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教案背篼教學設計(實用19篇)

字號:

    在教學準備階段,編寫教案是教師必要的工作之一。教案要合理設置檢查環(huán)節(jié),幫助教師及時獲得學生的學習反饋。教案的設計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個體差異,促進他們全面發(fā)展。
    五年級教案背篼教學設計篇一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瞥、栩、眶、忡、蝶”5個生字,學會“瞥、瓷、栩、寄、琢、眶、遮、膠、陌、堪、暈、歹、徒”13個生字,掌握“瞥見、陶瓷、栩栩如生、琢磨、眼眶、遮掩、膠卷、陌生、疲憊不堪”等詞語。
    2.引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把握課文內容,了解威廉叔叔為什么夸獎納塔莉是個聰明的孩子,學習納塔莉聰明、機智和勇敢的精神品質。
    3.領悟作者是怎樣通過對人物的心理活動和動作的刻畫,來表現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納塔莉在十分危急的情況下,能夠機敏地地將陶瓷虎口里藏的寶物--膠卷進行調包,躲過了歹徒的搜查,保護了膠卷的故事,體會納塔莉的聰明、機智和勇敢。
    教學難點:領悟作者是怎樣通過對人物的心理活動和動作的刻畫,來表現人物特點。
    教學時數: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瞥、栩、眶、忡、蝶”5個生字,學會“瞥、瓷、栩、寄、琢、眶、遮、膠、陌、堪、暈、歹、徒”13個生字,掌握“瞥見、陶瓷、栩栩如生、琢磨、眼眶、遮掩、膠卷、陌生、疲憊不堪”等詞語。2.引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把握課文內容。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把握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一、導入。
    二、初讀預習1.自讀課文,邊讀邊畫出本課生字和不懂的問題,想一想: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2.指名讀課文,讀后進行簡單評議。3.組織交流。(1)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2)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三、檢查預習1.讀詞(1)指名讀2.“虎口藏寶”的“寶”指什么?(膠卷)3.誰藏的?為什么藏?怎么藏的?通過讀書初步解疑。
    四、理清文章層次1.全文圍繞著“藏”字,分幾部分來寫的?第一部分(從開頭到“他為什么又要讓我再把它藏起來呢?”)寫納塔莉從陶瓷虎口中發(fā)現了一卷膠卷。第二部分(從“納塔莉把膠卷塞進衣服口袋……”到“好了,大功告成!”)這部分寫陌生人搜查膠卷、納塔莉藏起膠卷、歹徒槍走被調了包的膠卷的過程。第三部分(從“那兩個家伙一溜煙似的離開了……”到結束)寫威廉叔叔知道納塔莉巧妙地保住了膠卷驚呆了,高興地夸獎納塔莉“真是個聰明的孩子”。
    五、布置作業(yè)。
    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1.了解威廉叔叔為什么夸獎納塔莉是個聰明的孩子,學習納塔莉聰明、機智和勇敢的精神品質。
    2.領悟作者是怎樣通過對人物的心理活動和動作的刻畫,來表現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納塔莉在十分危急的情況下,能夠機敏地地將陶瓷虎口里藏的寶物--膠卷進行調包,躲過了歹徒的搜查,保護了膠卷的故事,體會納塔莉的聰明、機智和勇敢。教學難點:領悟作者是怎樣通過對人物的心理活動和動作的刻畫,來表現人物特點。
    教學過程:一、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課文,誰來說說這篇文章主要寫了誰的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學習,感悟理解。
    (一)抓人物言行、心理,體會文章主要內容。
    1.瀏覽全文,“塔莉瑪”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聰明、機智……)。
    2.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的,用筆畫出塔莉瑪的動作、心理,仔細讀讀,談談體會。
    3.小組分角色朗讀(二)朗讀體會1.分角色小組內練習。
    2.小組匯報,全班同學中你認為誰讀得好,為什么?(評讀)。
    四、鞏固練習1.讀本課生字,說一說自己是怎么記住它們的。
    2.讀句子,回答括號里的問題。(課后練習第3題)。
    3.讀讀寫寫。(課后練習第4題)。
    板書設計:18、虎口藏寶。
    發(fā)現膠卷--藏在虎口。
    搜查膠卷--翻箱倒柜(機智聰明)。
    膠卷調包--保住膠卷。
    五年級教案背篼教學設計篇二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我國歷史上的巾幗英杰黃道婆對我國紡織業(yè)的偉大貢獻及她勇于革新、無私奉獻的精神。
    2.認識“媳、軋、卉、贏、祠”5個生字,會寫“謠、筒、媳、虐、累、州、憔、悴、套、效、率、踏、卉”13個生字,掌握“歌謠、虐待、勞累、憔悴、效率、花卉、贏得、舉目無親、衣食無憂、百感交集、潛心研究、應運而生”等詞語,理解“衣衫襤褸、烏泥涇布、衣被天下”等詞語。
    3.學習作者是怎樣抓住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精神的。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我國歷史上的巾幗英杰黃道婆對我國紡織業(yè)的偉大貢獻及她勇于革新、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學習作者是怎樣抓住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精神的。
    教學準備:
    演示文稿。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媳、軋、卉、贏、祠”5個生字,會寫“謠、筒、媳、虐、累、州、憔、悴、套、效、率、踏、卉”13個生字,掌握“歌謠、虐待、勞累、憔悴、效率、花卉、贏得、舉目無親、衣食無憂、百感交集、潛心研究、應運而生”等詞語,理解“衣衫襤褸、烏泥涇布、衣被天下”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了解文章主要內容,學習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教學重點: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了解文章主要內容,學習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教學難點:
    了解文章主要內容,學習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預習準備。
    出示演示文稿(預習題):
    1.你認為黃道婆是怎樣的一個人,舉例說明。
    2.全文寫了黃道婆的幾件事?
    二、初讀課文,讀通讀順。
    1.自由讀書,把詞語讀正確,句子讀通順。
    2.檢查詞語。
    (1)聽寫。
    虐待漂泊思念傳授歌謠研究創(chuàng)造推動認真贏得。
    (2)訂正。
    3.演示文稿:默讀課文,從聽寫的詞語中選擇幾個詞語,說說文章講了什么事?
    三、理清文章結構,學習概括主要內容。
    1.讀課文,試著給文章分段,并說說每段的段意。
    2.把段意連起來讀讀,這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
    出示演示文稿:。
    黃道婆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棉神”。黃道婆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壓迫而流落崖州,并向當地的黎族人學習植棉方法和紡織技術。黃道婆向父老鄉(xiāng)親們傳授植棉技術和改革紡織生產工具。黃道婆去世后,人們對她的功績的追念。
    (1)讀讀這段話,有沒有問題,想想怎樣修改,就簡練通順了。
    (2)學生分組討論修改主要內容。
    出示演示文稿(修改后的主要內容):
    黃道婆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棉神”。她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壓迫而流落崖州,并向當地的黎族人學習植棉方法和紡織技術,隨后她回到家鄉(xiāng),向父老鄉(xiāng)親們傳授植棉技術和改革紡織生產工具。黃道婆去世后,人們很懷念她的功績。
    (3)誰能總結出連接段意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
    (重復的刪去,啰嗦的地方要用詞語概括。缺少連接詞的地方加連接詞。)。
    3.本文主要寫誰?她做了什么事情?
    (黃道婆在崖州學習植棉方法和紡織技術,并回鄉(xiāng)教給家鄉(xiāng)的人民。)。
    4.討論一下,學會了幾種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
    5.討論結果。
    (1)連段意,歸納文章主要內容。
    (2)抓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歸納主要內容。
    四、交流有關黃道婆的資料。
    出示演示文稿:。
    黃道婆(約1254-?)又名黃婆。我國元代著名的棉紡織技術家。松江烏泥涇鎮(zhèn)(今上海縣華涇鎮(zhèn))人。出身貧苦,小時為童養(yǎng)媳,不堪虐待,逃離家鄉(xiāng)后流落到崖州(今海南省的三亞市),向黎族人民學得紡織技術。1295-12間,她返回家鄉(xiāng),著手改革紡織生產工具,創(chuàng)造了軋花車、彈花弓、紡車,改革了織機,提高了生產效率。她熱心地把紡織技術傳授給鄉(xiāng)人,促使松江一帶棉紡織業(yè)繁榮發(fā)展,對當時植棉和紡織業(yè)起了推動作用。至今她的家鄉(xiāng)仍建有黃母祠。北京的國家博物館里還陳列著她的塑像和松江布。
    五、布置作業(yè)。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寫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作者是怎樣抓住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精神的。
    2.了解我國歷史上的巾幗英杰黃道婆對我國紡織業(yè)的偉大貢獻及她勇于革新、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重點:
    了解我國歷史上的巾幗英杰黃道婆對我國紡織業(yè)的偉大貢獻及她勇于革新、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是怎樣抓住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精神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民謠……”
    1.聽了這段民謠,你知道了什么?
    (黃婆婆能幫人織布,她是個織布能手。)。
    2.還想了解什么?
    (黃婆婆為什么要叫這兒的人織布。兩只哨子,兩匹布是什么意思?黃道婆她自己織布的水平有多高……)。
    二、初讀課文,試著解疑。
    1.自由讀書,試著從文中找到答案。
    2.初讀課文后,你可以回答哪些問題?
    生:她教的是自己的家鄉(xiāng)人。
    生:她是在崖州學會了織布,并且生活得很好。
    生:她從小受公婆、丈夫的虐待所以……。
    三、深入質疑,探究學習。
    (為什么她要放棄衣食無憂的生活回到那個讓她受苦的地方?)。
    2.讀讀文章,你能否找到答案。
    3.學生讀句子。
    出示演示文稿:。
    雖然黃道婆在崖州過得衣食無憂,但是她常常思念家鄉(xiāng)。每次想起家鄉(xiāng)的貧窮和人們勞作的艱辛,黃道婆便百感交集。終于,到老年的時候,黃道婆毅然搭上順道的海船,回到了故鄉(xiāng)。
    (1)從這句話中你們讀懂了什么?批注在自己書的邊上。
    (2)指名有感情地讀。
    (3)出示演示文稿:
    雖然黃道婆在崖州過得衣食無憂,但是她常常思念家鄉(xiāng)。每次想起家鄉(xiāng)的貧窮和人們勞作的艱辛,黃道婆便百感交集。終于,到老年的時候,黃道婆毅然搭上順道的海船,回到了故鄉(xiāng)。
    雖然黃道婆在崖州過得衣食無憂,但是她思念家鄉(xiāng)。每次想起家鄉(xiāng)的貧窮和人們勞作的艱辛,黃道婆便百感交集。終于,到老年的時候,黃道婆毅然搭上順道的海船,回到了故鄉(xiāng)。
    對比讀讀這兩句話有什么新的感受。
    (特別思念家鄉(xiāng))。
    (4)是啊,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她想念。
    在中秋佳節(jié)的時候,她想念。
    (5)從中你覺得黃道婆是怎樣的一個人。(愛家鄉(xiāng))。
    5.從文章中什么地方感受到黃道婆愛家鄉(xiāng)?
    6.你認為黃道婆是怎樣的人?
    生:聰明,改進了紡紗的工具。
    生:手藝高超,教大家織物上繪畫。
    生:為家鄉(xiāng)做了很大的貢獻。
    生:杰出的人才。
    7.資料補充。
    (1)找有關黃道婆推動家鄉(xiāng)變化的內容。
    (2)出示演示文稿:
    各種各樣布的圖。
    松江布的圖。
    (3)看到這一切,如果作為黃道婆的家鄉(xiāng)人,你現在想對這位老婆婆說些什么?
    四、自主歸納。
    1.出示演示文稿:
    黃道婆對家鄉(xiāng)的愛表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2.學生填寫手中的小練習。
    五、讀寫結合。
    1.出示演示文稿:
    我對集體的愛表現在:
    2.學生討論發(fā)言。
    六、布置作業(yè)。
    把黃道婆的故事講給家人聽。
    五年級教案背篼教學設計篇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誰來說說,《體育課》這篇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
    (因為涅利太瘦弱了,媽媽認為他做不了那樣的活動,所以前來請求校長免去涅利的體育課。但涅利硬是不同意。在體育課上,涅利用他那瘦削的手抱住橫木往上爬,在同學們的鼓勵下涅利終于爬到了橫木頂,站到了平臺上。)。
    2、誰給你留下了最為深刻的印象?為什么?
    二、深入學習、感悟理解。
    (一)默讀課文,找出寫上體育課的段落,多讀幾遍,用筆畫出描寫涅利的語句,反復讀幾遍,把讀的感受批注在文章邊上。
    (二)組織交流。
    1、出示:
    可憐的小家伙,他使出了全身的力氣,臉都憋紫了,豆大的汗珠從他額頭上滾落下來。
    (1)仔細讀讀這句話,你讀懂了什么?
    (涅利太弱小了,他使出了渾身的力氣……)。
    (2)是從哪些詞語感受到的?
    (使出全身憋紫汗珠滾落……)。
    (3)抓住這些重點詞,讀出感受(學生抓重點詞練讀)。
    (4)假如你就是“涅利”能告訴大家你心中是怎樣想的嗎?(一定要堅持)。
    (5)讀出你的堅定,再來讀讀這句話。
    (6)還從哪些句子感受到涅利的堅持不懈,找出讀讀。
    2、換位體驗。
    (1)看著涅利那樣的吃力,如果你是他的同學,你想怎么做?(鼓勵他、幫助他)。
    (2)我們一起來鼓勵涅利,用鼓勵的語氣來讀讀同學的話。
    3、提煉中心。
    文章讀到這兒,評價一下文中人物形象,交流人物品質。
    三、深入探究,引發(fā)討論。
    2、學生討論、組織交流。
    四、總結歸納。
    1、你能用圖形來表示一下人物關系嗎?
    2、你受到什么啟示?
    板書設計:
    17、體育課。
    涅利:爬橫桿--自強自立。
    老師、同學:鼓勵--關心、愛護。
    五年級教案背篼教學設計篇四
    1、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郭沫若先生的作品《白鷺》。我們已經學習了課文的1-5自然段,告訴大家你知道了什么?(板書:一首精巧的詩)。
    2、引讀第二節(jié):是啊,顏色的配合——,引讀第五節(jié):那雪白的蓑毛……正因為白鷺的外形那樣和諧、素雅,所以我們說它是一首精巧的詩。(板書:和諧素雅)。
    二、引入。
    1、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白鷺這首精巧的詩中有著怎樣的畫面呢?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請大家把課文拿出來,自己讀6-8節(jié),看看能從這幾節(jié)中找到幾幅優(yōu)美的畫?請用簡潔的詞給它們起個名字。(板書:釣魚、瞭望、低飛)。
    2、鳥兒覓食、棲息、飛行是鳥兒的天性,是再尋常不過的事了,可是作者筆下的這些尋常事卻別有一番情趣。默讀6-8小節(jié),你的頭腦中浮現怎樣的畫面?說說你最欣賞哪一幅畫面?為什么?(出示:“讀了第____節(jié),我仿佛看到_________)。
    三、學習課文6-8節(jié)。
    (一)學習第6節(jié)。
    1、(出示第六節(jié))。
    2、教師引導:
    (1)”釣魚“,白鷺也成了悠閑自在的釣魚先生了,請你讀第一句好嗎?(指導讀好:清水田里,悠閑的白鷺佇立著,正在靜悄悄地等著小魚游過來呢,再讀)。
    (2)指導:普通的水田被白鷺一點綴,都成了一幅精妙的畫了。誰還想來讀一讀這個句子?(清水、白鷺、綠田,一幅多么雅致的畫!讓我們一起來品味一下這幅畫。
    (3)(第二句話)鳥與自然相處得如此融洽,這就叫——和諧,和諧就是美。相信你讀這一句,一定能把它讀好。指名再讀。
    (4)是啊,正如白鷺的身形一樣,是恰倒好處,增一點兒則……(生背)而這里”田的大小好象是有心人專門為白鷺而設計的“,同樣,這也是恰倒好處的。那么你是否也能照這樣的句式來闡述這一”恰倒好處“呢?(出示句子訓練)。
    (5)我們來看一看這幅和諧的畫吧。(圖片)你能給它起個好聽的名字嗎?
    3、總結:這清水田里的釣魚、碧水中的倩影,這一幅”白鷺釣魚圖“,充滿了寧靜而靈動、和諧而素雅的韻味。讓我們一起讀好這一節(jié)。
    (二)學習第7節(jié)。
    1、回到剛才的話題(出示:“讀了第____節(jié),我仿佛看到_________)。
    2、(出示第七節(jié))這幅畫也很美,喜歡嗎?為什么喜歡?(生交流)。
    2、引導:
    (1)白鷺獨自站在小樹的最高處,就是小樹的絕頂。風兒吹來,小樹輕搖,白鷺也隨之輕蕩,就像蕩秋千一樣輕悠自在,課文把這種感覺說出來了,你能把它讀好嗎?指讀,再指讀。
    (2)人們說它是在瞭望,它真的是在了瞭望嗎?它或許在干什么?(圖片)。
    感人的想象、豐富的想象!或許還有很多或許,耐人尋味。想著白鷺黑亮的眼睛,讀好這句話。
    3、總結:(播放課件)天剛放亮,白鷺就舒展開沉睡了一夜的翅膀,欣欣然飛向藍天、碧野、樹叢,潔白素雅的身影在天地間點綴出迷人的景致,就像這小樹絕頂的瞭望,令人產生無限的遐想。女同學讀,男同學讀。(配樂)。
    (三)學習第8節(jié)。
    白鷺的美遠遠不只這些,(播放課件)斜陽中晚歸的.農人,村莊里裊裊上升的炊煙,再加上黃昏空中低飛的白鷺,這分明是一幅舒展、飄逸的白鷺歸巢圖,怎不讓作者看得如癡如醉呢?讓我們一起也來享受一下這鄉(xiāng)村的一大樂事。齊讀。
    此情此景,那么迷人,那么富有詩意。你能為這幅畫配上相宜的詩句嗎?
    (四)小結。
    (圖)這清水田里的釣魚,這小樹絕頂的瞭望,這黃昏空中的低飛,分明是一幅幅絕妙的圖畫,這圖畫因為有了白鷺而成了一首首素雅的詩,在碧水、在樹梢、在藍天緩緩鐫刻,寧靜、靈動、高雅、悠然,所以我們說,白鷺是一首——韻味無窮的詩。(板書)。
    這三幅畫面,包蘊著濃郁的詩意,是無聲的畫,是心靈的詩。其實,在白鷺的生活中,美麗的畫面遠不止這些,請展開你豐富的想象,白鷺的生活還會出現那些美麗的畫面,你可以用一個詞或一句詩來簡單描述。(嬉戲翩翩起舞……)。
    四、學習第9節(jié)。
    1、或許有人會感到美中不足,因為白鷺不會唱歌。但白鷺的外形這樣和諧素雅,行動這樣高雅舒展,它本身不就是給人帶來快樂的無聲的歌嗎?現在老師想請大家看著這一首無聲的歌,想象著它每一幅動人的畫面。看完了有什么感想,請你用筆把它寫下來,寫一句兩句就可以了。
    2、學生充滿感情地交流自己的作品。
    3、老師看了這些畫面,也很有感想,所以也寫了一首詩,讀給大家聽。
    像畫一樣悠然。
    似歌一樣優(yōu)美。
    如詩一樣精巧。
    從遙遠的時光里。
    翩翩而來。
    在青山綠水的背景上。
    自由舒展。
    悠然地。
    把一方凈土點綴成。
    難以言喻的仙境。
    4、小結:白鷺美嗎?妙嗎?我想現在我們一定能把所有的感受濃縮到這句話中。齊讀:白鷺是一首韻味無窮的詩。
    5、教師結合板書小結。
    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
    和諧、素雅。
    清水田里的釣魚,
    小樹絕頂的瞭望,
    黃昏空中的低飛。
    白鷺是一首韻味無窮的詩。
    五、拓展。
    1、郭沫若先生筆下的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一首美不勝收的詩。其實,從古到今,有許多文人墨客都把白鷺當作吟誦的對象。唐代詩人杜牧就寫過一首《鷺鷥》:
    鷺鷥。
    杜牧。
    霜衣雪發(fā)青玉嘴,
    群捕魚兒溪水中。
    驚飛遠映碧山去,
    一樹梨花落晚風。
    齊讀。
    點評:杜牧寫的群鷺,是一種熱烈的美,郭沫若寫的是一只兩只白鷺,是一種高雅脫俗的美。兩文所構成的意境不同,也體現了兩人不同的心境。
    2、總結:如果現在,有人問你自然界有什么動物能給你帶來美的享受,我想你一定會想到它——像詩一樣精巧的,韻味無窮的白鷺。
    六、作業(yè):
    1、背誦文章的優(yōu)美章節(jié)。
    2、用詩一般的語言贊一贊其它小動物。
    試試看,祝你成功!
    板書:16白鷺。
    和諧素雅。
    白鷺釣魚圖。
    精巧的詩白鷺瞭望圖韻味無窮的詩。
    白鷺低飛圖。
    五年級教案背篼教學設計篇五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個生字8個,兩條綠線中的4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系課文內容領會兵馬俑不僅規(guī)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在文中的作用。
    4、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無窮無盡的智慧,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重點難點:抓住過渡句統(tǒng)領全文的結構和內容。
    課前準備:兵馬俑的資料。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導入新課。
    釋題:秦,指的是秦代;俑,指古代殉葬的偶像;秦兵馬俑,是給秦始皇殉葬的軍隊官兵和戰(zhàn)刀的偶像。
    二、初讀課文。
    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并思考:秦兵馬俑給你的印象是什么?
    三、檢查、交流:
    1、出示生字,指名朗讀。
    2、交流生詞的意思。
    享譽世界:在全世界取得(權利、聲譽、威望等)。
    舉世無雙: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個。形容極其稀有。
    南征北戰(zhàn):形容轉戰(zhàn)南北,經歷了許多戰(zhàn)斗。
    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達的地方;披靡:潰敗。比喻力量所達到的地方,一切障礙全被掃除。
    昂首挺胸:抬起頭,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氣旺。
    若有所思:若:好像。好像在思考著什么。
    惟妙惟肖:描寫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躍躍欲試:躍躍:急于要行動的樣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試試。
    久經沙場:形容參加過多次戰(zhàn)斗。
    絕無僅有:只有一個,再沒有別的。形容非常少有。
    身材魁梧:指人的身材長得高大、強壯。
    3、全班一起朗讀詞語,要求邊讀邊想生詞的意思。
    4、指名朗讀課文,說每一自然段講什么意思。
    5、引出過渡段。并說說這句話哪一部分是承上,哪一部分是啟下。
    從過渡段入手給課文分段。
    四、學習第2小節(jié):
    1、過度:第2自然段寫秦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認真讀讀這一段,找一找從哪些句子中可以體會到秦兵馬俑規(guī)模的宏大。
    2、生自己讀。
    3、指名交流。
    4、引出列數據的說明方法。
    5、指名當小導游讀第2自然段。
    五、課堂作業(yè)。
    1、抄寫生詞。
    2、摘抄文中你認為精彩的短語及語段。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聽寫詞語。
    絕無僅有南征北戰(zhàn)所向披靡。
    規(guī)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同桌互改,訂正。
    2、用上剛剛聽寫的詞語介紹一下你所了解的秦兵馬俑。
    二、學習第二部分。
    師過渡:兵馬俑不僅規(guī)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思考交流:“類型眾多”是什么意思?“個性鮮明”是什么意思?
    接下來課文描寫了那幾類兵馬俑?
    (一)學習第5小節(jié)。
    1、過渡:哪一種類型的兵馬俑描寫的最詳細?(武士俑)。
    2、指名讀第5小節(jié),其余同學思考:這一小節(jié)從哪幾個方面描寫武士俑?
    第一句:外貌。
    第二句:動作。
    第三句:神態(tài)。
    3、你覺得哪一句描寫的最生動?讀出來,并說說理由。
    4、這三句話能隨意調換嗎?為什么?(由整體到局部,這是外貌描寫常用的方法)。
    5、齊讀第5小節(jié)。
    三、用剛才的方法自學4、6、7、8、9小節(jié),交流,教師相機補充。
    四、總結3到9小節(jié)用了詳略結合的描寫方法。
    五、學習第10節(jié)。
    1、學生自讀。
    2、說說這段話圍繞哪個詞來寫的,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3、讀讀這句句排比,想想它有什么特點。(先描寫再想象)。
    4、你最喜歡哪個分句,說說為什么,并讀一讀。
    5、續(xù)寫。
    6、齊讀這一小節(jié)。
    六、學習第11節(jié),再讀全文。
    1、師生接讀:秦兵馬俑,惟妙惟肖地模擬(軍陣的排列),生動地再現了(秦軍雄兵百萬、戰(zhàn)車千乘的宏偉氣勢),形象地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和英雄氣概)。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秦兵馬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二十世紀考古史上的偉大發(fā)現之一”。1987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將秦始皇陵(包括兵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秦兵馬俑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它是全人類的一份珍貴文化財富。
    2、再讀全文。
    七、課后作業(yè)。
    教學反思:
    五年級教案背篼教學設計篇六
    課題17、愛如茉莉課型閱讀課課時第一課時。
    學材分析。
    文章用清新、樸實的語言記敘了媽媽生病住院,爸爸去醫(yī)院照顧這件小事,告訴我們真愛就如茉莉般平淡無奇卻芬芳怡人。。
    學情分析。
    文章選材典型,看似平實的文字卻蘊含著人生基本的哲理和情感,相信學生聯系生活能很好地理解。因此在教學中適當延伸到生活中,學生心靈會比較容易受到觸動,引導他們去揣摩細節(jié)描寫。
    學習目標知識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寫其中9個生字,并記住字形。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
    能力目標。
    2.通過具體的語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培養(yǎng)語感;真切體會“如茉莉一般的愛”是讓人回味綿長的愛、是了無痕跡的愛、是心有靈犀的愛。
    情感目標。
    3.聯系生活實際體會生活中的愛,讓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受到情感的熏陶。
    學習重難點。
    引導學生抓住文章中有關愛的細節(jié)描寫,體會父母之間平淡而真摯的愛,進而理解“真愛就像茉莉”。
    導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法教法點撥法、自讀自悟法。
    導學流程學生學習活動教師導學活動設計意圖。
    引入新課。
    出示課題。
    聯系舊知導入,可以讓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的氛圍。
    呈現目標。
    滲透學法。
    (2分鐘)1.自學課文。
    (1)圈畫生字新詞,讀準字音,讀通課文。(2)聯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理解文中詞語的意思。(3)初步理解課文大意。
    自主學習。
    討論研究。
    (10分鐘)交流:1、(1)你學會了什么字?(從音形義三方面說)。
    (2)是怎么學會的?(方法指導)。
    (1)你準備怎樣讀好課文?選擇難的句子讀好。
    (2)在小組中讀。
    (3)自告奮勇讀。評。
    3、說說課文大意。
    師組織交流,維持紀律。
    根據目標進行細化提問,引導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習得方法。
    交流點撥。
    達成目標。
    (10分鐘)(2)“尋思”、“隨手”與“一本正經”:抓三個詞語的對比體會母親內心世界就像茉莉一樣羞澀、含蓄而芳香。
    躡手躡腳:形容腳步很輕。為什么躡手躡腳?怎樣躡手躡腳?(做動作)。
    師點撥: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相機指導讀好一些難讀的句子,理解一些詞語。
    同步訓練。
    關注慢生。
    (10分鐘)現場寫生字作業(yè),挑最差的學生的作業(yè)展示,讓好的學生檢查糾正,后進生再修改,再展示。
    質疑問難。
    總結拓展。
    (5分鐘)學生提出問題,教師組織解決。
    五年級教案背篼教學設計篇七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我國歷史上的巾幗英杰黃道婆對我國紡織業(yè)的偉大貢獻及她勇于革新、無私奉獻的精神。
    2.認識“媳、軋、卉、贏、祠”5個生字,會寫“謠、筒、媳、虐、累、州、憔、悴、套、效、率、踏、卉”13個生字,掌握“歌謠、虐待、勞累、憔悴、效率、花卉、贏得、舉目無親、衣食無憂、百感交集、潛心研究、應運而生”等詞語,理解“衣衫襤褸、烏泥涇布、衣被天下”等詞語。
    3.學習作者是怎樣抓住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精神的。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我國歷史上的巾幗英杰黃道婆對我國紡織業(yè)的偉大貢獻及她勇于革新、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學習作者是怎樣抓住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精神的。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媳、軋、卉、贏、祠”5個生字,會寫“謠、筒、媳、虐、累、州、憔、悴、套、效、率、踏、卉”13個生字,掌握“歌謠、虐待、勞累、憔悴、效率、花卉、贏得、舉目無親、衣食無憂、百感交集、潛心研究、應運而生”等詞語,理解“衣衫襤褸、烏泥涇布、衣被天下”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了解文章主要內容,學習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教學重點: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了解文章主要內容,學習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教學難點:
    了解文章主要內容,學習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預習準備。
    出示(預習題):
    1.你認為黃道婆是怎樣的一個人,舉例說明。
    2.全文寫了黃道婆的幾件事?
    二、初讀課文,讀通讀順。
    1.自由讀書,把詞語讀正確,句子都通順。
    2.檢查詞語。
    (1)聽寫。
    虐待漂泊思念傳授歌謠研究創(chuàng)造推動認真贏得。
    (2)訂正。
    3.默讀課文,從聽寫的詞語中選擇幾個詞語,說說文章講了什么事?
    三、理清文章結構,學習概括主要內容。
    1.讀課文,試著給文章分段,并說說每段的段意。
    2.把段意連起來讀讀,這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
    出示:黃道婆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棉神”。黃道婆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壓迫而流落崖州,并向當地的黎族人學習植棉方法和紡織技術。黃道婆向父老鄉(xiāng)親們傳授植棉技術和改革紡織生產工具。黃道婆去世后,人們對她的功績的追念。(1)讀讀這段話,有沒有問題,想想怎樣修改,就簡練通順了。
    (2)學生分組討論修改主要內容。
    出示(修改后的主要內容):
    黃道婆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棉神”。她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壓迫而流落崖州,并向當地的黎族人學習植棉方法和紡織技術,隨后她回到家鄉(xiāng),向父老鄉(xiāng)親們傳授植棉技術和改革紡織生產工具。黃道婆去世后,人們很懷念她的功績。
    (3)誰能總結出連接段意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
    (重復的刪去,?嗦的地方要用詞語概括。缺少連接詞的地方加連接詞。)。
    3.本文主要寫誰?她做了什么事情?
    (黃道婆在崖州學習植棉方法和紡織技術,并回鄉(xiāng)教給家鄉(xiāng)的人民。)。
    4.討論一下,學會了幾種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
    5.討論結果。
    (1)連段意,歸納文章主要內容。
    (2)抓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歸納主要內容。
    四、交流有關黃道婆的資料。
    出示:黃道婆(約1254-?)又名黃婆。我國元代著名的棉紡織技術家。松江烏泥涇鎮(zhèn)(今上??h華涇鎮(zhèn))人。出身貧苦,小時為童養(yǎng)媳,不堪虐待,逃離家鄉(xiāng)后流落到崖州(今海南省的三亞市),向黎族人民學得紡織技術。1295-12間,她返回家鄉(xiāng),著手改革紡織生產工具,創(chuàng)造了軋花車、彈花弓、紡車,改革了織機,提高了生產效率。她熱心地把紡織技術傳授給鄉(xiāng)人,促使松江一帶棉紡織業(yè)繁榮發(fā)展,對當時植棉和紡織業(yè)起了推動作用。至今她的家鄉(xiāng)仍建有黃母祠。北京的國家博物館里還陳列著她的塑像和松江布。
    五、布置作業(yè)。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寫生字。
    五年級教案背篼教學設計篇八
    教學目標:
    1.認識“疤、噓”2個生字,學會“疤、洛、膝、礙、碟、噓、臂、肘、饒、憋、握”11個生字,掌握“傷病、膝蓋、礙手礙腳、小菜一碟、雙臂、胳膊肘、握手、嘲笑、旁若無人”等詞語。
    2.幫助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了解體育課上涅利在同學、老師、媽媽的關心和鼓勵下,是怎樣爬上橫木頂上的,體會涅利自強、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質,領悟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來表現人物特點的。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體育課上涅利在同學、老師、媽媽的關心和鼓勵下,爬上橫木頂上的故事,體會涅利自強、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質。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來表現人物特點的。
    教學準備:
    演示文稿。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疤、噓”2個生字,學會“疤、洛、膝、礙、碟、噓、臂、肘、饒、憋、握”11個生字,掌握“傷病、膝蓋、礙手礙腳、小菜一碟、雙臂、胳膊肘、握手、嘲笑、旁若無人”等詞語。
    2.幫助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
    2.能正確書寫生字。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愛的教育》這本書的封面。
    1.看到這個書名,你會想到什么?
    2.今天,我們就從中選取其中一個小故事讀一讀。
    二、自主預習。
    1.出示ppt(預習提示):。
    第一步:讀課文,畫出生字自學,爭取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第二步: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第三步:畫出自己不懂的內容。
    2.學生自主預習。
    三、檢查預習。
    1.聽寫。
    傷疤膝蓋礙手礙腳雙臂碟子握住。
    2.出示ppt:
    饒
    (1)指名讀。
    (2)“饒”字,換掉一部分可以變成哪些字?
    3.出示ppt:
    君臨天下。
    (1)指名讀。
    (2)君臨天下什么意思?
    (3)文中指誰,在什么時候有君臨天下的感覺。(文中指諾比斯在爬上橫桿很得意時)。
    (4)那把這個詞放在句子里該怎么讀?
    4.課文主要講了誰?(涅利)。
    寫了涅利的一件什么事?
    四、默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全文圍繞“涅利”上體育課,在同學和老師的鼓勵下,鍥而不舍地爬上橫木這件事,分幾部分來寫的。(默讀、分段)。
    2.討論、交流。
    五、再次讀書,提出不懂的問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了解體育課上涅利在同學、老師、媽媽的關心和鼓勵下,是怎樣爬上橫木頂上的,體會涅利自強、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質.
    3.領悟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來表現人物特點的。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體育課上涅利在同學、老師、媽媽的關心和鼓勵下,爬上橫木頂上的故事,體會涅利自強、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質。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來表現人物特點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誰來說說,《體育課》這篇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
    (因為涅利太瘦弱了,媽媽認為他做不了那樣的活動,所以前來請求校長免去涅利的體育課。但涅利硬是不同意。在體育課上,涅利用他那瘦削的手抱住橫木往上爬,在同學們的鼓勵下涅利終于爬到了橫木頂,站到了平臺上。)。
    2.誰給你留下了最為深刻的印象?
    (涅利加侖德洛西……)。
    二、深入學習、感悟理解。
    (一)默讀課文,找出寫上體育課的段落,多讀幾遍,用筆畫出描寫涅利的語句,反復讀幾遍,把讀的感受批注在文章邊上。
    (二)組織交流。
    1.出示ppt:
    可憐的小家伙,他使出了全身的力氣,臉都憋紫了,豆大的汗珠從他額頭上滾落下來。
    (1)仔細讀讀這句話,你讀懂了什么?
    (涅利太弱小了,他使出了渾身的力氣……)。
    (2)是從哪些詞語感受到的?
    (使出全身憋紫汗珠滾落……)。
    (3)抓住這些重點詞,讀出感受(學生抓重點詞練讀)。
    (4)假如你就是“涅利”能告訴大家你心中是怎樣想的嗎?(一定要堅持)。
    (5)讀出你的堅定,再來讀讀這句話。
    (6)還從哪些句子感受到涅利的堅持不懈,找出來讀讀。
    2.換位體驗。
    (1)看著涅利那樣的吃力,如果你是他的同學,你想怎么做?(鼓勵他、幫助他)。
    (2)我們一起來鼓勵涅利,用鼓勵的語氣來讀讀同學的話。
    出示ppt:
    1.對自己說……。
    2.對老師說……。
    3.對媽媽說……。
    4.對同學說……。
    3.提煉中心。
    文章讀到這兒,評價一下文中人物。
    三、深入探究,引發(fā)討論。
    2.學生討論。
    3.組織交流。
    四、總結歸納。
    你能用圖形來表示一下人物關系嗎?
    五、板書設計。
    17、體育課。
    涅利:爬橫桿--自強自立。
    老師、同學:鼓勵--關心、愛護。
    五年級教案背篼教學設計篇九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描寫了彝族火把節(jié)的熱烈場面和彝家火把節(jié)的來歷,展現了彝族特有的民族風情和彝族人民勇于戰(zhàn)勝惡勢力,戰(zhàn)勝災難的勇敢堅強、不屈不撓的品德。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寫歡迎人們到大涼山和彝家人一起歡度火把節(jié)。第二部分(第5—10自然段)寫火把節(jié)是激情四溢的盛典。第三部分(第11—14自然段)寫彝族火把節(jié)是彝家人勤勞勇敢、不屈不撓的象征,是極具紀念意義的節(jié)日。全文中“來吧,到我們大涼山來吧,來和我們彝家人一起??”的四次出現把全文各部分內容串連起來,向我們展現了激情四溢的彝族火把節(jié)這一盛典,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彝族的民族風情,更感受到了彝族人民勤勞勇敢、熱情豪放、熱愛生活的特點。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
    2、學會11個生字,認識5個生字,掌握“矯健、嫉妒”等詞語意思。
    3、引導學生了解彝族火把節(jié)的盛況和火把節(jié)的紀念意義,體會彝族人民歡度節(jié)日是無比歡樂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勞勇敢、不屈不撓的品德。教學重點:課文的第二、三部分,體會火把節(jié)時彝族人民無比歡樂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勞勇敢。教學難點:從火把節(jié)的傳說中體會彝族人民的勇敢與堅強。課文重點:第二、三部分;朗讀訓練點:“來吧,到我們大涼山來吧!”的四次反復,朗讀全文的時候,要在這四句話的引領下讀出節(jié)奏,從火把節(jié)的精心準備,到火把節(jié)的盛況展現,再到火把節(jié)的紀念意義,使學生的`理解逐步加深,感情逐步加強讀寫結合點:寫一段慶祝節(jié)日時的場面描寫。
    教學準備。
    課件、學生搜集民間故事。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火把節(jié)”是那個民族的節(jié)日嗎?(彝族)你知道那些和火把節(jié)相關的知識?簡介彝族及火把節(jié),出示相關圖片:彝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貴州、云南和廣西。火把節(jié)是彝族最盛大的節(jié)日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一般于農歷六月二十四日舉行。屆時要殺牛、殺羊,祭獻祖先,有的地區(qū)也祭土主,相互宴飲,吃坨坨肉,公主五谷豐登?;鸢压?jié)一般歡度三天,頭一天全家歡聚,后兩天舉辦摔跤、賽馬、斗牛、競舟、拔河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然后舉行盛大的篝火晚會,徹夜狂歡。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大涼山,走進彝族的火把節(jié)去感受那盛大的節(jié)日氣氛吧!
    二、成果展示。
    1、認讀詞語:略。
    2、形近字:寨矯()跤()賽()嬌()狡()塞()驕()寒()。
    3、近義詞:矯健——強健激動——感動反義詞:矯健——柔弱激動——冷靜。
    4、聽寫詞語:披氈山寨嫉妒。
    5、理解詞語說說課文主要講了為什么?(主要寫了彝族火把節(jié)熱烈場面和火把節(jié)的來歷)。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分段輪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同桌交流。
    2、默讀課文,想想文章可以分成幾部分?試概括出每部分的內容。(同桌交流)各組派代表說一說課文寫了哪幾部分內容?第一部分:(1——4)寫歡迎人們到大涼山和一家人一起歡度火把節(jié)。第二部分:(5——10)寫火把節(jié)是激情四溢的盛典。第三部分:(11——13)寫彝族火把節(jié)是一家人勤勞勇敢、不屈不撓的象征,是極具紀念意義的節(jié)日。
    四、讀句子。
    出你認為能充分體現彝家人的熱情的句子朗讀并體會一下。
    1、出示句子:“來吧?來和我們彝家人一起歡度火把節(jié)。”要求:小組有感情地朗讀,談談自己的感受。(體現出彝家人的熱情、好客和他們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2、學到這里,你是什么樣的感情,是否被彝家人的熱情和火把節(jié)熱烈的氣氛所打動?談談自己的感受。說說課文主要講了為什么?(主要寫了彝族火把節(jié)熱烈場面和火把節(jié)的來歷)。
    五、細讀課文,深入感悟。
    1、彝家人為了火把節(jié)都做了哪些準備?找出相關的語句?!拔覟槟??”a讀一讀,談談你的體會。(這些句子充分表現出彝家人的熱情和對火把節(jié)的盼望)b指導朗讀:熱情、盼望、興奮地。
    2、課文描寫了火把節(jié)的哪幾個場面?在小組內說說你最喜歡哪些場面、情景?想象一下當時的情景,說說自己的感受。a人們穿上節(jié)日的盛裝,準備節(jié)日的飯菜;斗牛;摔跤;點燃火把;圍著篝火跳舞b出示圖片,有感情地朗讀相關內容。
    3、默讀文章第三部分,文章講述了一個什么樣的傳說,表現出了彝族人民的哪些品質?(彝族火把節(jié)的來歷。表現了彝族人民勇于戰(zhàn)勝惡勢力,彝族人民具有戰(zhàn)勝災難的勇敢堅強、不屈不撓的優(yōu)良美德。)。
    4、文中反復出現了一句話,你能找出來,并談談它的作用嗎?“來吧?”(這個句子把全文內容串聯起來,向我們展示了激情四溢的彝族火把節(jié)。這個句子反復出現,使文章的感情更加強烈,讓人們迫切的想到大涼山歡度火把節(jié),同時使文章的首尾結構有一種回環(huán)之美。
    六、總結全文。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進一步感受到了彝族的民族風情,知道了火把節(jié)的來歷,知道了火把節(jié)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節(jié)日,更是彝族人民勤勞勇敢、不屈不撓精神的象征。
    板書設計。
    1、穿上節(jié)日的盛裝,熱情準備節(jié)日的飯菜。不懼惡勢力。
    2、斗牛,火把節(jié)。
    3、摔跤,勇敢,堅強。
    4、點燃火把,不屈不撓。
    五年級教案背篼教學設計篇十
    教材簡析:
    本文作者運用象征的手法,贊揚胡楊不畏艱險、無私奉獻的品質,更贊美具有這種品性的人。無論寫茫茫戈壁還是寫胡楊,都能抓住特點,運用形象貼切的詞語來描繪。作者還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如:擬人、反問、設問、排比的手法,更是激情洋溢地表達了對胡楊的贊頌之情。
    教學目標:。
    1、自主學會本課的生字,并能正確、工整地書寫。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贊美胡楊不畏艱險、無私奉獻的品質。
    3.能用簡短的語言寫出四、五、七段的意思,背誦喜歡的段落。
    4、體會作者反復運用“千年……千年……千年”的排比句式在文章中表情達意的作用。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獨鐘情于胡楊的原因,感受胡楊頑強的生命力和默默奉獻的精神,激發(fā)學生對胡楊的崇敬之情。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的感情,感悟作者對像胡楊一樣在惡劣環(huán)境中奉獻著的人的歌頌。
    教學準備:
    教師:選取新疆民樂和胡楊的圖片。
    學生:搜集有關胡楊的資料。
    教學方法:三疑三探。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題:(5分鐘)。
    1.背景音樂起,師:在茫茫的大沙漠,當黃沙襲來的時候,所有的生命都折服于沙漠的肆虐的時候,河流退卻了,人群退卻了,就連那雄偉的城郭也被掩埋了……有一個綠色的精靈,以不屈的精神與沙漠抗衡,與風暴搏斗,生生不息。它就是--胡楊。(出示胡楊組圖)。
    2.師:人們崇敬胡楊,留下了許多贊美的文字。(揭示課題,齊讀)。
    二、整體感知:(25分鐘)。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
    (1)大聲朗讀,讀準字音,讀通順、流利。
    (2)找出帶有生字的詞語,讀一讀,并理解其意思。
    (3)對于較長的句子,反復讀幾遍,讀通為止。
    (4)同桌讀(分段讀),糾正字音,聯系上下文交流新詞的意思,說說每段的意思。
    2、學生按要求自學,教師巡回指導。
    3、指名讀生字詞,相機引導需要注意的字音、字形。
    新疆維吾爾族不腐慘不忍睹弓腰駝背嶙峋晦暗鹽堿惡劣肥皂積蓄。
    4、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及時糾正錯誤處。(相機引導學生用簡短的話說出4、5、7段的意思。)。
    5、討論解決不明白的生字新詞。(回憶方法:聯系上下文理解,查字典、詞典,平時自己積累)。
    6、分小組讀課文,學生之間進行評價。
    7、引導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自由通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三、熟讀課文(10分鐘)。
    1、熟讀課文,把自己喜愛的句子、段落多讀幾遍,讀出感情。
    第二課時。
    一、設疑自探。
    1、導入新課,圍繞重點句質疑。
    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胡楊贊》一文,自學了生字詞,了解了主要內容。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出示句子:不知為什么,我卻獨鐘情于胡楊。
    讀了這句話,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預設:作者為什么鐘情于胡楊?
    過渡:是呀!作者為什么鐘情于胡楊?到底是為什么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探究這個問題。
    2、出示自探提示:
    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提出的問題,劃出相關詞句,并隨時把自己的提會批注在旁邊。
    3、生自學,師巡視關注學困生。
    二、解疑合探。
    (一)同桌交流。
    與你的同桌交流自己的讀書感受。要互相傾聽、糾正和補充。
    (二)班級匯報。要求互相傾聽,及時糾正和補充,表述自己的感受和體會。
    作者鐘情于胡楊的第一個原因是什么?誰來讀讀相關語句。
    品味胡楊的無人關照。
    作者為什么鐘情于胡楊的眼淚?找出相關語句仔細讀讀,你從中體會到什么?(盡管無人關照,還能頑強生長。)(出示圖片:瞧,這就是無人關照的胡楊,這就是受了傷害,自己彌補傷口頑強生長的胡楊。板書:無人關照)。
    品味胡楊的弓腰駝背。
    作者鐘情于胡楊的第一個原因是無人關照,第二個原因是什么呢?課文中有一個詞語強調了胡楊長相的獨特,誰來說說是哪個詞語?(慘不忍睹)。
    到底是怎樣慘不忍睹呢?誰來讀讀描寫胡楊長相的句子。
    出示第四自然段的文字。
    (它雖然有高大的身軀,但它的脊梁始終是彎曲的,就像一位弓腰駝背的老人嶙峋地站立在漠漠黃沙之上;它的葉形隨環(huán)境的改變而改變,邊緣常呈現鋸狀,它的葉色常常是晦暗的灰色,至多是個淡綠色,沒有銀杏的挺拔和柏樹的優(yōu)雅?。?。
    “胡楊長相為何如此慘不忍睹”?誰能說一說自己的看法呢?(體會胡楊弓腰駝背的長相是為了適應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它有著較強的適應能力和極強的生命力。)。
    引讀:是呀,胡楊的毅力多么頑強呀!它每一根扭曲的枝干,每一片晦暗的葉子都是它不屈的吶喊,誰能帶著對胡楊的敬重與贊美再來讀讀這幾句話。(指名讀,評價、再讀。)。
    品味胡楊的“粗茶淡飯”
    作者鐘情于胡楊的第二個原因是弓腰駝背,那么,第三個原因是什么呢?它的環(huán)境怎樣獨特?請迅速圈畫出重點詞語。(出示圖片)瞧,這就是在惡劣環(huán)境中傲然挺立的胡楊。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胡楊是怎樣生長呢?誰來帶著體會讀讀這幾句話。
    作者鐘情于胡楊的第三個原因是由于它的“粗茶淡飯”。(板書“粗茶淡飯”)。
    出示填空題總結作者對胡楊特點的鐘情:。
    過渡:課文學到這兒,同學們對于作者鐘情于胡楊的原因,一定有了深刻的感悟,誰能用這個填空題總結一下。
    回顧課文內容填空:
    作者獨鐘情于胡楊,是因為(),是因為(),更是因為()。誰還有不同的見解?(可以抓住中心句,也可以用重點詞)。
    品味作者對胡楊的集中抒情:
    過渡:盡管胡楊無人關照,卻能千年不死。盡管胡楊弓腰駝背,卻能千年不倒。盡管胡楊以“粗茶淡飯”為生,卻能千年不腐。所以作者寫下了這樣一段激情洋溢的文字來表達對胡楊的崇敬和贊美之情:
    (誰來讀一讀?指名讀,你為什么要這樣讀?你讀得這樣深情,告訴大家你的秘訣。評價讀,再讀。分工讀。)。
    品味胡楊默默奉獻的精神。
    胡楊做出了哪些貢獻?誰來讀讀相關語句。胡楊的樹干、枝葉、到它流出的眼淚都很有用,它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徹底的貢獻給了人類。所以作者感嘆到:出示:它只知道默默奉獻,從來沒有索取。(讀、評價、讀)多么高貴的品格,誰再來讀讀。
    中國的新疆有胡楊,青海有胡楊,甘肅有,內蒙古也有,印度西北部有胡楊,中亞有胡楊,非洲北部也有胡楊,在生存環(huán)境惡劣的地方都能看到胡楊的身影。這是因為出示:無論自然條件如何惡劣,它總是積蓄著力量,努力地成長。
    從這個句子中你體會到什么?誰來讀讀這句話,讀出胡楊的努力。
    作者看到的僅僅是胡楊嗎?還看到了什么?僅僅是在贊美胡楊樹嗎?你從文中哪里看出來的?“生命”這里的生命不是一般意義的生命,而是像胡楊一樣頑強、無私精神的生命。
    《胡楊贊》不僅是在贊頌胡楊,更是一首生命的贊歌,屹立酷暑,笑傲風霜,一顆胡楊就是一首生命的贊歌。所以作者發(fā)出了這樣的感慨:出示:(導讀:這就是生命,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腐的生命)。男生來齊聲贊美一下。讀,女生也來齊聲贊美一下讀,是呀,這就是生命,寶貴的生命,頑強的生命,無私的生命,令人贊嘆的什么生命。我們齊生再美一下讀。
    總結:同學們,通過交流,我們明白了作者獨鐘情于胡楊是因為它無人關照、弓腰駝背、“粗茶淡飯”,是因為胡楊頑強、無私。作者贊頌胡楊的精神,更崇敬具有胡楊品格的人。
    三、質疑再探。
    課文學到這兒,作者為什么鐘情于胡楊弄明白了嗎?誰還有什么疑問請?zhí)岢鰜怼?BR>    預設:
    1、胡楊在肥沃的環(huán)境中能存嗎?
    2、第七自然段中的省略號,說明胡楊還有很多用途?它還有什么用途呢?
    四、運用拓展。
    1、學了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可以從主要內容、寫作方法、思想感情方面談。)。
    2大家的收獲真不少。請大家結合課文內容、課后題、平時見過的題型設計一兩道題,比一比誰設計的題最有特色。
    板書設計:
    無人關照。
    弓腰駝背。
    “粗茶淡飯”
    無私奉獻。
    五年級教案背篼教學設計篇十一
    教材以兩位小數的意義為主要研究對象,向前聯系一位小數與整數,往后發(fā)展到三位小數和四位小數,逐漸形成比較完整的小數概念以及記數方法。例1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切入,先教學兩位小數的讀法,再感受兩位小數的含義,學生體會兩位小數的意義不是很輕松的。而小數部分的讀法與整數部分不同,又是他們初學時感到不習慣的。從有利于教學出發(fā),例題先講兩位小數的讀法,再讓學生感受到兩位小數的含義。例2通過數形結合,建立小數的概念。
    1、通過學習使學生在分數的基礎上認識小數,知道什么是小數,小數的意義,學會分數、小數的互化。
    2、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空間想象能力。
    3、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小數的意義及小數與分數的聯系。
    多媒體課件。
    用分數表示下面的數。
    1角=()元,1分米=()米。
    2角=()元,1厘米=()米。
    1分=()元,1毫米=()米。
    1、出示例1:用“角”或“分”作單位,說出下面物品的價錢。
    指名回答問題。注意學生回答問題時要完整。
    橡皮的單價0.3元是3角;信封的單價0.05元是5分;練習簿的單價0.48元是4角8分或48分。
    (聯系學生的已有經驗,既使學生消除對這三個小數的陌生感,又為下面體會小數的意義埋下伏筆。)。
    2、教學小數的讀法:
    你能讀出下面的小數嗎?鼓勵學生大膽嘗試。
    0.05讀作:零點零五;0.48讀作:零點四八。
    引導學生總結讀整數部分為0的小數的方法:
    從左往右依次讀出各位上的數。
    3、初步感受兩位小數的含義。
    想一想:0.3元是1元的幾分之幾?0.05元是1元的幾分之幾?0.48元呢?
    小組討論交流。
    匯報:0.3元是1元的十分之三。
    (學生根據三年級的知識,完全可以回答出第一個問題。)。
    0.05元是1元的百分之五。提問:為什么:
    (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可以作如下的引導。)。
    思路:1元=100分,1元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分,1分就是1元的_____;0.05元是5分,是5個,也就是1元的_____。
    根據上面的思路,讓學生說明0.48元是1元的。
    學生回答:1元=100分,1元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分,1分就是1元的_____;0.48元是48分,是48個,也就是1元的_____。
    觀察板書:
    你發(fā)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看到0.05和0.48都是兩位小數,都表示百分之幾。
    4、“試一試”
    a、理解:1厘米是米,米可以寫成0.01米。
    指名理解1厘米為什么是米。
    (1米=100厘米,1米平均分成100分,1份就是1厘米,1厘米也就是1米的,就是米。)。
    b、用米為單位的分數和小數分別表示4厘米與9厘米。
    學生回答并說名理由。
    c、觀察板書:
    這三個分數都是什么樣的分數?(百分之幾的分數)。
    這三個小數呢?(兩位小數)。
    我們知道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那兩位小數又表示什么呢?(百分之幾)。
    1、出示例2:
    把什么看作“1”?(正方形)。
    看著圖形將和寫成小數。學生自主填空后回答。
    提問:0.1表示什么?0.01又表示什么?
    五年級教案背篼教學設計篇十二
    生舍生取義。
    義
    六、資料索引與精華。
    作者簡介:孟子。
    孟子,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政治主張法先王,在孔子仁學基礎上,提出系統(tǒng)的仁政學說,在人性方面,因襲孔子性相近也,習相遠也,主張性善。存在決定意識,物質決定精神,孟子觀點帶有明顯的唯心主義。不過他提出的舍生取義的觀點,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商品經濟的今天,都具有積極意義。
    五年級教案背篼教學設計篇十三
    知識與能力:.認識課文中的4個生字,積累有關語言。熟讀課文,了解故事發(fā)生的情境。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能從內心批評和唾棄托德和老板在金錢面前的丑惡嘴臉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描寫人物的語言的揣摩,把握托德和老板的特點,感受課文神態(tài)描寫和語言描寫的傳神之處。
    課前準備課前介紹《百萬英鎊》的故事梗概。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1.出示課題金錢的魔力。
    2.自由讀課文,思考:從課文的描寫中看,金錢到底有怎樣的魔力?
    3.課堂交流。
    同時,還要讓學會生朗讀相應的課文,以檢測學生認識生字,讀通課文的情況。
    1.默讀課文,思考:
    (1)讀了課文,你對托德和老板有什么感受?用一個詞來表達你的感受。比如:討厭、喜歡、厭惡等。
    (2)你的這種感受來自于什么地方?在課文中找出有關的句段,說說理由或有感情地朗讀。
    2.小組討論,形成組內意見,推選發(fā)言人。
    3.課堂交流,談談感受。
    一般情況下,學生一致的感受是討厭或厭惡,但也不能排除有些學生有不同的感受,但要讓學生把話說完,注意學生分析的理由是否言之有理,同時也要注意正確的價值觀的引導。
    理由主要集中在兩個地方:
    (1)托德:從刻薄的嘴臉到一臉的窘況,主要集中在托德笑容的變化。
    (2)老板:從恥高氣昂到過分殷勤,主要集中在他說的一場段話中。
    4.討論,我們?yōu)槭裁匆獏拹夯蛴憛捤麄兡??托德和老板有什么特點,可以用哪些詞語來概括。
    2.交流各自的觀點,展開討論。
    在學生的討論中,教師要隨機引導學生關注人物的神態(tài)描寫和語言描寫,體會描寫的傳神之處。
    3.有感情地朗讀第六自然段和第十一自然段。
    1.課外閱讀《百萬英鎊》。
    2.背誦第6自然段。
    課后小結
    五年級教案背篼教學設計篇十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初步認識循環(huán)小數,能用計算器探索并指出一個循環(huán)小數的循環(huán)節(jié)。
    過程與方法:
    結合具體事例,經歷豎式計算、觀察、討論并用計算器計算等,認識循環(huán)小數的過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在借助計算器進行數學探索的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數學中蘊藏著許多的奧秘。
    教學重點:
    經歷發(fā)現、了解循環(huán)小數的過程,了解循環(huán)小數的含義,能指出哪些商是循環(huán)小數。
    教學難點:
    循環(huán)小數的語言描述。
    教學流程:
    一、趣味故事導入主題。
    小故事——《講不完的故事》。講故事,說規(guī)律。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一)小組嘗試研究。
    1、豎式計算。
    6.21÷0.03=8.4÷0.56=。
    1)試著列豎式進行計算。
    2)在計算10÷3時,余數1不斷的重復出現,商中的'3也不斷的xx,商的位數是xx的。(填有限或無限)。
    在計算83÷11時,余數xx,商中xx。
    3)用計算器計算。
    58.6÷1138.2÷2.7。
    《循環(huán)小數》課上嘗試小研究。
    1、用計算器計算。
    1÷9=2÷9=3÷9=4÷9=。
    我的發(fā)現:xx。
    2、不用計算,你能寫出下面算式的的得數嗎?用計算器進行驗算。
    5÷9=6÷9=7÷9=8÷9=。
    3、直接寫出下面算式的得數?
    10÷9=11÷9=12÷9=13÷9=。
    14÷9=15÷9=16÷9=17÷9=。
    (二)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要求:
    組長負責組織和分工,人人說一說自己的學習收獲,在組內交流自學中不清晰的地方。發(fā)言要有順序,當一人發(fā)言時其他成員要認真傾聽。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記下來,在班級展示時,交流解決。
    (三)班級展示匯報。
    1、同組內交流完了嗎,哪個小組先來和大家一同分享你們的研究結果?
    要求:下面的同學也要認真聽,看看你同不同意他們的研究方法。一會說出你想問他們的問題,或者對他們的研究方法做出自己的評價?;蛘邔λ麄兊难芯糠椒ㄟM行補充。
    2、組長帶領全組同學,對老師指定的嘗試小研究的內容進行交流匯報。
    在交流匯報的基礎上,組長組織全班同學進行評價、補充、質疑。
    組長:哪個同學對我們小組的匯報有評價、補充或提出不懂的問題?
    其他組的學生進行評價、補充、質疑。
    (四)教師點撥提升。
    1、教師適時點撥引領:
    1)10÷3中余數1重復出現,所以商3不斷重復出現;
    2)循環(huán)小數是從小數的某一位起;循環(huán)小數是無限小數。
    3)怎樣確定商是循環(huán)小數呢?循環(huán)小數的表示方法。介紹循環(huán)節(jié)。
    2、互相糾錯,小組內同學互相檢查嘗試題做得是否正確,錯誤的加以改正。
    三、挑戰(zhàn)自我。
    一、請同學們判斷下面哪幾個數是循環(huán)小數,為什么?
    0.9993.14159260.5477453.212121。
    5.027276.416416。
    二、判斷。
    1、9.666是循環(huán)小數.
    2、0.88保留三位小數是0.880。
    五年級教案背篼教學設計篇十五
    (一)談話導入。
    我們通過學習課文,認識了我國古代的女紡織家黃道婆和英國在護理事業(yè)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南丁格爾,今天我們再認識一位女性,她就是我國豫劇表演藝術家常香玉……板書課題:《香玉劇社號》。然后引導學生圍繞“香玉劇社號”飛機,談談自己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自讀課文,畫出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和不懂的問題,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讀課文,讀后交流。
    (1)自學本課生字,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嗎?
    (2)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有什么問題提出來嗎?
    (三)自學課文,感悟理解。
    1.默讀課文,說說:常香玉是怎樣帶領劇社捐獻飛機的?
    (重點引導學生學習“常香玉捐獻飛機”這一部分,讓學生運用已學會的讀書方法,結合重點語句,自讀自悟,從描寫常香玉是怎樣想,怎樣做的語句中,了解她的愛國行動,體會她的愛國之情。抓住“為什么要捐獻飛機--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的--結果怎樣”這個線索來回答)。
    2.讀了《香玉劇社號》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想法?
    (四)鞏固練習。
    1.認讀本課要求認識的8個生字及帶出的詞語。
    2.畫出本課中自己喜歡的詞語,多讀幾遍,也可抄寫下來。
    五年級教案背篼教學設計篇十六
    教學目標:
    指導認識本課的生字,理解部分詞語。
    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常香玉捐獻飛機的原因和經過,學習常香玉愛祖國、愛人民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常香玉捐獻飛機的原因和經過,學習常香玉愛祖國、愛人民的精神。
    教學時數:一課時。
    五年級教案背篼教學設計篇十七
    九、作文。(共30分)。
    (一)口語交際(5分)。
    請介紹家鄉(xiāng)的一處旅游之地。
    (二)作文。(25分)。
    題目:,我佩服你。
    要求:1、將題目補充完整,可以寫老師、家長、同學或其他人物。
    2、用具體的事例來寫,寫清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神態(tài)等,做到語句通順,感情真摯,字數不少于400字。
    五年級教案背篼教學設計篇十八
    1、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常香玉愛祖國、愛人民的高尚品質。
    2、指導學生會認本課2個生字,運用已掌握的學習方法理解詞句,讀懂課文。
    3、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了解常香玉捐獻飛機的原因及經過,學習常香玉愛祖國、愛人民的高尚品質。
    教學難點了解常香玉捐獻飛機的原因及經過。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質疑解題。
    1、學生質疑: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二、閱讀提示,明確要求。
    自讀提示,說說提示為我們提出了哪些要求?
    (1)讀一讀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2)說一說常香玉在抗美援朝中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3)想一想課文贊揚了常香玉的什么思想。
    三、自讀課文,感知內容。
    1.自由讀文,讀通句子,讀準字音。
    2.默讀,大體了解課文內容。思考上述你質疑的問題:你讀懂了什么?哪里沒讀懂?
    (1)思考后自由發(fā)言,概述課文內容。
    (2)請同學們把沒有讀懂的語句,和上下文聯系起來多讀幾遍,多讀多想。還不懂的,作上記號,有疑問的,把問題寫在旁邊。
    四、細讀課文,質疑交流。
    1.把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
    2.重點學習“常香玉捐獻飛機”這一部分。
    (1)請你運用我們學過的“一邊讀,一邊想”的讀書方法,找出描寫常香玉在捐獻飛機的過程中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句子。
    (2)想一想,你從中了解到常香玉的什么思想。
    3.交流。鼓勵學生主動積極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要求發(fā)言者,先交代探討的是什么問題,再說說是怎么讀書思考的,然后闡明自己的見解,在交流中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意見,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與感受。
    4、探究:說說你心目中的常香玉。
    五、談一談:學過課文后,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
    拿出積蓄。
    捐獻飛機賣掉汽車多次立功。
    (為抗美援朝)全國義演。
    常香玉愛祖國、愛人民。
    五年級教案背篼教學設計篇十九
    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常香玉愛祖國、愛人民的高尚品質。
    2、指導學生會認本課2個生字,運用已掌握的學習方法理解詞句,讀懂課文。
    3、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了解常香玉捐獻飛機的原因及經過,學習常香玉愛祖國、愛人民的高尚品質。
    教學難點了解常香玉捐獻飛機的原因及經過。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搜集有關常香玉的資料。
    導學過程二次備課。
    預習題綱。
    1、搜集有關常香玉的資料。
    2、自由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一課時。
    一、交流資料,導入新課。
    1、我們通過學習課文,認識了我國古代的女紡織家黃道婆和英國在護理事業(yè)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南丁格爾,今天我們再認識一位女性,她就是我國豫劇表演藝術家常香玉。
    2、交流課前搜集到的有關常香玉的資料。
    2、板書課題,質疑解題。
    (1)這架飛機為什么叫“香玉劇社號”?它有什么作用?
    (2)為什么要寫“香玉劇社號”飛機?
    二、閱讀提示,明確要求。
    自讀提示,說說提示為我們提出了哪些要求?
    (1)讀一讀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說一說常香玉在抗美援朝中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
    (3)想一想課文贊揚了常香玉的什么思想。
    三、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自由讀文,讀通句子,讀準字音。
    2、默讀,大體了解課文內容。
    3、思考上述你質疑的問題:你讀懂了什么?哪里沒讀懂?
    (1)思考后自由發(fā)言,概述課文內容。
    (2)請同學們把沒有讀懂的語句,和上下文聯系起來多讀幾遍,多讀多想。還不懂的,作上記號,有疑問的,把問題寫在旁邊。
    四、細讀課文,重點探究。
    1、把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
    2、重點學習“常香玉捐獻飛機”這一部分。
    (1)請你運用我們學過的“一邊讀,一邊想”的讀書方法,找出描寫常香玉在捐獻飛機的過程中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句子。
    (2)想一想,你從中了解到常香玉的什么思想。
    3、交流。鼓勵學生主動積極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要求發(fā)言者,先交代探討的是什么問題,再說說是怎么讀書思考的,然后闡明自己的見解,在交流中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意見,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與感受。
    4、探究:說說你心目中的常香玉。
    五、總結。
    談一談:學過課文后,你有什么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