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實用13篇)

字號:

    教案是為教師備課、授課和評價教學效果提供指導的一份詳細的教學計劃,它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等內(nèi)容。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提前思考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合理安排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果。我們每位教師在備課時都需要認真制定教案,以確保教學的有序進行。教案應充分利用教材和教具資源,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希望大家能夠注意教案的結(jié)構(gòu)和內(nèi)容,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八年級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篇一
    一、復習測評:
    成的,把_______________規(guī)定為0℃,把___________規(guī)定為100℃。
    2、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1)根據(jù)待測物體溫度變化范圍,選擇_________合適的溫度計。
    的示數(shù)________后方可讀數(shù)。
    (3)讀數(shù)時,溫度計不能離開__________,視線必須與溫度計的___________相平。
    溫是35℃,那么體溫計的示數(shù)為()。
    a、38℃;b、37℃c、36℃d、35℃。
    二、新課探究。
    (一)引入課題:常見的物質(zhì)有以互相轉(zhuǎn)化,例如,,。
    1、熔化:。2、凝固:
    3、汽化:。4、液化:
    5、升華:。6、凝華:
    (二)新課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
    1、提出問題:2、猜想與假設。
    3、設計試驗和進行實驗:
    (1)參照課本圖4.2-1,需要器材有:
    (2)酒精燈的使用:嚴禁;用完酒精燈必須用蓋滅,不。
    能,萬一灑出的酒精在桌子上燃燒起來,不要驚慌,立即。
    (3)進行實驗并數(shù)據(jù)記錄:
    (4)評估:利用數(shù)據(jù)作出圖像。
    (5)說明凝固的過程,并在坐標中作出海波、蠟的凝固圖像。(6)歸納總結(jié):。
    1固體分為和。
    2晶體:。
    3非晶體:。
    4熔點:;凝固點:,同一晶體的。
    熔點凝固點(相等或不相等)。非晶體沒熔點和凝固點,
    5不同晶體的熔點,冰的熔點是,課本84頁小資料中熔點最高的物質(zhì)是,熔點最低的物質(zhì)是。
    6熔化時熱(填吸或放)。
    三、練習與提高。
    1、晶體熔化的條件是。
    ________,這是個_______熱過程。
    跟它的________相同,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溫度是_______的,所以非晶體沒有一定的________。
    5、如圖所示,是錫的熔化和凝固的圖象,根據(jù)圖象回答:
    (1)錫的熔點是______,凝固點是_____。
    (2)在bc段,錫處于____________狀態(tài);在de段,錫處于________狀態(tài)。
    (3)錫的熔化用了______min,它熔化過程中要______熱,但溫度_______。
    (4)錫從10min到12min這段時間間隔內(nèi)處于___________狀態(tài)。
    6、晶體在熔化過程中:()。
    a.溫度保持不變,放出熱量b.溫度保持不變,吸收熱量。
    c.溫度上升,吸收熱量d.溫度下降,放出熱量。
    7、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一般物質(zhì)在熔化和凝固的過程中,溫度均保持不變。
    b.物體吸收熱量后,溫度一定升高。
    c.同一物質(zhì)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
    d.0℃的冰比0℃的水冷一些。
    8、下列各組物質(zhì)中,都是晶體的是:()。
    a.冰和水b。銅和固態(tài)水銀。
    c.玻璃和石蠟d。海波和萘。
    八年級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篇二
    (1)了解物質(zhì)存在的三種形態(tài);理解隨溫度的變化,物質(zhì)的狀態(tài)是可以轉(zhuǎn)化的。
    (2)了解熔化、凝固的含義,了解晶體和非晶體的區(qū)別,能嘗試將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現(xiàn)象與物質(zhì)的熔點或凝固點聯(lián)系起來。
    (3)學會畫出固體凝固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知道圖像是描繪物理過程的重要方法之。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創(chuàng)設科學探究情境,把科學探究的七要素自然的融合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體驗和感悟科學探究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關心身邊的環(huán)境,產(chǎn)生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物理道理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熔化和凝固的條件及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現(xiàn)象。
    難點:晶體熔化和凝固的溫度特點。
    三、教學器材。
    多媒體課件、燒杯、鐵架臺、石棉網(wǎng)、溫度計、萘、蠟、停表等。
    四、教學過程。
    (一)課前小測:
    (二)新課講授:
    1、出示目標,讓學生清楚知道本節(jié)課重、難點。(幻燈片2)。
    (1)重點:熔化、凝固的特點。
    (2)難點:晶體熔化特點。
    2、引入新課:
    首先通過形象的圖片展示水的三態(tài),使學生通過對冰、水、水蒸氣的了解掌握物質(zhì)三態(tài)的界定(幻燈片3)。熔化的概念較易理解,通過提問引導,使學生歸納出熔化的概念,并以此類推引出凝固的概念(幻燈片4)。
    3、學習新課:實驗演示,觀察分析。
    (1)以冰熔化為例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
    (2)根據(jù)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實驗所需的器材。
    (3)介紹實驗儀器,指導學生仔細觀察萘的狀態(tài)、萘的溫度變化。
    (4)與數(shù)學的坐標系對比學習,教學生利用圖象分析物理規(guī)律。根據(jù)圖象討論與分析:晶體熔化時溫度與狀態(tài)變化。并由學生概括出萘熔化的特點。
    (5)采用同樣的方法學習蠟的熔化。(幻燈片5~8)。
    (6)閱讀課本了解晶體、非晶體及進行簡單的分類。(幻燈片9~11)。
    (7)采用逆向思維對比學習晶體與非晶體的凝固。(幻燈片12~14)。
    4、課堂練習(幻燈片15~22)。
    (三)鞏固練習(見配套練習)。
    (四)課堂小結(jié):
    讓學生小結(jié)這堂課學到的知識:一物質(zhì)的分類。二是熔化和凝固的特點。三是采用坐標與圖象分析的方法找特點。
    (五)達標檢測(見配套練習)。
    板書設計:第二節(jié)熔化和凝固。
    (1)熔化:固態(tài)氣態(tài);(吸熱)。
    (2)凝固:氣態(tài)固態(tài)。(放熱)。
    2、晶體與非晶體。
    八年級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篇三
    本節(jié)課做到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放手讓學生去探究實驗的規(guī)律,讓學生親自體驗和建構(gòu)知識,在實驗的過程中學生提高了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分析歸納的能力,學會了用作圖像來研究物理學規(guī)律的方法。
    實驗過程過于倉促,有的學生還沒有完成實驗,而老師也沒有充分去了解學生實驗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如:學生的數(shù)據(jù)是否合理?學生有沒有對海波進行攪拌?學生的讀數(shù)方法有無錯誤?學生做圖像時出現(xiàn)些什么錯誤?等等。這些問題都沒有時間給學生充分交流討論。
    在學生探究實驗課上,老師要給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完成實驗,不能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縮短實驗的時間,生硬地把結(jié)論告訴學生。學生做實驗過程中的錯誤在所難免,教師要會發(fā)現(xiàn)這種錯誤,充分利用這種錯誤資源,讓學生學會評估自己的實驗過程是否科學,學會與別的實驗小組交流。
    八年級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篇四
    a.凝固。
    b.液化。
    c.熔化。
    d.凝華。
    2.以下關于物態(tài)變化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嚴寒的冬天,一直冰凍的衣服也會變干,這是升華現(xiàn)象。
    b.放在衣櫥里的樟腦丸最終“消失“了,這是蒸發(fā)現(xiàn)象。
    c.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有冰花,這是凝華現(xiàn)象。
    d.用久的白熾燈泡內(nèi)壁發(fā)黑,這是凝固現(xiàn)象。
    3.下列現(xiàn)象發(fā)生的過程中,吸收熱量的一組是()。
    (1)春天,冰雪融化匯成溪流。
    (2)夏天,從冰箱里面拿出來的飲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的霧在太陽出來后散去。
    (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現(xiàn)了霜.
    a.(1)(2)。
    b.(1)(3)。
    c.(3)(4)。
    d.(2)(4)。
    4.萘的熔點和凝固點都是80℃,當溫度恰是80℃時,萘將處于()。
    a.固態(tài)。
    b.液態(tài)。
    c.固液共存態(tài)。
    d.以上三種情況均可能。
    5.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夏天,我們看到的冰糕冒“白氣”是一種汽化現(xiàn)象。
    b.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c.高壓鍋是利用液體沸點隨液面上方氣體壓強的增大而降低,使食物容易被煮熟。
    d.電冰箱是利用致冷物質(zhì)迅速蒸發(fā)吸熱;使電冰箱內(nèi)溫度降低。
    6.下列現(xiàn)象與物態(tài)變化對應正確的是()。
    a.天氣突然變熱墻上起汽水--液化。
    b.打開熱水瓶蓋,瓶口冒“白汽”--汽化。
    c.冬天洗熱水澡時,窗玻璃“模糊”--升華。
    d.冬天的早晨,草坪上的青草葉上有霜--凝固。
    7.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a.春天的早晨經(jīng)常出現(xiàn)大霧,這是汽化現(xiàn)象。
    b.夏天揭開冰棒包裝后會看到冰棒冒“白汽”,這是凝華現(xiàn)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現(xiàn)小的露珠,這是液化現(xiàn)象。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會出現(xiàn)白色的霜,這是凝固現(xiàn)象。
    8.下列是對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熱現(xiàn)象的解釋,其中正確的是()。
    a.冬天在菜窖里放幾桶水,利用水凝固放熱防止菜被凍壞。
    b.衣柜里的樟腦丸變小是因為樟腦丸蒸發(fā)了。
    c.清晨花草上的小露珠是由空氣液化而形成的。
    d.發(fā)燒時在身體上擦些酒精降溫是因為酒精的溫度低。
    9.下列物態(tài)變化中,都需要吸熱的是()。
    a.熔化、汽化。
    b.汽化、凝固。
    c.液化、凝華。
    d.熔化、升華。
    八年級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篇五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理解氣態(tài)、固態(tài)和液態(tài)是物質(zhì)存在的三種形態(tài)。
    了解物質(zhì)的固態(tài)和液態(tài)之間是可以轉(zhuǎn)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義,了解晶體和非晶體的區(qū)別。
    了解熔化曲線和凝固曲線的物理含義。
    2、過程和方法。
    通過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變化的規(guī)律,感知發(fā)生狀態(tài)變化的條件。
    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了解圖像是一種比較直觀的表示物理量變化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對自然現(xiàn)象的關心,產(chǎn)生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的情感。
    重點:探究熔化、凝固的規(guī)律。
    難點:正確得出熔化、凝固的規(guī)律。
    教學器材:杯、水、溫度計、海波、蠟、酒精燈。
    教學課時:2課時。
    八年級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篇六
    4.會查熔點表.。
    5.通過晶體熔化實驗,培養(yǎng)觀察和實驗能力;
    在實驗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建議。
    1.引入新課:
    方法1:利用教材上的素材。本節(jié)教材開頭提出的:“黑龍江省漠河鎮(zhèn)的最低氣溫達到過-52.3,在這樣冷的地區(qū)測氣溫應該用水銀溫度計還是酒精溫度計”。這個問題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既聯(lián)系了上節(jié)講過的溫度計,又可用來導入新課,而且具有實際意義。
    方法2:從生活事例引入。熱天,從冰柜中拿出的冰,一會變成了水,再過一段時間水干了,變成看不見的水蒸氣,跑得無影無蹤。由此導入新課。
    2.學習新課:
    學習新課的`過程應當是在教師的引導下組織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使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學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達到提高能力目的。
    根據(jù)本節(jié)內(nèi)容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可采用兩種方法:
    方法1:啟發(fā)講解式。教師邊做演示實驗、邊提出問題、邊講解。在講臺上,組織部分學生做“海波(或冰)的熔化”實驗,組織另一部分學生做“松香(或蜂蠟)的熔化”實驗。在老師的引導下歸納出“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但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溫度不斷升高,沒有固、液共存狀態(tài)”。
    方法2:科學探究式。在教師的組織下,提出問題,學生猜想和假設,設計實驗和進行試驗,寫出實驗報告。得出“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但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溫度不斷升高,沒有固、液共存狀態(tài)”。
    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難點分析】晶體的熔化和凝固實驗,在熔點(或凝固點)不斷地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這個現(xiàn)象不容易做到。要得出正確結(jié)論,對實驗要求較高,希望按照下面的要去做。對于晶體和非晶體的區(qū)分,學生知道從熔化過程表現(xiàn)出的特點區(qū)分就可以了。
    【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方法1:承上啟下引入。
    方法2:生活事例引入。
    2.學習新課。
    由于萘對人體有危害,課本已將晶體熔化的實驗換用海波。海波在照相器材商店、化工店都容易買到。假如買不到海波而手邊又有萘,則務必只由教師來演示,不要讓學生接觸萘,而教師也要注意實驗室通風好些,盡量少吸入萘蒸氣。
    本節(jié)課的實驗比較難做,根據(jù)學校條件不同可以提供兩種方案供參考。
    方案一:
    如果學校實驗儀器較多,可在實驗室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事前將學生分成若干實驗小組(2~3人為一組)。把儀器按教材50頁圖4-7觀察熔化現(xiàn)象的實驗裝置組裝好。
    提出問題:不同物質(zhì)在由固態(tài)變成液態(tài)的熔過程中,溫度的變化的規(guī)律相同嗎?
    猜想和假設:熔化過程一定要加熱,所以物質(zhì)一定要吸收熱量。這時溫度可能也是不斷上升的。
    設計實驗和進行實驗:研究蠟和海波(硫代硫酸鈉)的熔化過程。
    參照如圖選擇需要的實驗器材。
    注意:實驗時,嚴禁用酒精燈點燃另一只酒精當;用完酒精燈必須用燈冒蓋滅(不能用嘴吹);萬一灑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燒起來,不要驚慌,立即用濕布鋪蓋。
    將溫度計插入試管后,待溫度升至40℃左右時開始,每個大約1min記錄一次溫度;在海波或蠟完全熔化后再記錄4~5次。
    分析和論證:在圖2和圖3的方格紙上的縱軸表示溫度,溫度的數(shù)值已經(jīng)標出;橫軸表示時間,請你自己寫上。根據(jù)表中各個時刻的溫度在方格紙上描點,然后將這些點用平滑曲線連接,便得到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
    根據(jù)你對實驗數(shù)據(jù)的整理和分析,總結(jié)海波和蠟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個階段的溫度特點。
    說明:圖像可以用來表示一個物理量(如溫度)隨另一個物理量(如時間)變化的情況,很只管。所以各門科學都常用它。
    寫出實驗報告。
    說明:這個方案適合基礎較好的學校和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
    八年級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篇七
    3、體驗自主探究活動過程,領悟“控制變量”等科學研究方法
    了解實驗探究的基本要素
    學習實驗探究的基本技巧
    一.學前準備
    自學、相信自己
    1、降落傘在空中滯留的時間可能與 、 、 有關。
    2、在設計實驗時,常用的方法是先考察其中一個因素對研究問題的影響,而保持其它因素不變,這種方法叫做 法。
    4、測量儀器在使用前,一般應先調(diào)整指針到 ,這個過程叫做 。
    三、交流研討,學習新知
    (一)、控制變量法
    1、閱讀p16內(nèi)容,探討“降落傘在空中滯留時間與什么因素有關?”
    2、在設計實驗時,如果有多個因素對研究問題有影響,常用的方法是先考慮其中一個因素對研究問題的影響,而保持其他因素不變,這種方法叫做“控制變量法”。
    (二)、測量儀器的選擇與使用
    1、看圖,提問:怎么樣探究降落傘在空中滯留的時間呢?
    2、引出儀器的使用和選擇,引導看圖p17.
    調(diào)零: 。
    (三)、不規(guī)則面積的測量方法
    1、問題:若要測量鞋底的面積怎么辦?
    2、歸納方法: 。
    3、復習科學探究的步驟:
    三.鞏固?延伸
    2221、(1)、3600cm=dm= m
    (2)、2h30min=h= s
    2、在探究降落傘在空中滯留時間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中,某同學猜想可能與傘的形狀、面積、傘繩的長度有關。他為了探究滯留時間與傘的形狀是否有關,應在的條件下進行實驗,這種探究的方法叫。
    3、估測是物理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我們可以運用身體上某個器官或部位進行一些物理量的估測。例如:利用手臂的長度可以估測一個物體的長度。你還可以利用身體上的 估測。
    4、某物理課外小組在“探究降落傘在空中滯留的時間長短”的問題。
    (1)、為了探究“降落傘在空中滯留的時間可能與降落傘的形狀有關”的猜想,他們利用所選的儀器進行實驗時,必須保持兩次傘繩的長度、傘下降的高度、傘下所吊的重物和傘的面積都 ,這樣才能探究出傘的滯留時間與傘的形狀是否有關。
    (2)、為了探究“降落傘在空中滯留的時間可能與降落傘的面積有關”的猜想,他們利用所選的器材和工具進行實驗時,必須保持 、 、 和 等不變,只改變傘的,這樣才能探究出傘在空中滯留時間是否與傘的面積有關。
    (3)、為了探究“降落傘在空中滯留的時間可能與傘繩長度有關”的猜想,他們實驗時必須保持 、 、 和 等不變,只改變,這樣才能探究出傘在空中滯留時間是否與傘繩長度有關。
    (4)、以上探究過程中采用了 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
    5、小明看到教室門窗上的玻璃被大風吹碎了,他想換一塊玻璃,需測一下尺寸,他應選擇()
    a、分度值為1dm的刻度尺b、分度值為1cm的刻度尺
    c、分度值為1mm的刻度尺d、分度值為1μm的刻度尺
    6、對于儀器量程的選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隨便選擇,只要能測出結(jié)果就行 b、大量程較好,沒有不能測的
    c、小量程較好,精確度高d、根據(jù)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量程
    7、每次只改變其中的一個量,而保持其他因素不變,這種方法叫()
    a、累積法 b、先易后難法 c、控制變量法 d、探究法
    8、小明用手表測自己從家到學校的時間,出發(fā)前他看了一下手表,時間為7:50,到學校時,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時間為8:10,則他從家到學校所用的時間為( )
    a、7:50b、8:10 c、0:20 d都不對
    9、某技師用一把刻度尺均勻的米尺量得一工件的長度為980mm,后來經(jīng)過精確測量,發(fā)現(xiàn)此米尺上所標出的1m實際為1002.0mm,則該工件的真實長度最接近于()
    a、1002.0mm b、1000mm c、982.0mm d、978.0mm
    10、有如下幾種刻度尺:a、米尺;b、分米刻度尺;c、厘米刻度尺;d、毫米刻度尺。要測量以下幾個長度,請將合適的刻度尺的序號填在橫線上。
    (1)、環(huán)形跑道的長 ;
    (2)、公路上兩里程碑之間的距離 ;
    (3)、量機械零件的長度。
    四、當堂反饋小結(jié)
    1.交流檢查錯誤訂正的情況,老師巡視答疑。
    2.回想本節(jié)課所學的內(nèi)容,你學到哪些?還有哪些疑問?
    五、學/教后反思:
    八年級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篇八
    了解噪聲的來源和危害。
    知道防治噪聲的途徑,增強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
    2、過程與方法。
    通過體驗和觀察,了解防治噪聲的思路。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通過學習,培養(yǎng)熱愛、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環(huán)境意識。
    重點:噪聲控制的途徑難點:噪聲的危害以及提高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分組討論法、閱讀法。
    放一段錄像,先放出一段優(yōu)美的旋律,然后放出一段嘈雜的聲音。
    1、噪聲的來源(學生討論)。
    總結(jié)學生的分析,得出噪聲的含義:
    發(fā)聲體做無規(guī)則振動時發(fā)出的聲音(物理角度)。
    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chǎn)生干擾的聲音。(環(huán)境保護角度)。
    2、噪聲的等級和危害(學生討論)。
    總結(jié)學生的分析,得出三條界線:
    90db,會破壞聽力;
    70db,會影響學習和工作;
    50db,會影響休息和睡眠。
    3、控制噪聲。
    復習人耳聽到聲音的過程:
    聲源的振動產(chǎn)生聲音——空氣等介質(zhì)的傳播——引起鼓膜的振動。
    (聲源發(fā)生處)(聲音的傳播過程)(人耳)。
    演示實驗:讓鬧鐘發(fā)出聲音,過一段時間后,把紙盒將鬧鐘罩住,讓學生比較前后聲音的不同。
    綜合實驗和學生活動內(nèi)容,總結(jié)得出控制噪聲的途徑:
    在聲源處減弱噪聲、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在人耳處減弱噪聲。
    1、噪聲的來源和危害有哪些?
    2、怎樣防治噪聲?
    調(diào)查學校周圍有哪些噪聲源,學校應該采取哪些合理的措施?
    這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不多,在強調(diào)一兩個主要內(nèi)容的同時,可以安排一定的課外練習讓學生在課堂完成。
    八年級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篇九
    探究實驗:
    1.提出問題:不同物質(zhì)的熔化與凝固的規(guī)律一嗎?
    主要是探究熔化與凝固時的溫度變化、狀態(tài)變化規(guī)律。
    2.假設和猜想:
    不同物質(zhì)的熔化規(guī)律相同。
    不同物質(zhì)的熔化規(guī)律不相同。
    實驗所需器材。
    3、試驗設計及要求。
    把硫代硫酸鈉和蠟加熱,并把溫度計放入兩種物質(zhì)中,從40℃開始1分鐘觀察它們的狀態(tài)和讀出相應的溫度,直到全部熔化后為止。
    為了觀察它們的狀態(tài)和溫度設計表格。
    思考:
    對海波的加熱方式是水浴加熱,實驗中為什么要水浴加熱?
    注意事項:
    (1、)。
    (2、)熔化過程中攪拌器要不斷輕輕攪拌。
    4、海波與蠟的熔化曲線分析。
    5、結(jié)論:
    1.海波有一定的熔化溫度;(達到48℃)。
    熔化過程吸收熱量,保持溫度不變。
    2.石蠟沒有一定的熔化溫度。熔化過程吸收熱量,溫度升高。
    (二、)熔化。
    常見的晶體和非晶體。
    晶體:海波、冰、食鹽、萘、各種金屬。
    非晶體:蠟、松香、玻璃、瀝青。
    1.晶體有一定的熔化溫度;。
    非晶體沒有一定的熔化溫度。
    2.熔點:晶體熔化時的溫度。
    3.晶體熔化條件:
    (1)達到熔點;。
    (2)繼續(xù)吸熱。
    幾種晶體物質(zhì)的熔點。
    (三、)凝固。
    1.晶體凝固時有確定的溫度;。
    非晶體凝固時沒有確定的溫度。
    2.凝固點:液態(tài)晶體物質(zhì)凝固時的溫度。
    同一種晶體物質(zhì),凝固點=熔點。
    3.晶體凝固條件:
    (1)達到凝固點;。
    (2)繼續(xù)放熱。
    (四、)熔化吸熱、凝固放熱。
    解釋現(xiàn)象。
    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溫度為0℃的房間里,冰能不能繼續(xù)熔化?
    八年級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篇十
    熔化和凝固是兩種重要的物態(tài)變化,也是生活中常見的兩種現(xiàn)象。學生在小學自然常識學習的基礎上,加之日常生活中的無意觀察,對這兩種現(xiàn)象已有一定的感性認識。教材將其編排于《物質(zhì)三態(tài)溫度的測量》和《汽化和液化》這兩節(jié)之后,《升華和凝華》和《水循環(huán)》兩節(jié)之前,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即既是對前兩節(jié)知識、能力的鞏固,又為學習后兩節(jié)的內(nèi)容打了基礎。就本節(jié)內(nèi)容的編排體現(xiàn)了以下特點:一是突出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二是強調(diào)了“過程與方法”,即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2、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探究晶體、非晶體的熔化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概括能力。
    教學難點:指導學生通過對實驗的觀察、分析、概括,總結(jié)出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并能用圖象表示出來。
    1、知識與技能:
    (2)知道晶體和非晶體的區(qū)別及熔點和凝固點。
    (3)了解熔化圖象和凝固圖象的物理意義。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固體的熔化過程,培養(yǎng)觀察能力。
    (2)通過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感知發(fā)生物態(tài)變化的條件,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通過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認識圖象、利用圖象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對自然現(xiàn)象的關心,產(chǎn)生樂于探索自然的情感。
    (2)通過實驗培養(yǎng)善于實踐和克服困難的良好意志和品質(zhì)。
    實驗室現(xiàn)有器材基本能滿足本節(jié)課所需實驗器材。冰的來源,可由教師課前利用冰柜或冰箱自制,保存在保溫箱或保溫瓶中備用。相關知識的光盤、圖片學校已配備。相關的投影片需教師課前自制。
    實驗探究——閱讀分析——討論歸納。
    1、創(chuàng)設情趣,引入新課。
    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探索自然的情感,可以借助于播放教學光盤《水的故事》引入新課,教師板題:
    2、討論歸納:
    在引入新課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討論、歸納熔化和凝固的含義。由于學生對物質(zhì)的三態(tài)及汽化、液化等知識已掌握,所以采用討論法不僅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活躍了課堂氣氛,但教師要注意把握教學時間。
    3、探究冰、松香熔化時的特點:
    探究過程通常包括:提出問題,猜想假設、設計實驗、實驗探究,分析論證、交流評估。
    (1)由于初二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尚有限,因此,在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時要盡量使問題的口徑小一些,但又不能讓學生的問題局限于教師設定的圈子內(nèi)。
    (2)組織學生猜想、假設時,要調(diào)動全體學生的思維,使不同學生的不同猜想都能在全體同學面前表達出來。這樣不僅體現(xiàn)了面向全體,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熱情,活躍了課堂氣氛。
    (3)實驗設計??梢龑W生自讀教材相關內(nèi)容,讓學生從中體會如何設計實驗方案,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思維能力。
    (4)實驗探究是教學的重點之一。組織學生分組實驗時,教師必須明確實驗順序,先做冰熔化實驗,再做松香熔化實驗,要求學生正確使用器材,提醒學生觀察溫度計示數(shù)的同時還要觀察冰或松香的狀態(tài)變化情況,并及時正確記錄現(xiàn)象和數(shù)據(jù)。
    (5)在實驗探索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論證猜想假設,然后交全班交流。
    4、總結(jié)歸納——形成規(guī)律。
    在探究的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分別畫出冰和松香熔化的圖象,然后打出冰、松香熔化圖象的投影片,引導學生討論冰熔化和松香熔化時溫度的特點,以及吸熱、放熱的情況,并由此推理到一般固體熔化時的特點。教師歸納板書。
    5、自學訓練[。
    關于晶體和非晶體、熔點、凝固點等內(nèi)容,在實驗探究和討論歸納的基礎上學生已有感性認識,可設計一些自學題讓學生自學后集體討論,教師板書,以達到教學目標。
    6、課堂小結(jié)。
    引導學生梳理本節(jié)課學到了什么?閱讀插圖2—31,2—32,2—33,2—34,討論本節(jié)末的想一想。
    7、課堂練習。
    (1)把冰水混合物拿到室內(nèi),若室內(nèi)溫度為0℃,則冰____熔化,水____凝固(填“能”或“不能”);若室內(nèi)溫度高于0℃,則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若室內(nèi)溫度低于0℃,則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
    (2)下雪不冷化雪冷。為什么?
    (3)如圖是某晶體放熱凝固的圖象,該物質(zhì)的。
    凝固點是_____,凝固時間為_____分鐘,曲線bc。
    段表示該物質(zhì)處于______狀態(tài)。
    8、課后實踐作業(yè)。
    教材p41“”2。3。
    八年級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篇十一
    一、復習測評:
    成的,把_______________規(guī)定為0℃,把___________規(guī)定為100℃。
    2、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1)根據(jù)待測物體溫度變化范圍,選擇_________合適的溫度計。
    的示數(shù)________后方可讀數(shù)。
    (3)讀數(shù)時,溫度計不能離開__________,視線必須與溫度計的___________相平。
    溫是35℃,那么體溫計的示數(shù)為()。
    a、38℃;b、37℃c、36℃d、35℃。
    二、新課探究。
    (一)引入課題:常見的物質(zhì)有以互相轉(zhuǎn)化,例如,,。
    3、汽化:。4、液化:
    5、升華:。6、凝華:
    (二)新課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
    1、提出問題:2、猜想與假設。
    3、設計試驗和進行實驗:
    (1)參照課本圖4.2-1,需要器材有:
    (2)酒精燈的使用:嚴禁;用完酒精燈必須用蓋滅,不。
    能,萬一灑出的酒精在桌子上燃燒起來,不要驚慌,立即。
    (3)進行實驗并數(shù)據(jù)記錄:
    (4)評估:利用數(shù)據(jù)作出圖像。
    (5)說明凝固的過程,并在坐標中作出海波、蠟的凝固圖像。(6)歸納總結(jié):。
    1固體分為和。
    2晶體:。
    3非晶體:。
    4熔點:;凝固點:,同一晶體的。
    熔點凝固點(相等或不相等)。非晶體沒熔點和凝固點,
    5不同晶體的熔點,冰的熔點是,課本84頁小資料中熔點最高的物質(zhì)是,熔點最低的物質(zhì)是。
    6熔化時熱(填吸或放)。
    三、練習與提高。
    1、晶體熔化的條件是。
    ________,這是個_______熱過程。
    跟它的________相同,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溫度是_______的,所以非晶體沒有一定的________。
    5、如圖所示,是錫的熔化和凝固的圖象,根據(jù)圖象回答:
    (1)錫的熔點是______,凝固點是_____。
    (2)在bc段,錫處于____________狀態(tài);在de段,錫處于________狀態(tài)。
    (3)錫的熔化用了______min,它熔化過程中要______熱,但溫度_______。
    (4)錫從10min到12min這段時間間隔內(nèi)處于___________狀態(tài)。
    6、晶體在熔化過程中:()。
    a.溫度保持不變,放出熱量b.溫度保持不變,吸收熱量。
    c.溫度上升,吸收熱量d.溫度下降,放出熱量。
    7、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物體吸收熱量后,溫度一定升高。
    d.0℃的冰比0℃的水冷一些。
    8、下列各組物質(zhì)中,都是晶體的是:()。
    a.冰和水b。銅和固態(tài)水銀。
    c.玻璃和石蠟d。海波和萘。
    八年級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篇十二
    3.通過慣性現(xiàn)象,向?qū)W生進行交通安全教育.
    慣性球、慣性小車和木塊.
    一、復習提問
    牛頓第一定律的內(nèi)容是什么?
    二、慣性
    這里提出了一切物體都有慣性,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
    三、慣性現(xiàn)象
    教師:一切物體都有慣性.下面我們做幾個表現(xiàn)物體具有慣性的有趣實驗.
    1.慣性小球?qū)嶒?BR>    (演示)
    小木片彈出去后,小球落在了原處.
    大家都知道這是由于小球有慣性.但是如何用簡單明了的語言解釋這個現(xiàn)象呢?
    2.鋼筆帽的.慣性實驗.
    (學生操作)
    教師提問:請大家解釋當紙條抽出時,筆帽為什么不倒?
    (學生回答,教師講評)
    3.剎車時的慣性現(xiàn)象
    (演示,并請學生解釋,教師講評)
    這個實驗再現(xiàn)了汽車緊急剎車時乘客向前倒這一普遍現(xiàn)象.
    4.汽車起動發(fā)生的慣性現(xiàn)象
    教師:請大家解釋汽車起動時乘客為什么向后傾倒?
    (學生回答:教師講評)
    四、學生練習
    1.章后習題1
    (教師講評從略)
    2.章后習題4
    (教師講評從略)
    3.習題3
    (教師講評從略)
    4.習題2
    (學生答)
    飛機速度越大,高度越大,提前量也應該越大.飛機投彈也遵循這個規(guī)律.
    5.節(jié)后練習4
    (學生答)
    五、學生閱讀“汽車剎車之后”
    我們同學騎自行車也應如此.不騎快車、精神集中、車閘要靈.
    八年級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篇十三
    常識性了解照度的概念。
    2、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照度對視力影響的介紹,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二、教材分析。
    教材通過把光源設置在不同位置,觀察桌面的明暗程度給出照度的概念和單位,然后介紹了自然界中典型情況下的照度和國家規(guī)定標準中的學校用房的平均照度.最后通過實驗照度與光源距離、與光照面的傾斜程度的關系.
    三、教法建議。
    1)通過實驗觀察與測量加強學生對照度的感性認識.
    2)讓學生通過實際測量教室各位置的照度,判斷是否達到國家標準.從而使學生增強“標準”意識.
    3)照度與光源距離、與光照面的傾斜程度的關系,最好讓學生通過實驗自己歸納得出.
    四、教學重點:
    照度與光源距離、與光照面的傾斜程度的關系。
    五、教具:
    照度計、點光源、每個同學帶一個手電筒。
    六、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在暗室中進行學生實驗:用手電筒垂直照射桌面,改變與桌面的距離,觀察桌面明亮程度的變化,引入照度的概念.
    二、新課教學。
    1.照度的概念。
    給出照度的概念后,介紹自然界中典型情況下的照度,以及國家規(guī)定的照度衛(wèi)生標準.
    讓學生感知照度:給出國家規(guī)定的教室桌面的照度標準,通過改變教室內(nèi)燈的個數(shù),來達到桌面的規(guī)定照度標準,若教室燈的亮度不夠,可采用手電筒輔助照明.
    2.影響照度的因素。
    提出問題:照度與哪些因素有關?
    學生猜想:學生可能猜測出很多方面,如與光源有關等,正確的給與肯定.屬于本節(jié)課實驗探究活動范圍的不予判斷.
    設計實驗:
    實驗探究:
    限定條件:同一光源。
    研究內(nèi)容:
    1)照度與光源距離的關系。
    2)照度與光照面傾斜程度的關系。
    學生交流分析得出結(jié)論:
    對同一個光源來說,光源離光照面越遠,光照面上的照度越?。还庠措x光照面越近,光照面上的照度越大.
    光源與光照面距離一定的條件下,垂直照射與斜射比較,垂直照射的照度大;光線越傾斜,照度越小.
    進行眼睛的保健衛(wèi)生教育.
    三、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