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之黑雨讀后感大全(17篇)

字號:

    讀后感可以通過文字表達,也可以通過朗讀、演講等形式分享給他人。那么我們該怎么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讀后感呢?首先,閱讀過程中要做好讀書筆記,記錄下自己的想法和見解,這樣在寫讀后感時會更有條理和清晰;其次,要注意結(jié)合自己的實際生活和經(jīng)歷,思考書中的觀點對自己的影響和啟發(fā);此外,還可以列舉書中的亮點或者反思自己在讀書過程中的問題和不足;最后,要用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同時注意語法和用詞的準(zhǔn)確性。以上是一些寫讀后感的技巧,希望對你的寫作有所啟發(fā)。以下是一些讀者對科幻作品的讀后感,他們從未來科技發(fā)展的角度進行了思考和遐想。
    曾國藩之黑雨讀后感篇一
    剛讀完第一章,最大的感受是曾國藩在自我反思前后的變化,反思前曾作為讀書人出生,是一個典型的清高直率眼中容不得一絲茍且的讀書人形象,憤世嫉俗,剛正不阿,對咸豐皇帝,對同僚,對親朋好友,都是如此。
    正是因為如此,雖然組建湘軍抗擊太平天國,卻并未得到相匹配的嘉獎,而在這之中更是得罪了湖南江西幾乎所有同僚和京城天子。所幸在居家戴孝的幾年里,反思自己為人處世中的性格缺陷。重出剿滅太平天國軍隊過程中與皇帝示弱,與同僚交好,以入世隨俗的態(tài)度對待所有人,表面老奸巨猾老練圓融,內(nèi)心仍是質(zhì)樸剛正初心不改,竟在復(fù)雜的'清末環(huán)境中如魚得水建功立業(yè)。
    聯(lián)想到自己平日里也有那種出自讀書人本身的自以為的清高孤傲和極端自信自負,遇事盛氣凌人,也開始調(diào)整自己待人接物方式。另一點是想到成電學(xué)子仿佛都有這類似臭毛病,從技術(shù)角度來看沒有任何問題,但成電學(xué)子總是難以成為一家公司的管理核心,與此種氛圍不無關(guān)系,他們大多埋頭苦干,執(zhí)著于技術(shù)而缺少處事的圓滑,不屑于技術(shù)以外任何事。
    曾國藩之黑雨讀后感篇二
    寒假里,我讀了《曾國藩家訓(xùn)》雖然沒讀完,但其中的故事讓我感觸很深。曾國藩,他被稱為“晚清中興名臣之首”,又被稱為中國近代史上最后的理學(xué)大師和一代大儒。大家想,這樣一位名人,肯定是聰明絕頂吧!那讓我們來看一個小故事吧。在公元1825年一個冬天的晚上,天氣很冷,一般人都早早上床睡覺去了,只有小偷在這時“工作”。有一個小偷早早地趴在一戶人家的房梁上等待最佳時機。這戶人家里的一個孩子正在背書,小偷想,等他背完了我再下去“工作”吧。這孩子背的文章并不長,按理說一會兒就背完了,可這孩子背了一晚上還沒有背過。小偷在房頂上又冷又餓,眼看著再不走天就亮了,凍了一晚上什么也沒偷著,他氣得不得了,“蹭”的一下就從房頂上蹦了下來。小偷一把搶過小孩手里的書,“啪”的一下摔在地上,說:“不就是一篇文章嘛!有什么難的?!毙⊥狄幌戮捅沉顺鰜?,原來,小偷趴在房頂上一晚上,聽都聽會了!這個笨孩子是誰呢?原來他就是曾國藩。那么,曾經(jīng)小時候那么笨的孩子后來怎么就成為那么有才能的人了呢?我看過書后才知道,原來,曾國藩雖然笨一點,卻是一個特別勤奮好學(xué)的人,他每天都堅持學(xué)習(xí),堅持寫日記,每天都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檢查過錯,加以改正,不是堅持一天兩天,而是一輩子。經(jīng)過幾十年的努力奮斗后,他才成為了一代大儒。今后,我也要向他學(xué)習(xí):學(xué)習(xí)他勤奮刻苦學(xué)習(xí),堅持不懈的精神,堅持每天寫日記,時刻提醒自己的言行,努力做一個“自立、自省、自信、自強”的'人!
    成語聰明絕頂:聰明:聰敏有智慧;絕:冠絕。形容極其聰明,無人能比如: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五回:“他本是夙根極好、聰明絕頂?shù)娜?,?dāng)時都已領(lǐng)會。”
    曾國藩之黑雨讀后感篇三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現(xiàn)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下面是白話文整理的曾國藩之黑雨讀后感【精彩2篇】,希望可以啟發(fā)、幫助到大家。
    很多事情的發(fā)生也許出自意外,就像這本唐浩明先生的“曾國藩”—“血祭”“野焚”“黑雨”,恕我無知,只是在一個電子書的網(wǎng)站上到了,還以為是現(xiàn)在那些惡搞歷史的人寫的無厘頭,于是就抱著無聊的心態(tài)把他下載下來隨便看看,沒想到這一看不要緊就像吃了一塊從未嘗過的臭豆腐一般,越發(fā)的上癮了,看完第一部就把第二部第三部都下載下來看了,前前后后一共發(fā)了我一個月的時間,在上班的空閑中,等車,吃飯的閑碎中就把她慢慢的讀完,看完只能說一個字“好”,于是上網(wǎng)查了一下才知道這是上世紀(jì)九十年代初期唐浩明先生就已經(jīng)出版的大作“曾國藩”的三部曲。
    對于曾國藩,只是來自歷史課本的表述:清末名臣一手創(chuàng)建封建地主武裝湘軍,是鎮(zhèn)—壓太平天國的儈子手。只知道李鴻章是他的弟—子,還有他的為人處世之道等,很零碎,松散,如果平實提起也只能想起這些符號化的東西了。今天這三部曲卻將一個有血有肉表情飽滿的曾國藩展現(xiàn)在我的面前。
    本文以曾創(chuàng)建湘軍與太平天國斗爭為主線,描寫了這一過程中曾的`心理歷程,建軍經(jīng)歷,作戰(zhàn)過程等,穿插著這其間的許多政治事件,并為我們勾畫了許多鮮明的歷史人物,有大人物也有小人物,以及他們的經(jīng)歷過程,該書還可學(xué)習(xí)曾如何相人識人用人,學(xué)習(xí)如何習(xí)文練字,如何處理人際關(guān)系等等。湘軍的很多將領(lǐng)都是讀書人,下馬琴棋書畫,上馬縱橫疆場,指點江山激昂文字,何等的灑脫,雖未空前絕后,但是也是屈指可數(shù)了,到了近代也只能有后來的毛澤東等能夠媲美,真乃儒將也!
    作為我們今天的年輕人,該學(xué)習(xí)的真是很多很多。
    以前學(xué)的歷史知識大部分都是呈點狀分布在頭腦中,所以還是要擴展視野,今天讀了這本書,很多東西就聯(lián)系起來了,原來曾國藩是江南機器制造總局的最先創(chuàng)辦人,原來容閎選派幼童出國還是曾力推的等等。有時候想為什么近代中國的名人志士大都出自兩湖,讀了這本書也有很多的啟迪,這與湘軍是否有某種關(guān)聯(lián)呢,也許吧,歷史就是這樣由那些看似不相關(guān)的東西緊緊的聯(lián)系著并推動著的吧!
    早前曾讀過《曾國藩家書》,那做人立世的諄諄教誨現(xiàn)在已忘的差不多了。讀書,尤其是是讀名人傳記、史書,大體是本著尋明燈、賞皓月來的,在這個已經(jīng)失去共識且物質(zhì)追求成為最高道德指數(shù)的時代里,充斥著對成功學(xué)的頂禮膜拜,要么是詩和遠方的虛妄艷羨,慎獨、修身的赤子情懷,往往是最不被珍視的。
    人無完人,我想圣賢如孔孟,也總有一些人性的弱點需要每天去纏斗的吧。
    曾國藩出生耕讀鄉(xiāng)農(nóng),因著讀書科舉而入仕途,且被道光帝寄予厚待,他的行事風(fēng)格分為兩個階段:清高壯志的青年孤憤和黃老圓通的徐圖而治。他一生勤勉,以書簡上的圣賢標(biāo)準(zhǔn)要求己身及后代,他一生不愛金銀不貪私欲,唯獨對“名”有深重執(zhí)著,也是因為這種執(zhí)著,他才會謹(jǐn)慎持重,唯恐在朝廷和百姓的面前掉了潔白的名聲,直到名毀津門。他對儒教正統(tǒng)堅決捍衛(wèi),卻完全不是迂腐頑固的人,相反卻一直在接納新事物新思想,徐圖復(fù)興中華民族,比如支持李鴻章的洋務(wù)事業(yè),建立建立江南制造局,選送第一批公費留學(xué)的少年出去學(xué)習(xí)先進技術(shù)和文化等等,做了許多惠澤后期中華圖強的工作。
    在看裁撤湘軍的決定時,除了他謹(jǐn)慎重名之外,還有對全局“穩(wěn)定“的維護和把持,意氣英豪可以率性而為,但治理一個龐大國家卻不能率性而為,就像而今我們社會上一些活躍在網(wǎng)站論壇里的所謂憂國憂民的激憤之士,只顧自己噴的爽快,頗有點想乘亂作亂的意味,讀到這里,我終于有點明白上位者所要兼顧的大局穩(wěn)定的重要意義,以及他們?yōu)榇硕鞒龅碾[忍努力。
    曾國藩相人識人育人,被當(dāng)時及后人稱頌,除了過人的辨才能力,最最重要的是他寬闊的胸襟,知自己不足而欣賞他人長處并為他人創(chuàng)造發(fā)揮才干的機會,這是非常難得的,就像歐陽兆熊說左宗棠“滌生打仗確不如你,但曾門人才濟濟,而你楚軍,除了你左宗棠之下再無一人”,說的連最自負好辯的左宗棠都無言以對。一個組織里,其領(lǐng)導(dǎo)最重要是會選人用人,有大局觀,把握方向,統(tǒng)籌資源,敏于決策,發(fā)揮出組織里成員的長處,成就他人成就組織,即是成就自己。
    唐浩明不愧是當(dāng)代研究曾國藩第一人,感謝吳老師推薦!
    以史為鑒,收獲頗豐,不知會不會又落入知易行難的窠臼,但讀書時已經(jīng)很享受!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免責(zé)聲明:本文僅限學(xué)習(xí)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
    content_2();。
    曾國藩之黑雨讀后感篇四
    讀完了唐浩明的《曾國藩》,對于太平天國的滅亡,對于大清王朝的滅亡,對于曾國藩這一傳奇人物的人生以及心理,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清末名臣之中,軍事決斷當(dāng)看左宗棠,高瞻遠矚當(dāng)看李鴻章,而知人善任當(dāng)看曾國藩?!笆朗露疵鹘詫W(xué)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我時常覺得自己的人際交往這一塊處理得非常不好。曾國藩實在是學(xué)習(xí)的榜樣,身邊賢士如云,使這位手無縛雞之力的翰林學(xué)士,成為軍功卓越的名臣。而初入官場的曾國藩并卻也是嫉惡如仇,剛正不阿的性格使自己在這樣一個諾大而腐敗的官場時局中顯得格格不入。大家排擠他,軍事上遭遇失敗、政治上遭遇冷落的曾國藩回到荷葉塘,隱居之中得到高人指點,習(xí)黃老之學(xué),無為而治,道法自然。曾國藩的這段經(jīng)歷令我也收獲頗多。這世間,太多的人與我們不一樣,或許在我們眼中,他不對甚至十惡不赦,但是我們不是天地主宰,無法去判定和決斷他人,所以與人相處要淡然,鋒芒畢露必然會造致禍端。而有時候我們必須要記得自己的初衷與目標(biāo),這樣才不會因小事而煩擾,志存高遠,胸襟寬廣,方得始終。
    胡林翼臨死之前對朝廷的擔(dān)憂,對曾國藩的囑托,經(jīng)歷史的驗證,宿命一樣準(zhǔn)確,洋人的堅船利炮對于清朝的打擊遠甚于太平軍與捻軍。而這些東西的出現(xiàn),也強烈的沖擊著曾國藩、李鴻章等人的思想觀念。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得到了學(xué)習(xí)和借鑒。于是,買機器、雇洋人、辦洋務(wù)、開辦京師大學(xué)堂、派遣幼童出國學(xué)習(xí)……曾國藩的后期開始了對中國意義深遠的事業(yè)。人們鮮少能記得他抗擊太平軍的輝煌,更多的記得他以開闊的胸襟支持洋務(wù)事業(yè)發(fā)展的功績。正如陳廣敷所說,大家對于清王朝已經(jīng)沒有期待了,人們希望的是改朝換代開辟新篇章,所以曾國藩之前所謂的抗擊太平天國的功勛沒有贏得百姓以及歷史的認同。曾國藩在與曾國荃的話別中說,湘軍能夠成就如此的地位,更多的在于運氣。多次兵敗后尋死都有人相救,并使軍隊扭轉(zhuǎn)敗局??鬃铀f的五十而知天命,曾國藩信了,我也信了?;蛟S過早的認識天命這一詞會使人覺得唯心主義了,也會就此而放棄去努力了。但是很多事情就是冥冥中的注定,而這天命取決于你前期的積累,取決于你的選擇,取決于一個大起點、大背景。我們要學(xué)著去模糊掉自己。
    如果說每個人都負載著歷史這一任務(wù)前進,那不得不承認,曾國藩是極大的推動者,他個人潔身自好,頗具儒家風(fēng)范,然正如康福所認為,他又是一個極其虛偽的人。因為他老謀深算,城府極深,現(xiàn)在大家看來或許在那個大的歷史背景之下他沒有錯,一切都是明智的選擇,為求自保,別無他法??墒菤v史上所謂的英雄人物好像都有極強的鮮明特征,曾國藩的多面玲瓏使他能夠很好的周旋,卻不足以使他成為大英雄。說到底,一切都是私心太重,功利心太強。
    商政必讀《曾國潘》,曾國潘的一生教會世人的不僅是如何讀書養(yǎng)德,更多的是如何去看待周遭的人和事。一切都并非偶然,一切都剛剛好。我們不能說一定要去堅守些什么,而是要學(xué)會在艱難的環(huán)境下能夠?qū)W會變通,能夠?qū)W會判斷對錯,更多的學(xué)會舍予,更多的學(xué)會淡然。
    曾國藩之黑雨讀后感篇五
    上學(xué)的時候教科書上講他是個鎮(zhèn)壓革命的劊子手,高中時候很奇怪書店里擺的那么多”國賊“的書,真的好多呀,還灰糊糊的封皮,宛如歷史垃圾的顏色,隱隱還知道和厚黑學(xué)攪和在一起,對于國賊和厚黑本人都很不感冒,出于反感一直沒有想過要讀。
    后來漸漸明白所謂的太平天國運動不過是一場殘暴的'殺人運動,洪秀全荒淫無恥,他建立的暴政只怕比滿清貴族更加可怕。漸漸改變了看法,也許曾國藩是個值得了解的人物,一個偶然的機會,讀到了這本馬東玉教授所著的《曾國藩本傳》。
    原來他的本行是個大學(xué)士,出身寒微,生性淳樸,自幼苦讀,才思聰穎,中舉后中進士,勤學(xué)不輟,有人稱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理學(xué)大師“,而且由于在京頗著清望,得到朝野的一致認可,”十年七遷,連躍十級“”三十七歲至二品者,本朝尚無一人。“如果沒有京官以后的對抗太平軍,他或者成就一代大儒。
    之后白手起家,在八旗兵、綠營兵之外籌建地方武裝,初戰(zhàn)大敗,投水自盡被救起,之后的戰(zhàn)事勝多負少,在八旗兵、綠營兵一觸即潰的危機關(guān)頭扭轉(zhuǎn)了形勢,步步為營,逐步壓縮了太平軍的空間。
    但是,因為湘軍是”團練武裝“,打出湖南以后更加無依無靠,曾雖為中央二品大員,但并無地方實權(quán),糧餉兵源到處有求于人,官場腐敗、彼此扯皮,皇帝又擔(dān)心他權(quán)力過大處處掣肘,幾年下來受盡了氣,難以盡述。憤而借父喪委軍家居一年半,開始的時候整日漫罵,書中說:”自入仕途,以孔孟入世救世,對自身的修養(yǎng)嚴(yán)厲酷冷,一絲不茍;對社會抱有“以天下為己任”的堅定胸懷。持身嚴(yán)謹(jǐn),奮發(fā)向上,關(guān)心國事,留心民情,因而贏得君王信任和同僚的尊崇,十年京官春風(fēng)得意。正是抱有這種信念,以一文官而白手建軍、治軍,5年來一身正氣,兩袖清風(fēng),出生入死。但是,為什么皇上反而不信任?為什么上至樞垣,下至府縣,都那么忌恨自己?“心中苦悶抑郁。
    曾國藩之黑雨讀后感篇六
    左宗棠比曾國藩只小一歲,自稱當(dāng)今諸葛亮。他家掛著二副對聯(lián)“文章西漢兩司馬,經(jīng)濟南陽一臥龍”“身無半文,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你能感受到他的志向抱負和雄心氣魄嘛。他耿直成性、剛勇忠義、嫉惡如仇;他滿腹經(jīng)綸卻又不只會滿口之乎者也;所以他時常覺得曾國藩虛偽做作;靖港慘敗曾國藩受挫跳江尋死,左宗棠敢說敢言,罵其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一番慷慨激昂的議論讓曾國藩重拾信心;樊燮事件,左宗棠身陷囹圄,曾國藩上書力保;金陵一戰(zhàn),左宗棠又毫無情面的直指曾國藩欺上瞞下,這次之后兩人長達八年沒再有私人聯(lián)系;天津教案,左宗堂再次尖銳的直指錯誤也是傷透了曾國藩的心;后來曾國藩縱論天下人杰,縱使他傷心失落,他仍認為左宗棠之才為當(dāng)今海內(nèi)第一人;他能清楚的認識自己的長短,愛才惜才用才,補己之短、揚己之長;這又恰恰是他最擅長的。再后來左給曾寫了副對聯(lián):謀國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也;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不負平生。怎么說呢,同道中人相愛相殺又惺惺相惜吧。
    年輕時的曾國藩也是喜歡鶯歌燕舞的,他還曾為一個歌樓女子寫過挽聯(lián):“大抵浮生若夢,姑從此處銷魂”。生而為凡人,誰又能夠做到六根清凈,擯欲絕緣呢。曾國藩就做到了。他作為理學(xué)門徒,秉承存天理,滅人欲的思想,謹(jǐn)言慎行,規(guī)規(guī)矩矩;后來為打造一支軍容整肅的湘軍,他更是不近女色,真正做到六根清凈。后來娶妾也是因為常年在外行軍打仗,確需要一個女人照顧,經(jīng)彭玉粼介紹娶了如夫人陳春燕。這個女人應(yīng)了他的要求,長的不過于漂亮、性格溫和、識字,把他的生活照顧的井井有條,他慢慢的愛慕上春燕??上Ш镁安婚L,春燕患疾,在她將要離世的時候,他竟然去處理公務(wù),沒有陪她最后一天,最終沒能給她一絲最后的溫情與安慰??吹竭@里,我在想能陪在這樣男人身邊的女人得有多大的胸襟,不知道春燕閉眼的最后一刻心里有多少期盼和怨言。春燕死后的第四天,他半夜悄悄去了她的靈柩前,撫摸著春燕生前他送的唯一的一件紅木梳禮物,久久坐了一夜,一遍遍默念著“未免有情,對帳冷燈昏,一別竟傷春去了;似曾相識,悵梁空泥落,何時重見燕歸來。”鐵漢柔情,不動聲色,深藏于心,可惜這份綿綿柔情春燕到死也沒感受的到,又怎能不是薄情寡義呢。
    康福的結(jié)果我最意外。兩人于“康福殘局”上歐陽兆熊的解圍而相識;曾國藩以識人用人聞名,他稱奇康福的武藝和棋藝,通過幾次對弈觀察,他認為康福是一個孝母愛弟、正直誠實、情趣高潔、才智超俗的君子;而康福也因為堂堂侍郎大人的人格魅力和知遇之恩從此生死追隨,成為了曾國藩最得力、最信任的貼身助手??蹈T尉冗^曾國藩的命,回荷葉塘奔喪被太平軍擄走險些被砍頭,是康福冒死營救;初建湘勇靖港慘敗,曾國藩縱身跳江,又是康福跳水營救;轉(zhuǎn)戰(zhàn)江西,曾國藩三敗石達開,最后一次在樟樹鎮(zhèn)中計險些被活捉,又是康福以身阻擋避免大禍;后來用傳家之寶深入敵營策反太平軍將領(lǐng)韋??;正直正義的他為了權(quán)術(shù)爭斗、為了保護他的曾大人,甚至親手除掉了宿敵德音杭布。曾國藩率領(lǐng)湘軍對抗太平軍的十幾年里,一切的榮辱得失康福全部見證,于他公立下了汗馬功勞,于私更是有天大的恩情。戰(zhàn)天京的一戰(zhàn),康福遭算計被同伴槍擊,曾國藩對這個出生入死的伙伴好像并沒有過多的詢問和掛念;他寫了奏折為所有將士論功討賞,可偏偏沒有康福;后來借韋俊頭顱裁撤湘軍更是讓康福對他的曾大人徹底失望。最后一局圍棋,這個片段我讀了三遍。我理解康福用最后一局棋劃清界限的決絕;曾大人身在權(quán)術(shù)界,不管是不是身不由己,一將功成終歸是骨山血海;他的博學(xué)、智謀、手段都注定了他是一名了不起的政治家,而不是,英雄。
    曾國藩臨終前給他的孩子們留了一份寶貴的財富,是他一生總結(jié)的家教。一是慎獨則心安;二是主敬則身強;三是求仁則人悅;四是習(xí)老則身欽。曾國藩的修身之道也是從《道德經(jīng)》這里豁然開朗的,大象無形、大音稀聲。曾大人說不為圣賢,便為禽獸,所以他一生堅持自律,勤奮有恒,小事易為難堅持,堅持下去就能起到大作用;于是他堅持早起,每天早晨必做練字臨帖;每天不管事情多忙,堅持看史書5頁,堅持寫日記;每天打坐一小時,靜心養(yǎng)性;甚至最后戒了煙、戒了色。自律這件事是很難的,堅持一生自律必定能成大人物,不得不叫人佩服的五體投地;談及讀書和寫文章讀書在于熟讀深思,看、讀、寫、作缺一不可。看指的默觀;讀指的高聲朗誦;寫指的抄寫;作指的是寫作練習(xí),這四字訣竅我印象深刻,想著以后可以嘗試實踐。寫文章呢,他認為字如其人、文如其人,最高的境界為含雄奇于淡遠之中;做人也是一樣,將剛強藏于柔弱之中,將申韓融于黃老之內(nèi),乃為官之佳境。這些家教也濃縮出那句名言:盡人事以聽天,吾唯日日謹(jǐn)慎而已。正應(yīng)了那句話“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曾國藩之黑雨讀后感篇七
    掩卷《曾國藩:野焚》,心野起伏,不得平靜。人到底能承受多少壓力,萬事務(wù)清務(wù)盡時能勞煩多少心力,不敢想象。
    從孔孟朱理,到申韓法學(xué),在這一冊,曾又到了黃老之道。為什么雜用黃老,唯曾缺少黃老,等黃老之道指導(dǎo)他的知行時,他又有了別一番力量,就象游戲里的失血補回,失的更少了,補的更快了,生命力更強了。
    岐黃醫(yī)世人之身病,黃老醫(yī)世人這心病。黃老之道,當(dāng)讀《老子》《莊子》,曾可以倒背如流,但他聽丑道人“結(jié)合這些年來的人事糾紛,再認真細讀十遍”一番話后,靜下心來,再從老莊中悟出從前未悟出之道理并踐之?!叭釀賱偅鮿購姟?。
    他認為書屋里的滋意的快意,終會導(dǎo)致?lián)p害。“如果不是自己親身體驗過,在書齋里,在六部簽押房里是無論如何也設(shè)想不到的,它們對事業(yè)的損害,大大地超過了一時的風(fēng)光和快意”。此言正如政府機關(guān),一味借體制之便高居快意用權(quán),沉不下去受些磨礪,終不能理解黃老的妙處。肅順拉攏曾告之在圣上面前保舉其江督之職時,他未與肅順有書面的答謝,足見他對個中復(fù)雜關(guān)系的指臂洞察。
    所以,“明用程朱之名分,暗效申韓之法勢,雜用黃老之柔弱”,正是這一冊書里曾的心性和行事邏輯道路。
    曾中堂的精進,在這一冊中也是讓人震撼。人不是隨隨便便成功的。諸如,他在軍務(wù)繁忙時集《經(jīng)史百家雜鈔》,每日看讀寫作,臨《清愛堂帖》,堅持讀史十頁,等等。學(xué)不會,但可以學(xué)得象。日拱一卒,日省一事,即可。
    另外,他的“舉止穩(wěn)重,發(fā)言訒訥”,也是我要好好體會學(xué)習(xí)的。
    曾國藩之黑雨讀后感篇八
    看了很久,終于把這4本《曾國藩》讀完。說實話,在讀之前,我對曾國藩一無所知。
    我對那段歷史,只限于高中時候的歷史課本而已。
    在閱讀過程當(dāng)中,我深深的被故事情節(jié)所吸引,也對書中,很美的文字所吸引。作者文學(xué)功底很深厚,文章通俗易懂,對我這種歷史小白,文言白癡來說,很是友好。而且關(guān)鍵是心理描寫特別的多,代入感很強。
    書中,描寫很多曾國藩的心理活動,讓我感慨,無論是多么厲害的人物,每個人都有矛盾的一面,無論多么厲害的人物,他也有心里脆弱的時候,無論多么厲害的人物,他也會失落,也會對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書中所敘述的故事,是從曾國藩母親去世,他回家奔喪開始寫的。在回家的徒中,他就禮賢下士。在歸途中,還被太平軍擄走,差點喪命。幸好康福所救。
    后來,他開始在湖南練勇,以對付太平軍。
    這中間曲折,起伏,感慨,危險。
    曾國藩最終打敗太平軍,取得勝利。他管理軍隊的果敢,勤奮,且有謀慮讓我敬佩。并且他很廉潔。
    他為人處世,為政之道,也是后世人所敬仰的。
    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有:
    1、戰(zhàn)爭的殘酷。
    書中所描寫的戰(zhàn)爭,讓人覺得毛骨悚然,在戰(zhàn)亂時期,人命如紙。對于普通的百姓來說,能夠活下來就不錯的了。
    那個時候,炮火沒有今天先進,就如此的恐怖,而現(xiàn)在社會核武器,導(dǎo)彈威力那么強悍,發(fā)生戰(zhàn)爭那更加恐怖。
    和平的生活,才是百姓的生活,而那些渴望在戰(zhàn)場上,立下功勞的人,那不是同一類人。
    不過,國家的強勢,軍事力量的強大,也是確保和平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晚清,我們國家,軍事落后,使得八國聯(lián)軍對我們有恃無恐。
    當(dāng)然,今日的中國,已經(jīng)不懼怕任何國家了,但我還是渴望和平安寧的日子。
    2、子女教育。
    曾國藩常年在外,對父母,妻兒的照顧不多。但是他卻時時考慮他的家。他的家書不斷,教育子女,以身作則,并且利用書信教導(dǎo)孩子。
    子女的教育真的需要全身心的陪伴的嗎?在關(guān)鍵的節(jié)點上,在大的方針政策上,能夠影響孩子,確實更為重要。有能力的父母,有見識的父母,有自己觀點的父母,愿意花時間與孩子做有效溝通的父母,做到高質(zhì)量的陪伴。
    曾國藩家書,書信,日記,有很多的自己所作的文字記載,這些都是留給子孫最為寶貴的財富。
    3、何為勝利。
    全書大部分的篇幅都在講,如何攻打長毛,也就是太平軍。但是打到最后,雖然勝利了,但是也不能說是勝利。國家還是如此的貧困,人民的生活還是如此之艱難。而曾國藩的湘軍,算是功臣嗎?在解散后,多少人真正離去,而是寧立山頭,當(dāng)起強盜了。
    而后期所搞的洋務(wù)運動,開始于海軍的建設(shè),自己沒有掌握最新的科技,最終還是受制于人。
    但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中國人開始思考自己為什么落后,而開始學(xué)習(xí)外國人。真正開始師夷長技以制夷。所以,我更加理解了功成不必在我輩這句話的含義。方向?qū)α?,雖然慢一點,但是沒有關(guān)系。最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今日中國,各項事業(yè)蒸蒸日上。生活在當(dāng)代,我們是幸運的,是幸福的。
    曾國藩之黑雨讀后感篇九
    《曾國藩的正面與側(cè)面》從拿到手到讀完,僅用了3天的時間,很有收獲。以前很多有關(guān)書籍都是從曾國藩的成功史、盡孝、軍事才能等去說的,這本書的視覺是從他的點滴、從他不成功走向成功、好的與不好的、自我完善的過程等方面描述的,更近距離、更客觀的勾勒出了曾國藩這個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圣人。這正如書中所說:
    曾國藩不僅僅是一個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他首先是一個人。是一個生活在柴米油鹽中的人,是一個終生掙扎、糾結(jié)、沖突和矛盾的`人,是一個既有靈魂又有體溫的人。
    從他的自我完善、他對家人的嚴(yán)格要求與對官場中人的寬恕以待、他與左宗棠一生的關(guān)系、包括他的從嚴(yán)治軍等等,我感悟頗多:
    書中所說,左對曾一生有兩個情結(jié):科舉情節(jié)和喻亮情節(jié)。左對曾的書呆子性格很看不上,覺得曾做事四平八穩(wěn)缺少急智,左對曾多批評少贊賞,而曾對左一直都相當(dāng)寬容。而時間往往沉淀一切,對曾左的評價,后人明顯更賞識前者。
    左宗棠身上最大的弱點,就是執(zhí)著于“爭功”。他的心性修養(yǎng)功夫遠遠不夠。只知進取,不能靜處。相比左宗棠,曾國藩的為人“全面”得多。這個“全面”一詞評價得入木三分。
    曾左早期合作順利,正是建立在曾國藩的深厚修養(yǎng)之上。而左宗棠一生所有的注意力都貫注于事功,在心性上缺乏了這一段功夫。王船山說,圣賢一定是豪杰,而豪杰不一定是圣賢。曾是圣賢,而左僅止于豪杰。這就是二人的根本區(qū)別。
    曾國藩曾說,對朋友,首先要“誠”,第二要“敬”,其次是“恕”,然后是“渾”(不過于計較)。最后則是要做到“不嫉妒”。曾國藩一生辛苦自持,自言很少有生趣。然而在友情方面的付出與回報,均遠多于常人。
    曾國藩對剛?cè)岬睦斫馐遣煌?,他從沒有走到“真?zhèn)尾晦q”的情況上去。去忿欲而存倔強,是為剛;凡事皆有極困難之時,打得通的便是好漢,是為剛;而困而知,而勉而行,歷百千艱阻而不挫屈,是為剛。這種“剛”是骨子里的剛,不是行事表面上的剛。
    行事過于方剛者,表面上似乎是強者,實際上卻是弱者?!疤煜轮寥幔Y騁天下之至堅”。“大柔非柔,至剛無剛”。海瑞等清官典型的長處是表里如一,致命缺點是毫無彈性,在官場上注定處處行不通,只能成為官場上的一種擺設(shè)。而曾國藩最終卻成就內(nèi)圣外王之大業(yè),這與他性格中“和光同塵”、穩(wěn)健厚重的一面直接相關(guān),這是柔的一面。善于與不合理的現(xiàn)狀妥協(xié),有尊重規(guī)則的智慧,卻又能保持潔身自好的底線。這些充分體現(xiàn)了他剛?cè)崞胶獾娜松腔邸?BR>    老子的話“柔弱勝剛強”,但是什么是柔弱、什么是剛強,對這一點到底了悟到什么程度,卻往往是人后半生的區(qū)分。
    曾的人生哲學(xué)中還有兩點獨特的品質(zhì)。一是尚“拙”。他說:“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笨拙的人沒有智力資本,因此比別人更虛心。笨拙的人從小接受挫折教育,因此抗打擊能力特別強。笨拙的人不懂取巧,遇到問題只知硬鉆過去,因此不留死角。二是有“恒”。曾國藩家書中曾有一段:“人,一要有志,有志則不甘為下流;二要有識,有識則知學(xué)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而自足;三要有恒,有恒則天下斷無不成之事?!边@三點中他最推崇的是“有恒”。
    曾國藩之黑雨讀后感篇十
    從小至今讀過的書籍很多,似乎哪本書看完后都有感觸。但仔細一想,十多年前我看過的《曾國藩》這部小說給我的感觸最深。
    這部三卷本的小說是我省現(xiàn)任作家協(xié)會主席唐浩明的成名之作,對100多年前清朝的大人物曾國藩作了深入細致的刻畫和描寫。記得我當(dāng)時從書店買回這套書,只花兩個通晚就看完了。
    曾國藩歷來是個有爭議的人物,譽之為圣賢、毀之曰元兇。但掩卷長思,曾國藩的確是個能人、是個功德近乎完美的人。大致說說吧:
    一是他的進取精神值得學(xué)習(xí)。他從一個沒有任何背景的鄉(xiāng)下孩子,通過科舉考試,先是秀才、再考舉人、最后考中進士,并進入當(dāng)時朝廷的最高學(xué)問機構(gòu)—翰林院。這條路徑絕不是一般人所能走下去的,但他經(jīng)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居然成功了。除開天份、機遇之外,更多的是他那頑強的學(xué)習(xí)精神使然。
    二是他那超人的洞察力值得欽佩。他從一介書生投筆從戎,通過自己募兵、訓(xùn)練出戰(zhàn)斗力很強的湘軍,最終將太平天國起義鎮(zhèn)壓下去,為保住大清的江山立下汗馬功勞。當(dāng)然,在此不多評說他的政治立場,這方面的評價已經(jīng)很多很多,有人謂其為“元兇”就由此而來。單從他在軍事行動和復(fù)雜的政治格局中表現(xiàn)出來的超人洞察力這點,就頗令人覺得他很不一般。他的裁撤湘軍、他的忍辱負重、他之后大力促進洋務(wù)運動,等等,無不證明他不愧是個優(yōu)秀的政治家、軍事家、謀略家。這種洞察力的形成,離不開廣博知識的積累、離不開善于審時度勢的頭腦。
    三是他的慎獨精神值得借鑒。他數(shù)十年如一日地堅持寫日記,為我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日記中,他不斷地反省自我每天的得失成敗。如果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他不惜痛責(zé)自己,并在今后有意識地加以改正。數(shù)年下來,成就了一個人格完整、立身修德堪稱楷模的曾國藩。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現(xiàn)在有如此多的人研究曾國藩、崇拜曾國藩了。
    當(dāng)然,曾國藩值得學(xué)習(xí)的地方還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
    唐浩明先生寫的這部小說,基本上遵循史實,為我們今天完整地了解曾國藩可謂是開啟了一扇方便之門。謝謝唐先生、更謝謝曾國藩老先生,是你們教會了我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
    曾國藩之黑雨讀后感篇十一
    歷史上著名的賢臣曾國藩曾說過一句傳誦千古的名句:“人敗皆因懶,事敗皆因傲,家敗皆因奢?!钡拇_,他的名言給予了我們無限的啟示和教訓(xùn),并對我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
    從古至今,人才倍出,但他們卻未能干出多大的成就,要么是因為政府衰敗,統(tǒng)治無能,但更多的還是因為他們自己的緣故。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的懶惰。要實現(xiàn)一個遠大的理想,最重要的是要有努力和堅持,要是這個人連一點兒奮斗的精神都沒有,那更別說成功,更別說戰(zhàn)勝無數(shù)困難了,連一個估計都打不敗。只有像曾國藩那樣,盡管多次科舉都未能入仕,但仍然堅持不懈地一次又一次考試,最終步入了仕途,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幸福人生。
    令人可惜的是,有些名人名士獲得些權(quán)力和威望之后,就開始驕傲自大,為非作歹,把社會攪得一團糟,輕點的,降個級;重點的,炒了魷魚;再重點的,流放邊疆;再重點的,被殺頭腰斬;最重的,干脆就一股腦兒地誅滅九族了事。正所謂是“滿招損,謙受益”。曾國藩后來盡管平定了太平天國,為清國的江山穩(wěn)定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他從未驕傲過,反而主動請求降職,巧妙地避開了一次又一次的政治內(nèi)亂,平安無事;反觀當(dāng)時一些手握兵權(quán)的大臣們,死在了腐敗的政府手中,這些家族也一落千丈,甚至消隱無蹤。
    “家敗皆因奢”這句話更是印證了歷史上的許多事件,不光是家敗,國敗也是一樣的道理。如商紂王、秦二世,都是因為沒有絲毫的滿足,花動大量人力,財力,打造一座座豪華奢侈的宮殿,到處尋找美麗的金銀珠寶,搜刮天下美女,百姓游離失所,戰(zhàn)火侵襲每一塊土地,民不聊生,尸橫遍地,血流成河,造成史無前例的恐怖災(zāi)難。曾國藩敏銳地意識到了這一點,他于是以廉立身,以儉持家,平安地生活著,永遠立足于中國大地。
    曾國藩所講的這些道理,我覺得我并沒有做到多少,只要一遇到困難,我不會像他那樣通往直前,背水一戰(zhàn),而是心存后退之心,戰(zhàn)戰(zhàn)兢兢,不敢往前,而在偶爾獲得一次成功時,我會手舞足蹈,十分滿足,從而放松了自己,功虧一匱。所以,我要從現(xiàn)在開始,把曾國藩當(dāng)作自己的榜樣,努力學(xué)習(xí),堅貞不屈,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曾國藩之黑雨讀后感篇十二
    利用十余天的時間讀完了《曾國藩家訓(xùn)》,對曾國藩的成長過程與為官的經(jīng)歷有了淺顯的了解,更對曾國藩的為人處事之學(xu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原以為《曾國藩家訓(xùn)》是對其子嗣的教誨篇章,細讀書卷才知,作者黃西華利用曾國藩的畢生經(jīng)歷解釋著“曾國藩家訓(xùn)”的內(nèi)涵。這不僅讓我了解了曾國藩家訓(xùn)的內(nèi)容,更讓我通過一個個活生生的事例看到曾國藩的為人處事之學(xué)。
    他的毅力是驚人的,是常人所不具備的,一是堅持寫日記,一日不落;二是戒煙成功,雖然戒了很多次,但最后還是憑借自己驚人的毅力戒煙成功;三是每天讀書,沒有一日不讀書,即使晚年視力幾乎喪失也沒有間斷。
    讀到為學(xué)篇之教子讀書成大器,也是本書最后的章節(jié),提到:讀書之法:看,讀,寫,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這也是我要學(xué)習(xí)之處。
    成語睚眥之怨:睚眥:發(fā)怒時瞪眼睛。像瞪眼看人這樣的小怨。引申為極小的怨恨。如:《史記·范睢蔡澤列傳》:“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庇秩纾呼斞浮度A蓋集續(xù)編·再來一次》:“我那時和這位后來稱為‘孤桐先生’的,也毫無‘睚眥之怨’。”
    曾國藩之黑雨讀后感篇十三
    因上周外出培訓(xùn),很遺憾沒能觀看人勞科組織的《曾國藩家訓(xùn)》視頻學(xué)習(xí),自己隨后在圖書館借閱了《曾國藩家訓(xùn)》一書認真閱讀。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后來者推崇其為“千古完人”、“官場楷模”。《曾國藩家訓(xùn)》有“千古第一家訓(xùn)”之稱,其修身之道、修心之道、勸學(xué)之道、交友之道、興家之道中不乏精粹,為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積極傳播好家風(fēng)、家訓(xùn)起到了很好的引領(lǐng)作用。
    身處于浮躁的社會,很難再靜下心來,讀一本好書,直到邂逅《曾國藩家訓(xùn)》,雖時隔二百余年,曾國藩的言語和精神仍熠熠生輝,能夠照亮我們?nèi)找骊庼驳膬?nèi)心。
    《曾國藩家訓(xùn)》其主要內(nèi)容多為曾國藩寫給自己的弟兄的信函。修身要勤、興家要勤、讀書要勤、修心要謙、交友要謙、興家要謙,字里行間感受最深的莫過于一個勤字和一個謙字。
    現(xiàn)在做什么事情都喜歡用自信來贊美自己,鼓勵自己。甚至有的人把悠悠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中的“謙虛”給遺忘了。新時代的人應(yīng)該緊跟時代進步的節(jié)奏,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然而不可否認的是,謙虛的人更受歡迎。因為謙虛中有一份真誠,有一份恭敬,有一份積極向上在其中。
    看了《曾國藩家訓(xùn)》一書,我懂得了要時刻反省自己,每天睡前好好回憶今天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否有做錯的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日子里不要再虛度光陰,珍惜美好時光,在崗位兢兢業(yè)業(yè),奮力工作,為我礦的安全發(fā)展作出一份貢獻。
    曾國藩之黑雨讀后感篇十四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對于歷史讀物或者介紹歷史人物的書印象都是比較死板。直到看到這本書,我的內(nèi)心一下子開朗起來,沒想到索然無味的歷史人物在這個筆名墨香滿樓的人的筆下可以這么生動有趣。
    本書從曾國藩的出身開始寫起,闡述了曾國藩一生的經(jīng)歷和曾經(jīng)有過的功過成敗、喜怒哀樂。
    兒時的曾國藩也像普通的小孩一樣貪玩。但是從三歲看就比同齡孩子要成熟,所以曾國藩從小就體現(xiàn)出了他獨特的.性格,穩(wěn)重、老成、愛記仇、不吃虧。長大后,曾國藩在老爸苦口婆心的教導(dǎo)下,成績還算優(yōu)秀,十六歲中童生,從此走上了通往官場仕途的道路。
    青年時期的曾國藩機學(xué)會了埋頭苦干,還懂得了搭順風(fēng)車。二十三歲中秀才,三十歲走進翰林院,連升了十級。所以他春風(fēng)得意,但他的穩(wěn)重又讓他得意卻不忘形。
    到了中年時期,曾國藩躊躇滿志,很想為大清做一番大事業(yè)。但因太平軍的異軍突起,腐敗的清朝軍隊無從招架,天下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恰逢亂世,曾國藩只好投筆從戎,從此走上帶兵打仗的道路。這條道路隊從來沒有拿過刀槍劍戟的文人來說,走起來舉步維艱。曾國藩處處遭人刁難、諷刺,面對一切不順,曾國藩學(xué)會了忍讓、自強和世故。
    老年時期的曾國藩功成名就,很想力挽狂瀾,拯救大清,卻處處受到咸豐帝的猜疑,所以他很無奈,只能看著大清沒落,努力在沉默之中保全自己一個忠臣的名節(jié)。最后在深度絕望中,曾國藩身患肝病抑郁地走完了一生。
    只是一本非常不錯的曾國藩傳記,全書以輕松、幽默、通俗易懂的話語,展現(xiàn)了曾國藩時代所發(fā)生的那些事兒。大家可以去讀一讀,看后一定會對曾國藩這個人物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曾國藩之黑雨讀后感篇十五
    《曾國藩家書》收集、整理了曾國藩和祖父母、父母、兄弟之間信件往來的精華部分,書中通過教導(dǎo)讀書、研究學(xué)問、修身、立志、堅持……等方面,讓我們在他平淡的家事中看到了曾國藩的“真”,從而對曾國藩有了更深一層地了解。
    讀其家書,我是深深地受教了。
    中國自古就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說,但要想真正做到這“三不朽”卻不是件易事,而曾國藩用他的實際行動像我們述說了。然而要做到這那該需要多大的決心,多大的毅力啊!在我看來,曾國藩是一個好哥哥,也是個孝順的兒子。他總是告誡弟弟們要好好讀書,認真研究學(xué)問。他認為自己能夠幫助父母親教育好弟弟們是一件盡孝道的事情,也就盡心教導(dǎo)弟弟們。遇到問題時,他總能夠先從自身找錯,反省自己的缺陷。在與兄弟間發(fā)生矛盾時,他感到很難過,但卻不會意氣用事去追究對方的過錯,而是冷靜處理,仔細維護兄弟之間的感情?!靶钟选痹谒砩铣浞煮w現(xiàn)。他曾對其弟說,“凡兄弟有不是處,必須明言,萬不可蓄疑問。如我有不是,弟當(dāng)明諍婉諷。我若不聽,弟當(dāng)寫信稟告堂上?!蔽矣X得就是要這樣子的。家人之間有什么問題就應(yīng)該打開天窗說亮話,有什么都說出來。如果有問題而不說,一味地埋藏在心里,那又有誰會知道呢?這樣只會讓之間的矛盾更加的尖銳,一旦矛盾激發(fā),只會讓彼此收到的傷害更大更深。
    在其家書中,我們看到了曾國藩對長輩的尊敬。凡有什么都會先跟長輩商量或告訴長輩一聲,而不是自作主張,不理會他人的感受,只求自己舒服。遇事就應(yīng)該有商有量,這樣才有助于事情更好的解決。曾國藩的父親曾在書中對其弟說過,“境遇難得,光陰不再”。是啊,時間很快就會過去,人的一輩子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能夠成為一家人是極其不易的,能夠成為和睦家庭中的一員,有人關(guān)心,有人呵護就更加不易了,因此,我們應(yīng)該學(xué)會珍惜,懂得珍惜,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一直苦苦追求的東西,一直在我們眼前,只是我們一直以為是理所當(dāng)然,不懂珍惜,等到失去才追悔莫及。
    《曾國藩家書》給我的啟示遠遠不只這些,我還需要好好的學(xué)習(xí)。
    曾國藩之黑雨讀后感篇十六
    最近,我讀了一本叫《曾國藩—血祭》的書。
    “遠遠地看到家門口素?zé)舾邟欤赆︼h搖,曾國藩悲痛萬分,他三步并作兩步朝大門口奔去。三道大門早已全部打開,曾府老少數(shù)十人一律站在中門兩旁。曾國藩一眼看見父親拄著拐杖站在正中,便不顧一切地跑上前去,雙膝跪在父親面前,語聲哽咽地說:“不孝兒來遲了……”話未說完,眼淚早已一串串流下來。”
    “正是要自己辦大事的時候,為何如此瞻前顧后、疑慮重重呢?”“世無艱難,何來人杰?”
    我看出:曾國藩非常孝順,這可以從“遠遠地看到家門口素?zé)舾邟?,魂幡飄搖,曾國藩悲痛萬分,他三步并作兩步朝大門口奔去。三道大門早已全部打開,曾府老少數(shù)十人一律站在中門兩旁。曾國藩一眼看見父親拄著拐杖站在正中,便不顧一切地跑上前去,雙膝跪在父親面前,語聲哽咽地說:“不孝兒來遲了……”話未說完,眼淚早已一串串流下來?!笨闯觥?BR>    曾國藩有決心戰(zhàn)勝困難,從“世無艱難,何來人杰?”可以看出。
    如果曾國藩不孝順,那他就不會悲痛萬分,如果這樣,他的母親在九泉之下也不得安寧。
    如果曾國藩沒決心,那他就不會成為清代的著名將領(lǐng)。
    我要像曾國藩那樣孝敬父母、有決心戰(zhàn)勝困難。我會幫父母分擔(dān)家務(w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當(dāng)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會對自己說“世無艱難,何來人杰?”這樣,我會有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
    曾國藩孝敬父母、決心戰(zhàn)勝困難的精神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
    曾國藩之黑雨讀后感篇十七
    看了《曾國藩》后,實際上已找到了答案,曾國藩就是一個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于一身的典型人物,他的身上有著民族和文化的負載,并且他的經(jīng)歷也給我們這樣一個啟示:處在變革時期浮躁不安的現(xiàn)代人,依然渴求來自本族文化的滋潤,尤其期盼從這種文化所培育出的成功人士身上獲取某些啟迪,這啟迪因同源、同種、同血脈的緣故,更顯得親切、實用,也更有效。
    曾國藩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但當(dāng)大事,全在明強二字”。怎樣才能明強,他認為:一是能自勝者謂強。二是從自修處求強。也就是說一個人要注重自己內(nèi)心的修養(yǎng),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zhì),通過日積月累,逐步形成圣賢標(biāo)準(zhǔn)的道德品行。這樣就能求得真正的明強。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也許讀懂這本書,便與胸中有著萬千溝壑的大人物心靈通了一次話。通了一次話,就明白了很多事理。感覺擠壓在心底的那些惑事竟然輕輕化解了。
    也許讀得有點狼吞虎咽,還沒完全讀透。好書不厭讀,待有時間再細細品味咀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