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教學設計(優(yōu)質18篇)

字號:

    日記是一種記錄自己思想感情、經(jīng)驗教訓以及對生活的體驗與領悟的文字形式??偨Y要著重歸納和概括,讓讀者能夠一目了然地掌握核心內容??偨Y的價值不僅僅在于總結本身,更在于思考和改進的過程。
    元日教學設計篇一
    1、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古詩,提出疑問,了解寫作背景,理解詩句的意思。
    3、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過年的習俗,表達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情感的追求。
    4、通過各種方式的以讀悟情,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自學提出疑問通過各種方式的以讀悟情。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自學古詩,提出疑問,了解寫作背景,理解詩句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解題。
    1、同學們,時光匆匆,一個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正悄悄地向我們走來,看。(播放課件)。
    3、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宋代大詩人王安石寫的描寫春節(jié)的古詩《元日》吧。(板書課題)。
    4、“元日”的“元”你理解嗎?老師查了字典,“元”有這幾種解釋,在這應該選哪一種?那么“元日”指的是哪一天呢?(對啊,它指的是新年的第一天,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農歷正月初一,也就是春節(jié)。)。
    5、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讀準古詩。
    1、同學們,古詩到底描繪了正月初一什么樣的景象呢?趕緊打開書,自己讀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自由讀)。
    2、剛才同學們讀得非常認真,誰愿意來讀給大家聽聽?(指名讀)。
    3、(你真不簡單,把字音都讀準了,特別是這幾個字,你會讀嗎?指名讀四個詞語,然后一起來讀一讀。
    4、大家把字音都讀準了,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詩。(齊讀)。
    5、同學們,我們只有理解了詞語的意思,才能理解詩句的意思。這幾個詞語的意思你理解了嗎?誰來說說。
    爆竹:就是鞭炮瞧][,圖上的小朋友放的就是爆竹。
    屠蘇:這就是屠蘇草,在這里是指用屠蘇草泡的酒。人們在除夕這天會將最新鮮的屠蘇草浸入酒中,正月初一早上全家迎著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據(jù)說喝了屠蘇酒能保一年不生病。
    瞳瞳日:如果理解了,那就強調“你說的真好,它是日字旁,跟太陽有關”,就是指日出時光亮的樣子。
    如果不理解,就先引導先看偏旁跟什么有關,它是指日出時光亮的樣子。
    (出示圖片)看,太陽漸漸升起來了,多么明亮。請你把它的意思寫下來。
    桃符:其實“桃”和“符”指的是同一件東西,我們可以連起來用。大家見過嗎,瞧這就是桃符。古人認為桃木是一種神木,可以避邪,所以每到正月初一,人們便在桃木上刻上“神荼”、“郁壘”兩個神靈的名字,掛在門旁,用來壓邪,后來就指春聯(lián)。
    6、這首詩還有那些詞語不明白,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
    三、交流學習,理解詩意。
    (1)放爆竹(板書)。
    你怎么知道的?
    他們還會干什么?
    (2)喝屠蘇酒(板書)。
    他們是怎么喝的?你能結合第二句詩來說說嗎?
    (沐浴著和煦的春風,品著這新年的第一口酒)有什么感覺?(很溫暖)讀詩。
    還有呢?
    (3)貼春聯(lián)?(板書)。
    從哪里知道的。是啊,他們是在什么情況下?lián)Q桃符的呢?
    你知道春節(jié)貼春聯(lián)有什么含義嗎?
    我們把三、四兩句詩連起來讀一讀,誰能說說它的意思呢?(新年的第一縷陽光普照著千家萬戶,人們把新的桃符換下了舊的桃符。)。
    3、同學們,從這首詩中我們感受到了春節(jié)的熱鬧、喜慶,讓我們再來有感情的讀一讀。
    四、體悟詩情,賞讀背誦。
    1、是啊,多熱鬧啊,可是你知道嗎?王安石在寫這首詩的時候已經(jīng)49歲了,他已經(jīng)度過了人生中的第49個元日,每年都是這樣,為什么偏偏在這一年寫下《元日》呢,讓我們走進王安石生活的那段歲月吧。(出示背景)當時的宋朝社會很貧窮,年輕的王安石跟隨父親到各地游歷,了解了老百姓的疾苦。后來他發(fā)奮讀書中了進士,當了地方官,做了許多有益于國家、人民的事情。49歲時就被任命為宰相,他終于有機會可以一展抱負,于是就積極進行改革,推行新政,希望國家變得更加富強?!对铡肪蛯懺谶@一年的春節(jié)。
    2、他僅僅是寫出了春節(jié)熱鬧的景象嗎?除了反映新年新氣象外,正要推行新政的王安石還想借這首詩表達什么?(新的政策必將代替舊的政策,以及他的堅定的信心、希望新政策會給國家?guī)硇碌拿婷?、新政的推行能夠順利、讓老百姓過上幸福的生活)。
    3、這真是一位胸懷遠大、憂國憂民的政治家王安石啊,讓我們一起再來好好地讀一讀這首詩。
    4、你能把這首詩背下來嗎?練習背誦,指名背,齊背。
    五、鞏固理解、拓展延伸。
    1、下面我們再來讀讀王安石寫的另一首詩《梅花》(讀一讀),這首詩我們學過,寫出了梅花頑強的品質,那現(xiàn)在老師告訴你,其實王安石寫這首詩的時候是由于當時政治腐敗,他推行的新政沒有成功,王安石有沒有意志消沉呢?那么他想借這首詩表達什么呢,僅僅是在贊美梅花嗎?(他也想像梅花一樣勇敢堅強)。
    六、布置作業(yè)。
    1、想象《元日》這首詩描繪的景象,用自己的語言寫下來。
    2、收集王安石的其它作品,讀讀背背。
    板書:?????????????????????????????元日。
    (宋)王安石。
    放爆竹。
    喝屠蘇。
    換桃符。
    元日教學設計篇二
    一、教學目標:。
    1、讀準“爆,屠,櫻符”的字音,認清字形,正確,流暢,有感情地朗讀本詩,并能背誦。
    2、通過討論及合作交流,學會“屠蘇,尤眨桃符”等生詞,理解詩意,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
    3、通過關于春節(jié)民俗資料和詩歌背景資料的補充閱讀,體會本詩所描寫的場景和所表達的感情,引導學生喜愛我國的民俗文化。
    二、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并能體會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準備:。
    1、學生搜集相關資料了解春節(jié)民俗,搜集春聯(lián)。
    2、教師制作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解題。
    1、課前循環(huán)播放過年的相關樂曲及圖片。
    2、非常高興今天能和我們四(1)班同學一起學習《元日》這首古詩。來,齊讀課題。
    3、同學們,剛才課前你們聽到的歌曲,看到的圖片十分喜慶,一般是在什么時候聽到,見到(過年)提到過年,我就想到“新年”一詞,[出示:新年]平時我們所說的“新年”一般有兩個時間,你知道分別是指什么時候嗎[出示:元旦:陽歷1月1日;元日:農歷正月初一,即春節(jié)。]這里的“元”是什么意思[出示:元:第一,起始。]元旦就是陽歷的第一天,春節(jié)就是農歷的第一天。
    4、現(xiàn)在你知道課題什么意思了吧(板書:農歷正月初一,即春節(jié))《元日》這首詩給我們描繪的就是人們歡度春節(jié)的情景。你們喜不喜歡過春節(jié)啊,讓我們一起歡快地再讀一次課題。
    (二)檢查預習,讀準古詩。
    1、這首詩是宋朝的宰相王安石寫的(板書:[宋]王安石)他是一名政治家,也是一位大詩人。
    2、課前同學們都做了預習,下面就看看大家的預習效果,誰能接受我的第一個挑戰(zhàn)[出示:挑戰(zhàn)一]。指名讀詩(2人),相機正音。
    3、老師發(fā)現(xiàn),剛才兩位選手很了不起,尤其這幾個生詞讀得特別準確[出示:爆竹,屠蘇,尤眨桃符],誰再來教教大家。指名1人讀其他跟讀。會讀還要會寫,我們再來記一記這幾個生字的字形:三個生字結構都不一樣,一起說說知道“爆”字為什么是“火”字旁注意可別寫錯。在書上描紅(p132),提醒寫字姿勢。
    4、讓我們把生字帶進古詩,一起挑戰(zhàn)第一關(齊讀古詩)。
    (三)交流學習,理解詩意。
    1、通過學習,我們已經(jīng)能把古詩讀正確讀流暢了。接下來我要發(fā)出第二關挑戰(zhàn)[出示:挑戰(zhàn)二]。
    4、現(xiàn)在你能利用上述的解詞方法來理解這些詞語嗎[出示詩歌]。
    集體交流。[相機出示“屠蘇”,“尤”,“桃符”的解釋]。
    5、理解了重點詞意,現(xiàn)在就請你準備迎接挑戰(zhàn),說說詩句的意思。你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跟前后左右同學一起討論。
    6、交流理解詩意:[出示全詩]。
    (1)第一句:。
    a、誰來挑戰(zhàn)第一句(在此起彼伏的爆竹聲中,一年又過去了。)。
    b、指導朗讀:舊的一年過去了,新的一年來到了,人們都在“噼里啪啦”放鞭炮,給你什么感受(板書:熱鬧,喜慶)指讀(2人),男女分別讀。
    (2)第二句。
    a、誰來挑戰(zhàn)第二句(春風把暖氣吹進了屠蘇酒,人們喝了屠蘇酒感到很溫暖。)。
    b、組織交流:理解“入”。這“溫暖”僅僅指的是人們身體上的溫暖(心里還充滿了希望。)。
    c、指導朗讀:誰能讀出這溫暖的,充滿希望的感受指讀(2人)小組讀。
    (3)第三句。
    a、誰來挑戰(zhàn)第三句(千家萬戶都照進了溫暖而光亮的太陽。)。
    b、指導朗讀:太陽給人溫暖,光明與希望,能讀出這種感覺嗎指讀(2人),齊讀。
    (4)第四句。
    a、誰來完成最后的挑戰(zhàn)(每年春節(jié)時人們總要用新春聯(lián)換掉舊春聯(lián)。)你知道春節(jié)貼春聯(lián)有什么含意嗎(辭舊迎新,表達祝福)強調理解“總”。
    b、說到春聯(lián),課前老師請大家回去搜集幾副,誰帶大家欣賞一下指名說。
    老師這里也有幾副,我們一起欣賞[出示春聯(lián)]。
    (四)體悟詩情,賞讀背誦。
    1、師引:俗語常說“詩中有畫”[出示:詩中有畫],詩中,你從哪里可以感受到春節(jié)那熱鬧,喜慶的場面放爆竹,喝屠蘇酒,貼春聯(lián),這都是春節(jié)時的習俗,你還知道哪些春節(jié)習俗你最喜歡的是什么給大家介紹一下。
    詩人王安石寫這首詩不僅僅是描寫新年新氣象,他還有更深刻的用意。[出示:寫作背景]。
    你能把詩人的這份美好祝福讀出來嗎自由練讀,指讀,齊讀[配樂]。
    5、指名背,會背的齊背。
    (五)鞏固理解,拓展延伸。
    1、師:三關挑戰(zhàn)下來,我們四(1)班的同學們真是了不起,但老師還想考考大家,請接招。
    2、課堂練習:出示:挑戰(zhàn)四。
    3、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共同學習了《元日》這首古詩。學習時我們是按照這樣的方法來學的[出示:學習古詩基本方法]。這也是今后我們學習古詩可以采用的方法,使我們可以更多更好地閱讀古詩,進行有效的積累和運用。
    (七)布置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元日》;。
    2、積累辭舊迎新的詩句和對聯(lián)。
    農歷正月初一,即春節(jié)。
    熱鬧,喜慶。
    元日教學設計篇三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第25課《古詩兩首》之《元日》。教材解讀宋代詩人王安石的不少描景繪物詩都寓有強烈的政治內容。《元日》一詩就是通過新年新氣象的描寫,抒寫自己執(zhí)政變法、除舊布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緒。這首詩描寫了新年熱鬧歡樂、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fā)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首句“爆竹聲中一歲除”緊扣題目,渲染春節(jié)熱鬧歡樂的氣氛;第二句“春風送暖入屠蘇”,描寫人們迎著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日”,用“曈曈”表現(xiàn)日出時光輝燦爛的景象,象征無限光明的前景;結句“總把新桃換舊符”,既是寫當時的民間習俗,又寓含除舊布新的意思。全詩文筆輕快,色調明朗,寓理于敘事,含義深刻。
    教學目標。
    1、學會詩中3個漢字“爆”“屠”“符”,理解詩中“屠蘇”“曈曈日”“桃符”等詞語的意思,進而懂得整首詩的大意。
    2、正確、流利、入情入境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3、體會古詩所表達的感情,通過吟經(jīng)誦典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民俗文化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話描述詩中的畫面。
    教學難點。
    再現(xiàn)詩中所描繪的情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題解題。
    1、欣賞歌曲《小拜年》。
    2、關注歌詞:“正月里過新年,親朋好友真高興。家家戶戶來迎接,爆竹響連天。每一家每一戶,貼上一副新對聯(lián)?!睆亩醪嚼斫狻氨瘛薄百N春聯(lián)”的意思。
    3、揭題,讀懂詩題:古人用“元”表示頭、開始的意思,那“元日”就是哪一天呢?(提醒:“元日”并非現(xiàn)在所說的“元旦”,而是農歷正月初一,就是春節(jié)。)。
    設計意圖:解“元”字,旨在讓學生明確“元日”是指農歷正月初一,從而正確把握全詩。通過有層次的讀,提醒學生每次讀書都應有所收獲。
    二、初讀古詩,讀出節(jié)奏。
    1、自讀詩歌,讀準字音,讀通詩句;體會其中的節(jié)奏。
    2、指名讀。關注準確、通順。
    3、再指名讀。關注停頓、節(jié)奏。
    4、引導學生關注詩歌一、二、四句末尾一字的讀音,指導理解“押韻”,再讀詩歌。
    設計意圖:初讀古詩,首要的就是做到通順、流利,并感受其中的節(jié)奏美。因此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通過自讀、個別讀、師生合作讀、生生合作讀等形式來達成初讀的目標。
    三、融情想象,品讀感悟。
    1、賞讀詩中“畫”。
    (1)教師范讀,學生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古人過春節(jié)時的哪些畫面?
    (2)交流共享。
    元日教學設計篇四
    一、教材簡析:
    《元日》,作者是宋代詩人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霸钡谋疽鉃轭^,后引申為“開始”。春節(jié)是農歷歲首,故稱“元日”。《元日》就是一首吟詠農歷元日即春節(jié)的絕句。雖然只是四句小詩,但是涉及春節(jié)期間放爆竹、貼門神和飲屠蘇酒以避鬼驅邪等民俗文化,溫情并茂,立意清新,描繪了一派除舊布新、歡樂喜慶的迎春景象,寫出了人們對吉祥美滿生活的深深祝福和期盼。同時,詩歌也體現(xiàn)了王安石作為政治家除舊布新的改革精神。全詩文筆輕快,色調明朗,眼前景與心中情水乳相交融,確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詩。
    二、目標預設: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屠,屠,符。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默寫課文。
    3、了解詩句所描繪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jié)日景象,感受詩中表達的全民族歡度佳節(jié)、辭舊迎新的美好愿望。
    4、查字典,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問題,了解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
    三、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會讀會寫本課的生字新詞,能夠背誦古詩,并能弄懂詩句意思。
    2、難點:了解詩句所描繪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jié)日景象,感受詩中表達的全民族歡度佳節(jié)、辭舊迎新的美好愿望,同時體會王安石作為政治家除舊布新的改革精神。
    四、設計理念:
    1、激發(fā)興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把小學生的好奇轉化為求知的欲望,力求讓學生對學習內容抱有新鮮感、探究欲。
    2、重視誦讀,引導學生掌握方法學習。有效地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必須讓學生充分地讀,有效地讀。
    3、開放學法,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學習古詩,可以讓學生在讀、說、畫、寫、議、評等多種學法中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學習。
    五、設計思路:
    教學思路大致是這樣的:激趣導入初讀感知品讀感悟讀背體會。
    生答:春節(jié)。
    學生自由述說。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王安石的古詩《元日》,學完以后我們就能知道答案了,板書課題。
    4、大家看到課題《元日》,腦子里會產生哪些想法呢?可能會有同學會問:“元日”到底是什么意思?“元日”就是“元旦”嗎。
    學生相互交流。
    教師總結:“元日”并非現(xiàn)在的一般所說的“元旦”,而是農歷正月初一,就是春節(jié)。現(xiàn)在“元旦”、“新年”一般會指公歷的一年之首,也就是1月1號。而“元日”是農歷歲首正月初一,即一般所說的“春節(jié)”。
    元日教學設計篇五
    1、剛才我們一起背了許多古詩,古詩是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之一。它廣為流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一首北宋王安石的元日。(板書課題)。
    2、點出“日”理解、“元”是第一,“元日”就是農歷新年的第一天,也叫春節(jié)。
    3、在這一天,你會做些什么?(交流)齊讀課題。
    5、生交流。師結:對,誦讀理解是我們學習古詩的主要方法。我們學好古詩,首先就要讀好它。出示:(一讀:注意節(jié)奏、讀正確。)現(xiàn)在,請大家打開課本,借助課后的生字表,自由大聲地讀讀這首詩,注意節(jié)奏,讀正確。
    二、學詩。
    (一)誰愿意來試試?(指名讀)。
    1、你把這個生字念得很準,再教大家一遍,好嗎?(指名將生字讀準)。
    2、讓我們一起來讀正確,讀流利。(不到位師范讀一句。)。
    (二)剛才,通過大家的努力,我們已經(jīng)能夠把詩讀正確,不過,古詩光讀準還不夠,還要(出示:二讀:借助字典或請教別人,搞清字、詞、句的意思。)。
    1、你再好好讀讀這首詩,找找有沒有不懂的字詞?
    2、交流?,F(xiàn)在就拿出你們的字典來吧。查一查,查之前,老師作一個友情提示:每個字在字典上都有許多種解釋,我們要根據(jù)詩句來選擇相應的意思。
    3、師巡視。
    4、交流。(同時屏幕上出示詞語的解釋。)師根據(jù)學生說到的詞語同時理解詩意。重點理解:“瞳瞳日”。對,你這是字典上的解釋,再看看詩題,其實這是個很特殊的日子,就是新年美好的第一天。新的一年,也蘊含著新的希望,同學們在新的一年中,你希望什么呢?(交流)。
    5、讓生將詩句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6、理解了詩意,我想你的感受肯定不一樣了,誰來帶著你的感受讀讀這首詩呢?(1—2位)。
    1、交流。(幸福、熱鬧、高興、喜氣等)。
    2、同學們,任何一首詩,都與詩人當時的心情,所處的時代有著密切的關系。此時,詩人王安石剛當上宰相,對自己上任后的改革充滿了信心,也充滿了期待。就象詩中所說的“千門萬戶瞳瞳日”,想想你還能感受到什么?(對新的一年充滿了期待。)。
    3、讓我們一起滿懷著喜悅來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吧!齊讀詩。
    三、背誦遷移。
    1、現(xiàn)在,古詩學完了,我們要把它背出來,這叫熟讀成誦。(指名背、齊背)。
    2、同學們,在背的時候也要注意節(jié)奏,誰再來背?
    4、今天,老師還帶來了另外一首詩,想讓你們也通過這樣的方法來讀懂它?好嗎?
    (1)運用剛才的方法一步步學并交流。
    (2)詩人寫梅花,是為了表達內心怎樣的感情呢?交流齊背詩。
    5、今天,我們一節(jié)課學了兩首詩,同學們以后學古詩就照老師的方法試試,相信你們一定能學得更好。
    元日教學設計篇六
    一,教學目標:。
    1,讀準"爆,屠,曈,符"的字音,認清字形,正確,流暢,有感情地朗讀本詩,并能背誦.
    2,通過討論及合作交流,學會"屠蘇,曈曈日,桃符"等生詞,理解詩意,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
    3,通過關于春節(jié)民俗資料和詩歌背景資料的補充閱讀,體會本詩所描寫的場景和所表達的感情,引導學生喜愛我國的民俗文化.
    二,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并能體會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準備:。
    1,學生搜集相關資料了解春節(jié)民俗,搜集春聯(lián).
    2,教師制作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解題.
    1,課前循環(huán)播放過年的相關樂曲及圖片.
    2,非常高興今天能和我們四(1)班同學一起學習《元日》這首古詩.來,齊讀課題.
    3,同學們,剛才課前你們聽到的歌曲,看到的圖片十分喜慶,一般是在什么時候聽到,見到(過年)提到過年,我就想到"新年"一詞,[出示:新年]平時我們所說的"新年"一般有兩個時間,你知道分別是指什么時候嗎[出示:元旦:陽歷1月1日;元日:農歷正月初一,即春節(jié).]這里的"元"是什么意思[出示:元:第一,起始.]元旦就是陽歷的第一天,春節(jié)就是農歷的第一天.
    4,現(xiàn)在你知道課題什么意思了吧(板書:農歷正月初一,即春節(jié))《元日》這首詩給我們描繪的就是人們歡度春節(jié)的情景.你們喜不喜歡過春節(jié)啊,讓我們一起歡快地再讀一次課題.
    (二)檢查預習,讀準古詩.
    1,這首詩是宋朝的宰相王安石寫的(板書:[宋]王安石)他是一名政治家,也是一位大詩人.
    2,課前同學們都做了預習,下面就看看大家的預習效果,誰能接受我的第一個挑戰(zhàn)[出示:挑戰(zhàn)一].指名讀詩(2人),相機正音.
    3,老師發(fā)現(xiàn),剛才兩位選手很了不起,尤其這幾個生詞讀得特別準確[出示:爆竹,屠蘇,曈曈日,桃符],誰再來教教大家.指名1人讀其他跟讀.會讀還要會寫,我們再來記一記這幾個生字的字形:三個生字結構都不一樣,一起說說知道"爆"字為什么是"火"字旁注意可別寫錯.在書上描紅(p132),提醒寫字姿勢.
    4,讓我們把生字帶進古詩,一起挑戰(zhàn)第一關(齊讀古詩).
    (三)交流學習,理解詩意.
    1,通過學習,我們已經(jīng)能把古詩讀正確讀流暢了.接下來我要發(fā)出第二關挑戰(zhàn)[出示:挑戰(zhàn)二].
    4,現(xiàn)在你能利用上述的解詞方法來理解這些詞語嗎[出示詩歌]。
    集體交流.[相機出示"屠蘇","曈曈日","桃符"的解釋]。
    5,理解了重點詞意,現(xiàn)在就請你準備迎接挑戰(zhàn),說說詩句的意思.你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跟前后左右同學一起討論.
    6,交流理解詩意:[出示全詩]。
    (1)第一句:。
    a,誰來挑戰(zhàn)第一句(在此起彼伏的爆竹聲中,一年又過去了.)。
    b,指導朗讀:舊的一年過去了,新的一年來到了,人們都在"噼里啪啦"放鞭炮,給你什么感受(板書:熱鬧,喜慶)指讀(2人),男女分別讀.
    (2)第二句。
    a,誰來挑戰(zhàn)第二句(春風把暖氣吹進了屠蘇酒,人們喝了屠蘇酒感到很溫暖.)。
    b,組織交流:理解"入".這"溫暖"僅僅指的是人們身體上的溫暖(心里還充滿了希望.)。
    c,指導朗讀:誰能讀出這溫暖的,充滿希望的感受指讀(2人)小組讀.
    (3)第三句。
    a,誰來挑戰(zhàn)第三句(千家萬戶都照進了溫暖而光亮的太陽.)。
    b,指導朗讀:太陽給人溫暖,光明與希望,能讀出這種感覺嗎指讀(2人),齊讀.
    (4)第四句。
    a,誰來完成最后的挑戰(zhàn)(每年春節(jié)時人們總要用新春聯(lián)換掉舊春聯(lián).)你知道春節(jié)貼春聯(lián)有什么含意嗎(辭舊迎新,表達祝福)強調理解"總".
    b,說到春聯(lián),課前老師請大家回去搜集幾副,誰帶大家欣賞一下指名說.
    老師這里也有幾副,我們一起欣賞[出示春聯(lián)]。
    (四)體悟詩情,賞讀背誦.
    1,師引:俗語常說"詩中有畫"[出示:詩中有畫],詩中,你從哪里可以感受到春節(jié)那熱鬧,喜慶的場面放爆竹,喝屠蘇酒,貼春聯(lián),這都是春節(jié)時的習俗,你還知道哪些春節(jié)習俗你最喜歡的是什么給大家介紹一下.
    你能把詩人的這份美好祝福讀出來嗎自由練讀,指讀,齊讀[配樂].
    5,指名背,會背的齊背.
    (五)鞏固理解,拓展延伸.
    1,師:三關挑戰(zhàn)下來,我們四(1)班的同學們真是了不起,但老師還想考考大家,請接招.
    2,課堂練習:[出示:挑戰(zhàn)四].
    3,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共同學習了《元日》這首古詩.學習時我們是按照這樣的方法來學的[出示:學習古詩基本方法].這也是今后我們學習古詩可以采用的方法,使我們可以更多更好地閱讀古詩,進行有效的積累和運用.
    (七)布置作業(yè).
    2,積累辭舊迎新的詩句和對聯(lián).
    農歷正月初一,即春節(jié)。
    熱鬧,喜慶。
    元日教學設計篇七
    1.通過引導學生自學,學習古詩,提出疑問,了解寫作背景,理解詩句的意思。
    2.理解詩人是怎樣通過對元日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動人情景的描寫來抒發(fā)自己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的。
    3.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過年的習俗,表達人們對生活 的熱愛,對美好情感的追求。
    4.朗讀課文,通過各種方式的以讀悟情,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自學提出疑問通過各種方式的以讀悟情。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自學,學習古詩,提出疑問,了解寫作背景,理解詩句的意思。
    1.“教是為了不教”,這才是教的最高境界?!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痹O計時應體現(xiàn)學法指導,能讓學生舉一反三。
    2.“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標提出的教學模式,古詩教學也不例外,設計時要落實這一新課標理念。
    3.人文性和工具性和諧統(tǒng)一,追求“真實、扎實、樸實”的教學風格,把學法指導和落實新課標理念有機糅合起來。
    1.為了避免逐字逐詞逐句講析的呆板做法,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權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我引導學生積極在參與中自悟自得,使學生充分體察個人感受,以學生自身的個性、生活背景、閱讀積累等生活情景為基礎,從詩中有所感悟。從而進行有個性的閱讀。
    2.教學中為了讓學生領會詩歌的意境,我想方設法讓詩中的畫面和詩人的感情在學生腦中“活”起來,進而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fā)其情感,把詩人創(chuàng)造的意境在學生的心中再現(xiàn)。
    3.教學最后我設計了一個拓展學習,學習其他詩篇。使學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首詩,一次學習,在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興趣的同時提高學生學習古詩的能力。
    一、導入
    (課前讓學生自由背誦熟悉的古詩)
    同學們,古詩是我國的文化精華。剛才我們一起背了許多古詩,從大家聲情并茂的朗讀中,老師感受到了大家對古詩的熱愛。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的一座寶庫。今天,老師就和大家走進這座寶庫,再領略兩首古詩的美妙情境。
    二、解題:
    1.(播放課件:迎新春)這是什么時候?
    2.想到了什么?結合生活實際談談過年的感受.
    3.有關春節(jié)的古典詩歌中,有一首古詩流傳甚廣,影響深遠,那便是王安石的作品《元日》。
    4.題:“元”是第一,“元日”就是農歷新年的第一天,也叫春節(jié)。齊讀課題
    6.交流。師結:對,誦讀理解是我們學習古詩的主要方法。我們學好古詩,首先就要讀好它。出示:(一讀:注意節(jié)奏、讀正確。)
    三、學習古詩
    (一)初讀古詩。
    1.首詩的作者是宋朝的宰相王安石,他是一名政治家,也是一位大詩人。這首詩在書上96頁,打開書。借助課后生字表自己讀一讀這首詩。
    2.老師教讀生字。
    這些生字,你已經(jīng)認識了哪些,誰愿意當小老師到前面來教教大家?
    哪個最難讀、最容易讀錯? 哪位小老師給大家提個醒?指名說。(教師相機出示生字,指導讀。重點引導讀準“爆”、“屠”、“曈”、“符”的讀音。)齊讀生字。
    3.名讀古詩,評議。讓我們一起來讀正確,讀流利。
    (二)品讀古詩:
    1.才,通過大家的努力,我們已經(jīng)能夠把詩讀正確,不過,古詩光讀準還不夠,還要(出示:二讀:借助字典或請教別人,搞清字、詞、句的意思。)
    2.再好好讀讀這首詩,找找有沒有不懂的字詞?
    3.流,相機出示詞語:
    爆竹、屠蘇、曈曈日、新桃、舊符
    4.不懂的地方,同學們能提出來,這非常重要。那現(xiàn)在該怎樣解決這些問題呢?(教師總結引導學法: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可有三個途徑:(1)聯(lián)系上下文猜測;(2)查資料(字典、詞典、辭海、網(wǎng)絡等);(3)請教別人。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比直接獲取知識更重要。)
    現(xiàn)在就拿出你們的字典來吧。查一查,查之前,老師作個
    友情提示:每個字在字典上都有許多種解釋,我們要根據(jù)詩句來選擇相應的意思。
    5.流。師根據(jù)學生說到的詞語同時理解詩意。
    6.讀“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人屠蘇?!?BR>    理解:爆竹、屠蘇
    舊的一年過去了,新的一年來到了,人們都在“噼噼叭叭”
    放爆竹,舉杯暢飲屠蘇酒,給你什么感受?那就把你此刻的感受讀出來。(讀出欣喜、興奮!讀出溫暖、希望!讀出送舊迎新的喜慶?。┲该x,男女生讀。
    7.讀“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BR>    理解:曈曈日、新桃、舊符
    同學們請看看詩題,其實這是個很特殊的日子,就是新年美好的第一天。新的一年,也蘊含著新的希望,同學們在新的一年中,你希望什么呢?(交流)
    千家萬戶都照進了溫暖而明亮的陽光,讓人覺得前途一片光明,充滿了希望。誰能讀出這種充滿光明、充滿希望的感覺。指名讀,齊讀。
    8.生將詩句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9.解了詩意,我想你的感受肯定不一樣了,誰來帶著你的感受讀讀這首詩呢?(1—2位)
    10.過,古詩學到這一步不夠,還得透過字面去感受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想想我們過年的情景,自由讀讀這首詩,看看圖,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幸福、熱鬧、高興、喜氣等)
    11.學們,任何一首詩,都與詩人當時的心情,所處的時代有著密切的關系。此時,詩人王安石剛當上宰相,對自己上任后的改革充滿了信心,也充滿了期待。就象詩中所說的“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你還能感受到什么?(除舊布新,對新的一年充滿了期待。)
    12.讓我們一起滿懷著喜悅來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吧!齊讀詩。
    (三)背誦遷移
    1.在,古詩學完了,我們要把它背出來,這叫熟讀成誦。(指名背、齊背)
    2.同學們,在背的時候也要注意節(jié)奏,誰再來背?
    4.今天,老師還帶來了另外一首詩,想讓你們也通過這樣的方法來讀懂它?好嗎?小組合作。
    (1)出示《江雪》,運用剛才的方法一步步學習。
    (2)交流匯報,齊背古詩。
    5.天,我們不僅學會了兩首詩,還掌握了學習古詩的基本方法。同學們以后學古詩就照老師的方法試試,相信你們一定能學得更好。
    元日教學設計篇八
    《元日》是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學家王安石寫的一首吟詠農歷元日即春節(jié)的七言絕句。描寫了春節(jié)期間,民間放爆竹、貼門神和飲屠蘇酒以及避鬼驅邪等民俗文化,描繪了一派除舊布新、歡樂喜慶的迎春景象,寫出了人們對吉祥、美滿生活的深深祝福和期盼。
    本詩文筆輕快,色調明朗,眼前景與心中情水乳交融,又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詩。作此詩時,王安石此身為宰相,正在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所以這首詩的字里行間都洋溢著他對革除時弊、推行新法的堅定信念及他作為政治家除舊布新的改革精神。
    四、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1、學會本課4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屠蘇”“曈曈日”等一些生僻字詞的意思,明白兩首詩的大意。
    情感目標:通過誦讀,聯(lián)系實際生活想象、感受詩中描寫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感情。
    五、學習過程。
    (一)、走近生活,談話導入。
    1、同學們,再過沒多久,就要迎來大家都特別期盼的春節(jié)了,那你知道春節(jié)指的是農歷的哪一天嗎?(指名并板書:正月初一)這一天在古時候又叫做“元日”(板書)“元”是開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2、今天我們要學的這首古詩的題目就叫作“元日”,請大家一起來讀題。
    (二)、回憶生活,說說“春節(jié)”
    1、春節(jié)是個喜慶的節(jié)日,能說說你們是怎么過的嗎?
    指名交流,教師適當引導:說說自家或見過別人家怎么過節(jié)。
    a:放鞭炮(引導學生知道人們大多喜歡在大年三十晚上12點放鞭炮,目的是告別舊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
    b:吃年夜飯,喝灑慶祝(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新起點的開始,預祝有一個新的、美好的未來。)。
    c:貼對聯(lián)(表達自己美好的心愿)。
    舉杯同慶,迎接新年。
    大紅對聯(lián),美好心愿。
    (三)、聯(lián)系“春節(jié)”,想想“元日”
    過渡:其實,古代時候,人們過“元日”的方式和我們現(xiàn)在沒有太大區(qū)別,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詩,看看古時候人們是怎么過“元日”的。
    1會讀古詩。
    (1)、學生自讀,要求借助課后生字表,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幻燈出示生字,開火車認讀。
    (3)、指名朗讀,相機正音。
    (4)、教師范讀,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什么地方停頓,并標一標。
    (5)、古詩朗讀欣賞學生配樂跟讀。
    (6)、再讀古詩,讀出停頓和節(jié)奏。
    (7)、多種形式練習朗讀。
    (8)、送字寶寶回家(幻燈)。
    2理解古詩。
    (1)、課件出示整首詩,背景是課文插圖,感知元日熱鬧的景象。
    (2)、同桌互讀古詩,讀后借助字典、結合插圖也可以聯(lián)系我們現(xiàn)在過年的情景交流“我讀懂了哪句詩?!?BR>    (3)、指名集體交流,在學生理解詩句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需要適當引導學生反饋收集到的資料,了解有關春節(jié)的知識。如:為什么貼春聯(lián)?為什么放鞭炮等。
    a:爆竹:古人燒竹子時發(fā)出的爆裂聲。用來驅鬼避邪,后來演變成放鞭炮。一歲除:一年已盡。除,去。
    b:屠蘇:藥酒名。古代習俗,大年初儀全家合飲這種用屠蘇草浸泡的酒,以驅邪避瘟疫,求得長壽。
    c:曈曈:日出時光亮的樣子,詩中指“天剛亮時”。
    d:桃:桃符,古代一種風俗,農歷正月初一時人們用桃木板寫上神茶、郁壘兩位神靈的名字,懸掛在門旁,用來壓邪。演變到現(xiàn)在,人們大多會用對聯(lián)貼于大門上。
    (4)、理解全詩的意思:同桌互說,指名說說,師生評議。
    3誦讀古詩。
    (1)、過春節(jié)的時候,你們的心情怎樣?為什么?
    (2)、作者的心情出是一樣的,從他寫的這首詩我們可以看出,也可以從這幅插圖中看出來。請你試著把詩中歡快、喜慶的場面讀出來。
    [文中的插圖描繪得很形象,給一種過節(jié)時喜慶的感覺,有助于學生讀好這古詩。]。
    自由讀、指名讀、評議、男女生讀、齊讀。
    (3)、誰已經(jīng)能背了?(指名背誦)。
    4聯(lián)系“元日”,遷移學習。
    (1)、作者描寫元日中的喜慶場面,主要抓住了哪些事物?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相機在一開始貼的句子旁板書:“爆竹”“屠蘇酒”“桃符”)。
    (2)、小結、介紹:同學們一定發(fā)現(xiàn)了,從古至今,過新年的方式?jīng)]有太大的不同,只不過一些叫法不同而以,比如,現(xiàn)在我們叫“春節(jié)”,面古時候叫——“元日”,也有一些物品經(jīng)過時間的推移而簡化了,比如“爆竹”簡化成現(xiàn)在的——“鞭炮”、“桃符”簡化成現(xiàn)在的——“對聯(lián)”。像這種從古時就有,并世代流傳下來的節(jié)日,我們稱為“傳統(tǒng)節(jié)日”。
    (3)、你還知道我們中國有哪些傳統(tǒng)節(jié)日?簡單說說節(jié)日的主要活動。
    (幻燈展示)。
    (4)、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jié)日風俗里,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5了解系作者生活,體味詩的深層內含。
    (1)、這首詩的作者是誰?有誰知道他?(指名簡單介紹)。
    (2)、師出示、介紹: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中國江西臨川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也是著名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博學多才,官至宰相,《元日》這首詩就他任宰相后不久寫的,那時他正在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推行新政。他覺得自己推行的新政能改變當時積貧積弱的現(xiàn)象,使底層勞動人民能過上幸福的生活,實現(xiàn)千門萬戶瞳瞳日情景。所以這首詩并不是單純地記錄宋代的春節(jié)民俗,而是表達了他除舊革新的政治理想。
    (3)、再讀古詩,詩中哪一句與王安石除舊革新的思想是一致的?(總把新桃換舊符)。
    6根據(jù)生活實物,學習生字。
    爆:古人燒竹子時發(fā)出的爆裂聲。
    屠:古時用屠蘇酒以驅邪避瘟疫,現(xiàn)今指宰殺。
    符:古時的符是用竹子制成的。
    六、所需材料及資源。
    多媒體。
    七、評價方法或工具。
    (1)指名背誦古詩。
    (2)開火車認讀生字古詩中的七個生字,會組詞。
    (3)能把生字的拼音讀準。
    元日教學設計篇九
    《元日》,作者是宋代詩人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霸钡谋疽鉃轭^,后引申為“開始”。春節(jié)是農歷歲首,故稱“元日”。《元日》就是一首吟詠農歷元日即春節(jié)的絕句。雖然只是四句小詩,但是涉及春節(jié)期間放爆竹、貼門神和飲屠蘇酒以避鬼驅邪等民俗文化,溫情并茂,立意清新,描繪了一派除舊布新、歡樂喜慶的迎春景象,寫出了人們對吉祥美滿生活的深深祝福和期盼。同時,詩歌也體現(xiàn)了王安石作為政治家除舊布新的改革精神。全詩文筆輕快,色調明朗,眼前景與心中情水乳相交融,確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詩。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屠,屠,符。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默寫課文。
    3、了解詩句所描繪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jié)日景象,感受詩中表達的全民族歡度佳節(jié)、辭舊迎新的美好愿望。
    4、查字典,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問題,了解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
    1、重點:會讀會寫本課的生字新詞,能夠背誦古詩,并能弄懂詩句意思。
    2、難點:了解詩句所描繪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jié)日景象,感受詩中表達的全民族歡度佳節(jié)、辭舊迎新的美好愿望,同時體會王安石作為政治家除舊布新的改革精神。
    1、激發(fā)興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把小學生的好奇轉化為求知的欲望,力求讓學生對學習內容抱有新鮮感、探究欲。
    2、重視誦讀,引導學生掌握方法學習。有效地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必須讓學生充分地讀,有效地讀。
    3、開放學法,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學習古詩,可以讓學生在讀、說、畫、寫、議、評等多種學法中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學習。
    教學思路大致是這樣的:激趣導入 初讀感知 品讀感悟讀背體會。
    生答:春節(jié)。
    學生自由述說。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王安石的古詩《元日》,學完以后我們就能知道答案了,板書課題。
    4、大家看到課題《元日》,腦子里會產生哪些想法呢?可能 會有同學會問:“元日”到底是什么意思?“元日”就是“元旦”嗎。
    學生相互交流。
    教師總結:“元日”并非現(xiàn)在的一般所說的“元旦”,而是農歷正月初一,就是春節(jié)?,F(xiàn)在“元旦”、“新年”一般會指公歷的一年之首,也就是1月1號。而“元日”是農歷歲首正月初一,即一般所說的“春節(jié)”。
    元日教學設計篇十
    這首詩描寫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fā)了作者革新思想感情。首句“爆竹聲中一歲除”,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舊歲,迎來新年。起句緊扣題目,渲染春節(jié)熱鬧歡樂的氣氛。次句“春風送暖入屠蘇”,描寫人們迎著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日”,寫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戶。用“曈曈”表現(xiàn)日出時光輝燦爛的景象,象征無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結句“總把新桃換舊符”,既是寫當時的民間習俗,又寓含除舊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種繪有神像、掛在門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舊桃符,換上新桃符?!靶绿覔Q舊符”與首句爆竹送舊歲緊密呼應,形象地表現(xiàn)了萬象更新的景象。王安石既是家,又是詩人。他的不少描景繪物詩都寓有強烈的內容。本詩就是通過新年元旦新氣象的描寫,抒寫自己執(zhí)政變法,除舊布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緒。全詩文筆輕快,色調明朗,眼前景與心中情水乳交融,確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詩。
    二、學生分析。
    由于四年級學生的特點,良好的品德和習慣還沒有形成,注意力不能穩(wěn)定持久,具體形象思維為其主要思維特點,學習還以近期娛樂目標為主,缺乏理性思考。為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師生情感交流,教學中我以合作學習和聯(lián)系生活教學策略為指導思想,使學生手、腦、口并用,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主動參與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教學目標分析。
    1、通過引導學生自學,學習古詩,提出疑問,了解寫作背景,理解詩句的意思。
    3、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過年的習俗,表達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情感的追求。
    4、朗讀課文,通過各種方式的以讀悟情,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四、教學重難點分析及處理思路。
    1、教學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自學提出疑問通過各種方式的以讀悟情。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自學,學習古詩,提出疑問,了解寫作背景,理解詩句的意思。
    2、處理思路。
    (1)、為了避免逐字逐詞逐句講析的呆板做法,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權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我引導學生積極在參與中自悟自得,使學生充分體察個人感受,以學生自身的個性、生活背景、閱讀積累等生活情景為基礎,從詩中有所感悟。從而進行有個性的閱讀。
    (2)、教學中為了讓學生領會詩歌的意境,我想方設法讓詩中的畫面和詩人的感情在學生腦中“活”起來,進而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fā)其情感,把詩人創(chuàng)造的意境在學生的心中再現(xiàn)。
    (3)、教學最后我設計了一個拓展學習,學習其他詩篇。使學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首詩,一次學習,在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興趣的同時提高學生學習古詩的能力。
    五、教學過程。
    ※背詩導入。
    1、剛才我們一起背了許多古詩,古詩是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之一。它廣為流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一首北宋王安石的元日。(板書課題)。
    2、點出“日”理解、“元”是第一,“元日”就是農歷新年的第一天,也叫春節(jié)。
    3、在這一天,你會做些什么?(交流)齊讀課題。
    5、生交流。師結:對,誦讀理解是我們學習古詩的主要方法。我們學好古詩,首先就要讀好它。出示:(一讀:注意節(jié)奏、讀正確。)現(xiàn)在,請大家打開課本,借助課后的生字表,自由大聲地讀讀這首詩,注意節(jié)奏,讀正確。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注詞釋義。
    元日:農歷正月初一,即春節(jié)。
    爆竹:古人燒竹子時發(fā)出的爆裂聲。用來驅鬼避邪,后來演變成放鞭炮。
    一歲除:一年已盡。除,去。
    屠蘇:藥酒名。古代習俗,大年初儀全家合飲這種用屠蘇草浸泡的酒,以驅邪避瘟疫,求得長壽。
    曈曈:日出時光亮的樣子。
    桃:桃符,古代一種風俗,農歷正月初一時人們用桃木板寫上神茶、郁壘兩位神靈的名字,懸掛在門旁,用來壓邪。
    譯文:。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聲中,送走了舊年迎來了新年。春風把暖洋洋的暖氣送入屠蘇酒,天剛亮時,家家戶戶都取下了舊桃符,換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簡析。
    這首詩描寫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fā)了作者革新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聲中一歲除”,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舊歲,迎來新年。起句緊扣題目,渲染春節(jié)熱鬧歡樂的氣氛。次句“春風送暖入屠蘇”,描寫人們迎著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日”,寫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戶。用“曈曈”表現(xiàn)日出時光輝燦爛的景象,象征無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結句“總把新桃換舊符”,既是寫當時的民間習俗,又寓含除舊布新的意思?!疤曳笔且环N繪有神像、掛在門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舊桃符,換上新桃符。“新桃換舊符”與首句爆竹送舊歲緊密呼應,形象地表現(xiàn)了萬象更新的景象。王安石既是家,又是詩人。他的不少描景繪物詩都寓有強烈的內容。本詩就是通過新年元旦新氣象的描寫,抒寫自己執(zhí)政變法,除舊布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緒。
    全詩文筆輕快,色調明朗,眼前景與心中情水乳交融,確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詩。
    [2]??下一頁。
    作者背景。
    名句賞析。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BR>    這首詩描寫了宋代人過春節(jié)的場面:春風送暖,旭日初升,家家戶戶點燃爆竹,合家喝著屠蘇酒,忙著摘下門上的舊桃符,換上貼有門神的新桃符。作者擇取了這些過年時最典型的喜慶場景,展現(xiàn)了一幅富有濃厚生活氣息的民間風俗畫卷。宋人特別喜歡通過詩歌來表達自己的抱負、哲學觀點。王安石此是身為宰相,正在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所以這首詩的字里行間都洋溢著他對革除時弊、推行新法的堅定信念及樂觀情緒。抒發(fā)了他春風得意躊躇滿志的心情。還能體現(xiàn)出他的執(zhí)政態(tài)度。
    賞析一:。
    此詩描寫春節(jié)除舊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聲送走了舊的一年,飲著醇美的屠蘇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家家門上的桃符都換成了新的。
    “元日”是陰歷正月初一。這是一首寫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間習俗,敏感地攝取老百姓過春節(jié)時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細節(jié):點燃爆竹,飲屠蘇酒,換新桃符,充分表現(xiàn)出年節(jié)的歡樂氣氛,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日”,承接前面詩意,是說家家戶戶都沐浴在初春朝陽的光照之中?!皶訒尤铡?,指由暗轉明的朝陽。結尾一句描述轉發(fā)議論。桃符:指畫有神荼、郁壘兩個神像或寫有這兩個神像名字的桃木板,正月初一清晨掛在門上,以求“避邪”。這也是古代民間的一種習俗。“總把新桃換舊符”,是個壓縮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舊符”省略了“桃”字,交替運用,這是因為七絕每句字數(shù)限制的緣故。意思是:都是用新桃符替換了舊桃符。以桃符的更換揭示出“除舊布新”的主題。
    其實,這首詩表現(xiàn)的意境和現(xiàn)實,還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義,它是以除舊迎新來比喻和歌頌新法的勝利推行。這首詩正是贊美新事物的誕生如同“春風送暖”那樣充滿生機。其中含也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總是要取代沒落事物的這一規(guī)律。
    賞析二:。
    這首詩描寫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fā)了作者革新思想感情。
    王安石既是家,又是詩人。他的不少描景繪物詩都寓有強烈的內容。本詩就是通過新年元旦新氣象的描寫,抒寫自己執(zhí)政變法,除舊布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緒。
    賞析三。
    歌頌春節(jié)的詩很多。王安石這首抓住放鞭炮、喝屠蘇酒、新桃換舊符三件傳統(tǒng)習俗來渲染春節(jié)祥和歡樂的氣氛。這樣寫,精煉、典型、概括力強。詩中流露出的歡快氣氛,與作者開始推行新法、實行改革、希望獲得成功的心情是相一致的?,F(xiàn)在貼桃符的人少了,多數(shù)人把桃符換成了春聯(lián),但過年放鞭炮、喝酒的習俗還在民間廣為流傳達室。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是非常悠久的。這首詩也就具有傳統(tǒng)美的品格。當然,現(xiàn)在大城市人太多,從空氣的清潔和防火等方面考慮,并不提倡鞭炮。
    上一頁??[1]??。
    元日教學設計篇十一
    《元日》小學語文第五冊第十二單元一篇主體課文,是首節(jié)奏明快、語言流暢、雅俗共賞的七言絕句,作者是宋朝著名改革家、詩人王安石。
    題目《元日》。元日,本意為吉日,我國古代以正月初一為元日,為一年的第一天。“爆竹聲中一四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闭f的是在歡快的爆竹聲中又送走了一年,在送暖的春風中,合家歡飲屠蘇美酒?!扒чT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边@句說在守夜中,千家萬戶迎來了曈曈紅日,然后用新的桃符來換去舊符。詩歌最后一句“總把新桃換舊符”中的“總”和“換”字,表達除舊布新不可逆轉的規(guī)律和王安石對推行新法的堅定信念。
    力避逐字逐詞逐句講析的呆板做法,鼓勵學生自學古詩,不懂的地方通過查字典、查詞典、看畫面、討論、閱讀開卷有益等方法解決。
    1、讀準生字讀音,并認清字形,正確地朗讀/有感情。
    2、通過查工具書、閱讀開卷有益、看圖等方法理解生詞。
    3、感受詩句所描繪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jié)日景象,了解過節(jié)的各種習俗,初步學會欣賞春聯(lián)。
    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氣氛,體會人們的美好愿望。
    1.關于春聯(lián)、詩配畫的課件,音樂。
    2、搜集關于“年”的傳說、屠蘇酒、桃符的資料。
    一、解詩題,展開聯(lián)想
    1、字典里“日”字可以指太陽,也可以指時間,如:一日是指一天,“元日”是哪一天?
    2、說到大年初一,就想到過年,你的腦子里出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
    3、古時人們怎樣過年的,讓我們走進王安石的《元日》去看看。
    二、讀古詩、學生字
    1、學生自由讀文,讀準字音。
    2、全班檢測匯報,誰愿意來讀一讀?
    3、看屏幕抽讀,看看自己能不能讀懂,不懂的想辦法解決:
    4、教師范寫生字。
    5、把聽音樂的感受帶進詩里讀,男生讀——女生讀——打著節(jié)拍讀
    三、看畫面,明詩意,悟詩情
    再看這首詩,你都看到哪些畫面,讓我們大家和你分享吧!
    爆竹聲中一歲除,
    1、你看到了什么?一歲是指?
    2、除是什么意思?除夕之夜還能聽到什么?
    3、相機補充除夕之夜放爆竹和守歲的故事。
    4、讀詩句,感受除夕的熱鬧。
    春風送暖入屠蘇。
    1、你看到了那一幅畫?
    2、相機補充屠蘇的相關資料。
    師:酒是暖的,還有什么是暖暖的?(合家團圓、歡聲笑語、其樂融融,心里暖洋洋的)
    3、體會“入”字再讀,這幸福的時刻,如沁人心脾的屠蘇酒,人們沉醉在節(jié)日的喜悅中。
    4、再讀,把你的體會送到詩句里。
    千門萬戶曈曈日,
    1、你給我們看的這幅圖是?
    2、“千門萬戶”還可以說……瞳瞳日是什么樣的日?
    3、這幅畫帶給你的感受是——美好、詳和、充滿生機、希望……
    4、感受著美好、充滿希望的瞳瞳日!
    齊讀,總把新桃換舊符。
    1、桃符是什么?金鑰匙找到答案勾出來。
    2、教師隨機補充桃符資料。
    4、學生抽背——齊背——
    5、這首詩描繪的是人們歡度春節(jié)的喜慶情景,每行詩句都寫了過年的一種儀式,
    放爆竹——飲屠蘇——迎紅日——換舊符。
    四、欣賞春聯(lián)、拓展延伸
    1、貼春聯(lián):(隨即滲透春聯(lián)知識)
    上聯(lián):一夜連雙歲 下聯(lián):五更分二年 橫批:辭舊迎新
    2、對聯(lián):
    上聯(lián):鶯歌燕舞春無限 下聯(lián):雨調風順歲有余
    3、師生對對聯(lián)
    4、作業(yè):
    認真書寫“爆”、“蘇”、“換”、“符”四個生字。
    把這首詩背誦給爸爸媽媽聽。
    收集春聯(lián),和同學交流欣賞。
    12、過年 元 日
    爆 蘇 美好喜悅
    換 符 辭舊迎新
    元日教學設計篇十二
    1、學會生字“爆”、“屠”、“符”,理解詞語“屠蘇”、“曈曈日”、“新桃”、“舊符”,了解詩句意思。
    2、能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3、感受詩句的喜慶場面,體會詩人借詩抒發(fā)自己執(zhí)政變法、除舊布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感。
    【教學重點】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了解詩人創(chuàng)作背景,體會詩人除舊布新、強國富民地情感。
    【教學準備】1、反映春節(jié)喜慶、熱鬧的一組畫面及背景音樂。2、查閱關于屠蘇酒、桃符的資料。
    【教法學法】1、多媒體輔助教學2、自主、合作研學。
    【教學時間】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課。
    (一)、欣賞畫面、揭示詩題。
    1.老師今天帶來了一份你們非常喜歡的禮物,請同學們仔細地看、認真地聽。(課件出示春節(jié)喜慶畫面及背景歌曲,學生欣賞)。
    2.說說都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匯報預設:家家戶戶在貼春聯(lián)、敲鑼打鼓放鞭炮、聽到《歡歡喜喜過大年》的歌曲……)。
    3.同學們觀察地真仔細,知道這喜慶熱鬧的場面反映的是什么時候的情景嗎?(生答師相機板書:過年)。
    4.我們說的過年具體指什么時候?(板書:農歷正月初一?春節(jié))。
    5.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解詩題。
    1.誰來說說題目的意思?(學情預設:正月初一?春節(jié)??元旦)。
    2.明確:“元”是“開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農歷的這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春節(jié)。
    二、初讀感知、探究詞意。
    (一)、一讀:讀正確。
    1.同學們想知道古代過春節(jié)是什么樣的情景嗎?請大家打開書128頁,借助課后生字表自己讀讀這首詩。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多讀幾遍。
    (1)、學生自由練讀古詩。
    (2)、指名檢查初讀,隨機正音:“蘇“是平舌音,相機評價。
    (評價預設:你第一位站起來讀,不僅勇敢,而且讀得非常正確,希望大家都能像這位同學一樣大膽表現(xiàn)。)。
    2.自主學習生字,師重點指導“爆”字的識記和書寫。
    (1)、指導:有什么好方法記住這個字嗎?
    (2)、匯報預設:利用形聲字的特點識記。
    (3)、師補充介紹:古代爆竹是把火藥裝在竹筒里,點燃使它爆炸發(fā)出聲響,所以用“火”作偏旁。
    (4)、學生自主描紅、臨寫。
    (二)、二讀:讀出節(jié)奏。
    過渡:古詩不僅要讀正確、讀通順,還要讀出節(jié)奏來。請同學們認真聽老師讀一遍,邊聽邊劃出停頓號,標出重音。
    1.師范讀,學生按要求劃節(jié)奏。
    2.同桌互相檢查、練讀。
    3.指名有節(jié)奏地讀,相機評價。
    (三)、三讀:探究詞意。
    1.同學們越來越會讀了,讀詩就要這樣有輕重緩急、有停頓,再來讀讀這首詩,畫出你不理解的詞語。
    2.學生匯報不理解的詞語,師相機板書。
    (預設:不理解的詞可能會有:屠蘇?曈曈日?新桃?舊符)。
    3.當你遇到不理解的詞語時,會采用哪些辦法解決呢?
    (學情預設:查字典詞典,上網(wǎng)查找,向家長、老師、同學請教)。
    評價點撥:同學們都會學習,其實在古詩學習中,還可以聯(lián)系詩句來猜詞語的意思,也可以通過觀察插圖來理解,請大家用這些自己解決問題。
    4.學生自主探究詞意。
    5.匯報交流學習方法和成果。
    (1)屠蘇:是一種酒。(查工具書)。
    師補充介紹:屠蘇是古代一種用屠蘇草泡成的酒,到了正月初一這天早晨,全家老小面向東喝下屠蘇酒,祈求一年身體健康。
    (2)曈曈日:太陽初升時光亮、耀眼的樣子。(根據(jù)“日”的意思來猜)。
    (3)新桃、舊符:即新春聯(lián)、舊春聯(lián)。(引導學生看插圖理解)。
    師補充介紹:古代桃符是人們用桃木板寫上“神荼”、“郁壘”兩位神靈的名字,掛在門旁,以祈求來年平安、吉祥。而桃符被稱為春聯(lián),并用紙書寫,始于元代,明代才開始流行。
    三、精讀感悟、交流詩意。
    1.古詩中的攔路虎我們已經(jīng)掃清了,請同學們邊讀詩邊看圖,想想詩中描繪了古代過春節(jié)的哪些場面?和小組同伴交流交流。
    (1)、學生讀詩看圖,想詩意。
    (2)、小組合作交流,議詩意。
    2.派代表說詩意,誦讀感悟。
    (1)、讀悟一、二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在陣陣鞭炮聲中,舊的一年過去了,新的一年來到了,人們迎著溫暖的春風暢飲屠蘇酒。
    詩中的哪個字讓你有這種感覺?(暖)。
    緊扣“暖”字體會春風給人們到來的溫暖感覺。
    那就把你的這種感受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吧?。ㄖ该x,相機評價)。
    (2)、讀悟三、四句。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溫暖的陽光照著千家萬戶,人們都要用新春聯(lián)換下舊春聯(lián)。
    3.聽著同學們的朗讀,老師仿佛也沉浸在了新年的歡樂中,讓我們懷著對美好未來的希望,一起來讀讀這首詩?。R讀全詩)。
    四、走進詩人、體悟詩情。
    過渡:其實,王安石寫這首石并不僅僅是描繪春節(jié)的熱鬧喜慶,還有他更深的用意呢?。ㄕn件出示創(chuàng)作背景)。
    (一)、了解背景。
    1.學生默讀背景資料,思考:從這段資料中了解到了什么?
    2.匯報內容(預設:作者不僅是詩人,還是胸懷遠大抱負的政治家;當時王安石正在廢除舊法、推行新政,但遭到一些官僚地主的反對……)。
    (二)、入詩悟情。
    1.學生自主悟情。
    (1)、帶著你對詩人和對當時社會的了解,再來讀讀這首詩,相信大家一定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和收獲。
    (2)、學生匯報收獲。
    (預設:學生可能會抓“除”、“新桃”和“舊符”、“換”談理解)。
    (3)、點撥:“除”字暗示著要廢除舊法;而用新春聯(lián)換下舊春聯(lián)則代表用新法代替舊的不合理的法規(guī)。
    2.教師引導悟情。
    評價點撥:同學們很快就讀懂了詩人的心,真了不起!在詩人心目中,他堅信新政法就像春風一樣一定會給老百姓帶來幸福,詩中哪個字能體會到詩人除舊布新的決心呢?(“總”字)。
    引導:再看詩題“元日”,僅僅是指新年的開始嗎?還暗示著什么?
    點撥:詩題暗示著新政法的開始推行,可見,全詩字字句句都飽含著作者對除舊布新的期望和決心。
    (三)、師生滿懷激情齊背誦。
    五、自選檢測、拓展延伸。
    學了這首詩,準備做些什么?(整理學生匯報)。
    1.有感情地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2.推薦閱讀王安石的優(yōu)秀詩作《登飛來峰》、《泊船瓜洲》,體會詩人對變化之美、革新之美的向往。
    元?日。
    農歷正月初一??春節(jié)。
    屠?蘇。
    曈曈日。
    新?桃。
    舊?符。
    【教材特點】。
    《元日》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最后一課中的一首詩,是宋代著名政治家、詩人王安石吟詠農歷元日即春節(jié)的七言絕句。雖然只是四句小詩,但涉及到春節(jié)期間放爆竹、貼春聯(lián)和飲屠蘇酒等民俗文化,描繪了一派歡樂喜慶的景象。首句“爆竹聲中一歲除”颯爽勁健,直指題面,次句“春風送暖入屠蘇”承接起句,涉及春節(jié)飲屠蘇酒的民俗,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日”將筆鋒轉向廣闊的社會,結句“總把新桃換舊符”與首句緊密呼應。全詩寫出了人們對吉祥美滿生活的深深祝福和期盼,同時也隱喻著詩人除舊布新的改革精神。
    【學生特點】。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初步具備了學習古詩的方法和能力,但詩中的一些詞語“屠蘇”、“曈曈日”、“新桃”、“舊符”因年代久遠,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然而,這些詞意確是學生們生活中熟知的事物。因此,讓學生自主探究、建構,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性,拉近文本與生活的距離,并且利用好教材的插圖資源,讓學生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感受詩人內心的寄托。
    【教學理念】。
    從古詩特點和小學生學習古詩的心理、情感特點出發(fā),以我區(qū)課堂教學“三步導學”模式為依托本課教學活動重在激發(fā)興趣:課堂教學的開始階段、教學過程的節(jié)奏調整、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都要著眼于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力求讓學生對學習內容抱有新鮮感、探究欲。其次,要重視誦讀,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誦讀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能使學生更好地領會古詩地形象美、意境美,有效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必須讓學生充分地讀、有效地讀;此外,要利用好插圖理解詞語。
    【教學反思】。
    基于學生學習經(jīng)驗和詩內容本身的特點考慮,教學以音像先入、渲染氣氛、激情導入,初讀感知、發(fā)現(xiàn)問題、自主探究,理解詩意、誦讀積累、體悟詩情為主要活動?;仡櫧虒W,反思如下:
    1.“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課堂教學的開始階段,課件使用有效。充分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隨著對詩、對詩人的理解,學生的感悟也在逐步加深,朗讀一次次達到入情入境。
    2.學生自主探究解決詞意的環(huán)節(jié),課堂氣氛自然、和諧,都在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而最終不僅理解了詞意,更掌握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我想:學習的快樂莫過于此。
    3.在匯報詞意時,有些學生加入了關于春節(jié)的風俗和傳說,雖然導致后面教學緊張,但也是學生課外獲取知識的一次展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育機智,既要讓學生自由大膽地表達,也要適時把握、調整好課堂節(jié)奏。
    元日教學設計篇十三
    1、 剛才我們一起背了許多古詩,古詩是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之一。它廣為流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一首北宋王安石的元日。(板書課題)
    2、 點出“日”理解、“元”是第一,“元日”就是農歷新年的第一天,也叫春節(jié)。
    3、 在這一天,你會做些什么?(交流)齊讀課題。
    5、 生交流。師結:對,誦讀理解是我們學習古詩的主要方法。我們學好古詩,首先就要讀好它。出示:(一讀:注意節(jié)奏、讀正確。)現(xiàn)在,請大家打開課本,借助課后的生字表,自由大聲地讀讀這首詩,注意節(jié)奏,讀正確。
    (一) 誰愿意來試試?(指名讀)
    1、 你把這個生字念得很準,再教大家一遍,好嗎?(指名將生字讀準)
    2、 讓我們一起來讀正確,讀流利。(不到位師范讀一句。)
    (二)剛才,通過大家的努力,我們已經(jīng)能夠把詩讀正確,不過,古詩光讀準還不夠,還要(出示:二讀:借助字典或請教別人,搞清字、詞、句的意思。)
    1、 你再好好讀讀這首詩,找找有沒有不懂的字詞?
    2、 交流?,F(xiàn)在就拿出你們的字典來吧。查一查,查之前,老師作一個友情提示:每個字在字典上都有許多種解釋,我們要根據(jù)詩句來選擇相應的意思。
    3、 師巡視。
    4、 交流。(同時屏幕上出示詞語的解釋。)師根據(jù)學生說到的詞語同時理解詩意。重點理解:“瞳瞳日”。對,你這是字典上的解釋,再看看詩題,其實這是個很特殊的日子,就是新年美好的第一天。新的一年,也蘊含著新的希望,同學們在新的一年中,你希望什么呢?(交流)
    5、 讓生將詩句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6、 理解了詩意,我想你的感受肯定不一樣了,誰來帶著你的感受讀讀這首詩呢?(1—2位)
    1、 交流。(幸福、熱鬧、高興、喜氣等)
    2、 同學們,任何一首詩,都與詩人當時的心情,所處的時代有著密切的關系。此時,詩人王安石剛當上宰相,對自己上任后的改革充滿了信心,也充滿了期待。就象詩中所說的“千門萬戶曈曈日”,想想你還能感受到什么?(對新的一年充滿了期待。)
    3、 讓我們一起滿懷著喜悅來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吧!齊讀詩。
    1、 現(xiàn)在,古詩學完了,我們要把它背出來,這叫熟讀成誦。(指名背、齊背)
    2、 同學們,在背的時候也要注意節(jié)奏,誰再來背?
    4、 今天,老師還帶來了另外一首詩,想讓你們也通過這樣的方法來讀懂它?好嗎?
    (1) 運用剛才的方法一步步學并交流。
    (2) 詩人寫梅花,是為了表達內心怎樣的感情呢?交流齊背詩。
    5、 今天,我們一節(jié)課學了兩首詩,同學們以后學古詩就照老師的方法試試,相信你們一定能學得更好。
    元日教學設計篇十四
    三年級學生仍舊對顯性的畫面較感興趣,在老師的引導下,他們在讀詩時能將詩中的畫面與自身生活體驗聯(lián)系起來理解,從而感受詩中的歡快氣氛,體會一系列春節(jié)傳統(tǒng)習俗背后蘊含著的人們對幸福美好的期盼之情。但對于王安石的執(zhí)政理想,大部分三年級的學生還無法理解,因此,只稍作了解。
    1.理解“爆竹、屠蘇、桃符”等詞語。
    2.引導學生看注釋、找習俗、查資料、融生活想象畫面,描述詩中的節(jié)日情景。
    3.通過誦讀感悟、吟誦,體會春節(jié)的氣氛,感受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情感的追求,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豐富內涵。
    1.重點:通過誦讀感悟、吟誦,體會節(jié)日的氣氛。
    2.難點:想象畫面,描述詩中的節(jié)日情景,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豐富內涵。
    1.看視頻猜節(jié)日。
    同學們,為了表揚你們端正的坐姿和專注的小眼睛,老師今天給大家?guī)砹艘环萏貏e的禮物,想知道嗎?好,一起來看看吧。(班級學生過新年活動照片,配樂《新年好》)
    你們看到了什么?
    (預設1:齊回答,過年的時候、春節(jié)的時候 預設2:我看到了自己過年時候的照片)
    2.揭示課題。
    是啊,(過年,也叫)春節(jié),是我們一年中最隆重,最熱鬧的節(jié)日,今天我們就來學一首關于春節(jié)的古詩,《元日》(板書題目)
    3、解題
    師:“元”在字典中的解釋有以下六種(拖長音,給學生思考的時間),
    (1)開始的,第一。
    (2)為首。
    (3)主要、根本。
    (4)元素。
    (5)構成一個整體的。
    (6)貨幣單位。
    你們覺得是哪一種呢?
    4、走進詩人
    那你們知道元日的作者是誰嗎?——王安石(引導學生回答),對,他不僅僅是一位詩人,還是北宋非常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49歲的時候,好不容易當上了宰相!宰相在古代可是一個大官呢,我們今天學習的這首元日,就是在他擔任宰相那一年的春節(jié)寫下的,正是他春風得意的時候!
    二、反復讀,明詩意
    1.范讀,知節(jié)日。
    2.初讀,解詩題。
    3.再讀,找習俗。
    三、介紹吟誦法
    1、吟誦三種符號
    2、吟誦錄音
    四、融生活,悟詩情,解吟誦
    1、我們先來看第一句:爆竹聲中一歲除(老師起手勢,學生讀)
    你們聽到了什么?(爆竹聲)
    爆竹聲怎么樣?(爆竹噼里啪啦地響,爆竹的聲音好大?。。┦前?,爆竹一點就燃,所以我們的爆竹讀的急而短促,這家剛放完爆竹,那家又開始放了,此起彼伏的爆竹聲音一直在耳邊響個(不停),哇,過年可真熱鬧啊?。ㄙN板書,熱鬧)
    請你們把這種熱鬧讀出來。
    那“一歲”是什么意思呢?(生齊回答,一年),除呢?(生回答,過去)所以,“一歲除”指的是(一年就過去了)。
    那整句話的意思就是(學生答:在熱鬧的爆竹聲中,一年就過去了)
    2、你的理解很到位!我們再來看第二句:(學生讀“春風送暖入屠蘇”)
    屠蘇是什么呢?(一種酒)你怎么知道?(課文中有注釋)表揚你們懂得借助注釋!其實,屠蘇酒是由屠蘇草泡的酒,傳說喝這種酒可以避瘟疫、祈福新年,所以一到春節(jié),家家戶戶都準備了滿院子的屠蘇酒,大家都準備喝個夠,喝個痛快,不醉不罷休!所以詩句中的屠蘇,我們是可以無限延長的,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
    3、同學們,除了我們心里暖?暖還從何而來呢?(還有什么也是暖的呢?)(春風送暖,)對了,春風也是暖暖的!那還有誰會感到暖?(詩人王安石)是呀,我們的王安石可是好不容易當上了宰相,因此他在政治上的改革也得到了順利的開展,在這個熱鬧、喜慶的新春佳節(jié),普天同慶,人暖、心暖、天地暖!
    請同學們帶著這種感覺,再來讀誦一遍!
    4、是的,那現(xiàn)在請你們小組合作,借助注釋和讀誦符號學習后兩句詩。
    討論并思考:
    你看到了什么畫面?感受到了什么?
    (小組學習2min、小組組長代表匯報)
    是啊,老師起手勢,“千門萬戶曈曈日”,通過節(jié)奏我們看到太陽正在(慢慢升起來),千門萬戶都已經(jīng)把(舊桃符換成新桃符),感受到(新年新氣象、新年生機勃勃)新年 的 萬象更新(貼板書)
    王安石用幾個畫面、幾句詩寥寥數(shù)語給我們勾勒出了人們歡度春節(jié)的喜慶場面,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他除舊布新的決心,不管成功與否這份心系百姓的情懷讓我們感動!
    請同學們齊讀這兩句!
    5、接下來,加上伴奏,加入感情,想象畫面,吟誦出王安石對美好未來的期待。
    【現(xiàn)在請所有女生起立吟誦;請所有男生起立吟誦?!?BR>    評價語:你們誦出了王安石對美好未來的期待。你們的吟誦讓老師也走進了詩中的畫面。
    五、拓展延申
    1.理方法,巧遷移。
    2、關于春節(jié),詩人陸游也寫了一首《除夜雪》,但是這首詩寫的不是正月初一,而是我們的除夕!同學們先聽錄音,根據(jù)注釋想象畫面!
    請同學們根據(jù)讀誦符號,嘗試把我們的這首詩讀誦出來!
    (時間夠,請同學單獨展示,時間不夠,全班一起展示)
    總結:同學們,吟誦除了可以幫助我們讀出詩歌的感情,還能幫助我們想象詩歌的畫面!
    元日教學設計篇十五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默寫課文。3、了解詩句所描繪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jié)日景象,感受詩中表達的全民族歡度佳節(jié)、辭舊迎新的美好愿望。4、,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問題。重難點、關鍵指導學生了解詩句的意思,說說自己的理解。教具準備字典、生字詞語卡片,課文插圖。
    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解釋題目1、同學們,快要放假了,能想起來每年放假咱們在家里過得最大、最熱鬧的節(jié)日是什么節(jié)日嗎?(春節(jié))2、說一說,你們家里都是怎樣過節(jié)日的?(指名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自由反饋)3、教師板書課文,解釋課文。(元旦就是元旦的意思)。
    二、學生自讀,讀通古詩1、教師范讀古詩。2、學生結合生字的認讀,自讀古詩。3、同學間互相檢查讀。4、指名讀一讀,其他評價。5、集體讀一讀,教師根據(jù)學生讀的情況適當點評。6、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
    三、學習生字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2、指名讀,然后再交流讀。3、教師指導,強調要點。4、互相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
    四、借助字典,理解詩意1、教師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說說畫面上的內容,感知元日熱鬧的景象。2、課文中是怎么寫的呢?再讀古詩。3、鼓勵學生小組合作,借助字典,結合圖說說古詩的意思。4、集體反饋。(只要求學生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大概的意思就可以了)備注:在學生理解詩句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需要適當引導學生反饋收集到的資料,了解有關春節(jié)的知識。如:為什么貼春聯(lián)?為什么放鞭炮等。
    五、拓展延伸1、過春節(jié)的時候,你們的心情怎樣?為什么?(感情春節(jié)快樂、幸福、熱鬧的場面)2、你們最喜歡春節(jié)里的什么節(jié)目?為什么?3、討論:到底還要不要辦春節(jié)晚會。(學生各抒己見)。
    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人屠蘇。熱鬧、歡快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元日教學設計篇十六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默寫課文。
    3、了解詩句所描繪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jié)日景象,感受詩中表達的全民族歡度佳節(jié)、辭舊迎新的美好愿望。
    4、查字典,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問題。
    指導學生了解詩句的意思,說說自己的理解。
    字典、生字詞語卡片,課文插圖。
    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解釋題目。
    1、同學們,快要放假了,能想起來每年放假咱們在家里過得最大、最熱鬧的節(jié)日是什么節(jié)日嗎?(春節(jié))。
    2、說一說,你們家里都是怎樣過節(jié)日的?(指名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自由反饋)。
    3、教師板書課文,解釋課文。(元旦就是元旦的意思)。
    二、學生自讀,讀通古詩。
    1、教師范讀古詩。
    2、學生結合生字的認讀,自讀古詩。
    3、同學間互相檢查讀。
    4、指名讀一讀,其他評價。
    5、集體讀一讀,教師根據(jù)學生讀的情況適當點評。
    6、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
    三、學習生字。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
    2、指名讀,然后再交流讀。
    3、教師指導,強調要點。
    4、互相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
    四、借助字典,理解詩意。
    1、教師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說說畫面上的內容,感知元日熱鬧的景象。
    2、課文中是怎么寫的呢?再讀古詩。
    3、鼓勵學生小組合作,借助字典,結合圖說說古詩的意思。
    4、集體反饋。(只要求學生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大概的意思就可以了)。
    備注:在學生理解詩句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需要適當引導學生反饋收集到的.資料,了解有關春節(jié)的知識。如:為什么貼春聯(lián)?為什么放鞭炮等。
    五、拓展延伸。
    1、過春節(jié)的時候,你們的心情怎樣?為什么?(感情春節(jié)快樂、幸福、熱鬧的場面)。
    2、你們最喜歡春節(jié)里的什么節(jié)目?為什么?
    3、討論:到底還要不要辦春節(jié)晚會。(學生各抒己見)。
    元日教學設計篇十七
    1、讀準"爆,屠,曈,符"的字音,認清字形,正確,流暢,有感情地朗讀本詩,并能背誦。
    2、通過討論及合作交流,學會"屠蘇,曈曈日,桃符"等生詞,理解詩意,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
    3、通過關于春節(jié)民俗資料和詩歌背景資料的補充閱讀,體會本詩所描寫的場景和所表達的感情,引導學生喜愛我國的民俗文化。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并能體會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1、學生搜集相關資料了解春節(jié)民俗,搜集春聯(lián)。
    2、教師制作課件。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解題。
    1、課前循環(huán)播放過年的相關樂曲及圖片。
    2、非常高興今天能和我們四(1)班同學一起學習《元日》這首古詩。來,齊讀課題。
    3、同學們,剛才課前你們聽到的歌曲,看到的圖片十分喜慶,一般是在什么時候聽到,見到 (過年)提到過年,我就想到"新年"一詞,[出示:新年]平時我們所說的"新年"一般有兩個時間,你知道分別是指什么時候嗎 [出示:元旦:陽歷1月1日;元日:農歷正月初一,即春節(jié)。]這里的"元"是什么意思 [出示:元:第一,起始。]元旦就是陽歷的第一天,春節(jié)就是農歷的第一天。
    4、現(xiàn)在你知道課題什么意思了吧 (板書:農歷正月初一,即春節(jié))《元日》這首詩給我們描繪的就是人們歡度春節(jié)的情景。你們喜不喜歡過春節(jié)啊,讓我們一起歡快地再讀一次課題。
    (二)檢查預習,讀準古詩。
    1、這首詩是宋朝的宰相王安石寫的(板書:[宋]王安石)他是一名政治家,也是一位大詩人。
    2、課前同學們都做了預習,下面就看看大家的預習效果,誰能接受我的第一個挑戰(zhàn)[出示:挑戰(zhàn)一]。指名讀詩(2人),相機正音。
    3、 老師發(fā)現(xiàn),剛才兩位選手很了不起,尤其這幾個生詞讀得特別準確[出示:爆竹,屠蘇,曈曈日,桃符],誰再來教教大家。指名1人讀其他跟讀。會讀還要會寫, 我們再來記一記這幾個生字的字形:三個生字結構都不一樣,一起說說 知道"爆"字為什么是"火"字旁注意可別寫錯。在書上描紅(p132),提醒寫字姿勢。
    4、讓我們把生字帶進古詩,一起挑戰(zhàn)第一關(齊讀古詩)。
    (三)交流學習,理解詩意。
    1、通過學習,我們已經(jīng)能把古詩讀正確讀流暢了。接下來我要發(fā)出第二關挑戰(zhàn)[出示:挑戰(zhàn)二]。
    4、現(xiàn)在你能利用上述的解詞方法來理解這些詞語嗎 [出示詩歌]
    集體交流。[相機出示"屠蘇","曈曈日","桃符"的解釋]
    5、理解了重點詞意,現(xiàn)在就請你準備迎接挑戰(zhàn),說說詩句的意思。你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跟前后左右同學一起討論。
    6、交流理解詩意:[出示全詩]
    (1)第一句:
    a、誰來挑戰(zhàn)第一句 (在此起彼伏的爆竹聲中,一年又過去了。)
    b、指導朗讀:舊的一年過去了,新的一年來到了,人們都在"噼里啪啦"放鞭炮,給你什么感受 (板書:熱鬧,喜慶)指讀(2人),男女分別讀。
    (2)第二句
    a、誰來挑戰(zhàn)第二句 (春風把暖氣吹進了屠蘇酒,人們喝了屠蘇酒感到很溫暖。)
    b、組織交流:理解"入"。這"溫暖"僅僅指的是人們身體上的溫暖 (心里還充滿了希望。)
    c、指導朗讀:誰能讀出這溫暖的,充滿希望的感受 指讀(2人)小組讀。
    (3)第三句
    a、誰來挑戰(zhàn)第三句 (千家萬戶都照進了溫暖而光亮的太陽。)
    b、指導朗讀:太陽給人溫暖,光明與希望,能讀出這種感覺嗎 指讀(2人),齊讀。
    (4)第四句
    a、誰來完成最后的挑戰(zhàn) (每年春節(jié)時人們總要用新春聯(lián)換掉舊春聯(lián)。)你知道春節(jié)貼春聯(lián)有什么含意嗎 (辭舊迎新,表達祝福)強調理解"總"。
    b、說到春聯(lián),課前老師請大家回去搜集幾副,誰帶大家欣賞一下 指名說。
    老師這里也有幾副,我們一起欣賞[出示春聯(lián)]
    (四)體悟詩情,賞讀背誦。
    1、師引:俗語常說"詩中有畫"[出示:詩中有畫],詩中,你從哪里可以感受到春節(jié)那熱鬧,喜慶的場面 放爆竹,喝屠蘇酒,貼春聯(lián),這都是春節(jié)時的習俗,你還知道哪些春節(jié)習俗 你最喜歡的是什么 給大家介紹一下。
    詩人王安石寫這首詩不僅僅是描寫新年新氣象,他還有更深刻的用意。[出示:寫作背景]
    你能把詩人的這份美好祝福讀出來嗎 自由練讀,指讀,齊讀[配樂]。
    5、指名背,會背的齊背。
    (五)鞏固理解,拓展延伸。
    1、師:三關挑戰(zhàn)下來,我們四(1)班的同學們真是了不起,但老師還想考考大家,請接招。
    2、課堂練習:出示:挑戰(zhàn)四。
    3、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共同學習了《元日》這首古詩。學習時我們是按照這樣的方法來學的[出示:學習古詩基本方法]。這也是今后我們學習古詩可以采用的方法,使我們可以更多更好地閱讀古詩,進行有效的積累和運用。
    (七)布置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元日》;
    2、積累辭舊迎新的詩句和對聯(lián)。
    板書設計:
    元日 【宋】王安石
    農歷正月初一,即春節(jié)
    熱鬧,喜慶
    元日教學設計篇十八
    教學目標:
    1、運用多種識字渠道,認字與識字。
    2、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過年的習俗,表達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情感的追求。通過引導學生自學,學習古詩,提出疑問。
    3、朗讀課文,通過各種方式的以讀悟情。
    4、指導學生查找資料,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調動查找資料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自學提出疑問通過各種方式的以讀悟情。指導背誦部分段落。
    教具準備:
    1、春節(jié)的傳說故事。
    2、投影。
    3、各地過年的圖片。
    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
    2、閱讀《過年的來歷》。
    3、用自己的話簡單地說一說過年的來歷。
    4、你覺得過年和平時有什么不一樣。
    5、學生交流。
    6、無論何時何地,所有的炎黃子孫都很注重過年。這節(jié)課,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王安石所寫的七言絕句《元日》,看看古人是怎樣過年的。
    二、自學古詩。
    1、回憶學法:我們要學會一首古詩你有什么基本辦法呢?
    (讀準字音——讀通詩句——理解意思——展開想象)。
    2、你們有信心讀準、讀懂古詩嗎?
    三、學習古詩,交流。
    1、你讀準了嗎?
    2、你知道古人怎樣過春節(jié)的嗎?從詩中哪些地方知道呢?
    燃爆竹。
    飲屠蘇。
    迎紅日。
    換新符。
    3、要讀懂古詩還要先理解詞語的意思,你理解了哪些詞語的意思呢?
    4、你還有什么不懂的或不理解的嗎?告訴大家,讓大家?guī)蛶湍恪?BR>    5、在大家的幫助之下,是不是都理解了古詩了呢?請你試著把古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自己說——指名說。
    l理解古詩可以把用在兩部分間加上自己的話。使意思表達更通順。
    6、閉眼聽老師范讀,在頭腦中想象,你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7、小結:多喜慶,多熱鬧呀。能把這首古詩的熱鬧和喜慶通過讀表現(xiàn)出來嗎?如果你覺得讀不足以把熱鬧和喜慶表現(xiàn)出來,也可以通過動作表現(xiàn)出來。
    自己讀——指名讀——全班讀。
    四、背誦古詩,學習生字。
    1、你會背誦了嗎?
    全班背——男女生各背。
    2、我們來看看這首古詩的第一個字,要寫對寫好它應該注意什么?
    右下角的四點書寫。師板演。
    3、學生書寫,教師巡視。
    4、展示臺進行生字的講評。
    爆的最后一筆換的撇不要寫出頭。
    曈的左邊是日。
    重點指導“爆”的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