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一種成長和進步的方式,可以幫助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長處和潛力,為未來的發(fā)展提供指引。在總結中,我們可以結合實際例子來具體描述自己的工作和學習情況。總結的范文可以給我們提供參考和借鑒,但每個人的總結都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創(chuàng)作。
秋天課堂教學設計篇一
教學目標:
1、認識“鑰、匙”等8個生字,會寫“扇、郵”等12個生字。正確讀寫“清涼、留意”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秋雨的喜愛和贊美之情。積累好詞佳句,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感受秋天的美好,激發(fā)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是抓住哪些景物特點來寫秋天的雨的。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在音樂聲中,在教師深情地話語中,走進快樂的課堂。
二、初讀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通順,把字音讀準確了。
2、交流反饋。
出示詞語,指名讀,開火車讀,當小老師讀。重點強調(diào)“鑰匙、菠蘿、扇”的讀音。
指名讀課文,把握文章大意。
讀后交流,感知課文主要內(nèi)容:水能說一說,在秋雨里,你都看到了什么?
三、品讀課文。
1、感悟“五彩繽紛”
學生默讀,尋找描寫顏色的詞語。
學生邊讀邊把描寫顏色的詞語劃下來,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利用多媒體課件把描寫顏色的`詞語變成相應的顏色。
美美地讀讀句子,體會色彩的美:自己小聲地讀讀,一邊讀一邊把你喜歡的句子劃下來,美美地多讀幾遍。
2、重點體會、美讀描寫銀杏樹和楓樹的句子。
學生讀句子。
體會:如果把句子中的“扇哪扇哪,飄哇飄哇”去掉,讀一讀,好不好?為什么?
指導朗讀,用聯(lián)系上下文和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的方法,走進情景,美讀課文。
美讀全段。
3、體會“氣味的香甜”
秋天的魚不但有五彩繽紛的顏色,還藏著許多好聞的氣味呢!誰愿意給大家讀讀這一段?
4、表演朗讀。
熟讀課文,通過表演入情如境,以演促讀。
咱們就來把小動物和植物們怎樣準備過冬的演一演吧。
師生互動演一演,
朗讀指導:這么快樂的景象,讓我們來快樂的讀一讀吧。
四、拓展積累,升華情感。
1、小結:難怪課文第一自然段說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帶著清涼和溫柔,輕輕地、輕輕地,趁你沒留意,把秋天的門打開了。
2、同學們,說說看,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秋天?
3、積累背誦。
五、作業(yè):抄寫自己喜歡的詞句,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畫一畫秋天的雨。
秋天課堂教學設計篇二
1、教師范讀,學生注意體會教師在朗讀中表達的喜愛與贊美的情感。
2、學生自由讀,一邊讀一邊想象秋天的圖畫。
3、小組內(nèi)讀,說說自己的感受。
4、小組內(nèi)選出自己喜歡的句子來讀,并說說為什么喜歡?
5、比賽讀,看誰讀得美。
6、尋找自己喜歡的學習小伙伴,讀喜歡的句子。
7、看著畫面用自己的話說說秋天,再試著背誦。
秋天課堂教學設計篇三
1、認記生字字音:
出示要求寫的生字,認讀。
浪燈作字蘋麗勞。
2、識記字形:
采用自己最喜歡的識字方法,提示:編字謎、加偏旁、換偏旁、做動作。
3、組詞語理解字義。
4、范寫指導:
重點寫好含有三點水和草字頭的字。
秋天課堂教學設計篇四
一、引題:
什么是詩?
《毛詩序》說:“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眹烙稹稖胬嗽娫挕氛f:“詩者,吟詠性情也。”張舜民《跋百之詩畫》中說:“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苯纭栋资廊嗽娬f》以為“守法度曰詩”??吕章芍握f:“詩是最佳詞語的最佳排列?!?BR> 強調(diào)詩乃“志之所之”、“吟詠性情”,著眼于詩的內(nèi)容;強調(diào)詩乃“無形畫”,著眼于詩的意象(融匯著詩人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特征;強調(diào)詩乃“守法度”,乃“最佳詞語的最佳排列”,是著眼于詩的形式。
二、作者簡介。
課件出示:介紹徐志摩和《再別康橋》的圖片、文字。
三、配樂朗讀。
四、探究:
2、你最喜歡詩歌中的哪一句?
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
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3、我們學過的唐詩中,有沒有見過“揮手”?請把有“揮手”的唐詩背誦出來。
送友人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五、仿照《送友人》,把《再別康橋》改寫成一首五言律詩。
提示:
1、什么是律詩?律詩是一種詩體,有一定的格律和字數(shù)限制,分五言、七言兩種。在格律方面,我們只要求押韻和對仗就行了。
2、我的頷聯(lián)是“金柳蕩艷影,青荇搖柔波”。
參考答案:
再別康橋。
康橋夕陽中,晚云紅似火。
金柳蕩艷影,青荇搖柔波。
清泉彩虹夢,星輝長篙歌。
揮手悄離別,夏蟲也沉默。
六、作業(yè):模仿《再別康橋》,將王維的《山居秋暝》改寫成一首現(xiàn)代詩。
山居秋暝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后記:
新詩高考不考,怎么教?我有一個設想,就是將新詩和古詩關聯(lián)起來,利用改寫的形式,使學生動腦動手,一舉而兩得!有老師會問,要學生仿寫律詩,要求是否偏高?其實,只要給定了意象,并明確了律詩的'特點,只是要學生將意象進行排列組合,不難!
學生對意象進行排列組合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審美的過程。教師的講解重點應放在律詩的特點要求上,對原詩的鑒賞分析則可以弱化!
第三聯(lián)模仿“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可向?qū)W生講明。
秋天課堂教學設計篇五
《再別康橋》在平和舒緩的抒情基調(diào)中,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其實是不平靜的,甚至是多種感情因素混合與交織的,難以彌平現(xiàn)實和夢想之間的沖突。
一,導語: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一首帶有淡淡哀愁的離別詩牽動了多少文人學者的心。徐志摩,他就這樣悄悄地來,又這樣悄悄地走了。詩人志摩是怎樣一個人呢?讓我們和志摩一起《再別康橋》,走進詩人內(nèi)心。
二,播放歌曲《再別康橋》,附上劍橋的圖片。
(解說:音樂能陶冶人的性靈。《再別康橋》這首詩本身就極具音樂美。播一首由《再別康橋》改成的歌曲,可以讓學生從另一個藝術層面去感受志摩的詩。配上劍橋的優(yōu)美的圖片,讓學生由聽覺到視覺都對《再別康橋》有一定的感知。)。
三,志摩其人及寫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筆名云中鶴、南湖、詩哲。19赴美留學,19赴英國,就讀于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其間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過了一段美好的留學時光。
《再別康橋》這首詩,較為典型地表現(xiàn)了徐志摩詩歌的風格。詩歌記下了詩人1928年秋重到英國、再別康橋的情感體驗,表現(xiàn)了一種含著淡淡憂愁的離情別緒??禈颍磩?,英國著名劍橋大學所在地??禈虻囊磺校缇徒o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別了,千縷柔情、萬種感觸涌上心頭。康河的水,開啟了詩人的性靈,喚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
四,播放黃磊朗讀的《再別康橋》,老師指導朗讀。注意詩歌的節(jié)奏及飽含的深情。
五,整體鑒賞《再別康橋》。
(一),提示:自古寫離別詩之作可以說是數(shù)不勝數(shù),大家比較熟悉的還記得有哪些詩詞?
明確:駱賓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絕》:“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蓖醪摹端投派俑问裰荨罚骸芭c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李白的《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BR> 啟發(fā):如果我們把這些詩歌和徐志摩的這首詩一下,在送別的對象上有什么不一樣呢?
明確:一般離別詩離別的是人,這首詩離別的卻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別對象由人間向自然景物轉(zhuǎn)移,跳出了寒喧叮嚀的俗套,給人清新飄逸之感。這些物象(云彩等)寄托著詩人的感情,這種有著詩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詩歌的意象。詩人如何選擇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正是我們要重點賞析的部分。
(二),從詩歌的意象入手賞析詩歌。
提問:
a,本文在意象的選擇上獨具特色,請同學們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別是哪些?
明確: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輝等自然景物。
b,學生討論這些意象的選擇有什么作用?
明確:
詩人告別康橋時,避開送行的人,周圍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等平常物象,而選取云彩等自然景物,這就避開了人間煙火,造出一種清新感。
如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陽中的新娘,這樣就把無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動,溫潤可人。柳樹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詩人無限歡喜和眷戀的感情。夕陽照射下的柳枝,渡上了一層嫵媚的金黃色。那金色的枝條隨風輕輕搖擺,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麗的新娘。這波光里的艷影,在水中蕩漾,也在詩人的心頭蕩漾。景中見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其他意象的選擇也如此。綠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搖,仿佛在向詩人招手示意。而到晚上泛舟歸來,水波與星光交相輝映,所以詩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輝斑斕里放歌”。詩人的快樂通過恰當?shù)囊庀筮x擇達到了頂點。這正是本詩意象選擇的獨具特色之處。
(三),從詩歌的形式入手賞析詩歌。
《再別康橋》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繪畫美,音樂美,建筑美。
1,繪畫美,是指詩的語言多選用有色彩的詞語。全詩中選用了“云彩,金柳,夕陽,波光,艷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詞語,給讀者視覺上的色彩想象,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康橋的一片深情。全詩共七節(jié),幾乎每一節(jié)都包含一個可以畫得出的畫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輕輕招手作別,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搖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搖著似乎有話對詩人說……作者通過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蕩漾”“招搖”“揉碎”“漫溯”“揮一揮”等,使每一幅畫都富有流動的畫面美,給人以立體感。
2,音樂美,是對詩歌的音節(jié)而言,朗朗上口,錯落有致,都是音樂美的表現(xiàn)。
a,押韻,韻腳為:來,彩;娘,漾;搖,草;虹,夢;溯,歌;簫,橋;來,彩。
b,音節(jié)和諧,節(jié)奏感強。
c,回環(huán)復沓。首節(jié)和末節(jié),語意相似,節(jié)奏相同,構成回環(huán)呼應的結構形式。
秋天課堂教學設計篇六
1、積極參與秋天的各項活動,并能用通順的語言把活動的經(jīng)過描述出來。
2、感受活動帶來的快樂體驗,并能恰當?shù)乇磉_出來與同學分享。
3學會一些寫作的基本規(guī)范和技巧。
教學準備。
1.讓學生到大自然觀察秋天,參加秋天的活動。
2.搜集秋天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回憶引入。
同學們,近段時間我們學習了好多描繪秋天的課文,看到了許多秋天的美麗景色,也參加了不少秋天的活動,你覺得秋天是一個怎么樣的季節(jié)?(美麗、豐收、快樂、多彩、香甜、五彩繽紛、碩果累累……)。
出示以上詞語,填入以下句式說一說:
秋天是個()的季節(jié),我愛()的秋天!
選一句你最喜歡的寫到方格稿紙上。
二、說說快樂的事。
(撿樹葉、賞菊花、摘石榴、挖蕃薯、拔蘿卜、賞桂花、摘柿子……)。
講述的時候先要說明是什么時候,誰去(到)什么地方干什么,具體描述時可以用上我們學過的好詞好句、古詩等。
用完整的句子把你參加過的活動寫下來。
二、揭示目標。
對于經(jīng)歷過的事情,我們不但要會說會畫,更要學會用語言把它們寫下來,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會怎樣把這些快樂的事明明白白地寫下來,讓別人看了也覺得有趣?(揭示課題:秋天的快樂)。
三、指導寫作。
3、學習選材。
老師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很多同學家里都有石榴樹。今天就讓我們以摘石榴為例來討論一下怎樣把一件事寫具體,寫生動。
(1)用什么去感受秋天的快樂?
(眼睛看、耳朵聽、鼻子聞、動手、動腳等。)。
看到什么景色,聽到哪些聲音,聞到什么氣味,用了哪些動作,有什么想法,這些都是描寫的內(nèi)容。
(1)為了讓大家能找到一些合適的詞語來表達,陳老師特意開放了自己的“開心農(nóng)場”,歡迎大家前來采摘恰當?shù)摹霸~語果果”。
四、體驗寫作的快樂。
1、根據(jù)自己的畫和描述寫一段話。要求:事情敘述清楚、完整,語句通順,用上了好詞,用情感動讀者。
2、自我欣賞,同伴交流。
a、讀一讀,把句子改通順。
b、畫一畫,把好句子找出來。
c、借一借,讀一讀別人的好文章,把好句子“借”到自己的作文中。
d、選一選,小組最棒的,準備集體交流。
五、集體評議。
集體評議佳作,找出好的句子,評議好在哪里。
修改自己的習作,注意借鑒別人的好處,學會使用學過的好句子,爭取使自己的習作更棒。
六、總結并拓展。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會了寫秋天的活動,如果讓你寫冬天的活動你會寫嗎?春天、夏天呢?
出示詩句,邊讀邊和學生一起理解意思。
王維《田家》:夕雨紅榴拆,新秋綠芋肥。
石榴。
李商隱。
榴枝婀娜榴實繁,榴膜輕明榴子鮮。
可羨瑤池碧桃樹,碧桃紅頰一千年。
山石榴。
杜牧。
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艷中閑。
一朵佳人玉釵上,只疑燒卻翠云鬟。
秋天課堂教學設計篇七
《再別康橋》是一首優(yōu)美的抒情詩,宛如一曲優(yōu)雅動聽的輕音樂。詩中那鮮明的意境、流動的畫面無不給人以美的享受。
教學目的。
1,感知《再別康橋》的詩意美,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
2,學會新詩的鑒賞方法。
3、通過教師的指導朗讀學會欣賞詩歌的音樂美。
4、通過教師的分析賞析,學會從詩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賞析詩歌。
教學重點。
詩人獨具特色的意象選擇。
《再別康橋》的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
教學方法:誦讀吟詠法,欣賞法。
媒體設計:播放校園歌曲《再別康橋》。
播放黃磊朗誦帶《再別康橋》。
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
課時安排:一課時。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秋天課堂教學設計篇八
1、鞏固本課生字、新詞,能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寫詞語。
2、能找出重點詞句,正確理解第3、4、5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加深對敦煌莫高窟是世界聞名的藝術寶庫的理解,更加熱愛我國民族文化。
投影片
一、語言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莫高窟》這篇課文,齊讀課題。
2、復習:通過上節(jié)課我們已知道了莫高窟的位置和概貌。誰愿意給我們介紹介紹。(生敘述)
二、學習課文
2、師:默讀2-4自然段,思考:為什么說莫高窟是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
生答:那里有兩千多尊彩塑,四萬五千多平方米壁畫,面積不大的藏經(jīng)洞里有六萬多萬件文物。
師板書:彩塑兩千多尊
壁畫四萬五千多平方米
藏經(jīng)洞六萬多萬件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
1、我們先去看看彩塑吧。瀏覽第二自然段
2、師:你們看到了什么?生答
(出示:有慈眉善目的菩薩,有威風凜凜的天王,還有強壯勇猛的力士。有一尊臥佛長達16米,他側(cè)身臥著,眼睛微閉,神態(tài)安詳。)
3、從他的朗讀中你聽到了什么?
(慈眉善目、威風凜凜、強壯勇猛、神態(tài)安詳)
這些彩塑可以用哪些詞來形容?(相機板書:精妙絕倫)指名再讀
4、哪位來描述一尊你最喜歡的彩塑?
5、此時,你就站在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前,你會說些什么?
6、本文的結構和我們以前所學的哪篇課文結構一樣。(小鎮(zhèn)的早晨總分)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1、師:研究敦煌的學者說國:“敦煌的藝術的載體主要是彩塑和壁畫?!蔽覀円褏⒂^完彩塑,再去欣賞欣賞壁畫。
默讀,并劃出印象深刻的句子。
2、交流,朗讀
3、師:壁畫的圖案、色彩是絢麗多姿的,內(nèi)容豐富多彩的,有(引讀:)。
4、課文幾處都出現(xiàn)了這樣的句子,這樣的好處是什么?
我們也來寫寫
出示:游人們神態(tài)各異,有,有,有。其中。
5、看著這些,你的腦海浮現(xiàn)哪些描繪它的詞語?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師:可是,正如余秋雨所說:“偌大的中國,竟容不下幾卷經(jīng)文?我好恨!”莫高窟步履蹣跚地走過了它二千多年的歷史,大量文物雖然被掠走了,---(引讀第四自然段)
2、師出示資料
3、師:然而,不管這些文物流落到何處,上面始終刻著兩個字——中國。莫高窟屬于中國,而且只屬于中國。
(四)學習第五自然段
1、指名讀
3、通過朗讀的方式來贊美一下古代的勞動人民。
三、拓展延伸
1、師:面對這藝術殿堂,一定讓你感慨萬千,此時此刻,你站在莫高窟前最想說什么?
她是一種聚會,一種感召,
她把人性神化,付于造型,
又用造型引發(fā)人性,
于是,
她成了民族心底一種彩色的夢幻,
一種圣潔的沉淀,
一種永久的向往。
她是一種狂歡,一種釋放。
在她的懷抱里,
神人交融,時空飛騰。
于是,
她讓人們走進神話,
走進寓言。
在這里,
狂歡是天然秩序,
釋放是天賦人格,
藝術的天國是自由的殿堂。
我們是飛天,
飛天就是我們。
(六)欣賞
秋天課堂教學設計篇九
1、不注意分析、提煉教材。
2、沒有認真分析學生的情況。
3、教學設計主要教師生怎么教,而沒有關注學生怎么學。
4、缺少適當?shù)脑u價,學生回答問題完成后只有簡單的“坐下”。
1、自身學習不足,沒有及時更新知識,保持老一套的教學方法。
2、現(xiàn)實條件的影響,身在農(nóng)村學校,學習條件差和學習機會少。
3、學生多是留守兒童,參差不齊,自主學習能力差。
1、教師在設計、編排教學過程時,應根據(jù)自己所教授學生的具體情況,不必完全拘泥于教科書知識點的體例結構和編排順序。要根據(jù)實際,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
2、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不僅要考慮自己如何教,還必須關注學生如何學。
3、一定要有問題設計,特別是綱領性問題(主干問題),并對主問題進行適當分解,給學生的思維搭設必要的臺階。
4、要有學生活動的設計(包括課后作業(yè)),特別是任務驅(qū)動式活動,真正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活動。
5、開展多元化的說評價。
秋天課堂教學設計篇十
1.教師自我介紹創(chuàng)境。
同學們剛才聽了老師的介紹對老師有所了解,這就是自我介紹。
2.看小朋友也來了,他是怎么自我介紹呢?(出示掛圖)。
3.根據(jù)提示內(nèi)容回答問題。(要求說話大聲清楚)。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自我介紹,激起學生了解他人的興趣,產(chǎn)生介紹自我的愿望。讓學生看圖回答問題,明確自我介紹要說些什么,從那些方面說。)。
1.同學們學會了自我介紹,就讓我們彼此了解吧!
2.你最想了解誰?(同桌、班長、其他同學)。
3.同桌互相介紹自己。
4.小組同學互相介紹。(小組互評)。
5.學習匯報:你了解了幾位同學?先讓其中以為介紹給大家。
設計意圖:在明確掌握自我介紹內(nèi)容基礎上,使學生同桌合作,小組合作,練習說話,達到全體學生都能清楚地介紹自己。并且在將你喜歡的同學界介紹給大家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進行了傾聽、復述的訓練,從中達到互相學習的目的。
6.教師語言創(chuàng)境:開學不久,同學們都很想了解你,請你來向大家介紹自己。(勇敢地介紹自己的同學,獎勵一朵小紅花,講得棒的同學獎勵小紅星同學們紛紛舉手。)。
7.上臺的同學先問候大家,做到有禮貌。介紹自己是要聲音響亮,內(nèi)容清楚,表情自然。
8.同學們上臺介紹后,師生進行評價。(當講的好的同學講完時,下面的同學情不自禁的鼓起掌來)。
9.小結。今天學習了介紹自己,大家都說得很好,在生活中你還可以向剛認識的叔叔、阿姨或小朋友進行自我介紹。
設計意圖:用上臺向大家介紹自己的言語情景,鍛煉學生在人多的情況下能大膽介紹自己,使學生增加表達的自信心。并在師生互評中有所提高??珊蠼榻B自己的活動,讓學生在生活中加強說話能力和與人交往能力的訓練。
設計意圖:讓學生的習作與閱讀結合,讀寫一體;與活動結合,有感而發(fā);與日記結合,重在積累;與生活結合,留心觀察。要善于引導學生在表達實踐中學習表達。營造自由表達: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氛圍,注意對學生點滴精彩的肯定和呵護,增強學生的習作自信心。
1.下面三項小游戲自選一項,說一說自己的特點,
給自己畫像。自述性格。自述愛好或特點。
注:自由評價,你認為同學們的發(fā)言哪部分講得好,好在哪里?引導學生給自己來一個實事求是的評價。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內(nèi)驅(qū)力。讓孩子愿意寫,有的寫,變“要我寫”為“我要寫”。從學生的學習心理看,習作教學應當從學生的已知經(jīng)驗、情感世界、想像世界出發(fā),依據(jù)各自的意愿和能力,循循善誘。
秋天課堂教學設計篇十一
合作學習需要小組成員對自己的學習和小組內(nèi)其他成員的學習一樣的負責。這種精神對小學語文的教學還有以后的學習工作生活都至關重要。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這樣的思想,教師可以從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
其一,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語文成績、學習能力以及每個人的性格提前分好組。每個小組中差生和優(yōu)生應該分布均衡,這樣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影響,從而共同進步。教師還可以根據(jù)每個學生的能力和特點來分配職責,這樣讓學生在感受不同角色不同職責帶來不同體驗的同時,也可以鼓勵小學生積極主動的加入到活動中去。
比如,在學習《田忌賽馬》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四人一組的形式進行表演,在討論之前選出一個人作為導演。在全班討論之后,分組表演時,提醒其他小組和導演,仔細觀察別人的神態(tài)和語言。通過這樣安排,教師就能給每個學生安排適合自己的角色,時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去。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鼓勵學生獨立、主動的進行學習,合作的前提要求學生學會自己獨立的完成學習任務,但是在很多時候,學生還沒有充分的思考、交流、表達和學習,甚至學生的思維還沒有交流,教師就結束了合作學習活動。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fā)生,學生在進行討論、合作的時候,教師應該讓學生充分的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建議,讓學生從中提升自己的知識與能力。
在平時的時候,教師也應該重視培養(yǎng)學生去自主學習,主動的去學習,感受課本課內(nèi)和課外的知識。這也是學生進行討論、交流的一個前提。
小學生是一個剛剛接觸知識以及認知的時候,對于很多的事物不了解,或者很片面,對于交流學習有可能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存在,當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與意見的時候,老師應該進行一定知道,怎樣進行討論,應該從哪些方面,定一個打的基調(diào),這樣使得學生的討論目的更明確,這樣鍛煉幾次,就會使得學生找到技巧,對于之后的學習任務能夠非常好的完成。
小組學習和合作必須有一個小組長,以防小組合作學習時過于盲目,使合作學習流于形式,達不到預期的效果。而且,小學生在課堂上自制力較差,容易坐立不安,活潑好動。因此如果小組活動中沒有紀律,就會導致組織渙散,沒有合作的氛圍,從而學習事倍功半。
教師們不難看出,在一個小組的團隊當中選出一個小組長是很重要的,小組長在整個的活動中應該擔當很多方面的責任:第一,組織組員進行相應材料的按時搜集;第二,對于大家的材料進行梳理,這樣確保材料在一個可控的范圍之內(nèi),避免跑題;第三,能夠很好地起到溝通作用,使得小組的動態(tài)能夠及時的與老師交流;第四,督促職責,小組長應該知道自己的責任,對于每個認得學習進行監(jiān)督幫助。
小組長的在教師們的學習當中非常的重要,老師應定要選對人,并且針對于教學需要,以及自身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一個好的小組長的成長需要的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是閱歷的成長,對于整體的教學,以及孩子日后的成長都是很重要的,目前很多地方的教學都已經(jīng)開展起了針對于學生的能力,以及這樣的模式,已經(jīng)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秋天課堂教學設計篇十二
1、復習本課的生字,會寫本課四個字天、發(fā)、芽、雪。注意字的間架結構,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2、再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引導學生圖文結合,理解詞語,積累描繪春天的詞語。
重點
難點
教學重點:
會寫四個字,了解春天的特點,積累描寫春天的詞語
教學難點:
圖文結合理解詞語的意思。
教法預設:
講授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演示法、練習鞏固法、講演結合
教 學 設 計
教 學 內(nèi) 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時間分配
教學過程:
一、 圖文結合,想象說話,讀詞語
1、 回憶課文、生字(課件課文)
2、 出示圖片,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是什么吹動了柳條?出示春風吹(男女讀,齊讀)
3、 看圖說話,總結詞語。出示圖片,如:(指名學生看圖說話,春天來了,小朋友們在高高興興的放風箏)出示詞語“放風箏”(指名讀、小組讀)
4、 同學們看圖,你看到了什么景物?(桃花、蜜蜂)仔細觀察圖,你能說出景物的變化嗎?(桃花開放了,蜜蜂在花叢中飛舞)出示詞語“桃花開、蜜蜂飛舞”
5、 學生邊看圖邊說話,解釋“融化,歸來”的意思(融化:冰雪化成水。歸來:回來。)
二、 完成課后題
1、學生再讀課文中的詞語,感受春天的美麗景象。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評價,學生練習朗讀。
2、春天是無比美好、無比生動的,瞧,這里還有許多美麗的春景圖(教師課件出示文后“讀讀想想記記”的六幅圖)。
(1)學生描述圖畫內(nèi)容。(盡量做到描述清晰,語言優(yōu)美。)
(2)再讀記“春暖花開”、“桃紅柳綠”、“山清水秀”、“春光明媚”、“春色滿園”、“鳥語花香”六個詞語。
(3)積累春天的詞語:春回大地、春風化雨、欣欣向榮、春光融融、春雨綿綿、
(4)拓展知識:同學們你知道哪些花在春天開放嗎?
桃花、梨花、油菜花、迎春花、牡丹花、水仙花、玉蘭花。
三、識記生字
1、孩子們,春天美麗的景色中還留給我們四個生字,你們還記得它們嗎?來,讓我們和它們四個打打招呼吧!(課件:生字天,發(fā)、芽,雪)
2、這四個生字娃娃,我們不光要會讀,而且還要記住它們的樣子。
3、指導書寫。
重點:用加一加的 方法記住天,二人就是“天 ”。
“芽”和“雪” 上小下大。
4、請孩子們完成課后的描描寫寫。
四、完成堂清:
五、總結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走進了美麗的春天,積累了那么多描寫春天的詞語,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收獲?,F(xiàn)在正是春季,孩子們可以自己去尋找春天,去發(fā)現(xiàn)或記錄身邊景物的變化,也可以去收集春天的圖片或者是兒歌,然后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交流,用自己的一雙慧眼去發(fā)現(xiàn)春天的美,感受春天的美。
秋天課堂教學設計篇十三
1、用一組較有方向性的線條來表現(xiàn)雨滴。
2、回憶雨中人、事物的特征,并將他們表現(xiàn)出來。
本課其實是在上一節(jié)基礎上進一步表現(xiàn)線條,(不規(guī)則的點線練習)采用什么材料均可。
感受并用不同工具材料表現(xiàn)淅瀝的小雨。
(1)教師要提前布置任務,讓學生觀察雨中人物、景物、動物的特征。
(2)教師、學生共同準備一些雨具展示在教室中。
(3)教師搜集一些有關雨景的照片、錄像。
用噴壺向打開的雨傘上灑水,引導學生聽雨聲、觀察雨水順著傘流下的樣子;向裝有水的水盆里灑水,引導學生看雨滴在水里的樣子;向花盆里灑水,看泥土淋雨后顏色的變化。鼓勵學生說出自己觀察到的與眾不同的雨景特征。教師在適當時機出示相應圖片、錄像對學生進行啟發(fā)。
(2)建議學生將向要表現(xiàn)的主體畫在畫面的顯著位置,而且要畫的大一些,然后再添加與主體有關的背景。添加背景時,教師出示范作并示范如何“被遮掉一部分”的方法表現(xiàn)物體的前后關系。如:雨傘將人頭遮住一部分。鼓勵學生將畫面自認為最滿意的部分或自認為最重要的部分涂色,鼓勵有能力的學生用彩紙剪貼、色紙畫等形式表現(xiàn)畫面。
鼓勵學生回家嘗試在深色的紙上用銀色中性筆畫出雨滴的樣子,或用珠子串成串,拴在傘邊上,轉(zhuǎn)動傘,感受下雨的情景。
1、是否表現(xiàn)出了下雨的主題。
2、是否從與眾不同的角度來表現(xiàn)雨景。
3、能否說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圖。
在引導學生回憶下雨時人們的反應時,我請一位學生上來學學下雨刮風時的各種聲音,另一位學生拿著雨傘配合著聲音表演風雨中行走的困難。學生們表演得非常逼真,其他學生通過觀看,發(fā)現(xiàn)了在雨中走路的樣子與平時的不同之處,在繪畫時自覺地將之表現(xiàn)了出來。回憶以往教學時教師反復強調(diào),學生卻不能準確表現(xiàn)人物動態(tài)的情況,我深切體會到了教學方式、方法改革帶來的好處。
秋天課堂教學設計篇十四
探究式教學設計的主題思想是“做中學”,教師只是給學生一些簡單的理論鋪墊,主要通過事例或者問題引導學生自己閱讀、觀察、思考、實驗、討論、總結,自主地去研究和領會事物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建立認知體系。在此教學模式中學生是“演員”,教師是“導演”,在共同演繹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探索興趣,鍛煉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看似不是“主角”,但是作用極其關鍵,因為教師是整部大片的設計者和導演者,課前的準備工作是否充分是課堂能否實現(xiàn)良好效果的保證,做好探究式教學設計可以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必須正確處理教師“引導”和學生“探究”的關系,努力做到不能讓學生放任自流漫無目的去探究,也不能牽引過多,導致學生束手束腳失去探究的興趣。
2、設計好一堂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一個開放性的課堂教學氛圍,層層遞進,保證新知識產(chǎn)生的連貫性和邏輯性。
3、教師要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典型問題和“閃光點”,作為點評總結環(huán)節(jié)的重要素材,適時調(diào)整和鼓勵。
在以前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一直有這樣的困惑:“電路基礎理論我學了,化工儀表自動化控制理論我也學了,感覺兩者之間關聯(lián)度不大,不知道學習的電路相關知識如何在化工儀表自動化系統(tǒng)的相關知識中體現(xiàn)?”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教師也動了很多腦筋。對電工技術的教學和化工儀表自動化的教學如何更好地銜接起來,尋找結合點,讓學生理解他所學習的一些電路知識在化工自動化控制系統(tǒng)中是真實在使用的,通過實例讓學生去動手設計、嘗試和感受,以期望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本次課的內(nèi)容是“數(shù)字邏輯電路在聯(lián)鎖保護系統(tǒng)中的應用”,由于電信號“看不見,摸不著”,對學生來講是很“虛”的東西,因此在教學中不能只是純理論的去講解,而要讓學生真正動手去操作,去真實的使用這些門電路,體會它的邏輯效果,這樣教學效果才會好。
首先,“熱身任務”是要求利用門電路芯片cd4011(四輸入與非門)、5v電源、多路選擇開關、led燈(邏輯1燈亮,邏輯0燈滅)構建電路,驗證之前學習過的與非門的邏輯功能,學生有了真實的操作體驗之后,馬上激發(fā)了興趣,課堂氛圍頓時活躍起來。
經(jīng)過前面的熱身,學生只是體驗了一種門電路獨立的邏輯功能,接下來教師給出一個設計性的任務,目的是將所學習的邏輯門電路知識綜合應用于化工自動化控制,實現(xiàn)知識的串聯(lián)和實際應用。生產(chǎn)中各個參數(shù)相互關聯(lián),很多情況下需要滿足各個參數(shù)之間達到一定的邏輯關系才會輸出觸發(fā)聯(lián)鎖的開關信號,因此,需要不同邏輯門的組合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在化工生產(chǎn)中,當某一個或者某幾個參數(shù)達到安全警戒值的時候,需要報警并且啟動聯(lián)鎖,以保證設備和工作人員的安全。而這樣一套由報警信號觸發(fā)聯(lián)鎖系統(tǒng)啟動的電路就非常適合用邏輯門電路來搭建。通過邏輯門電路設計構建一個電路,控制化工自動化系統(tǒng)中的聯(lián)鎖保護開關,啟用聯(lián)鎖保護回路,保證生產(chǎn)安全。
任務描述:乙烯加氫脫炔的反應工段的工藝流程圖(見附圖)所示,在正常生產(chǎn)過程中會遇到反應釜溫度過高或者壓力過高的不安全狀況,因此我們給學生的工藝要求是在主反應釜溫度過高時,溫度報警信號通過邏輯電路去觸發(fā)聯(lián)鎖保護開關閉合,從而啟動聯(lián)鎖保護系統(tǒng),以保證設備的安全。要求學生根據(jù)工藝要求利用cd4011(四輸入與非門)芯片自己設計電路,實現(xiàn)相應的邏輯功能(其工藝流程圖如附圖所示)。
基本控制原理:塔r101的底部、中部和頂部各有三個溫度測量點tisa1003c、tisa1003b和tisa1003a(都屬于聯(lián)鎖高值報警的溫度控制點),在滿足一定條件時會產(chǎn)生邏輯1的觸發(fā)信號,啟動帶聯(lián)鎖功能的氣動薄膜調(diào)節(jié)閥pv1001全開(放空,去火炬系統(tǒng)),用于裝置降壓,保護設備和操作人員的安全。具體要求如下。
(1)tisa1003a超過溫度上限值(產(chǎn)生邏輯1),另外兩個tisa1003b和tisa1003c中任何一個超過溫度上限值(產(chǎn)生邏輯1),或者都同時超過溫度上限值,那么輸出觸發(fā)信號啟動聯(lián)鎖。
(2)tisa1003a沒有超過溫度上限值(產(chǎn)生邏輯1),另外兩個tisa1003b和tisa1003c中任何一個超過溫度上限值(產(chǎn)生邏輯1),或者都同時超過溫度上限值,那么也不會輸出觸發(fā)信號啟動聯(lián)鎖。
(3)在tisa1003a、tisa1003b、和tisa1003c都不超過溫度上限值時,不會輸出觸發(fā)信號啟動聯(lián)鎖。
(4)如果只有tisa1003a超過溫度上限值(產(chǎn)生邏輯1),不會輸出觸發(fā)信號啟動聯(lián)鎖。
向?qū)W生解釋和明確了工藝過程和要求之后,要求學生設計一個邏輯門電路,能夠按照工藝要求在滿足條件時輸出邏輯1的觸發(fā)信號,這樣再連接到pv1001的信號輸入端就可以聯(lián)鎖保護系統(tǒng)啟動了。
此任務達成的過程比較復雜,但是結果具有可驗證性,學生可以真實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在教學設計時,為了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采用了探究式分步走的教學設計方法,同時采用分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溝通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教師將該任務分解成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五個小任務讓學生分步完成,逐層達成小目標最終匯總成大目標的完成。具體小任務如下。
任務1:分析工藝要求。
根據(jù)三個溫度信號之間的邏輯關系先寫出真值表(設tisa1003a為變量a,tisa1003b為變量b、tisa1003c為變量c,y等于邏輯1表示溫度超上限,y等于邏輯0表示溫度沒有超上限)。
任務2:列出真值表。
任務3:寫出邏輯表達式:y=。
任務4:畫出邏輯電路圖。
學生分組展示,教師點評總結,并布置課后作業(yè)。
由組長闡明自己組的設計思路和方案,結合自己設計的邏輯電路和工藝生產(chǎn)要求進行闡述,其他組的學生共同討論點評。
(1)把握探究式教學的關鍵點: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引導者,努力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但是整節(jié)課的情境創(chuàng)設和問題設計教師需要在課前做足準備工作,利用任務的布置或者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來引領學生去自主探究和發(fā)現(xiàn)新知識,教師在此過程中適時引導、鼓勵、輔導、點評,讓每位學生都帶著任務和問題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構建一個師生學習共同體。雖然表面上看學生是課堂上的主角,教師是課堂上的配角,但實際上教師在課前的準備工作和課堂上的串聯(lián)工作是探究式教學效果好壞的關鍵要素。
(2)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成功采用可以有效地改善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模式的弊端,極大地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特別是可驗證的成果讓學生更有實實在在的成就感。
(3)學生的興趣需要我們?nèi)ゼぐl(fā),學生的自信心需要我們?nèi)ケWo。師生之間融洽的互動是課堂教學成敗的關鍵。一堂課,師生若能在輕松活潑中自由交流,激熱討論,邊學邊做,學習積極性高了,教學效果自然就好了。
(4)化工專業(yè)教學在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中必須始終貫穿“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理念,同時學生的識圖能力和畫圖能力需要用心去培養(yǎng)。拿到一張陌生的化工pid圖,如何快速理解它的工藝流程,了解它的測量點和控制點以及要實現(xiàn)的控制目的;拿到一張陌生的芯片引腳圖,如何快速明白各個引腳的功能;針對一個邏輯表達式,如何能快速準確地畫出相應的邏輯電路圖等,都需要有相關扎實的理論基礎和敏捷的邏輯思維作為支撐,方法和思路是關鍵,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其終身發(fā)展。
面對新形勢和新挑戰(zhàn),我校以化學工藝國際水平專業(yè)教學標準試點為契機,不斷改革整合教學資源,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不斷總結推廣經(jīng)驗,探索恰當實用的新路子,大力激發(fā)課堂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他們學習和動手能力的潛質(zhì),從而努力帶動整個專業(yè)的發(fā)展和提升。
秋天課堂教學設計篇一
教學目標:
1、認識“鑰、匙”等8個生字,會寫“扇、郵”等12個生字。正確讀寫“清涼、留意”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秋雨的喜愛和贊美之情。積累好詞佳句,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感受秋天的美好,激發(fā)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是抓住哪些景物特點來寫秋天的雨的。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在音樂聲中,在教師深情地話語中,走進快樂的課堂。
二、初讀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通順,把字音讀準確了。
2、交流反饋。
出示詞語,指名讀,開火車讀,當小老師讀。重點強調(diào)“鑰匙、菠蘿、扇”的讀音。
指名讀課文,把握文章大意。
讀后交流,感知課文主要內(nèi)容:水能說一說,在秋雨里,你都看到了什么?
三、品讀課文。
1、感悟“五彩繽紛”
學生默讀,尋找描寫顏色的詞語。
學生邊讀邊把描寫顏色的詞語劃下來,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利用多媒體課件把描寫顏色的`詞語變成相應的顏色。
美美地讀讀句子,體會色彩的美:自己小聲地讀讀,一邊讀一邊把你喜歡的句子劃下來,美美地多讀幾遍。
2、重點體會、美讀描寫銀杏樹和楓樹的句子。
學生讀句子。
體會:如果把句子中的“扇哪扇哪,飄哇飄哇”去掉,讀一讀,好不好?為什么?
指導朗讀,用聯(lián)系上下文和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的方法,走進情景,美讀課文。
美讀全段。
3、體會“氣味的香甜”
秋天的魚不但有五彩繽紛的顏色,還藏著許多好聞的氣味呢!誰愿意給大家讀讀這一段?
4、表演朗讀。
熟讀課文,通過表演入情如境,以演促讀。
咱們就來把小動物和植物們怎樣準備過冬的演一演吧。
師生互動演一演,
朗讀指導:這么快樂的景象,讓我們來快樂的讀一讀吧。
四、拓展積累,升華情感。
1、小結:難怪課文第一自然段說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帶著清涼和溫柔,輕輕地、輕輕地,趁你沒留意,把秋天的門打開了。
2、同學們,說說看,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秋天?
3、積累背誦。
五、作業(yè):抄寫自己喜歡的詞句,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畫一畫秋天的雨。
秋天課堂教學設計篇二
1、教師范讀,學生注意體會教師在朗讀中表達的喜愛與贊美的情感。
2、學生自由讀,一邊讀一邊想象秋天的圖畫。
3、小組內(nèi)讀,說說自己的感受。
4、小組內(nèi)選出自己喜歡的句子來讀,并說說為什么喜歡?
5、比賽讀,看誰讀得美。
6、尋找自己喜歡的學習小伙伴,讀喜歡的句子。
7、看著畫面用自己的話說說秋天,再試著背誦。
秋天課堂教學設計篇三
1、認記生字字音:
出示要求寫的生字,認讀。
浪燈作字蘋麗勞。
2、識記字形:
采用自己最喜歡的識字方法,提示:編字謎、加偏旁、換偏旁、做動作。
3、組詞語理解字義。
4、范寫指導:
重點寫好含有三點水和草字頭的字。
秋天課堂教學設計篇四
一、引題:
什么是詩?
《毛詩序》說:“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眹烙稹稖胬嗽娫挕氛f:“詩者,吟詠性情也。”張舜民《跋百之詩畫》中說:“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苯纭栋资廊嗽娬f》以為“守法度曰詩”??吕章芍握f:“詩是最佳詞語的最佳排列?!?BR> 強調(diào)詩乃“志之所之”、“吟詠性情”,著眼于詩的內(nèi)容;強調(diào)詩乃“無形畫”,著眼于詩的意象(融匯著詩人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特征;強調(diào)詩乃“守法度”,乃“最佳詞語的最佳排列”,是著眼于詩的形式。
二、作者簡介。
課件出示:介紹徐志摩和《再別康橋》的圖片、文字。
三、配樂朗讀。
四、探究:
2、你最喜歡詩歌中的哪一句?
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
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3、我們學過的唐詩中,有沒有見過“揮手”?請把有“揮手”的唐詩背誦出來。
送友人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五、仿照《送友人》,把《再別康橋》改寫成一首五言律詩。
提示:
1、什么是律詩?律詩是一種詩體,有一定的格律和字數(shù)限制,分五言、七言兩種。在格律方面,我們只要求押韻和對仗就行了。
2、我的頷聯(lián)是“金柳蕩艷影,青荇搖柔波”。
參考答案:
再別康橋。
康橋夕陽中,晚云紅似火。
金柳蕩艷影,青荇搖柔波。
清泉彩虹夢,星輝長篙歌。
揮手悄離別,夏蟲也沉默。
六、作業(yè):模仿《再別康橋》,將王維的《山居秋暝》改寫成一首現(xiàn)代詩。
山居秋暝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后記:
新詩高考不考,怎么教?我有一個設想,就是將新詩和古詩關聯(lián)起來,利用改寫的形式,使學生動腦動手,一舉而兩得!有老師會問,要學生仿寫律詩,要求是否偏高?其實,只要給定了意象,并明確了律詩的'特點,只是要學生將意象進行排列組合,不難!
學生對意象進行排列組合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審美的過程。教師的講解重點應放在律詩的特點要求上,對原詩的鑒賞分析則可以弱化!
第三聯(lián)模仿“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可向?qū)W生講明。
秋天課堂教學設計篇五
《再別康橋》在平和舒緩的抒情基調(diào)中,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其實是不平靜的,甚至是多種感情因素混合與交織的,難以彌平現(xiàn)實和夢想之間的沖突。
一,導語: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一首帶有淡淡哀愁的離別詩牽動了多少文人學者的心。徐志摩,他就這樣悄悄地來,又這樣悄悄地走了。詩人志摩是怎樣一個人呢?讓我們和志摩一起《再別康橋》,走進詩人內(nèi)心。
二,播放歌曲《再別康橋》,附上劍橋的圖片。
(解說:音樂能陶冶人的性靈。《再別康橋》這首詩本身就極具音樂美。播一首由《再別康橋》改成的歌曲,可以讓學生從另一個藝術層面去感受志摩的詩。配上劍橋的優(yōu)美的圖片,讓學生由聽覺到視覺都對《再別康橋》有一定的感知。)。
三,志摩其人及寫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筆名云中鶴、南湖、詩哲。19赴美留學,19赴英國,就讀于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其間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過了一段美好的留學時光。
《再別康橋》這首詩,較為典型地表現(xiàn)了徐志摩詩歌的風格。詩歌記下了詩人1928年秋重到英國、再別康橋的情感體驗,表現(xiàn)了一種含著淡淡憂愁的離情別緒??禈颍磩?,英國著名劍橋大學所在地??禈虻囊磺校缇徒o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別了,千縷柔情、萬種感觸涌上心頭。康河的水,開啟了詩人的性靈,喚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
四,播放黃磊朗讀的《再別康橋》,老師指導朗讀。注意詩歌的節(jié)奏及飽含的深情。
五,整體鑒賞《再別康橋》。
(一),提示:自古寫離別詩之作可以說是數(shù)不勝數(shù),大家比較熟悉的還記得有哪些詩詞?
明確:駱賓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絕》:“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蓖醪摹端投派俑问裰荨罚骸芭c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李白的《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BR> 啟發(fā):如果我們把這些詩歌和徐志摩的這首詩一下,在送別的對象上有什么不一樣呢?
明確:一般離別詩離別的是人,這首詩離別的卻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別對象由人間向自然景物轉(zhuǎn)移,跳出了寒喧叮嚀的俗套,給人清新飄逸之感。這些物象(云彩等)寄托著詩人的感情,這種有著詩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詩歌的意象。詩人如何選擇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正是我們要重點賞析的部分。
(二),從詩歌的意象入手賞析詩歌。
提問:
a,本文在意象的選擇上獨具特色,請同學們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別是哪些?
明確: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輝等自然景物。
b,學生討論這些意象的選擇有什么作用?
明確:
詩人告別康橋時,避開送行的人,周圍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等平常物象,而選取云彩等自然景物,這就避開了人間煙火,造出一種清新感。
如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陽中的新娘,這樣就把無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動,溫潤可人。柳樹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詩人無限歡喜和眷戀的感情。夕陽照射下的柳枝,渡上了一層嫵媚的金黃色。那金色的枝條隨風輕輕搖擺,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麗的新娘。這波光里的艷影,在水中蕩漾,也在詩人的心頭蕩漾。景中見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其他意象的選擇也如此。綠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搖,仿佛在向詩人招手示意。而到晚上泛舟歸來,水波與星光交相輝映,所以詩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輝斑斕里放歌”。詩人的快樂通過恰當?shù)囊庀筮x擇達到了頂點。這正是本詩意象選擇的獨具特色之處。
(三),從詩歌的形式入手賞析詩歌。
《再別康橋》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繪畫美,音樂美,建筑美。
1,繪畫美,是指詩的語言多選用有色彩的詞語。全詩中選用了“云彩,金柳,夕陽,波光,艷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詞語,給讀者視覺上的色彩想象,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康橋的一片深情。全詩共七節(jié),幾乎每一節(jié)都包含一個可以畫得出的畫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輕輕招手作別,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搖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搖著似乎有話對詩人說……作者通過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蕩漾”“招搖”“揉碎”“漫溯”“揮一揮”等,使每一幅畫都富有流動的畫面美,給人以立體感。
2,音樂美,是對詩歌的音節(jié)而言,朗朗上口,錯落有致,都是音樂美的表現(xiàn)。
a,押韻,韻腳為:來,彩;娘,漾;搖,草;虹,夢;溯,歌;簫,橋;來,彩。
b,音節(jié)和諧,節(jié)奏感強。
c,回環(huán)復沓。首節(jié)和末節(jié),語意相似,節(jié)奏相同,構成回環(huán)呼應的結構形式。
秋天課堂教學設計篇六
1、積極參與秋天的各項活動,并能用通順的語言把活動的經(jīng)過描述出來。
2、感受活動帶來的快樂體驗,并能恰當?shù)乇磉_出來與同學分享。
3學會一些寫作的基本規(guī)范和技巧。
教學準備。
1.讓學生到大自然觀察秋天,參加秋天的活動。
2.搜集秋天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回憶引入。
同學們,近段時間我們學習了好多描繪秋天的課文,看到了許多秋天的美麗景色,也參加了不少秋天的活動,你覺得秋天是一個怎么樣的季節(jié)?(美麗、豐收、快樂、多彩、香甜、五彩繽紛、碩果累累……)。
出示以上詞語,填入以下句式說一說:
秋天是個()的季節(jié),我愛()的秋天!
選一句你最喜歡的寫到方格稿紙上。
二、說說快樂的事。
(撿樹葉、賞菊花、摘石榴、挖蕃薯、拔蘿卜、賞桂花、摘柿子……)。
講述的時候先要說明是什么時候,誰去(到)什么地方干什么,具體描述時可以用上我們學過的好詞好句、古詩等。
用完整的句子把你參加過的活動寫下來。
二、揭示目標。
對于經(jīng)歷過的事情,我們不但要會說會畫,更要學會用語言把它們寫下來,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會怎樣把這些快樂的事明明白白地寫下來,讓別人看了也覺得有趣?(揭示課題:秋天的快樂)。
三、指導寫作。
3、學習選材。
老師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很多同學家里都有石榴樹。今天就讓我們以摘石榴為例來討論一下怎樣把一件事寫具體,寫生動。
(1)用什么去感受秋天的快樂?
(眼睛看、耳朵聽、鼻子聞、動手、動腳等。)。
看到什么景色,聽到哪些聲音,聞到什么氣味,用了哪些動作,有什么想法,這些都是描寫的內(nèi)容。
(1)為了讓大家能找到一些合適的詞語來表達,陳老師特意開放了自己的“開心農(nóng)場”,歡迎大家前來采摘恰當?shù)摹霸~語果果”。
四、體驗寫作的快樂。
1、根據(jù)自己的畫和描述寫一段話。要求:事情敘述清楚、完整,語句通順,用上了好詞,用情感動讀者。
2、自我欣賞,同伴交流。
a、讀一讀,把句子改通順。
b、畫一畫,把好句子找出來。
c、借一借,讀一讀別人的好文章,把好句子“借”到自己的作文中。
d、選一選,小組最棒的,準備集體交流。
五、集體評議。
集體評議佳作,找出好的句子,評議好在哪里。
修改自己的習作,注意借鑒別人的好處,學會使用學過的好句子,爭取使自己的習作更棒。
六、總結并拓展。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會了寫秋天的活動,如果讓你寫冬天的活動你會寫嗎?春天、夏天呢?
出示詩句,邊讀邊和學生一起理解意思。
王維《田家》:夕雨紅榴拆,新秋綠芋肥。
石榴。
李商隱。
榴枝婀娜榴實繁,榴膜輕明榴子鮮。
可羨瑤池碧桃樹,碧桃紅頰一千年。
山石榴。
杜牧。
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艷中閑。
一朵佳人玉釵上,只疑燒卻翠云鬟。
秋天課堂教學設計篇七
《再別康橋》是一首優(yōu)美的抒情詩,宛如一曲優(yōu)雅動聽的輕音樂。詩中那鮮明的意境、流動的畫面無不給人以美的享受。
教學目的。
1,感知《再別康橋》的詩意美,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
2,學會新詩的鑒賞方法。
3、通過教師的指導朗讀學會欣賞詩歌的音樂美。
4、通過教師的分析賞析,學會從詩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賞析詩歌。
教學重點。
詩人獨具特色的意象選擇。
《再別康橋》的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
教學方法:誦讀吟詠法,欣賞法。
媒體設計:播放校園歌曲《再別康橋》。
播放黃磊朗誦帶《再別康橋》。
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
課時安排:一課時。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秋天課堂教學設計篇八
1、鞏固本課生字、新詞,能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寫詞語。
2、能找出重點詞句,正確理解第3、4、5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加深對敦煌莫高窟是世界聞名的藝術寶庫的理解,更加熱愛我國民族文化。
投影片
一、語言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莫高窟》這篇課文,齊讀課題。
2、復習:通過上節(jié)課我們已知道了莫高窟的位置和概貌。誰愿意給我們介紹介紹。(生敘述)
二、學習課文
2、師:默讀2-4自然段,思考:為什么說莫高窟是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
生答:那里有兩千多尊彩塑,四萬五千多平方米壁畫,面積不大的藏經(jīng)洞里有六萬多萬件文物。
師板書:彩塑兩千多尊
壁畫四萬五千多平方米
藏經(jīng)洞六萬多萬件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
1、我們先去看看彩塑吧。瀏覽第二自然段
2、師:你們看到了什么?生答
(出示:有慈眉善目的菩薩,有威風凜凜的天王,還有強壯勇猛的力士。有一尊臥佛長達16米,他側(cè)身臥著,眼睛微閉,神態(tài)安詳。)
3、從他的朗讀中你聽到了什么?
(慈眉善目、威風凜凜、強壯勇猛、神態(tài)安詳)
這些彩塑可以用哪些詞來形容?(相機板書:精妙絕倫)指名再讀
4、哪位來描述一尊你最喜歡的彩塑?
5、此時,你就站在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前,你會說些什么?
6、本文的結構和我們以前所學的哪篇課文結構一樣。(小鎮(zhèn)的早晨總分)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1、師:研究敦煌的學者說國:“敦煌的藝術的載體主要是彩塑和壁畫?!蔽覀円褏⒂^完彩塑,再去欣賞欣賞壁畫。
默讀,并劃出印象深刻的句子。
2、交流,朗讀
3、師:壁畫的圖案、色彩是絢麗多姿的,內(nèi)容豐富多彩的,有(引讀:)。
4、課文幾處都出現(xiàn)了這樣的句子,這樣的好處是什么?
我們也來寫寫
出示:游人們神態(tài)各異,有,有,有。其中。
5、看著這些,你的腦海浮現(xiàn)哪些描繪它的詞語?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師:可是,正如余秋雨所說:“偌大的中國,竟容不下幾卷經(jīng)文?我好恨!”莫高窟步履蹣跚地走過了它二千多年的歷史,大量文物雖然被掠走了,---(引讀第四自然段)
2、師出示資料
3、師:然而,不管這些文物流落到何處,上面始終刻著兩個字——中國。莫高窟屬于中國,而且只屬于中國。
(四)學習第五自然段
1、指名讀
3、通過朗讀的方式來贊美一下古代的勞動人民。
三、拓展延伸
1、師:面對這藝術殿堂,一定讓你感慨萬千,此時此刻,你站在莫高窟前最想說什么?
她是一種聚會,一種感召,
她把人性神化,付于造型,
又用造型引發(fā)人性,
于是,
她成了民族心底一種彩色的夢幻,
一種圣潔的沉淀,
一種永久的向往。
她是一種狂歡,一種釋放。
在她的懷抱里,
神人交融,時空飛騰。
于是,
她讓人們走進神話,
走進寓言。
在這里,
狂歡是天然秩序,
釋放是天賦人格,
藝術的天國是自由的殿堂。
我們是飛天,
飛天就是我們。
(六)欣賞
秋天課堂教學設計篇九
1、不注意分析、提煉教材。
2、沒有認真分析學生的情況。
3、教學設計主要教師生怎么教,而沒有關注學生怎么學。
4、缺少適當?shù)脑u價,學生回答問題完成后只有簡單的“坐下”。
1、自身學習不足,沒有及時更新知識,保持老一套的教學方法。
2、現(xiàn)實條件的影響,身在農(nóng)村學校,學習條件差和學習機會少。
3、學生多是留守兒童,參差不齊,自主學習能力差。
1、教師在設計、編排教學過程時,應根據(jù)自己所教授學生的具體情況,不必完全拘泥于教科書知識點的體例結構和編排順序。要根據(jù)實際,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
2、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不僅要考慮自己如何教,還必須關注學生如何學。
3、一定要有問題設計,特別是綱領性問題(主干問題),并對主問題進行適當分解,給學生的思維搭設必要的臺階。
4、要有學生活動的設計(包括課后作業(yè)),特別是任務驅(qū)動式活動,真正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活動。
5、開展多元化的說評價。
秋天課堂教學設計篇十
1.教師自我介紹創(chuàng)境。
同學們剛才聽了老師的介紹對老師有所了解,這就是自我介紹。
2.看小朋友也來了,他是怎么自我介紹呢?(出示掛圖)。
3.根據(jù)提示內(nèi)容回答問題。(要求說話大聲清楚)。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自我介紹,激起學生了解他人的興趣,產(chǎn)生介紹自我的愿望。讓學生看圖回答問題,明確自我介紹要說些什么,從那些方面說。)。
1.同學們學會了自我介紹,就讓我們彼此了解吧!
2.你最想了解誰?(同桌、班長、其他同學)。
3.同桌互相介紹自己。
4.小組同學互相介紹。(小組互評)。
5.學習匯報:你了解了幾位同學?先讓其中以為介紹給大家。
設計意圖:在明確掌握自我介紹內(nèi)容基礎上,使學生同桌合作,小組合作,練習說話,達到全體學生都能清楚地介紹自己。并且在將你喜歡的同學界介紹給大家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進行了傾聽、復述的訓練,從中達到互相學習的目的。
6.教師語言創(chuàng)境:開學不久,同學們都很想了解你,請你來向大家介紹自己。(勇敢地介紹自己的同學,獎勵一朵小紅花,講得棒的同學獎勵小紅星同學們紛紛舉手。)。
7.上臺的同學先問候大家,做到有禮貌。介紹自己是要聲音響亮,內(nèi)容清楚,表情自然。
8.同學們上臺介紹后,師生進行評價。(當講的好的同學講完時,下面的同學情不自禁的鼓起掌來)。
9.小結。今天學習了介紹自己,大家都說得很好,在生活中你還可以向剛認識的叔叔、阿姨或小朋友進行自我介紹。
設計意圖:用上臺向大家介紹自己的言語情景,鍛煉學生在人多的情況下能大膽介紹自己,使學生增加表達的自信心。并在師生互評中有所提高??珊蠼榻B自己的活動,讓學生在生活中加強說話能力和與人交往能力的訓練。
設計意圖:讓學生的習作與閱讀結合,讀寫一體;與活動結合,有感而發(fā);與日記結合,重在積累;與生活結合,留心觀察。要善于引導學生在表達實踐中學習表達。營造自由表達: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氛圍,注意對學生點滴精彩的肯定和呵護,增強學生的習作自信心。
1.下面三項小游戲自選一項,說一說自己的特點,
給自己畫像。自述性格。自述愛好或特點。
注:自由評價,你認為同學們的發(fā)言哪部分講得好,好在哪里?引導學生給自己來一個實事求是的評價。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內(nèi)驅(qū)力。讓孩子愿意寫,有的寫,變“要我寫”為“我要寫”。從學生的學習心理看,習作教學應當從學生的已知經(jīng)驗、情感世界、想像世界出發(fā),依據(jù)各自的意愿和能力,循循善誘。
秋天課堂教學設計篇十一
合作學習需要小組成員對自己的學習和小組內(nèi)其他成員的學習一樣的負責。這種精神對小學語文的教學還有以后的學習工作生活都至關重要。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這樣的思想,教師可以從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
其一,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語文成績、學習能力以及每個人的性格提前分好組。每個小組中差生和優(yōu)生應該分布均衡,這樣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影響,從而共同進步。教師還可以根據(jù)每個學生的能力和特點來分配職責,這樣讓學生在感受不同角色不同職責帶來不同體驗的同時,也可以鼓勵小學生積極主動的加入到活動中去。
比如,在學習《田忌賽馬》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四人一組的形式進行表演,在討論之前選出一個人作為導演。在全班討論之后,分組表演時,提醒其他小組和導演,仔細觀察別人的神態(tài)和語言。通過這樣安排,教師就能給每個學生安排適合自己的角色,時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去。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鼓勵學生獨立、主動的進行學習,合作的前提要求學生學會自己獨立的完成學習任務,但是在很多時候,學生還沒有充分的思考、交流、表達和學習,甚至學生的思維還沒有交流,教師就結束了合作學習活動。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fā)生,學生在進行討論、合作的時候,教師應該讓學生充分的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建議,讓學生從中提升自己的知識與能力。
在平時的時候,教師也應該重視培養(yǎng)學生去自主學習,主動的去學習,感受課本課內(nèi)和課外的知識。這也是學生進行討論、交流的一個前提。
小學生是一個剛剛接觸知識以及認知的時候,對于很多的事物不了解,或者很片面,對于交流學習有可能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存在,當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與意見的時候,老師應該進行一定知道,怎樣進行討論,應該從哪些方面,定一個打的基調(diào),這樣使得學生的討論目的更明確,這樣鍛煉幾次,就會使得學生找到技巧,對于之后的學習任務能夠非常好的完成。
小組學習和合作必須有一個小組長,以防小組合作學習時過于盲目,使合作學習流于形式,達不到預期的效果。而且,小學生在課堂上自制力較差,容易坐立不安,活潑好動。因此如果小組活動中沒有紀律,就會導致組織渙散,沒有合作的氛圍,從而學習事倍功半。
教師們不難看出,在一個小組的團隊當中選出一個小組長是很重要的,小組長在整個的活動中應該擔當很多方面的責任:第一,組織組員進行相應材料的按時搜集;第二,對于大家的材料進行梳理,這樣確保材料在一個可控的范圍之內(nèi),避免跑題;第三,能夠很好地起到溝通作用,使得小組的動態(tài)能夠及時的與老師交流;第四,督促職責,小組長應該知道自己的責任,對于每個認得學習進行監(jiān)督幫助。
小組長的在教師們的學習當中非常的重要,老師應定要選對人,并且針對于教學需要,以及自身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一個好的小組長的成長需要的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是閱歷的成長,對于整體的教學,以及孩子日后的成長都是很重要的,目前很多地方的教學都已經(jīng)開展起了針對于學生的能力,以及這樣的模式,已經(jīng)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秋天課堂教學設計篇十二
1、復習本課的生字,會寫本課四個字天、發(fā)、芽、雪。注意字的間架結構,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2、再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引導學生圖文結合,理解詞語,積累描繪春天的詞語。
重點
難點
教學重點:
會寫四個字,了解春天的特點,積累描寫春天的詞語
教學難點:
圖文結合理解詞語的意思。
教法預設:
講授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演示法、練習鞏固法、講演結合
教 學 設 計
教 學 內(nèi) 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時間分配
教學過程:
一、 圖文結合,想象說話,讀詞語
1、 回憶課文、生字(課件課文)
2、 出示圖片,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是什么吹動了柳條?出示春風吹(男女讀,齊讀)
3、 看圖說話,總結詞語。出示圖片,如:(指名學生看圖說話,春天來了,小朋友們在高高興興的放風箏)出示詞語“放風箏”(指名讀、小組讀)
4、 同學們看圖,你看到了什么景物?(桃花、蜜蜂)仔細觀察圖,你能說出景物的變化嗎?(桃花開放了,蜜蜂在花叢中飛舞)出示詞語“桃花開、蜜蜂飛舞”
5、 學生邊看圖邊說話,解釋“融化,歸來”的意思(融化:冰雪化成水。歸來:回來。)
二、 完成課后題
1、學生再讀課文中的詞語,感受春天的美麗景象。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評價,學生練習朗讀。
2、春天是無比美好、無比生動的,瞧,這里還有許多美麗的春景圖(教師課件出示文后“讀讀想想記記”的六幅圖)。
(1)學生描述圖畫內(nèi)容。(盡量做到描述清晰,語言優(yōu)美。)
(2)再讀記“春暖花開”、“桃紅柳綠”、“山清水秀”、“春光明媚”、“春色滿園”、“鳥語花香”六個詞語。
(3)積累春天的詞語:春回大地、春風化雨、欣欣向榮、春光融融、春雨綿綿、
(4)拓展知識:同學們你知道哪些花在春天開放嗎?
桃花、梨花、油菜花、迎春花、牡丹花、水仙花、玉蘭花。
三、識記生字
1、孩子們,春天美麗的景色中還留給我們四個生字,你們還記得它們嗎?來,讓我們和它們四個打打招呼吧!(課件:生字天,發(fā)、芽,雪)
2、這四個生字娃娃,我們不光要會讀,而且還要記住它們的樣子。
3、指導書寫。
重點:用加一加的 方法記住天,二人就是“天 ”。
“芽”和“雪” 上小下大。
4、請孩子們完成課后的描描寫寫。
四、完成堂清:
五、總結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走進了美麗的春天,積累了那么多描寫春天的詞語,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收獲?,F(xiàn)在正是春季,孩子們可以自己去尋找春天,去發(fā)現(xiàn)或記錄身邊景物的變化,也可以去收集春天的圖片或者是兒歌,然后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交流,用自己的一雙慧眼去發(fā)現(xiàn)春天的美,感受春天的美。
秋天課堂教學設計篇十三
1、用一組較有方向性的線條來表現(xiàn)雨滴。
2、回憶雨中人、事物的特征,并將他們表現(xiàn)出來。
本課其實是在上一節(jié)基礎上進一步表現(xiàn)線條,(不規(guī)則的點線練習)采用什么材料均可。
感受并用不同工具材料表現(xiàn)淅瀝的小雨。
(1)教師要提前布置任務,讓學生觀察雨中人物、景物、動物的特征。
(2)教師、學生共同準備一些雨具展示在教室中。
(3)教師搜集一些有關雨景的照片、錄像。
用噴壺向打開的雨傘上灑水,引導學生聽雨聲、觀察雨水順著傘流下的樣子;向裝有水的水盆里灑水,引導學生看雨滴在水里的樣子;向花盆里灑水,看泥土淋雨后顏色的變化。鼓勵學生說出自己觀察到的與眾不同的雨景特征。教師在適當時機出示相應圖片、錄像對學生進行啟發(fā)。
(2)建議學生將向要表現(xiàn)的主體畫在畫面的顯著位置,而且要畫的大一些,然后再添加與主體有關的背景。添加背景時,教師出示范作并示范如何“被遮掉一部分”的方法表現(xiàn)物體的前后關系。如:雨傘將人頭遮住一部分。鼓勵學生將畫面自認為最滿意的部分或自認為最重要的部分涂色,鼓勵有能力的學生用彩紙剪貼、色紙畫等形式表現(xiàn)畫面。
鼓勵學生回家嘗試在深色的紙上用銀色中性筆畫出雨滴的樣子,或用珠子串成串,拴在傘邊上,轉(zhuǎn)動傘,感受下雨的情景。
1、是否表現(xiàn)出了下雨的主題。
2、是否從與眾不同的角度來表現(xiàn)雨景。
3、能否說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圖。
在引導學生回憶下雨時人們的反應時,我請一位學生上來學學下雨刮風時的各種聲音,另一位學生拿著雨傘配合著聲音表演風雨中行走的困難。學生們表演得非常逼真,其他學生通過觀看,發(fā)現(xiàn)了在雨中走路的樣子與平時的不同之處,在繪畫時自覺地將之表現(xiàn)了出來。回憶以往教學時教師反復強調(diào),學生卻不能準確表現(xiàn)人物動態(tài)的情況,我深切體會到了教學方式、方法改革帶來的好處。
秋天課堂教學設計篇十四
探究式教學設計的主題思想是“做中學”,教師只是給學生一些簡單的理論鋪墊,主要通過事例或者問題引導學生自己閱讀、觀察、思考、實驗、討論、總結,自主地去研究和領會事物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建立認知體系。在此教學模式中學生是“演員”,教師是“導演”,在共同演繹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探索興趣,鍛煉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看似不是“主角”,但是作用極其關鍵,因為教師是整部大片的設計者和導演者,課前的準備工作是否充分是課堂能否實現(xiàn)良好效果的保證,做好探究式教學設計可以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必須正確處理教師“引導”和學生“探究”的關系,努力做到不能讓學生放任自流漫無目的去探究,也不能牽引過多,導致學生束手束腳失去探究的興趣。
2、設計好一堂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一個開放性的課堂教學氛圍,層層遞進,保證新知識產(chǎn)生的連貫性和邏輯性。
3、教師要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典型問題和“閃光點”,作為點評總結環(huán)節(jié)的重要素材,適時調(diào)整和鼓勵。
在以前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一直有這樣的困惑:“電路基礎理論我學了,化工儀表自動化控制理論我也學了,感覺兩者之間關聯(lián)度不大,不知道學習的電路相關知識如何在化工儀表自動化系統(tǒng)的相關知識中體現(xiàn)?”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教師也動了很多腦筋。對電工技術的教學和化工儀表自動化的教學如何更好地銜接起來,尋找結合點,讓學生理解他所學習的一些電路知識在化工自動化控制系統(tǒng)中是真實在使用的,通過實例讓學生去動手設計、嘗試和感受,以期望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本次課的內(nèi)容是“數(shù)字邏輯電路在聯(lián)鎖保護系統(tǒng)中的應用”,由于電信號“看不見,摸不著”,對學生來講是很“虛”的東西,因此在教學中不能只是純理論的去講解,而要讓學生真正動手去操作,去真實的使用這些門電路,體會它的邏輯效果,這樣教學效果才會好。
首先,“熱身任務”是要求利用門電路芯片cd4011(四輸入與非門)、5v電源、多路選擇開關、led燈(邏輯1燈亮,邏輯0燈滅)構建電路,驗證之前學習過的與非門的邏輯功能,學生有了真實的操作體驗之后,馬上激發(fā)了興趣,課堂氛圍頓時活躍起來。
經(jīng)過前面的熱身,學生只是體驗了一種門電路獨立的邏輯功能,接下來教師給出一個設計性的任務,目的是將所學習的邏輯門電路知識綜合應用于化工自動化控制,實現(xiàn)知識的串聯(lián)和實際應用。生產(chǎn)中各個參數(shù)相互關聯(lián),很多情況下需要滿足各個參數(shù)之間達到一定的邏輯關系才會輸出觸發(fā)聯(lián)鎖的開關信號,因此,需要不同邏輯門的組合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在化工生產(chǎn)中,當某一個或者某幾個參數(shù)達到安全警戒值的時候,需要報警并且啟動聯(lián)鎖,以保證設備和工作人員的安全。而這樣一套由報警信號觸發(fā)聯(lián)鎖系統(tǒng)啟動的電路就非常適合用邏輯門電路來搭建。通過邏輯門電路設計構建一個電路,控制化工自動化系統(tǒng)中的聯(lián)鎖保護開關,啟用聯(lián)鎖保護回路,保證生產(chǎn)安全。
任務描述:乙烯加氫脫炔的反應工段的工藝流程圖(見附圖)所示,在正常生產(chǎn)過程中會遇到反應釜溫度過高或者壓力過高的不安全狀況,因此我們給學生的工藝要求是在主反應釜溫度過高時,溫度報警信號通過邏輯電路去觸發(fā)聯(lián)鎖保護開關閉合,從而啟動聯(lián)鎖保護系統(tǒng),以保證設備的安全。要求學生根據(jù)工藝要求利用cd4011(四輸入與非門)芯片自己設計電路,實現(xiàn)相應的邏輯功能(其工藝流程圖如附圖所示)。
基本控制原理:塔r101的底部、中部和頂部各有三個溫度測量點tisa1003c、tisa1003b和tisa1003a(都屬于聯(lián)鎖高值報警的溫度控制點),在滿足一定條件時會產(chǎn)生邏輯1的觸發(fā)信號,啟動帶聯(lián)鎖功能的氣動薄膜調(diào)節(jié)閥pv1001全開(放空,去火炬系統(tǒng)),用于裝置降壓,保護設備和操作人員的安全。具體要求如下。
(1)tisa1003a超過溫度上限值(產(chǎn)生邏輯1),另外兩個tisa1003b和tisa1003c中任何一個超過溫度上限值(產(chǎn)生邏輯1),或者都同時超過溫度上限值,那么輸出觸發(fā)信號啟動聯(lián)鎖。
(2)tisa1003a沒有超過溫度上限值(產(chǎn)生邏輯1),另外兩個tisa1003b和tisa1003c中任何一個超過溫度上限值(產(chǎn)生邏輯1),或者都同時超過溫度上限值,那么也不會輸出觸發(fā)信號啟動聯(lián)鎖。
(3)在tisa1003a、tisa1003b、和tisa1003c都不超過溫度上限值時,不會輸出觸發(fā)信號啟動聯(lián)鎖。
(4)如果只有tisa1003a超過溫度上限值(產(chǎn)生邏輯1),不會輸出觸發(fā)信號啟動聯(lián)鎖。
向?qū)W生解釋和明確了工藝過程和要求之后,要求學生設計一個邏輯門電路,能夠按照工藝要求在滿足條件時輸出邏輯1的觸發(fā)信號,這樣再連接到pv1001的信號輸入端就可以聯(lián)鎖保護系統(tǒng)啟動了。
此任務達成的過程比較復雜,但是結果具有可驗證性,學生可以真實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在教學設計時,為了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采用了探究式分步走的教學設計方法,同時采用分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溝通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教師將該任務分解成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五個小任務讓學生分步完成,逐層達成小目標最終匯總成大目標的完成。具體小任務如下。
任務1:分析工藝要求。
根據(jù)三個溫度信號之間的邏輯關系先寫出真值表(設tisa1003a為變量a,tisa1003b為變量b、tisa1003c為變量c,y等于邏輯1表示溫度超上限,y等于邏輯0表示溫度沒有超上限)。
任務2:列出真值表。
任務3:寫出邏輯表達式:y=。
任務4:畫出邏輯電路圖。
學生分組展示,教師點評總結,并布置課后作業(yè)。
由組長闡明自己組的設計思路和方案,結合自己設計的邏輯電路和工藝生產(chǎn)要求進行闡述,其他組的學生共同討論點評。
(1)把握探究式教學的關鍵點: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引導者,努力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但是整節(jié)課的情境創(chuàng)設和問題設計教師需要在課前做足準備工作,利用任務的布置或者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來引領學生去自主探究和發(fā)現(xiàn)新知識,教師在此過程中適時引導、鼓勵、輔導、點評,讓每位學生都帶著任務和問題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構建一個師生學習共同體。雖然表面上看學生是課堂上的主角,教師是課堂上的配角,但實際上教師在課前的準備工作和課堂上的串聯(lián)工作是探究式教學效果好壞的關鍵要素。
(2)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成功采用可以有效地改善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模式的弊端,極大地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特別是可驗證的成果讓學生更有實實在在的成就感。
(3)學生的興趣需要我們?nèi)ゼぐl(fā),學生的自信心需要我們?nèi)ケWo。師生之間融洽的互動是課堂教學成敗的關鍵。一堂課,師生若能在輕松活潑中自由交流,激熱討論,邊學邊做,學習積極性高了,教學效果自然就好了。
(4)化工專業(yè)教學在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中必須始終貫穿“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理念,同時學生的識圖能力和畫圖能力需要用心去培養(yǎng)。拿到一張陌生的化工pid圖,如何快速理解它的工藝流程,了解它的測量點和控制點以及要實現(xiàn)的控制目的;拿到一張陌生的芯片引腳圖,如何快速明白各個引腳的功能;針對一個邏輯表達式,如何能快速準確地畫出相應的邏輯電路圖等,都需要有相關扎實的理論基礎和敏捷的邏輯思維作為支撐,方法和思路是關鍵,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其終身發(fā)展。
面對新形勢和新挑戰(zhàn),我校以化學工藝國際水平專業(yè)教學標準試點為契機,不斷改革整合教學資源,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不斷總結推廣經(jīng)驗,探索恰當實用的新路子,大力激發(fā)課堂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他們學習和動手能力的潛質(zhì),從而努力帶動整個專業(yè)的發(fā)展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