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絕句教學設計(匯總23篇)

字號:

    總結(jié)是鍛煉思考能力和歸納總結(jié)能力的重要途徑。需要梳理和整理好相關材料和資料,為寫總結(jié)做好準備。如果對總結(jié)的寫作有困惑,不妨閱讀以下一些范文,或許能找到答案。
    二年級絕句教學設計篇一
    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提出“優(yōu)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成長模式。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難以成為名師,但如果寫三年反思則有可能成為名師。而且,專家們都說寫教學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本次賽課執(zhí)教古詩《夏日絕句》,自己教學后,感覺收獲比較大,這里反思一下。
    一、反思課堂教學的處理。
    1、學生有預習和沒預習,得有不同的教學設計。
    因我所試教的班級差別大,一個是比較內(nèi)向的五(4),一個是比較活潑的五(5),所以,同一課文處理完全不同。
    五(5)班布置預習:先讀熟全詩,然后糾正個別句子節(jié)奏。要求學生拿出紙筆,選自己喜歡的句子或者個別字詞,進行預習,把預習內(nèi)容寫出來。不懂預習的,把你的問題提出來。預習過程中遇到問題的,也把問題寫出來。這么做,主要是了解學生預習的程度,到底通過自己的預習,已經(jīng)掌握了多少內(nèi)容,還存在多少問題,同時,筆頭的交流,可以促進學生思考,避免思維偷懶。十分鐘之后,把這些紙條收上來,表揚預習很好的同學,并把他們的預習內(nèi)容讀出來,老師再做點評補充。重要的知識點落實好之后,再看學生的問題。學生的問題,先交給學生,討論不出結(jié)果之后,再由老師講解。學生的問題相對集中于這首詩的寫作背景。
    五(4)班布置預習:把項羽的生平放在課前,通過了解項羽并查閱項羽的作品之后,再具體探究《項羽本紀》中項羽的一些比較有氣節(jié)的成語。課前直接先提出問題,老師按照學生的問題來組織教學,然后再把重點的知識點落實清楚。
    這兩種的處理感覺都比較好,師生互動比較和諧。后來在自己班執(zhí)教的時候就綜合了這兩堂課預習的長處。
    看來,在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中,新課程突顯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有其道理的。
    2、把挑戰(zhàn)與合作引入課堂,增添課堂活力。
    孩子們五年級了,有一部分學生因為生理、心理等因素不愛舉手了。根據(jù)此現(xiàn)象,本課教學時,我精心把兩個問題設計成了“請接題”挑戰(zhàn)形式:一次是“人杰”、“鬼雄”的教學;一次是“不肯過江東”的教學。每次挑戰(zhàn),孩子們都表現(xiàn)出昂揚的斗志。這種挑戰(zhàn)的方式,直接帶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也為準備充分的同學提供了展示的舞臺。
    合作學習本課教學放在了區(qū)別“不肯”與“不愿”、“不能”、“不想”,體會用詞的準確性,放在了聯(lián)系題烏江亭》體會杜牧眼中的項羽。這兩處對于學生都有一定的難處,合作學習很好地發(fā)揮了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正因如此,如第一次合作學習后學生的表現(xiàn):換作“不能”好像江東的父老鄉(xiāng)親不諒解項羽不讓他回去,這是被迫的。而項羽是自己覺的無顏見鄉(xiāng)親不愿回去,感覺上不同,所以不能換。學生說的非常好。而且小組討論時我湊近聽了學生的交流,發(fā)現(xiàn)他們發(fā)表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并不是拘與形式非常的實在。
    二、反思課堂語文學習的“大語文觀”
    根據(jù)這首詩的學習的特點,提出讓學生課前了解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學生查閱有關項羽的生平及與其相關的作品或成語等,進行交流學習活動。
    長課文要短上,短課文要長上。這首詩只有短短的20個字,如何再現(xiàn)項羽的英雄形象和英雄豪情?這就需要“課外資源”的有力補充,需要搜索不少資料。于是我搜集了五處資料進行整理、組合、濃縮、改編,盡量做到了精煉,符合學生口味。具體是課前預熱時項羽的簡介、表現(xiàn)人杰的成語補充、“不肯過江東”時的歷史資料再現(xiàn)、品時代造就英雄時的《題烏江亭》及南宋的歷史背景和整體提升時有關英雄氣節(jié)的名句。我之所以這樣處理,是因為竇桂梅老師說過:“教古詩不能光看教的數(shù)量,要看是否能真正走進學生的質(zhì)(精神)。”
    真正的語文課并不僅僅是40分鐘,遵循這一特點,我獨具匠心設計了這節(jié)可的延伸活動:
    1、背誦并默寫《絕句》。
    2、配上旋律把《絕句》編成曲吟唱。
    3、出張有關英雄的手抄報。
    4、學了“英雄”,你有何想法,請把你的想法寫成文。
    從反饋的,可以歸結(jié)果來看,歸納出幾點成功的地方:
    1、學生默寫并背誦特別認真,因為孩子們還沉浸在詩的意境中。
    2、學生自己出手抄報,自己出報刊名,自己搜集資料,排版設計的過程中,注意到了排版技巧;一些愛畫畫的學生,還在他的詩集上畫上了美麗的插圖,會不很好的,他們就采用貼圖,也很有創(chuàng)意……學生忙并收獲著。
    3、關于“英雄”文,學生的語言很有思維含量,很有自己的獨特見的。
    二年級絕句教學設計篇二
    1、識字與寫字:認識古詩中的生字,會寫本課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春天的勃勃生機。
    3、理解古詩大意。
    一、導入。
    同學們,古詩是中國文學藝術(shù)的瑰寶,流傳千古,家喻戶曉的古詩有很多,比如我們看到這些圖片的時候就會想到(李白的就《靜夜思》),那么李白有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名叫杜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杜甫的這首《絕句》。
    二、解詩題。
    三、認識作者。
    師:那大家對杜甫了解多少呢?我們一起再來補充一些杜甫的相關知識吧!(補充詩圣詩仙詩豪等知識)。
    四、精析古詩。
    1、讀通古詩,糾正易錯字。
    重點糾正“獨”“鴛”“鴦”三個字。
    2、讀出節(jié)奏。
    先由學生自己劃分節(jié)奏,教師糾正,學生自由。
    練習。
    3、分析大意。
    (2)這些都是作者看到的,那作者聞到什么?氣味是誰送來的?春風是什么感覺?
    (3)美麗的春天還吸引了很多小動物,是誰呢?它們在干什么?
    4、總結(jié)感情。
    作者都對春天什么感情?(喜愛、贊美)。
    二年級絕句教學設計篇三
    《絕句》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鄂教版二年級上冊語文的古詩誦讀。《絕句》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一首作品,該詩畫面明麗,語言形象,情感歡悅,意蘊暢達,描寫了成都草堂明媚的春色,表達了詩人愉快的心情和對和平的向往。
    【學生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大膽且獨立,喜歡讀書和表演,但語言的表達能力、思維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時間比較短。
    【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從學生的角度和課程階段目標及教材特點,初步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文本,學會生字。
    2、過程和方法:通過觀察朗讀時間活動,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通過誦讀古詩,感受春天的美好,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
    【設計理念】。
    在低年級的古詩教學中,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學生有感情朗讀的重要前提,聯(lián)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創(chuàng)設情境,在理解詩句上,結(jié)合畫面讓學生體會意境,在評價朗讀中來提高學生誦讀能力。
    【教學策略】。
    基于教學目標的制定和重難點的提出,結(jié)合新課標理念,采用自讀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實踐創(chuàng)新等學習方式。根據(jù)以上分析,設計了情境激趣――自讀古詩――感悟意境――拓展遷移的教學模式。
    【教學流程】。
    一、情境激趣揭示課題。
    1、播放春景,引導想象: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的《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寫的是哪個季節(jié)的景色?春天是美好的季節(jié),它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我們邊聽音樂,邊去找一找春天的足跡。引導學生想象。
    2、指名說自己眼中的春天。
    3、交待課題,齊讀課題。
    二、自讀古詩,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古詩。
    2、檢查生字:要想走進杜甫的古詩,必須穿過一個美麗的花園,花園里的花可美。
    讓我們?nèi)バ蕾p一下吧!花中帶有古詩中要求認識的生字。
    在這里可以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識記生字。
    3、學生再讀古詩。
    三、感悟意境品讀古詩。
    1、播放意境圖一:春天來了,新綠的柳樹上兩只黃鸝在唱歌。
    交流:你看到了什么?黃鸝可能會說些什么?課文中的哪行詩寫了這幅圖?這兩只可愛的小鳥會怎么讀呢?指導學生讀詩句:兩只黃鸝鳴翠柳。
    2、播放意境圖二:添上一行白露在天上飛。
    交流:你還看到了什么?一行白露在天上是怎么飛的?指導學生讀詩句:一行白露上青天。在指導讀的時候可以加上動作。
    3、播放意境圖三:推開窗子,遠方有雪山。
    交流:窗外有什么?指導學生讀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你讀懂了什么?
    4、播放意境圖四:江中停泊著船只。
    交流:江中還有什么?這只船是從哪里開來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出詩句:門泊東吳萬里船。
    5、指導學生讀詩句,注意評價的語言要有指導性。
    6、采用喜歡的方式在小組內(nèi)練習誦讀。
    7、在全班展示誦讀情況。
    四、拓展遷移開闊眼界。
    1、給古詩配上音樂。
    2、介紹古詩:春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jié),又許多詩人都寫出了贊美它的詩歌,你知道哪些呢?學生介紹并引導學生讀記。
    3、課后收集一些杜甫的詩或描寫春天的詩。
    二年級絕句教學設計篇四
    教學內(nèi)容:
    《三字經(jīng)》中的“瑩八歲能詠詩泌七歲能賦棋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
    教學目標:
    1、初步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豐富內(nèi)涵,理解詩文內(nèi)容明白只要努力用功讀書,就會取得好成績的道理。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瑩八歲能詠詩泌七歲能賦棋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并且在熟讀的基礎上達到背誦。
    3、明白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可以使自己進步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對“瑩八歲能詠詩泌七歲能賦棋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內(nèi)容及含義的理解。
    教學準備:小黑板、圖片。
    教學流程:一、導入新課。
    二、初讀詩文、理解大意。
    三、明理品讀。
    四、拓展升華。
    五、總結(ji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講兩篇小故事,請同學們邊聽邊想:這兩個故事講的都是什么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教師邊出示圖片邊講述祖瑩吟詩、李泌賦棋的故事)。
    2、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故事講的是什么事?你從中知道了什么道理?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跟這兩個故事有關的“三字經(jīng)”。
    二、初讀詩文、理解大意。
    1、出示詩文,讀準字音。
    (1)教師范讀(教師語速適中,使學生聽清字音)。
    (2)學生自讀(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使學生讀準字音)。
    (3)指名讀(多種形式:拍手讀,男、女生分讀,小組讀,接龍讀……)。
    2、理解詩文。
    (1)你讀懂了哪些內(nèi)容?
    學生匯報,教師適時講解:賦棋、彼、爾、效等字詞的意思。
    (2)指名講解詩文的意思(學生嘗試講解,教師適時補充)。
    (3)教師對詩文意思進行小結(jié):北齊有個叫祖瑩的人,八歲就能吟詩,后來當了秘書監(jiān)著作郎。唐朝有個叫李泌的人,七歲就能以下棋為題而作出詩賦。他們兩個人的聰明和才智,在當時很受人們的贊賞和稱奇。你現(xiàn)在正是求學的開始,應該效法他們,努力用功地讀書。
    三、明理品讀。
    1、北齊的祖瑩、唐朝的李泌為什么能有這樣的成績?
    2、我們應該向他們倆學習什么?
    3、讓我們再來把這兩句三字經(jīng)有感情的讀一讀(自由讀后齊讀)。
    四、拓展升華。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總結(jié)。
    今天我們學習了北齊的祖瑩、唐朝的李泌的故事,希望同學們能效法他們,從小就努力用功地讀書,長大做一個有用的人。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二年級絕句教學設計篇五
    在六備中有老師就《夏日絕句》中哪句是愛國的詩句展開討論,我心癢癢禁不住也加入了進來但覺得還是不過癮,索性自己也發(fā)一貼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我上課一般不看教參,自己研讀文本再參考一下網(wǎng)上的教學心得,梳理后完成自己的教案以及學生的學案,我對這首詩的理解是,前兩句是作者的人生觀或者叫人生態(tài)度。而后者以借懷念項羽來鞭撻國家,從側(cè)面來愛國,因為在古代勸解人,特別是勸君王不能直勸,而應該智勸,如六年級課文《螳螂捕蟬》一文就是最后的佐證。
    但我們的教參上說是前兩句是愛國,后兩句是對國家的憤恨不滿,對政府的腐敗不滿。
    這個我沒有注意,我一直認為不要拘泥在教參上,為教參是瞻,在我們畢業(yè)模擬考試中就有這樣一題,而我平時講的就是后一句,大家都是我的這個不對,一邊改卷我一邊“狡辯”提出自己的看法與見解,但大家一致說要聽教參的,不可否認前兩句有愛國的成分,但更多的是人生觀,而后兩句才是從側(cè)面表達自己的一腔愛國之心,但又不敢言明,這也印證了李清照的詩歌風格,欲說還休,留有余地,回味無窮,耐人尋味。也同樣給讀者一種閱讀的期待,以及更多的思考。
    我在這兒并不是為了我班的孩子在考試中由于我自己的“失誤”在狡辯,也不是計較這個分數(shù),我是想得到一個正確的對待詩歌,對待詩人的認識,讓孩子明白什么叫智勸,什么叫欲說還休。
    二年級絕句教學設計篇六
    1、學習李清照高尚偉大的愛國精神,培養(yǎng)同學熱愛祖國、奮發(fā)圖強的精神。
    2、在古詩教學中將復雜的歷史背景運用多媒體加以介紹,使同學入情入境,深入理解詩句的含義。
    3、鼓勵同學查資料,討論,自讀自悟,促進同學綜合素質(zhì)的全面提高。
    課前準備。
    通過閱讀、上網(wǎng)查資料,了解有關南宋的歷史和李清照的生平和項羽的有關資料,將收集的資料與同學交流。
    教學流程。
    一、運用多媒體導入新課,激發(fā)同學興趣,了解歷史背景。
    1、播放《射雕英雄傳》片段。
    (蕩氣回腸的音樂,激烈嚴酷的戰(zhàn)爭局面給同學以強烈的震撼)。
    2、師導入:剛才,同學們看到的是電視劇《射雕英雄傳》的片段,雖然是武俠片,可是它反映了中華民族歷史上一段屈辱的歷史。由于金兵大肆入侵中原,北方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多少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多少人飽受戰(zhàn)爭之苦,這其中就有一位著名的女詞人李清照。同學們通過查資料,已經(jīng)了解了一些南宋的歷史和李清照的生平,誰來向大家介紹介紹。
    3、同學將收集的資料用實物投影儀顯示出來并向大家介紹。
    如同學介紹不完整,可補充:
    李清照:(1084~約1151)。
    自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人,著名女詞人。她出身于一個具有文化保守的士大夫家庭,父親李格非是一位散文家兼學者,十八歲時與太同學趙明誠結(jié)婚,混后婚后居汴京,生活幸福。建炎元年,李清照因靖康之恥南下,建炎三年,趙明誠病逝于金陵,李清照只身逃難,幾年后轉(zhuǎn)寓臨安,孤苦伶仃地度過寂寞的晚年。
    靖康恥:
    北宋靖康二年,金兵俘虜了徽宗、欽宗兩個皇帝,北宋王朝在統(tǒng)治一百多年后宣告滅亡,歷史上稱這次事變?yōu)椤熬缚抵儭卑傩沼X得這是一件羞恥的事情,所以又稱“靖康恥”。
    之后,宋欽宗的弟弟趙構(gòu)作了皇帝,定都臨安(今杭州),歷史上稱為南宋?!怠?BR>    (由于本課涉和的歷史背景較復雜,事先安排同學收集資料,并利用多媒體加以介紹,對同學理解全詩大有協(xié)助,同時也培養(yǎng)了同學的自學能力。)。
    二、用多媒體出示全詩內(nèi)容,指導朗讀。
    1、師導語:在那個國破家亡,風雨飄搖的時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南宋統(tǒng)治者卻整日沉浸于享樂,不思恢復中原,公元1127年,李清照途經(jīng)當年項羽自刎的烏江渡口,觸發(fā)了她痛國傷時的無限感慨,寫下了這首著名的《夏日絕句》。
    2、用多媒體出示全詩。
    3、提問:同學們聽出老師帶著怎樣的感情讀這首詩嗎?(悲憤、激昂)。
    誰來試著讀一讀?
    4、請三、五名同學大聲朗讀,其他同學評一評,誰讀得好,為什么?
    5、全班同學有感情地大聲朗讀。
    (用多媒體課件,入情入境,一下子將同學帶入詩中描繪的意境中,因此,同學讀得非常有感情。)。
    三、分小組討論,理解詩句含義。
    1、理解第一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同學討論后發(fā)言:活著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為鬼中英雄。
    2、理解“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BR>    同學討論后發(fā)言:至今人們還懷念項羽,佩服他寧死不肯逃回江東。
    3、考慮討論:
    (1)“項羽”是什么人?李清照為什么“至今思項羽”?(說說項羽的故事。)。
    秦朝末年,統(tǒng)治者的殘酷激起了人民的不滿,各路豪杰紛紛起義抗秦,項羽率領八千江東子弟渡江轉(zhuǎn)戰(zhàn)中原,消滅秦軍主力,立下赫赫戰(zhàn)功,秦朝滅亡后,與劉邦爭奪天下,最終,項羽兵敗亥下,退至烏江渡口。當時,烏江亭長勸他急速渡江,回到江東,重振旗鼓,項羽覺得自身無顏再見江東父老,不肯過江逃生,便下馬步戰(zhàn),殺敵數(shù)百,負傷十余處,最后從容自刎,時年31歲。
    (2)讀了這段文字,你理解了項羽為什么“不肯過江東”嗎?
    師小結(jié):是??!項羽活著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決不屈膝投降。而南宋的那些統(tǒng)治者卻在做什么?請同學們再看一段資料。
    (多媒體放一段有關的歷史資料)。
    (3)看完這段介紹,你又有何感想?
    師小結(jié):雖然岳飛被害的事情發(fā)生在李清照寫這首詩之后,但假如李清照知道了這件事也一定會痛罵當時的統(tǒng)治者。有一首寫道“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反映的就是當時中原人民的狀況,而另一首詩“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反映的就是狀況,面對這樣的遺民,面對這樣的統(tǒng)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
    四、在理解全詩的基礎上,對同學進行語言訓練和朗讀指導。
    師過渡:李清照大聲地呼喊“南宋的統(tǒng)治者??!你們?yōu)槭裁床荒芟耥椨鹉菢印鄙又f“南宋的統(tǒng)治者??!你們?yōu)槭裁础?BR>    五、總結(jié)全詩,朗讀升華。
    1、師總結(jié):是?。∫粋€封建時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愛國情懷,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氣魄,實在令人佩服。
    2、討論:讀了這首詩,你懂得了應當怎樣做人?
    3、師小結(jié):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樣,做一個熱愛祖國的人,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人。同學們只有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勤奮學習,將來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才不會受敵人的欺辱。讓我們懷著對李清照的敬仰,讓我們抱著“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大聲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吧!
    4、配樂朗讀全詩,讓同學的思想境界得到進一步地升華。
    六、作業(yè)。
    1、寫一寫這首詩的讀后感。
    2、讀一讀李清照其他的詩詞。
    二年級絕句教學設計篇七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及寫作時代背景。
    2、理解詞的意思,感悟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并能背誦下來。
    教學重點:理解“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意思。
    教學難點:理解項羽為什么“不肯過江東”。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簡介作者,了解歷史背景。
    二、出示全詩內(nèi)容,指導朗讀。
    三、分小組討論,理解詩句含義。
    (一)默讀這首詩,看看你能讀懂什么?尤其注意抓住關鍵詞語來理解詩句,想好之后,可以和小組同學說一說。
    (二)匯報。
    1、理解前兩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BR>    學生發(fā)言:活著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為鬼中英雄。
    學生自讀后指名讀。
    2、理解“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學生發(fā)言:至今人們還懷念項羽,佩服他寧死不肯逃回江東。
    思考討論:
    (1)“項羽”是什么人?李清照為什么“至今思項羽”(說說項羽的故事。)教師適時用多媒體出示項羽資料。
    (2)讀了這段文字,你理解了項羽為什么“不肯過江東”嗎?
    師小結(jié):是??!項羽活著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決不屈膝投降。他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而是不肯茍且偷生(板書不肯),這樣的精神和氣節(jié)無愧于七尺男兒之身,無愧于江東父老。與項羽比起來,大敵當前,南宋的那些統(tǒng)治者卻在做什么呢?請同學們再看一段資料。(多媒體播放一段有關的歷史資料)。
    (3)看完這段介紹,你又有何感想?
    師小結(jié):有一首詩寫道“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反映的就是當時中原人民的狀況,而另一首寫在臨安城一家旅館墻壁上的詩“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多媒體出示)反映的就是這種狀況,面對這樣的遺民,面對這樣的統(tǒng)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師領讀全詩)。
    四、在理解全詩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和朗讀指導。
    師過渡:李清照大聲地呼喊“南宋的統(tǒng)治者??!你們?yōu)槭裁床荒芟耥椨鹉菢印鄙又f“南宋的統(tǒng)治者啊!你們?yōu)槭裁础?BR>    師再次領讀,過渡:此時此刻,詩人在贊頌項羽、思念項羽的同時,還表現(xiàn)了她怎樣的情感?(對南宋統(tǒng)治者的憤恨、失去家園的悲痛、為國家擔憂等等。)此時,詩人是怎樣的心情?(氣憤、悲傷……)。
    師:把這種心情讀出來!
    五、總結(jié)全詩,朗讀升華。
    1、師總結(jié):李清照,一個封建時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愛國情懷,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氣魄,實在令人佩服。
    2、討論:讀了這首詩,你懂得了應當怎樣做人?
    3、師小結(jié):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樣,做一個熱愛祖國的人,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人。同學們只有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勤奮學習,將來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才不會受敵人的欺辱。讓我們懷著對李清照的敬仰,讓我們抱著“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大聲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吧!
    二年級絕句教學設計篇八
    1、學習李清照崇高偉大的愛國精神,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奮發(fā)圖強的精神。
    2、在古詩教學中將復雜的歷史背景運用多媒體加以介紹,使學生入情入境,深入理解詩句的含義。
    3、鼓勵學生查資料,討論,自讀自悟,促進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全面提高。
    通過閱讀、上網(wǎng)查資料,了解有關南宋的歷史和李清照的生平及項羽的有關資料,將收集的資料與同學交流。
    一、運用多媒體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興趣,了解歷史背景。
    1、播放《射雕英雄傳》片段
    (蕩氣回腸的音樂,激烈殘酷的戰(zhàn)爭場面給學生以強烈的震撼)
    2、師導入:剛才,同學們看到的是電視劇《射雕英雄傳》的片段,雖然是武俠片,可是它反映了中華民族歷史上一段屈辱的歷史。由于金兵大肆入侵中原,北方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多少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多少人飽受戰(zhàn)爭之苦,這其中就有一位著名的女詞人李清照。同學們通過查資料,已經(jīng)了解了一些南宋的歷史和李清照的生平,誰來向大家介紹介紹。
    3、學生將收集的資料用實物投影儀顯示出來并向大家介紹。
    如學生介紹不完整,可補充:
    李清照:(1084~約1151)
    自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人,著名女詞人。她出身于一個具有文化傳統(tǒng)的士大夫家庭,父親李格非是一位散文家兼學者,十八歲時與太學生趙明誠結(jié)婚,混后婚后居汴京,生活幸福。建炎元年,李清照因靖康之恥南下,建炎三年,趙明誠病逝于金陵,李清照只身逃難,幾年后轉(zhuǎn)寓臨安,孤苦伶仃地度過寂寞的晚年。
    靖康恥:
    北宋靖康二年,金兵俘虜了徽宗、欽宗兩個皇帝,北宋王朝在統(tǒng)治一百多年后宣告滅亡,歷史上稱這次事變?yōu)椤熬缚抵儭卑傩沼X得這是一件恥辱的事情,所以又稱“靖康恥”。
    之后,宋欽宗的弟弟趙構(gòu)作了皇帝,定都臨安(今杭州),歷史上稱為南宋?!?BR>    (由于本課涉及的歷史背景較復雜,事先布置學生收集資料,并利用多媒體加以介紹,對學生理解全詩大有幫助,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用多媒體出示全詩內(nèi)容,指導朗讀。
    1、師導語:在那個國破家亡,風雨飄搖的時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南宋統(tǒng)治者卻整日沉迷于享樂,不思恢復中原,公元1127年,李清照途經(jīng)當年項羽自刎的烏江渡口,觸發(fā)了她痛國傷時的無限感慨,寫下了這首著名的《夏日絕句》。
    2、用多媒體出示全詩。
    (在激昂的琵琶聲中,毛筆楷書的詩句一一出現(xiàn),師富有感情地大聲朗讀。)
    3、提問:同學們聽出老師帶著怎樣的感情讀這首詩嗎?(悲憤、激昂)
    誰來試著讀一讀?
    4、請三、五名同學大聲朗讀,其他同學評一評,誰讀得好,為什么?
    5、全班同學有感情地大聲朗讀。
    (用多媒體課件,入情入境,一下子將學生帶入詩中描繪的意境中,因此,學生讀得非常有感情。)
    三、分小組討論,理解詩句含義。
    1、理解第一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BR>    學生討論后發(fā)言:活著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為鬼中英雄。
    2、理解“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BR>    學生討論后發(fā)言:至今人們還懷念項羽,佩服他寧死不肯逃回江東。
    3、思考討論:
    (1)“項羽”是什么人?李清照為什么“至今思項羽”?(說說項羽的故事。)
    秦朝末年,統(tǒng)治者的殘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滿,各路豪杰紛紛起義抗秦,項羽率領八千江東子弟渡江轉(zhuǎn)戰(zhàn)中原,消滅秦軍主力,立下赫赫戰(zhàn)功,秦朝滅亡后,與劉邦爭奪天下,最終,項羽兵敗亥下,退至烏江渡口。當時,烏江亭長勸他急速渡江,回到江東,重振旗鼓,項羽覺得自己無顏再見江東父老,不肯過江逃生,便下馬步戰(zhàn),殺敵數(shù)百,負傷十余處,最后從容自刎,時年31歲。
    (2)讀了這段文字,你理解了項羽為什么“不肯過江東”嗎?
    師小結(jié):是啊!項羽活著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決不屈膝投降。而南宋的那些統(tǒng)治者卻在做什么?請同學們再看一段資料。
    (多媒體放一段有關的歷史資料)
    (3)看完這段介紹,你又有何感想?
    師小結(jié):雖然岳飛被害的事情發(fā)生在李清照寫這首詩之后,但如果李清照知道了這件事也一定會痛罵當時的統(tǒng)治者。有一首寫道“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反映的就是當時中原人民的狀況,而另一首詩“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反映的就是狀況,面對這樣的遺民,面對這樣的統(tǒng)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
    四、在理解全詩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和朗讀指導。
    師過渡:李清照大聲地呼喊“南宋的統(tǒng)治者啊!你們?yōu)槭裁床荒芟耥椨鹉菢印鄙又f“南宋的統(tǒng)治者啊!你們?yōu)槭裁础?BR>    (詩句內(nèi)容較簡單,學生通過自學討論就能理解詩意,后面幾道思考題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李清照為什么要寫這首詩。)
    五、總結(jié)全詩,朗讀升華
    1、師總結(jié):是啊!一個封建時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愛國情懷,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氣魄,實在令人佩服。
    2、討論:讀了這首詩,你懂得了應當怎樣做人?
    3、師小結(jié):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樣,做一個熱愛祖國的人,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人。同學們只有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勤奮學習,將來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才不會受敵人的欺辱。讓我們懷著對李清照的敬仰,讓我們抱著“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大聲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吧!
    4、配樂朗讀全詩,讓學生的思想境界得到進一步地升華。
    (在激昂的琵琶曲中,同學們對著大屏幕上的詩句大聲朗讀,讓這首詩的字字句句和李清照的精神永遠留在同學們的心中。)
    六、作業(yè)
    1、寫一寫這首詩的讀后感。
    2、讀一讀李清照其他的詩詞。
    (在古詩教學中注重“情境交融”,不僅能促進學生理解詩意,更能幫助他們體會作者的感情和詩中的意境,激發(fā)他們學習古詩文的興趣。)
    二年級絕句教學設計篇九
    暑假,我讀了許多古詩,其中著名女詩人李清照的《夏日絕句》讓我難以忘懷。
    生當作人杰,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當我第一次讀到這首詩時,感覺比較平淡,覺得它意思淺顯,通俗易懂,每一句我都能把它清楚地解釋出來??僧斘业诙巍⒌谌巍?lián)系當時的時代背景,一遍又一遍地誦讀此詩,才發(fā)現(xiàn)這短短的四句詩意義非凡,讓人品讀之后回味無窮。
    絕句的一、二兩句,直接抒發(fā)了李清照的愛國激情。我們都知道“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君王是國家之首,是國家的代表,他的命運更應該與國家、人民聯(lián)系在一起。可是,南宋的的統(tǒng)治者,只顧自己逃命,不管國家與老百姓的安危,拋棄中原河山,到杭州茍且偷生,貪圖享樂,這樣的人,怎么能稱為英雄豪杰呢?正是因為他們的腐敗無能,使國家淪陷,老百姓有的背井離鄉(xiāng),有的妻離子散,還有的橫尸街頭,血流成河。當時的統(tǒng)治者犯下了如此彌天大罪,難道死后還能成為“鬼雄”嗎?難怪李清照說:“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蹦兀?BR>    讀到這里,我不禁想起了古代著名的詩人屈原,近代偉大的領袖毛澤東和現(xiàn)代無數(shù)的抗震英雄,還有錢學森、華羅庚等著名科學家,他們才真正稱得上是英雄豪杰。雖然他們有的已經(jīng)離我們遠去,但是卻都芳名永存,才可稱之為“鬼雄”。詩人用“生”、“死”、“人”、“鬼”兩對反義詞,更鮮明地展現(xiàn)了正反兩面的人生觀,有力地抨擊了統(tǒng)治者的腐敗行為,激勵愛國人士,也喚醒了一些愚昧的,對抗金有些猶豫的老百姓,充分反映了李清照的膽識和才華。
    絕句第三、四句--“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詩人引用典故,回憶了一個有名的歷史人物--項羽。項羽自稱西楚霸王,與劉邦爭奪天下。戰(zhàn)敗后,有人勸他回江東重新整兵再站,可他卻寧死不過江東,自刎身亡。李清照用項羽的骨氣,再一次強調(diào)“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這兩句詩,既呼應了前文,又升華了主題,又一次強烈諷刺了那些貪生怕死、不思收復失地,不為百姓、國家著想的統(tǒng)治者。
    這兩句詩使我再次想起我國古代許許多多蓋世英雄,他們?yōu)榱藝业慕y(tǒng)一、民族的存亡,不惜犧牲自己寶貴的生命。如黃繼光、邱少云、劉胡蘭等,這些英雄無一不是為了成千上萬的百姓著想,腐敗的南宋統(tǒng)治者與他們天差地別,簡直不能相提并論。
    李清照的這首《夏日絕句》,每次都讓我覺得慷慨激越、豪邁雄壯,不由得對詩人產(chǎn)生敬佩。她雖然是一名女子,但卻有著大丈夫的氣概,實在是非常難得。
    看來,每一首古詩,都需要我們像品茶一樣慢慢地品味!
    二年級絕句教學設計篇十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二年級下冊《絕句》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正確朗讀《絕句》這首古詩,讀準字音,認識“鷺、含、嶺、泊、吳”這幾個漢字,會寫八個漢字。
    2、感情朗讀這首古詩,感受春天的明媚色彩,感受詩人杜甫的愉悅心情。
    一、回憶背誦導入
    1、背誦《望廬山瀑布》
    2、揭題:這節(jié)課再來學習一首古詩,板書:絕句,指名讀
    3、理解“絕句”:詩歌的一種體裁形式,每首四句,每句五個字或七個字,稱五言(七言)絕句。
    二、自讀,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讀準字音,同桌互相幫助糾正
    2、指名展示讀,傾聽,糾正
    3、齊讀
    三、學習詩句,朗讀感悟
    2、邊讀邊想像:
    在藍天的映襯下,黃鸝、白鷺、翠柳、青天,構(gòu)成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想象,描述:兩個黃鸝唉翠綠的柳枝上歡快地鳴叫,一行白鷺輕盈地飛上了藍藍的天空,這一切顯得多美啊!
    3、看到這樣的景色,此時詩人杜甫的心情會是什么樣?
    4、是的,他被這生機勃勃的春景深深地感染了,內(nèi)心充滿了愉悅。
    5、朗讀體現(xiàn)
    1、詩人在明媚的春光里還看到了什么?千秋雪、萬里船
    2、為什么會看到千秋雪?
    (詩人透過自己的窗戶望去,正好是著名的西嶺雪山,山頂上的積雪長年不化,詩人形象地叫做千秋雪)
    3、要開往遠方的船只,靜靜地??吭谠娙说募议T口,理解:停泊
    4、一幅美麗的雪景圖像一幅畫一樣出現(xiàn)在詩人的窗前,即將遠航的船只靜靜地聽在門邊,一切是那么美好!
    理解:沒有戰(zhàn)爭,人們和平地生活,讓他快樂而欣慰,經(jīng)歷了戰(zhàn)爭之苦的杜甫,看到草堂內(nèi)外一片美好的春光,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
    5、朗讀體現(xiàn)
    6、試著背誦
    四、總結(jié)延伸:
    在今后的.學習中,我們還將走進更豐富、更奇妙的大自然呢!
    五、指導寫字
    六、教學反思:
    古詩的教學一直是我的一個困惑,不知道從何下手,試著能讓學生自己去讀、去感悟,似乎又不能達到想要的效果,但教師的引又顯得特別束手無策,一講總是會忍不住將學生該說的也說了。本課教學下來,有這樣幾點感受:
    1、適當介紹時代背景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詩句、體會情感,但介紹過多、過細,學生易游離于書本。
    二年級絕句教學設計篇十一
    和畫面)一首詩就是一幅畫,請你選擇其中一幅畫,配上一首詩,并能有感情地吟誦。(指。
    名學生看圖朗誦)。
    2,今天,老師再向大家推薦一首唐詩——《絕句》(電腦出示課題,學生齊讀)。
    二,教學詩句。
    (一)讀。
    1,請你試著把這首詩讀一讀,把字音讀正確,詩句讀流利。
    2,檢查:兩個同學試讀,糾正字音。
    誰能有感情地讀這首詩。(指名讀)。
    男女生比賽讀。
    1,鳴:叫。
    2,翠柳:碧綠的柳枝。
    3,黃鸝:也叫黃鶯,叫的聲音很好聽。
    兩個黃鸝鳴翠柳:兩個黃鸝在碧綠的柳枝上鳴叫。
    4,白鷺:也叫鷺鷥,能涉水捕食魚蝦。
    5,上青天:飛上藍天。
    一行白鷺上青天:一行白鷺飛上藍天。
    (三)質(zhì)疑。
    1,“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笔鞘裁匆馑?。
    2,老師(出示圖片),引導觀察:詩人是從什么地方看到了怎樣的景色。
    3,理解“千秋雪”就是千年不化的白雪;“萬里船”就是東吳與成都相隔十分遙遠,從東吳行船到成都經(jīng)過了千萬里路。
    4,整句詩的意思是:從窗口望去,遠處的西山頂上覆蓋著千年不化的積雪,門口停泊著從遙遠的東吳來的客船。
    三,根據(jù)詩的意境,想象作畫,鞏固理解。
    過渡:的確,這短短的一首絕句,給我們描繪了一幅美麗,動人的畫面。要是能用彩筆把它畫下來,那多好?。≌埬氵呑x詩邊畫畫,把詩中描繪的情景展現(xiàn)出來。
    1,學生作畫。
    2,指名學生談談為什么這么創(chuàng)作。(展示學生的畫,請他對照著畫面說出對詩的理解)。
    3,其他同學的畫課后把它完成,并做成精美的卡片收藏起來。
    4,看圖背誦古詩。
    (配樂)過渡:正如這位同學所畫的那樣,詩人從草堂向外遠眺,兩個黃鸝在翠綠的柳枝上鳴叫。一行白鷺飛上藍天。從窗口望去,遠處的西山頂上覆蓋著千年不化的積雪,門口停泊著從遙遠的東吳來的客船。詩人把這動,靜,遠,近的景物描繪的錯落有致,有聲有色,勾畫出一幅美好的風景圖,一首千古傳誦的絕句。
    四,了解作者及寫詩的背景。
    1,關于這首詩你還想知道什么呢。
    2,生自由發(fā)問:作者是誰為什么以“絕句”為題等等。
    3,教師講解。
    五,小結(jié)。
    希望同學們對唐詩的研究,不只僅僅局限于課堂上,更要通過課外的閱讀,豐富知識。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我國是詩的國度,讓我們一起來繼承這流傳了一千多年的燦爛文化——唐詩。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二年級絕句教學設計篇十二
    教學過程:。
    一,開篇揭題。
    同學們從小學古詩,一定積累了不少古詩吧,老師想考考大家.(電腦出示詩的意境。
    名學生看圖朗誦)。
    2,今天,老師再向大家推薦一首唐詩——《絕句》(電腦出示課題,學生齊讀)。
    二,教學詩句。
    (一)讀。
    1,請你試著把這首詩讀一讀,把字音讀正確,詩句讀流利.
    2,檢查:兩個同學試讀,糾正字音.
    誰能有感情地讀這首詩.(指名讀)。
    男女生比賽讀.
    1,鳴:叫.
    2,翠柳:碧綠的柳枝.
    3,黃鸝:也叫黃鶯,叫的聲音很好聽.
    兩個黃鸝鳴翠柳:兩個黃鸝在碧綠的柳枝上鳴叫.
    4,白鷺:也叫鷺鷥,能涉水捕食魚蝦.
    5,上青天:飛上藍天.
    一行白鷺上青天:一行白鷺飛上藍天.
    (三)質(zhì)疑。
    1,"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是什么意思。
    2,老師(出示圖片),引導觀察:詩人是從什么地方看到了怎樣的景色。
    3,理解"千秋雪"就是千年不化的白雪;"萬里船"就是東吳與成都相隔十分遙遠,從東吳行船到成都經(jīng)過了千萬里路.
    4,整句詩的意思是:從窗口望去,遠處的西山頂上覆蓋著千年不化的積雪,門口停泊著從遙遠的東吳來的客船.
    三,根據(jù)詩的意境,想象作畫,鞏固理解。
    過渡:的確,這短短的一首絕句,給我們描繪了一幅美麗,動人的畫面.要是能用彩筆把它畫下來,那多好啊!請你邊讀詩邊畫畫,把詩中描繪的情景展現(xiàn)出來.
    1,學生作畫.
    2,指名學生談談為什么這么創(chuàng)作.(展示學生的畫,請他對照著畫面說出對詩的理解)。
    3,其他同學的畫課后把它完成,并做成精美的卡片收藏起來.
    4,看圖背誦古詩.
    (配樂)過渡:正如這位同學所畫的那樣,詩人從草堂向外遠眺,兩個黃鸝在翠綠的柳枝上鳴叫.一行白鷺飛上藍天.從窗口望去,遠處的西山頂上覆蓋著千年不化的積雪,門口停泊著從遙遠的東吳來的客船.詩人把這動,靜,遠,近的景物描繪的錯落有致,有聲有色,勾畫出一幅美好的風景圖,一首千古傳誦的絕句.
    師生共同配樂背誦《絕句》.
    四,了解作者及寫詩的背景。
    1,關于這首詩你還想知道什么呢。
    2,生自由發(fā)問:作者是誰為什么以"絕句"為題等等.
    3,教師講解.
    五,小結(jié)。
    希望同學們對唐詩的研究,不只僅僅局限于課堂上,更要通過課外的閱讀,豐富知識.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我國是詩的國度,讓我們一起來繼承這流傳了一千多年的燦爛文化——唐詩.
    二年級絕句教學設計篇十三
    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積累詠春的詩句。
    4.巧妙記憶生字,有感情地讀課文。
    5.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古詩的喜愛。
    教學重點:學會生字,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在理解古詩的基礎上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
    教學準備:錄音帶、課文插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本課是一首古詩,作者是孟浩然,“春曉”指春天拂曉的情景。那春天拂曉在作者筆下是。
    樣的情景呢?現(xiàn)在,我們來學習這些古詩。
    二、學習古詩中的生字。
    1.學生試讀古詩,找出課文中的生字。
    知曉眠聞落。
    2.根據(jù)拼音試讀生字,學生自己指出在讀音時應注意的問題。
    3.檢查認字情況。(從不同層次的學生中抽出學生讀。
    4.只認識這些字還不夠,還要記住字形。在記字形時要講究方法,同學們有哪些好方法請說出來。
    5.記往了這些字形,那就要會寫這些字。教師在黑板上寫這些字,學生仔細觀察。要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寫勻稱。以下生字的筆順要注意:
    曉、聞、眠、落、三、朗讀指導。
    2.在朗讀時,語速成稍慢,學生跟著朗讀詩歌。
    四、擴展活動。
    永春的詩不少,學完《春曉》后,請再積累幾句寫春的詩句。
    等閑視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
    第二課時。
    一、導語。
    我們剛學了一首寫春的詩,這節(jié)課我們再學一首寫春天美麗景色的唐詩《絕句》。
    二、初讀課文。
    1.聽課文錄音。
    2.出示課文插圖。
    同學們,你們看看圖上畫的是什么?
    3.學生試讀課文,體會詩歌中所描寫的景物,并找出其中的生字。
    三、學習本課生字。
    1.自學生字。
    2.檢查自學效果。
    (1)應特別注意哪幾個字的讀音?
    麗泥沙暖。
    (2)你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的?
    3.認讀并練寫這幾個字。
    4.老師指導在田字格中練寫。
    四、指導朗讀,背誦。
    1.剛才同學們從畫面上就看出了本首詩描寫了春天美麗的景色,那么就應該帶著什么樣的感情來讀?(喜歡、贊美)。
    2.還要注意詩的節(jié)奏。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五、總結(jié)課文。
    1.這首詩中寫了哪些富有春天特色的景物?
    春風花草、凍土、燕子鴛鴦。
    2.從詩中你體會到了怎樣的感情?
    熱愛春天的感情。
    二年級絕句教學設計篇十四
    1.指導學生認識、會寫“絕、鳴、嶺、泊”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絕句》并會默寫。
    3.理解古詩內(nèi)容,想像詩句描繪的畫面。
    掌握生字的音、形、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在理解古詩的基礎上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
    錄音機、小黑板、自制生字卡片。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2、在黑板上斜著往上畫一行白鷺,讓學生用一句詩來說謎底。
    3、告知謎底,揭示課題。
    (謎底:一行白鷺上青天。課題:絕句)。
    4、簡介作者:杜甫,唐代詩人,字子美,今湖北人。被后人尊稱為“詩圣”。
    5、回憶學過的杜甫的詩,練習背他的另一首《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6、這兩首詩有什么不同呢?趕緊翻開書讀一讀吧。
    二、指導自學(按上節(jié)課的方法學習)。
    1、總結(jié)上節(jié)課的學習方法:
    (1)讀準生字,讀通詩句。
    (2)理解詩句意思。
    (3)想象詩句畫面,背誦古詩。
    2、根據(jù)以上方法自學古詩。
    三、檢查自學情況,合作探究,質(zhì)疑釋惑。
    1、出示生字卡片,檢查生字的認讀情況。
    2、出示抄有詩歌的小黑板,檢查自讀情況,相機糾音。
    3、采用多種形式讀詩:
    拍手讀、搖頭晃腦讀、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表演讀。
    4、理解字詞意思:
    鳴:叫的意思。青:(讓學生查字典選擇)藍色。
    千秋:許多年。萬里:來得很遠。
    泊:停。東吳:地名,在現(xiàn)在的江浙一帶。
    5、指導看圖:你看到了什么?根據(jù)學生回答,相機板書。
    6、誰來說說詩句意思?
    (窗外翠綠的柳枝上,有兩只黃鸝正在唱著動聽的歌,一行白鷺排著整齊的隊伍飛向藍藍的天空。透過窗子,可以看到遠處西邊的山嶺上,積了多年的雪還沒有融化,門前的江邊,停泊著來自遙遠的東吳的船只。)。
    教師小結(jié):詩句中的一個“含”字使我們體會到詩人在屋子里向遠處眺望,這窗戶好像畫框,遠處的山,藍天下的白鷺,柳樹上的黃鸝,門前的大船,都鑲嵌在畫框里,簡直就是一幅絕妙的畫。作者寫前既不寫題目,寫后也不想寫題目,干脆用“絕句”做題目了。
    7、想象說話,體會作者的心情:
    看到這么美妙的畫面,你聽到了什么悅耳的聲音嗎?啟發(fā)學生想象黃鸝一邊唱一邊跳的情景。
    黃鸝會說些什么呢?看到此情此景,作者的心情會怎樣?你的心情呢?
    8、輕松、愉快地讀詩。
    9、簡介寫作背景,進一步體會作者的心情。
    唐朝當時發(fā)生了戰(zhàn)亂,江河不通,被軍隊占用,老百姓保受戰(zhàn)亂之苦。那一年,戰(zhàn)亂被平息了,杜甫又回到成都草堂,當時心情特別好,就靠在窗前,欣賞窗外的景色。當他看到來自東吳的船,你知道他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嗎?(更高興,感到欣慰和振奮)。
    10、再次感情讀詩。
    四、指導朗讀背誦,想象畫面。
    1、創(chuàng)設情境,指導朗讀。
    這首歌里,有哪些表示顏色的詞?(黃、翠、白、青)這不僅是一首詩,更是一幅色彩明麗的畫。你就是杜甫,你為自己寫出了這么一首詩而感到興奮,于是,你情不自禁地大聲地讀起來。
    2、合上書,讀著《絕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美麗景色?
    3、指名上臺拿話筒比賽讀。
    4、齊背古詩,邊背邊做動作。
    5、每組派一名選手上臺比賽背詩。
    五、課堂作業(yè):
    1、抄寫生字并組詞。
    2、練習默寫古詩。
    六、課外作業(yè):
    課外搜集描寫春天的詩,寫在采集本上。
    二年級絕句教學設計篇十五
    1、使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了解古詩的內(nèi)容;使學生了解祖國山河的壯美,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本課中的5個生字及新詞。
    3、會背誦并默寫兩首古詩。
    理解詩句,通過詩中所描繪的景色,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學生要邊讀邊想象,在頭腦中展現(xiàn)詩句所描繪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絕句》所描寫的景色。
    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1、朗讀全詩,要求讀準字音。師生共同糾正字音。
    2、自讀詩歌,要求學生找出詩歌中描寫了哪些景物。
    黃鸝翠柳。
    白鷺青天。
    千秋雪。
    萬里船。
    3、理解上述詞語的意思,逐句詩句的內(nèi)容。
    黃鸝------也叫黃鶯,一種益鳥。身體呈黃色,嘴淡紅,在春天經(jīng)常啼唱,聲音很好聽。
    翠柳------翠,就是新綠。翠柳就是指處春時節(jié)剛抽出嫩芽的柳枝。
    白鷺------一種水鳥,羽毛白色,腿長,能涉水捕食魚蝦。
    青天------蔚藍色的天空。
    鳴------鳴叫。
    句意:兩個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鳴叫,
    一行白鷺飛上了蔚藍色的天空。
    -------指名學生口述詩句內(nèi)容,教師糾正。
    千秋雪-------雪存年久,因嶺上積雪終年不化,所以這樣相稱。千秋就是千年。
    萬里船------萬里指遙遠。萬里船指從很遠的地方來的船。
    含------包含。
    泊------停泊。
    重點理解“含”的意思,并引導學生體會畫面的意境。
    句意:從窗口可以看見西嶺長年不化的積雪,
    門外停泊著從遙遠的東吳來的船只。
    -------指名學生口述詩句內(nèi)容,教師糾正。
    4、理解詩句的意思時同時用簡筆畫的形式加以表現(xiàn),使學生有更直觀的了解和體會。
    5、川聯(lián)詩句內(nèi)容,要求學生獨立說出譯文。
    6、結(jié)合圖畫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的意境。
    近景-------兩個黃鸝鳴翠柳,
    遠景-------一行白鷺上青天。數(shù)量。
    遠景-------窗含西嶺千秋雪,色彩。
    近景-------門泊東吳萬里船。
    7、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知道朗讀,背誦。
    8、復習學習古詩的方法:
    (1)知詩人。
    (2)解詩題。
    (3)明詩意。
    (4)悟詩情。
    9、“知詩人”--------唐朝詩人杜甫。
    10、“解詩題”--------絕句: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
    補充介紹詩人的寫作背景。進一步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和情境。
    11、學生自由為作者加詩題。
    進一步體會“絕句”為題的好處,體會詩人創(chuàng)作時的激情。
    12、“悟詩情”-------在體會背景和詩題的情況下,自然領悟到詩人是情感:
    表達了詩人對和平生活的向往。
    13、朗讀全詩。
    二年級絕句教學設計篇十六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古詩《絕句》。
    2、了解古詩大意,感受春天的美麗。
    3、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古詩《絕句》。
    2、了解古詩大意,感受春天的美麗。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孩子們,當我們想到最親愛的媽媽,我們不禁會想起古詩《游子吟》(學生有感情的背誦),想到滾滾奔流的長江,又會想到古詩《浪淘沙》(學生背誦)。古詩是我國文學藝術(shù)的瑰寶,這節(jié)課讓我們再次來感受吧!
    設計意圖:通過有感情的背誦上個單元學習的兩首古詩,進入詩詞學習的意境,感知古人吟詩抒情的意境。
    二、通讀。
    1、師:這是我國唐朝偉大詩人杜甫寫的詩《絕句》。與以往我們學習過的古詩詩題不同,絕句是詩歌的一種體裁,按照每句的字數(shù),可分為五言絕句、七言絕句。
    生:反復讀,將詩讀清爽、讀流利,讀出一定的節(jié)奏和韻律。
    師生對讀個別讀齊讀。
    設計意圖:了解絕句是詩歌體裁,把這首詩讀正確,讀流利。
    2、整體感受詩歌。
    《絕句》描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的景色?用一個詞來形容讀詩的感覺。
    三、
    了解大意,感受春之美。
    師:杜甫的詩中有畫,讀一讀,結(jié)合課本插圖,看看詩中畫了什么?
    生:日、江山、春風、花草、泥、燕子、沙、鴛鴦。
    師追問:分別來說一說,這些景物什么樣?
    如(溫暖、柔和、明亮)的陽光(柔柔、溫暖、輕輕、輕柔)的春風。
    (五顏六色、各色各樣、火紅、金黃、雪白)的花(嫩綠、綠油油、嫩嫩)的草這么美好的春色,詩中寫到:遲日江山(),春風花草()。
    師:詩中還有氣味呢,誰聞到了?
    生:香讀出來。
    這春天的景色真是(美麗如畫)。吸引小動物們也出來了?
    學習三、四句: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生:讀以上兩句。
    師:詩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為什么要飛來飛去?你是怎么知道的?讀出來。
    詩句中一對鴛鴦在做什么?為什么睡得這么香甜?讀出來。
    師:這一飛一睡,一動一靜,讓這個春天充滿生機而又自然和諧。讀出來。
    喜歡這春色嗎?讀全詩。
    設計意圖:學生在讀詩、看課本插圖和結(jié)合生活實際的想象中,了解詩的大意,從色彩、味道、感覺、動作等方面感受詩中所寫春天的美美景。感受春天的美好,產(chǎn)生熱愛之情。
    四、拓展。
    師:杜甫也因為喜歡這春色,寫了不少詩來贊美:
    1、略讀兩首詩:江畔獨步尋花。
    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杜甫。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賞析要點:讀通,知道這首詩寫了春雨,感受春雨潤物無聲的美好。
    2、欣賞吟誦調(diào)《春曉》。
    春曉孟浩然。
    二年級絕句教學設計篇十七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了解李清照和項羽,體會其性格特點。
    3.通過對詩人思想感情的賞析,使學生明確做人的價值取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教學過程:
    一、音樂導入,激發(fā)興趣。
    1、同學們,喜歡聽歌曲嗎?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硪皇赘枨对聺M西樓》,可要認真聽哦!
    課件播放歌曲。
    歌曲聽完了,誰來說一說你的感受?指生交流。
    2、這首歌柔美、清幽,你知道它的歌詞是誰寫的嗎?
    指名交流后,根據(jù)學生回答適時出示資料: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山東省濟南市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著有《易安居士文集》。
    李清照的詞成就最高,多是離愁別緒,婉約纏綿。她也寫詩,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宋代才女——李清照,一起走近她的這首千古絕唱:夏日絕句(板書課題)。
    二、誦讀古詩,悟情入境。
    課件展示:
    〔宋〕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讀出詩的節(jié)奏和停頓。
    生自由練讀,指生展示讀。
    讀得流暢,字正腔圓,也讀出了節(jié)奏和美感。她之所以讀得這樣美,原來他注意了停頓。
    課件展示:
    〔宋〕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指生展讀。
    2、讀著讀著,在這首詩中有沒有一個人物躍入你的眼簾?
    生交流:項羽。
    知道項羽這個人嗎?誰來談一談你的了解?指生交流。
    課件展示:
    項羽:秦朝末年著名的農(nóng)民起義領袖,曾領導起義軍消滅秦軍主力,自立為“西楚霸王”,后被劉邦打敗,不愿屈服投降、茍且偷生,在烏江邊自刎而死。
    生:思。
    李清照為什么“思”項羽?指生交流。
    誰能用詩句來回答?
    生: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4、項羽這位亂世英雄,一生有很多傳奇的故事呢?其中《霸王別姬》被拍成了電影,下面我們一起欣賞!
    課件播放:《霸王別姬》片段。
    誰來談談自己的感受?指生交流。
    好一個“不肯過江東”!其實他本可以渡過烏江來逃生的,可是他不愿茍且偷生,最終選擇烏江自刎,死也死得如此慘烈。都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僅一河之遙,卻是生死之界;僅一念之間,卻是存亡之抉。項羽這位叱咤風云的西楚霸王,放棄了生的希望,“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行”,這就是“士可殺而不可辱”的英雄氣概,這就是“死不懼而辱不受”的壯志豪情!所以李清照贊頌他。來,咱們一起來贊頌項羽:齊讀古詩。
    5、楚漢戰(zhàn)爭以項羽的失敗而告終,李清照,一個柔弱的女子為什么要去思念一位千年以前失敗的英雄呢?這和她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有直接的關系。下面我們回到民不聊生的南宋!
    課件展示:
    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中原,擄走徽、欽二帝,正值國家危亡的時刻,但是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身為知府,沒有奮勇抗敵,卻臨陣逃跑。李清照為丈夫的行為感到羞恥,同時腐敗無能的宋統(tǒng)治者也使李清照憤慨,于是在行至烏江時,有感于項羽的悲壯,寫下了這首詩。
    國破家亡,風雨飄搖,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南宋統(tǒng)治者卻整日飲酒作樂,歌舞升平,不思恢復中原。面對這樣的統(tǒng)治者,李清照,大聲呼喊:齊誦《夏日絕句》!
    短短的這么一首五言絕句,里面卻藏著三個典故呢?因為時間的關系,我們以后再講。
    三、融會貫通感情升華。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是李清照做人的標準,那就是:有正氣、有骨氣、有氣節(jié)。讓我們讀出她豪邁的情懷吧!
    二年級絕句教學設計篇十八
    常規(guī)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文本,學會生字。
    2、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
    3、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感受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二維目標:
    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說話寫話的能力。
    教學重點。
    準確理解詩意,有感情地通讀詩句,感受詩歌表達的。
    愉悅之情。
    理引導學生正確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關詩句。
    的意思。
    情境導入法、朗讀感悟法、合作交流法。
    學法指導。
    讀一讀、議一議、想一想、畫一畫。
    教學準備。
    鼓勵學生圖文對照,自讀自悟,合作解疑來理解詩歌內(nèi)容,通過。
    朗讀、想象來體會詩歌的意境及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教師導學活動。
    學生學習活動。
    創(chuàng)新發(fā)展。
    一、談話激趣,揭題解題。
    1、談話導入:現(xiàn)在什么季節(jié)?春天是什么樣的?
    2、是呀,春天萬物復蘇、繁花似錦,到處都充滿了生機!同學們都積累了哪些描寫春天的古詩,指名背誦。
    3、師板書課題,解釋“絕句”
    4、學生交流詩人杜甫的資料,師補充。
    二、自讀自悟,學習古詩。
    (一)繪一幅彩畫。
    1、初讀全詩,要求把詩句讀準確、讀通順。
    2、用生字卡片檢查生字認讀情況。游戲識字,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識記生字。
    3、字正腔圓地讀給自己聽,指名讀古詩,正音。
    4、讀詞語。
    5、小組合作,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那些疑問。
    6、質(zhì)疑,交流對這首詩的疑問。帶著疑問再讀古詩。解決一些疑問。
    7、師解說詩句的意思,生接詩句。
    8、古人說:“詩不離畫,畫不離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痹僮x古詩并思考給這首詩配一幅畫,你認為都應該畫上哪些景物?關鍵是要說明自己的理由。
    (二)品一幅彩畫。
    1、用波浪線畫出詩中描寫顏色的詞語,從中體會詩中所描繪的亮麗色彩。
    2、用單橫線畫出詩中描寫動作的詞語,從中體會動態(tài)畫面的美。
    3、用雙橫線畫出詩中出現(xiàn)的數(shù)量詞。
    4、指導朗讀,看動畫聽錄音范讀,指名讀,挑戰(zhàn)讀。
    5、試著背誦這首詩。
    (三)展一片天地。
    1、杜甫的詩還有很多,你還知道哪些?
    2、比較閱讀。出示杜甫的另一首《絕句》,為學生展一片天地。自由試讀。
    3、師小結(jié)。
    三、布置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絕句》。
    2、給古詩配一幅畫。
    3、收集杜甫的其他作品,準備在古詩園地向全班同學介紹。
    4、收集其他詩人描寫春天的詩作,準備參加“春之聲”賽詩會。
    學生說說春天的發(fā)現(xiàn)。
    學生展示課前搜集到杜甫的資料。
    自由讀全詩,要求把詩句讀準確、讀通順。
    檢查生字預習情況,并給生字組詞。
    同桌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并和其他同學分享。
    開火車讀詞語。
    先讀古詩,和小組同學討論交流,回報。
    教師導學活動。
    學生學習活動。
    創(chuàng)新發(fā)展。
    (唐)杜甫。
    情:愉悅、熱愛大自然。
    畫意:彩畫:黃翠白青。
    動畫:鳴上。
    教學反思:
    二年級絕句教學設計篇十九
    《絕句》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開篇之作。本單元的主題都是通過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督^句》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的一首七言絕句。該詩畫面明麗,語言形象,情感歡悅,意蘊暢達,表達了詩人愉快的心情和對和平的向往。
    新課程強調(diào)教師的職能不再是“教學生念書”而是要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本節(jié)課充分體現(xiàn)以生為本,以讀為本,讓學生學習了本詩的色彩美,結(jié)構(gòu)美,意境美。
    1、認讀5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理解重點詞語,理解“含”的妙用,了解詩的對子對照格式。
    2、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啟發(fā)學生依據(jù)詩句展開想象,通過想象畫面,領會詩的意境,從而體驗詩人作詩時的歡快心情。
    3、通過誦讀古詩,感受春天的美好,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
    三、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從中感受春之美,大自然之美。
    教學難點:
    有感情的朗誦全詩,使學生在朗讀與想象中領悟詩的意境。
    四、教學過程:
    葉老說:“課文無非是個例子”,我們的語文課一定要教學生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己學習的能力。古詩的學習方法很多,本節(jié)課我教給學生最基本的學習方法,那就是:知詩人——解詩題——明詩意——悟詩情。
    本課的教學,我力求把詩歌的美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當中。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整個教學程序我設計了5個環(huán)節(jié)。
    激情導入——讓學生期待美。
    初讀古詩——讓學生根據(jù)本課認讀的生字讀準古詩正音。
    再讀古詩——讓學生領悟本詩的結(jié)構(gòu)美。
    品讀古詩——讓學生感受本詩的意境美。
    指導書寫——寫好“口在不同的位置,胖瘦高矮的變化”、寫好左中右結(jié)構(gòu)的“柳”。
    (一)激情導入——讓學生期待美。
    新課伊始,我精心設計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詩仙”李白的《望廬山瀑布》,詩人用極其夸張的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手法再現(xiàn)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觀,今天我們又要讓李白的好友——“詩圣”杜甫帶領我們到四川草堂去領略那里的美景,你們愿意去嗎?不過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這位大詩人及他的大作[課件出示杜甫簡介,絕句簡介](這樣設計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望)。
    (二)初讀古詩——讓學生根據(jù)本課認讀的生字讀準古詩正音。
    讀一首好詩,要注意始終個別重點難字的讀音,因此在講授認讀生字中,采用我校識字方法,帶拼音讀字——帶拼音讀詞——去拼音讀詞——去拼音讀字(開火車)——闖關小游戲。在這五個字中,其中“鷺”是學生難識字,先讓學生交流識字方法,最后總結(jié)“鷺”是形聲字,我們可以通過它的聲旁形旁加深對它的認識。并試圖讓學生找一找除了“鷺”,本科還有哪個字也是形聲字呢?激發(fā)學生在此識字的興趣。
    (三)再讀古詩——讓學生領悟本詩的結(jié)構(gòu)美。
    在熟讀了古詩的基礎上,我會問學生:如何能讀好一首古詩?我們不僅要讀準字音,還要通過想象畫面、讀好詩的停頓和語氣。
    我讓學生再讀古詩,逐句展開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兩個/黃鸝/鳴翠柳,“你看到了什么?”學生會踴躍說“兩只黃鸝、翠柳”在學生說完想象之后再出示圖片,并試圖讓學生猜測,“這是什么季節(jié)呢?”“春天”“春天很美,讓我們用歡快的心情再讀一遍”。
    本詩中有很多數(shù)量詞。這首詩巧妙地將數(shù)字運用于形象思維領域,使詩在結(jié)構(gòu)上渾然一體,散發(fā)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該詩被奉為千百年來的蒙學讀物,數(shù)量詞不可不講。除了第一句的“兩個”在第二行還有“一行”,我注重讓學生展開想象,一行白鷺是幾只呢?他們是按什么順序排列的?同學學生用手比劃,體現(xiàn)出白鷺排列有序、漸行漸遠。
    頭兩句講完,問孩子“你喜歡對對子嗎”通過教師引導“兩個對一行”讓孩子自己說出其他的對子“黃鸝對白鷺、鳴對上、翠柳對青天”,學生便會感嘆說原來詩不僅美,而且上下倆句還很工整,體會詩的對照形式。
    本詩中有很多表示顏色的詞:白、青、翠、黃。詩人展開語言的調(diào)色板,選用繽紛的色彩,將眼前的景物描繪成一幅絢麗多彩的畫面,使它產(chǎn)生了誘人的魅力。本詩除了看到的景象,作者還讓我們聽到了,哪個詞體現(xiàn)的?學生會快速說第一句的“鳴”字,教師可以播放黃麗得叫聲,讓學生感受黃鸝歡快美麗、嘰嘰咋咋、一唱一和的叫聲。最后讓學生頭腦想象著畫面,齊讀這兩句描寫春天美麗景象的句子。
    第三句重點講授“含”字的用意,窗含/西嶺/千秋雪,通過激發(fā)學生回答出“雪是從窗戶外看到的?”要突破這個難點。教師采取反問學生“作者為什么不用窗前、而是選擇窗含”,這時有些孩子就會說出“這千秋雪好像一副畫印在了窗戶上,所以含用的好”,這樣學生通過體會“含”字,能夠真切的感受詩的美!
    (四)品讀古詩——讓學生感受本詩的意境美。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上引導學生先閉上眼睛,想象畫面,伴隨著古箏聲,根據(jù)自己的想象作畫配詩。這樣的設計意圖主要是引導學生感悟詩的意境美。前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寫的是動景,草堂周圍翠綠的柳樹上成對的黃鸝在歡唱,有聲有色,構(gòu)成了新鮮而優(yōu)美的意境。后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寫的是靜景,窗雖小,因“含”著,千年積雪而讓人感受到時間的久遠;更顯示出詩人開闊的胸襟和向往和平的抱負!。
    (五)指導書寫——寫好“口在不同的位置,胖瘦高矮的變化”、寫好左中右結(jié)構(gòu)的“柳”。
    出示“含、吳、鳴”,寫讓學生觀察,這三個字的共同特征都有一個“口”,但隨著“口”的位置不同,寫的大小胖瘦大相徑庭。通過學生發(fā)現(xiàn)總結(jié)出“口在上下時,要寫的扁胖一些;口在左邊時,占格往上一些,寫的小一些”
    “柳”是左中右結(jié)構(gòu),因此觀察好三部分高矮很重要。要注意中間的撇是豎撇,想彎彎的柳枝一樣。右邊是單耳不是雙耳。
    伴隨梅花三弄古箏聲讓孩子書寫。最后展示兩位同學的作品并評價。
    總結(jié):這首詩雖短,但其境無窮。四句詩,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有山有水,色彩明麗,春意盎然。引導學生通過齊讀領悟詩中意境。
    絕句。
    形聲字:鷺、嶺含吳鳴柳。
    二年級絕句教學設計篇二十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了解李清照和項羽,體會其性格特點。
    3.通過對詩人思想感情的賞析,使學生明確做人的價值取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一、音樂導入,激發(fā)興趣
    1、同學們,喜歡聽歌曲嗎?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硪皇赘枨对聺M西樓》,可要認真聽哦!
    課件播放歌曲。
    歌曲聽完了,誰來說一說你的感受?指生交流。
    2、這首歌柔美、清幽,你知道它的歌詞是誰寫的嗎?
    指名交流后,根據(jù)學生回答適時出示資料: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山東省濟南市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著有《易安居士文集》。
    李清照的詞成就最高,多是離愁別緒,婉約纏綿。她也寫詩,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宋代才女——李清照,一起走近她的這首千古絕唱:夏日絕句(板書課題)
    二、誦讀古詩,悟情入境
    課件展示:
    夏日絕句
    〔宋〕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讀出詩的節(jié)奏和停頓。
    生自由練讀,指生展示讀。
    讀得流暢,字正腔圓,也讀出了節(jié)奏和美感。她之所以讀得這樣美,原來他注意了停頓。
    課件展示:
    夏日絕句
    〔宋〕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指生展讀。
    2、讀著讀著,在這首詩中有沒有一個人物躍入你的眼簾?
    生交流:項羽
    知道項羽這個人嗎?誰來談一談你的了解?指生交流。
    課件展示:
    項羽:秦朝末年著名的農(nóng)民起義領袖,曾領導起義軍消滅秦軍主力,自立為“西楚霸王”,后被劉邦打敗,不愿屈服投降、茍且偷生,在烏江邊自刎而死。
    生:思
    李清照為什么“思”項羽?指生交流。
    誰能用詩句來回答?
    生: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4、項羽這位亂世英雄,一生有很多傳奇的故事呢?其中《霸王別姬》被拍成了電影,下面我們一起欣賞!
    課件播放:《霸王別姬》片段
    誰來談談自己的感受?指生交流。
    好一個“不肯過江東”!其實他本可以渡過烏江來逃生的,可是他不愿茍且偷生,最終選擇烏江自刎,死也死得如此慘烈。都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僅一河之遙,卻是生死之界;僅一念之間,卻是存亡之抉。項羽這位叱咤風云的西楚霸王,放棄了生的希望,“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行”,這就是“士可殺而不可辱”的英雄氣概,這就是“死不懼而辱不受”的壯志豪情!所以李清照贊頌他。來,咱們一起來贊頌項羽:齊讀古詩。
    5、楚漢戰(zhàn)爭以項羽的失敗而告終,李清照,一個柔弱的女子為什么要去思念一位千年以前失敗的英雄呢?這和她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有直接的關系。下面我們回到民不聊生的南宋!
    課件展示:
    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中原,擄走徽、欽二帝,正值國家危亡的時刻,但是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身為知府,沒有奮勇抗敵,卻臨陣逃跑。李清照為丈夫的行為感到羞恥,同時腐敗無能的宋統(tǒng)治者也使李清照憤慨,于是在行至烏江時,有感于項羽的悲壯,寫下了這首詩。
    國破家亡,風雨飄搖,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南宋統(tǒng)治者卻整日飲酒作樂,歌舞升平,不思恢復中原。面對這樣的統(tǒng)治者,李清照,大聲呼喊:齊誦《夏日絕句》!
    短短的這么一首五言絕句,里面卻藏著三個典故呢?因為時間的關系,我們以后再講。
    三、融會貫通感情升華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是李清照做人的標準,那就是:有正氣、有骨氣、有氣節(jié)。讓我們讀出她豪邁的情懷吧!
    二年級絕句教學設計篇二十一
    1.指導學生認識、會寫“絕、鳴、嶺、泊”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絕句》并會默寫。
    3.理解古詩內(nèi)容,想像詩句描繪的畫面。
    掌握生字的音、形、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在理解古詩的基礎上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
    錄音機、小黑板、自制生字卡片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2、在黑板上斜著往上畫一行白鷺,讓學生用一句詩來說謎底。
    3、告知謎底,揭示課題。
    (謎底:一行白鷺上青天。課題:絕句)
    4、簡介作者:杜甫,唐代詩人,字子美,今湖北人。被后人尊稱為“詩圣”。
    5、回憶學過的杜甫的詩,練習背他的另一首《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6、這兩首詩有什么不同呢?趕緊翻開書讀一讀吧。
    二 、指導自學(按上節(jié)課的方法學習)
    1、總結(jié)上節(jié)課的學習方法:
    (1)讀準生字,讀通詩句。
    (2)理解詩句意思。
    (3)想象詩句畫面,背誦古詩。
    2、根據(jù)以上方法自學古詩。
    三、檢查自學情況,合作探究,質(zhì)疑釋惑
    1、出示生字卡片,檢查生字的認讀情況。
    2、出示抄有詩歌的小黑板,檢查自讀情況,相機糾音。
    3、采用多種形式讀詩:
    拍手讀、搖頭晃腦讀、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表演讀
    4、理解字詞意思:
    鳴:叫的意思。 青:(讓學生查字典選擇)藍色。
    千秋:許多年。 萬里:來得很遠。
    泊:停。 東吳:地名,在現(xiàn)在的江浙一帶。
    5、指導看圖:你看到了什么?根據(jù)學生回答,相機板書。
    6、誰來說說詩句意思?
    (窗外翠綠的柳枝上,有兩只黃鸝正在唱著動聽的歌,一行白鷺排著整齊的隊伍飛向藍藍的天空。透過窗子,可以看到遠處西邊的山嶺上,積了多年的雪還沒有融化,門前的江邊,停泊著來自遙遠的東吳的船只。)
    教師小結(jié):詩句中的一個“含”字使我們體會到詩人在屋子里向遠處眺望,這窗戶好像畫框,遠處的山,藍天下的白鷺,柳樹上的黃鸝,門前的大船,都鑲嵌在畫框里,簡直就是一幅絕妙的畫。作者寫前既不寫題目,寫后也不想寫題目,干脆用“絕句”做題目了。
    7、想象說話,體會作者的心情:
    看到這么美妙的畫面,你聽到了什么悅耳的聲音嗎?啟發(fā)學生想象黃鸝一邊唱一邊跳的情景。
    黃鸝會說些什么呢?看到此情此景,作者的心情會怎樣?你的心情呢?
    8、輕松、愉快地讀詩。
    9、簡介寫作背景,進一步體會作者的心情。
    唐朝當時發(fā)生了戰(zhàn)亂,江河不通,被軍隊占用,老百姓保受戰(zhàn)亂之苦。那一年,戰(zhàn)亂被平息了,杜甫又回到成都草堂,當時心情特別好,就靠在窗前,欣賞窗外的景色。當他看到來自東吳的船,你知道他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嗎?(更高興,感到欣慰和振奮)
    10、再次感情讀詩。
    四、指導朗讀背誦,想象畫面
    1、創(chuàng)設情境,指導朗讀。
    2、合上書,讀著《絕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美麗景色?
    3、指名上臺拿話筒比賽讀。
    4、齊背古詩,邊背邊做動作。
    5、每組派一名選手上臺比賽背詩。
    五、課堂作業(yè):
    1、抄寫生字并組詞。
    2、練習默寫古詩。
    六、課外作業(yè):
    課外搜集描寫春天的詩,寫在采集本上。
    二年級絕句教學設計篇二十二
    1.理解古詩的內(nèi)容,感受數(shù)字在詩中的獨特含義:兩個、一行、千秋、萬里。
    2.培養(yǎng)幼兒根據(jù)古詩的韻律有表情的朗誦,發(fā)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1.圖片:黃鸝、白鷺。
    2.音樂
    一、圖片導入
    引導幼兒觀察認識,白鷺、黃鸝。
    黃鸝:羽毛的顏色非常好看,經(jīng)常站在樹枝上展示它動聽的歌喉。
    白鷺:是一種水鳥,會用嘴捉魚,當它們成群的飛上天空的時候,經(jīng)常是排成一行。
    二、理解古詩內(nèi)容
    1.結(jié)合圖片提問
    (1)小朋友看一看有幾個黃鸝鳥呀?(兩個黃鸝)
    再看看有多少白鷺呢?
    2.老師朗誦
    (1)“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兩個黃鸝在翠綠的柳枝上鳴叫,白鷺排成一行飛上晴朗的藍色的天空。)
    (2)“窗含西嶺千秋雪”。
    西嶺:一個地方的名字;
    千秋雪:一年又一年,
    幾千年都化不了的雪;
    窗含:從窗戶里向外望去,這些景色好像含在窗戶里一樣。
    (3)“門泊東吳萬里船”。
    東吳:是一個地方的名字,離這里有幾萬里路,
    這些船有將要駛向東吳的,也有從東吳來的,都停在這里;
    停也叫停泊,或者直接叫一個字“泊”;
    門外停著將要駛向幾萬里外東吳的船和從萬里東吳駛來船。
    三、學習古詩
    1.教師有表情的朗誦古詩,請幼兒完整欣賞古詩。
    2.幫助幼兒理解古詩中的動詞。
    鳴:鳥的叫聲;
    上:飛上;
    含:向外望去,西嶺的景色好像含在窗戶里一樣;
    泊:停泊、???。
    3.啟發(fā)幼兒學習用古詩的韻味有表情的朗誦。
    4.古詩是描寫人物的還是描寫景色的?哪個季節(jié)的景色?
    你是 從哪里知道的?
    作者是誰?他為什么要寫這首古詩?
    5.幼兒欣賞配音朗誦,學會有表情的跟誦。
    三、結(jié)束
    幼兒兩人之間相互朗誦,感受古詩韻律。
    絕句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二年級絕句教學設計篇二十三
    1、理解古詩的內(nèi)容,感受數(shù)字在詩中的獨特含義:兩個、一行、千秋、萬里。
    2、培養(yǎng)幼兒根據(jù)古詩的韻律有表情的朗誦,發(fā)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1、圖片:黃鸝、白鷺。
    2、音樂。
    引導幼兒觀察認識,白鷺、黃鸝。
    黃鸝:羽毛的顏色非常好看,經(jīng)常站在樹枝上展示它動聽的歌喉。
    白鷺:是一種水鳥,會用嘴捉魚,當它們成群的飛上天空的時候,經(jīng)常是排成一行。
    1、結(jié)合圖片提問。
    (1)小朋友看一看有幾個黃鸝鳥呀?(兩個黃鸝)。
    再看看有多少白鷺呢?
    2、老師朗誦。
    (1)“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兩個黃鸝在翠綠的柳枝上鳴叫,白鷺排成一行飛上晴朗的藍色的天空。)。
    (2)“窗含西嶺千秋雪”。
    西嶺:一個地方的名字;
    千秋雪:一年又一年,
    幾千年都化不了的雪;
    窗含:從窗戶里向外望去,這些景色好像含在窗戶里一樣。
    (3)“門泊東吳萬里船”。
    東吳:是一個地方的名字,離這里有幾萬里路,
    這些船有將要駛向東吳的,也有從東吳來的,都停在這里;
    停也叫停泊,或者直接叫一個字“泊”;
    門外停著將要駛向幾萬里外東吳的船和從萬里東吳駛來船。
    1、教師有表情的朗誦古詩,請幼兒完整欣賞古詩。
    2、幫助幼兒理解古詩中的動詞。
    鳴:鳥的叫聲;
    上:飛上;
    含:向外望去,西嶺的景色好像含在窗戶里一樣;
    泊:停泊、??俊?BR>    3、啟發(fā)幼兒學習用古詩的韻味有表情的朗誦。
    4、古詩是描寫人物的還是描寫景色的?哪個季節(jié)的景色?
    你是從哪里知道的?
    作者是誰?他為什么要寫這首古詩?
    5、幼兒欣賞配音朗誦,學會有表情的跟誦。
    幼兒兩人之間相互朗誦,感受古詩韻律。
    絕句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