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贈汪倫說課稿(專業(yè)19篇)

字號: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我們應該注重保持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在總結(jié)中,我們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分析問題的原因和解決方案。以下是一些值得一讀的優(yōu)秀文章,希望對你有所啟示。
    古詩贈汪倫說課稿篇一
    《贈汪倫》教學反思這首詩大約作于天寶十四年(755),是李白從秋浦(今安徽貴池)到?jīng)芸h,游桃花潭后和友人汪倫分別時所作。整理了《贈汪倫》教案,歡迎學習參考!
    教學目標。
    1、識記本首詩中的生字詞。
    2、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古詩,體會詩人表達的真情實感。
    3、初步感知友情的重要性,讓學會懂得珍惜友情。
    教學重點: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體會“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表達的感情。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2.好朋友之間就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這樣才能使你們之間的友情更加真摯,更加深厚.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和朋友有關的古詩,大家齊讀課題-----贈汪倫.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悟。
    1.解釋題目。
    (1)大家看,題目中的“贈”就是送給的意思.例如某同學轉(zhuǎn)學,宋老師贈給他一本書做紀念.相機識記“贈”(曾經(jīng)的寶貝給了別人就是贈)。這首詩就是李白作為一份禮物贈給汪倫的,寫給汪倫的一首詩.
    (2)識記“汪”,組詞,師解釋。大家再讀課題.
    2.作者簡介。
    這首詩的作者是李白,以前我們學過很多李白的詩,你能簡單的介紹一下李白嗎?(課件出示有關李白的資料)。
    3.范讀古詩。
    李白究竟為汪倫寫下了怎樣的一首詩呢?課件出示課文范讀,要求學生邊聽邊想邊看。
    4.生自由讀古詩。
    請同學們自己讀讀這首古詩,自由自在地讀,無拘無束地讀,搖頭晃腦地讀,并找出詩中的生字詞,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同桌交流交流,也可以待會兒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
    5.課件出示古詩,指出書中易讀錯的生字,學生識記“舟、欲、踏、潭”,并讀課件中含有生字的詞語。(識記“舟”:視頻出示字理演變。踏:上體育課原地踏步踏)。
    6.指名讀古詩:誰愿意為大家展示一下?
    7.指導朗讀:
    孩子們,古詩雖然篇幅短小,但是誦讀古詩時一定要講究停頓。課件出示帶停頓符號的古詩,大家讀到劃線處要稍微停頓一下,大家再練一練.
    8.多種形式展示讀:小組展示讀、男生讀、女生讀。
    三、細讀古詩,理解感悟。
    2、教師配樂講故事,課件(4):出示故事(十里桃花,萬家酒店)。
    李白是唐朝非常有名的.詩人.汪倫非常仰慕他的才華,希望能和李白成為好朋友.可自己只是個普普通通的小村民,想見到李白都不容易,怎么才能和李白成為好朋友呢于是汪倫就想了一個辦法,他寫了一封信托人帶給李白,上面寫道:“先生,您喜歡游覽嗎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歡喝酒嗎這里有萬家酒店.”李白接到這樣的信,立刻高高興興的趕來了.一見到汪倫,便要去看“十里桃花,萬家酒店”,汪倫微笑著告訴他:“桃花是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圓十里,但并沒有桃花.萬家酒店呢是有個姓萬的人開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萬家酒店.”李白聽了,先是一愣,接著哈哈大笑起來.雖然汪倫是用計策將李白騙來,但是李白不但沒有生氣,反而被汪倫的一片真情所深深的感動了!在以后的幾天里,汪倫對李白盛情款待,他們一起飲酒,作詩,游覽,結(jié)下了深厚的情意,分別時,汪倫踏歌相送,于是李白日后便寫下了這首--《贈汪倫》。)。
    我們再來看看詩的前兩句。
    3.前兩句疑難解析。
    (1)孩子們現(xiàn)在請你默讀古詩的前兩句,誰來說說你讀懂了哪個詞的意思。
    舟就是指小船.乘就是坐的意思.例如乘車,乘飛機就是坐車,坐飛機的意思.乘舟就是坐船的意思.
    (2)“聞”的本意是指用鼻子聞一聞,在這里“聞”是聽到的意思.踏歌聲:是指一邊唱歌一邊用腳打節(jié)拍.
    (3)你們真了不起,讀懂了這么多詞語的意思.大家再讀前兩句,找出你不理解的字詞.哪個詞不懂,大膽的說出來“將欲行”師解釋:(將:即將,將要.行:離開.將欲行的意思就是即將要離開,但是還沒有離開.)。
    (5)重點理解詞語“忽”:。
    (6)指導朗讀前兩句。
    豪放的李白不想傷感,便留下書信一封,想要不辭而別??墒窍氲疆斎张c孟夫子一別,便十幾年不能相見;想到自己一生漂泊,行蹤不定,只怕今后再也沒有與汪倫重逢的時候,李白又多么想再見汪倫一面啊!正在這時,李白忽然聽到岸上傳來伴著節(jié)拍唱歌的聲音。此時的李白,又會是怎樣的心情呢?(必定會有一份意料之外的驚喜。)。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古詩贈汪倫說課稿篇二
    后來,汪倫得到了李白將要到安徽游歷的消息,這是難得的一次機會,汪倫決定寫信邀請他。那時,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兩大愛好:喝酒和游歷,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會聞風而來。于是汪倫便寫了這樣一封信:
    李先生喜歡游玩賞景嗎?我們這里有十里桃花。李先生喜歡喝酒嗎?我們這里有萬家酒店。
    李白接到這樣的信,立刻高高興興地趕來了。一見到汪倫,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萬家酒店。汪倫微笑著告訴他說:桃花是我們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圓十里,并沒有桃花。萬家呢,是我們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說有一萬家酒店。李白聽了,先是一愣,接著哈哈大笑起來,連說:佩服!佩服!
    汪倫留李白住了好幾天,李白在那兒過得非常愉快。因為汪倫的別墅周圍,群山環(huán)抱,重巒疊嶂。別墅里面,池塘館舍,清靜深幽,像仙境一樣。在這里,李白每天飲美酒,吃佳肴,聽歌詠,與高朋勝友高談闊論,一天數(shù)宴,常相聚會,往往歡娛達旦。這正是李白喜歡的生活。因此,他對這里的主人不禁產(chǎn)生出相見恨晚的情懷。他曾寫過《過汪氏別業(yè)二首》,在詩中把他汪倫作為竇子明、浮丘公一樣的神仙來加以贊賞。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倫送給名馬八匹、綢緞十捆,派仆人給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設宴送別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離岸,忽然聽到一陣歌聲。李白回頭一看,只見汪倫和許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誼,古樸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動。他立即鋪紙研墨,寫了那首著名的送別詩給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這首詩比喻奇妙,并且由于受純樸民風的影響,李白的這首詩非常質(zhì)樸平實,更顯得情真意切。
    《贈汪倫》這首詩,使普通村民汪倫的名字流傳后世,桃花潭也因此成為游覽的勝地。為了紀念李白,村民們在潭的東南岸建起踏歌岸閣,至今還吸引著眾多游人。
    古詩贈汪倫說課稿篇三
    我上課的內(nèi)容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課本第八冊中的古詩:《贈汪倫》。這首詩是我國唐代大詩人李白所作的,主要描繪了詩人告別朋友的情景,體現(xiàn)了朋友之間深厚的情誼。
    在這節(jié)課上,我并沒有單純地一個字一個字地講解,而是更多地利用創(chuàng)設的情境,抓住重點字詞的理解去理解詩的大意,新課標也明確地指出了對于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即可,而且,四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有了學習古詩的一定基礎,完全可以通過突破重點字詞的理解去解讀詩的大意,所以應把重點落在想象詩歌描繪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上。
    針對上述教材和學生的分析,所以我制定了第一個教學目標,就是突破重點字詞,理解古詩的大意。第二個目標,就是領會古詩意境,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這也是本首古詩的教學重點。古詩的學習,更應注重對詩人內(nèi)心情感的體驗。大家都知道,文章是作者有感而發(fā)的心靈獨白,那么詩更是如此,尤其在短短的幾個句子里,所包含的情與感,更是顯得沉甸甸的。所以,引導學生去理解和體會詩人那時那刻的內(nèi)心世界,是學生真正讀懂古詩的關鍵。第三個目標,是注重古詩的朗讀和積累。古詩是很具有一種韻律之美的,多讀古詩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學生的語感和朗讀水平。小學是基礎教育,多積累古詩是為他們未來的學習打基礎的,小學生是記憶的最好時期,就更應該讓他們多積累古詩,讓他們通過反復的誦讀,轉(zhuǎn)化為內(nèi)在的修養(yǎng)。
    為了達成以上的`教學目標,我在課前就預先制作了一個多媒體課件,而學生課前又搜集了李白與汪倫的相關資料,整個教學過程就利用“解詩題、知詩人、明詩意、悟詩境、誦詩文”的教學方法和學習資料自學互助的。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古詩嗎?古詩是我國文學藝術(shù)寶庫中的瑰寶,大家都學習背誦了很多古詩,那么,你們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學習成果嗎?(出示課件一)。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在搶答比賽中復習以前背誦過的古詩,尤其是重在復習學過的李白的詩句,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
    (二)交流資料。
    1、簡介李白:剛才我們吟誦了李白的詩句,通過以前的學習,你對李白有哪些了解呢?(由學生簡介李白的生平)。
    3、交流資料:課前我們已經(jīng)查閱了一些與課文有關的資料,那么,誰能結(jié)合自己查閱的資料談談你對汪倫的了解呢?(讓學生交流有關的資料)。
    4、師講故事:李白與汪倫能成為好朋友的小故事。
    {設計意圖}通過資源共享,相互交流資料,從而使學生對李白與汪倫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讓他們真正地走近詩人,體驗其人、其情,并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三)學習古詩。
    1、回憶學法:我們以前是用什么方法來學習古詩的呢?
    (板:解詩題、知詩人、明詩意、悟詩境、誦詩文)。
    2、今天咱們就繼續(xù)用這個學法來學習這首古詩,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邊聽錄音邊想想腦子里會出現(xiàn)什么畫面?(交流)。
    3、自由朗讀古詩,在讀的過程當中注意讀準字音,遇到不懂的就作個記號。(自由讀----指名讀)。
    4、就學生所提的問題四人小組結(jié)合資料與注釋自學。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交流討論,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訓練學生自學和口語表達能力,為進一步的學習打下基礎。
    5、檢查自學情況。
    (1、解釋“踏歌”并表演。
    3、除了從踏歌相送可以看出他們之間的深情外,還從哪些詩句當中可以看出他們那濃濃深情?(三、四句)。
    4、重點指導朗讀三、四句(個人讀---范讀---齊讀)。
    {設計意圖}在學生有疑問卻不知如何表述,或有問題未能提出時,教師把難點問題留給學生,有助于進一步深入理解詩意,同時用幫助老師解決問題的方式來進行教學,由傳統(tǒng)的“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營造了一個師生之間的民主氛圍,從而加強了師生、生生之間的合作交流。
    6、這時由師小結(jié):哦!我明白了,這是用水深來比喻情深。
    (板書:水深--情更深)。
    7、是呀!縱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李白的情誼深呀!那就讓我們通過讀來表達他們之間那濃濃的深情吧!(朗讀全詩)。
    8、重點的詞語我們都已經(jīng)解決掉了,那么,整首詩的意思是什么呢?(找好伙伴討論)。
    9、指名匯報說詩意。
    10、待學生對古詩的大意都有了一定的理解后,就讓他們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表達對這首詩的感受,例如朗讀、描圖、說詩意、表演等等。(小組練習)。
    {設計意圖}這樣引導學生有個性化的朗讀,用自己的情感去誦讀古詩,用自己的聲音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就會使他們與作者的情感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同時,通過讓學生以小組表演、描畫等形式,體會古詩意境,就既解決了對古詩大意的理解,又鍛煉了他們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四)指導背誦。
    剛才你們這樣指指、說說、描描、畫畫、演演,已無形當中把詩歌都背出來了,誰能背的就請站起來背背!
    (五)學唱詩歌:
    詩歌,它不僅是一首古詩,同時也是一首歌曲,請欣賞兒歌《贈汪倫》并學唱。
    (六)擴展學習。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nèi)容和學習方式,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根據(jù)自己的喜好自由選擇,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收獲,從而使學生的個性有所發(fā)展。
    (七)齊唱送別歌《友誼地久天長》結(jié)束。
    (八)布置作業(yè)。
    (九)板書設計。
    水深---情更深。
    總之,在課堂上,我就相信了學生,給他們創(chuàng)建了一個寬松、和諧的環(huán)境,給他們自讀自悟的機會,爭取使學生都“動”起來,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達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目的。所謂當局者迷,如有不當之處,敬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謝謝!
    古詩贈汪倫說課稿篇四
    活動目標:
    1.理解古詩內(nèi)容,理解舟、千尺、不及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誦古詩,表達古詩所表現(xiàn)的依依不舍的情感。(難點)。
    3.體會詩人表達的朋友間的深厚感情。(重點)。
    活動準備:
    經(jīng)驗:有一定的'誦讀古詩的經(jīng)驗。
    物質(zhì):課件、古箏曲、頭冠、折扇;幼兒繪畫朋友間的快樂事。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運用生活經(jīng)驗講述,激發(fā)幼兒欣賞古詩的興趣。
    1.結(jié)合繪畫講述,交流朋友在一起的快樂、感受朋友分開時的心情。
    提問:和好朋友一起有哪些快樂的事。長大要和朋友分開時,會是怎樣的心情?
    2.介紹古詩內(nèi)容,激發(fā)幼兒欣賞古詩的興趣。
    二、理解古詩,初步感受古詩表達的朋友間的惜別之情。
    1.看動畫,引導幼兒了解古詩內(nèi)容。
    2.運用古箏曲作為背景音樂,教師示范朗誦古詩,將幼兒引入古詩的意境。
    提問:從詩里你聽到了什么?
    3.欣賞古詩朗誦,通過字幕、背景圖,引導幼兒理解古詩。
    提問:這一遍,你又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教師根據(jù)幼兒的交流內(nèi)容,追問或作答,引導幼兒理解古詩。
    4.分層理解古詩,體會詩人表達的朋友間的惜別之情。
    (1)出示古詩第一句:“李白乘舟將欲行”,運用視頻“舟字的演變”,引導幼兒感受李白將乘舟離開的情景。
    (2)出示古詩第二句:“忽聞岸上踏歌聲”,通過分析汪倫踏歌而來的原因,感受朋友分別時的依依不舍之情。
    提問:李白就要走了,岸上怎么會有歌聲?歌聲有快樂的,有悲傷的。朋友分別時的歌聲應是怎樣的?為什么?朋友分開時就是這樣讓人不舍。
    (3)引導幼兒結(jié)合自身生活經(jīng)驗,講述、表演朋友分開時的情境,理解古詩表達的朋友間的惜別之情。
    提問:你也有跟朋友分開得時候,你會用什么方式送朋友,對朋友說些什么?幼兒扮演汪倫,表演為李白送行的情節(jié)。朋友之間的感情就是這樣深厚。
    (4)出示古詩三四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引導幼兒感受、并表達朋友間深深的感情。完整朗誦前兩句詩。
    三、體驗、表現(xiàn)古詩所表達的朋友依依不舍的情感。
    1.感受古詩朗誦中表達的情感,引導幼兒有感情的朗誦古詩。完整欣賞古詩朗誦。
    提問:怎樣的朗誦讓你感動。
    2.播放背景音樂,引導幼兒在音樂的渲染中有感情的朗誦古詩,表現(xiàn)朋友分別時依依不舍的情感。
    3.引導幼兒運用頭冠和折扇,打扮成古人的樣子用肢體動作、用聲音表現(xiàn)古詩。
    古詩贈汪倫說課稿篇五
    著眼新《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體味古詩作品的內(nèi)容和情感。在學生誦讀的基礎上嘗試寫詩。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的視野和空間。
    [教學目標?]。
    1、深入理解古詩的內(nèi)容及作品滲透的感情。
    2、理解“欲”、“聞”、“不及”的意思。
    3、背誦、默寫本詩,并改成現(xiàn)代文或嘗試寫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出示課題。
    古詩都有其鮮明的節(jié)奏和很美的意境,今天學習古詩要懂得作者怎樣抓事物的特點,怎樣抒發(fā)自己的感情的,是怎樣做到情景交融的。
    二、教師出示古詩,學生跟著教師抄寫。
    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注意書寫時的正確、美觀,寫后同桌互評)。
    三、理解詩題,作者簡介。
    《贈汪倫》一詩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寫的,“贈”是“送給”的意思。汪倫,是李白的好朋友,今安徽省涇縣人,詩中提到的桃花潭是安徽涇縣西南的一處名勝,在李白游桃花潭時,當?shù)厝送魝惓S妹谰瓶畲慌R別時,汪倫又來送行,李白作這首詩留別。
    四、輕聲讀二至三遍,教師指導讀準字音。
    五、邊讀邊想象,要在頭腦中留下初步印象。
    六、學生個別讀,自由讀。
    七、教師范讀,學生劃出不理解的地方。
    八、釋詞譯句。
    讓學生邊讀邊將詞語的意思串聯(lián)起來。(讀通)。
    對感悟詩句有困難的,教師予以點拔、交流。
    (李白我坐船剛剛要走,忽然聽到岸上傳來齊著腳步節(jié)拍唱歌的聲音。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哪?。?。
    九、解讀詩意。
    1、詩主要寫送別,汪倫送李白方式有何獨特性?
    2、課文第3、4句,用什么修辭方法?這兩句抒發(fā)了什么感情?
    十、朗誦想象。
    要求學生邊吟誦邊想象詩中所描繪的畫面。
    十一、同學試背,請二位同學上來默寫。
    十二、總結(jié)學習古詩的方法(小黑板出示)。
    一讀:理解題目,了解字詞;
    二讀:連詞譯句,連句譯全詩;
    三讀:入景入情,熟讀成誦。
    十三、創(chuàng)造性寫一個和同學或親人送別的篇段,能寫成詩歌形式的,就寫成詩歌形式,不能寫的。仿照譯句寫一個片斷。教師朗讀上一學年一學生模仿《贈汪倫》寫的一首詩:
    贈外婆。
    吳岑岑。
    岑岑乘車將欲行,
    忽聞窗邊叮嚀聲。
    秋時朝陽暖如火,
    恰似外婆送我情。
    十四、學生開始作業(yè)?。
    古詩贈汪倫說課稿篇六
    活動目標:
    1.理解古詩的詩意,學習朗誦古詩。
    2.感受古詩中朋友之間的友誼,學會和同伴友好相處。
    活動準備:
    畫有古詩情節(jié)的圖片一幅,視頻教材,配樂旋律一段。
    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
    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的好朋友是誰?你們一起做過什么有趣的事情?
    古代有個詩人叫李白,他和好朋友發(fā)生了什么故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1.觀看視頻,初步感受古詩意境。
    提問:故事中的.兩個好朋友,他們在干什么?(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jié):李白到好朋友汪倫家里去做客。他們一起喝酒,作詩,兩人非常開心。幾天后,李白要乘船回家了,汪倫很舍不得李白,于是就在岸邊送李白。
    2.教師有表情,有節(jié)奏的朗誦一遍古詩,請幼兒欣賞。
    老師:故事里有一首小詩,請小朋友們豎起耳朵,仔細地來聽一聽。
    提問:這首詩的題目是什么?作者又是誰?
    老師:其實,這是一首贈別詩。是李白送給好朋友汪倫的詩。接下來,我給小朋友來解釋一下,這首詩的意思。
    3.出示圖片,講解古詩大意(譯文口語化)。
    李白乘著小船將要離開的時候,突然聽到了岸邊有人一邊唱歌,一邊用腳打拍子,告別的聲音。李白轉(zhuǎn)過頭去一看,原來是好朋友汪倫啊。李白非常感動,他覺得,這桃花潭的水即使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義深。
    4.在初步理解古詩的基礎上,再次欣賞古詩。
    老師:意思明白了嗎?好,老師再來念一念,這一遍,請小朋友自己用心記一記,等一下,我們自己也要來學習這首詩。
    三、教師指導幼兒學習誦讀。
    老師:你記住了哪一句詩?請你念一念。
    1.教師指導學習單句古詩。
    老師:好,接下來,請你們跟著小胡老師,整首古詩一起學一學,念一念。
    2.請幼兒集體朗誦。
    3.請幼兒分組朗誦。
    4.請個別小朋友朗誦。
    5.配樂齊朗誦。
    四、聯(lián)系生活,情感升華。
    提問:我們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好朋友之間要怎樣相處呢?
    (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jié):小朋友之間要友好相處,不可以打打鬧鬧,玩玩具要知道分享……。
    結(jié)束語:好了,請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我們一起友好地去外面戶外活動吧!
    附古詩:
    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古詩贈汪倫說課稿篇七
    《贈汪倫》是一首傳頌千古的贈別詩。下面我們?yōu)榇蠹規(guī)砉旁姟顿浲魝悺疯b賞兩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中國詩的傳統(tǒng)主張含蓄蘊藉。宋代詩論家嚴羽提出作詩四忌:“語忌直,意忌淺。脈忌露,味忌短?!鼻迦耸┭a華也說詩“忌直貴曲”。然而,李白《贈汪倫》的表現(xiàn)特點是:坦率,直露,絕少含蓄。其“語直”,其“脈露”,而“意”不淺,味更濃。古人寫詩,一般忌諱在詩中直呼姓名,以為無味。而《贈汪倫》從詩人直呼自己的姓名開始,又以稱呼對方的名字作結(jié),反而顯得真率,親切而灑脫,很有情味。
    詩的前半是敘事:先寫要離去者,繼寫送行者,展示一幅離別的畫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將欲行”表明是在輕舟待發(fā)之時。這句使讀者仿佛見到李白在正要離岸的小船上向人們告別的情景。
    “忽聞岸上踏歌聲”,接下來就寫送行者。次句卻不像首句那樣直敘,而用了曲筆,只說聽見歌聲。一群村人踏地為節(jié)拍,邊走邊唱前來送行了。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說“忽聞”而不用“遙聞”。這句詩雖說得比較含蓄,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倫的到來,確實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聲先聞。這樣的送別,側(cè)面表現(xiàn)出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
    詩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遙接起句,進一步說明放船地點在桃花潭?!吧钋С摺奔让枥L了潭的特點,又為結(jié)句預伏一筆。桃花潭水是那樣地深湛,更觸動了離人的情懷,難忘汪倫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聯(lián)系起來。結(jié)句迸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倫送李白的情誼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尋味。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變無形的情誼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詩人很感動,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行詩來極力贊美汪倫對詩人的敬佩和喜愛,也表達了李白對汪倫的`深厚情誼。
    李白斗酒詩百篇,一生好入名山游。據(jù)袁枚《隨園詩話補遺》記載:有一位素不相識的汪倫,寫信給李白,邀他去涇縣(今安徽皖南地區(qū))旅游,信上熱情洋溢地寫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見汪倫乃涇川豪士,為人熱情好客,倜儻不羈。遂問桃園酒家何處?汪倫道:"桃花者,潭水名也,并無桃花;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并無萬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留數(shù)日離去,臨行時,寫下上面這首詩贈別。
    顯然,這首詩是李白即興脫口吟出,自然入妙,因而歷來為人傳誦。然而,也因為它像生活一樣自然,人們往往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詩的三四句,后代詩家還有一點評論,開頭兩句口語化的平直敘述,就說不出所以然來了。其實,結(jié)合上述背景來看,頭兩句也是寫得極其成功的。
    "李白乘舟將欲行",是說我就要乘船離開桃花潭了。那聲口語言簡直是不假思索,順口流出,表現(xiàn)出乘興而來、興盡而返的瀟灑神態(tài)。
    "忽聞岸上踏歌聲","忽聞"二字表明,汪倫的到來,確實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聲先聞,從那熱情爽朗的歌聲,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倫趕來送行了。
    這樣的送別,側(cè)面表現(xiàn)出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在山村僻野,本來就沒有上層社會送往迎來那套繁瑣禮節(jié),看來,李白走時,汪倫不在家中。當汪倫回來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攜著酒趕到渡頭餞別。不辭而別的李白固然灑脫不羈,不講客套;踏歌歡送的汪倫,也是豪放熱情,不作兒女沾巾之態(tài)。短短十四字就寫出兩人樂天派的性格和他們之間不拘形跡的友誼。
    也許正因為兩人思想性情契合,李白引為同調(diào),很珍視汪倫的友情。情之所至,遂對著眼前風光綺麗的桃花潭水,深情地吟道:。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結(jié)合此時此地,此情此景,這兩句詩也如脫口而出,感情真率自然。用水流之深比譬人的感情之深,是詩家常用的寫法,如說汪倫的友情真象潭水那樣深呀,當然也可以,但顯得一般化,還有一點"做詩"的味道?,F(xiàn)在的寫法,好象兩個友人船邊餞別,一個"勸君更進一杯酒",一個"一杯一杯復一杯"。李白酒酣情濃,意態(tài)飛揚,舉杯對腳下悠悠流水說道:"桃花潭水啊,別說您多么深了,可不及汪倫的友情深呢!"口頭語,眼前景,自有一種天真自然之趣,隱隱使人看到大詩人豪放不羈的個性。所以,清人沈德潛說:"若說汪倫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zhuǎn)換間。"(《唐詩別裁》)。
    古人寫詩,一般忌諱在詩中直呼姓名,以為無味。而此詩自呼其名開始,又呼對方之名作結(jié),反而顯得真率,親切而灑脫,很有情味。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后人愛用李白的話評價李白的詩,是很有見識的。誠然,李白即興賦詩,出口成章,顯得毫不費力。他感情奔放,直抒胸臆,天真自然,全無矯飾,而自有一種不期然而然之妙。"看似尋常還奇蝴",正所謂炫爛之極,歸于平淡,這種功夫是極不易學到的。上面這首《贈汪倫》就集中體現(xiàn)了李白這種自然高妙的詩風。
    我國詩的傳統(tǒng)主張含蓄蘊藉。如宋代詩論家嚴羽提出作詩四忌:"語忌直,意忌淺。脈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補華也說詩"忌直貴曲"。然而,上述李白這首詩表情特點是:坦率,直露,絕少含蓄。其"語直",其"脈露",而"意"不淺,味更濃,它"直"中含情,至真之情由性靈肺腑中流出,因而很有藝術(shù)感染力。由此可見,文學現(xiàn)象是復雜的。藝術(shù)手法也多種多樣,是不能"定于一律"的。
    古詩贈汪倫說課稿篇八
    唐朝有個詩人名叫汪倫,他年青的時候家住在安徽涇縣桃花潭邊的小鎮(zhèn)。他十分仰慕當朝的大詩人李白,只可惜無緣相識,一直想尋個機會親睹一下這個“詩仙”的不凡風采并交個朋友。
    有一次,碰巧李白遨游名山大川到了皖南。汪倫尋思:有什么方法能夠結(jié)識李白呢?
    他忽然間想起李白生平有兩大喜好:一愛喝酒,二愛桃花。于是他靈機一動,給李白寫了封邀請信。信上說:
    “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
    李白接到這封信以后,正和他的心意,于是欣然趕到桃花潭來見汪倫。
    兩人寒暄后,李白說:“我是特地來觀十里桃花,嘗萬家酒店的酒的.?!?BR>    這時候,汪倫才告訴李白:“十里桃花說的是十里之外的桃花潑,萬家酒店是指萬家潭西一個姓萬人家開的酒店?!?BR>    李白聽罷,才知自己“上了汪倫的當”,大笑不已,并稱贊汪倫的聰敏。
    李白在汪倫家盤桓數(shù)日,臨別之時,李白感激汪倫一片盛情,特作了《贈汪倫》絕句一首相贈。
    古詩贈汪倫說課稿篇九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作者背景。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朝詩人。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杜甫齊名,世稱“大李杜”。
    注詞釋義:
    汪倫:李白在桃花潭結(jié)識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這首就是贈給他的。
    踏歌:一邊唱歌,一邊用腳踏地打著拍子。
    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涇縣西南。
    古詩今譯:
    李白坐上小船剛剛要離開,
    忽然聽到岸上傳來告別的歌聲。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
    也不及汪倫送別我的一片情深。
    名句賞析---“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BR>    李白游涇縣桃花潭時,常在村民汪倫家作客。臨走時,汪倫來送行,于是李白寫這首詩留別。詩中表達了李白對汪倫這個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誼。
    “桃花潭水深千尺”,桃花潭水是那樣的深湛,更觸動了離人的情懷,難忘汪倫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聯(lián)系起來?!安患巴魝愃臀仪椤?,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倫送李白的情誼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尋味。清沈德潛很欣賞這一句,他說:“若說汪倫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zhuǎn)換間。”(《唐詩別裁》)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變無形的情誼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詩人很感動,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行詩來極力贊美汪倫對詩人的敬佩和喜愛,也表達了李白對汪倫的深厚情誼。
    這首小詩,深為后人贊賞,“桃花潭水”就成為后人抒寫別情的常用語。由于這首詩,使桃花潭一帶留下許多優(yōu)美的傳說和供旅游訪問的遺跡,如東岸題有“踏歌古岸”門額的.踏歌岸閣,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釣隱臺等。
    名句賞析---“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BR>    李白游涇縣桃花潭時,常在村民汪倫家作客。臨走時,汪倫來送行,于是李白寫這首詩留別。詩中表達了李白對汪倫這個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誼。
    “桃花潭水深千尺”,桃花潭水是那樣的深湛,更觸動了離人的情懷,難忘汪倫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聯(lián)系起來?!安患巴魝愃臀仪椤保员任锸址ㄐ蜗笮缘乇磉_了真摯純潔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倫送李白的情誼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尋味。清沈德潛很欣賞這一句,他說:“若說汪倫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zhuǎn)換間?!?《唐詩別裁》)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變無形的情誼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詩人很感動,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行詩來極力贊美汪倫對詩人的敬佩和喜愛,也表達了李白對汪倫的深厚情誼。
    這首小詩,深為后人贊賞,“桃花潭水”就成為后人抒寫別情的常用語。由于這首詩,使桃花潭一帶留下許多優(yōu)美的傳說和供旅游訪問的遺跡,如東岸題有“踏歌古岸”門額的踏歌岸閣,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釣隱臺等。
    古詩贈汪倫說課稿篇十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注釋:
    1、踏歌:一種民間歌調(diào),邊走邊唱,以腳步為節(jié)打拍。后來也指“行吟”,即漫步而歌。
    2、桃花潭:在今安徽涇縣西南一百里。
    3、深千尺:詩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倫與他的友情,運用了夸張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實有其事)寫深情厚誼,十分動人。
    譯文:。
    李白坐著船將要遠行,忽聽到岸邊上有踏歌聲。我就要乘船離開桃花潭了,忽然聽到汪倫踏歌來相送.桃花潭水很雖然深了,可不及汪倫的'友情深呢.
    呵,這桃花潭的水呀能深有千尺,也不如你汪倫---為我送別的那片實意真情!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古詩贈汪倫說課稿篇十一
    (??)???????(??)?(??)??(??)?(??)????(??)。
    二、一字組多詞。
    李(??)(??)?????????????????????汪(??)(??)。
    舟(??)(??)?????????????????????情(??)(??)。
    三、寫出帶有下面部首的字。
    門(??)(??)???????????????????忄(??)(??)。
    木(??)(??)???????????????????氵(??)(??)。
    四、按要求填空。
    1.“及”字共有(??)筆,筆順(?????????????????????????)。
    2.“舟”字第五筆是(??),一共有(??)筆,它是(??)字。
    3.“聞”字讀音是(??),部首是(??),組詞(??)。
    五、填一填,背一背。
    贈汪倫。
    (??)(??)乘(??)將欲行,
    忽(??)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
    不(??)汪倫送我(??)。
    古詩贈汪倫說課稿篇十二
    一天早上,我突然接到皇上的圣旨,原來是皇上讓我去趟京城去辦點兒事。收拾好行李,準備明日就出發(fā),想想還沒跟朋友話個別呢!這里和我最情誼深厚的'當屬老朋友汪倫了,今晚請他吃個飯吧!
    我和汪倫如約到了一個小酒樓。我請汪倫坐上席,他不解地問:“李白兄是不是有什么事啊?”我嘆了口氣:“唉!皇上叫我去京城,就要與你離別了,不知何時才能再見?算了,拋開這些不高興的,今晚讓我們開開心心地吃酒,不醉不歸!”
    于是,我們吟詩作對,一直痛飲到了深夜才離去。在回去的路上,我醉眼朦朧地欣賞著月光下的景物,心里默念著:我就要走了,我要把你們記在心里。
    第二天早上,當?shù)谝豢|陽光照進我的窗戶時,我拎起行李騎著毛驢來到江邊。我以為好友汪倫會早早到這兒來送我,可是現(xiàn)在連個人影都沒有。我想:汪倫是不是昨晚喝醉了還沒睡醒呀?或是忘了呀?不,不,不,不會的,他是我最好的朋友,肯定不會忘記的。我在心里想著。
    接我的船還沒來,那我就在這兒等一會兒吧!我坐在箱子上,大約等了一個鐘頭,汪倫兄還沒來,接我的船已過來了。我無奈地回頭望了望,在心里對汪倫兄道了聲再見,便上了船。小船慢慢地在桃花潭上前行,越來越遠,忽然,我聽到從岸上傳來腳踏著拍子唱歌的聲音,回頭遙望,果然是汪倫兄在岸邊為我唱著離別的歌。我激動地沖他揮揮手,他大聲地喊:“李白兄,一——路——平——安,無論相隔多遠,我們都是朋友!”
    我站在船頭,看著清清地桃花潭水,心想:無論潭水有多深,都沒有老朋友汪倫送我的情誼深啊!
    古詩贈汪倫說課稿篇十三
    作者: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作者簡介:
    《贈汪倫》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在涇縣(今安徽皖南地區(qū))游歷桃花潭時寫給當?shù)睾糜淹魝惖囊皇琢魟e詩。
    賞析:
    李白在游涇縣桃花潭的時候,常在村民汪倫家作客。臨走時,汪倫來送行,于是李白寫這首詩做留別。詩中表達了李白對汪倫這個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誼。
    明代唐汝詢在《唐詩解》中說:“倫,一村人耳,何親于白?既釀酒以候之,復臨行以祖(餞別)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處,信手拈出,所以調(diào)絕千古?!边@一評論是恰當?shù)摹?BR>    古詩贈汪倫說課稿篇十四
    心里想時,忽然發(fā)現(xiàn)身后傳來腳步聲。扭頭一看,是李白。他漫步在院子里,抬頭望著天?,F(xiàn)在還很早,天已經(jīng)有些微亮了。也不知他在想什么,想得是那么入迷,渾然不知他要撞到樹了。我剛要開口,只聽“呯”的一聲,李白和樹撞了個滿懷。不知是李白的頭硬,還是樹硬呢?鳥兒因為那響聲飛出樹林,花也微微顫動著。
    屋子里的門被推開了,先生被吵醒了。他睡眼惺松,本來就小的眼睛更是瞇成了一條細線,瘦高的'身形外貌沒有一點富態(tài),讓人壓根看不出他出生在如此富裕的大戶人家?!袄畎仔?,你起得好早!”先生揉了揉眼睛,打了一個充滿酒氣的飽嗝?!氨仨氃缤?!寅時我就得走?!崩畎籽劾锍錆M了不舍??晌依细吲d了,這個月底的盤纏終于有著落啦!“現(xiàn)在很早,離分別還有幾個時辰?!毕壬盟坪芨吲d,他那興奮的神情和他兩眼的黑眼圈實在不符?!安蝗缭傩∽脦妆僮??!崩畎孜⑽Ⅻc點頭??晌冶九d奮的火焰又被澆滅了。
    院子里有一棵粗壯又美麗的櫻花樹,秋天花滿枝頭,十分美麗,香氣更是讓人沉醉??陕啡藗儾恢獧鸦ê吞一ǖ牟煌?,我們屋旁有一條清澈與明凈的河流,經(jīng)常會有花瓣落到水面,他們稱它為“桃花潭”,我們先生釀的酒,遠近聞名,因為就埋在這樹前,里面早已有了櫻花濃郁而又芬芳的香氣,人們稱它為“桃醉香”。它入口香甜,毫無辛辣感,可度數(shù)很高,喝多了會頭痛欲裂,主人好長時間沒喝它了,估計壇底都要長蘑菇了,聽聞李白酒量很好,不如挖出來給他嘗嘗,喝醉了更好,也解解我的無盤纏之恨。
    只見兩人在桌旁坐下,我端來了“桃醉香”,并用酒缸下長出的蘑菇炒了盤菜。兩人一邊敘舊情,一邊暢聊朝廷大事,不知不覺,便到了離別之時。
    意了。他喝好幾杯,卻沒有醉。我感覺很詫異,便和他聊起來了。漸漸地,我們覺得有很多觀念一致,政見相同,相見恨晚,便結(jié)拜成了兄弟?!彼f完,卻又話鋒一轉(zhuǎn):“李白兄怎么去了這么久?去看看?!蔽译S他一起前去,卻發(fā)現(xiàn)李白剛要離開。先生一出現(xiàn),李白便紅了眼圈?!罢疹櫤米约?,我們這一別,不知何時才再相見啊!當初好你的“桃醉香”,如今嘗夠了。一定要好好活著,我一定會抽時來看你?!毕壬徽f話,淚已經(jīng)溢滿了眼眶。他說:“未來,下輩子,也做你好兄弟!”“再見!”李白雖是這么說,卻遲遲沒有離開。船夫倒不耐煩了:“好了沒有?麻利地!”為了不要趕危險的夜路,李白上了船,依依不舍地走了。
    我看著這船漸漸要變成一個小黑點時,突然,先生用腳踏著節(jié)奏為李白送行?!伴L亭外,古道邊……”啊,是《送別》!先生又蹲下,好似在美麗的湖面上寫字,寫什么,我沒看清。
    這樣的友誼,真令我羨慕……。
    古詩贈汪倫說課稿篇十五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贈我情。
    清晨時一刻,天剛剛蒙蒙亮,一位身高七尺,身穿淡綠色長衣,上紀一條青色頭巾的人站在一個已將帆升起的小船上,摸著自己的山羊胡眺望著遠處的汪家莊。
    “客官,走吧!”船老大催了催李白,“再等等,在等等!”李白對,船老大說?!芭笥寻。笥寻?,你可曾記得我……”一陣陣歌聲從遠而近的'傳來?!疤仔郑玫攘?!”只見樹林里走出了一個鵬虎大汗,他穿這藍色的大衣,記著一條白色的腰帶,后跟一童子,童子手提卒籃,籃子里放著一些美酒和盤纏。
    “汪倫兄!”李白連忙迎上去拱手作揖,“太白兄久等了!”汪倫說“哪里,哪里,為兄感激不盡??!哈哈”汪李兩人紛紛大笑起來,“童兒,拿酒來!”汪倫吩咐到,只見小童放下竹籃,從中拿出兩個青花瓷杯,在杯中剩滿了美酒,“太白兄,為表小弟敬意,小弟先干為敬!”汪倫說到,便將酒喝了進去,“想當年,我李白,流落你們汪家莊,是汪兄你收留了我,現(xiàn)在為兄要走,也是你汪兄前來相送,為兄真是感激不盡??!”李白深情的回憶起往事,“哈哈哈哈!”汪倫大笑起來,“哪里哪里,曲曲小事,小弟理應奉陪!”汪倫客氣的回應到。
    “汪倫兄,你可還曾記得,前幾日帶為兄去的桃花潭?”李白問道“怎曾不記得?!薄澳悄憧稍肋@水有多深?。俊崩畎状蚱粕冲亞柕降?,“聽老人們說這水深的是測不到的,很深,可直通東海呢!”汪倫說到。
    “汪倫兄,我倆的情誼就像這水的深厚,比上還高呢!”李白說道,“是?。〔恢途粍e,何時才能相見?”說完這句汪倫早以淚流滿面?!翱凸?,不早了,起身吧!不然就不能到下個村了!”船老大催到,汪倫連忙說:“送君千里,需此一別。長路漫漫,萬望珍重!”李白聽了這句李白也舍不得了,說:“汪兄就此一別,無論何時何地這段恩情李白我永遠銘記在心,告辭!”李白走上小船轉(zhuǎn)過身,對汪倫揮手告別。
    小船慢慢行駛,最后在江上沒有了蹤影,只聽見:李白乘舟講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贈我情。
    遠處,太陽升了起來……。
    古詩贈汪倫說課稿篇十六
    李白坐上小船剛剛要啟程,忽然聽到岸上傳來告別的踏歌聲。
    桃花潭水縱然有一千尺那么深,也深不過汪倫送別我的一片真情。
    天寶十四載(755),李白從秋浦(今安徽貴池)前往涇縣(今屬安徽)游桃花潭,當?shù)厝送魝惓a劽谰瓶畲?。臨走時,汪倫又來送行,李白作了這首詩留別。
    詩的前半是敘事:先寫要李白的離去,繼寫詩人自己的感傷,展示一幅離別的畫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將欲行”表明是在輕舟待發(fā)之時。這句使我們仿佛見到李白在正要離岸的小船上向人們告別的情景。
    首先送行者是誰不得而知,次句卻不象首句那樣直敘,而用了曲筆,只說聽見歌聲。一群村人踏地為節(jié)拍,邊走邊唱前來送行了。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說“忽聞”而不用“遙聞”。這句詩雖說得比較含蓄,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詩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遙接起句,進一步說明放船地點在桃花潭?!吧钋С摺奔让枥L了潭的特點,又為結(jié)句預伏一筆。
    桃花潭水是那樣的深湛,更觸動了離人的情懷,難忘汪倫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聯(lián)系起來。結(jié)句迸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倫送李白的情誼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尋味。清沈德潛很欣賞這一句,他說:“若說汪倫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zhuǎn)換間?!?《唐詩別裁》)顯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變無形的情誼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這首小詩,深為后人贊賞,“桃花潭水”就成為后人抒寫別情的常用語。由于這首詩,使桃花潭一帶留下許多優(yōu)美的傳說和供旅游訪問的遺跡,如東岸題有“踏歌古岸”門額的踏歌岸閣,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釣隱臺等等。
    非常普通的一首小詩,卻是對友情的最好詮釋,此詩更是被后人所傳誦。
    古詩贈汪倫說課稿篇十七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字(贈、汪、舟、欲、踏、潭),會寫“汪”“乘”“舟”3個生字。
    2、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古詩。
    3、感受友情的真摯,有交朋友的欲望。
    教學重點:古詩朗讀時注意停頓、重音,啟發(fā)想象用語言或圖畫描繪古詩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1、我知道咱們班的小朋友最會背古詩了,今天我們來比賽一下好嗎?我們就以南北為界,南邊一首,北邊一首,哪邊背得多那邊勝,南邊先來。
    2、現(xiàn)在老師挑一首看看哪邊會背。《獨坐敬亭山》《靜夜思》《望天門山》。
    二、導入新課。
    1、剛才我們背的這三首詩都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寫的,咱班的小朋友小小年紀竟然會背這么多的詩,真是了不起!為了獎勵大家,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粋€好聽的故事,請大家打開課本,翻到116頁,看著圖聽老師講故事。
    2、大詩人李白一生最大的愛好就是飲酒作詩,游山玩水。他作詩900多首,人們稱他為詩仙,他可是當時一個無人不知的名人。有一個叫汪倫的年輕人非常傾慕李白,希望能一睹詩仙的風采??墒亲约褐皇莻€無名小輩,怎么才能請到大詩人李白呢?汪倫靈機一動,便寫了這樣一封信:“李先生喜歡游玩賞景嗎?我們這里有十里桃花。李先生喜歡喝酒嗎?我們這里有萬家酒店?!崩畎捉拥竭@樣的信,立刻高高興興地趕來了。一見到汪倫,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萬家酒店”。汪倫微笑著告訴他說:“桃花是我們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圓十里,并沒有桃花。萬家呢,是我們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說有一萬家酒店?!崩畎茁犃耍仁且汇?,接著哈哈大笑起來,連說:“佩服!佩服!”
    汪倫留李白住了好幾天,李白在那兒過得非常愉快,再美的相聚也有分別之時,當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將要離岸時,忽然聽到一陣歌聲。只見汪倫和許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為他送行。汪倫的深情厚誼,使李白十分感動。脫口而出這首千古送別詩:《贈汪倫》。
    3、今天我們就學習這感人至深的送別詩《贈汪倫》,請舉起手跟老師一塊書寫課題,“贈”是左右結(jié)構(gòu),左邊是一個“貝”字旁,贈送別人的的東西可都是寶貝呀!右邊是“曾",“汪倫”是一個人名,他是唐朝人,家住涇州桃花潭邊,他性格豪爽,喜歡結(jié)交名士,經(jīng)常幫助附近的村民而毫無吝嗇,是個仗義之人,“汪”是一個姓,這個姓在我們這兒使用的不多,一般都使用這個“王”(板書:“王”和“汪”)。平時在哪里還見過或者使用過這個“汪”字?(汪洋大海)讓我們一起讀一下課題。
    二、初步讀課文,學習生字。
    1、教師范讀。
    想知道李白在詩中說了什么什么嗎?先聽老師朗讀,聽的時候要注意聽老師讀的節(jié)奏,聽清老師是從哪兒里斷開的。
    2、像老師這樣自己把這首詩讀一讀,讀得很生的字,借助拼音姐姐來幫忙,多讀幾遍,把這一句話讀通順。
    3、指名讀(2-3人)。
    4、認讀生字。
    字寶寶早就被你們這濃濃的離別情緒所感染,早就感動的泣不成聲,孩子們,快來叫叫他們的名字吧,別讓他們再哭了!
    贈?汪?舟?欲?踏?潭?乘。
    (1)自己讀(2)指讀(3)齊讀。
    5、交流識字方法。
    6、組詞。
    給這些字寶寶找個朋友吧,給他找的朋友越多他就越高興。
    7、指導寫字。
    8、讓我們一起當當李白讀讀這首情深意切的送別詩把字寶寶送回詩里吧!
    評價:如果說汪倫是李白的知音,那我說,你們就是李白和汪倫的知音,是這首詩的知音!從你的讀中讓我們感受到了李白和汪倫的情誼真的很深,他們的情意到底有多深呢?讓我們一齊讀一讀詩文,你就知道了。
    三、體會意境?深情誦讀。
    1、讓我們將目光定格在這動人的送別畫面,你知道誰是李白嗎?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理解舟、將欲行)。
    2、汪倫在看什么?(理解踏歌)。
    (學生感受汪倫與李白的情誼特別深)。
    (2)這深情的“踏歌”踏出了汪倫的依依不舍,這深情的“踏歌”踏出了汪倫的深情厚誼,這樣的情真是比——桃花潭水都深啊,李白聽著踏歌聲,感動極了于是脫口而出:(生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真是千言萬語都不能表達汪倫告別李白的深情。試著讀出李白的感動,汪倫的深情。(練讀-指讀-齊讀)。
    3、你會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詩的意思嗎?給你的同桌說一說。
    5、李白就是用這極度的夸張表達他的強烈感情,讓我們一起讀出李白的真情,李白的豪邁。
    6、這么深的情意,可惜我們只會看到畫面和文字,無法聽到他們情深意切話語,他們會說些什么呢?想一想和你的同桌一個人演李白,一個人當汪倫,相互說一說。
    7、指1-2組同桌說一說(板書:再見、保重、一路順風)。
    8、深情吟誦。
    從詩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那我們就讀出你的感受吧!(板書:深厚的友情)。
    (1)指名讀。(3-4名)師評:一個重情的李白。(指名讀。)一個被友誼深深感動的李白。老師已經(jīng)感到了你的依依不舍。老師感到你此刻是多么的痛苦。我都看到你快掉淚了。
    (2)孩子們,讓我們放下書和李白一起把這首詩送給汪倫。女生先來(師評:柔情的相送)來,男生也一起來。(師評:真是是一種豪壯的送別)站起來一起讀。(真是一種深情厚誼的相送?。。?。
    四、結(jié)束語?。
    1、世間離別情萬種,多有詩人訴心聲。除了這首《贈汪倫》,老師還找了一些感人肺腑的離別詩。送元二使安?。ㄌ啤ね蹙S)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2、不一樣的時間,不一樣的地點,不一樣的人物,不一樣的詩句,其實心底流淌著的都是同一份永恒,珍貴的真情,讓我們齊誦《贈汪倫》,把友誼記在心中。
    古詩贈汪倫說課稿篇十八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寶十四載),李白從秋浦(今安徽貴池)前往涇縣(今屬安徽)游桃花潭,當?shù)厝送魝惓a劽谰瓶畲?。臨走時,汪倫又來送行,李白作了這首留別。詩的前半是敘事:先寫要離去者,繼寫送行者,展示一幅離別的畫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將欲行”表明是在輕舟待發(fā)之時。這句使讀者仿佛見到李白在正要離岸的小船上向人們告別的情景。
    “忽聞岸上踏歌聲”,接下來就寫送行者。次句卻不像首句那樣直敘,而用了曲筆,只說聽見歌聲。一群村人踏地為節(jié)拍,邊走邊唱前來送行了。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說“忽聞”而不用“遙聞”。這句詩雖說得比較含蓄,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倫的到來,確實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聲先聞。這樣的送別,側(cè)面表現(xiàn)出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
    詩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遙接起句,進一步說明放船地點在桃花潭?!吧钋С摺奔让枥L了潭的特點,又為結(jié)句預伏一筆。
    桃花潭水是那樣的深湛,更觸動了離人的情懷,難忘汪倫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聯(lián)系起來。結(jié)句迸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倫送李白的情誼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尋味。清沈德潛很欣賞這一句,他說:“若說汪倫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zhuǎn)換間。”(《唐詩別裁》)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變無形的情誼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詩人很感動,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行詩來極力贊美汪倫對詩人的敬佩和喜愛,也表達了李白對汪倫的深厚情誼。
    這首小詩,深為后人贊賞,“桃花潭水”就成為后人抒寫別情的常用語。由于這首詩,使桃花潭一帶留下許多優(yōu)美的傳說和供旅游訪問的遺跡,如東岸題有“踏歌古岸”門額的踏歌岸閣,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釣隱臺等。
    中國詩的傳統(tǒng)主張含蓄蘊藉。如宋代詩論家嚴羽提出作詩四忌:“語忌直,意忌淺。脈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補華也說詩“忌直貴曲”。然而,李白這首詩的表現(xiàn)特點是:坦率,直露,絕少含蓄。其“語直”,其“脈露”,而“意”不淺,味更濃,它“直”中含情,至真之情由性靈肺腑中流出,因而很有藝術(shù)感染力。
    另外,古人寫詩,一般忌諱在詩中直呼姓名,以為無味。而這首詩從詩人直呼自己的姓名開始,又以稱呼對方的名字作結(jié),反而顯得真率,親切而灑脫,很有情味。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焙笕藧塾美畎椎脑捲u價李白的詩,是很有見識的。李白即興賦詩,出口成章,顯得毫不費力。他感情奔放,直抒胸臆,天真自然,全無矯飾,而有一種不期而然之妙?!翱此茖こW钇驷取保^絢爛之極,歸于平淡,這種功夫是極不易學到的。這首《贈汪倫》就集中體現(xiàn)了李白這種自然高妙的詩風。明代唐汝詢在《唐詩解》中說:“倫,一村人耳,何親于白?既釀酒以候之,復臨行以祖(餞別)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處,信手拈出,所以調(diào)絕千古。”白“斗酒詩百篇”,一生喜好游覽名山大川。據(jù)清代袁枚《隨園詩話補遺》記載:有一位素不相識的.汪倫,寫信給李白,邀請他去涇縣旅游,信上熱情洋溢地寫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崩畎仔廊欢?。汪倫是涇縣的豪士,為人熱情好客,倜儻不羈。于是李白問桃園酒家在什么地方,汪倫回答說:“桃花者,潭水名也,并無桃花;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并無萬家酒店?!币美畎状笮?。留數(shù)日離去,臨行時,寫下上面這首詩贈別。這首詩寫的是汪倫來為李白送行的情景。詩人很感動,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行詩來極力贊美汪倫對詩人的敬佩和喜愛,也表達了李白對汪倫的深厚情誼。前兩句敘事?!袄畎壮酥蹖⒂小?,是說詩人就要乘船離開桃花潭了。那種語言不假思索,順口流出,表現(xiàn)出乘興而來、興盡而返的瀟灑神態(tài)?!昂雎劙渡咸じ杪暋?,“忽聞”二字表明,汪倫的到來,確實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聲先聞,從那熱情爽朗的歌聲,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倫趕來送行了。這樣的送別,側(cè)面表現(xiàn)出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在山村僻野,本來就沒有上層社會送往迎來那套繁瑣禮節(jié),從詩中分析,李白走時,汪倫不在家中。當汪倫回來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攜著酒趕到渡頭餞別。不辭而別的李白灑脫不羈,不講客套;踏歌歡送的汪倫,也是豪放熱情,不作兒女沾巾之態(tài)。
    古詩贈汪倫說課稿篇十九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1.汪倫:李白在桃花潭結(jié)識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李白游覽桃花潭時,汪倫常常用美酒款待他。臨走時,李白做這首詩贈與汪倫。
    2.踏歌:一種民間歌調(diào),一邊唱歌,一邊用腳踏地打著拍子,這是唐代民間流行的一種唱歌方式。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涇縣西南。
    4.聞:聽見。
    5.深千尺:很深,這里用了夸張手法。
    6.不及:比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