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揚州慢教學設計(優(yōu)秀14篇)

字號:

    歷史總結(jié)是一項重要的任務,通過它我們可以加深對過去的了解,從而更好地面對未來。最重要的是,要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和態(tài)度,相信自己能夠?qū)懗鲆黄獌?yōu)秀的總結(jié)。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一些優(yōu)秀的總結(jié)范文,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寫作上的借鑒和思考。
    人教版揚州慢教學設計篇一
    1、初步了解宋詞的特點。
    2、具體領會宋代幾位著名詞人作品的風格。
    3、豪放派和婉約派的特點。
    [教學重點]。
    體會李白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的基本特點;
    [教學難點]。
    鑒賞不同風格的詞作品。
    [教學方法]。
    朗讀法,問答法,討論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作者簡介:
    中國文學史上,宋詞和前代的唐詩,后代的元曲,都分別是代表一個時代的文學樣式。宋詞按時代分為北宋、南宋兩個時期;按流派,習慣上又分為豪放、婉約兩派。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是蘇軾和辛棄疾,婉約派(也稱格律派)在北宋的代表是柳永,在南宋的代表,前期是女詞人李清照,后期則推姜夔?!稉P州慢》便是姜夔的代表作。
    姜夔,字堯章,自號白石道人,鄱陽(今江西波陽)人,南宋著名詞人,音樂家。少年時期流寓湘、鄂間,后移往湖州(今浙江),漫游蘇、杭、維揚等地,與范成大、楊萬里、辛棄疾等人交往。這對他在詩詞藝術的發(fā)展上頗有影響。他具有多方面的才能:
    在姜夔生活的年代里,南宋小王朝國勢危弱,長江以北的淮河一帶已成為荒蕪的邊地。但大多數(shù)的士大夫卻只顧宴飲逸樂,不思恢復。在詞人早期直至晚年的部分作品中,能針對這種情況,反映了一定的愛國精神和不滿現(xiàn)實的思想,特別是晚年時,他那力主恢復,同情淪陷區(qū)人民的思想傾向較之早期作品有進一步的發(fā)展。
    在南宋詞壇上,姜夔、辛棄疾、吳文英鼎足而三,成為“清空”詞派的代表作家,在宋詞的'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留有《白石詞》,其中有十七首附有旁譜,這是宋詞中僅存的樂譜。
    姜夔的詞,常有小序,提示寫作緣由和主旨,大都語言精練,文筆優(yōu)美,一散一韻,值得并讀。
    二、背景簡介:
    揚州,自從隋代伊始,開鑿運河之后,成為了南北運輸?shù)囊?,商賈云集,珠簾十里。而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屢次渡淮,揚州變?yōu)闅埰撇豢?。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人十萬鐵騎破揚州,大肆擄掠,“橫尸二十里”,破壞極其慘重。雖已時隔十五年了,但作者經(jīng)過揚州時依然“薺麥青青”,瘡痍滿目,不禁追憶喪亂,“感慨今昔”,表露出對國家衰亡的悲痛。雖然情調(diào)凄愴,但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揚州慢》是姜夔早期的代表作,抒發(fā)作者路過揚州時對國事悲涼痛惜的情緒。
    三、課文分析鑒賞。
    淳熙丙申至日(2),予過維揚(3),夜雪初霽(4),薺麥彌望(5)。
    冬至這一天途經(jīng)揚州下雪剛放晴滿眼都是薺菜和麥子。
    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
    那就四下里看,一片蕭條景象獨有清冷的河水碧綠漸漸升起。
    自:獨、獨自。意為天色漸漸晚下來。
    戍角(6)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于)今昔,因自度此曲。
    戍邊的號角悲鳴心里(十分)悲痛為今昔的變化而感慨于是創(chuàng)制曲調(diào)。
    今昔:指今昔之變。
    千巖老人(7)以為有《黍離》(8)之悲也。
    認為國家昔盛今衰的痛惜傷感之情。
    淮左(9)名都,竹西隹處(10),解鞍少駐初程(11)。
    淮水東面的名都亭(所在的)美好去處解下馬鞍稍作停留剛剛踏上征程。
    少同稍,稍微。初程:開頭的一段路。左:古人在方位上以東為左。
    分析:起筆寫小駐“名都”揚州。本來作品主題的主調(diào)是感時傷亂,而起筆不寫揚州的荒蕪景象,卻著筆于憶舊:
    過春風十里(12),盡薺麥青青。
    經(jīng)過(過去的)春風十里的揚州路全是青青的薺菜和麥子。
    “薺麥青青”定語后置句。
    分析:
    作者只用十個字概括了揚州浩劫之后的荒涼。一方面用“春風十里”和上句“竹西隹處”互相呼應,鋪敘昔日揚州的繁華,反襯今日揚州的荒涼;另一方面,用“盡薺麥青青”鋪寫荒涼景象,一個“盡”字,以夸張手法突出景物全非的思緒,情調(diào)低沉。同時“薺麥青青”的情景又和《詩經(jīng)黍離》“彼黍離離”相吻合,從而真切地表達出對國家昔盛今衰的傷感,含義是豐富的。然而是誰造成這樣的荒涼呢?作者進一步揭示揚州變化的原因。
    自胡馬窺江去后(13),廢池喬木,猶厭言兵(1)。
    喬木:古老的大樹。兵:戰(zhàn)爭。
    分析:
    很明顯,“春風十里”只剩“薺麥青青”,一切繁華景象,自是蕩然無存;“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比藗冃那榈某林?,也就可想而知了。作者觸景傷情,既怨外敵的入侵,又傷國勢的衰落,思想感情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也正因為這樣的原因,上闕的結(jié)句,感情更見沉郁。
    漸黃昏清角吹寒(2),都在空城。
    (天色)漸漸凄清的戍角在寒風中吹著全(塞滿)在一座空城。
    分析:
    緊承上句,按時間的推移,景物的轉(zhuǎn)換,進而捕捉景物特色,借景以抒情。這里用“漸黃昏”渲染了沉郁的氣氛,與上文配合,使“黍離之感”更加濃烈;用“清角吹寒”增添了悲涼的色彩,同時與“猶厭言兵”相呼應,更見憂心忡忡!
    “都在空城”一個“都”字,突出了景況荒涼的幅度;“空城”一詞不僅寫出空蕩蕩的劫后慘象,滿目凄涼,不堪回首,而且對國事前途的渺茫,蘊蓄著無限的哀婉。
    上闕:小駐“名都”,感慨今昔。
    下闕緊承上闕,運用聯(lián)想對比,進一步抒發(fā)情懷。
    杜郎俊賞(3),算而今重到須驚(4)。
    杜牧善于游賞料想(他)今天重游到(此)(也)一定(大)驚。
    分析:換個開頭,從杜牧身上落筆。為什么這樣寫?
    一方面,因為杜牧吟揚州繁華的詩篇為后世所傳頌;另一方面,正是扣合上文,以杜詩為背景,使昔日的繁華與眼前的衰敗作對比。作者的用意是贊杜郎,傷時世?!八愣瘛笔且栽O想的形式抒發(fā)懷古傷今的感慨,又呼應上文的“竹西隹處”、“春風十里”,為盛衰之變作印證,痛惜“名都”的沉淪。
    縱(5)豆蔻(6)詞工,青樓(7)夢好,難賦深情。
    即使(他)(寫得)精巧(作得)(也)難以寫出(我此時悲愴的)深情。
    分析:
    杜牧的《贈別》詩、《遺懷》詩是他題詠揚州的名作,這里用“難賦深情”翻進一層,加深了感慨;同時以杜牧自況,縱有滿懷風情,也不能不為名都殘破的哀怨所淹沒了,“黍離之悲”達到進一步的深化。緊接著,從設想轉(zhuǎn)入現(xiàn)實,推展開去,情景交融,情調(diào)更為凄清。
    二十四橋(8)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仍然存在水波蕩漾清冷的月亮,悄然無聲。
    波心:河心,這里意為水波。
    分析:
    這里融情入景,以景襯情。特別是點化杜牧“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钡脑娨猓谌胄碌木辰?,情意婉轉(zhuǎn),娓娓動人。這里以“仍在”點出“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感慨,以“波心蕩,冷月無聲?!泵枘∶嫉目占帕嚷洹F渲幸粋€“蕩”字勾聯(lián)名橋、冷月、,靜中有動,含情脈脈,似乎是在默無聲息中,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從而形象地襯寫了盛衰興亡的巨變,勾勒出一片凄清的景象。這景象和上闕的“黃昏”、“空城”互為呼應,融為一體。隨著時光的推移,景象愈寫愈凄涼,情感也越來越沉重了。這種層層深入的寫法,表達了作者深沉的憂國心情,結(jié)句也富于余味。
    念橋邊紅藥(9),年年知為誰生!
    想(那)的紅色芍藥不知年年為誰而生。
    知:猶不知,肯定用為否定。年年:一年一年,年復一年。
    分析:
    結(jié)句仍以委婉的手法抒情,妙在聯(lián)想名都名花,化景物為情思,托名卉寄哀怨。從淺處看,空城寥落,紅色芍藥年年開放,竟無人觀賞,有“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fā)舊時花?!保ㄡ瘏⒃娋洌┑母锌渣c染當時揚州的荒寒。嘆名花“知為誰生”,進一步抒發(fā)了花開花落“人不知”的感慨。結(jié)句仍以黍離之悲收束。
    下闕:設想杜牧重來,難賦深情。
    四、小結(jié):
    (一)、對本詞的評價:
    對“黍離之悲”的理解:
    所謂“黍離之悲”,即作品中的寄慨很深的家國之恨?!对娊?jīng)王風黍離》“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詩序》中稱:《黍離》,閔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過故宗周廟室,盡為禾黍,閔宗周之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焙髞砭陀谩笆螂x之悲”表示家國殘破之痛。詞的上、下闕各有側(cè)重,通篇與詞前小序結(jié)合,緊扣駐、看、聞、想以抒發(fā)“黍離之悲”并運用聯(lián)想把昔日的盛況反映今日的荒涼,構(gòu)想巧妙,對比強烈,情景相生,色彩鮮明,加上作者又精通音律,注重詞法,寫來音調(diào)和諧,辭句精煉,委婉含蓄,結(jié)構(gòu)嚴密,體現(xiàn)了婉約派的詞風。
    由于作者生活和思想的局限,情調(diào)過于低沉(可與辛棄疾的《京口北固亭懷古》對比)。
    (二)、兩首詞的比較:
    1、寓情于景,景中見情,余味無窮。(同)。
    柳詞放筆直書,姜詞含蓄,“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BR>    2、姜詞:撫今思昔,虛實相生,意境深融。借詞造境(借杜牧詩句),對比反襯。
    柳詞:虛實相生,遠近相連,想象豐富,前后呼應。
    3、姜詞:隨意抒寫,音節(jié)諧婉,詞句精妙。自制曲。
    柳詞:用前人詞調(diào)(詞牌)填詞,線索貫穿,自然流暢。
    (三)、作業(yè):
    1、[思考和練習]:第二題、第三題。
    2、背誦這首詞。
    3、自學《虞美人》(教唱《西安事變》插曲)、《鵲橋仙》、《一剪梅》。
    人教版揚州慢教學設計篇二
    選題之前,跟兩位科長和教學師傅進行了詳細溝通,大家的一致意見是選一首短小精悍的古詩詞會比較有探討價值,現(xiàn)在又正在上粵教版必修三,于是跟另兩位“同課異構(gòu)”的'老師商量后選了《揚州慢》,因為這首詞用典較多,跟我們此前學過的大量“吊古傷今”詩詞有較大聯(lián)系和比較價值。
    此前有幸到山東杜郎口中學觀摩并學習其以“336”為代表的新型課堂模式,受到很大震動和啟示,所以就在結(jié)合我?!?35和諧課堂模式”的基礎上做了一些小嘗試。
    a、學習目標設計與反思。
    本著課堂教學目標簡約化的原則,我將這堂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如下兩點:
    1、通過詞句賞析體味詞的“黍離之悲”;
    2、體味該詞的寫作手法。
    定這兩個教學目標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結(jié)合詩歌的具體內(nèi)容體味其情感,另一方面又可以系統(tǒng)總結(jié)并正確運用詩歌鑒賞的相關手法。
    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一個是這兩個教學目標有一些重復的嫌疑,比方說通過詞句賞析體味詞的“黍離之悲”中就會運用了相關藝術手法,這樣有些概念就容易混淆、模糊,這讓我們體會到在以后制定教學目標時一定要堅持簡約化、具體化、細致化、有針對性的原則。
    b、教學重難點設計與反思。
    通過課前跟學生和相關老師的溝通,對學生在古詩詞方面的學情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學生對詞句的賞析和寫作手法的分析都有了一個初步的認知,所缺乏的就是具體運用和一些概念的模糊混淆問題。諸如寫作手法、修辭手法;移情、通感、擬人等等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鑒于此,我將本節(jié)課的重點設計為“體味詞的寫作手法和‘黍離之悲’”,這樣一方面兼顧了教學目標,另一方面體現(xiàn)了二者之間的內(nèi)在邏輯關系。
    難點設計為“移情手法”的賞析并進行拓展延伸,因為很多同學還是第一次接觸“移情手法”,很有必要進行一個難點的拓展并學會具體運用。
    但通過課堂實踐證明,環(huán)節(jié)進展中雖然是環(huán)環(huán)推進,但并未能很自然的體現(xiàn)這種邏輯的銜接,稍嫌生硬。同時,對移情手法的賞析老師沒有做到示范分析,使得部分同學未能很好領略到分析的路子,耽誤了課堂的效率。
    這說明,課堂的邏輯性,教師的案例分析示范在教學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c、導學案設計與反思。
    我的導學案設計主要分為六個部分:
    5、小結(jié)全詞,聽吟唱音頻,再次體味《揚州慢》的“黍離之悲”,結(jié)束課堂;
    6、課外導讀《唐宋詞十七講之姜夔》(葉嘉瑩),加深理解,體味詞之美學意蘊。
    導學案的設計原則是體現(xiàn)杜郎口學習心得與學校的“135和諧課堂模式”;遵循一條主線,環(huán)環(huán)相扣、循循善誘的邏輯性原則;問題設置堅持層次性原則。
    導學案的主要問題是:學習目標和重點不夠明確,具體,有混淆和重復之嫌;問題設置過多;初步感知與深入品讀部分層次性還不夠明顯,初步感知有喧賓奪主之嫌。這也提醒了我在以后的導學案設計中要更加具有層次感、邏輯性和簡約化。
    三、教學過程反思。
    原計劃的教學過程是:導入+初步感知8分鐘;深入品讀,檢測展示16分鐘;拓展延伸,學以致用13分鐘;小結(jié)全詞聽吟唱音頻3分鐘。合計40分鐘。
    實際操作過程如下:導入+初步感知12分鐘;監(jiān)測展示16分鐘;拓展延伸,學以致用11分鐘;小結(jié)全詞聽吟唱音頻3分鐘。合計42分鐘。
    從對比不難看出,我的實際操作中拖堂2分鐘;導入與初步感知用時過長。這一方面反映出我的公開課隨機應變能力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同時,在以后的導入課堂與初步感知環(huán)節(jié)還有待進一步壓縮。
    四、課堂教學效果反思。
    根據(jù)課后與學生的溝通以及周周清的檢測反饋不難看出,學生對這堂課還是留下了很深刻的影響。當然,這跟公開課的強大陣容效果是分不開的。但也有明顯不足之處,比方說學生在做詩歌鑒賞題的時候就將擬人與移情手法混淆,說明我的點評還不夠細致到位。
    總的來說,通過這樣一次難得的機會,我獲得了成長,也認識到自身的不足,鑒于此,我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進:
    一、立足文本并進行反復推敲,首先生發(fā)出自己的理解與感動;
    四、要更加注重知識的遷移和延伸,引導學生“學以致用”。
    語文教學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初涉教壇的我還有很長的路要有,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會繼續(xù)堅持“發(fā)現(xiàn)不足,明確方向,銳意進取”的原則,努力解決問題,獲得成長。
    最后,萬分感謝各位領導和老師冒著酷熱蒞臨課堂指導,這給了我很大的鼓舞和動力,正是各位的真知灼見幫我減少了彎路,明確了方向。謝謝!
    人教版揚州慢教學設計篇三
    1、初步了解宋詞的特點。
    2、具體領會宋代幾位著名詞人作品的風格。
    3、豪放派和婉約派的特點。
    [教學重點]。
    體會李白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的基本特點;
    [教學難點]。
    鑒賞不同風格的詞作品。
    [教學方法]。
    朗讀法,問答法,討論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作者簡介:。
    中國文學史上,宋詞和前代的唐詩,后代的元曲,都分別是代表一個時代的文學樣式。宋詞按時代分為北宋、南宋兩個時期;按流派,習慣上又分為豪放、婉約兩派。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是蘇軾和辛棄疾,婉約派(也稱格律派)在北宋的代表是柳永,在南宋的代表,前期是女詞人李清照,后期則推姜夔?!稉P州慢》便是姜夔的代表作。
    姜夔,字堯章,自號白石道人,鄱陽(今江西波陽)人,南宋著名詞人,音樂家。少年時期流寓湘、鄂間,后移往湖州(今浙江),漫游蘇、杭、維揚等地,與范成大、楊萬里、辛棄疾等人交往。這對他在詩詞藝術的發(fā)展上頗有影響。他具有多方面的才能:。
    在姜夔生活的'年代里,南宋小王朝國勢危弱,長江以北的淮河一帶已成為荒蕪的邊地。但大多數(shù)的士大夫卻只顧宴飲逸樂,不思恢復。在詞人早期直至晚年的部分作品中,能針對這種情況,反映了一定的愛國精神和不滿現(xiàn)實的思想,特別是晚年時,他那力主恢復,同情淪陷區(qū)人民的思想傾向較之早期作品有進一步的發(fā)展。
    在南宋詞壇上,姜夔、辛棄疾、吳文英鼎足而三,成為“清空”詞派的代表作家,在宋詞的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留有《白石詞》,其中有十七首附有旁譜,這是宋詞中僅存的樂譜。
    姜夔的詞,常有小序,提示.寫作緣由和主旨,大都語言精練,文筆優(yōu)美,一散一韻,值得并讀。
    二、背景簡介:。
    揚州,自從隋代開鑿運河之后,成為了南北運輸?shù)囊溃藤Z云集,珠簾十里。而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屢次渡淮,揚州變?yōu)闅埰撇豢?。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人十萬鐵騎破揚州,大肆擄掠,“橫尸二十里”,破壞極其慘重。雖已時隔十五年了,但作者經(jīng)過揚州時依然“薺麥青青”,瘡痍滿目,不禁追憶喪亂,“感慨今昔”,表露出對國家衰亡的悲痛。雖然情調(diào)凄愴,但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揚州慢》是姜夔早期的代表作,抒發(fā)作者路過揚州時對國事悲涼痛惜的情緒。
    三、課文分析鑒賞。
    淳熙丙申至日(2),予過維揚(3),夜雪初霽(4),薺麥彌望(5)。
    冬至這一天途經(jīng)揚州下雪剛放晴滿眼都是薺菜和麥子。
    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
    那就四下里看,一片蕭條景象獨有清冷的河水碧綠漸漸升起。
    自:獨、獨自。意為天色漸漸晚下來。
    戍角(6)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于)今昔,因自度此曲。
    戍邊的號角悲鳴心里(十分)悲痛為今昔的變化而感慨于是創(chuàng)制曲調(diào)。
    今昔:指今昔之變。
    千巖老人(7)以為有《黍離》(8)之悲也。
    認為國家昔盛今衰的痛惜傷感之情。
    淮左(9)名都,竹西隹處(10),解鞍少駐初程(11)。
    淮水東面的名都亭(所在的)美好去處解下馬鞍稍作停留剛剛踏上征程。
    少同稍,稍微。初程:開頭的一段路。左:古人在方位上以東為左。
    分析:起筆寫小駐“名都”揚州。本來作品主題的主調(diào)是感時傷亂,而起筆不寫揚州的荒蕪景象,卻著筆于憶舊:。
    過春風十里(12),盡薺麥青青。
    經(jīng)過(過去的)春風十里的揚州路全是青青的薺菜和麥子。
    “薺麥青青”定語后置句。
    分析:。
    作者只用十個字概括了揚州浩劫之后的荒涼。一方面用“春風十里”和上句“竹西隹處”互相呼應,鋪敘昔日揚州的繁華,反襯今日揚州的荒涼;另一方面,用“盡薺麥青青”鋪寫荒涼景象,一個“盡”字,以夸張手法突出景物全非的思緒,情調(diào)低沉。同時“薺麥青青”的情景又和《詩經(jīng)?黍離》“彼黍離離”相吻合,從而真切地表達出對國家昔盛今衰的傷感,含義是豐富的。然而是誰造成這樣的荒涼呢?作者進一步揭示揚州變化的原因。
    自胡馬窺江去后(13),廢池喬木,猶厭言兵(1)。
    喬木:古老的大樹。兵:戰(zhàn)爭。
    分析:。
    很明顯,“春風十里”只?!八j麥青青”,一切繁華景象,自是蕩然無存;“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比藗冃那榈某林?,也就可想而知了。作者觸景傷情,既怨外敵的入侵,又傷國勢的衰落,思想感情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也正因為這樣的原因,上闕的結(jié)句,感情更見沉郁。
    漸黃昏清角吹寒(2),都在空城。
    (天色)漸漸凄清的戍角在寒風中吹著全(塞滿)在一座空城。
    分析:。
    緊承上句,按時間的推移,景物的轉(zhuǎn)換,進而捕捉景物特色,借景以抒情。這里用“漸黃昏”渲染了沉郁的氣氛,與上文配合,使“黍離之感”更加濃烈;用“清角吹寒”增添了悲涼的色彩,同時與“猶厭言兵”相呼應,更見憂心忡忡!
    “都在空城”一個“都”字,突出了景況荒涼的幅度;“空城”一詞不僅寫出空蕩蕩的劫后慘象,滿目凄涼,不堪回首,而且對國事前途的渺茫,蘊蓄著無限的哀婉。
    上闕:小駐“名都”,感慨今昔。
    下闕緊承上闕,運用聯(lián)想對比,進一步抒發(fā)情懷。
    杜郎俊賞(3),算而今重到須驚(4)。
    杜牧善于游賞料想(他)今天重游到(此)(也)一定(大)驚。
    分析:換個開頭,從杜牧身上落筆。為什么這樣寫?
    人教版揚州慢教學設計篇四
    姜夔。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宋詞的特點。
    2、具體領會宋代幾位著名詞人作品的風格。
    3、豪放派和婉約派的特點。
    [教學重點]。
    體會李白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的基本特點;
    [教學難點]。
    鑒賞不同風格的詞作品。
    [教學方法]。
    朗讀法,問答法,討論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作者簡介:。
    中國文學史上,宋詞和前代的唐詩,后代的元曲,都分別是代表一個時代的文學樣式。宋詞按時代分為北宋、南宋兩個時期;按流派,習慣上又分為豪放、婉約兩派。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是蘇軾和辛棄疾,婉約派(也稱格律派)在北宋的代表是柳永,在南宋的代表,前期是女詞人李清照,后期則推姜夔?!稉P州慢》便是姜夔的代表作。
    姜夔,字堯章,自號白石道人,鄱陽(今江西波陽)人,南宋著名詞人,音樂家。少年時期流寓湘、鄂間,后移往湖州(今浙江),漫游蘇、杭、維揚等地,與范成大、楊萬里、辛棄疾等人交往。這對他在詩詞藝術的發(fā)展上頗有影響。他具有多方面的才能:。
    在姜夔生活的年代里,南宋小王朝國勢危弱,長江以北的淮河一帶已成為荒蕪的'邊地。但大多數(shù)的士大夫卻只顧宴飲逸樂,不思恢復。在詞人早期直至晚年的部分作品中,能針對這種情況,反映了一定的愛國精神和不滿現(xiàn)實的思想,特別是晚年時,他那力主恢復,同情淪陷區(qū)人民的思想傾向較之早期作品有進一步的發(fā)展。
    在南宋詞壇上,姜夔、辛棄疾、吳文英鼎足而三,成為“清空”詞派的代表作家,在宋詞的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留有《白石詞》,其中有十七首附有旁譜,這是宋詞中僅存的樂譜。
    姜夔的詞,常有小序,提示寫作緣由和主旨,大都語言精練,文筆優(yōu)美,一散一韻,值得并讀。
    二、背景簡介:。
    揚州,自從隋代開鑿運河之后,成為了南北運輸?shù)囊?,商賈云集,珠簾十里。而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屢次渡淮,揚州變?yōu)闅埰撇豢?。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人十萬鐵騎破揚州,大肆擄掠,“橫尸二十里”,破壞極其慘重。雖已時隔十五年了,但作者經(jīng)過揚州時依然“薺麥青青”,瘡痍滿目,不禁追憶喪亂,“感慨今昔”,表露出對國家衰亡的悲痛。雖然情調(diào)凄愴,但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揚州慢》是姜夔早期的代表作,抒發(fā)作者路過揚州時對國事悲涼痛惜的情緒。
    三、課文分析鑒賞。
    淳熙丙申至日(2),予過維揚(3),夜雪初霽(4),薺麥彌望(5)。
    冬至這一天途經(jīng)揚州下雪剛放晴滿眼都是薺菜和麥子。
    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
    那就四下里看,一片蕭條景象獨有清冷的河水碧綠漸漸升起。
    自:獨、獨自。意為天色漸漸晚下來。
    戍角(6)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于)今昔,因自度此曲。
    戍邊的號角悲鳴心里(十分)悲痛為今昔的變化而感慨于是創(chuàng)制曲調(diào)。
    今昔:指今昔之變。
    千巖老人(7)以為有《黍離》(8)之悲也。&。
    人教版揚州慢教學設計篇五
    詩詞鑒賞是學生的薄弱的環(huán)節(jié),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提高學生的鑒賞水平,在學校組織的青年教師匯報課上,我選擇了《揚州慢》這個課題。
    《揚州慢》是《中國古代詩歌鑒賞》的第二單元“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的推薦作品,所以我在引導學生鑒賞的時候,把“意境”和“表現(xiàn)手法”作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讓學生通過對比、虛實結(jié)合、化用、情景交融等手法,來了解揚州的今昔變化,從而理解作者的黍離之悲。
    雖然在教學中完成了基本的教學目標,但是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第一,學生課前預習不好,對于文中化用的詩句理解不到位,不能準確把握其含義。而我在教學中也僅僅是點到為止,而沒有徹底深入到“春風十里”與“薺麥青青”這兩個意象的內(nèi)涵中去。第二,教學環(huán)節(jié)過于緊湊,導致學生的閱讀時間太少,對文本的理解不夠透徹,有種生吞活剝的感覺。對文中表現(xiàn)的悲情講解過于粗糙,課堂氛圍比較沉悶。第三,由于平時訓練不夠,對于高考中所涉及到的意境和表現(xiàn)手法類題型,學生在答題的方法和步驟方面,掌握不熟練,答題時還不能準確應用術語進行概括。第四,教法比較單調(diào),講解枯燥。另外,在教態(tài)和課堂語言等方面還有很多細節(jié)問題。這些都是我在教學方面應該注意和克服的,尤其要注意貼合文本,改變教學方法,調(diào)整教學思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變學生被動為主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鑒賞水平。
    人教版揚州慢教學設計篇六
    《揚州慢》是高中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二單元的一首詞。揚州在隋唐、北宋時是著名繁華之地,但在南宋初期兩次遭到金兵的洗劫,變成一座空城。詞的上片先述所見,以“盡薺麥青青”勾畫揚州全景,更是以“廢池喬木”點綴,渲染出一幅蕭條冷清的畫面。下篇寫感想,先設想杜牧重到揚州,用“須驚”和“難賦”逐層說明揚州已被破壞到令人難信的程度;又借“橋邊紅藥”間接地表現(xiàn)劫后揚州人民的凄苦生活。鑒于這首詞的特點和十四班的學生情況。我的教學思路為:激情導入——誦讀品味——整體把握詞的內(nèi)容——在把握詞的內(nèi)容的基礎上進行自主賞析——視頻賞析——比較閱讀——課后作業(yè)。
    詩詞是我國燦爛文化花園里的一朵奇葩,但卻是我們學生的薄弱之處。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們教師的“霸權主義”作怪。所以,在這次教學中,我并沒有走老路子(先解題,再作者介紹,然后聽讀錄音,教師講解,作業(yè)或高考知識鏈接)。而是大膽的舍棄了書本上那些“死”的東西,將重點放在學生的自主賞析上,變學生的被動學為我要學——語文知識模塊無非是字、詞、句、篇,而學生的能力也就是聽、說、讀、寫。而所有這些能力的提升都有賴于學生的直接經(jīng)驗——課堂的精彩應是學生的精彩。所以,無論是什么類型的文章,都應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去讀,讓他們?nèi)ヅc作品、與作者交流。基于此,我用了十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自由朗誦。在學生無法把握詞的節(jié)奏和個別字音時做了一些指導。
    為了提高課堂效率,很多老師都會讓自己的學生課前預習,但有一部分老師卻沒有進行反饋。這大大降低了學生的預習積極性,最終會使課前預習流于形式。所以,在學生充分朗讀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就這首詞的內(nèi)容,將自己在預習中遇到的不解之處進行交流。一方面,反饋了學生的預習,另一方也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合作學習,取長補短的平臺。發(fā)揮了班級教學的優(yōu)勢。
    經(jīng)典的作品一定是“靈”與“肉”的完美結(jié)合,即情感思想與內(nèi)容的渾然天成。“肉”是經(jīng)濟基礎,“靈”是上層建筑。所以,如果學生不理解詞的內(nèi)容,欣賞也就是空中樓閣——“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而把握了詞的內(nèi)容只是學詞的初級階段,經(jīng)典的作品不僅僅在于知道它寫了什么,更在與探究它如何寫,如何使得情感思想與內(nèi)容的渾然天成。所以,我將這首詞的重點放在了對它的賞析上。希望學生通過交流各自的閱讀體驗來增強對此詞的理解,做到個性閱讀,創(chuàng)造性地閱讀。最后在同學們思路都打開的基礎上,播放音頻,通過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調(diào)動學生對此詞的感悟,達到情感上的共鳴,激發(fā)學生對詞的興趣,對語文的興趣。
    檢驗知識掌握的最好方法莫過于知識的遷移對比了。所以,我在最后安排了一個比較閱讀,一方面,使學生學的知識系統(tǒng)化,另一方面,又對所學進行了復習,可謂一舉兩得。
    綜合來看,這節(jié)課值得肯定的地方在于教師能夠守住自己的陣地,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教學行為,沒有跟大流,緊抓高考題,急功近利,鑰匙握在手中而找鑰匙,而是融進自己的教學理念。懷著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情懷,進行民主教學——一個語文素養(yǎng)高的人,一定是一個會生活的人——教育的終極目標應該是教會學生生活。一個老師如果著眼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我想,語文成績就應該是副產(chǎn)品。此外,這節(jié)課教師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閱讀;體現(xiàn)了新課標的思想,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發(fā)揮了教師的教示范作用;體現(xiàn)了語文的“味”;問題設計的有梯度。
    但也有許多不足之處。教師的專業(yè)知識不夠扎實,教師的示范朗讀有待改進;板書欠缺;時間把握的不到位,使得這節(jié)課不夠完整;課堂上一些細節(jié)沒有注意,表達欠清晰明確。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教師應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從而提高自己的課堂質(zhì)量。
    人教版揚州慢教學設計篇七
    了解姜夔及其詞風,培養(yǎng)學生自行閱讀鑒賞中國古代作品的能力,體會作品的意境和內(nèi)涵通過反復誦讀,體會詩歌內(nèi)涵,比較閱讀,與辛棄疾《永遇樂》比較。體會作者蘊涵在作品中的撫今追昔的哀思。
    教學重點。
    “黍離之悲”的解讀。
    教學難點。
    對名句“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钡馁p析。
    教學方法。
    吟詠,賞讀結(jié)合,討論、講析相互結(jié)合學法設計問題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這是唐代詩人杜牧的名句,吟詠了二十四橋的美景,幾百年后,又有一位文人路過此地,化用了這一名句,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詞作,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南宋詩人姜夔的名作----《揚州慢》。
    二、新課推進。
    (一)預習檢查。
    1、作者簡介。
    2、背景簡介:。
    (二)整體感知。
    1.提問:大家在讀這首詩的時候情感上有種什么樣的感覺?
    明確:悲(悲涼、凄涼、凄冷等)。
    2.提問:從哪些地方(字、詞、句)讀出這種感受的?
    明確:盡薺麥青青、廢池喬木、清角吹寒、空城、“二十四橋……為誰生”等。
    3提問:剛才你所擷取的這些詞語,詩人是從哪些感官來描寫的呢?(用一個字概括)。
    明確:色、聲。
    (以上學生邊回答邊板書)。
    青青薺麥。
    廢池喬木。
    景——二十四橋——眼前之景。
    寂寞紅藥。
    聲———清角吹寒。
    (三)小序的分析。
    1、序作為詞的一個部分,起了什么作用?
    明確:交代了寫作的時間和地點,介紹寫作的背景和緣由,概括了寫作的主旨。
    2、小序中的“黍離”的來源。
    所謂“黍離之悲”,即作品中的寄慨很深的家國之恨?!对娊?jīng)“王風”黍離》“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詩序》中稱:《黍離》,閔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
    周,過故宗周廟室,盡為禾黍,閔宗周之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焙髞砭陀谩笆螂x之悲”表示家國殘破之痛。)。
    3、這段序中的內(nèi)容,在詞中都有相對應的詞句。請把這些對應的詞句找出來。
    明確:“余過維揚”對應:“過春風十里”
    “薺麥彌望”對應:“盡薺麥青青”
    “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對應:“廢池喬木”
    “戍角悲吟”對應:“清角吹寒”
    4、序的最后一句:“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在詞中,最能形象地表達這種悲情的句子是哪一句?(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四)課文分析鑒賞。
    分析1:“淮左名都,竹西佳處”:。
    先點出“名都”,再化用杜牧的詩句(“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中的贊語,只八個字,就概寫了昔日揚州的繁華。接下去,寫“解鞍少駐”既突出了對名城風華的仰慕,又表明憶舊是為了傷今,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分析2:“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
    分析3:“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
    “胡馬窺江”指的是高宗建炎三年(1129)、紹興四十年(1160)、四十一年(1161)和孝宗隆興二年(1164)金兵屢次南侵之事。詞人把揚州的殘破完全歸到“胡馬窺江”,如此選材是為了極表他的“黍離之悲”。
    廢池喬木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廢池、喬木本是沒有知覺的東西,詞人將它們?nèi)烁窕鳛榍澳菆龊平俚哪繐粽?,?zhàn)爭的恐怖、敵人的兇殘,種種景象仍然留在它們心中,連他們都在痛恨金人發(fā)動的侵略戰(zhàn)爭,物猶如此,何況于人。這樣寫,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對侵略戰(zhàn)爭的極端痛恨。
    分析4:“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暮色降臨后,軍營中傳出陣陣凄厲的號角聲,在空城的上空回蕩。
    分析5:“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v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BR>    姜夔目睹劫后揚州的殘破景象,緬懷往昔的繁華,立即想到晚唐風流俊逸的著名詩人杜牧。當時杜牧任職于淮南節(jié)度府,和判官韓綽一起尋佳訪麗,征歌逐舞,寫下不少風流艷句。如膾炙人口的“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等。從這些詩句來看,是揚州繁華的象征。詞人欲以“豆蔻詞”“青樓夢”這些象征揚州繁華的艷句,在設想杜牧“重到須驚”“難賦深情”的襯托下,使劫后揚州的荒涼更加突出。
    分析6:“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道:二十四橋仍舊,但橋頭沒有了吹蕭的美人,只有清冷的圓月倒映在河心,整幅畫面無聲無息,冷絕凄絕。
    分析7:“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二十四橋因橋邊盛產(chǎn)紅芍藥花,故又稱紅藥橋。作者面對清冷的景色,看到橋邊依然盛開的紅花,不禁悲從中來,向芍藥發(fā)問:你們寂寞地開在這里,無人來觀賞,你們?yōu)檎l而開呢?這里將無情的花兒賦予了情感,意蘊至深、悲痛已極?;ㄇ胰绱耍撕我钥??到這里,全詞結(jié)句,但詞意綿長,余音繚繞,久久不絕,詞人的悲愴之感達到了高潮。
    (五)比較閱讀《京口北固亭懷古》。
    內(nèi)容抒寫作者抗敵救國宏圖大志,表達作者對恢復大業(yè)的深謀遠慮和為國效忠之心。描繪昔日的繁華揚州由于受到金人的踐踏而呈現(xiàn)的慘狀,揭露金人的殘暴。
    情感表達堅決抗金和投身戰(zhàn)斗的堅強意志。忠不為用、報國無門的悲憤之情。體現(xiàn)國亡土喪的黍離之悲,和凄涼悲愴的心情。
    風格蒼涼中透露悲壯、豪邁幽寂悲涼、婉約。
    手法用典化用、反襯。
    三、課堂小結(jié)。
    由上片的紀行寫景過渡到下片的聯(lián)想對比,一邊是蕭條冷落,一邊是繁華熱鬧,一邊是實,一邊是虛,兩副對比鮮明的圖景寄寓著詞人對揚州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時傷世的意緒。詞的上半闋寫揚州兵災后的蕭條景象,表現(xiàn)了作者的亡國喪土之悲。上半闋主要寫實,抓住了“薺麥”、“廢池”、“喬木”、“清角”、“空城”這些富有特征的戰(zhàn)亂之后的景物,又以黃昏相襯托,暗淡、凄涼,令人目不忍視,耳不忍聞,作者懷念故國,憎恨敵人的愛國思想感情從中自然流露出來。詞的下半闋運用杜牧故事,處處設想,抒寫黍離之悲。下半闋作者運用杜牧的典故,寫景抒情有虛有實?!皹颉?、“月”、“波”是眼前景物,是實寫。將杜牧“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的詩句帶出,用來進行今昔對比,令人產(chǎn)生“橋在人去”的悵惘。這樣就使主題更加突出了。
    分類作業(yè)a類:jc,背誦本詩,體會作者的情感。
    b類:比較閱讀《京口北固亭懷古》。
    預習布置預習《長相思》。
    板書設計青青薺麥。
    廢池喬木景——二十四橋——眼前之景。
    寂寞紅藥聲———清角吹寒。
    課后反思。
    人教版揚州慢教學設計篇八
    2.重點體會音樂中所蘊涵的感情,領悟詩人與琵琶女感情的共鳴點,從而領會“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具體內(nèi)涵。
    1.體會詩中的音樂描寫。
    2.領會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如何引領學生感知詩中音樂與人生之間的情感紐帶?
    1.用優(yōu)美的語言把學生帶入情境;
    2.讓學生朗讀體會,討論理解;
    3.播放琵琶曲,渲染氣氛,加深學生對琵琶音樂的理解;
    4.聯(lián)系全篇深入挖掘詩人產(chǎn)生“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之感的原由。
    5.大膽地從音樂描寫段落切入,并把音樂描寫作為研讀主體。
    一、導入:(展示ppt)
    兩千多年前,一個文人雅士,一個打柴樵夫,是音樂把他們聯(lián)系了起來,共同演繹了高山流水的知音傳奇;一千多年后的唐朝,一個秋風蕭瑟的夜晚,潯陽江畔,因得罪權貴而被貶謫到潯陽城的白居易,在送別好友時,偶遇了一位身世凄苦的長安歌女,又是因為音樂,讓他們共同寫就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絕唱,在這個不朽的夜晚,潯陽江悠悠的江水、清冷的月光銘記了他們。讓我們走進《琵琶行》,與白居易一起聆聽。(板書課題、作者、音樂,豎寫)一、導入:
    由“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引入。(2分鐘)
    二、初步感知:
    1.本堂課我們重點鑒賞《琵琶行》中的音樂描寫。
    在此之前,先請同學們聽一段琵琶曲。(播放琵琶曲)
    你能用語言把這段音樂描繪給沒有聽過的人嗎?(請學生們回答)
    我們知道,音樂是一種無形的東西,可意會而難以言傳(不可言傳),可是詩人白居易就用文字將他所聽到的琵琶音樂描述了出來,而且直到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們讀到這段文字仍然如同親耳聽到了琵琶女的演奏,廣為傳播,吟誦不絕。(ppt)
    讓我們齊聲朗讀這段描寫琵琶音樂的經(jīng)典文字。
    2.七嘴八舌:你比較喜歡這段音樂描寫中的哪些句子?試與旁邊的同學交流你讀后的聯(lián)想與感受。
    二、初步感知:
    1.你能用語言把這段音樂描繪給沒有聽過的人嗎?
    (聽音樂1分鐘,過渡1分鐘)
    (朗讀1分鐘)
    2.你比較喜歡這段音樂描寫中的哪些句子?(2分鐘)
    三、賞析:
    1.與大家分享你們討論后的收獲。
    旋律怎么變化?
    運用了什么修辭?(比喻)
    除了剛才同學說過的句子以外,還把琵琶音樂比喻成哪些事物?(以聲喻聲)
    點出比喻與襯托即可。(3-4個就過)
    (板書:技巧:比喻、襯托)
    如果學生在之前點到了情感,就直接導入情感部分:
    1)有聲的是音樂,無聲的是什么?聲情并茂,除了寫音樂本身,還有寫琵琶女感情的句子。
    2)剛才有同學提到“聽出了什么感情”,引我們深思:琵琶女的彈奏能引起聽眾共鳴僅僅是因為她高超的演奏技巧嗎?找出有關感情的詩句。(因為她是帶著情感來彈奏的,情感是音樂的靈魂)
    2.心弦一動,琵琶聲就不再是琵琶聲,而是心聲了。琵琶女借琵琶曲抒發(fā)了什么心聲?(ppt)
    還是得聯(lián)系她的人生經(jīng)歷來求解,(板書:人生)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到文中寫琵琶女身世的第三段尋求答案。請女生齊讀。
    妝成每被秋娘妒?!G冠群芳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娦桥踉?BR>    鈿頭銀篦擊節(jié)碎,血色羅裙翻酒污。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歡笑紅顏
    如今: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昀仙?BR>    門前冷落鞍馬稀,——門庭冷落
    舟中夜彈琵琶——無人知音
    一位過去粉絲如云、過著眾星捧月一般生活的女子,如今是人老珠黃,“門前冷落鞍馬稀”,無人問津,心里會是多么的憤懣不平啊。弟弟從軍,阿姨逝世,身邊再沒有一個親人,想要找一份感情的寄托,偏偏“商人重利輕別離”,只留下自己一人在這清冷的潯陽江上獨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內(nèi)心是多么的孤寂啊。夢里想到過去風光顯赫的時光,都會忍不住哭醒來。
    “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別有幽愁暗恨生”
    (板書:情感)
    如果學生結(jié)合音樂描寫談到了琵琶女的身世有相似之處,就直接將寫音樂的詩句與寫身世的詩句結(jié)合來談。
    3.我們能否從琵琶曲的起伏變化中,看出琵琶女生活和情感的起伏變化?
    “歡樂曲”:歡快明朗、清脆悅耳,起伏生動的樂章,往日盈盈笑語?!俺了记保那槌镣?,低沉停頓?!氨瘧嵡保詣倓偶贝?、震撼人心,的不平之感與憤懣之情。高亢激越,憤怒控訴。帛裂心碎。
    4.“一曲肝腸斷,天涯何處覓知音?”面對夜半琵琶聲,有多少人能真正聽懂琵琶聲背后的辛酸和滄桑,又有多少人能真正聽懂彈奏者的一腔幽愁暗恨?(ppt)與琵琶女素不相識的“江州司馬”為什么會被琵琶女的彈奏感動?“同是天涯淪落人”
    兩人身份不同,地位也不同,素未謀面,萍水相逢,為什么會生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共鳴?請男生讀第四段。
    我從去年辭帝京——(結(jié)合材料)名噪京城,才華橫溢(與琵琶女的色藝雙絕,名動京城相似)
    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可見當年過的是“詩酒管弦,春風得意”的愜意生活(這與琵琶女“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相似)
    謫居臥病潯陽城。潯陽地僻無音樂——受讒見疏,遠貶潯陽(與琵琶女年老色衰,遠嫁商人相似。美人自比忠臣,以女子被冷落比被君王疏遠)
    白居易與陶淵明不同,本是抱著強烈的濟世思想走上仕途的,任諫官直言進諫,所作詩歌大都反映民生疾苦,他很想在政治上有一番建樹,但他卻遭到了政敵的誹謗,被貶為江州司馬,連九品芝麻官都算不上。此時現(xiàn)實與理想發(fā)生了劇烈的矛盾。他仍想“兼濟天下”,但又苦于報國無門;他何嘗不想從此只“獨善其身”,但又感到于心不安。這是他一生中最痛苦、最不得志的.時候。這次被琵琶女的演奏觸到了內(nèi)心最柔軟的那個角落,再聽到琵琶女的身世,生出強烈的共鳴。感情的閘門再也控制不住這積蓄已久的洪濤,終于激動得“江州司馬青衫濕”了。飽蘸辛酸之淚,寫此篇。
    四、小結(jié):
    回到我們上課開始時的問題:詩人是怎樣用文字把“可意會而難以言傳”的音樂描繪出來的呢?從表面來看,這是在寫音樂,運用了比喻、襯托種種高超的寫作技巧;挖深些看,這是琵琶女在借音樂來抒情,曲中含情;再挖深些,卻是白居易在借琵琶女的演奏與身世在抒發(fā)自己的人生感受——音樂只是載體,只是為詩人傳達自己由人生際遇而生出的真實情感搭建了一座橋梁,音樂即人生。(板書)
    讓我們再次飽含感情地來朗讀這一段音樂描寫,讀出琵琶女弦上的真情,讀出白居易筆下的幽情,讀出琵琶女與詩人人生的起伏與不平?。╬pt,配樂)
    五、活動:
    (ppt)讓我們就在此刻,銘記這一永恒的經(jīng)典!試在課堂上背誦這一音樂描寫片段。(請男生背、女生背或全班背,根據(jù)時間來決定)
    六、拓展作業(yè):
    通過學習《琵琶行》,我們知道:運用運用比喻、烘托等寫作技巧來描寫音樂,可以將音樂寫得生動形象,而在描寫中融入真情實感,才能將音樂寫得打動人心。選擇一段你喜愛的音樂,試著寫一小段描述文字。
    人教版揚州慢教學設計篇九
    教學目的:
    1、體味懷古傷今,感時傷世的情感。
    2、掌握本詞多種表現(xiàn)手法及其作用。
    教學重點:
    抓詞眼“空”“驚”,分析景物特點,引導學生自主體味黍離之悲。
    教學方法:學生主體師生互動自主鑒賞合作交流啟發(fā)探究。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同學們還記得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嗎?我們大家一起大聲背誦出來。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這首送別詩景中有情,表達李白對朋友的深厚情誼。題目中的廣陵是指哪里呢?揚州。
    揚州曾沿用過廣陵、江都、維揚等名稱。它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譽。揚州自古以來,即為人文薈萃之地,早在六朝時,就有“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之說。鼎盛時期的揚州,春風十里,歌舞升平。唐?徐凝《憶揚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笨梢姄P州盛極一時。
    那么,南宋時期的揚州又是什么樣的景象呢?下面,我們就一起跟隨南宋后期著名的布衣詞人姜夔的的腳步,看看他到揚州后見到了什么?。
    (板書課題)《揚州慢》姜夔。
    姜夔,字堯章,號白石道人,他是南宋中后期婉約派代表詞人,其詞詞風清空騷雅,超逸空靈。姜夔精于書畫、擅長音樂、能詩善文,具有多方面藝術才能。
    二、誦讀品味。
    1、學生自讀,
    (悲,從哪些句子中讀出來的?)。
    2、指名朗讀,學生評價,
    語調(diào)、語速、重音和停頓等,作肯定評價,如果有讀得不好的地方,可范讀一兩句。
    3、名家范讀,(聽錄音朗讀)聽完朗讀示范后,你是否深有啟發(fā)呢?下面請大家再把詞作有感情的自由朗誦一次。然后我再請一位同學為大家作示范。
    4、學生自讀,
    5、指名朗讀,教師評價。
    6、全班齊讀。
    三、自主賞析。
    理解品味詩歌,誦讀是一個重要手段,通過誦讀,大家對本詞的感悟又加深一層,下面就請大家談談你讀本詞后的體會吧,你覺得哪些詞句深深打動了你呢?它又好在哪里呢?(如語言,修辭,思想,表現(xiàn)手法……)。
    下面我把全班同學按左右分兩大組,每組按四人一小組討論,確定一個發(fā)言者,然后用搶答的形式給大家分享本組的賞析成果。(回答不完善的同組的同學可以補充)。
    ……。
    小結(jié):大家說得非常好,同學們的回答既讓我們?nèi)胬斫饬诉@首詞,又讓我們接受了一次中國古典詩歌美的熏陶。
    四、整體探究。
    經(jīng)典的詩歌總是能激起大家的欣賞欲望,下面我們根據(jù)大家討論的內(nèi)容,從整體上把握全詞。請大家四人一個小組討論:
    1、上下闋給你印象最深的各是哪個字?為什么?(生討論)。
    上闋:空上闋主要寫了揚州城今日的荒涼蕭條。景。
    下闋:驚下闋主要想象杜牧重游感受及詞人心中的悲涼之感。情。
    此時此地,此情此景,晚唐詩人杜牧是“重到須驚”,“難賦深情”。而姜夔則是實實在在的'觸目驚心了。杜牧尚且如此,我輩情何以堪。
    2、上闋除了寫今日揚州的荒涼,還寫了什么時期揚州的景象?景物特點如何?
    板書:
    今日蕭條昔日繁華。
    上片由“名都”、“佳處”起筆,卻以“空城”作結(jié),對比鮮明,有昔盛今衰之感。
    3、造成今日蕭條的原因是什么?
    “胡馬窺江”,南宋初年,金兵屢次南下,揚州遭慘重破壞。
    本詞作于孝宗淳熙三年(1176),這時距完顏亮南侵(1161)已有十五年,但揚州城依舊是四顧蕭條,一片殘破。
    4、正因為昔日繁華的揚州如今一片蕭條景象,作為一個關心國家前途的詞人,由此牽動了詩人無盡的思緒,那么下片抒情,詩人抒發(fā)了什么情感?(聯(lián)系小序及課文注釋)。
    姜夔在沉痛的嘆息聲中抒發(fā)了他對戰(zhàn)爭的厭惡與痛恨,也表達了對遭遇戰(zhàn)亂的人民的同情,對昔日繁華的追憶和懷念,對今日山河殘破的哀思。
    板書:厭惡戰(zhàn)爭感慨今昔。
    五、再讀詩歌。
    只有愛讀多讀善讀優(yōu)秀的詞作,才能從古代文化傳統(tǒng)中吸取豐厚的營養(yǎng)。最后,在音樂聲中,請大家跟我一起大聲地飽含感情地誦讀詩歌,體會詞人的深沉感悟。
    六、拓展延伸。
    我們知道,南宋的文人中,把家國憂患作為創(chuàng)作的主旋律的,主要有辛棄疾和陸游,請回憶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體會這兩首詞風格、情感的不同。(生討論)。
    一個豪放雄渾慷慨激昂一個含蓄婉轉(zhuǎn)清幽冷雋。
    一個為國土淪喪卻報國無門而悲憤一個因遭遇戰(zhàn)亂致繁華盡去而感傷。
    (如有時間,自由背誦)。
    揚州慢。
    姜夔。
    上闋下闋。
    景情。
    空驚。
    今日蕭條厭惡戰(zhàn)爭。
    昔日繁華感慨今昔。
    人教版揚州慢教學設計篇十
    葉圣陶先生指出,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能。閱讀教學不能只教課文內(nèi)容,而應教課程內(nèi)容?!墩Z文課程標準》在第三學段目標中提出了“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聯(lián)系上下文推想詞句意思”、“初步領悟文章基本表達方法”等課程要求。本課教學目標主要定位在“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讀懂心理活動描寫”“嘗試心理活動描寫”,旨在關注課文內(nèi)容的同時,關注語言的表達形式,努力實現(xiàn)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認識6個生字,會寫17個生字,正確認讀“擱板、勉強、蜷縮”等詞語;正確書寫“魁梧”;理解“忐忑不安”。
    2、學習按照事情發(fā)展順序,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
    3、有感情朗讀課文中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句子,抓住“忐忑不安”、“熬”等關鍵詞,運用聯(lián)系上下文、時代背景等方法,讀懂桑娜的心理活動,感受桑娜善良的品質(zhì)。
    4、領悟作者通過心理描寫塑造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嘗試描寫漁夫的心理活動;進一步感受桑娜和漁夫善良的品質(zhì)。
    1、抓住“忐忑不安”,讀懂桑娜的心理活動,感受桑娜善良的品質(zhì)。
    2、領悟作者通過心理描寫塑造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嘗試描寫漁夫的心理活動。
    (一)揭題導入、檢查預習、指導寫字。
    1、談話導入:今天我們來學習托爾斯泰寫的《窮人》,請看老師板書課題,(板書課題)“窮”字是本課的生字,上下結(jié)構(gòu),注意寫的時候穴寶蓋下面的兩點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力在穴下意為窮,來齊讀課題《窮人》。
    2、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曾這樣說“貧窮的人往往富于仁慈”,真如作家所說嗎?(在課題上加?)讓我們走進《窮人》來感受一下吧!
    4、師范寫,生練寫,師生評議。(展示學生寫的字)。
    5、通過預習看看這幾個詞你會讀了嗎?誰來讀?
    6、出示“抱怨、寡婦、熬”(糾正讀音)。
    “寒風呼嘯、洶涌澎湃、波濤轟鳴”(發(fā)現(xiàn)這幾個詞有什么共同的特點?描寫環(huán)境的詞語。生再讀)。
    “心驚肉跳、忐忑不安、自作自受”(發(fā)現(xiàn)這幾個詞有什么共同的特點?描寫人心理活動的詞語。生再讀)。
    7、生齊讀。
    (二)整體感知,粗知大意。
    2、指名說。(生說的啰嗦,教師點撥,這篇課文是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來寫的,我們可以按照六要素來總結(jié),事情發(fā)生在什么時候?夜晚,什么樣的夜晚?用上剛才讀的詞語,寒風呼嘯的夜晚,事情的起因是什么?鄰居西蒙死了。經(jīng)過是什么?桑娜抱回了鄰居西蒙的孩子,心情呢?忐忑不安的,結(jié)果呢?漁夫和桑娜不約而同收養(yǎng)了孩子。
    3、你能完整的說一遍嗎?(指名說)。
    4、師總結(jié),孩子們,雖然課文很長,我們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來總結(jié)課文是不是更簡單?
    (三)品讀課文、體會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動。
    1、切入課文,同學們,通過預習文中的哪個人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生說,對漁夫和桑娜……。
    (我對妻子桑娜印象深刻,因為她雖然心里很矛盾,但還是抱回了鄰居的孩子。)。
    一、多角度理解“忐忑不安”
    1、我和你的想法一樣,桑娜收養(yǎng)了西蒙的兩個孩子后,心里是——。
    2、忐忑不安的。(板書:忐忑不安)。
    3、指名讀9——11自然段,其他同學邊思考邊劃劃,桑娜在忐忑不安地想些什么?
    4、生說,(他會說什么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jīng)夠他受的了。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如今叫我怎么對他說呢?……)。
    5、如果按照先后順序應該是—(學生交流)。
    出示:
    (1)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jīng)夠他受的了。
    (2)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啊?
    (3)如今叫我怎么對他說呢?
    (4)他會說什么呢?
    6、為什么課文不按這樣的順序來寫呢?
    7、指名說,因為桑娜心里很緊張,生怕丈夫會揍她……。
    8、這就是“忐忑不安”的意思。
    9、這時的桑娜頭緒萬千、思緒很亂。誰來讀這個詞,讀出忐忑不安的心情來。
    10、指名有感情讀“忐忑不安”。
    12、指名說(桑娜臉色蒼白……是他來了,不,沒有人。桑娜沉思著,久久地坐在床前……)。
    13、從這些詞語中我們又讀出了忐忑不安,忐忑不安就是心里慌張、不安。
    14、還能從哪些地方看出“忐忑不安”的心情?(預設:仔細看文中的標點)。
    15、省略號。為什么?(因為桑娜連想都是斷斷續(xù)續(xù)的。還有她的幻想。門嘎吱一聲……)。
    16、這么多的感嘆號、問號,你讀懂了什么?
    17、說明桑娜心中已堅定了要把孩子抱過來。
    18、但堅定中又有那么多的忐忑不安。讓我們帶著這四個句子,來走進他們的心理世界。
    二、解讀桑娜心里想法。
    1、出示:“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jīng)夠他受的了”你是從文中哪里看出來的?
    2、課文第二自然段。
    3、“受”的意思是?(夠他忙的了。夠他苦的了。夠他干的了。夠他熬的了。)。
    4、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么?(擔心他養(yǎng)不活我們了。生活更加艱難了。雖然窮困,他們毫不猶豫地收養(yǎng)了孤兒。桑娜很關心他的丈夫。——是的,這是妻子對丈夫?qū)μ貏e的愛……)。
    5、誰來讀出桑娜忐忑不安中的貧困?(指導有感情朗讀)。
    出示:如果把西蒙的兩個孤兒抱過來,意味著……(救了兩條孤兒的性命……)。
    如果不把西蒙的兩個孤兒抱過來,意味著……(家里還能勉強度日。將會凍死。桑娜會心理不安,桑娜和西蒙一樣都是母親,看到孩子要死掉,會心痛……)。
    出示:寧可(),也要()。(引導學生說話)。
    8、但最后可能桑娜連想都沒有想,這是出自她的本能,什么本能?
    9、善良、互相幫助的習慣、一個做母親的責任。
    10、這源自一種善良、母愛、良心。
    11、我想和你們合作一下,想讀的站起來。我讀旁白。(師生合作配樂朗讀)。
    三、解讀丈夫心理想法。
    1、抱是抱過來了,可怎么對丈夫說呢?丈夫是怎么說的呢?請你把它劃出來。(一個學生讀)。
    2、這里有個字讓人聽了掉眼淚,哪個詞?(熬)。
    3、能給“熬”換個詞嗎?(挺——堅持——挨——撐)。
    4、你從“熬”中讀懂了什么?(善良和偉大。漁夫堅強的性格,寧可自己苦點,也要抱過來。)。
    5、將來將更苦,他想到了嗎?
    6、但他寧可以后自己苦點。做這個決定難啊,你從哪里看出來的?(漁夫皺起眉頭,他的臉色變得很嚴肅,憂慮。他搔搔后腦勺。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BR>    7、其實,漁夫心里也曾想到很多,趕快動手把他寫下來吧。(學生寫漁夫心理想法,配樂朗讀評議)。
    8、這就是漁夫的心理想法,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郁……(齊讀描寫漁夫的句子)。
    9、這就是將善良深深印近靈魂的桑娜和漁夫。
    四、首尾呼應,點題提升。
    1、這篇課文的題目是,一起告訴我—窮人。
    2、而課文中卻沒有出現(xiàn)一個“窮”字,為什么?因為他們的心靈是富有的。因為他們的心靈是可愛的,美麗的。他們的窮是表面的,但他們的內(nèi)在心靈卻是高貴的,高尚的。)。
    3、窮人不窮,一起讀課題“窮人”。
    4、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人物的心理描寫和標點的巧妙運用,感受到了桑娜和漁夫善良的品質(zhì)。
    5、(課件出示)課下再讀一讀《伏爾加河上的纖夫》、《賣火柴的小女孩》、《凡卡》等描寫窮人的文章。
    人教版揚州慢教學設計篇十一
    生活中有給你留下美好印象的陌生人,有你非常尊敬的親人,也有和你十分要好的小伙伴……選擇你喜歡的一個人的一件事,寫成一個片段,要把這件事的經(jīng)過寫清楚。
    習作指導
    寫自己喜歡的一個人的一件事,是寫人寫事的基本功,有些小朋友認為寫一個人的一件事太簡單,其實,要真正寫好一件事,并且這件事把人物的精神面貌反映出來,是很不容易的。學會了通過一件事寫一個人的寫作方法,再學習通過幾件事寫一個人,寫幾個人就比較容易了。
    通過一件事寫一個人,要注意以下幾點。
    1、選擇一件最能表現(xiàn)人物思想品質(zhì)和性格特點的事。這件事必須是自己感受最深的,如生活中自己被一個人的好思想好品德的行動所感動,覺得非要寫出來不可。如《老師》,寫的是老師愛護學生的事。而這一類的事學校里是比較多的,寫哪一位老師的哪一件事最能突出這個中心呢?這就要進行選擇?!独蠋煛愤x擇了一位女教師在天色漸暗下來時,頂風冒雨送“我”回家的.一件事,通過這件事的具體記敘,寫出了老師慈母般的善良心地和辛勤培育幼苗的高尚品質(zhì)。從選擇材料的角度講,這就比較典型。
    2、選擇的一件事,一定要把這件事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寫清楚。要有頭有尾,有具體過程,才能使讀者通過這件事看出這個人具有哪些特征。
    3、以一件事寫人,整個記敘的過程,從事情的開始、經(jīng)過、結(jié)果都要圍繞所寫的人來寫。有時候,一件事往往牽涉到幾個人,但一定要分清主次,不能平均使用力量。
    4、記事寫人都要求真實。記事要注意通過具體的事情表現(xiàn)人物的思想品質(zhì),要寫出人物的語言、行動、外貌神態(tài),不要以空洞的議論代替具體的記敘。
    我喜歡的一個人
    大年初二那天下午1點多鐘,我?guī)е岸Y物”去給我的老師拜年。
    一進老師家的院門,我覺得這里的氣氛與別處截然不同,這里既沒有孩子們放鞭炮,也沒有客人的喧笑,真是靜極了。
    “大姐姐,你也是來給我媽媽送‘禮物’的吧?”可愛的小毛毛輕聲問我?!笆茄?,你媽媽在家嗎?”聽我這么一問,小毛毛趴在我的耳邊,悄悄地告訴我:“媽媽在里屋呢。你悄悄地進去,排在最后。我爸爸帶著弟弟出去玩了,把我留在家里給媽媽站崗,要是有大人來串門,我就把她帶到媽媽屋里?!蔽衣犃诉B忙伸出大拇指,夸獎了這個小“哨兵”。
    我走進里屋,只見老師正在給劉明面批作文。旁邊還有五六個同學像候診似的,坐在一旁的長沙發(fā)上等著。我走到老師的跟前,說了聲:“老師,我代表我們?nèi)医o您拜個年。”老師聽了,抬起頭來,微笑著說:“謝謝你。不過,拜年‘禮物’帶來了嗎?”我一聽,連忙將手中的作文本一舉。老師滿意地點點頭,用手一指說:“好,好,你先坐在那兒,一個一個地來?!蓖跣〖t一把把我拉到她的身邊坐下,其余的同學也都像聾啞人一樣,向我比畫著,表示多日不見的親昵。
    我坐在那里,不由自主地看了看老師。她中等身材,稍微有些發(fā)胖,眼睛總是那么炯炯有神,也許是過于操勞的緣故吧,使得她本來就有些發(fā)黃的頭發(fā)上增添了幾根銀絲。再看看老師家床上的被褥,過年也沒來得及拆洗;紙頂棚都發(fā)黃了,過年也沒糊上新的大白紙;給小毛毛做的新衣服剛做到一半,放在打開的縫紉機上;兩張大會堂春節(jié)聯(lián)歡會的票,還完整地壓在茶幾的玻璃板底下;中午的飯菜放在老師身旁的桌子上,已經(jīng)涼了……看到這一切,我想,我們真是不懂事,一定天天都有同學來打擾老師,還不如……我正想著,突然,老師那爽朗的笑聲打斷了我的思路。老師興奮地說:“劉明,你這篇作文寫得真不錯??磥砟愕募倨谏詈茇S富,寫作水平也有提高?!崩蠋熣f完,我忍不住問:“老師,您還沒吃午飯吧?”“你們送來的‘禮物’這么好,可比我家的飯菜香多了!”老師風趣地說。聽老師這么一說,我們?nèi)α恕?BR>    這時我想:老師,你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地工作著,雖然廣播里聽不到你的名字,報紙上看不到你的照片,但是我喜歡您,喜歡您那風趣的話語,喜歡您那美好的心靈。
    【點評】
    大年初二,在老師家里,五六個學生拿著拜年“禮物”“候診”。在這個特定的時間里,通過對老師特殊過年方式的描寫,體現(xiàn)了老師對工作和沉重的責任心。對老師的肖像描寫和過節(jié)時老師家里環(huán)境描寫,具體、生動地刻畫了為學生操勞一生,無暇顧及自己的一位辛勤園丁的形象。
    【習作提示】
    《我們的班主任》
    提示:班主任接近學生最多,最為學生了解。可以選一件事來表現(xiàn)他對學生學習或生活或健康等方面的關懷,表現(xiàn)他熱愛學生的品質(zhì)。
    《不知疲勞的人》
    提示:這個題目的中心詞是“疲勞”,不知“疲勞”,就是辛勤工作,不計休息,明確了文章中心,就應圍繞這個中心選材,通過一件事來表現(xiàn)他的勤勞精神。
    人教版揚州慢教學設計篇十二
    1、桑娜和西蒙兩家到底窮到什么程度呢?。打開書,放開聲音讀1——7自然段,邊讀邊填空,先自己填,然后同桌交流。
    2、他們的確是窮啊,可是當西蒙死后,桑娜是怎樣對待西蒙家的兩個孩子的呢?迅速瀏覽有關段落,用一句話來概括。
    3、當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心里又是怎樣想的呢?默讀8——11自然段,邊讀邊把桑娜是怎樣想的劃下來,劃好后大聲朗讀一遍。
    (1)指名讀劃下來的句子。
    (2)出示投影:她的心跳得很厲害,她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這樣做,但是她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指名讀——齊讀——指名說:你覺得桑娜是怎樣的一個人?
    把這種善良讀出來。通過你的讀要讓人感到桑娜的善良,應該怎樣讀。練讀——指名讀——說:你為什么這樣讀。
    4、桑娜的確是善良,可是當她真的把孩子抱回家的時候,她的內(nèi)心又是怎樣的呢?
    出示投影:“她忐忑不安的想:‘他會說什么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jīng)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頓也好!”
    (1)指名讀——想:桑娜的內(nèi)心有什么變化。
    (2)再讀這段話:讀出由害怕、緊張、矛盾到堅定。
    (3)自己再讀讀這段話,看看還有那些不懂的。
    (4)處理五個省略號。
    a、看第一個省略號,他忐忑不安的想……受得了嗎……如果你是桑娜你會怎么想——學生說第一個省略號。
    b、一個省略號看出桑娜思緒萬千,以下四個你任選一個,就照剛才的方法,想一想桑娜會想些什么?但要記住你就是桑娜。
    (先自己準備,準備好后同桌交流。)。
    c、通過對省略號的理解,我們知道了,桑娜抱回這兩個孩子心里充滿了矛盾,那我們在讀這段話的時候,一讀到省略號就要想一想,要讀出桑娜矛盾的心理。自己試著讀讀-指名讀。
    5、我們體會到了桑娜的高尚品質(zhì),打開書看看,跟桑娜有同樣品質(zhì)的人還有誰,自己讀12自然段。
    6當桑娜把西蒙家的情況告訴丈夫后,她的丈夫有什么表現(xiàn)呢?齊讀24自然段。
    (1)處理“熬”。這個字還可以換成什么,為什么用“熬”不用別的。
    (2)通過這個熬,將來漁夫和桑娜的生活將怎樣?(生命受到威脅,流落街頭。板書:犧牲自己)。
    師:課文學完了,讓我們再回味一下托爾斯泰的這篇文章,課文通篇除了課題之外,找不到一個窮字,然而在字里行間卻處處反映了窮人的貧窮和困苦;全文也沒有一個美字,而文章通篇卻贊美了窮人之間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美好情感,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作業(yè):學習第9段的寫法,寫一個心理活動的片段。
    人教版揚州慢教學設計篇十三
    [教學目標?]。
    1.學習理解宋詞婉約派的風格特點:情景交融低沉傷感,講究格律音調(diào)和諧;
    2.重點領會兩詞情景交融的寫法和所表現(xiàn)出來的意境美;
    [教學重點]。
    3.注意兩詞所表達的情感和前課蘇辛詞在抒情內(nèi)容和方式上的區(qū)別;
    4.背誦這兩首詞并熟記雨霖鈴和揚州慢兩種詞牌格式。
    [教學難點?]。
    鑒賞不同風格的詞作品。
    [教學方法]。
    朗讀法,問答法,討論法。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探海導航。
    先看自學提示,再結(jié)合課文注釋,弄清兩詞大意??上茸鐾昴芰ρ菥氼}庫中的跟蹤試題。
    《雨霖鈴》一詞重點要注意體會情景交融的藝術意境和纏綿婉約的風格。寒蟬雨歇,煙波暮靄,曉風殘月,都是暗淡而凄涼的景;執(zhí)手相看,多情離別,風情無處說,抒發(fā)的是低沉傷感的情。景中見情,以情帶景,環(huán)境氣氛和主體情感融為一體,刻劃出一對戀人依依惜別難舍難分的情景。
    《揚州慢》一詞要重點體會作者深刻的愛國情懷和低沉的感情基調(diào),以及觸景生情的表現(xiàn)手法。薺麥青青、廢池喬木、清角吹寒、冷月無聲等凄慘、冷落的`氣氛使作者傷今懷古,不禁產(chǎn)生昔勝今衰之感。此外,還要注意體會化用杜牧詩詩所產(chǎn)生的新的藝術意境。
    二、思路結(jié)構(gòu)。
    《雨霖鈴》一詞寫于作者仕途失意又失去愛情慰藉之時,心情抑郁,生活前途更感暗淡無光。因而所寫之景所抒之情均凄涼低沉。上闋寫與情人難舍難分、依依惜別的場面,以寫景為主,但字字含情;下闋想象別后的生活場景抒發(fā)痛苦之情。
    《揚州慢》一詞表達了作者感懷家圓、傷時念亂的心情。上闋全寫眼前實景,寫出了劫后揚州的蕭條景象,紀行寫景扣緊駐、看、想、聞開展描述層次;下闋傷今懷古以杜牧當年揚州詩之勝反襯現(xiàn)在揚州之冷清蕭條,扣住揚州著名的代表性景物―二十四橋、芍藥―來寫。結(jié)構(gòu)圖:
    上闋實寫蕭條之景。
    景物1:薺麥青青。
    景物2:廢池喬木。
    景物3:清角吹寒。
    下闋虛擬設想。
    擬想1:杜牧才情再高亦難賦深情。
    擬想2:橋月仍在,玉人已無。
    擬想3:花開依舊,人事全非。
    三、疑難指津。
    《雨霖鈴》的景物描寫與抒情的關系:一是景物特征鮮明?!昂s”“驟雨”“煙波”“暮靄”“楊柳岸”“曉風”“殘月”都是暗淡凄清且具有較大的聯(lián)想空間;二是景物含情。試想蟬是寒的、風是冷的、月是殘的、柳又有留意,怎不引起留戀與哀愁呢?這便是融情入景的寫法,“一切景語皆情語”。
    如何理解《揚州慢》詞中杜牧詩句的引用?:揚州自古繁華,特別至中晚唐時期已成為長江中下游流域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更是人文薈萃之地。唐人有很多詠揚州的詩作,猶以杜牧的幾首最為著名。狀寫揚州之繁華無出其右者。姜夔在《揚州慢》中要表現(xiàn)揚州的昔勝今衰,化用杜牧詩句,一方面自己可省卻許多筆墨,更重要的還可引發(fā)讀者美好的回憶,反襯當今的蕭條敗落。
    四、語言揣摩。
    1.“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評析:這是柳永的名句,歷來膾炙人口。妙就妙在問得清晰明白,答得含蓄生動,似答非答,韻味無窮。更妙的還在于景物鮮明且又含情?!皸盍丁薄皶燥L”“殘月”三項景點十分和諧地融合在一起,構(gòu)成一個層次分明、幽靜而開闊的意境,引人入勝。另外古人有折柳相送的習俗。“留”“柳”諧音,折柳相送是希望對方留下來,古代文人寫離別之情往往要寫到楊柳,《詩經(jīng)采薇》“昔人往矣,楊柳依依”寫的就是離別之情。更兼之風月關情,何況是拂曉之涼風,黎明之殘月。因而,“楊柳岸曉風殘月”明寫實景,暗寫別情,顯得含蓄而有余味。
    運用:中國古代詩詞往往詩。
    畫相通,詩中有畫,
    畫中有詩;詩可配畫。
    畫可配詩。該句詩兼。
    有詩情和畫意,請試。
    為之配畫。只要能體。
    現(xiàn)主要大意即可。示。
    例如右:畫中有流水。
    人教版揚州慢教學設計篇十四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在階段性目標中指出:“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币虼耍膭顚W生寫自己的獨特感受是發(fā)展個性、培養(yǎng)創(chuàng)造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前提。
    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nèi)容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是s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習作《寫一個人物群體》。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指導學生學會如何介紹一個群體。
    2.能通過描寫具體的人和事,來突出人物群體的特色、風格。 過程與方法:通過啟發(fā)引導學生挖掘生活中的人物群體及寫作素材,以學生最熟悉的群體(比如班集體)為題材,指導學生學習人物群體的寫作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感受這個群體的與眾不同,體會人物群體的特色、風格。
    2.通過群體中人物的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互相合作、互相愛護等友情、親情,增進與群體之間的感情。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寫作人物群體的一般方法。
    教學難點:通過描寫表現(xiàn)突出人物的言行舉止,來體現(xiàn)群體的特色、風格。
    教具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們以前都學過哪些描寫人物的課文呢?(學生交流)對,同學們說得真好。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第四單元習作去學習一個新的習作內(nèi)容。
    (教師板書):寫一個人物群體。
    二、明確寫作主題
    1、那么同學們,什么是人物群體呢?
    2、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這些圖片,你看到了什么?(播放課件)。
    3、同學們,我們現(xiàn)在了解了什么是人物群體了,那么在我們的身邊都有哪些人物群體呢?
    4、請同學們思考并交流。
    5、小結(jié):人物群體即一群人的表現(xiàn)。那么寫人物群體,不是寫一個人,而是寫多個的人,而且這些人之間是發(fā)生聯(lián)系的。
    三、寫法指導
    1、指導寫法:
    (1)、引導學生圍繞自己身邊的人確定一個人物群體。(我們一家人、我們的班集體、我的小伙伴等)板書(群體)
    (2)、引導學生探討:那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來寫人物群體呢?
    (3)引導學生確定人物群體中有哪些主要人物?可以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tài)和心理的描寫突出人物群體的特點。(板書:人物)
    (4)這些人物中哪些事給你的印象最深?可以用具體事例來展現(xiàn)人物;(板書:事例 )
    (4)想一想這個人物群體有何特點。板書:特點(如:團結(jié)友愛、幽默風趣等)
    (5)文章結(jié)構(gòu)要有詳有略,主要人物要集中筆力詳細刻畫,陪襯人物寥寥數(shù)筆順帶而過。
    2、教師小結(jié):(并歸納板書)
    四、妙筆生輝:
    1、教師出示習作要求:
    2、播放音樂,學生創(chuàng)作。
    五、作品展示及評價
    (1)(投影)學生作品,并邀請學生朗讀習作。
    (2)師生互評。共同修改作品。
    (3)教師習作展示
    六、總結(jié)提升:
    同學們,寫作文其實不難,只要你們對身邊的人和事有了細致地觀察與發(fā)現(xiàn),通過你們對語言的文字組織與推敲,珍視自己對身邊事物的認識和獨特感受。相信你們一定能把這篇習作寫好的。加油吧,同學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