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妓回憶錄讀后感(通用14篇)

字號:

    讀后感是一種對于讀者個人思想和感受的表達和記錄。寫讀后感時要注重抓住主題和重點,避免內容散亂和主題不突出。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以下讀后感,或許能從中找到共鳴和感悟。
    苦妓回憶錄讀后感篇一
    這本書是在圖書館借的,因此不可以隨意地在上面涂涂畫畫,平時的讀書筆記都寫在上了。
    現在想詳細地談一談這本書。書的篇幅不是很長,而且從開頭引用《睡美人》的句子就告訴了讀者,這是一種致敬。內容也確實與此相關。
    我記得在看《朝圣》時,有一個書評中有這樣一句:除了黑塞和馬爾克斯,這是另外一個會讓我有現實感的虛構故事。簡直和我太一致了。在看這本和在看《朝圣》的一開始,都忍不住去查證了一下這是否為真實。
    這本書的主題在于老年人對年輕的向往、九十歲與十幾歲的兩人的愛情??吹接幸粋€書評說馬爾克斯想要探討性和愛能夠超越時間。在這本書里,孤獨自持的憂郁的老學究,年輕健康的少女,因為是不同的種族,所以能看到和川端康成完全不同的畫風,很有趣。這也是馬爾克斯一向能夠帶給讀者的,那種自然、粗糙的野性卻瘋狂的美感。
    可是當我看到對學究家里傭人的描寫之后,奇怪的感覺來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以女性視角來看這個故事,我覺得一直表現的是一種渴望,而且是自知不可得的渴望;也是一種對年老的復雜情感,想要做點什么最后只能以拉住一根年輕的稻草企圖將自己拽出時間和孤獨的泥潭。聽起來是可以寫的很宏大的,也是一種以人與時間對抗,一種無怨的愛。
    馬爾克斯也確實有這樣的野心,而我實際看起來卻覺得稍微有些虧欠,我覺得第一是視角問題,年老的學究視角完完全全和我是對立的,第二也在于那種情感的鋪墊…學究對于愛和性的情感的描寫有一點承托不起他曾經的過往,、生命中的經歷。他最后學會愛了嗎?我腦子里亂亂的沒有什么答案……感覺馬爾克斯的主角更適合一群人而不是一個人,我還是更喜歡百年孤獨。
    最后想聊一下,我對老馬是有一些濾鏡的,他對那些光怪陸離的東西寫得太好了,《世上最美的溺水者》和《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范汲壓每窗???墒强赐赀@本書突然發(fā)現我對于自己喜歡的作家有太多自己的設想了,當他露出了過多自我的性格,在書里夾含一些些自私的想法時,我假想的“完美”形象就會破碎。
    苦妓回憶錄讀后感篇二
    我以為我愛文學。在文學上的老師,我想應該是木心和王小波,隔著時空的對話。雖然無法面談,但是他們留下的作品給了最好的交代。
    可是近日讀木心的《文學回憶錄》,常常讓我陷入一陣一陣的痛苦和焦躁中,有時候仿佛從靈魂的深度懂了那些輕靈的文字,有時候又是混混沌沌的,這種互相交織的情緒讓我內心跌宕起伏,至此,不寫點什么,對自己沒法交差。
    不過唯一慶幸的是,我想要交差的,是自己的內心,無他。從這一點來說,我覺得自己是有一點靈性的,而文學之余、藝術之間,靈性是必須從一而終的。
    可能我和身邊大多數人一樣,非常驚嘆古人的用詞造句、對他們的格律的精準也非常嘆服,并且也必須承認今人寫不出古文,即使我較為敬佩的幾位在以古文撰寫今日的老師,與古人比,還是不在一個臺階。
    畢竟,舊瓶子裝新酒,怎么也不是那么回事。應運而生,因時而起,萬事萬物緣起緣滅都逃不開所處的那個時代。
    讀了回憶錄,對木心的通古博今敬佩不已,更加讓人動容的是他的理解和認識,是這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一面旗幟,除了木心,我相信這世上絕無第二人有此解讀。
    這也是木心讓人著迷的.地方。從這一點來看,小波與木心,似乎有了高下之分,但是從我的內心來講,我不愿意將這兩個人做任何的對比。從我個人的覺悟來看,兩人都是導師級的人物,給予我靈魂成長的糧食,有的可能是粗糧,有的可能比較精細,但是從喂飽肚子這個角度來看,效果是一樣的。
    因為有的話需要彎直彎直的說,有的事適合直彎直彎的處置。有時候不知道自己在說什么?有時候回頭一看,發(fā)現自己寫了幾句讓自己都刮目相看的句子,這一切,應該源于我真誠的靈魂。
    木心是一個純真的人,我覺得我也是,所以這才是我喜歡他的原因。所以,我想一遍一遍讀他的字,隔著滄桑斑駁的歲月,他正襟危坐、儀表堂堂,再過百年,他也是獨一無二的美男子。從相貌來說,小波又遜一籌,這可怎么辦好?不能再比下去,再比下去,我會無法原諒自己。對自己內在師承的長輩,不應當有攀比的心理,雖不至于盲目,但是毫不懷疑的尊重是基本的。
    其實今天最想說的是,木心的回憶錄真的好挑戰(zhàn),我知道讀一次兩次甚至十次都是遠遠不夠的,這本書就像一本最好的文學詞典,需要對照古今中外所有他贊譽有加的、所有他不屑一顧的所有的作品,一本一本重拾,一本一本站在他的肩膀上,重新審視。
    原來古人早有“一覽眾山小”的判斷。對古文一向忌憚的我,此刻像打了雞血,我要一點一點消滅他們。真的,木心是一個會讓你著迷的美男子。
    我已經被迷得七魂沒了六魄,隱約間感覺我的體系正在一步步初現,架構正一步步豐滿。
    我有一個夢想,一輩子做一個真誠的人。
    苦妓回憶錄讀后感篇三
    這本書講述的是一位90歲老人的愛情,沒錯,就是馬爾克斯本人,只是經他講述變成了小說。當然故事中的男主比他老很多,沒他本人富有,故事中的他是個靠些報道賺稿費的作家,而且一輩子沒有結婚。
    在他九十歲時,他對一位妓院老板羅莎要求為他找一個處女。羅莎為他找了一個十五歲的小姑娘。當然,老人并沒有做出讓他和羅莎犯法的不道德的事,讓她陪自己不如說是他陪這位女孩過夜。他會為她讀點睡前故事,如[小王子]之類的優(yōu)美童話。然后看著她沉沉睡去。第二天一早,女孩醒來在他的胡子拉碴的臉上吻一下。用口紅在他的鏡子上寫下一個句子,他以為這是她的名字‘‘黛爾加迪娜‘‘。后來羅莎老板告訴他這不是姑娘的真名,準備說出來的瞬間被他阻止了,他不在乎她的真名。
    這位姑娘正是一個貧苦家庭的女兒,所以成了‘‘苦妓‘‘,這職業(yè)賺的錢比她干縫紐扣的活要多的多。好在她遇到的是羅莎和這位老頭,她基本還是過著一個比較正常的童年。比如她過生日那天,老頭為她買了一輛很高級的自行車,因為小姑娘特別喜歡騎自行車,而她家院子里的那輛已經舊的不能再騎了。
    不過,羅莎這個中介并沒有得到老頭的信任。因為他知道這一切都是錢買來的,他沒有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愛情。其實是他自己沒有勇氣告訴那位姑娘自己的想法,即使這位姑娘覺得他也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老。他這個年紀的老人,年齡是要按照十年來算的。
    好在最后遇到了中國農夫,就像嫁給了一根小拇指,但他是她一個人的。她鼓勵他去找那位可憐的姑娘,老了就老了,不要膽小,已經跳過的舞是誰也奪不走的。這番話讓他感到了解脫。
    而真正讓他動筆寫這本回憶錄是因為看到一句據說是凱撒說的話,他認為這句話很陰險,但他找遍了凱撒的傳記或者自傳[高盧戰(zhàn)記]也沒有找到這句話。它叫做‘‘一個人最終一定會變成他人心目中的那個他。‘‘因此,他不僅動筆寫了,還不知羞恥的從他對黛爾加迪娜的愛寫起。
    最后,在91歲的生日晚上,他賣掉了母親上世紀留給他的那些金首飾,裝飾了房間,因為他感覺自己可能要不行了,讓羅莎叫黛爾加迪娜過來,他要把自己所有的一切留給小姑娘。羅莎也同感,并且讓他撐住,不要孤獨的死去,那太可憐了。
    結果,老頭并沒有在那晚死去,他在第二天清晨醒來,自己的心安然無恙,認為自己注定會在百歲之后的某日,在幸福的彌留之際死于美好的愛情。
    苦妓回憶錄讀后感篇四
    看了陳丹青寫的小引和梁文道寫的類似序言的文章《文學,局外人的回憶》,大概對這本書產生的前因后果和來龍去脈有所了解,對木心的人生歷程也有初步的觸及。
    看完目錄,林林總總,古今中外,主題涉獵很廣泛。迫不急待進入正文閱讀,一開始介紹希臘古羅馬神話和史詩部分,希臘諸神的名字讀起來拗口,也難以記憶,讀起來有點枯燥,但越往后讀就越覺得有趣味。作為一個文學愛好者,也讓我自覺所讀的外國文學書籍還是冰山一角,要補的課很多,要讀的書也很多,但人生苦短,書海無涯,只能是有選擇地去閱讀一些。
    讀木心講述的《文學回憶錄》,還是很有意思的,木心博覽群書,口若懸河,再加上有那么一點目空一切、睥睨天下的感覺。但他的評價有什么是有獨到見解,而且是真誠的,并不做作。他做導師應該也是有人格魅力的,如果能聽他親自講課,一定更有意思。
    利用不到兩周的晚上時間,認真讀完木心講述并由陳丹青筆記整理的《文學回憶錄》上下兩冊,意猶未盡,打算有時間再讀讀他的幾部散文集子,希望能有更多的收獲。
    一個摯愛文學的人,雖然一生歷經磨難,然而把他的畢生獻給文學和藝術,活成了一個精神上的貴族。不論是中年出走美國,還是晚年回歸故土,他有他的理由,也有他的選擇,他是一個自尊和讓人尊敬的人,后來者應該給與理解和尊重,雖然內心強大的他未必在意這些。
    有尊嚴地活著,對普通人是一件難事,對一個有士大夫情懷的文人更是一件難事,但后者更能對自己的精神追求契而不舍,為之付出畢生而在所不惜。
    苦妓回憶錄讀后感篇五
    8、不幸的童年,使人性格尖銳。——木心《文學回憶錄》。
    9、先知,到頭來都是狼狽不堪?!拘摹段膶W回憶錄》。
    10、鑒于大家都忙,且要忙到老?!拘摹段膶W回憶錄》。
    11、像樣一點的思想,是有毒的?!拘摹段膶W回憶錄》。
    12、方法論,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拘摹段膶W回憶錄》。
    13、人類的悲劇,是對自身的誤解。——木心《文學回憶錄》。
    14、愛情上,柳暗花明,卻無一村?!拘摹段膶W回憶錄》。
    15、詩意上來時,文字不要破壞它?!拘摹段膶W回憶錄》。
    16、讀書,要讀進去,還要讀出來。——木心《文學回憶錄》。
    17、天才必經修煉、涵養(yǎng),才有味?!拘摹段膶W回憶錄》。
    18、天才降生在哪里,哪里就出藝術?!拘摹段膶W回憶錄》。
    19、中國古代的智者是悲觀而快樂的?!拘摹段膶W回憶錄》。
    20、不死而殉道,比死而殉道,難得多。——木心《文學回憶錄》。
    21、可惜他剛剛開始懷疑,就找到了信仰?!拘摹段膶W回憶錄》。
    22、如果甘于二流三流,就已經居于下流。——木心《文學回憶錄》。
    23、宗教總是從情理開始,弄到不合情理?!拘摹段膶W回憶錄》。
    24、我是個拙劣的、于心不忍的無神論者。——木心《文學回憶錄》。
    25、藝術不是情緒的活動,而是認知的活動?!拘摹段膶W回憶錄》。
    26、讀天才的作品,自己也好像是天才一樣?!拘摹段膶W回憶錄》。
    27、群眾是沒有眼睛的,群眾還是沒有記憶的?!拘摹段膶W回憶錄》。
    28、神話,是大人說小孩的話,說給大人聽的?!拘摹段膶W回憶錄》。
    29、天堂人間不能共存,世俗和理想難以溝通。——木心《文學回憶錄》。
    30、人總是要愛人的,否則是沒有希望可言的。——木心《文學回憶錄》。
    31、一個人要從遠處回,從高處下,從深處出?!拘摹段膶W回憶錄》。
    32、勉強地吃飯,散步,勉強地有個月亮照著?!拘摹段膶W回憶錄》。
    33、要不求甚解地去解,不求甚解就是一種解?!拘摹段膶W回憶錄》。
    34、人世真沒意思,因為真沒意思,藝術才有意思?!拘摹段膶W回憶錄》。
    35、無知的人總是薄情的。無知的本質,就是薄情?!拘摹段膶W回憶錄》。
    36、古代中國的愛情小說千篇一律,我看了就心煩?!拘摹段膶W回憶錄》。
    37、奉勸各位:除了災難、病痛,時時刻刻要快樂?!拘摹段膶W回憶錄》。
    38、公共討論贊美可以針對群體,批評必須對事對人?!拘摹段膶W回憶錄》。
    39、我覺得,一切無法自動歸類的,都最誠懇的像生命。——木心《文學回憶錄》。
    40、現代人類文化的悲哀,是流俗的易傳,高雅的失傳?!拘摹段膶W回憶錄》。
    41、自己不成熟的青年人,常有偷窺癖,因為自己空泛?!拘摹段膶W回憶錄》。
    42、文學要有讀者,宿命的是,文學很難得到夠格的讀者?!拘摹段膶W回憶錄》。
    43、做生活的導演,不成。次之,做演員。再次之,做觀眾?!拘摹段膶W回憶錄》。
    44、說到底,悲觀是一種遠見。鼠目寸光的人,不可能悲觀?!拘摹段膶W回憶錄》。
    45、所有偉大的文藝,記錄的都不是幸福,而是不安與騷亂。——木心《文學回憶錄》。
    46、你們這樣好,我不能來參加你們的宴會。我來了會死的?!拘摹段膶W回憶錄》。
    47、盧梭長得很俊,這類人都長得蠻好看,這是他們的本錢。——木心《文學回憶錄》。
    48、天才有兩條規(guī)律:一是把事情弄大。一是把悲哀弄永恒?!拘摹段膶W回憶錄》。
    49、一個純良的人,入世,便是孟德斯鳩;出世,便是陶淵明?!拘摹段膶W回憶錄》。
    50、善,因是無報償的,才可愛;惡,因是無惡報的,才可惡?!拘摹段膶W回憶錄》。
    苦妓回憶錄讀后感篇六
    兜兜轉轉看完了,不自覺,淚流滿面。
    后記沒有看完,丹青講木心講完最后一課,送出門,他回頭看。瞬間百感交集,眼淚就不自覺了。
    人生中,得一良師,多難,多珍貴。
    想起木心的張狂,我愛他的張狂,他想做鬼谷子。這個文學回憶錄,包涵的不僅僅是文學,也不僅僅是人學。他在課堂上,講述文學的過往,也講他自己的過往,講對學員的期待,更是對整個藝術的期待和盼望。
    一路上看他指點文學江山,評點過往英豪,很過癮,很喜歡。以后還會再看,當我認識其他的英豪,或許我還會再來問問,木心,你怎么看。
    苦妓回憶錄讀后感篇七
    對于市場到底屬于牛市還是熊市,只要行情已經開始到相當程度,我們就不應當感到困惑。如果某人頭腦保持開放,且具備合理的觀察能力,則趨勢顯而易見;如果他硬是讓事實附會自己的理論,那恰如削足適履,絕非明智之舉。
    這里我要說的是,雖然我并不認為以下結論具備嚴格的數學確定性,或者稱得上什么投機公理,但是我的經驗向來表明,偶然事件——也就是那些未曾預期或未能前瞻到的事件——總是對我的市場頭寸有幫助,只要我的市場頭寸是根據我判斷的市場阻力最小路線建立的。
    當某人在商品市場操作的時候,絕不可對市場抱有成見,他必須保持頭腦的開放和靈活性。
    決不能執(zhí)迷不悟地強求紙帶順從自己。絕不和紙帶爭辯,絕不要求紙帶說明緣由或給你解釋。給股票行情當事后諸葛亮是得不著紅利的。
    當我堅守自己的交易體系時,所取得的成就是,在每一輪真正的價格運動中都不落下,始終能夠建立棉花頭寸。
    十四行情慘淡債務纏身苦熬五年東山再起。
    除非擁有足夠的交易本金,否則不可能擁有良好的判斷力。沒有足夠的保證金,要對這個行當采取冷靜、不帶感情的客觀態(tài)度是不可能的,這樣的態(tài)度來自有能力承受少數損失輕微的交易,正如我在真正投入大筆頭寸之前測試市場的時候經常遇到的那種情況。
    苦妓回憶錄讀后感篇八
    讀了《城南舊事》這本書,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
    每當“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蓮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這首歌在我耳邊響起時,我總會想到北京城南發(fā)生的那些事情。主人公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小胡同里。在惠安館里,英子結識了純真的友誼,她和惠安館的“瘋女人”秀貞成了好朋友。在別人眼里,秀貞是瘋子,可是英子不這么想,她喜歡聽秀貞講她自己的故事。她發(fā)現秀貞是因為失去了丈夫,丟失了孩子,才一蹶不振。秀貞的故事非常凄慘,英子對她很同情,并幫助尋找她的女兒小桂子。一次偶然的機會,英子發(fā)現自己的好朋友妞兒脖子上有一塊印記,很像小桂子,就帶她去找秀貞,歷經磨難,終于母女相認。秀貞帶著女兒踏上尋夫之路,卻慘死車輪之下。英子得知這一切,非常傷心。后來英子也搬家了,上學后,她在草叢中認識了一個年輕人,在她眼中這個年輕人性情隨和,也是慈祥的哥哥,孝順的兒子。很快他們就成了好朋友,并約定一起去看海。直到有一天警察來把那人抓走,英子才知道他為了供弟弟上學,不得已去偷了東西??粗贻p人的背影,英子十分難過。晚上睡覺前英子悄悄地寫下“我們看海去”。英子十三歲那年,爸爸因為得了重病去世了,英子長大了,再也不是小孩子了,她承擔起更多的責任。
    在這本書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主人公英子,她天真、純潔、善良。她對待秀貞,對待年輕人,都能用一種理解的態(tài)度去接納他們,體會他們不為所知的苦。如果全世界的人都能像英子那樣真心待人,那我們的生活一定會少一份痛苦,多一份快樂吧。成長中往往會有一些挫折,我們要像英子那樣,笑著面對,這樣才能把困難打倒。
    我回憶我小的時候,遇到困難會有些沖動,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F在看見英子他們無論身處怎樣的環(huán)境,都能坦然面對,積極向往,我不禁有些慚愧。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城,那座城里,是我們的童年,有喜怒哀樂,也有酸甜苦辣,童年如流星,一去不復返,我們一定要珍惜屬于我們的童年。
    苦妓回憶錄讀后感篇九
    前幾天,我和媽媽去圖書館看書。我看到了一本比較破舊的書,有些眼熟,仔細一想,是去年見過的書,名字叫《二戰(zhàn)回憶錄》。我喜出望外,這是我去年非常想看的一本書,它去年是擺在高等書位的,當時它包裝精美,不買是不允許看的??粗瞧婆f的封面,我不免有些心疼,拿起一本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
    我先看了珍珠港事件那一篇文章,它充分表現了日本的陰險狡詐??赐炅四潜馕恼?,我不禁想到美國大片《珍珠港》里面描繪珍珠港事件的慘烈的那以幕:一番轟炸后,幾名傷員剛被送進醫(yī)院搶救時,日本飛機又來了,把醫(yī)院炸得是慘不忍睹。我又翻了翻最后一篇文章《勝利與展望》時,我再一次被震驚了!這里面記載著二戰(zhàn)傷亡總數,中國三千五百萬人,美國四十萬人,蘇聯二千萬人。
    戰(zhàn)爭給人類帶來的災難是多么深重!有些國家竟然打起用戰(zhàn)爭捍衛(wèi)和平不傷害任何無辜的人等可笑口號發(fā)動戰(zhàn)爭!要知道,有戰(zhàn)爭,就必定會有無辜的人被牽扯進去!想想歷史上的戰(zhàn)爭給人類帶來的災難吧!我們要捍衛(wèi)和平,讓那些戰(zhàn)爭狂人都死去吧!
    但是從這本《二戰(zhàn)回憶錄》破舊的書皮我們可以看到,人們都不想回顧戰(zhàn)爭史,我只能借美國人的話說: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
    苦妓回憶錄讀后感篇十
    歷時一月余,我讀完了這本《文學回憶錄》。我不知道木心講完文學回憶之后是一種怎樣的心情,高興嗎?感慨嗎?悲哀嗎?都不知道。又或許他沒有什么感覺,只是一種很平常很平靜的心態(tài)。
    這本《文學回憶錄》,對于木心而言,更像是一次文學的總結,又或者是一種對于未來的某種復雜希望。不過,對于我而言,我是跟著木心在文學的世界里好好的活了一回。這毋庸置疑。陳丹青他們用了五年時間,而我用了不到一個月,這也算是速成了。
    這本書自古希臘神話傳說講起,講了古希臘悲劇,講了《圣經》新舊約,講了荷馬史詩,講了中國的《詩經》,楚辭,講了魏晉文學,唐宋詩詞,元代戲劇,明清小說,講了歐洲的文學,講了波斯文學,講了日本文學,講了美國文學,更是毫不費力的在古典主義,浪漫主義,象征主義,現實主義和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之間游離徘徊。我在這里面徜徉,遨游,飛翔。甚感歡樂,甚覺舒暢。
    文學史,有太多的名人,專家,學者,教授,也有專門的史家進行編撰,講述。這本無可厚非,畢竟作家作品構成的文學史,在某種程度上有客觀性。知識性的東西,都是大同小異。然而,智慧卻無法做到相同。面對同一種文學作品,不同的人自然會存在不同的感受。有的人的感受千篇一律,有的人的感受阿諛逢迎,有的人的感受跟著別人的感受走。這些感受都比較平庸,而木心的感受,不一定被我認同,我卻被他看問題的角度和智慧所吸引。這一點,很少人能夠做得到,木心是其中之一。
    木心的文學史,是一種私密性的,個人主義性的文學史。這樣的文學史,對于那些自視甚高的名人,專家,學者,教授而言,可能覺得不屑一顧。很多時候,木心看似在說一句俏皮話,實則是大實話。就拿《紅樓夢》一本書來說,自然是極好之古典小說作品。但是其中的很多問題,木心也會洞察明晰。譬如《紅樓夢》中的詩詞,在木心看來,就是水中的水草,放在水里可看,提出水來枯萎。這種譬喻實在精妙。再比如,木心更能把握我們文學的根基,就是一種反儒反道統的主題。不管是我們所謂的四大名著,還是《金瓶梅》,還是《西廂記》還是其他什么,甚至于五四,也是一種反儒的思想支撐著。所以,這些作品雖然在藝術上很好,在文學本身來說很好,但是其沒有宇宙觀,沒有世界觀。比較的封閉于儒家體系之內,抽掉儒家思想,這些作品就要塌臺。我不敢全然認同這種觀點,不過也大致上差不離??创膶W作品,看待藝術,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不要盲目跟隨前人,作一個孤魂野鬼。
    對于學習文學的人來說,看小說,不只是解悶,不只是聽一個故事,那不是目的,那是消閑家們的目的。文學的學生,更要看到作品背后蘊藏的宇宙觀,看到作品深處蘊含的人性。人性,才是文學的唯一追求。這個世界的所有意義,都是人類自身去賦予的。很多名稱,也是人類去主宰的。因此,離開人,這些所謂的文學藝術,就會轟然倒塌。
    木心在講文學史時,總是下筆千言,離題萬里。這樣的離題,這樣的旁征博引般的閑談,恰恰能夠刨掉文學的表層,看見文學的根基。我們都能夠看見文學里面的神秘是什么,能夠洞察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是什么。很多專家講起文學史,講起文學家,總是不敢違逆,只是亦步亦趨,小心翼翼,戰(zhàn)戰(zhàn)兢兢,一頓猛夸。這哪是做學問,這哪是在講文學,這分明是文學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要是放在“文革”,勢必要被打成現行反革命的。不過那時候好像口號一大堆,什么八億人民八個戲,什么橫掃整個西方藝術,實在是荒謬。
    讀了木心,很多以前想不明白的事情想明白了,很多已經快要想明白的事情更加深入了,已經想明白的事情又被顛覆了。這種感覺非常其妙,讓人回味無窮。我自覺認為自己可以和木心對話,但是我不知道該說什么,正如他自己所說,一切皆可原諒,我想,他也該原諒我的無知。
    說了如許多話,我不是為了替木心辯論,也不是為了替自己總結什么。老實說,這本書給我的東西不是知識性的,而是一種看問題的態(tài)度和方式,這很重要,找不到門路進去,我們就一直都是文學藝術的門外漢。很多人不求甚解,很多人自以為了不起,讀了木心的書,才知道自己淺薄。要賣弄,還是要多讀幾本書,否則賣弄賣弄著,一被人掀翻老底,那就要貽笑大方了。
    我還很高興的是,木心給我開了一個巨大的書單,一長串的書單,這些書,木心讀了五十年,而我呢?到底能不能夠都拜讀,都去思考,這令人懷疑。要讀的書實在是太多,而自己的精力實在有限。讀書之事,不要慌亂,還需一步步走下去。而后,我會時時刻刻再翻看《文學回憶錄》,回憶自己,回憶文學,也回憶我與木心的這段隔著時空的奇緣?,F在,木心已經把世界文學介紹給我了,接下來,一切就有賴我去閱讀了。
    苦妓回憶錄讀后感篇十一
    在《木心談木心》的新書發(fā)布會上,童明提到自己與木心第二次見面時的細節(jié),他對木心說:“我讀了你的書,覺得我們是一家人?!蹦拘木蛦査骸澳悄阏f說家里還有些什么人呢?”童明的回答非常漂亮:“有尼采、陀思妥耶夫斯基,有福樓拜……”從那以后,直到木心去世,他們從未停止過交談。陳丹青說木心在紐約的時候,生活上的事找陳丹青,文學上的事找童明。
    人生難得相知心。陶淵明曾“撫劍獨行”,尋覓這樣一位“相知人”,到最后也只嘆了聲:“此士難再得,吾行欲何求”。對陳丹青和童明而言,他們非常幸運,有木心這樣亦師亦友的知己。對木心而言,更感安慰,他與童明是俞伯牙和鐘子期,與陳丹青是蘇格拉底和柏拉圖。
    20xx年,木心在老家烏鎮(zhèn)去世,享年84歲。比孟子長了一歲。我去過烏鎮(zhèn),20xx過年的時候,在那里見到一塊匾,是木心題的字。參觀了茅盾故居,木心與他是遠親。幼時木心常去茅盾家里借書讀,雖不知茅盾有沒有親自指點過他,但是木心透過茅盾書房的窗戶所看到的風景,影響其一生,也算間接受了茅盾的指引吧。
    《文學回憶錄》里的內容,是1989——1994年間,木心在紐約為像陳丹青一樣的中國青年藝術家開設的一門世界文學史普及課。1978年,中國重新打開門戶,對這些剛剛被“放出來”的陳丹青們而言,木心是座挖不完的寶庫。他們不知道1949年前的中國文學是什么樣,樣板戲和革命文學之外這個世界還存在哪些偉大的作品?他們想知道,木心滿足他們如饑似渴的好奇心與求知欲。
    我覺得,現在的我們很難再能體會當事人的心情,因為我們不知道什么叫“饑餓”。
    此篇是我讀《文學回憶錄——木心講述》的第一篇觀感,往后隨著閱讀,有了感觸將一一記下,作為我的《讀文學回憶錄回憶錄》。后附木心照片一張,也是此書中第一頁所附木心照片。
    苦妓回憶錄讀后感篇十二
    “欸——賣哎好吃得欸——蘋果青的脆甜瓜咧——”“吃蘿卜就滿地爬咧!喚榧勒子兒啊!”
    胡同里的叫賣聲打成一片。
    唱話匣子的,背負著一個大喇叭來了。換取燈兒的,帶著一個絨布帽子來了。瞧那賣酸梅湯的還像唱梨花鼓似的耍著他的銅碗。
    這里是林海音——一個孩子眼中簡樸、親切的老北京。
    翻開這本北平的畫卷。英子眼里溫情的事物是孩子眼里單純懵懂的想法。學駱駝嚼,還會把鼻子頂著金魚缸一張一張的學金魚喝水;耐心的聽秀珍的絮叨,為一個不曾見面的小桂子落淚;還會站在午后的假大街上疑惑的她的“秘密朋友”是好人還是壞人?當無意間看見爸爸抓住蘭姨娘的手而轉身跑到廚房去看見正炒菜大肚子的媽媽是不禁傷心的哭起來。返樸歸真的故事中串在一起,在細微處滲出純真。
    而在童年交織著的哀婉的事,又怎能逃得過呢?在細膩的文字間,那為了供弟弟上學的賊,秀貞不幸的遭遇,在異地工作了三四年未回家的宋媽歷經的悲痛。在他稚嫩的童年里相互交織著悲喜,在澄澈內心深處,是對他人著想的一種情思。她內心對每位角色的安慰和真真切切質樸的童心,成人世界里的一切復雜的東西,一切物欲橫流目光。在她敏感、真誠的心中對每位角色的安慰和真真切切質樸的童心。
    每個人的童年都是一本和諧自然的畫冊,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影像中投射出的光彩。在我的童年,我渴望長大。正在長大以后,我又渴望童年。小時總是覺得長大心那么的自由,可以喜氣洋洋的說:“我是大人了!”而現在又是多么向往童年那無憂無慮。在我逝去童年里,伴隨著我童年的家鄉(xiāng)也即將離我而去。當終日炊煙裊裊,和藹的小村莊被挖掘機踏為平地時。似把我的童年所有的記憶都帶走了。那伴我十二個春秋的小屋,深深葬于地下。在挖掘記憶深處美好的童年時。翻開《城南舊事》那本發(fā)黃的紙頁細細品閱其中。林海英對北平的思念一字一句躍然紙上。她心中美好的童心傾訴在紙上。
    苦妓回憶錄讀后感篇十三
    永遠沒有一場戰(zhàn)爭是真正勝利的。戰(zhàn)爭,沒有贏家。
    但是,戰(zhàn)爭也是不可避免的。它帶著政治的影子,帶著人性的陰暗面。
    那么,一個和平愛好者也許會告訴我們,停止彼此傷害吧,人類。這沒錯,但這僅能是一種理想。
    理智的思考,國家如人,貪婪是其本性。有欲必有求,有求則有矛盾,當矛盾不可調和時,戰(zhàn)爭便會發(fā)生。因此,戰(zhàn)爭具有必然性,只能延遲,不可避免。
    怎么辦呢?沒有任何人愿意看到故園葬身戰(zhàn)火。讓我們仔細想想。我們能阻止戰(zhàn)爭發(fā)動者嗎?不能。正如我們無法抹去人性中的陰暗。我們能做的只有一條:不要讓矛盾不可調和。這并不意味著屈膝投降,喪權辱國,它是一種冷靜、理性的態(tài)度。換言之,能用和平方式解決的爭端,不要動用武力。什么不能用和平方式解決呢?主權。
    兵臨城下,還要握手言和嗎?這是一個民族的'尊嚴。當希特勒大軍壓境,波蘭岌岌可危時,每一個波蘭人都不會低頭要和平。流血又如何?戰(zhàn)死又如何!縱然波蘭不敵德國,不幸亡國,華沙的國歌也始終未曾停過,這個民族永遠驕傲。
    那么,屈膝要和平的人們怎么樣了?
    一戰(zhàn)后德國被解除武裝,希特勒上臺后違背條約大肆發(fā)展軍備。英法為求和平坐視不理。
    二戰(zhàn)前夕德國吞并奧地利和捷克,英法主動將捷克贈予德國,忍受屈辱,為求一時和平。
    張伯倫首相甚至在唐寧街大呼:“這是我們時代的和平。我建議你們安心回家睡覺去吧!”
    一年后,戰(zhàn)爭爆發(fā)。
    屈膝讓出主權換不來和平,換來的只能是更慘痛的教訓。
    戰(zhàn)爭中的勇者不是敢于赴死的人,不是敢于下臺的人,而是敢于活下來直面殘酷現實的人,敢于上臺帶領民眾取得最后勝利的人。
    丘吉爾就是這樣一個人。
    二戰(zhàn)前反對綏靖政策,受到排擠??嘈亩嗄瓴坏弥赜?,()提出的建議無人采納。
    二戰(zhàn)爆發(fā)后,天昏地暗,風狂雨驟,不計過往,上臺!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真英雄也。
    德軍轟炸英國的那些日子里,丘吉爾一人獨擔重任。及時每天只休息三四個小時,依然精神飽滿,充滿信心,不曾畏懼,不曾退縮。
    諾曼底登陸前,面對憂心忡忡的總指揮官,他曾開玩笑般說:“別擔心。大不了我們一起下臺?!焙蔚葰馄牵?BR>    不念過往,不畏將來,直面現實,這是真正的英雄主義。
    直至今日,當我們回憶起那硝煙彌漫、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時,仍會由衷地敬佩他們,仍會將他們作為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
    這本書不是在講述故事,作者丘吉爾要告訴我們,什么是戰(zhàn)爭,什么是英雄。
    作者簡介。
    劉竹韻:女,榆社中學高二年級390班學生。酷愛文學、哲學,詩歌迷,丘吉爾鐵粉。崇尚冷靜、理性、邏輯的表達方式。
    苦妓回憶錄讀后感篇十四
    我接受不了每個人都是階段性的存在,于是我活的越來越念舊。
    趁周末空閑,我翻開《城南舊事》,記得上一次買它是在五年級,懵懂無知的年紀看時只覺得書里無趣?,F在看來,完全是另個意境。
    在作者林海音的筆下,這個童年似乎飽含了一股凄慘和遺憾的味道,那是一段舊的回憶。英子隨著爸爸媽媽從臺灣漂洋過海來到北京,住在一條胡同里。鬧市僻巷卻讓英子感到著迷?;莅拆^門前的瘋女子,被養(yǎng)父母虐待的妞兒,朝夕相伴的宋媽,在荒草里的小偷,后來是患病的父親……一一隨英子,隨英子的時光歲月的童年遠去。
    他們生活在社會底層,卻以一種高尚的姿態(tài)活著。英子也許會想起曾經在惠安館和她念叨她女兒的“瘋子”秀珍,后來她們母女團聚卻遭遇不幸,會想起曾經約定和她一起去看海的那個小偷,會想起在她歲月里一段時間的蘭姨娘,會想起曾經陪過她大半童年的乳娘宋媽。他們后來都與英子的童年別去,留下了回憶的影子。
    五個故事線,七個人的故事,不同的人生走向。每個人背后都敘述了當時的時代背景。我的心掀起陣陣漣漪。最令我難忘傷心的,是那個在荒草里的小偷,他為了弟弟上學不得不偷東西,便衣偵探利用英子的善良捉人。這讓我一時間分不清善與惡,正與邪。英子在書中說:“我分不清海和天,我也分不清好人和壞人?!边@讓我一時間陷入迷茫,竟一時間忘記了好人應該是怎樣。
    五個故事,最后的結局都是離別。都是再也不見。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一道送別回響在耳邊,掩蓋深思,駱駝隊沐浴著冬陽,向遠方去,帶走了英子的童年。
    曲終會停,人終會散。我放下書,想著這些天的不愉快,一瞬間就想通了。一些人安靜的出現在我的生命里,陪我度過一小段快樂的時光,然后不動聲色的離開,于是你的人生就有了幸福的回憶。即使以后的道路上布滿了風雪,可是你依然可以想起曾經幸福的事,你就可以依然勇敢。
    后來我不再念舊,我的生活依然向陽,我終于接受了每個人必須離開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