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要注重反思和調整,根據(jù)實際教學效果做出適時的修改和改進。教案的編寫要注重教師的創(chuàng)新和反思,不斷完善教學設計。下面列舉了一些教案示例,供教師們借鑒和參考,希望能夠激發(fā)更多的教學創(chuàng)意。
認識周長教學教案篇一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結合描寫炮手神態(tài)變化的語句,體會炮手的心情,理解炮手舍家為國的奉獻精神。
2.認字7個,寫字8個。學習多音字“喝”。繼續(xù)練習獨立識字。
3.理解“攻擊、蒼白、煞白、慘白、服從、瞄準、喝彩、原諒、低沉、財產(chǎn)”等詞語。
二.重難點。
通過人物的神態(tài)體會人物的內心。
三.教學課時:二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略)。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家是我們每個人棲息的港灣,你們喜歡自己的家嗎?有一位炮手和你們一樣,也非常喜歡自己的家,卻親手炸掉了自己的家,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讓我們去認識他--炮手。(齊讀課題)。
二復習鞏固。
1.復習課文中要求掌握的生字詞,開火車讀。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篇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讀課文,理解內容。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生齊讀第一自然段。
2.自由回答自己讀懂了什么。
5.炮手和你們一樣,對于侵略者非常仇恨,因為侵略者占領了他們的家園,破壞了他們安寧的生活。
(二)學習二到十五自然段。
1.課件出示炮手家房子圖,引導學生想象。
同學們,這就是炮手的家。紅瓦、白墻,掩映在綠樹叢中,多美?。】梢韵胂?,他可能在這所房子中度過他的童年,這里有他最美好的回憶;也有可能這所房子是他和家人一起建造的,這一磚一瓦包含著他們多少心血和精力啊!可是現(xiàn)在他的房子卻被德軍給占領了,炮手必須親手炸掉自己的房子,他的內心一定經(jīng)過了苦苦掙扎吧!下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二到十五自然段,拿起手中的筆,畫出描寫炮手神態(tài)變化的句子和詞語讀一讀。
2生默讀課文二到十五自然段,畫出表現(xiàn)炮手神態(tài)變化的句子,讀一讀。
3.指名回答,并讀一讀。
4.找出三個最能表現(xiàn)炮手臉色變化的三個表示顏色的詞:蒼白、煞白、慘白。
5.再讀課文,結合課文插圖,想象炮手的臉色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變化,和同桌討論一下。
6.同桌討論這個問題。
7.生匯報什么時候炮手臉色變得蒼白?
8.想象炮手當時的心理活動并帶著這種感覺讀這一段話。
9.生匯報什么時候炮手的臉色變得煞白?根據(jù)上下文理解煞白的意思,并指導朗讀。
10.生匯報什么時候炮手的臉色變得慘白,讀出炮手越來越緊張、恐懼的心情。
11.炮手的內心在痛苦地煎熬,你還能從這一段中的哪些句子看的出來?找出“這時,裹著厚厚大衣的軍官在凜冽的寒風中打顫……”這句對比句,引導學生體會。
13.回到上課開始的問題:炮手為什么親自炸毀了自己家的房子?引導學生理解。
14.一炮過后,炮手家灰飛煙滅,將軍和炮手有什么不同的反應呢?
15.引導生找出有關段落,對比讀,想一想將軍為什么喝彩,炮手為什么流淚,領悟此處亦運用了對比的手法。
16.當將軍不解地問炮兵的時候,炮手是怎么回答的,齊讀這段話。
(三)小結。
1.多么無私的士兵呀,此時炮兵如果站在你面前,你最想對他說的話是什么?
2.學生說出自己最想說的一句話,師相機總結出奉獻精神,并板書。
3.帶著這種感情分角色朗讀課文。(四人小組合作、師生再合作讀)。
四.拓展延伸。
1.師:今天我們認識了一位普通的炮手,但他卻為了祖國的利益做出了一件不平凡的事,他的這種舍家為國、無私奉獻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在我們身邊、在我國歷史上同樣有過無數(shù)這樣的英雄,說說你都知道有誰。
2.生自由說。
3.師出示課件(抗震救災英雄圖):大家一定不會忘記,在去年四川汶川縣大地震中曾涌現(xiàn)出各種英雄,解放軍叔叔的奮不顧身、無私奉獻的精神令人難忘。他們不怕困難、不怕犧牲,拯救了成千上萬人民的生命和財產(chǎn)。他們的事跡可歌可泣,他們的精神永遠感動著我們每一個人。讓我們向他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五.課外積累。
師出示課件,展示關于奉獻的名言警句,同時播放歌曲《奉獻》。生有感情地朗讀并記憶。
師總結升華。
六.布置課外作業(yè):
1.續(xù)寫:戰(zhàn)爭結束后,炮手回到家鄉(xiāng)會發(fā)生什么事?
2.熟記文中的生字詞。
七.板書設計:
炮手。
|
家
|
奉獻。
認識周長教學教案篇二
1、通過學生的操作、實踐,感悟周長的含義,了解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一周邊線的長就是它們的周長。
2、通過圍、量、算等操作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測量、計算周長的多種方法。
3、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能力,享受學習的快樂。
認識周長的含義,會測量并計算出周長。
圓形實物、繩子、直尺等。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邊線。
我們學校最近正在創(chuàng)建綠色校園,學校準備在校園一角開辟一塊花圃,(出示花圃,為了讓花圃更美麗,準備給它圍上一圈白色的柵欄,你覺得應該圍在哪里呢?指名2—3人說。(圍在花圃的周圍或者是邊沿)。
請你上來指一指,好嗎?你們同意嗎?
同學們的意思就是沿著花圃的邊緣來圍柵欄。邊說邊演示課件。(花圃的實物隱去,顯示花圃的平面圖形,同時顯示紅色輪廓線)。
我們就把邊緣上的這條線叫做它的邊線。這圈紅線表示的就是花圃一周的邊線。
板書:邊線。
2、感受物體表面的邊線。
拿出一片樹葉,你能指一指這片樹葉一周的邊線嗎?指名一個人指。這是數(shù)學書的封面,(老師邊說邊摸),我從這里開始摸一圈所指出的就是數(shù)學書封面一周的邊線,你能學著老師的樣子摸一摸數(shù)學本封面一周的邊線嗎?除了這些之外,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物體的表面都有自己的邊線,請你先找一找再摸一摸它一周的邊線,說給你的`同座位聽一聽。
集體交流。誰先來指一指,說一說。指名2—3人邊指邊說。
3、感受平面圖形的邊線。
剛才我們找到的摸出的都是物體表面一周的邊線,那這里有一些平面圖形,(圓,三角形,不規(guī)則圖形,四邊形)你能描出它的邊線嗎?請你描一描。學生自己描,描好后請學生拿上臺展示,(2人)請同學來評價。
在這幾個圖形中你最喜歡描哪個?說說為什么。(從學生的發(fā)言中引出邊線是有曲有直的,有長有短的。)。
板書:曲,直,長,短。
揭示:剛才我們通過摸一摸,指一指,描一描,一起感受了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一周的邊線。這一周邊線的長就叫做周長。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一起學習關于周長的知識。
板書:周長。
二、計算圖形的周長。
1、在剛才我們所描出的幾個圖形當中,你能說一說三角形的周長指的是哪里嗎?五邊形呢?請你從中選擇你喜歡的兩個圖形量一量,算一算它的周長。學生自己獨立測量計算,在練習紙上列式。誰來匯報一下自己是怎么算的,請同學拿練習紙上臺來說。
提問:你是怎么算三角形的周長的?(三角形的周長就是把它三條邊加起來的和)。
那剩下的兩個圖形你們怎么沒有選擇呢?那我們有什么辦法知道曲線圍成的圖形的周長呢?請你們開動腦筋,討論一下,然后說說你的想法。同座位討論一下,再集體交流。
誰來說說你是怎么想的?(方法:1。用繩子圍著曲線圍成的圖形繞一圈,再把它拉直測量。還可以用其它的軟的材料代替繩子。
2、在圓形物體上做上記號,然后沿著直尺滾一圈,然后再看滾到哪里,讀出那里的刻度就是圓的周長。)。
請你上臺來演示自己怎么量出圓形的周長的。
板書:(圍,滾)。
小結:由曲線圍成的圖形的周長我們可以想辦法把它們一周的邊線化曲為直測量出它的周長。
3、p62/4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怎樣算周長,這里還有幾個圖形,看你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很快算出它的周長。(學生說算式,師板書學生的算式)適當評價方法。
三、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新的知識?
認識周長教學教案篇三
課題面積課時四(21)。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實例和畫面活動,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2、經(jīng)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教學重點:結合具體實例和畫面活動,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經(jīng)歷比較兩個圖形米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借具體實例,來學習面積。
二、引導探索。
1、看圖,比較一下每組圖形的大小。
2、介紹面積定義:物體的表面積或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面積。
3、你還能舉例說明身邊物體的表面或圖形的大小。
4、比較下面圖形的大小。5、小組討論進行實際操作,如何比較這兩個圖形的大小。
6、匯報操作方法。
三、拓展應用。
1、下面方格中哪個圖形面積大?
2.說一說哪個圖形的面積大,哪個圖形的面積小。
1、說一說每種顏色圖形的面積是多少。
1、這兩個圖案哪個面積大?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們將數(shù)學問題聯(lián)系生活實際,了解數(shù)學來源于現(xiàn)實生活。并能將所學應用于生活實際。
課題面積單位課時四(22)。
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測量活動,體會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2、體會厘米、分米、米等面積單位。
教學重點:結合具體測量活動,體會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難點:體會厘米、分米、米等面積單位。
教學用具:幻燈,小黑板,每組一個信封,信封里有三張正方形,邊長分別是9厘米、4.5厘米和1厘米,還有三張面積大約是4厘米,形狀分別是三角形、長方形和圓的紙片。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借具體實例,來學習面積單位。
二、引導探索。
1、每組發(fā)給一個信封。
4、動手測量前,先小組討論:要選擇什么樣的圖形作為測量單位(每組只能選兩種),說明理由,再用它來測量。
6、現(xiàn)在我們做格統(tǒng)計。在統(tǒng)計前可以猜猜什么圖形可能被多數(shù)小組選為測量單位,最后再看統(tǒng)計結果。(由各組組長報告被本組選擇作為測量單位的圖形,教師再黑板上做統(tǒng)計,完成統(tǒng)計表。)。
8、(小結)看來選正方形作為測量單位主要由兩點原因:(1)正方形能密鋪;(2)操作簡單方便。
10、測量同一個圖形,要量出一致的數(shù)值結果,惟有統(tǒng)一測量單位。(拿起一個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邊長是1厘米,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是1厘米。它是今天我們認識的第一個世界通用的面積單位。
12、用面積是1厘米的正方形再量一量數(shù)學書封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厘米。
13、用面積是1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課桌桌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厘米。
14、度量稍微大圖形的面積一般以邊長為1分米的正方形做面積單位。用面積是1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課桌桌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分米。
三、拓展應用。
1、用適當?shù)拿娣e單位(cm,dm或m)填空。
(1)一間房屋地面的面積約50。
(2)一張郵票的面積約6。
(3)練習本的面積約212。
(4)單人床的面積約2。
(5)游泳池的面積約1250。
2、寫出下面各圖形的面積。(每格1cm)。
3、小組長取出信封里的紙片,這些紙片是干什么的?
1、互相說一說測量的結果,由小組長把這些結果記錄下來。
7、小組議一議,這張統(tǒng)計表傳達給我們哪些由意義的信息?或者根據(jù)它能提出哪下數(shù)學問題?然后向全班匯報、交流。
11、每人都剪一個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并說出身邊一個面積大約是1厘米的東西,在小組內交流。
15、小組討論實際操作:1米有多大?
板書設計:
面積單位。
cm讀作:平方厘米。
dm讀作:平方分米。
m讀作:平方米。
公頃。
平方千米。
教學反思:
教學中結合學生熟悉的事例,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加強了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整個過程,把培養(yǎng)和發(fā)展空間觀念的目標落到實處。
認識周長教學教案篇四
【知識點】:
1、為學生創(chuàng)設具體的數(shù)學情境,通過描一描樹葉的邊線,摸一摸課桌數(shù)學書的邊線,再量一量自己的腰圍和頭圍,從而知道了一個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這個圖形的周長。
2、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可以畫出并能計算出圖形的周長。
第二課時游園。
【知識點】:
1、為學生創(chuàng)設游園的情境,引導學生體驗用不同的方法去計算小公園的周長。就是把圍成小公園的所有線段加在一起。
2、算一算中出現(xiàn)了4種不同的圖形,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計算,為后面學習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作好鋪墊。
第三課時花邊有多長。
【知識點】:
1、學生要明確已知的條件和問題,然后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從而發(fā)現(xiàn)(長+寬)﹡2是求長方形周長最簡便的方法。不必用公式化的算式去約束學生,他們可以自己喜歡的方法去計算。
2、在做一做中出現(xiàn)的兩個不同的長方形可以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求周長。
第四課時地磚的周長。
【知識點】:新課標第一網(wǎng)。
1、學生要明確已知條件和問題,利用學習長方形周長的知識經(jīng)驗,知識遷移到怎樣求出正方形的周長,就是把正方形的四條邊長加起來,還可以用邊長乘4。
2、做一做中出現(xiàn)的兩個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可以放手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解決。
3、練一練中的第2小題要讓學生明確求籬笆長多少米,就是在求正方形實驗園地的周長。
第五課時練習六。
【知識點】:
1、練習六中的1--8小題通過計算各種圖形的不同周長,進一步鞏固學生已經(jīng)掌握的計算周長的方法。
而第9小題則是讓學生發(fā)現(xiàn)圖形之間的變化關系,從而發(fā)現(xiàn)這四幅圖形的周長是相等的。
2、在實踐活動中,可以讓學生先計算三個周長的大小,并說出估計的過程或理由,然后再讓學生自主選擇測量工具和測量方式。可以獨立測量,也可以是小組合作進行,最后組織學生對其估計和測量的結果進行對比,修正自己的估計和測量的結果。
第六課時交通與數(shù)。
【知識點】:
在這節(jié)實踐活動課中,要引導學生認真仔細的觀察圖片中的數(shù)學信息,從而運用周長、乘除法、搭配方法等數(shù)學知識和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認識周長教學教案篇五
本節(jié)課教學,由學生所熟悉的情境問題入手,通過引導對情境問題的理解,幫助學生將生活知識數(shù)學化,讓學生明白求花邊有多長,實際上就是求黑板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在獨立探索計算方法的基礎上互相交流,再匯報,從而得出三種計算長方形周長的方法。再讓學生根據(jù)三種具體算法,試著總結歸納出計算公式,最后用公式進行計算,并優(yōu)化。整個教學過程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建立模型--鞏固應用模型”的流程進行,體現(xiàn)了數(shù)學化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以“引”為主,體現(xiàn)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以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為主,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認識周長教學教案篇六
1、通過學生的操作、實踐,感悟周長的含義,了解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一周邊線的長就是它們的周長。
2、通過圍、量、算等操作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測量、計算周長的多種方法。
3、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能力,享受學習的快樂。
認識周長的含義,會測量并計算出周長。
樹葉、平面圖形、繩子、直尺等。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邊線。
1.建立周長表象。
大家想聽笑話嗎?大象貝貝新做了條褲子,可高興拉!可是,粗心的裁縫把腰圍做大了3分米。你知道三分米有多長嗎?(學生比劃出長度)貝貝跟媽媽說:媽媽,褲子腰圍大了,你幫我把腰圍裁去3分米。媽媽說:我現(xiàn)在忙,待會做。貝貝便跑去讓奶奶做,可奶奶也說忙,待會弄。到了晚上,媽媽才想起貝貝的褲子,便裁去了3分米。后奶奶也想起這事,也把腰圍剪了3分米。第二天,貝貝滿心歡喜穿新褲,結果發(fā)現(xiàn):褲子腰圍只能塞的下一只腿了。
這個笑話里還隱藏著數(shù)學知識呢。你知道腰圍怎么量嗎?(圍繞腰一周的長度)腰圍可以叫做腰的周長。(板書:周長)。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一起學習關于周長的知識。
2.認識邊線。
(出示多拉愛夢外型圖片)你能很快指出圖片的邊在哪里嗎?(生說師示范)我們就把邊緣上的這條線叫做它的邊線。(演示:將邊線拿下來)。
板書:邊線。
3.感受物體表面的邊線。
請你指出數(shù)學書封面的邊在哪?(學生用手摸一摸)。
除了這些之外,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物體的表面都有自己的邊線,請你先找一找再摸一摸它一周的邊線,說給你的同座位聽一聽。
集體交流。誰先來指一指,說一說。指名2-3人邊指邊說。
4.描一描,理解周長。
剛才我們找到的摸出的都是物體表面一周的邊線,這里有一些平面圖形,(想想做做第2題)你能描出它的邊線嗎?請你描一描。
學生自己描,描好后請學生拿上臺展示,(2人)請同學來評價。
在描這幾個圖形中,你發(fā)現(xiàn)有什么不同嗎?
(從學生的發(fā)言中引出邊線是有曲有直的。)。
揭示:剛才我們通過摸一摸,指一指,描一描,一起感受了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一周的邊線。這一周邊線的長就叫做周長。(補充板書:認識周長)。
二.計算圖形的周長。
1.計算直線圍成的圖形的周長。
完成試一試。(明確應先量出每個圖形的各條邊長度,然后將圖形中各條邊的長度相加算出周長)。
學生自己獨立測量計算。
誰來匯報一下自己是怎么算的。
提問:你是怎么算三角形的周長的?
(三角形的周長就是把它三條邊加起來的和)。
那四邊形呢?
2.計算曲線圍成的圖形的周長。
(1)我們有什么辦法知道樹葉的周長呢?
請你們開動腦筋,討論一下,然后說說你的想法。
同座位討論一下,再集體交流。
誰來說說你是怎么想的.?(方法:1.用繩子圍著樹葉繞一圈,再把它拉直測量。2.還可以用其它的軟的材料代替繩子。)。
(2)自選圖形,量出周長。
指名出示圖形,如果用線去圍同樣大小的,需要多長的線呢?先獨立量,后他生估計周長,驗證結果。
小結:由曲線圍成的圖形的周長我們可以想辦法把它們一周的邊線化曲為直測量出它的周長。
三、實踐應用,鞏固提高。
1.想想做做第4題。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怎樣算周長,這里還有幾個圖形,看你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很快算出它的周長。
(學生說算式,師板書學生的算式)。
適當評價方法。
2.想想做做第5題。
說明:這里每一個小方格的邊長是1厘米。
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你怎么知道的?
那它的周長是多少呢?你是怎樣算的?(板書算式)。
(如果方法不夠簡潔可以再請一生補充。)。
長方形的長是多少厘米?寬呢?
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你是怎樣算的?(板書算式)。
現(xiàn)在我把這兩個圖形拼起來,你能很快告訴我它的周長嗎?
指名一生先說,他說的對嗎?我們大家一起來動手算算看吧。
自己先做,列出算式。讓學生說說你是怎么想的。板書學生的算式。集體評講。
(在講評時如果學生直接將兩個圖形的周長直接相加,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兩個圖形拼起來形成的新圖形一周的邊線發(fā)生了變化,所以不能直接將兩個圖形的周長直接相加)。
3.互量腰圍。
指出:實際生活中買上衣和褲子是量的腰圍要比實際量的大出幾厘米。
四.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新的知識?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需要用到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
指名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
認識周長教學教案篇七
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
2、能測量并計算三角形、四邊形等平面圖形的周長。
3、了解借助生活媒體測量由曲線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周長的測量方法。
4、感受周長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發(fā)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建立周長的概念。
教學難點:能從各種具體物體中正確找出物體表面的周長。
教學準備:課件、帶圖形的練習紙40份、教具圖形4個、水彩筆(學生準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新課。
同學們已經(jīng)預習過了,從字面上理解,你覺得什么是周長?(指名回答)。
過渡:物體外圍的邊線一周的長度,就是周長。那么樹葉的周長是指它的哪部分?
(示課件)。
二、感受周長。
1、感受實物的周長。
學生看四只甲蟲爬過樹葉的動畫,并說說三只甲蟲爬過的痕跡有什么不同,指出樹葉的周長是指哪部分。
(提示:從起點開始,又回到起點。)。
結語:小甲蟲從樹葉的某一點開始,沿著樹葉的邊線爬了一周,又回到了起點,這一周的長度,我們就把它叫做樹葉的周長。
板書:邊線周長。
摸一摸課本、課桌的邊線,摸時用指尖去摸,并說一說它們的周長分別是指哪部分。(我從這里開始摸一圈,經(jīng)過的邊線就是書的封面的周長。)(幾名學生重復說)。
2、感受圖形的周長。
(1)剛才我們摸到的都是物體表面一周的邊線,那么這里有一些平面圖形,(師示教具圖形)。
()你能描出它們的邊線嗎?試試看。
學生自己描,師巡視(在巡視過程中了解學生情況,尋找提高的對象)。
描好后,師先取兩名同學的作業(yè)展示,并對全班的作業(yè)作出簡單評價。
師相機問:在這幾個圖形中,你最喜歡描哪一個?為什么?
根據(jù)生說的圖形特點,師板書:曲直。
小結:剛才我們一起感受了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周長。
圖形內部邊線是否也為周長(書p45第一題,說一說它們的周長是指哪部分?)。
三、感知圖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請你從四個圖形中選擇兩個圖形,量一量各邊的長度,再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它們各自的周長。
學生獨立測量、試算,師巡視個別指導。
學生匯報計算方法及結果(學生把計算過程板演在黑板上對應圖形的下方)。
問:你是怎么計算三角形周長的?(根據(jù)學生所說,師板書:量算)。
剩下的兩個圖形()大家怎么沒有選擇呢?(學生自由說)。
追問:難道我們就沒有辦法知道曲線圍成的圖形的周長嗎?
學生思考、交流后,匯報。師整理學生發(fā)言并形成板書:圓滾。
課件演示圓的周長的測量方法。
小結:由直線圍成的圖形的周長,只要知道各邊的邊長,再將圍成圖形的所有邊的邊長加起來,就能知道圖形的周長。(板書:各邊長之和)。
而由曲線圍成的圖形的周長,我們可以想辦法把它們一周的邊線化曲為直,測量出它們的周長。(板書:化曲為直)。
四、練習。
1、判斷:課件。
2、口算周長。課件。
3、這是兩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它們的周長一樣嗎?出示:
(師現(xiàn)場演示:第二個正方形剪去四分之一)。
課件演示。
小結:都看清楚了嗎?移動這種方式,可以幫助我們更清楚地觀察與判斷圖形的周長。
2、指導完成書p45第三題的圖(1)。
看一看,議一議。
五、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周長,你現(xiàn)在覺得周長就是什么?
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方面用到周長嗎?(腰圍、鞋底等)。
六、生活中的數(shù)學(課件演示)。
根據(jù)頭圍的大小,選擇大小合適的帽子。
根據(jù)胸圍的尺寸,選擇合身的衣服。
板書:
周長。
曲化曲為直。
圓滾。
邊線周長。
直各邊長之和。
直量。
認識周長教學教案篇八
教學目標:
2、正確區(qū)別平移和旋轉現(xiàn)象,認識區(qū)別軸對稱圖形,能在方格紙上畫出圖形沒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的圖形。
教學重點難點:
進行小數(shù)的加減計算,區(qū)別運動現(xiàn)象,并能畫出平移后的圖形。
能正確地畫出平移后圖形。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元角分與小數(shù)的復習:
1、教師板書“元角分與小數(shù)”
師:看到這個課題,你想到了哪些有關知識?
(1)指名學生回答,教師適時進行板書。
2、出示主題題圖(足球29.50元,籃球28.80元,網(wǎng)球6.50元)。
(1)說說你從圖中看到哪些數(shù)學信息?
(4)如果要提一個加法的數(shù)學問題,你準備怎么提問題?
如果要提一個減法的數(shù)學問題,你又準備怎么提問題?
1、列豎式計算小數(shù)加減法。
a)出示一組森林醫(yī)生的題目(同步練習第8頁第4題)。
二、對稱、平移與旋轉的復習:
1、出示“對稱、平移與旋轉”
(1)本單元我們都學習了哪些主要內容?
這些知識之間都有什么關系?你能舉例說明嗎?
(2)指名反饋,教師板書知識點。
2、軸對稱圖形:
(1)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是對稱圖形嗎?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你還見過對稱圖形,請舉例說說。
3、平稱與旋轉:
(1)你能做一個平移或旋轉的動作嗎?試試看。
(2)讓學生明白:平移是向什么方向平移多少距離;(方向、距離)。
師:如何能清楚知道一個物體平移的距離(或格子數(shù))?(起點到起點或終點到終點,選擇一個點進行比較)。
(3)平移和旋轉的練習:
四、課堂總結。
(2)學生獨立思考,總結;同桌互相交流;
(2)讀一讀這幾個小數(shù),并把讀數(shù)寫下來。
引導學生自己提問、交流、解決、再交流。
(5)集體反饋:
a)反饋學生提出的問題和列式;
反饋同一個問題的計算方法。
b)說說每道題目對錯,錯的原因是什么?
c)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出題目,讓學生獨立用豎式計算)。
d)反饋,交流。
(學生先是獨立思考,再四人小組交流)。
(2)說說這些圖形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同步練習第11頁第1題)。
(3)說說有哪些漢字是軸對稱圖形?舉例說明。
(4)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圖略)。
(4)你對平移和旋轉是怎么理解的?說說看。
a、填一填;b、畫一畫;c、我說你畫;
三、學生完成綜合復習卷(一)。
板書設計。
元角分與小數(shù)的關系。
對稱、平移、旋轉教學反思。
課題第二節(jié)復習課課時54。
教學目標:
幫助學生回憶本學期已學過的知識,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分類整理,形成知識體系,進而使學生學會學習,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素質;使學生能夠根據(jù)具體的生活情境,獨立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進一步感受數(shù)學的作用和價值。
教學重點難點:
將知識分類整理,形成知識體系。
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回顧知識點線。
要求:這個單元主要是學習了什么內容?想想當時我們是怎么學習的?
每1課都是解決了一個問題,你覺得是什么問題呢?
你認為這個單元你學得最好的是什么?對哪個知識點還有困難?
二、計算的復習:
1、因數(shù)是整十數(shù)的乘法:
2、口算練習(出示口算題)。
12×324×213×541×511×2。
230×3120×4620×230×2020×40。
師:說說可以怎么口算?
3、計算題:
32×4454×26。
(1)師:估計一下,你覺得它們的積大約是多少?你是怎么估計的?
(2)交流計算方法;
師:你認為哪里容易出錯,你有什么好建議呢?
(3)27×1331×1243×26。
師:先估計一下;再用豎式進行計算。
1、脫式計算:
三、解決實際問題:
1、一架飛機每分飛行21千米,每時飛行多少千米?
1、出示題目;在學校捐書活動中,三年級捐了12包,還多35本;四年級還差5本就夠15包了。
問題一:三年級和四年級分別捐了多少本書?
問題二:五年級捐了597本書,50本包成一包,包了11包,還余下幾本書?
師:你們能看懂嗎?請已經(jīng)清楚的同學來說說是什么意思?
四、學生完成綜合復習卷(二)。
2、學生獨立思考,四人小組合作;
3、集體反饋、交流。
(1)學生獨立計算;
(2)反饋。
(3)說說因數(shù)是整十數(shù)的乘法的計算方法。
學生開火車口算。
(3)獨立計算;指名學生進行板演;
指名學生板演。
(1)學生分析題意;此題中強調“時”和“分”的單位換算。
(2)學生獨立計算;21×60=1260(千米)答:每時飛行1260千米。
(1)學生獨立審題,交流題意:
學生列式,反饋:
三年級:12×50+35。
四年級:15×50-5或14×50+45。
板書設計。
三年級:12×50+35。
四年級:15×50-5或14×50+45教學反思。
認識周長教學教案篇九
預設目標:
1、通過學生的操作、實踐,感悟周長的含義,了解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一周邊線的長就是它們的周長。
2、通過圍、量、算等操作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測量、計算周長的多種方法。
3、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能力,享受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
認識周長的含義,會測量并計算出周長。
教學準備:
樹葉、平面圖形、繩子、直尺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邊線。
1.建立周長表象。
大家想聽笑話嗎?大象貝貝新做了條褲子,可高興拉!可是,粗心的裁縫把腰圍做大了3分米。你知道三分米有多長嗎?(學生比劃出長度)貝貝跟媽媽說:媽媽,褲子腰圍大了,你幫我把腰圍裁去3分米。媽媽說:我現(xiàn)在忙,待會做。貝貝便跑去讓奶奶做,可奶奶也說忙,待會弄。到了晚上,媽媽才想起貝貝的褲子,便裁去了3分米。后奶奶也想起這事,也把腰圍剪了3分米。第二天,貝貝滿心歡喜穿新褲,結果發(fā)現(xiàn):褲子腰圍只能塞的下一只腿了。
這個笑話里還隱藏著數(shù)學知識呢。你知道腰圍怎么量嗎?(圍繞腰一周的長度)腰圍可以叫做腰的周長。(板書:周長)。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一起學習關于周長的知識。
2.認識邊線。
(出示多拉愛夢外型圖片)你能很快指出圖片的邊在哪里嗎?(生說師示范)我們就把邊緣上的這條線叫做它的邊線。(演示:將邊線拿下來)。
板書:邊線。
3.感受物體表面的邊線。
請你指出數(shù)學書封面的邊在哪?(學生用手摸一摸)。
除了這些之外,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物體的表面都有自己的邊線,請你先找一找再摸一摸它一周的邊線,說給你的同座位聽一聽。
集體交流。誰先來指一指,說一說。指名2-3人邊指邊說。
4.描一描,理解周長。
剛才我們找到的摸出的都是物體表面一周的邊線,這里有一些平面圖形,(想想做做第2題)你能描出它的邊線嗎?請你描一描。
學生自己描,描好后請學生拿上臺展示,(2人)請同學來評價。
在描這幾個圖形中,你發(fā)現(xiàn)有什么不同嗎?
(從學生的發(fā)言中引出邊線是有曲有直的。)。
揭示:剛才我們通過摸一摸,指一指,描一描,一起感受了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一周的邊線。這一周邊線的長就叫做周長。(補充板書:認識周長)。
二.計算圖形的周長。
1.計算直線圍成的圖形的周長。
完成“試一試”。(明確應先量出每個圖形的各條邊長度,然后將圖形中各條邊的長度相加算出周長)。
學生自己獨立測量計算。
誰來匯報一下自己是怎么算的。
提問:你是怎么算三角形的周長的?
(三角形的周長就是把它三條邊加起來的和)。
那四邊形呢?
2.計算曲線圍成的圖形的周長。
(1)我們有什么辦法知道樹葉的周長呢?
請你們開動腦筋,討論一下,然后說說你的想法。
同座位討論一下,再集體交流。
誰來說說你是怎么想的?(方法:1.用繩子圍著樹葉繞一圈,再把它拉直測量。2.還可以用其它的軟的材料代替繩子。)。
(2)自選圖形,量出周長。
指名出示圖形,如果用線去圍同樣大小的,需要多長的線呢?先獨立量,后他生估計周長,驗證結果。
小結:由曲線圍成的圖形的周長我們可以想辦法把它們一周的邊線化曲為直測量出它的周長。
三、實踐應用,鞏固提高。
1.想想做做第4題。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怎樣算周長,這里還有幾個圖形,看你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很快算出它的周長。
(學生說算式,師板書學生的算式)。
適當評價方法。
2.想想做做第5題。
說明:這里每一個小方格的邊長是1厘米。
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你怎么知道的?
那它的周長是多少呢?你是怎樣算的?(板書算式)。
(如果方法不夠簡潔可以再請一生補充。)。
長方形的長是多少厘米?寬呢?
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你是怎樣算的?(板書算式)。
現(xiàn)在我把這兩個圖形拼起來,你能很快告訴我它的周長嗎?
指名一生先說,他說的對嗎?我們大家一起來動手算算看吧。
自己先做,列出算式。讓學生說說你是怎么想的。板書學生的算式。集體評講。
(在講評時如果學生直接將兩個圖形的周長直接相加,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兩個圖形拼起來形成的新圖形一周的邊線發(fā)生了變化,所以不能直接將兩個圖形的周長直接相加)。
3.互量腰圍。
指出:實際生活中買上衣和褲子是量的腰圍要比實際量的大出幾厘米。
三.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新的知識?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需要用到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
指名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
認識周長教學教案篇十
教學目標:。
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的含義,會指出并能測量簡單圖形的周長.
能利用對圖形周長的認識測量和計算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
通過觀察,測量和計算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jīng)驗的同時發(fā)展空間觀念.
在學習活動中體會現(xiàn)實生活里的數(shù)學,發(fā)展對數(shù)學的興趣,培養(yǎng)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識與能力.
教學重點:。
教學過程:。
觀察操作,初知周長。
摸一摸.
出示數(shù)學書,談話:。
學生用手摸一摸課本封面的四條邊,并說一說,指一指.
說明:課本封面的四條邊的總長就是它的周長.
(板書:周長)。
出示數(shù)學作業(yè)本,讓學生獨立摸一摸,找一找作業(yè)本封面的周長,再互相看看說說,集體交流.
找一找.
出示瓷磚,手帕等物件的實物圖,讓學生指出這些物品的周長.
出示例題圖,讓學生觀察哪里是兒童游泳池池口的邊線.
指出:游泳池池口黑色的邊線的長就是池口的周長.
組織學生先獨立指出課桌面,三角尺的邊線,再在小組,班級中交流,分別指出它們的周長.
讓學生舉例說一說一些物體的面的周長.
圍一圍.
學生拿出釘子板,在釘子板上圍出不同的圖形,在小組里交流圍的情況,并指出圍成圖形的周長,組織學生在班級里反饋做法,從而知道圍成的圖形的每條邊的總長就是這個圖形的周長.
拿出事先準備的一片樹葉,讓學生思考怎樣才能知道樹葉的周長.分組操作,圍出樹葉的周長,并量一量.
組織學生交流做法.
量兩算算,理解周長。
描一描.
出示"想想做做"2中各種形狀的圖形.說明題目要求是描出每個圖形的邊線.讓學生說一說在描的過程中要注意些什么,然后獨立描出每個圖形的邊線.
展示交流描的情況,再讓學生指出每個圖形的周長.
量一量.
出示"試一試"中的兩個圖形.提問:。
你能知道下面每個圖形的周長各是多少嗎。
學生獨立量一量,算一算,做好后在小組里交流算法.
組織學生在班級中討論,明確應先量出每個圖形的各條邊的長度,然后將圖形中個條邊的長度相加算出周長.
算一算.
做"想想做做"的4.
讓學生獨立做一做,并思考有沒有不同的方法.
做好后,學生先在小組中交流算法,再在班級中說一說.
做"想想做做"的5.
說明題目要求,讓學生獨立做一做.
做好后讓學生在小組中充分地交流想法與做法.
實際運用,拓展延伸。
實際測量.
做"想想做做"的3.
學生拿出準備好的不同形狀的樹葉,在小組中開展操作活動,量出它們的周長大約各是但是厘米.教師參與到學生活動中,了解學生活動情況,組織全班學生進行交流,匯報操作的方法及測量結果.
解決問題.
認識周長教學教案篇十一
1、在觀察、操作等實踐活動中,讓學生體會到周長的含義。
2、會測量和計算一些簡單的平面圖形的周長。
3、在各項活動中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良好的數(shù)學情感。
4、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往及動手能力。
:體會周長的含義,會測量或計算平面圖形的周長。
教學難點:理解周長的含義。教學過程:
教師講述:小明和蕭軍在操場跑步,小明跑的是內圈,蕭軍跑的`是外圈,他們都跑了一圈。他們跑的一圈叫什么?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內容,認識周長。
(學生先小組內活動,然后請小組代表進行演示)。
2、測量周長。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我們怎樣才能比較課桌和三角板的周長的長短呢?(學生討論、回答)。
學生小組合作,動手測量課桌的三角板的周長,并匯報本組測量周長的方法。
教師在黑板上畫一跑道,指明讓學生到前面量一量,看一能不能量準。學生量過后。
教師總結:像跑道圖上內圈和外圈這樣形狀不規(guī)則的圖形,我們在測量他們的周長時直接用直尺不方便,可以先用線圍一圍,再測量線的長度就可以了。
1、試一試。
先請學生用筆描出兩個圖形的周長,再請學生獨立測量或計算兩個圖形的周長是多少。集體訂正時請學生說一說自己是用什么方法求得周長的。
教師:像這樣的圖形,可以用線圍一圍再測量也可以直接測量出每條邊的長,再加起來。
2、p45,練一練第1題。
學生獨立做題,同組的學生互相檢查。
3、p45,練一練第2題。
學生獨立計算,集體訂正時分別請學生說一說自己的計算方法。
引導學生小組交流,比較不同的計算方法那一種自己更喜歡?為什么?
4、p45,練一練第3題。
學生獨立觀察、比較,看一看他們的周長是不是一樣的。在動手量一量。
學生交流測量方法,指名學生上臺測量。
今天我們學習了新的知識,你會測量周長嗎?你認為自己今天表現(xiàn)的如何?
教師要把學生當做課堂的主人,把教學視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數(shù)學教師應該更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開展課堂討論。數(shù)學課堂組織形式本身也是靈活多樣,不拘一格的。教師和學生圍坐在一起共同參與討論是很平常的,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也應該是無拘無束的。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自主的心理氛圍,而不是把自己當成一個居高臨下的權威者。只有這樣課堂氣氛才會輕松活躍,學生的參與意識也會很強。
認識周長教學教案篇十二
1,通過學生的操作,實踐,感悟周長的含義,了解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一周邊線的長就是它們的周長。
2,通過圍,量,算等操作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測量,計算周長的多種方法。
3,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能力,享受學習的快樂。
體會周長的含義,能正確計算周長。
課件,實物投影,尺子,樹葉,卡片等。
【描一描】。
1,同學們,天是越來越冷了,到處樹葉飄落。老師來的時候搜集到了一些樹葉,想欣賞一下嗎你收集了哪些(舉起來)這些樹葉真漂亮,你能在紙上描下它們的形狀來嗎請你拿出一張紙,選擇一片最喜歡的樹葉,用彩筆一筆描出它的輪廓來。開始吧!
【說一說】看我們畫的圖形,這畫的其實就是樹葉的什么啊樹葉的邊線就是(樹葉一周的長度)。
【摸一摸】那我們能一起摸一摸你手中樹葉一周的邊線嗎邊摸邊說說什么是它一周的邊線。(一名展示說)。
(在豐富的生活背景上學習數(shù)學,幫助學生建立概念,教師展示了許多漂亮的樹葉,給了學生美的享受以后,學生有了得到樹葉的欲望;緊接著教師創(chuàng)設了第二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又讓學生用描的方式把圖形保留下來描樹葉的輪廓,短短幾分鐘描的過程,學生的體會在不斷地加深,這種在做中感悟我想是老師用再多的語言都無法替代的。這樣教師就抓住了學生的心態(tài),使課堂氣氛驟然升溫。教師又讓學生通過說一說,摸一摸活動,使學生把周長這個抽象的概念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加深了學生對周長的理解。)。
【指一指,說一說】我們通過樹葉的邊線,認識了樹葉的周長,下面我們來看這幅圖(課件出示游泳池,),你能指出他的邊線嗎先指給同桌看看,然后指名上臺指。池口邊線是什么顏色黑色的一圈就是池口的邊線。那么這游泳池池口一周邊線的長我們就叫做池口的什么呢(周長)。
【看一看】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樣的周長還有很多,看。(課件出示其他圖片)。
【描一描】。
剛才我們認識了物體上的邊線,那這些平面圖形有邊線嗎如果選擇你喜歡描的一幅你選擇誰能一筆描出它的邊線嗎其他人都能嗎(課件練習2)打開書翻到62頁,拿出水彩筆,選擇一幅自己喜歡的圖形,用一筆描出來。
描完后展示。我們同學沿著圖形的邊線描了一周,這一周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誰來說說它們的周長(長方形先開始)。
總結: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發(fā)現(xiàn)無論物體或圖形一周的長我們都可以叫做邊線,而這一周邊線的長就是他們的周長。
【練一練】看我們同學學的這么認真,兩只小甲蟲也來湊熱鬧拉,它們把樹葉當成了運動場,我們來看一看那一只爬的才是樹葉的周長(課件)。
(教師進一步來揭示周長的含義,通過實際物體的邊線周長抽象到平面圖形的周長,再到數(shù)葉的小甲蟲圍周長的富有童趣的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建立,完善周長的概念,同時為周長的測量引入到實際物體埋下伏筆。從課堂上學生的反映來看,這樣的設計不但能賦予枯燥的學習內容以純真的兒童氣息和快樂的生活情趣,而且切實幫助學生建構了對周長的理解,加深對周長的認識。)。
【測量周長】1,那么小甲蟲到底爬了多遠我們有辦法測量嗎誰來說說(集體交流)然后同桌合作測量樹葉的周長。
2,試一試:是不是所有的周長都要圍一圍呢請看,誰先說說它的周長是什么你有什么好辦法可以知道它們的周長,同桌各選一個量一量,算一算。
小結:我們用不同的方法測量出了樹葉和平面圖形周長,說明我們一定是要根據(jù)物體的形狀特點和條件選擇合適的方法,直線圖形選擇直尺比較合適,曲線圖形選擇圍的方法比較好。
3,老師這還有一個圖形,(出示五角星)你用什么方法測量它的周長呢。
有不同的方法嗎。
(計算簡單圖形的周長是教材的基本要求。先讓學生從數(shù)葉的周長的測量過度到平面圖形的周長測量,這樣符合兒童的從具體到抽象的認知規(guī)律。進而總結出周長的測量的一般方法,讓學生在自己動手,動腦探索的過程中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內化:曲線圖形采用化曲為直的轉化方法,象這樣一些直線圖形的周長,要先測量出邊長,再計算所有邊長的總和,能根據(jù)周長的含義來計算簡單的平面圖形。)。
【練一練】。
你怎么算的(結合學生的算法板書)。
同學們真聰明,不僅會用各種方法計算周長,還能感借助方格圖,求出各種圖形的周長。
(在方格紙上計算平面圖形的周長重點是解決方法的多樣化。學生可以結合平面圖形的特征,在計算時采用簡便方法,從而為后續(xù)的學習作好鋪墊。特別是對于不規(guī)則圖形周長的計算,學生想出了許多可行的方法,滲透了轉化,割補等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
【總結評價】。
【拓展】。
今天的所學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可廣泛了,(課件)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的應用隨處可見。
做樹葉書簽。今天你們給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師希望大家一起記住這個時間,我們可以把我們喜歡的樹葉制成書簽。在背面寫上上課時間。展示(成品)。
認識周長教學教案篇十三
1、結合具體的事物或圖形,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
2、在具體情景中,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觀察能力,動手操作及合作能力。
課件,樹葉,毛線,練習紙。
一、情景引入。
孩子們你們去過圖書館?那里有很多好看的書,管理員為了方便大家的閱讀,為大家準備了精美的書簽,但是書簽還沒有剪下來,你們愿意幫忙剪嗎?第一張:明確從邊線剪。
第二張:告訴孩子可以從邊線的任何地方開始剪。
第三張:一起剪。
并引出周長的'概念(板書)。
二、找身邊物體的周長。
大家已經(jīng)認識周長了,那能不能找找身邊物品的周長呢?
孩子找,指周長。
三、描出平面圖形的周長。
用水彩筆描出平面圖形的周長。
拿出其中一個平面圖形,象房子,并給它添上門,窗,來強化周長的概念。
四、小組合作,動手操作。
小朋友們能不能幫幫我老師,告訴我這片樹葉的周長呢?
小朋友想辦法。
最后用毛線圍一圍,做標記,測一測,量出樹葉的周長。
五、周長的加深練習。
1、小正方形個數(shù)一樣多周長可能一樣可能不一樣。
2、小正方形個相互不一樣,周長也可能一樣。
3、長方形分成兩部分,周長是一樣。
認識周長教學教案篇十四
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p41。
1、通過各種形式的感知,理解周長的含義.
2、在頭腦中能夠建立起周長的概念,通過合作交流解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圖形以及不規(guī)則圖形的周長計算方法。
3、通過探究合作的學習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
多媒體課件,作業(yè)紙。
每個小組操作材料:樹葉圖片各一張,紅線一根,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月牙形圖形各一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知周長。
1、看一看,感知"邊線、一周"的意義。
(1)出示例1。
(2)樹葉的邊線在哪里?教師拿出樹葉圖片請兩位同學上臺指一指。(引導學生得出"邊線"、"一周"的概念;板書:邊線、一周)。
(3)揭示課題。
從起點開始,樹葉這一周的長度就是樹葉的周長。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周長。(板書:周長)。
2、描一描,感知樹葉周長的意義。
(1)老師給每個同學們也準備了一張樹葉圖片,請同學們拿出樹葉圖片并在白紙上描出它的周長(指名一位同學在實物展示臺上描)。
(2)議一議,感知起點。
你們的起點在哪里?(引導學生得出邊線上任何地方都可作為起點)。
(3)歸納描樹葉周長的方法和樹葉的周長。
剛才我們描了樹葉的周長,說說你是怎樣描的?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描樹葉的周長起點可以不同,但相同的是都要沿著樹葉的邊線描完樹葉的一周,又回到起點,這樣描出的都是樹葉的周長)。
二、貼近生活,體驗物體的周長。
找一找、摸一摸、說一說。
(1)樹葉的周長,同學們都知道了,那么桌面的周長在哪里?請同學們確定好起點摸一摸桌面的周長。
(2)你還能從我們的身邊找到其它物體表面的周長嗎?請你先找一找、摸一摸,再和同桌說一說。
(3)匯報交流。
三、動手操作、認識并計算圖形的周長。
1、想一想。
(1)剛才同學們找到黑板的面、桌子的面,在數(shù)學中我們把它叫做什么圖形?(教師在黑板上貼上長方形)。
我們還學過哪些圖形?(教師在黑板上貼上正方形、三角形等)。
(2)誰來說說怎么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周長。
(3)師:如果是圓形、月牙形這樣的圖形呢?怎么求它們的周長。
2、小組合作,探索圖形的周長。
每個小組選擇3-4個圖形進行探究,并將結果填入記錄表中。
3、匯報交流:你是用什么辦法量出周長的?
四、總結評價。
回顧這節(jié)課,評價一下自己,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認識周長教學教案篇十五
本節(jié)教材是蘇教版義務教科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的內容。
1.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比較、測量及計算等活動,認識周長的含義,能正確測量和計算一些簡單平面圖形的周長。
2.使學生在認識周長的過程中,豐富對現(xiàn)實空間和平面圖形的認識,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拓展學生想象的思維。
3.在獲取知識的同時,組織有效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和動手操作的能力,學會用不同的策略解決問題,體會“化曲為直”的數(shù)學思想。
4、使學生在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發(fā)展學生數(shù)學思維,享受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
1、教學重點:體會周長的含義,會測量并計算簡單圖形的周長。
2、教學難點:理解周長的含義。
復習舊知。
說一說下面圖形其他邊的長度。
24厘米2厘米。
厘
米
(1)談話:秋高氣爽,小兔子們準備進行一場跑步比賽呢。
師:同學們,仔細看,比賽開始了!
(比賽規(guī)則:每只小兔沿著草地的邊線跑一周,最先跑完的獲獎)。
提問:看清楚了嗎?哪只小兔子能得獎呢?為什么?
指出:第三只小兔子能得獎。第一只跑的慢,第二只跑的路線不符合規(guī)則,而第三只從這一點出發(fā),沿著邊線跑,又回到了這一點,這才是沿邊線跑了一周。它跑過的路線,就是草地一周的邊線。(板書成:一周邊線)讓學生集體說一說:一周邊線。
(2)豐富感知。
讓學生了解“想想做做”第一題題意。
要求同桌相互指一指數(shù)學書封面的一周邊線,并說說要怎樣指。
交流:指名學生指一指數(shù)學書封面的一周邊線。(注意指導學生指正確,說明白)。
說明:(比劃演示)指數(shù)學書封面的一周邊線,要從邊線上一點開始,沿著封面的邊線繞一圈再回到這一點,經(jīng)過的路線就是數(shù)學書封面的一周邊線。
讓學生依次指一指課桌面和三角尺的一周邊線。
交流:指名學生分別指一指課桌面、三角尺的一周邊線。
(1)描述概念。
出示三張書簽。
引導:你能指一指每張書簽的一周邊線嗎?
讓同桌之間互相指一指,說一說一周邊線。
指名學生(演示)指一指書簽的一周邊線。
追問:剛才大家指的都是書簽的什么?(一周邊線)。
指出:一周邊線有長有短,這里書簽一周邊線的長,就是書簽的周長。
(板書:一周邊線的長=周長)。
(2)深化認識。
讓學生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描出一周邊線。
交流:展示學生描的一周邊線,檢查一周邊線描得是否正確。
追問:這里每個圖形一周邊線的長是它的什么?
強調:圍成平面圖形一周邊線的長,就是平面圖形的周長。
(板書補充:圍成平面圖形一周邊線的長=周長)。
互動:請你在題里任意選一個圖形,把它的周長指給同桌看一看。
(二)測量計算,加深認識。
1、出示例2的三角形和四邊形,你能知道它們的周長各是多少嗎?請你想辦法解決,算出周長寫在圖形下面。
學生測量、計算。
交流:三角形的周長是多少?你是怎樣知道的?
你又是怎樣知道四邊形的周長的,是多少?
提問:算圖形的周長,為什么要先測量每條邊的長,再相加?
小結:周長是圍成平面圖形一周邊線的長,所以把一個平面圖形每邊的長相加所得的長,就是這個平面圖形的周長。
2、完成“試一試”
讓學生拿出樹葉。
引導:同學們,有什么辦法能知道樹葉的周長是多少呢?同桌之間互相討論一下??纯茨奈煌瑢W最先想到辦法。
交流:你想到了什么方法?(圍一圍,量一量)。
生操作)。
師:你們樹葉的周長是多少?為什么這樣測量的長就是樹葉的周長?
你認為測量時要注意什么?(緊沿邊線圍號,正好一周,拉直再量)。
師:我們圍一圍,量一量得到的長度,就是圍成樹葉一周邊線的長,是樹葉的周長。
指出:通過指一指、量一量、算一算。我們知道了周長是指圍成平面圖形一周邊線的長;要知道周長,可以把圍成圖形每條邊的長相加,也可以用線圍一圍、量一量。
(三)練習鞏固,深化理解。
1、“想想做做”第3題。
師:你能算出它們的周長嗎?計算時想想可以怎樣算,為什么這樣算。
學生獨立計算周長。
交流:每個圖形的周長是怎樣算的,周長是多少?
注:板書算式,注意比較不同的算法,說說各是怎樣想的。
指出:計算周長,就是求圍成平面圖形一周邊線的長度。計算時,可以根據(jù)每條邊長度的特點,采用合適的方法靈活地計算。
2“想想做做”第4題。
引導:每個圖形的周長指的什么?同桌的小朋友互相指一指。
每個小方格的邊長是多少?能算出每個圖形的周長嗎?小朋友獨立想一想。
讓學生計算周長,分別指定每個小組完成一個圖形。
交流你們小組是怎樣計算周長的。(引導說明怎樣想的)。
指出,根據(jù)條件靈活的計算周長,可以使計算簡便。小朋友以后解決問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想,圖國有更合理的方法,盡量采用。
3思考題。
師:覺得小鼴鼠跑的路長的舉手,覺得大象跑得路長的舉手?
提問,小鼴鼠和大象跑的路線分別是什么?他們的路線分別由哪幾部分組成?
他們跑得路誰長呢?
(四)全課小結。
1、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你收獲了什么?你還有什么疑惑?
2、布置作業(yè)。
認識周長教學教案篇十六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的操作,實踐,感悟周長的含義,了解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一周邊線的長就是它們的周長。
2,通過圍,量,算等操作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測量,計算周長的多種方法。
3,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能力,享受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體會周長的含義,能正確計算周長。
教學準備:課件,實物投影,尺子,樹葉,卡片等。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周長。
【描一描】。
1,同學們,天是越來越冷了,到處樹葉飄落。老師來的時候搜集到了一些樹葉,想欣賞一下嗎你收集了哪些(舉起來)這些樹葉真漂亮,你能在紙上描下它們的形狀來嗎請你拿出一張紙,選擇一片最喜歡的樹葉,用彩筆一筆描出它的輪廓來。開始吧!
【說一說】看我們畫的圖形,這畫的其實就是樹葉的什么啊樹葉的邊線就是(樹葉一周的長度)。
【摸一摸】那我們能一起摸一摸你手中樹葉一周的邊線嗎邊摸邊說說什么是它一周的邊線。(一名展示說)。
(在豐富的生活背景上學習數(shù)學,幫助學生建立概念,教師展示了許多漂亮的樹葉,給了學生美的享受以后,學生有了得到樹葉的欲望;緊接著教師創(chuàng)設了第二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又讓學生用描的方式把圖形保留下來描樹葉的輪廓,短短幾分鐘描的過程,學生的體會在不斷地加深,這種在做中感悟我想是老師用再多的語言都無法替代的。這樣教師就抓住了學生的心態(tài),使課堂氣氛驟然升溫。教師又讓學生通過說一說,摸一摸活動,使學生把周長這個抽象的概念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加深了學生對周長的理解。)。
【指一指,說一說】我們通過樹葉的邊線,認識了樹葉的周長,下面我們來看這幅圖(課件出示游泳池,),你能指出他的邊線嗎先指給同桌看看,然后指名上臺指。池口邊線是什么顏色黑色的一圈就是池口的邊線。那么這游泳池池口一周邊線的長我們就叫做池口的什么呢(周長)。
【看一看】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樣的周長還有很多,看。(課件出示其他圖片)。
【描一描】。
剛才我們認識了物體上的邊線,那這些平面圖形有邊線嗎如果選擇你喜歡描的一幅你選擇誰能一筆描出它的邊線嗎其他人都能嗎(課件練習2)打開書翻到62頁,拿出水彩筆,選擇一幅自己喜歡的圖形,用一筆描出來。
描完后展示。我們同學沿著圖形的邊線描了一周,這一周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誰來說說它們的周長(長方形先開始)。
總結: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發(fā)現(xiàn)無論物體或圖形一周的長我們都可以叫做邊線,而這一周邊線的長就是他們的周長。
【練一練】看我們同學學的這么認真,兩只小甲蟲也來湊熱鬧拉,它們把樹葉當成了運動場,我們來看一看那一只爬的才是樹葉的周長(課件)。
(教師進一步來揭示周長的含義,通過實際物體的邊線周長抽象到平面圖形的周長,再到數(shù)葉的小甲蟲圍周長的富有童趣的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建立,完善周長的概念,同時為周長的測量引入到實際物體埋下伏筆。從課堂上學生的反映來看,這樣的設計不但能賦予枯燥的學習內容以純真的兒童氣息和快樂的生活情趣,而且切實幫助學生建構了對周長的理解,加深對周長的認識。)。
三,引導探究,測量周長。
【測量周長】1,那么小甲蟲到底爬了多遠我們有辦法測量嗎誰來說說(集體交流)然后同桌合作測量樹葉的周長。
2,試一試:是不是所有的周長都要圍一圍呢請看,誰先說說它的周長是什么你有什么好辦法可以知道它們的周長,同桌各選一個量一量,算一算。
小結:我們用不同的方法測量出了樹葉和平面圖形周長,說明我們一定是要根據(jù)物體的形狀特點和條件選擇合適的方法,直線圖形選擇直尺比較合適,曲線圖形選擇圍的方法比較好。
3,老師這還有一個圖形,(出示五角星)你用什么方法測量它的周長呢。
有不同的方法嗎。
(計算簡單圖形的周長是教材的基本要求。先讓學生從數(shù)葉的周長的測量過度到平面圖形的周長測量,這樣符合兒童的從具體到抽象的認知規(guī)律。進而總結出周長的測量的一般方法,讓學生在自己動手,動腦探索的過程中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內化:曲線圖形采用化曲為直的轉化方法,象這樣一些直線圖形的周長,要先測量出邊長,再計算所有邊長的總和,能根據(jù)周長的含義來計算簡單的平面圖形。)。
【練一練】。
你怎么算的(結合學生的算法板書)。
同學們真聰明,不僅會用各種方法計算周長,還能感借助方格圖,求出各種圖形的周長。
(在方格紙上計算平面圖形的周長重點是解決方法的多樣化。學生可以結合平面圖形的特征,在計算時采用簡便方法,從而為后續(xù)的學習作好鋪墊。特別是對于不規(guī)則圖形周長的計算,學生想出了許多可行的方法,滲透了轉化,割補等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
四,拓展延伸,運用周長。
【總結評價】。
【拓展】。
今天的所學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可廣泛了,(課件)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的應用隨處可見。
做樹葉書簽。今天你們給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師希望大家一起記住這個時間,我們可以把我們喜歡的樹葉制成書簽。在背面寫上上課時間。展示(成品)。
認識周長教學教案篇十七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小組合作探究等形式,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周長的含義,會指出并能測量簡單圖形的周長。
2、經(jīng)歷觀察、操作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jīng)驗的同時發(fā)展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并體會“化曲為直”的數(shù)學思想。
3、在學習活動中,體會現(xiàn)實生活里的數(shù)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培養(yǎng)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并理解周長的含義,會測量具體圖形的周長。
教學難點:建立周長的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教具(多媒體課件,一些幾何圖形的圖片。)。
學具(圖片:長方形,三角形,硬幣、五角星,細線,軟尺,40厘米刻度尺。)。
教學過程:
課前游戲,滲透一周的概念。
老師先組織一個游戲:
孩子們,很多同學都想了解老師是誰,來自哪里?老師給大家?guī)砹宋业拿?,我每個小組發(fā)一張,大家傳遞一周,相互看一看,了解一下。現(xiàn)在你知道老師來自哪里了吧?那么就在我們剛才傳遞的過程中,你有沒有注意到名片的運動過程。是呀,名片在小組里正好轉了一周。
1.小朋友們,老師首先要帶大家到森林里去走一走,看看那里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演示動畫)。
2.公正的小裁判們,你們覺得誰才是真正的冠軍呢?(請兩個學生說,重點分析規(guī)則。強調兩點:1、沿著樹葉的邊線;2、要爬一周。雖然紅螞蟻先爬到,但是它犯規(guī)了,冠軍還是應該屬于黑螞蟻。)。
是呀,黑螞蟻遵守比賽的規(guī)則:沿著樹葉的邊線爬,正好爬了整整一周的長度,這個冠軍當之無愧。
3.(點擊課件,出現(xiàn)表示樹葉周長的邊框。)小朋友們,黑螞蟻沿著樹葉的邊線爬了一周,我們給這一周的長度起個名稱好嗎,就叫樹葉的周長,今天咱們就一起來認識周長。(板書:認識周長)。
1.摸一摸:其實物體表面都有它的邊線。
2.描一描:如果把大家摸的物體的面畫下來就成了平面圖形,你能描出平面圖形一周的邊線嗎?選擇兩個你最喜歡的圖形描一描。
誰愿意把你描的圖形給大家展示一下?比畫給大家看看,描的可真仔細。剛才你們都描出了圖形的一周,這一周的長度就是這個圖形的周長。
我們來想象一下另外這幾個圖形的周長,請閉上眼睛,在頭腦中畫一畫,也可以用手比畫比畫。五角星的周長、圓形的周長。
你現(xiàn)在知道什么是周長了嗎?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
板書:圍圖形一周邊線的長度就是周長。
長方形的周長就是指幾條邊的長度?五角星的周長呢?圓的周長呢?
名片的周長長一些,硬幣的周長最短。
為什么?如果是用直直的線段圍成的圖形就比較容易測量,對嗎?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些這樣的圖形,你能與你的同桌合作,想辦法測量出它的周長嗎?把你算式、方法和結果記錄在紙上,看誰的方法巧?同桌合作的好?拿出1號信封。挑一個你們喜歡的圖形開始研究。
認識周長教學教案篇十八
青島版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八單元圖形的周長信息窗一。
1、通過觀察、操作(摸一摸、畫一畫)感知圖形的周長,理解周長的含義,建立周長的觀念。
2、通過實踐操作,探究周長的測量策略,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以及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過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感受數(shù)學知識的內在美,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
理解周長的意義,學會探索圖形周長的測量方法。
周長意義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具:
多媒體課件、圓形、長方形、扇形、正方形,兩根同樣長的繩子等。
學具:
若干平面圖形、棉線、直尺、軟尺等。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師: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
生:秋季。
師:那么,一提到秋季你會想到什么?
生:落葉。
生1:螞蟻沿著樹葉的邊線爬了一圈。
生2:螞蟻沿著樹葉的邊線爬了一周。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螞蟻繞著樹葉的.邊線爬一周,這一周的長度就是樹葉的周長。(繼續(xù)播放螞蟻繞樹葉的長度,及螞蟻的話)。
2、揭題并板書:今天,咱們就一起來認識圖形的周長”。
二、感知周長。
1、理解一周的意義。
(教師舉著圖形讓學生指一指圖形的一周:操場、游泳池)。
生1:一周就是從起點又回到起點。
生2:一周就是圖形所有邊的長度。
師:同學們的發(fā)言非常精彩!這是你們對周長的理解,我們總結一下:從起點繞邊線畫一圈又回到起點,就是一周。
課件出示:操場、游泳池。
師:誰上來給大家指一指從哪兒到哪兒就是游泳池的周長?
指名學生上臺指。(黑色的一圈)。
2、指一指生活中物體表面的周長。
師:剛才認識了周長,其實,我們生活中到處都有周長。
(1)指一指:黑板面的周長。
師:黑板面是什么形狀?
生:長方形的。
師:誰能指一指它的的周長?
指名學生指。
師:誰能說說指周長時應注意什么?
生1:從哪兒開始還是回到哪兒。
生2:首尾相接。
師:對!指周長時一定要注意從哪兒開始還是回到哪兒,也就是首尾相接。
(2)集體指數(shù)學書封面的周長。
師:離我們最近的數(shù)學書,它的封面是什么形狀?
生:長方形。
師:你來指一指數(shù)學書封面的周長。
學生舉起書,師生一起指。
3、理解周長的意義。
播放課件,找一找圖形的周長??偨Y能找到周長的圖形的特點。
課件出示:兩組圖形(區(qū)分:封閉圖形與不封閉圖形))。
師:這兩組圖形有什么不同?
生1:第一組圖形有缺口,而第二組圖形沒缺口,是完整的。
生2:第一組圖形有開口,第二組圖形是封閉的。
師:對!像第二組這樣首尾相接的圖形就是封閉圖形。(畫三角形解釋首尾相接)。
請學生能用手勢比劃比劃。
那么總結一下周長的意義: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是它的周長。
三、探究測量方法。
1、設疑。
師:大家想不想親自動手量一量圖形的周長?
生:(異口同聲)想。
2、四人小組合作,探究測量方法。
要求:拿到物品后,先想一想用什么工具測量最好?然后再動手測量。
工具:軟尺、直尺和棉線。
學生小組合作(打開信封里面的兩種物品,有長方形、正方形、扇形、圓形)。
3、匯報:你測量的是哪個物品的周長?你是怎樣測量的?
4、比較歸納。
生:像五角星、長方形都有直直的邊就可直接用直尺量,像一元硬幣是彎的就得先拿繩子繞一圈。
5、小結一個圖形的邊比較平直就可以直接用尺子來量它的周長,沒有直直的邊就得先用繩子繞一周,再用尺子量它的長度。其實一元硬幣是硬的假設只有直尺也可以量——滾一圈。
圖形選擇方法。
舉起:三角形用直尺量一量。
正方形用直尺量一量。
認識周長教學教案篇十九
認識周長的含義,會指出并能測量簡單圖形的周長。
使學生通過觀察,測量和計算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jīng)驗的同時發(fā)展空間觀念。
重點:認識周長的含義,并能指出和測量簡單圖形的周長。
難點:用自己的方法測量簡單圖形的周長。
談話導入,感受周長。
同學們都有在操場上跑圈的經(jīng)歷,如果,我想跑一圈,該怎么跑。
生:……。
哦,選好起點,從起點出發(fā),跑一圈回到起點,這就是操場一周的長度,我們把它叫做操場的周長。(板書:周長)。
這有一片樹葉,有3只小甲蟲,沿著樹葉爬了一圈,仔細觀察,誰爬的距離才是樹葉的周長。
(課件演示)。
生:第1只……。
為什么第2只不是(不夠一圈)。
為什么第3只也不是(超過一圈)。
二,動手操作,體驗周長。
剛才我們找到了操場,樹葉表面的周長,你們還想了解哪些圖形的周長呢。
生:長方形,圓形,……。
請你看看你的周圍,什么東西的面就是長方形的。
生:……。
拿好你的書,請你摸一摸,指一指它的周長。
學生體驗。
門的面也是長方形的,誰來指一指它的周長。
學生上臺指。
你能指出黑板表面的周長嗎請你來試試。
學生上臺指。
為什么黑板這條線段你不指呢。
生:它不是……。
(課件出示長方形)哦,長方形的周長就是:圍成長方形四條邊的總長。(板書)。
"圍成"是什么意思。
生:封閉。
(課件出示正方形)誰來指一指它的周長。
學生上臺指。
正方形的周長是。
生:圍成正方形四條邊的總長。
(課件出示三角形)那三角形的周長是。
生:圍成三角形三條邊的總長。學生說老師指。
生:圍成圖形所有邊的總長。(板書)。
什么是周長學會了嗎吹牛吧!
那我來試試,這有幾個圖形,你能指出它的周長嗎(課件出示)。
學生辨析。
三,探索辦法,測量周長。
認識了周長,現(xiàn)在我想知道這個三角形的周長,我該怎么辦。
生:用尺子量。
量幾次呢(3次)。
再把3次的結果加起來就知道它的周長了。
長方形呢它的周長,你覺得要量幾次呢。
生:4次。
還有更簡便的方法嗎。
生:2次。
為什么可以只量2次呢。
生:它對邊相等。量出一條就知道另一條的長度了。
你們聽明白了嗎。
如果是正方形,最少量幾次就知道它的周長了。
生:1次。
為什么。
生:四條邊一樣長。
像這些直直的邊,我們可以用尺子量,那有的邊不是直的,(課件出示圓形)我們怎么辦。
生:用軟尺,用繩子圍……。
這些辦法真不錯。不能直接量的,我們可以借助別的東西來量。
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周長,你覺得你學得怎么樣……想不想繼續(xù)挑戰(zhàn)自己。
(課件出示思考題)想一想,下面這個圖形量幾次就能知道它的周長。
生:……。
(課件演示)剛才他說的方法就是……,瞧!移完以后,這是個什么圖形呢。
那我們可以量幾次就知道它的周長了呢。
下課。
認識周長教學教案篇一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結合描寫炮手神態(tài)變化的語句,體會炮手的心情,理解炮手舍家為國的奉獻精神。
2.認字7個,寫字8個。學習多音字“喝”。繼續(xù)練習獨立識字。
3.理解“攻擊、蒼白、煞白、慘白、服從、瞄準、喝彩、原諒、低沉、財產(chǎn)”等詞語。
二.重難點。
通過人物的神態(tài)體會人物的內心。
三.教學課時:二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略)。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家是我們每個人棲息的港灣,你們喜歡自己的家嗎?有一位炮手和你們一樣,也非常喜歡自己的家,卻親手炸掉了自己的家,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讓我們去認識他--炮手。(齊讀課題)。
二復習鞏固。
1.復習課文中要求掌握的生字詞,開火車讀。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篇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讀課文,理解內容。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生齊讀第一自然段。
2.自由回答自己讀懂了什么。
5.炮手和你們一樣,對于侵略者非常仇恨,因為侵略者占領了他們的家園,破壞了他們安寧的生活。
(二)學習二到十五自然段。
1.課件出示炮手家房子圖,引導學生想象。
同學們,這就是炮手的家。紅瓦、白墻,掩映在綠樹叢中,多美?。】梢韵胂?,他可能在這所房子中度過他的童年,這里有他最美好的回憶;也有可能這所房子是他和家人一起建造的,這一磚一瓦包含著他們多少心血和精力啊!可是現(xiàn)在他的房子卻被德軍給占領了,炮手必須親手炸掉自己的房子,他的內心一定經(jīng)過了苦苦掙扎吧!下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二到十五自然段,拿起手中的筆,畫出描寫炮手神態(tài)變化的句子和詞語讀一讀。
2生默讀課文二到十五自然段,畫出表現(xiàn)炮手神態(tài)變化的句子,讀一讀。
3.指名回答,并讀一讀。
4.找出三個最能表現(xiàn)炮手臉色變化的三個表示顏色的詞:蒼白、煞白、慘白。
5.再讀課文,結合課文插圖,想象炮手的臉色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變化,和同桌討論一下。
6.同桌討論這個問題。
7.生匯報什么時候炮手臉色變得蒼白?
8.想象炮手當時的心理活動并帶著這種感覺讀這一段話。
9.生匯報什么時候炮手的臉色變得煞白?根據(jù)上下文理解煞白的意思,并指導朗讀。
10.生匯報什么時候炮手的臉色變得慘白,讀出炮手越來越緊張、恐懼的心情。
11.炮手的內心在痛苦地煎熬,你還能從這一段中的哪些句子看的出來?找出“這時,裹著厚厚大衣的軍官在凜冽的寒風中打顫……”這句對比句,引導學生體會。
13.回到上課開始的問題:炮手為什么親自炸毀了自己家的房子?引導學生理解。
14.一炮過后,炮手家灰飛煙滅,將軍和炮手有什么不同的反應呢?
15.引導生找出有關段落,對比讀,想一想將軍為什么喝彩,炮手為什么流淚,領悟此處亦運用了對比的手法。
16.當將軍不解地問炮兵的時候,炮手是怎么回答的,齊讀這段話。
(三)小結。
1.多么無私的士兵呀,此時炮兵如果站在你面前,你最想對他說的話是什么?
2.學生說出自己最想說的一句話,師相機總結出奉獻精神,并板書。
3.帶著這種感情分角色朗讀課文。(四人小組合作、師生再合作讀)。
四.拓展延伸。
1.師:今天我們認識了一位普通的炮手,但他卻為了祖國的利益做出了一件不平凡的事,他的這種舍家為國、無私奉獻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在我們身邊、在我國歷史上同樣有過無數(shù)這樣的英雄,說說你都知道有誰。
2.生自由說。
3.師出示課件(抗震救災英雄圖):大家一定不會忘記,在去年四川汶川縣大地震中曾涌現(xiàn)出各種英雄,解放軍叔叔的奮不顧身、無私奉獻的精神令人難忘。他們不怕困難、不怕犧牲,拯救了成千上萬人民的生命和財產(chǎn)。他們的事跡可歌可泣,他們的精神永遠感動著我們每一個人。讓我們向他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五.課外積累。
師出示課件,展示關于奉獻的名言警句,同時播放歌曲《奉獻》。生有感情地朗讀并記憶。
師總結升華。
六.布置課外作業(yè):
1.續(xù)寫:戰(zhàn)爭結束后,炮手回到家鄉(xiāng)會發(fā)生什么事?
2.熟記文中的生字詞。
七.板書設計:
炮手。
|
家
|
奉獻。
認識周長教學教案篇二
1、通過學生的操作、實踐,感悟周長的含義,了解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一周邊線的長就是它們的周長。
2、通過圍、量、算等操作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測量、計算周長的多種方法。
3、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能力,享受學習的快樂。
認識周長的含義,會測量并計算出周長。
圓形實物、繩子、直尺等。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邊線。
我們學校最近正在創(chuàng)建綠色校園,學校準備在校園一角開辟一塊花圃,(出示花圃,為了讓花圃更美麗,準備給它圍上一圈白色的柵欄,你覺得應該圍在哪里呢?指名2—3人說。(圍在花圃的周圍或者是邊沿)。
請你上來指一指,好嗎?你們同意嗎?
同學們的意思就是沿著花圃的邊緣來圍柵欄。邊說邊演示課件。(花圃的實物隱去,顯示花圃的平面圖形,同時顯示紅色輪廓線)。
我們就把邊緣上的這條線叫做它的邊線。這圈紅線表示的就是花圃一周的邊線。
板書:邊線。
2、感受物體表面的邊線。
拿出一片樹葉,你能指一指這片樹葉一周的邊線嗎?指名一個人指。這是數(shù)學書的封面,(老師邊說邊摸),我從這里開始摸一圈所指出的就是數(shù)學書封面一周的邊線,你能學著老師的樣子摸一摸數(shù)學本封面一周的邊線嗎?除了這些之外,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物體的表面都有自己的邊線,請你先找一找再摸一摸它一周的邊線,說給你的`同座位聽一聽。
集體交流。誰先來指一指,說一說。指名2—3人邊指邊說。
3、感受平面圖形的邊線。
剛才我們找到的摸出的都是物體表面一周的邊線,那這里有一些平面圖形,(圓,三角形,不規(guī)則圖形,四邊形)你能描出它的邊線嗎?請你描一描。學生自己描,描好后請學生拿上臺展示,(2人)請同學來評價。
在這幾個圖形中你最喜歡描哪個?說說為什么。(從學生的發(fā)言中引出邊線是有曲有直的,有長有短的。)。
板書:曲,直,長,短。
揭示:剛才我們通過摸一摸,指一指,描一描,一起感受了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一周的邊線。這一周邊線的長就叫做周長。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一起學習關于周長的知識。
板書:周長。
二、計算圖形的周長。
1、在剛才我們所描出的幾個圖形當中,你能說一說三角形的周長指的是哪里嗎?五邊形呢?請你從中選擇你喜歡的兩個圖形量一量,算一算它的周長。學生自己獨立測量計算,在練習紙上列式。誰來匯報一下自己是怎么算的,請同學拿練習紙上臺來說。
提問:你是怎么算三角形的周長的?(三角形的周長就是把它三條邊加起來的和)。
那剩下的兩個圖形你們怎么沒有選擇呢?那我們有什么辦法知道曲線圍成的圖形的周長呢?請你們開動腦筋,討論一下,然后說說你的想法。同座位討論一下,再集體交流。
誰來說說你是怎么想的?(方法:1。用繩子圍著曲線圍成的圖形繞一圈,再把它拉直測量。還可以用其它的軟的材料代替繩子。
2、在圓形物體上做上記號,然后沿著直尺滾一圈,然后再看滾到哪里,讀出那里的刻度就是圓的周長。)。
請你上臺來演示自己怎么量出圓形的周長的。
板書:(圍,滾)。
小結:由曲線圍成的圖形的周長我們可以想辦法把它們一周的邊線化曲為直測量出它的周長。
3、p62/4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怎樣算周長,這里還有幾個圖形,看你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很快算出它的周長。(學生說算式,師板書學生的算式)適當評價方法。
三、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新的知識?
認識周長教學教案篇三
課題面積課時四(21)。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實例和畫面活動,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2、經(jīng)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教學重點:結合具體實例和畫面活動,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經(jīng)歷比較兩個圖形米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借具體實例,來學習面積。
二、引導探索。
1、看圖,比較一下每組圖形的大小。
2、介紹面積定義:物體的表面積或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面積。
3、你還能舉例說明身邊物體的表面或圖形的大小。
4、比較下面圖形的大小。5、小組討論進行實際操作,如何比較這兩個圖形的大小。
6、匯報操作方法。
三、拓展應用。
1、下面方格中哪個圖形面積大?
2.說一說哪個圖形的面積大,哪個圖形的面積小。
1、說一說每種顏色圖形的面積是多少。
1、這兩個圖案哪個面積大?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們將數(shù)學問題聯(lián)系生活實際,了解數(shù)學來源于現(xiàn)實生活。并能將所學應用于生活實際。
課題面積單位課時四(22)。
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測量活動,體會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2、體會厘米、分米、米等面積單位。
教學重點:結合具體測量活動,體會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難點:體會厘米、分米、米等面積單位。
教學用具:幻燈,小黑板,每組一個信封,信封里有三張正方形,邊長分別是9厘米、4.5厘米和1厘米,還有三張面積大約是4厘米,形狀分別是三角形、長方形和圓的紙片。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借具體實例,來學習面積單位。
二、引導探索。
1、每組發(fā)給一個信封。
4、動手測量前,先小組討論:要選擇什么樣的圖形作為測量單位(每組只能選兩種),說明理由,再用它來測量。
6、現(xiàn)在我們做格統(tǒng)計。在統(tǒng)計前可以猜猜什么圖形可能被多數(shù)小組選為測量單位,最后再看統(tǒng)計結果。(由各組組長報告被本組選擇作為測量單位的圖形,教師再黑板上做統(tǒng)計,完成統(tǒng)計表。)。
8、(小結)看來選正方形作為測量單位主要由兩點原因:(1)正方形能密鋪;(2)操作簡單方便。
10、測量同一個圖形,要量出一致的數(shù)值結果,惟有統(tǒng)一測量單位。(拿起一個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邊長是1厘米,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是1厘米。它是今天我們認識的第一個世界通用的面積單位。
12、用面積是1厘米的正方形再量一量數(shù)學書封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厘米。
13、用面積是1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課桌桌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厘米。
14、度量稍微大圖形的面積一般以邊長為1分米的正方形做面積單位。用面積是1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課桌桌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分米。
三、拓展應用。
1、用適當?shù)拿娣e單位(cm,dm或m)填空。
(1)一間房屋地面的面積約50。
(2)一張郵票的面積約6。
(3)練習本的面積約212。
(4)單人床的面積約2。
(5)游泳池的面積約1250。
2、寫出下面各圖形的面積。(每格1cm)。
3、小組長取出信封里的紙片,這些紙片是干什么的?
1、互相說一說測量的結果,由小組長把這些結果記錄下來。
7、小組議一議,這張統(tǒng)計表傳達給我們哪些由意義的信息?或者根據(jù)它能提出哪下數(shù)學問題?然后向全班匯報、交流。
11、每人都剪一個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并說出身邊一個面積大約是1厘米的東西,在小組內交流。
15、小組討論實際操作:1米有多大?
板書設計:
面積單位。
cm讀作:平方厘米。
dm讀作:平方分米。
m讀作:平方米。
公頃。
平方千米。
教學反思:
教學中結合學生熟悉的事例,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加強了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整個過程,把培養(yǎng)和發(fā)展空間觀念的目標落到實處。
認識周長教學教案篇四
【知識點】:
1、為學生創(chuàng)設具體的數(shù)學情境,通過描一描樹葉的邊線,摸一摸課桌數(shù)學書的邊線,再量一量自己的腰圍和頭圍,從而知道了一個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這個圖形的周長。
2、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可以畫出并能計算出圖形的周長。
第二課時游園。
【知識點】:
1、為學生創(chuàng)設游園的情境,引導學生體驗用不同的方法去計算小公園的周長。就是把圍成小公園的所有線段加在一起。
2、算一算中出現(xiàn)了4種不同的圖形,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計算,為后面學習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作好鋪墊。
第三課時花邊有多長。
【知識點】:
1、學生要明確已知的條件和問題,然后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從而發(fā)現(xiàn)(長+寬)﹡2是求長方形周長最簡便的方法。不必用公式化的算式去約束學生,他們可以自己喜歡的方法去計算。
2、在做一做中出現(xiàn)的兩個不同的長方形可以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求周長。
第四課時地磚的周長。
【知識點】:新課標第一網(wǎng)。
1、學生要明確已知條件和問題,利用學習長方形周長的知識經(jīng)驗,知識遷移到怎樣求出正方形的周長,就是把正方形的四條邊長加起來,還可以用邊長乘4。
2、做一做中出現(xiàn)的兩個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可以放手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解決。
3、練一練中的第2小題要讓學生明確求籬笆長多少米,就是在求正方形實驗園地的周長。
第五課時練習六。
【知識點】:
1、練習六中的1--8小題通過計算各種圖形的不同周長,進一步鞏固學生已經(jīng)掌握的計算周長的方法。
而第9小題則是讓學生發(fā)現(xiàn)圖形之間的變化關系,從而發(fā)現(xiàn)這四幅圖形的周長是相等的。
2、在實踐活動中,可以讓學生先計算三個周長的大小,并說出估計的過程或理由,然后再讓學生自主選擇測量工具和測量方式。可以獨立測量,也可以是小組合作進行,最后組織學生對其估計和測量的結果進行對比,修正自己的估計和測量的結果。
第六課時交通與數(shù)。
【知識點】:
在這節(jié)實踐活動課中,要引導學生認真仔細的觀察圖片中的數(shù)學信息,從而運用周長、乘除法、搭配方法等數(shù)學知識和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認識周長教學教案篇五
本節(jié)課教學,由學生所熟悉的情境問題入手,通過引導對情境問題的理解,幫助學生將生活知識數(shù)學化,讓學生明白求花邊有多長,實際上就是求黑板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在獨立探索計算方法的基礎上互相交流,再匯報,從而得出三種計算長方形周長的方法。再讓學生根據(jù)三種具體算法,試著總結歸納出計算公式,最后用公式進行計算,并優(yōu)化。整個教學過程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建立模型--鞏固應用模型”的流程進行,體現(xiàn)了數(shù)學化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以“引”為主,體現(xiàn)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以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為主,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認識周長教學教案篇六
1、通過學生的操作、實踐,感悟周長的含義,了解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一周邊線的長就是它們的周長。
2、通過圍、量、算等操作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測量、計算周長的多種方法。
3、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能力,享受學習的快樂。
認識周長的含義,會測量并計算出周長。
樹葉、平面圖形、繩子、直尺等。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邊線。
1.建立周長表象。
大家想聽笑話嗎?大象貝貝新做了條褲子,可高興拉!可是,粗心的裁縫把腰圍做大了3分米。你知道三分米有多長嗎?(學生比劃出長度)貝貝跟媽媽說:媽媽,褲子腰圍大了,你幫我把腰圍裁去3分米。媽媽說:我現(xiàn)在忙,待會做。貝貝便跑去讓奶奶做,可奶奶也說忙,待會弄。到了晚上,媽媽才想起貝貝的褲子,便裁去了3分米。后奶奶也想起這事,也把腰圍剪了3分米。第二天,貝貝滿心歡喜穿新褲,結果發(fā)現(xiàn):褲子腰圍只能塞的下一只腿了。
這個笑話里還隱藏著數(shù)學知識呢。你知道腰圍怎么量嗎?(圍繞腰一周的長度)腰圍可以叫做腰的周長。(板書:周長)。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一起學習關于周長的知識。
2.認識邊線。
(出示多拉愛夢外型圖片)你能很快指出圖片的邊在哪里嗎?(生說師示范)我們就把邊緣上的這條線叫做它的邊線。(演示:將邊線拿下來)。
板書:邊線。
3.感受物體表面的邊線。
請你指出數(shù)學書封面的邊在哪?(學生用手摸一摸)。
除了這些之外,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物體的表面都有自己的邊線,請你先找一找再摸一摸它一周的邊線,說給你的同座位聽一聽。
集體交流。誰先來指一指,說一說。指名2-3人邊指邊說。
4.描一描,理解周長。
剛才我們找到的摸出的都是物體表面一周的邊線,這里有一些平面圖形,(想想做做第2題)你能描出它的邊線嗎?請你描一描。
學生自己描,描好后請學生拿上臺展示,(2人)請同學來評價。
在描這幾個圖形中,你發(fā)現(xiàn)有什么不同嗎?
(從學生的發(fā)言中引出邊線是有曲有直的。)。
揭示:剛才我們通過摸一摸,指一指,描一描,一起感受了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一周的邊線。這一周邊線的長就叫做周長。(補充板書:認識周長)。
二.計算圖形的周長。
1.計算直線圍成的圖形的周長。
完成試一試。(明確應先量出每個圖形的各條邊長度,然后將圖形中各條邊的長度相加算出周長)。
學生自己獨立測量計算。
誰來匯報一下自己是怎么算的。
提問:你是怎么算三角形的周長的?
(三角形的周長就是把它三條邊加起來的和)。
那四邊形呢?
2.計算曲線圍成的圖形的周長。
(1)我們有什么辦法知道樹葉的周長呢?
請你們開動腦筋,討論一下,然后說說你的想法。
同座位討論一下,再集體交流。
誰來說說你是怎么想的.?(方法:1.用繩子圍著樹葉繞一圈,再把它拉直測量。2.還可以用其它的軟的材料代替繩子。)。
(2)自選圖形,量出周長。
指名出示圖形,如果用線去圍同樣大小的,需要多長的線呢?先獨立量,后他生估計周長,驗證結果。
小結:由曲線圍成的圖形的周長我們可以想辦法把它們一周的邊線化曲為直測量出它的周長。
三、實踐應用,鞏固提高。
1.想想做做第4題。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怎樣算周長,這里還有幾個圖形,看你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很快算出它的周長。
(學生說算式,師板書學生的算式)。
適當評價方法。
2.想想做做第5題。
說明:這里每一個小方格的邊長是1厘米。
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你怎么知道的?
那它的周長是多少呢?你是怎樣算的?(板書算式)。
(如果方法不夠簡潔可以再請一生補充。)。
長方形的長是多少厘米?寬呢?
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你是怎樣算的?(板書算式)。
現(xiàn)在我把這兩個圖形拼起來,你能很快告訴我它的周長嗎?
指名一生先說,他說的對嗎?我們大家一起來動手算算看吧。
自己先做,列出算式。讓學生說說你是怎么想的。板書學生的算式。集體評講。
(在講評時如果學生直接將兩個圖形的周長直接相加,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兩個圖形拼起來形成的新圖形一周的邊線發(fā)生了變化,所以不能直接將兩個圖形的周長直接相加)。
3.互量腰圍。
指出:實際生活中買上衣和褲子是量的腰圍要比實際量的大出幾厘米。
四.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新的知識?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需要用到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
指名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
認識周長教學教案篇七
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
2、能測量并計算三角形、四邊形等平面圖形的周長。
3、了解借助生活媒體測量由曲線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周長的測量方法。
4、感受周長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發(fā)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建立周長的概念。
教學難點:能從各種具體物體中正確找出物體表面的周長。
教學準備:課件、帶圖形的練習紙40份、教具圖形4個、水彩筆(學生準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新課。
同學們已經(jīng)預習過了,從字面上理解,你覺得什么是周長?(指名回答)。
過渡:物體外圍的邊線一周的長度,就是周長。那么樹葉的周長是指它的哪部分?
(示課件)。
二、感受周長。
1、感受實物的周長。
學生看四只甲蟲爬過樹葉的動畫,并說說三只甲蟲爬過的痕跡有什么不同,指出樹葉的周長是指哪部分。
(提示:從起點開始,又回到起點。)。
結語:小甲蟲從樹葉的某一點開始,沿著樹葉的邊線爬了一周,又回到了起點,這一周的長度,我們就把它叫做樹葉的周長。
板書:邊線周長。
摸一摸課本、課桌的邊線,摸時用指尖去摸,并說一說它們的周長分別是指哪部分。(我從這里開始摸一圈,經(jīng)過的邊線就是書的封面的周長。)(幾名學生重復說)。
2、感受圖形的周長。
(1)剛才我們摸到的都是物體表面一周的邊線,那么這里有一些平面圖形,(師示教具圖形)。
()你能描出它們的邊線嗎?試試看。
學生自己描,師巡視(在巡視過程中了解學生情況,尋找提高的對象)。
描好后,師先取兩名同學的作業(yè)展示,并對全班的作業(yè)作出簡單評價。
師相機問:在這幾個圖形中,你最喜歡描哪一個?為什么?
根據(jù)生說的圖形特點,師板書:曲直。
小結:剛才我們一起感受了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周長。
圖形內部邊線是否也為周長(書p45第一題,說一說它們的周長是指哪部分?)。
三、感知圖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請你從四個圖形中選擇兩個圖形,量一量各邊的長度,再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它們各自的周長。
學生獨立測量、試算,師巡視個別指導。
學生匯報計算方法及結果(學生把計算過程板演在黑板上對應圖形的下方)。
問:你是怎么計算三角形周長的?(根據(jù)學生所說,師板書:量算)。
剩下的兩個圖形()大家怎么沒有選擇呢?(學生自由說)。
追問:難道我們就沒有辦法知道曲線圍成的圖形的周長嗎?
學生思考、交流后,匯報。師整理學生發(fā)言并形成板書:圓滾。
課件演示圓的周長的測量方法。
小結:由直線圍成的圖形的周長,只要知道各邊的邊長,再將圍成圖形的所有邊的邊長加起來,就能知道圖形的周長。(板書:各邊長之和)。
而由曲線圍成的圖形的周長,我們可以想辦法把它們一周的邊線化曲為直,測量出它們的周長。(板書:化曲為直)。
四、練習。
1、判斷:課件。
2、口算周長。課件。
3、這是兩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它們的周長一樣嗎?出示:
(師現(xiàn)場演示:第二個正方形剪去四分之一)。
課件演示。
小結:都看清楚了嗎?移動這種方式,可以幫助我們更清楚地觀察與判斷圖形的周長。
2、指導完成書p45第三題的圖(1)。
看一看,議一議。
五、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周長,你現(xiàn)在覺得周長就是什么?
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方面用到周長嗎?(腰圍、鞋底等)。
六、生活中的數(shù)學(課件演示)。
根據(jù)頭圍的大小,選擇大小合適的帽子。
根據(jù)胸圍的尺寸,選擇合身的衣服。
板書:
周長。
曲化曲為直。
圓滾。
邊線周長。
直各邊長之和。
直量。
認識周長教學教案篇八
教學目標:
2、正確區(qū)別平移和旋轉現(xiàn)象,認識區(qū)別軸對稱圖形,能在方格紙上畫出圖形沒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的圖形。
教學重點難點:
進行小數(shù)的加減計算,區(qū)別運動現(xiàn)象,并能畫出平移后的圖形。
能正確地畫出平移后圖形。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元角分與小數(shù)的復習:
1、教師板書“元角分與小數(shù)”
師:看到這個課題,你想到了哪些有關知識?
(1)指名學生回答,教師適時進行板書。
2、出示主題題圖(足球29.50元,籃球28.80元,網(wǎng)球6.50元)。
(1)說說你從圖中看到哪些數(shù)學信息?
(4)如果要提一個加法的數(shù)學問題,你準備怎么提問題?
如果要提一個減法的數(shù)學問題,你又準備怎么提問題?
1、列豎式計算小數(shù)加減法。
a)出示一組森林醫(yī)生的題目(同步練習第8頁第4題)。
二、對稱、平移與旋轉的復習:
1、出示“對稱、平移與旋轉”
(1)本單元我們都學習了哪些主要內容?
這些知識之間都有什么關系?你能舉例說明嗎?
(2)指名反饋,教師板書知識點。
2、軸對稱圖形:
(1)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是對稱圖形嗎?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你還見過對稱圖形,請舉例說說。
3、平稱與旋轉:
(1)你能做一個平移或旋轉的動作嗎?試試看。
(2)讓學生明白:平移是向什么方向平移多少距離;(方向、距離)。
師:如何能清楚知道一個物體平移的距離(或格子數(shù))?(起點到起點或終點到終點,選擇一個點進行比較)。
(3)平移和旋轉的練習:
四、課堂總結。
(2)學生獨立思考,總結;同桌互相交流;
(2)讀一讀這幾個小數(shù),并把讀數(shù)寫下來。
引導學生自己提問、交流、解決、再交流。
(5)集體反饋:
a)反饋學生提出的問題和列式;
反饋同一個問題的計算方法。
b)說說每道題目對錯,錯的原因是什么?
c)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出題目,讓學生獨立用豎式計算)。
d)反饋,交流。
(學生先是獨立思考,再四人小組交流)。
(2)說說這些圖形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同步練習第11頁第1題)。
(3)說說有哪些漢字是軸對稱圖形?舉例說明。
(4)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圖略)。
(4)你對平移和旋轉是怎么理解的?說說看。
a、填一填;b、畫一畫;c、我說你畫;
三、學生完成綜合復習卷(一)。
板書設計。
元角分與小數(shù)的關系。
對稱、平移、旋轉教學反思。
課題第二節(jié)復習課課時54。
教學目標:
幫助學生回憶本學期已學過的知識,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分類整理,形成知識體系,進而使學生學會學習,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素質;使學生能夠根據(jù)具體的生活情境,獨立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進一步感受數(shù)學的作用和價值。
教學重點難點:
將知識分類整理,形成知識體系。
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回顧知識點線。
要求:這個單元主要是學習了什么內容?想想當時我們是怎么學習的?
每1課都是解決了一個問題,你覺得是什么問題呢?
你認為這個單元你學得最好的是什么?對哪個知識點還有困難?
二、計算的復習:
1、因數(shù)是整十數(shù)的乘法:
2、口算練習(出示口算題)。
12×324×213×541×511×2。
230×3120×4620×230×2020×40。
師:說說可以怎么口算?
3、計算題:
32×4454×26。
(1)師:估計一下,你覺得它們的積大約是多少?你是怎么估計的?
(2)交流計算方法;
師:你認為哪里容易出錯,你有什么好建議呢?
(3)27×1331×1243×26。
師:先估計一下;再用豎式進行計算。
1、脫式計算:
三、解決實際問題:
1、一架飛機每分飛行21千米,每時飛行多少千米?
1、出示題目;在學校捐書活動中,三年級捐了12包,還多35本;四年級還差5本就夠15包了。
問題一:三年級和四年級分別捐了多少本書?
問題二:五年級捐了597本書,50本包成一包,包了11包,還余下幾本書?
師:你們能看懂嗎?請已經(jīng)清楚的同學來說說是什么意思?
四、學生完成綜合復習卷(二)。
2、學生獨立思考,四人小組合作;
3、集體反饋、交流。
(1)學生獨立計算;
(2)反饋。
(3)說說因數(shù)是整十數(shù)的乘法的計算方法。
學生開火車口算。
(3)獨立計算;指名學生進行板演;
指名學生板演。
(1)學生分析題意;此題中強調“時”和“分”的單位換算。
(2)學生獨立計算;21×60=1260(千米)答:每時飛行1260千米。
(1)學生獨立審題,交流題意:
學生列式,反饋:
三年級:12×50+35。
四年級:15×50-5或14×50+45。
板書設計。
三年級:12×50+35。
四年級:15×50-5或14×50+45教學反思。
認識周長教學教案篇九
預設目標:
1、通過學生的操作、實踐,感悟周長的含義,了解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一周邊線的長就是它們的周長。
2、通過圍、量、算等操作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測量、計算周長的多種方法。
3、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能力,享受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
認識周長的含義,會測量并計算出周長。
教學準備:
樹葉、平面圖形、繩子、直尺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邊線。
1.建立周長表象。
大家想聽笑話嗎?大象貝貝新做了條褲子,可高興拉!可是,粗心的裁縫把腰圍做大了3分米。你知道三分米有多長嗎?(學生比劃出長度)貝貝跟媽媽說:媽媽,褲子腰圍大了,你幫我把腰圍裁去3分米。媽媽說:我現(xiàn)在忙,待會做。貝貝便跑去讓奶奶做,可奶奶也說忙,待會弄。到了晚上,媽媽才想起貝貝的褲子,便裁去了3分米。后奶奶也想起這事,也把腰圍剪了3分米。第二天,貝貝滿心歡喜穿新褲,結果發(fā)現(xiàn):褲子腰圍只能塞的下一只腿了。
這個笑話里還隱藏著數(shù)學知識呢。你知道腰圍怎么量嗎?(圍繞腰一周的長度)腰圍可以叫做腰的周長。(板書:周長)。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一起學習關于周長的知識。
2.認識邊線。
(出示多拉愛夢外型圖片)你能很快指出圖片的邊在哪里嗎?(生說師示范)我們就把邊緣上的這條線叫做它的邊線。(演示:將邊線拿下來)。
板書:邊線。
3.感受物體表面的邊線。
請你指出數(shù)學書封面的邊在哪?(學生用手摸一摸)。
除了這些之外,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物體的表面都有自己的邊線,請你先找一找再摸一摸它一周的邊線,說給你的同座位聽一聽。
集體交流。誰先來指一指,說一說。指名2-3人邊指邊說。
4.描一描,理解周長。
剛才我們找到的摸出的都是物體表面一周的邊線,這里有一些平面圖形,(想想做做第2題)你能描出它的邊線嗎?請你描一描。
學生自己描,描好后請學生拿上臺展示,(2人)請同學來評價。
在描這幾個圖形中,你發(fā)現(xiàn)有什么不同嗎?
(從學生的發(fā)言中引出邊線是有曲有直的。)。
揭示:剛才我們通過摸一摸,指一指,描一描,一起感受了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一周的邊線。這一周邊線的長就叫做周長。(補充板書:認識周長)。
二.計算圖形的周長。
1.計算直線圍成的圖形的周長。
完成“試一試”。(明確應先量出每個圖形的各條邊長度,然后將圖形中各條邊的長度相加算出周長)。
學生自己獨立測量計算。
誰來匯報一下自己是怎么算的。
提問:你是怎么算三角形的周長的?
(三角形的周長就是把它三條邊加起來的和)。
那四邊形呢?
2.計算曲線圍成的圖形的周長。
(1)我們有什么辦法知道樹葉的周長呢?
請你們開動腦筋,討論一下,然后說說你的想法。
同座位討論一下,再集體交流。
誰來說說你是怎么想的?(方法:1.用繩子圍著樹葉繞一圈,再把它拉直測量。2.還可以用其它的軟的材料代替繩子。)。
(2)自選圖形,量出周長。
指名出示圖形,如果用線去圍同樣大小的,需要多長的線呢?先獨立量,后他生估計周長,驗證結果。
小結:由曲線圍成的圖形的周長我們可以想辦法把它們一周的邊線化曲為直測量出它的周長。
三、實踐應用,鞏固提高。
1.想想做做第4題。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怎樣算周長,這里還有幾個圖形,看你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很快算出它的周長。
(學生說算式,師板書學生的算式)。
適當評價方法。
2.想想做做第5題。
說明:這里每一個小方格的邊長是1厘米。
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你怎么知道的?
那它的周長是多少呢?你是怎樣算的?(板書算式)。
(如果方法不夠簡潔可以再請一生補充。)。
長方形的長是多少厘米?寬呢?
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你是怎樣算的?(板書算式)。
現(xiàn)在我把這兩個圖形拼起來,你能很快告訴我它的周長嗎?
指名一生先說,他說的對嗎?我們大家一起來動手算算看吧。
自己先做,列出算式。讓學生說說你是怎么想的。板書學生的算式。集體評講。
(在講評時如果學生直接將兩個圖形的周長直接相加,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兩個圖形拼起來形成的新圖形一周的邊線發(fā)生了變化,所以不能直接將兩個圖形的周長直接相加)。
3.互量腰圍。
指出:實際生活中買上衣和褲子是量的腰圍要比實際量的大出幾厘米。
三.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新的知識?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需要用到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
指名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
認識周長教學教案篇十
教學目標:。
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的含義,會指出并能測量簡單圖形的周長.
能利用對圖形周長的認識測量和計算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
通過觀察,測量和計算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jīng)驗的同時發(fā)展空間觀念.
在學習活動中體會現(xiàn)實生活里的數(shù)學,發(fā)展對數(shù)學的興趣,培養(yǎng)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識與能力.
教學重點:。
教學過程:。
觀察操作,初知周長。
摸一摸.
出示數(shù)學書,談話:。
學生用手摸一摸課本封面的四條邊,并說一說,指一指.
說明:課本封面的四條邊的總長就是它的周長.
(板書:周長)。
出示數(shù)學作業(yè)本,讓學生獨立摸一摸,找一找作業(yè)本封面的周長,再互相看看說說,集體交流.
找一找.
出示瓷磚,手帕等物件的實物圖,讓學生指出這些物品的周長.
出示例題圖,讓學生觀察哪里是兒童游泳池池口的邊線.
指出:游泳池池口黑色的邊線的長就是池口的周長.
組織學生先獨立指出課桌面,三角尺的邊線,再在小組,班級中交流,分別指出它們的周長.
讓學生舉例說一說一些物體的面的周長.
圍一圍.
學生拿出釘子板,在釘子板上圍出不同的圖形,在小組里交流圍的情況,并指出圍成圖形的周長,組織學生在班級里反饋做法,從而知道圍成的圖形的每條邊的總長就是這個圖形的周長.
拿出事先準備的一片樹葉,讓學生思考怎樣才能知道樹葉的周長.分組操作,圍出樹葉的周長,并量一量.
組織學生交流做法.
量兩算算,理解周長。
描一描.
出示"想想做做"2中各種形狀的圖形.說明題目要求是描出每個圖形的邊線.讓學生說一說在描的過程中要注意些什么,然后獨立描出每個圖形的邊線.
展示交流描的情況,再讓學生指出每個圖形的周長.
量一量.
出示"試一試"中的兩個圖形.提問:。
你能知道下面每個圖形的周長各是多少嗎。
學生獨立量一量,算一算,做好后在小組里交流算法.
組織學生在班級中討論,明確應先量出每個圖形的各條邊的長度,然后將圖形中個條邊的長度相加算出周長.
算一算.
做"想想做做"的4.
讓學生獨立做一做,并思考有沒有不同的方法.
做好后,學生先在小組中交流算法,再在班級中說一說.
做"想想做做"的5.
說明題目要求,讓學生獨立做一做.
做好后讓學生在小組中充分地交流想法與做法.
實際運用,拓展延伸。
實際測量.
做"想想做做"的3.
學生拿出準備好的不同形狀的樹葉,在小組中開展操作活動,量出它們的周長大約各是但是厘米.教師參與到學生活動中,了解學生活動情況,組織全班學生進行交流,匯報操作的方法及測量結果.
解決問題.
認識周長教學教案篇十一
1、在觀察、操作等實踐活動中,讓學生體會到周長的含義。
2、會測量和計算一些簡單的平面圖形的周長。
3、在各項活動中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良好的數(shù)學情感。
4、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往及動手能力。
:體會周長的含義,會測量或計算平面圖形的周長。
教學難點:理解周長的含義。教學過程:
教師講述:小明和蕭軍在操場跑步,小明跑的是內圈,蕭軍跑的`是外圈,他們都跑了一圈。他們跑的一圈叫什么?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內容,認識周長。
(學生先小組內活動,然后請小組代表進行演示)。
2、測量周長。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我們怎樣才能比較課桌和三角板的周長的長短呢?(學生討論、回答)。
學生小組合作,動手測量課桌的三角板的周長,并匯報本組測量周長的方法。
教師在黑板上畫一跑道,指明讓學生到前面量一量,看一能不能量準。學生量過后。
教師總結:像跑道圖上內圈和外圈這樣形狀不規(guī)則的圖形,我們在測量他們的周長時直接用直尺不方便,可以先用線圍一圍,再測量線的長度就可以了。
1、試一試。
先請學生用筆描出兩個圖形的周長,再請學生獨立測量或計算兩個圖形的周長是多少。集體訂正時請學生說一說自己是用什么方法求得周長的。
教師:像這樣的圖形,可以用線圍一圍再測量也可以直接測量出每條邊的長,再加起來。
2、p45,練一練第1題。
學生獨立做題,同組的學生互相檢查。
3、p45,練一練第2題。
學生獨立計算,集體訂正時分別請學生說一說自己的計算方法。
引導學生小組交流,比較不同的計算方法那一種自己更喜歡?為什么?
4、p45,練一練第3題。
學生獨立觀察、比較,看一看他們的周長是不是一樣的。在動手量一量。
學生交流測量方法,指名學生上臺測量。
今天我們學習了新的知識,你會測量周長嗎?你認為自己今天表現(xiàn)的如何?
教師要把學生當做課堂的主人,把教學視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數(shù)學教師應該更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開展課堂討論。數(shù)學課堂組織形式本身也是靈活多樣,不拘一格的。教師和學生圍坐在一起共同參與討論是很平常的,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也應該是無拘無束的。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自主的心理氛圍,而不是把自己當成一個居高臨下的權威者。只有這樣課堂氣氛才會輕松活躍,學生的參與意識也會很強。
認識周長教學教案篇十二
1,通過學生的操作,實踐,感悟周長的含義,了解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一周邊線的長就是它們的周長。
2,通過圍,量,算等操作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測量,計算周長的多種方法。
3,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能力,享受學習的快樂。
體會周長的含義,能正確計算周長。
課件,實物投影,尺子,樹葉,卡片等。
【描一描】。
1,同學們,天是越來越冷了,到處樹葉飄落。老師來的時候搜集到了一些樹葉,想欣賞一下嗎你收集了哪些(舉起來)這些樹葉真漂亮,你能在紙上描下它們的形狀來嗎請你拿出一張紙,選擇一片最喜歡的樹葉,用彩筆一筆描出它的輪廓來。開始吧!
【說一說】看我們畫的圖形,這畫的其實就是樹葉的什么啊樹葉的邊線就是(樹葉一周的長度)。
【摸一摸】那我們能一起摸一摸你手中樹葉一周的邊線嗎邊摸邊說說什么是它一周的邊線。(一名展示說)。
(在豐富的生活背景上學習數(shù)學,幫助學生建立概念,教師展示了許多漂亮的樹葉,給了學生美的享受以后,學生有了得到樹葉的欲望;緊接著教師創(chuàng)設了第二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又讓學生用描的方式把圖形保留下來描樹葉的輪廓,短短幾分鐘描的過程,學生的體會在不斷地加深,這種在做中感悟我想是老師用再多的語言都無法替代的。這樣教師就抓住了學生的心態(tài),使課堂氣氛驟然升溫。教師又讓學生通過說一說,摸一摸活動,使學生把周長這個抽象的概念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加深了學生對周長的理解。)。
【指一指,說一說】我們通過樹葉的邊線,認識了樹葉的周長,下面我們來看這幅圖(課件出示游泳池,),你能指出他的邊線嗎先指給同桌看看,然后指名上臺指。池口邊線是什么顏色黑色的一圈就是池口的邊線。那么這游泳池池口一周邊線的長我們就叫做池口的什么呢(周長)。
【看一看】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樣的周長還有很多,看。(課件出示其他圖片)。
【描一描】。
剛才我們認識了物體上的邊線,那這些平面圖形有邊線嗎如果選擇你喜歡描的一幅你選擇誰能一筆描出它的邊線嗎其他人都能嗎(課件練習2)打開書翻到62頁,拿出水彩筆,選擇一幅自己喜歡的圖形,用一筆描出來。
描完后展示。我們同學沿著圖形的邊線描了一周,這一周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誰來說說它們的周長(長方形先開始)。
總結: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發(fā)現(xiàn)無論物體或圖形一周的長我們都可以叫做邊線,而這一周邊線的長就是他們的周長。
【練一練】看我們同學學的這么認真,兩只小甲蟲也來湊熱鬧拉,它們把樹葉當成了運動場,我們來看一看那一只爬的才是樹葉的周長(課件)。
(教師進一步來揭示周長的含義,通過實際物體的邊線周長抽象到平面圖形的周長,再到數(shù)葉的小甲蟲圍周長的富有童趣的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建立,完善周長的概念,同時為周長的測量引入到實際物體埋下伏筆。從課堂上學生的反映來看,這樣的設計不但能賦予枯燥的學習內容以純真的兒童氣息和快樂的生活情趣,而且切實幫助學生建構了對周長的理解,加深對周長的認識。)。
【測量周長】1,那么小甲蟲到底爬了多遠我們有辦法測量嗎誰來說說(集體交流)然后同桌合作測量樹葉的周長。
2,試一試:是不是所有的周長都要圍一圍呢請看,誰先說說它的周長是什么你有什么好辦法可以知道它們的周長,同桌各選一個量一量,算一算。
小結:我們用不同的方法測量出了樹葉和平面圖形周長,說明我們一定是要根據(jù)物體的形狀特點和條件選擇合適的方法,直線圖形選擇直尺比較合適,曲線圖形選擇圍的方法比較好。
3,老師這還有一個圖形,(出示五角星)你用什么方法測量它的周長呢。
有不同的方法嗎。
(計算簡單圖形的周長是教材的基本要求。先讓學生從數(shù)葉的周長的測量過度到平面圖形的周長測量,這樣符合兒童的從具體到抽象的認知規(guī)律。進而總結出周長的測量的一般方法,讓學生在自己動手,動腦探索的過程中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內化:曲線圖形采用化曲為直的轉化方法,象這樣一些直線圖形的周長,要先測量出邊長,再計算所有邊長的總和,能根據(jù)周長的含義來計算簡單的平面圖形。)。
【練一練】。
你怎么算的(結合學生的算法板書)。
同學們真聰明,不僅會用各種方法計算周長,還能感借助方格圖,求出各種圖形的周長。
(在方格紙上計算平面圖形的周長重點是解決方法的多樣化。學生可以結合平面圖形的特征,在計算時采用簡便方法,從而為后續(xù)的學習作好鋪墊。特別是對于不規(guī)則圖形周長的計算,學生想出了許多可行的方法,滲透了轉化,割補等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
【總結評價】。
【拓展】。
今天的所學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可廣泛了,(課件)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的應用隨處可見。
做樹葉書簽。今天你們給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師希望大家一起記住這個時間,我們可以把我們喜歡的樹葉制成書簽。在背面寫上上課時間。展示(成品)。
認識周長教學教案篇十三
1、結合具體的事物或圖形,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
2、在具體情景中,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觀察能力,動手操作及合作能力。
課件,樹葉,毛線,練習紙。
一、情景引入。
孩子們你們去過圖書館?那里有很多好看的書,管理員為了方便大家的閱讀,為大家準備了精美的書簽,但是書簽還沒有剪下來,你們愿意幫忙剪嗎?第一張:明確從邊線剪。
第二張:告訴孩子可以從邊線的任何地方開始剪。
第三張:一起剪。
并引出周長的'概念(板書)。
二、找身邊物體的周長。
大家已經(jīng)認識周長了,那能不能找找身邊物品的周長呢?
孩子找,指周長。
三、描出平面圖形的周長。
用水彩筆描出平面圖形的周長。
拿出其中一個平面圖形,象房子,并給它添上門,窗,來強化周長的概念。
四、小組合作,動手操作。
小朋友們能不能幫幫我老師,告訴我這片樹葉的周長呢?
小朋友想辦法。
最后用毛線圍一圍,做標記,測一測,量出樹葉的周長。
五、周長的加深練習。
1、小正方形個數(shù)一樣多周長可能一樣可能不一樣。
2、小正方形個相互不一樣,周長也可能一樣。
3、長方形分成兩部分,周長是一樣。
認識周長教學教案篇十四
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p41。
1、通過各種形式的感知,理解周長的含義.
2、在頭腦中能夠建立起周長的概念,通過合作交流解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圖形以及不規(guī)則圖形的周長計算方法。
3、通過探究合作的學習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
多媒體課件,作業(yè)紙。
每個小組操作材料:樹葉圖片各一張,紅線一根,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月牙形圖形各一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知周長。
1、看一看,感知"邊線、一周"的意義。
(1)出示例1。
(2)樹葉的邊線在哪里?教師拿出樹葉圖片請兩位同學上臺指一指。(引導學生得出"邊線"、"一周"的概念;板書:邊線、一周)。
(3)揭示課題。
從起點開始,樹葉這一周的長度就是樹葉的周長。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周長。(板書:周長)。
2、描一描,感知樹葉周長的意義。
(1)老師給每個同學們也準備了一張樹葉圖片,請同學們拿出樹葉圖片并在白紙上描出它的周長(指名一位同學在實物展示臺上描)。
(2)議一議,感知起點。
你們的起點在哪里?(引導學生得出邊線上任何地方都可作為起點)。
(3)歸納描樹葉周長的方法和樹葉的周長。
剛才我們描了樹葉的周長,說說你是怎樣描的?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描樹葉的周長起點可以不同,但相同的是都要沿著樹葉的邊線描完樹葉的一周,又回到起點,這樣描出的都是樹葉的周長)。
二、貼近生活,體驗物體的周長。
找一找、摸一摸、說一說。
(1)樹葉的周長,同學們都知道了,那么桌面的周長在哪里?請同學們確定好起點摸一摸桌面的周長。
(2)你還能從我們的身邊找到其它物體表面的周長嗎?請你先找一找、摸一摸,再和同桌說一說。
(3)匯報交流。
三、動手操作、認識并計算圖形的周長。
1、想一想。
(1)剛才同學們找到黑板的面、桌子的面,在數(shù)學中我們把它叫做什么圖形?(教師在黑板上貼上長方形)。
我們還學過哪些圖形?(教師在黑板上貼上正方形、三角形等)。
(2)誰來說說怎么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周長。
(3)師:如果是圓形、月牙形這樣的圖形呢?怎么求它們的周長。
2、小組合作,探索圖形的周長。
每個小組選擇3-4個圖形進行探究,并將結果填入記錄表中。
3、匯報交流:你是用什么辦法量出周長的?
四、總結評價。
回顧這節(jié)課,評價一下自己,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認識周長教學教案篇十五
本節(jié)教材是蘇教版義務教科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的內容。
1.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比較、測量及計算等活動,認識周長的含義,能正確測量和計算一些簡單平面圖形的周長。
2.使學生在認識周長的過程中,豐富對現(xiàn)實空間和平面圖形的認識,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拓展學生想象的思維。
3.在獲取知識的同時,組織有效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和動手操作的能力,學會用不同的策略解決問題,體會“化曲為直”的數(shù)學思想。
4、使學生在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發(fā)展學生數(shù)學思維,享受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
1、教學重點:體會周長的含義,會測量并計算簡單圖形的周長。
2、教學難點:理解周長的含義。
復習舊知。
說一說下面圖形其他邊的長度。
24厘米2厘米。
厘
米
(1)談話:秋高氣爽,小兔子們準備進行一場跑步比賽呢。
師:同學們,仔細看,比賽開始了!
(比賽規(guī)則:每只小兔沿著草地的邊線跑一周,最先跑完的獲獎)。
提問:看清楚了嗎?哪只小兔子能得獎呢?為什么?
指出:第三只小兔子能得獎。第一只跑的慢,第二只跑的路線不符合規(guī)則,而第三只從這一點出發(fā),沿著邊線跑,又回到了這一點,這才是沿邊線跑了一周。它跑過的路線,就是草地一周的邊線。(板書成:一周邊線)讓學生集體說一說:一周邊線。
(2)豐富感知。
讓學生了解“想想做做”第一題題意。
要求同桌相互指一指數(shù)學書封面的一周邊線,并說說要怎樣指。
交流:指名學生指一指數(shù)學書封面的一周邊線。(注意指導學生指正確,說明白)。
說明:(比劃演示)指數(shù)學書封面的一周邊線,要從邊線上一點開始,沿著封面的邊線繞一圈再回到這一點,經(jīng)過的路線就是數(shù)學書封面的一周邊線。
讓學生依次指一指課桌面和三角尺的一周邊線。
交流:指名學生分別指一指課桌面、三角尺的一周邊線。
(1)描述概念。
出示三張書簽。
引導:你能指一指每張書簽的一周邊線嗎?
讓同桌之間互相指一指,說一說一周邊線。
指名學生(演示)指一指書簽的一周邊線。
追問:剛才大家指的都是書簽的什么?(一周邊線)。
指出:一周邊線有長有短,這里書簽一周邊線的長,就是書簽的周長。
(板書:一周邊線的長=周長)。
(2)深化認識。
讓學生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描出一周邊線。
交流:展示學生描的一周邊線,檢查一周邊線描得是否正確。
追問:這里每個圖形一周邊線的長是它的什么?
強調:圍成平面圖形一周邊線的長,就是平面圖形的周長。
(板書補充:圍成平面圖形一周邊線的長=周長)。
互動:請你在題里任意選一個圖形,把它的周長指給同桌看一看。
(二)測量計算,加深認識。
1、出示例2的三角形和四邊形,你能知道它們的周長各是多少嗎?請你想辦法解決,算出周長寫在圖形下面。
學生測量、計算。
交流:三角形的周長是多少?你是怎樣知道的?
你又是怎樣知道四邊形的周長的,是多少?
提問:算圖形的周長,為什么要先測量每條邊的長,再相加?
小結:周長是圍成平面圖形一周邊線的長,所以把一個平面圖形每邊的長相加所得的長,就是這個平面圖形的周長。
2、完成“試一試”
讓學生拿出樹葉。
引導:同學們,有什么辦法能知道樹葉的周長是多少呢?同桌之間互相討論一下??纯茨奈煌瑢W最先想到辦法。
交流:你想到了什么方法?(圍一圍,量一量)。
生操作)。
師:你們樹葉的周長是多少?為什么這樣測量的長就是樹葉的周長?
你認為測量時要注意什么?(緊沿邊線圍號,正好一周,拉直再量)。
師:我們圍一圍,量一量得到的長度,就是圍成樹葉一周邊線的長,是樹葉的周長。
指出:通過指一指、量一量、算一算。我們知道了周長是指圍成平面圖形一周邊線的長;要知道周長,可以把圍成圖形每條邊的長相加,也可以用線圍一圍、量一量。
(三)練習鞏固,深化理解。
1、“想想做做”第3題。
師:你能算出它們的周長嗎?計算時想想可以怎樣算,為什么這樣算。
學生獨立計算周長。
交流:每個圖形的周長是怎樣算的,周長是多少?
注:板書算式,注意比較不同的算法,說說各是怎樣想的。
指出:計算周長,就是求圍成平面圖形一周邊線的長度。計算時,可以根據(jù)每條邊長度的特點,采用合適的方法靈活地計算。
2“想想做做”第4題。
引導:每個圖形的周長指的什么?同桌的小朋友互相指一指。
每個小方格的邊長是多少?能算出每個圖形的周長嗎?小朋友獨立想一想。
讓學生計算周長,分別指定每個小組完成一個圖形。
交流你們小組是怎樣計算周長的。(引導說明怎樣想的)。
指出,根據(jù)條件靈活的計算周長,可以使計算簡便。小朋友以后解決問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想,圖國有更合理的方法,盡量采用。
3思考題。
師:覺得小鼴鼠跑的路長的舉手,覺得大象跑得路長的舉手?
提問,小鼴鼠和大象跑的路線分別是什么?他們的路線分別由哪幾部分組成?
他們跑得路誰長呢?
(四)全課小結。
1、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你收獲了什么?你還有什么疑惑?
2、布置作業(yè)。
認識周長教學教案篇十六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的操作,實踐,感悟周長的含義,了解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一周邊線的長就是它們的周長。
2,通過圍,量,算等操作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測量,計算周長的多種方法。
3,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能力,享受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體會周長的含義,能正確計算周長。
教學準備:課件,實物投影,尺子,樹葉,卡片等。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周長。
【描一描】。
1,同學們,天是越來越冷了,到處樹葉飄落。老師來的時候搜集到了一些樹葉,想欣賞一下嗎你收集了哪些(舉起來)這些樹葉真漂亮,你能在紙上描下它們的形狀來嗎請你拿出一張紙,選擇一片最喜歡的樹葉,用彩筆一筆描出它的輪廓來。開始吧!
【說一說】看我們畫的圖形,這畫的其實就是樹葉的什么啊樹葉的邊線就是(樹葉一周的長度)。
【摸一摸】那我們能一起摸一摸你手中樹葉一周的邊線嗎邊摸邊說說什么是它一周的邊線。(一名展示說)。
(在豐富的生活背景上學習數(shù)學,幫助學生建立概念,教師展示了許多漂亮的樹葉,給了學生美的享受以后,學生有了得到樹葉的欲望;緊接著教師創(chuàng)設了第二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又讓學生用描的方式把圖形保留下來描樹葉的輪廓,短短幾分鐘描的過程,學生的體會在不斷地加深,這種在做中感悟我想是老師用再多的語言都無法替代的。這樣教師就抓住了學生的心態(tài),使課堂氣氛驟然升溫。教師又讓學生通過說一說,摸一摸活動,使學生把周長這個抽象的概念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加深了學生對周長的理解。)。
【指一指,說一說】我們通過樹葉的邊線,認識了樹葉的周長,下面我們來看這幅圖(課件出示游泳池,),你能指出他的邊線嗎先指給同桌看看,然后指名上臺指。池口邊線是什么顏色黑色的一圈就是池口的邊線。那么這游泳池池口一周邊線的長我們就叫做池口的什么呢(周長)。
【看一看】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樣的周長還有很多,看。(課件出示其他圖片)。
【描一描】。
剛才我們認識了物體上的邊線,那這些平面圖形有邊線嗎如果選擇你喜歡描的一幅你選擇誰能一筆描出它的邊線嗎其他人都能嗎(課件練習2)打開書翻到62頁,拿出水彩筆,選擇一幅自己喜歡的圖形,用一筆描出來。
描完后展示。我們同學沿著圖形的邊線描了一周,這一周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誰來說說它們的周長(長方形先開始)。
總結: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發(fā)現(xiàn)無論物體或圖形一周的長我們都可以叫做邊線,而這一周邊線的長就是他們的周長。
【練一練】看我們同學學的這么認真,兩只小甲蟲也來湊熱鬧拉,它們把樹葉當成了運動場,我們來看一看那一只爬的才是樹葉的周長(課件)。
(教師進一步來揭示周長的含義,通過實際物體的邊線周長抽象到平面圖形的周長,再到數(shù)葉的小甲蟲圍周長的富有童趣的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建立,完善周長的概念,同時為周長的測量引入到實際物體埋下伏筆。從課堂上學生的反映來看,這樣的設計不但能賦予枯燥的學習內容以純真的兒童氣息和快樂的生活情趣,而且切實幫助學生建構了對周長的理解,加深對周長的認識。)。
三,引導探究,測量周長。
【測量周長】1,那么小甲蟲到底爬了多遠我們有辦法測量嗎誰來說說(集體交流)然后同桌合作測量樹葉的周長。
2,試一試:是不是所有的周長都要圍一圍呢請看,誰先說說它的周長是什么你有什么好辦法可以知道它們的周長,同桌各選一個量一量,算一算。
小結:我們用不同的方法測量出了樹葉和平面圖形周長,說明我們一定是要根據(jù)物體的形狀特點和條件選擇合適的方法,直線圖形選擇直尺比較合適,曲線圖形選擇圍的方法比較好。
3,老師這還有一個圖形,(出示五角星)你用什么方法測量它的周長呢。
有不同的方法嗎。
(計算簡單圖形的周長是教材的基本要求。先讓學生從數(shù)葉的周長的測量過度到平面圖形的周長測量,這樣符合兒童的從具體到抽象的認知規(guī)律。進而總結出周長的測量的一般方法,讓學生在自己動手,動腦探索的過程中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內化:曲線圖形采用化曲為直的轉化方法,象這樣一些直線圖形的周長,要先測量出邊長,再計算所有邊長的總和,能根據(jù)周長的含義來計算簡單的平面圖形。)。
【練一練】。
你怎么算的(結合學生的算法板書)。
同學們真聰明,不僅會用各種方法計算周長,還能感借助方格圖,求出各種圖形的周長。
(在方格紙上計算平面圖形的周長重點是解決方法的多樣化。學生可以結合平面圖形的特征,在計算時采用簡便方法,從而為后續(xù)的學習作好鋪墊。特別是對于不規(guī)則圖形周長的計算,學生想出了許多可行的方法,滲透了轉化,割補等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
四,拓展延伸,運用周長。
【總結評價】。
【拓展】。
今天的所學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可廣泛了,(課件)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的應用隨處可見。
做樹葉書簽。今天你們給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師希望大家一起記住這個時間,我們可以把我們喜歡的樹葉制成書簽。在背面寫上上課時間。展示(成品)。
認識周長教學教案篇十七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小組合作探究等形式,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周長的含義,會指出并能測量簡單圖形的周長。
2、經(jīng)歷觀察、操作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jīng)驗的同時發(fā)展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并體會“化曲為直”的數(shù)學思想。
3、在學習活動中,體會現(xiàn)實生活里的數(shù)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培養(yǎng)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并理解周長的含義,會測量具體圖形的周長。
教學難點:建立周長的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教具(多媒體課件,一些幾何圖形的圖片。)。
學具(圖片:長方形,三角形,硬幣、五角星,細線,軟尺,40厘米刻度尺。)。
教學過程:
課前游戲,滲透一周的概念。
老師先組織一個游戲:
孩子們,很多同學都想了解老師是誰,來自哪里?老師給大家?guī)砹宋业拿?,我每個小組發(fā)一張,大家傳遞一周,相互看一看,了解一下。現(xiàn)在你知道老師來自哪里了吧?那么就在我們剛才傳遞的過程中,你有沒有注意到名片的運動過程。是呀,名片在小組里正好轉了一周。
1.小朋友們,老師首先要帶大家到森林里去走一走,看看那里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演示動畫)。
2.公正的小裁判們,你們覺得誰才是真正的冠軍呢?(請兩個學生說,重點分析規(guī)則。強調兩點:1、沿著樹葉的邊線;2、要爬一周。雖然紅螞蟻先爬到,但是它犯規(guī)了,冠軍還是應該屬于黑螞蟻。)。
是呀,黑螞蟻遵守比賽的規(guī)則:沿著樹葉的邊線爬,正好爬了整整一周的長度,這個冠軍當之無愧。
3.(點擊課件,出現(xiàn)表示樹葉周長的邊框。)小朋友們,黑螞蟻沿著樹葉的邊線爬了一周,我們給這一周的長度起個名稱好嗎,就叫樹葉的周長,今天咱們就一起來認識周長。(板書:認識周長)。
1.摸一摸:其實物體表面都有它的邊線。
2.描一描:如果把大家摸的物體的面畫下來就成了平面圖形,你能描出平面圖形一周的邊線嗎?選擇兩個你最喜歡的圖形描一描。
誰愿意把你描的圖形給大家展示一下?比畫給大家看看,描的可真仔細。剛才你們都描出了圖形的一周,這一周的長度就是這個圖形的周長。
我們來想象一下另外這幾個圖形的周長,請閉上眼睛,在頭腦中畫一畫,也可以用手比畫比畫。五角星的周長、圓形的周長。
你現(xiàn)在知道什么是周長了嗎?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
板書:圍圖形一周邊線的長度就是周長。
長方形的周長就是指幾條邊的長度?五角星的周長呢?圓的周長呢?
名片的周長長一些,硬幣的周長最短。
為什么?如果是用直直的線段圍成的圖形就比較容易測量,對嗎?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些這樣的圖形,你能與你的同桌合作,想辦法測量出它的周長嗎?把你算式、方法和結果記錄在紙上,看誰的方法巧?同桌合作的好?拿出1號信封。挑一個你們喜歡的圖形開始研究。
認識周長教學教案篇十八
青島版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八單元圖形的周長信息窗一。
1、通過觀察、操作(摸一摸、畫一畫)感知圖形的周長,理解周長的含義,建立周長的觀念。
2、通過實踐操作,探究周長的測量策略,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以及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過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感受數(shù)學知識的內在美,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
理解周長的意義,學會探索圖形周長的測量方法。
周長意義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具:
多媒體課件、圓形、長方形、扇形、正方形,兩根同樣長的繩子等。
學具:
若干平面圖形、棉線、直尺、軟尺等。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師: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
生:秋季。
師:那么,一提到秋季你會想到什么?
生:落葉。
生1:螞蟻沿著樹葉的邊線爬了一圈。
生2:螞蟻沿著樹葉的邊線爬了一周。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螞蟻繞著樹葉的.邊線爬一周,這一周的長度就是樹葉的周長。(繼續(xù)播放螞蟻繞樹葉的長度,及螞蟻的話)。
2、揭題并板書:今天,咱們就一起來認識圖形的周長”。
二、感知周長。
1、理解一周的意義。
(教師舉著圖形讓學生指一指圖形的一周:操場、游泳池)。
生1:一周就是從起點又回到起點。
生2:一周就是圖形所有邊的長度。
師:同學們的發(fā)言非常精彩!這是你們對周長的理解,我們總結一下:從起點繞邊線畫一圈又回到起點,就是一周。
課件出示:操場、游泳池。
師:誰上來給大家指一指從哪兒到哪兒就是游泳池的周長?
指名學生上臺指。(黑色的一圈)。
2、指一指生活中物體表面的周長。
師:剛才認識了周長,其實,我們生活中到處都有周長。
(1)指一指:黑板面的周長。
師:黑板面是什么形狀?
生:長方形的。
師:誰能指一指它的的周長?
指名學生指。
師:誰能說說指周長時應注意什么?
生1:從哪兒開始還是回到哪兒。
生2:首尾相接。
師:對!指周長時一定要注意從哪兒開始還是回到哪兒,也就是首尾相接。
(2)集體指數(shù)學書封面的周長。
師:離我們最近的數(shù)學書,它的封面是什么形狀?
生:長方形。
師:你來指一指數(shù)學書封面的周長。
學生舉起書,師生一起指。
3、理解周長的意義。
播放課件,找一找圖形的周長??偨Y能找到周長的圖形的特點。
課件出示:兩組圖形(區(qū)分:封閉圖形與不封閉圖形))。
師:這兩組圖形有什么不同?
生1:第一組圖形有缺口,而第二組圖形沒缺口,是完整的。
生2:第一組圖形有開口,第二組圖形是封閉的。
師:對!像第二組這樣首尾相接的圖形就是封閉圖形。(畫三角形解釋首尾相接)。
請學生能用手勢比劃比劃。
那么總結一下周長的意義: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是它的周長。
三、探究測量方法。
1、設疑。
師:大家想不想親自動手量一量圖形的周長?
生:(異口同聲)想。
2、四人小組合作,探究測量方法。
要求:拿到物品后,先想一想用什么工具測量最好?然后再動手測量。
工具:軟尺、直尺和棉線。
學生小組合作(打開信封里面的兩種物品,有長方形、正方形、扇形、圓形)。
3、匯報:你測量的是哪個物品的周長?你是怎樣測量的?
4、比較歸納。
生:像五角星、長方形都有直直的邊就可直接用直尺量,像一元硬幣是彎的就得先拿繩子繞一圈。
5、小結一個圖形的邊比較平直就可以直接用尺子來量它的周長,沒有直直的邊就得先用繩子繞一周,再用尺子量它的長度。其實一元硬幣是硬的假設只有直尺也可以量——滾一圈。
圖形選擇方法。
舉起:三角形用直尺量一量。
正方形用直尺量一量。
認識周長教學教案篇十九
認識周長的含義,會指出并能測量簡單圖形的周長。
使學生通過觀察,測量和計算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jīng)驗的同時發(fā)展空間觀念。
重點:認識周長的含義,并能指出和測量簡單圖形的周長。
難點:用自己的方法測量簡單圖形的周長。
談話導入,感受周長。
同學們都有在操場上跑圈的經(jīng)歷,如果,我想跑一圈,該怎么跑。
生:……。
哦,選好起點,從起點出發(fā),跑一圈回到起點,這就是操場一周的長度,我們把它叫做操場的周長。(板書:周長)。
這有一片樹葉,有3只小甲蟲,沿著樹葉爬了一圈,仔細觀察,誰爬的距離才是樹葉的周長。
(課件演示)。
生:第1只……。
為什么第2只不是(不夠一圈)。
為什么第3只也不是(超過一圈)。
二,動手操作,體驗周長。
剛才我們找到了操場,樹葉表面的周長,你們還想了解哪些圖形的周長呢。
生:長方形,圓形,……。
請你看看你的周圍,什么東西的面就是長方形的。
生:……。
拿好你的書,請你摸一摸,指一指它的周長。
學生體驗。
門的面也是長方形的,誰來指一指它的周長。
學生上臺指。
你能指出黑板表面的周長嗎請你來試試。
學生上臺指。
為什么黑板這條線段你不指呢。
生:它不是……。
(課件出示長方形)哦,長方形的周長就是:圍成長方形四條邊的總長。(板書)。
"圍成"是什么意思。
生:封閉。
(課件出示正方形)誰來指一指它的周長。
學生上臺指。
正方形的周長是。
生:圍成正方形四條邊的總長。
(課件出示三角形)那三角形的周長是。
生:圍成三角形三條邊的總長。學生說老師指。
生:圍成圖形所有邊的總長。(板書)。
什么是周長學會了嗎吹牛吧!
那我來試試,這有幾個圖形,你能指出它的周長嗎(課件出示)。
學生辨析。
三,探索辦法,測量周長。
認識了周長,現(xiàn)在我想知道這個三角形的周長,我該怎么辦。
生:用尺子量。
量幾次呢(3次)。
再把3次的結果加起來就知道它的周長了。
長方形呢它的周長,你覺得要量幾次呢。
生:4次。
還有更簡便的方法嗎。
生:2次。
為什么可以只量2次呢。
生:它對邊相等。量出一條就知道另一條的長度了。
你們聽明白了嗎。
如果是正方形,最少量幾次就知道它的周長了。
生:1次。
為什么。
生:四條邊一樣長。
像這些直直的邊,我們可以用尺子量,那有的邊不是直的,(課件出示圓形)我們怎么辦。
生:用軟尺,用繩子圍……。
這些辦法真不錯。不能直接量的,我們可以借助別的東西來量。
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周長,你覺得你學得怎么樣……想不想繼續(xù)挑戰(zhàn)自己。
(課件出示思考題)想一想,下面這個圖形量幾次就能知道它的周長。
生:……。
(課件演示)剛才他說的方法就是……,瞧!移完以后,這是個什么圖形呢。
那我們可以量幾次就知道它的周長了呢。
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