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門山教案(優(yōu)質18篇)

字號:

    教案是教師備課的基本工作之一,它是教學活動的設計方案。編寫教案前,教師需要對所教的內容進行充分的了解和準備。閱讀這些教案范文,可以了解不同學科和年級的教師是如何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的。
    望天門山教案篇一
    1、借助注釋理解《望天門山》的詩意,了解詩歌描寫的是怎樣的景象,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美。
    2、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1、查找有關資料或工具書,了解作者生平及作品。
    2、嘗試自讀理解古詩。
    (1)借助字典讀準字音。
    (2)借助注釋或工具書試著講講這首詩的意思。
    (3)有什么學習困難記下來,以備質疑。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使用工具書和查找有關資料的能力,利用工具書或有關資料,自己能初步讀懂古詩的意思及邊思考邊發(fā)現問題的能力。)。
    (設計意圖:有布置就要有檢查,有檢查就要有總結和評價。借以肯定學生的學習能力,鼓勵學生的進步,激勵學生自能讀書的積極性,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一)學生質疑。
    師生共同歸納,梳理。有的問題師生即時解決;有的'則在進一步學習中解決。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目的在于根據學生質疑的問題,教師了解學生困難所在,從而有針對性的實施教學,是教學的目的性更強。)。
    1、學生自讀《望天門山》,想象描繪的畫面,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還可以畫一畫。
    (設計意圖:利用多種方式理解詩中描述的內容,想象使內容豐富形象化。)。
    2、全班交流匯報自讀情況。
    3、理解詩意。
    (設計意圖:從部分到整體理解古詩內容,弄清楚作者觀察方位及順序。)。
    4、結合插圖讀詩句。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詩配畫,畫配詩,詩畫結合,直觀教學,強化理解和記憶。)。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默誦這首詩,看誰背得快。有感情誦讀。
    2、還知道李白的哪些詩?嘗試介紹幾首,談談對詩的理解認識等。
    (設計意圖:由課內延伸到課外,拓展學生學習范圍,開闊視野。)。
    望天門山教案篇二
    1、學會本課生字。
    2、借助字典和課后注釋大體把握詩意,想象是個描寫的意境,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教學重點理解詩歌的內容。
    教學難點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查閱資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作品。
    教師準備:準備有關的圖畫,一段古箏演奏的音樂。
    第一課時
    1、復習學過的贊美長江的古詩。通過自由背、指名背創(chuàng)設情境。
    1、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1、屏幕顯示長江的畫面,聽錄音朗讀。
    2、學生分組自由讀。
    3、教師范讀。
    4、初步理解詩的內容
    (1)學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其他同學解答。
    (2)教師解答歸納。
    5、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詩的內容
    (1)讓學生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閉上眼睛)。
    (2)讓學生說說古詩描繪的畫面。(可在小組內交流)
    (3)討論古詩描繪的畫面給人怎樣的感覺?
    6、指導背誦
    (1)自由背(2)小組內輪流背
    課時備課
    古詩兩首
    新授課
    望天門山教案篇三
    古詩是我國燦爛文化中一顆璀璨的寶石。學好古詩對于培養(yǎng)少年兒童的想象力、陶冶情操以及繼承傳統(tǒng)文化都具有重要意義。以下就是我教學李白《望天門山》的精彩片段和教學反思。
    教學思路:
    談話導入——課件欣賞——學習古詩——背誦古詩——古詩配圖。
    片段一:入情入境,欣賞古詩。
    師:就在我們安徽省當涂縣有一處雄奇秀麗的景色,同學們想去看看嗎?
    生:想,是什么呀?
    師:早在唐朝時,大詩人李白來到這里,作下了流傳千古的《望天門山》一詩,現在請大家隨著李白一同去游覽長江吧。
    利用多媒體展示給學生的是:李白興致勃勃乘船順江而下欣賞天門山一處奇特景象,配樂,李白誦詩: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欣賞結束。
    師:你們游覽了天門山的景色,有何感嘆?
    生a:天門山真雄偉??!
    生b:長江真浩瀚啊!
    生c:天門山真險峻,這里的江水波濤洶涌可稱奇觀。
    生d:這里的景色真美,真是畫中有詩,詩中有畫。
    生e:李白很有才華,作了這么美的詩。
    師總結:大家看得仔細,說得更好,你們從不同的角度理解了詩中內容。
    片段二:點撥難點,理解古詩。
    師:想象“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钡漠嬅妗?BR>    學生質疑:
    生a:東西梁山是高大的山峰,怎么能用動詞“出”呢?
    生b:“出”在這兒是什么意思?
    師:你們所提出的`問題,正是理解的難點所在。
    師:把這句詩改為:“兩岸青山相對立”好不好?
    學生個個搖頭,表示不贊成。
    師:為什么不好,用“出”字有何絕妙之處?
    學生冥思苦想,卻張嘴結舌。
    師:請大家再來欣賞課件。
    學生看到詩人在茫茫長江之上,孤帆順流而下,遠處天門兩山撲入眼簾,顯現出愈來愈清晰的身姿,這時“兩岸青山相對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
    生a:“出”比“立”好,“立”給人感覺呆板,而“出”給人感覺活躍。
    生b:“出”表現詩人在行舟過程中由遠到近看到天門山的樣子。
    生c:“出”給了我們動感,天門山由遠到近,由渺小到高大,顯現在我們眼前。
    師總結:是啊,李白不愧被后人稱為“詩仙”。一個“出”字使本來靜止不動的山帶上了動態(tài)美,更讓我們融入到詩的意境中。讓我們帶著感情朗讀這首詩。
    學生反復誦讀,感情升華。
    當《望天門山》這首詩講完,心里備感輕松。不光是按規(guī)定課時講完,而且在課堂上沒有我反復冗長的講解,多數是我與孩子們之間的互動交流。認真回顧一下整個教學過程,有這樣一個設計環(huán)節(jié)牽引著我和孩子們,讓我感覺這首詩教下來很順利。
    初備課時,反反復復看教材參考,自我感覺這首詩難講。怎樣避免課堂上的一言堂,同時又要帶動大家的興趣呢?于是教學初設計這樣的環(huán)節(jié):關于李白的詩我們學了很多了,通過這些詩你覺得李白是個怎樣的人?孩子們都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說他是個豪邁的詩人;有的說他是個浪漫的詩人;有的說他是個大氣的詩人;有的說他是個非常有才氣、敢大膽想象的詩人等等。同時讓我沒有想到的是孩子們還例舉許多的詩來證明??磥砗⒆觽儗τ诶畎琢私獾帽容^多。下面就請同學們跟隨李白去欣賞一段美景,欣賞結束學生發(fā)出了由衷的贊嘆。接著讓孩子們反復朗讀《望天門山》這首詩,說說這首詩給你留下什么樣的感受?孩子們結合詩人的風格,一下子就說對了這首詩的基調:壯觀。緊接著發(fā)問:你是從哪兒知道的?教師對難點適當點撥,抓重點字理解這首古詩,感悟這首詩的非凡意境。讓學生從“出”字中體會詩人敏銳的觀察力,精煉的語言,更讓學生從側面感受到天門山的形態(tài)美。這個“出”字,讓學生真正融進古詩中,融進意境中,感受到詩人激越的創(chuàng)作情緒。在我的引導下,他們既說出了天門山的險,又談到了楚江的洶涌。輕輕松松學下了這首詩。
    望天門山教案篇四
    1.通過欣賞,讓幼兒學會這首古詩,感受詩中的意境。
    2.培養(yǎng)幼兒對古詩文的興趣。
    圖片,音樂,圖卡。
    一、圖片導入,引出古詩。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幅圖,請小朋友看一看,圖上畫了些什么?
    2.看到這么美麗的景色,你想到了什么。?
    3.從前李白老爺爺也到過這個地方,還寫了一首詩,我們一起來聽聽好嗎?
    4.教師朗誦古詩。
    二、結合圖片理解古詩。
    1.你聽到了什么?(幼兒說一句,師出示圖片)。
    2.你還有哪些地方不懂呢?教師解釋難解詞。
    三、學習古詩。
    1.跟著圖片,變換多種形式朗誦古詩。
    2.幼兒人手一份圖片。
    3.老師想考考小朋友,教師念一句,請你們找出相應的卡片。
    4.變換形式,可以找個好朋友玩這個游戲。
    四、聽音樂吟唱古詩,結束活動。
    老師這兒還有一段很好聽的音樂,我們跟著音樂來念這首詩,也可以跟著它一起唱,好嗎?
    本次教學活動中有三個環(huán)節(jié)我都運用到了圖片,因為幼兒都是形象思維占主導。活動開始我運用圖片導入,很成功的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把幼兒導入到古詩的教學中去。
    在幼兒理解詩歌的環(huán)節(jié)中,我利用四幅圖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古詩內容,讓幼兒能比較輕松的理解了古詩的含義,有了深刻的感悟,有感情地朗讀便水到渠成了。最后加入一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環(huán)節(jié),借助于圖片讓幼兒鞏固朗誦詩歌,為最后的古詩吟唱打好基礎。
    望天門山教案篇五
    1、會認本課的7個生字,會寫“斷、楚、孤、帆”等13個字。
    2、能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古詩表達的意境以及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4、能正確默寫《望天門山》。
    1、有感情地誦讀古詩。
    2、理解古詩大意。
    體會古詩表達的意境以及詩人的思想感情。
    多媒體課件;田字格貼。
    1課時。
    1、導語: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山河壯麗。大家看——(課件播放天門山圖片)
    3、師抽答。
    4、大家都說了自己看了天門山的圖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詩人李白也去到了天門山,看到了這樣的美景,很有感觸,于是寫下了《望天門山》這首詩。
    5、下面請大家齊讀課題——《望天門山》(教師板書課題)
    1、學生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導生字的讀音。
    3、全班齊讀,分小組讀,反饋讀。
    4、教師出示節(jié)奏劃分,指導學生讀出節(jié)奏及古詩的韻律。(課件出示)
    1、再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標示出不理解的字、詞。(教師將詩句寫在黑板上)
    2、指名反饋:哪些字、詞無法理解?(天門:天門山。中斷:從中間割斷。至此回:到這里回旋。出:聳出來。孤帆:單獨一只船。帆:船上的風帆,指代船。)
    3、多媒體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圖文結合,理解古詩的意思。(先抽同學逐句解釋,再指導全詩一起說一說。)
    詩文解釋:浩蕩東流的長江沖破天門山奔騰而去。碧綠的江水到這里突然轉了個彎,向北流去。兩岸的青山相互對峙,一只小船從太陽升起的地方悠悠駛來。
    1、教師示范閱讀,學生閉目想象。
    2、指名反饋: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畫面?(一句詩,一幅畫)
    3、感悟動詞“斷、開、流、回”的氣勢磅礴。
    4、指導學生讀出雄偉磅礴的氣勢。
    5、教師:同學們,這首古詩,緊扣一個“望”字,通過對天門山兩岸景色的描繪展示了祖國山河的壯麗雄偉,詩人借景抒發(fā)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板書“雄偉秀麗、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6、配樂有感情朗讀,熟讀成誦。
    1、指導書寫“斷、楚”。
    2、教師總結:麗日照著江水,一葉輕舟在江上揚帆而行,駛過臨江兩岸的青山翠峰,這是一幅十分愜意和美好的圖景。李白借助這些雄麗的景色,表達了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以及自己豁達、寬闊的胸襟。
    3、背誦并默寫古詩。
    4、為生字“斷、楚、孤、帆”組詞。
    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氣勢磅礴雄偉秀麗
    青山—相對出
    孤帆—日邊來
    山水相映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望天門山教案篇六
    3、通過詩中描寫的情景,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望天門山》的網絡課件,李白的一些詩歌和其他詩人。
    描寫長江的詩詞名句。
    2、學生準備:朗讀古詩,平時積累一些李白的詩歌。
    教學重點:情感朗讀,感悟詩境。
    教學難點:
    感悟詩境。
    教學過程:
    一、巧妙引詩文。
    師:就在我們安徽省當涂縣有一處雄奇秀麗的景色,同學們想去看看嗎?
    生:想,是什么呀?
    欣賞結束。
    師:你們游覽了天門山的景色,有何感嘆?
    生b:長江真浩瀚?。?BR>    生c:天門山真險峻,這里的江水波濤洶涌可稱奇觀。
    生d:這里的景色真美,真是畫中有詩,詩中有畫。
    生e:李白很有才華,作了這么美的詩。
    二、初讀知大意。
    1、剛才讓老師領略了你們扎實的語文基本功,現在再去過難關,有信心嗎?
    會讀這首詩嗎?自己大聲讀讀。
    你們剛才的表現也激起了老師的表現欲,我也要讀一讀。(師范讀)。
    現在你們是否也想讀?那就與老師一起讀吧!
    男生來讀讀。女生來讀讀。全班一起讀。
    反饋:天門、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生自由作畫。
    三、品讀悟詩情。
    我畫的其實就是詩里的哪幾句?(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師神情并茂讀這兩句詩。你也想讀讀嗎?我們比賽讀,你們不先練練嗎?指名幾位生讀,評讀,評出優(yōu)勝者。
    剛才我畫的是哪兩句?(兩岸青山相對出,一片孤帆日邊來。)師做手勢范讀,生練讀,男女生比賽讀,齊讀。(老師展示天門山的圖片)。
    既然大家都畫出了這首詩,那肯定能用自己的話把畫上的景物說一說,誰來啊?
    想象“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的畫面。
    學生質疑:
    生a:東西梁山是高大的山峰,怎么能用動詞“出”呢?
    生b:“出”在這兒是什么意思??。
    師:你們所提出的問題,正是理解的難點所在。
    師:把這句詩改為:“兩岸青山相對立”好不好?
    學生個個搖頭,表示不贊成。
    師:為什么不好,用“出”字有何絕妙之處?
    學生冥思苦想,卻張嘴結舌。
    師:請大家再來欣賞課件。
    生a:“出”比“立”好,“立”給人感覺呆板,而“出”給人感覺活躍。
    生b:“出”表現詩人在行舟過程中由遠到近看到天門山的樣子。
    生c:“出”給了我們動感,天門山由遠到近,由渺小到高大,顯現在我們眼前。
    師總結:
    是啊,李白不愧被后人稱為“詩仙”。一個“出”字使本來靜止不動的山帶上了動態(tài)美,更讓我們融入到詩的意境中。讓我們帶著感情朗讀這首詩。
    5吟誦背誦古詩,默寫并展示自己的畫作。
    (1)美的詩,能積累下來嗎?可以做做動作背。生自由背誦,指名背,齊背。
    (3)3、請同學上臺再次展示自己的作品。
    四、拓展升感情。
    這么精彩的詩是誰寫的嗎?對李白你了解多少?學生點擊網絡資源學習:
    老師也找了幾首,給同學們欣賞。試與同學共同吟誦:《獨坐敬亭山》、《望廬山瀑布》、《早發(fā)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廣陵》。不但大詩人李白寫了很多關于長江的詩歌,歷史上好友其他很多詩人也寫過歌頌和贊美長江雄奇壯美的詩詞,老師收集了一些名句,你愿意同我一起分享嗎?讀有關長江的詩詞名句: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贫鸥?。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明楊慎。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翁K軾。
    欲寄兩行迎爾淚,長江不肯向西流.——唐白居易。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涡翖壖病?BR>    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宋柳永。
    這些詩有什么特點?通過讀詩,長江在你的眼里是怎樣的?
    結語留言:
    古詩是我國文化寶庫里的一奪奇葩,而李白只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星,還有很多詩人和他們的詩歌也很有名,千古流傳,等著你們去欣賞,去誦讀。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水也是無比壯美,江山如此多嬌,也等著大家去欣賞,去歌頌贊美呢!請在留言板抒發(fā)你的感受和收獲吧!
    望天門山教案篇七
    1.正確認讀古詩,理解詩句意思,自然成誦。用心品讀詩文,體悟“水光瀲滟”、“山色空蒙”構筑的畫面與意境,讀出詩的韻味與美感,讀中悟情。
    2.通過朗讀感悟,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朗讀古詩,讀出感情,讀出韻味。
    1、朗讀古詩,讀出感情,讀出韻味。
    2、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以讀為主,讀中悟情。
    3、感受詩人眼中的西湖,體會詩人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1、師:現代詩人艾青曾經寫道:月宮里的明鏡,不幸失落人間。同學們,你們猜,詩人筆下那不小心落于人間的明鏡是什么?生:是西湖。幾千年來,人們用自己心中的筆描繪著西湖的美,出示白居易詩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楊萬里詩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绷稚娋洌骸吧酵馇嗌綐峭鈽?,西湖歌舞就幾時休?!比藗兙褪沁@樣用自己的筆,抒發(fā)了內心的情懷。蘇軾也是一樣,他對西湖愛的格外深沉。今天我們將跟隨蘇軾的腳步到西湖邊去欣賞西湖的美景——《飲湖上初晴后雨》。
    2、老師寫詩題,你來讀詩題。學生讀詩題,注意要讀出停頓。
    師:你從題目中讀懂了什么?生答。
    師:是啊,他們在西湖上喝著酒,賞著美景,起初是晴的,后來下起了雨。帶著你對題目的理解來再讀詩題。
    師:停頓符和拍子都是讀出停頓的好方法。再找學生讀師:你讀得可真投入,讀詩就要這樣,不僅要讀出節(jié)奏,更要讀出它的味道。師生合作讀(老師一、二句,學生三、四句)(老師一、三句,學生二、四句)。
    1、師:在蘇軾的眼中西湖卻像什么呢?生:西子。
    師:你怎么知道的?(欲把西湖比西子)。
    師:他把西湖比成了西子。你知道西子嗎?生:她是春秋時期越國有名的美女。
    師:你從哪兒知道的?生:書的注釋上寫著。
    師:同學們,借助注釋來理解古詩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2、對西施,你有了解嗎?
    介紹西施,讀課件連魚兒都被她的美貌所吸引,西施美不美?真正的美人略施粉黛,畫個淡妝,可以嗎?濃妝艷抹,可不可以?這就是——淡妝濃抹總相宜。在蘇軾的眼中,西湖像西子一樣美,所以他才——欲把西湖比西子。
    師:這么美,美在哪里?蘇軾提起筆只用下兩句詩,就把西湖淡妝濃抹了一番。你來讀——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1、水光瀲滟晴方好。
    (1)“瀲滟”是什么意思?(瀲滟:波光閃動的樣子。)你是怎么知道的?(看課本注釋知道的。)。
    (2)師:讓我們一同來猜猜,看著“瀲滟”兩個字,你覺得它可能跟什么有關?生:跟水有關,因為這兩個字都有“三點水”。
    (3)“瀲滟”讓你想到了哪些詞語?(波光粼粼,波光閃閃,波光閃動,湖水蕩漾)出示“水光瀲滟”的畫面,用上面其中一個詞說一說畫中的景象,引導學生理解“水光瀲滟”的意思。
    (4)是什么讓西湖水面出現“瀲滟”的景象?(陽光和微風)這也讓我們了解到當時的天氣是怎樣的?(晴天。)讓我們去西湖看一看,欣賞這“水光瀲滟”的景象(看視頻)。師:同學們,陽光照耀著水面,你覺得這水面像什么?生自由答師:同學們,這水光瀲滟的景色夠美吧,難怪蘇軾會說——水光瀲滟晴方好。生:(接讀)。
    (5)蘇軾在詩中,用了一個字來概括他看到的畫面。哪個字?——好請大家把這個“好”字讀出來。一起讀——水光瀲滟晴方好。
    (6)師:老師在讀的時候,查了查字典,發(fā)現“方”在字典里有七種解釋,我選擇了三種,你看看“方”是什么意思?(出示課件)生:第二種:正好,恰恰。
    2、山色空蒙雨亦奇師:西湖真會打扮自己啊,在陽光下,她是那樣婀娜多姿。正當蘇軾陶醉其中,忽然,雨霧迷蒙,眼前的西湖又變成了另外一幅景象。(課件出示“山色空蒙”畫面)。
    (2)出示雨中西湖的畫面(動態(tài)),如果此時,你就是蘇軾,喝著杯中的酒,賞著西湖的美景,你想說些什么?生自由答師:蘇軾用一個字,概括這個畫面的景色——奇。
    師:那就讓我們一同走進這雨中吧,誰愿意把這種朦朧、奇妙的感覺讀出來?生自由讀,男女生各讀一遍后,全班齊讀師:剛才還是水光瀲滟,現在卻是——生:山色空蒙。
    3、師:短短一天之中,就讓我們看到如此不同的西湖,同學們,此時老師覺得這短短的14個字,仿佛匯成了一幅畫,畫中這位名叫西湖的女子是美的、妙的。看看誰能把這晴雨的變化讀出來。生朗讀詩的一、二兩句生讀,全班齊讀,(注意停頓、重音、有感情......)4、西湖的景色既美又奇,蘇軾可真厲害,短短的兩句詩把西湖由晴到雨的狀態(tài),像一幅畫一樣鋪展開來。在這幅畫中,水光瀲滟是美景。山色空蒙也是美景。晴是美景,雨也是美景。晴方好。雨亦奇。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古人在寫詩的時候,不僅追求平仄,還會追求對仗,這樣會讓詩讀起來更加的美。男生前半句。女生后半句。讓我們這種美讀出來。
    1、師:晴天的西湖嬌媚,雨天的西湖溫柔,像誰呢?生:(齊答)西子。師生:(齊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師:西子無論是淡妝還是濃抹都那么美麗,西湖也是——生:(齊讀)淡妝濃抹總相宜。師:那就讓我們走進西湖,看看誰在為西湖化妝?(播放課件,出示西湖美景畫面,教師講述)美嗎?難怪說,欲把西湖比西子——生:淡妝濃抹總相宜。
    師:這“淡妝濃抹”在每個人眼中都是不一樣的,那就用你的筆,描繪出你心中的西湖吧!生:(練筆,教師隨機指導)。
    師:淡妝溫柔濃妝艷麗,難怪蘇軾發(fā)出這樣的感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1、師:蘇軾就這么看著,從早到晚,從日出到黃昏,從春到冬,他最愜意的事情莫過于游玩西湖。身在西湖,心更在西湖,他很想為西湖做點什么(出示蘇軾任職杭州,改造西湖資料)師:(朗讀拓展資料)看到這,你有什么想對蘇軾說的嗎?生:謝謝你,蘇軾!要不是你,我們也看不到這么美麗的西湖景色了。師:同學們,蘇軾對杭州,對西湖是日久生情啊,他一遍又一遍地看著西湖,想著西湖。看,一首流傳千古的佳作就這樣誕生了?。ㄈ嗯錁俘R讀《飲湖上初晴后雨》)(全班吟唱《飲湖上初晴后雨》)。
    2、感受不同詩人筆下西湖的多姿多彩月宮里的明鏡,不幸失落人間。(艾青)若把西湖比明月,湖心亭似廣寒宮。(周起渭)湖上春來似圖畫,亂峰圍繞水平鋪。(白居易)。
    師:而在蘇軾的眼中卻是——生:(齊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師:蘇軾沉迷于西湖的美景,他看著美景為西湖寫下了453首詩,這一個數字足以看得出他對西湖的愛,就是這種愛。才讓蘇軾成為了贊美西湖的大家。
    拓展:《6月27日望湖樓醉書》。
    師:西湖風景美不勝收。贊美西湖的詩歌吟唱不休。還有很多的名家為西湖寫下了著名的詩篇。課下請你搜集一些其他描寫西湖的古詩讀一讀,品一品這濃濃的一湖詩意。
    望天門山教案篇八
    1、理解《望天門山》這首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3、通過詩中描繪的情景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學習古詩的內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
    通過想象、感受“斷、開、回、出”這幾個動詞的意思。
    一課時。
    背誦課文查閱資料了解李白和他的作品。
    第一課時。
    天門山:在今安徽和縣與當涂西南的長江兩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東梁山。兩山隔江對峙,形同門戶。
    1.同座對講。2.指名試講。
    高高天門被長江之水攔腰劈開,
    碧綠的江水東流到此回旋澎湃。
    兩岸的青山相對聳立巍峨險峻,
    一葉孤舟從太陽旁邊飛速飄來。
    這首詩熱情贊頌了祖國山河的壯麗,氣勢十分雄偉。從中充分展現了詩人自己那開闊的胸襟和熱情豪放的性格。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根據這首詩的詩意,參考書上的插圖,請你用彩筆畫一幅圖。圖上要有青山、江水、孤帆、太陽。
    張貼學生的畫。
    反饋:
    [學生活動設計]:
    朗讀討論。
    作畫背誦。
    望天門山教案篇九
    讀有關長江的詩: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贫鸥Α?BR>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鳁钌?。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宋蘇軾。
    欲寄兩行迎爾淚,長江不肯向西流唐白居易。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涡翖壖病?BR>    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宋柳永。
    這些詩有什么特點?通過讀詩,長江在你的眼里是怎樣的?
    1、書法欣賞(課件出示《望天門山》書法作品)。
    2、讓學生猜是哪一首詩?
    3、這幅書法作品好不好?
    1、師生同默;
    2、簡介李白;
    3、結合詩歌的注釋,讀詩,問:你讀懂了什么?
    4、再讀,問:這首詩讓你感受到了什么?
    1、課件出示世人對這首詩的評價;
    2、詩里哪些地方表現了這種氣勢?
    3、指導學生讀出這種氣勢。
    1、由乾隆皇帝的評價引入。
    2、“碧”的品讀;
    3、“孤帆”的品讀,插入《李白是個怎樣的人》材料。
    李白的詩〈天門山〉和文〈天門山銘〉。
    望天門山教案篇十
    1、在反復吟誦中想象天門山高聳陡峭的畫面,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學會積累詩詞。
    用語言描繪自己從古詩中想象到的畫面。
    卡片音樂錄音圖。
    師:同學們,你們登過山嗎?看到了什么?
    生:全班討論。
    師:今天我們一起隨唐代大詩人李白一起去望天門山,感受一下天門山的陡峭。
    師范讀生閉眼聆聽,想象看到了什么?
    1、生自由讀,讀準字音。
    2、邊讀邊想:讀中看到什么?
    3、同座互聽互讀。
    4、看圖:在圖上看到什么?想到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畫下來小組交流,教師點撥。
    1、欣賞古詩錄音。
    放配樂古詩錄音,師生邊聽邊看掛圖。
    3、討論:把你從古詩中看到的說給我們聽。
    4、指導誦讀。
    5、師配樂表演讀。
    6、生配樂朗讀。
    7、分男女配樂朗讀。
    1、把你從古詩中看到的'景色說給家長聽。
    2、找一首描寫山的古詩和同學交流。
    望天門山教案篇十一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古詩,感悟理解古詩句的意思和意境,激發(fā)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3、通過古詩中描寫的情景,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1、老師準備:自制的譜曲的古詩句和李白其它山水古詩的課件。
    2、學生準備:朗讀古古詩,平時積累一些李白的古詩歌。
    情感朗讀,感悟古詩境。
    感悟古詩境。
    一、揭題。
    老師帶你們去游天門山,怎么樣?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古古詩,板書:望天門山。
    二、讀通古詩文,初悟古詩意。
    1、剛才讓老師領略了你們扎實的語文基本功,現在再去過難關,有信心嗎?底氣不足呀。
    會讀這首古詩嗎?自己大聲讀讀。
    現在你們是否也想讀?你覺得我哪里讀得不錯,欣賞我的,你可以學習我的,如果你有自己的獨到的見解,你就讀出你自己的感覺。
    男生來讀讀。女生來讀讀。全班一起讀。
    2、有人說:一首古詩就是一首古詩,一首古詩就是一幅畫。如果說這首古詩就是一幅畫,那畫里都畫了些什么呢?再去讀讀、找找、劃劃。
    反饋:天門、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3、我還知道你們班畫畫水平很不錯的,來展示一下吧,把這首古詩畫出來。想要把這首古詩畫好,該做些什么準備?(讀古詩、讀懂古詩的意思)。
    生自由作畫。
    三、想象,領悟古詩意。
    1、師也畫一畫,板畫天門山。這是——?天門天門,顧名思義就是天上的門,可見——?能用“天門山真什么”來說說嗎?(高、俊秀、險……)。
    是呀,難怪古詩人寫到天門山猶如被江水沖擊而隔斷似的,這么雄偉這么有氣勢,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哪!
    2、師板畫江水回旋、向北流。老師畫的是什么?(水)怎樣的水?(碧水)碧水還可以說什么水?(清清的水、綠綠的水、干凈的水……)這樣的水流到天門山的時候,由于山勢的阻擋,產生回旋,轉向北流了(師結合板書加上手勢來說)。
    現在,你的眼前仿佛浮現出什么畫面?你仿佛聽到了什么?(水狠狠地、猛烈地撞擊巖石,發(fā)出嘩嘩、很響的、震耳欲聾的聲音……)大自然的景色真是秀麗神奇!
    其實我畫的水是一條江,叫什么?(楚江)楚江又叫什么?(長江)在古代,長江在天門山之前的中游流經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地域,被稱為楚江,天門山之后的下游流經吳國地域,被成為吳江。
    我畫的其實就是古詩里的哪幾句?(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師神情并茂讀這兩句古詩。你也想讀讀嗎?我們比賽讀,你們不先練練嗎?指名幾位生讀,評讀,評出優(yōu)勝者。
    3、你們讀出了山的氣勢,山的磅礴,古詩里還有寫山的嗎?(兩岸青山相對出)這又是怎樣的山呢?(請兩位生來表演,為了顯示山的高大,可以向上伸手臂并向中間靠攏點,演示山向中間突出的樣子)師板畫兩岸的青山,同時板畫孤帆和太陽。
    4、看看老師又畫了什么?怎樣的小船?怎么行駛的?從孤帆你還能聯想到什么?(作者在這船上欣賞風景,被美景陶醉了,寫下這流傳千古的佳作。)。
    剛才我畫的是哪兩句?(兩岸青山相對出,一片孤帆日邊來。)師做手勢范讀,生練讀,男女生比賽讀,齊讀。
    古古詩是我國文化寶庫里的一多奇葩,而李白只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星,還有很多古詩人和他們的古詩歌也很有名,千古流傳,等著你們去欣賞,去誦讀。
    四、誦吟古古詩,拓展積累。
    1、這么美的古詩,能積累下來嗎?可以做做動作背。生自由背誦,指名背,齊背。
    2、在古代,古人可不像你們這樣讀古詩、背古詩,他們是吟古詩,吟唱古詩歌,也就是把古詩歌唱出來。今天我們也來學一學古人,唱一唱古詩。課件出示:譜上曲的古詩句。
    師唱,生跟唱,師生齊做動作唱。
    3、知道這么精彩的古詩是誰寫的嗎?對李白你了解多少?
    老師也找了幾首,給同學們欣賞。課件出示:《獨坐敬亭山》、《望廬山瀑布》、《早發(fā)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廣陵》、《天門山》。
    望天門山教案篇十二
    教學目的:
    1、借助注釋理解《望天門山》的詩意,了解詩歌描寫的是怎樣的景象,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美。
    2、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過程:
    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預習內容設計:
    1、查找有關資料或工具書,了解作者生平及作品。
    2、嘗試自讀理解古詩。
    (1)借助字典讀準字音。
    (2)借助注釋或工具書試著講講這首詩的意思。
    (3)有什么學習困難記下來,以備質疑。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使用工具書和查找有關資料的能力,利用工具書或有關資料,自己能初步讀懂古詩的意思及邊思考邊發(fā)現問題的能力。)。
    一、總結評價學生自學檢查的情況。
    (設計意圖:有布置就要有檢查,有檢查就要有總結和評價。借以肯定學生的學習能力,鼓勵學生的進步,激勵學生自能讀書的積極性,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一)學生質疑。
    師生共同歸納,梳理。有的問題師生即時解決;有的則在進一步學習中解決。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目的在于根據學生質疑的問題,教師了解學生困難所在,從而有針對性的實施教學,是教學的目的性更強。)。
    二、學習古詩。
    1、學生自讀《望天門山》,想象描繪的畫面,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還可以畫一畫。
    (設計意圖:利用多種方式理解詩中描述的內容,想象使內容豐富形象化。)。
    2、全班交流匯報自讀情況。
    1、理解詩意。
    (設計意圖:從部分到整體理解古詩內容,弄清楚作者觀察方位及順序。)。
    2、結合插圖讀詩句。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詩配畫,畫配詩,詩畫結合,直觀教學,強化理解和記憶。)。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默誦這首詩,看誰背得快。
    1、有感情誦讀。
    2、還知道李白的哪些詩?嘗試介紹幾首,談談對詩的理解認識等。
    (設計意圖:由課內延伸到課外,拓展學生學習范圍,開闊視野。)。
    三,總結本節(jié)課學習情況。
    望天門山教案篇十三
    教學要求:
    1、會認本課的7個生字,會寫“斷、楚、孤、帆”等13個字。
    2、能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古詩表達的意境以及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誦讀古詩。
    2、理解古詩大意。
    教學難點:
    體會古詩表達的意境以及詩人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田字格貼。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觀賞圖片,揭示課題。
    1、導語: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山河壯麗。大家看——(課件播放天門山圖片)。
    3、師抽答。
    4、大家都說了自己看了天門山的圖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詩人李白也去到了天門山,看到了這樣的美景,很有感觸,于是寫下了《望天門山》這首詩。
    5、下面請大家齊讀課題——《望天門山》(教師板書課題)。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導生字的讀音。
    3、全班齊讀,分小組讀,反饋讀。
    4、教師出示節(jié)奏劃分,指導學生讀出節(jié)奏及古詩的韻律。(課件出示)。
    三、逐句品讀,理解詩意。
    1、再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標示出不理解的字、詞。(教師將詩句寫在黑板上)。
    2、指名反饋:哪些字、詞無法理解?(天門:天門山。中斷:從中間割斷。至此回:到這里回旋。出:聳出來。孤帆:單獨一只船。帆:船上的風帆,指代船。)。
    3、多媒體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圖文結合,理解古詩的意思。(先抽同學逐句解釋,再指導全詩一起說一說。)。
    詩文解釋:浩蕩東流的長江沖破天門山奔騰而去。碧綠的江水到這里突然轉了個彎,向北流去。兩岸的青山相互對峙,一只小船從太陽升起的地方悠悠駛來。
    四、再現畫面,體會意境。
    1、教師示范閱讀,學生閉目想象。
    2、指名反饋: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畫面?(一句詩,一幅畫)。
    3、感悟動詞“斷、開、流、回”的氣勢磅礴。
    4、指導學生讀出雄偉磅礴的氣勢。
    5、教師:同學們,這首古詩,緊扣一個“望”字,通過對天門山兩岸景色的描繪展示了祖國山河的壯麗雄偉,詩人借景抒發(fā)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板書“雄偉秀麗、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6、配樂有感情朗讀,熟讀成誦。
    五、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
    1、指導書寫“斷、楚”。
    2、教師總結:麗日照著江水,一葉輕舟在江上揚帆而行,駛過臨江兩岸的青山翠峰,這是一幅十分愜意和美好的圖景。李白借助這些雄麗的景色,表達了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以及自己豁達、寬闊的胸襟。
    3、背誦并默寫古詩。
    4、為生字“斷、楚、孤、帆”組詞。
    板書設計: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氣勢磅礴雄偉秀麗。
    青山—相對出。
    孤帆—日邊來。
    山水相映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望天門山教案篇十四
    1、在反復吟誦中想象天門山高聳陡峭的畫面,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學會積累詩詞。
    用語言描繪自己從古詩中想象到的畫面。
    卡片音樂錄音圖。
    一、談話導人。
    師:同學們,你們登過山嗎?看到了什么?
    生:全班討論。
    師:今天我們一起隨唐代大詩人李白一起去望天門山,感受一下天門山的陡峭。
    二、教師范讀古詩。
    師范讀生閉眼聆聽,想象看到了什么?
    三、生自學古詩。
    1、生自由讀,讀準字音。
    2、邊讀邊想:讀中看到什么?
    3、同座互聽互讀。
    4、看圖:在圖上看到什么?想到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畫下來小組交流,教師點撥。
    四、指導有感情地誦讀。
    1、欣賞古詩錄音。
    放配樂古詩錄音,師生邊聽邊看掛圖。
    3、討論:把你從古詩中看到的說給我們聽。
    4、指導誦讀。
    5、師配樂表演讀。
    6、生配樂朗讀。
    7、分男女配樂朗讀。
    五、布置作業(yè)。
    1、把你從古詩中看到的景色說給家長聽。
    2、找一首描寫山的古詩和同學交流。
    望天門山教案篇十五
    1、會寫一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3、感受祖國山河的壯麗,體現作者樂觀豪邁的情懷。
    能熟讀詩句,理解詩意,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
    感受詩歌意境,體會作者樂觀豪邁的情懷。
    錄音機,小黑板。
    同學們,你們曾經了解過這個人嗎?板書:李白[唐]。你對他了解多少?老師也收集了一些關于李白的資料:
    出示小黑板:李白: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他的詩氣勢磅礴、情感奔放,想象豐富,大膽夸張.因此被稱為詩仙。今天,我?guī)硪皇姿麑懙脑?,不過,我要把它唱出來,你們想聽嗎?(想聽)聽了之后,看看你能感受到什么?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首詩的境界當中。
    (一)整體感悟
    1、學古詩,要先學會怎樣去讀.老師先讀,請拿出筆畫出這首詩的節(jié)奏.
    2、根據你畫的節(jié)奏讀一讀3、誰來讀給大家聽。
    自學詩意:真好,我們都能讀通、讀順了。讀完了這首詩,你讀懂了什么呢?現在就請你拿出筆,劃一劃你讀懂的字、詞、句。
    探究詩意: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下面你們來匯報詩意,老師來作畫好嗎?誰先來。
    匯報a:我讀懂了“天門”就是天門山?!俺本褪情L江。天門山斷開了是被長江沖開的.
    師:這里的”斷”字是什么意思?看看圖說明這山怎樣?怎樣能讀出這種險的感覺來?(生:斷字要重讀。)學生自讀。“開”字又是何意?是說明這江水怎樣?怎么能讀好這句.(生:斷和開都要重讀。)
    匯報b:我讀懂了“碧水”就是指“碧綠的江水”“碧水東流至此回”就是碧綠的江水向東流至這就回旋了。師:這里的“回”字當什么講?邊打手勢邊讀詩。問:長江東去不復返,為什么到這就回旋呢?怎樣能讀好它。師相機板畫。
    匯報c:兩岸青山相對出:兩岸綠綠的山相對著聳出來.師:指導書寫”岸”.這里的“出”字當什么講?你認為這山有什么特點?怎樣去讀這句?這山真綠啊!讀。這山真高啊,再讀。這山真險啊!大聲地讀。師相機板畫。
    匯報d:孤帆一片日邊來:孤單的一只船從天邊漂過來。師;這是誰的船呢?李白乘船來到天門山,看到這般景色,心情會是什么樣的呢?怎樣能讀出這種心情來。師相機板畫。
    總結:孩子們,我們隨著詩句瀏覽了天門山的景色.一首詩一幅畫.你們看這景色美嗎?老師再來吟誦這首詩。讓你閉上眼睛,用心地想想這番美景吧!
    :李白不愧為“詩仙”啊,你們認為這首詩寫得怎樣?好在哪?想不想看看后人對這首詩的評價。
    a:從“天門中斷楚江開”這句詩中,我感受到了洶涌奔騰的氣勢。師:浩蕩東流的長江沖破天門奔騰而去,這水真。。誰能讀出這種氣勢來。這種力量真。。加強語氣,誰再來讀.
    b:我從“碧水東流至此回”能感受到急流回蕩的氣勢,師引:同學們,我們再來聽聽水回旋時的聲音。聽完之后,你能感受到什么?師:洶涌的江水聲,震耳欲聾,讓我們大聲地讀出來。浩浩蕩蕩的楚江又在天門山下,流轉盤旋。這是多么壯觀的景象啊,再讀。
    總結:是啊,這是一番壯觀的景象,這更是一種宏大的氣勢。不光是李白,誰能不對我們祖國的大好河山而感嘆呢?現在,就請你用聲音來抒發(fā)這種情感吧,讓我們美美地讀一讀.
    天門山 李白
    迥出江上山,雙峰自相對,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
    總結:孩子們,學完了本課,我們不僅懂得了詩意,更應該學會怎樣去學古詩。請回顧一下,這節(jié)課,我們是用什么方法來學詩的?最后讓我們齊讀古詩來結束本節(jié)課的學習。
    [唐]李 白
    斷
    開
    回
    出
    望天門山教案篇十六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古詩,感悟理解古詩句的意思和意境,激發(fā)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3、通過古詩中描寫的情景,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課前準備:
    1、老師準備:自制的譜曲的古詩句和李白其它山水古詩的課件。
    2、學生準備:朗讀古古詩,平時積累一些李白的古詩歌。
    教學重點:
    情感朗讀,感悟古詩境。
    教學難點:
    感悟古詩境。
    課前談話:
    老師帶你們去游天門山,怎么樣?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古古詩,板書:望天門山。
    1、剛才讓老師領略了你們扎實的語文基本功,現在再去過難關,有信心嗎?底氣不足呀。
    會讀這首古詩嗎?自己大聲讀讀。
    現在你們是否也想讀?你覺得我哪里讀得不錯,欣賞我的,你可以學習我的,如果你有自己的獨到的見解,你就讀出你自己的感覺。
    男生來讀讀。女生來讀讀。全班一起讀。
    2、有人說:一首古詩就是一首古詩,一首古詩就是一幅畫。如果說這首古詩就是一幅畫,那畫里都畫了些什么呢?再去讀讀、找找、劃劃。
    反饋:天門、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3、我還知道你們班畫畫水平很不錯的,來展示一下吧,把這首古詩畫出來。想要把這首古詩畫好,該做些什么準備?(讀古詩、讀懂古詩的意思)
    生自由作畫。
    1、師也畫一畫,板畫天門山。這是——?天門天門,顧名思義就是天上的門,可見——?能用“天門山真什么”來說說嗎?(高、俊秀、險……)
    是呀,難怪古詩人寫到天門山猶如被江水沖擊而隔斷似的,這么雄偉這么有氣勢,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哪!
    2、師板畫江水回旋、向北流。老師畫的是什么?(水)怎樣的水?(碧水)碧水還可以說什么水?(清清的水、綠綠的水、干凈的水……)這樣的水流到天門山的時候,由于山勢的阻擋,產生回旋,轉向北流了(師結合板書加上手勢來說)。
    現在,你的眼前仿佛浮現出什么畫面?你仿佛聽到了什么?(水狠狠地、猛烈地撞擊巖石,發(fā)出嘩嘩、很響的、震耳欲聾的聲音……)大自然的景色真是秀麗神奇!
    其實我畫的水是一條江,叫什么?(楚江)楚江又叫什么?(長江)在古代,長江在天門山之前的中游流經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地域,被稱為楚江,天門山之后的下游流經吳國地域,被成為吳江。
    我畫的其實就是古詩里的哪幾句?(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師神情并茂讀這兩句古詩。你也想讀讀嗎?我們比賽讀,你們不先練練嗎?指名幾位生讀,評讀,評出優(yōu)勝者。
    3、你們讀出了山的氣勢,山的磅礴,古詩里還有寫山的嗎?(兩岸青山相對出)這又是怎樣的山呢?(請兩位生來表演,為了顯示山的高大,可以向上伸手臂并向中間靠攏點,演示山向中間突出的樣子)師板畫兩岸的青山,同時板畫孤帆和太陽。
    4、看看老師又畫了什么?怎樣的小船?怎么行駛的?從孤帆你還能聯想到什么?(作者在這船上欣賞風景,被美景陶醉了,寫下這流傳千古的佳作。)
    剛才我畫的是哪兩句?(兩岸青山相對出,一片孤帆日邊來。)師做手勢范讀,生練讀,男女生比賽讀,齊讀。
    古古詩是我國文化寶庫里的一多奇葩,而李白只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星,還有很多古詩人和他們的古詩歌也很有名,千古流傳,等著你們去欣賞,去誦讀。
    1、這么美的古詩,能積累下來嗎?可以做做動作背。生自由背誦,指名背,齊背。
    2、在古代,古人可不像你們這樣讀古詩、背古詩,他們是吟古詩,吟唱古詩歌,也就是把古詩歌唱出來。今天我們也來學一學古人,唱一唱古詩。課件出示:譜上曲的古詩句。
    師唱,生跟唱,師生齊做動作唱。
    3、知道這么精彩的古詩是誰寫的嗎?對李白你了解多少?
    老師也找了幾首,給同學們欣賞。課件出示:《獨坐敬亭山》、《望廬山瀑布》、《早發(fā)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廣陵》、《天門山》。
    望天門山教案篇十七
    教學目標:
    2、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3、通過詩中描繪的情景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學習古詩的內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
    通過想象、感受“斷、開、回、出”這幾個動詞的意思。
    教學時間:一課時。
    課前準備:背誦課文查閱資料了解李白和他的作品。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釋題:
    天門山:在今安徽和縣與當涂西南的長江兩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東梁山。兩山隔江對峙,形同門戶。
    二、范讀詩歌。
    三、自讀詩歌,提出疑問。
    四、試講詩歌大意。
    1.同座對講。2.指名試講。
    高高天門被長江之水攔腰劈開,
    碧綠的江水東流到此回旋澎湃。
    兩岸的青山相對聳立巍峨險峻,
    一葉孤舟從太陽旁邊飛速飄來。
    五、指導朗讀。
    這首詩熱情贊頌了祖國山河的壯麗,氣勢十分雄偉。從中充分展現了詩人自己那開闊的胸襟和熱情豪放的性格。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六、動手做。
    根據這首詩的詩意,參考書上的插圖,請你用彩筆畫一幅圖。圖上要有青山、江水、孤帆、太陽。
    七、板書設計:
    張貼學生的畫。
    反饋:
    [學生活動設計]:
    朗讀討論。
    作畫背誦。
    望天門山教案篇十八
    1、理解《望天門山》這首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3、通過詩中描繪的情景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學習古詩的內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
    通過想象、感受“斷、開、回、出”這幾個動詞的意思。
    一課時。
    背誦課文查閱資料了解李白和他的作品。
    第一課時。
    天門山:在今安徽和縣與當涂西南的長江兩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東梁山。兩山隔江對峙,形同門戶。
    1.同座對講。2.指名試講。
    高高天門被長江之水攔腰劈開,
    碧綠的江水東流到此回旋澎湃。
    兩岸的青山相對聳立巍峨險峻,
    一葉孤舟從太陽旁邊飛速飄來。
    這首詩熱情贊頌了祖國山河的壯麗,氣勢十分雄偉。從中充分展現了詩人自己那開闊的胸襟和熱情豪放的性格。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根據這首詩的詩意,參考書上的插圖,請你用彩筆畫一幅圖。圖上要有青山、江水、孤帆、太陽。
    張貼學生的畫。
    反饋:
    [學生活動設計]:
    朗讀討論。
    作畫背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