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紅石峽范文(19篇)

字號:

    總結是掌握知識和經(jīng)驗的過程,也是提高自我的機會。在寫總結時,我們可以借鑒一些優(yōu)秀的總結范文,學習別人的經(jīng)驗和寫作技巧。小編特地為大家準備了一些值得借鑒的總結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榆林紅石峽篇一
    游客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紅石峽.
    紅石峽是歷史文化名城榆林的第一勝景,不僅有著優(yōu)美的邊塞風光,更因它是一處大型摩崖石刻群而聞名遐邇,被譽為“塞上碑林”。它同時又是中共陜北黨的重要革命活動地點之一。1992年,陜西省人民政府將其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申報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3月27日,江澤民同志饒有興趣地游覽了紅石峽。
    紅石峽東西兩壁對峙,鬼斧神工,峭拔如削,榆溪河水勢湍急,穿峽直達榆林城西。因為此地山皆紅石,故而得名紅石峽。又因山勢雄偉,峽峰高聳,亦被稱為雄石峽。大家面前的這個俊秀的門樓,其門洞上額鐫刻著“紅石峽”三個字,它是我國著名美術家、教育家王森然先生89歲時的墨寶。王森然先生早年曾在榆林中學執(zhí)教,是劉志丹烈士的導師。此門樓是紅荷峽的入口處,請大家隨我進去。
    站在這里,方圓不是很大的峽谷內,亭臺樓謝,疊石懸崖,石室古橋,洞壑清泉,盡收眼底,我們也已置身于絕妙的藝術畫廊了。這邊東崖高12米,長250米;對面西崖高18米,長248米。兩壁雙峰對峙,依壁鑿石成窟,史載有明代所創(chuàng)石窟叫窟,窟內原有石造像、泥塑像、浮雕石刻、碑刻題記等,“文革”中遭受嚴重破壞?,F(xiàn)存大小石窟33處,大多分布在東崖,西崖僅有5窟,部分窟以隧道連通。
    紅石峽東西兩壁除石窟外,還在石窟間、殿壁、石崖上就石摹刻,題匾相連,布滿東西兩壁,琳瑯滿目,幾無空隙。原有摩崖石刻160多幅,由于自然風蝕及人為破壞,現(xiàn)僅存大小題刻120余幅,其中東崖85幅,多為明清以來官吏儒士文人所題。題刻筆力雄健遒勁,諸家書法并存,真、草、隸、篆俱全,還有難得的滿文題刻,筆法各異,鑲刻有別。字大者丈余,小者不及寸。形制以橫幅為主,兼有楹聯(lián)、條屏。石刻有題詩、紀功、紀游、題詠等,內容多抒發(fā)愛國豪情,贊譽秀美山川。紅石峽實為一大書法藝術寶庫,歷來讓慕名而來的游客嘆為觀止。
    我們沿東壁坡路下行。東壁原建有紅山寺,寺內有隧道可通“天門”、“地門”。從“天門”登峽頂,中有翠然閣,“地門”即臨榆溪河谷。據(jù)石窟內1487年碑刻《創(chuàng)建石佛殿記》記載,紅石峽最早開鑿至少可追溯到宋代,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明成化年間維修后,改為雄山寺。到清康熙年間又重修,更名鎮(zhèn)遠寺?,F(xiàn)在寺廟石窟大多為明成化年間至嘉靖間開鑿修建的。1673年,因洪水沖毀翠然閣而重建,復稱“雄山寺”。后經(jīng)多次維修。解放后,紅石峽得到人民政府的度重視和關心,曾多次加固修復。
    經(jīng)過我的介紹,想必大家對紅石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識,下面,我們就一同來欣賞紅石峽的書法藝術和石窟風我會將其中的重點向大家作詳細的講解。
    榆林紅石峽篇二
    趁著新年假期各個景區(qū)游者稀少,便跟從父母到了云臺山(河南焦作)一游。出發(fā)前聽到別人的神乎其神的描述,不禁嗤之以鼻。平日里雖對云臺知之甚少,但若有精彩之處想必定會有所耳聞,可我卻從未聽說有過相關贊賞之詞。
    云臺之旅在想要一探究竟的心情下開始了,清晨便自駕至河南焦作云臺景區(qū)入口。當父母在入口處逗留一番的時間里,我開始有些懷疑自己對云臺山的看法。一下車,濕潤的空氣便拂面而來,讓人不由得精神一振,情不自禁地深呼吸幾口。入口到處都有關于云臺山的介紹,其中當以"首批國家5a級旅游區(qū)""國家地質公園""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字眼出現(xiàn)頻率最高。
    大約又經(jīng)過十五分鐘的車程,到了紅石峽景區(qū)。紅石峽的谷內山石巖體多為鐵銹紅,且多深溝峽谷、懸崖峭壁。如此奇怪的地貌的形成是因為它富含鐵元素,山地由于受強烈的侵蝕切割,地形破碎,是典型的構造剝蝕地貌。
    初入景區(qū),首先是一座平凡無奇的入口橋梁,站在橋一邊往下望去,零零碎碎的浮冰飄在一處潭上。再往谷內深入些,則是景點白龍?zhí)?,白龍?zhí)渡线吺前埰佟F俨冀K日不息地落入白龍?zhí)吨?。潭水卻不增長,也不外流。潭下有一條暗河,河水的出口在三十里外的海蟾宮。酈道元的《水經(jīng)注》上有"潛流三十里復出"的記載。令人嘖嘖稱奇的是,正值深冬,谷內還是一片生機盎然,成片的草綠映入眼簾。
    綠樹青苔倚著紅巖,映在幽深的潭上,而與其相映成趣的則是一群群密集的冰掛。冰到密時,猶如幻想中的冰雪世界,一根根藍白色的晶瑩冰錐凝結一處,成了冰壁。遠遠望去總有種錯覺,仿佛一切都是由線條組成的。此時原本幽深的潭水,似乎藍的越發(fā)奪人心魄了。置身谷中,凝結的潭水,剔透的冰掛,形成了一個獨特的藍色世界;置身谷中,好似與世隔絕,紅塵的喧囂、世俗的羈絆,全部被拋諸腦后;置身谷中,誰都不忍打破這一片幽靜,但仔細凝視,在有些凝結的潭水里,還留了幾處空心的冰柱,水便從中悄悄流過。不由得心中充滿了感慨,好一個人間仙境!
    隨后的行程里,我仍沉浸在紅石峽的回憶中。如今看到關于云臺山的文章,再憶起這次云臺山之游,總覺得與實景相比,描述詞藻顯得蒼白無力。我開始明白,其實云臺山本身并不需要太多的修飾--至少冬季的紅石峽不用。因為它本身就是一種深邃的美,那種美即使隔了多少時間還是一樣的清晰,彷佛包容了一個世界,而世界是無需修飾的,就如同美的本身。
    榆林紅石峽篇三
    紅石峽是一個深68米的大峽谷。滿山的紅色石壁猶如燃燒的紅色火焰,深紅的,褐紅的,粉紅的……仔細看,在紅色火焰之間,還摻雜著一些青的、黃的、紫的呢。青石塊就像一顆顆青葡萄,黃石塊就像一塊塊黃油,而紫石塊則像是藍莓果醬。來游云臺山的人們就成了一粒粒“牛肉?!保t石峽這峽谷便理所應當然地成為夾著這么多“好吃的”的面包片嘍!
    紅石峽的石塊不僅漂亮,形狀也千奇百怪。瞧,腳下的這些巨石順著山勢自然地架起了一座座石橋,瀑布從它的“雙眼”中竄過來竄過去,多么快活;看,前面的山石多么險峻,它們貼著石壁鋪成了狹窄的小路,下半部直垂入谷底,好像被愚公砍過一樣,上半部像從天而降的巨掌,卡住了人們的去路。
    紅石峽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它們歡快地歌唱著,給這個暑假增添了幾分涼意。綠水繞紅石,飛瀑聲潺潺,紅石峽真是大自然的奇觀?。?BR>    榆林紅石峽篇四
    大名鼎鼎的云臺山坐落在河南省修武縣,高大美麗,常年云霧飄渺,其中最能打動我的景致就是紅石峽。
    紅石峽因為它的石頭全是紅色的而得名。剛走進去,就有涼風徐徐吹來,好像一只小手在輕柔的撫摸你的臉頰。一路走進去,谷里的空氣是那么的清新,草木茂盛,讓人樂不思蜀,心曠神怡。
    遠遠地,我就聽到一陣一陣“嘩啦啦”的水流擊打聲?!扒懊娌粫撬煻窗??”我興奮的想。果然沒走幾步,一條壯觀的瀑布就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瀑布從高處傾瀉而下,好像千軍萬馬在奔騰,又像是詩人李白說的那樣九天銀河落到凡間。不斷有水珠落到我臉上,有的立刻滑下來,有的多跳幾下在飛濺開來。一條條彩虹斜斜的掛在水霧中,赤橙黃藍靛紫,像一道彩虹橋。
    瀑布下的小潭是迷人的青藍色,用手一掬,潭水相涼絲絲的綢緞一樣從指尖滑過。再把手放到水流急的地方,小小的浪花調皮的撞著我的手心。水中的魚兒五彩繽紛,靈巧地游來游去,好像在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除了可愛的小魚,還有一群蜻蜓忽飛忽落,它們都長著兩只有力的翅膀,一個又粗又長的尾巴。像一架滑翔機穿過虹橋。
    紅石峽的美麗讓我流連忘返,祖國的大好山河都是那么的震動著我的心弦。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我以后一定會領略更多美景,用筆銘記一次又一次的感動。
    榆林紅石峽篇五
    今年的國慶節(jié),應爸爸朋友之邀,我們一家到焦作游玩。我們參觀了著名的焦作影視城,游覽云臺山上的小寨溝、朱萸峰、紅石峽,其中最令我難忘的是美麗的紅石峽,她像一幅美麗的圖畫永遠刻在了我的腦子中。
    沿著長滿松樹的石頭小路,我們來到了紅石峽。這里石紅而美,景色宜人。放眼望去,清澈的水從山上流下,它流經(jīng)的地方長滿了青苔,石頭上、石縫里、山坡上綠油油的,青苔映襯著紅石,更加漂亮迷人。而那些石頭,也形態(tài)各異,有的像利劍刺向天空,有的像母子相擁,有的像馬兒在奔跑,有的像小兒在嬉戲,平添幾許活潑!
    即便經(jīng)過了長途跋涉,山溝里的溪水還是清澈見底,水里的一棵水草,一粒沙子都看得清清楚楚。有五顏六色的小魚在自由自在地游泳,我把自己不舍得吃的點心扔了進去,小魚兒蜂涌而上,享受著美味。
    我和媽媽被這美麗景色迷住了,再也舍不得離開,在水里嬉戲打鬧,一不小心,都摔倒在水里,水花四濺,哥哥趁機按下快門,拍下了這快樂的一幕。
    紅石峽,我愛你!我還會再來的!
    榆林紅石峽篇六
    親愛的來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的朋友們,大家好!首先,我們將到達第一站:二郎山。在旅行車前進途中,我先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二郎山的來歷吧!
    紅石峽。
    “中外統(tǒng)一”、“漢蒙一家”及蒙文石刻,反映了國家統(tǒng)一,民族團結的心愿。尤其是大革命時期杜斌丞、劉志丹等榆林中學師生題刻的“力挽狂瀾”和抗日民族英雄馬占山將軍駐榆時親筆寫的“還我河山”,抒發(fā)了愛國志士誓保國土、振興中華的豪情壯志。晚清將領左宗棠所題“榆溪勝地”及對聯(lián)“白云初晴如月之曙,黃唐在獨與古為新”也頗有文采。著名教育家、書畫家,劉志丹的老師王森然先生書寫“紅石峽”三字刻鑲于峽亭之上,為古跡增輝。紅石峽豐富多樣的石刻,是長城書法藝術的一大寶庫。
    紅石峽是萬里長城中罕見的瀏覽勝地,是塞上名城榆林的掌上明珠。
    榆林紅石峽篇七
    紅石峽位于河南,那里的山是紅色的。
    我們坐著車上山,在路上我看見了小象頂球,那姿態(tài)可愛極了。因為那山上是環(huán)形路,我看見小象頂球是在左邊,車走到了右邊,我看見了一只小猴子,像馬戲團的演員,雕刻的活靈活現(xiàn)。我還看見了許多自然景觀,一位慈祥的“母親”躺著,那樣子好像睡美人,已經(jīng)沉睡了許多年。紅石峽旁邊圍繞著許多山,每座山都是高聳入云。再往下看,那湖綠的像一塊無瑕的翡翠,靜得像一面明亮的鏡子。
    車到站了,我們走入了一個山洞。山洞里有五顏六色的燈光,紅的、綠的、藍的……哪一種顏色在山洞里都很美。這一個山洞沒有名字,不過它很長,有179米長,里面有用石頭刻的小花,再放上音樂,在那里只有兩個字,那就是“享受”。
    走了30分鐘,我們看見了一道白光,難道是到了洞口?走過去一看,還真是洞口,我還沒欣賞夠呢!忽然,我聽到了流水聲,看見了從山上流下的瀑布,那聲音是那樣清脆悅耳,像在歡迎我們的到來。
    紅石峽的景色太美了,我有機會還要來紅石峽。
    榆林紅石峽篇八
    紅石峽東西兩壁對峙,鬼斧神工,峭拔如削,榆溪河水勢湍急,穿峽直達榆林城西。因為此地山皆紅石,故而得名紅石峽。又因山勢雄偉,峽峰高聳,亦被稱為雄石峽。大家面前的這個俊秀的門樓,其門洞上額鐫刻著“紅石峽”三個字,它是我國著名美術家、教育家王森然先生89歲時的墨寶。王森然先生早年曾在榆林中學執(zhí)教,是劉志丹烈士的導師。此門樓是紅荷峽的入口處,請大家隨我進去。
    站在這里,方圓不是很大的峽谷內,亭臺樓謝,疊石懸崖,石室古橋,洞壑清泉,盡收眼底,我們也已置身于絕妙的藝術畫廊了。這邊東崖高12米,長250米;對面西崖高18米,長248米。兩壁雙峰對峙,依壁鑿石成窟,史載有明代所創(chuàng)石窟叫窟,窟內原有石造像、泥塑像、浮雕石刻、碑刻題記等?,F(xiàn)存大小石窟33處,大多分布在東崖,西崖僅有5窟,部分窟以隧道連通。
    榆林紅石峽篇九
    記得二年級放暑假的第一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了紅石峽。我高興得一夜沒睡。
    上車后,我有些困,便躺下睡著了。錯過了許多風景。一會兒,我隱隱約約地聽見媽媽叫我下車,我醒來一看,到站了。我立即跑下車,發(fā)現(xiàn)這里人山人海,來看紅石峽的人真是太多了。由于這里是喀斯特地貌,石頭都是紅色的,所以叫紅石峽。
    最讓我難以忘懷的是那里的“丫字泉”和“水簾洞”。丫字泉因地形和其它泉不一樣,所以泉水先從兩邊流下來,到了中間又在一起了,因此而得名。那兒的水清澈見底,小魚在水里游來游去,非常悠閑自得。我還在水中笨手笨腳地捉小魚哩。
    再說一下大家熟悉的水簾洞吧。水簾洞在深不見底的河對岸。水簾洞有一個洞,夏天可以到那里“避暑”。外面有“嘩,嘩,嘩”的水從洞口流下去,好像一個天然的水簾子。所以大家叫它水簾洞。洞口外的河里有許多的小魚、小蝦,顏色不一,非常漂亮,我好想捉一條呀!可惜,當時才看了一眼就被人群擠走了。
    我愛你!美麗的紅石峽。我永遠都不會忘記你的!
    榆林紅石峽篇十
    紅石峽東西兩壁除石窟外,還在石窟間、殿壁、石崖上就石摹刻,題匾相連,布滿東西兩壁,琳瑯滿目,幾無空隙。原有摩崖石刻160多幅,由于自然風蝕及人為破壞,現(xiàn)僅存大小題刻120余幅,其中東崖85幅,多為明清以來官吏儒士文人所題。題刻筆力雄健遒勁,諸家書法并存,真、草、隸、篆俱全,還有難得的滿文題刻,筆法各異,鑲刻有別。字大者丈余,小者不及寸。形制以橫幅為主,兼有楹聯(lián)、條屏。石刻有題詩、紀功、紀游、題詠等,內容多抒發(fā)愛國豪情,贊譽秀美山川。紅石峽實為一大書法藝術寶庫,歷來讓慕名而來的游客嘆為觀止。
    我們沿東壁坡路下行。東壁原建有紅山寺,寺內有隧道可通“天門”、“地門”。從“天門”登峽頂,中有翠然閣,“地門”即臨榆溪河谷。據(jù)石窟內1487年碑刻《創(chuàng)建石佛殿記》記載,紅石峽最早開鑿至少可追溯到宋代,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明成化年間維修后,改為雄山寺。到清康熙年間又重修,更名鎮(zhèn)遠寺。現(xiàn)在寺廟石窟大多為明成化年間至嘉靖間開鑿修建的。1673年,因洪水沖毀翠然閣而重建,復稱“雄山寺”。后經(jīng)多次維修。解放后,紅石峽得到人民政府的度重視和關心,曾多次加固修復。
    經(jīng)過我的介紹,想必大家對紅石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識,下面,我們就一同來欣賞紅石峽的書法藝術和石窟風我會將其中的重點向大家作詳細的講解。
    “河山千古”為田玉廣、王守基在游覽雄山寺時所題。玉廠為貴州人,清光緒二十八年(19)任延綏鎮(zhèn)總兵。王守基為山東人,任延綏鎮(zhèn)守營郡司,后成為田玉廣的副將該題刻贊美雄秀山河永存,寓意聯(lián)防守邊、精誠團結之情永垂青史。
    “功在名山”為清光緒二十五年(18)李棠所書。李棠,14歲時在榆林考中秀才,18歲赴長安中了舉人。民國年,出任陜西靖邊縣縣長,在執(zhí)事三年期間,深受百姓愛戴,百姓稱頌其“兩袖清風,廉潔奉公”。1899年,書寫“功在名山”,贊譽劉宗周、高折五兩位老先生德高望重、業(yè)績昭著。
    榆林紅石峽篇十一
    我去過河南,看見過紅石峽。它雖然沒有泰山那樣雄偉,沒有草原那樣空氣清新,沒有月湖那樣景色宜人,但是紅石峽的石頭是那樣紅,那樣美!
    走近一看,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一座山,那山就像從天山掉下來的一把長劍,直入云天。當然,還有一些不起眼的石塊,有的像龜兔賽跑、有的像犀牛、還有的像兇猛的獅子……我繼續(xù)往前走,看見了龍蛇潭,潭水清得發(fā)綠,我迫不及待地沖進水里玩。旁邊還有一個大瀑布,使我不禁想起“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詩句。再往前走,一個“大桃子”呈現(xiàn)在我的眼前,好像是從天宮掉下來的。旁邊有兩條路,一條是升官發(fā)財路,另一條是減肥路,我毫不猶豫地去了升官發(fā)財路。終于,到了不老泉,可是泉水太遠了,夠不著,但我并沒有灰心,努力接了一瓶不老泉水,喝了三口,非常爽。頓時,我覺得干勁十足,于是我努力向上爬,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爬上了山頂。山頂上面是精美別致的亭子,我站在亭子里,放眼望去,腦子里不停地閃出一個念頭:山好高??!上有云霧環(huán)繞,附近的山若隱若現(xiàn)。
    ??!這美麗而又雄偉氣勢的'紅石峽真美!就像一幅迷人的畫卷。
    榆林紅石峽篇十二
    紅石峽又名雄石峽。位于陜西榆林北3公里處。紅石峽紅巖對峙,楊柳成蔭,長城穿峽而過,榆溪河奔騰不息,被稱為萬里長城第一勝景。紅石峽谷長約350米,東西對峙,峭拔宏偉。峽內榆溪河水流湍急,林木青翠,群花生艷,景色優(yōu)美。東崖為雄山寺,西崖為書法石刻。在東西石壁上參差著大小不一的25處石窟。西岸壁上的書法石刻頗為著名,舊時邊將、文人來榆林,多在雄山寺豪飲唱和,留下160多幅寶貴的書法藝術作品,字大者約6米,小者寸許,篆、隸、楷、行、草齊全,筆力雄健、挺勁。題刻中有晚清名將左宗棠所題的對聯(lián),革命先烈杜斌題刻的“力挽狂瀾”字跡蒼勁,功力不凡。
    關于紅石峽的起源,《榆林府志》說:宋朝時,榆林這一帶歸西夏國管。當時紅山有股泉水自穴中涌出南流。西夏國王李繼遷看中了這塊風水寶地,派人障水別流,鑿石為穴,埋葬祖先,復引水其上。因此,在紅石峽水庫的普濟橋東側原立碑一座:“西夏王李繼遷葬乃祖彝昌于此。”現(xiàn)碑已毀。
    另一種說法是,1472年,余子俊任延綏巡撫都御使,準備修長城。當時,紅山北邊,清水河的水汪了個大海子。海子中間的水寨中住著一伙搶奪蒙漢人民牛羊、糧食、衣物的水賊。為消滅這伙強盜,余子俊便派人在此鑿石為渠,引海子的水從榆林城西南流入無定河。水退后,余子俊派大軍消滅了這股強盜。當時,把鑿開的石峽叫紅石峽,引入的渠水叫榆溪河,兩岸鑿修的灌溉叫廣澤渠。
    藝術、風景特色。
    古代駐守榆林的文人墨客,甚至武將,都喜好到紅石峽題刻以抒發(fā)邊塞豪情壯志,所以紅石峽又是長城書法藝術的一大寶庫,也可以看出榆林古時“九邊重鎮(zhèn)”的地位。此外,還可以欣賞到宋元時期的石窟藝術。運氣好的話,趕上晴天,就可以留到傍晚,一睹“紅山夕照”的風采,這夕陽之下如同晚霞一般絢麗的紅石峽風光,是著名的“榆林八景”之一。
    榆林紅石峽篇十三
    “大漠金湯”為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延綏總兵龍得勝所題。題詞寓意紅石峽關雄地險,堅不可摧。
    “力挽狂瀾”,這塊石刻為1924年4月榆林中學丁級班學生畢業(yè)題刻紀念。當時正處于大革命時期,李子洲同志擔負著在陜北點燃革命火種的重任來到榆林中學執(zhí)教,他提議題刻“力攬狂瀾”于紅石峽,全班同學通過后,校長杜斌丞推薦教務主任崔煥九書寫。題詞顯示了革命青年立志挽救中華民族于水深火熱之中的凌云壯志。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東壁上的第一個石窟——圣母殿,它的門楣上刻有“地祗”二字,窟頂刻八卦圖。傳說故事中,把天比做父親,把地比做母親,殿內供奉的三尊神像被稱做三霄圣母,她們是由中國上古傳說中創(chuàng)造了人類的女姆媧娘娘演變成的。此神可以保平安、吉祥,并主管婚姻、子嗣。相傳明成化年間,延綏總兵陳輝年過四十仍膝下無子,有一年三月十六日,他攜妻來到圣母殿跪拜求子,并立“子嗣牌”,捐資金裝圣母,粉飾廟殿,大興土木,擴建雄山寺。次年,陳總兵果然喜得貴子。從此以后,每年的三月十六日便成為雄山寺的廟會期,其間香火不斷。
    榆林紅石峽篇十四
    紅石峽是我魂牽夢縈的地方,它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境內,在今年暑假,我和家人來到了紅石峽,都說紅石峽是華夏第一奇峽,我想,它奇在哪兒呢?帶著這個問題,我步入了紅石峽。
    剛走入紅石峽的大門,一陣震耳欲聾的聲音便吸引了我。我問爸爸:“那是什么聲音?”爸爸回答我說:“是紅石峽的泉水在怒吼!”走過一條彎蜒崎嶇的小路,我來到了紅石峽。紅石峽真是名副其實啊!兩巖的峭石都是紅色的石英砂巖,它紅如瑪瑙,遠遠望去,像節(jié)日里燃放的火焰,那火紅火紅的峽谷就像一條紅色的絲帶,纏繞在翠綠翠綠的云臺山上。小鳥時而在上空盤旋,時而輕舞飛揚,時而在枝頭啁啾,那聲音既和諧又悠揚,就像一支大自然的樂曲,這里的.懸崖峭壁只有它能上去,這里的絕壁天書也只有它能讀懂。紅石峽的泉水,既清澈如鏡,又清澈見底,它清清的、淡淡的,唱著叮咚的歌兒,說著叮咚的語言,我問小溪你到哪里去,它卻用樹葉遮住眼睛,喲,跑的好遠!遠處,閃閃忽忽有一群白云娃娃,正在水中悄悄的洗臉呢!水底那亮晶晶的沙石叫人忍不住挽起褲角,到水中盡情地與小魚小蝦嬉戲,與水花親密接觸,浪花帶給我無限快樂。
    紅石峽是個景色奇異,風景如畫的地方,我愛紅石峽。
    榆林紅石峽篇十五
    今年暑假,我們全家到云臺山游玩,云臺山上的紅石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往紅石峽的山路彎彎曲曲,兩旁大樹林立。整條山路幾乎都在大樹的掩映下,細小的山泉從石縫中流出來。
    沿著蜿蜒的山路,迎著溪流,我們一路往上走。溪流隨著山勢,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流水聲也時時變換著調子。
    紅石峽兩邊到處都是紅色的石頭,高山流水相依相偎。紅石與碧水映襯,飛瀑與流泉交織。讓人稱奇的是,這兒的瀑布形態(tài)各異:大瀑如銀河掛壁,拍石打浪;中瀑如仙女肩頭的白紗,自天宮墜入溝底,濺起一串串跳動的'音符;小瀑則似斷線珍珠,散落玉盤。
    在紅石峽,一路感嘆,一路欣賞,就像置身在一幅流動的畫卷中,令人流連忘返。
    榆林紅石峽篇十六
    在太極拳的發(fā)源地焦作,有一座壯麗的山――云臺山,山中有一處美麗的景――紅石峽。
    中午,游人不計其數(shù)。人們從波痕石出發(fā),經(jīng)過幾尊石猴模樣的迎賓石,在觀景臺就可以看見全山的風光。繼續(xù)走,就到了石洞,石洞里清幽神秘,涼爽的風加上幽暗的彩燈,使它更加神奇。出了山洞,走過一段彎彎曲曲的小路,便來到紅石峽的經(jīng)典景區(qū)――峽谷奇觀。站在小橋上,兩旁的景色各不相同,一旁是涓涓細流,一旁是傾瀉的飛瀑,瀑布兩邊是郁郁蒼蒼的樹木、灌木叢,讓人感覺如神來之筆。
    傍晚,紅石峽被火燒云籠罩著,石頭更紅了,綠油油的葉子也被罩上一團紅光,滿山遍野各種色彩把紅石峽映襯得更為壯觀!
    朋友,如果到焦作來,可別忘了游覽一下奇妙的紅石峽,我給你做導游!
    榆林紅石峽篇十七
    在河南的云臺山,有個紅色的大峽谷,名叫紅石峽。一片開闊的大峽谷,卻少不了山、水、樹,從天上看,像一幅美麗的山水風景畫。
    沿著通往峽谷彎彎曲曲的小徑,旁邊有許多種樹,連起來成了一片綠蔭。來到了峽谷中間,就能看到萬丈深淵的懸崖在你身邊,上面是群山環(huán)繞著你。這時,要進入幽靜的山洞了,穿過山洞將會有更多的美景。終于跨進了山洞。眼前一片黑乎乎的,旁邊的石頭凸凸凹凹,一不注意就會碰頭。原來,這里是遠古的海灘,有許多魚還從這里游過呢!一絲絲光亮向我們一寸寸接近。哇!一片五顏六色的世界立即撲入眼簾。看呀,一塊塊石頭在水面上立著。原來,這些石頭從山上落下去,不知不覺卻有模有樣的插入水中,形成一處景觀,這是多么神奇?。∽咧咧?,突然有水濺到了臉上,一轉眼兒,噢,原來是瀑布呀!瀑布從那么高的山上沖下來,震耳欲聾,真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紅石峽的美,是大自然神秘力量的賦予,大自然真?zhèn)ゴ螅?BR>    榆林紅石峽篇十八
    在暑假里的一件事,至今讓我難以忘懷。
    我和媽媽去了云臺山,而那里的紅石峽是最驚險的一個地方了。
    剛到紅石峽我就看見那里都是褐紅色的懸崖壁,只有一條路可以走。向那條路走去,石梯早已被磨得像一面鏡子。我心里有些害怕,手緊緊抓住石梯邊上的鐵鏈不放。游人可以走的路圍繞著山,路很窄,只有一人寬。我們大家只能像老鷹捉小雞那樣扯著衣服走。很多人嚇得鬼哭狼嚎的,回頭看看媽媽嚇得只能弓著腰走。
    往遠處走,就出現(xiàn)了一座小橋,小橋很小,橋身被水沖刷的更滑,每次只能一個人走,小橋下面的水深的看不見底,小橋和水中的倒影像一個等于號。小橋旁邊是一個大瀑布,在瀑布腳下能感到無比涼爽,周圍的景色很美,巖石上突起的石頭像包含了古老的文化。
    在這里我是第一次看到這么驚險的地方,也了解紅石峽,也長了許多知識,這個地方我永遠也不會忘記。
    榆林紅石峽篇十九
    暑假里,爸爸帶我去了河南的云臺山游玩,山里有好多的名勝古跡,但最奇特的要數(shù)紅石峽了。
    紅石峽是一個大峽谷,全長1500多米。放眼望去,到處都是紅色,所以人們才把它叫做紅石峽。從橋上往下看,紅石峽就像一條長龍,再近些,只見瀑布就像好多匹戰(zhàn)馬,浩浩蕩蕩地從山頂沖了下來。因為河谷高低不同,所以形成了好多小瀑布。有的瀑布像一條兇猛的長龍,從山頂沖下來,有的則緩緩地流下山坡,還有的形成了一股漩渦……真是千姿百態(tài),變化萬千。雖然這些瀑布都很奇特,但還不是紅石峽最奇特的瀑布,紅石峽最奇特的瀑布要數(shù)白龍瀑布了。
    白龍瀑布雖然比不上壯觀的黃果樹瀑布,比不上洶涌的云臺天瀑,但是它的奇特是別的瀑布所無法超越的。白龍瀑布高60多米,在瀑布中間還有一些高低不同的石級,就像臺階一樣。瀑布沖下來,打著石級,形成了一個個小拱門,十分雄偉。
    紅石峽真是云臺山里一顆璀璨的明珠,希望大家都來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