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詩兩首教案(專業(yè)17篇)

字號:

    教案的編寫要考慮教學資源的合理利用,使教學更加富有創(chuàng)造性和趣味性。教案中的教學方法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進行選擇。鑒于每個教師的教學風格和教學方式各不相同,教師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對教案進行適當調(diào)整和改進。
    散文詩兩首教案篇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品味詩歌的精美語言,體會詩歌中濃濃的母子情。
    2、正確、流利、有節(jié)奏、有感情地朗讀詩歌,以培養(yǎng)語感。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各種朗讀方式(自由朗讀、齊讀、示范讀)使學生把握詩文基調(diào)。
    2、通過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yǎng)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投入真情,反復(fù)誦讀,感知詩歌優(yōu)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摯淳樸的情感。
    教學難點:
    利用想象,鑒賞詩歌,并嘗試借助具體的形象或事物來抒發(fā)親情。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音頻文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欣賞導(dǎo)入,期待美。
    1、播放歌曲《媽媽的吻》。
    2、暢談感受,導(dǎo)入文本。(自主暢談。多媒體出示課題。)。
    3、掃清障礙。
    (1)掃除文中的生字、生詞(自由閱讀文本,自主查資料交流。)。
    (2)解讀作者和金色花。(自主查資料、合作交流。)。
    二、傾情誦讀,感知美。
    1、心有靈犀。(學生自由談感受。)。
    2、探究朗讀。(師生交流,結(jié)合文本談朗讀技巧。)。
    3、音頻范讀。(聽視頻范讀文本。)。
    4、表演評讀。(生自主讀,自主評價。)。
    三、研讀品味,發(fā)現(xiàn)美。
    1、推薦句子,說理由,暢談美。(自由推薦,探究品評。)。
    2、師補充問題,挖掘美。(師生、生生合作挖掘。)。
    四、再現(xiàn)畫面,創(chuàng)造美。
    1、師示范描述畫面,創(chuàng)造美。
    2、生描述畫面,創(chuàng)造美。
    五、比較閱讀,升華美。
    與泰戈爾《金色花》的姐妹篇《告別》比較閱讀,升華美!
    六、拓展延伸,追求美。
    如果你忽然具備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準備變成什么來表達你對母親的滿懷愛意?
    請您自由想象,用“假如我變成了……“說話。
    七、板書設(shè)計。
    散發(fā)香氣。
    金色花嬉戲投影書上母子情深。
    求講故事。
    八、教學反思:
    《金色花》是一首很美的散文詩,是一幅耐人尋味的圖畫。教學時要引導(dǎo)學生多讀,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yǎng)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文中由“假如我變成了……”生發(fā)想像,讓學生感受到想像的新奇而美妙,激發(fā)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既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又發(fā)展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散文詩兩首教案篇二
    1.了解濟慈和葉賽寧及其田園詩的特點。
    2.理解詩歌內(nèi)容,把握詩歌的構(gòu)思藝術(shù)。
    能力目標。
    1.誦讀體會詩歌的情景、意蘊和詩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詩歌主旨。
    2.揣摩精美語句,領(lǐng)悟詩歌的意境美和聲韻美。
    3.指導(dǎo)學生運用多種方式學習詩歌,培養(yǎng)學生自學詩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察詩人對自然的感應(yīng),深入理解生命底蘊,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反復(fù)誦讀,在誦讀中用心領(lǐng)悟田園詩的意境美,體會詩人的情感。
    突破方法:教師和學生共同學習《蟈蟈與蛐蛐》,在反復(fù)誦讀中引導(dǎo)學生學習抓住詩歌意象并激發(fā)學生的想像和聯(lián)想來賞析詩歌畫面,體會詩人情感。
    難點?自學《夜》。
    突破方法:教師引領(lǐng)學生學習《蟈蟈與蛐蛐》,時刻提醒并總結(jié)詩歌鑒賞的方法。然后,指導(dǎo)學生運用這些方法自學《夜》,也可以提供多種多樣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自由選擇自主閱讀。目的是利用好自讀課,讓學生自主閱讀,充分體驗各種自學方式所帶來的閱讀快樂。
    教學方法。
    1.誦讀感悟法:引導(dǎo)學生反復(fù)誦讀詩歌,把握詩歌主旨及詩人的情感意蘊。
    2.小組學習法: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自學《夜》。
    教學過程。
    一、導(dǎo)語設(shè)計。
    設(shè)計(一)。
    在這個單元學習中我們一起賞過了雪,聽過了雨,看過了星,今天我們要來一個壟上行,到田園中去走走。復(fù)習田園詩的知識(指歌詠田園生活的詩歌,多以農(nóng)村景物和農(nóng)民、牧人、漁父等的勞動為題材),提示學生背誦《過故人莊》《飲酒》《歸園田居》等田園詩,創(chuàng)設(shè)濃厚的學習氛圍。
    設(shè)計(二)。
    地球是我們的家園,當我們將身心投入大自然的懷抱時,她會以博大的胸懷賦予我們靈感與力量。英國詩人濟慈的《蟈蟈與蛐蛐》和俄羅斯詩人葉賽寧的《夜》,就是他們用身心和自然熔鑄而成的美的贊歌。
    二、研讀賞析《蟈蟈與蛐蛐》。
    1.濟慈簡介。(見“資料鏈接”)。
    2.教師范讀。學生聽讀,在課文里標記出節(jié)奏、重音與情感。師生交流朗讀體驗,選取自己最喜歡、最拿手的片段作朗誦示范。如開頭要讀得緩慢深情,“那就是蟈蟈的樂音啊”,感嘆句要語調(diào)上揚感情強烈,“大地的詩歌呀,從來沒有停息”反復(fù)出現(xiàn),可以讀得快讀得高些,結(jié)尾句里“鳴叫”要讀得悠長些。
    分小組朗讀比賽,調(diào)動學生的情緒。鼓勵學生讀出自己的個性。比如:男同學讀這詩就可以讀得激情滿懷,女同學則可以讀得深情款款。
    3.初步理解詩的內(nèi)容與結(jié)構(gòu),試給詩歌加一個副標題。
    給詩歌添加一個恰當?shù)母睒祟},如同《雨說》一樣。擬題如“寫給大地的贊歌”“歌詠大自然”“四季的歌”等,都表達出詩歌的主旨。
    提示:“盛夏的豪華”讓我仿佛看到夏日午后的陽光透過密密的枝葉,撒在林間草地上的點點碎碎的笑容。
    “飄蕩”和“沉醉”讓我仿佛看到靜寂的樹林里,蟈蟈開始吹響號角,奏起歡快而喜悅的節(jié)奏。
    “在寂寞的冬天夜晚,當嚴霜凝成/一片寧靜”讓我仿佛看到大雪紛飛的夜晚,屋外寒風呼嘯,萬籟俱寂,屋內(nèi)溫暖如春,安詳靜謐。玻璃窗上水汽彌漫,作者擁著火爐,昏昏欲睡,朦朧中聽到蛐蛐的歌唱,以為又回到了夏天。
    5.激發(fā)想像,拓展空間:詩人只選取兩種景物來寫,也只寫了冬夏兩幅畫面。但詩歌帶給我們的感受絕不僅僅是這些。“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大地的詩歌呀,從來沒有停息”,從這首優(yōu)美的詩歌里,你還能想像到哪些畫面?請用優(yōu)美的詩句,詩意表達。(多媒體出示:讀這首詩,我還能看到……)。
    鼓勵學生積極想像,示例:讀這首詩,我還能看到春天樹林間的百鳥千囀。
    讀這首詩,我還能看到秋天南飛時叫聲連連的大雁。
    讀這首詩,我還能看到冬去春來,冰雪融化時的流水潺潺。
    讀這首詩,我還能看到山崖上一粒松樹的種子在悄悄地發(fā)芽。
    6.探究領(lǐng)悟:由上一環(huán)節(jié)的詩意表達,教師自然過渡,引導(dǎo)學生體會詩歌短小但內(nèi)涵豐富、風格大氣的特點。
    詩歌通過聯(lián)想將兩個畫面疊印在了一起,詩人只選取兩種景物來寫,但留給讀者更多想像空間,大自然的歌手還有很多,大地歌聲不斷,以少勝多。通過引發(fā)讀者的想像,豐富詩歌的內(nèi)涵。美好的詩歌是動人心弦的,因為它是生命的歌吟。詩人把蟈蟈和蛐蛐當做大自然的歌手,把它們的鳴唱當做大自然的詩歌,借以歌頌大自然的無限美好和生機勃勃,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由衷的贊美。
    7.教師小結(jié):抓住詩中意象,可以體會詩歌的情感;放飛想像力,可以感受詩歌的美麗?!断X蟈與蛐蛐》這首詩選取了具有生命活力的蟈蟈和蛐蛐作為代表,表現(xiàn)了大自然四季“歌聲”不斷的特點,構(gòu)思巧妙、意境精美。這可算是詩人濟慈對大自然的敏銳的心靈感應(yīng)吧。我們也可以深深感受到詩人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由衷的贊美。
    學生美讀詩歌,放飛心靈,感受濟慈如月光般清麗恬靜的詩風。配樂舒伯特《小夜曲》。
    三、詩歌創(chuàng)作——為大自然寫首歌。
    1.尋找動聽的歌聲。
    大自然的歌聲還有哪些?鼓勵學生進行豐富的聯(lián)想:如蟬的叫聲,池塘里青蛙的“呱——呱——”聲,樹林里的鳥叫聲,冰雪覆蓋下的流水聲,深夜里傳來狼的嚎叫聲,烏云深處傳來奔雷的轟鳴聲等。
    2.感受大自然的生機。
    教師示范:大自然的活力表現(xiàn)在——春天破土的嫩芽。
    學生自由想像,如:冬天常綠的青松,雪地吐露芬芳的臘梅,年年南來北往的大雁等。
    3.學生模仿課文自己吟誦一節(jié),課堂朗讀交流。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作,大膽交流。
    教師可示范,如:大自然的畫卷呀,從來都不會單調(diào)。當所有的樹因寒風的襲擊而枯黃,點綴在這枯黃的世界中就有一團青綠,那就是松樹的挺拔風姿啊!
    四、指導(dǎo)自讀《夜》。
    四人小組合作共同學習《夜》,具體方法:
    1.小組成員共同完成“讀一讀”部分,“寫一寫”和“畫一畫”部分自由選擇獨立完成。
    2.展示學習成果,體驗成功感受。請各個小組課堂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師生自由點評。在自學和點評的過程里,教師只起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要讓學生感到自主學習的快樂,評價時多關(guān)注學生的優(yōu)點,注意保護學生的積極性。
    五、課堂小結(jié)。
    教師:面對大自然,詩人總有唱不完的歌。即使是極為平常的昆蟲叫聲,在詩人筆下也會變得情味濃郁,富有內(nèi)涵;即使是極為平常的夜景,在詩人筆下也能變得美麗而熠熠生輝。人們常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每個人對詩歌的感悟有所不同。但是,賞析詩歌的方法是相通的。今天的課堂只是為同學們提供了一次學習賞析實踐的機會,希望以后你們能運用我們今天學到的方法,真正進入詩歌美妙的境界。
    六、布置作業(yè)。
    課下閱讀外國優(yōu)秀詩篇,并選擇幾首背誦。
    散文詩兩首教案篇三
    這是一首哲理抒情詩,讀了這首詩后同學們一定會有像高爾基所說的“我開始讀普希金詩時,好像我走進了樹林中的一片草地,到處盛開著鮮花,到處充滿著陽光”的感覺。
    首先朗讀全詩,了解詩的大體內(nèi)容。
    一、讀準字音。
    憂郁向往瞬息。
    二、詞。
    解詞:
    憂郁:憂傷,愁悶。
    向往:因熱愛、羨慕某種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達到。
    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時間。
    三、學習本詩。
    思考:
    1、這首詩蘊含著什么人生哲理?
    生活是本教科書,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才能戰(zhàn)勝挫折,真正學會生活。
    2、概括這首詩的內(nèi)容。
    詩人用誠摯的語言傾訴了自己對生活的體會,假如受到了生活的欺騙,不要消沉,要積極面向未來,戰(zhàn)勝自己,做生活的主宰。
    《未選擇的路》。
    關(guān)于作者:羅伯特弗羅斯特,美國著名詩人。他出版過十多部詩集,其中包括他的成名作《波士頓以北》集,另外還有《山罅》、《新罕布什爾》、《西流的小溪》、《見證之樹》、《在林間空地》等。他的詩歌獨具風格,以口語人詩,生動樸實地描寫了田園風光和農(nóng)村日常生活。他的詩充滿了美國的鄉(xiāng)土氣息,流傳廣泛,深為人們喜愛。
    先朗讀本詩,熟悉全詩。
    一、讀準加紅字的音。
    佇立()涉足()萋萋()。
    誘人()幽寂()人跡()。
    二、解詞。
    涉足:指進入某種環(huán)境或生活范圍。
    萋萋;形容草長得茂盛的樣子。
    佇立:長時間地站著。
    三、學習本詩。
    思考:
    1、“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這句話象征了什么?為什么?
    “我選擇了其中的一條”象征了如何抉擇人生的道路;這條路上人跡罕至,代表著這條路也許更艱辛、更需要開拓,正因為如此,才更具有魅力。
    2、本詩能寄寓著詩人無限的人生感慨的句子是哪些?
    一片樹林里分開出兩條路--。
    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
    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3、這首詩語言有什么特點?
    這首詩語言樸素自然,情感真摯,讀來親切。在樸素自然的語言中蘊含深刻的哲理。
    散文詩兩首教案篇四
    詩歌通過聯(lián)想將兩個畫面疊印在了一起,詩人只選取兩種景物來寫,但留給讀者更多想象空間,大自然的歌手還有很多,大地歌聲不斷,以少勝多。通過引發(fā)讀者的想象,豐富詩歌的內(nèi)涵。美好的詩歌是動人心弦的,因為它是生命的歌吟。詩人把蟈蟈和蛐蛐當作大自然的歌手,把它們的鳴唱當作大自然的詩歌,借以歌頌大自然的無限美好和生機勃勃,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由衷的贊美。雖然描繪景物不同,但詩歌的情感前后一致。
    令人欣慰的是大家都積極參與了詩歌的感悟,意外地發(fā)現(xiàn),學生頭腦里面有教師所想象不到的潛能和想法,有時他們能夠給我們的教學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實現(xiàn)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是我在教學設(shè)計時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實踐證明,學生通過反復(fù)誦讀,圍繞教師設(shè)計的“我感受到”“我發(fā)現(xiàn)了”“我不理解”“我欣賞”等幾個環(huán)節(jié),很好地掌握了第一首詩的學習要點。教師及時做了一番學法總結(jié)后,學生自學第二首詩歌時得心應(yīng)手,完成效果相當不錯。課后讓學生完成小詩:草,還是很不錯的。
    散文詩兩首教案篇五
    一、學習目標:
    1、通過聽讀,初步感知詩歌內(nèi)容;。
    2、通過品讀,鑒賞詩歌雋永淡雅的語言;。
    3、通過悟讀,把握作者對母愛的贊美和感激之情;。
    4、通過拓展仿寫,學習借物喻人的寫法,學會感恩母愛。
    二、重點:朗讀訓(xùn)練和悟讀把握作者對母愛的贊美和感激之情。
    難點:拓展仿寫,學習借物喻人的寫法。
    三、課前準備:
    學習前一天發(fā)放導(dǎo)學案,布置學生完成導(dǎo)學案上的“預(yù)習案”,其中有作者作品簡介、重點字詞、朗讀練習,質(zhì)疑問難四項內(nèi)容。
    課堂教學過程:
    一、歌曲激趣、引課題:
    配樂播放“繁星”、“春水”的精美圖片,教師語言導(dǎo)入:20世紀,中國文壇翩然走過一位女作家。她的文字清新雋永,如文學夜空顆顆璀璨的繁星,至今仍熠熠生輝;她文字里流淌的情感,如文苑里的一池春水,微風過后,蕩起陣陣愛的漣漪。她就是著名作家冰心女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冰心的散文詩代表作《荷葉母親》。
    二、讀“荷”,說印象:
    1、1、2小組用小黑板交流展示預(yù)習學案上的作家作品簡介和重點字詞。
    2、第3小組選代表進行范讀,其他小組聽讀,一方面準備從字音、節(jié)奏、重音、感情方面進行點評。一方面關(guān)注詩歌最觸動你心靈的內(nèi)容。
    3、學生點評朗讀,教師補充:本文適宜用緩慢的語速,輕柔而飽含深情的語調(diào)來讀。
    4、談?wù)動|動你心靈的地方。教師給予準確而有針對性的肯定和鼓勵。
    三、品“荷”,賞語言:
    1、同學們,你們和作者一樣,都被5—7段中展現(xiàn)的畫面感動了,請你和著優(yōu)美的旋律自由的、動情的大聲朗讀,讓美好的畫面浮現(xiàn)在你的腦海中。
    2、小組合作探究:以6人小組為單位對5-7段進行品位和賞析,提示:(1)、為畫面擬寫小標題、(2)、重點詞語的表達效果、從這三個方面進行合作探究。每組一個主要發(fā)言人,一個記錄員,其他同學補充。3、小組代表交流展示,教師點評。(板書:荷葉護紅蓮,母親愛孩子。)4、讓我們再次用飽含深情的聲音大聲齊讀5-8段,回味這溫馨感人的畫面)。
    四、悟“荷”,感詩情。
    教師明確:2、讓我們用飽含深情的聲音大聲背誦第9段,20秒后競賽。
    五、拓展仿寫,表達愛。
    1、講述母愛故事:
    有人說:天下的母親有著不一樣的面容,但唯有母愛,是完全一樣的。同學們,我們享受母愛十余載,你們的母親是如何保護、關(guān)愛你們的呢?請你打開記憶的閘門講述自己的母愛故事。
    2、寫作練習:讓我們摘下兩顆星星,點亮母親的雙眼;讓我們掬起一捧月華,撫平母親臉上的皺紋;拿起你手中的筆,訴說對母親的愛。請你模仿本文,不妨用這樣的句式仿寫:母親啊,你是,我是,除了你,誰是我_____________(母親啊,你是大海,我是小舟,除了你,誰是我避風的港灣?)。
    (母親啊,你是大樹,我是小鳥,除了你,誰是我棲息的家園?)。
    (母親啊,你是陽光,我是小草,除了你,誰是我生命的源泉?)。
    這些句子連起來就是一首詩,詩歌的名字就是:母愛。
    六、結(jié)束語:小時候,冰心曾經(jīng)天真的問母親:媽媽,你為什么愛我?母親撫摸著她的頭,輕輕的說:傻孩子,因為你是我的女兒。是啊,因為愛,所以愛。母愛就是這樣的無私,母愛是清晨廚房里忙碌的身影,出門前的一句關(guān)愛的叮嚀;上學時整齊的書包,臨睡前掩緊的被角。最后,我提議,我們?nèi)w起立,大聲說:媽媽,我愛您,謝謝您!
    《金色花》教案。
    一、吟誦古詩,導(dǎo)入課題。
    唐朝詩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母愛是世上最偉大的、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它不會因為時空的流轉(zhuǎn)而改變。同學們,當你沐浴著母愛的光輝時,你是否想過應(yīng)該用什么方式來回報母親的愛呢?今天,我們大家就一起來欣賞一首表達母子間親密感情的散文詩——《金色花》。
    2、首先,讓我們看看泰戈爾。誰能為我們大家介紹一下泰戈爾的情況呢?
    (出示大屏幕上的泰戈爾圖片,學生自由發(fā)言,而后展示明確)泰戈爾,印度文學家。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有詩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園丁集》、《飛鳥集》和許多中短篇小說。
    二、初讀詩文,把握基調(diào)。
    舒緩、溫馨、深情。
    (1)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為了好玩,長在樹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搖擺,又在新葉上跳舞,媽媽,你會認識我嗎?(調(diào)皮、想象、快樂)。
    (2)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卻一聲兒不響。(母親焦急,我調(diào)皮)。
    (3)我要悄悄地開放花瓣兒,看著你工作。(我對媽媽的愛)。
    (4)當你沐浴后,濕發(fā)披在兩肩,穿過金色花的林陰,走到做禱告的小庭院時,你會嗅到這花香,卻不知道這香氣是從我身上來的。(我為媽媽做事,心里很喜悅)。
    (6)但是你會猜得出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嗎?(天真,悄悄的)。
    (7)當你黃昏時拿出了燈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來,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講故事給我聽。(撒嬌,快樂)。
    三、布置作業(yè):
    1、將課堂上寫的小詩,擴展完善后整理在作業(yè)本上。
    2、課外閱讀《繁星》《春水》中描寫母愛的小詩并摘抄賞析。
    教學反思:
    散文詩兩首教案篇六
    它把什么拋棄在故鄉(xiāng)?
    呼嘯的海風翻卷著波浪,
    桅桿弓著身在嘎吱作響……。
    唉!它不是要尋找幸福,
    也不是逃離幸福的樂疆!
    下面涌著清澈的碧流,
    上面灑著金色的陽光……。
    不安分的帆兒卻祈求風暴,
    你在歡樂中傾注了你的翅膀!
    你在歡樂中傾注了你的心。
    你不是太陽,你不是月亮,
    難道你的樂趣就少了幾分?
    你完成了你的生存,
    你點亮了你自己的燈;
    你所有的都是你自己的,
    你對誰也不負債蒙恩;
    你僅僅服從了。
    你內(nèi)在的力量。
    你沖破了黑暗的束縛,
    你微小,但你并不渺小,
    因為宇宙間一切光芒,
    都是你的親人。
    散文詩兩首教案篇七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指導(dǎo)學生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diào),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以物喻人的寫法。
    3、培養(yǎng)學生通過咀嚼詩歌語言鑒賞詩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驗人間摯愛親情,培養(yǎng)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反復(fù)誦讀,品味詩歌的語言,領(lǐng)會詩歌美好的母子深情。
    教學難點:
    把握詩歌情感基調(diào),通過誦讀揣摩逐步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
    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課首三分鐘說話訓(xùn)練。
    一、導(dǎo)入。
    二、研讀《金色花》。
    1、介紹作者、金色花。
    ?泰戈爾[1861-1941]是印度的詩人、小說家、藝術(shù)家、社會活動家.一生創(chuàng)作了五十多部詩集,十二部中、長篇小說,一百多篇短篇小說,二十多個劇本,一千五百多幅畫,以及大量的歌曲和文學、哲學、政治方面的論著.一九一三年十一月,泰戈爾的《吉檀迦利》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金色花:印度圣樹,木蘭花屬植物,金黃色花。
    2、初讀感知。
    1)、一首詩就像一幅畫,這首詩向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圖畫呢?
    這首詩向我們展現(xiàn)了“我”想像自己變成一朵金色花,與媽媽嬉戲的畫面。
    2)、我從詩中讀到了一個____的孩子。
    我從詩中讀到了一個_______的媽媽。
    3、品讀詩歌。
    仔細品讀課文再結(jié)合語句與小組同學談一談。
    文中的母子情是怎樣表現(xiàn)出來的?
    4、寫法研討。
    5、小結(jié)。
    三、共同學習《荷葉母親》。
    1、導(dǎo)入。
    2、作者介紹、文體。
    冰心(1900-1999)原名謝婉瑩,福建人,我國現(xiàn)代散文家、詩人、兒童文學家,代表作有詩集《繁星》、《春水》,她的詩以抒寫純真的童心和圣潔的母愛為主,影響很大。
    散文詩是兼有散文和詩的特點的一種文體,一般篇幅短小,具有詩的意境和散文的表現(xiàn)力。
    3、檢測字詞。
    4、整體感知。
    聽讀課文后的直接感受是什么?
    5、合作研討。
    文中寫了幾次看紅蓮,當時的環(huán)境、心情、紅蓮的樣子?
    6、品讀文章。
    找出詩中感受最深或自己比較喜歡的一個語段,分析體會其中的情感!
    7、拓展練習。
    發(fā)揮你的想象,仿照文中的語言寫一段獻給母親的詩句。
    例如:母親啊!您是_________,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結(jié)。
    四、作業(yè)。
    借助一種形象寫一段話或一首詩,表現(xiàn)對父母的愛。
    板書設(shè)計:
    金色花。
    泰戈爾。
    三次嬉戲----------母子情。
    荷葉母親。
    冰心。
    散文詩兩首教案篇八
    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
    當所有的鳥兒因驕陽而昏暈,
    隱藏在陰涼的林中,就有一種聲音。
    在新割的草地周圍的樹籬上飄蕩,
    那就是蟈蟈的樂音?。∷鼱幭?。
    沉醉于盛夏的豪華,它從未感到。
    自己的喜悅消逝,一旦常得疲勞了,
    便舒適地棲息在可喜的草叢中間。
    大地的詩歌呀,從來沒有停息:
    在寂寞的冬天夜晚,當嚴霜凝成。
    一片寧靜,從爐邊就彈起了。
    蛐蛐的歌兒,在逐漸升高的暖氣,
    昏昏欲睡中,人們感到那聲音。
    仿佛就是蟈蟈在草茸茸的山上鳴叫。
    夜
    葉賽寧。
    河水悄悄流入夢鄉(xiāng),
    幽暗的叢林失去聲響。
    夜鶯的歌聲沉寂了,
    長腳秧雞不再歡嚷。
    夜來臨,四下一片靜,
    只聽得溪水清清的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光輝,
    給周圍的一切披上銀裝。
    大河銀星萬點,
    小溪銀波微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
    也閃著銀色光芒。
    夜來臨,四下一片靜,
    大自然沉浸在夢鄉(xiāng),
    明月撒下它的光輝,
    給周圍的一切披上銀裝。
    散文詩兩首教案篇九
    1.查閱有關(guān)資料,了解萊蒙托夫、休斯的經(jīng)歷以及其創(chuàng)作。
    2.反復(fù)朗讀,感受詩中藝術(shù)形象,體會詩人傳達的情感。
    3.質(zhì)疑討論,品味、明確詩歌意象以及傳達的情感。
    4.熟讀成頌,體會詩歌或平實見真情或深邃閑自豪的特點。
    教學重點。
    1.復(fù)朗讀,感受詩中藝術(shù)形象,體會詩人傳達的情感。
    2.質(zhì)疑討論,品味、明確詩歌意象以及傳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
    1.反復(fù)朗讀,感受詩中藝術(shù)形象,體會詩人傳達的情感。
    2.熟讀成頌,體會詩歌或平實見真情或深邃閑自豪的特點。
    教學方法。
    誦讀、討論。
    教學手段。
    多媒體。
    教學設(shè)計。
    二課時。
    板書設(shè)計。
    祖國。
    我愛祖國(奇異的愛情)。
    我愛草原、森林、大海、小路、燈光。
    輕煙、車馬、山頭、白樺。
    打谷場、農(nóng)家茅房、小窗、節(jié)日夜晚。
    (景物、家鄉(xiāng)的人民)。
    黑人“我”------黑人種族。
    談濃郁的尋根意識,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河流熟知的、孕育黑人古老文化的河流,如:
    幼發(fā)拉底河、剛果河、密西西比河。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dǎo)入。
    親愛的同學,愛國主義是詩歌永恒的主題,更是詩人永恒的歌唱素材。今天,我們就將一同走進《外國詩歌兩首》,一同去聆聽俄羅斯詩人萊蒙托夫的愛國心聲。
    結(jié)合查閱的資料,請給大家介紹一下萊蒙托夫的生平。
    參考:
    萊蒙托夫(18---1841年),俄羅斯十九世紀繼普希金之后偉大的詩人。14歲開始創(chuàng)作詩歌,1837年他為普希金因決斗而死寫的《詩人之死》一詩名震文壇。短短的十三年創(chuàng)作生涯里,他一共寫下了四百多首抒情詩,名篇有《帆》、《浮云》、《祖國》。詩人繼承了普希金的傳統(tǒng),把熱愛祖國和歌頌自由作為詩歌創(chuàng)作的基本主題,風格沉郁中有鋼勁。
    《祖國》在怎樣的背景下開始創(chuàng)作呢?
    (參考)。
    《祖國》,發(fā)表于1841年四月號的《祖國紀事》。針對1839年俄國斯拉夫派詩人霍米亞柯夫創(chuàng)作的歌頌沙皇的《祖國》,針鋒相對、感情熱烈地指出俄羅斯的偉大并不在于百姓的溫順和對東正教的虔信,而是另有其他的因素。
    今天,我們就將一同學習萊蒙托夫的《祖國》,一同去探究一下這篇充滿強烈感情的作品。
    二.自讀,體會詩歌表現(xiàn)的意象以及傳遞的情感。
    1.生自讀感受,結(jié)合工具掃清生字障礙。
    2.質(zhì)疑討論,師生合作解決生字障礙。
    (投影)。
    重要的字音:
    虔信慰藉鑲嵌。
    重要的詞義:
    顫抖覆蓋鑲嵌。
    三.討論,明確詩歌表現(xiàn)的意象以及傳遞的情感。
    討論明確:
    表達對祖國的情感,祖國往往被人們化身為母親(長者)的形象;在本詩中的祖國卻被賦予了情人的形象,如:我愛祖國,用的是奇異的愛情!
    2.“我”對祖國的愛“奇異”在何處?
    討論明確:
    連我的理智也不能把它制勝。無論是鮮血換來的光榮,無論是充滿了高傲的虔信的寧靜,無論是那遠古時代神圣的傳言,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慰藉的夢幻。
    4.詩中三節(jié)開始,“我”所愛的景物與上文有何異同?
    討論明確:
    我愛草原、森林、大海、小路、燈光。
    輕煙、車馬、山頭、白樺。
    打谷場、農(nóng)家茅房、小窗、節(jié)日夜晚。
    (景物、家鄉(xiāng)的人民)。
    四.聽讀,明確詩歌表現(xiàn)的意象以及傳遞的情感。
    1.詩中哪些詞語體現(xiàn)出了詩人對祖國的愛?
    討論明確:
    愛、奇異;也不能、無論是、無論是、無論是、都不能;但、凄清冷漠的沉靜、隨風晃動的無盡的森林、洶涌的河水的奔騰、愛乘、奔上村落間的小路、透過那蒼茫的夜色、惦念、點點顫抖的燈光、愛、輕煙、大隊車馬、閃著微光的白樺;人所不知的快樂、堆滿、打谷場、覆蓋、農(nóng)家茅房、鑲嵌、小窗、直、更深夜半。
    2.聽讀,明確重音部分。
    五.熟讀成頌。
    第二課時。
    一.導(dǎo)入。
    結(jié)合資料,請給大家介紹一下美國詩人、小說家,黑人文藝復(fù)興的領(lǐng)導(dǎo)者休斯的生平以及創(chuàng)作。
    (生暢所欲言)。
    參考:
    休斯,被譽為“黑人桂冠詩人”。寫國小說、劇本、自傳以及詩歌,以詩歌的成就最高。代表作《哈姆雷的莎士比亞》、、《單程票》、《延遲的夢之蒙太奇》。
    休斯的創(chuàng)作植根于美國黑人生活,對他們的痛苦生活給予同情,謳歌了他們美好的情感,悠遠流長的文化。創(chuàng)造性地把黑人民歌引入詩歌創(chuàng)作,形成了輕松、活潑、豪邁奔放的風格,對美國黑人詩歌的發(fā)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今天,我們就將學習他的一篇佳作《黑人談河流》。
    二.自讀,體會詩歌表現(xiàn)的意象以及所傳達出的情感。
    1.生自讀感受,結(jié)合工具掃清生字障礙。
    2.質(zhì)疑討論,師生合作解決生字障礙。
    (投影)。
    重要的字音:
    深邃潺潺瞰望。
    重要的詞義:
    晨曦黝黑。
    三.討論,明確詩歌表現(xiàn)的意象以及所傳達出的情感。
    1.詩中的黑人化身為怎樣的形象?
    2.“我”談河流,談到了怎樣的河流?
    討論明確:
    河流的古老黝黑預(yù)示著歷史的悠久;我反復(fù)出現(xiàn)在古老河流邊,預(yù)示著文明的創(chuàng)造離不開黑人的努力;靈魂像河流,預(yù)示著我牢記祖先悠久的文明與歷史,充滿了民族的自豪感。
    4.詩中“我”僅只作者嗎?
    參考:
    黑人“我”------黑人種族。
    談濃郁的尋根意識,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河流熟知的、孕育黑人古老文化的河流,如:
    幼發(fā)拉底河、剛果。
    四.聽讀,體驗詩歌表現(xiàn)的意象以及所傳達出的情感。
    五.熟讀成頌。
    散文詩兩首教案篇十
    《金色花》這首散文詩,從一個孩子的假想寫起,以兒童與母親嬉戲的畫面,表現(xiàn)家庭之愛。在教學時,營造一個讓學生感受愛的氛圍,再通過多讀、多品、多思、多談從而加深對詩歌的理解,感悟愛的美好、圣潔。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運用聽說讀寫相結(jié)合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學會正確表達。
    情感態(tài)度:體驗人間摯愛親情,培養(yǎng)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
    1、介紹金色花和泰戈爾。
    金色花:印度圣樹,開金黃色碎花,神圣而又美麗。
    泰戈爾:印度文學家,詩人,代表作有《新月集》《飛鳥集》等,曾獲諾貝爾文學獎。
    2、教師范讀課文。
    3、聊一聊。
    如果你剛才在朗讀中看到了些什么,請你運用畫筆將一點一滴的感受畫下來。
    如果你怕畫不好,請你用自己優(yōu)美的語言將感受說出來。
    如果你還擔心說不好,那就給大家有感情的朗讀一段課文。
    a四人小組自由選擇一種方式聊一聊,聊出自己寶貴的想法。
    b集體討論。
    4、內(nèi)容歸納。
    要求學生完成《金色花》寫了我和媽媽的哪幾次嬉戲?
    5、問題探究。
    a.作者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b.孩子為什么想變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讓媽媽知道?
    c.為什么媽媽見了面,說:“你這壞孩子”?
    小結(jié):我看到了一個的孩子。
    我看到了一個的媽媽。
    過渡:這是一對多么可愛的母子啊,我真想聽聽他們對話的聲音??墒牵谏钪幸渤3B牭侥缸又g并不愉快的聲音,不信,我們一起來聽聽下面兩段對話。
    (三)能力訓(xùn)練。
    1、朗讀練習。
    a出示兩組母子間的對話,請同學理解后,有感情的表演朗讀。
    ?這一整天你都到哪里去了?
    ?不知道,別問我.
    ?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
    ?我不告訴你,媽媽.
    b集體配樂朗讀全文。
    2、寫作訓(xùn)練。
    本首散文詩是借助金色花的形象,來抒發(fā)母親和孩子之間真摯的愛的,這種借助具體形象來抒情的方法值得大家共同學習。
    a出示例句:(假如我是一朵金色花,
    我要散發(fā)花香沁入媽媽的心脾;
    我要投落影子躲進媽媽的掌心;
    我要迎風飄搖和媽媽爭個高低……。
    那么你還希望自己是什么?做什么?)。
    b請以假如我是——開頭仿照例句寫一首短詩。
    c佳作交流。
    (四)拓展想像。
    老師扮演一個疲憊不堪的剛下班回家的媽媽,請五個同學演孩子,為媽媽說寫什么,做些什么。
    (五)學后反思。
    荷葉母親。
    教材分析:《散文詩兩首》是以親情為主題的一篇自讀課文,都抒發(fā)子女對母親的愛,在母親身邊,孩子沐浴母愛的光輝,是何等幸??鞓?;心中的雨來了,只有母親,才是子女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讀這篇課文,讓學生學會用心靈去跟作者進行交流、對話,去分享那真摯美好的親情。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文;(2)整體感知課文,理解詩的思想內(nèi)容;(3)體會詩的寫作特色。教學理念:1、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教師是活動的積極組織者和引導(dǎo)者。語言教學應(yīng)以讀為基礎(chǔ),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遷移運用。2、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對文章有自主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學重點、難點:重點:(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兩首詩(2)整體感知課文,理解詩的思想內(nèi)容難點:體會詩的寫作特色教學過程:一、導(dǎo)入: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一種感情,也最能集中地體現(xiàn)親情,所心在中外文學史上,母愛是文學作品中一個永恒的主題。提起它,我們的腦子里就會涌現(xiàn)出許多關(guān)母愛的語句,下面,就請同學們交流搜集的有關(guān)母愛的語句。1、“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2、“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3、世界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是的,一次回眸,一個撫摸,每一個平凡的動作都會牽動為人子女的情思,今天我們來學習冰心的深情之作——《荷葉母親》。請同學們打開課本,先來了解作者二、閱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1、快速默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要求學生:
    (1)標出生字詞,查閱工具書注音釋義。
    (2)抓住要點概括作者對蓮的情感態(tài)度。
    1.課文重點描寫的是什么?為什么要寫九年前與祖父的賞蓮?
    3、詩言志,詩傳情,這首詩抒發(fā)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理由是什么?
    四、在基本成誦的基礎(chǔ)上,感受寫作特色,激發(fā)情感體驗1:荷葉是的形象。2:紅蓮是的形象。3:風雨是。師:本詩借助一種具體的形象抒發(fā)對母親的愛,請你也用這種手法寫一段話或一首詩,表現(xiàn)對母親的愛。例:1.母親的傘,我是傘下的孩子。2.母親是春雨,我是幼苗。
    六、作業(yè):在名著導(dǎo)讀《繁星》、《春水》選擇一首詩進行賞析。
    七、學后反思。
    散文詩兩首教案篇十一
    面對大自然,詩人有唱不完的歌。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濟慈敏銳地捕捉到兩種極為平常的昆蟲的叫聲,發(fā)出“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的感嘆;而在俄國田園詩人葉賽寧的筆下,夜是那么靜謐、美好,讓人產(chǎn)生無限的遐想。
    蟈蟈與蛐蛐。
    [1]。
    濟慈。
    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
    當所有的鳥兒因驕陽而昏暈,
    隱藏在陰涼的林中,就有一種聲音。
    在新割的草地周圍的樹籬上飄蕩,
    那就是蟈蟈的樂音??!它爭先。
    沉醉于盛夏的豪華,它從未感到。
    自己的喜悅消逝,一旦唱得疲勞了,
    便舒適地棲息在可喜的草叢中間。
    大地的詩歌呀,從來沒有停息:
    在寂寞的冬天夜晚,當嚴霜凝成。
    一片寧靜,從爐邊就彈起了。
    蟈蟈的歌兒,在逐漸升高的暖氣,
    昏昏欲睡中,人們感到那聲音。
    仿佛就是蟈蟈在草茸茸的山上鳴叫。
    夜
    [2]。
    葉賽寧。
    河水悄悄流入夢鄉(xiāng),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響。
    夜鶯的歌聲沉寂了,
    長腳秧雞不再歡嚷。
    夜來臨,四下一片靜,
    只聽得溪水輕輕地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光輝,
    給周圍的一切披上銀裝。
    大河銀星萬點,
    小溪銀波微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
    也閃著銀色光芒。
    夜來臨,四下一片寂靜,
    大自然沉浸在夢鄉(xiāng)。
    明月撒下它的光輝,
    給周圍的一切披上銀裝。
    研討與練習。
    二反復(fù)朗讀《夜》,完成下列各題。
    1.用你自己的話,描繪一下詩中所寫的夜景。
    2.這首詩傳達出詩人怎樣的心境?
    3.這首詩與郭沫若的《靜夜》給你的感受有什么異同?
    三從下面兩題中選做一題。
    1.以“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或“大地的詩歌呀,從來沒有停息”為題,寫一段抒情性的文字。
    2.去感受夜色,寫一篇抒情短文或幾行小詩。
    蟈蟈與蟋蟀。
    濟慈。
    大地富詩意,綿綿無盡期:
    日炎鳥倦鳴,林蔭且棲息。
    竹籬繞綠茵,芳草新刈齊;
    其中忽有聲,繞籬悠悠起—。
    原是蟈蟈歌,歡樂渠為首;
    仲夏多繁茂,泛若不系舟,
    享之不能盡,歌來不知愁;
    偶然有倦意,野草叢中休。
    大地富詩意,綿綿永不息:
    冬夜洵凄清,霜天多岑寂,
    此時有灶爐,火焰暖人心。
    蟋蟀乘雅興,引吭吐妙音;
    主人嗒然坐,似眠又似醒,
    莫非蟈蟈歌,來自遠山青。
    (孟光裕譯。孫梁校)。
    散文詩兩首教案篇十二
    賀知章小時候離開自己的家鄉(xiāng),直到老了才回來。在鄉(xiāng)間小路上碰上了一群孩子,孩子們()問:“(?。俊?BR>    二、填一填。
    比一比,再組成詞語。
    客(?。⊥簦ā。『危ā。?。
    容( ) 注(?。『樱ā。?。
    三、涂一涂。
    把認識的詞涂上顏色。比一比,看誰先得到紅旗。
    下面是九個成語,請在空格里填上“兩”或者“二”。
    ()全其美三心()意勢不()立。
    一干()凈三天()頭一窮()白。
    三長()短接()連三數(shù)一數(shù)()。
    散文詩兩首教案篇十三
    教材分析:
    課文的兩首詩均是五言絕句,語言清新、平白、簡易。
    學情分析:
    兩首古詩簡單易懂,教師應(yīng)引導(dǎo)學生在細讀中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生動形象,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真正品味到古詩所蘊含的內(nèi)在意境。
    教學目標:
    1.通過理解古詩內(nèi)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詩句。
    3.有感情地朗讀這兩首詩,背誦、默寫這兩首詩。
    教學重點、難點。
    朗讀、背誦課文,理解古詩意思。能體會《訪隱者不遇》描繪的情景,寫一段話。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shè)計。
    第一課時。
    學習《尋隱者不遇》。
    一、教學目標:
    (一)通過理解《尋隱者不遇》這首詩,想象詩人描畫的情景。
    (二)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詩句。
    (三)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背誦、默寫這首詩。
    二、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詩句的理解,想象詩人描畫的情景。
    三、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簡介作者(見教案后“資料”)。
    (二)教師范讀,學生初讀這首詩,查工具書,理解“隱者”“不遇”。
    (“隱者”,即隱士,隱居山林的人;“不遇”,沒有見到。)。
    (三)理解這首詩的題目“尋隱者不遇”:
    板書課題、解題。“尋”,尋訪?!皩る[者不遇”,意思是尋訪隱者,沒有見到。
    第三行:“只”,就;“此”,這。
    (五)反復(fù)誦讀,想象詩人描畫的情景。
    隱者在云霧迷蒙的山中采藥,連小徒弟都找不到,可見山的高大幽深。
    (六)指導(dǎo)朗讀背誦。
    第二課時。
    學習《所見》。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通過朗讀,感受詩中牧童的機靈活潑,天真可愛。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朗讀和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dǎo)入。
    (一)觀察課文配圖。
    1.圖上都有什么?(兒童、牛、大樹、蟬)。
    (二)揭題,解題。
    2.出示課題:“所見”,讀題。
    3.介紹作者:袁枚,清代詩人,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
    二、初讀詩歌,理解課文。
    (一)初讀課文。
    l.學生輕聲自讀課文,要求讀準確,讀通順。
    2.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生字詞卡:?。
    (2)注意翹舌音,前鼻音:振??蟬。
    3.教師范讀。
    4.看插圖,讀詩句,想想每句詩說的是什么意思。
    (二)學習詩句,理解詩意。
    1.理解第一句“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2)讀整個詩句,查字典說說“振”“樾”的意思。
    振——振動樾——樹蔭。
    教師補充:“林樾”是指茂密的樹林。
    (3)用自己的話說說后半句的意思。(響亮的歌聲在茂密的樹林里振蕩。)。
    (4)讓學生讀詩句,然后用自己的話說說整句詩的意思。
    2.理解第二句“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BR>    (著重指導(dǎo)學生觀察牧童的表情。)。
    (2)理解前一個分句的意思。
    查字典,說說“欲”“捕”在詩中的意思。(欲——想??捕——捉)。
    用自己的話說說前半句的意思。(想要捕捉鳴叫的知了。)。
    (3)讀全句,想一想:牧童聽到廣蟬的叫聲后,怎樣做的呢?
    “閉口”在這里是停止唱歌的意思。
    “立”指牧童從牛背上迅速跳下來,站在樹下。
    理解“忽然”一詞在詩中的意思。(騎在牛背上唱歌時,忽然聽到蟬叫聲。)。
    (4)讀詩句,用自己的話說說整句詩的意思。
    三、齊讀全詩。
    四、敘說詩意。
    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五、指導(dǎo)朗讀,加深理解。
    1.指導(dǎo)讀第一句詩。
    想象牧童在牛背上高聲歌唱的心情。
    指導(dǎo)讀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2.指導(dǎo)讀第二句詩。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3.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四、背誦全詩。
    五、分析指導(dǎo)字形。
    1.比較字形。振——晨 蟬——彈 忽——物 閉——閑。
    2.重點分析、記憶字形。
    欲:左邊是“谷”,第四筆“捺”改為“點”,右邊是“欠”,不是“文”。
    所:左邊不要寫成“戶”。
    3.指導(dǎo)書寫。
    六、總結(jié)。
    1.朗讀全詩。
    2.背誦全詩。
    3.學了這首詩,你覺得這個牧童怎么樣?(活潑可愛,愉快、頑皮)。
    散文詩兩首教案篇十四
    《石灰吟》、《墨梅》這兩首七言絕句都是詠物詩,是兩位詩人的代表作及優(yōu)秀品質(zhì)的寫照。認真讀讀詩文,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詩意,體會古詩含著的意思。
    教學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能解釋詩中帶點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
    感受古詩語言的凝練精美和意境的優(yōu)美深遠,體會詩人借物言志表達的情懷和志向。
    教學重難點。
    能解釋詩句中帶點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感受古詩語言的凝練精美和意境的優(yōu)美深遠,體會詩人借物言志表達的情懷和志向。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回顧舊知、導(dǎo)入新知。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有名的詩——《石灰吟》,齊讀詩題。
    提問:你們知道題目是什么意思嗎?
    (吟: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名稱。)。
    簡介作者,為理解詩情奠下基礎(chǔ)。
    《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詩人于謙。于謙(1398~1457)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傳說這是于謙12歲時的作品。
    教師點撥。
    初讀指導(dǎo)。
    教師范讀,學生畫出生字。
    學生讀生字,認讀并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學生試讀詩文,把全詩讀通讀順。
    抓字眼,明詩意: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BR>    千錘萬鑿:形容開采石灰原料非常艱難。錘,錘打。鑿,開鑿。
    若等閑: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經(jīng)過千錘萬鑿從深山里開采出來的石頭,對烈火的焚燒看得平平常常?!傲一鸱贌迸c“若等閑”,形成鮮明的對照,更加襯托出石灰的頑強。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jié)操。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縱然粉身碎骨全不懼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間。這兩句借石灰之口,一語雙關(guān)。表示出作者不怕犧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間的追求。
    朗讀指導(dǎo),領(lǐng)悟詩情。
    詩中哪些詞突出了石灰的高貴品質(zhì),我們朗讀時應(yīng)怎么讀?
    情感朗讀,賽讀。
    齊讀。
    拓展延伸。
    總結(jié)古詩。
    于謙為官清廉,為國為民,他的詩歌大多表達自己憂國憂民的感情和堅貞的情操。推薦給大家于謙的另一首詩《詠煤炭》,請大家感悟。
    總結(jié)學法。
    回憶:我們是怎樣學習《石灰吟》的?
    老師總結(jié)學習方法:
    理解詩句,初步弄懂詩意。
    想象古詩意境,體會作者感情。
    熟讀吟誦,拓展延伸。
    板書設(shè)計???????????????????????。
    課堂檢測。
    結(jié)合古詩,理解詞語。
    若等閑:???????????????????????清白:
    這兩詩,默寫這首詩的最后兩句,再說說詩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布置作業(yè)。
    背誦課文。
    默寫古詩。
    第二課時。
    復(fù)習導(dǎo)入。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第20課《古詩兩首》。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第一首詩,還記得學習古詩的方法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用這種方法繼續(xù)學習第二首詩《墨梅》。
    教師點撥。
    了解詩人解詩題。
    這首詩的題目是什么?(這是一首題畫詩。墨梅,顧名思義,即為用水墨畫的梅花。)。
    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墨梅》作者:王冕,出身貧寒,幼年替人放牛,*自學而成為詩人。他性情孤傲,鄙視權(quán)貴,參加科舉考試不中。他的詩畫皆負盛名,尤其擅長畫梅花。
    理解詩意。
    指名學生讀。
    出示古詩,畫出帶點字,讓學生來說說自己的理解。
    洗硯池、淡墨痕、清氣、乾坤。
    洗硯池:畫家洗硯的水池。傳說晉代的大書法家王羲之在洗硯池邊練習書法,池水因此變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畫中將墨色分為幾種,如淡墨、濃墨、焦墨。這里是說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跡。
    清氣:清香的氣味。這里指純潔的人品,高尚的節(jié)操。
    乾坤:天地,人間。
    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這幅畫畫的是我家洗硯池旁邊的一棵樹,每一朵梅花都呈現(xiàn)出淡淡的黑色,沒有鮮艷的色彩。我不需要別人夸它顏色多么漂亮,只要它能在天地之間留下清淡的芳香。)。
    感悟詩情。
    這首題畫詩,是說作者畫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艷麗來討人稱贊,而要畫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發(fā)了作者高潔的志趣和情懷。
    朗讀體悟。
    墨梅具有“花開淡墨痕”的特點,作者也希望像墨梅一樣做一個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人,那么我們怎樣讀這首詩呢?學生讀詩。
    拓展延伸。
    比較石灰吟墨梅兩首詩的共同點。
    板書設(shè)計。
    詠物抒懷?。
    石灰——于謙——清白?。
    墨梅——王冕——清氣。
    課堂檢測。
    抄寫《墨梅》。
    填空:
    《墨梅》是元代詩人(??)的作品,詩人借(?????)抒發(fā)了他()的高尚情操。詩中“滿乾坤”的意思是(?。?。
    說說詩句的意思?!?。
    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作業(yè)設(shè)計。
    背誦課文。
    默寫古詩。
    詠煤炭。
    于謙。
    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后心。
    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散文詩兩首教案篇十五
    1.借助拼音讀準本課出現(xiàn)的生字“丫”,讀讀記記“花苞、柔軟、柳絮、喧鬧、梳妝、虎牙、水墨畫”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朗讀課文,感受兒童豐富的想象力,體會童年生活的快樂。感悟兒童詩的特點。
    引導(dǎo)學生獨立閱讀課文,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激發(fā)學生讀兒童詩的興趣。
    學生搜集喜歡的兒童詩。
    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
    出示童年圖,孩子們回憶童年中的趣事,講給大家聽聽,一起分享快樂。
    1.自由讀詩,讀通順,讀流利。
    2.找喜歡的伙伴讀詩、互評、互相正音。
    3.再自由讀詩,把不理解的詞語勾畫出來。
    1.再讀詩,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來。
    2.指名學生讀自己喜歡的`詩。
    你最喜歡哪首詩?為什么?
    預(yù)設(shè):《我想》寫了一個孩子一連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想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想把眼睛裝在風箏上,想把自己種在土地上,童年美好幸福。表示動作的詞既準確又形象,如“安、接、裝、種、悠、長、望、飛”
    《童年的水墨畫》使我感受到童年快樂。
    3.小組內(nèi)讀詩,
    4.全班齊讀此詩。
    (四)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1.教師配樂朗讀,學生閉目想象。
    2.把所想象到的畫面說給大家聽。
    散文詩兩首教案篇十六
    [教學目標]:
    1.引導(dǎo)學生獨立閱讀課文,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感受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認識本課生字,背誦喜歡的詩歌。滲透寫法,嘗試寫兒童詩。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準備]:
    [教學過程]:
    一、導(dǎo)讀引入,激發(fā)興趣。
    1.投影出示:童年是一幅,畫里有我們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們的幸福和歡樂;童年是一個夢,夢里有我們的想象和憧憬。
    2.指名讀,師生配樂讀這三句。
    3.讓學生談?wù)勛x后感受。
    二、學習《我想》。
    1.自讀感知。師:初讀詩歌,不僅要讀正確,還要用心去感受。請自由把課文讀幾遍,把字音讀準確,把詩讀流利。
    2.點撥感悟:
    (1)指名分小節(jié)讀,正音,認識生字:“丫”(這個字形像什么?怎么記住它?)“汲”(給這個字換個偏旁,比較“汲”和“吸”)。
    (2)從這首詩中我們知道了在美好的春天里,作者有哪些愿望呢?你覺得“我”的想法美嗎?你是從哪些詞句體會到的?(指導(dǎo)學生抓住“安在、帶著、牽著、悠;接、伸進、汲取、長等詞及帶有這些詞的句子邊讀邊想像感悟。)。
    (3)感情朗讀。
    師:從這首簡短的小詩中,我們感受到了一個孩子神奇的幻想和美好的向往,感受到了兒童詩語言的美妙,怎樣才能讀出我們的感受呢?我們也要邊讀邊想像,才能入情入境,請同學們自由練讀,看看誰能通過朗讀表現(xiàn)作者美好的愿望,表達自己的感受。
    學生練讀,指名讀,男女生比賽讀。賽讀時老師讀最后一節(jié)。
    三、學習《童年水墨畫》。
    1.自讀提示:
    邊讀邊理解詩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記號借助文后注釋或互相討論解決。用在每小節(jié)的標題后面加上一個表示動作的詞的方法,概括主要內(nèi)容。
    2.學生根據(jù)提示自讀自悟。
    3.交流點拔:
    (2)師:同學們用心去讀書、體會了,把這樣的體會融入我們的朗讀中,一定會讀出情趣,我們一起讀一讀。
    四、比較鑒賞,嘗試創(chuàng)寫。
    (一)這兩首詩的比較。
    1.比較本課中的兩首詩在表達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2.生探究、發(fā)現(xiàn)。
    3.交流小結(jié)。
    (1)《我想》是一首詩歌,《童年的水墨畫》是組詩。(組詩圍繞一個主題寫的一組內(nèi)容不盡相同的小詩,組詩根據(jù)內(nèi)容可以有獨立的小標題。)。
    (2)《我想》是押韻的,《童年的水墨畫》不押韻。(引導(dǎo)學生朗讀這兩首詩,體會押韻和不押韻的區(qū)別,了解兒童詩可以押韻也可以不押韻。)。
    (3)《我想》描寫的是幻想,《童年的水墨畫》描寫的是童年生活的真實情景。(兒童詩在內(nèi)容上可以是想像也可以是真實的,非常廣泛)。
    (二)擴展鑒賞:讀下面兩首小詩,讀后說說自己的體會。
    (三)嘗試寫詩:
    讀了這些詩,你有沒有想寫首詩的沖動呢?那就寫一寫吧。
    [板書設(shè)計]。
    我想???????????????????童年的水墨畫。
    美好的愿望?????????????????街頭閱讀。
    豐富的想象?????????????????溪邊釣魚??。
    江上戲水。
    快樂童年。
    [教學反思]。
    1.本文是略讀課文,所以我引導(dǎo)學生們自主獨立的讀書,把課文讀正確、流利,讀出感情。2.在學生讀通課文的基礎(chǔ)上,我引導(dǎo)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并盡量在交流中拓展學生的思路。讀《我想》時,問:“那么多愿望中,哪一個最令你神往?說說理由。誦讀最神往的愿望,想象畫面?!弊x《童年的水墨畫》時,引導(dǎo)學生: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這個畫面給你怎樣的感覺?3.拓展延伸。寫寫自己童年的夢想與童年趣事。遺憾:有些同學還是沒有讀出詩的意境來,還要加強朗讀。
    散文詩兩首教案篇十七
    教學目標?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誦讀詩句,感受詩歌表達的真摯感情。
    教學難點?了解詩的意思,感受詩的內(nèi)涵。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相關(guān)圖片、音樂磁帶、學生查找詩人的相關(guān)資料。
    導(dǎo)??學??過??程?二次備課。
    第一課時。
    一、導(dǎo)入新課。
    1、挖掘積累。由學生課前積累的古詩展開背誦競賽,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圖片導(dǎo)入。出示課文插圖:圖上畫的是什么?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觀察到的內(nèi)容。
    師: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長,春天的孩子興致高昂。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看看你們對春天有沒有新的發(fā)現(xiàn)。(板書課題)先來學習《草》。
    二、自讀古詩、解決字詞。
    1、自讀古詩《草》,注意讀準字音。
    2、小組內(nèi)互相檢查讀詩情況,教師糾正字音“榮”“燒”。
    三、感悟理解。
    1、自由讀古詩,思考:自己哪里讀懂了?哪些字詞還不懂?
    2、小組內(nèi)互相交流討論不懂的地方(如離離、歲、枯、榮等詞語的理解)。
    3、全班交流討論自己對古詩的感悟,教師適時引導(dǎo)點撥。
    (1)“離離”可以讓學生看看課件,說說草長得怎么樣?從而讓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長得很茂盛。
    (2)“歲”可問學生幾歲了,隨學生回答告訴學生從出生到現(xiàn)在幾年就是幾歲,“一歲”就是一年。
    (4)“盡”可用簡筆畫的形式,讓學生說出火只能燒光草的葉和莖卻燒不完地下的草根。
    四、朗讀詩詞。
    1、自由讀:你喜歡小草嗎?為什么?(喜歡小草那種生生不息,頑強的生命力。)。
    2、多種形式朗讀:指名讀——配樂讀——競賽讀。
    五、背誦古詩。
    1、情境背誦:教師創(chuàng)設(shè)把《草》背給家人聽的情境,引導(dǎo)學生背誦。
    (如“離離原上草”我怎么聽不懂呢?怎么不寫花,只寫草呢?……)。
    2、師生共同扮演媽媽、哥哥、爺爺?shù)冉巧M行表演背誦。
    六、練習。
    1、填空。
    離離(??????),一歲一(??????)。野火(??????),春風(??????)。
    籬落疏疏一徑深,(??????)。(??????)。飛入無處尋。
    2、按結(jié)構(gòu)給字分類。
    未?追?店?枯?徐燒?榮菜?宿。
    七、書寫生字。
    1、學習書寫“枯、榮、燒”三個字。重點指導(dǎo):榮:草字頭的橫不能太長,禿寶蓋要寬,“木”字橫要短,撇捺伸展開。燒:火字旁捺要變點;右上部不要寫成“戈”,第二筆斜鉤要有彎度;下面的“?!弊謾M要短,豎彎鉤的拐彎處要圓潤。
    2、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dǎo),評議展示。
    第二課時。
    一、回顧。
    背誦古詩〈草〉。
    二、自學。
    按照以前的學習步驟自學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1、讀:讀準字音,把古詩讀通順。
    2、想: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讀懂了?哪里還不懂?
    3、說:在學習小組內(nèi)說說自己的學習收獲。
    三、交流。
    1、學生先在組內(nèi)說說自己讀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師相機介紹詩人楊萬里的資料。
    2、班級交流,弄懂全詩的大致意思。
    四、朗讀。
    1、自由讀:你對暮春時節(jié)的景色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2、指導(dǎo)讀:孩子在捉蝴蝶時是什么心情?(高興、喜悅)找不到時又是什么心情?(失望)。
    3、競賽讀:小組內(nèi)比賽,推薦一名同學參加班級比賽。
    4、評價讀:誰讀得好?好在哪里?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嗎?
    五、背誦。
    同桌互背、指名背、挑戰(zhàn)背、齊背。
    六、拓展。
    1、把這首古詩編成一個小故事。
    2、以小組為單位,自編、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劇。
    3、和同學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白居易和楊萬里的其他詩作或其他詩人描寫的關(guān)于春天的古詩。
    七、寫字。
    學習其它幾個生字,重點指導(dǎo):
    未——可以先復(fù)習一下“味”字,再指導(dǎo)書寫。上橫要短、下橫要長;撇捺要舒展。
    宿——寶蓋不宜太寬。
    八、評價。
    1、學生練習書寫,自我評價:在自認為寫得滿意的字上做標記。
    2、小組內(nèi)展示交流,互相評價:根據(jù)組內(nèi)建議把不滿意的字再寫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