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汶川大地震的個人心得感受(精選13篇)

字號:

    藝術是人類靈魂的表達,我們應該重視和推廣藝術教育。在總結的語言上,要簡明扼要,不過度展開。請閱讀以下相關內容
    汶川大地震的個人心得感受篇一
    連日來,生與死的分秒搏斗在汶川災區(qū)的殘垣廢墟中進行;連日來,我們的眼里一直掛著層層的淚水,每一次看到那揪心的畫面和涌動的愛心,無論多么堅強的人都忍不住淚流滿臉。
    我們忘不了,那一個個撕裂人心的聲音:“你們讓我再去救一個,求求你們讓我再去救一個!我還能再救一個!”年輕的戰(zhàn)士哭了,一個剛從廢墟中帶出了一個孩子的戰(zhàn)士跪了下來大哭,對拖著他的人如是說;年輕的戰(zhàn)士哭了,幾個小孩子被救出來了,但只有一個活著,他抱著那個幸存的小女孩在雨中大叫著跑向救援隊所在的帳篷;央視的一位男主持人在直播中哭了,在一句“為什么我們能夠這樣,是因為這片土地的人民懂得互相守望和幫助”的解說后,眼含淚水,忍不住哭泣。
    為什么我們的眼中飽含淚水,是因為我們每個中國人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看!地震消息傳開后,神州大地上每個城市都立即自發(fā)行動,開始對受災地區(qū)伸出援助之手。在每個城市的慈善會及紅十字會辦公的地方,許多群眾自發(fā)前來捐款,捐物,他們中有企業(yè)負責人、老人、家庭婦女、農民工;獻血車前更是排起了長龍……災難無情,人間有愛,每一個細節(jié)都讓我們心生感動。我們每個中國人一個小小的愛心之舉,就能夠挽救一個瀕于生命邊緣的災民,就能夠重新燃燒一個對生活失去希望的災民。我們每一個中國同胞自發(fā)搭起通向災區(qū)的愛心之橋,毫無保留我們的愛心,攜起手來與災區(qū)人民共渡難關!堅強的中國人,不哭!
    每一分錢,每一件物,每一滴血,都凝聚著國人的愛心,都寄托著災區(qū)戰(zhàn)勝困難的希望。地震毀了災區(qū)人民美好的家園,奪走了他們親人的生命,但不要悲傷,每個災民都是我們每個中國同胞的親人!地震無情,中國有愛,每一個中國人必與災區(qū)人民相望相守、相勉相助,戰(zhàn)勝萬難!
    這一刻,我們都是最美麗的中國。
    汶川大地震的個人心得感受篇二
    2008年,中國發(fā)生了一次史無前例的災難——汶川大地震。經(jīng)過多年的重建,災區(qū)已經(jīng)恢復生機,但那場震撼人心的災難給每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災難的背后,我們看到了生命的寶貴和愛的力量。作為一個普通人,在這場災難中,我也有了一些心得體會。
    第二段:生命的寶貴。
    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chǎn)損失,也讓我們深刻地認識到生命的寶貴。在災難中,不少幸存者都是靠著頑強的求生意志和生命力得以生還。這讓我們更加珍惜生命,懂得了好好生活,珍惜當下。
    第三段:愛的力量。
    在大地震中,很多人自然而然地伸出援手,助人為樂,展現(xiàn)了人性的美好與大愛。這種愛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可以使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幫助別人,可以讓我們更加明白人生的意義所在。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要始終保持謙虛、感恩。
    第四段:勇氣。
    面對巨災,人們展現(xiàn)出了無比的勇氣和頑強的生命力。這給我們帶來了啟示,告訴我們無論何時都不能失去勇氣和希望,要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挑戰(zhàn),在災難面前保持冷靜和勇氣,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面對生活。
    第五段:感想。
    雖然汶川大地震給人們帶來了無盡的痛苦和苦難,但同時也讓人們看到了人類的美好。我們應該從中汲取力量,將這種正能量傳承下去,用實際行動詮釋出什么叫做大愛無疆。讓我們攜手同行,共同迎接未來的挑戰(zhàn)。
    汶川大地震的個人心得感受篇三
    汶川大地震發(fā)生在2008年,震中位于四川汶川縣,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chǎn)損失。這次地震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刻的教訓,也讓世界對中國社會的抗災能力刮目相看。通過學習汶川大地震,我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到地震的危害性,感受到人類團結互助的力量,同時也應該從中汲取經(jīng)驗,提高我們自身的抗災能力。
    第二段:地震的危害性。
    汶川大地震震級高達8.0級,震中淺,造成了地下震源釋放的巨大能量直接傳到地面,地表震動劇烈。這種強烈震動瞬間將建筑物摧毀,給生命和財產(chǎn)帶來了巨大危害。地震還會引發(fā)地質災害,如滑坡、地面沉降等,進一步加劇損失。學習地震的危害性,可以增強我們對地震的警惕性,更好地防范和應對地震的發(fā)生。
    第三段:人類團結互助的力量。
    汶川大地震發(fā)生后,全國各地迅速展開救援行動。救援人員忘我地工作著,從廢墟中救出傷者,為他們提供食物和安全的住所。同時,全國人民紛紛捐款捐物,以表達對受災地區(qū)的關心和支持。這種團結互助的力量無疑給受災者帶來了極大的安慰和勇氣,也讓人們看到了人類在面對災難時的善良和力量。
    第四段:提高抗災能力的必要性。
    汶川大地震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也給我們提供了重要的經(jīng)驗教訓。我們應該在學習中總結,通過模擬演練和知識普及,提高我們自身的抗災能力。政府需要加強地質災害監(jiān)測和預警體系的建設,提高抗震建筑的標準,加強應急救援機制的建設。個人也要學習掌握生存技能,了解地震安全知識,為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做好準備。
    第五段:展望與希望。
    回顧汶川大地震,我們不僅看到了磨難與悲痛,更看到了希望與奇跡。許多失去親人和家園的人們在困境中堅強地活下來,用自己的努力建設新家園,重拾生活的信心。汶川大地震讓我們認識到,生命的堅韌和希望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面對災難,我們要堅持樂觀、積極向上,相信自己,也相信人與人之間的力量,共同努力,重新建設美好家園。
    在學習汶川大地震的過程中,我們深刻體會到地震的危害性,感受到人類團結互助的力量。同時,我們也認識到提高自身抗災能力的重要性,應該加強知識學習,加強抗災建設。在面對災難時,希望是我們堅持下去的力量,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建設美好的家園而奮斗。
    汶川大地震的個人心得感受篇四
    汶川大地震是中國歷史上最嚴重的地震之一,于2008年5月12日發(fā)生在四川省汶川縣。這場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chǎn)損失,給中國乃至世界帶來了深遠的影響。經(jīng)過多年的研究,人們對這場地震的認識不斷加深,并從中汲取了寶貴的教訓和經(jīng)驗。而對我個人而言,學習汶川大地震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關注災情。
    在了解汶川大地震之后,我深受其災情的震撼。地震造成了數(shù)以萬計的人員傷亡,破壞了千萬家庭的幸福,許多孩子失去了父母,很多家庭陷入了無助和絕望之中。這個災區(qū)一度變成了人們心目中的廢墟,一時間讓我對自然的力量感到敬畏。
    第三段:關注救援。
    然而,汶川大地震也展現(xiàn)了人性的美好和堅韌。數(shù)以萬計的救援人員冒著生命危險奮不顧身地進入災區(qū),用實際行動向受災群眾傳遞希望和力量。各方愛心人士紛紛伸出援手,向災區(qū)捐款捐物,幫助災區(qū)度過難關。這是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讓我感受到了無畏和仁愛的力量。
    第四段:抱負的反思。
    學習汶川大地震,我自然不能只是局限于對災情和救援的關注,還要從中進行自我反思。地震發(fā)生前,汶川地區(qū)的防護措施還存在很多漏洞和不足。這次地震應該成為我們反思和改進的機會,加強地震預警系統(tǒng)的建設,提高救援能力,改善基礎設施,提高民眾的安全意識和自救能力。在平時,我們也應該注重自身安全,學習防災知識,培養(yǎng)應對突發(fā)事件的能力。
    第五段:希望與展望。
    汶川大地震給我們留下了沉痛的回憶,但它也激勵著我們繼續(xù)前行。如今,汶川地區(qū)已經(jīng)陸續(xù)進行了重建工作,并取得了顯著的進展。我們?yōu)闉膮^(qū)的崛起而感到驕傲,也希望災區(qū)的人們能夠在新的生活中找到幸福和希望。同時,我們也希望從這場大地震中汲取教訓,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以應對未來可能發(fā)生的突發(fā)事件。
    在學習汶川大地震的過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地震造成的巨大破壞和人們面臨的困境。但我也看到了人性的美好和中國社會的凝聚力。這場災難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讓我明白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貴。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將繼續(xù)關注災害防護和救援工作,并將這些學習應用到實際中,為了自身的安全和社會的穩(wěn)定做出貢獻。
    汶川大地震的個人心得感受篇五
    5月12日,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日子。然而,從20起變得不再普通,這個沉重的代價就是69227人遇難,374643人受傷,失蹤17923人(截止年9月25日12時),從此,5?12成為了中國人心中的一個痛。
    讓我們把時光倒退一年。公元2008年5月12日14:28分,突如其來、震天辟地、慘絕人寰的8.0級大地震從天降到了北緯31度、東經(jīng)103.4度的我國四川省汶川縣,天府之國的四川頃刻間變得滿目瘡痍。一場強震撼動了中國,震動了大半個亞細亞,震驚了世界,數(shù)萬生命頃刻隕落。汶川,一個以前連中國人都很少聽說過的地名立刻變成了全世界的焦點。
    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難同胞的深切哀悼,國務院決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為全國哀悼日。在此期間,全國和各駐外機構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娛樂活動,外交部和我國駐外使領館設立吊唁簿。5月19日14時28分起,全國人民默哀3分鐘,屆時汽車、火車、艦船鳴笛,防空警報鳴響。
    一個星期后的5月19日的4時57分40秒,北京天安門廣場的升旗禮格外莊嚴,五星紅旗在《義勇軍進行曲》播放三遍后才達到旗桿頂,然而又默默地降下一半。自公元前2中國成為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2229年以來,國旗第一次為普通國民而降。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中國成為民主共和國59年以來,國旗第一次為普通國民而降。
    舉國同悼、天地含悲、草木失色、山河嗚咽,從北國草原、到南方邊陲,從一座座城市、到一個個鄉(xiāng)村,從一個個車間,到震區(qū)的廢墟……莊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第一次為黎民百姓而降。這一刻,悲傷是中國的表情,這一刻,沉默是神州的聲音。
    真的是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一年就這么快過去了......
    “任何困難都難不倒英雄的中國人民”
    “地震可以移動山,可以阻斷河流,但動搖不了我們人民的意志”
    “只要有1的可能,我們就盡百倍努力,絕不會放松。廢墟下哪怕還有一個人,我們都要搶救到底?!?BR>    “別哭,政府會管你們的!管你們生活,管你們的學習,要好好地活下去!”
    “第一還是救人,救人的重點是重災區(qū),地震中心區(qū),聯(lián)系不到的地區(qū)”
    “房子裂了、塌了,我們還可以再修。只要人在,我們就一定能夠渡過難關,戰(zhàn)勝這場重大自然災害?!?BR>    “我是溫爺爺,孩子們一定要挺住,一定會得救!”
    一年過去了,主席、總理的聲音依然蕩氣回腸,震震在耳,這樣堅定的話語激勵著每一個人,蜀道再難,也無法阻止救援的推進。
    溫總理在災區(qū)學校的黑板上也寫下了“多難興邦”四個大字。這些對中國人來說,并不單是安慰和鼓勁的話語,也確是被歷史無數(shù)次證明的真理,并將在未來的中國發(fā)展中繼續(xù)得到印證。
    又是一年5?12,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際,以此來祭奠數(shù)萬遇難同胞的亡靈的冤魂。
    我們堅信,有我們強大的祖國做后盾,沒有戰(zhàn)勝不了的困難,美好的明天在等待著你們!
    汶川大地震的個人心得感受篇六
    汶川大地震是中國歷史上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發(fā)生在2008年5月12日。這場強烈的地震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傷害和教訓。通過學習汶川大地震,我們可以深刻認識到自然災害的破壞力和人類的脆弱性,同時也可以從這次災難中汲取寶貴的教訓,增強應對災害的能力,并改善我們的生活方式。
    第二段:認識自然災害的破壞力。
    汶川大地震是一次里氏地震,地震矩級達到了8.0級,持續(xù)時間長達兩分鐘。這次地震引發(fā)了巨大的地表位移和強烈的震動,造成了汶川、綿陽等地的房屋倒塌、山體滑坡等災害。數(shù)以萬計的人們喪失了生命,更多的人失去了親人,受到了精神和心理的創(chuàng)傷。汶川大地震告訴我們,自然災害的破壞力是極大的,人類要時刻保持對自然力量的敬畏,合理利用自然資源,預防災害的發(fā)生。
    第三段:認識人類脆弱性。
    汶川大地震的發(fā)生使我們深刻認識到人類在自然力面前的脆弱性。盡管科技的進步和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為我們提供了很多便利和保護,但地震這種自然災害仍然能夠對人類社會造成極大的破壞。特別是在汶川大地震中,許多建筑物在震中無法抵御強烈的震動而倒塌,導致眾多生命的逝去。這次災難提醒我們,盡管我們可以做很多努力來預防和減輕災害的發(fā)生和影響,但我們仍然需要認識到人類的脆弱性,不斷加強對災害的警惕和預防。
    第四段:增強應對災害的能力。
    汶川大地震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課,教會了我們如何應對災害。我們需要建立完善的災害應對機制,提高災害預警系統(tǒng)的準確性和覆蓋面,確保人們能夠在災害來臨之前得到及時的警示和疏散。此外,我們還需要加強社會應急體系的建設,提高公眾災害防范的意識,大力推廣災害知識和救護技能的普及,增強災后救援和重建的能力。只有通過不斷地加強應對災害的能力,我們才能更好地保護人民的生命和財產(chǎn),減少災害帶來的痛苦。
    第五段:改善生活方式,減少環(huán)境破壞。
    汶川大地震的發(fā)生與人類的生活方式和環(huán)境破壞密切相關。在地震爆發(fā)前,這一地區(qū)長期存在著大規(guī)模的砍伐、山體開采等人類活動,嚴重破壞了自然環(huán)境的平衡。這些活動導致山體失去了固有的保護能力,使得地震引發(fā)的災害更為嚴重。通過學習汶川大地震,我們應該認識到人類活動對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并采取行動改善我們的生活方式。保護環(huán)境就是保護自己,我們應該積極參與環(huán)境保護和生態(tài)修復,減少對自然資源的過度利用,促進可持續(xù)發(fā)展。
    結尾。
    通過學習汶川大地震,我們可以深刻認識到自然災害的破壞力和人類的脆弱性,增強應對災害的能力,并改善我們的生活方式。我們應該時刻保持對自然力量的敬畏,加強災害預防和應對的能力,積極參與環(huán)境保護,共同努力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安全和可持續(xù)的未來。
    汶川大地震的個人心得感受篇七
    汶川大地震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一次災難性地震,給中國社會和人民帶來了巨大的傷痛。在這場災難中,許多英勇的人們冒著生命危險進行了自救和救助,為人類的生存奮斗,表現(xiàn)出了崇高的人道主義精神。我也在這次地震中得到了很多教訓和感悟,今天我來分享一下我的心得和體會。
    段落二:生命無價。
    這次地震中,我深刻地感受到生命是多么無價。當時我們都被困在了教室里,不知道下一秒會發(fā)生什么。我曾經(jīng)認為,只有在面臨死亡的時候,人才會意識到生命的可貴。但是,那時候,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思考自己的命運。在那種情況下,我們懂得了珍惜每一個機會,努力生存下去。
    段落三:團結互助。
    災難中,人與人之間的團結是最為華麗的。我們和陌生人一起生活并互相幫助,沒有任何種族、地域和階級的分別,只有一個命運的共同點。這段經(jīng)歷對我的印象深刻。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像一盞燈光一樣,互相溫暖,互相扶持,互相支持。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看到一個更美好的明天。
    段落四:人性的崩潰。
    在這次地震中,我還看到了一些人發(fā)生了人性的崩潰。他們?yōu)榱藸帄Z救援物資,甚至互相傷害。這是很可悲的。但是,如果我們真正看到了人性的崩潰,我們也能從中得到教訓。我們要時刻警惕人性中的瘋狂和欲望,保持理性和善良,明確自己為什么而生。
    段落五:人性的光輝。
    最后,我想說的是,在災難中,我們也看到了人性的光輝。很多人無私奉獻、救人眾生、把自己的生命幻化成一條希望的蠟燭。我想這是對人類最大的美德和褒獎。這是我們應該學習和發(fā)揚的精神,因為在困境中,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希望的微光。在生活中,我們應該保持樂觀、勇敢和積極的精神,將人性光輝的精神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
    結語:
    這次地震讓我更加深入地認識到生命的寶貴,團結互助的意義和人性的復雜性。我想,無論社會風格如何變化,這些思考都是需要我們時刻警覺的問題。有這樣的思考,才有人性的光輝,才能在災難中成為正義的力量。
    汶川大地震的個人心得感受篇八
    5月12日,注定要使我們用一生去銘記。汶川地底的一次震動,震動了中國,震動了世界。無數(shù)的生命轉瞬而逝,無數(shù)的房屋頃刻瓦礫。汶川成為了川之傷,成為了國之殤!
    還記得在那段哀痛的日子里,全國人民心手相連,共度災難,一幅幅畫面讓我們感慨萬千,一個個身影讓我們肅然起敬,一份份感動讓我們記憶猶新。面對無數(shù)生命被掩埋在廢墟中,失去親人的人們對著廢墟呼喚。山悲水泣天垂淚,星暗云濃地含愁。汽笛為故去生靈而哀鳴,國旗為百姓而垂降。然而,偉大的中國人并沒有因此而被打倒。我們在挫折中奮斗,在逆境中成長,在悲痛中崛起,在廢墟上前行。
    懷著對生命的敬畏,全國人民聯(lián)合起來,不分晝夜,無私奉獻,打響拯救生命的接力戰(zhàn)。無數(shù)的同胞被救出,神州大地上出現(xiàn)了一個又一個感人的圖畫。經(jīng)歷了悲痛、鎮(zhèn)定、堅強、抗爭之后,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讓中華民族更加團結,更加奮進,更加成熟。
    精神的力量讓我們一次次動容,一次次得到洗禮,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可貴,讓我們看到了在和平環(huán)境下成長的年輕一代的責任感,讓我們看到了民族未來的希望。
    汶川大地震的個人心得感受篇九
    5月13日,火炬手和工作人員在捐獻儀式上捐款。當日,北京奧運會火炬?zhèn)鬟f福建龍巖站舉行捐獻儀式,為地震災區(qū)獻愛心。
    人類將永遠銘記歷史的這一個時刻:公元5月12日,北京時間14時28分。一場7.8級的強烈地震,突然襲擊了中國西部的四川省汶川縣,強大的地震波震動全川,搖撼全國,在瞬間奪去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這是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來,中國遭受的傷亡最重的自然災害,舉世為之震驚,無數(shù)國人為死難同胞落淚。
    越是在危難時刻,中華民族就越團結、越堅強!越是在危難時刻,就越能顯示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汶川震災,揪住了世人的聚焦,揪住了全國億萬人民的心。無論是中央領導還是普通百姓,無論是社會名流還是下崗職工,無一不在用最真摯的感情、最純樸的愛心、最積極的行動,共同譜寫了一曲眾志成誠、萬眾一心抗震救災的動人樂章,無一不在用實際行動告訴世人——我們今天都是汶川人。
    震災發(fā)生后,在第一時間指示盡快搶救傷員,保證災區(qū)人民生命安全;總理立即趕赴災區(qū),親臨抗震救災第一線指導救災工作。當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召開會議,全面部署抗震救災工作,并決定立即成立抗震救災總指揮部。
    民政部緊急調撥5000頂救災帳篷支援災區(qū);中國地震局立即啟動應急預案一級響應,216人的現(xiàn)場應急工作隊和緊急救援隊已奔赴災區(qū);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緊急向災區(qū)調撥價值78萬余元人民幣的救災物資;由衛(wèi)生部派出的10余支衛(wèi)生應急隊伍已啟程赴汶川地震災區(qū)開展救援工作;工業(yè)和信息化部緊急調撥衛(wèi)星電話等通信設施;科技部派出遙感飛機奔赴汶川地震災區(qū);近2萬解放軍和武警官兵到達災區(qū),另有2.4萬名官兵緊急空運到重災區(qū)……。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有人的出人,有力的出力,有錢的出錢,億萬人民及海外僑胞紛紛通過各種形式、各種途徑表達自己對災區(qū)人民的援助和支持。至今,中國紅十字會已接收到來自社會各界捐贈的款物價值超過1.2億元;海外華商通過國務院僑辦向地震災區(qū)捐款6850萬元,中華民族扶危濟困、樂施善舉的傳統(tǒng)美德在此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解讀。
    而“有一分能耐使一分能耐”、“有一份力出一份力”,更是成為普通百姓支援災區(qū)人民的樸實行動。成都市民自發(fā)排著長隊,深夜踴躍獻血,獻血隊伍長達數(shù)百米。為滿足市民獻愛心的需要,相關部門臨時設立了無數(shù)個獻血點;而在武漢出現(xiàn)了地震中感人一幕,上百人“尾隨”孕婦從樓道慢慢撤離,真切地體現(xiàn)了對生命的敬重;在網(wǎng)絡上,無數(shù)情真意切的祈愿帖子傳遞著無數(shù)同胞情感,手機中接連不斷的慰問信息始終溫暖著災區(qū)人民的心。
    我們相信,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有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迎難而上、百折不撓的抗災精神,我們就一定能夠奪取抗震救災斗爭的勝利。因為,我們今天都是汶川人。
    汶川大地震的個人心得感受篇十
    汶川大地震是中國歷史上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這場地震造成了數(shù)萬人的死亡和失蹤,給整個國家?guī)砭薮髠础榱思o念這場災難中逝去的人們,每年的5月12日,我們都會舉行默哀活動,表達對逝者的哀思和對生命的珍視。
    第二段:深刻意義。
    停下腳步,默立兩分鐘,似乎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但卻蘊含著深刻的意義。在這個時刻,我們可以追憶逝去的人們,緬懷他們?yōu)樽鎳腿嗣褡龀龅呢暙I。默哀是一種感性與理性相結合的表達方式,它讓我們深刻體會到生命的脆弱和珍貴。通過這樣的活動,我們也更加珍視當下的生活和時光。
    第三段:溫暖與感動。
    在默哀過程中,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眾人肅穆的場景,更多的是溫暖和感動。有些人在默哀時低頭默哀,有些人捧著花獻上祝福,還有些人默默流淚,每個人的表達方式都顯得那么的虔誠和動人。這樣的場景讓我們不禁感嘆人性的善良和博大,它也啟示我們,面對災難時,我們應該追求和平和愛,這樣的力量才能讓我們更加堅強和勇敢地面對未來的挑戰(zhàn)。
    第四段:繼承和傳承。
    每一次默哀都有一種儀式感,虔誠的態(tài)度讓我們更加理解民族的傳統(tǒng)和文化中的儀式。這也表明,我們作為一代后代,不僅要銘記歷史,追思先烈,更要繼承和傳承這種儀式,傳承祖先的智慧和品格,凝聚民族的奮斗和力量。
    第五段:對未來的期許。
    在默哀這樣的場合中,我們也會產(chǎn)生很多對未來的期望和祝福。我們希望國家能夠更加強大,民族團結,人民幸福。我們也希望可以盡可能的避免類似的自然災害,以及減少自然災害給人們帶來的痛苦。我們相信,有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未來一定會更加美好。
    總之,在這樣的默哀場合中,我們不僅是在緬懷逝去的人們,更重要的是,我們從中可以感受到民族的凝聚力和人類對于愛和美好生活的追求。我們珍惜這樣的時刻,懂得如何去愛,去感受這樣的氛圍,也是我們做為一個人的精神追求。
    汶川大地震的個人心得感受篇十一
    在2008年5月12日,中國四川省汶川縣發(fā)生了舉世震驚的大地震。經(jīng)過5年多的時間,我們雖然已經(jīng)不再害怕地震,但是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那場震驚了全世界的災難。為了紀念那些在地震中逝去的生命,我們每年都會在5月12日舉行默哀儀式。今天,我來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和體會。
    第二段:默哀時的感受。
    第三段:從默哀思考到行動。
    作為普通人,我們可能沒有能力直接為災區(qū)人民提供物質上的援助,但是我們可以從我們自己的生活開始,為災區(qū)人民做出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我們可以盡量減少浪費食物,不亂扔垃圾,為環(huán)保做出自己的貢獻。還可以多關注公益活動和義工活動,多為社會做貢獻。這些小小的行動看起來微不足道,但是他們都是在為改善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汶川大地震給我們帶來的不僅是巨大的傷痛,也帶來的思考和啟示。這場大災難讓我們看到了人類的脆弱和無力。但是它也讓我們懂得,只有團結、互相幫助和支持,才能克服災難和困難。這場大地震讓我們認識到,只有珍惜眼前人,才能讓我們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第五段:結尾。
    在每年的5月12日,當我站在陽臺上,聽著整個社區(qū)在默哀時的寂靜時,我的心中總會泛起一股悲同情,但是這個時候,也會有一股力量涌動在我身上,讓我感受到人類團結的力量和品質。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為汶川大地震默哀,并讓這種感覺化成自己的行動,不斷地為社會做出貢獻,為我們逝去的人們留下一份溫暖的回憶。
    汶川大地震的個人心得感受篇十二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印象中的2008年5月12日,是中國人民心中永遠無法磨滅的一天。當時我在家里讀書,突然感覺地板搖晃起來,墻壁隨之發(fā)出可怕的嘎吱聲,我極度驚恐地站在原地。當?shù)卣疬^去后,電視上播出了那個令人心碎的畫面:汶川大地震造成了數(shù)萬人喪生,無數(shù)家庭變得支離破碎。這次震災對我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和啟示。
    首先,汶川大地震讓我意識到生命的脆弱。地震來襲時我們完全無法阻擋它的威力,無法逃避它的破壞。那一瞬間,我看到了強大的大自然力量,也看到了人類的渺小。震災過后,我們親眼目睹了許多精神振奮的故事,每個人都知道,只要抱著希望和生存的意志,即便身處困境,我們還是可以戰(zhàn)勝困難,勇往直前。這段經(jīng)歷讓我深深明白,凡事不可輕視,要珍惜眼前所擁有的,因為生命是如此珍貴,而不可預測的災難時刻可能隨時會降臨。
    其次,汶川大地震向我展示了人間大愛。這場災難發(fā)生后,中國人民團結一心,民眾自發(fā)地為受災地區(qū)捐款捐物,慷慨解囊,伸出援助之手。無數(shù)的救援隊伍冒著生命危險,夜以繼日地搶救傷者,他們無私奉獻,默默地為災區(qū)人民提供援助。不僅僅是國內人士,國際社會也伸出援手,這使我深感人間大愛的偉大力量。這一系列的行動讓我明白了,困難是可以共同度過的,人類是一個偉大的集體,只有相互關心、相互幫助,才能創(chuàng)造出更美好的明天。
    再次,汶川大地震教會了我珍惜每一次機會。一座城市被毀,無數(shù)孩子失去了學校,我想到了他們沒有了上學的機會,不能享受知識帶來的快樂。而我卻有著每天正常上學和學習的機會,這是多么幸運的事情!地震使我懂得,每一次機會都是來之不易的,我們應該抓住每一次機會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努力學習,為了建設美好的社會而努力奮斗。
    最后,汶川大地震深深觸動了我的家庭觀念。震災讓我認識到,家庭是我們最堅強的后盾。在地震發(fā)生的瞬間,我想到的第一個家人就是父母,想到了他們不顧自己的安危,一直為我默默付出的情景。那時才真切明白,家庭的重要性遠遠超出了我原先的理解。無論困境多么艱難,只要家人在一起,團結一致,我們就有了無懼的勇氣。這讓我明白了,無論世界發(fā)生怎樣的變故,我們應該用心去陪伴和愛護家人,因為有了家人的支持,我們才能真正充實幸福。
    汶川大地震是一場巨大的災難,但也是一次對人類做出的偉大考驗。正是在這次地震中,我們看到了生命的脆弱,看到了人間大愛,看到了每一次機會的珍貴,看到了家庭的偉大。希望我們都能從這次地震中吸取教訓,珍惜生命,關愛他人,感恩所擁有的一切,并為建設美好的社會做出自己的努力。
    謝謝大家!
    汶川大地震的個人心得感受篇十三
    1、求求你們讓我再去救一個!
    搶救到最關鍵的時候,突然教學樓的廢墟因為余震和機吊操作發(fā)生了移動,隨時有可能發(fā)生再次坍塌,再進入廢墟救援十分的危險,幾乎等于送死,當時的消防指揮下了死命令,讓鉆入廢墟的人馬上撤出來,要等到坍塌穩(wěn)定后再進入,然而此時,幾個剛才廢墟出來的戰(zhàn)士大叫又發(fā)現(xiàn)了孩子。
    幾個戰(zhàn)士聽見了就不管了,轉頭又要往里鉆,這時坍塌就發(fā)生了,一塊巨大的混凝土塊眼看就在往下陷,那幾個往里轉的戰(zhàn)士馬上給其他的戰(zhàn)士死死拖住,兩幫人在上面拉扯,最后廢墟上的戰(zhàn)士們被人拖到了安全地帶,一個剛從廢墟中帶出了一個孩子的戰(zhàn)士就跪了下來大哭,對拖著他的人說你們讓我再去救一個,求求你們讓我再去救一個!我還能再救一個!看到這個情形所有人都哭了,然而所有人都無計可施,只眼睜睜的看著廢墟第二次坍塌。
    這些子弟兵24小時沒日沒夜地奮戰(zhàn)在廢墟中,手刨肩頂,忍受饑餓與寒冷,克服種.種困難,連續(xù)作戰(zhàn),他們忘記了自己的存在,心中千萬遍地呼喊著“救人”“救人”。
    2、一排牙印的故事。
    撕心裂肺,莫過于生離死別。這一幕,從昨天到今天,一直在地震遇難者遺體掩埋現(xiàn)場的什邡市洛水鎮(zhèn)青峰墓地上演。
    今天,在執(zhí)行維護墓地秩序的子弟兵中,空降兵某團黃繼光生前所在連一級士官李武手臂上一排深深的牙印,格外引人注目。當?shù)匕傩辗彩侵肋@排牙印來由的,無不唏噓感嘆。
    由于聚集在墓地的遇難者家屬過多,為了防止死難者親屬情緒失控,妨礙現(xiàn)場遺體掩埋,當?shù)卣?guī)定在掩埋過程中,每具遺體下葬時只能有一名親屬進入墓地送葬。
    五月十五日十七時,當里圈負責掩埋的戰(zhàn)士們準備將一具遺體下葬時,一位十來歲的小姑娘從人群中哭著沖了出來,一頭撞在了負責維護秩序的李武身上,想鉆入掩埋現(xiàn)場。李武和戰(zhàn)友看著滿臉淚水的小姑娘,一面阻攔她進入,一面好言好語安撫她。眼見無望沖入,突然,小姑娘抓起了李武的一只胳膊,猛地咬了上去。
    面對情緒失控的小姑娘,李武強忍身上的劇痛和心中的悲傷,紋絲不動。小姑娘見李武沒有反映,就拔出衣服上一枚胸針,對著他的胳膊狠狠扎了下去。約三厘米長的胸針一下子全扎入了李武手臂,霎時間,涌出的鮮血迅速染紅了他整條胳膊,順著肘部滴淌下來。
    但李武就像沒有感覺一樣,繼續(xù)安慰著小姑娘,腳下還是一步不退。在場的所有老百姓都被這一幕驚呆了,有的當場就哭出聲來。一位老大爺走出人群,輕輕拉起小姑娘,“孩子啊,叔叔的心也疼著啊,我們回家吧?!?BR>    小姑娘凝視著李武汗流滿頰的面容,止住了哭泣,默默隨著老大爺向后退去……后來戰(zhàn)士們掩埋遺體時,就再也沒有過群眾沖撞警戒的情況。
    李武后來告訴筆者,“當時真正痛的不在手上而在心里,小小年紀一下子失去了親人,能不傷痛嗎,只要我的傷痛,能減輕她的一點傷痛,那就讓她咬吧!”
    3、特殊的新婚儀式。
    我們牽手為連理,這個日子,我們鄭重地分配這甜蜜。一分給你,一分給受難的同胞兄弟。當我們的熱血流進了親人的脈管,這甜蜜,就有了新的意義。
    ——5月13日,在河北省血液中心的獻血屋內,剛舉行完婚禮的新郎薛旭、新娘卜碩斐攜手為四川地震災區(qū)獻血,奉獻愛心。
    4、愛心匯聚成河。
    “廣州日報,災情最先報!買一份報,一元獻愛心?!弊蛉?時開始,本報發(fā)行公司上千名投遞員分赴全市各區(qū)義賣報紙,形成了一股紅色暖流,無論是老板、職員、學生、保安、民工等各個階層的市民,紛紛踴躍解囊,其中不乏外籍人士。一個上午,兩輪義賣,結果不到一個小時報紙就全部售罄,各義賣點臨時增加了至少三次報紙,都滿足不了市民的熱情。全天報紙銷售比平常增加20%。
    捐款數(shù)十萬日元的兩名日本低收入者,他們都是原在華日本遺孤的后代,其父母于戰(zhàn)后是在善良的中國人照料下才得以幸存并返回日本的。他們表示,中國于自己有恩,現(xiàn)在是報恩的時候了?!爸袊彩俏覀兊墓枢l(xiāng)。故鄉(xiāng)遭災了,我們心痛”,他們這樣說自己的心情。
    5、鐵女子張泉靈。
    有“北大才女”之稱的張泉靈,是《東方時空》的主持人,先后主持了跨世紀慶典的直播、張健橫渡英吉利海峽、雅典奧運會、連戰(zhàn)及宋楚瑜大陸之行等大型直播活動,同時還以記者身份深入到抗擊非典第一線、羅布泊無人區(qū)、阿富汗戰(zhàn)亂地震災區(qū)等做連線報道。并連續(xù)多年擔任《一年又一年》節(jié)目的主持人。張泉靈每每以其大氣的表現(xiàn)和得體的談吐,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成為央視具有大型直播節(jié)目主持能力的主持人之一。
    作為一名記者,張泉靈總是勇于接受挑戰(zhàn)。幾天前,她還在海拔五千多米的珠峰大本營做全程直播報道。當四川汶川地震發(fā)生后,她馬不停蹄地直奔四川,奔赴正在打通的都江堰至汶川縣公路的第一現(xiàn)場,并向觀眾發(fā)回了最新消息。雖然有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顧,但祖國需要她,她便冒著生命危險毅然奔赴災區(qū)。雖然當?shù)赜嗾鸩粩啵珡埲`仍堅持在第一線,堅持在最危險的地方進行報道。正是有了數(shù)不清的“張泉靈”們,祖國人民才能及早了解到災區(qū)人們的情況。
    6、發(fā)怒的溫總理。
    在普通老百姓的心目中,國家總理一向是溫文爾雅、和藹可親的。然而,在抗震救災中,平日里溫和的溫總理卻發(fā)怒了,這一下,讓看過這條新聞的人無不為之吃驚。
    溫總理沒有理由不發(fā)怒。由于連綿的大雨導致救援行動受阻,在廢墟下的民眾急需救助,心系民眾、心急如焚的溫總理面對空降部隊的領導說出“我就一句話,是人民在養(yǎng)你們,你們自已看著辦”的話語是自然而然的。
    溫總理沒有理由不發(fā)怒。地震災區(qū)的慘烈,震憾了一個國家總理的心靈,受難的百姓讓他淚流滿面,他嘶啞的聲音響徹在災區(qū)的萬山叢中。因為在廢墟下,在狂風暴雨中,在漫漫長夜里,還有無數(shù)人民群眾在等待著救援人員的到來。
    無論是颶風“卡特里娜”襲擊美國,還是底印尼大海嘯,世界其他國家很少有領導人會在災難發(fā)生時,除趕到現(xiàn)場視察災情、慰問群眾之外,還要親自擔任救災總指揮。
    畢竟前者屬于政治職責,后者屬于專業(yè)領域。
    親臨一線,四處疲于奔命地指揮、調度、慰問。在中國的社會環(huán)境之下,總理的到場除了提高應變效率、爭取黃金時間、督促地方官員、現(xiàn)場拍板解決問題之外,第一時間奔赴災區(qū),指揮救災、慰問百姓,更是災場和全國民心穩(wěn)定的巨大精神力量。
    中國總理這個職位,自周恩來時代開始,就被賦予了兢兢業(yè)業(yè)、克盡職守的形象,“周總理”三個既是一代中國人對周恩來的永恒紀念,也是對繼任者的道德標尺和衡量比照。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18日刊登署名周兆呈的文章說,“中國的總理難為”,“中國式總理,無法復制,想學也學不來”。
    7、國際大家庭。
    大難面前,愿愛心永恒!此時,中國災難不斷,困難重重,急需來自世界各國的援助和支持,請不要讓國內四濺的口水和各種污言穢語淹沒了國外更多人的熱心和善意。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感恩之心,真誠之意,友好之情,和平之愿,大度之懷,文明之風,會使中國多方受益,早日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