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中的離情別緒范文(18篇)

字號:

    總結是一個提升自己的途徑,只有不斷總結才能不斷進步。對于任何一次總結,我們都應該先明確總結的目的和重點。以下是一些總結范文的精選,您可以參考一下寫作的技巧和風格。
    古詩中的離情別緒篇一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漢女輸幢布,巴人訟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
    3、送綦毋潛落第還鄉(xiāng)【唐】王維。
    圣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遂令東山客,不得顧采薇。
    既至金門遠,孰云吾道非。江淮度寒食,京洛縫春衣。
    置酒長安道,同心與我違。行當浮桂棹,未幾拂荊扉。
    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吾謀適不用,勿謂知音稀。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朝聞游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度河。鴻雁不堪愁里聽,云山況是客中過。
    關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聲向晚多。莫是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
    四月南風大麥黃,棗花未落桐葉長。青山朝別暮還見,嘶馬出門思舊鄉(xiāng)。
    陳侯立身何坦蕩,虬須虎眉仍大顙。腹中貯書一萬卷,不肯低頭在草莽。
    東門沽酒飲我曹,心輕萬事皆鴻毛。醉臥不知白日暮,有時空望孤云高。
    長河浪頭連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鄭國游人未及家,洛陽行子空嘆息。
    聞道故林相識多,罷官昨日今如何。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故關衰草遍,離別正堪悲。路出寒云外,人歸暮雪時。
    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掩泣空相向,風塵何所期。
    楚江微雨里,建業(yè)暮鐘時。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
    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
    荒戌落黃葉,浩然離故關。高風漢陽渡,初日郢門山。
    江上幾人在,天涯孤棹還。何當重相見,樽酒慰離顏。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對于離別總是歌吟不絕。在這濃濃的感傷之外,往往還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勵勸勉,或用以抒發(fā)友情,或用于寄托詩人自己的理想抱負。另外,唐朝的......
    有關自古以來,離愁便是文人墨客筆下的寵兒,關于離愁的詩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離鄉(xiāng)之情,別友之情溢滿了文化史。身處異地,唐代大詩人李白在(靜夜思)中寫到“舉頭望明月,低......
    作文......
    古詩中的離情別緒篇二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楊花都凋謝了,只有杜鵑在聲聲哀啼,
    我得知你被貶到龍標,跋涉五溪。
    我把愁心托付給明月,
    與風一同伴隨你奔赴夜郎之西。
    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卻相當沉重。它一開頭便擇取兩種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繪出南國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種哀傷愁惻的氣氛。楊花即柳絮。子規(guī)是杜鵑鳥的別名,相傳這種鳥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鳴聲異常凄切動人。龍標在這里指王昌齡,以官名作為稱呼是唐以來文人中的一種風氣。五溪為湘黔交界處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這一帶還被看作荒僻邊遠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齡要去的貶所。讀了這兩句詩,我們不難想象出:寄游在外的詩人,時當南國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紛紛飄墜的柳絮,耳邊是一聲聲杜鵑的悲啼。此情此景,已夠撩人愁思的了,何況又傳來了好友遠謫的不幸消息?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實際卻包含著比較豐富的內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寫了時令,也寫了氣氛,既點明題目,又為下二句抒情張本。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緊承上文,集中抒寫了詩人此時此地的情懷?!熬弊忠蛔鳌帮L”。這里所謂“夜郎”并不是指漢代的夜郎國,而是指隋代的夜郎縣,其地當在今湖南辰溪一帶(見《輿地紀勝》卷七十一);而龍標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才有“直到夜郎西”的說法。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蘊藏著豐富內容的,值得細細玩味。詩人為什么滿懷愁思呢?不妨說,這里既有對老友遭遇的深刻憂慮,也有對當時現(xiàn)實的憤慨不平,有懇切的思念,也有熱誠的關懷。王昌齡貶官前為江寧丞,去龍標是由江寧溯江而上的(見傅璇琮《唐代詩人叢考》);遠在揚州、行止不定的詩人自然無法與老友當面話別,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給千里明月,向老友遙致思念之憂了。
    借明月以抒發(fā)羈旅思鄉(xiāng)愁懷舊念遠的感情,這種聯(lián)想和表現(xiàn)手法在李白以前的詩作中便不止一次地出現(xiàn)過。鮑照詩:“三五二八時,千里與君同?!睖菪荨对乖娦小罚骸懊髟抡崭邩牵Ю锕?。”南朝樂府《子夜四時歌》中也有“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句。但拿它們和李白這兩句詩相比,李詩可以說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前代詩人還只是在看到明月之后聯(lián)想到異地的親友或進而想托明月寄去自己的一片深情,而李白在這里不僅要托月寄情,而且要讓明月作為自己的替身,伴隨著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邊遠荒涼的所在。
    古詩中的離情別緒篇三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你問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歸期;
    今晚巴山下著大雨,雨水漲滿池子。
    何時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燭芯;
    再告訴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思念。
    這首詩所寄何許人,有友人和妻子兩說。前者認為李商隱居留巴蜀期間,正是在他三十九歲至四十三歲做東川節(jié)度使柳仲郢幕僚時,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認為在此之前李商隱已有過巴蜀之游。也有人認為它是寄給“眷屬或友人”的。從詩中所表現(xiàn)出熱烈的思念和纏綿的情感來看,似乎寄給妻子更為貼切。
    開首點題,“君問歸期未有期”,讓人感到這是一首以詩代信的詩。詩前省去一大段內容,可以猜測,此前詩人已收到妻子的來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歸故里。詩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團聚。但因各種原因,愿望一時還不能實現(xiàn)。首句流露出道出離別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漲秋池”是詩人告訴妻子自己身居的環(huán)境和心情。秋山夜雨,總是喚起離人的愁思,詩人用這個寄人離思的景物來表了他對妻子的無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個秋天的某個秋雨纏綿的夜晚,池塘漲滿了水,詩人獨自在屋內倚床凝思。想著此時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憶他們從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著自己的孤獨。
    三、四句“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這是對未來團聚時的幸福想象。心中滿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將來。那時詩人返回故鄉(xiāng),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竊竊私語,情深意長,徹夜不眠,以致蠟燭結出了蕊花。他們剪去蕊花,仍有敘不完的離情,言不盡重逢后的喜悅。這首詩既描寫了今日身處巴山傾聽秋雨時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來日聚首之時的幸福歡樂。此時的痛苦,與將來的喜悅交織一起,時空變換,此詩語言樸素流暢,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復出現(xiàn),令人回腸蕩氣?!昂萎敗本o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現(xiàn)了作者思歸的急切心情。
    古詩中的離情別緒篇四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清晨的細雨打濕了渭城的浮塵,
    青磚綠瓦的旅店和周圍的柳樹都顯得格外清新明朗。
    請你再飲一杯離別的酒,向西走出了陽關,
    就可能再也碰不到認識的人了。
    這是王維送朋友去西北邊疆時作的詩。安西,是唐中央政府為統(tǒng)轄西域地區(qū)而設的安西都護府的簡稱,治所在龜茲城(今新疆庫車)。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從長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別。渭城即秦都咸陽故城,在長安西北,渭水北岸。
    前兩句寫送別的時間,地點,環(huán)境氣氛。清晨,渭城客舍,自東向西一直延伸、不見盡頭的驛道,客舍周圍、驛道兩旁的柳樹。這一切,都仿佛是極平常的眼前景,讀來卻風光如畫,抒情氣氛濃郁。“朝雨”在這里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長,剛剛潤濕塵土就停了。從長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車馬交馳,塵土飛揚,而現(xiàn)在,朝雨乍停,天氣清朗,道路顯得潔凈、清爽?!皼泡p塵”的“浥”字是濕潤的意思,在這里用得很有分寸,顯出這雨澄塵而不濕路,恰到好處,仿佛天從人愿,特意為遠行的人安排一條輕塵不揚的道路??蜕幔臼橇b旅者的伴侶;楊柳,更是離別的象征。選取這兩件事物,自然有意關合送別。它們通??偸呛土b愁別恨聯(lián)結在一起而呈現(xiàn)出黯然銷魂的情調。而今天,卻因一場朝雨的灑洗而別具明朗清新的風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塵飛揚,路旁柳色不免籠罩著灰蒙蒙的塵霧,一場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說“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來??傊?,從清朗的天宇,到潔凈的道路,從青青的客舍,到翠綠的楊柳,構成了一幅色調清新明朗的圖景,為這場送別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環(huán)境。這是一場深情的離別,但卻不是黯然銷魂的離別。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種輕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調?!拜p塵”、“青青”、“新”等詞語,聲韻輕柔明快,加強了讀者的這種感受。
    三四兩句是一個整體。要深切理解這臨行勸酒中蘊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陽關”。處于河西走廊盡西頭的陽關,和它北面的玉門關相對,從漢代以來,一直是內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國勢強盛,內地與西域往來頻繁,從軍或出使陽關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壯舉。但當時陽關以西還是窮荒絕域,風物與內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陽關”,雖是壯舉,卻又不免經歷萬里長途的跋涉,備嘗獨行窮荒的艱辛寂寞。因此,這臨行之際“勸君更盡一杯酒”,就象是浸透了詩人全部豐富深摯情誼的一杯濃郁的感情瓊漿。這里面,不僅有依依惜別的情誼,而且包含著對遠行者處境、心情的深情體貼,包含著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對于送行者來說,勸對方“更盡一杯酒”,不只是讓朋友多帶走自己的一分情誼,而且有意無意地延宕分手的時間,好讓對方再多留一刻?!拔鞒鲫栮P無故人”之感,又何嘗只屬于行者呢?臨別依依,要說的話很多,但千頭萬緒,一時竟不知從何說起。這種場合,往往會出現(xiàn)無言相對的沉默,“勸君更盡一杯酒”,就是不自覺地打破這種沉默的方式,也是表達此刻豐富復雜感情的方式。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直接表現(xiàn)對朋友真摯的感情。詩人沒有說出的比已經說出的要豐富得多。總之,三四兩句所剪取的雖然只是一剎那的情景,卻是蘊含極其豐富的一剎那。
    古詩中的離情別緒篇五
    醉別江樓桔柚香,江風引雨入船涼。
    憶君遙在瀟湘上,愁聽清猿夢里長。
    譯文:
    在橘柚清香的高樓上設宴為朋友送別,
    江風引來江雨感到了夜涼后送友人上船。
    好像看到了友人遠遠的在瀟湘的月照下難以成眠,
    愁緒里聽到兩岸猿啼一聲一聲而感到夜長難眠。
    賞析:
    這首詩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第一、二兩句寫在一個空中飄散著橘柚清香的清秋的日子里,詩人在靠江的高樓上設宴為朋友送別,然后在秋風秋雨中送友人上船。這兩句是寫眼前實景。后兩句詩人以“憶”為行人虛構了一個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場景:友人難以成眠,即使友人暫時入夢,兩岸猿啼也會一聲一聲闖入夢境,使他擺脫愁緒。這兩句是虛擬,月夜泊舟已是幻景,夢中聽猿,更是幻中有幻。這樣整首詩虛實結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現(xiàn)空間,擴大了意境,使詩更具朦朧之美,深化了主題,更有助于表現(xiàn)惆悵別情。通過造境,“道伊旅況愁寂而已,惜別之情自寓”(敖英評,《唐詩絕句類選》),“代為之思,其情更遠”(陸時雍《詩鏡總論》)。在藝術構思上是頗有特色的。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古詩中的離情別緒篇六
    自古以來,離愁便是文人墨客筆下的寵兒,關于離愁的詩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離鄉(xiāng)之情,別友之情溢滿了文化史。
    身處異地,唐代大詩人李白在(靜夜思)中寫到“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月色凄涼,作者獨自一人身處異鄉(xiāng),望著那輪皎潔的明月,思鄉(xiāng)之情不禁油然而生,想起自己在故鄉(xiāng)的.一切,不禁感到無盡的酸楚,只能對月空吟,留下這千古傳頌的名句。
    背景離鄉(xiāng),李月也曾吟誦到“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把自己對家鄉(xiāng)的依戀轉化為家鄉(xiāng)水對自己的萬里送別,構思何其巧妙,感情何甚強烈,鋪案寫下這傳頌千古的名句。
    與多年好友相別,王勃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吟到:“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與好友相交多年,而今日一別,卻不知何時才能夠再會,自然心生不舍,但詩人卻以樂觀的態(tài)度,拋開惜別之情,絲毫不會哭哭啼啼作兒女態(tài),揮豪寫下這千古流傳的送別佳句。
    而面對離別,王維卻在(送元二使安西)中真情吐露:“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山陽關無故人?!币詳⑹龅目谖牵瑐髑榈膭幼鞅磉_真摯的惜別之情,青青河畔,折柳相送,輕吟寫下這流傳千古的佳句。
    喜歡讀古詩,體味古詩中的離情別緒,我仿佛經歷了一次旅游,沉醉共中,甚至讓我不想醒來。
    簡評:習作結構層次清晰,語言流暢、優(yōu)美,文學功底較深,同是送別詩,習作者卻能品出同中之異,為我們繪畫出了一種種不同的送別場面。
    古詩中的離情別緒篇七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譯文:
    清晨的細雨打濕了渭城的浮塵,
    青磚綠瓦的旅店和周圍的柳樹都顯得格外清新明朗。
    請你再飲一杯離別的酒,向西走出了陽關,
    就可能再也碰不到認識的人了。
    賞析:
    這是王維送朋友去西北邊疆時作的詩。安西,是唐中央政府為統(tǒng)轄西域地區(qū)而設的安西都護府的簡稱,治所在龜茲城(今新疆庫車)。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從長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別。渭城即秦都咸陽故城,在長安西北,渭水北岸。
    前兩句寫送別的時間,地點,環(huán)境氣氛。清晨,渭城客舍,自東向西一直延伸、不見盡頭的驛道,客舍周圍、驛道兩旁的柳樹。這一切,都仿佛是極平常的眼前景,讀來卻風光如畫,抒情氣氛濃郁?!俺辍痹谶@里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長,剛剛潤濕塵土就停了。從長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車馬交馳,塵土飛揚,而現(xiàn)在,朝雨乍停,天氣清朗,道路顯得潔凈、清爽?!皼泡p塵”的“浥”字是濕潤的意思,在這里用得很有分寸,顯出這雨澄塵而不濕路,恰到好處,仿佛天從人愿,特意為遠行的人安排一條輕塵不揚的道路??蜕?,本是羈旅者的伴侶;楊柳,更是離別的象征。選取這兩件事物,自然有意關合送別。它們通??偸呛土b愁別恨聯(lián)結在一起而呈現(xiàn)出黯然銷魂的情調。而今天,卻因一場朝雨的灑洗而別具明朗清新的風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塵飛揚,路旁柳色不免籠罩著灰蒙蒙的塵霧,一場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說“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來??傊瑥那謇实奶煊?,到潔凈的道路,從青青的客舍,到翠綠的楊柳,構成了一幅色調清新明朗的圖景,為這場送別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環(huán)境。這是一場深情的離別,但卻不是黯然銷魂的離別。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種輕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調。“輕塵”、“青青”、“新”等詞語,聲韻輕柔明快,加強了讀者的這種感受。
    三四兩句是一個整體。要深切理解這臨行勸酒中蘊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陽關”。處于河西走廊盡西頭的陽關,和它北面的玉門關相對,從漢代以來,一直是內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國勢強盛,內地與西域往來頻繁,從軍或出使陽關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壯舉。但當時陽關以西還是窮荒絕域,風物與內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陽關”,雖是壯舉,卻又不免經歷萬里長途的跋涉,備嘗獨行窮荒的艱辛寂寞。因此,這臨行之際“勸君更盡一杯酒”,就象是浸透了詩人全部豐富深摯情誼的一杯濃郁的感情瓊漿。這里面,不僅有依依惜別的情誼,而且包含著對遠行者處境、心情的深情體貼,包含著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對于送行者來說,勸對方“更盡一杯酒”,不只是讓朋友多帶走自己的一分情誼,而且有意無意地延宕分手的時間,好讓對方再多留一刻?!拔鞒鲫栮P無故人”之感,又何嘗只屬于行者呢?臨別依依,要說的話很多,但千頭萬緒,一時竟不知從何說起。這種場合,往往會出現(xiàn)無言相對的沉默,“勸君更盡一杯酒”,就是不自覺地打破這種沉默的方式,也是表達此刻豐富復雜感情的方式。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直接表現(xiàn)對朋友真摯的感情。詩人沒有說出的比已經說出的要豐富得多??傊?,三四兩句所剪取的雖然只是一剎那的情景,卻是蘊含極其豐富的一剎那。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譯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護長安城垣宮闕。
    風煙滾滾,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與你握手作別時,彼此間心心相?。?BR>    你我都是遠離故鄉(xiāng),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內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
    不管遠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請別在分手的岐路上,傷心地痛哭;
    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淚落沾衣。
    點評:
    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一洗古送別詩中的悲涼凄愴之氣,音調爽朗,清新高遠,獨樹碑石。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瓣I”,是皇宮前面的望樓。“城闕”,指唐的帝都長安城。“三秦”,指長安附近關中一帶地方。秦末項羽曾把這一帶地方分為三國,所以后世稱它三秦?!拜o”,輔佐,這里可以理解為護衛(wèi)?!拜o三秦”,意思是“以三秦為輔”。關中一帶的茫茫大野護衛(wèi)著長安城,這一句說的是送別的地點。“風煙望五津”。“五津”指四川省從灌縣以下到犍為一段的岷江五個渡口。遠遠望去,但見四川一帶風塵煙靄蒼茫無際。這一句說的是杜少府要去的處所。因為朋友要從長安遠赴四川,這兩個地方在詩人的感情上自然發(fā)生了聯(lián)系。詩的開頭不說離別,只描畫出這兩個地方的形勢和風貌。舉目千里,無限依依,送別的情意自在其中了。
    詩人身在長安,連三秦之地也難以一眼望盡,至于遠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看不見的。作詩,往往超越常人的視力所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可以置萬山于幾席,覽千春于瞬息?!包S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從河源直看到東海?!蚌奶翇{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從三峽直看到長安。這首詩運用這種手法,一開頭就展開一個壯闊的境界,同一般的送別詩只著眼于燕羽、楊枝,淚痕,酒盞是不相同的。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彼此離別的意味如何?同是為求官飄流在外的人,離鄉(xiāng)背井,已有一重別緒,彼此在客居中話別,又多了一重別緒:其中真有無限凄惻。開頭兩句調子高昂,屬對精嚴,這兩句韻味深沉,對偶不求工整,比較疏散。這固然由于當時律詩還沒有一套嚴格的規(guī)定,卻也有其獨到的妙處。開頭如千尺懸瀑,從云端奔瀉而下,接著便落入深潭,潺潺流來,飛韻清遠,形成了一個大的起伏、一個強的跌宕,使人感到矯夭變化,不可端睨。
    再接下去,第五六兩句,境界又從狹小轉為宏大,情調從凄惻轉為豪邁?!昂却嬷?,天涯若比鄰”。遠離分不開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內,就是天涯地角也如同近在鄰居一樣,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詩人高尚的志趣遠遠超出流俗的常情,詩人廣闊的襟懷真的可以囊括世界;這兩行名句發(fā)出的光亮簡直要使一切送別詩黯然失色。詩的氣勢到此又掀起更大的波瀾,象大鵬舉起翅膀,挾著渾渾的旋風直沖霄漢,顯出詩人的絕大筆力。
    結尾兩句“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這兩行詩貫通起來是一句話,意思是:在這即將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兒女一般流淚沾巾啊!是對朋友的叮嚀,也是自己情懷的吐露。緊接前兩句,于極高峻處忽然又落入舒緩,然后終止。拿樂曲做比方;樂曲的結尾,有的于最激越處戛然而止,有的卻要拖一個尾聲。這首詩是采用第二種手法結尾的。欣賞古代詩歌,特別是象五律這樣既嚴整又短小的詩歌,不光要吟味它的某些妙句,還要領悟它的章法,它的思路的頓挫、騰躍,變化和發(fā)展。文似看山不喜平,詩也如此。
    全詩先收后放,先說同是宦游之人,同有惜別之意,然后陡然一轉,說哪里沒有朋友呢,男兒分別,何必哭哭啼啼作兒女態(tài)呢?氣勢豪邁,意境開闊,尤其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更成為千古名句。這首詩應當說是送別詩的精品。
    古詩中的離情別緒篇八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譯文:
    老朋友在西面的黃鶴樓與我辭別,
    在三月份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春天去揚州。
    孤船的帆影漸漸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
    只看見長江浩浩蕩蕩地向天邊流去。
    點評:
    這首送別詩有它特殊的情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種少年剛腸的離別,也不同于王維《渭城曲》那種深情體貼的離別。這首詩,表現(xiàn)的是一種充滿詩意的離別。其所以如此,是因為這是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還因為這次離別跟一個繁華的時代、繁華的季節(jié)、繁華的地區(qū)相聯(lián)系,在愉快的分手中還帶著詩人李白的向往,這就使得這次離別有著無比的詩意。
    “故人西辭黃鶴樓”,這一句不光是為了點題,更因為黃鶴樓是天下名勝,可能是兩位詩人經常流連聚會之所。因此一提到黃鶴樓,就帶出種種與此處有關的富于詩意的生活內容。而黃鶴樓本身,又是傳說仙人飛上天空去的地方,這和李白心目中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揚州,又構成一種聯(lián)想,增加了那種愉快的、暢想曲的氣氛。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在“三月”上加“煙花”二字,把送別環(huán)境中那種詩的氣氛涂抹得尤為濃郁。煙花,指煙霧迷蒙,繁花似錦。給讀者的感覺絕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盡、看不透的大片陽春煙景。三月是煙花之時,而開元時代繁華的長江下游,又正是煙花之地。“煙花三月”,不僅再現(xiàn)了那暮春時節(jié)、繁華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時代氣氛。此句意境優(yōu)美,文字綺麗,清人孫洙譽為“千古麗句”。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痹姷暮髢删渌坪跏菍懢埃趯懢爸邪粋€充滿詩意的細節(jié)。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經揚帆而去,而他還在江邊目送遠去的風帆。李白的目光望著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漸模糊,消失在碧空的盡頭,表現(xiàn)出目送時間之長。帆影已經消逝了,然而李白還在翹首凝望,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蕩蕩地流向遠遠的水天交接之處。
    “唯見長江天際流”,是眼前景象,但又不是單純寫景。李白對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體現(xiàn)在這富有詩意的神馳目注之中。詩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浩浩東去的一江春水。
    總之,這一場極富詩意的、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對李白來說,又是帶著一片向往之情的離別,被詩人用絢爛的陽春三月的景色,用放舟長江的寬闊畫面,用目送孤帆遠影的細節(jié),極為傳神地表現(xiàn)出來了。
    古詩中的離情別緒篇九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古代三秦之地,拱護長安城垣宮闕。
    風煙滾滾,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與你握手作別時,彼此間心心相??;
    你我都是遠離故鄉(xiāng),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內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
    不管遠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請別在分手的岐路上,傷心地痛哭;
    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淚落沾衣。
    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一洗古送別詩中的悲涼凄愴之氣,音調爽朗,清新高遠,獨樹碑石。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瓣I”,是皇宮前面的望樓?!俺顷I”,指唐的帝都長安城。“三秦”,指長安附近關中一帶地方。秦末項羽曾把這一帶地方分為三國,所以后世稱它三秦?!拜o”,輔佐,這里可以理解為護衛(wèi)?!拜o三秦”,意思是“以三秦為輔”。關中一帶的茫茫大野護衛(wèi)著長安城,這一句說的是送別的地點?!帮L煙望五津”?!拔褰颉敝杆拇ㄊ墓嗫h以下到犍為一段的岷江五個渡口。遠遠望去,但見四川一帶風塵煙靄蒼茫無際。這一句說的是杜少府要去的處所。因為朋友要從長安遠赴四川,這兩個地方在詩人的感情上自然發(fā)生了聯(lián)系。詩的開頭不說離別,只描畫出這兩個地方的形勢和風貌。舉目千里,無限依依,送別的情意自在其中了。
    詩人身在長安,連三秦之地也難以一眼望盡,至于遠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看不見的。作詩,往往超越常人的視力所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可以置萬山于幾席,覽千春于瞬息?!包S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從河源直看到東海?!蚌奶翇{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從三峽直看到長安。這首詩運用這種手法,一開頭就展開一個壯闊的境界,同一般的送別詩只著眼于燕羽、楊枝,淚痕,酒盞是不相同的。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彼此離別的意味如何?同是為求官飄流在外的人,離鄉(xiāng)背井,已有一重別緒,彼此在客居中話別,又多了一重別緒:其中真有無限凄惻。開頭兩句調子高昂,屬對精嚴,這兩句韻味深沉,對偶不求工整,比較疏散。這固然由于當時律詩還沒有一套嚴格的規(guī)定,卻也有其獨到的妙處。開頭如千尺懸瀑,從云端奔瀉而下,接著便落入深潭,潺潺流來,飛韻清遠,形成了一個大的起伏、一個強的跌宕,使人感到矯夭變化,不可端睨。
    再接下去,第五六兩句,境界又從狹小轉為宏大,情調從凄惻轉為豪邁?!昂却嬷?,天涯若比鄰”。遠離分不開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內,就是天涯地角也如同近在鄰居一樣,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詩人高尚的志趣遠遠超出流俗的常情,詩人廣闊的襟懷真的可以囊括世界;這兩行名句發(fā)出的光亮簡直要使一切送別詩黯然失色。詩的氣勢到此又掀起更大的波瀾,象大鵬舉起翅膀,挾著渾渾的旋風直沖霄漢,顯出詩人的絕大筆力。
    結尾兩句“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這兩行詩貫通起來是一句話,意思是:在這即將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兒女一般流淚沾巾啊!是對朋友的叮嚀,也是自己情懷的吐露。緊接前兩句,于極高峻處忽然又落入舒緩,然后終止。拿樂曲做比方;樂曲的結尾,有的于最激越處戛然而止,有的卻要拖一個尾聲。這首詩是采用第二種手法結尾的。欣賞古代詩歌,特別是象五律這樣既嚴整又短小的詩歌,不光要吟味它的某些妙句,還要領悟它的章法,它的思路的頓挫、騰躍,變化和發(fā)展。文似看山不喜平,詩也如此。
    全詩先收后放,先說同是宦游之人,同有惜別之意,然后陡然一轉,說哪里沒有朋友呢,男兒分別,何必哭哭啼啼作兒女態(tài)呢?氣勢豪邁,意境開闊,尤其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更成為千古名句。這首詩應當說是送別詩的精品。
    古詩中的離情別緒篇十
    多少個夜里,她渴望走進夢想,因為,她太累了。然而,多少個夜里,她又從夢里驚醒,獨自體驗夜的凄涼。
    她叫李清照,自從和丈夫分離后,她常常夜不能眠。今夜,她又從夢中驚醒,是那樣的憔悴,那樣的失落。借著月光她又看到了那個杯子——那是她為丈夫送行時喝酒用的杯子。
    她小心翼翼地拿著杯子,瞥見被凄涼的月光照得發(fā)亮的水面,兩只鴛鴦安詳?shù)亓粼谒嫔稀?粗@對相愛的情侶,她有些心酸。輕嘆一聲,她拿起丈夫臨行前未喝完的半瓶酒,喝著喝著,不知不覺中留下了一顆冰涼的淚水。
    喝著酒,終于熬到天亮,但丈夫的身影依然沒有出現(xiàn)。她感到天空已不再美麗,白云不再潔白了!這時,她慨嘆:“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又上心頭?!?BR>    劃船去散散心吧!她踏上小船。秋風吹過,她不禁打了一個寒戰(zhàn)。坐在船頭看到那不知名的花瓣被風無情扯進水中,她鼻子一酸又不禁發(fā)出“花自飄零水自流”。
    她不劃船了,她不忍心看到這一場景。但她又不想放棄,因為她知道,丈夫也在不知名的地方思念著她,由此她不禁道出了內心中的話語:“一種相思,兩地閑愁!”
    古詩中的離情別緒篇十一
    愛情是對某些事物的喜愛所產生的情愫。有關愛情詩,歡迎大家一起來借鑒一下!
    《相思》。
    唐·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全詩洋溢著少年的熱情,青春的氣息,滿腹情思始終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話兒不離紅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達得入木三分。
    《竹枝詞》。
    唐·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用諧音雙關語來表達思想感情,是我國從古代到現(xiàn)代民歌中常用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這首詩用這種方法來表達青年男女的愛情,更為貼切自然,既含蓄,又明朗,音節(jié)和諧,頗有民歌風情,但寫得比一般民歌更細膩,更含蓄。
    《柳枝詞》。
    唐·劉禹錫。
    清江一曲柳千條,二十年前舊板橋。
    曾與美人橋上別,恨無消息到今朝。
    故地重游,懷念故人之意欲說還休,盡于言外傳之,是此詩的含蓄之妙;運用倒敘手法,首尾相銜,開闔盡變,是此詩的章法之妙。
    《無題》。
    唐·李商隱。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全詩以心理活動為出發(fā)點,詩人的感受細膩而真切,將一段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情感描繪得撲朔迷離而又入目三分。
    《無題》。
    唐·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這首詩,以女性的口吻抒寫愛情心理,在悲傷、痛苦之中,寓有灼熱的渴望和堅忍的執(zhí)著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綿邈,極為豐富。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現(xiàn)傳李詩各本題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有人經過考證,認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內”詩,而是寫贈長安友人的。但從詩的內容看,按“寄內”理解,似乎更確切一些。
    《錦瑟》。
    唐·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詩人大量借用莊生夢蝶,杜鵑啼血,滄海珠淚、良田生煙等典故,采用比興手法,運用聯(lián)想與想象,把聽覺的感受,轉化為視覺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組合,創(chuàng)造朦朧的境界,從而借助可視可感的詩歌形象來傳達其真摯濃烈而又幽約深曲的深思。
    《贈別》。
    唐·杜牧。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讓對方感到幸福的愛情句子。
    1、一句承諾一世情,一生守候一顆心,一聲問候一天暖,一份想念永延綿,一個想念你的我,在等著你的回信,愿我的存在,讓你更加快樂幸福!
    2、每晚睡前,我都復習你花兒一樣的容顏,月亮圓了又缺,缺了又圓,從沒間斷對你的想念。真心實意告訴你,我生命里的女主角就是你!
    3、感謝老天給我們相遇,相知的`機會。雖然不在一起了,但是不要忘了,你的世界我曾經來過!等你找到幸福的那一天,請不要忘了有一個人永遠愛著你!
    5、并不是要達到了怎樣的目的,愛才成為愛。無論怎樣的愛都是一份美好,一份結果。而刻在心底的愛,因為無私無欲,因為淡泊憂傷,才會是真正的永恒。
    6、風是透明的,雨是纏綿的,水是溫暖的,云是潔白的,星是神秘的,海是遼闊的,地是無邊的,愛是永恒的,你是最寶貝的。我愛你,一輩子不離不棄!
    7、說不清是因那小鹿亂撞滿心甜美的沖動;還是那志趣相投相見恨晚的感動;或是那發(fā)自內心對大家庭溫暖的向往。在此,我發(fā)出來自內心最深處無比誠懇的請求。一切一切,只為安撫那漂泊已久孤獨的心;一切一切,只因“我想有個家”!
    8、短信沒到,你就迫不及待的偷看,想我了是不?別不承認,還笑!唉,明明是想我了,還不主動理我!傷心!還是我先想到你吧!親愛的,真的好想你!
    9、一點愛一點情,日子甜甜又蜜蜜。一個我一個你,生活平淡不嫌膩。粗茶淡飯,吃出健康身體,簡單衣著,也能萬種風情。幸福有你,如此心心相印!
    10、是誰說過,心的空間有時候很大,可以裝得下整個世界,可有時候卻很小很小,只能夠住得下一個人。
    11、如果世界只剩十分鐘,我會和你一同回憶走過的風風雨雨;如果世界只剩三分鐘,我會深情地吻你;如果世界只剩一分鐘,我會說六十次我愛你。
    12、只有懂得生活的人,才能夠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只有懂得愛的人,才能領略愛的真諦!今天我用心去默默想你,永遠愛你感謝你走進了我的生活。
    13、愛我,你就舍不得我暗自傷神;愛我,你就舍不得我奔波勞累;愛我,你就舍不得我生病憔悴;愛我,你就舍不得我痛苦郁悶;愛我,你就會給我幸福!
    14、輕逸絕塵的你落在我的身旁,清澈的眼眸一絲淺笑讓我心發(fā)慌,你在我的世界中央照耀我們夢幻的前方,給我無盡的未來力量。想告訴你,你是最好的!
    15、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親愛的寶貝,我不能常陪伴著你,但我和你的心永遠在一起。
    16、這樣的等待,也是甜美的一種負擔,想念你,早已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習慣。
    17、愛在心中百轉千回,多想再見你一面,讓我知道你心中也感覺,我們的愛沒白費,直到生命最后一天你和我還深深懷念!
    18、遇見你,是我一生的幸運;愛上你,是我一生的快樂;失去你,是我一生的遺憾;沒有你,無法感受心靈的震撼。此生惟愿愛你!
    19、初戀像檸檬,雖酸卻耐人尋味;熱戀像火焰,雖熱卻不能自拔;失戀像傷疤,雖痛卻無法釋懷。所以我們要懂得呵護愛情!
    20、總想找一個藉口,在遇到你的時候,捕捉你的眼神,即使是剎那的回眸,也回味許久。
    21、你是我生活中最絢爛的眷戀,你的歡笑是我年華奔騰的追求,想告訴你一個轉身我就在你身邊,想告訴你我會陪你到愛的天堂。親愛的,我想你了!
    22、明知會失去自由,明知這是一生一世的合約,為了得到對方,為了令對方快樂,也甘愿作出承諾。
    23、想你,是一種美麗的憂傷的甜美的惆悵,心里面,卻是一種用任何語言也無法表達的溫馨。
    24、我把想念的歌唱給海洋聽,海洋把這心愿交給了天空,天空又托付流云,化作小雨輕輕的飄落在你窗前,最近天氣為何多變?全是因為我在想你!
    25、打開電腦就想去空間看看,那里有我的惦記,有我深深的牽掛。你的一舉一動都牽引著我的視線。
    26、在我心中,你是唯一的不同,對你的愛已不在乎懂不懂。你的喜怒讓我心動,我愿作你翅膀下的風。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古詩中的離情別緒篇十二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譯文:
    京城長安有三秦護衛(wèi)著,在風塵煙霧中遠望,岷江五個渡口迷迷蒙蒙。
    要說離別的心情,此時我和你繪景,抒情。詩未著一送字,而送別情狀自出。
    前二句想望蒼蒼山林中的靈澈歸宿處,遠遠傳來寺院報時的鐘響,點明時已黃昏,仿佛催促靈澈歸山。詩人出以想象之筆,創(chuàng)造了一個清遠幽渺的境界。此二句重在寫景,景中也寓之以情。
    后二句即寫靈澈辭別歸去情景。靈澈戴著斗笠,披帶夕陽余暉,獨自向青山走去,越來越遠?!扒嗌健奔磻拙洹吧n蒼竹林寺”,點出寺在山林。“獨歸遠”顯出詩人佇立目送,依依不舍,結出別意。只寫行者,未寫送者,而詩人久久佇立,目送友人遠去的形象仍顯得非常生動。
    古詩中的離情別緒篇十三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京城長安有三秦護衛(wèi)著,在風塵煙霧中遠望,岷江五個渡口迷迷蒙蒙。
    要說離別的心情,此時我和你繪景,抒情。詩未著一送字,而送別情狀自出。
    前二句想望蒼蒼山林中的靈澈歸宿處,遠遠傳來寺院報時的鐘響,點明時已黃昏,仿佛催促靈澈歸山。詩人出以想象之筆,創(chuàng)造了一個清遠幽渺的境界。此二句重在寫景,景中也寓之以情。
    后二句即寫靈澈辭別歸去情景。靈澈戴著斗笠,披帶夕陽余暉,獨自向青山走去,越來越遠?!扒嗌健奔磻拙洹吧n蒼竹林寺”,點出寺在山林。“獨歸遠”顯出詩人佇立目送,依依不舍,結出別意。只寫行者,未寫送者,而詩人久久佇立,目送友人遠去的形象仍顯得非常生動。
    古詩中的離情別緒篇十四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譯文:
    楊花都凋謝了,只有杜鵑在聲聲哀啼,
    我得知你被貶到龍標,跋涉五溪。
    我把愁心托付給明月,
    與風一同伴隨你奔赴夜郎之西。
    點評:
    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卻相當沉重。它一開頭便擇取兩種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繪出南國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種哀傷愁惻的氣氛。楊花即柳絮。子規(guī)是杜鵑鳥的別名,相傳這種鳥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鳴聲異常凄切動人。龍標在這里指王昌齡,以官名作為稱呼是唐以來文人中的一種風氣。五溪為湘黔交界處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這一帶還被看作荒僻邊遠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齡要去的貶所。讀了這兩句詩,我們不難想象出:寄游在外的詩人,時當南國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紛紛飄墜的柳絮,耳邊是一聲聲杜鵑的悲啼。此情此景,已夠撩人愁思的了,何況又傳來了好友遠謫的不幸消息?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實際卻包含著比較豐富的內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寫了時令,也寫了氣氛,既點明題目,又為下二句抒情張本。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緊承上文,集中抒寫了詩人此時此地的情懷?!熬弊忠蛔鳌帮L”。這里所謂“夜郎”并不是指漢代的夜郎國,而是指隋代的夜郎縣,其地當在今湖南辰溪一帶(見《輿地紀勝》卷七十一);而龍標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才有“直到夜郎西”的說法。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蘊藏著豐富內容的,值得細細玩味。詩人為什么滿懷愁思呢?不妨說,這里既有對老友遭遇的深刻憂慮,也有對當時現(xiàn)實的憤慨不平,有懇切的思念,也有熱誠的關懷。王昌齡貶官前為江寧丞,去龍標是由江寧溯江而上的(見傅璇琮《唐代詩人叢考》);遠在揚州、行止不定的詩人自然無法與老友當面話別,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給千里明月,向老友遙致思念之憂了。
    借明月以抒發(fā)羈旅思鄉(xiāng)愁懷舊念遠的感情,這種聯(lián)想和表現(xiàn)手法在李白以前的詩作中便不止一次地出現(xiàn)過。鮑照詩:“三五二八時,千里與君同?!睖菪荨对乖娦小罚骸懊髟抡崭邩?,含君千里光?!蹦铣瘶犯蹲右顾臅r歌》中也有“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句。但拿它們和李白這兩句詩相比,李詩可以說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前代詩人還只是在看到明月之后聯(lián)想到異地的親友或進而想托明月寄去自己的一片深情,而李白在這里不僅要托月寄情,而且要讓明月作為自己的替身,伴隨著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邊遠荒涼的所在。
    古詩中的離情別緒篇十五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昨天晚上,透著寒意的雨灑落大地,迷蒙的煙雨籠罩著吳地江天。
    清晨當我送別友人的時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樣孤獨寂寞。
    洛陽的親朋好友如果向你問起我,就請轉告他們:我的心依然像一顆珍藏在玉壺中的冰一般晶瑩純潔。
    這是一首送別詩。首句從昨夜秋雨寫起,為送別設置了凄清的氣氛。二句中的“平明”點明送客的時間;“楚山孤”,既寫出了友人的去向,又暗寓了自己送客時的心情。三、四句,寫的是自己,仍與送別之意相吻合。因為辛漸是詩人的同鄉(xiāng),辛漸返鄉(xiāng),親友一定要問到詩人的情況,所以詩人送別辛漸時特別囑托他:“家鄉(xiāng)的親友如果問到我現(xiàn)在的情況,你就說,我的為人就像那晶瑩剔透的一塊冰,裝在潔白的玉壺之中?!北砻髯约翰粸樵赓H而改變玉潔冰清的節(jié)操。委屈、怨恨之情含而不露。
    詩的構思新穎,淡寫朋友的離情別緒,重寫自己的高風亮節(jié)。首兩句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別時的孤寂之情;后兩句自比冰壺,表達自己開朗胸懷和堅強性格。全詩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蘊藉,韻味無窮。
    古詩中的離情別緒篇十六
    又名《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2、送梓州李使君【唐】王維。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漢女輸幢布,巴人訟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
    3、送綦毋潛落第還鄉(xiāng)【唐】王維。
    圣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遂令東山客,不得顧采薇。
    既至金門遠,孰云吾道非。江淮度寒食,京洛縫春衣。
    置酒長安道,同心與我違。行當浮桂棹,未幾拂荊扉。
    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吾謀適不用,勿謂知音稀。
    4、送友人【唐】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5、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6、渡荊門送別【唐】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7、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8、送魏萬之京【唐】李頎。
    朝聞游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度河。鴻雁不堪愁里聽,云山況是客中過。
    關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聲向晚多。莫是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
    9、送陳章甫【唐】李頎。
    四月南風大麥黃,棗花未落桐葉長。青山朝別暮還見,嘶馬出門思舊鄉(xiāng)。
    陳侯立身何坦蕩,虬須虎眉仍大顙。腹中貯書一萬卷,不肯低頭在草莽。
    東門沽酒飲我曹,心輕萬事皆鴻毛。醉臥不知白日暮,有時空望孤云高。
    長河浪頭連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鄭國游人未及家,洛陽行子空嘆息。
    聞道故林相識多,罷官昨日今如何。
    10、芙蓉樓送辛漸【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11、別董大【唐】岑參。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12、送李端【唐】盧綸。
    故關衰草遍,離別正堪悲。路出寒云外,人歸暮雪時。
    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掩泣空相向,風塵何所期。
    13、賦得暮雨送李胄【唐】韋應物。
    楚江微雨里,建業(yè)暮鐘時。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
    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
    14、送人東游【唐】溫庭筠。
    荒戌落黃葉,浩然離故關。高風漢陽渡,初日郢門山。
    江上幾人在,天涯孤棹還。何當重相見,樽酒慰離顏。
    15、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古詩中的離情別緒篇十七
    這也許是一種抱怨吧。明亮的月亮什么時候才會有呢?這也許是上天注定的,也許現(xiàn)在沒有明亮的月光指路,但我們心中必須有必勝的信心,黑暗只是暫時的,而光明是無止境的!
    我欲乘風歸去。
    我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賦予了自己沉重的壓力,在壓力中幻想倒可以解脫,我向往美麗的月球,不用在書本中深鉆細研,眼里只有美麗的風景,只有屬于自己一個人的小天堂。
    何似在人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這是不變的真理。俗話說,天底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沒有人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總會有一些挫折,隨著年齡的增長,獲得了很多,同樣也失去了很多,其實我們并不必在意,不必煩惱,應該為自己的日益充實而高興。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多么富有哲理意味啊。相隔千里也能共同欣賞這美麗的月光,這是作者樂觀情感的抒發(fā),也隱隱包含著對弟弟的思念,對家鄉(xiāng)的思念。
    此刻,我不再幻想,我要在自己前進的道路上立下無數(shù)的旗幟,我不會退縮,更不會放棄,我要笑著面對路中的挫折。即使我有一天離開了我的家鄉(xiāng),我的心會永遠牽掛著故鄉(xiāng)的土地,有朝一日,定會重返!
    古詩中的離情別緒篇十八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注釋】: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詳。少府縣尉的別稱?!笆裰荨币蛔鳌笆翊ā?城闕指京城長安。三秦:今陜西省關中地區(qū),古為秦國,項羽在滅秦后,曾將秦地分為雍,塞,瞿三國,稱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別是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比鄰:近鄰。曹植《贈白馬王彪》:“丈夫四海志,萬里猶比鄰?!边@里化用其意。
    【簡析】:這是王勃的一首贈別名作,它和一般送別詩充滿傷感情調迥然不同,有一種奮發(fā)有為的'精神。詩中第五六兩句更使友情升華到一種更高的美學境界。全詩抑揚頓挫,壯闊謹嚴,是五律的典型作品。從平仄,押韻來看,這首詩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對仗上卻和后來標準的五律有異,即首聯(lián)對仗,頷聯(lián)散行。這正表明初唐律詩還沒有定型的特點。
    【作者小傳】:王勃(649-676)字子字,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號稱“初唐四杰”.他們力求擺脫齊梁艷風,擴大詩歌的題材,表現(xiàn)積極進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憤慨。有《王子安集》。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注釋】:詩題一作《渭城曲》。
    渭城:在今陜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陽古城。
    朝雨:早晨的雨。
    浥:潤濕。
    陽關:在今甘肅省敦煌西南,為自古赴西北邊疆的要道。
    【簡析】:這首詩語言樸實,形象生動,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別之情。唐時即被譜成《陽關三疊》,歷代廣為流傳。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注釋】:芙蓉樓:據《一統(tǒng)志》載:“芙蓉樓在鎮(zhèn)江府城上西北隅?!毕禃x潤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蘇省鎮(zhèn)江市。清代,在王昌齡謫居地龍標(今湖南省黔陽縣)也建有芙蓉樓。一片冰心句是化用鮑照《白頭吟》中“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句意。
    【簡析】:這首詩令人千古傳誦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壺”,表白了自己永遠純潔無瑕的心。
    【作者小傳】:
    王昌齡(698-756)字少伯,京兆長安人。詩擅長七絕,被稱“七絕圣手”.能以精煉的語言表現(xiàn)豐富的情致,意味渾厚深長。其邊塞詩很著名。有《王昌齡集》。
    《贈王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簡析】:前兩句敘事,后兩句抒情,以比物的手法形象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侦`而有余嘆,自然而又情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