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編寫還應注重語言的簡潔明了和表達的準確性。教案中的案例分析要豐富多樣,提供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機會。以下是一些編寫精良的教案范文,可以供教師研究和借鑒。
二年級語文三個兒子教案篇一
《三個兒子》是一篇生動感人的生活故事。課文通過三個媽媽對自己兒子的夸獎和三個兒子媽媽面前的具體表現的對比敘述,揭示了一個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即:兒女應該以實際行動為父母分擔生活重擔。課文內容淺顯,語言通俗,人物對話較多。
故事內容生生動有趣,教學中應極力避免灌輸孝敬父母的大道理的說教式做法,也不應逐字逐句地深挖細摳文章的思想內含,應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語文實踐活動,幫助學生走進文本,在多形式的閱讀活動中,引領學生與課文進行真實的對話。在閱讀中思考、發(fā)現,進而獲得豐富的感受和體驗。啟發(fā)聯系生活實際,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在閱讀中提升自己。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字,會寫9個字。
2、分角色朗讀課文,讀準人物說話時的語氣。
3、欣賞課文的內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學重點】。
認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信息資料】。
1、生字詞語卡片、反映故事內容的圖片或課件。
2、多方面收集有關父母疼愛孩子,孩子孝敬父母及反面的材料。
【教學時數】。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的媽媽夸獎過你們嗎?為什么夸獎?怎樣夸獎的呢?請你試試著描述或表演一下。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文中同樣描寫了母親夸獎兒子的故事。
(相機板題)。
2、按圖敘述:
(板題)。
(由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入課文,挖掘學生的生活體驗,啟發(fā)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讀文的興趣,拉近課文內容與學生的距離。)。
〖對話平臺。
一、初讀。
1、自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重點的詞句句子多讀幾遍。
2、同桌互讀課文,糾正讀音。
3、重點練讀文中帶有生字的句子。小組內合作學習生字,交流識字方法:
如:一個媽媽說:“我的兒子既聰明又有力氣,誰也比不過他。”、又一個媽媽說:“我的兒子唱起歌來好聽極了,誰都沒有他那樣的好嗓子。”等。
4、游戲鞏固識字:
如:開火車認讀、聽讀舉卡片等。教師相機引導學生交流重點字的識字方法。
5、推薦小組成員分段讀課文。組織學生正音評價。
(尊重學生的`基礎,落實識字教學,提高語文學習的實效。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真實的基礎,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文識字活動,扎扎實實,不走過場。教學把識字、朗讀有機融合,提高學習效益。)。
二、討論。
通過讀文你讀懂了什么問題?還有哪些地方你沒有讀懂?
(根據學生的閱讀特點,引導學生從整體上了解課文內容,及時吸收學生讀書情況的反饋。簡單的字詞或與內容相關的問題,可以引導學生解答或教師適當點撥。)。
三、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拎、聰、甸、桶、?!蔽鍌€單字。
2、學生觀察生字,說說最難些的是什么字,每個字寫時要注意什么。
3、教師范寫重點字。如:“拎”字的右邊不要寫成“今”。
4、學生練寫,共同評議,展示優(yōu)秀作品。
(突出難點字的書寫。要給學生充分寫字的時間,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二年級語文三個兒子教案篇二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二類字,會寫9個一類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人物語氣。
3.理解老爺爺的話,懂得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學重點:
掌握字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課件。
教學難點:
把握不同人物的語氣,從課文中學到“孝敬父母”。
教學時數:
二課時。
教學準備:
ppt。
教學方法:
講授法,談話法,情景法。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疑問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23課三個兒子,打開課本。板書三個兒子,看到題目,你能提出什么疑問?(把三用其它顏色的粉筆寫出來)。
2.猜猜老師為什么這樣做?(學生回答)。
3.同學們都各有各的設想,請同學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4.明明有三個兒子,老爺爺卻說只有一個兒子?那就讓我們帶著心中的疑惑一起來學習今天的課文吧。
二、新授。
朗讀完,以闖關形式學習新知。
首先請同學們自己認真默讀課文,注意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
a第一關我會認,同學兩個人互相認讀,全班一起讀,再請請小老師帶領全班讀。(實時表揚同學)b強調“嗓”和“拎”的讀音以及注意嗓的形近字區(qū)分,拎的動作和寫法要點。
b我能讀,詞語環(huán)節(jié)。拓展學生對相似詞組的積累。在此環(huán)節(jié)講解膊,聰和蕩的寫法。(讓學生自己說出寫字要點,并以有趣的方法講解聰,師板演后,學生在下面寫師實時指導)全班再讀,開火車讀。
c我會填,課文主要內容。
三、小結(練習生字)。
第二課時。
一、回顧舊知。
二、讀課文。
1.找出三位媽媽夸自己兒子的話(老師指導)。
2.聯系自己的媽媽夸獎自己的事實,讀出驕傲自豪的語氣。
3.分角色朗讀。
4.用關聯詞既···又···造句。
三、探究課文明確中心。
1.提出疑問,明明有三個兒子為什么老爺爺只看見一個?看看到底發(fā)生什么事?
2.a.文中是如何說明水桶重的?怎樣讀?并且表演出來。
b.媽媽此時會想些什么?如果你是其中一位媽媽的兒子該怎樣做?
4.所以老爺爺只看見一個兒子?因為這是一個怎樣的兒子?
四、總結。
五、拓展。
六、布置作業(yè)。
板書設計:
三個兒子。
一個兒子?
關心。
體貼真正的兒子。
孝順。
二年級語文三個兒子教案篇三
一、?教材目標:
1.?學生朗讀交流,從中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2.?完成“讀讀說說”練習。
二、重點、難點:
分角色朗讀課文,讀準人物說話時的語氣。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復習生字、詞語。
聰明??水桶??車輪??歌聲??特別????拎著?。
跟頭??嗓子??胳膊??晃蕩??沉甸甸??走走停停。
2、回顧:文中講述了一件什么事?(填空)。
課文寫了三個在井邊打水的媽媽,她們在談論自己的兒子,后來三個兒子出現了,力氣大的只顧著翻跟頭,嗓子好的只顧著唱歌,他們都沒有看見媽媽手中的水桶,而那個“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的兒子,卻跑過去接過媽媽手中沉甸甸的手桶。
第三個兒子到底是不是“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呢”?我們這節(jié)課來看看。下面請你們自由地朗讀課文,找出三個媽媽談論兒子的話。(二)、自讀自悟。
1、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用橫線劃出三個媽媽談論兒子的對話。
2、同桌相互討論:三位媽媽說話時語氣(語速、語調)一樣嗎?同桌之間互讀互聽。
(三)、自主發(fā)現、朗讀交流。
(多媒體課件出示第一個媽媽的話:“我的兒子既聰明又有力氣,誰也比不過他?!保?BR> 同桌互讀——個讀。
1.誰來當第一個媽媽,讀一讀。誰還想當第一個媽媽?
2、評評議議,模仿讀一讀。
3、這句話告訴我們,這個兒子棒嗎?我們來看看另一位兒子怎么樣?
(多媒體課件出示第二個媽媽的話:“我的兒子唱起歌來好聽極了,誰都沒有他那樣的好嗓子?!保?BR> 4、這個兒子怎樣?所以這里也要讀出“自豪”的情感。生個讀。
這個時候第三個媽媽沉默了,面對著前兩個媽媽的疑問,她是怎么答的?誰來讀讀。
(多媒體課件出示第三個媽媽的話“有什么可說的,他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這個媽媽在說這話的時候會是怎么樣的心情呀?你能用你的朗讀表現出來嗎?
5.個讀,教師示范讀。
6.全班齊讀。
自由練讀——品讀。
三個媽媽打完了水,走回家去,路上發(fā)生了什么事情?請小朋友自己去讀讀課文的7、8小節(jié),想一想,你有什么發(fā)現。
(多媒體課件出示第7、8自然段“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蕩,三個媽媽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保?。
2、你有什么發(fā)現?(水很重)。
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水很重的?你能用朗讀來表現水重嗎?
3、自由讀。
4、品讀。
小組賽讀。
1.這樣重的水,三個兒子看見了,他們分別是怎么做的?請你去讀讀書,用筆劃出三個兒子的做法。
(多媒體出示:“這時,迎面跑來三個孩子。一個孩子翻著跟頭,像車輪在轉,真好看!三個媽媽被他迷住了。一個孩子唱著歌,歌聲真好聽。另一個孩子跑到媽媽跟前,接過媽媽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著走了?!保?BR> 2先在小組里面交流讀,選出一名代表,代表小組參加比賽。
3.?評出讀得最好的小組,用畫星星的方法來比賽。
4.?齊讀。
(四)探索、啟示。
3、師生討論,提煉出中心:孝順父母的兒子,才是真正的好兒子。
(五)讀讀說說。
1.(迎面走來三個孩子),一個孩子翻著跟頭,像車輪在轉,真好看!一個孩子唱著歌,歌聲真好聽。另一個孩子跑到媽媽跟前,接過媽媽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著走了。
2.照樣子,說句子。
(1)一個(只)?????????????????????。一個(只)?????????????????????。另一個(只)????????????????????????????。
(2)一(?)????????????????????????????????????????????。一(?)???????????????????????????????????????????????????。另一(?)?????????????????????????????????????????????。
(六)作業(yè)布置。
1.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與爸媽一起交流一下。
2.學習了課文,你想到了什么呢?以周記的形式寫下來。
四、板書設計。
23.三個兒子。
三個兒子????????????一個兒子。
只有孝順的兒子,才是真正的好兒子。
二年級語文三個兒子教案篇四
一、談話導入新課。
你的媽媽愛你嗎?你的媽媽都為你做過什么?
反思一下:作為媽媽的兒女,我們曾為媽媽做過什么?
今天一起學習一篇新課文,會讓我們從中得到一點啟示。
板書課題:23.三個兒子(齊讀課題)。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在教師的啟發(fā)下,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自由述說。由反思進入到課題的揭示,留給學生學文過程中讀中感悟、思考的空間和機會)。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老師范讀課文,學生邊聽讀邊看插圖,聽完后說說你聽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
學生帶著不明白的問題自讀課文,課文下面加拼音的生字多讀幾遍。
(以疑促思,以疑促讀,可以有效的提高閱讀效率。)。
說說認識了哪些生字朋友。(老師在黑板貼示生字卡片)。
既聰明又有力氣嗓子拎著水桶晃蕩沉甸甸。
(選擇個別重點字進行指導)。
開火車認讀生字詞,鞏固識字成果。
(生字的學習經歷讀準字音——分辨字形——鞏固識記的認識過程,盡可能的建華、明了,最多的留給學生自主掌握的機會)。
再次大聲,稍快速地讀課文,表明自然段。(1—13段)。
三、深入學習,感悟內涵。
(邊聽邊想邊劃是一種良好的讀書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要從低年級開始培養(yǎng))。
學生聽讀后回答:1.課文中的人物——三個兒子、三個媽媽、一位老爺爺。(板書)。
2.一個媽媽說:“我的兒子既聰明又有力氣,誰也比不過他?!?BR> 有一個媽媽說:“我的兒子唱起歌來好聽極了,誰都沒有他那樣的好嗓子?!?BR> 這個媽媽說:“有什么可說的,他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指導三個媽媽說話的不同語氣的朗讀,前兩個媽媽的話顯出自豪、得意,語速快、語調高,第三個媽媽的話顯得平靜,語調平穩(wěn)。
(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讀好人物對話的不同語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體會課文內容)。
師生四人分角色朗讀1—6段,讀出不同的語氣。
學生四人小組練習后展示成果。
指導朗讀第13段老爺爺說的話,讀好反問的語氣,讀出意味深長。
(采用跳躍式教學法,巧妙過渡到第13段,使學生產生自主閱讀、主動探究的'愿望)。
借助課文9、10、11段幫助理解:幫媽媽提水的兒子有優(yōu)秀的品質、美好的心靈,懂得孝敬父母、關愛別人,這樣的兒子才是好兒子,才是真正的好兒子。
(利用教材的空白處,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從人物的行動推向人物的內心,從而更全面、深入的了解人物的品質特點,引領學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感悟、理解課文內容,再進行語言訓練,討論課文的中心問題,循序漸進,水到渠成,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又解決了課文地重點問題,一箭雙雕)。
四、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
學生通讀全文,從中得到屬于自己的體會。
老師小結,點明課文內涵。
布置作業(yè),延伸課文內容:其他兩個媽媽聽了老爺爺的話會怎么想?回去后和爸爸媽媽一起討論。
第二課時。
一、復習。
指明分段朗讀課文。
回顧上節(jié)所學:為什么老爺爺說他只看見了一個兒子?
交流上節(jié)作業(yè):其他兩個媽媽聽了老爺爺的話是怎么想的?
(出示要求會認的生字詞卡片)開火車認讀。
二、寫字指導。
指導把字寫正確,重點指導易錯字:“蕩”字是上下結構,“拎”“桶”“膊”字中的點不要漏寫。
指導把字寫美觀,學生認真觀察范字,老師范寫指導,學生練寫。
三、完成課后練習“讀讀說說”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二年級語文三個兒子教案篇五
一、授課時間:
二、教學目標:
1、會認“既”等6個生字,會寫“拎”等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人物說話時的語氣。
3、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三、教學重點:培養(yǎng)聽讀欣賞的能力,寫正確、美觀的字。
四、教學難點: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五、教學類型:新授課。
六、教學準備:
1、學生預習課文,自學生字。
2、學生詢問自己的父母,了解他們小時候是如何為你的爺爺奶奶分憂的。
3、學生采訪班里的同學,了解父母平時對他們的評價。
4、老師準備教學課件、生字卡片等。
七、課時安排:2課時。
八、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談話導入。
1、交流課前詢問和采訪中的收獲。
2、交流在家里為父母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感受。
自主讀通課文。
1、出示“我會讀”圖標,學生自讀課文,讀準生字,自己覺得難讀的句子,做個記號。
2、多讀幾遍沒讀通的句子,再聽聽同桌是怎么讀的。
3、出示帶生字的句子,讓學生選擇讀。
a、我的兒子既聰明又有力氣,誰也比不過他。
b、我的兒子唱起歌來好聽極了,誰都沒有他那樣的好嗓子。
c、三個媽媽打了水,拎著水桶回家去。
d、水直晃蕩,三個媽媽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e、另一個孩子跑到媽媽眼前,接過媽媽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著走了。
自主識字。
1、學生保持出生字卡,在學習小組內讀給伙伴聽。
要求:看清字形,讀準字音。
2、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識字方法。
3、游戲檢查學生掌握生字的情況。
朗讀課文。
1、創(chuàng)設情境,小組且分角色反復朗讀課文,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
2、在小組內質疑、討論,老師巡視點撥。
3、全班匯報交流。
4、如學生對老爺爺的話提出疑問,老師可組織討論,重點理解;如學生沒提到這個問題,老師可隨機提問,讓學生討論:
這“一個兒子”是指誰?老爺的話是什么意思?
指導寫字。
出示“我會寫”圖標,指導寫字,并組織展示。
指導重點:
1、注意別忘了“拎”的最后一點,“膊”的左上一點。
2、前面六個左右結構的字,老師可重點范寫,指導“拎”字和“膊”字。
3、“甸”字是半包圍結構的字,可提醒學生里面的“田”字可往左伸出一點,使整個字顯得勻稱。
4、“晃”、“蕩”是上下結構的字,“晃”字要寫得上窄下寬,老師可范寫指導。
小結:
第二課時。
鞏固識字。
出示帶生字的詞語,讓學生認讀。
編寫課本劇。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小組合作,根據課文情節(jié),環(huán)境和人物的語言、行為、表情情緒等進行合理想象,把課文改編成課本劇。
3、確定各人所扮演的角色。
4、設計場景的布置。
排練課本劇。
各小組演練,老師巡視,隨機點撥。
課本劇表演并評議。
1、以小組為單位表演課本劇。
2、引導學生評議。
a、人物的語氣。
b、人物的動作。
c、人物的表情。
課后拓展。
把本課的故事講給家人聽。
九、課后小結:
十、作業(yè)布置:
十一、板書設計:
二年級語文三個兒子教案篇六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字。
2.會寫9個字。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的語氣。
4.明白這樣一個道理:不管你本事有多大,沒有孝心都不能算真正的兒子,且孝心要以實際行動表現出來。
5.在老師的引導下,深挖出導致三個兒子在見到母親拎著沉重的水桶時表現出不同行為的原因。
6.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教學重點:目標1、2、3、4。
教學難點:目標5.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完成目標1、3、4、5、6。
一.出示課題。
二.學生自學。(課件出示下列內容)。
1..初讀課文:a.標出課文的自然段以及每段有幾句話。b.在文中圈出要認的字,并注音。c.用橫線劃出aabb和abb式的詞。d.用波浪線劃出三個媽媽各自評價自己兒子的話和老爺爺評價三個兒子的話,并讀準他們說話的語氣。e.用兩條橫線劃出三個兒子在見到媽媽拎水時不同表現的句子。
2.再讀課文,思考:
a.明明有三個兒子同時在眼前,為什么老爺爺說只看到一個兒子?
b.聯系自己平時在生活中的表現,判斷一下:假如你站在老爺爺面前,能否被他看見(以事例證實自己的判斷正確)。
三.檢查自學成果,并給與評價。
1.分組分段齊讀課文。讀完點名回答自學要求中的a.b.c.。
2.分角色讀媽媽評價兒子的話。
3.點名男同學讀描寫三個兒子在見到媽媽提著沉重的水桶時不同表現的句子,然后點名女同學模仿寫句子。(課件出示下列內容)。
一個孩子翻著跟頭,像車輪在轉,真好看!一個孩子唱著歌,歌聲真好聽。另一個孩子跑到媽媽跟前,接過媽媽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著走了。
一個(只)________________。一個(只)__________________。另一個(只)_______________。
4.分角色讀媽媽詢問老爺爺以及老爺爺評價兒子的話。讀完點名回答兩個思考題。
四.心靈感悟與思維拓展。
1.學完課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是什么原因導致了三個兒子的不同表現?請各抒己見。
五.分享與創(chuàng)造:
1.如果你能用心感受母愛,你就一定會成為一個有孝心的人。如果你還能把平常生活中母愛的點滴具體表現說出來,那么你一定會在任何時間任何場合本能地把你的孝心以實際行動表現出來。----------老師的感悟(用課件出示此內容)。
2.請欣賞閻維文唱的《母親》這首歌,讓我們隨著他深情的歌聲與他一同回顧一下平凡、無私而又博大的母愛的一些具體表現。(放歌曲第一段課件)。
3.歌中所唱到的那些事,你經歷過嗎?你能模仿歌詞的寫法把詞中記敘的體現母愛的事改編成體現兒子孝心的一些行為嗎?(師先放些有關孝心的圖片和文字材料,讓學生說一說哪些行為是表孝心的,然后教生利用這些素材模寫,最后用課件出示下列內容做歌曲第二段,用《母親》的旋律教學生唱)。
爸媽下班回到家,我去倒熱茶;
爸媽生病躺在床,我去把藥拿;
為我買回的那甜水果,我與家人分享;
放學回到了家里面,喊聲親愛的媽媽。
啊,人間孝兒女,
啊,天下第一強,
父愛母愛加孝心,
就是幸福的家。
六.家庭作業(yè):學完課文后,你想到了什么,請寫一篇日記。
第一課時板書設計。
母親(說)兒子(做)老爺爺(評)。
第一個既聰明又有力氣翻著跟頭,真好看(有本事無孝心,不。
第二個有好嗓子唱著歌,真好聽能算真正的兒子)。
第三個沒什么特別的接過水桶,提著走了只看見一個兒子。
第二課時。
完成目標2.
一.寫字指導:
1.寫正確。
本課要寫的字中有些容易寫錯,特別是諸多的“點”,最容易被忽視。如,“拎”字最后筆點,“桶”字右上的一點,“膊”字右上的點,都容易漏寫?!笆帯弊忠彩且讓戝e的字,學生往往寫成左右結構,指導時要特別強調。
2.寫美觀。
寫“桶”字時,右上的“橫撇、點”不宜大;“晃”字中間的橫不能太長,下面的撇,豎彎鉤要寫舒展。寫好“?!弊值年P鍵是寫好右邊,右邊部件多,要寫緊湊,口盡量扁,給下邊的禿寶蓋和“丁”字留出位置?!安?、蕩”二字筆畫多,不容易寫好,要示范。
3.學生在書上的田字格里跟著老師寫好兩個示范字,選有代表性的字放到展示臺上評點。
二.課堂作業(yè)。
學生在抄寫本上按要求抄完9個生字。
第二課時板書設計。
拎桶停聰胳膊甸晃蕩。
(博客地址:/u/2797688500)。
《三個兒子》說課稿。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四冊二十三課《三個兒子》這一課。下面我將從教材(內容、目標和重難點、時間、、教法、作業(yè))和學生(學法、能力)兩個大的方面對如何上好本課進行解說。
一、說教材。
1、說內容。這篇課文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三個媽媽在井邊打水,一個老爺爺坐在井邊的石頭上休息。媽媽們一邊打水一邊夸自己的兒子。第一個媽媽夸自己的兒子既聰明又有力氣;第二個媽媽夸自己的兒子唱歌好聽;第三個媽媽認為自己的兒子沒什么特別的地方。當母親們拎著很重的一桶水回家的時候,三個兒子都來了,第一個兒子和第二個兒子只顧炫耀自己的本領,只有第三個兒子接過媽媽的水桶,提著走了。當期中一個媽媽請老爺爺評價一下三個兒子時,老爺爺幽默鳳趣而又語重心長地說他只看見了一個兒子。這個有趣的故事揭示了一個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不管你本事有多大,沒有孝心都不能算真正的兒子。而孝心的表現就是要以實際行動為父母分擔生活重擔。
2、說目標和重難點。我在教學設計中為本課設計了六個教學目標,期中一。
到四個目標識字、寫字、讀課文、明白課文所說的道理是教參上提出的,是重點,學生掌握這些不算困難。第五個目標“讓學生思考促使三個孩子在看到母親提著沉重的一桶水作出不同表現的原因”是我針對目前的社會和家庭教育中過分宣揚名利使得孩子從小就失去了平常心這一現象自己設計的,學生較難把握,但在老師的正確引導下(用兩個故事加以引導。故事一:德國老卡爾威特的兒子小卡爾威特,九歲就能解大學的題目,當別人夸獎他的兒子時,他立即制止。理由是讓孩子保持一顆平常心。故事二:一位中國留學生到美國朋友家做客,她看到朋友八歲的女兒很漂亮,隨口夸道:“你真漂亮!”沒想到這位美國朋友很不高興,要她立即向小女孩道歉,理由是她夸小孩漂亮,小孩會失去平常心,以為可以靠漂亮獲得一切。從這兩個故事中家長的言行,可以看出,他們非常害怕自己的孩子失去平常心。一個有平常心的人在具體事件面前會做出人本能的表現,孝心是人的本能之一,而我們課文中的前兩個媽媽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兩個兒子失去了平常心,導致他們隨時隨地想炫耀自己。而文中的第三個媽媽的言行與故事中的父母的言行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她的孩子沒有失去平常心,在見到媽媽提水時,本能地把孝心表現出來了),不僅能讓學生弄明白,且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形成思維的深刻性品質。第六個目標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是我根據新課標大語文即生活就是語文的提法而設計的,用聽歌的方式將語文與生活對接,讓學生在美妙的歌聲中,用心用情感受母愛、感悟生活,然后模仿歌詞改編創(chuàng)造,從而提高語文素養(yǎng)。
3、說時間。我在教學設計中為本課安排的時間是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
識字、讀課文、理解課文;第二課時是寫字。
4、說教法。本課第一課時主要的教法是放手讓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根據老。
師提出的要求自主識字、讀課文、理解課文,然后老師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并給予評價。在評價理解課文這一環(huán)節(jié)時,適當加以點撥引導,然后拓展,以促成目標四、五、六的達成。本課的第二課時主要的教法是放手讓學生自己根據老師平時教的方法觀察字的間架結構,然后自主寫字,要求學生做到一看二寫三對照。不過在讓學生書寫生字之前,老師要對容易寫錯的字、難寫的字作具體指導,并在黑板上示范;然后學生寫字時,老師要巡回細看,適當拿個別字放在展臺上進行評點,以期達到把字寫正確、寫美觀的目標。二年級要寫的生字不僅筆畫不簡單,且量較大,而要達到寫對寫好的目標,就不能寫得太快,所以需要給一整節(jié)課的時間。
5、說作業(yè)。經過第一個課時的學習之后,孩子們的心靈一定會在成長,而。
一個成長中的人的內心深處一定會有一些感悟的。再加上寫日記是新課標中要求二年級學生應掌握的,所以要求學生回家就學了本課后的所思所悟寫一篇日記,是再合適不過的家庭作業(yè)了。第二課時其實就是一節(jié)寫字課,我的寫字作業(yè)都是在課堂完成的,所以只有課堂作業(yè),沒有家庭作業(yè)。
二、說學生。
1、說學法。本班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就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學,現在已熟練掌握一套自學的程序和方法,自學本篇課文,應不成問題。
2、說能力。從本課的教學設計上看,似乎第一課時份量有些偏重,但前面。
已說了,本班學生從一年級就開始自學,經過一年多的訓練,自學能力初步形成,再加上本課要認的生字不多(只有6個),所以在解決識字這一塊不需要太多時間;課文內容也不是很長,基本是人物對話,話語內容簡單明白,朗讀時,人物的語氣比較好把握;在理解課文時,老爺爺的眼前明明有三個兒子,可他卻說只看見一個兒子,這一點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但優(yōu)秀的學生還是能理解的,在他們的帶動下,學生們基本理解無障礙;在思維拓展這一塊,雖有難度,但在老師的巧妙點撥與引導下,學生們再聯系生活實際和自己的親身體驗與感受,相信他們會豁然開朗,迅速領悟。當然,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太大,無論在哪個環(huán)節(jié),都可能有個別學生不能及時跟上,這沒關系,老師不能為了這個別人而耽誤全班同學的時間,讓他瘸著腳跟著大部隊往前趕,待大伙到了目的地,他也差不離了,課后稍作輔導。
(博客地址:/u/2797688500)。
二年級語文三個兒子教案篇七
一、復習導入。
1、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讀。
2、認讀詞語。
二、細讀文本,合作探究。
1、自由讀課文,找出三個媽媽的話,用“——”劃出來。
(1)小組內交流:你都找到了哪幾句話,指名讀。
(2)品讀三個媽媽的話,體會媽媽的心情。
a、自由練讀:把自己當成媽媽,你會怎樣夸獎你的兒子?會用怎樣的語氣?
b、教師范讀。
c、指名讀,教師提示讀的`語氣。
(前兩個媽媽說話時很得意,讀時語速稍快,語調稍高;第三個媽媽說話很平淡,讀時語速平穩(wěn))。
d、小組內分角色朗讀。
2、三個兒子看到自己的媽媽在提水,他們是怎么做的?用“﹏“劃出來。
(1)指名讀自己劃出的句子。
(2)讀讀議議三個兒子的不同做法。
(3)說話訓練:一個(只)____。一個(只)____。另一個(只)____。
3、合作探究:為什么老爺爺說只看見一個兒子?
(1)分角色朗讀一個媽媽與老爺爺的對話。
(2)討論:老爺爺為什么說只看見一個兒子?
(3)、讀出老爺爺幽默、風趣而又意味深長的話。
三、拓展延伸。
讀了課文,你讀懂了什么?
四、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聰、胳膊、甸、晃蕩”。
2、引導觀察,演示書寫順序。
3、教師范寫,提醒關鍵筆畫。
4、學生練寫。
5、同桌互相欣賞,講評。
板書設計。
三個兒子。
一個一個另一個。
翻跟頭唱歌提水(好兒子)。
孝敬父母。
二年級語文三個兒子教案篇八
教學目標:
1、復習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人物說話時的語氣。
3、欣賞課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人物說話時的語氣。
教學難點:
欣賞課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一、板書課題,揭示目標。
(一)師生共同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二)出示學習目標,指生讀。
1、復習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人物說話時的語氣。
3、欣賞課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二、字詞回顧。
出示詞語,指生讀,檢測,生正音。
三、品讀課文,讀懂文本。
(一)自學指導一:精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讀課文,找出三位媽媽的話。
師:請同學們邊讀課文邊找出三位媽媽評價自己孩子的話,用“———”畫出來。
2、全班交流:指名讀、男女生賽讀。
3、指導朗讀三位媽媽的話,體會閱讀樂趣。
(二)自學指導三:讀讀說說,體會“孝敬”美德。
1、感受沉甸甸的“一桶水”。
三位媽媽手中提的是怎樣一桶水啊?誰能找到課文里的句子說說。
2、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到這桶水沉甸甸的?通過朗讀把它表現出來。
3、體會“三個兒子”的不同表現。
4、齊讀“三個兒子”的表現,發(fā)現寫法。
四、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1、聯系生活說說你該怎樣做個孝敬父母的孩子?
2、頌讀《三字經》,升華主題。
二年級語文三個兒子教案篇九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內容十分淺顯的課文,但是淺顯的文字中卻包含著樸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為人子,方少時,孝與親,所當執(zhí)。本課教學中,我們不必給二年級的孩子們講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細摳文章的思想內含,只要在引導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明明有三個兒子同時在眼前,為什么老爺爺說只看到一個兒子這一問題引導孩子讀書討論,認識到作為孩子應該關心父母,孝敬父母。
教學目標。
1、提高學生獨立識字能力,會認6個生字,會寫9個字。
2、分角色朗讀課文,讀準人物說話時的語氣。
3、欣賞課文,理解老爺爺為什么說只看見一個兒子,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學重點與難點。
識記記形,規(guī)范生字書寫;理解課文內容,理解老爺爺說話的意思。
教學準備:
詞語課件、句子課件、圖片、水桶。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揭題。
1、師生談話。
2、揭題讀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讀通課文。
1、出示詞語課件,齊讀、指名讀。
2、開火車讀詞語。
3、分組分段讀通課文。
4、自由讀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讀語言,自讀自悟。
1、課件出示老爺爺的話。
2、找出媽媽的話(品讀)。
3、找出三個兒子的表現(品讀)。
4、談話討論:你最欣賞哪個兒子?
5、挖掘老爺爺說的話(品讀)。
6、課堂小練筆。
(四)再現課文情境,彈性表演(為第二課時鋪墊)。
(五)課外延伸,誦讀《三字經》。
第二課時。
(一)鞏固識字。
1、認讀帶生字的詞語。
2、口頭組詞。
(二)練習繪聲繪色地講故事,分角色表演故事。
1、分組練習。
2、指名匯報。
3、集體評議,合作表演。
(三)寫字。
1、出示會寫卡片,觀察結構。
2、指導書寫,學生仿寫。
3、開花組詞。
(四)完成課后讀讀說說練習,積累運用。
1、讀后說練習。
2、播放動畫,指導學生用一只一只另一只說話。
3、聯系生活場景照樣子說一說。
(五)總結實踐。
實踐活動:從現在做起,時刻做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多為長輩做事,把自己的感受寫進日記里,讓愛心日記伴你成長。
九、板書設計。
第一課時板書。
第二課時板書。
23、三個兒子。
23、三個兒子。
寫字:左右結構(左窄右寬)。
拎桶停聰甸。
胳膊晃蕩。
設計說明:
閱讀,一向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直接關系到識字寫字、寫作、口語交際教學等各個方面。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爺爺說只有一個兒子這個問題,來引導孩子們去讀書,讀出神,讀出味。
1、閱讀教學生活化。在閱讀教學中,讓文本與學生的感受、理解、體驗發(fā)生碰撞,產生火花。在學習語文的同時學習生活并磨礪人生。在課中,讓學生聯系實際:假如那是你的媽媽,提著那么重的水,你會怎樣說?怎么做?并營造一個民主的教學環(huán)境,情境表演,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潛力。讓學生敢想、敢說、敢做,使學生對文本有了獨特的理解。
2、閱讀教學個性化。愛探索、喜嘗試是孩子的一大特點。于是,我設計分角色朗讀課文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時而扮演媽媽,時而扮演老爺爺,幫助孩子嘗試各種角色的模擬。在角色的完成中,喚醒學生的自我意識,讓他們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華,從而促使學生真正地走入了課文的意境中,能更好地體會作者的'情感,能對課文產生更深的理解。
3、閱讀教學的升華?!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就要求我們在閱讀教學中要確立新的閱讀教學價值觀尊重差異,張揚個性,多元解讀。因此,我設計升華主題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展開討論:你最欣賞哪個孩子?和老爺爺的看法相同嗎?這兩個問題的設計,幫助學生理解正確的價值取向,理解三個兒子其實都很優(yōu)秀,但是只有孝敬父母的才是真正的好兒子,在學生心里激起思維的火花,并插入小練筆,以誦讀《三字經》結束課程,激發(fā)學生孝敬父母的心愿,在體驗中完成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提升。
總之,在低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只有注意激發(fā)和保護學生的閱讀興趣,把聽、說、讀、思、演等相機結合,相互滲透,讓孩子們融入生活場景中,自主學習,體驗閱讀的樂趣,獲得閱讀后的成就感,長此以往,才能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全面、持續(xù)、和諧的發(fā)展。
課文。
23、三個兒子。
三個媽媽在井邊打水,一位老爺爺坐在旁邊的石頭上休息。
一個媽媽說:我的兒子既聰明又有力氣,誰也比不過他。
又一個媽媽說:我的兒子唱起歌來好聽極了,誰都沒有他那樣的好嗓子。
另一個媽媽什么也沒說。
那兩個媽媽問她:你怎么不說說你的兒子呀?
這個媽媽說:有什么可說的,他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三個媽媽打了水,拎著水桶回家去,老爺爺跟在她們后邊慢慢地走著。
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蕩,三個媽媽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這時,迎面跑來三個孩子。一個孩子翻著跟頭,像車輪在轉,真好看!三個媽媽被他迷住了。
另一個孩子唱著歌,歌聲真好聽。
另一個孩子跑到媽媽跟前,接過媽媽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著走了。
一個媽媽問老爺爺:看見了嗎?這就是我們的三個兒子。怎么樣???
三個兒子?老爺爺說,不對吧,我可只看見一個兒子。
二年級語文三個兒子教案篇十
一、復習導入??。
(一)復習生字??。
1.詞語朋友們已經排好隊了,你們能大聲地叫出它們的名字嗎???。
既然拎水桶好嗓子沉甸甸 晃蕩 胳膊 聰明走走停停。
(二)生活情景導入??。
2.不僅咱們中國的媽媽愛夸孩子,這兒有幾位俄羅斯的媽媽也在夸獎自己的孩子呢!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第23課《三個兒子》。
二、理解課文,指導朗讀。
(一)品讀三個媽媽的話。
1.請同學們一邊讀一邊想,有滋有味地讀一遍課文。
同學們,三個兒子在媽媽心目中是怎樣的呢?請大家默讀課文,把幾個媽媽談論孩子的話畫出來。
2.指導朗讀三個媽媽的話。
(1)第一位媽媽說的話。
師:這個兒子的優(yōu)點是什么?(既聰明又有力氣,誰也比不過他)咱們班誰也是既聰明又有力氣?師問這生:你既聰明又有力氣,你的媽媽會為你感到(生:自豪、驕傲、幸福……)。
師:課文中的這個孩子既聰明又有力氣,他的媽媽也會為他感到(生:自豪、驕傲、幸?!?,孩子是媽媽的驕傲,在媽媽的眼里,自已的孩子永遠是最好的!誰來學做這位媽媽,通過朗讀,來夸夸這個孩子。
(2)指名讀第二位媽媽說的話。
師:第二個兒子有什么特長?(唱起歌好聽極了,好嗓子)。
指導朗讀師:這個孩子唱起歌來好聽極了,他的媽媽會感到(自豪、驕傲、幸福……)。誰來學做媽媽,夸夸孩子。
(3)指名讀第三位媽媽說的話。
師:你有什么問題要問這位媽媽?(你為什么不夸夸自己的兒子?)。
師:這個兒子沒什么特別,很普通。他的媽媽愛他嗎?(愛。媽媽是偉大!即使兒子沒什么特別,既不是那種聰明又有力氣,也不是那種唱起歌來好聽極了,但媽媽也會同樣愛兒子。只是把愛兒子默默的放在心里,不用嘴巴來夸耀兒子。
師:這句該用怎樣的語氣比較恰當?(謙虛、平常)。
3、孩子永遠都是媽媽的心頭肉,掌中寶,讓我們再一次感受媽媽的愛,分角色朗讀1——6段。
(二)體會一桶水的重。
1.三個媽媽打完了水,就要走回家去,接下來發(fā)生了什么事情?聽老師范到讀文,想想你有什么發(fā)現?(師讀7、8段)。
2.你感覺這一桶水怎么樣?(水很重)你是從哪些詞看出水很重的呀?
(“重”、“晃蕩”、“走走停停”、“酸”、“痛”。)。
3.誰能通過讀來表現出三位媽媽提水的辛苦呢?指名讀,齊讀。??。
隨機采訪:兩位媽媽,水重不重?你們家離這遠嗎???。
你們想讓別人來幫幫你嗎???。
(三)感悟三個兒子的做法。??。
1.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用筆畫出三個兒子的做法。指名讀。
2.自已讀一讀三個兒子的做法。想一想:你比較喜歡哪個兒子的做法?為什么?
(1)指名回答。
(3)小結:同學們,只有這個“兒子”在媽媽有困難的時候給了媽媽最需要的幫助;只有這個兒子心中有媽媽,知道關心媽媽,孝敬媽媽,難怪老爺爺會說——齊讀老爺爺的話。
三、升華主題,拓展延伸。
2、原來,愛媽媽就是幫媽媽提一桶水這么簡單;
原來,愛媽媽就是幫媽媽端端飯、洗洗碗;
原來,愛媽媽就是當媽媽買了我最愛吃的草莓時,……。
原來,愛媽媽就是在媽媽勞累了一天,回到家里時,……。
3、同學們,“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愛爸爸媽媽就應該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
四、作業(yè)。
1、讀一讀〈〈黃香溫席〉〉和〈〈臥冰求鯉〉〉的故事。
2、倡議:每天做一兩件讓爸爸媽媽高興的事情。
二年級語文三個兒子教案篇十一
1、請學生暢所欲言說說自己的學校有什么好的地方。
2、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能在這樣好的學校里學習!不過,你們忘記了,你們也是學校的精彩,是學校的驕傲,接下來---就是見證奇跡的時刻!
一、直接導入、初讀感知。
1、直接導入
師:今天韓老師要和大家一起學習一篇關于媽媽和兒子的故事。讓我們一起讀讀課題——《三個兒子》。
兒子是媽媽的驕傲,思考一下,豎起你的大姆指,誰能用驕傲的語氣讀!
(指名讀:神氣活現的,真像一位驕傲的媽媽,讓我們一起讀讀。)
2、出示貼圖
師:你們看,我把這三個兒子請來了,有禮貌的孩子們和他們打個招呼吧!
問:仔細看,有幾個兒子呀?(三個兒子)
接:三個兒子?不對吧!一位老爺爺說:“我可只看到了一個兒子!”
導:這是怎么回呢?讓我們讀讀課文吧!你會知道得更多!
3、自讀課文
提出要求:讀準字音,把生字認會,不熟的地方多讀幾遍。(學生開始自讀,教師檢查)
二、朗讀交流,體驗閱讀
1、檢查字詞
師:生字學會了嗎?(學會了)考考你們,看屏幕!(出示生字詞)
(借助班級資源通過演示、舉例等方式理解“好嗓子”“既聰明又有力氣”等詞語。)
2、入情讀句
(1)默讀:
師:老師呀平時經??洫勀銈?,課文中的三個媽媽也在談論他們的孩子,她們又是怎么評價自己的兒子的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一找媽媽評價兒子的話。(默讀課文的要求:不能出聲、不用手指、不動嘴唇。)
(2)大聲讀:
你把自己就當成媽媽,去讀一讀媽媽的話,讀出媽媽的感情來。
3、交流展示
(1)“我的兒子既聰明又有力氣,誰也比不過他?!?板書:有力氣)
師:請一位小朋友來讀,大家聽,他把自己當成媽媽了沒有。(指名生讀)
師:這位媽媽,您剛才夸獎兒子的時候,心情怎么樣?
(心情好,“好”還可以換成什么詞?開心、驕傲、自豪、美滋滋的,對,把這些感覺都帶著,再加上動作,同學們,你們都來練一練。)
師:再請幾個“媽媽”來夸夸自己的兒子!
(2)“我的兒子唱起歌來好聽極了,誰都沒有他那樣的好嗓子?!?板書:好嗓子)
師:請一位小朋友來讀,說說他讀得怎么樣?
評:是啊,同學們真棒,我們就要這樣,互相評價,互相學習,多練習朗讀,這樣書一定會讀得更好聽!
(3)“有什么可說的,他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板書:不特別)
師:兩個媽媽都在夸獎自己的兒子,第三個媽媽卻什么也沒說,這是為什么呢?(沒什么特別不想在人前炫耀兒子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師:這位媽媽在說這句話的時候是什么心情?(平淡、平常)
師:你用朗讀來表現嗎?(請學生讀)
4、齊讀三位媽媽的話。
三、自主發(fā)現,感受真情
1、過渡:(教師加上表演口述)從井邊到家里可遠了啦,媽媽們拎著沉甸甸的水桶走走停停,停停走走。
用耳聽:同學們,你仿佛聽到了什么?(喘氣聲,晃蕩聲。)
用眼看:同學們,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媽媽流汗,彎腰捶背的樣子。)
(可以指導適當表演一下)
師:課文的哪一段寫了媽媽的辛苦?(第8自然段)
師:誰能用你的朗讀表現出媽媽的辛苦、水桶的沉重?(適當評價指導)
2、這樣重的水,三個兒子看見了,他們分別是怎么做的?你們看,他們來了!(播放動畫---翻跟頭/唱著歌/提水桶)
說一說:請同學用“一個/一個/另一個”說說這三個兒子的表現。
(板書:翻跟頭/唱著歌/提水桶)
師:三個兒子,三種表現,你有什么看法?
(他們三個真的都很棒,有力氣、會唱歌、又能干。前兩個孩子翻的好,唱得好,如果再能幫媽媽提水,就更好了,因為媽媽現在最需要的是幫助。)
3、解疑:課文學到這,你知道為什么在老爺爺眼里只看到一個兒子了吧!
師:原來在老爺爺的眼里,只有孝順父母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四、拓展練習,深入思考
1、對話:三個兒子就在我們面前,你想對他三個兒子說點什么?
2、對話:有沒有人想對三個媽媽說點什么的?
3、你屬于第幾個兒子,你想對自己說點什么呢?
4、小結
孩子們,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呀,作為子女,從小就要知道孝順父母,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以各種方式來表達對父母的關心,這樣,這種美德一定會在我的中華大地上傳承下去,擁有了這種美德,加上我們的才藝,小朋友們,你一定會擁有更美好的人生。
5、回歸文本,再讀句段。
師:讓我們帶著我們的感受,帶著我們對父母的真愛,再來讀讀這些句子。
五、拓展延伸,走進國學
“為人子,方少時。香九齡,能溫席?!?BR> 2、回家多讀些書,再找找身邊的“黃香”,你一定也能成為一個值得父母為之驕傲和自豪的孝子!
六、板書
二年級語文三個兒子教案篇十二
教學目標:
1.認識16個生字,學會9個生字。
2.閱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知道老爺爺說他好像只看到一個兒子的原因。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能將課文內容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體會到怎樣做才是媽媽的好孩子。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兒子們》(板書課題)。大家看到這個課題也許有問題要問,別著急,先用心聽老師讀課文,看能不能在聽讀的過程中自己找到問題的答案。
二、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說說自己的問題和已經找到的答案,還可以提出未能解決的問題,如果學生的問題是“老爺爺為什么說他好像只看到了一個兒子”等,可考慮將問題保留,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逐漸解決。
【欲揚先抑。安排短暫的等待是為了學生學習在傾聽中增長見識,在沉默中學習思考。】。
三、自讀課文,認識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1.請學生自己把課文讀一讀,爭取讀通,讀順:遇到不認識的字先用鉛筆把它劃出來,在想辦法認讀。(老師巡視,注意提醒學生對不認識的字,一定要先劃出來,再想辦法認識。)。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共16個生字,出示15張卡片,其中“沉甸甸”以詞語形式出現),請學生開火車認讀,并希望學生能在讀字后,再用它組一個詞,對“沉甸甸”一詞可放在最后出示,不僅要求學生能讀準字音,還要學生了解該詞的意思(這里如果學生體會不到位,老師可順手拿起身邊的一本書問學生:“這本書是輕輕的還是沉甸甸的?”再接著搬動一下桌子或講臺問學生:“老師要搬動的這張桌子是輕輕的還是沉甸甸的?”通過對比,達到啟發(fā)學生的目的。
(2)同桌合作,互相聽一聽對方讀課文,看看是否還有不認識的字。
四、再讀課文,進一步了解課文內容。
l.談話:同學們,聽著大家朗朗的讀書聲,我知道,許多同學都能流利地讀課文了。下面,我要請兩名同學為大家朗讀這篇課文,不過有一個小小的要求,第一個同學讀的內容只能是講在井邊發(fā)生的事,第二個同學讀的`內容只能是講在路上發(fā)生的事。
2.指名朗讀課文。(及時給予鼓勵性評價)。
3.提問:誰能說說文章先寫了什么,然后又寫了什么?
4.學生的回答,分別學習文章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
學習前半部分:
(2)比一比:請學生試著用媽媽們的語氣把劃出來的句子讀一讀,看誰讀得像。
學習后半部分。
談話:同學們,聽了這些媽媽們的話,誰能說說自己最喜歡那個媽媽,為什么?
(2)學生匯報討論結果。
(此時,如果學生的匯報只注重結果,可引導學生注意一些句子,如“―桶水可重啦!三個媽媽走走停停,手都痛了,腰也累得直不起來……”“沉甸甸”等,使學生在有意與無意間去深入閱讀課文。最終意識到:好孩子,不光是讓媽媽高興,更重要的是在媽媽遇到困難的時候能盡自己的力去幫助她。)。
四、總結課文,質疑。
討論:“老爺爺為什么說他好像只看到了一個兒子?”
請學生談一談,讀了這個故事,自己還有哪些問題?
五、指導寫字。
1.請學生指著課后生字讀一讀,看一看,說說自己能把哪個字寫得漂亮、美觀?
2.學生先練一練,然后指名個別學生到老師事先準備好的田字格里寫一寫,提醒其余的學生注意觀察,最后評一評。
3.請學生在作業(yè)本上,將每個生字抄寫三到四遍,會組詞的還可以寫一個詞語。
二年級語文三個兒子教案篇十三
(一)自讀課文,讀準確,讀通順。
借助拼音力爭將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二)內讀書,樸素幫助。
1.一個一個地讀,相互學習,相互指正。
2.分角色讀課文。
(三)自讀自悟。
思考問題:文中出現了三個兒子,為什么老爺爺說只看見一個兒子?
(四)合作學習,交流討論。
(五)進入角色,感情朗讀。
1.用自豪的語氣讀前兩位媽媽的話,感受母親無私、無我的'愛。
2.用平穩(wěn)的語氣讀第三位媽媽的話,表現出她平和的心態(tài)。
3比一比,看誰能通過讀表現出三位媽媽提水的辛苦。
4.練習讀好老爺爺幽默、風趣而又意味深長的話。
(六)真誠面對,談談感想。
說說你讀了課文,想到了什么。
(七)提出要求,付諸行動。
倡議同學們從現在起,每天至少為父母做一件事。
二年級語文三個兒子教案篇十四
《三個兒子》是小學語文人教版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23課的內容。課文寫了三個兒子看到他們各自的媽媽拎著沉重的水桶時的不同表現。力氣大的兒子只顧著翻跟頭,嗓子好的兒子只顧著唱歌,他們唯獨對媽媽手中的水桶視而不見,而那個“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的兒子,卻跑到自己媽媽跟前,接過了沉甸甸的水桶。從而告訴學生孝敬父母的道理。
1、鞏固生字字音、字形,在具體語境中理解字義。
2、分角色朗讀課文,讀準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學會用“一個(只)……一個(只)……另一個(只)……”的句型練習說話。
3、理解老爺爺的話“我只看見一個兒子”的含義。
讓學生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和勞動的艱辛,從而產生體貼、孝敬父母的美好情感。
理解老爺爺的話所包含的深意,他為什么說只看見一個兒子?
課件
朗讀感悟,啟發(fā)教育
一、欣賞歌曲,導入新課
1、導語: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歌嗎?(喜歡)今天,老師要請同學們欣賞一首兒歌《好媽媽》,會唱的同學,可以跟著一起唱。
2、播放歌曲《好媽媽》
3、師:欣賞完這首兒歌,能告訴老師你知道了什么呢?
4、生交流。
5、師小結:歌曲中的小朋友多疼愛自己的媽媽呀!今天,我們的課堂上也來了三個小朋友,他們在這方面是怎么做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23課《三個兒子》(師板書課題)
6、齊讀課題。
二、檢查生詞,初讀課文并質疑
(1)生小聲地讀一遍
(2)抽學生認讀
(3)開火車讀
3、生讀課文后交流。
4、師:對呀!明明有三個兒子,為什么老爺爺卻說只看見一個兒子呢?老師也搞不明白,為了弄清原因,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共同學習課文,相信等學完了課文,你們一定會明白的!
三、朗讀感悟,解決疑問
(一)自由朗讀課文1——6自然段,邊讀邊用直線劃出三位媽媽評價自己孩子的句子。
1、指名讀自己找到的句子。
2、質疑:從你們找到的句子中,你讀懂了什么?
(前兩位媽媽在夸獎自己的孩子,而第三位媽媽卻沒有)
3、品讀前兩位媽媽的話,體會閱讀樂趣。
師:現在就讓我們來扮演一下媽媽的角色,試著讀一讀前兩位媽媽的話,來夸一夸她們的兒子吧?。ǚ中〗M自由地練讀。)
(1)小組代表比賽讀第一位媽媽的話。
(2)評價。
(3)師總結。(可從語氣和表情上體會、感受)
(4)再次自由地讀,可多讀幾遍,邊讀邊體會媽媽的自豪。
(5)男、女生比賽讀第二位媽媽的話。
師:這一次,我聽到了媽媽的自豪,老師也為她們有這樣的兒子感到
驕傲和自豪!
4、品讀第三個媽媽的話(課件顯示)
(1)師:兩位媽媽都在夸獎自己的兒子,第三位媽媽是怎么說的呢?理解“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表現出第三位媽媽那平和、謙虛的心態(tài)。
(2)師范讀。
(3)生試著讀一讀。
(4)齊讀。
(二)三位媽媽提著水回家去,為什么走走停停呢?聽老師范讀第8自然段。
1、聽了老師的朗讀,你發(fā)現了什么?
2、從文中的哪些詞可以看出或感受到水很重的呀?相機理解“晃蕩”
3、你能用朗讀來表現出水的沉重嗎?
4、齊讀。
二年級語文三個兒子教案篇十五
《三個兒子》是一篇生動感人的生活故事。課文通過三個媽媽對自己兒子的夸獎和三個兒子媽媽面前的具體表現的對比敘述,揭示了一個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即:兒女應該以實際行動為父母分擔生活重擔。課文內容淺顯,語言通俗,人物對話較多。
故事內容生生動有趣,教學中應極力避免灌輸孝敬父母的大道理的說教式做法,也不應逐字逐句地深挖細摳文章的思想內含,應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語文實踐活動,幫助學生走進文本,在多形式的閱讀活動中,引領學生與課文進行真實的對話。在閱讀中思考、發(fā)現,進而獲得豐富的感受和體驗。啟發(fā)聯系生活實際,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在閱讀中提升自己。
1、會認6個字,會寫9個字。
2、分角色朗讀課文,讀準人物說話時的語氣。
3、欣賞課文的內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學重點】
認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生字詞語卡片、反映故事內容的圖片或課件。
2、多方面收集有關父母疼愛孩子,孩子孝敬父母及反面的材料。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的媽媽夸獎過你們嗎?為什么夸獎?怎樣夸獎的呢?請你試試著描述或表演一下。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文中同樣描寫了母親夸獎兒子的故事。
(相機板題)
2、按圖敘述:
(板題)
(由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入課文,挖掘學生的生活體驗,啟發(fā)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讀文的興趣,拉近課文內容與學生的距離。)
〖對話平臺
1、自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重點的詞句句子多讀幾遍。
2、同桌互讀課文,糾正讀音。
3、重點練讀文中帶有生字的句子。小組內合作學習生字,交流識字方法:
如:一個媽媽說:“我的兒子既聰明又有力氣,誰也比不過他。”、 又一個媽媽說:“我的兒子唱起歌來好聽極了,誰都沒有他那樣的好嗓子?!钡取?BR> 4、游戲鞏固識字:
如:開火車認讀、聽讀舉卡片等。教師相機引導學生交流重點字的識字方法。
5、推薦小組成員分段讀課文。組織學生正音評價。
(尊重學生的基礎,落實識字教學,提高語文學習的實效。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真實的基礎,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文識字活動,扎扎實實,不走過場。教學把識字、朗讀有機融合,提高學習效益。)
通過讀文你讀懂了什么問題?還有哪些地方你沒有讀懂?
(根據學生的閱讀特點,引導學生從整體上了解課文內容,及時吸收學生讀書情況的反饋。簡單的字詞或與內容相關的問題,可以引導學生解答或教師適當點撥。)
1、出示“我會寫”中的“拎、聰、甸、桶、停”五個單字。
2、學生觀察生字,說說最難些的是什么字,每個字寫時要注意什么。
3、教師范寫重點字。如:“拎”字的右邊不要寫成“今”。
4、學生練寫,共同評議,展示優(yōu)秀作品。
(突出難點字的書寫。要給學生充分寫字的時間,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二年級語文三個兒子教案篇十六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情導入。
生1:我寫完作業(yè)幫媽媽做過飯。
生2:我在家經常幫媽媽收拾屋子,媽媽還夸過我昵!
生3:老師,我們在一年級時,學了《馬莎長大了》,您告訴我們要懂事,要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回家我就給爸爸媽媽打了一盆洗腳水,他們特別高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認識生字。
1.我們自己試著來讀一遍課文,好嗎?
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把不認識的字畫出來,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解決。
2.把你圈畫出來的字和小組同學說一說,并把不理解的詞放在小組中交流。
3.課文中的.生字,你是怎樣記的?
生1:“井”:水井的井,井底的井。
生2:“啥”:口字旁和“舍”,合在一起就讀“啥”,干啥的啥。
生3:“巧”:靈巧的巧。我用“靈巧”說一句話:我們都有一雙靈巧的手。
生4:“提”:提東西用手,所以是“扌”字旁。
生5:“桶、痛”:這兩個字都有“甬”字。“木”字旁是水桶的桶,人有病了就痛,所以痛是“疒”字旁。
三、細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同桌互讀。輕聲讀課文,和同學們說一說,文中講了什么?
2.全班交流,了解課文內容。
生1:三個媽媽在井邊打水,夸獎自己的兒子。
生2:(反駁)只有兩個媽媽夸了,第三個媽媽什么也沒有說。
師:她為什么不夸自己的兒子,是她的兒子不好嗎?
生2:不一定,可能她不像那兩位媽媽那樣愛說吧!
生3:第一個孩子會翻跟頭,第二個孩子唱歌像黃鶯一樣好聽。
師:那第三個孩子有什么本事?
生4:他把媽媽手中沉甸甸的水桶提走了。
師:他不怕累嗎?為什么不讓媽媽提呢,媽媽可是大人呀!
生5:因為他心疼媽媽,不想讓媽媽受累。
生6:老師,我知道他才是個懂事的孩子。
四、演繹課文,聯系實際,拓展延伸。
1.表演課本劇,生生互評。
2.從這個故事中,你想為媽媽做點什么?
二年級語文三個兒子教案篇十七
教學目的:
1、讓同學掌握課文里的生字,注意“痛、像”的寫法。
2、讓同學理解課文中蘊涵的深刻的道理,真正愛媽媽的小朋友是心疼媽媽,盡自身的力量協助媽媽。愛是相互的。
3、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愛媽媽的小朋友是心疼媽媽,盡自身的力量協助媽媽,愛是相互的。
教學難點:
讓同學理解問什么老爺爺說我好象只看見了一個兒子。
教學方法:討論法、朗讀法。
學法指導:引導同學進入情景當中來學習。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課。
同學們你們的家長夸過你們嗎?今天我?guī)Т蠹艺J識幾個新朋友,看哪一位小朋友值得我們夸一夸。
二、學習認讀生字。
1、讓同學借助拼音讀認讀生字。
2、給認讀生字口頭組詞。
3、讓同學討論用怎樣的方法能記住這些生字。
4、同學匯報討論情況,教師點評。
三、教同學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讓同學說說自身認識哪個字在哪里見過。
3、開展組詞競賽活動。
4、分析字形,指導同學書寫生字。
四、初讀課文。
1、讓同學自身試著讀課文。
2、說說你通過初讀課文知道了什么。
3、請大家找自身不懂的問題。
板書設計:兒子們。
井巧呢提桶痛累像吧。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
1、讓同學個別讀課文。
2、其它同學評價。
3、教師指導同學朗讀,讀出媽媽夸小朋友時驕傲的神氣,還有文中幾處問話的地方。
4、再讓同學讀課文,教師評價。
二、提出自身不懂的`地方。
說說通過讀課文,說說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解決問題。
1、讓同學小組討論提出的問題。
2、小組長匯報討論結果。
3、教師小結:
三個兒子都給媽媽帶來了快樂,但是他們的行為卻是有區(qū)別的:翻跟頭和唱歌也許是扮演給媽媽,也許是為了得到媽媽的稱譽,提桶水卻是出于對媽媽的關心,體諒媽媽和協助媽媽的愛心。
四、擴展活動。
請大家說說你平時在家里,是怎樣關心和體諒媽媽的。
板書設計:兒子們。
一個翻跟頭。
兒子們一個唱歌。
一個提水。
二年級語文三個兒子教案篇十八
1、會認“既”等6個生字,會寫“拎”等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人物說話時的語氣。
3、懂得要孝敬家長的道理。
一、激趣導入
1、師:小朋友們,你們的媽媽褒揚過你嗎?
生:褒揚過。
師:怎樣褒揚的?
生:……
師:你們真是既聰明又懂事的小朋友。
2、師:今天我們來學習第23課“三個兒子”。
(師板書課題)
(生齊讀課題)
二、讀通課文,感知內容
1、師:三個兒子怎么樣呢?請小朋友自由讀課文,可以借助生字表讀準字音,也可以用字典識字。困難處多讀幾遍,開始吧!
(生自由讀)
2、課件出示詞語:
嗓子拎著水桶晃蕩沉甸甸
師:誰想讀讀?
(生流利的朗讀詞語)
當生讀到“拎著水桶”時,師:能做個動作嗎?
當生讀到“晃蕩”時,師:誰能用動作表示?
師:你來?
(生再讀詞語)
3、課件出示句子:
師:看!這些句子你能讀好嗎?快!讀給你的同桌聽聽。
(同桌互讀)
師:找一組小朋友開火車讀!
(當一生讀第一句話時)
師:把你對這句話的理解讀出來?
(當生讀第二句話時)
師:讀的好,你理解了。
(當一組生讀完時)
師:咱們一起讀讀吧!
(生齊讀句子)
4、師:怎樣能把課文讀的更有味道,下面聽老師來讀課文!
(師范讀課文,生認真聽)
師:謝謝大家!象老師這樣讀讀吧!
(生再讀文)
5、師:小朋友練習的很認真,下面我請同學分段朗讀課文。其他的同學一邊聽一邊用橫線劃出三個媽媽談論小朋友的話。
(生認真的聽,認真的劃。)
三、自悟,品讀語言
1、師:都找到哪幾句話?
(生分別讀三句話)
師:下面自身練一練,看誰能讀出三個媽媽不同的語氣。
2、交流一:
課件出示第一個媽媽的話
師:請一位小朋友來讀讀這句話。
(一生讀的很好)
師:哎呀,我聽出來了,你的兒子真是誰也比不過他。
師:讓我們一起伸出大拇指,來夸夸自身的兒子,“我的兒子既聰明又有力氣……”
(生齊讀)
4、交流二:
課件出示第二個媽媽的話
師:第二個媽媽的話,誰來讀?
(生讀)
師:我聽出來了你讀出了媽媽驕傲的語氣。
5、交流三:
課件出示第三個媽媽的話。
師:這兩個媽媽在談論自身的小朋友時充溢了驕傲與自豪,那第三個媽媽呢?誰來讀!
(一生讀的好)
師:哎呦,你讀懂了課文。
(一生讀的不好)
師:再想想該怎么讀?生讀好了。
師:對,就這樣讀!
6、師:讓我們繼續(xù)讀課文的7到11段,去認識這三個小朋友吧!
(生自由讀)
師:這么重的水,三個兒子看見了,他們是怎么做的?
(生匯報)
師課件出示“三個兒子的做法”。
(生再齊讀三個兒子的表示)
四、指明中心,分角色朗讀
1、師:接下來,你和你的同桌,一個當媽媽,一個做老爺爺,來扮演12、13段的對話。
(同桌練習)
2、師:誰來?
(指明一組扮演)
3、分角色朗讀:
師:下面請小朋友以小組為單位,分角色朗讀全文吧!
(師巡視,指導)
師:剛才老師巡視的時候,發(fā)現這幾個小朋友朗讀的很好,來為我們展示一下吧!
(叫讀的好的同學)
五、升華主題
1、師:你認為老爺爺看見的應該是哪個兒子?為什么?
2、師:那前兩個小朋友怎樣呢,他們就不孝順了嗎?為什么?
(生展開爭辯)
師總結:是??!孝順家長的小朋友,才是真正的好小朋友。
3、師:學到這兒,老師突然想起《三字經》里的一句話,送給大家。
(課件出示:“為人子,方少時,孝與親,所當執(zhí)”)
五、拓展
師:今天回到家后,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跟他們說說你對這個故事的感受。母親節(jié)快到了,你也可以回到家為媽媽做一件事!
二年級語文三個兒子教案篇十九
高老爹是高廟兒村有名的老實人,膝下有三個兒子。大兒子金柱、二兒子銀柱、還有之后從地埂上撿來的三兒子鐵柱。真是“三個兒子苦死老子?!备呃系透叽髬寖煽谧映钥嗍芾?,歷盡磨難幾十年,總算把三個兒子拉大成人,張羅著成了家。
按說老兩口該歇下來,享享清福了。但天有不測風云,過了不幾年,高大媽因患癌癥去世了。六十多歲的高老爹成了老光棍,做飯洗衣只得自我對付。
因為老爹的贍養(yǎng)問題,三個兒子和兒媳們坐到一齊商量起來。
“爹我們管?!贝髢合鄙xP仙是村里有名的摳門,背后人稱“鐵公雞”。她明白高老爹老實好伺候,身體硬朗,還能下地干活。只要管好那三頓飯,等于多了一個勞動力,還落了孝順的名聲。
“不行,爹還是和我們過?!倍鹤鱼y柱說話了,“爹最愛吃我們蘭花做的面?!便y柱嘴上這么說,心里也有自我的`小九九。只要家里有爹在,那六畝地的活就不用操心了,自我就能夠安心出去打工掙錢了。
“沒那個話,金柱是長子,就應和爹過?!薄拌F公雞”聲音大起來。
“長子算個鳥,你那么摳,爹能吃啥好的?”銀柱也不示弱。
“你放屁?!?BR> “你拉屎?!?BR> ……。
倆人吵吵的越來越兇。
“我看這樣,”一向沒說話的三兒子鐵柱開口了,“我們都聽爹的,讓他老人家選取和誰過?!?BR> “從老大金柱開始,一家吃三年飯。誰家吃飯就幫誰家干點農活,我還住我原先的院子?!备呃系罱K做出了決定。
“我和秀紅要出去幾年,”鐵柱說,“爹就靠哥嫂們照顧了。我那六畝地隨爹走,爹在誰家吃,地就誰家種。每畝地我只要五百塊轉包費,每年年底這三千塊務必交給爹,做為他的零花錢?!?BR> 一晃六年過去,高老爹在大兒子和二兒子家各吃了三年飯。他明白這些年他給兩個兒子下地干活、割草喂牛、掃院子看門一刻也未閑著。但為了兒子們,他寧可吃點苦也沒有怨言。至于鐵柱那六畝地三千塊的轉包費,兩個兒子都每年只給個幾百塊。鐵柱每年春節(jié)回來,他都說拿到錢了,好在鐵柱每年還另給他一些錢。
“真是誰養(yǎng)的狗誰清楚啊?!备呃系靼捉鹬豌y柱兩個親生的還不如撿來的鐵柱,但為了兒子兒媳們不吵吵,他只能容忍。
轉眼到了農歷臘八,“鐵公雞”正在家里煮臘八粥,銀柱氣沖沖來找金柱。“大哥呢?”他進門劈頭就問,“爹都病倒三天了,我弄到鄉(xiāng)衛(wèi)生院已經花了五六百了,你們咋管都不管?”
“噢,爹能干的時候,你們要和我爭著養(yǎng)?!薄拌F公雞”說著叉起了腰,“此刻七十二歲了,害上病就想推給我們,你咋不推給他老三?”
“對呀,春節(jié)一到鐵柱該回來了?!便y柱似乎眼前一亮。
“就是嘛!爹把他從地埂上撿回來,屎一把尿一把拉扯大,他就應多盡孝心?!薄拌F公雞”越說越來勁,“反正我和金柱敬奉了三年,以后不再管了?!?BR> “萬一他回來再提這些年的土地轉包費咋辦?”銀柱有點心虛。
“他還敢提這個?這幾年他只忙了自我的生意,哪顧上爹了?我們就一口咬定這幾年那六畝地上的收入全給爹看病了?!薄拌F公雞”瞪大了眼睛說,“聽說他生意更忙了,我倒要看看他老三咋養(yǎng)這三年,反正我是不會替他當孝子?!?BR> 大約一周后,鐵柱一家回到了高廟兒。他看到病剛痊愈的高老爹,拿出了從廣州給爹買的營養(yǎng)品和一千塊新錢,秀紅也把給公公買的過年新唐裝幫高老爹換上。他們把爹房子的衛(wèi)生搞完后,采購東西做了一桌豐盛的菜,把金柱銀柱兩家都請到了爹的屋里。
“又要過年了,”鐵柱端起了酒杯,“我要感謝哥哥嫂子們這些年來對爹的孝敬和對我和秀紅的照顧?!彼透缟﹤兏闪艘槐?,“我還要宣布一件事,”鐵柱告訴大家,他此刻廣州的生意很紅火,他要和秀紅趁春節(jié)帶上爹到廣州深圳游一趟,并為爹聯系好了全市有名的“夕陽紅”養(yǎng)老院。明天就帶爹去辦手續(xù),春節(jié)過完就可入住養(yǎng)老,讓辛苦了一輩子的爹好好享受一下晚年。
“養(yǎng)老院費用太高,誰拿得起?”“鐵公雞”有點急眼了,生怕連累自我。
“還有你的地包給誰種?”銀柱惦記著那六畝好地。
“養(yǎng)老院費用一年兩萬,今后全部由我出。”鐵柱說,“至于那六畝地,大哥二哥每家三畝,轉包費我一分不要?!?BR> “這……這是真的?”
“那……那太好了!”
“鐵公雞”和銀柱既驚訝又慚愧,幾乎愣住了。這樣的結果,他們萬萬沒有料到。
“來,為過大年,”
“為全家人團聚,”
“為爹的健康長壽,”
“干杯!”
他們說著笑著,一家人愉快地舉起了酒杯。
二年級語文三個兒子教案篇二十
1、會認“既”等6個生字,會寫“拎”等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人物說話時的語氣。
3、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培養(yǎng)聽讀欣賞的能力,寫正確、美觀的字。
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新授課
1、學生預習課文,自學生字。
2、學生詢問自己的父母,了解他們小時候是如何為你的爺爺奶奶分憂的。
3、學生采訪班里的同學,了解父母平時對他們的評價。
4、老師準備教學課件、生字卡片等。
2課時
1、交流課前詢問和采訪中的收獲。
2、交流在家里為父母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感受。
1、出示“我會讀”圖標,學生自讀課文,讀準生字,自己覺得難讀的句子,做個記號。
2、多讀幾遍沒讀通的句子,再聽聽同桌是怎么讀的。
3、出示帶生字的句子,讓學生選擇讀。
a、我的兒子既聰明又有力氣,誰也比不過他。
b、我的兒子唱起歌來好聽極了,誰都沒有他那樣的好嗓子。
c、三個媽媽打了水,拎著水桶回家去。
d、水直晃蕩,三個媽媽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e、另一個孩子跑到媽媽眼前,接過媽媽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著走了。
1、學生保持出生字卡,在學習小組內讀給伙伴聽
看清字形,讀準字音
2、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識字方法。
3、游戲檢查學生掌握生字的情況。
1、創(chuàng)設情境,小組且分角色反復朗讀課文,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
2、在小組內質疑、討論,老師巡視點撥。
3、全班匯報交流
4、如學生對老爺爺的話提出疑問,老師可組織討論,重點理解;如學生沒提到這個問題,老師可隨機提問,讓學生討論:
這“一個兒子”是指誰?老爺的話是什么意思?
出示“我會寫”圖標,指導寫字,并組織展示。
1、注意別忘了“拎”的最后一點,“膊”的左上一點。
2、前面六個左右結構的字,老師可重點范寫,指導“拎”字和“膊”字。
3、“甸”字是半包圍結構的字,可提醒學生里面的“田”字可往左伸出一點,使整個字顯得勻稱。
4、“晃”、“蕩”是上下結構的字,“晃”字要寫得上窄下寬,老師可范寫指導。
鞏固識字
出示帶生字的詞語,讓學生認讀。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小組合作,根據課文情節(jié),環(huán)境和人物的語言、行為、表情情緒等進行合理想象,把課文改編成課本劇。
3、確定各人所扮演的角色。
4、設計場景的布置
各小組演練,老師巡視,隨機點撥
課本劇表演并評議
1、以小組為單位表演課本劇。
2、引導學生評議。
a、人物的語氣。
b、人物的動作。
c、人物的表情。
把本課的故事講給家人聽
九、課后小結:
十、作業(yè)布置:
十一、板書設計:
二年級語文三個兒子教案篇一
《三個兒子》是一篇生動感人的生活故事。課文通過三個媽媽對自己兒子的夸獎和三個兒子媽媽面前的具體表現的對比敘述,揭示了一個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即:兒女應該以實際行動為父母分擔生活重擔。課文內容淺顯,語言通俗,人物對話較多。
故事內容生生動有趣,教學中應極力避免灌輸孝敬父母的大道理的說教式做法,也不應逐字逐句地深挖細摳文章的思想內含,應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語文實踐活動,幫助學生走進文本,在多形式的閱讀活動中,引領學生與課文進行真實的對話。在閱讀中思考、發(fā)現,進而獲得豐富的感受和體驗。啟發(fā)聯系生活實際,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在閱讀中提升自己。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字,會寫9個字。
2、分角色朗讀課文,讀準人物說話時的語氣。
3、欣賞課文的內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學重點】。
認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信息資料】。
1、生字詞語卡片、反映故事內容的圖片或課件。
2、多方面收集有關父母疼愛孩子,孩子孝敬父母及反面的材料。
【教學時數】。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的媽媽夸獎過你們嗎?為什么夸獎?怎樣夸獎的呢?請你試試著描述或表演一下。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文中同樣描寫了母親夸獎兒子的故事。
(相機板題)。
2、按圖敘述:
(板題)。
(由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入課文,挖掘學生的生活體驗,啟發(fā)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讀文的興趣,拉近課文內容與學生的距離。)。
〖對話平臺。
一、初讀。
1、自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重點的詞句句子多讀幾遍。
2、同桌互讀課文,糾正讀音。
3、重點練讀文中帶有生字的句子。小組內合作學習生字,交流識字方法:
如:一個媽媽說:“我的兒子既聰明又有力氣,誰也比不過他。”、又一個媽媽說:“我的兒子唱起歌來好聽極了,誰都沒有他那樣的好嗓子。”等。
4、游戲鞏固識字:
如:開火車認讀、聽讀舉卡片等。教師相機引導學生交流重點字的識字方法。
5、推薦小組成員分段讀課文。組織學生正音評價。
(尊重學生的`基礎,落實識字教學,提高語文學習的實效。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真實的基礎,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文識字活動,扎扎實實,不走過場。教學把識字、朗讀有機融合,提高學習效益。)。
二、討論。
通過讀文你讀懂了什么問題?還有哪些地方你沒有讀懂?
(根據學生的閱讀特點,引導學生從整體上了解課文內容,及時吸收學生讀書情況的反饋。簡單的字詞或與內容相關的問題,可以引導學生解答或教師適當點撥。)。
三、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拎、聰、甸、桶、?!蔽鍌€單字。
2、學生觀察生字,說說最難些的是什么字,每個字寫時要注意什么。
3、教師范寫重點字。如:“拎”字的右邊不要寫成“今”。
4、學生練寫,共同評議,展示優(yōu)秀作品。
(突出難點字的書寫。要給學生充分寫字的時間,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二年級語文三個兒子教案篇二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二類字,會寫9個一類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人物語氣。
3.理解老爺爺的話,懂得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學重點:
掌握字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課件。
教學難點:
把握不同人物的語氣,從課文中學到“孝敬父母”。
教學時數:
二課時。
教學準備:
ppt。
教學方法:
講授法,談話法,情景法。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疑問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23課三個兒子,打開課本。板書三個兒子,看到題目,你能提出什么疑問?(把三用其它顏色的粉筆寫出來)。
2.猜猜老師為什么這樣做?(學生回答)。
3.同學們都各有各的設想,請同學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4.明明有三個兒子,老爺爺卻說只有一個兒子?那就讓我們帶著心中的疑惑一起來學習今天的課文吧。
二、新授。
朗讀完,以闖關形式學習新知。
首先請同學們自己認真默讀課文,注意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
a第一關我會認,同學兩個人互相認讀,全班一起讀,再請請小老師帶領全班讀。(實時表揚同學)b強調“嗓”和“拎”的讀音以及注意嗓的形近字區(qū)分,拎的動作和寫法要點。
b我能讀,詞語環(huán)節(jié)。拓展學生對相似詞組的積累。在此環(huán)節(jié)講解膊,聰和蕩的寫法。(讓學生自己說出寫字要點,并以有趣的方法講解聰,師板演后,學生在下面寫師實時指導)全班再讀,開火車讀。
c我會填,課文主要內容。
三、小結(練習生字)。
第二課時。
一、回顧舊知。
二、讀課文。
1.找出三位媽媽夸自己兒子的話(老師指導)。
2.聯系自己的媽媽夸獎自己的事實,讀出驕傲自豪的語氣。
3.分角色朗讀。
4.用關聯詞既···又···造句。
三、探究課文明確中心。
1.提出疑問,明明有三個兒子為什么老爺爺只看見一個?看看到底發(fā)生什么事?
2.a.文中是如何說明水桶重的?怎樣讀?并且表演出來。
b.媽媽此時會想些什么?如果你是其中一位媽媽的兒子該怎樣做?
4.所以老爺爺只看見一個兒子?因為這是一個怎樣的兒子?
四、總結。
五、拓展。
六、布置作業(yè)。
板書設計:
三個兒子。
一個兒子?
關心。
體貼真正的兒子。
孝順。
二年級語文三個兒子教案篇三
一、?教材目標:
1.?學生朗讀交流,從中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2.?完成“讀讀說說”練習。
二、重點、難點:
分角色朗讀課文,讀準人物說話時的語氣。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復習生字、詞語。
聰明??水桶??車輪??歌聲??特別????拎著?。
跟頭??嗓子??胳膊??晃蕩??沉甸甸??走走停停。
2、回顧:文中講述了一件什么事?(填空)。
課文寫了三個在井邊打水的媽媽,她們在談論自己的兒子,后來三個兒子出現了,力氣大的只顧著翻跟頭,嗓子好的只顧著唱歌,他們都沒有看見媽媽手中的水桶,而那個“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的兒子,卻跑過去接過媽媽手中沉甸甸的手桶。
第三個兒子到底是不是“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呢”?我們這節(jié)課來看看。下面請你們自由地朗讀課文,找出三個媽媽談論兒子的話。(二)、自讀自悟。
1、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用橫線劃出三個媽媽談論兒子的對話。
2、同桌相互討論:三位媽媽說話時語氣(語速、語調)一樣嗎?同桌之間互讀互聽。
(三)、自主發(fā)現、朗讀交流。
(多媒體課件出示第一個媽媽的話:“我的兒子既聰明又有力氣,誰也比不過他?!保?BR> 同桌互讀——個讀。
1.誰來當第一個媽媽,讀一讀。誰還想當第一個媽媽?
2、評評議議,模仿讀一讀。
3、這句話告訴我們,這個兒子棒嗎?我們來看看另一位兒子怎么樣?
(多媒體課件出示第二個媽媽的話:“我的兒子唱起歌來好聽極了,誰都沒有他那樣的好嗓子?!保?BR> 4、這個兒子怎樣?所以這里也要讀出“自豪”的情感。生個讀。
這個時候第三個媽媽沉默了,面對著前兩個媽媽的疑問,她是怎么答的?誰來讀讀。
(多媒體課件出示第三個媽媽的話“有什么可說的,他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這個媽媽在說這話的時候會是怎么樣的心情呀?你能用你的朗讀表現出來嗎?
5.個讀,教師示范讀。
6.全班齊讀。
自由練讀——品讀。
三個媽媽打完了水,走回家去,路上發(fā)生了什么事情?請小朋友自己去讀讀課文的7、8小節(jié),想一想,你有什么發(fā)現。
(多媒體課件出示第7、8自然段“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蕩,三個媽媽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保?。
2、你有什么發(fā)現?(水很重)。
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水很重的?你能用朗讀來表現水重嗎?
3、自由讀。
4、品讀。
小組賽讀。
1.這樣重的水,三個兒子看見了,他們分別是怎么做的?請你去讀讀書,用筆劃出三個兒子的做法。
(多媒體出示:“這時,迎面跑來三個孩子。一個孩子翻著跟頭,像車輪在轉,真好看!三個媽媽被他迷住了。一個孩子唱著歌,歌聲真好聽。另一個孩子跑到媽媽跟前,接過媽媽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著走了?!保?BR> 2先在小組里面交流讀,選出一名代表,代表小組參加比賽。
3.?評出讀得最好的小組,用畫星星的方法來比賽。
4.?齊讀。
(四)探索、啟示。
3、師生討論,提煉出中心:孝順父母的兒子,才是真正的好兒子。
(五)讀讀說說。
1.(迎面走來三個孩子),一個孩子翻著跟頭,像車輪在轉,真好看!一個孩子唱著歌,歌聲真好聽。另一個孩子跑到媽媽跟前,接過媽媽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著走了。
2.照樣子,說句子。
(1)一個(只)?????????????????????。一個(只)?????????????????????。另一個(只)????????????????????????????。
(2)一(?)????????????????????????????????????????????。一(?)???????????????????????????????????????????????????。另一(?)?????????????????????????????????????????????。
(六)作業(yè)布置。
1.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與爸媽一起交流一下。
2.學習了課文,你想到了什么呢?以周記的形式寫下來。
四、板書設計。
23.三個兒子。
三個兒子????????????一個兒子。
只有孝順的兒子,才是真正的好兒子。
二年級語文三個兒子教案篇四
一、談話導入新課。
你的媽媽愛你嗎?你的媽媽都為你做過什么?
反思一下:作為媽媽的兒女,我們曾為媽媽做過什么?
今天一起學習一篇新課文,會讓我們從中得到一點啟示。
板書課題:23.三個兒子(齊讀課題)。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在教師的啟發(fā)下,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自由述說。由反思進入到課題的揭示,留給學生學文過程中讀中感悟、思考的空間和機會)。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老師范讀課文,學生邊聽讀邊看插圖,聽完后說說你聽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
學生帶著不明白的問題自讀課文,課文下面加拼音的生字多讀幾遍。
(以疑促思,以疑促讀,可以有效的提高閱讀效率。)。
說說認識了哪些生字朋友。(老師在黑板貼示生字卡片)。
既聰明又有力氣嗓子拎著水桶晃蕩沉甸甸。
(選擇個別重點字進行指導)。
開火車認讀生字詞,鞏固識字成果。
(生字的學習經歷讀準字音——分辨字形——鞏固識記的認識過程,盡可能的建華、明了,最多的留給學生自主掌握的機會)。
再次大聲,稍快速地讀課文,表明自然段。(1—13段)。
三、深入學習,感悟內涵。
(邊聽邊想邊劃是一種良好的讀書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要從低年級開始培養(yǎng))。
學生聽讀后回答:1.課文中的人物——三個兒子、三個媽媽、一位老爺爺。(板書)。
2.一個媽媽說:“我的兒子既聰明又有力氣,誰也比不過他?!?BR> 有一個媽媽說:“我的兒子唱起歌來好聽極了,誰都沒有他那樣的好嗓子?!?BR> 這個媽媽說:“有什么可說的,他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指導三個媽媽說話的不同語氣的朗讀,前兩個媽媽的話顯出自豪、得意,語速快、語調高,第三個媽媽的話顯得平靜,語調平穩(wěn)。
(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讀好人物對話的不同語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體會課文內容)。
師生四人分角色朗讀1—6段,讀出不同的語氣。
學生四人小組練習后展示成果。
指導朗讀第13段老爺爺說的話,讀好反問的語氣,讀出意味深長。
(采用跳躍式教學法,巧妙過渡到第13段,使學生產生自主閱讀、主動探究的'愿望)。
借助課文9、10、11段幫助理解:幫媽媽提水的兒子有優(yōu)秀的品質、美好的心靈,懂得孝敬父母、關愛別人,這樣的兒子才是好兒子,才是真正的好兒子。
(利用教材的空白處,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從人物的行動推向人物的內心,從而更全面、深入的了解人物的品質特點,引領學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感悟、理解課文內容,再進行語言訓練,討論課文的中心問題,循序漸進,水到渠成,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又解決了課文地重點問題,一箭雙雕)。
四、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
學生通讀全文,從中得到屬于自己的體會。
老師小結,點明課文內涵。
布置作業(yè),延伸課文內容:其他兩個媽媽聽了老爺爺的話會怎么想?回去后和爸爸媽媽一起討論。
第二課時。
一、復習。
指明分段朗讀課文。
回顧上節(jié)所學:為什么老爺爺說他只看見了一個兒子?
交流上節(jié)作業(yè):其他兩個媽媽聽了老爺爺的話是怎么想的?
(出示要求會認的生字詞卡片)開火車認讀。
二、寫字指導。
指導把字寫正確,重點指導易錯字:“蕩”字是上下結構,“拎”“桶”“膊”字中的點不要漏寫。
指導把字寫美觀,學生認真觀察范字,老師范寫指導,學生練寫。
三、完成課后練習“讀讀說說”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二年級語文三個兒子教案篇五
一、授課時間:
二、教學目標:
1、會認“既”等6個生字,會寫“拎”等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人物說話時的語氣。
3、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三、教學重點:培養(yǎng)聽讀欣賞的能力,寫正確、美觀的字。
四、教學難點: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五、教學類型:新授課。
六、教學準備:
1、學生預習課文,自學生字。
2、學生詢問自己的父母,了解他們小時候是如何為你的爺爺奶奶分憂的。
3、學生采訪班里的同學,了解父母平時對他們的評價。
4、老師準備教學課件、生字卡片等。
七、課時安排:2課時。
八、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談話導入。
1、交流課前詢問和采訪中的收獲。
2、交流在家里為父母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感受。
自主讀通課文。
1、出示“我會讀”圖標,學生自讀課文,讀準生字,自己覺得難讀的句子,做個記號。
2、多讀幾遍沒讀通的句子,再聽聽同桌是怎么讀的。
3、出示帶生字的句子,讓學生選擇讀。
a、我的兒子既聰明又有力氣,誰也比不過他。
b、我的兒子唱起歌來好聽極了,誰都沒有他那樣的好嗓子。
c、三個媽媽打了水,拎著水桶回家去。
d、水直晃蕩,三個媽媽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e、另一個孩子跑到媽媽眼前,接過媽媽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著走了。
自主識字。
1、學生保持出生字卡,在學習小組內讀給伙伴聽。
要求:看清字形,讀準字音。
2、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識字方法。
3、游戲檢查學生掌握生字的情況。
朗讀課文。
1、創(chuàng)設情境,小組且分角色反復朗讀課文,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
2、在小組內質疑、討論,老師巡視點撥。
3、全班匯報交流。
4、如學生對老爺爺的話提出疑問,老師可組織討論,重點理解;如學生沒提到這個問題,老師可隨機提問,讓學生討論:
這“一個兒子”是指誰?老爺的話是什么意思?
指導寫字。
出示“我會寫”圖標,指導寫字,并組織展示。
指導重點:
1、注意別忘了“拎”的最后一點,“膊”的左上一點。
2、前面六個左右結構的字,老師可重點范寫,指導“拎”字和“膊”字。
3、“甸”字是半包圍結構的字,可提醒學生里面的“田”字可往左伸出一點,使整個字顯得勻稱。
4、“晃”、“蕩”是上下結構的字,“晃”字要寫得上窄下寬,老師可范寫指導。
小結:
第二課時。
鞏固識字。
出示帶生字的詞語,讓學生認讀。
編寫課本劇。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小組合作,根據課文情節(jié),環(huán)境和人物的語言、行為、表情情緒等進行合理想象,把課文改編成課本劇。
3、確定各人所扮演的角色。
4、設計場景的布置。
排練課本劇。
各小組演練,老師巡視,隨機點撥。
課本劇表演并評議。
1、以小組為單位表演課本劇。
2、引導學生評議。
a、人物的語氣。
b、人物的動作。
c、人物的表情。
課后拓展。
把本課的故事講給家人聽。
九、課后小結:
十、作業(yè)布置:
十一、板書設計:
二年級語文三個兒子教案篇六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字。
2.會寫9個字。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的語氣。
4.明白這樣一個道理:不管你本事有多大,沒有孝心都不能算真正的兒子,且孝心要以實際行動表現出來。
5.在老師的引導下,深挖出導致三個兒子在見到母親拎著沉重的水桶時表現出不同行為的原因。
6.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教學重點:目標1、2、3、4。
教學難點:目標5.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完成目標1、3、4、5、6。
一.出示課題。
二.學生自學。(課件出示下列內容)。
1..初讀課文:a.標出課文的自然段以及每段有幾句話。b.在文中圈出要認的字,并注音。c.用橫線劃出aabb和abb式的詞。d.用波浪線劃出三個媽媽各自評價自己兒子的話和老爺爺評價三個兒子的話,并讀準他們說話的語氣。e.用兩條橫線劃出三個兒子在見到媽媽拎水時不同表現的句子。
2.再讀課文,思考:
a.明明有三個兒子同時在眼前,為什么老爺爺說只看到一個兒子?
b.聯系自己平時在生活中的表現,判斷一下:假如你站在老爺爺面前,能否被他看見(以事例證實自己的判斷正確)。
三.檢查自學成果,并給與評價。
1.分組分段齊讀課文。讀完點名回答自學要求中的a.b.c.。
2.分角色讀媽媽評價兒子的話。
3.點名男同學讀描寫三個兒子在見到媽媽提著沉重的水桶時不同表現的句子,然后點名女同學模仿寫句子。(課件出示下列內容)。
一個孩子翻著跟頭,像車輪在轉,真好看!一個孩子唱著歌,歌聲真好聽。另一個孩子跑到媽媽跟前,接過媽媽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著走了。
一個(只)________________。一個(只)__________________。另一個(只)_______________。
4.分角色讀媽媽詢問老爺爺以及老爺爺評價兒子的話。讀完點名回答兩個思考題。
四.心靈感悟與思維拓展。
1.學完課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是什么原因導致了三個兒子的不同表現?請各抒己見。
五.分享與創(chuàng)造:
1.如果你能用心感受母愛,你就一定會成為一個有孝心的人。如果你還能把平常生活中母愛的點滴具體表現說出來,那么你一定會在任何時間任何場合本能地把你的孝心以實際行動表現出來。----------老師的感悟(用課件出示此內容)。
2.請欣賞閻維文唱的《母親》這首歌,讓我們隨著他深情的歌聲與他一同回顧一下平凡、無私而又博大的母愛的一些具體表現。(放歌曲第一段課件)。
3.歌中所唱到的那些事,你經歷過嗎?你能模仿歌詞的寫法把詞中記敘的體現母愛的事改編成體現兒子孝心的一些行為嗎?(師先放些有關孝心的圖片和文字材料,讓學生說一說哪些行為是表孝心的,然后教生利用這些素材模寫,最后用課件出示下列內容做歌曲第二段,用《母親》的旋律教學生唱)。
爸媽下班回到家,我去倒熱茶;
爸媽生病躺在床,我去把藥拿;
為我買回的那甜水果,我與家人分享;
放學回到了家里面,喊聲親愛的媽媽。
啊,人間孝兒女,
啊,天下第一強,
父愛母愛加孝心,
就是幸福的家。
六.家庭作業(yè):學完課文后,你想到了什么,請寫一篇日記。
第一課時板書設計。
母親(說)兒子(做)老爺爺(評)。
第一個既聰明又有力氣翻著跟頭,真好看(有本事無孝心,不。
第二個有好嗓子唱著歌,真好聽能算真正的兒子)。
第三個沒什么特別的接過水桶,提著走了只看見一個兒子。
第二課時。
完成目標2.
一.寫字指導:
1.寫正確。
本課要寫的字中有些容易寫錯,特別是諸多的“點”,最容易被忽視。如,“拎”字最后筆點,“桶”字右上的一點,“膊”字右上的點,都容易漏寫?!笆帯弊忠彩且讓戝e的字,學生往往寫成左右結構,指導時要特別強調。
2.寫美觀。
寫“桶”字時,右上的“橫撇、點”不宜大;“晃”字中間的橫不能太長,下面的撇,豎彎鉤要寫舒展。寫好“?!弊值年P鍵是寫好右邊,右邊部件多,要寫緊湊,口盡量扁,給下邊的禿寶蓋和“丁”字留出位置?!安?、蕩”二字筆畫多,不容易寫好,要示范。
3.學生在書上的田字格里跟著老師寫好兩個示范字,選有代表性的字放到展示臺上評點。
二.課堂作業(yè)。
學生在抄寫本上按要求抄完9個生字。
第二課時板書設計。
拎桶停聰胳膊甸晃蕩。
(博客地址:/u/2797688500)。
《三個兒子》說課稿。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四冊二十三課《三個兒子》這一課。下面我將從教材(內容、目標和重難點、時間、、教法、作業(yè))和學生(學法、能力)兩個大的方面對如何上好本課進行解說。
一、說教材。
1、說內容。這篇課文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三個媽媽在井邊打水,一個老爺爺坐在井邊的石頭上休息。媽媽們一邊打水一邊夸自己的兒子。第一個媽媽夸自己的兒子既聰明又有力氣;第二個媽媽夸自己的兒子唱歌好聽;第三個媽媽認為自己的兒子沒什么特別的地方。當母親們拎著很重的一桶水回家的時候,三個兒子都來了,第一個兒子和第二個兒子只顧炫耀自己的本領,只有第三個兒子接過媽媽的水桶,提著走了。當期中一個媽媽請老爺爺評價一下三個兒子時,老爺爺幽默鳳趣而又語重心長地說他只看見了一個兒子。這個有趣的故事揭示了一個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不管你本事有多大,沒有孝心都不能算真正的兒子。而孝心的表現就是要以實際行動為父母分擔生活重擔。
2、說目標和重難點。我在教學設計中為本課設計了六個教學目標,期中一。
到四個目標識字、寫字、讀課文、明白課文所說的道理是教參上提出的,是重點,學生掌握這些不算困難。第五個目標“讓學生思考促使三個孩子在看到母親提著沉重的一桶水作出不同表現的原因”是我針對目前的社會和家庭教育中過分宣揚名利使得孩子從小就失去了平常心這一現象自己設計的,學生較難把握,但在老師的正確引導下(用兩個故事加以引導。故事一:德國老卡爾威特的兒子小卡爾威特,九歲就能解大學的題目,當別人夸獎他的兒子時,他立即制止。理由是讓孩子保持一顆平常心。故事二:一位中國留學生到美國朋友家做客,她看到朋友八歲的女兒很漂亮,隨口夸道:“你真漂亮!”沒想到這位美國朋友很不高興,要她立即向小女孩道歉,理由是她夸小孩漂亮,小孩會失去平常心,以為可以靠漂亮獲得一切。從這兩個故事中家長的言行,可以看出,他們非常害怕自己的孩子失去平常心。一個有平常心的人在具體事件面前會做出人本能的表現,孝心是人的本能之一,而我們課文中的前兩個媽媽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兩個兒子失去了平常心,導致他們隨時隨地想炫耀自己。而文中的第三個媽媽的言行與故事中的父母的言行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她的孩子沒有失去平常心,在見到媽媽提水時,本能地把孝心表現出來了),不僅能讓學生弄明白,且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形成思維的深刻性品質。第六個目標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是我根據新課標大語文即生活就是語文的提法而設計的,用聽歌的方式將語文與生活對接,讓學生在美妙的歌聲中,用心用情感受母愛、感悟生活,然后模仿歌詞改編創(chuàng)造,從而提高語文素養(yǎng)。
3、說時間。我在教學設計中為本課安排的時間是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
識字、讀課文、理解課文;第二課時是寫字。
4、說教法。本課第一課時主要的教法是放手讓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根據老。
師提出的要求自主識字、讀課文、理解課文,然后老師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并給予評價。在評價理解課文這一環(huán)節(jié)時,適當加以點撥引導,然后拓展,以促成目標四、五、六的達成。本課的第二課時主要的教法是放手讓學生自己根據老師平時教的方法觀察字的間架結構,然后自主寫字,要求學生做到一看二寫三對照。不過在讓學生書寫生字之前,老師要對容易寫錯的字、難寫的字作具體指導,并在黑板上示范;然后學生寫字時,老師要巡回細看,適當拿個別字放在展臺上進行評點,以期達到把字寫正確、寫美觀的目標。二年級要寫的生字不僅筆畫不簡單,且量較大,而要達到寫對寫好的目標,就不能寫得太快,所以需要給一整節(jié)課的時間。
5、說作業(yè)。經過第一個課時的學習之后,孩子們的心靈一定會在成長,而。
一個成長中的人的內心深處一定會有一些感悟的。再加上寫日記是新課標中要求二年級學生應掌握的,所以要求學生回家就學了本課后的所思所悟寫一篇日記,是再合適不過的家庭作業(yè)了。第二課時其實就是一節(jié)寫字課,我的寫字作業(yè)都是在課堂完成的,所以只有課堂作業(yè),沒有家庭作業(yè)。
二、說學生。
1、說學法。本班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就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學,現在已熟練掌握一套自學的程序和方法,自學本篇課文,應不成問題。
2、說能力。從本課的教學設計上看,似乎第一課時份量有些偏重,但前面。
已說了,本班學生從一年級就開始自學,經過一年多的訓練,自學能力初步形成,再加上本課要認的生字不多(只有6個),所以在解決識字這一塊不需要太多時間;課文內容也不是很長,基本是人物對話,話語內容簡單明白,朗讀時,人物的語氣比較好把握;在理解課文時,老爺爺的眼前明明有三個兒子,可他卻說只看見一個兒子,這一點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但優(yōu)秀的學生還是能理解的,在他們的帶動下,學生們基本理解無障礙;在思維拓展這一塊,雖有難度,但在老師的巧妙點撥與引導下,學生們再聯系生活實際和自己的親身體驗與感受,相信他們會豁然開朗,迅速領悟。當然,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太大,無論在哪個環(huán)節(jié),都可能有個別學生不能及時跟上,這沒關系,老師不能為了這個別人而耽誤全班同學的時間,讓他瘸著腳跟著大部隊往前趕,待大伙到了目的地,他也差不離了,課后稍作輔導。
(博客地址:/u/2797688500)。
二年級語文三個兒子教案篇七
一、復習導入。
1、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讀。
2、認讀詞語。
二、細讀文本,合作探究。
1、自由讀課文,找出三個媽媽的話,用“——”劃出來。
(1)小組內交流:你都找到了哪幾句話,指名讀。
(2)品讀三個媽媽的話,體會媽媽的心情。
a、自由練讀:把自己當成媽媽,你會怎樣夸獎你的兒子?會用怎樣的語氣?
b、教師范讀。
c、指名讀,教師提示讀的`語氣。
(前兩個媽媽說話時很得意,讀時語速稍快,語調稍高;第三個媽媽說話很平淡,讀時語速平穩(wěn))。
d、小組內分角色朗讀。
2、三個兒子看到自己的媽媽在提水,他們是怎么做的?用“﹏“劃出來。
(1)指名讀自己劃出的句子。
(2)讀讀議議三個兒子的不同做法。
(3)說話訓練:一個(只)____。一個(只)____。另一個(只)____。
3、合作探究:為什么老爺爺說只看見一個兒子?
(1)分角色朗讀一個媽媽與老爺爺的對話。
(2)討論:老爺爺為什么說只看見一個兒子?
(3)、讀出老爺爺幽默、風趣而又意味深長的話。
三、拓展延伸。
讀了課文,你讀懂了什么?
四、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聰、胳膊、甸、晃蕩”。
2、引導觀察,演示書寫順序。
3、教師范寫,提醒關鍵筆畫。
4、學生練寫。
5、同桌互相欣賞,講評。
板書設計。
三個兒子。
一個一個另一個。
翻跟頭唱歌提水(好兒子)。
孝敬父母。
二年級語文三個兒子教案篇八
教學目標:
1、復習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人物說話時的語氣。
3、欣賞課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人物說話時的語氣。
教學難點:
欣賞課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一、板書課題,揭示目標。
(一)師生共同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二)出示學習目標,指生讀。
1、復習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人物說話時的語氣。
3、欣賞課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二、字詞回顧。
出示詞語,指生讀,檢測,生正音。
三、品讀課文,讀懂文本。
(一)自學指導一:精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讀課文,找出三位媽媽的話。
師:請同學們邊讀課文邊找出三位媽媽評價自己孩子的話,用“———”畫出來。
2、全班交流:指名讀、男女生賽讀。
3、指導朗讀三位媽媽的話,體會閱讀樂趣。
(二)自學指導三:讀讀說說,體會“孝敬”美德。
1、感受沉甸甸的“一桶水”。
三位媽媽手中提的是怎樣一桶水啊?誰能找到課文里的句子說說。
2、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到這桶水沉甸甸的?通過朗讀把它表現出來。
3、體會“三個兒子”的不同表現。
4、齊讀“三個兒子”的表現,發(fā)現寫法。
四、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1、聯系生活說說你該怎樣做個孝敬父母的孩子?
2、頌讀《三字經》,升華主題。
二年級語文三個兒子教案篇九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內容十分淺顯的課文,但是淺顯的文字中卻包含著樸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為人子,方少時,孝與親,所當執(zhí)。本課教學中,我們不必給二年級的孩子們講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細摳文章的思想內含,只要在引導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明明有三個兒子同時在眼前,為什么老爺爺說只看到一個兒子這一問題引導孩子讀書討論,認識到作為孩子應該關心父母,孝敬父母。
教學目標。
1、提高學生獨立識字能力,會認6個生字,會寫9個字。
2、分角色朗讀課文,讀準人物說話時的語氣。
3、欣賞課文,理解老爺爺為什么說只看見一個兒子,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學重點與難點。
識記記形,規(guī)范生字書寫;理解課文內容,理解老爺爺說話的意思。
教學準備:
詞語課件、句子課件、圖片、水桶。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揭題。
1、師生談話。
2、揭題讀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讀通課文。
1、出示詞語課件,齊讀、指名讀。
2、開火車讀詞語。
3、分組分段讀通課文。
4、自由讀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讀語言,自讀自悟。
1、課件出示老爺爺的話。
2、找出媽媽的話(品讀)。
3、找出三個兒子的表現(品讀)。
4、談話討論:你最欣賞哪個兒子?
5、挖掘老爺爺說的話(品讀)。
6、課堂小練筆。
(四)再現課文情境,彈性表演(為第二課時鋪墊)。
(五)課外延伸,誦讀《三字經》。
第二課時。
(一)鞏固識字。
1、認讀帶生字的詞語。
2、口頭組詞。
(二)練習繪聲繪色地講故事,分角色表演故事。
1、分組練習。
2、指名匯報。
3、集體評議,合作表演。
(三)寫字。
1、出示會寫卡片,觀察結構。
2、指導書寫,學生仿寫。
3、開花組詞。
(四)完成課后讀讀說說練習,積累運用。
1、讀后說練習。
2、播放動畫,指導學生用一只一只另一只說話。
3、聯系生活場景照樣子說一說。
(五)總結實踐。
實踐活動:從現在做起,時刻做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多為長輩做事,把自己的感受寫進日記里,讓愛心日記伴你成長。
九、板書設計。
第一課時板書。
第二課時板書。
23、三個兒子。
23、三個兒子。
寫字:左右結構(左窄右寬)。
拎桶停聰甸。
胳膊晃蕩。
設計說明:
閱讀,一向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直接關系到識字寫字、寫作、口語交際教學等各個方面。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爺爺說只有一個兒子這個問題,來引導孩子們去讀書,讀出神,讀出味。
1、閱讀教學生活化。在閱讀教學中,讓文本與學生的感受、理解、體驗發(fā)生碰撞,產生火花。在學習語文的同時學習生活并磨礪人生。在課中,讓學生聯系實際:假如那是你的媽媽,提著那么重的水,你會怎樣說?怎么做?并營造一個民主的教學環(huán)境,情境表演,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潛力。讓學生敢想、敢說、敢做,使學生對文本有了獨特的理解。
2、閱讀教學個性化。愛探索、喜嘗試是孩子的一大特點。于是,我設計分角色朗讀課文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時而扮演媽媽,時而扮演老爺爺,幫助孩子嘗試各種角色的模擬。在角色的完成中,喚醒學生的自我意識,讓他們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華,從而促使學生真正地走入了課文的意境中,能更好地體會作者的'情感,能對課文產生更深的理解。
3、閱讀教學的升華?!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就要求我們在閱讀教學中要確立新的閱讀教學價值觀尊重差異,張揚個性,多元解讀。因此,我設計升華主題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展開討論:你最欣賞哪個孩子?和老爺爺的看法相同嗎?這兩個問題的設計,幫助學生理解正確的價值取向,理解三個兒子其實都很優(yōu)秀,但是只有孝敬父母的才是真正的好兒子,在學生心里激起思維的火花,并插入小練筆,以誦讀《三字經》結束課程,激發(fā)學生孝敬父母的心愿,在體驗中完成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提升。
總之,在低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只有注意激發(fā)和保護學生的閱讀興趣,把聽、說、讀、思、演等相機結合,相互滲透,讓孩子們融入生活場景中,自主學習,體驗閱讀的樂趣,獲得閱讀后的成就感,長此以往,才能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全面、持續(xù)、和諧的發(fā)展。
課文。
23、三個兒子。
三個媽媽在井邊打水,一位老爺爺坐在旁邊的石頭上休息。
一個媽媽說:我的兒子既聰明又有力氣,誰也比不過他。
又一個媽媽說:我的兒子唱起歌來好聽極了,誰都沒有他那樣的好嗓子。
另一個媽媽什么也沒說。
那兩個媽媽問她:你怎么不說說你的兒子呀?
這個媽媽說:有什么可說的,他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三個媽媽打了水,拎著水桶回家去,老爺爺跟在她們后邊慢慢地走著。
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蕩,三個媽媽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這時,迎面跑來三個孩子。一個孩子翻著跟頭,像車輪在轉,真好看!三個媽媽被他迷住了。
另一個孩子唱著歌,歌聲真好聽。
另一個孩子跑到媽媽跟前,接過媽媽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著走了。
一個媽媽問老爺爺:看見了嗎?這就是我們的三個兒子。怎么樣???
三個兒子?老爺爺說,不對吧,我可只看見一個兒子。
二年級語文三個兒子教案篇十
一、復習導入??。
(一)復習生字??。
1.詞語朋友們已經排好隊了,你們能大聲地叫出它們的名字嗎???。
既然拎水桶好嗓子沉甸甸 晃蕩 胳膊 聰明走走停停。
(二)生活情景導入??。
2.不僅咱們中國的媽媽愛夸孩子,這兒有幾位俄羅斯的媽媽也在夸獎自己的孩子呢!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第23課《三個兒子》。
二、理解課文,指導朗讀。
(一)品讀三個媽媽的話。
1.請同學們一邊讀一邊想,有滋有味地讀一遍課文。
同學們,三個兒子在媽媽心目中是怎樣的呢?請大家默讀課文,把幾個媽媽談論孩子的話畫出來。
2.指導朗讀三個媽媽的話。
(1)第一位媽媽說的話。
師:這個兒子的優(yōu)點是什么?(既聰明又有力氣,誰也比不過他)咱們班誰也是既聰明又有力氣?師問這生:你既聰明又有力氣,你的媽媽會為你感到(生:自豪、驕傲、幸福……)。
師:課文中的這個孩子既聰明又有力氣,他的媽媽也會為他感到(生:自豪、驕傲、幸?!?,孩子是媽媽的驕傲,在媽媽的眼里,自已的孩子永遠是最好的!誰來學做這位媽媽,通過朗讀,來夸夸這個孩子。
(2)指名讀第二位媽媽說的話。
師:第二個兒子有什么特長?(唱起歌好聽極了,好嗓子)。
指導朗讀師:這個孩子唱起歌來好聽極了,他的媽媽會感到(自豪、驕傲、幸福……)。誰來學做媽媽,夸夸孩子。
(3)指名讀第三位媽媽說的話。
師:你有什么問題要問這位媽媽?(你為什么不夸夸自己的兒子?)。
師:這個兒子沒什么特別,很普通。他的媽媽愛他嗎?(愛。媽媽是偉大!即使兒子沒什么特別,既不是那種聰明又有力氣,也不是那種唱起歌來好聽極了,但媽媽也會同樣愛兒子。只是把愛兒子默默的放在心里,不用嘴巴來夸耀兒子。
師:這句該用怎樣的語氣比較恰當?(謙虛、平常)。
3、孩子永遠都是媽媽的心頭肉,掌中寶,讓我們再一次感受媽媽的愛,分角色朗讀1——6段。
(二)體會一桶水的重。
1.三個媽媽打完了水,就要走回家去,接下來發(fā)生了什么事情?聽老師范到讀文,想想你有什么發(fā)現?(師讀7、8段)。
2.你感覺這一桶水怎么樣?(水很重)你是從哪些詞看出水很重的呀?
(“重”、“晃蕩”、“走走停停”、“酸”、“痛”。)。
3.誰能通過讀來表現出三位媽媽提水的辛苦呢?指名讀,齊讀。??。
隨機采訪:兩位媽媽,水重不重?你們家離這遠嗎???。
你們想讓別人來幫幫你嗎???。
(三)感悟三個兒子的做法。??。
1.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用筆畫出三個兒子的做法。指名讀。
2.自已讀一讀三個兒子的做法。想一想:你比較喜歡哪個兒子的做法?為什么?
(1)指名回答。
(3)小結:同學們,只有這個“兒子”在媽媽有困難的時候給了媽媽最需要的幫助;只有這個兒子心中有媽媽,知道關心媽媽,孝敬媽媽,難怪老爺爺會說——齊讀老爺爺的話。
三、升華主題,拓展延伸。
2、原來,愛媽媽就是幫媽媽提一桶水這么簡單;
原來,愛媽媽就是幫媽媽端端飯、洗洗碗;
原來,愛媽媽就是當媽媽買了我最愛吃的草莓時,……。
原來,愛媽媽就是在媽媽勞累了一天,回到家里時,……。
3、同學們,“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愛爸爸媽媽就應該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
四、作業(yè)。
1、讀一讀〈〈黃香溫席〉〉和〈〈臥冰求鯉〉〉的故事。
2、倡議:每天做一兩件讓爸爸媽媽高興的事情。
二年級語文三個兒子教案篇十一
1、請學生暢所欲言說說自己的學校有什么好的地方。
2、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能在這樣好的學校里學習!不過,你們忘記了,你們也是學校的精彩,是學校的驕傲,接下來---就是見證奇跡的時刻!
一、直接導入、初讀感知。
1、直接導入
師:今天韓老師要和大家一起學習一篇關于媽媽和兒子的故事。讓我們一起讀讀課題——《三個兒子》。
兒子是媽媽的驕傲,思考一下,豎起你的大姆指,誰能用驕傲的語氣讀!
(指名讀:神氣活現的,真像一位驕傲的媽媽,讓我們一起讀讀。)
2、出示貼圖
師:你們看,我把這三個兒子請來了,有禮貌的孩子們和他們打個招呼吧!
問:仔細看,有幾個兒子呀?(三個兒子)
接:三個兒子?不對吧!一位老爺爺說:“我可只看到了一個兒子!”
導:這是怎么回呢?讓我們讀讀課文吧!你會知道得更多!
3、自讀課文
提出要求:讀準字音,把生字認會,不熟的地方多讀幾遍。(學生開始自讀,教師檢查)
二、朗讀交流,體驗閱讀
1、檢查字詞
師:生字學會了嗎?(學會了)考考你們,看屏幕!(出示生字詞)
(借助班級資源通過演示、舉例等方式理解“好嗓子”“既聰明又有力氣”等詞語。)
2、入情讀句
(1)默讀:
師:老師呀平時經??洫勀銈?,課文中的三個媽媽也在談論他們的孩子,她們又是怎么評價自己的兒子的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一找媽媽評價兒子的話。(默讀課文的要求:不能出聲、不用手指、不動嘴唇。)
(2)大聲讀:
你把自己就當成媽媽,去讀一讀媽媽的話,讀出媽媽的感情來。
3、交流展示
(1)“我的兒子既聰明又有力氣,誰也比不過他?!?板書:有力氣)
師:請一位小朋友來讀,大家聽,他把自己當成媽媽了沒有。(指名生讀)
師:這位媽媽,您剛才夸獎兒子的時候,心情怎么樣?
(心情好,“好”還可以換成什么詞?開心、驕傲、自豪、美滋滋的,對,把這些感覺都帶著,再加上動作,同學們,你們都來練一練。)
師:再請幾個“媽媽”來夸夸自己的兒子!
(2)“我的兒子唱起歌來好聽極了,誰都沒有他那樣的好嗓子?!?板書:好嗓子)
師:請一位小朋友來讀,說說他讀得怎么樣?
評:是啊,同學們真棒,我們就要這樣,互相評價,互相學習,多練習朗讀,這樣書一定會讀得更好聽!
(3)“有什么可說的,他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板書:不特別)
師:兩個媽媽都在夸獎自己的兒子,第三個媽媽卻什么也沒說,這是為什么呢?(沒什么特別不想在人前炫耀兒子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師:這位媽媽在說這句話的時候是什么心情?(平淡、平常)
師:你用朗讀來表現嗎?(請學生讀)
4、齊讀三位媽媽的話。
三、自主發(fā)現,感受真情
1、過渡:(教師加上表演口述)從井邊到家里可遠了啦,媽媽們拎著沉甸甸的水桶走走停停,停停走走。
用耳聽:同學們,你仿佛聽到了什么?(喘氣聲,晃蕩聲。)
用眼看:同學們,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媽媽流汗,彎腰捶背的樣子。)
(可以指導適當表演一下)
師:課文的哪一段寫了媽媽的辛苦?(第8自然段)
師:誰能用你的朗讀表現出媽媽的辛苦、水桶的沉重?(適當評價指導)
2、這樣重的水,三個兒子看見了,他們分別是怎么做的?你們看,他們來了!(播放動畫---翻跟頭/唱著歌/提水桶)
說一說:請同學用“一個/一個/另一個”說說這三個兒子的表現。
(板書:翻跟頭/唱著歌/提水桶)
師:三個兒子,三種表現,你有什么看法?
(他們三個真的都很棒,有力氣、會唱歌、又能干。前兩個孩子翻的好,唱得好,如果再能幫媽媽提水,就更好了,因為媽媽現在最需要的是幫助。)
3、解疑:課文學到這,你知道為什么在老爺爺眼里只看到一個兒子了吧!
師:原來在老爺爺的眼里,只有孝順父母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四、拓展練習,深入思考
1、對話:三個兒子就在我們面前,你想對他三個兒子說點什么?
2、對話:有沒有人想對三個媽媽說點什么的?
3、你屬于第幾個兒子,你想對自己說點什么呢?
4、小結
孩子們,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呀,作為子女,從小就要知道孝順父母,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以各種方式來表達對父母的關心,這樣,這種美德一定會在我的中華大地上傳承下去,擁有了這種美德,加上我們的才藝,小朋友們,你一定會擁有更美好的人生。
5、回歸文本,再讀句段。
師:讓我們帶著我們的感受,帶著我們對父母的真愛,再來讀讀這些句子。
五、拓展延伸,走進國學
“為人子,方少時。香九齡,能溫席?!?BR> 2、回家多讀些書,再找找身邊的“黃香”,你一定也能成為一個值得父母為之驕傲和自豪的孝子!
六、板書
二年級語文三個兒子教案篇十二
教學目標:
1.認識16個生字,學會9個生字。
2.閱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知道老爺爺說他好像只看到一個兒子的原因。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能將課文內容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體會到怎樣做才是媽媽的好孩子。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兒子們》(板書課題)。大家看到這個課題也許有問題要問,別著急,先用心聽老師讀課文,看能不能在聽讀的過程中自己找到問題的答案。
二、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說說自己的問題和已經找到的答案,還可以提出未能解決的問題,如果學生的問題是“老爺爺為什么說他好像只看到了一個兒子”等,可考慮將問題保留,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逐漸解決。
【欲揚先抑。安排短暫的等待是為了學生學習在傾聽中增長見識,在沉默中學習思考。】。
三、自讀課文,認識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1.請學生自己把課文讀一讀,爭取讀通,讀順:遇到不認識的字先用鉛筆把它劃出來,在想辦法認讀。(老師巡視,注意提醒學生對不認識的字,一定要先劃出來,再想辦法認識。)。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共16個生字,出示15張卡片,其中“沉甸甸”以詞語形式出現),請學生開火車認讀,并希望學生能在讀字后,再用它組一個詞,對“沉甸甸”一詞可放在最后出示,不僅要求學生能讀準字音,還要學生了解該詞的意思(這里如果學生體會不到位,老師可順手拿起身邊的一本書問學生:“這本書是輕輕的還是沉甸甸的?”再接著搬動一下桌子或講臺問學生:“老師要搬動的這張桌子是輕輕的還是沉甸甸的?”通過對比,達到啟發(fā)學生的目的。
(2)同桌合作,互相聽一聽對方讀課文,看看是否還有不認識的字。
四、再讀課文,進一步了解課文內容。
l.談話:同學們,聽著大家朗朗的讀書聲,我知道,許多同學都能流利地讀課文了。下面,我要請兩名同學為大家朗讀這篇課文,不過有一個小小的要求,第一個同學讀的內容只能是講在井邊發(fā)生的事,第二個同學讀的`內容只能是講在路上發(fā)生的事。
2.指名朗讀課文。(及時給予鼓勵性評價)。
3.提問:誰能說說文章先寫了什么,然后又寫了什么?
4.學生的回答,分別學習文章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
學習前半部分:
(2)比一比:請學生試著用媽媽們的語氣把劃出來的句子讀一讀,看誰讀得像。
學習后半部分。
談話:同學們,聽了這些媽媽們的話,誰能說說自己最喜歡那個媽媽,為什么?
(2)學生匯報討論結果。
(此時,如果學生的匯報只注重結果,可引導學生注意一些句子,如“―桶水可重啦!三個媽媽走走停停,手都痛了,腰也累得直不起來……”“沉甸甸”等,使學生在有意與無意間去深入閱讀課文。最終意識到:好孩子,不光是讓媽媽高興,更重要的是在媽媽遇到困難的時候能盡自己的力去幫助她。)。
四、總結課文,質疑。
討論:“老爺爺為什么說他好像只看到了一個兒子?”
請學生談一談,讀了這個故事,自己還有哪些問題?
五、指導寫字。
1.請學生指著課后生字讀一讀,看一看,說說自己能把哪個字寫得漂亮、美觀?
2.學生先練一練,然后指名個別學生到老師事先準備好的田字格里寫一寫,提醒其余的學生注意觀察,最后評一評。
3.請學生在作業(yè)本上,將每個生字抄寫三到四遍,會組詞的還可以寫一個詞語。
二年級語文三個兒子教案篇十三
(一)自讀課文,讀準確,讀通順。
借助拼音力爭將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二)內讀書,樸素幫助。
1.一個一個地讀,相互學習,相互指正。
2.分角色讀課文。
(三)自讀自悟。
思考問題:文中出現了三個兒子,為什么老爺爺說只看見一個兒子?
(四)合作學習,交流討論。
(五)進入角色,感情朗讀。
1.用自豪的語氣讀前兩位媽媽的話,感受母親無私、無我的'愛。
2.用平穩(wěn)的語氣讀第三位媽媽的話,表現出她平和的心態(tài)。
3比一比,看誰能通過讀表現出三位媽媽提水的辛苦。
4.練習讀好老爺爺幽默、風趣而又意味深長的話。
(六)真誠面對,談談感想。
說說你讀了課文,想到了什么。
(七)提出要求,付諸行動。
倡議同學們從現在起,每天至少為父母做一件事。
二年級語文三個兒子教案篇十四
《三個兒子》是小學語文人教版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23課的內容。課文寫了三個兒子看到他們各自的媽媽拎著沉重的水桶時的不同表現。力氣大的兒子只顧著翻跟頭,嗓子好的兒子只顧著唱歌,他們唯獨對媽媽手中的水桶視而不見,而那個“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的兒子,卻跑到自己媽媽跟前,接過了沉甸甸的水桶。從而告訴學生孝敬父母的道理。
1、鞏固生字字音、字形,在具體語境中理解字義。
2、分角色朗讀課文,讀準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學會用“一個(只)……一個(只)……另一個(只)……”的句型練習說話。
3、理解老爺爺的話“我只看見一個兒子”的含義。
讓學生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和勞動的艱辛,從而產生體貼、孝敬父母的美好情感。
理解老爺爺的話所包含的深意,他為什么說只看見一個兒子?
課件
朗讀感悟,啟發(fā)教育
一、欣賞歌曲,導入新課
1、導語: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歌嗎?(喜歡)今天,老師要請同學們欣賞一首兒歌《好媽媽》,會唱的同學,可以跟著一起唱。
2、播放歌曲《好媽媽》
3、師:欣賞完這首兒歌,能告訴老師你知道了什么呢?
4、生交流。
5、師小結:歌曲中的小朋友多疼愛自己的媽媽呀!今天,我們的課堂上也來了三個小朋友,他們在這方面是怎么做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23課《三個兒子》(師板書課題)
6、齊讀課題。
二、檢查生詞,初讀課文并質疑
(1)生小聲地讀一遍
(2)抽學生認讀
(3)開火車讀
3、生讀課文后交流。
4、師:對呀!明明有三個兒子,為什么老爺爺卻說只看見一個兒子呢?老師也搞不明白,為了弄清原因,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共同學習課文,相信等學完了課文,你們一定會明白的!
三、朗讀感悟,解決疑問
(一)自由朗讀課文1——6自然段,邊讀邊用直線劃出三位媽媽評價自己孩子的句子。
1、指名讀自己找到的句子。
2、質疑:從你們找到的句子中,你讀懂了什么?
(前兩位媽媽在夸獎自己的孩子,而第三位媽媽卻沒有)
3、品讀前兩位媽媽的話,體會閱讀樂趣。
師:現在就讓我們來扮演一下媽媽的角色,試著讀一讀前兩位媽媽的話,來夸一夸她們的兒子吧?。ǚ中〗M自由地練讀。)
(1)小組代表比賽讀第一位媽媽的話。
(2)評價。
(3)師總結。(可從語氣和表情上體會、感受)
(4)再次自由地讀,可多讀幾遍,邊讀邊體會媽媽的自豪。
(5)男、女生比賽讀第二位媽媽的話。
師:這一次,我聽到了媽媽的自豪,老師也為她們有這樣的兒子感到
驕傲和自豪!
4、品讀第三個媽媽的話(課件顯示)
(1)師:兩位媽媽都在夸獎自己的兒子,第三位媽媽是怎么說的呢?理解“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表現出第三位媽媽那平和、謙虛的心態(tài)。
(2)師范讀。
(3)生試著讀一讀。
(4)齊讀。
(二)三位媽媽提著水回家去,為什么走走停停呢?聽老師范讀第8自然段。
1、聽了老師的朗讀,你發(fā)現了什么?
2、從文中的哪些詞可以看出或感受到水很重的呀?相機理解“晃蕩”
3、你能用朗讀來表現出水的沉重嗎?
4、齊讀。
二年級語文三個兒子教案篇十五
《三個兒子》是一篇生動感人的生活故事。課文通過三個媽媽對自己兒子的夸獎和三個兒子媽媽面前的具體表現的對比敘述,揭示了一個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即:兒女應該以實際行動為父母分擔生活重擔。課文內容淺顯,語言通俗,人物對話較多。
故事內容生生動有趣,教學中應極力避免灌輸孝敬父母的大道理的說教式做法,也不應逐字逐句地深挖細摳文章的思想內含,應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語文實踐活動,幫助學生走進文本,在多形式的閱讀活動中,引領學生與課文進行真實的對話。在閱讀中思考、發(fā)現,進而獲得豐富的感受和體驗。啟發(fā)聯系生活實際,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在閱讀中提升自己。
1、會認6個字,會寫9個字。
2、分角色朗讀課文,讀準人物說話時的語氣。
3、欣賞課文的內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學重點】
認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生字詞語卡片、反映故事內容的圖片或課件。
2、多方面收集有關父母疼愛孩子,孩子孝敬父母及反面的材料。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的媽媽夸獎過你們嗎?為什么夸獎?怎樣夸獎的呢?請你試試著描述或表演一下。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文中同樣描寫了母親夸獎兒子的故事。
(相機板題)
2、按圖敘述:
(板題)
(由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入課文,挖掘學生的生活體驗,啟發(fā)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讀文的興趣,拉近課文內容與學生的距離。)
〖對話平臺
1、自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重點的詞句句子多讀幾遍。
2、同桌互讀課文,糾正讀音。
3、重點練讀文中帶有生字的句子。小組內合作學習生字,交流識字方法:
如:一個媽媽說:“我的兒子既聰明又有力氣,誰也比不過他。”、 又一個媽媽說:“我的兒子唱起歌來好聽極了,誰都沒有他那樣的好嗓子?!钡取?BR> 4、游戲鞏固識字:
如:開火車認讀、聽讀舉卡片等。教師相機引導學生交流重點字的識字方法。
5、推薦小組成員分段讀課文。組織學生正音評價。
(尊重學生的基礎,落實識字教學,提高語文學習的實效。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真實的基礎,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文識字活動,扎扎實實,不走過場。教學把識字、朗讀有機融合,提高學習效益。)
通過讀文你讀懂了什么問題?還有哪些地方你沒有讀懂?
(根據學生的閱讀特點,引導學生從整體上了解課文內容,及時吸收學生讀書情況的反饋。簡單的字詞或與內容相關的問題,可以引導學生解答或教師適當點撥。)
1、出示“我會寫”中的“拎、聰、甸、桶、停”五個單字。
2、學生觀察生字,說說最難些的是什么字,每個字寫時要注意什么。
3、教師范寫重點字。如:“拎”字的右邊不要寫成“今”。
4、學生練寫,共同評議,展示優(yōu)秀作品。
(突出難點字的書寫。要給學生充分寫字的時間,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二年級語文三個兒子教案篇十六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情導入。
生1:我寫完作業(yè)幫媽媽做過飯。
生2:我在家經常幫媽媽收拾屋子,媽媽還夸過我昵!
生3:老師,我們在一年級時,學了《馬莎長大了》,您告訴我們要懂事,要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回家我就給爸爸媽媽打了一盆洗腳水,他們特別高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認識生字。
1.我們自己試著來讀一遍課文,好嗎?
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把不認識的字畫出來,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解決。
2.把你圈畫出來的字和小組同學說一說,并把不理解的詞放在小組中交流。
3.課文中的.生字,你是怎樣記的?
生1:“井”:水井的井,井底的井。
生2:“啥”:口字旁和“舍”,合在一起就讀“啥”,干啥的啥。
生3:“巧”:靈巧的巧。我用“靈巧”說一句話:我們都有一雙靈巧的手。
生4:“提”:提東西用手,所以是“扌”字旁。
生5:“桶、痛”:這兩個字都有“甬”字。“木”字旁是水桶的桶,人有病了就痛,所以痛是“疒”字旁。
三、細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同桌互讀。輕聲讀課文,和同學們說一說,文中講了什么?
2.全班交流,了解課文內容。
生1:三個媽媽在井邊打水,夸獎自己的兒子。
生2:(反駁)只有兩個媽媽夸了,第三個媽媽什么也沒有說。
師:她為什么不夸自己的兒子,是她的兒子不好嗎?
生2:不一定,可能她不像那兩位媽媽那樣愛說吧!
生3:第一個孩子會翻跟頭,第二個孩子唱歌像黃鶯一樣好聽。
師:那第三個孩子有什么本事?
生4:他把媽媽手中沉甸甸的水桶提走了。
師:他不怕累嗎?為什么不讓媽媽提呢,媽媽可是大人呀!
生5:因為他心疼媽媽,不想讓媽媽受累。
生6:老師,我知道他才是個懂事的孩子。
四、演繹課文,聯系實際,拓展延伸。
1.表演課本劇,生生互評。
2.從這個故事中,你想為媽媽做點什么?
二年級語文三個兒子教案篇十七
教學目的:
1、讓同學掌握課文里的生字,注意“痛、像”的寫法。
2、讓同學理解課文中蘊涵的深刻的道理,真正愛媽媽的小朋友是心疼媽媽,盡自身的力量協助媽媽。愛是相互的。
3、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愛媽媽的小朋友是心疼媽媽,盡自身的力量協助媽媽,愛是相互的。
教學難點:
讓同學理解問什么老爺爺說我好象只看見了一個兒子。
教學方法:討論法、朗讀法。
學法指導:引導同學進入情景當中來學習。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課。
同學們你們的家長夸過你們嗎?今天我?guī)Т蠹艺J識幾個新朋友,看哪一位小朋友值得我們夸一夸。
二、學習認讀生字。
1、讓同學借助拼音讀認讀生字。
2、給認讀生字口頭組詞。
3、讓同學討論用怎樣的方法能記住這些生字。
4、同學匯報討論情況,教師點評。
三、教同學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讓同學說說自身認識哪個字在哪里見過。
3、開展組詞競賽活動。
4、分析字形,指導同學書寫生字。
四、初讀課文。
1、讓同學自身試著讀課文。
2、說說你通過初讀課文知道了什么。
3、請大家找自身不懂的問題。
板書設計:兒子們。
井巧呢提桶痛累像吧。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
1、讓同學個別讀課文。
2、其它同學評價。
3、教師指導同學朗讀,讀出媽媽夸小朋友時驕傲的神氣,還有文中幾處問話的地方。
4、再讓同學讀課文,教師評價。
二、提出自身不懂的`地方。
說說通過讀課文,說說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解決問題。
1、讓同學小組討論提出的問題。
2、小組長匯報討論結果。
3、教師小結:
三個兒子都給媽媽帶來了快樂,但是他們的行為卻是有區(qū)別的:翻跟頭和唱歌也許是扮演給媽媽,也許是為了得到媽媽的稱譽,提桶水卻是出于對媽媽的關心,體諒媽媽和協助媽媽的愛心。
四、擴展活動。
請大家說說你平時在家里,是怎樣關心和體諒媽媽的。
板書設計:兒子們。
一個翻跟頭。
兒子們一個唱歌。
一個提水。
二年級語文三個兒子教案篇十八
1、會認“既”等6個生字,會寫“拎”等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人物說話時的語氣。
3、懂得要孝敬家長的道理。
一、激趣導入
1、師:小朋友們,你們的媽媽褒揚過你嗎?
生:褒揚過。
師:怎樣褒揚的?
生:……
師:你們真是既聰明又懂事的小朋友。
2、師:今天我們來學習第23課“三個兒子”。
(師板書課題)
(生齊讀課題)
二、讀通課文,感知內容
1、師:三個兒子怎么樣呢?請小朋友自由讀課文,可以借助生字表讀準字音,也可以用字典識字。困難處多讀幾遍,開始吧!
(生自由讀)
2、課件出示詞語:
嗓子拎著水桶晃蕩沉甸甸
師:誰想讀讀?
(生流利的朗讀詞語)
當生讀到“拎著水桶”時,師:能做個動作嗎?
當生讀到“晃蕩”時,師:誰能用動作表示?
師:你來?
(生再讀詞語)
3、課件出示句子:
師:看!這些句子你能讀好嗎?快!讀給你的同桌聽聽。
(同桌互讀)
師:找一組小朋友開火車讀!
(當一生讀第一句話時)
師:把你對這句話的理解讀出來?
(當生讀第二句話時)
師:讀的好,你理解了。
(當一組生讀完時)
師:咱們一起讀讀吧!
(生齊讀句子)
4、師:怎樣能把課文讀的更有味道,下面聽老師來讀課文!
(師范讀課文,生認真聽)
師:謝謝大家!象老師這樣讀讀吧!
(生再讀文)
5、師:小朋友練習的很認真,下面我請同學分段朗讀課文。其他的同學一邊聽一邊用橫線劃出三個媽媽談論小朋友的話。
(生認真的聽,認真的劃。)
三、自悟,品讀語言
1、師:都找到哪幾句話?
(生分別讀三句話)
師:下面自身練一練,看誰能讀出三個媽媽不同的語氣。
2、交流一:
課件出示第一個媽媽的話
師:請一位小朋友來讀讀這句話。
(一生讀的很好)
師:哎呀,我聽出來了,你的兒子真是誰也比不過他。
師:讓我們一起伸出大拇指,來夸夸自身的兒子,“我的兒子既聰明又有力氣……”
(生齊讀)
4、交流二:
課件出示第二個媽媽的話
師:第二個媽媽的話,誰來讀?
(生讀)
師:我聽出來了你讀出了媽媽驕傲的語氣。
5、交流三:
課件出示第三個媽媽的話。
師:這兩個媽媽在談論自身的小朋友時充溢了驕傲與自豪,那第三個媽媽呢?誰來讀!
(一生讀的好)
師:哎呦,你讀懂了課文。
(一生讀的不好)
師:再想想該怎么讀?生讀好了。
師:對,就這樣讀!
6、師:讓我們繼續(xù)讀課文的7到11段,去認識這三個小朋友吧!
(生自由讀)
師:這么重的水,三個兒子看見了,他們是怎么做的?
(生匯報)
師課件出示“三個兒子的做法”。
(生再齊讀三個兒子的表示)
四、指明中心,分角色朗讀
1、師:接下來,你和你的同桌,一個當媽媽,一個做老爺爺,來扮演12、13段的對話。
(同桌練習)
2、師:誰來?
(指明一組扮演)
3、分角色朗讀:
師:下面請小朋友以小組為單位,分角色朗讀全文吧!
(師巡視,指導)
師:剛才老師巡視的時候,發(fā)現這幾個小朋友朗讀的很好,來為我們展示一下吧!
(叫讀的好的同學)
五、升華主題
1、師:你認為老爺爺看見的應該是哪個兒子?為什么?
2、師:那前兩個小朋友怎樣呢,他們就不孝順了嗎?為什么?
(生展開爭辯)
師總結:是??!孝順家長的小朋友,才是真正的好小朋友。
3、師:學到這兒,老師突然想起《三字經》里的一句話,送給大家。
(課件出示:“為人子,方少時,孝與親,所當執(zhí)”)
五、拓展
師:今天回到家后,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跟他們說說你對這個故事的感受。母親節(jié)快到了,你也可以回到家為媽媽做一件事!
二年級語文三個兒子教案篇十九
高老爹是高廟兒村有名的老實人,膝下有三個兒子。大兒子金柱、二兒子銀柱、還有之后從地埂上撿來的三兒子鐵柱。真是“三個兒子苦死老子?!备呃系透叽髬寖煽谧映钥嗍芾?,歷盡磨難幾十年,總算把三個兒子拉大成人,張羅著成了家。
按說老兩口該歇下來,享享清福了。但天有不測風云,過了不幾年,高大媽因患癌癥去世了。六十多歲的高老爹成了老光棍,做飯洗衣只得自我對付。
因為老爹的贍養(yǎng)問題,三個兒子和兒媳們坐到一齊商量起來。
“爹我們管?!贝髢合鄙xP仙是村里有名的摳門,背后人稱“鐵公雞”。她明白高老爹老實好伺候,身體硬朗,還能下地干活。只要管好那三頓飯,等于多了一個勞動力,還落了孝順的名聲。
“不行,爹還是和我們過?!倍鹤鱼y柱說話了,“爹最愛吃我們蘭花做的面?!便y柱嘴上這么說,心里也有自我的`小九九。只要家里有爹在,那六畝地的活就不用操心了,自我就能夠安心出去打工掙錢了。
“沒那個話,金柱是長子,就應和爹過?!薄拌F公雞”聲音大起來。
“長子算個鳥,你那么摳,爹能吃啥好的?”銀柱也不示弱。
“你放屁?!?BR> “你拉屎?!?BR> ……。
倆人吵吵的越來越兇。
“我看這樣,”一向沒說話的三兒子鐵柱開口了,“我們都聽爹的,讓他老人家選取和誰過?!?BR> “從老大金柱開始,一家吃三年飯。誰家吃飯就幫誰家干點農活,我還住我原先的院子?!备呃系罱K做出了決定。
“我和秀紅要出去幾年,”鐵柱說,“爹就靠哥嫂們照顧了。我那六畝地隨爹走,爹在誰家吃,地就誰家種。每畝地我只要五百塊轉包費,每年年底這三千塊務必交給爹,做為他的零花錢?!?BR> 一晃六年過去,高老爹在大兒子和二兒子家各吃了三年飯。他明白這些年他給兩個兒子下地干活、割草喂牛、掃院子看門一刻也未閑著。但為了兒子們,他寧可吃點苦也沒有怨言。至于鐵柱那六畝地三千塊的轉包費,兩個兒子都每年只給個幾百塊。鐵柱每年春節(jié)回來,他都說拿到錢了,好在鐵柱每年還另給他一些錢。
“真是誰養(yǎng)的狗誰清楚啊?!备呃系靼捉鹬豌y柱兩個親生的還不如撿來的鐵柱,但為了兒子兒媳們不吵吵,他只能容忍。
轉眼到了農歷臘八,“鐵公雞”正在家里煮臘八粥,銀柱氣沖沖來找金柱。“大哥呢?”他進門劈頭就問,“爹都病倒三天了,我弄到鄉(xiāng)衛(wèi)生院已經花了五六百了,你們咋管都不管?”
“噢,爹能干的時候,你們要和我爭著養(yǎng)?!薄拌F公雞”說著叉起了腰,“此刻七十二歲了,害上病就想推給我們,你咋不推給他老三?”
“對呀,春節(jié)一到鐵柱該回來了?!便y柱似乎眼前一亮。
“就是嘛!爹把他從地埂上撿回來,屎一把尿一把拉扯大,他就應多盡孝心?!薄拌F公雞”越說越來勁,“反正我和金柱敬奉了三年,以后不再管了?!?BR> “萬一他回來再提這些年的土地轉包費咋辦?”銀柱有點心虛。
“他還敢提這個?這幾年他只忙了自我的生意,哪顧上爹了?我們就一口咬定這幾年那六畝地上的收入全給爹看病了?!薄拌F公雞”瞪大了眼睛說,“聽說他生意更忙了,我倒要看看他老三咋養(yǎng)這三年,反正我是不會替他當孝子?!?BR> 大約一周后,鐵柱一家回到了高廟兒。他看到病剛痊愈的高老爹,拿出了從廣州給爹買的營養(yǎng)品和一千塊新錢,秀紅也把給公公買的過年新唐裝幫高老爹換上。他們把爹房子的衛(wèi)生搞完后,采購東西做了一桌豐盛的菜,把金柱銀柱兩家都請到了爹的屋里。
“又要過年了,”鐵柱端起了酒杯,“我要感謝哥哥嫂子們這些年來對爹的孝敬和對我和秀紅的照顧?!彼透缟﹤兏闪艘槐?,“我還要宣布一件事,”鐵柱告訴大家,他此刻廣州的生意很紅火,他要和秀紅趁春節(jié)帶上爹到廣州深圳游一趟,并為爹聯系好了全市有名的“夕陽紅”養(yǎng)老院。明天就帶爹去辦手續(xù),春節(jié)過完就可入住養(yǎng)老,讓辛苦了一輩子的爹好好享受一下晚年。
“養(yǎng)老院費用太高,誰拿得起?”“鐵公雞”有點急眼了,生怕連累自我。
“還有你的地包給誰種?”銀柱惦記著那六畝好地。
“養(yǎng)老院費用一年兩萬,今后全部由我出。”鐵柱說,“至于那六畝地,大哥二哥每家三畝,轉包費我一分不要?!?BR> “這……這是真的?”
“那……那太好了!”
“鐵公雞”和銀柱既驚訝又慚愧,幾乎愣住了。這樣的結果,他們萬萬沒有料到。
“來,為過大年,”
“為全家人團聚,”
“為爹的健康長壽,”
“干杯!”
他們說著笑著,一家人愉快地舉起了酒杯。
二年級語文三個兒子教案篇二十
1、會認“既”等6個生字,會寫“拎”等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人物說話時的語氣。
3、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培養(yǎng)聽讀欣賞的能力,寫正確、美觀的字。
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新授課
1、學生預習課文,自學生字。
2、學生詢問自己的父母,了解他們小時候是如何為你的爺爺奶奶分憂的。
3、學生采訪班里的同學,了解父母平時對他們的評價。
4、老師準備教學課件、生字卡片等。
2課時
1、交流課前詢問和采訪中的收獲。
2、交流在家里為父母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感受。
1、出示“我會讀”圖標,學生自讀課文,讀準生字,自己覺得難讀的句子,做個記號。
2、多讀幾遍沒讀通的句子,再聽聽同桌是怎么讀的。
3、出示帶生字的句子,讓學生選擇讀。
a、我的兒子既聰明又有力氣,誰也比不過他。
b、我的兒子唱起歌來好聽極了,誰都沒有他那樣的好嗓子。
c、三個媽媽打了水,拎著水桶回家去。
d、水直晃蕩,三個媽媽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e、另一個孩子跑到媽媽眼前,接過媽媽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著走了。
1、學生保持出生字卡,在學習小組內讀給伙伴聽
看清字形,讀準字音
2、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識字方法。
3、游戲檢查學生掌握生字的情況。
1、創(chuàng)設情境,小組且分角色反復朗讀課文,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
2、在小組內質疑、討論,老師巡視點撥。
3、全班匯報交流
4、如學生對老爺爺的話提出疑問,老師可組織討論,重點理解;如學生沒提到這個問題,老師可隨機提問,讓學生討論:
這“一個兒子”是指誰?老爺的話是什么意思?
出示“我會寫”圖標,指導寫字,并組織展示。
1、注意別忘了“拎”的最后一點,“膊”的左上一點。
2、前面六個左右結構的字,老師可重點范寫,指導“拎”字和“膊”字。
3、“甸”字是半包圍結構的字,可提醒學生里面的“田”字可往左伸出一點,使整個字顯得勻稱。
4、“晃”、“蕩”是上下結構的字,“晃”字要寫得上窄下寬,老師可范寫指導。
鞏固識字
出示帶生字的詞語,讓學生認讀。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小組合作,根據課文情節(jié),環(huán)境和人物的語言、行為、表情情緒等進行合理想象,把課文改編成課本劇。
3、確定各人所扮演的角色。
4、設計場景的布置
各小組演練,老師巡視,隨機點撥
課本劇表演并評議
1、以小組為單位表演課本劇。
2、引導學生評議。
a、人物的語氣。
b、人物的動作。
c、人物的表情。
把本課的故事講給家人聽
九、課后小結:
十、作業(yè)布置:
十一、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