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編寫,用于指導教學活動的重要文件。教案的時間安排要合理,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教學時間并注意控制進度。教案的編寫可以參考以下范文,學習其中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
五年級祖父的園子教案篇一
1、會認讀8個生字及“螞蚱、櫻桃、蚌殼、瞎鬧、倭瓜、水瓢”等詞語,通過查字典,并結合課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熟讀課文,想象課文描寫的“我”在祖父園子里的生活情景,體會“我”在園子里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感悟作者的表達方式。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錄積累文中優(yōu)美的句子。
4、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讓學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讀書,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樂,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并積累語言。
體會感情,領悟表達方法。
導入:我們已經學習了《東陽童年駱駝隊》,這篇課文給你留下哪些難忘的記憶呢?告別童年東陽下的駱駝隊,我們走進了第7課《祖父的園子》。
2、自由讀,交流:
園子是豐富多彩的,我的活動也是豐富多彩的。
3、默讀課文,想一想:我在園子里的心情是怎樣的'?你從哪里體會到?
2、交流:(快樂的,自由的……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板書“自由自在”
1、是啊!“我”跟著祖父在園子里做了很多事情,對這些事情,作者進行了“詳略”處理,其中寫得最詳細的是哪件事情?(鏟地)。
2、找出相關段落,自由讀,從哪些的動作和語言可以看出作者的自由自在。
3、交流:(5—12自然段)。
祖父鏟地,我也鏟地。因為我太小,拿不動鋤頭桿,祖父就把鋤頭桿拔下來,讓我單拿著那個鋤頭的“頭”來鏟。其實哪里是鏟,不過是伏在地上,用鋤頭亂鉤一陣。我認不得哪個是苗,哪個是草,往往把谷穗當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當做谷穗留著。
祖父發(fā)現我鏟的那塊地還留著一片狗尾草,就問我:“這是什么?”我說:“谷子。”
祖父大笑起來,笑夠了,把草拔下來,問我:“你每天吃的就是這個嗎?”我說:“是的?!?BR> 我看祖父還在笑,就說:“你不信,我到屋里拿來給你看?!?BR>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個谷穗,遠遠地拋給祖父,說:“這不是一樣的嗎?”
祖父把我叫過去,慢慢講給我聽,說谷子是有芒針的,狗尾草卻沒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祖父把我叫過去,慢慢講給我聽,說:“谷子是有芒針的,狗尾草卻沒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BR> (1)動作:伏在、亂鉤(哪個句子說明我是亂鉤呢?)、拋給。(板書)。
(2)語言:
a師生合作分角色朗讀;把最后一句話改成直接敘述,再師生分角色朗讀;你從我和祖父的對話中體會到什么?(無拘無束、調皮、愜意、漫不經心、調皮、懶散;祖父的親切、慈祥、寬容、哭笑不得)。
指名讀“祖父的話”你對祖父又有哪些深刻的認識?
祖父的“笑”和我的自由有什么關系呢?(正是祖父的愛放飛了我自由的天性)。
c祖父始終“笑”著面對我,那我又是怎么說的呢?作者并沒有寫出來,這給了我們無限的想象空間,請你們自由的讀一讀,你覺得“我”會怎么說呢?(指名)。
(調皮地、大聲地、不耐煩地、嬉皮笑臉地、沒大沒小地、一本正經、天真地、滿不在乎地……)。
指名讀“我”的話,加上這些詞語,作者的形象就更生動更立體了!
d同桌合作:練習、展示(多么和諧的畫面!多么溫馨的情景?。?。
五年級祖父的園子教案篇二
《祖父的園子》是女作家蕭紅寫的一篇非常精美的散文,行文揮灑自如。這篇課文要充分地讓學生在讀中體會情感,感悟語言的特點,讓學生徜徉在美麗的文字間。課上我讓學生邊讀邊體會作者童年的自由。
通過三問:先問:“‘我’和祖父在園子里做什么?”——體會“我”和祖父關系的親密。再問:“祖父在勞動,‘我’也真的在勞動嗎?從一些詞句中,你看出了什么?從而感受‘我’的童年生活是怎樣的?再說說形成這一切的原因。通過解讀,學生明白了為什么把園子稱作“祖父的園子”,感情朗讀時,也就融入了對祖父的思念之情。
五年級祖父的園子教案篇三
讀《祖父的園子》一文,學生輕輕松松就跨進園子,感受到這里充滿了生命的氣息,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氣里彌漫著自由的氣息。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這自由也是她童年快樂的源泉。當然,讓作者感到自由快樂的不光是祖父的園子,還有慈愛的祖父,他給了孩子心靈的自由,正是因為作者的心靈是自由的,所以在孩童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樂的甚至充滿夢幻色彩的。這樣的話題十分貼切兒童生活,學生學起來不陌生,但是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情感積累與體驗比較單一或膚淺。因此,要讓學生從查找作者的生平資料入手,引導學生課前或課后閱讀《呼蘭河傳》,這樣能幫助學生走近作者的內心世界,為學生自由地、入情入境地讀書打入基礎。學生先談談讀書收獲,再提出自己的讀書疑問,這些在課前教師必須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另外,學生個人的讀書收獲較片面,因此把合作學習、探究學生的精神和方式引進課堂,也是必不可少的,從而從根本上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素質的發(fā)展。
首先是課前先學,為學生提出自主閱讀的三維目標“把握文章主要內容,讀懂作者內心情感,提出個人獨特見解”,檢查反饋學生的自主讀書的收獲,這樣可以了解學生的自學基礎,在稍后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然后教師根據事先獲知的學生質疑問題,擇其精華投影于屏幕,讓全班同學圍繞這幾個問題展開合作、探究式的學習。過程中教師不忘自己“引領和點拔者”的身份,從“園子”直接切入第十三段的教學,然后聚焦于“自由”這個字眼,教學由此展開并形成波瀾。接著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情感,在讀中感悟語言的特點,體會寫作方法,并由此拓展片段寫作,巧妙地引導學生進行文本語言內化遷移。最后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自主探究,獲得“自由的背后是愛”這個關鍵的感悟。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自主讀書,把握課文內容,品味人物情感,領悟表達方法。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世界。
2、有感情朗讀課文并感悟作者對文章的表達方式。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世界。
難點:感悟作者對文章的表達方式。
[教學準備]小黑板,多媒體課件。
1、充分地朗讀課文,讀通、讀懂課文。
2、思考:“我”在園子里心情怎樣,從哪些描寫中體會到,運用學過的方法在書上批注。
3、提出你對課文的質疑之處。
4、了解作者的生平,有條件的可閱讀《呼蘭河傳》中與蕭紅童年生活相關的篇章。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談話導入,與學生分享閱讀心得。
2、根據課前布置的預習要求抽查預習情況。
3、展示學生的質疑問題。
(1)談自己對閱讀的感受。
(2)從各個角度談閱讀收獲。
(3)針對課文提出質疑。
1、捕捉教學文眼。
(1)請找出直接描寫園子的段落。
(2)你會產生一種什么感覺,頭腦中會跳出什么詞來?
2、細讀,引發(fā)體驗高峰。
(1)你最喜歡哪句話,你想怎么讀才能表現你的心情。
(2)配上音樂請學生在溫馨的旋律讀書。
(3)請學生總結讀書方法。
(4)小結:是啊,字詞有冷暖,語言有溫度,這些特殊的詞與句式能讓我們體會到,蕭紅的文字樸素又灑脫,字里行間撲騰著“自由”二字。
(5)啟發(fā)“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
(1)學生自由讀第十七自然段。
(2)用一個詞來形容讀后感受。
(如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1)學生自主選擇喜愛的句子讀。
(2)配樂自主讀書。
(3)學生賽讀,感悟讀書方法。
(4)用“借景抒情”之手法,課堂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
(5)匯報寫作片段。
(1)小組自學討論“人的自由”部分。
(2)抓住學生匯報內容予以點撥、指導。
(3)幫助學生發(fā)現“自由、快樂”的背后是愛。
(1)小組成員在組長匯報下,各抒己見,用邊讀邊悟的方法學習。
(2)全班匯報。
(3)在交流中體驗一種人性自由的愛。
1、請學生說說童年生活的快樂。
2、鼓勵學生用本課的寫法寫一寫。
在拓展深化中,能自悟自評。
園子·人。
自由·快樂。
祖父·愛。
五年級祖父的園子教案篇四
學習目標:
1.認識8個生字,讀讀記記“螞蚱、櫻桃、蚌殼、瞎鬧、鋤頭、倭瓜、水瓢、圓滾滾、一動不動”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達方式。
二、自學生字(課前完成,檢查)。
1、讀準生字詞(分辨多音字)。
2、形近字對比組詞。
3、分析難寫字和易錯字。
4、理解難懂的詞語(聯系上下文、查詞典)。
三、初讀課文,知大意。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找出生字新詞,注意讀準字音.。
3、想想作者回憶了童年時代在祖父的園子里快樂玩耍的哪些情景?
1、觀賞小昆蟲,大榆樹。
2、跟隨外祖父栽花,拔草,種菜,鏟地。
3、誤把狗尾草當谷穗留下不鏟除在祖父的園子里玩耍的情景:
4、摘吃黃瓜,追逐蜻蜓,捉玩螞蚱。
5、用瓢舀水往天空揚。
6、沐浴陽光,感受花、鳥、果、蟲的自由。
7、用草帽遮臉睡覺。
四、理解課文,
1、課文中哪些情景讓“我”對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懷呢?畫出有關的句子,并說說原因。
2、說說“我”在園子里的心情怎樣,從哪兒體會到的。
滿足,得意,自由自在,無憂無慮。
3、有感情的朗讀你喜歡的部分。
課后反思:
祖父的園子是一幅明麗的漂亮的富有童話色彩的畫,畫中有樹、有花、有菜、有莊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螞蚱、有小鳥、有風、有雨,還有太陽的光芒、云朵的影子。
資料交流:學生出示自己課前準備的作者的資料,以了解蕭紅短短一生的文學成就,以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趣。
體會作者的情感。
(1)“我”在園子里心情是怎樣的?
(2)是從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
交流中引導學生讀有關的段落,讀出自己的體會,感受作者的語言特點和表達方式。
五年級祖父的園子教案篇五
1.認識8個生字,讀讀記記“螞蚱、櫻桃、蚌殼、瞎鬧、鋤頭、倭瓜、水瓢、圓滾滾、一動不動”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達方式。
引導學生自主讀書,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領悟表達方法。
領悟作者如何表現“我”在園子里的心情的表達方法。
讓學生了解作家蕭紅,讀一讀她的有關文章。
1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上節(jié)課,我們隨著作家林海音一起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段美好時光。今天,就讓我們跟著另一位女作家蕭紅,走進《祖父的園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生字新詞,讀通課文。思考:你覺得祖父的園子是一個怎樣的園子?試著用一個詞語概括,并在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談談理解。
(本課清新活潑的筆調定會給學生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定會對祖父的園子產生深刻、美好的第一印象。)。
三、研讀課文,體驗情感。
1.默讀課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體會“我”的心情。
(學生自主學習)。
2.匯報交流:
(一)對園子的印象(1—3小節(jié))。
“我家有一個大花園,這花園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螞蚱,樣樣都有?!T谏厦嬉粍硬粍恿恕!薄盎▓@里邊明晃晃的,紅的紅,綠的綠,新鮮漂亮?!?BR> (1)從這幾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祖父的園子里昆蟲豐富多彩;昆蟲非??蓯?;祖父的園子充滿生機、熱鬧、美麗……我對園子非常喜愛,難以忘懷。)。
(2)有感情地朗讀,讀出熱鬧和生機勃勃的感覺。
(二)“我”跟著祖父在園子里干活、玩耍。(4—15小節(jié))。
“伏在”、“亂鉤”,說明“我”的舉止很天真可愛,說明了園子不僅是童年的樂園,而且是學習的大課堂。
(這幾個小節(jié)圍繞著“我”錯把谷穗當野草割掉的趣事展開,通過對話表現“我”的年幼無知和天真頑皮,也表現出祖父對“我”的喜愛和呵護。一老一少,形象鮮明,語言生動,特別是人物心理很耐人尋味。教學中,還可安排角色表演的形式,激發(fā)興趣、豐富內容、加深體驗。)。
(3)小結:“我”在園子里到底是玩還是干活?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我”在園子里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滿了歡樂。)。
(4)選擇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讀,讀出“我”的快樂。
(“撿了這個,扔了那個,心里卻又想著另一個”,這種微妙的心情,是每個孩子共有的心理特點,因此,這一環(huán)節(jié)應重視孩子的朗讀體驗,讀出孩子所特有的俏皮可愛。)。
(三)感受園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16—17小節(jié))。
(1)思考:從這兩段話中讀出了什么?是從哪些句子讀出來的?
(2)交流、討論:
凡是在太陽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黃瓜愿意開一朵花,就開一朵花,愿意結一個瓜,就結一個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個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
玉米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愿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
……。
(寫園子里植物和動物的自由自在,表達“我”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快樂心情;所以,在“我”的眼里,園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快樂的,都是那樣美好,充滿活力。)。
(3)重點朗讀17小節(jié),體會其中的自由和快樂。
(理解作者在這一小節(jié)列舉了大量事物,花費大量筆墨細致描寫的用意,充分感受園子中所有生命的自由自在。)。
(4)有感情地朗讀后面三段話,通過適當的語氣把“我”的快樂心情讀出來。
質疑:作者為什么能將她的童年生活寫得那樣有趣,真實,吸引讀者?
(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把“我”—一個小孩做的、想的、說的如實地寫下來。這些事,只有小孩會這樣做,這樣說,具有真情實感。作者的描寫具體生動,用了一系列的動作、語言,心理描寫,使我們好像真正走進了園子,看到了“我”一樣。因此,我們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這篇課文為什么能給人帶來強烈的震撼,使人心馳神往?緣于作者敏感的心靈,細膩的筆觸,她選取的例子看似一件件平常的小事,卻往往最易打動人,印證了“生活就是寫作的源泉”,對我們的寫作有很好的啟發(fā)意義。)。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興趣的,還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歡的段落。
2.摘抄課文中體現童真童趣的句段。
3.課外閱讀有關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爾基的《童年》,為口語交際做準備。
五年級祖父的園子教案篇六
《祖父的園子》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祖父家有一個大花園,花園十分漂亮,有各種花兒和蝴蝶,作者十分喜歡它,因為它帶給了作者快樂。
《祖父的園子》是作者童年的樂園,那里珍藏著純真和美好,通過對園子里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的介紹,寫出了童年生活的自由與快樂,表達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
總有一個地方承載著童年的回憶,它可以是有浪花、、貝殼的海邊,也可以是有鮮花、小草的郊野,還可以是祖父的五彩花園,在祖父提供的自由天地里,兒時的作者盡情享受著童年的無窮的樂趣。
我們也有屬于自己的童年樂園,那也是鮮花盛開,四季如春,讓我們珍惜這樣的童年時光吧!讓它伴隨著我們自由自在的成長。
五年級祖父的園子教案篇七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我”在園子里充滿情趣、自由自在、幸福快樂的生活,體會祖父的寬容和慈愛,感悟“我和祖父的園子”的精神意義。
3、感受蕭紅語言清新自然、率真稚拙之美,體會文字的意蘊,產生閱讀其作品的愿望。
1、精讀課文,感受文章中的“景”的自由,體會文中小姑娘自由快樂的生活和祖孫情深。
2、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師:有一篇文章,讀著,讀著,我們就沉浸在作者那爛漫的童年生活中,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作家蕭紅的童年。讀課題!
預習時,讀課文超過五遍的同學請舉手。了不起!熟讀課文是我們閱讀理解的基礎。是不是覺得這篇文章語言近乎口語,并不難理解,但要讀出文字背后包含的那些情感還需要我們凝神靜氣地閱讀。
有誰帶著問題讀課文的?
會讀書!帶著問題讀書會讓我們的閱讀更有方向,更有收獲。
同學們的問題中有一個問題含金量很高,這節(jié)課我們就圍繞這個問題進行閱讀探究。
學習任務:這是一個怎樣的園子呢?
課文中有兩個小節(jié)直接寫園子的,打開課本,略讀課文,把它們找出來。
1.讓我們到園中來漫步吧。出示第二自然段:
自由地讀一讀,想一想,在蕭紅的眼里,這是一個怎樣的園子?
這是一個怎樣的園子?結合文章的語句來談一談。
2.讓我們繼續(xù)在園中漫步。
在蕭紅的眼里,這又是一個怎樣的園子?自由地讀一讀。
這一段,讀著,讀著,有一個詞會撲面而來。
有一句話,概括地寫出了這一點。
師: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一切都是自由的。
這一段文字寫得很美,寫得很妙,這精彩的地方需要我們靜下心來好好地品讀、品讀。
這些句子好在哪里呢?專心地讀一讀,靜心地品一品。
你有什么發(fā)現?
還有什么發(fā)現?
這四個“愿意……就……”后面還有一個“隨意”,寫出了什么?對!園子是自由的,作者的心靈也是自由的。景物的自由代表著身在景物中人的自由。這種寫法就叫借景抒情。這自由呀,裝得下天和地。讀吧,自由地練一練。
誰愿意展示一下你的朗讀。老師為你配上一段音樂。用你的朗讀表達出作者內心的自由。
讀這一段文字的時候,我們眼前會浮現出許多畫面。同學們,細讀出滋味,品讀有收獲。再讀一讀,哪個鏡頭最吸引了你。
預設:
文中相似的句子串起來就成了一首詩。不信你看:
“祖父戴一頂大草帽,我戴一頂小草帽?!?BR>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BR>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鏟地,我也鏟地?!?BR> “祖父澆水,我也搶過來澆?!?BR> “祖父笑了,我也笑了”
“我開心地笑了,祖父也開心地笑了”
如果你關注了細節(jié),讀了這一段后,祖父有一種特別親切的表情浮現在我們眼前——笑。讓我們一起來回憶:
這是和藹可親的笑!這是欣賞的笑!這是寬容的笑!這是充滿愛意的笑。
同學們,這一次又一次笑容的背后你讀到的是祖父什么?那一份濃似一份的愛。
不管是瞎鬧,還是淘氣,即使是越幫越忙,甚至闖出點小禍,在蕭紅的記憶里祖父是勤勞的,是寬容的,是疼愛她的,祖父帶給了蕭紅無限的自由和快樂。
(蕭紅出生與一個地主家庭,父親對她十分冷漠,母親也不喜歡她,只有祖父疼愛她,祖父是蕭紅一生最重要的人。在蕭紅眼里,這不是一個普通的園子,而是蕭紅童年生活的樂園,這個園子只屬于“我”和最親愛的祖父,這個園子是蕭紅的家園)。
5、這個園子是蕭紅的樂園,是一個充滿愛的園子,更是她的家園。蕭紅懷念的是園子,懷念的是祖父,也是懷念那一段真性情的歲月。所以蕭紅后來寫了一本書叫——《呼蘭河傳》。在《呼蘭河傳》記敘了一些人還有一些小事。文章的結尾她這樣說:“呼蘭河這小城住著我的祖父,也埋著我的祖父……”茅盾稱這本書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BR> 這位北國才女在1942年1月22日一個凄涼的冬日去世了,只有31歲。在這堂課要結束的時候讓我們來輕輕地讀首詩。也算是我們對她的一種紀念!
祖父一天都在園子里邊。
我也跟著祖父在園子里邊。
祖父。
戴一頂大草帽。
我
戴一頂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鏟地我就鏟地。
祖父種菜我就溜平。
祖父澆水我就“下雨”
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樣就怎么樣。
園子里的一切都是活的。
花醒了鳥飛了。
蟲子說話倭瓜上架。
玉米上天黃瓜開花。
玩累了。
我找個陰涼地。
就睡著了。
不用枕頭不用席。
只有一頂小草帽。
……。
課件。
19、我和祖父的園子。
樂園愛園家園。
作業(yè):
回憶自己的童年趣事,下節(jié)課和同學一起分享。
五年級祖父的園子教案篇八
1、認識“蚱、啃”等9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晃”,會寫“蝴、蝶”等13個字,會寫“蝴蝶、蜻蜓”等12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感悟作者的表達方式。
1、學生默讀課文,找出不認識的字詞。
2、學生匯報,師指導識字:
3、(出示生字)指名學生帶讀,注意讀準字音。
4、(出示“蝴蝶、蜻蜓、螞蚱”等詞語)學生齊讀。
1、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給課文標上自然段并劃分段落。思考:你覺得祖父的園子是一個怎樣的園子?(充滿快樂的、自由的、美麗的園子)。
2、小組討論:作者回憶了童年時在祖父的園子里的哪些場景?
(1)學生齊讀,說說祖父的園中有什么。(昆蟲)有哪些昆蟲?(蜜蜂、蝴蝶、蜻蜓、螞蚱)這里著重寫了哪種昆蟲?(蜜蜂)作者先是運用了abb式的疊詞,再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蜜蜂的可愛,同時也表現了作者對它們的(喜愛之情)。
(2)除了昆蟲,園中還有什么?(樹)哪些樹?(櫻桃樹、李子樹、大榆樹)著重寫了(大榆樹)。(出示與大榆樹相關的句子)仔細默讀上面的句子,找出作者描寫大榆樹時所運用的修辭手法。(擬人、比喻)有什么作用?(勾勒出大榆樹的高大和不容忽視,也寫出了大榆樹的活力。)。
(3)再次齊讀第1~3自然段,邊讀邊想象,此刻你正漫步園中,看到這些富有生機的景物,是多么陶醉啊。
祖父的園子里有蝴蝶,有蜜蜂,還有大榆樹,真是生機勃勃,但是不是只有這些呢?還需要我們進一步去發(fā)現。
五年級祖父的園子教案篇九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tǒng)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五年級《我和祖父園子》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心情。
3、感受作者眷戀童年美好生活和懷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4、感悟作者的表達方式。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在園子里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心情。
2、學習作者真實表達自己感情的寫作手法。
課件
一、導入
有一位女作家,她是魯迅先生贊賞的學生,被稱為“民國四大才女”之一,她就是天才女作家蕭紅。蕭紅寫過一部長篇小學《呼蘭河傳》,這是一部回憶性自傳小說。
今天我們就再次走進呼蘭河城中“我和祖父的園子”,去感受蕭紅的童年生活。
復習詞語
二、復習詞語
蜂子蝴蝶蜻蜓螞蚱
韭菜谷穗倭瓜黃瓜(謊話)
栽花拔草下種鏟地澆水
1、這三組詞有什么規(guī)律,你們發(fā)現了嗎?
第一組:昆蟲第二組:植物第三組:“我”和祖父在園子里干什么。
三、精讀課文,認識園子
1、這是一個怎樣的園子呢?
(1)出示課文第2自然段,請一個學生來朗讀。
(2)園子里有什么?只有這些昆蟲嗎?
有蜂子、蝴蝶、蜻蜓、螞蚱。不是只有這些昆蟲,還有其它的昆蟲,比如螳螂、知了等,從樣樣都有這個詞里可以感受到。
(3)這是一個樣樣都有的園子。
(4)這些昆蟲是什么顏色的呢?
有白、黃、大紅、金、綠。
(5)這是一個色彩斑斕的園子。
(6)這還是一個怎樣的園子?請同學自己感悟文字,再填上一些詞語。
這是一個大園子。這是一個有趣的園子。這是一個充滿生機的園子。
(7)這些昆蟲中,作者詳細寫了哪兩種?
(8)大紅蝴蝶。為什么還要寫不好看的白蝴蝶和黃蝴蝶?
是襯托手法。
(9)蜂子。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
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蜂子的形態(tài),滿身容貌,胖圓。
師總結:蕭紅能把院子里的昆蟲寫的這么有趣,充滿生機是運用了一些寫作手法。
2、過渡:文中還有一個自然段也是描寫園子的,誰能快速找到。
(1)出示13自然段。請同學自由朗讀,并找出中心句。
中心句:“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BR> (2)一切都活了,誰活了?
出示:
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
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
(3)這段文字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
這里運用了排比、擬人的修辭手法,把花、鳥、蟲子寫活了。
(4)它們活了嗎?活了。老師引讀。
師總結:這里寫花、鳥、蟲子活著了,其實就是在寫“我”活了,寫物是為了寫人,用到了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
(5)把花、鳥、蟲子換成“我”再來讀一讀。
(6)出示: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黃瓜愿意開一謊花,就開一謊花,愿意結一個黃瓜,就結一個黃瓜。
玉米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愿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
(7)這段文字寫了什么?
寫了倭瓜、黃瓜、玉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
(8)它們自由嗎?好像你們的朗讀沒有讓我感受到它們很自由。我們能加快語速來讀一讀嗎?老師領讀,學生跟讀。
師總結:作者反復的寫,我們反復的讀,讀出倭瓜、玉米、黃瓜的自由。
(9)你還能用文字來表達院子里其它農作物的`自由嗎?
愿意,就,
愿意,就;
(10)那作者在這個園子里自由嗎?
寫園子里農作物的自由,就是在展現“我”的自由,同樣是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
四、精讀課文,感悟“我”的快樂
1、過渡:你還從哪些自然段中感受到“我”的快活和自由?
2、重點賞析3-12自然段。
(1)默讀課文,思考我跟著祖父在園子里學做哪些農活?
栽花、拔草、下種、鏟土、澆水。
(2)再細讀,你覺得我是一個怎樣的小女孩?從哪里感受到的?
我:好奇、幼稚、可愛、天真、淘氣。
(3)我的這份快樂和自由,都離不開一個人?
祖父。那祖父是一個怎樣的人?
(4)重點賞析我和祖父的對話。分角色朗讀這段對話。緊扣幾個笑字。
祖父:寬容、耐心、慈祥、爽朗。
師總結:這園子因為有了祖父,有了祖父那份濃濃的愛,才會生機勃勃,才會自由自在,才會快快樂樂,這是蕭紅和祖父的園子。
師總結:是啊,無論呼蘭河有多少人,都已經淡忘了,唯一記得的只有祖父。蕭紅把對祖父的無限懷念化作了一部偉大的作品《呼蘭河傳》,所以她在小說的結尾這樣寫道:
呼蘭河這小城里邊,以前住著我的祖父,現在埋著我的祖父。
我生的時候,祖父已經六十多歲了,我長到四五歲,祖父就快七十了。我還沒有長到二十歲,祖父就七八十歲了。祖父一過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從前那后花園的主人,而今不見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園里的蝴蝶,螞蚱,蜻蜓,也許還是年年仍舊,也許現在完全荒涼了。
小黃瓜,大倭瓜,也許還是年年地種著,也許現在根本沒有了。
五、作業(yè)布置
1、推薦閱讀《呼蘭河傳》
六、板書設計
我和祖父的園子
園子樣樣都有快樂
五彩斑斕自由
充滿生機
襯托比喻排比擬人借景抒情
我好奇幼稚可愛天真淘氣
祖父寬容耐心慈祥爽朗
五年級祖父的園子教案篇十
《祖父的園子》讓我想起了我外婆的菜園。外婆的菜園與文中祖父的園子有些不一樣。外婆的菜園沒有祖父的園子那么大,很小巧,且很特別,因為它在樓頂。是外婆把土一袋一袋辛辛苦苦地背上去鋪成的,每一袋土都有著外婆對土地的熱愛;是外婆將土一袋袋認真地在地上鋪好,每一份土里都有外婆的心血;是外婆往這一袋一袋的土里栽培著幼苗,這樣土里就有了她的希望。
外婆的菜園雖小,卻很精致,鋪成的地被外婆精心整理成好幾個小方塊。每塊小方塊都種上不同的蔬菜,有小白菜,辣椒,紅薯葉......每一種菜都被外婆養(yǎng)得水靈靈綠油油的。外婆澆水的時候,我也要澆,外婆施肥,我也要施。我哪會施肥呀!把菜都踩扁了,外婆很心疼被我踩的菜,望著菜,扶著鋤頭,驚恐地叫著:“莫踩喲!”于是外婆不再讓我干活。我喜歡在外婆的菜園里玩,夏天坐在絲瓜藤下乘涼,玩泥巴,不時有蜜蜂和蝴蝶飛來,圍著絲瓜花跳舞,偶爾會有小鳥飛來,落在菜園里,歪著頭踱著步,找蟲吃。冬天到了,菜園便成了我那兩只小烏龜冬眠的小床。
冬去春來,四季變換,外婆的菜園就像變魔法一樣,變化出不同的蔬菜。我不怎么愛吃蔬菜,但外婆菜園的菜,鮮嫩多汁,甘甜可口。每次外婆送來了,吃的時候我都是大口大口的往嘴里塞。外婆看了都會說:“慢一點吃,慢一點吃,還有很多喲!”
我想,長大以后,我也會像蕭紅一樣,把菜園里的一切,當成童年珍貴的回憶。
五年級祖父的園子教案篇十一
聽了吳xx老師教學的《祖父的園子》一課,吳老師那幽默的語言,細致的講解,耐心的指導,巧妙的點撥,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感覺,語文課也可以這樣生動。
一、抓住重點句段,講解細致、透徹,讓學生在重點句段中理解文章,體味情感。如“哪個詞可以概括裁員的特點?”還有重復出現好多遍的“就”字,讓學生深刻理解了蔬菜們的自由。
二、“我來寫園子”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出示了例子“——了,就像——似的?!敢狻汀?。”讓學生仿照書上的句子來想象寫。這樣的設計,不僅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深入一層,而且降低了學生直接寫的`難度,發(fā)揮了學生的想象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想象寫出句子,通過當時的學生反饋來看,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無疑是成功的。
三、本節(jié)課朗讀很多,形式多樣,最突出的是教師和學生配合著朗讀,讀出了蔬菜的自由,同時,教師起到了示范朗讀的效果,使學生越讀越有感情。還有后面的教師配樂朗讀更升華了文章的情感。
四、教師最后對作者背景的介紹,使學生更加了解了其人,理解了其文,升華了其情。
五年級祖父的園子教案篇十二
聽了老師教學的《祖父的園子》一課,老師那幽默的語言,細致的講解,耐心的指導,巧妙的點撥,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感覺,語文課也可以這樣生動。
一、抓住重點句段,講解細致、透徹,讓學生在重點句段中理解,體味情感。如“哪個詞可以概括裁員的'特點?”還有重復出現好多遍的“就”字,讓學生深刻理解了蔬菜們的自由。
二、“我來寫園子”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出示了例子“——了,就像——似的?!敢狻汀!弊寣W生仿照書上的句子來想象寫。這樣的設計,不僅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深入一層,而且降低了學生直接寫的難度,發(fā)揮了學生的想象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想象寫出句子,通過當時的學生反饋來看,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無疑是成功的。
三、本節(jié)課朗讀很多,形式多樣,最突出的是教師和學生配合著朗讀,讀出了蔬菜的自由,同時,教師起到了示范朗讀的效果,使學生越讀越有感情。還有后面的教師配樂朗讀更升華了的情感。
四、教師最后對作者背景的介紹,使學生更加了解了其人,理解了其文,升華了其情。
五年級祖父的園子教案篇十三
前幾天,我聽了一節(jié)劉紅老師執(zhí)教的《祖父的園子》,這篇課文是我第一次聽到,聽說是一篇新課文?!蹲娓傅膱@子》是蕭紅的作品,寫得至真至純。短文以“愛”為核心,讓“趣和樂”貫穿在祖父的園子里,祖父的園子是“我”童年幸福、快樂的家園,是“我”成長的根基,是“我”精神的故鄉(xiāng)。
首先要通過讀的訓練,劉老師這節(jié)課至始至終地重視和落實了這一點。同時,劉老師對文本的解讀很到位,也很獨特,對語言文字訓練的點抓得很準。正像著名的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所說的那樣“我們自己的文本需要我們自己解讀。”我們教師在解讀文本時一定作好充分的準備,該注意的語言文字訓練點要預設明確的練習點,訓練方式、方法,在課堂上才能做到有備無患,訓練到位扎實。
總之,我們一定要堅定不移地讓語文學科姓“語”,引導孩子在文本的解讀中,達到到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文學性的互融互進,憑借豐富動人的語言文字敲擊孩子們的心靈,讓語文的“語言”的魅力打動孩子們的心。
五年級祖父的園子教案篇十四
《祖父的園子》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向老師非常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有意識的訓練學生快速瀏覽,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課的開始,向老師就告訴學生這是一篇略讀課文,略讀課文與精讀課文的讀法不同,可以是默讀,可以是瀏覽,甚至可以是一目十行。在此基礎上,向老師就引領學生開展了對課文的三次瀏覽,可謂是別具匠心。
第一次瀏覽,讓學生緊扣課題,思考這是一個怎樣的園子?想到什么詞了,就可以寫在課題的旁邊。于是,“生機勃勃、五彩繽紛、應有盡有、快樂、自由”等園子的特點就在孩子們的第一次讀中感受到了,對文本初步的整體感知就達成了。
第二次,還是快速瀏覽課文,讓學生帶著“為什么是自由快樂的”這個問題,用圈關鍵字的方法,梳理梳理:蕭紅在園子里干了哪些事情?然后師生一起梳理出了10件事,學生對文章的`主要內容也就基本把握了。
第三次,向老師以“這些事情中最重要的是哪件事?”來引領學生精讀重點部分??此坪喡缘娜樽x,實則一遍比一遍深刻,一遍比一遍有效。引導學生從字里行間悟出趣、悟出情,讓學生充分地感受作者對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戀和對親人的懷念。讓學生知道:使作者感到自由快樂的,不光是祖父的園子,還有慈愛的祖父。他給了孩子心靈的自由,他允許孩子隨便玩鬧,對孩子傾盡了愛心和耐心。他的愛放飛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愛的包圍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樂、幸福的童年。正是因為作者的心靈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樂的,甚至是充滿夢幻色彩的。因此,細讀文本之后的孩子們,又有了全新的體會。
細數向老師《祖父的園子》,可以讓我們感受到課堂教學的精彩紛呈,感受他“灑脫、大氣、風趣、睿智”的課堂風范。課中我們真切看到了孩子們在他的帶領下,潛心會文本,開心滿課堂!課堂上孩子們爽朗的笑聲,告訴我們這樣的課堂他們不累,這樣的課堂他們喜歡!
五年級祖父的園子教案篇十五
今天聽蘭嵐老師講《我和我祖父的園子》一課,感受頗深:
用“作者為什么會對園子如此念念不忘呢?”這一個大問題統(tǒng)領全文。引導學生讀書自悟,給了比較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時間,在學生探究匯報的過程中老師相機知道了修辭方法如何排比、比喻等。對學生進行了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得到了較好的效果。
《小學語文課標》指出,“只有多讀,才能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只形成獨立閱讀能力?!倍嘧x中又特別強調了朗讀。
《祖父的園子》一課是一篇語言優(yōu)美生動,富有想象力的文章,同時也是一篇非常適合朗讀的文章。同此,教者根據教材自身的特點多次引導學生讀自己喜歡自己的語句,在教師相機引導時又再次引導學生去讀。在這一次又一次的'讀文過程中,學生逐步感悟到文章的含義。感到作者在園子里自由的生活,體會到語言的生動和優(yōu)美,使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
老師在這堂課上舉止從容,態(tài)度熱情,熱愛學生。教學也是一種語言的藝術,教師的語言有時關系到一節(jié)課的成敗。老師的課堂語言準確清楚,精當簡練,富有啟發(fā)性,課堂上師生情感交融。
運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法過程中,老師還不夠大膽放手讓學生去嘗試,還有就是這節(jié)課讀的形式比較多,但讀的分量和深度還不夠。
五年級祖父的園子教案篇十六
《祖父的園子》是統(tǒng)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選自蕭紅的自傳體小說《呼蘭河傳》第三章第一篇。課文描寫了我童年時代跟隨祖父在園子里勞動、玩耍的情景,表現了祖父的園子是我童年快樂、自由的家園,表達了對童年生活的眷戀和對親人的回憶。
本單元的人文主題為童年往事,語文要素是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和把一件事的重點部分寫具體。本課的學習,要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體會作者的感情;從表達角度關注,要引導學生學習作者將自己的情感融入敘事以及寫景的過程中的表達方法。
因為特別喜歡蕭紅的文字,所以在教學這篇課文之前,心中特別忐忑,生怕因為自己引導的疏漏,無法幫助學生真正走進她筆下的童年時光;生怕因為自己講解的生硬,致使學生錯過了這位才情卓然的作家。上課前,我一遍遍地研讀課文、查閱資料,反復思考著如何講好;課堂上,遇到問題我及時調整,引導學生深入文本,讀有所感、讀有所悟。
對于本班的孩子來說,字詞的教學早已有章可循,對課文主要內容的把握也不再是很困難的事。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這一語文要素,在以往的教學中多有體現,學生已經掌握了邊讀邊想象抓住關鍵詞句從場景和細節(jié)中去體會等體會文章感情的方法。在觀察單元導讀頁時,學生便關注到了需要掌握的語文本領,他們也對這個學習目標了然于心。所以,在初讀課文時,本來只是讓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但是卻有學生開始總結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這篇課文表達了作者對園子的喜愛,對童年時光的懷念。孩子說得不錯,可是我卻高興想不起來,這樣的答案,多像是在按照某種固定模式回答問題。與描寫景物有關的文章,就用上熱愛;與童年有關的文章,就用上懷念。我所期盼的,是孩子們在字里行間走上幾個來回,細細觸摸,用心體會,而不是像學習數學那樣,套用公式,解決問題。
我告訴孩子們,每一篇文章,由于作者的性格、經歷不同,寫作的內容、風格不同,即使是同類型的文章,我們細細讀來,也能體會到作者獨特的感受。
接下來,我讓學生圍繞課文題目提出自己最想知道的問題:
師:同學們都圍繞著園子提出了問題,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園子,讓作者魂牽夢繞呢?
結合課后習題,對這些問題進行整合,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課文,學生開始關注那些細致入微的描寫,并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發(fā)表了的看法。
生1:祖父的園子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螞蚱等小昆蟲,這些小昆蟲都是小孩子感興趣的,我還可以追逐、捕捉它們,那一定是很快樂的。
生2:祖父的園子里有花,有果,我看到黃瓜長大了,就摘下來吃,看到倭瓜花開了,就采一朵,我在園子里生活得自由自在。
生3:園子里有慈愛的祖父,我把菜種踢飛了,祖父不會責怪;我把韭菜割掉,祖父不會生氣;我分不清狗尾草和谷穗,祖父給我耐心講解。祖父這樣寵愛我,我一定覺得很幸福。
生4:我拿不動鋤頭,祖父就幫我把桿拔下來;我拿著水瓢把水揚到天空中當作下雨;我玩累了,就可以找個陰涼的地方睡覺。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真是無憂無慮。
師:關于園子的記憶,是快樂的、幸福的、無憂無慮的,園子中的一切,我在園子里做過的所有事,都讓我念念不忘。所以蕭紅說,童年的記憶,忘卻不了,難以忘卻。
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學生已經讀懂了課文內容,關注到了景物的描寫和事件的敘述,但是要引導他們深入到字里行間體會感情,把課后第二道習題的要求巧妙地融入到品讀的環(huán)節(jié),還需要再下一番功夫。
師:這篇課文,看似簡單易懂,卻讓我們百讀不厭,文學批評家季紅曾這樣評價蕭紅:她以兒童般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出非她莫屬的靈活句式,完成自由表達。請同學們找一找,哪些語句是非她莫屬的靈活句式?找出你印象最為深刻的一處,說說你的理解。
生1:祖父戴一頂大草帽,我戴一頂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這句話,寫出了作者與祖父的關系非常親密,祖父做什么,她就做什么,她模仿祖父做的事,顯得非常天真可愛。
師:這樣的句式會不會讓人覺得啰嗦呢?
出示:我學著祖父的樣子,戴上一頂小草帽,栽花,拔草。
師:讀一讀這句話,讀完之后,有什么不一樣的感受?
生1:讀原文時,讀到寫祖父的部分,眼前就會出現祖父的樣子,讀到寫我的句子,眼前就會出現我的樣子,這樣好像是在對比,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和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女孩,做著相同的事,讓人覺得很有趣。改編后的`句子,就只是告訴我們她做了什么,沒什么趣味。
師:你真的用心體會了,蕭紅的描寫,多像電影畫面中的慢鏡頭,充滿著童真童趣,簡單而又美好,打動人心。
課文的第16自然段,作者用相同的句式,寫出了園子中的景物的生機與自由。很多孩子都特別喜歡這一部分的描寫,他們在旁邊寫上了批注,也把自己的感受分享給大家。但是,我也從不少孩子的眼神中讀到了異樣。我讓孩子們暢所欲言,于是我聽到了這樣的聲音:他們對文中的我有點羨慕、嫉妒、恨,因為他們的童年,做了很多不愿意做的事。
我問孩子們,有了這個自由自在的園子,有了祖父的寵愛,我是不是可以一直這樣無憂無慮呢?這個問題,把孩子們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后的《閱讀鏈接》上。課后的這段文字,選自《呼蘭河傳》這部小說的尾聲,文字中的悲涼與課文中的自由與歡樂形成了鮮明對比。學生讀完之后,之前的情緒不復存在了,很多孩子沉默了,有一個孩子問: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她為什么去逃荒?這時候,我為孩子們補充了作者蕭紅的經歷:祖父去世后,19歲的她被迫離家,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31歲客逝香港?!蹲娓傅膱@子》選自蕭紅的《呼蘭河傳》,這部小說寫成于1940年左右。當時的蕭紅,身處異鄉(xiāng),貧病交加,她思念著寵愛她的祖父和那個生機勃勃的園子。
其實,在學習《火燒云》一課時,孩子們初步了解過蕭紅,但是僅限于她的原名、代表作。學習這篇課文時,我認為有必要讓孩子們了解她的主要人生經歷,但她的經歷在我看來是一個悲劇,我擔心,孩子們如果提前搜集資料再來學習課文,無法再用輕松、快樂的心情來學。備課時,我把這一環(huán)節(jié)放在了閱讀鏈接之后,這樣的設計,不僅是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也旨在把學生從課內引到課外,讓學生有興趣去讀蕭紅的《呼蘭河傳》或其他作品。
此時,再回到課后的問題:讀過閱讀鏈接,你對課文有什么新的體會?
生1:我童年的自由、快樂,是祖父給予的,我認為作者寫祖父的園子,是在懷念祖父。
生2:一個人的一生,不可能總是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我們要珍惜美好的時光。
生3:對蕭紅來說,童年時和祖父在一起的那段時光,是多么美好,多么珍貴,難怪她一直念念不忘。
師:蕭紅19歲離開家鄉(xiāng),從此再也沒有回去過,但祖父的園子始終在她心里,是她永遠的心靈家園。她把自己的童年經歷寫進了《呼蘭河傳》這部自傳體小說中,現在,我把這本書推薦給大家。我們一起來讀吧!
五年級祖父的園子教案篇十七
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理解和體驗,只要能從課文中找出有關的詞句,言之有理的,都應該鼓勵。學生可能的會有這樣的印象:
2.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或段落,反復地朗讀。
設計說明:略讀課文前的“學習提示語”和每組課文前的“單元導語”,意在燃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關注課文與課文之間的前后聯系,還教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方法。所以要讓學生結合課前的提示,充分地自主地讀文,在讀中體會情感,在讀中感悟語言的特點。
p
五年級祖父的園子教案篇十八
課文《我和祖父的園子》節(jié)選自現代優(yōu)秀發(fā)作家蕭紅的自傳體小說《呼蘭河傳》。主要寫了“我”幼時和祖父在園子里自由生活的情景,具體而又生動地表現了“我”的好奇、自由和快樂。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貼近小孩子的生活,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文中的語言非常有特色,平和、樸實、充滿童趣,運用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使語言整齊而優(yōu)美。
本文的語言描寫十分有特點,貼近學生生活?,F在的語文教學應該是以學定教。薛法根老師曾說道語文教學的三個轉變:1、把講課文變?yōu)閷W語言。2、把讀課文變?yōu)閷W閱讀。3、把悟課文變?yōu)閷W表達。我在教授本課時,運用多種形式來進行閱讀,讓學生能充分理解課文,感悟課文中的情感,把教教材變?yōu)橛媒滩膶W語言,教語言。特別是對于重點詞語及難以讀準的地方及時指導。通過語言的魅力來吸引學生,讓學生愛閱讀,愛語文,提升自身的語文學習能力和動力。
語文教學活動的根本在于時刻關注學生,跟隨學生,以生為本。在課堂中老師的教學設計是一條主線,但不應該是一張大網。我覺得,教師的思路應該像一條猴皮筋,可以根據學生情況被扯來扯去,但始終能夠回歸原位,但我在上本課時思路就像一條棍子,雖然沒有被扯遠,但更關鍵的卻沒有吧學生思維充分打開,無法調動學生積極性,這一點是應該注意的。說到這里,不得不說教學機智。教師的教學機智在課堂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或者是承上啟下,或者是查缺補漏,或者是畫龍點睛,但不論那一種,最根本的就是要為學生服務,而不能成為教師嘩眾取寵的工作。教學機智的培養(yǎng)其實更多是經驗和反思的積累,思考的多了,教學機智也就自然而然浮出水面了。
另外,教師的評價語言也是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以前的單純的鼓勵性語言已經不太能適應現在的語文課堂,評價語言應該是能夠促動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思考深度,以評價語來推動課堂往更深的層次里進行。
語文課堂中,學生的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和培養(yǎng)也是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特別是讀書姿勢、寫字姿勢、握筆姿勢等,都要隨時性地進行糾正和指導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良好習慣。另外對于字、詞、句、段、篇的學習方法的滲透還需要更加藝術化,學生感悟更深,效果更明顯。鄒局長說:語文教學應該是扎實、細膩、簡約、空靈,這就要求在課堂中教師應該從根本出發(fā),藝術性地進行指導,把握語文教學的本質特征,從原來的大環(huán)境中走出來對自己、對學生能夠有一個特殊的評判。
語文教學是一個充滿挑戰(zhàn)性的工作,抓住學段目標,言意兼得,只有這樣才能讓語文課堂更有語文味。
五年級祖父的園子教案篇十九
《祖父的園子》這篇課文我從來沒接觸過,上課前專門拿一本學生的書看了看,知道是篇略讀課文,語言很美,篇幅很長,當時就想著這樣的課要怎么上。開課,吳老師圍繞著“祖父的園子是一個什么樣的'園子?”“哪個自然段寫園子的蔬菜,本自然段哪個詞語可以概括菜園的特點”展開。我和同學們一樣一直被老師的幽默風趣、嘻笑怒罵、妙語聯珠吸引著,這個時間學生是輕松的,我也是輕松的。
猛一看表,已經二十分鐘過去了,當時不禁有些著急,那么長的課文要怎么講啊,可是吳老師巧妙的用“蕭紅怎么會知道園子的快樂呢?”這樣一個過渡,然后讓學生圈出“我”跟著祖父在園子里做的事情,在師生交流中,師生合讀中,我們感受到了蕭紅的快樂的童年。
吳老師卻在大家沉靜在快樂中時,又拋出了蕭紅的生平,以及寫作背景,讓我們對她更多了許多的惋惜,與對《呼蘭河傳》的閱讀欲望。
吳老師的課,我很喜歡。
五年級祖父的園子教案篇二十
《祖父的園子》選自《呼蘭河傳》,講述的是作者蕭紅童年的故事。那份藏在祖父園子里無拘無束,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令人向往。文中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貼近兒童生活,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文中的語言非常有特色,平和、樸實、充滿童趣,運用擬人排比的修辭手法,使語言整齊而優(yōu)美?;仡櫿谜n的教學,總結如下:
句式比較,感受作者用語的精妙。
在語文閱讀中。文本語言的載體就是語言文字。閱讀教學要引導學生“披文得意”,在閱讀中掌握讀書方法,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品味、消化、積累、運用課文的語言。
教學時,我發(fā)現課文的第3、13自然段文字的描述與我們平時寫作時的用語有所不同,一種近似于反復的寫作手法,對于凸現主旨有很好的作用。我想:何不讓學生也來體會作者用語的精妙之處,或許對他們今后的寫作有幫助呢?于是在學習這兩處時,我嘗試進行句式比較,出示一段平時常用的描寫,如針對第3自然段前半部分內容出示“我和祖父一天都在園子里邊,我們帶著草帽一起摘花、一起拔草?!比缓笞寣W生讀讀原文中的語句,讓學生體會到“我”的好奇、活潑以及園子給予“我”的自由外,感受作者用語的精妙,接受一次寫作方法上的熏陶。
(1)抓住詞語,感受喜歡。
這篇課文很多詞語很有特色,都是兒童的表達形式,很受學生喜歡,文中許多abb式的詞語如“胖乎乎、圓滾滾、藍悠悠”都很優(yōu)美,體現了作者別樣的情感;有些動作的詞語也是很口語化,如“東一腳、西一腳、踢飛”,這些動詞充分寫出孩子無拘無束,園子里的活動豐富多彩的特點。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都體會到了,有學生說這樣的蜜蜂抱在手里一定很有趣;有學生說用這樣的表達顯得特別親切,學生用自己獨特的想法感悟作者,感悟文字。
(2)推己及彼,感悟快樂。
課上完后,學生們對文中的小蕭紅羨慕不已,文中所寫的小事雖然內容看似零散,但都圍繞“趣”字展開。此時,如果課文僅僅停留在這是一個怎樣的園子,遠未觸及課文的教學價值,我繼續(xù)引導學生把關注點落在作者獨特的表達方式上,讓學生明白:小蕭紅是快樂的,她看到的蜜蜂、螞蚱等都是快樂的,都是別有一番情趣的,我們也有自己的童年,自己的“趣事”,我們的快樂和自由不僅僅局限于田野、圖書館、操場、河邊,包括屬于自己的房間,我們也應該有不一樣的快樂,學生暢所欲言,由童年的快樂拓展開來,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童年生活,課堂就會變得更有生趣了。
五年級祖父的園子教案篇一
1、會認讀8個生字及“螞蚱、櫻桃、蚌殼、瞎鬧、倭瓜、水瓢”等詞語,通過查字典,并結合課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熟讀課文,想象課文描寫的“我”在祖父園子里的生活情景,體會“我”在園子里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感悟作者的表達方式。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錄積累文中優(yōu)美的句子。
4、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讓學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讀書,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樂,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并積累語言。
體會感情,領悟表達方法。
導入:我們已經學習了《東陽童年駱駝隊》,這篇課文給你留下哪些難忘的記憶呢?告別童年東陽下的駱駝隊,我們走進了第7課《祖父的園子》。
2、自由讀,交流:
園子是豐富多彩的,我的活動也是豐富多彩的。
3、默讀課文,想一想:我在園子里的心情是怎樣的'?你從哪里體會到?
2、交流:(快樂的,自由的……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板書“自由自在”
1、是啊!“我”跟著祖父在園子里做了很多事情,對這些事情,作者進行了“詳略”處理,其中寫得最詳細的是哪件事情?(鏟地)。
2、找出相關段落,自由讀,從哪些的動作和語言可以看出作者的自由自在。
3、交流:(5—12自然段)。
祖父鏟地,我也鏟地。因為我太小,拿不動鋤頭桿,祖父就把鋤頭桿拔下來,讓我單拿著那個鋤頭的“頭”來鏟。其實哪里是鏟,不過是伏在地上,用鋤頭亂鉤一陣。我認不得哪個是苗,哪個是草,往往把谷穗當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當做谷穗留著。
祖父發(fā)現我鏟的那塊地還留著一片狗尾草,就問我:“這是什么?”我說:“谷子。”
祖父大笑起來,笑夠了,把草拔下來,問我:“你每天吃的就是這個嗎?”我說:“是的?!?BR> 我看祖父還在笑,就說:“你不信,我到屋里拿來給你看?!?BR>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個谷穗,遠遠地拋給祖父,說:“這不是一樣的嗎?”
祖父把我叫過去,慢慢講給我聽,說谷子是有芒針的,狗尾草卻沒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祖父把我叫過去,慢慢講給我聽,說:“谷子是有芒針的,狗尾草卻沒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BR> (1)動作:伏在、亂鉤(哪個句子說明我是亂鉤呢?)、拋給。(板書)。
(2)語言:
a師生合作分角色朗讀;把最后一句話改成直接敘述,再師生分角色朗讀;你從我和祖父的對話中體會到什么?(無拘無束、調皮、愜意、漫不經心、調皮、懶散;祖父的親切、慈祥、寬容、哭笑不得)。
指名讀“祖父的話”你對祖父又有哪些深刻的認識?
祖父的“笑”和我的自由有什么關系呢?(正是祖父的愛放飛了我自由的天性)。
c祖父始終“笑”著面對我,那我又是怎么說的呢?作者并沒有寫出來,這給了我們無限的想象空間,請你們自由的讀一讀,你覺得“我”會怎么說呢?(指名)。
(調皮地、大聲地、不耐煩地、嬉皮笑臉地、沒大沒小地、一本正經、天真地、滿不在乎地……)。
指名讀“我”的話,加上這些詞語,作者的形象就更生動更立體了!
d同桌合作:練習、展示(多么和諧的畫面!多么溫馨的情景?。?。
五年級祖父的園子教案篇二
《祖父的園子》是女作家蕭紅寫的一篇非常精美的散文,行文揮灑自如。這篇課文要充分地讓學生在讀中體會情感,感悟語言的特點,讓學生徜徉在美麗的文字間。課上我讓學生邊讀邊體會作者童年的自由。
通過三問:先問:“‘我’和祖父在園子里做什么?”——體會“我”和祖父關系的親密。再問:“祖父在勞動,‘我’也真的在勞動嗎?從一些詞句中,你看出了什么?從而感受‘我’的童年生活是怎樣的?再說說形成這一切的原因。通過解讀,學生明白了為什么把園子稱作“祖父的園子”,感情朗讀時,也就融入了對祖父的思念之情。
五年級祖父的園子教案篇三
讀《祖父的園子》一文,學生輕輕松松就跨進園子,感受到這里充滿了生命的氣息,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氣里彌漫著自由的氣息。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這自由也是她童年快樂的源泉。當然,讓作者感到自由快樂的不光是祖父的園子,還有慈愛的祖父,他給了孩子心靈的自由,正是因為作者的心靈是自由的,所以在孩童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樂的甚至充滿夢幻色彩的。這樣的話題十分貼切兒童生活,學生學起來不陌生,但是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情感積累與體驗比較單一或膚淺。因此,要讓學生從查找作者的生平資料入手,引導學生課前或課后閱讀《呼蘭河傳》,這樣能幫助學生走近作者的內心世界,為學生自由地、入情入境地讀書打入基礎。學生先談談讀書收獲,再提出自己的讀書疑問,這些在課前教師必須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另外,學生個人的讀書收獲較片面,因此把合作學習、探究學生的精神和方式引進課堂,也是必不可少的,從而從根本上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素質的發(fā)展。
首先是課前先學,為學生提出自主閱讀的三維目標“把握文章主要內容,讀懂作者內心情感,提出個人獨特見解”,檢查反饋學生的自主讀書的收獲,這樣可以了解學生的自學基礎,在稍后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然后教師根據事先獲知的學生質疑問題,擇其精華投影于屏幕,讓全班同學圍繞這幾個問題展開合作、探究式的學習。過程中教師不忘自己“引領和點拔者”的身份,從“園子”直接切入第十三段的教學,然后聚焦于“自由”這個字眼,教學由此展開并形成波瀾。接著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情感,在讀中感悟語言的特點,體會寫作方法,并由此拓展片段寫作,巧妙地引導學生進行文本語言內化遷移。最后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自主探究,獲得“自由的背后是愛”這個關鍵的感悟。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自主讀書,把握課文內容,品味人物情感,領悟表達方法。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世界。
2、有感情朗讀課文并感悟作者對文章的表達方式。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世界。
難點:感悟作者對文章的表達方式。
[教學準備]小黑板,多媒體課件。
1、充分地朗讀課文,讀通、讀懂課文。
2、思考:“我”在園子里心情怎樣,從哪些描寫中體會到,運用學過的方法在書上批注。
3、提出你對課文的質疑之處。
4、了解作者的生平,有條件的可閱讀《呼蘭河傳》中與蕭紅童年生活相關的篇章。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談話導入,與學生分享閱讀心得。
2、根據課前布置的預習要求抽查預習情況。
3、展示學生的質疑問題。
(1)談自己對閱讀的感受。
(2)從各個角度談閱讀收獲。
(3)針對課文提出質疑。
1、捕捉教學文眼。
(1)請找出直接描寫園子的段落。
(2)你會產生一種什么感覺,頭腦中會跳出什么詞來?
2、細讀,引發(fā)體驗高峰。
(1)你最喜歡哪句話,你想怎么讀才能表現你的心情。
(2)配上音樂請學生在溫馨的旋律讀書。
(3)請學生總結讀書方法。
(4)小結:是啊,字詞有冷暖,語言有溫度,這些特殊的詞與句式能讓我們體會到,蕭紅的文字樸素又灑脫,字里行間撲騰著“自由”二字。
(5)啟發(fā)“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
(1)學生自由讀第十七自然段。
(2)用一個詞來形容讀后感受。
(如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1)學生自主選擇喜愛的句子讀。
(2)配樂自主讀書。
(3)學生賽讀,感悟讀書方法。
(4)用“借景抒情”之手法,課堂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
(5)匯報寫作片段。
(1)小組自學討論“人的自由”部分。
(2)抓住學生匯報內容予以點撥、指導。
(3)幫助學生發(fā)現“自由、快樂”的背后是愛。
(1)小組成員在組長匯報下,各抒己見,用邊讀邊悟的方法學習。
(2)全班匯報。
(3)在交流中體驗一種人性自由的愛。
1、請學生說說童年生活的快樂。
2、鼓勵學生用本課的寫法寫一寫。
在拓展深化中,能自悟自評。
園子·人。
自由·快樂。
祖父·愛。
五年級祖父的園子教案篇四
學習目標:
1.認識8個生字,讀讀記記“螞蚱、櫻桃、蚌殼、瞎鬧、鋤頭、倭瓜、水瓢、圓滾滾、一動不動”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達方式。
二、自學生字(課前完成,檢查)。
1、讀準生字詞(分辨多音字)。
2、形近字對比組詞。
3、分析難寫字和易錯字。
4、理解難懂的詞語(聯系上下文、查詞典)。
三、初讀課文,知大意。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找出生字新詞,注意讀準字音.。
3、想想作者回憶了童年時代在祖父的園子里快樂玩耍的哪些情景?
1、觀賞小昆蟲,大榆樹。
2、跟隨外祖父栽花,拔草,種菜,鏟地。
3、誤把狗尾草當谷穗留下不鏟除在祖父的園子里玩耍的情景:
4、摘吃黃瓜,追逐蜻蜓,捉玩螞蚱。
5、用瓢舀水往天空揚。
6、沐浴陽光,感受花、鳥、果、蟲的自由。
7、用草帽遮臉睡覺。
四、理解課文,
1、課文中哪些情景讓“我”對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懷呢?畫出有關的句子,并說說原因。
2、說說“我”在園子里的心情怎樣,從哪兒體會到的。
滿足,得意,自由自在,無憂無慮。
3、有感情的朗讀你喜歡的部分。
課后反思:
祖父的園子是一幅明麗的漂亮的富有童話色彩的畫,畫中有樹、有花、有菜、有莊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螞蚱、有小鳥、有風、有雨,還有太陽的光芒、云朵的影子。
資料交流:學生出示自己課前準備的作者的資料,以了解蕭紅短短一生的文學成就,以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趣。
體會作者的情感。
(1)“我”在園子里心情是怎樣的?
(2)是從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
交流中引導學生讀有關的段落,讀出自己的體會,感受作者的語言特點和表達方式。
五年級祖父的園子教案篇五
1.認識8個生字,讀讀記記“螞蚱、櫻桃、蚌殼、瞎鬧、鋤頭、倭瓜、水瓢、圓滾滾、一動不動”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達方式。
引導學生自主讀書,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領悟表達方法。
領悟作者如何表現“我”在園子里的心情的表達方法。
讓學生了解作家蕭紅,讀一讀她的有關文章。
1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上節(jié)課,我們隨著作家林海音一起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段美好時光。今天,就讓我們跟著另一位女作家蕭紅,走進《祖父的園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生字新詞,讀通課文。思考:你覺得祖父的園子是一個怎樣的園子?試著用一個詞語概括,并在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談談理解。
(本課清新活潑的筆調定會給學生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定會對祖父的園子產生深刻、美好的第一印象。)。
三、研讀課文,體驗情感。
1.默讀課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體會“我”的心情。
(學生自主學習)。
2.匯報交流:
(一)對園子的印象(1—3小節(jié))。
“我家有一個大花園,這花園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螞蚱,樣樣都有?!T谏厦嬉粍硬粍恿恕!薄盎▓@里邊明晃晃的,紅的紅,綠的綠,新鮮漂亮?!?BR> (1)從這幾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祖父的園子里昆蟲豐富多彩;昆蟲非??蓯?;祖父的園子充滿生機、熱鬧、美麗……我對園子非常喜愛,難以忘懷。)。
(2)有感情地朗讀,讀出熱鬧和生機勃勃的感覺。
(二)“我”跟著祖父在園子里干活、玩耍。(4—15小節(jié))。
“伏在”、“亂鉤”,說明“我”的舉止很天真可愛,說明了園子不僅是童年的樂園,而且是學習的大課堂。
(這幾個小節(jié)圍繞著“我”錯把谷穗當野草割掉的趣事展開,通過對話表現“我”的年幼無知和天真頑皮,也表現出祖父對“我”的喜愛和呵護。一老一少,形象鮮明,語言生動,特別是人物心理很耐人尋味。教學中,還可安排角色表演的形式,激發(fā)興趣、豐富內容、加深體驗。)。
(3)小結:“我”在園子里到底是玩還是干活?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我”在園子里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滿了歡樂。)。
(4)選擇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讀,讀出“我”的快樂。
(“撿了這個,扔了那個,心里卻又想著另一個”,這種微妙的心情,是每個孩子共有的心理特點,因此,這一環(huán)節(jié)應重視孩子的朗讀體驗,讀出孩子所特有的俏皮可愛。)。
(三)感受園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16—17小節(jié))。
(1)思考:從這兩段話中讀出了什么?是從哪些句子讀出來的?
(2)交流、討論:
凡是在太陽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黃瓜愿意開一朵花,就開一朵花,愿意結一個瓜,就結一個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個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
玉米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愿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
……。
(寫園子里植物和動物的自由自在,表達“我”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快樂心情;所以,在“我”的眼里,園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快樂的,都是那樣美好,充滿活力。)。
(3)重點朗讀17小節(jié),體會其中的自由和快樂。
(理解作者在這一小節(jié)列舉了大量事物,花費大量筆墨細致描寫的用意,充分感受園子中所有生命的自由自在。)。
(4)有感情地朗讀后面三段話,通過適當的語氣把“我”的快樂心情讀出來。
質疑:作者為什么能將她的童年生活寫得那樣有趣,真實,吸引讀者?
(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把“我”—一個小孩做的、想的、說的如實地寫下來。這些事,只有小孩會這樣做,這樣說,具有真情實感。作者的描寫具體生動,用了一系列的動作、語言,心理描寫,使我們好像真正走進了園子,看到了“我”一樣。因此,我們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這篇課文為什么能給人帶來強烈的震撼,使人心馳神往?緣于作者敏感的心靈,細膩的筆觸,她選取的例子看似一件件平常的小事,卻往往最易打動人,印證了“生活就是寫作的源泉”,對我們的寫作有很好的啟發(fā)意義。)。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興趣的,還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歡的段落。
2.摘抄課文中體現童真童趣的句段。
3.課外閱讀有關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爾基的《童年》,為口語交際做準備。
五年級祖父的園子教案篇六
《祖父的園子》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祖父家有一個大花園,花園十分漂亮,有各種花兒和蝴蝶,作者十分喜歡它,因為它帶給了作者快樂。
《祖父的園子》是作者童年的樂園,那里珍藏著純真和美好,通過對園子里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的介紹,寫出了童年生活的自由與快樂,表達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
總有一個地方承載著童年的回憶,它可以是有浪花、、貝殼的海邊,也可以是有鮮花、小草的郊野,還可以是祖父的五彩花園,在祖父提供的自由天地里,兒時的作者盡情享受著童年的無窮的樂趣。
我們也有屬于自己的童年樂園,那也是鮮花盛開,四季如春,讓我們珍惜這樣的童年時光吧!讓它伴隨著我們自由自在的成長。
五年級祖父的園子教案篇七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我”在園子里充滿情趣、自由自在、幸福快樂的生活,體會祖父的寬容和慈愛,感悟“我和祖父的園子”的精神意義。
3、感受蕭紅語言清新自然、率真稚拙之美,體會文字的意蘊,產生閱讀其作品的愿望。
1、精讀課文,感受文章中的“景”的自由,體會文中小姑娘自由快樂的生活和祖孫情深。
2、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師:有一篇文章,讀著,讀著,我們就沉浸在作者那爛漫的童年生活中,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作家蕭紅的童年。讀課題!
預習時,讀課文超過五遍的同學請舉手。了不起!熟讀課文是我們閱讀理解的基礎。是不是覺得這篇文章語言近乎口語,并不難理解,但要讀出文字背后包含的那些情感還需要我們凝神靜氣地閱讀。
有誰帶著問題讀課文的?
會讀書!帶著問題讀書會讓我們的閱讀更有方向,更有收獲。
同學們的問題中有一個問題含金量很高,這節(jié)課我們就圍繞這個問題進行閱讀探究。
學習任務:這是一個怎樣的園子呢?
課文中有兩個小節(jié)直接寫園子的,打開課本,略讀課文,把它們找出來。
1.讓我們到園中來漫步吧。出示第二自然段:
自由地讀一讀,想一想,在蕭紅的眼里,這是一個怎樣的園子?
這是一個怎樣的園子?結合文章的語句來談一談。
2.讓我們繼續(xù)在園中漫步。
在蕭紅的眼里,這又是一個怎樣的園子?自由地讀一讀。
這一段,讀著,讀著,有一個詞會撲面而來。
有一句話,概括地寫出了這一點。
師: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一切都是自由的。
這一段文字寫得很美,寫得很妙,這精彩的地方需要我們靜下心來好好地品讀、品讀。
這些句子好在哪里呢?專心地讀一讀,靜心地品一品。
你有什么發(fā)現?
還有什么發(fā)現?
這四個“愿意……就……”后面還有一個“隨意”,寫出了什么?對!園子是自由的,作者的心靈也是自由的。景物的自由代表著身在景物中人的自由。這種寫法就叫借景抒情。這自由呀,裝得下天和地。讀吧,自由地練一練。
誰愿意展示一下你的朗讀。老師為你配上一段音樂。用你的朗讀表達出作者內心的自由。
讀這一段文字的時候,我們眼前會浮現出許多畫面。同學們,細讀出滋味,品讀有收獲。再讀一讀,哪個鏡頭最吸引了你。
預設:
文中相似的句子串起來就成了一首詩。不信你看:
“祖父戴一頂大草帽,我戴一頂小草帽?!?BR>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BR>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鏟地,我也鏟地?!?BR> “祖父澆水,我也搶過來澆?!?BR> “祖父笑了,我也笑了”
“我開心地笑了,祖父也開心地笑了”
如果你關注了細節(jié),讀了這一段后,祖父有一種特別親切的表情浮現在我們眼前——笑。讓我們一起來回憶:
這是和藹可親的笑!這是欣賞的笑!這是寬容的笑!這是充滿愛意的笑。
同學們,這一次又一次笑容的背后你讀到的是祖父什么?那一份濃似一份的愛。
不管是瞎鬧,還是淘氣,即使是越幫越忙,甚至闖出點小禍,在蕭紅的記憶里祖父是勤勞的,是寬容的,是疼愛她的,祖父帶給了蕭紅無限的自由和快樂。
(蕭紅出生與一個地主家庭,父親對她十分冷漠,母親也不喜歡她,只有祖父疼愛她,祖父是蕭紅一生最重要的人。在蕭紅眼里,這不是一個普通的園子,而是蕭紅童年生活的樂園,這個園子只屬于“我”和最親愛的祖父,這個園子是蕭紅的家園)。
5、這個園子是蕭紅的樂園,是一個充滿愛的園子,更是她的家園。蕭紅懷念的是園子,懷念的是祖父,也是懷念那一段真性情的歲月。所以蕭紅后來寫了一本書叫——《呼蘭河傳》。在《呼蘭河傳》記敘了一些人還有一些小事。文章的結尾她這樣說:“呼蘭河這小城住著我的祖父,也埋著我的祖父……”茅盾稱這本書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BR> 這位北國才女在1942年1月22日一個凄涼的冬日去世了,只有31歲。在這堂課要結束的時候讓我們來輕輕地讀首詩。也算是我們對她的一種紀念!
祖父一天都在園子里邊。
我也跟著祖父在園子里邊。
祖父。
戴一頂大草帽。
我
戴一頂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鏟地我就鏟地。
祖父種菜我就溜平。
祖父澆水我就“下雨”
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樣就怎么樣。
園子里的一切都是活的。
花醒了鳥飛了。
蟲子說話倭瓜上架。
玉米上天黃瓜開花。
玩累了。
我找個陰涼地。
就睡著了。
不用枕頭不用席。
只有一頂小草帽。
……。
課件。
19、我和祖父的園子。
樂園愛園家園。
作業(yè):
回憶自己的童年趣事,下節(jié)課和同學一起分享。
五年級祖父的園子教案篇八
1、認識“蚱、啃”等9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晃”,會寫“蝴、蝶”等13個字,會寫“蝴蝶、蜻蜓”等12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感悟作者的表達方式。
1、學生默讀課文,找出不認識的字詞。
2、學生匯報,師指導識字:
3、(出示生字)指名學生帶讀,注意讀準字音。
4、(出示“蝴蝶、蜻蜓、螞蚱”等詞語)學生齊讀。
1、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給課文標上自然段并劃分段落。思考:你覺得祖父的園子是一個怎樣的園子?(充滿快樂的、自由的、美麗的園子)。
2、小組討論:作者回憶了童年時在祖父的園子里的哪些場景?
(1)學生齊讀,說說祖父的園中有什么。(昆蟲)有哪些昆蟲?(蜜蜂、蝴蝶、蜻蜓、螞蚱)這里著重寫了哪種昆蟲?(蜜蜂)作者先是運用了abb式的疊詞,再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蜜蜂的可愛,同時也表現了作者對它們的(喜愛之情)。
(2)除了昆蟲,園中還有什么?(樹)哪些樹?(櫻桃樹、李子樹、大榆樹)著重寫了(大榆樹)。(出示與大榆樹相關的句子)仔細默讀上面的句子,找出作者描寫大榆樹時所運用的修辭手法。(擬人、比喻)有什么作用?(勾勒出大榆樹的高大和不容忽視,也寫出了大榆樹的活力。)。
(3)再次齊讀第1~3自然段,邊讀邊想象,此刻你正漫步園中,看到這些富有生機的景物,是多么陶醉啊。
祖父的園子里有蝴蝶,有蜜蜂,還有大榆樹,真是生機勃勃,但是不是只有這些呢?還需要我們進一步去發(fā)現。
五年級祖父的園子教案篇九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tǒng)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五年級《我和祖父園子》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心情。
3、感受作者眷戀童年美好生活和懷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4、感悟作者的表達方式。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在園子里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心情。
2、學習作者真實表達自己感情的寫作手法。
課件
一、導入
有一位女作家,她是魯迅先生贊賞的學生,被稱為“民國四大才女”之一,她就是天才女作家蕭紅。蕭紅寫過一部長篇小學《呼蘭河傳》,這是一部回憶性自傳小說。
今天我們就再次走進呼蘭河城中“我和祖父的園子”,去感受蕭紅的童年生活。
復習詞語
二、復習詞語
蜂子蝴蝶蜻蜓螞蚱
韭菜谷穗倭瓜黃瓜(謊話)
栽花拔草下種鏟地澆水
1、這三組詞有什么規(guī)律,你們發(fā)現了嗎?
第一組:昆蟲第二組:植物第三組:“我”和祖父在園子里干什么。
三、精讀課文,認識園子
1、這是一個怎樣的園子呢?
(1)出示課文第2自然段,請一個學生來朗讀。
(2)園子里有什么?只有這些昆蟲嗎?
有蜂子、蝴蝶、蜻蜓、螞蚱。不是只有這些昆蟲,還有其它的昆蟲,比如螳螂、知了等,從樣樣都有這個詞里可以感受到。
(3)這是一個樣樣都有的園子。
(4)這些昆蟲是什么顏色的呢?
有白、黃、大紅、金、綠。
(5)這是一個色彩斑斕的園子。
(6)這還是一個怎樣的園子?請同學自己感悟文字,再填上一些詞語。
這是一個大園子。這是一個有趣的園子。這是一個充滿生機的園子。
(7)這些昆蟲中,作者詳細寫了哪兩種?
(8)大紅蝴蝶。為什么還要寫不好看的白蝴蝶和黃蝴蝶?
是襯托手法。
(9)蜂子。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
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蜂子的形態(tài),滿身容貌,胖圓。
師總結:蕭紅能把院子里的昆蟲寫的這么有趣,充滿生機是運用了一些寫作手法。
2、過渡:文中還有一個自然段也是描寫園子的,誰能快速找到。
(1)出示13自然段。請同學自由朗讀,并找出中心句。
中心句:“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BR> (2)一切都活了,誰活了?
出示:
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
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
(3)這段文字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
這里運用了排比、擬人的修辭手法,把花、鳥、蟲子寫活了。
(4)它們活了嗎?活了。老師引讀。
師總結:這里寫花、鳥、蟲子活著了,其實就是在寫“我”活了,寫物是為了寫人,用到了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
(5)把花、鳥、蟲子換成“我”再來讀一讀。
(6)出示: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黃瓜愿意開一謊花,就開一謊花,愿意結一個黃瓜,就結一個黃瓜。
玉米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愿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
(7)這段文字寫了什么?
寫了倭瓜、黃瓜、玉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
(8)它們自由嗎?好像你們的朗讀沒有讓我感受到它們很自由。我們能加快語速來讀一讀嗎?老師領讀,學生跟讀。
師總結:作者反復的寫,我們反復的讀,讀出倭瓜、玉米、黃瓜的自由。
(9)你還能用文字來表達院子里其它農作物的`自由嗎?
愿意,就,
愿意,就;
(10)那作者在這個園子里自由嗎?
寫園子里農作物的自由,就是在展現“我”的自由,同樣是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
四、精讀課文,感悟“我”的快樂
1、過渡:你還從哪些自然段中感受到“我”的快活和自由?
2、重點賞析3-12自然段。
(1)默讀課文,思考我跟著祖父在園子里學做哪些農活?
栽花、拔草、下種、鏟土、澆水。
(2)再細讀,你覺得我是一個怎樣的小女孩?從哪里感受到的?
我:好奇、幼稚、可愛、天真、淘氣。
(3)我的這份快樂和自由,都離不開一個人?
祖父。那祖父是一個怎樣的人?
(4)重點賞析我和祖父的對話。分角色朗讀這段對話。緊扣幾個笑字。
祖父:寬容、耐心、慈祥、爽朗。
師總結:這園子因為有了祖父,有了祖父那份濃濃的愛,才會生機勃勃,才會自由自在,才會快快樂樂,這是蕭紅和祖父的園子。
師總結:是啊,無論呼蘭河有多少人,都已經淡忘了,唯一記得的只有祖父。蕭紅把對祖父的無限懷念化作了一部偉大的作品《呼蘭河傳》,所以她在小說的結尾這樣寫道:
呼蘭河這小城里邊,以前住著我的祖父,現在埋著我的祖父。
我生的時候,祖父已經六十多歲了,我長到四五歲,祖父就快七十了。我還沒有長到二十歲,祖父就七八十歲了。祖父一過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從前那后花園的主人,而今不見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園里的蝴蝶,螞蚱,蜻蜓,也許還是年年仍舊,也許現在完全荒涼了。
小黃瓜,大倭瓜,也許還是年年地種著,也許現在根本沒有了。
五、作業(yè)布置
1、推薦閱讀《呼蘭河傳》
六、板書設計
我和祖父的園子
園子樣樣都有快樂
五彩斑斕自由
充滿生機
襯托比喻排比擬人借景抒情
我好奇幼稚可愛天真淘氣
祖父寬容耐心慈祥爽朗
五年級祖父的園子教案篇十
《祖父的園子》讓我想起了我外婆的菜園。外婆的菜園與文中祖父的園子有些不一樣。外婆的菜園沒有祖父的園子那么大,很小巧,且很特別,因為它在樓頂。是外婆把土一袋一袋辛辛苦苦地背上去鋪成的,每一袋土都有著外婆對土地的熱愛;是外婆將土一袋袋認真地在地上鋪好,每一份土里都有外婆的心血;是外婆往這一袋一袋的土里栽培著幼苗,這樣土里就有了她的希望。
外婆的菜園雖小,卻很精致,鋪成的地被外婆精心整理成好幾個小方塊。每塊小方塊都種上不同的蔬菜,有小白菜,辣椒,紅薯葉......每一種菜都被外婆養(yǎng)得水靈靈綠油油的。外婆澆水的時候,我也要澆,外婆施肥,我也要施。我哪會施肥呀!把菜都踩扁了,外婆很心疼被我踩的菜,望著菜,扶著鋤頭,驚恐地叫著:“莫踩喲!”于是外婆不再讓我干活。我喜歡在外婆的菜園里玩,夏天坐在絲瓜藤下乘涼,玩泥巴,不時有蜜蜂和蝴蝶飛來,圍著絲瓜花跳舞,偶爾會有小鳥飛來,落在菜園里,歪著頭踱著步,找蟲吃。冬天到了,菜園便成了我那兩只小烏龜冬眠的小床。
冬去春來,四季變換,外婆的菜園就像變魔法一樣,變化出不同的蔬菜。我不怎么愛吃蔬菜,但外婆菜園的菜,鮮嫩多汁,甘甜可口。每次外婆送來了,吃的時候我都是大口大口的往嘴里塞。外婆看了都會說:“慢一點吃,慢一點吃,還有很多喲!”
我想,長大以后,我也會像蕭紅一樣,把菜園里的一切,當成童年珍貴的回憶。
五年級祖父的園子教案篇十一
聽了吳xx老師教學的《祖父的園子》一課,吳老師那幽默的語言,細致的講解,耐心的指導,巧妙的點撥,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感覺,語文課也可以這樣生動。
一、抓住重點句段,講解細致、透徹,讓學生在重點句段中理解文章,體味情感。如“哪個詞可以概括裁員的特點?”還有重復出現好多遍的“就”字,讓學生深刻理解了蔬菜們的自由。
二、“我來寫園子”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出示了例子“——了,就像——似的?!敢狻汀?。”讓學生仿照書上的句子來想象寫。這樣的設計,不僅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深入一層,而且降低了學生直接寫的`難度,發(fā)揮了學生的想象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想象寫出句子,通過當時的學生反饋來看,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無疑是成功的。
三、本節(jié)課朗讀很多,形式多樣,最突出的是教師和學生配合著朗讀,讀出了蔬菜的自由,同時,教師起到了示范朗讀的效果,使學生越讀越有感情。還有后面的教師配樂朗讀更升華了文章的情感。
四、教師最后對作者背景的介紹,使學生更加了解了其人,理解了其文,升華了其情。
五年級祖父的園子教案篇十二
聽了老師教學的《祖父的園子》一課,老師那幽默的語言,細致的講解,耐心的指導,巧妙的點撥,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感覺,語文課也可以這樣生動。
一、抓住重點句段,講解細致、透徹,讓學生在重點句段中理解,體味情感。如“哪個詞可以概括裁員的'特點?”還有重復出現好多遍的“就”字,讓學生深刻理解了蔬菜們的自由。
二、“我來寫園子”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出示了例子“——了,就像——似的?!敢狻汀!弊寣W生仿照書上的句子來想象寫。這樣的設計,不僅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深入一層,而且降低了學生直接寫的難度,發(fā)揮了學生的想象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想象寫出句子,通過當時的學生反饋來看,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無疑是成功的。
三、本節(jié)課朗讀很多,形式多樣,最突出的是教師和學生配合著朗讀,讀出了蔬菜的自由,同時,教師起到了示范朗讀的效果,使學生越讀越有感情。還有后面的教師配樂朗讀更升華了的情感。
四、教師最后對作者背景的介紹,使學生更加了解了其人,理解了其文,升華了其情。
五年級祖父的園子教案篇十三
前幾天,我聽了一節(jié)劉紅老師執(zhí)教的《祖父的園子》,這篇課文是我第一次聽到,聽說是一篇新課文?!蹲娓傅膱@子》是蕭紅的作品,寫得至真至純。短文以“愛”為核心,讓“趣和樂”貫穿在祖父的園子里,祖父的園子是“我”童年幸福、快樂的家園,是“我”成長的根基,是“我”精神的故鄉(xiāng)。
首先要通過讀的訓練,劉老師這節(jié)課至始至終地重視和落實了這一點。同時,劉老師對文本的解讀很到位,也很獨特,對語言文字訓練的點抓得很準。正像著名的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所說的那樣“我們自己的文本需要我們自己解讀。”我們教師在解讀文本時一定作好充分的準備,該注意的語言文字訓練點要預設明確的練習點,訓練方式、方法,在課堂上才能做到有備無患,訓練到位扎實。
總之,我們一定要堅定不移地讓語文學科姓“語”,引導孩子在文本的解讀中,達到到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文學性的互融互進,憑借豐富動人的語言文字敲擊孩子們的心靈,讓語文的“語言”的魅力打動孩子們的心。
五年級祖父的園子教案篇十四
《祖父的園子》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向老師非常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有意識的訓練學生快速瀏覽,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課的開始,向老師就告訴學生這是一篇略讀課文,略讀課文與精讀課文的讀法不同,可以是默讀,可以是瀏覽,甚至可以是一目十行。在此基礎上,向老師就引領學生開展了對課文的三次瀏覽,可謂是別具匠心。
第一次瀏覽,讓學生緊扣課題,思考這是一個怎樣的園子?想到什么詞了,就可以寫在課題的旁邊。于是,“生機勃勃、五彩繽紛、應有盡有、快樂、自由”等園子的特點就在孩子們的第一次讀中感受到了,對文本初步的整體感知就達成了。
第二次,還是快速瀏覽課文,讓學生帶著“為什么是自由快樂的”這個問題,用圈關鍵字的方法,梳理梳理:蕭紅在園子里干了哪些事情?然后師生一起梳理出了10件事,學生對文章的`主要內容也就基本把握了。
第三次,向老師以“這些事情中最重要的是哪件事?”來引領學生精讀重點部分??此坪喡缘娜樽x,實則一遍比一遍深刻,一遍比一遍有效。引導學生從字里行間悟出趣、悟出情,讓學生充分地感受作者對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戀和對親人的懷念。讓學生知道:使作者感到自由快樂的,不光是祖父的園子,還有慈愛的祖父。他給了孩子心靈的自由,他允許孩子隨便玩鬧,對孩子傾盡了愛心和耐心。他的愛放飛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愛的包圍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樂、幸福的童年。正是因為作者的心靈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樂的,甚至是充滿夢幻色彩的。因此,細讀文本之后的孩子們,又有了全新的體會。
細數向老師《祖父的園子》,可以讓我們感受到課堂教學的精彩紛呈,感受他“灑脫、大氣、風趣、睿智”的課堂風范。課中我們真切看到了孩子們在他的帶領下,潛心會文本,開心滿課堂!課堂上孩子們爽朗的笑聲,告訴我們這樣的課堂他們不累,這樣的課堂他們喜歡!
五年級祖父的園子教案篇十五
今天聽蘭嵐老師講《我和我祖父的園子》一課,感受頗深:
用“作者為什么會對園子如此念念不忘呢?”這一個大問題統(tǒng)領全文。引導學生讀書自悟,給了比較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時間,在學生探究匯報的過程中老師相機知道了修辭方法如何排比、比喻等。對學生進行了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得到了較好的效果。
《小學語文課標》指出,“只有多讀,才能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只形成獨立閱讀能力?!倍嘧x中又特別強調了朗讀。
《祖父的園子》一課是一篇語言優(yōu)美生動,富有想象力的文章,同時也是一篇非常適合朗讀的文章。同此,教者根據教材自身的特點多次引導學生讀自己喜歡自己的語句,在教師相機引導時又再次引導學生去讀。在這一次又一次的'讀文過程中,學生逐步感悟到文章的含義。感到作者在園子里自由的生活,體會到語言的生動和優(yōu)美,使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
老師在這堂課上舉止從容,態(tài)度熱情,熱愛學生。教學也是一種語言的藝術,教師的語言有時關系到一節(jié)課的成敗。老師的課堂語言準確清楚,精當簡練,富有啟發(fā)性,課堂上師生情感交融。
運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法過程中,老師還不夠大膽放手讓學生去嘗試,還有就是這節(jié)課讀的形式比較多,但讀的分量和深度還不夠。
五年級祖父的園子教案篇十六
《祖父的園子》是統(tǒng)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選自蕭紅的自傳體小說《呼蘭河傳》第三章第一篇。課文描寫了我童年時代跟隨祖父在園子里勞動、玩耍的情景,表現了祖父的園子是我童年快樂、自由的家園,表達了對童年生活的眷戀和對親人的回憶。
本單元的人文主題為童年往事,語文要素是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和把一件事的重點部分寫具體。本課的學習,要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體會作者的感情;從表達角度關注,要引導學生學習作者將自己的情感融入敘事以及寫景的過程中的表達方法。
因為特別喜歡蕭紅的文字,所以在教學這篇課文之前,心中特別忐忑,生怕因為自己引導的疏漏,無法幫助學生真正走進她筆下的童年時光;生怕因為自己講解的生硬,致使學生錯過了這位才情卓然的作家。上課前,我一遍遍地研讀課文、查閱資料,反復思考著如何講好;課堂上,遇到問題我及時調整,引導學生深入文本,讀有所感、讀有所悟。
對于本班的孩子來說,字詞的教學早已有章可循,對課文主要內容的把握也不再是很困難的事。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這一語文要素,在以往的教學中多有體現,學生已經掌握了邊讀邊想象抓住關鍵詞句從場景和細節(jié)中去體會等體會文章感情的方法。在觀察單元導讀頁時,學生便關注到了需要掌握的語文本領,他們也對這個學習目標了然于心。所以,在初讀課文時,本來只是讓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但是卻有學生開始總結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這篇課文表達了作者對園子的喜愛,對童年時光的懷念。孩子說得不錯,可是我卻高興想不起來,這樣的答案,多像是在按照某種固定模式回答問題。與描寫景物有關的文章,就用上熱愛;與童年有關的文章,就用上懷念。我所期盼的,是孩子們在字里行間走上幾個來回,細細觸摸,用心體會,而不是像學習數學那樣,套用公式,解決問題。
我告訴孩子們,每一篇文章,由于作者的性格、經歷不同,寫作的內容、風格不同,即使是同類型的文章,我們細細讀來,也能體會到作者獨特的感受。
接下來,我讓學生圍繞課文題目提出自己最想知道的問題:
師:同學們都圍繞著園子提出了問題,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園子,讓作者魂牽夢繞呢?
結合課后習題,對這些問題進行整合,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課文,學生開始關注那些細致入微的描寫,并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發(fā)表了的看法。
生1:祖父的園子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螞蚱等小昆蟲,這些小昆蟲都是小孩子感興趣的,我還可以追逐、捕捉它們,那一定是很快樂的。
生2:祖父的園子里有花,有果,我看到黃瓜長大了,就摘下來吃,看到倭瓜花開了,就采一朵,我在園子里生活得自由自在。
生3:園子里有慈愛的祖父,我把菜種踢飛了,祖父不會責怪;我把韭菜割掉,祖父不會生氣;我分不清狗尾草和谷穗,祖父給我耐心講解。祖父這樣寵愛我,我一定覺得很幸福。
生4:我拿不動鋤頭,祖父就幫我把桿拔下來;我拿著水瓢把水揚到天空中當作下雨;我玩累了,就可以找個陰涼的地方睡覺。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真是無憂無慮。
師:關于園子的記憶,是快樂的、幸福的、無憂無慮的,園子中的一切,我在園子里做過的所有事,都讓我念念不忘。所以蕭紅說,童年的記憶,忘卻不了,難以忘卻。
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學生已經讀懂了課文內容,關注到了景物的描寫和事件的敘述,但是要引導他們深入到字里行間體會感情,把課后第二道習題的要求巧妙地融入到品讀的環(huán)節(jié),還需要再下一番功夫。
師:這篇課文,看似簡單易懂,卻讓我們百讀不厭,文學批評家季紅曾這樣評價蕭紅:她以兒童般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出非她莫屬的靈活句式,完成自由表達。請同學們找一找,哪些語句是非她莫屬的靈活句式?找出你印象最為深刻的一處,說說你的理解。
生1:祖父戴一頂大草帽,我戴一頂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這句話,寫出了作者與祖父的關系非常親密,祖父做什么,她就做什么,她模仿祖父做的事,顯得非常天真可愛。
師:這樣的句式會不會讓人覺得啰嗦呢?
出示:我學著祖父的樣子,戴上一頂小草帽,栽花,拔草。
師:讀一讀這句話,讀完之后,有什么不一樣的感受?
生1:讀原文時,讀到寫祖父的部分,眼前就會出現祖父的樣子,讀到寫我的句子,眼前就會出現我的樣子,這樣好像是在對比,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和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女孩,做著相同的事,讓人覺得很有趣。改編后的`句子,就只是告訴我們她做了什么,沒什么趣味。
師:你真的用心體會了,蕭紅的描寫,多像電影畫面中的慢鏡頭,充滿著童真童趣,簡單而又美好,打動人心。
課文的第16自然段,作者用相同的句式,寫出了園子中的景物的生機與自由。很多孩子都特別喜歡這一部分的描寫,他們在旁邊寫上了批注,也把自己的感受分享給大家。但是,我也從不少孩子的眼神中讀到了異樣。我讓孩子們暢所欲言,于是我聽到了這樣的聲音:他們對文中的我有點羨慕、嫉妒、恨,因為他們的童年,做了很多不愿意做的事。
我問孩子們,有了這個自由自在的園子,有了祖父的寵愛,我是不是可以一直這樣無憂無慮呢?這個問題,把孩子們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后的《閱讀鏈接》上。課后的這段文字,選自《呼蘭河傳》這部小說的尾聲,文字中的悲涼與課文中的自由與歡樂形成了鮮明對比。學生讀完之后,之前的情緒不復存在了,很多孩子沉默了,有一個孩子問: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她為什么去逃荒?這時候,我為孩子們補充了作者蕭紅的經歷:祖父去世后,19歲的她被迫離家,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31歲客逝香港?!蹲娓傅膱@子》選自蕭紅的《呼蘭河傳》,這部小說寫成于1940年左右。當時的蕭紅,身處異鄉(xiāng),貧病交加,她思念著寵愛她的祖父和那個生機勃勃的園子。
其實,在學習《火燒云》一課時,孩子們初步了解過蕭紅,但是僅限于她的原名、代表作。學習這篇課文時,我認為有必要讓孩子們了解她的主要人生經歷,但她的經歷在我看來是一個悲劇,我擔心,孩子們如果提前搜集資料再來學習課文,無法再用輕松、快樂的心情來學。備課時,我把這一環(huán)節(jié)放在了閱讀鏈接之后,這樣的設計,不僅是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也旨在把學生從課內引到課外,讓學生有興趣去讀蕭紅的《呼蘭河傳》或其他作品。
此時,再回到課后的問題:讀過閱讀鏈接,你對課文有什么新的體會?
生1:我童年的自由、快樂,是祖父給予的,我認為作者寫祖父的園子,是在懷念祖父。
生2:一個人的一生,不可能總是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我們要珍惜美好的時光。
生3:對蕭紅來說,童年時和祖父在一起的那段時光,是多么美好,多么珍貴,難怪她一直念念不忘。
師:蕭紅19歲離開家鄉(xiāng),從此再也沒有回去過,但祖父的園子始終在她心里,是她永遠的心靈家園。她把自己的童年經歷寫進了《呼蘭河傳》這部自傳體小說中,現在,我把這本書推薦給大家。我們一起來讀吧!
五年級祖父的園子教案篇十七
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理解和體驗,只要能從課文中找出有關的詞句,言之有理的,都應該鼓勵。學生可能的會有這樣的印象:
2.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或段落,反復地朗讀。
設計說明:略讀課文前的“學習提示語”和每組課文前的“單元導語”,意在燃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關注課文與課文之間的前后聯系,還教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方法。所以要讓學生結合課前的提示,充分地自主地讀文,在讀中體會情感,在讀中感悟語言的特點。
p
五年級祖父的園子教案篇十八
課文《我和祖父的園子》節(jié)選自現代優(yōu)秀發(fā)作家蕭紅的自傳體小說《呼蘭河傳》。主要寫了“我”幼時和祖父在園子里自由生活的情景,具體而又生動地表現了“我”的好奇、自由和快樂。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貼近小孩子的生活,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文中的語言非常有特色,平和、樸實、充滿童趣,運用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使語言整齊而優(yōu)美。
本文的語言描寫十分有特點,貼近學生生活?,F在的語文教學應該是以學定教。薛法根老師曾說道語文教學的三個轉變:1、把講課文變?yōu)閷W語言。2、把讀課文變?yōu)閷W閱讀。3、把悟課文變?yōu)閷W表達。我在教授本課時,運用多種形式來進行閱讀,讓學生能充分理解課文,感悟課文中的情感,把教教材變?yōu)橛媒滩膶W語言,教語言。特別是對于重點詞語及難以讀準的地方及時指導。通過語言的魅力來吸引學生,讓學生愛閱讀,愛語文,提升自身的語文學習能力和動力。
語文教學活動的根本在于時刻關注學生,跟隨學生,以生為本。在課堂中老師的教學設計是一條主線,但不應該是一張大網。我覺得,教師的思路應該像一條猴皮筋,可以根據學生情況被扯來扯去,但始終能夠回歸原位,但我在上本課時思路就像一條棍子,雖然沒有被扯遠,但更關鍵的卻沒有吧學生思維充分打開,無法調動學生積極性,這一點是應該注意的。說到這里,不得不說教學機智。教師的教學機智在課堂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或者是承上啟下,或者是查缺補漏,或者是畫龍點睛,但不論那一種,最根本的就是要為學生服務,而不能成為教師嘩眾取寵的工作。教學機智的培養(yǎng)其實更多是經驗和反思的積累,思考的多了,教學機智也就自然而然浮出水面了。
另外,教師的評價語言也是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以前的單純的鼓勵性語言已經不太能適應現在的語文課堂,評價語言應該是能夠促動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思考深度,以評價語來推動課堂往更深的層次里進行。
語文課堂中,學生的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和培養(yǎng)也是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特別是讀書姿勢、寫字姿勢、握筆姿勢等,都要隨時性地進行糾正和指導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良好習慣。另外對于字、詞、句、段、篇的學習方法的滲透還需要更加藝術化,學生感悟更深,效果更明顯。鄒局長說:語文教學應該是扎實、細膩、簡約、空靈,這就要求在課堂中教師應該從根本出發(fā),藝術性地進行指導,把握語文教學的本質特征,從原來的大環(huán)境中走出來對自己、對學生能夠有一個特殊的評判。
語文教學是一個充滿挑戰(zhàn)性的工作,抓住學段目標,言意兼得,只有這樣才能讓語文課堂更有語文味。
五年級祖父的園子教案篇十九
《祖父的園子》這篇課文我從來沒接觸過,上課前專門拿一本學生的書看了看,知道是篇略讀課文,語言很美,篇幅很長,當時就想著這樣的課要怎么上。開課,吳老師圍繞著“祖父的園子是一個什么樣的'園子?”“哪個自然段寫園子的蔬菜,本自然段哪個詞語可以概括菜園的特點”展開。我和同學們一樣一直被老師的幽默風趣、嘻笑怒罵、妙語聯珠吸引著,這個時間學生是輕松的,我也是輕松的。
猛一看表,已經二十分鐘過去了,當時不禁有些著急,那么長的課文要怎么講啊,可是吳老師巧妙的用“蕭紅怎么會知道園子的快樂呢?”這樣一個過渡,然后讓學生圈出“我”跟著祖父在園子里做的事情,在師生交流中,師生合讀中,我們感受到了蕭紅的快樂的童年。
吳老師卻在大家沉靜在快樂中時,又拋出了蕭紅的生平,以及寫作背景,讓我們對她更多了許多的惋惜,與對《呼蘭河傳》的閱讀欲望。
吳老師的課,我很喜歡。
五年級祖父的園子教案篇二十
《祖父的園子》選自《呼蘭河傳》,講述的是作者蕭紅童年的故事。那份藏在祖父園子里無拘無束,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令人向往。文中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貼近兒童生活,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文中的語言非常有特色,平和、樸實、充滿童趣,運用擬人排比的修辭手法,使語言整齊而優(yōu)美?;仡櫿谜n的教學,總結如下:
句式比較,感受作者用語的精妙。
在語文閱讀中。文本語言的載體就是語言文字。閱讀教學要引導學生“披文得意”,在閱讀中掌握讀書方法,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品味、消化、積累、運用課文的語言。
教學時,我發(fā)現課文的第3、13自然段文字的描述與我們平時寫作時的用語有所不同,一種近似于反復的寫作手法,對于凸現主旨有很好的作用。我想:何不讓學生也來體會作者用語的精妙之處,或許對他們今后的寫作有幫助呢?于是在學習這兩處時,我嘗試進行句式比較,出示一段平時常用的描寫,如針對第3自然段前半部分內容出示“我和祖父一天都在園子里邊,我們帶著草帽一起摘花、一起拔草?!比缓笞寣W生讀讀原文中的語句,讓學生體會到“我”的好奇、活潑以及園子給予“我”的自由外,感受作者用語的精妙,接受一次寫作方法上的熏陶。
(1)抓住詞語,感受喜歡。
這篇課文很多詞語很有特色,都是兒童的表達形式,很受學生喜歡,文中許多abb式的詞語如“胖乎乎、圓滾滾、藍悠悠”都很優(yōu)美,體現了作者別樣的情感;有些動作的詞語也是很口語化,如“東一腳、西一腳、踢飛”,這些動詞充分寫出孩子無拘無束,園子里的活動豐富多彩的特點。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都體會到了,有學生說這樣的蜜蜂抱在手里一定很有趣;有學生說用這樣的表達顯得特別親切,學生用自己獨特的想法感悟作者,感悟文字。
(2)推己及彼,感悟快樂。
課上完后,學生們對文中的小蕭紅羨慕不已,文中所寫的小事雖然內容看似零散,但都圍繞“趣”字展開。此時,如果課文僅僅停留在這是一個怎樣的園子,遠未觸及課文的教學價值,我繼續(xù)引導學生把關注點落在作者獨特的表達方式上,讓學生明白:小蕭紅是快樂的,她看到的蜜蜂、螞蚱等都是快樂的,都是別有一番情趣的,我們也有自己的童年,自己的“趣事”,我們的快樂和自由不僅僅局限于田野、圖書館、操場、河邊,包括屬于自己的房間,我們也應該有不一樣的快樂,學生暢所欲言,由童年的快樂拓展開來,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童年生活,課堂就會變得更有生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