功于一身,還當了逍遙派的掌門人。這讓我知道,運氣可以在關鍵時候順水推舟,讓我們于無心之中獲得成功。但運氣極為稀少,是那些自帶主角光環(huán)的人才會有的,所以自己的努力也十分重要,努力比運氣更容易把握,更容易讓人獲得成就感。
喬峰一出場就是一個真正的英雄好漢,但他隨即身受奇冤,繼而發(fā)現自己是契丹子民,為大宋人所憎恨。大宋多年的養(yǎng)育之恩和突厥的血統(tǒng)讓他在雙方沖突時彷徨搖擺,最后在雜亂的思緒中為了平息沖突自殺而死。他的悲劇詮釋了一個真正的道理:謠言的力量能摧毀一個人,無論內心多么強大都會受到影響。所以不要在意別人的看法,不要把面子看得太過重要,要做好自己,相信事實,再接再勵努力證明自己,讓真相浮出水面。
除了三大主角外,四大惡人也是《天龍八部》的一大特色。老大是被奪去王位的“惡貫滿盈”段延慶,他雙腳殘廢,嘴唇不能活動,全靠腹語術和兩根細鐵杖生活;老二是“無惡不作”葉二娘,自從親生兒子被偷了以后,她每天都要偷一個別人的孩子來弄死;老三是“兇神惡煞”南海鱷神,使一把剪刀,精通水性;老四是“窮兇極惡”云中鶴,輕功最好,似云中之鶴。他們雖然被稱為惡人,但也先受過不可言狀之苦,并非一出生就是惡人。
除了“四大惡人”,書中還有許多形象鮮明、性格生動的人物,他們一起造就了這部經典——《天龍八部》。
天龍八部的讀后感篇九
情節(jié)構架與人物塑造——讀金庸《天龍八部》隨想作為小說,它是通過人物、情節(jié)和環(huán)境的描寫來來反映現實生活的文學體裁。小說藝術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塑造了有血有肉,生動感人的人物形象。小說作者們通過具體感人的典型人物的塑造,描繪所處時代,詮釋生活。人物形象是作者與讀者交流的媒介。而小說的情節(jié)是用以表現主題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組織的生活事件。小說的情節(jié)是虛構性的,而情節(jié)的構架是在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礎上的,是為人物服務的。
《天龍八部》是查先生一部以我國北宋年間,宋、遼、金等國的對抗斗爭為背景,塑造了較多藝術形象的鴻篇巨著。作為一個優(yōu)秀的小說家,查先生所有的情節(jié)設置皆服務于所塑造的人物。雖洋洋百萬余字,卻不是流俗的胡編亂造。
蕭峰是金庸武俠小說中的第一好漢。從蕭峰的身世來講,他本是遼人,但卻為宋人養(yǎng)育,從其襁褓中的仇殺開始,蕭峰已被天命的成為一個宋遼矛盾的解決者。所以,蕭峰不可能只代表宋遼一方利益,他的身世必然會被揭開,使其陷入兩難的境地,從而完成小說所賦予這個人物的使命。蕭峰未知身世時多次襲擊遼人,這是與遼人所結的仇怨,又為耶律洪基平亂,這是與遼人的恩義;他受宋人教化習武成為中原豪杰,這是與宋人的恩義,之后為宋人圍殺,聚賢莊一役結成與宋人的仇怨。作者總是將蕭峰置于復雜的矛盾之中,這是蕭峰個人的矛盾,所反映的是宋遼之間的矛盾,矛盾的解決者是作者欽定的蕭峰?!皞b之大者為國為民”,作者正是以這些情節(jié)來塑造蕭峰第一好漢形象的。這是大環(huán)境,大情節(jié)對人物形象的塑造,這樣的情節(jié)必定蘊出偉大的人物。那么,作為一個偉大的人物,蕭峰不可能是一個回避者,他不能像《笑傲江湖》中令狐沖那樣選擇歸隱山林,《笑傲江湖》通過對岳不群,左冷禪,甚至任我行的陰謀密計的描寫刻畫出險惡的江湖環(huán)境,無論是辟邪劍法,還是葵花寶典,甚至是吸星大法都是極陰邪的武功,這武功的設置也與所描繪的險惡環(huán)境相一致,對令狐沖來說,能解脫也就夠了。而蕭峰呢,他天生是無法逃避的,可是說,蕭峰塞外牧馬放羊的夢想很快被作者以情節(jié)否定了,作者就是要蕭峰讓入世。并且塞外牧馬放羊夢想的破滅也告訴我們蕭峰永遠無法逃避,因為這里有作者賦予他的使命等待他完成。夢想破滅后,作者很快將蕭峰置于為遼國平亂的歷史重任之中。蕭峰的死,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塑造這個人物所必須的。我們已經分析了蕭峰不可能歸隱,那么當這個英雄以大智大勇解決了宋遼矛盾之后,他又該干什么呢?所以他只有死。蕭峰的生是一段宋遼矛盾的開始,蕭峰的死是一段宋遼矛盾的結束,這是情節(jié)的內在絕妙之處。而且蕭峰為宋遼人民而死更能表現他的英雄形象。另外,蕭峰的死也是解決其感情問題的最好方法。阿珠死后,他與阿紫相依為命,如果他不死而接受阿紫,這是對阿珠感情的背叛;如果不接受阿紫,蕭峰又過于殘忍了,這都會損害蕭峰的完美形象。蕭峰的形象是完美的,所以作者在情節(jié)設置上,雖然蕭峰武功未必天下第一,但從未戰(zhàn)敗,作者是如此愛惜這個人物,又怎會讓他在最后功虧一簣。
對慕容復的描寫體現了中國文化中“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的思想。慕容復是一個不太令人喜歡的人物,所以為他所設置的情節(jié)必定是高開低走。高開是因為慕容復的心計與抱負,地走也是由他的性格所決定的`人物命運。慕容復名氣所大,卻多次戰(zhàn)敗,成功總是在最后時刻消失。收買各洞主島主是這樣,少林寺比武是這樣,最后投靠段言慶也是這樣。如此看來慕容復的失敗也是情節(jié)的必然。與慕容復相對的是段譽,段譽是一個善良的人物,好人有好報,所以段譽有很多奇遇,總能化險為夷。在最危機的時刻,作者總設置情節(jié)打救段譽。如段譽學武,岳老三本要追殺段譽,但突然間要收他為徒,在常人看來已是天大的好事,但這還不夠,段譽還可在無意中學到更上乘的武功。再如,在被所擒慕容復,段言慶的必死時刻,又道出其身世的天大機密,使之得救。與王語焉的愛情故事是段譽與其對立的形象慕容復的直接正面沖突,最后誰擁得美人歸是一個必然的結局。慕容復復國失敗,段譽卻做了皇帝。
另外一個值得研究的人物是段正淳。查先生的愛情觀是一見鐘情,從一而終。這體現在他的作品中就是塑造了無數對生死相依的戀人:楊過與小龍女,郭靖與黃蓉。這其實都是查先生對其愛情觀的詮釋,但對多情郎又該如何處理呢?查先生的作品中著名的多情郎有韋小寶和段正淳。韋小寶娶了很多老婆,但韋小寶自己也說他不懂愛情的,這使韋小寶從未涉及到愛情從而保證了愛情的純潔。但段正淳與韋小寶不同,段正淳是懂得愛情的,他愛他的每一個情人,用現在的話說段正淳是忠于了自己的愛情卻沒有忠于自己的愛人。段正淳多情的人物形象決定了他應遭受種種折磨,與情人的感情糾葛剪不斷理還亂,這是對這類人的懲罰。在小說的情節(jié)中,對段正淳的懲罰集中表現在兩個故事:一個是馬夫人康敏對段正淳的報復,他殺死了自己與段正淳的孩子,設計謀殺段正淳,在馬家對段正淳的種種折磨是情節(jié)中對段正淳的最直接懲罰。另一個報復來自王妃刁百風,她與段言慶的故事用意就是報復段正淳的多情,段譽是報復的產物,這使段正淳一生無法照顧自己的女兒們,所教養(yǎng)的兒子又非己出。但段正淳并不是一個壞人,他的形象沒那么簡單。段正淳是好人,但他與眾多情人必須有一個了結,這個了結只能是死亡。如果段正淳與情人們不死的話,段正淳如何繼續(xù)處理與情人們的關系呢?情節(jié)的發(fā)展使段正淳已不能回到以前與情人們的那種狀態(tài),但是讓一個懂得愛情的人選擇不忠是不可取的。所以段正淳與其情人們的死和殺人者慕容復到沒有多大干系,而是完成人物塑造的情節(jié)需要。而這一情節(jié)的設置使段正淳的愛情被人理解了,是對段正淳人物形象塑造的最重要一筆,它使人物生動豐富起來。
其實,讀一部小說就是這樣,不能只圖熱鬧,我們要對作品有一個思考,我們要知道故事情節(jié)設置的原因。我們常為小說中的人物而感動,那些不朽的人物形象印在了我們的心里,我們要知道作者是如何以情節(jié)的構架完成人物塑造的。查先生是一代宗師,他在小說情節(jié)構架與人物塑造上的造詣是值得我們研究與學習的。
天龍八部的讀后感篇十
今天,我在家看完了《天龍八部》一書,意猶未盡,仿佛自己都沉浸在書里了!
天龍八部描寫的場景凌亂而精彩,讓人感慨萬分!主要描寫了喬峰【蕭峰】、虛竹、段譽、三個把兄弟的故事,在一場群雄聚義、選舉武林盟主的大戰(zhàn)中,喬峰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原來喬氏夫婦是被他的親生父親蕭遠山殺害的,他當時力敵丐幫其他兄弟,原來是自己親生父親救了他!只見半空中一個人影閃出,從天上拋下一捆繩子,精準而緊緊地捆住喬峰,《天龍八部》讀后感,讀后感《天龍八部》讀后感》。把他拎到了房頂上,飄飄而去……喬峰回憶起這些往事,心里不禁感傷!虛竹的父親是少林寺的老方丈,生母是四大惡人之一葉二娘!虛竹是最可悲的!!他的父親被活活打昏,坐斃升天了,生母自殺,任憑虛竹醫(yī)術再高,還是無力挽回結局!段譽的父親是天下第一惡人――段延慶!他們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心里有所不爽。
最后,蕭峰投靠大遼國,遼國君主要伐宋朝,蕭峰只得服從。最后,蕭峰為了百姓不再流離失所,自己悲憤自殺!虛竹、段譽怎么救他大哥,蕭峰還是死了。他一生做過無數好事,是個真君子,他威風凜凜的身影還在我的腦海中時隱時現,他是一個大英雄!
我時而想:為什么好漢都英年早逝!反而那些小人長久一世?那三個把兄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們劫富濟貧,幫助百姓,為天下老百姓之贊頌!我從心底里敬佩他們!
希望你們在書店借閱或買下收藏這本書,你們一定會感慨萬分,為好漢們打抱不平的!會一生都忘不了這本書!
天龍八部的讀后感篇十一
但凡讀過《天龍八部》,對虛竹一定會有很深的印象。
虛竹是一個正面形象,也是三大主角之一。他的經歷,看似是全書中最幸運的。
或許有人也期待著如虛竹一樣的幸運,然虛竹的命運自始至終都受他人操控。
嬰兒時期,虛竹被蕭遠山送到少林寺,他就一心一意地吃齋念佛了;虛竹受段延慶“傳音入密”之術的指點,破解了珍瓏棋局,得到了無崖子七十年修為的高深內力,但他卻是不大情愿地被動的接受的。
機緣巧合之下,得到了逍遙派約二百年的功力,他也無法恢復少林派的內力,就這樣接受了童姥的遺言成了靈鷲宮的主人,并且面對少林寺的責罰也未強加辯解。
虛竹看似與世無爭,自由自在,實則讓自己的命運受他人操控。一個連自己命運都把握不好的人,何談“幸運”二字?難道不是莫大的悲哀嗎?虛竹因在書中帶有主角光環(huán),才能如此一帆風順。
但若在現實,失去了主角光環(huán)的庇佑,像虛竹這樣的人恐難有如此輝煌。他人對他加以親睞時,他得以一帆風順;但若他人對他并不和善,也自認為“幸運”地接受嗎?將自己的命運交給他人掌控,他們得以使你輝煌,那么也必然得以使你毀滅。雖然短暫地成為了他人眼中的“幸運兒”,卻連自己毀滅之日無法預測,只等著災禍來臨時措手不及。
做人不做虛竹,不是指不能做如虛竹這般幸運的人,而是不能做如虛竹般被動地改變自我,由他人掌握自己的命運。
命運應該由我們自己去努力地掌握,唯有自己才是更為長久的依靠。夢想應由我們自己去奮力爭取,而不是在無夢的生活里接受他人的改造。
天龍八部的讀后感篇十二
今天2011年8月20日的傍晚,我終于把天龍八部看完了,斷斷續(xù)續(xù)地,我竟耗費了足足兩個月。
心里面有太多的感受,太多的變幻,如同海一浪一般起起伏伏,時而笑出聲來,時而淚溢眼角。
在讀的過程中,曾暗暗想過列一張惡人表,排一下我認為的那些惡人究竟誰更壞些,可是當今天全部讀完之時,才發(fā)覺當真沒有那個必要了。心口一酸,便想起原來下手殘忍的南海鱷神卻為了保護師父段譽而死;對嬰兒毫不留情的葉二一娘一年輕時卻經歷了那么心酸的一段情史;表面正人君子實則欲吞并天下武功秘籍的鳩摩智最終武功盡肯,一心向善,倒也不失為一件好事;至于天山童姥的生死符雖兇狠毒辣,但從他對虛竹真誠相待的情分來看,本就不是惡人,再看他一生的情感都為無崖子而存,到頭來卻無絲毫回報,不免心生悲憫之情。像小康,全冠清,丁春秋,慕容復這等我曾恨之入骨之人,最終也得到了應有的報應,便也釋然不究了。一切既因欲一望和誤會而起,也就沒那么多過錯與不過之分了。
當真如那句“無人不冤,有情皆孽”啊。人生百態(tài),又怎說不是如此呢!
天龍八部的讀后感篇十三
骨子里是個崇尚和平的人,對于各種反人體力學和物理學生物學的武功招式受制于有限的想象力,也難領悟其精妙之處,反而常常陷入思考的迷區(qū)。比如,獨孤九劍破九招最后一招破氣,是以有形破無形;而六脈神劍可將體內酒精順著手指逼出體外,卻是以無形迫有形。偶爾看到帖子探討小說中武功殺傷力排名,也覺得這些人認真討論的樣子有趣。
武俠小說構建了一個世界,這里沒有時間和空間的約束,段譽從大理古城到江南燕子塢,蕭峰從東北莽原往河南少林,行跡跨江河湖海,越山川峰巒。讀起來,有種跳出三界,游離九天的飄逸舒暢感??晌蚁矚g剝離了這些腦洞,剩下的,人的故事,若鷹嘯空谷,音色難息,有孤絕立于山巔的壯闊感。我想,這就是俠義精神。
從起源來看,武俠小說起于明清時期,脫胎于仁義志士事跡,口口相傳,是歷經時間而演繹的傳奇。俠之一字,淵源已久,追溯起來,可以到春秋時期的儒家。史記游俠列傳,以孔子的徒弟原憲開篇。韓非子言,俠以武犯禁,儒以文亂法。將兩者并而譏之,可見,儒俠不分家的,在中國文化里,浮浮淺淺數千余載。
俠者,論其義,往小了說,是朋友之義,言必信,行必果,已諾必誠。往大了說,是獨行其德,不茍合于世。小說里,蕭峰為屬下,杏子林里以自戕代罰;為友,聚賢莊里以一敵百;為家,從雁門關到江南,而痛失所愛;為天下,劍指義兄止戰(zhàn)數十余載;為兄長,自絕謝罪于關外。若說蕭峰是武之俠的頂峰,那么戰(zhàn)火下、殘垣畔、荒野里西南聯大的教師們,筆耕不輟教書育人,以無限鉆研之精神對抗有限艱苦之環(huán)境,應是文俠之典范。
梁文道的一千零一夜有一期解說論語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句。道長嚴肅激動,平常踱著步子邊走邊聊,這時走著就停下了。說漢武帝問司馬遷,李陵與你非親非朋,為何?蓋因天地有正氣,有真理。儒與俠的內核,于文有剛毅之心,直言不諱真相與真理;于武有果敢之勇,拔劍而出踐行信念與道義。
孔子為圣人,因其以一套遠高于世的標準要求自己。窮達以時,達者,幸之,窮者,固也。有一個故事,孔子求仕不得,終于有了機會,他卻因國君不能在父亡之后按規(guī)守禮而拒絕邀約。無論當下還是當時的環(huán)境,都顯得過于迂腐不知變通。我們都知道位置越高能量越大,影響或能越深遠,何不若曲線前進謀得高位后將其做為心中道義傳播的手段。他說,不,有瑕疵一開始就錯了。
曾國藩有句流傳很廣的話,說未來不迎,當前不雜,過往不戀。大白話說來,就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的意思。但金錢獎懲名利,燈紅影綠,曲賦樂舞。成功的標準簡化成財務自由,時間的尺度急劇通脹,道路上人的偏差大于努力,快成了唯一要素?!敖Y硬寨,打呆仗”又談何容易。
我喜歡那些雖受困于外,仍堅守于內的人。認識一個人,他把過往以及正在經歷的用簡單的文字毫不掩飾的描述。一位朋友,在用個人的力量對抗群體的非理性,標榜自己的價值觀和信念。時代與生活賦予的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強,都在,但在他們身上都慢了下來。
學心理的朋友跟我講了一個abc理論,遇到的事,如何看待,以及隨之產生的體驗和情緒。c是結果,a不可控,b是唯一可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步驟。更多的人選擇調整b來引導c??晌蚁嘈?,總有一些人用完整邏輯來恪守b并勇于接受c。
天龍八部的讀后感篇十四
“俠骨柔情,鐵血丹心”這八個字就是我們讀《天龍八部》得到的最多.
任何文學作品,無論雅俗都在說人?!短忑埌瞬俊芬膊焕?。人有正反兩面,此書說人的正面有喬峰的大義凜然,段譽的嬉笑人間,虛竹的虔誠向善等等筆之不盡,也是讀者熟得不能再熟的了。而要說人的反面,卻是此書一大亮點。尤其是正面人物的另一面,寫得更加透徹,更加有震撼力。譬如武林敬仰的少林方丈竟會有私生子,而且其妻竟然是“四大惡人”之意的葉二娘;武林前輩慕容博竟然是個唆使讒言,陰謀無比的'小人......這是對人性的深刻的挖掘,也是金庸對自己創(chuàng)作中人性兩面的一大發(fā)展。雙面人性的豐富的白描也點明了本書的主旨。
《天龍八部》在結構上采取了寫完某一個人之后,再寫另一個人,而又前后交錯,將不同的人聯結起來的一種獨特結構。這種結構,《水滸傳》用過?!端疂G傳》每一段更有可觀之處,整體結構新鮮。小說以段譽上無量山游山玩水,觀看無量宮東西兩宗比劍開始,一路發(fā)展下去直到與喬峰偶遇鄉(xiāng)間酒樓,引出喬峰到后來觀戰(zhàn)珍瓏棋局引出虛竹,段譽可謂是一路的引路人啊。
《天龍八部》在結構上是成功的。分別講述人物卻不見散漫,可謂整體與局部結合的一大亮點。對人物性格的塑造上天龍八部也是絕對成功的。在這里但說下全書的靈魂人物喬峰。《天龍八部》中喬峰的故事,是典型的悲劇。那樣的悲劇,古今中外的小說中并不多見。喬峰從一個丐幫幫主突然跌落到胡狗的境地,之后重重的坎坷際遇紛至沓來,最后悲情自刎。一生之中,盡管有一個弱小卻溫柔的姑娘阿朱愛過她,最后卻死在自己的手中,遺恨一生。喬峰臨死之際所說的話完全表達了他的心情?!拔覇谭迨瞧醯と耍袢諈s賣國幫助大宋,長于大宋卻是契丹人,既不容與大宋,又不容與契丹,天地間竟無我喬峰容身之地?!边@是一種怎樣的悲苦!
蕭峰悲劇的最大根源,在于他是一名在宋朝長大的契丹人。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遼宋刀兵不斷,兩國官兵互相虜掠對方的平民百姓,兩國之間實際已埋下了深深的民族仇恨。蕭峰自幼在漢人中長大,自然學得了漢人的價值觀念,認為所有的契丹人都是暴虐卑鄙、不守信義、殘殺漢人、無惡不作的無恥之徒。他所領導的丐幫更是暗助宋朝,以保家衛(wèi)國為己任。無可否認,蕭峰是有一顆忠于祖國和民族之心的。不料后來他卻發(fā)現自己竟是契丹人,最后為免生靈涂炭,還挾持遼帝威逼其退兵,成了契丹的大罪人。身為一個大英雄卻不知怎樣去效忠自己的國家,更有何面目立于天地間?自殺只能是最好的解脫方法了。這似乎又應了“英雄氣短,紅顏薄命”的俗諺。
蕭峰短暫的一生是一個悲劇,但正是他悲劇的人生成就了這個藝術形象的感人魅力。蕭峰形象必然在世界文學藝術長廊里占有一席地位,為后來的文學愛好者所景仰。事實上,蕭峰身上也有很多優(yōu)良品質值得我們現代人學習與發(fā)揚。譬如他的凜然正氣,其實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培育優(yōu)秀人格的傳統(tǒng),就是要培養(yǎng)“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這是我們現在乃至將來都要繼承發(fā)揚的民族文化精華。又如,蕭峰的誠信品格和俠義精神,也是值得我們提倡的。俠義精神,在今天實際就是助人為樂,扶危濟困,熱心社會公益事業(yè)。再如,蕭峰有一顆報國的忠心,總之,蕭峰身上凝聚了金庸先生對中國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高度濃縮的精華.
天龍八部的讀后感篇一
塞上牛羊,終成世間最美誓言。
年少時,特別喜歡讀金庸,江湖風云詭譎,故事蕩氣回腸。金庸的書中,有各型各色的俠客,各種各樣的愛情。俠客最喜歡喬峰和令狐沖,論武功他們兩個也許并不是書中最出色的俠客,勝在個性突出,為人處事坦蕩,豪情萬丈。在愛情故事上,令狐沖與小師妹,圣姑之間情感太過復雜,引發(fā)了讀者之間太多的爭議。他們的發(fā)生在那樣一個江湖中是完美的:失意的俠客,青梅竹馬的小師妹,名動整個江湖的圣姑,他們之間種種峰回路轉,情感糾葛讀起來真的酣暢淋漓,為他們憂愁為他高興。但對于愛情本身來說,覺得不夠動人,甚至到最后扔缺少那種一心一意的認定彼此的感覺,總有種命運讓他們這樣在一起共度余生的。
其實書中最完美的愛情應該是郭靖和黃蓉,太過動人,太過完美,可遇不可求。而最讓人難忘,惋惜的就是喬峰和阿朱,每每想到他們之間,都覺得黯然神傷。《天龍八部》的精神內核就是“求不得”,他們中的每個人最后都沒有求仁得仁,每個人都過得很痛苦,都沒有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而喬峰和阿朱更是如此,命運曲折離奇,他們那么重視對方,還是最終失去了彼此。
喬峰和阿朱的故事在書中描述很短,天龍八部一共50章,阿朱和喬峰在第15章“杏子林中商略平生義”初相識,在第二十三章“塞上牛羊空許約”中伴隨著阿朱香消玉損結束,阿朱陪伴他的喬大哥走過了人生中最痛苦,迷茫的一段時間。在杏子林初相遇,那應該喬峰人生開始落魄的一天,雖然憑借過人的謀略,平息了丐幫內部的叛亂,但身世之謎被揭開。
回到一千年以前,宋遼平息了百來年之后,矛盾開始凸顯的耶律洪基時代,這樣的身世帶給他的痛苦現代人是無法去想象了。他們命運出現交際,但并不是其他情愛小說中那樣驚鴻一瞥,一生一世。他們之間的匆匆而過,別了彼此,如果不是命運的齒輪一直輪轉,他們應該再不會有交集。阿朱繼續(xù)是姑蘇慕容的高階大丫頭,而喬峰則是踏上尋找?guī)ь^大哥的道路。命運從來不會善罷甘休啊,要不就沒有那么強大的力量,而喬峰的悲劇性也會大打折扣,天龍八部的整體悲劇基調的色彩就會被削弱。
于是他們在少林寺又遇到了,我相信在雁門關之前,喬峰從來都沒有想過要娶阿朱,他的所作所為都是出于俠義的本心,赤子之心,甚至獨闖聚賢莊,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他就是這樣一個頂天立地的偉岸的人,這讓他的形象更加高大,豐滿。喬峰應該是一個獅子座,他的所作所為我總能得到共鳴,在做出決定的當下,會把后果生死都置之度外。但是這個舉動對于阿朱來說,意義非凡,救命之恩以及這種大丈夫的色彩,讓一個18,9歲的少女傾慕,在平常不過了。喬峰命運的齒輪在杏子林開始轉動,他的命運的悲劇不是由阿朱引起,而少林寺偷經書的那晚,阿朱的命運齒輪開始轉動,她要去奔赴她的命運了。
阿朱去了雁門關,并且在那里等待了5天5夜。書中對阿朱正面的描寫不太多,她的性格大部分是通過一些事情側面體現,給人的感覺她和喬峰的地位并不對等。她要找到喬峰,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和條件下,她一個明眸皓齒的江南少女,又不會武功,能夠從少林寺一路去雁門關等候喬峰的這份聰慧和勇氣就可以證明匹配上喬峰了,她脫離了慕容公子和喬峰也能憑借自己的聰明智慧生存下來,這很了不起,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喬峰和阿朱的地位是對等的,這是一份地位對等,彼此都有獨立人格的一對璧人。
我想喬峰人生中為數不多的甜蜜時光,應該就是和阿朱一起去尋找?guī)ь^大哥的這一路了吧。雖然在江湖上已經聲名狼藉,受萬人唾棄,但是身邊的紅粉知己始終相信自己,給予力量,應該是苦樂參半的值得回憶的日子吧??赡芤驗樗耐纯嗵^于深入,恨的太深,執(zhí)念太盛。善解人意,一直寄人籬下的阿朱,她缺愛的成長的經歷,造就了她討好型的人格,她不會真的去表達自己的內心訴求,會以喬峰的事作為自己的最重要的事。她唯一的一次表達自己的訴求,就是在知道自己的生身父親就是喬大哥的殺父仇人之后,她收到的恐嚇使她失去思考能力,失去理智。她曾經說:我們去塞外,騎馬放牛,過幾年再來報仇。每次看到這兒,都會淚目。那時候的阿朱應該已經知道,她和喬大哥的緣分就要結束了,她想抓住它,就是幾年也可以。然而阿朱的人格決定了她不會去勉強喬峰,她會選擇犧牲自己。
有很多讀者說這兒的處理與她一貫聰慧的性格不符,其實不是,是她的性格早早就決定了她的選擇。她自小被父母拋棄,并沒有得到過足夠的愛和呵護,本來就會造就他委曲求全,萬事以他人危險,富有自我犧牲精神的性格。她遇到了喬峰,這個愿意拼命救她,和她一生一世的大哥,她這種性格定會以喬峰的需求和所想為第一優(yōu)先級。報仇是喬峰的最大的心愿,這個惡人他殺死了喬大哥生身父母,養(yǎng)父母,師傅,譚公譚婆等等,他們并沒有上帝之眼。在他們心里這個人就罪大惡極之人,可是這個人是她的親生父親,她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有沒有能力殺這些人,畢竟段家的一陽指在江湖上名氣相當的大,父親的所犯的錯就是她的錯,所以她選擇去替父親贖罪,并沒有什么不可理解之處。
小石橋的大雨夜,塞上牛羊終成空。喬峰失去了阿朱,天人永隔,喬峰余生再無幸??裳浴R苍S在那個時候,喬峰都想過放棄生命,只是還有很多事情沒有處理,他還不能就此赴死。終于在所有真相大白之后,他以自己生命,換來了宋遼數年和平,沒有一絲猶豫,也許他余生都沒有一刻放下對阿朱的思念。
阿朱說:有一個人敬重你、欽佩你、感激你、愿意永永遠遠、生生世世、陪在你身邊,和你一同抵受患難、艱險困苦。
喬峰說:阿朱就是阿朱,四海列國,千秋萬載,世上就只一個阿朱,又豈是一千個、一萬個漢人美女所能替代得了的。
塞上之約,不是喬峰喜歡騎馬打獵,與牛羊為伴。而是因為和阿朱一起騎馬打獵,與羊牛相伴,便充滿趣味。
天龍八部的讀后感篇二
塞上牛羊,終成世間最美誓言。
年少時,特別喜歡讀金庸,江湖風云詭譎,故事蕩氣回腸。金庸的書中,有各型各色的俠客,各種各樣的愛情。俠客最喜歡喬峰和令狐沖,論武功他們兩個也許并不是書中最出色的俠客,勝在個性突出,為人處事坦蕩,豪情萬丈。在愛情故事上,令狐沖與小師妹,圣姑之間情感太過復雜,引發(fā)了讀者之間太多的爭議。他們的發(fā)生在那樣一個江湖中是完美的:失意的俠客,青梅竹馬的小師妹,名動整個江湖的圣姑,他們之間種種峰回路轉,情感糾葛讀起來真的酣暢淋漓,為他們憂愁為他高興。但對于愛情本身來說,覺得不夠動人,甚至到最后扔缺少那種一心一意的認定彼此的感覺,總有種命運讓他們這樣在一起共度余生的。
其實書中最完美的愛情應該是郭靖和黃蓉,太過動人,太過完美,可遇不可求。而最讓人難忘,惋惜的就是喬峰和阿朱,每每想到他們之間,都覺得黯然神傷?!短忑埌瞬俊返木駜群司褪恰扒蟛坏谩?,他們中的每個人最后都沒有求仁得仁,每個人都過得很痛苦,都沒有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而喬峰和阿朱更是如此,命運曲折離奇,他們那么重視對方,還是最終失去了彼此。
喬峰和阿朱的故事在書中描述很短,天龍八部一共50章,阿朱和喬峰在第15章“杏子林中商略平生義”初相識,在第二十三章“塞上牛羊空許約”中伴隨著阿朱香消玉損結束,阿朱陪伴他的喬大哥走過了人生中最痛苦,迷茫的一段時間。在杏子林初相遇,那應該喬峰人生開始落魄的一天,雖然憑借過人的謀略,平息了丐幫內部的叛亂,但身世之謎被揭開。
回到一千年以前,宋遼平息了百來年之后,矛盾開始凸顯的耶律洪基時代,這樣的身世帶給他的痛苦現代人是無法去想象了。他們命運出現交際,但并不是其他情愛小說中那樣驚鴻一瞥,一生一世。他們之間的匆匆而過,別了彼此,如果不是命運的齒輪一直輪轉,他們應該再不會有交集。阿朱繼續(xù)是姑蘇慕容的高階大丫頭,而喬峰則是踏上尋找?guī)ь^大哥的道路。命運從來不會善罷甘休啊,要不就沒有那么強大的力量,而喬峰的悲劇性也會大打折扣,天龍八部的整體悲劇基調的色彩就會被削弱。
于是他們在少林寺又遇到了,我相信在雁門關之前,喬峰從來都沒有想過要娶阿朱,他的所作所為都是出于俠義的本心,赤子之心,甚至獨闖聚賢莊,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他就是這樣一個頂天立地的偉岸的人,這讓他的形象更加高大,豐滿。喬峰應該是一個獅子座,他的所作所為我總能得到共鳴,在做出決定的當下,會把后果生死都置之度外。但是這個舉動對于阿朱來說,意義非凡,救命之恩以及這種大丈夫的色彩,讓一個18,9歲的少女傾慕,在平常不過了。喬峰命運的齒輪在杏子林開始轉動,他的命運的悲劇不是由阿朱引起,而少林寺偷經書的那晚,阿朱的命運齒輪開始轉動,她要去奔赴她的命運了。
阿朱去了雁門關,并且在那里等待了5天5夜。書中對阿朱正面的描寫不太多,她的性格大部分是通過一些事情側面體現,給人的感覺她和喬峰的地位并不對等。她要找到喬峰,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和條件下,她一個明眸皓齒的江南少女,又不會武功,能夠從少林寺一路去雁門關等候喬峰的這份聰慧和勇氣就可以證明匹配上喬峰了,她脫離了慕容公子和喬峰也能憑借自己的聰明智慧生存下來,這很了不起,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喬峰和阿朱的地位是對等的,這是一份地位對等,彼此都有獨立人格的一對璧人。
我想喬峰人生中為數不多的甜蜜時光,應該就是和阿朱一起去尋找?guī)ь^大哥的這一路了吧。雖然在江湖上已經聲名狼藉,受萬人唾棄,但是身邊的紅粉知己始終相信自己,給予力量,應該是苦樂參半的值得回憶的日子吧??赡芤驗樗耐纯嗵^于深入,恨的太深,執(zhí)念太盛。善解人意,一直寄人籬下的阿朱,她缺愛的成長的經歷,造就了她討好型的人格,她不會真的去表達自己的內心訴求,會以喬峰的事作為自己的最重要的事。她唯一的一次表達自己的訴求,就是在知道自己的生身父親就是喬大哥的殺父仇人之后,她收到的恐嚇使她失去思考能力,失去理智。她曾經說:我們去塞外,騎馬放牛,過幾年再來報仇。每次看到這兒,都會淚目。那時候的阿朱應該已經知道,她和喬大哥的緣分就要結束了,她想抓住它,就是幾年也可以。然而阿朱的人格決定了她不會去勉強喬峰,她會選擇犧牲自己。
有很多讀者說這兒的處理與她一貫聰慧的性格不符,其實不是,是她的性格早早就決定了她的選擇。她自小被父母拋棄,并沒有得到過足夠的愛和呵護,本來就會造就他委曲求全,萬事以他人危險,富有自我犧牲精神的性格。她遇到了喬峰,這個愿意拼命救她,和她一生一世的大哥,她這種性格定會以喬峰的需求和所想為第一優(yōu)先級。報仇是喬峰的最大的心愿,這個惡人他殺死了喬大哥生身父母,養(yǎng)父母,師傅,譚公譚婆等等,他們并沒有上帝之眼。在他們心里這個人就罪大惡極之人,可是這個人是她的親生父親,她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有沒有能力殺這些人,畢竟段家的一陽指在江湖上名氣相當的大,父親的所犯的錯就是她的錯,所以她選擇去替父親贖罪,并沒有什么不可理解之處。
小石橋的大雨夜,塞上牛羊終成空。喬峰失去了阿朱,天人永隔,喬峰余生再無幸??裳浴R苍S在那個時候,喬峰都想過放棄生命,只是還有很多事情沒有處理,他還不能就此赴死。終于在所有真相大白之后,他以自己生命,換來了宋遼數年和平,沒有一絲猶豫,也許他余生都沒有一刻放下對阿朱的思念。
阿朱說:有一個人敬重你、欽佩你、感激你、愿意永永遠遠、生生世世、陪在你身邊,和你一同抵受患難、艱險困苦。
喬峰說:阿朱就是阿朱,四海列國,千秋萬載,世上就只一個阿朱,又豈是一千個、一萬個漢人美女所能替代得了的。
塞上之約,不是喬峰喜歡騎馬打獵,與牛羊為伴。而是因為和阿朱一起騎馬打獵,與羊牛相伴,便充滿趣味。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天龍八部的讀后感篇三
《天龍八部》是金庸最成功的小說之一,其名字“天龍八部”本是個佛教名詞,對應的'是以“天”和“龍”為首的八個非人,在各種佛經中,他們經常出現在佛祖的法會上。而小說《天龍八部》中,金庸老先生分別安排八個人物來對應他們,在他們身上來表現世人的“貪嗔癡”。由于《天龍八部》是在宣傳佛教“眾生皆苦,有情皆孽,無人不冤”,所以這八個人基本上都是以悲劇收場。
天龍八部的讀后感篇四
對于《天龍八部龍八部》這部電視連續(xù)劇,我相信很多人看過了,而我更是看了不止一遍。而《天龍八部龍八部》這本書,卻是因為讀書比賽才看的。
以前,我沉迷在電視中,不喜歡看書,也不喜歡那些厚厚的武俠小說。不過,當我讀了《天龍八部》,發(fā)現書中的內容遠比電視豐富。因為電視畫面具有局限性,不可能把書中的內容都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所以我覺得看書有以下幾點好處:
1、看書時我能深切地感受到主人公的內心世界。
2、有很大的想象空間。
3、看到后面的情節(jié)時,可以翻到前面加以對照。
4、看完一本書后,可以在回味那些精彩細節(jié)。
當然,看電視也有其自身的優(yōu)點。看電視可以使人放松心情,暫時放松大腦,得到休息。
然而,我這次讀了《天龍八部》這本書,感觸甚多。在這本書中,喬峰的豪邁,虛竹的憨厚,斷譽的深情,都是我喜歡的元素。而且通過這本書,我也深切地了解了他們的內心世界,融入到了曲折迷離的故事情節(jié)之中。
當我看到喬峰被人誤認為是殺人兇手,有理說不清時,我在內心深處為喬峰含冤,也痛恨那些自稱正派的所謂武林英雄。我最為喬峰感到不值的是:他用自己的生命換取了遼宋兩個國家的和平。有一部分人不理解他的善心。不過,當他深陷牢籠中時,許多中原的英雄去救他,這對于他的一生也就夠了,至少他沒有白活于這個世界上。而發(fā)生在喬峰身上的那些事情,使我明白了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也不能聽信別人的一面之詞,職能當事情的.真相浮出水面時,才有資格去評論,才有資格去作出最后的評判。否則,可能會因此而誤傷好人,甚至作出令人終生遺憾的決定。
金庸寫過許多武俠小說,其中多部被拍成了電視劇。而他的書,我只看過一本《天龍八部》。雖然他寫的作品不一定是最好,但是我從中能夠懂得很多道理,也能夠學到許多寫作的技巧。首先,他寫的作品中,人物各有自己的性格特點。他擅長描寫人物的語言、心理、動作,將人物的性格和特點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使我們了解主人公,慢慢融入到故事情節(jié)之中,仿佛身臨其境。同時,他還寫出了在情理之中,卻又在意料之外的細節(jié)――斷譽是段延慶的兒子。其實,仔細想想,也會合乎情理地推測出來。書的前面曾幾次提到段譽不像他的爹爹段正淳,但因為他母親是王妃,所以沒有許多人懷疑過他們的父子關系。不過這樣段譽反能夠和他最敬最愛的王姑娘在一起了。這種寫作方法,我也許學不會,這需要豐富的想象力。但是我會盡量地嘗試。最后,他寫《天龍八部》時,是按照事情發(fā)展順序寫的,而對于一些同時發(fā)生的事情,他又很巧妙地用插敘,自然地交代那些事情,一切顯得那么順理成章,沒有絲毫牽強和唐突感。
我覺得自己的文筆不是很好,有時寫的文章只能算“湊合”,有時卻寫的很差。不過,我這次讀了《天龍八部》這部小說,真的受到震撼,感觸良多。對我觸動最大的是書的內容遠比電視劇里的豐富。其次,我看事情時,學會了不止看表面,而要了解深層次原因。最后一點,也對我最有益的,就是我學到了另一種寫作方法,明白了什么叫做寫作技巧。我一定要努力,爭取在寫作方面取得新的進步。
天龍八部的讀后感篇五
長大之后似乎已經沒有小時那般迷戀武俠了,丟失了那份童真與心勁,想想似也悲傷,但聽聞金庸先生逝世之際又重新看了一遍胡軍版天龍電視劇,這是迄今我認為拍的最成功的一部。而“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原著完完整整也就大致讀過一半,仍最喜《天龍八部》,超越其他很多,想想如未能讀過一遍原著,也是遺憾,于是補全。
一直堅定金庸男主里我最喜歡的角色一直是蕭峰,從小到大。他大概是唯一一個從一開始就武藝高強的男主,沒有福厚奇緣式的成長,武功大成皆源自自身努力。他大概也是唯一一個最后死去的男主,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八部天龍各有幻化,蕭峰是天部“帝釋天”的代表,一生帶著英雄主義的悲情,一切起于雁門關,又終于雁門關。杏子林一夜之間從丐幫幫主、青年才俊、武林豪杰淪落為契丹孽種、武林公敵,苦苦追尋的大惡人是自己生身父親,生平最得意武功打死最心愛的女人。他一生光明磊落,俠肝義膽,追求忠孝仁義,卻最終難兩全,蕭峰的武功似乎不敗,卻最終死于自己的無法自處。我為此至今傷心,成為天龍里最不愛看的一場戲,但是似乎也是最好的結局,不然這個充滿矛盾的英雄當歸于何處。
最喜歡的幾場大概是為了阿朱血洗聚賢莊,和眾位昔日老友推杯換盞,恩斷義絕;決戰(zhàn)少室山,面對莊聚賢、丁春秋、慕容復三人不光彩的夾擊,“你三人一起上,我蕭峰何懼”,將慕容復高舉頭頂,摔于地下“我蕭峰大好男兒,怎會跟你這種小人齊名”。種種一直收藏心中,如數家珍。
《天龍八部》是最具佛學的一本,反映了蕓蕓眾生皆苦,人人難脫“貪嗔癡”三毒,怨憎會,求不得,正所謂“無人不冤,有情皆孽”,沒有佛學基礎,至今一知半解,也許也是貪戀紅塵溫暖,不愿自己斬斷吧。
如今金庸先生已逝世一年多,但他所構建的這個宏大江湖,相信會一直在。
天龍八部的讀后感篇六
今天,我在家看完了《天龍八部》一書,意猶未盡,仿佛自己都沉浸在書里了!
天龍八部描寫的場景凌亂而精彩,讓人感慨萬分!主要描寫了喬峰【蕭峰】、虛竹、段譽、三個把兄弟的故事,在一場群雄聚義、選舉武林盟主的大戰(zhàn)中,喬峰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原來喬氏夫婦是被他的親生父親蕭遠山殺害的,他當時力敵丐幫其他兄弟,原來是自己親生父親救了他!只見半空中一個人影閃出,從天上拋下一捆繩子,精準而緊緊地捆住喬峰,把他拎到了房頂上,飄飄而去……喬峰回憶起這些往事,心里不禁感傷!虛竹的父親是少林寺的老方丈,生母是四大惡人之一葉二娘!虛竹是最可悲的??!他的父親被活活打昏,坐斃升天了,生母自殺,任憑虛竹醫(yī)術再高,還是無力挽回結局!段譽的父親是天下第一惡人——段延慶!他們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心里有所不爽。
最后,蕭峰投靠大遼國,遼國君主要伐宋朝,蕭峰只得服從。最后,蕭峰為了百姓不再流離失所,自己悲憤自殺!虛竹、段譽怎么救他大哥,蕭峰還是死了。他一生做過無數好事,是個真君子,他威風凜凜的身影還在我的腦海中時隱時現,他是一個大英雄!
我時而想:為什么好漢都英年早逝!反而那些小人長久一世?那三個把兄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們劫富濟貧,幫助百姓,為天下老百姓之贊頌!我從心底里敬佩他們!
希望你們在書店借閱或買下收藏這本書,你們一定會感慨萬分,為好漢們打抱不平的!會一生都忘不了這本書!
天龍八部的讀后感篇七
天龍八部一書由金庸創(chuàng)作,是一本長篇武俠小說,寫了江湖和皇室之間的矛盾,相信大家都看過其拍成的電視。下面小編帶來的是《天龍八部》讀后感:讀君一部書,濕我三卷紙。
前幾日忙于處事務,碰到一個技術上的難題,百思不得其解。我索性眉頭一軒,放下手頭事情,看一遍金庸先生的小說《天龍八部》吧。
看完一部書,留下點筆記,以做自得吧,估計余生再沒時間重讀這部大作了。
不記得多少年前看過《天龍八部》了,當年還把它的章節(jié)題頭背下來了,簡直就是一首好詞!比如:“水榭聽香,指點群豪戲”、“杏子林中,商略平生義”、“胡漢恩仇,須傾英雄淚”、“千里茫茫若夢,雙眸粲粲如星”、“塞上牛羊空許約,燭畔鬢云有舊盟”,這些詞至今記得,由衷佩服金先生的詩詞功底!
恰逢國慶假期,連續(xù)兩天,讀到深夜12點多才睡去。早上起來,眼泡發(fā)腫,還要再看。發(fā)誓中午要睡一下補個覺,結果等到中午了,還是想加快看完小說,以便去做自己本該做的正事。但是欲拔不能,如同好食者大盆吃肉,如同好玩者沉迷游戲,看來這好書也是害人不淺,讓我不能自拔??!
這部小說的精彩絕妙就用不多說了,網上一片贊譽之詞?!短忑埌瞬俊烦蓵谝痪帕辏菚r我都沒有出生,如今55年過去了,這部巨作依然不老長青,讓一代又一代中國讀者著迷,可算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座經典大碑。
反觀我前些時候看過一半的《基督山伯爵》,太不好看了,味同嚼蠟,最后被我半途而棄。看來東西方文化差距真大,難怪外國人評《天龍八部》的文字讓我捧腹大笑,有心者可以豆瓣網上找一找。《基督山伯爵》被某些人吹噓為世界故事書上的扛鼎之作言過其實了,我看扛虛竹的一半都扛不起,更別說扛喬峰了。
《天龍八部》小小的遺憾是,我感覺有兩處為他人代筆,與整體上古色古香的典雅文風不相符合。比如慕容復和丁春秋客店打斗的那一場戲,不僅文風不符,而且講的故事不好看,如同繪畫沒有亮點一樣。后來我看金庸的修訂版說明里面果然提到了這是倪匡代寫的一部分。
還有一處我感覺文風頗有不同,不知是否他人代筆導致。比如段正淳的老婆和段延慶私通有一段字:
“投身在他懷里,伸出像白山茶花花瓣般的手臂,摟住他的脖子……淡淡的微云飄過來,掩住了月亮,似乎是月亮招手叫微云過來遮住它的眼睛,它不愿見到這樣詫異的情景:這樣高貴的一位夫人,竟會將她像白山茶花花瓣那樣雪白嬌艷的身子,去交給這樣一個滿身膿血的乞丐”
上面這些話意思是講得很明白了,可是失了含蓄和古色古香的精致,這該是古龍梁羽生的語言,不是金庸的語言。
《天龍八部》最大的遺憾是對江南慕容的人物描繪問題。如同繪畫,作者對慕容復的描繪既不突出,也不豐滿,而且畫錯了。
其一,說他不突出是因為段譽、喬峰,還有虛竹,都作為主要敘事角度講過,甚至連游坦之也是,都從他們的角度來講過所經歷之人事,但是江南慕容就沒這個待遇,這是其一。
其二。對慕容復的人物形象描述不夠豐滿,他就是和蘇星河下了一盤棋,和丁春秋打了一場架,再和另外一些人也打了幾場架,還被喬峰扔在地上摔了個四腳朝天,差不多就這些了。我印象最深的畫面,也就是對江南慕容描繪最好的只有兩處,一處是:他復國夢破,坐在墳頭發(fā)瘋了那一幕。還有一處是借旁人之口,說明他少年時以指傷人、武藝高強的那一幕??傊?,慕容公子的著墨太少。
第三點,也就是對江南慕容最大不公平之處,就是把他描繪成了一個不仁不義,不忠不孝之徒。倘若作者開場就如此描繪那倒也罷了,可是作者用了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寫作手法,鋪陳式講了江南慕容的手下包不同、風波惡是如何的英雄好漢,又描繪了王語嫣是如何愛慕他這個表哥的.,那作者就應該順著這個思路,將慕容復描寫為一個壯志難酬最后瘋癲的英雄好漢呀!如同繪畫,要畫一位英雄,先畫了衣帶飄飄,再畫了腰佩長刀,最后畫到臉上來卻畫了一個小丑的臉,真是無端糟蹋了一副好畫呀!所以說對江南慕容形象的刻畫失敗是本書最大的敗筆!為什么要黑化慕容氏呢?這種不順著作者已有的筆意而逆行的手法不僅虎頭蛇尾,而且讓獨者讀起來心塞,想必也讓作者寫起來別扭。
是否如下這樣寫慕容公子更好呢?再花開一朵,單寫慕容復與吐蕃或者本朝廷之間的一大段紛爭,最后復國無望而瘋癲,這樣人物形象就正面化了,女讀者們就多了一個豐神俊朗、壯志難酬的慕容公子了,本書就多了一個讓人扼腕嘆息、惆悵三日的男主角了,豈不更妙?!
還有個問題,就是美人花落誰家的問題。多年前我看過舊版《天龍八部》,結局是王語嫣和段譽走到一起了,可是今年我再看的這個21世紀版本,王語嫣最后改為陪著慕容復了。可能是金庸先生離婚之后,又經世事磨礪,心境不同而改成這個“紅顏剎那芳華、心魔褪去是真”的結局。但是舊版的讀者不樂意??!他們說段譽經過那么多磨難,還不能抱得美人歸,這結局太不圓滿啦!那么這件事元芳怎么看呢?元芳以為,就該如上所述,先把慕容復形象刻畫好,最后再讓王語嫣花落慕容家,即使愛人已瘋仍對他不離不棄,這個結局更合理,也更能打動讀者。
作者寫書,必有感情代入。估計金庸是把他的感情代入到段譽身上的。80歲的金庸來改,把王語嫣改給慕容復了。我相信,若30歲的金庸來改,肯定又會把王語嫣改給段譽了??上?,我們都回不到自己的30歲了。
整部小說,讓我眼眶含淚的至少有三次,濕了三張紙巾,是替喬峰流的英雄淚和兒女情。
讀完小說,河邊回味。還是脫離武俠世界,回到現實中吧。河水碧綠,楊柳柔波,桂香沁人,一對夫妻正在河邊摘桂花,一位長者正在逗孫子玩。
若有得罪金庸老先生之處,見諒。
天龍八部的讀后感篇八
《天龍八部》是金庸小說中故事最長的一部,也是主角最多的一部,更是許多讀者最愛的一部。
故事發(fā)生在大宋年間,講了大理國王子段譽、犯戒的僧人虛竹和丐幫幫主喬峰的命運。他們有的武功高強、酒量過人;有的心慈手軟、殺人就嚇得魂飛魄散;還有的墨守成規(guī),卻被逐出寺廟。
段譽的故事讓我知道,出身能決定一個人的氣質。王子養(yǎng)尊處優(yōu),會有一些任性,談吐之間也頗有名家風范,而且知識廣博,有家財萬貫的底氣。而普通人民就要粗獷一些,喝酒是大碗地灌,吃肉是大口地塞,充滿了市井之氣。
虛竹相貌丑陋、頭腦遲鈍,但無意之中得了真?zhèn)?,集逍遙派三大高手武功于一身,還當了逍遙派的掌門人。這讓我知道,運氣可以在關鍵時候順水推舟,讓我們于無心之中獲得成功。但運氣極為稀少,是那些自帶主角光環(huán)的人才會有的,所以自己的努力也十分重要,努力比運氣更容易把握,更容易讓人獲得成就感。
喬峰一出場就是一個真正的英雄好漢,但他隨即身受奇冤,繼而發(fā)現自己是契丹子民,為大宋人所憎恨。大宋多年的養(yǎng)育之恩和突厥的血統(tǒng)讓他在雙方沖突時彷徨搖擺,最后在雜亂的思緒中為了平息沖突自殺而死。他的悲劇詮釋了一個真正的道理:謠言的力量能摧毀一個人,無論內心多么強大都會受到影響。所以不要在意別人的看法,不要把面子看得太過重要,要做好自己,相信事實,再接再勵努力證明自己,讓真相浮出水面。
除了三大主角外,四大惡人也是《天龍八部》的一大特色。老大是被奪去王位的“惡貫滿盈”段延慶,他雙腳殘廢,嘴唇不能活動,全靠腹語術和兩根細鐵杖生活;老二是“無惡不作”葉二娘,自從親生兒子被偷了以后,她每天都要偷一個別人的孩子來弄死;老三是“兇神惡煞”南海鱷神,使一把剪刀,精通水性;老四是“窮兇極惡”云中鶴,輕功最好,似云中之鶴。他們雖然被稱為惡人,但也先受過不可言狀之苦,并非一出生就是惡人。
除了“四大惡人”,書中還有許多形象鮮明、性格生動的人物,他們一起造就了這部經典——《天龍八部》。
天龍八部的讀后感篇九
情節(jié)構架與人物塑造——讀金庸《天龍八部》隨想作為小說,它是通過人物、情節(jié)和環(huán)境的描寫來來反映現實生活的文學體裁。小說藝術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塑造了有血有肉,生動感人的人物形象。小說作者們通過具體感人的典型人物的塑造,描繪所處時代,詮釋生活。人物形象是作者與讀者交流的媒介。而小說的情節(jié)是用以表現主題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組織的生活事件。小說的情節(jié)是虛構性的,而情節(jié)的構架是在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礎上的,是為人物服務的。
《天龍八部》是查先生一部以我國北宋年間,宋、遼、金等國的對抗斗爭為背景,塑造了較多藝術形象的鴻篇巨著。作為一個優(yōu)秀的小說家,查先生所有的情節(jié)設置皆服務于所塑造的人物。雖洋洋百萬余字,卻不是流俗的胡編亂造。
蕭峰是金庸武俠小說中的第一好漢。從蕭峰的身世來講,他本是遼人,但卻為宋人養(yǎng)育,從其襁褓中的仇殺開始,蕭峰已被天命的成為一個宋遼矛盾的解決者。所以,蕭峰不可能只代表宋遼一方利益,他的身世必然會被揭開,使其陷入兩難的境地,從而完成小說所賦予這個人物的使命。蕭峰未知身世時多次襲擊遼人,這是與遼人所結的仇怨,又為耶律洪基平亂,這是與遼人的恩義;他受宋人教化習武成為中原豪杰,這是與宋人的恩義,之后為宋人圍殺,聚賢莊一役結成與宋人的仇怨。作者總是將蕭峰置于復雜的矛盾之中,這是蕭峰個人的矛盾,所反映的是宋遼之間的矛盾,矛盾的解決者是作者欽定的蕭峰?!皞b之大者為國為民”,作者正是以這些情節(jié)來塑造蕭峰第一好漢形象的。這是大環(huán)境,大情節(jié)對人物形象的塑造,這樣的情節(jié)必定蘊出偉大的人物。那么,作為一個偉大的人物,蕭峰不可能是一個回避者,他不能像《笑傲江湖》中令狐沖那樣選擇歸隱山林,《笑傲江湖》通過對岳不群,左冷禪,甚至任我行的陰謀密計的描寫刻畫出險惡的江湖環(huán)境,無論是辟邪劍法,還是葵花寶典,甚至是吸星大法都是極陰邪的武功,這武功的設置也與所描繪的險惡環(huán)境相一致,對令狐沖來說,能解脫也就夠了。而蕭峰呢,他天生是無法逃避的,可是說,蕭峰塞外牧馬放羊的夢想很快被作者以情節(jié)否定了,作者就是要蕭峰讓入世。并且塞外牧馬放羊夢想的破滅也告訴我們蕭峰永遠無法逃避,因為這里有作者賦予他的使命等待他完成。夢想破滅后,作者很快將蕭峰置于為遼國平亂的歷史重任之中。蕭峰的死,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塑造這個人物所必須的。我們已經分析了蕭峰不可能歸隱,那么當這個英雄以大智大勇解決了宋遼矛盾之后,他又該干什么呢?所以他只有死。蕭峰的生是一段宋遼矛盾的開始,蕭峰的死是一段宋遼矛盾的結束,這是情節(jié)的內在絕妙之處。而且蕭峰為宋遼人民而死更能表現他的英雄形象。另外,蕭峰的死也是解決其感情問題的最好方法。阿珠死后,他與阿紫相依為命,如果他不死而接受阿紫,這是對阿珠感情的背叛;如果不接受阿紫,蕭峰又過于殘忍了,這都會損害蕭峰的完美形象。蕭峰的形象是完美的,所以作者在情節(jié)設置上,雖然蕭峰武功未必天下第一,但從未戰(zhàn)敗,作者是如此愛惜這個人物,又怎會讓他在最后功虧一簣。
對慕容復的描寫體現了中國文化中“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的思想。慕容復是一個不太令人喜歡的人物,所以為他所設置的情節(jié)必定是高開低走。高開是因為慕容復的心計與抱負,地走也是由他的性格所決定的`人物命運。慕容復名氣所大,卻多次戰(zhàn)敗,成功總是在最后時刻消失。收買各洞主島主是這樣,少林寺比武是這樣,最后投靠段言慶也是這樣。如此看來慕容復的失敗也是情節(jié)的必然。與慕容復相對的是段譽,段譽是一個善良的人物,好人有好報,所以段譽有很多奇遇,總能化險為夷。在最危機的時刻,作者總設置情節(jié)打救段譽。如段譽學武,岳老三本要追殺段譽,但突然間要收他為徒,在常人看來已是天大的好事,但這還不夠,段譽還可在無意中學到更上乘的武功。再如,在被所擒慕容復,段言慶的必死時刻,又道出其身世的天大機密,使之得救。與王語焉的愛情故事是段譽與其對立的形象慕容復的直接正面沖突,最后誰擁得美人歸是一個必然的結局。慕容復復國失敗,段譽卻做了皇帝。
另外一個值得研究的人物是段正淳。查先生的愛情觀是一見鐘情,從一而終。這體現在他的作品中就是塑造了無數對生死相依的戀人:楊過與小龍女,郭靖與黃蓉。這其實都是查先生對其愛情觀的詮釋,但對多情郎又該如何處理呢?查先生的作品中著名的多情郎有韋小寶和段正淳。韋小寶娶了很多老婆,但韋小寶自己也說他不懂愛情的,這使韋小寶從未涉及到愛情從而保證了愛情的純潔。但段正淳與韋小寶不同,段正淳是懂得愛情的,他愛他的每一個情人,用現在的話說段正淳是忠于了自己的愛情卻沒有忠于自己的愛人。段正淳多情的人物形象決定了他應遭受種種折磨,與情人的感情糾葛剪不斷理還亂,這是對這類人的懲罰。在小說的情節(jié)中,對段正淳的懲罰集中表現在兩個故事:一個是馬夫人康敏對段正淳的報復,他殺死了自己與段正淳的孩子,設計謀殺段正淳,在馬家對段正淳的種種折磨是情節(jié)中對段正淳的最直接懲罰。另一個報復來自王妃刁百風,她與段言慶的故事用意就是報復段正淳的多情,段譽是報復的產物,這使段正淳一生無法照顧自己的女兒們,所教養(yǎng)的兒子又非己出。但段正淳并不是一個壞人,他的形象沒那么簡單。段正淳是好人,但他與眾多情人必須有一個了結,這個了結只能是死亡。如果段正淳與情人們不死的話,段正淳如何繼續(xù)處理與情人們的關系呢?情節(jié)的發(fā)展使段正淳已不能回到以前與情人們的那種狀態(tài),但是讓一個懂得愛情的人選擇不忠是不可取的。所以段正淳與其情人們的死和殺人者慕容復到沒有多大干系,而是完成人物塑造的情節(jié)需要。而這一情節(jié)的設置使段正淳的愛情被人理解了,是對段正淳人物形象塑造的最重要一筆,它使人物生動豐富起來。
其實,讀一部小說就是這樣,不能只圖熱鬧,我們要對作品有一個思考,我們要知道故事情節(jié)設置的原因。我們常為小說中的人物而感動,那些不朽的人物形象印在了我們的心里,我們要知道作者是如何以情節(jié)的構架完成人物塑造的。查先生是一代宗師,他在小說情節(jié)構架與人物塑造上的造詣是值得我們研究與學習的。
天龍八部的讀后感篇十
今天,我在家看完了《天龍八部》一書,意猶未盡,仿佛自己都沉浸在書里了!
天龍八部描寫的場景凌亂而精彩,讓人感慨萬分!主要描寫了喬峰【蕭峰】、虛竹、段譽、三個把兄弟的故事,在一場群雄聚義、選舉武林盟主的大戰(zhàn)中,喬峰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原來喬氏夫婦是被他的親生父親蕭遠山殺害的,他當時力敵丐幫其他兄弟,原來是自己親生父親救了他!只見半空中一個人影閃出,從天上拋下一捆繩子,精準而緊緊地捆住喬峰,《天龍八部》讀后感,讀后感《天龍八部》讀后感》。把他拎到了房頂上,飄飄而去……喬峰回憶起這些往事,心里不禁感傷!虛竹的父親是少林寺的老方丈,生母是四大惡人之一葉二娘!虛竹是最可悲的!!他的父親被活活打昏,坐斃升天了,生母自殺,任憑虛竹醫(yī)術再高,還是無力挽回結局!段譽的父親是天下第一惡人――段延慶!他們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心里有所不爽。
最后,蕭峰投靠大遼國,遼國君主要伐宋朝,蕭峰只得服從。最后,蕭峰為了百姓不再流離失所,自己悲憤自殺!虛竹、段譽怎么救他大哥,蕭峰還是死了。他一生做過無數好事,是個真君子,他威風凜凜的身影還在我的腦海中時隱時現,他是一個大英雄!
我時而想:為什么好漢都英年早逝!反而那些小人長久一世?那三個把兄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們劫富濟貧,幫助百姓,為天下老百姓之贊頌!我從心底里敬佩他們!
希望你們在書店借閱或買下收藏這本書,你們一定會感慨萬分,為好漢們打抱不平的!會一生都忘不了這本書!
天龍八部的讀后感篇十一
但凡讀過《天龍八部》,對虛竹一定會有很深的印象。
虛竹是一個正面形象,也是三大主角之一。他的經歷,看似是全書中最幸運的。
或許有人也期待著如虛竹一樣的幸運,然虛竹的命運自始至終都受他人操控。
嬰兒時期,虛竹被蕭遠山送到少林寺,他就一心一意地吃齋念佛了;虛竹受段延慶“傳音入密”之術的指點,破解了珍瓏棋局,得到了無崖子七十年修為的高深內力,但他卻是不大情愿地被動的接受的。
機緣巧合之下,得到了逍遙派約二百年的功力,他也無法恢復少林派的內力,就這樣接受了童姥的遺言成了靈鷲宮的主人,并且面對少林寺的責罰也未強加辯解。
虛竹看似與世無爭,自由自在,實則讓自己的命運受他人操控。一個連自己命運都把握不好的人,何談“幸運”二字?難道不是莫大的悲哀嗎?虛竹因在書中帶有主角光環(huán),才能如此一帆風順。
但若在現實,失去了主角光環(huán)的庇佑,像虛竹這樣的人恐難有如此輝煌。他人對他加以親睞時,他得以一帆風順;但若他人對他并不和善,也自認為“幸運”地接受嗎?將自己的命運交給他人掌控,他們得以使你輝煌,那么也必然得以使你毀滅。雖然短暫地成為了他人眼中的“幸運兒”,卻連自己毀滅之日無法預測,只等著災禍來臨時措手不及。
做人不做虛竹,不是指不能做如虛竹這般幸運的人,而是不能做如虛竹般被動地改變自我,由他人掌握自己的命運。
命運應該由我們自己去努力地掌握,唯有自己才是更為長久的依靠。夢想應由我們自己去奮力爭取,而不是在無夢的生活里接受他人的改造。
天龍八部的讀后感篇十二
今天2011年8月20日的傍晚,我終于把天龍八部看完了,斷斷續(xù)續(xù)地,我竟耗費了足足兩個月。
心里面有太多的感受,太多的變幻,如同海一浪一般起起伏伏,時而笑出聲來,時而淚溢眼角。
在讀的過程中,曾暗暗想過列一張惡人表,排一下我認為的那些惡人究竟誰更壞些,可是當今天全部讀完之時,才發(fā)覺當真沒有那個必要了。心口一酸,便想起原來下手殘忍的南海鱷神卻為了保護師父段譽而死;對嬰兒毫不留情的葉二一娘一年輕時卻經歷了那么心酸的一段情史;表面正人君子實則欲吞并天下武功秘籍的鳩摩智最終武功盡肯,一心向善,倒也不失為一件好事;至于天山童姥的生死符雖兇狠毒辣,但從他對虛竹真誠相待的情分來看,本就不是惡人,再看他一生的情感都為無崖子而存,到頭來卻無絲毫回報,不免心生悲憫之情。像小康,全冠清,丁春秋,慕容復這等我曾恨之入骨之人,最終也得到了應有的報應,便也釋然不究了。一切既因欲一望和誤會而起,也就沒那么多過錯與不過之分了。
當真如那句“無人不冤,有情皆孽”啊。人生百態(tài),又怎說不是如此呢!
天龍八部的讀后感篇十三
骨子里是個崇尚和平的人,對于各種反人體力學和物理學生物學的武功招式受制于有限的想象力,也難領悟其精妙之處,反而常常陷入思考的迷區(qū)。比如,獨孤九劍破九招最后一招破氣,是以有形破無形;而六脈神劍可將體內酒精順著手指逼出體外,卻是以無形迫有形。偶爾看到帖子探討小說中武功殺傷力排名,也覺得這些人認真討論的樣子有趣。
武俠小說構建了一個世界,這里沒有時間和空間的約束,段譽從大理古城到江南燕子塢,蕭峰從東北莽原往河南少林,行跡跨江河湖海,越山川峰巒。讀起來,有種跳出三界,游離九天的飄逸舒暢感??晌蚁矚g剝離了這些腦洞,剩下的,人的故事,若鷹嘯空谷,音色難息,有孤絕立于山巔的壯闊感。我想,這就是俠義精神。
從起源來看,武俠小說起于明清時期,脫胎于仁義志士事跡,口口相傳,是歷經時間而演繹的傳奇。俠之一字,淵源已久,追溯起來,可以到春秋時期的儒家。史記游俠列傳,以孔子的徒弟原憲開篇。韓非子言,俠以武犯禁,儒以文亂法。將兩者并而譏之,可見,儒俠不分家的,在中國文化里,浮浮淺淺數千余載。
俠者,論其義,往小了說,是朋友之義,言必信,行必果,已諾必誠。往大了說,是獨行其德,不茍合于世。小說里,蕭峰為屬下,杏子林里以自戕代罰;為友,聚賢莊里以一敵百;為家,從雁門關到江南,而痛失所愛;為天下,劍指義兄止戰(zhàn)數十余載;為兄長,自絕謝罪于關外。若說蕭峰是武之俠的頂峰,那么戰(zhàn)火下、殘垣畔、荒野里西南聯大的教師們,筆耕不輟教書育人,以無限鉆研之精神對抗有限艱苦之環(huán)境,應是文俠之典范。
梁文道的一千零一夜有一期解說論語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句。道長嚴肅激動,平常踱著步子邊走邊聊,這時走著就停下了。說漢武帝問司馬遷,李陵與你非親非朋,為何?蓋因天地有正氣,有真理。儒與俠的內核,于文有剛毅之心,直言不諱真相與真理;于武有果敢之勇,拔劍而出踐行信念與道義。
孔子為圣人,因其以一套遠高于世的標準要求自己。窮達以時,達者,幸之,窮者,固也。有一個故事,孔子求仕不得,終于有了機會,他卻因國君不能在父亡之后按規(guī)守禮而拒絕邀約。無論當下還是當時的環(huán)境,都顯得過于迂腐不知變通。我們都知道位置越高能量越大,影響或能越深遠,何不若曲線前進謀得高位后將其做為心中道義傳播的手段。他說,不,有瑕疵一開始就錯了。
曾國藩有句流傳很廣的話,說未來不迎,當前不雜,過往不戀。大白話說來,就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的意思。但金錢獎懲名利,燈紅影綠,曲賦樂舞。成功的標準簡化成財務自由,時間的尺度急劇通脹,道路上人的偏差大于努力,快成了唯一要素?!敖Y硬寨,打呆仗”又談何容易。
我喜歡那些雖受困于外,仍堅守于內的人。認識一個人,他把過往以及正在經歷的用簡單的文字毫不掩飾的描述。一位朋友,在用個人的力量對抗群體的非理性,標榜自己的價值觀和信念。時代與生活賦予的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強,都在,但在他們身上都慢了下來。
學心理的朋友跟我講了一個abc理論,遇到的事,如何看待,以及隨之產生的體驗和情緒。c是結果,a不可控,b是唯一可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步驟。更多的人選擇調整b來引導c??晌蚁嘈?,總有一些人用完整邏輯來恪守b并勇于接受c。
天龍八部的讀后感篇十四
“俠骨柔情,鐵血丹心”這八個字就是我們讀《天龍八部》得到的最多.
任何文學作品,無論雅俗都在說人?!短忑埌瞬俊芬膊焕?。人有正反兩面,此書說人的正面有喬峰的大義凜然,段譽的嬉笑人間,虛竹的虔誠向善等等筆之不盡,也是讀者熟得不能再熟的了。而要說人的反面,卻是此書一大亮點。尤其是正面人物的另一面,寫得更加透徹,更加有震撼力。譬如武林敬仰的少林方丈竟會有私生子,而且其妻竟然是“四大惡人”之意的葉二娘;武林前輩慕容博竟然是個唆使讒言,陰謀無比的'小人......這是對人性的深刻的挖掘,也是金庸對自己創(chuàng)作中人性兩面的一大發(fā)展。雙面人性的豐富的白描也點明了本書的主旨。
《天龍八部》在結構上采取了寫完某一個人之后,再寫另一個人,而又前后交錯,將不同的人聯結起來的一種獨特結構。這種結構,《水滸傳》用過?!端疂G傳》每一段更有可觀之處,整體結構新鮮。小說以段譽上無量山游山玩水,觀看無量宮東西兩宗比劍開始,一路發(fā)展下去直到與喬峰偶遇鄉(xiāng)間酒樓,引出喬峰到后來觀戰(zhàn)珍瓏棋局引出虛竹,段譽可謂是一路的引路人啊。
《天龍八部》在結構上是成功的。分別講述人物卻不見散漫,可謂整體與局部結合的一大亮點。對人物性格的塑造上天龍八部也是絕對成功的。在這里但說下全書的靈魂人物喬峰。《天龍八部》中喬峰的故事,是典型的悲劇。那樣的悲劇,古今中外的小說中并不多見。喬峰從一個丐幫幫主突然跌落到胡狗的境地,之后重重的坎坷際遇紛至沓來,最后悲情自刎。一生之中,盡管有一個弱小卻溫柔的姑娘阿朱愛過她,最后卻死在自己的手中,遺恨一生。喬峰臨死之際所說的話完全表達了他的心情?!拔覇谭迨瞧醯と耍袢諈s賣國幫助大宋,長于大宋卻是契丹人,既不容與大宋,又不容與契丹,天地間竟無我喬峰容身之地?!边@是一種怎樣的悲苦!
蕭峰悲劇的最大根源,在于他是一名在宋朝長大的契丹人。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遼宋刀兵不斷,兩國官兵互相虜掠對方的平民百姓,兩國之間實際已埋下了深深的民族仇恨。蕭峰自幼在漢人中長大,自然學得了漢人的價值觀念,認為所有的契丹人都是暴虐卑鄙、不守信義、殘殺漢人、無惡不作的無恥之徒。他所領導的丐幫更是暗助宋朝,以保家衛(wèi)國為己任。無可否認,蕭峰是有一顆忠于祖國和民族之心的。不料后來他卻發(fā)現自己竟是契丹人,最后為免生靈涂炭,還挾持遼帝威逼其退兵,成了契丹的大罪人。身為一個大英雄卻不知怎樣去效忠自己的國家,更有何面目立于天地間?自殺只能是最好的解脫方法了。這似乎又應了“英雄氣短,紅顏薄命”的俗諺。
蕭峰短暫的一生是一個悲劇,但正是他悲劇的人生成就了這個藝術形象的感人魅力。蕭峰形象必然在世界文學藝術長廊里占有一席地位,為后來的文學愛好者所景仰。事實上,蕭峰身上也有很多優(yōu)良品質值得我們現代人學習與發(fā)揚。譬如他的凜然正氣,其實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培育優(yōu)秀人格的傳統(tǒng),就是要培養(yǎng)“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這是我們現在乃至將來都要繼承發(fā)揚的民族文化精華。又如,蕭峰的誠信品格和俠義精神,也是值得我們提倡的。俠義精神,在今天實際就是助人為樂,扶危濟困,熱心社會公益事業(yè)。再如,蕭峰有一顆報國的忠心,總之,蕭峰身上凝聚了金庸先生對中國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高度濃縮的精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