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籠教案設計(精選17篇)

字號:

    教案是教師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教學設計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教案的設計應當具有可操作性和實踐性,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情境。以下是一些教案實例,給大家提供借鑒。
    燈籠教案設計篇一
    1、引導幼兒繼續(xù)學習看圖示折紙,先折“雙三角”再折出燈籠。
    2、發(fā)展幼兒手部動作的靈活性。
    3、發(fā)展幼兒空間辨別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4、增進參與環(huán)境布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張彩色方形紙;顏色有紅、黃、綠等。
    2、操作卡片《燈籠》折紙圖示1份,半成品1份,未吹氣成品1份,裝飾好的燈籠一只。
    3、彩色長紙條、剪刀、漿糊、棉簽、顏料。
    活動流程。
    導入活動—幼兒學習折疊方法—幼兒操作—評價活動。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教師:國慶節(jié)時,小朋友們在大街上看到掛在店門口那圓圓胖胖的是什么?
    2、引導幼兒學習燈籠的折疊方法。
    (1)出示折紙圖示,明確圖上各符號所代表的意思。
    (2)幼兒按操作卡片圖1、圖2、圖3折好:圖1把正方形紙對角折成三角形;圖2、圖3把兩只尖角分正反對準直折成正方形。
    (3)教師出示半成品講解并演示圖4“雙三角”的折法:一只手插入中間,另一只手對捏兩道邊后,用手抹平就成圖4下面繼續(xù)圖5、圖6、圖7折成圖8,教師再拿出沒吹氣的燈籠示范吹氣的方法。
    3、交代要求,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1)教師:請大家開始折雙三角,折好再按圖5、圖6、圖7折成圖8。折的時候注意折邊要整齊,每折好一個步驟都要用手把紙抹平,全部折好后,再用剪刀把長條紙剪成細絲狀,貼在燈籠底部,上面貼兩根細紙條作為掛的帶子,吹好氣以后再把上面的兩根細紙條連接貼好。
    (2)請小朋友用顏料、棉簽,給燈籠輕輕畫上好看的圖案。
    (3)幼兒操作,教師輔導。
    幫助有困難的幼兒完成折紙,并指導幼兒粘貼,注意粘貼的部位并保持整潔。
    3、評價作品,結束活動。
    把做好的燈籠懸掛在窗臺上,讓全體幼兒來欣賞,找出折得好或裝飾得好的燈籠,讓幼兒說出喜歡哪一個,并說出為什么喜歡。
    活動反思:
    活動中孩子們的興趣較高,當教師示范吹出燈籠的時候表現(xiàn)的非常新奇,還給與教師鼓掌,也由此激發(fā)了孩子們的學習欲望。能力強的孩子能夠根據(jù)圖示一點一點的進行活動,而能力弱的則需要教師的指導或其他同伴的幫助,才能完成。但是整個活動能進行完,孩子也在此基礎上能有創(chuàng)新,將燈籠變成了話筒。
    燈籠教案設計篇二
    1、認讀加法算式題,初步理解算式中“+”、“=”和三個數(shù)字的實際意義。
    2、比較、分辨燈籠的特征,學習將燈籠與算式題配對,體驗加法算式題在生活中的運用。
    幼兒剪紙燈籠、5以內加法算式題。
    在中國的許多節(jié)日里,大家都喜歡掛燈籠,紅紅火火,特別熱鬧。我們小朋友也剪了許多不一樣的紅燈籠,把它們串成一串燈籠。今天,我們將這些燈籠和算式題做朋友。
    1、認讀加法題:1+4=5,4+1=5,2+325,3+225。
    這些算式題上有什么?有數(shù)字、有符號排列出來的叫算式題。
    認讀數(shù)字:每個數(shù)字和符號都有名字的。幼兒認讀算式題中的數(shù)字。
    符號:“+”名字叫“加號”,“=”名字叫“等號”。在算式題中“+”讀“加上”,“2”讀“等于”。
    認讀每一道算式題:1加上4等于5。1、4、5各表示什么意思?
    2、共同選擇一串燈籠,請幼兒找一道算式題,說說算式題的意思。例如“一盞紅燈籠加上4盞綠燈籠,等于5盞燈籠”,“4盞小燈籠加上1盞大燈籠等于五盞燈籠”等。
    1、我們剪了許多燈籠,每一串是幾盞燈籠?找找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2、能不能用這些加法算式題和燈籠做朋友?
    3、幼兒操作:觀察各串燈籠,分辨它們不同的特征。尋找可以匹配的算式題,對應地掛在一串串燈籠下面,說說自己所表示的意思。
    1、認讀每一串燈籠下面的算式題。
    2、找一找一串燈籠下不同的算式題,說說它們不同的。意思。
    3、找一找兩串燈籠下相同的算式題,說說它們不同的意思。
    4、尋找不同燈籠下掛著的相同算式題,體會相同算式題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例如:3+2=5既可表示3盞大燈籠加上2盞小燈籠,也可表示3盞圓燈籠加上2盞方燈籠等。
    燈籠教案設計篇三
    活動目標:
    1.學習制作玩具,增進折紙技巧。
    2.操作自制玩具,體驗快樂。
    活動準備:
    1.“美術”:《舞龍舞獅真好玩》。
    2.龍的圖片,長條紙(把8開紙裁成四長條,每條約38×7cm),臘筆、筷子、膠帶、剪刀。
    活動過程:
    1.問幼兒:“什么動物頭上有角?”“什么動物身上有鱗片?”“什么動物有長長的尾巴?”
    2.展示龍的圖片,請幼兒觀察龍的外形的各部分(特征)像什么動物。
    3.拿出長條紙示范制作紙龍的.方式:
    ——折出龍的身體。
    ——折出龍的角。
    ——用筆卷一卷龍的角。
    ——畫上龍的五官及鱗片。
    ——頭尾粘上筷子。
    4.請幼兒上臺操作,讓紙龍?zhí)?。(配樂)?BR>    5.提供材料,讓幼兒制作自己的玩具紙龍。
    燈籠教案設計篇四
    師:這節(jié)課咱們繼續(xù)學習課文。默讀課文3--11自然段,把小朋友們說的話畫下來,多讀幾遍。
    生:讀書勾畫。(有個別學生出聲)。
    師:默讀,就是不出聲,不指讀,這樣便于我們思考。
    師:誰來讀讀自己勾畫的句子。
    生:您看見過真的雪嗎?您是在哪兒見過的?什么時候能帶我們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生;還有一句:“北京離這兒很遠吧?
    師:(出示寫有這四個句子的小黑板)找到這四個句子的請舉手!
    師:這么多啊,請四個小朋友來讀讀句子,其他孩子想想,它們有什么共同特點。
    生讀句子。
    生:它們后面都有問號,是問句。
    師:對。怎么把這四個問句讀好呢?我們把他們放回課文中去,再讀讀??梢愿』锇樯塘可塘?。
    學生讀書。
    師:讀得真投入,孩子們,現(xiàn)在你們就是臺灣的小朋友,我就是那位老師,誰先來問問老師。
    生:您看見過真的雪嗎?
    師:還有哪個小朋友也想問這個問題。
    生:您看見過真的雪嗎?
    師:(微笑著點頭)讀出了問話的語氣。
    多名學生問,相機指導讀。
    師:大家一起問老師吧。
    生一起問。
    師:(微笑點頭)誰還想接著往下問?
    生:您是在哪兒見過的?
    師:誰也想問這一句?
    生問。
    師:注意后面的提示語,孩子們是驚奇地問。
    師:誰再來問問。
    多名學生問。
    生:老師是在哪里見過的呢?
    生:我們沒見過雪,老師怎么見過呢?
    生:老師看見過真的雪,真了不起。
    ……。
    師:就帶著你們各自的體會再練習問這句話。
    學生練習。
    指名問。
    生:您是在哪兒見過的?
    師:小時侯,在我的故鄉(xiāng)(順手指地圖上的北京)。
    多名學生和老師對話。
    師:接著問。
    生:北京離這兒很遠吧?
    師:不算太遠。
    多人問。
    師:不算太遠。下雪了,天上飄著雪花,地上鋪著雪毯,樹上披著銀裝,到處一片潔白。小伙伴們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興了!
    想親自感受下雪的美景嗎?,讀讀有關的課文。把你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喜歡的詞語畫下來。
    生讀課文第9自然段。
    師:喜歡第一句的小朋友,誰來讀讀。
    生:讀第一句。
    師:你畫了哪些詞語?
    生:我畫了飄著雪花,鋪著雪毯,披著銀裝。
    師:你能不能再讀讀,注意畫的詞語,把你的感情讀出來。
    生再讀。
    生:老師,我有個問題,什么是銀裝???
    師:問的好,待會通過讀書看你能不能自己解決好嗎?
    師:誰還能這樣有感情地讀這句話。
    生讀。
    師:你讀得真好。你讀的時候老師仿佛看到了漫天飛舞的雪花,看到了樹上,房子上,地上全白了。同學們,我們都這樣邊讀邊想象看到過的雪景就能讀得更好了。
    師:男孩子讀一讀。
    師:女孩子讀一讀。
    師:讀得這么好,就告訴你們一個小秘密吧,這幅美好的畫面就藏在我們的語文書里。趕快去找找。
    一學生指書上打雪仗那幅。
    師:看見雪花了嗎?還有更恰當?shù)哪兀皇俏覀冞@一課的。
    生:(舉起書)《四季的腳步》這一課有。
    生:(舉起書)《我是什么》一課也有。
    生:還有《江雪》。
    師:你們可真能干,找到這么多。老師把《我是什么》這課的圖放大了,貼到黑板上,大家看看,找到雪花了嗎?雪毯呢?銀裝呢?剛才提問的那個女孩子上來指一指,說一說。
    學生上來指雪花,銀裝,雪毯。(手都只指在一個地方)。
    另一學生舉手上來邊指邊說:這都是雪花,這一片都是雪毯,這一片都是銀裝。
    師:(問剛才提問的女孩)現(xiàn)在你知道什么是銀裝了嗎?
    生:知道了,樹上都是一片白色,就像穿上一件銀白色的衣服。
    師:真聰明,通過自己讀書解決了的問題。
    師:那雪毯是什么呢?
    生:地上的雪很厚很厚,就像毛毯一樣。
    師:是啊。這潔白的冬天就像一個童話般的世界,太美了。同學們再練讀。
    這潔白的冬天就像一個童話般的世界,太美了,同學們再練讀這句話,注意那些表示動作的詞,還可以邊讀邊加上動作。
    學生加上動作練習讀。
    師:喜歡這句話的同學站起來讀。
    生(起立)邊讀邊做動作。
    師:飄著雪花,鋪著雪毯,披著銀裝,做的真好。
    師:第2句,誰來讀?
    生讀。
    師:你們堆過雪人,打過雪仗嗎?
    生:堆過,打過。(很多孩子情不自禁做起了打雪仗的動作)。
    師:看看圖,回憶自己堆雪人,打雪仗的情景,再讀。
    生再練習讀。
    指名讀。
    師:把第9自然段連起來讀。
    師:臺灣小朋友們,讀到這里,你最想對老師說什么?
    生:老師,你也帶我們堆雪人,打雪仗吧。
    生:我真想看到真的雪啊!
    生:您快帶我們去看真的雪吧??!
    ……。
    師:看文中的孩子們怎么問老師的?這句話很長,有信心讀好嗎?
    生:有!
    師:這么長的句子讀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呢?
    生:停頓。
    師:自己練習讀一讀。
    生讀。
    師:我聽出來了,他在“什么時候”和“到北京”
    這里停了一下。很好。
    生讀。
    師:他在“什么時候”和“到北京去”這里停了一下,也很好。
    師:現(xiàn)在你們就是文中的小朋友,你們來表演讀一讀。
    生齊讀。(爭著問的感覺沒出來)。
    師:這是爭著問嗎?
    生爭著問:“什么時候能帶我們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師:真聰明,像這樣都搶著問,你一言,我一語就是爭著問。
    師:(望望大家,深情地)說:‘那里的小朋友盼著你們去和他們一起玩呢!’。
    生:老師,你掉了一個“正”字。
    師:謝謝你,你們能教老師深情地讀好這句話嗎?自己先練習一下。
    師:請一、二組教老師讀。
    師:請三、四組教老師讀。
    生:老師,我還想教你讀。(笑)。
    師:呵,你剛才已經(jīng)和大家一起教了。課后再教吧。
    師:同學們剛才一句一句問的真好,能連起來問嗎?
    生:您看見過真的雪嗎?您是在哪……。
    師:哎呀,你們太著急了,老師連點頭的時間也沒有。給點時間老師好嗎?
    生:您看見過真的雪嗎?
    師:(微笑點頭)。
    生:您是在哪兒見過的?
    師:小時侯,在我的故鄉(xiāng)。(指地圖上的北京)。
    生:北京離這兒很遠吧?
    師:不算太遠。
    生:什么時候能帶我們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師:哎呀,剛才把最精彩的地方忘記了。咱們再來一遍好嗎?(全場大笑)。
    生:北京離這兒很遠吧?
    師;不算太遠。下雪了,天上飄著雪花,地上鋪著雪毯,樹上披著銀裝,到處一片潔白。小伙伴們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興了?。ㄟ呎f邊指黑板上的圖。)。
    生:什么時候能帶我們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師:那里的小朋友正盼著你們去和他們一起玩呢!
    師:同學們把自己當作了臺灣小朋友,讀書體會的真好。下面,我們四人小組分角色把全文讀一遍。
    學生分角色讀書。(興致很高,讀了一遍又一遍)。
    師:下面咱們分角色把全文表演讀一遍,你們幾個當文中的孩子們,其他同學讀旁白。這次,我不當老師了,我當觀眾來欣賞你們的表演。你上來當老師。(那個還想教老師讀書的孩子)。
    學生分角色讀全文。
    師:是啊,我們也盼著和他們一塊玩呢,有個小朋友還把他的心情寫成了一首小詩,大家讀一讀。
    歡迎臺灣小朋友。
    一只船,揚白帆,
    飄呀飄呀到臺灣。
    接來臺灣小朋友,
    到我學校玩一玩,
    伸出雙手緊緊握,
    熱情的話兒說不完。
    (生讀的很投入,有的忍不住站起來了。)。
    師:咱們一起讀吧,一邊讀一邊拍手。
    師:此時,你想對臺灣小朋友說什么呢?
    生:我們想和你們一起堆雪人,打雪仗。
    生:你們看見過真的雪嗎?到我們學校來,你的愿望會實現(xiàn)的。
    生:我想用飛機升到天空去,給他們下真的雪。
    生:我希望臺灣小朋友能早點到我們這里來玩雪,給他們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生:我有個辦法,可以讓臺灣小朋友到我們這里來。可以寄封給臺灣小朋友,說我們這里的雪景可美了,你能到我們這里來玩嗎?我們相遇的時候,我是永遠不會忘記的。我們這次相遇是我們的緣分,我會把這次相遇留在我心里,留在我的腦海里。
    ……。
    生:好!
    師:黑板上的小雪花說話了,你們課文讀得這么好,我身上的這些字有辦法記住嗎?
    出示:潔、講、毯、銀、堆、仗。
    生:我記“講”,老師在講課,言字旁。
    師:哦,是啊,老師講課井井有條。
    生:(站起來,一手高舉,一手對著老師做開槍的樣子)人在打仗,啪一槍。
    師:(也對著他開一槍)對。打仗的仗。
    生:難字的又換成土就是堆。
    生:銀,金銀財寶是金屬,所以是金字旁。
    生:毯,就是毛里面有兩團火。
    師:這個毛是今天要學的新部首,毛字旁。能把這個字寫好嗎?
    看著田字格,仔細觀察,自己寫。誰上來寫。
    生寫字。
    評上面學生寫的字。
    生:我給他提意見,我先說他的優(yōu)點,他的字寫在了田字格的正中間。他的缺點是毛字寫歪了。
    師:咱們趕快把它扶正吧。修改學生的字。
    師:這節(jié)課咱們就上到這兒,謝謝同學們。
    摘自《老百曉在線》。
    燈籠教案設計篇五
    活動目標:
    1、認讀加法算式題,初步理解算式中“+”、“=”(數(shù)學符號)和三個數(shù)字的實際意義。
    2、比較、分辨燈籠的特征,學習將燈籠與算式題配對,體驗加法算式題在生活中的運用。
    活動準備:
    不同特征的剪紙燈籠(大小、顏色、握柄、流蘇、花紋等不同)、3的加法算式題。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價值取向:引發(fā)興趣,導入掛燈籠的話題。
    1、導入:國慶節(jié)馬上就要來了,大家在國慶節(jié)的時候都喜歡掛燈籠,紅紅火火,特別(喜慶)熱鬧。今天,我們將與燈籠和算式題做朋友。
    二、認讀加法題價值取向:初步感受加法算式題中的組成部分。
    1、認讀加法題:1+2=3,2+1=3關鍵提問:
    1)這些算式題上有什么?(幾個數(shù)字?幾個符號?)小結:有數(shù)字、符號、排列出來的叫算式題?!?”叫加號,“=”叫等號,在算式題中“+”讀加上,“=”讀等于。
    三、說一說價值取向:初步理解算式中“+”、“=”和三個數(shù)字的實際意義2、1、出示一串三個燈籠的圖片及算式題:1+2=32+1=3(兩個算式題分別出現(xiàn)的)導入:根據(jù)這張圖片,老師列了一個加法算式題,小朋友一起仔細看一看這些燈籠。
    3、關鍵提問:這些符號和數(shù)字都表示什么呢?
    小結:這二數(shù)學題中有“+”叫加法,表示后面的數(shù)比前面的數(shù)大;“=”叫等號,“=”后面的數(shù)表示總共有多少,也叫總數(shù);前面的兩個數(shù)字分別代表2個大燈籠和1個小燈籠,后面的數(shù)字表示燈籠的總數(shù)。
    (如:一盞打燈籠加上兩盞小燈籠,總共有3盞燈籠···)。
    四、看燈籠找算式題價值取向:理解并運用加法算式題的實際意義。
    2、幼兒操作:
    操作要求:觀察各串燈籠,分辨他們不同的特征。尋找可以匹配的算式題,對應地掛在一串串燈籠下面,說說所表示的意思。
    3、交流:
    小結:算式題的用處很大,能幫我們許多忙,使我們的日常生活變得更加便利。
    燈籠教案設計篇六
    工具和材料:
    長方形卡紙一張,直尺一把,鉛筆一枝,雙面膠一卷,介紙刀一把,線繩一根。
    制作過程:
    第一步:量距離。
    在準備好的卡紙上面,按1cm為間隔,從卡片的一端開始,劃分出若干等距離的線,并用鉛筆描繪出來。
    第二步:切卡紙。
    用介紙刀沿著剛才劃線的地方切開,注意,不能切得長短不一,不然做出來的燈籠會很不勻稱。
    第三步:卷卡紙。
    在切好卡紙后,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把卡紙卷一下,呈現(xiàn)一個弧形。做到這一步呢,燈籠的大致輪廓就出來了。
    第四步:剪垂穗。
    我們都知道燈籠下面都有一些很很飄逸的穗穗,現(xiàn)在我們就來剪出這些穗。用剛才卡紙的邊角料,間隔著剪,要密集一些,這樣穗才會飄逸好看。最后將剪好的穗貼在弧形卡紙下面的一周上。
    第五步:貼線繩。
    成敗在此一舉了。在已經(jīng)對貼好的燈籠上面,在水平角度上各貼上線繩,記住,線繩之前應該先裁剪成兩段,長度要一直,不然提燈籠的時候就無法保持平衡了。
    結束語:
    燈籠完成啦。過程不是很復雜,只要靜下心來,一步一步地跟著做,就可以擁有屬于自己的小燈籠。
    小百科:燈籠,又稱燈彩,是一種古老的中國傳統(tǒng)工藝品。起源于20xx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每年的農(nóng)歷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前后,人們都掛起象征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
    燈籠教案設計篇七
    活動目標:
    1、了解插花的幾種方式,根據(jù)不同的容器學習插花組合。鞏固用繞卷的方式制作糖果花。
    2、學說祝福的話語,會用祝福表達對自己身邊人的關心。
    活動準備:
    1、幼兒已經(jīng)學過繞卷制作花朵的方法,實地觀看過插花表演,并制作插花課件。
    2、糖果花范例,插花圖例,彩色棉紗紙剪成方塊狀、長條狀、花瓣狀若干,彩色包裝紙,吸管,花泥,透明膠、雙面膠、剪刀等工具。
    3、事先請家長配合收集插花容器、糖果,并約定時間觀看網(wǎng)上現(xiàn)場實錄。
    活動過程:
    1、欣賞范例,了解糖果花的意義。
    (1)出示“心愿”的糖果花。師:“老師收到一樣別致的禮物,帶來和小朋友分享。”
    (2)觀察糖果花,比較它和其他插花的不同之處。師:“這盆花和我們平時看到的插花一樣嗎?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3)介紹“心愿”糖果花的意義,了解甜蜜的祝福這種形式。師:“張老師的網(wǎng)名就叫‘心愿’,我很喜歡紫色,所以我的朋友就送給我這樣一份甜蜜的祝福,祝我心里的每一個愿望都能實現(xiàn)?!薄澳銈兿矚g這樣甜蜜的祝福嗎?”
    2、欣賞糖果花課件,了解糖果花的一些名稱。
    (1)師:“我對糖果花很感興趣,所以上網(wǎng)找了一些關于糖果花的資料,和小朋友一起來欣賞?!边吙刺枪ú鍒D,邊簡單介紹糖果花的名稱和含義。
    (2)師:“看了這些美麗的糖果花,我忍不住也做了一盆糖果花?!背鍪尽皾M面挑花”的糖果花。
    3、結合課件和圖例,介紹插花的幾種方式。
    (1)師:“老師在做糖果花的時候,發(fā)現(xiàn)插花也是一門學問。你們還記得上次花店里的阿姨怎樣插花的嗎?”觀看課件(花店插花演示)。
    (2)師:“阿姨給我們介紹了哪幾種插花的方法呢?”在黑板上出示圖例,課件演示和插花圖例相關的幾組糖果花作品。(s形插花、倒t形插花、三角形插花、直立形插花、彎月形插花)。
    4、介紹材料和制作要求。
    (1)先把糖果連接在吸管上,再自選材料制作花朵,制作花朵的紙張材料分3種難度:方快形――花瓣形――長條形;選擇包裝紙對花朵進一步美觀加工;選擇容器,將包裝紙包裹花泥放進容器中;根據(jù)容器的外形設計插花造型,合理布局。
    (2)如果制作遇到困難,可以來觀察循環(huán)播放的糖果花課件,或請老師和小朋友幫忙。
    (3)材料和工具用完及時放回原處,垃圾入筒。
    5、幼兒制作糖果花,學習插花布局。
    (1)鼓勵能力強的幼兒嘗試自己剪出不同的花瓣形狀,制作糖果花;插花時提醒幼兒觀察布局,插完后注意在花朵間隙和容器上作進一步的美觀加工。
    (2)遇到困難,鼓勵幼兒自己想辦法解決,或者與同伴合作解決。
    6、欣賞作品,送上甜蜜的祝福。
    (1)師:“小朋友做的糖果花把我們的活動室變得五彩繽紛了,在這個花的海洋里,我聞到了甜甜的味道,你們聞到了嗎?”
    (2)視頻連接總園中(3)班,師:“我想把我做的糖果花送給總園中(3)班的小朋友們,我很想念他們,祝他們永遠開心快樂?!?BR>    (3)師:“你們想把糖果花送給誰呢?你會怎么對他們說什么呢?”展示自己的作品,說出一句祝福的話語。(視頻連接家長代表對話)。
    (4)師:“小朋友都想把甜蜜的祝福送給我們身邊最親的人,相信收到祝福的人都會非常幸福的。除了這種的方式,我們還愿意做更多事來關心我們身邊的人,對嗎?”
    燈籠教案設計篇八
    課的類型新授。
    教具多媒體課件(圖片,音樂,文字資料)。
    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作者,及寫作的背景賞析課文敘事、寫景、抒情于一爐的寫作特色。品味作者游湖的雅趣,高雅脫俗的情懷。
    難點:品析作者復雜而微妙的情感學習白描手法描繪景物,并練習用這種描寫方法寫作。
    突破重難點的方法1.誦讀法。本文語言簡潔而2.意蘊豐富,3.易讀,4.易誦。要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5.把誦讀作為教學的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6.訓練學生的文言語感,7.逐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8.并達到熟讀成誦。教師應引導學生反復9.朗讀,10.努力以聲傳情,11.以音達意,12.聲情并茂,13.深切14.體會文章藝術魅力。15.情境教學法。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16.增強直觀性,17.感染力,18.激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想象能力,19.溝通課堂內外,20.提高語文素養(yǎng)。21.討論點撥法。本文是一篇自讀課文,22.因此教師引導學生自主閱讀,23.在討論交流中完成,24.通過生生互動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的意識,25.。對于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26.教師作必要的點撥指27.導,28.師生互動,29.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30.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31.延伸拓展法。聯(lián)類引申,32.整理歸納學過的描寫西湖美景的詩文。或者以雪為聯(lián)想點,33.對比閱讀柳宗元的《江雪》,34.分析情感與手法的異同35.。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及主要語言學生活動。
    學生舉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及主要語言學生活動。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及主要語言學生活動。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及主要語言學生活動。
    板書設計。
    湖心亭看雪張岱。
    事:湖心亭看雪。
    (入)景:雪后湖心亭奇景。
    (含)情:雅趣,超凡脫俗,孤芳自賞言簡意豐。
    形成性評價試題依據(jù)提示背誦(多媒體顯示)1.“看雪”的時間是(---五年十二月)地點是(余住--)2.寫雪大的句子是(大雪---)寫冬雪寒冷威嚴的句子是(湖中---)3.寫西湖雪景:(霧凇---,天與-與-與-,上下--,惟長堤--,湖心亭---,與余舟---,舟中人--而已。)4.來到亭上,看到了什么?(到--,有兩人-對坐,一童子-爐正-。)5.那人對我的態(tài)度是(見-,--曰:“湖中--有此人?”拉余--。)6.我的態(tài)度是(余---飲三大-而別)7.舟子對作者的評價(“莫說相公--,更有--似相公者!”)。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燈籠教案設計篇九
    活動目標:
    1.幼兒初次嘗試在燈籠上繪畫的樂趣,體驗與家長參與美術活動的`快樂。
    2.掌握立體繪畫裝飾技巧。
    3.增強幼兒的動手能力及審美能力。
    活動準備:。
    燈籠人手一個,繪畫用品,毛條若根,燈籠圖片,音樂。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討論:小朋友們想一想我們在過春節(jié)時都干些什么?(放鞭炮,貼春聯(lián),掛燈籠,)。
    那小朋友都見過什么樣的燈籠?
    二、教學內容。
    1.觀察并欣賞:今天老師也給小朋友帶來了好多不同的燈籠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出示圖片欣賞)。
    2.你剛才都看到了什么形狀的燈籠?上面有哪些圖案?
    3.出示成品燈籠這是老師裝飾的燈籠小朋友看看上面都有什么圖案,用到了什么材料?
    4.馬上過春節(jié)了那請小朋友也把自己的燈籠裝飾的漂漂亮亮的吧。
    5.幼兒及家長動手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6.注意及要求;繪畫時注意手的力度不要太大,圖案盡量畫的大一點,涂色是注意冷暖色搭配,使用顏料時保持衣服的干凈整潔,制作完后寫上自己的名字。
    三、活動小結。
    教師對幼兒及家長做好的作品進行點評。
    四、活動延伸。
    家長及幼兒將制作好的燈籠拿到手上跟音樂走t臺秀最后擺造型照相,最后將作品創(chuàng)設班級環(huán)境。
    燈籠教案設計篇十
    1、學習將圓形紙片折疊成三角形并組合拼搭成三角面燈籠的技能。
    2、學習簡單地裝飾技能,初步培養(yǎng)幼兒的審美情趣。
    3、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對美工活動的興趣。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5、感受作品的美感。
    范例、大小相同的圓形紙片若干、膠水,串繩、珠子等操作材料。
    一、引起興趣。
    1、出示范例,幼兒觀賞。
    2、提問:
    (1)這是什么?(燈籠)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2)你知道這是用什么形狀的紙做成的嗎?(圓形)一共用了幾個圓形紙片?(有12片、16片、20片等各種樣式)圓形中間是什么形狀?你會把圓形紙片折疊成三角形嗎?(請個別幼兒示范后教師再重點講解)。
    (3)出示大小不同的兩個三角面燈籠,提問:為什么兩個燈籠會不一樣大???
    (圓形紙片大小不同,做成的燈籠大小也不同,一只球體所需要的圓形紙片大小應該是一樣的)。
    二、示范講解。
    1、圓形紙片折疊成三角形。
    重點要求幼兒做到:要折疊出相同大小的三角形。
    2、粘貼。
    (1)每一張圓形紙片的三處折疊部分要和另外三個圓形紙片的折疊部分粘貼起來就成球體。
    (2)涂膠水粘合時要對整齊。
    (3)用串繩、珠子進行裝飾,制作成燈籠。
    三、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1、提醒幼兒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選擇不同數(shù)量的圓形紙片進行制作。
    2、先將圓形全部折疊成三角形后,然后再一起拼搭粘貼。
    3、幫助個別能力弱的幼兒完成作品。
    四、結束講評。
    1、幼兒觀賞燈籠,體驗成功的快樂。
    2、請個別幼兒講述制作過程,遇到什么困難?是如何解決的?
    1、雖然本班幼兒入園至盡已進行了一系列的圓形折疊粘貼活動,但是由于孩子們之間能力存在著差異,因此,在開展這一活動的過程中,我為孩子們提供了多種范例,它們分別是用12片、16片、20片圓形紙片制作的燈籠,使孩子們能根據(jù)需要有目的地選擇制作。
    2、活動進行過程中,要啟發(fā)幼兒互幫互學,同伴之間交流分享制作經(jīng)驗,共同體驗成功的快樂。
    燈籠教案設計篇十一
    1、學習在一定范圍內大膽地進行作畫,并正確使用剪刀,剪出細長條,制作簡單的平面燈籠。
    2、培養(yǎng)技巧和藝術氣質。
    3、培養(yǎng)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jù)所觀察到得現(xiàn)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二、活動準備。
    (1)班級內架好相應的線,懸掛燈籠用、ppt課件。
    (2)各種色彩的正方形和圓形紙若干。
    (3)記號筆、雙面膠每人一份。
    (4)各種形狀的小燈籠實物若干。
    三、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二)講解示范:
    (1)提問:你看到過什么樣的燈籠?
    (2)告訴幼兒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正方形和圓形的彩紙。
    (3)請個別幼兒在紙上大膽作畫。畫前先請他說說準備畫什么樣的`燈籠,老師提醒幼兒要把圖案畫大,以便讓人清楚地知道這是什么燈籠。
    (4)老師示范剪流蘇。
    先將一個小正方形紙折一個細長條,打開后,用剪刀從下往上剪流蘇。直至剪到剛才的折線處。
    (5)將剪下的流蘇和幼兒討論后,貼在剛才畫好的燈籠的下方中間處。
    (三)幼兒操作:
    重點:老師提醒幼兒要將圖案畫在紙的中間,并且畫大。
    難點:流蘇盡量剪細。
    幫助能力弱的幼兒完成作品。
    (四)展示作品:
    幼兒將自己做的燈籠懸掛在事先準備好的線上。然后相互介紹,和欣賞。
    燈籠教案設計篇十二
    在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中,我們總會有遇到一些困難的時候,一個人的智慧和能力是有限的,兩人智慧勝一人,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BR>    教學目標:
    1.認識“良、受、贊”等14個生字,會寫“良、使”等7個生字和以下詞語:咱倆、泥人、使勁。學習新部首工字旁和力字旁。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團結、合作的好處。
    教學重點:
    1.識記本課的生字、新詞。
    2.通過對課文內容的學習,懂得團結、合作的好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議題導課,激發(fā)興趣。
    從課題入手,課文可能會寫些什么內容?請大家圍繞題目猜想。
    二、初讀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1.自讀。輕聲朗讀課文,畫出不容易讀準、不容易讀好的.字、詞、句反復練習。
    2.幫讀。同桌互讀,互相正音、評議,再互相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三、細讀,理解課文內容。
    1.指名分段讀課文,讀后評議交流。
    2.質疑解疑,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請學生再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詞句,同學之間互相合作解決。
    3.討論“王京為什么在燈籠下寫下‘合作真快樂’”這幾個字。
    4.說說自己和別人合作的事情,談談自己的體會。
    5.學了課文之后,你明白了什么?和老師同學互相交流。
    四、鞏固識字,指導寫字。
    1.鞏固會認字。
    2.教師指導寫字,提醒學生注意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重點筆畫的書寫運筆方法。
    五、學習課文。
    1.做燈籠講了誰和誰之間的故事呢?
    2.你能介紹一下王京和李良的情況嗎?
    3.齊讀1至3自然段。
    4.你們看這就是王京同學畫的畫。
    5.畫出示小泥人、飛機模型和草葉編小螞蚱。讓學生再夸夸李良。
    6.轉眼新年就快到了,他們都有一件心事。王京的心事是什么呢?李良的心事又是什么呢?指名朗讀第四自然段。
    7.王京和李良合作做什么呢?
    8.蘭蘭在燈籠上寫了什么話呢?
    六、作業(yè)。
    1.學了這篇課文以后你有什么感想?
    2.向同學們說一說合作的重要性,并寫下來。
    燈籠教案設計篇十三
    1、了解民問花燈的制作材料、工具、程序,產(chǎn)生親手制作的愿望。
    2、能大膽地提出自己的問題,并積極尋求解決的辦法。
    3、在參與裝飾花燈的過程中,豐富審美感受與體驗。
    1、請民間藝人來園現(xiàn)場表演制作花燈。
    2、半成品花燈骨架、各色紙。
    1、介紹做花燈的藝人,激發(fā)參與活動的愿望。
    2、觀察已經(jīng)制作好的花燈,討論制作需要的材料。
    3、看藝人現(xiàn)場表演扎兔子燈,了解做兔子燈的工具、材料及制作方法。
    (1)幼兒猜測兔子燈的制作方法。
    (2)幼兒觀看扎制兔子燈,大膽提出疑惑的問題,尋求問題的解決辦法。
    (3)討論、歸納兔子燈的制作方法。(用竹篾扎成兔子的骨架——裱糊白紙——用彩色紙進行美化裝飾——裝上可以滾動的輪子并安上蠟燭。)。
    4、分組合作,對半成品花燈骨架進行美化、裝飾。
    (1)觀察半成品花燈骨架,商量裝飾的辦法。
    (2)分組合作,美化裝飾花燈。
    在區(qū)域中提供可拼插成花燈的吹塑紙、毛線、剪刀、筆等制作材料,供幼兒嘗試用對插連接的方法自制花燈并運用各種材料和方法進行裝飾。
    燈籠教案設計篇十四
    燈籠會發(fā)光,又有各種各樣的造型,是孩子們日常生活中很喜歡的一個事物,結合我們小班“燈”的這一課題,我設計了本次的美術活動,意在讓孩子用刮畫這一技能做出燈籠的身體,并嘗試卷出燈籠的身體,最后能夠體驗到手工制作給自己帶來的樂趣。
    1、能夠運用刮畫筆在刮畫紙上畫出各種線條圖案,并嘗試將畫紙卷成圓柱體做燈籠身體。
    2、在制作燈籠的過程中感受制作燈籠帶來的樂趣。
    重點:能夠運用掛畫筆在刮畫紙上畫出各種線條圖案。
    難點:將畫紙卷成圓柱體做燈籠身體。
    2、ppt課件,步驟視頻。
    一、出示線條,引起幼兒興趣。
    師:“孩子們,今天周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好朋友,我們來看看它是誰?”(直接用白板出示直線)。
    師:“咦~它是誰呀?”(線)。
    師:“哦~它是一條什么樣的線呀?”(直直的)。
    師:“這條直線寶寶呀會變身,你們看。”(在白板上畫出彎彎的線)“直線寶寶怎么樣了?”(變成彎彎的了)。
    師:“現(xiàn)在呢?”(在白板上畫出粗粗的彎彎的線)(幼:變粗了)。
    師:“線條寶寶真厲害,現(xiàn)在又變成什么樣了?”(在白板上畫出圈圈線)(幼:一圈一圈的)。
    師:“線條寶寶的本領可真大,可以直直的,也可以彎彎的,可以粗粗的,也可以細細的,周老師想請你們把線條寶寶畫下來,你們愿意嗎?”(愿意)。
    二、出示刮畫筆,展示如何刮畫。
    師:“今天我們要用到一個新的工具畫線條寶寶(出示刮畫筆),就是周老師手里的刮畫筆,我們要用到寬寬扁扁的這一頭畫線條寶寶,拿起桌子上的刮畫筆找找寬寬扁扁的是哪一頭吧?!?BR>    師:“今天我們用的紙和以前用的也不一樣哦,你們看(出示刮畫紙),這個紙是什么顏色的???(幼:黑色的)對哦~這個黑黑的紙叫刮畫紙,我們一起來看看怎么用刮畫筆在刮畫紙上畫出線條寶寶吧!”
    播放視頻,師:“我們用刮畫筆寬寬扁扁的這一頭在刮畫紙上畫出線條寶寶,刮的時候要用點力氣,刮出的線條寶寶越多就越漂亮哦,老師也編成了一首好聽的兒歌:“線條寶寶真頑皮,跑到這里變直直,跑到那里變彎彎,一會粗,一會細,還會變成圈圈線。不一會呀,線條寶寶就把我們的刮畫紙?zhí)顫M了。你們學會了嗎?我們再來學一遍,請你們舉起自己的小手和我一起來?!保úシ帕硪粋€視頻,帶領幼兒邊念兒歌邊學習畫法)。
    師:“大家都學會了嗎?那趕緊拿起刮畫筆試一試吧!”
    教師巡回,幫助有困難的幼兒進行刮畫,鼓勵幼兒用不一樣的線條裝飾。
    三、出示燈籠,展示燈籠做法。
    師:“大家都畫完了,真漂亮,趕緊舉起你們的刮畫紙放在小眼睛前,咦~你們看到了誰的臉了?。浚ㄖ芾蠋煟┩踾你們能看到周老師耶,周老師用這張刮畫紙變了個小魔法,你們看!(出示燈籠)哇!變成了什么?。浚艋\)你們看這個燈籠還會怎么樣?(會亮,各種顏色)你們想變一變這個魔法嗎?(想)。
    播放視頻,師:“變出小燈籠我們需要先將白白的雙面膠撕開,然后把刮畫紙卷成一個圓圓的桶,讓兩條紫線線找到好朋友,要讓好朋友緊緊貼在一起哦,最后掛上漂亮的燭臺,掛的時候先要把燭臺打開哦!哇,漂亮的燈籠就完成了,你們想試一試嗎?那趕緊動手吧!”
    教師巡回,幫助有困難的兒童一起對準紫線,卷出燈籠的身體。
    四、活動結束。
    師:“你們可真了不起,都完成了自己的小燈籠,小燈籠透出七彩的光芒,多美呀!我們一起去看看我們做的燈籠吧!”
    師:燈籠上有哪些線條寶寶呀?(如果幼兒回答不出就直接提問:直線寶寶在哪里呀?彎彎的呢?他們是粗粗的還是細細的呀?)。
    燈籠教案設計篇十五
    很多幼兒都很喜歡手工,自己動手制作出來的東西能夠讓幼兒感受到滿足感,剪紙是幼兒樂此不疲,用簡單的材料幼兒從中體會到樂趣,既能發(fā)展幼兒動作協(xié)調性,又能發(fā)展幼兒動手動腦的習慣,在從中體會樂趣。
    1、通過活動讓幼兒學會使用剪刀的技能;。
    2、培養(yǎng)幼兒心靈手巧、動作協(xié)調的技巧,并養(yǎng)成動手動腦的習慣。
    培養(yǎng)幼兒手的靈活性、協(xié)調性。
    彩色卡紙、紙杯、安全剪刀、竹筷、牙簽、雙面膠、毛線。
    1、激發(fā)幼兒制作的興趣。
    當你家里過新年的時候,你家門口會懸掛什么東西呢?
    讓我們一起來制作紙杯燈籠吧!看看誰制作的最美、最好看吶!
    2、老師指導幼兒制做燈籠。
    (1)分發(fā)制作材料;
    (2)指導安全制做,小心使用剪刀、牙簽;
    (3)制作方法:
    第一步:把彩色卡紙粘貼在紙杯的外面作裝飾;
    第三步:在紙杯底部的中間用牙簽鉆一個小孔,穿上毛線,并在杯里將線頭打好結。將線的另一頭系在竹筷的一端,燈籠就做好了。
    3、師生一起念兒歌:
    小紙杯,
    真好玩,
    剪好圖形上面貼,
    在鉆一個小小孔,
    系好繩子成燈籠。
    燈籠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一個代表著吉利,喜慶的物品,也是我國獨有的物品,是中國文化中比較有象征意義的一種物品,做燈籠的課程主要是想要讓小朋友們更加了解中國文化。
    燈籠教案設計篇十六
    1、指導學生抓住課文重點部分,理解課文內容,從作者童年這件難忘的事情中得到成長的啟示。
    2、有感情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要求認識的生字有:婆、驟、墜、虧、瘦、恰、盲、援;要求掌握的生字有:婆、雜、幕、溜、虧、瘦、恰、卡、盲、肢;要求掌握的詞語有:外婆、雜活、雨幕、滑溜溜、幸虧、瘦弱、恰恰、卡住、雜草、盲目、四肢。
    了解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從作者童年難忘的事情中得到成長的啟示。
    小黑板、教學掛圖、課文朗讀錄音或者課件。
    1、初讀課文,大致了解課文內容。
    2、學會生字新詞。
    3、學習第一自然段。
    一、引語,導入新課。
    大家見過燈籠嗎?為什么會有滿山的燈籠火把呢?引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自讀課文,檢查生字自學情況。
    三、再讀課文,給課文分段。
    1、分段,歸納段意。
    第一段(1):講我小時候在農(nóng)村外婆家生活。
    第二段(2—5):講我在大雨中一個人從田里回家,墜入一口土井卡在井口,自己勇敢地堅持著,并堅信親人會來救援。
    第三段(6—8):講全村男女老少一百多人打著燈籠火把,找到并救助了我。
    2、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四、學習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齊讀。
    2、你讀懂了什么?
    五、作業(yè)。
    1、書寫生字詞。
    2、有感情朗讀課文。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知道文中的“我”從小是在農(nóng)村長大的。每個人在成長的道路上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會遭遇挫折和意外。那么在遭遇意外的情況下,應該怎樣去應對呢?今天我們繼續(xù)來學習《滿山的'燈籠火把》。
    1、師出示課件,提出自學要求勾畫出文中可以表現(xiàn)出“我”心理活動的詞句作批注,思考“我”產(chǎn)生這種心理活動的原因。
    例:天上下著大雨,身下浸著凈水,我哭著、喊著、掙扎著,兩手摳著井沿上的泥土和雜草,希望能爬上來。從“摳”這個詞可以看出“我”墜井后緊張,慌亂的心情。因為當時在那茫茫雨幕中只有“我”自己一個人。
    2、學生反饋并指導朗讀,板書心理活動:害怕。
    3、學生再反饋并指導朗讀,板書心理活動:鎮(zhèn)靜。
    4、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堅信著,堅信著?(出示課件,學生聯(lián)系前文的理解補充)。
    指導學生讀出這心中的信念,板書心理活動:堅信。
    聽:
    1、親人是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能給予我們力量的,“我”會堅持下去,直到聽見?(接讀)。
    夜好黑,“我”的四肢已經(jīng)發(fā)麻直哆嗦,但我會堅持下去,直到聽見?(接讀)。
    2、我聽到了呼喚,多么渴望的聲音啊。結合課文內容用“渴望”說一句話看:
    3、看到了,“我”看到了火把,瞧————————(出示課件第6自然段三,四句讀)。
    一線,一片,一大片,漫山遍野這些加點詞,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4、完成課件填空,理解這燈籠火把里蘊含的愛,再讀第6自然段三,四句說:
    6、反饋、指導讀。
    說一說你認為“我”是個怎樣的孩子?并從課文中找到依據(jù)。
    1、師配樂朗誦《小小的巢》,生談感受。
    2、齊讀課文,整體情感的回歸。
    燈籠教案設計篇十七
    1、認讀7個生字,以及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理解課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學會用“堅持、渴望、滿山遍野”各寫一句話。
    5、理解課文,體會課文中重點句子的含義。
    6、教育學生關心他人,愛護他人的思想感情。
    二、重難點:
    1、學習課文,體會重點句子的含義。
    2、課文中哪些情景讓你感動,跟同學交流。
    三、教學方法:
    談話法圖文結合法講練結合。
    四、教學準備:
    相關的幻燈片。
    五、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新課。
    板書課題:9滿山的燈籠火把。
    1、一起讀課題,學生質疑課題。
    學生自由說。
    2、過渡:是呀,課文中描寫的山為什么滿山都是燈籠火把呢?他們舉著燈籠火把是為了做什么呢?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分段讀課文。要求學生讀得正確、流利,不讀破詞破句。其余學生用筆畫出本課的。
    2、生字以及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師生共同評價學生朗讀情況。
    4、幻燈出示本課生字。
    5、指名認讀生字,并做到口頭組詞。
    6、出示文中的詞語:
    艱苦堅信渴望喧嘩悠長哆嗦。
    焦急掙扎抽搭援救幸虧盲目。
    7、指定小組進行自由朗讀課文,找出最令你感動的句子,并在句子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
    1、以小組為單位,小組討論: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內容?
    2、各個小組在小組內先相互交流,進行改進。并推薦代表準備發(fā)言。
    四、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齊讀第一自然段。
    2、你讀懂了什么?
    3、你知道“我”的父母當時為什么要把“我”送到鄉(xiāng)下嗎?
    五、我們學習了這篇課文第一段,知道了文中的我因為父母常年在野外工作,無法照顧我,所以把我送一鄉(xiāng)下外婆家。我是和那兒的孩子們一起長大的。
    六、作業(yè):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正確書寫本課生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聽寫本課生字。
    2、聽寫詞語。
    3、過渡: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二、學習課文2~3自然段。
    三、指名朗讀課文2~3自然段。
    1、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學生評價朗讀情況。
    2、學生自主學習本段。
    3、反饋學習情況:你讀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懂的?
    4、當時的環(huán)境怎樣?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5、從這兩段中找出人們關心我的語句。
    6、我是怎么附入那口井的?當時的情形怎樣?找出具體的語句。
    7、指名朗讀課文,。注意讀出當時環(huán)境的惡劣以及我墜入土井時的慌亂和無助的感覺。
    四、學習第4~5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其他學生思考:我為什么不再掙扎了?我又為什么不現(xiàn)哭喊了?
    2、師生共同評價朗讀情況:是否正確、流利,是否讀出我的當時堅定的信念。
    3、那么我為什么不現(xiàn)掙扎了?我又為什么不再哭喊了?
    4、那么請用一些詞語來形容的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5、讀了這兩自然段,你認為我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呢?
    6、為什么呢?你會讀出這種語氣嗎?
    7、全班齊讀。要讀出神氣、獨特的感覺。
    五、學習課文6~8自然段。
    1、默讀課文,思考:結果是怎樣呢?親人們是否會你我堅信的那樣一起來救我呢?
    2、“淚如泉涌”是什么意思?我為什么會淚如泉涌呢?請聯(lián)系課文內容談一談。
    3、你是怎么理解“……只有眼淚在不停地流著,是熱的?這句話的?
    六、總結全文。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體會?
    2、你懂得了一個什么道理?(親情是偉大的。因為我們是一空人,我們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我們的周圍,我們的身邊,將處處充滿溫情,充滿陽光?。?BR>    七、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完成課后練習3。
    3、用“堅持、渴望、滿山遍野”各寫一句話。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