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看完孔融讓梨的感受(3篇)

字號: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看完孔融讓梨的感受篇一
    東漢魯國,有個叫孔融的小男孩。他非常聰明,也很懂事。在他四歲時,有一次,爸爸拿回來一袋梨,給孩子們吃。爸爸讓孔融來分梨,孔融把最大的給了爺爺奶奶,把比較大的給爸爸媽媽,把其他的給了哥哥弟弟,而把最小的給了自己。大家都夸他懂事。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什么是尊老愛幼,團結(jié)友愛。也讓我想到了很多
    我的同桌,有個哥哥,他們上學前和父母吃完飯,因為早飯不多,最后還剩下一個饅頭,父母硬要叫他們兩兄弟吃,而他們不約而同地給了父母。這樣,讓人感動的家庭氛圍,這兩兄弟,就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孔融呀。他們知道父母的辛苦,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表達了對父母的關(guān)心和愛。
    我最近看了一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頭狼和一只狐貍抓到了一只小羔羊,彼此都想獨吞,還互相殘殺,最后小羊跑了,它倆餓死了。這個故事與《孔融讓梨》成了鮮明的對比,孔融的孝心讓人感動,而狼和狐貍的故事卻被人們用來諷刺那些為了爭搶利益不會謙讓而最后兩敗俱傷的那些人。
    這樣為利益爭搶的事也曾發(fā)生在我身上。那一天,我和同桌為了一本課外書,在我的,是我的的話語中,我們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最終我們都不再理會對方。而當我讀到《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時,我覺得非常羞愧難當,覺得自己不應該和同桌為了一本書而爭搶,以后無論什么東西,我都會和她分享。經(jīng)過這件事,我發(fā)現(xiàn),其實分享、謙讓這些美德做起來并不難,而且也能使大家其樂融融。
    百善孝為先尊老愛幼謙讓,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人人都應該從自身做起,從我們的點滴做起,感恩父母,感恩長輩,相互謙讓,學會分享,將我們的傳統(tǒng)美德繼續(xù)弘揚。
    讀《孔融讓梨》有感范文二
    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歷史的國家;是一個具有傳統(tǒng)文化的國家;中華自古以來都傳承著禮讓的傳統(tǒng)美德,在暑假里,我讀了《孔融讓梨》這個故事。讓我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禮讓,在古代的小孩都懂得禮讓,我們現(xiàn)在新時代的小學生更加要學習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孔融讓梨的故事主要講的是在古時候,有一個小孩,名字叫做孔融,在他四歲的那年,有一天,他家里來了客人,并帶來了一大堆梨??腿俗尶兹诎牙娣纸o大家吃,孔融在爸爸的同意后,就起來給大家分梨。他先拿了個最大的梨給客人;然后挑了兩個大的給父母;再把大的一個一個分給了哥哥們;最后,他才在一大堆梨中拿了一個最小的給自己??腿藛栃】兹跒槭裁茨靡粋€最小的給自己呢?孔融回答說,我年紀最小,當然應該吃最小的??腿寺犃丝兹诘幕卮疬B連夸獎他。
    對比我們現(xiàn)代社會的小孩,特別是獨生子女,家里的大人都圍著轉(zhuǎn),長輩有好吃的、好玩的都會毫不猶豫給小孩,無比地溺愛,生怕自己的小孩受一點點委屈。
    在我還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對我呵護有加,千依百順,有好吃的、好穿的都是
    看完孔融讓梨的感受篇二
    今天我讀了《孔融讓梨》的故事,這個故事講述了在漢朝一個4歲的小孩,在祖父六十大壽的時候,父親讓他分梨子,他按照長幼的順序分了梨子,留給自己最小的,父親問他:”為什么分給自己最小的“孔融說:”樹有高低,人有老小,尊敬長輩是做人的道理。“后來父親又讓他分梨子給兄弟們,他還是分給自己最小的,把大的分給哥哥和弟弟,他覺得弟弟小應該讓著他。
    一個四歲的小孩,這么懂事、聰明,尊老愛幼,是多么偉大的美德。他的品德是我們從小就應該學習的,謙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有時是一種尊重,有時是一種寬容,有時是一種貢獻。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應該向他學習,x時遇到需要幫助的人要幫助他們,坐公交車時要主動讓座。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更加豐富多彩,讓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我看過很多次,但每次都沒讀懂意思。今天,我終于把這個故事深一層的意思讀懂了。
    孔融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在他四歲時,就已經(jīng)很有教養(yǎng)了。一天,鄰居給孔融家送來了一盤梨,孔融的兄弟姐妹們一哄而上,爭搶那些又大又好的梨子。但孔融卻站在一旁,沒有去搶。這里寫出了孔融很懂事,會謙讓兄弟姐妹,讓他們先挑選,自己才拿剩下來的吃。
    父親見到亂哄哄的場面,十分生氣,讓站在一旁的孔融給大家分梨吃??兹谙劝褍蓚€大的分給了父親,母親,然后把好的依次分給了哥哥,姐姐和弟弟,而把最小的一個留給自己。父親問孔融為什么把最小的留給自己,孔融回答:“哥哥,姐姐比我大,應該吃大的,弟弟比我小,我也應該讓著他,所以我就挑了個最小的?!备赣H很滿意,還夸獎孔融謙恭禮讓呢。這里,又一次突出孔融很懂事。
    孔融長大后,做了北海太守。他為人寬厚仁慈,廣交朋友,善待有學問的人,成為受人尊敬的人。孔融讓梨這件事上,不但使他的兄弟姐妹受到教育,還為世人做出了榜樣。從孔融的成長,我也懂得了小時候不但要學習文化,還要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品格,長大才是一個德才兼?zhèn)涞娜瞬摹?BR>    這一遍看完后,我懂得了在我們實際生活中,每一個人都學會謙讓,我們之間就不會產(chǎn)生矛盾,矛盾不存在,我們的社會就會和諧;社會和諧,我們的社會就是文明社會;社會文明了,經(jīng)濟就會騰飛,我們的生活也就會更加美好。
    看完孔融讓梨的感受篇三
    這天,我受邀給洛杉磯一所小學的學生們上一堂關(guān)于禮讓的主題課。
    課上,我引用了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我引導孩子們說:孔融四歲就知道讓梨了,我們要向他學習,做一個懂得禮讓的人,大家說好不好?
    讓我意外的是,下面只有寥寥數(shù)聲說好。
    這時,有個小男孩站起來說:陳老師,我不打算向孔融學習,我覺得他做錯了!
    我一聽,感到十分詫異。
    男孩略帶質(zhì)疑地說:孔融是先拿了小梨,然后把大梨讓給哥哥和弟弟,可如果他真的打算讓梨,為什么要先拿梨呢?為什么不最后一個去拿呢?
    我困惑地問:先拿后拿有關(guān)系嗎?
    當然有關(guān)系!我覺得他的哥哥弟弟也有可能會讓梨,但因為孔融搶先拿了小梨,他們沒有了表現(xiàn)讓梨的機會。孔融不僅搶走了讓梨的機會,還讓人們產(chǎn)生了一種只有他才會讓梨的錯覺。事實上,他的哥哥弟弟也有可能會讓梨的。
    說到這里,男孩顯得有些激動,他接著說:我覺得孔融的做法完全不值得提倡,如果讓哥哥弟弟先拿梨,然后他們剩下什么孔融就吃什么,或許這才算是真正的禮讓。
    我完全怔住了。
    客觀地說,這個孩子的解讀是對是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在講臺上站了15年,卻從未見過有學生提出與老師不一樣的想法來。這是為什么?或許這個問題的答案,遠比孔融究竟是在讓梨還是在搶機會更值得我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