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竹美術教學反思(三篇)

字號: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竹美術教學反思篇一
    當然,本課教學也存在一些不足:
    1、學生活動不夠充分,主要是考慮時間問題,這一直是我教學活動中無法解決的一個矛盾。要么就是課堂容量的問題,也可能是課堂環(huán)節(jié)的有效性問題。
    2、語言不夠精練,作為語文教師,一定要堅持不懈地錘煉語言。即使做不到妙語如珠,也要精練流暢,文采飛揚。
    范例三《談讀書》是英國哲學家培根的一篇隨筆,屬于立論文。作者先闡述讀書的正確目的,讀書與經驗的的關系,用書的智慧;接著闡述讀書的方法,提倡讀書與討論作文結合起來;最后闡述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彌補精神上的各種缺陷。這篇文章不僅給人思想上的啟迪,更重要的是它語言精辟,筆法靈活,給人以美的熏陶。
    本堂課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提煉概括梳理知識的能力。并針對優(yōu)美句子做點賞析積累。授完本節(jié)課,自己的感覺還行,老師們對我這節(jié)課的評價也還比較高。但坐下來仔細思考,還是存在不少問題。
    竹美術教學反思篇二
    得知抽簽的結果是《竹影》,我當時有點茫然,去年教七年級時教過一次,當時是怎么處理教材的,已記不大清楚了。這次,我再讀教材,只覺文章內容太雜太散,要讓學生感受和了解的情感點太多、知識點過深。
    藝術,讓我們成年人都仰之彌高的東西,怎么讓學生去懂?
    三讀教材之時,文章第一人稱“我”突然讓我茅塞頓開,既然文章是從一個孩子的視角和心理去寫的,我何不把這節(jié)課也設計成一節(jié)帶領孩子們回憶童年、感悟童趣、體驗成長的課!讓孩子們在同伴的游戲中找趣,在已有的生活體驗中悟理,讓他們也像文中的“我”一樣,在玩中學,在玩中與同伴對話,與“爸爸”對話,也與自己的童年交流,與藝術大師切磋。
    因此,我把“賞讀童趣”作為教學的重點,把“了解中國畫”作為一個難點,把“感悟成長”作為拓展。在這節(jié)課中,我努力從三個“關注”去做。
    一是關注現場生成。在賞讀童趣環(huán)節(jié)中,學生關注的許多點都不在我的預設之中,但我沒有刻意地把學生往我的“圈子”中引,而是把自己也當作學生的同齡人,和他們平等地交流,引導學生賞出文中的童真童趣。如一生找到畫竹影時孩子們說的四句話,認為很有童趣,我除了評點這是一種語言之趣、場面之趣,馬上想到讓這個學生所在的小組四個人進行角色對話,讀出孩子們嘰嘰喳喳議論的味道。在學生讀得不夠出色時,我及時進行了一人表演多個角色的范讀。那一刻,我都覺得成了孩子。
    二是關注學生的認知水平。面對深奧的繪畫藝術和大段大段的知識講解,我去粗取精,抓關鍵詞“畫意”,找與之相對應的句子。學生在文中分別找到了“神氣”“一種美的姿態(tài),一種活的神氣”來解釋“畫意”,就已經能證明他們理解了。如果過多解釋,理論性太強,學生也覺枯燥無味,反而成了一節(jié)美術鑒賞課。事實證明,當我讓學生在四幅圖中找到中國畫時,他們既找對了,也能說出理論根據,連中國畫的竹與西洋畫的竹的細微差別也沒有說錯,讓我覺得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真的是事半功倍。
    三是關注學生體驗。讓學生充分調動自己的童年感受和經驗,如講自己平時的游戲;對照文中的“爸爸”說自己的生活啟示。關注體驗時又照顧到了個性差異,為學生提供多個體驗角度,如賞析童趣的角度有三種以上,談成長感悟的角度有四種以上。
    但我總覺得這節(jié)課還沒有發(fā)揮好,首先是我個人的素質有局限,臨場激趣的能力不強,課堂氣氛不活躍;其次是學生的體驗還不充分,如“童趣”賞讀點還可更多一點。如果再上這節(jié)課,我會在賞讀童趣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設計更充分的學生活動,在學生自主探究方面加強學法指導。
    竹美術教學反思篇三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14課《荷葉圓圓》是一篇輕快活潑、語句優(yōu)美的散文詩。在《荷葉圓圓》的教學中,我主要想加強識字教學、重視讀的實踐過程、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及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以下是我對《荷葉圓圓》的教學反思:
    一、尊重學生的意愿,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為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在《荷葉圓圓》的課堂中,我也注意讓學生自主地選擇喜歡的學習內容、學習方式進行學習。如再讀課文時,我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自然段讀給邊上的同學聽。在精讀課文時,我讓學生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
    “你這節(jié)課最想和誰交朋友?”等。這些自主性地選擇,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也讓我們的課堂更精彩。
    二、有層次地、反復地進行識字教學
    一年級學生識字的一個特點就是“認得快,忘得快”。因此,在識字教學中,對生字的識記我采用多種方式,反復識記。
    《荷葉圓圓》這節(jié)課中,首先是初讀課文中的讀準生字,到帶拼音讀帶生字的詞語,再到個別生字的帶拼音讀、去拼音讀,又回到課文中整體感知,最后在游戲中識字。通過這樣多種形式地反復訓練,使學生對生字的識記得到了鞏固。
    三、閱讀教學“以讀為本”,重視讀的實踐過程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
    “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有些詩文要求學生誦讀,以利于積累、體驗、培養(yǎng)語感。
    ”所以在《荷葉圓圓》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十分重視讀的訓練,始終以讀為本。朗讀的形式也是多樣的。由讀通到讀懂,再到有感情地讀,并在讀后給予鼓勵性的評價。特別是在感情朗讀時,根據學生不同的感悟,允許學生個性化的朗讀。如在朗讀小水珠一段時,有的學生認為小水珠很可愛;有的同學認為小水珠很開心,不同的感受使他們的朗讀也不同。在瑯瑯的讀書聲中,他們獲得了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了語言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