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需要經(jīng)過反復修改和完善,以確保教學效果的實現(xiàn)。那么如何編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呢?首先,教師需要明確教學目標,確保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和實用性;其次,教案的結構要清晰合理,包括教學步驟、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方法等;還應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最后,教師還需根據(jù)教學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和改進,保證教學的靈活性。在以下教案范文中,你會看到一些有關課堂互動、評價和反思的設計想法和建議。
美術老師上課教案篇一
教學目標:
通過對植物的觀察和廢舊材料的利用,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的意識。
2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3培養(yǎng)學生對師長的敬愛之情。
教學重點:如何合理運用各種材料制作紙花。
教學難點:紙花的卷制。
學生用具準備:舊掛歷,彩紙,吸管,膠水或膠棒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按常規(guī)進行。
二、導入新。
帶領學生觀察植物,并能對各種植物的外形、顏色特征進行簡單描述。
2這節(jié)我們用各種廢舊材料做成鮮花好不好?板書題。
三、講授新。
引導階段。
引導學生觀摩各種植物圖片或實物,根據(jù)其外形、顏色等,討論用哪些廢舊材料可以將它表現(xiàn)出來??稍谶m當分析植物結構的同時,示范幾種基本的制作方法,如剪、折、貼、卷、插等。老師還可通過示范仙人球等結構較特殊的植物,讓學生領會多次多角度折,折紙成球等特殊表現(xiàn)法。
2發(fā)展階段。
“奇思妙想階段”:啟發(fā)學生在現(xiàn)有植物的基礎上,發(fā)揮想象力,打破植物的原有形態(tài),充分發(fā)揮身邊廢舊材料的作用,進行組合或創(chuàng)造,制作一顆與眾不同的植物。
“情感升華階段”:引導學生懂得老師就像辛勤的園丁哺育他們成長,鼓勵學生把精心制作的紙花送給老師。
四、收拾與整理。
作業(yè)完成后,應督促學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環(huán)境的衛(wèi)生和整潔。
五、后拓展。
我們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材料和方法來表現(xiàn)各種植物。
2在生活中,我們應仔細觀察,將各種材料變廢為寶。
美術老師上課教案篇二
通過教學,使學生對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重要成就及其特點,有所了解和認識,達到開闊眼界,增長知識,陶冶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學生欣賞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能力。
一是通過對中國結構建筑體系的介紹以及對北京故宮總體布局、主要建筑的屋頂形式和色彩的運用等方法的分析,了解中國古代建筑的主要特色;二是通過課文圖版提供的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的典型實例,了解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的主要特點。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對建筑藝術的欣賞,最好是實地參觀,現(xiàn)在僅憑課文提供的一些圖片,難以真正理解課文的內容。教學時應想方設法克服這一困難。
1課時。
圖片、錄象資料、多媒體課件。
一.組織教學:(常規(guī))。
二.復習:
提問:建筑的社會作用有哪些?
三.引入新課:(出示課題)。
園林建筑:
與中國古代宮殿建筑同樣顯示出鮮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藝術成就的,是中國古代的園林藝術。它不僅具有悠久的歷史和高度的成就,而且獨樹一幟,自成體系,與歐洲、阿拉伯園林藝術并稱世界三大園林體系。
中國園林最早見于史籍記載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紀西周的靈囿(“囿”是中國古代供帝王貴族進行狩獵、游樂的一種園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歷史。隨著社會的進步,中國園林逐漸形成獨特的民族形式,自成體系。它的主要特點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與自然美巧妙地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了獨樹一幟的自然山水式園林。由于文人參予園林的建設,中國古代的園林充滿了文人氣息和詩情畫意。“詩情畫意”是中國園林的精髓,也是造園藝術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為達到這一目的。造園藝術家常利用古人詩文與造景的結合。其中,蘇州園林是我國園林藝術的代表作品。
欣賞:
蘇州拙政園“與誰同座軒”:取蘇軾詞“與誰同座,明月清風我”之句為名。蘇軾詞的原意是標榜清高不群,這里只借以寫景,使意境更為豐富。
蘇州網(wǎng)師園月到風來亭和濯纓水閣:其中,亭中橫匾“月到風來”,取自唐代韓愈的詩句“晚年秋將至,長月送風來”;“濯纓水閣”是引用《孟子》中的“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以示其志之清高。
蘇州網(wǎng)師園殿春:其得名是由這一景區(qū)庭院內種植芍藥花而來,因為芍藥花開在春末,宋代詩人蘇東坡有詩云:“多謝花工憐寂寞,尚留芍藥殿春風”?!暗畲骸奔创耗?,“”是與閣相連的小屋。所以,將庭院內留住春天的一角天地,美其名曰“殿春”,是很富于詩情畫意的。
中國古代園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筑等融為一體的游賞環(huán)境。主要有三種類型:
一是皇家園林,面積較大,氣派宏偉,如圓明園、頤和園等。
二是私家園林,風格因園主的情趣而異,如蘇州的拙政園、網(wǎng)師園等。
三是城郊風景區(qū)和山林名勝,如杭州西湖、無錫黿頭渚等。這種園林規(guī)模較大,多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景物融為一體。
中國的自然山水式園林,其主要特點表現(xiàn)在摹仿自然,以人工的力量創(chuàng)造自然的景色,體現(xiàn)了中國古人尊重自然并與自然相親近的觀念。在園林的布局上強調自由曲折。我們江南面積較小的私家園林中表現(xiàn)得尤其突出。
中國園林布局的另一個特點是劃分景區(qū)和空間,以及善于“借景”。借景是中國古代園林突破空間局限、豐富園景的一種傳統(tǒng)手法。把園林以外的風景巧妙地引“借”到園林中來,成為園景的一部分。例如無錫寄暢園“借”錫山的景。
美術老師上課教案篇三
繪畫目的:
1、引導幼兒觀察菠蘿外形特征。
2、用線條大膽進行裝飾,體驗繪畫的快樂。
繪畫步驟:
一、教師教導。
1、先畫出一個圓。
2、畫出三道斜線。
3、畫出交叉在畫三道斜線。
4、畫出花序兩邊。
5、畫出完整花序。
6、畫出菠蘿身上的斑點。
小朋友是不是非常簡單!
你們學會了嗎?
我們一起看一看。
二、分組繪畫。
幼兒繪畫,教師巡回指導。
三、幼兒評價展示。
幼兒相互欣賞作品,看看誰的菠蘿寶寶最漂亮。
四、結束部分:教師小結。
五、活動延伸。
根據(jù)自己能力及喜好自由繪畫。
美術老師上課教案篇四
活動準備:
組織幼兒欣賞漫畫。
課件、畫紙、畫筆、油畫棒、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1.出示憨豆先生的漫畫,引導幼兒觀察,初步感受漫畫夸張、詼諧、幽默的特點。
小結:這種把一個人的某一個明顯的外形特征、或者穿戴和性格特征進行夸張表現(xiàn)形式的繪畫就是漫畫。
2.出示姚明、成龍的生活照和漫畫,繼續(xù)欣賞,通過對比的方式,進一步感受漫畫中夸張的表現(xiàn)手法。
小結:簡單一些說夸張就是根據(jù)物體的特點把大的畫的更大,小的畫的更小?;蛘咭癸@人物的心情或本領時,可以畫的大而突出。
3.出示班級老師的照片,引導幼兒觀察每個老師的特征。
美術老師上課教案篇五
小學美術課程內容繁多,繪畫種類齊全,但是美術老師不是所有繪畫都擅長,就拿國畫來說,很多老師書法功底差,線條弱,畫不好,連示范都拿不出手,怎么教好學生呢?我擔任美術老師五年來,為了提升自己國畫專業(yè)水平邊教邊學,把五年來的做法談一談,與同行分享交流,希望能提出寶貴的意見。
一、系統(tǒng)學習,找專業(yè)老師指導,多參加活動,善于同行交流我剛擔任美術老師時,國畫純是愛好,對國畫的歷史發(fā)展、技法、理論一概不知,沒有一點技法基礎,畫的很粗糙膚淺。畫面效果又板又死。翻開美術書,低年級就有國畫內容,知道自己不能勝任急需學習。于是2012年春季我報讀書畫函授大學東莞分校國畫班。每周六或周日到東莞學習,學習期間按老師要求完成臨摹作業(yè),在業(yè)余時間多畫畫,去學校帶上作業(yè)請老師指出缺點,虛心改正??蠢蠋熓痉缎薷?,聽老師講解技法以及背景歷史。得到了袁赤峰、郭梅煥、莫金水等老師的指導,系統(tǒng)地學習了山水、人物、花鳥等國畫知識。也與東莞、廣州等各地同學相互學習交流,取得較大的進步。函大三年來,我沒有曠課,幾乎每次都到,也畫了許多畫作,得到了袁老師、傅老師的表揚。原東莞市美術教研主任謝洪濤說:在教學同時堅持藝術實踐提升自身藝術創(chuàng)作能力,這與教學水平提高相輔相成,要勤學苦練,要善于交流。于是我一邊在函大學習,一邊與鎮(zhèn)優(yōu)秀美術教師任輝、溫學森、李智勇、吳坤松、媱瀚求等交流,帶上畫作請他們指出缺點提出意見,向他們學習長處。近幾年來,多次參加市鎮(zhèn)書畫展覽比較活動,向同行學習。慢慢地,我也認識了東莞的文放、何卡、周懋華等國畫水平很高的中小學美術老師,向他們學習請教。也到優(yōu)秀青年畫家柯茂華工作室登門拜訪。
函大畢業(yè)后,我更感覺自己國畫水平粗淺,還沒入門,還需繼續(xù)努力。經(jīng)同學介紹,我認識市美協(xié)副主席、南城區(qū)美協(xié)會長李少鈞老師,2012年秋開始我每周末都到李老師工作室繼續(xù)學習。
二、多臨習傳統(tǒng)優(yōu)秀作品,勤于思考總結。
五、六遍,五代董源《瀟湘圖》臨了十來遍,元代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四、五遍...每臨一次自己滿意了請同行、老師觀看,請他們指出缺點及改進方法,我在筆記本上做了記錄,自己再思考、觀察、總結。哪里不像,線條不一樣還是墨色不夠?為什么不像?墨色為什么不夠?原因在哪里?畫家用了什么技法?為什么不用其他技法?樣畫才能與范本接近……時間也許幾個月或者一年后,自己有了新的認識體會再臨同一幅畫。每次都有所進步、認識,理解進了一層,近年來還臨了南宋夏圭的《溪山清遠圖》、劉松年的《四景山水》、明代唐伯虎的《孤鶩落霞圖》等得到同行朋友的認同、收藏。但是與范本不管是線條還是用墨、用色、造型還有較大差距,還需繼續(xù)努力。
三、多看畫展、畫冊、多寫生創(chuàng)作。
五年來,我每月去東莞兩至三次,除了在函大及南城李老師處學習,中午還利用時間到展廳看畫展,到圖書館借畫冊、書籍。一進展廳,看到許多優(yōu)秀作品,就感覺時間過得很快,畫家畫得真好?。【€條那么工整有力,墨色、色彩染得那么細膩自然。遠山云里霧里飄渺無蹤,近景樹木、樓閣、人物畫得逼真、生動。一幅畫從上到下看了十分鐘也不忍離開。一兩個小時一會就過去了。這是美的視覺享受,看著忘記疲勞、忘記饑餓。為什么名家畫得這么好?自己為什么畫不好?近兩三年來東莞主要展覽我?guī)缀醵伎催^。印象很深的如近代名家展:張大千、吳昌碩、黃賓虹、宋文治、關山月、黎雄才等名家作品。有的工整細膩、有的粗曠大氣,感受大師的魅力,學習他們精神。有所領悟,對臨摹、寫生、創(chuàng)作都十分有益。
一、二等獎,有的參加省市展覽。
四、多讀書籍、多練書法、堅持不懈,下足功夫保持興趣。我的同事、老師、領導都說我近年來進步比較快,我只能說自己盡量多畫多學。保持興趣,有興趣就會堅持。每天除了上課、跟車、備改,其余時間我都在美術室畫畫,每天業(yè)余畫3小時左右。一幅畫畫了一半中午也不休息,吃飯休息時還想著怎么畫才好,有時頭都想暈了,滿腦子都是畫。晚辦公下班后還在美術室畫畫或者練書法,練書法就是練線條,這與畫畫一樣重要,每天堅持練習一小時左右,要晚九點左右才離開,睡夢中有時也在畫或與老師、友人交流。有一次還睡中夢見與張大千會晤,他滿頭銀須精神抖擻,講著濃重的四川家鄉(xiāng)口音給我說:“小伙子,加油??!你一定能畫好的?!?記得函大畢業(yè)典禮那天我向東莞市美協(xié)主席,函大校長黃澤森問好,黃主席握著我的手說:“年輕人堅持三十年不出名也有名,沒大成就也有小成就?!蔽沂艿竭@位現(xiàn)代嶺南名家的鼓勵、感染。近年來興趣越來越濃,《國畫美學》說詩是無形的畫,畫是有形的詩,一幅好畫要引起讀者的遐想共鳴,但“手揮五弦易,目送歸鴻難”。一幅畫只能畫一聲即一剎那的景象,怎樣延讀三聲呢?李老師說要帶著感情去畫,要有詩意才有感染力,所以要多讀書下足功夫。我爭取業(yè)余時間多讀畫冊、畫理、畫論、詩詞、古文等書籍。體會畫中詩意韻味。提高自己的知識修養(yǎng)。我體會到同一本畫冊反復看很多遍后,我才發(fā)現(xiàn)一些微妙之處,如:陳少梅的松樹樹干陰面,除赭色,淡墨皴擦外,還染了淡花青,增加了樹干的陰陽、滋潤、質感效果。遠山飄渺、朦朧云氣蒸騰如此美妙,充滿詩意、韻味。為什么這本畫冊看了幾年才觀察到這些呢?讀到一首好的山水詩,閉上眼腦海中就有一幅同樣的山水畫,看到一幅好畫也會想到一首或一句相同的詩。如杜甫詩“蘭若依石細,煙霞嶂幾重。凍泉依石細晴雪落長松?!彼c李子牧的工筆山水畫融在一起了。所以還要下功夫多讀、多畫,保持興趣。
每當看過一次好的展覽都有所收獲、領悟,也是一次享受;每當畫完一幅畫心中有一種成功的喜悅,哼著小曲,像小孩一樣歡呼著、奔跑著;每當晚上走出美術室,辦公室的燈早熄了,看到滿天星斗,才感到疲憊了、腿軟了....現(xiàn)在美術課堂上,國畫課程我可以在五分鐘左右示范一棵樹或一座山、一灣水。毛筆上墨在宣紙上自由畫上幾筆線條,樹木、山石結構出來了,皴染幾筆淡墨,陰陽、濃淡出來了。線條有力流暢,墨色濃淡干濕自然,學生驚訝:“哇!老師畫得好漂亮?!庇袝r導入課題時展開一大幅精品山水,教室學生掌聲雷鳴,驚訝的目光看著作品又看著老師。我感到成了大師一般。同時,我又感覺到國畫進步了,素描、水粉等也進步了,因為繪畫是相通的。
學無止境,我還在比較初級的水平階段,為了繼續(xù)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國畫專業(yè)水平,邊教邊學,我還要堅持不懈繼續(xù)努力。
美術老師上課教案篇六
《走進意象藝術》屬于高中美術鑒賞模塊,意象藝術屬于三大美術類型之一,是介于具象藝術和抽象藝術之間的綜合的藝術類型,兼有兩種藝術的特點,也為學生后續(xù)學習難理解的抽象藝術打下了基礎,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高中階段的學生具有更強的探究精神,思維比較活躍,見解獨到,同時觀察能力與感知能力增強,在美術學習中也希望了解更多本質性的、美術理論方面的知識。但是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絕大部分學生對美術作品的判斷標準普遍都只有一個標桿--就是“像”或者“不像”,所以吸引學生興趣點,使學生以客觀的態(tài)度學習欣賞意象藝術是教學中值得注意的問題。
【知識與技能】。
初步了解和認識什么是意象藝術,如何來辨析意象藝術。
【過程與方法】。
通過比較分析,初步掌握什么是意象藝術,通過對意象藝術的藝術形象和藝術語言的分析,以及藝術家的意圖方面來辨析意象藝術的主要特征。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理解意象藝術的創(chuàng)作構思,提高審美素養(yǎng),開闊眼界,理解多元化藝術。
【重點】。
物象多視角表達的兩種方法即平面表達和立體表達。
【難點】。
能理解物象多視角表達的方法,并用手繪線條的形式表達物象的多個視角。
依據(jù)新課標的要求“美術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利于激發(fā)創(chuàng)新精神的學習環(huán)境”,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與學法:教法為情境法、展示法、實踐練習指導法,而學法則用自主探究法、比較分析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學準備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為我做了如下的準備:ppt課件。
從新課程標準的教學建議出發(fā),我將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作用,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變靜為動,融聲、形、色為一體,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直觀的觀察材料,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具體環(huán)節(jié)如下:
環(huán)節(jié)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精心設計好導入,無疑是一堂課成功的關鍵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勝,使學生興趣盎然的揉入到活動中去,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我將展示《布羅格利公主像》與《帶帽的婦人》,引導學生觀察其中的不同。在學生對意象藝術有一個直觀感知后,繼續(xù)引出這樣的一個故事:當年有一位女士看到《帶帽的婦人》后,便問馬蒂斯“難道我們女人都像您畫的那樣子嗎”而馬蒂斯卻回答到:“夫人,那不是一位女士,那是一幅畫”。通過設疑的方式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學習意象藝術的興趣,讓學生把精力集中到課堂中來。
環(huán)節(jié)二:欣賞作品,探究意象藝術。
根據(jù)費德門教授提出的美術鑒賞的程序“描述——分析——解釋——評價”,我確定我的基本環(huán)節(jié)為:感知怪異—分析怪異—理解意象藝術。
(一)感知怪異。
在感知怪異環(huán)節(jié),我或多媒體展示一系列的意象藝術作品,引導學生欣賞并談一談對這些作品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在學生答出怪異時我會繼續(xù)追問:為什么會有“怪異”的感覺?師生共同總結出畫面夸張。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對名畫的認識,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認識意象藝術的特別之處。
(二)分析怪異。
在學生感受了意象藝術的“怪異”后,展示《圣維克多山》油畫和圣維克多山實景照片,引導學生對比賞析,師生共同探討出藝術家表達傳遞出的不是藝術家的“眼”中之象,而是藝術家的“意”中之象,即“意象”,從而引出意象是畫家對客觀世界的主觀表達。通過老師設問,學生討論師生共同探討,增強師生互動,使學生理解什么是意象藝術,增強學生的合作精神。
對于本課的重點,我將展示學生較為熟悉的作品《吶喊》,并且引導學生相互討論,互相啟發(fā),集思廣益,通過對作品的內容、形象、色彩、線條等方面的描述、分析掌握意象藝術的基本特征,比如主觀、夸張、變形等等,因此在這個階段只要適度的引導,學生就能用自己的語言總結出一些意象藝術的特征來,從而能挖掘出不同層次總結、歸納的能力,提高教學效率。
(三)理解意象藝術。
“如何理解意象藝術”是本課的關鍵,也是學生鑒賞意象藝術的根本要求。這一環(huán)節(jié),我重點是要傳達給學生兩個理解的切入點。故此我分別展示兩組作品,首先通過分析朱耷《鵪鶉圖》中的眼睛理解藝術家是按照“我”想表現(xiàn)的樣子來表現(xiàn)世界,然后展示委拉斯凱茲的《教皇英諾森十世》和培根的《被牛肉片包圍的肖像》分析兩幅作品,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交流,并運用比較法的方式尋找差異,進而總結歸納出意象藝術是藝術家按照“我”感覺的樣子來表現(xiàn)世界。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思維的方向,體會意象藝術是“表達作者內心世界”的藝術形式,理解意象藝術的創(chuàng)作構思是如何與作者個人的主觀意識、生活經(jīng)驗等進行整合與聯(lián)系的。通過學生的發(fā)言、討論,再加上教師的點撥歸納,學生對“意”與“象”的關系有了深刻的理解,并體會到“我”在藝術中的重要性,對意象的“真實性”產(chǎn)生了認同和共鳴。
環(huán)節(jié)三:學以致用,辨析意象藝術。
最后,我設置了“學以致用,辨析意象藝術”的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遷移運用,理解本課的精髓,說出自己的收獲。故此我將展示一系列的意象藝術作品與具象藝術作品,并且設置辯論活動:你是否認為意象藝術比具象藝術更有表現(xiàn)力?為什么?通過大量作品的欣賞,使學生對各種藝術風格和世界多元化藝術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從而激活學生思維,拓展視野。
環(huán)節(jié)四:總結回顧,拓展提高。
在課程即將結束時,以回顧式的方式引導學生對意象藝術的概念及其特點進行歸納和梳理,讓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有一個更加系統(tǒng)全面的認識。
美術老師上課教案篇七
教學目標:
1、能畫出菠蘿橢圓形的外形特征。
2、鼓勵幼兒畫出大小不同,顏色不同的菠蘿。
3、初步學習用漸變的方法涂色。
教學過程:
(一)、導課。
教師:秋天有很多的水果成熟了,我喜歡吃菠蘿,你們能說出菠蘿的形態(tài)嗎?(圓形)。
(二)、幼兒學畫。
1、教師歸納菠蘿的外形特征,讓幼兒用鉛筆勾輪廓。
2、幼兒畫出大小不一的菠蘿。
3、用合適的顏色勾上彩線。
4、用黃色系的顏色給菠蘿涂色,表面要體現(xiàn)出塊狀感。(這叫漸變方法)。
(三)、幼兒相互參觀作品,并說說自己最喜歡哪個菠蘿,為什么。
美術老師上課教案篇八
五年級學生對美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掌握,學習習慣比較好,對美術的學習興趣也比較濃厚。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拿佬g老師工作計劃,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老師的工作計劃(一)。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五年級一個班的美術課。
教學。
任務。五年級學生在美術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審美能力上已經(jīng)有一定的基礎,他們對美術課的興趣普遍還是非常的濃厚的。每星期有兩節(jié)美術課,學生對美術課的期待值很高。
在實際情況中,有些綜合開放性的美術活動不能組織起來。所以,大部分手工課和欣賞課,需要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工具和材料的準備工作。以確保每一節(jié)美術課都給學生帶來欣喜。
二、教材分析:
三、
學期目標:
(1)了解美術的基本知識,認識美術工具,并能使用工具進行簡單的美術活動;。
(2)通過美術活動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四、教學重難點:
熟悉美術工具,通過學習能在借鑒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生活經(jīng)驗,完成簡單的美術活動。本次課改的重點就是如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即倡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在這些學習方式中培養(yǎng)學生憑借自己主動建構知識與活動,去與他人互動,達到自身進一不發(fā)展的目的。
五、教學措施:
1、以知道觀察入手,在實踐中掌握觀察方法,并培養(yǎng)學生細致的工作作風和細膩的情感。以課本為載體,以活動為主線,采用小步快跑的方法,帶領學生完成教學目標。
2、認真貫徹新課程標準的精神,處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審美教育,能力培養(yǎng)和雙基訓練的關系,充分發(fā)揮美術教學情感陶冶的功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3、加強教學中師生的雙邊關系,既重視教師的教,也重視學生的學,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4、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性和探究性學習,加強美術與其他學科的的聯(lián)系,與學生生活經(jīng)驗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思維和綜合探究的能力。
5、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引導學生以感受、觀察、體驗、表現(xiàn)以及收集資料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
6、教學手段生動有趣,運用電影、電視、錄像、范畫、參觀、訪問、故事、游戲、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象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7、運用計算機和網(wǎng)絡美術教學,引導學生利用計算機設計、制作出生動的美術作品,鼓勵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檢索豐富的美術信息,開闊視野,展示他們的美術作品,進行交流。
8、改革評價制度,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重視對學生美術活動表現(xiàn)的評價,采用多種評價方式評價學生的美術作業(yè),建立促進美術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
9、充分利用自然環(huán)境資源以及校園和社會生活中的資源進行美術教學。
10、根據(jù)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教學中注意循序漸進和趣味性。
11、盡量注意學科間的聯(lián)系。
12、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和核心,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13、利用宣傳窗和美術比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4、學業(yè)考核以平時成績?yōu)橹?,考核采取課堂提問、作業(yè)等多種形式相結合。
六、教學內容總體安排:
按教學進度進行。
老師的工作計劃(二)。
學生素質發(fā)展基本情況分析:
五年級有教學班六個,從總體上來看,學生對美術課興趣濃厚,并具有較好的繪畫基礎和對各種材料綜合運用的能力,其中對油畫棒和彩鉛的運用能力較強。除新轉入的三班基礎不均衡外,另外兩個班大部分學生能較好地使用油畫棒著色、用線條表現(xiàn)平面形象,并能大膽地發(fā)揮想象,作品內容豐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較高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較好的心理品質。但也有一部分學生對美術學科的興趣不濃,空間感較弱,造型能力還需要進一步發(fā)掘,對一些廢舊材料的綜合運用能力較差,有待進一步地提高。
本期教材分析:
(一)教學重點。
1、色彩的色相和明度等色彩知識,色彩的表現(xiàn)力。
2、抓住人物面部的基本特征,表現(xiàn)人物的表情。
3、繪畫中的比例常識,運用比例進行作畫。
4、繪畫中的透視現(xiàn)象。
(二)教學難點。
1、學生對廢舊材料的搜集比較困難,這類課程的課堂質量往往得不到保障。
2、電腦美術與美術課分離,電腦美術課學生也得不到滿足。
3、人物的內心表現(xiàn)。
4、能運用紫沙泥等材料進行立體造型,并用水粉顏料加工、裝飾。
本學期課程目標:(按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度列舉)。
(一)總目標。
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制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jīng)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了解基本美術語言和表達方式和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huán)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fā)創(chuàng)造精神,發(fā)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yǎng),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各學習領域目標。
1、造型表現(xiàn)學習領域。
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體的效果,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xiàn)所見所聞,激發(fā)豐富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愿望。
2、設計應用學習領域。
學習對比例、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易的創(chuàng)作意圖和手工制作的方法,進行簡單的設計和裝飾,感受設計制作與其它美術活動的區(qū)別。
3、欣賞評述學習領域。
觀賞自然和各種美術作品的形、色與質感,能用口頭或書南語言對欣賞對象進行描述,說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受。
4、綜合探索學習領域。
造型游戲的方式,結合語文、音樂等課程內容,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表演和展示,并發(fā)表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圖。
教學進度計劃:
第1周肖像藝術。
第2周肖像藝術。
第3周畫人像。
第4周繪畫中的透視現(xiàn)象。
第5周美術中的比例知識。
第6周偶戲提線紙偶。
第7周動物的臉。
第8周有趣的漢字。
第9周飛天。
第10周色彩的色相。
第11周色彩的明度。
第12周人物與環(huán)境。
第13周光盤架的設計。
第14周杯子的設計。
第15周有人臉的器物。
第16周唱起來跳起來。
第17周電腦美術——有趣的人像。
第18周獻出你的愛心。
第19周小花鏟考試。
老師的工作計劃(三)。
根據(jù)本校這學期的教學計劃目標我結合當?shù)氐膶嶋H情況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制定本學期五年級的教學計劃。
一、基本情況分析。
學生知識能力學習習慣分析:五年級學生對美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不是很好,學習習慣比較差,對美術的學習興趣也一般。
二、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起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2、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
3、注意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活動方式的布局上注意開放性和立體性。
4、通過啟發(fā)聯(lián)想訓練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5、在美術活動中大膽的采用各種造型方式,并借助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學習內容。
1、造型與表現(xiàn):
(一)運用形、色、肌理和空間等美術語言。
(二)以描繪和立體造型的方法選擇適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
(三)記錄與表現(xiàn)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
(四)發(fā)展美術構思與創(chuàng)作的能力。
(五)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設計與應用:
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節(jié)奏與韻律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單的創(chuàng)意、設計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進行設計和裝飾,美化身邊的環(huán)境。
3、欣賞與評述:
欣賞、認識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的材料、形式與內容等特征,通過描述、分析與討論等方式,了解美術表現(xiàn)的多樣性,能用一些簡單的美術術語,表達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4、綜合與探索:
結合學校和社區(qū)的活動,以美術與科學課程和其他課程的知識、技能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策劃、制作、表演與展示,體會美術與環(huán)境及傳統(tǒng)文化的關系。
四、教學要求。
以學習新的知識,進行實際操作為主,正確地引導學生學習各方面知識,了解并掌握各項技能,從而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五、教學措施。
1、認真?zhèn)湔n、上課。
2、做好課前的各項準備活動。貫徹啟發(fā)原則,采用嘗試、暗示等多種教學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xiàn)的創(chuàng)造。
3、加強示范,并且充分利用圖片、范畫、及投影儀、錄音機等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進行直觀教學。
4、積極進行教改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素質。
5、拓展教學思路,做到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六、課外輔導。
平時嚴格按照學校的要求正常活動,還要爭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進行參觀學習,并且參加社會舉辦的一些比賽活動,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繪畫水平和欣賞能力。
七、教學進度表(略)。
老師的工作計劃(四)。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學總目標。
了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huán)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fā)創(chuàng)造精神,發(fā)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yǎng),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學生情況分析。
五年級學生對學習美術知識和技能的興趣非常高,對于美的事物很有興趣,有較強的感受美表現(xiàn)美的能力。平時就有很多學生平時就愛動手畫畫、動手制作,也有一定的美術知識,所以教學中應保持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并在此基礎上,給予學生適當?shù)闹笇?,讓他們接觸初步的美術知識的同時感受到美術更大的魅力。
四.教學措施。
1、注重培養(yǎng)學生塑造造型表現(xiàn)能力。在教學中,激勵學生運用各種工具,嘗試運用各種媒材制作創(chuàng)作;通過看欣賞、繪畫、手工等方法表現(xiàn)事物,激發(fā)豐富想象創(chuàng)作潛能。
2、重視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營設有利的學習環(huán)境,通過欣賞、思考、討論等活動引導學生認真欣賞,開展探究性的學習,并發(fā)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大膽創(chuàng)作。
3、創(chuàng)設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學生對人文的認識,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涵養(yǎng)人文精神。
4、教學中,加強師生的雙邊關系,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師生間建立平等良好的師生關系。
5、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探究性學習,加強美術與各科及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用美術的手段進行記錄與制作;通過跨學科學習,理解共同的主題和共通的原理。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思維和綜合探究的能力。
6、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引導學生以欣賞、觀察、探究討論、表現(xiàn)以及收集資料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
7、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如電視、錄像、范畫、故事、游戲、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物體的感受與想像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8、教師多借助計算機和網(wǎng)絡美術教學,引導學生利用計算機設計制作出生動的美術作品。
五、教學進度安排表(略)。
老師的工作計劃(五)。
教學目的任務:
1、注意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活動方式的布局上注意開放性和立體性。
2、通過啟發(fā)聯(lián)想訓練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3、在美術活動中大膽的采用各種造型方式,并借助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
教學難點: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
個人教研專題:
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學習習慣意識的培養(yǎng)。
完成任務的措施:
1、認真?zhèn)湔n、上課。
2、做好課前的各項準備活動。
3、拓展教學思路,做到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課時安排:
第一周:印象深刻的事。
第二周:水墨游戲――山水。
第三周:紙花。
第四周:插花。
第五周:壁飾。
第六周:英俊的腳。
第七周:漂亮的鞋。
第八周:鞋的聯(lián)想。
第九周:我設計的鞋。
第十周:黑、白、灰。
第十一周:字的聯(lián)想。
第十二周:版面設計。
第十三周:報頭題飾和尾花設計。
第十四周:秋風瑟瑟。
第十五周:雕蘿卜(一)(二)。
第十六周:非洲雕刻(一)(二)。
第十七周:卡通畫(一)(二)。
第十八周:可愛的家鄉(xiāng)。
第十九周:我崇拜的人。
第二十周:復習考試。
美術老師上課教案篇九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了解馬的一些外行特征和生活習性。
2、喜歡馬,有興趣了解它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教學準備:
徐悲鴻畫的馬、馬的各種圖片。
教學過程:
一、幼兒欣賞“馬”
1、來了一位朋友是誰?(馬)。
2、在這些畫上,你看見了什么?
3、馬兒在干什么?你從哪兒發(fā)現(xiàn)的?
小結:徐悲鴻爺爺畫的馬有各種品種,各種神態(tài),各種動作,他的本領可真大呀!
二、從圖片上進一步觀察馬的外行特征。
1、說說馬長什么樣子?
2、想象馬跑起來會發(fā)出什么聲音?聲音從哪兒來?
3、什么樣的馬才是好馬?
小結:馬的特征。
三、馬的生活習性與人的關系。
1、從這些畫上你又知道馬的一些什么事情?
2、馬有一些什么本領?馬可以為我們做些什么事?
小結:
馬用它的本領為我們人類做了許多事,馬真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要愛護它。
四、延伸:在區(qū)角活動放了許多材料,你可以試著去做一做馬。
美術老師上課教案篇十
本課主要了解和認識三大美術類型中的第二種類型——意象藝術。
使學生初步了解和認識什么是意象藝術,如何來辨析意象藝術。
2、教學重點。
使學生分清意象藝術與具象藝術的區(qū)別,并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藝術以及意象藝術的主要特征,尤其是從意象藝術的藝術形象和藝術語言,以及藝術家的意圖來辨析意象藝術的主要特征。
3、教學難點。
如何解釋清楚什么是意象藝術,如何理解意象藝術。
課件圖片展示、講授、練習。
鑒賞課本、觀察、思維、想象。
1、導入:
美術作品并非完全是對客觀現(xiàn)實的“如實”再現(xiàn),除此之外,它還可以表達藝術家的主觀世界,這一點在具象藝術中也有表現(xiàn),但在意象藝術中藝術表現(xiàn)的主觀性更為突出,并已成為藝術家關注的重點。
教師活動:(1)展示作品《蒙娜麗莎》和《馬蒂斯夫人像》。
(2)提出問題:找出這兩幅作品的不同之處,請同學們分組討論。
學生活動:(1)討論(2)回答。
師生總結:這是兩件肖像名作,但表現(xiàn)形式卻迥然不同,《蒙娜麗莎》用筆細膩、描繪真實具體、形象逼真自然;而《馬蒂斯夫人像》則是用筆粗放、用色大膽潑辣、表現(xiàn)對象特別、不符合一般常人的理解。
這說明,《馬蒂斯夫人像》是畫家馬蒂斯為了表達自己的某種觀點、看法而故意采取的一種表現(xiàn)方式。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意象藝術中藝術表現(xiàn)的主觀性更為突出。
(引出課題并板書:)對客觀世界的主觀表達——走進意象藝術。
2、什么是意象藝術。
為什么有的美術作品形象怪異?這句話從意象藝術的一個極端方面來解釋意象藝術的,因為在一般人看來,意象藝術的作品往往是怪異的。這樣解釋主要是為了打消一般人因為習慣于具象藝術的真實性而對意象藝術產(chǎn)生的不理解和排斥心理。指出意象藝術主要是藝術家對現(xiàn)實的的感覺以及他們的個人情感、觀念和意識的表現(xiàn)密切相關。因此,藝術家的感覺和所要表達的意圖越獨特、強烈,所產(chǎn)生的藝術形象就可能越怪異。
教師活動:(1)板書:什么是意象藝術。
(2)提出問題:a、從下面即將展示的作品中,請同學們注意觀察分析,意象藝術的美術作品和我們習慣上對具象藝術作品的認識在表現(xiàn)形式和手法上有哪些不同。
b、為什么美術作品形象怪異?
(3)展示作品:《圣維克多山》、《吶喊》《星月夜》《內戰(zhàn)的預感》。
(4)提問。
(5)板書:藝術家對客觀世界的主觀表達。
學生活動:(1)欣賞(2)討論(3)回答。
師生總結:意象藝術主要是藝術家對現(xiàn)實的的感覺以及他們的個人情感、觀念和意識的表現(xiàn)密切相關。因此,藝術家的感覺和所要表達的意圖越獨特、強烈,所產(chǎn)生的藝術形象就可能越怪異。
3、如何理解意象藝術:
“如何理解意象藝術”是本課的關鍵,也是學生鑒賞意象藝術的根本要求。這一環(huán)節(jié),我重點是要傳達給學生這樣兩個理解的切入點,那就是:一個是藝術家按照“我”感覺的樣子來表現(xiàn)世界,一個是藝術家按照“我”想表現(xiàn)的樣子來表現(xiàn)世界。突出的就是“感覺”和“想”。
教師活動:
(1)板書:如何理解意象藝術。
(2)展示委拉斯凱茲的《教皇英諾森十世》和培根的《被牛肉片包圍的肖像》。
(3)提出問題:a、兩幅作品的不同之處?(提示:我們從《教皇英諾森十世》中感覺到的對象的性格特點,在培根《被牛肉片包圍的肖像》中感受到的是一種情緒和氣氛,即緊張和惶恐)。
(4)展示:朱耷的《鵪鶉圖》。
(5)提出問題:畫面中鵪鶉的眼睛有什么特點?現(xiàn)實中會出現(xiàn)嗎?
學生活動:(1)欣賞(2)討論(3)回答。
師生總結:理解意象藝術從以下兩個角度:一個是藝術家按照“我”感覺的樣子來表現(xiàn)世界,一個是藝術家按照“我”想表現(xiàn)的樣子來表現(xiàn)世界。
意象藝術的特點:a、意象藝術更傾向于心理的真實。b、藝術形象更集中更典型。c、超越了具象藝術在形象和時空上的限制。
藝術家的主觀能動性在意象藝術中發(fā)揮了決定性的作用。而每個人的主觀感受和感覺是不同的,所以意象藝術作品才給我們以怪異的感覺。
板書:一個是藝術家按照“我”感覺的樣子來表現(xiàn)世界,一個是藝術家按照“我”想表現(xiàn)的樣子來表現(xiàn)世界。
4、總結回顧:這一節(jié)課我們進一步深入的認識了什么是意象藝術,如何理解意象藝術。
我們知道,意象藝術就是藝術家對客觀世界的主觀表達。理解意象藝術:一個是藝術家按照“我”感覺的樣子來表現(xiàn)世界,一個是藝術家按照“我”想表現(xiàn)的樣子來表現(xiàn)世界。
美術老師上課教案篇十一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
新課。
(三)講授新課。
[生上前示范刺繡的制作]3.風箏(1分鐘)。
師:放風箏是男女老少都喜歡的集運動、娛樂于一體的活動,同學們放過嗎?今天我們來看看北京的風箏,請大家看書本第5段,討論北京風箏的藝術。[生介紹自己看過的風箏。及放風箏的感受]4.玩具(2分鐘)[生回憶兒時的玩具]師:每個人的童年幾乎都是由各種玩具隨著成長的,民間玩具充滿了人們對兒童深沉的愛和美好的祝愿,我國的民間玩具歷史悠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過加工制作,使之成為精美的民間藝術品。5.編織(1分鐘)。
師:在我國遼闊的土地上各種竹、藤、草、玉米皮遍地都是,勞動人民充分利用其材質,巧妙編織出造型優(yōu)美的盤、籃、鞋、席等實用美觀的工藝品,在我國南方的竹編,勞動人民利用竹材的皮和簧不同澤,竹、冪的寬和窄,編插技法制成不同的竹制品,造型美觀,而耐用的整體形態(tài)達到靜中有色,粗中有細,硬中有柔的藝術效果。[邊介紹邊看各地編織品的錄像]6.剪紙(2分鐘)[放背景音樂《喜洋洋》][老師通過表演剪、貼、看的一系列動作,請同學們猜含義。]生:過年貼窗花。
師:剪紙通過在紙上剪刻,就靠一把剪刀,就能創(chuàng)造出豐富多彩的生活,你看(邊剪邊展示),是不是很美。
(四)布置作業(yè)(12分鐘)。
同學們親手嘗試手工藝制作。[放背景音樂烘托氣氛]。
(五)學生作業(yè)[有的剪紙,有的刺繡,有的做泥塑]老師巡回輔導。
(六)舉行作品發(fā)表會[布置時放背景音樂《喜洋洋》,烘托熱鬧氣氛]。
(七)小結(1分鐘)。
師:通過學習《,同學們有什么感想?[生暢談感想]。
(八)生聽音樂,出教室。
美術老師上課教案篇十二
2、學生以自己最熟悉的老師為對象,通過記憶畫的形式完成“老師您好”的命題畫。教學重點:學會找到熟悉人物的特點,畫一張半身人物像。教學難點:能掌握某一位老師的.長相特征并表現(xiàn)出來。
教具:
課件學具:任何一種作畫工具、白紙、課本。
一、導入。
1、組織教學,教師巡視紀律與畫具準備情況。
2、談話導入。
九月份有一個很特別的節(jié)日,那會是哪個節(jié)日呢?(教師節(jié))為什么要有個教師節(jié)?
二、說一說。
1、在教師節(jié)來臨之際,同學們想一想,你從哪些方面感受到了老師對你的關心和愛呢?
2、你想怎樣來表達你心中的這份感謝之情呢?
1、構思。畫面內容:人物(學生與老師的區(qū)別有哪些?)、場景。
2、作品表現(xiàn)形式:彩色筆、蠟筆、水粉水彩畫、國畫、鋼筆線描等。構圖要飽滿,有主次之分。
思考:可不可以借鑒一些畫家的作畫風格?
4、創(chuàng)作。
四、欣賞教材圖片。
1、作者是怎樣畫出對老師的愛?
2、他們畫出了老師的形象特征嗎?
3、如何表現(xiàn)場景?
五、作業(yè)與作業(yè)展示、講評。
美術老師上課教案篇十三
一、設計意圖:
進入大班后,在我們的美術園本課程中幼兒開始接觸人物寫生。這要求幼兒有細微的觀察能力,老師是幼兒最熟悉的人物形象,因此,我為幼兒設計了這次活動。這是我們第一次接觸人物寫生,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征,我們把難點分成幾步開展。如這一次是面部特征,下一次可以是體形等。這一次是觀察,下一次可以觀察側面。這樣分步進行,會更有利于幼兒表達、表現(xiàn)。
二、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細微的觀察能力,進一步引導幼兒抓住人物的面部特點大膽表述。
2、通過對老師的描述加深對老師的感情。
三、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對好朋友面部觀察的經(jīng)驗。
2、紙、筆人手一份。
四、活動過程:
(一)、表情游戲。
師:先做一個開心的,哈哈!再做一個傷心的,嗚嗚?。ㄓ變鹤鱿鄳谋砬椋?。
(二)、引導觀察:
1)師:你有好朋友嗎?請你說一說他長得怎么樣?讓其它小朋友猜一猜?(個別幼兒講述)。
3)請你們再觀察另外一位老師,這回要請小朋友先觀察老師的臉型,接著是發(fā)型,最后是五官。
4)比較一下兩位老師的頭部有什么不一樣?
5)小朋友觀察的這么仔細,干脆我們來為老師畫一張畫吧。請老師們評一評誰畫的最像。
6)那你想畫哪位老師?她正在干什么呢?
(三)、幼兒操作、寫生。
老師提醒:可以邊畫邊觀察,有順序地畫。
(四)、評價。
師:請小朋友介紹一下自己的畫,畫的是誰?像不像?她在干什么呢?
美術老師上課教案篇十四
“人工智能正推動著視覺藝術的新變革”、“高等美術教育專業(yè)工作室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如何做與時代同步發(fā)展的美術教師”、“數(shù)字化課堂視野中的教師及其教學改革將如何走向”“什么是核心素養(yǎng)”“藝術的心理療愈功能怎樣在課堂教學中應用”……靈感的激蕩還在延續(xù),思維的火花還在迸發(fā),為期十天的前沿信息大轟炸的場景感覺仍在我眼前一一閃現(xiàn)。
9月19―28號,我非常榮幸地參加中央美術學院“國培計劃”中學美術骨干教師/教研員培訓項目。豐富多彩的專業(yè)培訓,幫助我們這些一線教師更好地把握國家美術教育的政策方向、新課程改革、思路拓展和問題辨析等方面,進而促進我們美術專業(yè)成長和素養(yǎng)的提升。
時值央美建校百年之際,親身體驗10天的央美校園生活,近距離聆聽大師們的課程,傾聽他們對國內外教學教育的理解,學習他們的教學理念,對我來說是一次思想上的洗禮,心靈的震撼和理念的革新。在這次培訓中,記錄了哪些精彩瞬間呢?回顧總結如下:
教育部國家藝術教育委員會副主任、中央美術學院美術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楊力教授圍繞“國培”的意義展開講授,介紹世界發(fā)達國家在美術教師專業(yè)化領域中的狀況,并對美術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進行了深入探討。
華東師范大學錢初熹教授提出ai時代要求學校視覺藝術教育進行轉型的理念,“提供選擇與學會選擇"“從被動接受到創(chuàng)新性學習”。提出“開展以創(chuàng)意思維為核心的視覺藝術教育,青少年經(jīng)歷具有挑戰(zhàn)性的高品質視覺藝術課程的學習,獲得在21世紀中生存、學習、工作并為社會發(fā)展、實現(xiàn)全球共同利益作貢獻所必備的視覺藝術素養(yǎng)”的觀點。用人工智能幫助學生獲得視覺識讀、造型表現(xiàn)、空間思維、想象創(chuàng)意、物盡其用及美感延展等多方面的能力。
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院長余丁教授也談到人工智能之于藝術的重要性,并帶領學員們參觀了中央美院美術館“重識游戲”的展覽,使學員們通過感受游戲與醫(yī)療、經(jīng)濟、武術等學科的跨界融合反思當今美術教育的跨學科交融問題。
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王曉琳則是圍繞“高等美術教育專業(yè)工作室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展開,通過對國際重點高等美術院校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比較研究,窺探工作室培養(yǎng)模式的發(fā)展歷史,變化過程與影響原因,重點以中央美術學院工作室教學研究為案例,進一步探討工作室培養(yǎng)模式的具體特征,揭示出美術人才培養(yǎng)的規(guī)律。
首都師范大學尹少淳教授從美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角度談及中國基礎美術課程教育需要融合多學科的知識?,F(xiàn)實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解決問題,我們才會生活得更好,核心素養(yǎng)的內核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教與學目的就是形成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未來人類必備的品格和關鍵能力。知識和技能不是萬能的,但沒有知識和技能是萬萬不能的,所以美術要培養(yǎng)孩子用美術表現(xiàn)來表現(xiàn)問題。美術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為了幫助孩子,未來在面對復雜多變的世界時,能夠運用藝術思維去解決復雜多變的問題。
四川美術學院美術教育系主任楊吟兵教授講授通過研究探索形式美,培養(yǎng)對形式美的認知能力,指導人們更好地去創(chuàng)造美的事物。通過掌握形式美的規(guī)律,能夠使人們更自覺地運用形式美的法則表現(xiàn)美的內容,達到美的形式與美的內容高度統(tǒng)一。通過對于點、線、面的講解、運用與組合,并基于生活中的形式美具體案例進行設計教學講解,體會點、線面在生活中形式美的具體展現(xiàn),以達到通過用設計的眼睛來看待我們生活的世界。最后以立體構成為主要知識點,講解作為中小學教師基本功一紙工的作品實際案例。
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李帆教授從繪畫教學到藝術教育出發(fā)談談實際教學實驗。現(xiàn)在人們的閱讀形式多數(shù)是碎片化的,老師平時需要多鼓勵學生收拾生活中的碎片化記憶,并進行梳理。教孩子哪里能找到想要的東西,學會自學,而不是單純技術的傳授。尊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從日常教學中的點滴開始。永遠別失去“我”的自覺和“我”的判斷,這個很關鍵。藝術可以治愈和療傷,美術不是為了畫畫或功利。不同年齡段有不同年齡段所認為的深,老師要教學生自主去探索、解決、思考的方法,會讓學生受益一生,且孩子隨著長大自己也會深入的去學習。相信孩子有時重新架構出來的結果,會是家長和老師們無法預設的出彩。多讀書多實踐,會找到更多更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生活在當代的我們,多了解當代、后現(xiàn)代藝術的工作方法、思維方式,對美術鑒賞也是很有幫助的。
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藝術治療師孟沛欣教授以西方發(fā)展心理學為基礎,結合羅恩菲德、里德、加德納等西方藝術心理學家的研究成果,結合豐富的兒童美術教育實踐案例,探討藝術發(fā)展與心理成長中的諸多問題,傳遞“用藝術凈化心靈,用心靈提升藝術”的教育理念。一個好的教材一定要合乎孩子的心理發(fā)展,如果教育不關心人的心理成長,那么我們的教育有什么意義?藝術是把雙刃劍,可以傷到,也可以影射。適當?shù)慕箲]和恐懼,是健康的現(xiàn)代生活方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運和責任,開放心態(tài),打開心門,接納不可能。
具體到藝術實踐層面,如何使學生開拓視野、掌握通往多領域知識的路徑?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副院長劉慶和教授及其碩博士開設的中國畫實踐課堂更是精彩紛呈。劉老師為大家梳理了古往今來中國畫形式語言變化與發(fā)展的軌跡,重點介紹了當代水墨與個人在水墨領域的.探索與實踐,以及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新課題,探討教與學當中學員們體驗水墨創(chuàng)作兩者的關系。學員們在畫室中通過水墨的創(chuàng)意實踐深刻體會到結合當下生活使藝術推陳出新對于美術教學的重要性。
除了學校的美術課堂,學生的跨領域創(chuàng)新思維如何在美術館的公共教育中得以培養(yǎng)?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張子康為我們做了很好的回答。他著重討論了美術館公共教育在當今信息時代語境下的發(fā)展、管理和活動開展。展覽的策劃、志愿者的導覽、體驗式項目的運行都在盡量引導孩童通過對藝術的學習來關注到交通運輸、環(huán)境保護、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等問題。不單有大學教授的精彩演講,還有許多來自基礎教育一線的杰出老師為我們授課。來自珠海容閎學校的常曉冰老師深入淺出地講解現(xiàn)今的基礎美術教育不應停留在簡單的技術干預層面,美術課堂應富有創(chuàng)意、貼近生活,應當成為學生用于自由表達的空間。他以眾多優(yōu)秀美術課程案例為展示,給大家細致地講述了如何利用美術課堂這個載體與平臺,如何借助藝術工具培養(yǎng)學生用圖畫或其他形式進行個人意識表達的能力。還有陶都罕老師為大家以“艾東公益項目”為案例來介紹鄉(xiāng)村美術課程的教學。沒有空泛的的說教,沒有空洞的理論,陶老師用生動具體的教學案例為學員們講述了一個個志愿者老師通過運用自己跨界的創(chuàng)意美術思維突破教具局限的故事,為邊遠鄉(xiāng)村的孩子帶去豐富多彩的藝術實踐課程。特別是利用樹枝搭建“房子”的課程,將植物學的知識用于幫助學生對建筑空間的理解,使人印象深刻。
9月26日下午,由國家藝術基金和中央美術學院主辦、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和中央美術學院美術教育研究中心承辦的“國家藝術基金‘青年藝術教育理論人才培養(yǎng)’項目成果匯報展”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此次成果展完美展現(xiàn)了國家藝術基金青年藝術教育理論人才培養(yǎng)項目的理論與實踐、校內與校外、跨學科領域的教學成果,來自全國各地高校的46名教師學員通過有針對性的專業(yè)培養(yǎng)與教學實踐,有效提升了藝術教育理論水平和實踐水準。寄希望我們這些參與的學員在回到各自的工作崗位后,能將中央美院所授予的理論知識,來引導未來的教學工作,中國的藝術教育事業(yè)便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健康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而我非常榮幸參與此次活動,也會盡力盡善盡美的完成這份使命。
除了以上活動外,還組織我們參觀798藝術園區(qū)、中央美院版畫工作室、國際預科部、中央美院美術館等地,讓我們親身感受到現(xiàn)代視覺藝術的異彩紛呈,認識到美術教育決不僅僅是繪畫技能的刻板傳輸。藝術與多學科的交融,教育在多領域的滲透,學習方式的變革,更新了我們的教育思想,需要我們探索跨學科的新型美術教育路徑。
國培10天還是很短暫的,但學習和留給我們的思考卻是長久的,我將把我學到的和感受到的,融入到今后的工作中,以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學,在反思中收獲,在反思中成功,積極發(fā)揮在新課程實施中的引領作用,使學生在新課程實施中受益。
美術老師上課教案篇十五
1.了解自己喜歡的老師,能用語言描述出來,發(fā)展口語表達能力。
2.能用拼貼、添畫的方法表現(xiàn)出自己最喜歡的人物形象。
3.激發(fā)熱愛、尊敬老師的情感。
活動準備。
1.每人一份藍色底板紙,臉型(圓、瘦)、衣、褲、裙子圖片每人一份,相框每人一個。
2.膠水、勾線筆、蠟筆每人一份。
3.背景音樂《老師呀,老師》。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熱愛、尊敬老師的情感。
1.你們喜歡自己的老師嗎?
2.你最喜歡的老師是誰?你為什么喜歡她呢?
3.我是一個什么樣的老師?
二、了解自己喜歡的老師,并能用語言描述出來。
你喜歡怎么樣的老師?長的怎么樣,喜歡老師穿什么樣的衣服。(從外貌、服飾方面介紹)。
三、學習用拼貼、添畫的方法表現(xiàn)出自己最喜歡的人物形象。
1.講解作畫的方法。
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喜歡的老師,并選擇相應的圖片進行拼貼。
老師提示。
你喜歡的老師的臉型是怎樣的?這里有圓圓的和瘦瘦的兩種臉型,哪個更適合你喜歡的老師?(請選擇并拼貼在紙的上面)。
她喜歡穿衣褲還是裙子?(選擇并拼貼在頭的下面)。
老師的頭發(fā)是怎樣的?(進行添畫:長的、短的、直直的、卷卷的,還是扎辮子。
還缺了什么?(眼睛、鼻子、嘴巴、手和腳,衣服設計好看的顏色和花紋)。
2.如果把這添畫好,老師的一幅畫像就制作成了。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也來給自己喜歡的老師制作這樣一幅畫像?老師還準備了相框,制作完畫像后再裝上相框肯定會更好看。老師把材料都準備好了,大家開始行動起來吧。
3.幼兒學著制作畫像。(放背景音樂)。
4.制作好的幼兒相互交流,相互猜猜對方畫的是誰。
四、結束活動。
1.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或是請大家一起猜猜幼兒作品上的老師。
2.討論、交流:你想對老師說一句什么話?
活動延伸。
把畫像贈送老師,并說一句祝福的話。
美術老師上課教案篇十六
訓練學生對人物外形特征和個性神態(tài)的敏銳觀察能力。
訓練學生用變化的線條和豐富的色彩表現(xiàn)人物的能力。
教學媒體:學生作品,范畫。
一課時。
一、導入:。
看學生作品,觀察身邊的老師和同學。
二、新授:
(1)從各個角度仔細觀察老師和同學你所熟悉的外貌有明顯特征的同學和老師,選擇你認為的合適角度去表現(xiàn)他們。
(2)可以畫頭像、半身像和全身像。
(3)可以畫出老師工作、同學學習或活動時的情景,還可以畫他們的群像。
(4)爭取表現(xiàn)出老師和同學的外形特征、神情特征。
(5)開個展覽會,看看其他人觀后有什么想法老師和同學。
三、指導學生練習:。
1.畫前可以觀察所繪對象頭與身體的大致比例。
2.可以先用鉛筆輕輕打草稿,老師和同學再用黑鉛筆仔細地勾畫,在觀察對像輪廓的基礎上,注意線條的輕重、粗細和濃淡的`變化。
3.還可以先用軟鉛筆或木炭筆畫出對象,再涂上薄薄的水粉或水彩色。也可以直接用濃重的水粉或水彩色去直接描繪。
4.畫畫、貼貼也是一種很好的表現(xiàn)方法。
美術老師上課教案篇十七
1、嘗試運用剪、撕、粘貼、添畫等技能進行圓形圖案裝飾。
2、感受故事本身以及剪貼畫的趣味性。
活動重點:嘗試自由選擇運用剪、撕、添畫等方法進行圓形裝飾。
活動難點:學習對折剪貼的方法制作燈籠流蘇。
教師示范袋及范畫,彩紙、記號筆、紅色圓片、膠水各若干,背景音樂。
(一)故事引出。
1、教師出示口袋,激發(fā)幼兒興趣。
(1)老師這里有一個奇妙的口袋,你發(fā)現(xiàn)這個口袋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2)你覺得這個紅紅的、圓圓的洞洞里會藏著什么東西呢?(幼兒自由猜測)。
2、教師演示教具、講述故事。
(二)講講做做。
1、這些好看的東西都是從奇妙的袋袋里變出來的,它們有什么地方是一樣的呢?
2、紅紅的、圓圓的又是怎樣變成變成這些好看的東西的呢?
3、蘿卜的葉子可以怎么做呢?(可以剪、也可以撕)。
4、有什么方法把燈籠的流蘇做得又漂亮又整齊呢?(教師示范對折后再剪的方法)。
5、教師小結變化的方法。
6、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圖案進行剪貼、添畫。
7、教師巡回指導。
(三)看看說說。
1、粘貼幼兒作品,互相交流制作方法。
2、教師與幼兒共同評價作品。
美術老師上課教案篇十八
教學重點:
訓練學生對人物外形特征和個性神態(tài)的敏銳觀察能力。
教學難點:
訓練學生用變化的線條和豐富的色彩表現(xiàn)人物的能力。
教學方法:
教學媒體:學生作品,范畫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看學生作品,觀察身邊的老師和同學
(1)從各個角度仔細觀察老師和同學你所熟悉的`外貌有明顯特征的同學和老師,選擇你認為的合適角度去表現(xiàn)他們。
(2)可以畫頭像、半身像和全身像。
(3)可以畫出老師工作、同學學習或活動時的情景,還可以畫他們的群像。
(4)爭取表現(xiàn)出老師和同學的外形特征、神情特征。
(5)開個展覽會,看看其他人觀后有什么想法老師和同學。
1.畫前可以觀察所繪對象頭與身體的大致比例。
2.可以先用鉛筆輕輕打草稿,老師和同學再用黑鉛筆仔細地勾畫,在觀察對像輪廓的基礎上,注意線條的輕重、粗細和濃淡的變化。
3.還可以先用軟鉛筆或木炭筆畫出對象,再涂上薄薄的水粉或水彩色。也可以直接用濃重的水粉或水彩色去直接描繪。
4.畫畫、貼貼也是一種很好的表現(xiàn)方法。
美術老師上課教案篇十九
1、利用墨與彩的調配變化與宣紙?zhí)卣鳟嬘腥の兜膬和誓?,體驗彩墨游戲的樂趣。
2、通過活動,使學生初步了解彩墨畫中水分的控制及筆和墨的運用,培養(yǎng)學生的彩墨表現(xiàn)能力。
3、通過活動,激發(fā)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重點:運用彩墨大膽表現(xiàn),體驗樂趣,表達感受。
難點:合理運用點、線、面,使畫面具有節(jié)奏感。
兩課時。
一、課前準備。
學生:水彩、墨、毛筆、宣紙、水。
教師:課件、水彩、墨、毛筆、宣紙、水。
二、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導入新課。
1、教師檢查學生的繪畫材料和工具。
3、師語:今天,我們再來玩一玩彩墨游戲。
二、嘗試、探索、感知。
1、學生用筆蘸上顏料或墨,結合水在宣紙上嘗試作畫。
2、說一說,你有沒有什么有趣的發(fā)現(xiàn)?
要點:(1)水分的多少。
(2)用筆的.變化。
3、說一說,在畫畫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探討解決的方法。
4、師語:想不到一張薄薄的宣紙能產(chǎn)生出那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是好玩極了。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師們玩的游戲吧!
三、欣賞、深化認知。
1、出示張桂銘的《覓》。
(1)介紹這幅畫的作者及畫題。
(2)仔細觀察畫面,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你覺得那代表什么?
師引導學生體會畫面上墨色的變化以及用筆的手法。
(3)播放幽雅、輕快的音樂,讓學生想想這幅畫上表達的內容。
(4)交流想法。
(5)師語:畫家運用了點、線、墨塊和色塊,使這幅畫顯得既有層次又有節(jié)奏感,使人產(chǎn)生無限的遐想。
2、出示學生范作,欣賞、研究、討論都用了哪些特別的技法。
四、學生作業(yè)。
1、學生自由創(chuàng)作,教師鼓勵并指導。
2、展示自己的作業(yè),向大家介紹自己的畫面。
3、學生自評、互評。
五、課堂總結。
三、教學反思。
一、課前準備。
學生:水彩、墨、毛筆、宣紙、水。
教師:課件、水彩、墨、毛筆、宣紙、水。
二、教學過程。
一、色彩復習導入。
1、孩子說說不同色彩給自己的感受。
提問:你們畫畫時,經(jīng)常使用什么色彩工具?
2、用自己熟悉的色彩工具進行色彩游戲比賽。
四小組中,每小組選出一位代表抽題。在一分鐘內,將所抽到的風景名稱用色彩來表現(xiàn)。
考題:大海、秋天、草原、傍晚。
評出最具色彩表現(xiàn)力的小組。為本組的代表帶上藝術王冠。
3、為孩子介紹一組新的上色工具“文房四寶”
口述:這些工具組合起來還能玩游戲呢。
二、新授。
1、彩墨游戲比賽。
四小組中,每小組選出一位代表抽題,在一分鐘內集體合作完成彩墨游戲的比賽。
考題:用色彩畫許多的點。
用色彩畫許多的線。
用墨畫許多點。
用彩墨畫許多線。
評出最具表現(xiàn)力的小組。
魔術呢。
不信,請看老師為你們表演魔術游戲。
老師示范:用油水分離技法,結合墨汁將課題《彩墨游戲》進行藝術表現(xiàn)。
孩子談自己對墨汁的認識。
2、賞析與實踐。
(1)、畫家吳冠中作品《春如線》。
畫家吳冠中在作品中,用流暢、活潑、彩墨的線條,描繪了生機勃勃的春天。表達了他對春天的感受。請孩子用手在空中模仿畫家的用筆。
請個別孩子上臺,通過實物圖影展臺展示自己在宣紙上模仿畫家的用筆、用墨、用彩。
(2)、吳冠中的《雨花江》。
口述:一條條斷直線的雨絲散落在水面上,形成一道道彎彎曲曲的水波紋。
實物圖影展示孩子模仿畫家的經(jīng)典筆觸和彩墨技法。
吳冠中《吳家作坊》。
賞析突出色塊的用筆并模仿。
(3)、教師演示滴灑技法、筆桿砰擊技法。
3、瀏覽其它彩墨畫作品。
三、引導孩子的藝術創(chuàng)作。
1、請孩子談談自己最想表現(xiàn)的色彩景象,如:大海、秋天、晚霞、冬天等。
提問:如何表現(xiàn)?
2、在四小組中,以小組為單位合作一幅大的彩墨畫作品。
創(chuàng)作要求:集體創(chuàng)作、確定主題并為作品取名。
播放古箏背景音樂。
四、綜合評價。
1、集體評出最具特色的一組彩墨畫作品,頒發(fā)藝術王冠大獎。
2、個別組的代表談談自己組的作品特色,講述創(chuàng)作中的情感體驗。
3、同學相互評價在創(chuàng)作中的出色表現(xiàn)。
4、請孩子們評評老師。
五、拓展。
將今天的感受寫下來講給爸爸媽媽聽。
三、教學反思。
美術老師上課教案篇一
教學目標:
通過對植物的觀察和廢舊材料的利用,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的意識。
2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3培養(yǎng)學生對師長的敬愛之情。
教學重點:如何合理運用各種材料制作紙花。
教學難點:紙花的卷制。
學生用具準備:舊掛歷,彩紙,吸管,膠水或膠棒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按常規(guī)進行。
二、導入新。
帶領學生觀察植物,并能對各種植物的外形、顏色特征進行簡單描述。
2這節(jié)我們用各種廢舊材料做成鮮花好不好?板書題。
三、講授新。
引導階段。
引導學生觀摩各種植物圖片或實物,根據(jù)其外形、顏色等,討論用哪些廢舊材料可以將它表現(xiàn)出來??稍谶m當分析植物結構的同時,示范幾種基本的制作方法,如剪、折、貼、卷、插等。老師還可通過示范仙人球等結構較特殊的植物,讓學生領會多次多角度折,折紙成球等特殊表現(xiàn)法。
2發(fā)展階段。
“奇思妙想階段”:啟發(fā)學生在現(xiàn)有植物的基礎上,發(fā)揮想象力,打破植物的原有形態(tài),充分發(fā)揮身邊廢舊材料的作用,進行組合或創(chuàng)造,制作一顆與眾不同的植物。
“情感升華階段”:引導學生懂得老師就像辛勤的園丁哺育他們成長,鼓勵學生把精心制作的紙花送給老師。
四、收拾與整理。
作業(yè)完成后,應督促學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環(huán)境的衛(wèi)生和整潔。
五、后拓展。
我們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材料和方法來表現(xiàn)各種植物。
2在生活中,我們應仔細觀察,將各種材料變廢為寶。
美術老師上課教案篇二
通過教學,使學生對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重要成就及其特點,有所了解和認識,達到開闊眼界,增長知識,陶冶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學生欣賞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能力。
一是通過對中國結構建筑體系的介紹以及對北京故宮總體布局、主要建筑的屋頂形式和色彩的運用等方法的分析,了解中國古代建筑的主要特色;二是通過課文圖版提供的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的典型實例,了解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的主要特點。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對建筑藝術的欣賞,最好是實地參觀,現(xiàn)在僅憑課文提供的一些圖片,難以真正理解課文的內容。教學時應想方設法克服這一困難。
1課時。
圖片、錄象資料、多媒體課件。
一.組織教學:(常規(guī))。
二.復習:
提問:建筑的社會作用有哪些?
三.引入新課:(出示課題)。
園林建筑:
與中國古代宮殿建筑同樣顯示出鮮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藝術成就的,是中國古代的園林藝術。它不僅具有悠久的歷史和高度的成就,而且獨樹一幟,自成體系,與歐洲、阿拉伯園林藝術并稱世界三大園林體系。
中國園林最早見于史籍記載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紀西周的靈囿(“囿”是中國古代供帝王貴族進行狩獵、游樂的一種園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歷史。隨著社會的進步,中國園林逐漸形成獨特的民族形式,自成體系。它的主要特點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與自然美巧妙地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了獨樹一幟的自然山水式園林。由于文人參予園林的建設,中國古代的園林充滿了文人氣息和詩情畫意。“詩情畫意”是中國園林的精髓,也是造園藝術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為達到這一目的。造園藝術家常利用古人詩文與造景的結合。其中,蘇州園林是我國園林藝術的代表作品。
欣賞:
蘇州拙政園“與誰同座軒”:取蘇軾詞“與誰同座,明月清風我”之句為名。蘇軾詞的原意是標榜清高不群,這里只借以寫景,使意境更為豐富。
蘇州網(wǎng)師園月到風來亭和濯纓水閣:其中,亭中橫匾“月到風來”,取自唐代韓愈的詩句“晚年秋將至,長月送風來”;“濯纓水閣”是引用《孟子》中的“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以示其志之清高。
蘇州網(wǎng)師園殿春:其得名是由這一景區(qū)庭院內種植芍藥花而來,因為芍藥花開在春末,宋代詩人蘇東坡有詩云:“多謝花工憐寂寞,尚留芍藥殿春風”?!暗畲骸奔创耗?,“”是與閣相連的小屋。所以,將庭院內留住春天的一角天地,美其名曰“殿春”,是很富于詩情畫意的。
中國古代園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筑等融為一體的游賞環(huán)境。主要有三種類型:
一是皇家園林,面積較大,氣派宏偉,如圓明園、頤和園等。
二是私家園林,風格因園主的情趣而異,如蘇州的拙政園、網(wǎng)師園等。
三是城郊風景區(qū)和山林名勝,如杭州西湖、無錫黿頭渚等。這種園林規(guī)模較大,多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景物融為一體。
中國的自然山水式園林,其主要特點表現(xiàn)在摹仿自然,以人工的力量創(chuàng)造自然的景色,體現(xiàn)了中國古人尊重自然并與自然相親近的觀念。在園林的布局上強調自由曲折。我們江南面積較小的私家園林中表現(xiàn)得尤其突出。
中國園林布局的另一個特點是劃分景區(qū)和空間,以及善于“借景”。借景是中國古代園林突破空間局限、豐富園景的一種傳統(tǒng)手法。把園林以外的風景巧妙地引“借”到園林中來,成為園景的一部分。例如無錫寄暢園“借”錫山的景。
美術老師上課教案篇三
繪畫目的:
1、引導幼兒觀察菠蘿外形特征。
2、用線條大膽進行裝飾,體驗繪畫的快樂。
繪畫步驟:
一、教師教導。
1、先畫出一個圓。
2、畫出三道斜線。
3、畫出交叉在畫三道斜線。
4、畫出花序兩邊。
5、畫出完整花序。
6、畫出菠蘿身上的斑點。
小朋友是不是非常簡單!
你們學會了嗎?
我們一起看一看。
二、分組繪畫。
幼兒繪畫,教師巡回指導。
三、幼兒評價展示。
幼兒相互欣賞作品,看看誰的菠蘿寶寶最漂亮。
四、結束部分:教師小結。
五、活動延伸。
根據(jù)自己能力及喜好自由繪畫。
美術老師上課教案篇四
活動準備:
組織幼兒欣賞漫畫。
課件、畫紙、畫筆、油畫棒、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1.出示憨豆先生的漫畫,引導幼兒觀察,初步感受漫畫夸張、詼諧、幽默的特點。
小結:這種把一個人的某一個明顯的外形特征、或者穿戴和性格特征進行夸張表現(xiàn)形式的繪畫就是漫畫。
2.出示姚明、成龍的生活照和漫畫,繼續(xù)欣賞,通過對比的方式,進一步感受漫畫中夸張的表現(xiàn)手法。
小結:簡單一些說夸張就是根據(jù)物體的特點把大的畫的更大,小的畫的更小?;蛘咭癸@人物的心情或本領時,可以畫的大而突出。
3.出示班級老師的照片,引導幼兒觀察每個老師的特征。
美術老師上課教案篇五
小學美術課程內容繁多,繪畫種類齊全,但是美術老師不是所有繪畫都擅長,就拿國畫來說,很多老師書法功底差,線條弱,畫不好,連示范都拿不出手,怎么教好學生呢?我擔任美術老師五年來,為了提升自己國畫專業(yè)水平邊教邊學,把五年來的做法談一談,與同行分享交流,希望能提出寶貴的意見。
一、系統(tǒng)學習,找專業(yè)老師指導,多參加活動,善于同行交流我剛擔任美術老師時,國畫純是愛好,對國畫的歷史發(fā)展、技法、理論一概不知,沒有一點技法基礎,畫的很粗糙膚淺。畫面效果又板又死。翻開美術書,低年級就有國畫內容,知道自己不能勝任急需學習。于是2012年春季我報讀書畫函授大學東莞分校國畫班。每周六或周日到東莞學習,學習期間按老師要求完成臨摹作業(yè),在業(yè)余時間多畫畫,去學校帶上作業(yè)請老師指出缺點,虛心改正??蠢蠋熓痉缎薷?,聽老師講解技法以及背景歷史。得到了袁赤峰、郭梅煥、莫金水等老師的指導,系統(tǒng)地學習了山水、人物、花鳥等國畫知識。也與東莞、廣州等各地同學相互學習交流,取得較大的進步。函大三年來,我沒有曠課,幾乎每次都到,也畫了許多畫作,得到了袁老師、傅老師的表揚。原東莞市美術教研主任謝洪濤說:在教學同時堅持藝術實踐提升自身藝術創(chuàng)作能力,這與教學水平提高相輔相成,要勤學苦練,要善于交流。于是我一邊在函大學習,一邊與鎮(zhèn)優(yōu)秀美術教師任輝、溫學森、李智勇、吳坤松、媱瀚求等交流,帶上畫作請他們指出缺點提出意見,向他們學習長處。近幾年來,多次參加市鎮(zhèn)書畫展覽比較活動,向同行學習。慢慢地,我也認識了東莞的文放、何卡、周懋華等國畫水平很高的中小學美術老師,向他們學習請教。也到優(yōu)秀青年畫家柯茂華工作室登門拜訪。
函大畢業(yè)后,我更感覺自己國畫水平粗淺,還沒入門,還需繼續(xù)努力。經(jīng)同學介紹,我認識市美協(xié)副主席、南城區(qū)美協(xié)會長李少鈞老師,2012年秋開始我每周末都到李老師工作室繼續(xù)學習。
二、多臨習傳統(tǒng)優(yōu)秀作品,勤于思考總結。
五、六遍,五代董源《瀟湘圖》臨了十來遍,元代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四、五遍...每臨一次自己滿意了請同行、老師觀看,請他們指出缺點及改進方法,我在筆記本上做了記錄,自己再思考、觀察、總結。哪里不像,線條不一樣還是墨色不夠?為什么不像?墨色為什么不夠?原因在哪里?畫家用了什么技法?為什么不用其他技法?樣畫才能與范本接近……時間也許幾個月或者一年后,自己有了新的認識體會再臨同一幅畫。每次都有所進步、認識,理解進了一層,近年來還臨了南宋夏圭的《溪山清遠圖》、劉松年的《四景山水》、明代唐伯虎的《孤鶩落霞圖》等得到同行朋友的認同、收藏。但是與范本不管是線條還是用墨、用色、造型還有較大差距,還需繼續(xù)努力。
三、多看畫展、畫冊、多寫生創(chuàng)作。
五年來,我每月去東莞兩至三次,除了在函大及南城李老師處學習,中午還利用時間到展廳看畫展,到圖書館借畫冊、書籍。一進展廳,看到許多優(yōu)秀作品,就感覺時間過得很快,畫家畫得真好?。【€條那么工整有力,墨色、色彩染得那么細膩自然。遠山云里霧里飄渺無蹤,近景樹木、樓閣、人物畫得逼真、生動。一幅畫從上到下看了十分鐘也不忍離開。一兩個小時一會就過去了。這是美的視覺享受,看著忘記疲勞、忘記饑餓。為什么名家畫得這么好?自己為什么畫不好?近兩三年來東莞主要展覽我?guī)缀醵伎催^。印象很深的如近代名家展:張大千、吳昌碩、黃賓虹、宋文治、關山月、黎雄才等名家作品。有的工整細膩、有的粗曠大氣,感受大師的魅力,學習他們精神。有所領悟,對臨摹、寫生、創(chuàng)作都十分有益。
一、二等獎,有的參加省市展覽。
四、多讀書籍、多練書法、堅持不懈,下足功夫保持興趣。我的同事、老師、領導都說我近年來進步比較快,我只能說自己盡量多畫多學。保持興趣,有興趣就會堅持。每天除了上課、跟車、備改,其余時間我都在美術室畫畫,每天業(yè)余畫3小時左右。一幅畫畫了一半中午也不休息,吃飯休息時還想著怎么畫才好,有時頭都想暈了,滿腦子都是畫。晚辦公下班后還在美術室畫畫或者練書法,練書法就是練線條,這與畫畫一樣重要,每天堅持練習一小時左右,要晚九點左右才離開,睡夢中有時也在畫或與老師、友人交流。有一次還睡中夢見與張大千會晤,他滿頭銀須精神抖擻,講著濃重的四川家鄉(xiāng)口音給我說:“小伙子,加油??!你一定能畫好的?!?記得函大畢業(yè)典禮那天我向東莞市美協(xié)主席,函大校長黃澤森問好,黃主席握著我的手說:“年輕人堅持三十年不出名也有名,沒大成就也有小成就?!蔽沂艿竭@位現(xiàn)代嶺南名家的鼓勵、感染。近年來興趣越來越濃,《國畫美學》說詩是無形的畫,畫是有形的詩,一幅好畫要引起讀者的遐想共鳴,但“手揮五弦易,目送歸鴻難”。一幅畫只能畫一聲即一剎那的景象,怎樣延讀三聲呢?李老師說要帶著感情去畫,要有詩意才有感染力,所以要多讀書下足功夫。我爭取業(yè)余時間多讀畫冊、畫理、畫論、詩詞、古文等書籍。體會畫中詩意韻味。提高自己的知識修養(yǎng)。我體會到同一本畫冊反復看很多遍后,我才發(fā)現(xiàn)一些微妙之處,如:陳少梅的松樹樹干陰面,除赭色,淡墨皴擦外,還染了淡花青,增加了樹干的陰陽、滋潤、質感效果。遠山飄渺、朦朧云氣蒸騰如此美妙,充滿詩意、韻味。為什么這本畫冊看了幾年才觀察到這些呢?讀到一首好的山水詩,閉上眼腦海中就有一幅同樣的山水畫,看到一幅好畫也會想到一首或一句相同的詩。如杜甫詩“蘭若依石細,煙霞嶂幾重。凍泉依石細晴雪落長松?!彼c李子牧的工筆山水畫融在一起了。所以還要下功夫多讀、多畫,保持興趣。
每當看過一次好的展覽都有所收獲、領悟,也是一次享受;每當畫完一幅畫心中有一種成功的喜悅,哼著小曲,像小孩一樣歡呼著、奔跑著;每當晚上走出美術室,辦公室的燈早熄了,看到滿天星斗,才感到疲憊了、腿軟了....現(xiàn)在美術課堂上,國畫課程我可以在五分鐘左右示范一棵樹或一座山、一灣水。毛筆上墨在宣紙上自由畫上幾筆線條,樹木、山石結構出來了,皴染幾筆淡墨,陰陽、濃淡出來了。線條有力流暢,墨色濃淡干濕自然,學生驚訝:“哇!老師畫得好漂亮?!庇袝r導入課題時展開一大幅精品山水,教室學生掌聲雷鳴,驚訝的目光看著作品又看著老師。我感到成了大師一般。同時,我又感覺到國畫進步了,素描、水粉等也進步了,因為繪畫是相通的。
學無止境,我還在比較初級的水平階段,為了繼續(xù)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國畫專業(yè)水平,邊教邊學,我還要堅持不懈繼續(xù)努力。
美術老師上課教案篇六
《走進意象藝術》屬于高中美術鑒賞模塊,意象藝術屬于三大美術類型之一,是介于具象藝術和抽象藝術之間的綜合的藝術類型,兼有兩種藝術的特點,也為學生后續(xù)學習難理解的抽象藝術打下了基礎,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高中階段的學生具有更強的探究精神,思維比較活躍,見解獨到,同時觀察能力與感知能力增強,在美術學習中也希望了解更多本質性的、美術理論方面的知識。但是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絕大部分學生對美術作品的判斷標準普遍都只有一個標桿--就是“像”或者“不像”,所以吸引學生興趣點,使學生以客觀的態(tài)度學習欣賞意象藝術是教學中值得注意的問題。
【知識與技能】。
初步了解和認識什么是意象藝術,如何來辨析意象藝術。
【過程與方法】。
通過比較分析,初步掌握什么是意象藝術,通過對意象藝術的藝術形象和藝術語言的分析,以及藝術家的意圖方面來辨析意象藝術的主要特征。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理解意象藝術的創(chuàng)作構思,提高審美素養(yǎng),開闊眼界,理解多元化藝術。
【重點】。
物象多視角表達的兩種方法即平面表達和立體表達。
【難點】。
能理解物象多視角表達的方法,并用手繪線條的形式表達物象的多個視角。
依據(jù)新課標的要求“美術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利于激發(fā)創(chuàng)新精神的學習環(huán)境”,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與學法:教法為情境法、展示法、實踐練習指導法,而學法則用自主探究法、比較分析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學準備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為我做了如下的準備:ppt課件。
從新課程標準的教學建議出發(fā),我將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作用,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變靜為動,融聲、形、色為一體,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直觀的觀察材料,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具體環(huán)節(jié)如下:
環(huán)節(jié)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精心設計好導入,無疑是一堂課成功的關鍵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勝,使學生興趣盎然的揉入到活動中去,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我將展示《布羅格利公主像》與《帶帽的婦人》,引導學生觀察其中的不同。在學生對意象藝術有一個直觀感知后,繼續(xù)引出這樣的一個故事:當年有一位女士看到《帶帽的婦人》后,便問馬蒂斯“難道我們女人都像您畫的那樣子嗎”而馬蒂斯卻回答到:“夫人,那不是一位女士,那是一幅畫”。通過設疑的方式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學習意象藝術的興趣,讓學生把精力集中到課堂中來。
環(huán)節(jié)二:欣賞作品,探究意象藝術。
根據(jù)費德門教授提出的美術鑒賞的程序“描述——分析——解釋——評價”,我確定我的基本環(huán)節(jié)為:感知怪異—分析怪異—理解意象藝術。
(一)感知怪異。
在感知怪異環(huán)節(jié),我或多媒體展示一系列的意象藝術作品,引導學生欣賞并談一談對這些作品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在學生答出怪異時我會繼續(xù)追問:為什么會有“怪異”的感覺?師生共同總結出畫面夸張。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對名畫的認識,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認識意象藝術的特別之處。
(二)分析怪異。
在學生感受了意象藝術的“怪異”后,展示《圣維克多山》油畫和圣維克多山實景照片,引導學生對比賞析,師生共同探討出藝術家表達傳遞出的不是藝術家的“眼”中之象,而是藝術家的“意”中之象,即“意象”,從而引出意象是畫家對客觀世界的主觀表達。通過老師設問,學生討論師生共同探討,增強師生互動,使學生理解什么是意象藝術,增強學生的合作精神。
對于本課的重點,我將展示學生較為熟悉的作品《吶喊》,并且引導學生相互討論,互相啟發(fā),集思廣益,通過對作品的內容、形象、色彩、線條等方面的描述、分析掌握意象藝術的基本特征,比如主觀、夸張、變形等等,因此在這個階段只要適度的引導,學生就能用自己的語言總結出一些意象藝術的特征來,從而能挖掘出不同層次總結、歸納的能力,提高教學效率。
(三)理解意象藝術。
“如何理解意象藝術”是本課的關鍵,也是學生鑒賞意象藝術的根本要求。這一環(huán)節(jié),我重點是要傳達給學生兩個理解的切入點。故此我分別展示兩組作品,首先通過分析朱耷《鵪鶉圖》中的眼睛理解藝術家是按照“我”想表現(xiàn)的樣子來表現(xiàn)世界,然后展示委拉斯凱茲的《教皇英諾森十世》和培根的《被牛肉片包圍的肖像》分析兩幅作品,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交流,并運用比較法的方式尋找差異,進而總結歸納出意象藝術是藝術家按照“我”感覺的樣子來表現(xiàn)世界。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思維的方向,體會意象藝術是“表達作者內心世界”的藝術形式,理解意象藝術的創(chuàng)作構思是如何與作者個人的主觀意識、生活經(jīng)驗等進行整合與聯(lián)系的。通過學生的發(fā)言、討論,再加上教師的點撥歸納,學生對“意”與“象”的關系有了深刻的理解,并體會到“我”在藝術中的重要性,對意象的“真實性”產(chǎn)生了認同和共鳴。
環(huán)節(jié)三:學以致用,辨析意象藝術。
最后,我設置了“學以致用,辨析意象藝術”的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遷移運用,理解本課的精髓,說出自己的收獲。故此我將展示一系列的意象藝術作品與具象藝術作品,并且設置辯論活動:你是否認為意象藝術比具象藝術更有表現(xiàn)力?為什么?通過大量作品的欣賞,使學生對各種藝術風格和世界多元化藝術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從而激活學生思維,拓展視野。
環(huán)節(jié)四:總結回顧,拓展提高。
在課程即將結束時,以回顧式的方式引導學生對意象藝術的概念及其特點進行歸納和梳理,讓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有一個更加系統(tǒng)全面的認識。
美術老師上課教案篇七
教學目標:
1、能畫出菠蘿橢圓形的外形特征。
2、鼓勵幼兒畫出大小不同,顏色不同的菠蘿。
3、初步學習用漸變的方法涂色。
教學過程:
(一)、導課。
教師:秋天有很多的水果成熟了,我喜歡吃菠蘿,你們能說出菠蘿的形態(tài)嗎?(圓形)。
(二)、幼兒學畫。
1、教師歸納菠蘿的外形特征,讓幼兒用鉛筆勾輪廓。
2、幼兒畫出大小不一的菠蘿。
3、用合適的顏色勾上彩線。
4、用黃色系的顏色給菠蘿涂色,表面要體現(xiàn)出塊狀感。(這叫漸變方法)。
(三)、幼兒相互參觀作品,并說說自己最喜歡哪個菠蘿,為什么。
美術老師上課教案篇八
五年級學生對美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掌握,學習習慣比較好,對美術的學習興趣也比較濃厚。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拿佬g老師工作計劃,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老師的工作計劃(一)。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五年級一個班的美術課。
教學。
任務。五年級學生在美術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審美能力上已經(jīng)有一定的基礎,他們對美術課的興趣普遍還是非常的濃厚的。每星期有兩節(jié)美術課,學生對美術課的期待值很高。
在實際情況中,有些綜合開放性的美術活動不能組織起來。所以,大部分手工課和欣賞課,需要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工具和材料的準備工作。以確保每一節(jié)美術課都給學生帶來欣喜。
二、教材分析:
三、
學期目標:
(1)了解美術的基本知識,認識美術工具,并能使用工具進行簡單的美術活動;。
(2)通過美術活動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四、教學重難點:
熟悉美術工具,通過學習能在借鑒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生活經(jīng)驗,完成簡單的美術活動。本次課改的重點就是如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即倡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在這些學習方式中培養(yǎng)學生憑借自己主動建構知識與活動,去與他人互動,達到自身進一不發(fā)展的目的。
五、教學措施:
1、以知道觀察入手,在實踐中掌握觀察方法,并培養(yǎng)學生細致的工作作風和細膩的情感。以課本為載體,以活動為主線,采用小步快跑的方法,帶領學生完成教學目標。
2、認真貫徹新課程標準的精神,處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審美教育,能力培養(yǎng)和雙基訓練的關系,充分發(fā)揮美術教學情感陶冶的功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3、加強教學中師生的雙邊關系,既重視教師的教,也重視學生的學,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4、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性和探究性學習,加強美術與其他學科的的聯(lián)系,與學生生活經(jīng)驗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思維和綜合探究的能力。
5、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引導學生以感受、觀察、體驗、表現(xiàn)以及收集資料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
6、教學手段生動有趣,運用電影、電視、錄像、范畫、參觀、訪問、故事、游戲、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象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7、運用計算機和網(wǎng)絡美術教學,引導學生利用計算機設計、制作出生動的美術作品,鼓勵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檢索豐富的美術信息,開闊視野,展示他們的美術作品,進行交流。
8、改革評價制度,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重視對學生美術活動表現(xiàn)的評價,采用多種評價方式評價學生的美術作業(yè),建立促進美術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
9、充分利用自然環(huán)境資源以及校園和社會生活中的資源進行美術教學。
10、根據(jù)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教學中注意循序漸進和趣味性。
11、盡量注意學科間的聯(lián)系。
12、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和核心,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13、利用宣傳窗和美術比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4、學業(yè)考核以平時成績?yōu)橹?,考核采取課堂提問、作業(yè)等多種形式相結合。
六、教學內容總體安排:
按教學進度進行。
老師的工作計劃(二)。
學生素質發(fā)展基本情況分析:
五年級有教學班六個,從總體上來看,學生對美術課興趣濃厚,并具有較好的繪畫基礎和對各種材料綜合運用的能力,其中對油畫棒和彩鉛的運用能力較強。除新轉入的三班基礎不均衡外,另外兩個班大部分學生能較好地使用油畫棒著色、用線條表現(xiàn)平面形象,并能大膽地發(fā)揮想象,作品內容豐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較高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較好的心理品質。但也有一部分學生對美術學科的興趣不濃,空間感較弱,造型能力還需要進一步發(fā)掘,對一些廢舊材料的綜合運用能力較差,有待進一步地提高。
本期教材分析:
(一)教學重點。
1、色彩的色相和明度等色彩知識,色彩的表現(xiàn)力。
2、抓住人物面部的基本特征,表現(xiàn)人物的表情。
3、繪畫中的比例常識,運用比例進行作畫。
4、繪畫中的透視現(xiàn)象。
(二)教學難點。
1、學生對廢舊材料的搜集比較困難,這類課程的課堂質量往往得不到保障。
2、電腦美術與美術課分離,電腦美術課學生也得不到滿足。
3、人物的內心表現(xiàn)。
4、能運用紫沙泥等材料進行立體造型,并用水粉顏料加工、裝飾。
本學期課程目標:(按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度列舉)。
(一)總目標。
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制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jīng)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了解基本美術語言和表達方式和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huán)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fā)創(chuàng)造精神,發(fā)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yǎng),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各學習領域目標。
1、造型表現(xiàn)學習領域。
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體的效果,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xiàn)所見所聞,激發(fā)豐富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愿望。
2、設計應用學習領域。
學習對比例、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易的創(chuàng)作意圖和手工制作的方法,進行簡單的設計和裝飾,感受設計制作與其它美術活動的區(qū)別。
3、欣賞評述學習領域。
觀賞自然和各種美術作品的形、色與質感,能用口頭或書南語言對欣賞對象進行描述,說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受。
4、綜合探索學習領域。
造型游戲的方式,結合語文、音樂等課程內容,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表演和展示,并發(fā)表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圖。
教學進度計劃:
第1周肖像藝術。
第2周肖像藝術。
第3周畫人像。
第4周繪畫中的透視現(xiàn)象。
第5周美術中的比例知識。
第6周偶戲提線紙偶。
第7周動物的臉。
第8周有趣的漢字。
第9周飛天。
第10周色彩的色相。
第11周色彩的明度。
第12周人物與環(huán)境。
第13周光盤架的設計。
第14周杯子的設計。
第15周有人臉的器物。
第16周唱起來跳起來。
第17周電腦美術——有趣的人像。
第18周獻出你的愛心。
第19周小花鏟考試。
老師的工作計劃(三)。
根據(jù)本校這學期的教學計劃目標我結合當?shù)氐膶嶋H情況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制定本學期五年級的教學計劃。
一、基本情況分析。
學生知識能力學習習慣分析:五年級學生對美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不是很好,學習習慣比較差,對美術的學習興趣也一般。
二、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起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2、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
3、注意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活動方式的布局上注意開放性和立體性。
4、通過啟發(fā)聯(lián)想訓練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5、在美術活動中大膽的采用各種造型方式,并借助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學習內容。
1、造型與表現(xiàn):
(一)運用形、色、肌理和空間等美術語言。
(二)以描繪和立體造型的方法選擇適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
(三)記錄與表現(xiàn)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
(四)發(fā)展美術構思與創(chuàng)作的能力。
(五)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設計與應用:
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節(jié)奏與韻律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單的創(chuàng)意、設計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進行設計和裝飾,美化身邊的環(huán)境。
3、欣賞與評述:
欣賞、認識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的材料、形式與內容等特征,通過描述、分析與討論等方式,了解美術表現(xiàn)的多樣性,能用一些簡單的美術術語,表達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4、綜合與探索:
結合學校和社區(qū)的活動,以美術與科學課程和其他課程的知識、技能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策劃、制作、表演與展示,體會美術與環(huán)境及傳統(tǒng)文化的關系。
四、教學要求。
以學習新的知識,進行實際操作為主,正確地引導學生學習各方面知識,了解并掌握各項技能,從而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五、教學措施。
1、認真?zhèn)湔n、上課。
2、做好課前的各項準備活動。貫徹啟發(fā)原則,采用嘗試、暗示等多種教學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xiàn)的創(chuàng)造。
3、加強示范,并且充分利用圖片、范畫、及投影儀、錄音機等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進行直觀教學。
4、積極進行教改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素質。
5、拓展教學思路,做到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六、課外輔導。
平時嚴格按照學校的要求正常活動,還要爭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進行參觀學習,并且參加社會舉辦的一些比賽活動,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繪畫水平和欣賞能力。
七、教學進度表(略)。
老師的工作計劃(四)。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學總目標。
了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huán)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fā)創(chuàng)造精神,發(fā)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yǎng),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學生情況分析。
五年級學生對學習美術知識和技能的興趣非常高,對于美的事物很有興趣,有較強的感受美表現(xiàn)美的能力。平時就有很多學生平時就愛動手畫畫、動手制作,也有一定的美術知識,所以教學中應保持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并在此基礎上,給予學生適當?shù)闹笇?,讓他們接觸初步的美術知識的同時感受到美術更大的魅力。
四.教學措施。
1、注重培養(yǎng)學生塑造造型表現(xiàn)能力。在教學中,激勵學生運用各種工具,嘗試運用各種媒材制作創(chuàng)作;通過看欣賞、繪畫、手工等方法表現(xiàn)事物,激發(fā)豐富想象創(chuàng)作潛能。
2、重視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營設有利的學習環(huán)境,通過欣賞、思考、討論等活動引導學生認真欣賞,開展探究性的學習,并發(fā)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大膽創(chuàng)作。
3、創(chuàng)設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學生對人文的認識,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涵養(yǎng)人文精神。
4、教學中,加強師生的雙邊關系,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師生間建立平等良好的師生關系。
5、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探究性學習,加強美術與各科及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用美術的手段進行記錄與制作;通過跨學科學習,理解共同的主題和共通的原理。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思維和綜合探究的能力。
6、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引導學生以欣賞、觀察、探究討論、表現(xiàn)以及收集資料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
7、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如電視、錄像、范畫、故事、游戲、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物體的感受與想像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8、教師多借助計算機和網(wǎng)絡美術教學,引導學生利用計算機設計制作出生動的美術作品。
五、教學進度安排表(略)。
老師的工作計劃(五)。
教學目的任務:
1、注意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活動方式的布局上注意開放性和立體性。
2、通過啟發(fā)聯(lián)想訓練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3、在美術活動中大膽的采用各種造型方式,并借助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
教學難點: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
個人教研專題:
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學習習慣意識的培養(yǎng)。
完成任務的措施:
1、認真?zhèn)湔n、上課。
2、做好課前的各項準備活動。
3、拓展教學思路,做到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課時安排:
第一周:印象深刻的事。
第二周:水墨游戲――山水。
第三周:紙花。
第四周:插花。
第五周:壁飾。
第六周:英俊的腳。
第七周:漂亮的鞋。
第八周:鞋的聯(lián)想。
第九周:我設計的鞋。
第十周:黑、白、灰。
第十一周:字的聯(lián)想。
第十二周:版面設計。
第十三周:報頭題飾和尾花設計。
第十四周:秋風瑟瑟。
第十五周:雕蘿卜(一)(二)。
第十六周:非洲雕刻(一)(二)。
第十七周:卡通畫(一)(二)。
第十八周:可愛的家鄉(xiāng)。
第十九周:我崇拜的人。
第二十周:復習考試。
美術老師上課教案篇九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了解馬的一些外行特征和生活習性。
2、喜歡馬,有興趣了解它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教學準備:
徐悲鴻畫的馬、馬的各種圖片。
教學過程:
一、幼兒欣賞“馬”
1、來了一位朋友是誰?(馬)。
2、在這些畫上,你看見了什么?
3、馬兒在干什么?你從哪兒發(fā)現(xiàn)的?
小結:徐悲鴻爺爺畫的馬有各種品種,各種神態(tài),各種動作,他的本領可真大呀!
二、從圖片上進一步觀察馬的外行特征。
1、說說馬長什么樣子?
2、想象馬跑起來會發(fā)出什么聲音?聲音從哪兒來?
3、什么樣的馬才是好馬?
小結:馬的特征。
三、馬的生活習性與人的關系。
1、從這些畫上你又知道馬的一些什么事情?
2、馬有一些什么本領?馬可以為我們做些什么事?
小結:
馬用它的本領為我們人類做了許多事,馬真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要愛護它。
四、延伸:在區(qū)角活動放了許多材料,你可以試著去做一做馬。
美術老師上課教案篇十
本課主要了解和認識三大美術類型中的第二種類型——意象藝術。
使學生初步了解和認識什么是意象藝術,如何來辨析意象藝術。
2、教學重點。
使學生分清意象藝術與具象藝術的區(qū)別,并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藝術以及意象藝術的主要特征,尤其是從意象藝術的藝術形象和藝術語言,以及藝術家的意圖來辨析意象藝術的主要特征。
3、教學難點。
如何解釋清楚什么是意象藝術,如何理解意象藝術。
課件圖片展示、講授、練習。
鑒賞課本、觀察、思維、想象。
1、導入:
美術作品并非完全是對客觀現(xiàn)實的“如實”再現(xiàn),除此之外,它還可以表達藝術家的主觀世界,這一點在具象藝術中也有表現(xiàn),但在意象藝術中藝術表現(xiàn)的主觀性更為突出,并已成為藝術家關注的重點。
教師活動:(1)展示作品《蒙娜麗莎》和《馬蒂斯夫人像》。
(2)提出問題:找出這兩幅作品的不同之處,請同學們分組討論。
學生活動:(1)討論(2)回答。
師生總結:這是兩件肖像名作,但表現(xiàn)形式卻迥然不同,《蒙娜麗莎》用筆細膩、描繪真實具體、形象逼真自然;而《馬蒂斯夫人像》則是用筆粗放、用色大膽潑辣、表現(xiàn)對象特別、不符合一般常人的理解。
這說明,《馬蒂斯夫人像》是畫家馬蒂斯為了表達自己的某種觀點、看法而故意采取的一種表現(xiàn)方式。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意象藝術中藝術表現(xiàn)的主觀性更為突出。
(引出課題并板書:)對客觀世界的主觀表達——走進意象藝術。
2、什么是意象藝術。
為什么有的美術作品形象怪異?這句話從意象藝術的一個極端方面來解釋意象藝術的,因為在一般人看來,意象藝術的作品往往是怪異的。這樣解釋主要是為了打消一般人因為習慣于具象藝術的真實性而對意象藝術產(chǎn)生的不理解和排斥心理。指出意象藝術主要是藝術家對現(xiàn)實的的感覺以及他們的個人情感、觀念和意識的表現(xiàn)密切相關。因此,藝術家的感覺和所要表達的意圖越獨特、強烈,所產(chǎn)生的藝術形象就可能越怪異。
教師活動:(1)板書:什么是意象藝術。
(2)提出問題:a、從下面即將展示的作品中,請同學們注意觀察分析,意象藝術的美術作品和我們習慣上對具象藝術作品的認識在表現(xiàn)形式和手法上有哪些不同。
b、為什么美術作品形象怪異?
(3)展示作品:《圣維克多山》、《吶喊》《星月夜》《內戰(zhàn)的預感》。
(4)提問。
(5)板書:藝術家對客觀世界的主觀表達。
學生活動:(1)欣賞(2)討論(3)回答。
師生總結:意象藝術主要是藝術家對現(xiàn)實的的感覺以及他們的個人情感、觀念和意識的表現(xiàn)密切相關。因此,藝術家的感覺和所要表達的意圖越獨特、強烈,所產(chǎn)生的藝術形象就可能越怪異。
3、如何理解意象藝術:
“如何理解意象藝術”是本課的關鍵,也是學生鑒賞意象藝術的根本要求。這一環(huán)節(jié),我重點是要傳達給學生這樣兩個理解的切入點,那就是:一個是藝術家按照“我”感覺的樣子來表現(xiàn)世界,一個是藝術家按照“我”想表現(xiàn)的樣子來表現(xiàn)世界。突出的就是“感覺”和“想”。
教師活動:
(1)板書:如何理解意象藝術。
(2)展示委拉斯凱茲的《教皇英諾森十世》和培根的《被牛肉片包圍的肖像》。
(3)提出問題:a、兩幅作品的不同之處?(提示:我們從《教皇英諾森十世》中感覺到的對象的性格特點,在培根《被牛肉片包圍的肖像》中感受到的是一種情緒和氣氛,即緊張和惶恐)。
(4)展示:朱耷的《鵪鶉圖》。
(5)提出問題:畫面中鵪鶉的眼睛有什么特點?現(xiàn)實中會出現(xiàn)嗎?
學生活動:(1)欣賞(2)討論(3)回答。
師生總結:理解意象藝術從以下兩個角度:一個是藝術家按照“我”感覺的樣子來表現(xiàn)世界,一個是藝術家按照“我”想表現(xiàn)的樣子來表現(xiàn)世界。
意象藝術的特點:a、意象藝術更傾向于心理的真實。b、藝術形象更集中更典型。c、超越了具象藝術在形象和時空上的限制。
藝術家的主觀能動性在意象藝術中發(fā)揮了決定性的作用。而每個人的主觀感受和感覺是不同的,所以意象藝術作品才給我們以怪異的感覺。
板書:一個是藝術家按照“我”感覺的樣子來表現(xiàn)世界,一個是藝術家按照“我”想表現(xiàn)的樣子來表現(xiàn)世界。
4、總結回顧:這一節(jié)課我們進一步深入的認識了什么是意象藝術,如何理解意象藝術。
我們知道,意象藝術就是藝術家對客觀世界的主觀表達。理解意象藝術:一個是藝術家按照“我”感覺的樣子來表現(xiàn)世界,一個是藝術家按照“我”想表現(xiàn)的樣子來表現(xiàn)世界。
美術老師上課教案篇十一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
新課。
(三)講授新課。
[生上前示范刺繡的制作]3.風箏(1分鐘)。
師:放風箏是男女老少都喜歡的集運動、娛樂于一體的活動,同學們放過嗎?今天我們來看看北京的風箏,請大家看書本第5段,討論北京風箏的藝術。[生介紹自己看過的風箏。及放風箏的感受]4.玩具(2分鐘)[生回憶兒時的玩具]師:每個人的童年幾乎都是由各種玩具隨著成長的,民間玩具充滿了人們對兒童深沉的愛和美好的祝愿,我國的民間玩具歷史悠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過加工制作,使之成為精美的民間藝術品。5.編織(1分鐘)。
師:在我國遼闊的土地上各種竹、藤、草、玉米皮遍地都是,勞動人民充分利用其材質,巧妙編織出造型優(yōu)美的盤、籃、鞋、席等實用美觀的工藝品,在我國南方的竹編,勞動人民利用竹材的皮和簧不同澤,竹、冪的寬和窄,編插技法制成不同的竹制品,造型美觀,而耐用的整體形態(tài)達到靜中有色,粗中有細,硬中有柔的藝術效果。[邊介紹邊看各地編織品的錄像]6.剪紙(2分鐘)[放背景音樂《喜洋洋》][老師通過表演剪、貼、看的一系列動作,請同學們猜含義。]生:過年貼窗花。
師:剪紙通過在紙上剪刻,就靠一把剪刀,就能創(chuàng)造出豐富多彩的生活,你看(邊剪邊展示),是不是很美。
(四)布置作業(yè)(12分鐘)。
同學們親手嘗試手工藝制作。[放背景音樂烘托氣氛]。
(五)學生作業(yè)[有的剪紙,有的刺繡,有的做泥塑]老師巡回輔導。
(六)舉行作品發(fā)表會[布置時放背景音樂《喜洋洋》,烘托熱鬧氣氛]。
(七)小結(1分鐘)。
師:通過學習《,同學們有什么感想?[生暢談感想]。
(八)生聽音樂,出教室。
美術老師上課教案篇十二
2、學生以自己最熟悉的老師為對象,通過記憶畫的形式完成“老師您好”的命題畫。教學重點:學會找到熟悉人物的特點,畫一張半身人物像。教學難點:能掌握某一位老師的.長相特征并表現(xiàn)出來。
教具:
課件學具:任何一種作畫工具、白紙、課本。
一、導入。
1、組織教學,教師巡視紀律與畫具準備情況。
2、談話導入。
九月份有一個很特別的節(jié)日,那會是哪個節(jié)日呢?(教師節(jié))為什么要有個教師節(jié)?
二、說一說。
1、在教師節(jié)來臨之際,同學們想一想,你從哪些方面感受到了老師對你的關心和愛呢?
2、你想怎樣來表達你心中的這份感謝之情呢?
1、構思。畫面內容:人物(學生與老師的區(qū)別有哪些?)、場景。
2、作品表現(xiàn)形式:彩色筆、蠟筆、水粉水彩畫、國畫、鋼筆線描等。構圖要飽滿,有主次之分。
思考:可不可以借鑒一些畫家的作畫風格?
4、創(chuàng)作。
四、欣賞教材圖片。
1、作者是怎樣畫出對老師的愛?
2、他們畫出了老師的形象特征嗎?
3、如何表現(xiàn)場景?
五、作業(yè)與作業(yè)展示、講評。
美術老師上課教案篇十三
一、設計意圖:
進入大班后,在我們的美術園本課程中幼兒開始接觸人物寫生。這要求幼兒有細微的觀察能力,老師是幼兒最熟悉的人物形象,因此,我為幼兒設計了這次活動。這是我們第一次接觸人物寫生,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征,我們把難點分成幾步開展。如這一次是面部特征,下一次可以是體形等。這一次是觀察,下一次可以觀察側面。這樣分步進行,會更有利于幼兒表達、表現(xiàn)。
二、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細微的觀察能力,進一步引導幼兒抓住人物的面部特點大膽表述。
2、通過對老師的描述加深對老師的感情。
三、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對好朋友面部觀察的經(jīng)驗。
2、紙、筆人手一份。
四、活動過程:
(一)、表情游戲。
師:先做一個開心的,哈哈!再做一個傷心的,嗚嗚?。ㄓ變鹤鱿鄳谋砬椋?。
(二)、引導觀察:
1)師:你有好朋友嗎?請你說一說他長得怎么樣?讓其它小朋友猜一猜?(個別幼兒講述)。
3)請你們再觀察另外一位老師,這回要請小朋友先觀察老師的臉型,接著是發(fā)型,最后是五官。
4)比較一下兩位老師的頭部有什么不一樣?
5)小朋友觀察的這么仔細,干脆我們來為老師畫一張畫吧。請老師們評一評誰畫的最像。
6)那你想畫哪位老師?她正在干什么呢?
(三)、幼兒操作、寫生。
老師提醒:可以邊畫邊觀察,有順序地畫。
(四)、評價。
師:請小朋友介紹一下自己的畫,畫的是誰?像不像?她在干什么呢?
美術老師上課教案篇十四
“人工智能正推動著視覺藝術的新變革”、“高等美術教育專業(yè)工作室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如何做與時代同步發(fā)展的美術教師”、“數(shù)字化課堂視野中的教師及其教學改革將如何走向”“什么是核心素養(yǎng)”“藝術的心理療愈功能怎樣在課堂教學中應用”……靈感的激蕩還在延續(xù),思維的火花還在迸發(fā),為期十天的前沿信息大轟炸的場景感覺仍在我眼前一一閃現(xiàn)。
9月19―28號,我非常榮幸地參加中央美術學院“國培計劃”中學美術骨干教師/教研員培訓項目。豐富多彩的專業(yè)培訓,幫助我們這些一線教師更好地把握國家美術教育的政策方向、新課程改革、思路拓展和問題辨析等方面,進而促進我們美術專業(yè)成長和素養(yǎng)的提升。
時值央美建校百年之際,親身體驗10天的央美校園生活,近距離聆聽大師們的課程,傾聽他們對國內外教學教育的理解,學習他們的教學理念,對我來說是一次思想上的洗禮,心靈的震撼和理念的革新。在這次培訓中,記錄了哪些精彩瞬間呢?回顧總結如下:
教育部國家藝術教育委員會副主任、中央美術學院美術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楊力教授圍繞“國培”的意義展開講授,介紹世界發(fā)達國家在美術教師專業(yè)化領域中的狀況,并對美術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進行了深入探討。
華東師范大學錢初熹教授提出ai時代要求學校視覺藝術教育進行轉型的理念,“提供選擇與學會選擇"“從被動接受到創(chuàng)新性學習”。提出“開展以創(chuàng)意思維為核心的視覺藝術教育,青少年經(jīng)歷具有挑戰(zhàn)性的高品質視覺藝術課程的學習,獲得在21世紀中生存、學習、工作并為社會發(fā)展、實現(xiàn)全球共同利益作貢獻所必備的視覺藝術素養(yǎng)”的觀點。用人工智能幫助學生獲得視覺識讀、造型表現(xiàn)、空間思維、想象創(chuàng)意、物盡其用及美感延展等多方面的能力。
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院長余丁教授也談到人工智能之于藝術的重要性,并帶領學員們參觀了中央美院美術館“重識游戲”的展覽,使學員們通過感受游戲與醫(yī)療、經(jīng)濟、武術等學科的跨界融合反思當今美術教育的跨學科交融問題。
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王曉琳則是圍繞“高等美術教育專業(yè)工作室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展開,通過對國際重點高等美術院校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比較研究,窺探工作室培養(yǎng)模式的發(fā)展歷史,變化過程與影響原因,重點以中央美術學院工作室教學研究為案例,進一步探討工作室培養(yǎng)模式的具體特征,揭示出美術人才培養(yǎng)的規(guī)律。
首都師范大學尹少淳教授從美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角度談及中國基礎美術課程教育需要融合多學科的知識?,F(xiàn)實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解決問題,我們才會生活得更好,核心素養(yǎng)的內核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教與學目的就是形成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未來人類必備的品格和關鍵能力。知識和技能不是萬能的,但沒有知識和技能是萬萬不能的,所以美術要培養(yǎng)孩子用美術表現(xiàn)來表現(xiàn)問題。美術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為了幫助孩子,未來在面對復雜多變的世界時,能夠運用藝術思維去解決復雜多變的問題。
四川美術學院美術教育系主任楊吟兵教授講授通過研究探索形式美,培養(yǎng)對形式美的認知能力,指導人們更好地去創(chuàng)造美的事物。通過掌握形式美的規(guī)律,能夠使人們更自覺地運用形式美的法則表現(xiàn)美的內容,達到美的形式與美的內容高度統(tǒng)一。通過對于點、線、面的講解、運用與組合,并基于生活中的形式美具體案例進行設計教學講解,體會點、線面在生活中形式美的具體展現(xiàn),以達到通過用設計的眼睛來看待我們生活的世界。最后以立體構成為主要知識點,講解作為中小學教師基本功一紙工的作品實際案例。
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李帆教授從繪畫教學到藝術教育出發(fā)談談實際教學實驗。現(xiàn)在人們的閱讀形式多數(shù)是碎片化的,老師平時需要多鼓勵學生收拾生活中的碎片化記憶,并進行梳理。教孩子哪里能找到想要的東西,學會自學,而不是單純技術的傳授。尊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從日常教學中的點滴開始。永遠別失去“我”的自覺和“我”的判斷,這個很關鍵。藝術可以治愈和療傷,美術不是為了畫畫或功利。不同年齡段有不同年齡段所認為的深,老師要教學生自主去探索、解決、思考的方法,會讓學生受益一生,且孩子隨著長大自己也會深入的去學習。相信孩子有時重新架構出來的結果,會是家長和老師們無法預設的出彩。多讀書多實踐,會找到更多更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生活在當代的我們,多了解當代、后現(xiàn)代藝術的工作方法、思維方式,對美術鑒賞也是很有幫助的。
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藝術治療師孟沛欣教授以西方發(fā)展心理學為基礎,結合羅恩菲德、里德、加德納等西方藝術心理學家的研究成果,結合豐富的兒童美術教育實踐案例,探討藝術發(fā)展與心理成長中的諸多問題,傳遞“用藝術凈化心靈,用心靈提升藝術”的教育理念。一個好的教材一定要合乎孩子的心理發(fā)展,如果教育不關心人的心理成長,那么我們的教育有什么意義?藝術是把雙刃劍,可以傷到,也可以影射。適當?shù)慕箲]和恐懼,是健康的現(xiàn)代生活方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運和責任,開放心態(tài),打開心門,接納不可能。
具體到藝術實踐層面,如何使學生開拓視野、掌握通往多領域知識的路徑?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副院長劉慶和教授及其碩博士開設的中國畫實踐課堂更是精彩紛呈。劉老師為大家梳理了古往今來中國畫形式語言變化與發(fā)展的軌跡,重點介紹了當代水墨與個人在水墨領域的.探索與實踐,以及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新課題,探討教與學當中學員們體驗水墨創(chuàng)作兩者的關系。學員們在畫室中通過水墨的創(chuàng)意實踐深刻體會到結合當下生活使藝術推陳出新對于美術教學的重要性。
除了學校的美術課堂,學生的跨領域創(chuàng)新思維如何在美術館的公共教育中得以培養(yǎng)?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張子康為我們做了很好的回答。他著重討論了美術館公共教育在當今信息時代語境下的發(fā)展、管理和活動開展。展覽的策劃、志愿者的導覽、體驗式項目的運行都在盡量引導孩童通過對藝術的學習來關注到交通運輸、環(huán)境保護、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等問題。不單有大學教授的精彩演講,還有許多來自基礎教育一線的杰出老師為我們授課。來自珠海容閎學校的常曉冰老師深入淺出地講解現(xiàn)今的基礎美術教育不應停留在簡單的技術干預層面,美術課堂應富有創(chuàng)意、貼近生活,應當成為學生用于自由表達的空間。他以眾多優(yōu)秀美術課程案例為展示,給大家細致地講述了如何利用美術課堂這個載體與平臺,如何借助藝術工具培養(yǎng)學生用圖畫或其他形式進行個人意識表達的能力。還有陶都罕老師為大家以“艾東公益項目”為案例來介紹鄉(xiāng)村美術課程的教學。沒有空泛的的說教,沒有空洞的理論,陶老師用生動具體的教學案例為學員們講述了一個個志愿者老師通過運用自己跨界的創(chuàng)意美術思維突破教具局限的故事,為邊遠鄉(xiāng)村的孩子帶去豐富多彩的藝術實踐課程。特別是利用樹枝搭建“房子”的課程,將植物學的知識用于幫助學生對建筑空間的理解,使人印象深刻。
9月26日下午,由國家藝術基金和中央美術學院主辦、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和中央美術學院美術教育研究中心承辦的“國家藝術基金‘青年藝術教育理論人才培養(yǎng)’項目成果匯報展”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此次成果展完美展現(xiàn)了國家藝術基金青年藝術教育理論人才培養(yǎng)項目的理論與實踐、校內與校外、跨學科領域的教學成果,來自全國各地高校的46名教師學員通過有針對性的專業(yè)培養(yǎng)與教學實踐,有效提升了藝術教育理論水平和實踐水準。寄希望我們這些參與的學員在回到各自的工作崗位后,能將中央美院所授予的理論知識,來引導未來的教學工作,中國的藝術教育事業(yè)便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健康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而我非常榮幸參與此次活動,也會盡力盡善盡美的完成這份使命。
除了以上活動外,還組織我們參觀798藝術園區(qū)、中央美院版畫工作室、國際預科部、中央美院美術館等地,讓我們親身感受到現(xiàn)代視覺藝術的異彩紛呈,認識到美術教育決不僅僅是繪畫技能的刻板傳輸。藝術與多學科的交融,教育在多領域的滲透,學習方式的變革,更新了我們的教育思想,需要我們探索跨學科的新型美術教育路徑。
國培10天還是很短暫的,但學習和留給我們的思考卻是長久的,我將把我學到的和感受到的,融入到今后的工作中,以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學,在反思中收獲,在反思中成功,積極發(fā)揮在新課程實施中的引領作用,使學生在新課程實施中受益。
美術老師上課教案篇十五
1.了解自己喜歡的老師,能用語言描述出來,發(fā)展口語表達能力。
2.能用拼貼、添畫的方法表現(xiàn)出自己最喜歡的人物形象。
3.激發(fā)熱愛、尊敬老師的情感。
活動準備。
1.每人一份藍色底板紙,臉型(圓、瘦)、衣、褲、裙子圖片每人一份,相框每人一個。
2.膠水、勾線筆、蠟筆每人一份。
3.背景音樂《老師呀,老師》。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熱愛、尊敬老師的情感。
1.你們喜歡自己的老師嗎?
2.你最喜歡的老師是誰?你為什么喜歡她呢?
3.我是一個什么樣的老師?
二、了解自己喜歡的老師,并能用語言描述出來。
你喜歡怎么樣的老師?長的怎么樣,喜歡老師穿什么樣的衣服。(從外貌、服飾方面介紹)。
三、學習用拼貼、添畫的方法表現(xiàn)出自己最喜歡的人物形象。
1.講解作畫的方法。
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喜歡的老師,并選擇相應的圖片進行拼貼。
老師提示。
你喜歡的老師的臉型是怎樣的?這里有圓圓的和瘦瘦的兩種臉型,哪個更適合你喜歡的老師?(請選擇并拼貼在紙的上面)。
她喜歡穿衣褲還是裙子?(選擇并拼貼在頭的下面)。
老師的頭發(fā)是怎樣的?(進行添畫:長的、短的、直直的、卷卷的,還是扎辮子。
還缺了什么?(眼睛、鼻子、嘴巴、手和腳,衣服設計好看的顏色和花紋)。
2.如果把這添畫好,老師的一幅畫像就制作成了。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也來給自己喜歡的老師制作這樣一幅畫像?老師還準備了相框,制作完畫像后再裝上相框肯定會更好看。老師把材料都準備好了,大家開始行動起來吧。
3.幼兒學著制作畫像。(放背景音樂)。
4.制作好的幼兒相互交流,相互猜猜對方畫的是誰。
四、結束活動。
1.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或是請大家一起猜猜幼兒作品上的老師。
2.討論、交流:你想對老師說一句什么話?
活動延伸。
把畫像贈送老師,并說一句祝福的話。
美術老師上課教案篇十六
訓練學生對人物外形特征和個性神態(tài)的敏銳觀察能力。
訓練學生用變化的線條和豐富的色彩表現(xiàn)人物的能力。
教學媒體:學生作品,范畫。
一課時。
一、導入:。
看學生作品,觀察身邊的老師和同學。
二、新授:
(1)從各個角度仔細觀察老師和同學你所熟悉的外貌有明顯特征的同學和老師,選擇你認為的合適角度去表現(xiàn)他們。
(2)可以畫頭像、半身像和全身像。
(3)可以畫出老師工作、同學學習或活動時的情景,還可以畫他們的群像。
(4)爭取表現(xiàn)出老師和同學的外形特征、神情特征。
(5)開個展覽會,看看其他人觀后有什么想法老師和同學。
三、指導學生練習:。
1.畫前可以觀察所繪對象頭與身體的大致比例。
2.可以先用鉛筆輕輕打草稿,老師和同學再用黑鉛筆仔細地勾畫,在觀察對像輪廓的基礎上,注意線條的輕重、粗細和濃淡的`變化。
3.還可以先用軟鉛筆或木炭筆畫出對象,再涂上薄薄的水粉或水彩色。也可以直接用濃重的水粉或水彩色去直接描繪。
4.畫畫、貼貼也是一種很好的表現(xiàn)方法。
美術老師上課教案篇十七
1、嘗試運用剪、撕、粘貼、添畫等技能進行圓形圖案裝飾。
2、感受故事本身以及剪貼畫的趣味性。
活動重點:嘗試自由選擇運用剪、撕、添畫等方法進行圓形裝飾。
活動難點:學習對折剪貼的方法制作燈籠流蘇。
教師示范袋及范畫,彩紙、記號筆、紅色圓片、膠水各若干,背景音樂。
(一)故事引出。
1、教師出示口袋,激發(fā)幼兒興趣。
(1)老師這里有一個奇妙的口袋,你發(fā)現(xiàn)這個口袋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2)你覺得這個紅紅的、圓圓的洞洞里會藏著什么東西呢?(幼兒自由猜測)。
2、教師演示教具、講述故事。
(二)講講做做。
1、這些好看的東西都是從奇妙的袋袋里變出來的,它們有什么地方是一樣的呢?
2、紅紅的、圓圓的又是怎樣變成變成這些好看的東西的呢?
3、蘿卜的葉子可以怎么做呢?(可以剪、也可以撕)。
4、有什么方法把燈籠的流蘇做得又漂亮又整齊呢?(教師示范對折后再剪的方法)。
5、教師小結變化的方法。
6、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圖案進行剪貼、添畫。
7、教師巡回指導。
(三)看看說說。
1、粘貼幼兒作品,互相交流制作方法。
2、教師與幼兒共同評價作品。
美術老師上課教案篇十八
教學重點:
訓練學生對人物外形特征和個性神態(tài)的敏銳觀察能力。
教學難點:
訓練學生用變化的線條和豐富的色彩表現(xiàn)人物的能力。
教學方法:
教學媒體:學生作品,范畫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看學生作品,觀察身邊的老師和同學
(1)從各個角度仔細觀察老師和同學你所熟悉的`外貌有明顯特征的同學和老師,選擇你認為的合適角度去表現(xiàn)他們。
(2)可以畫頭像、半身像和全身像。
(3)可以畫出老師工作、同學學習或活動時的情景,還可以畫他們的群像。
(4)爭取表現(xiàn)出老師和同學的外形特征、神情特征。
(5)開個展覽會,看看其他人觀后有什么想法老師和同學。
1.畫前可以觀察所繪對象頭與身體的大致比例。
2.可以先用鉛筆輕輕打草稿,老師和同學再用黑鉛筆仔細地勾畫,在觀察對像輪廓的基礎上,注意線條的輕重、粗細和濃淡的變化。
3.還可以先用軟鉛筆或木炭筆畫出對象,再涂上薄薄的水粉或水彩色。也可以直接用濃重的水粉或水彩色去直接描繪。
4.畫畫、貼貼也是一種很好的表現(xiàn)方法。
美術老師上課教案篇十九
1、利用墨與彩的調配變化與宣紙?zhí)卣鳟嬘腥の兜膬和誓?,體驗彩墨游戲的樂趣。
2、通過活動,使學生初步了解彩墨畫中水分的控制及筆和墨的運用,培養(yǎng)學生的彩墨表現(xiàn)能力。
3、通過活動,激發(fā)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重點:運用彩墨大膽表現(xiàn),體驗樂趣,表達感受。
難點:合理運用點、線、面,使畫面具有節(jié)奏感。
兩課時。
一、課前準備。
學生:水彩、墨、毛筆、宣紙、水。
教師:課件、水彩、墨、毛筆、宣紙、水。
二、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導入新課。
1、教師檢查學生的繪畫材料和工具。
3、師語:今天,我們再來玩一玩彩墨游戲。
二、嘗試、探索、感知。
1、學生用筆蘸上顏料或墨,結合水在宣紙上嘗試作畫。
2、說一說,你有沒有什么有趣的發(fā)現(xiàn)?
要點:(1)水分的多少。
(2)用筆的.變化。
3、說一說,在畫畫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探討解決的方法。
4、師語:想不到一張薄薄的宣紙能產(chǎn)生出那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是好玩極了。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師們玩的游戲吧!
三、欣賞、深化認知。
1、出示張桂銘的《覓》。
(1)介紹這幅畫的作者及畫題。
(2)仔細觀察畫面,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你覺得那代表什么?
師引導學生體會畫面上墨色的變化以及用筆的手法。
(3)播放幽雅、輕快的音樂,讓學生想想這幅畫上表達的內容。
(4)交流想法。
(5)師語:畫家運用了點、線、墨塊和色塊,使這幅畫顯得既有層次又有節(jié)奏感,使人產(chǎn)生無限的遐想。
2、出示學生范作,欣賞、研究、討論都用了哪些特別的技法。
四、學生作業(yè)。
1、學生自由創(chuàng)作,教師鼓勵并指導。
2、展示自己的作業(yè),向大家介紹自己的畫面。
3、學生自評、互評。
五、課堂總結。
三、教學反思。
一、課前準備。
學生:水彩、墨、毛筆、宣紙、水。
教師:課件、水彩、墨、毛筆、宣紙、水。
二、教學過程。
一、色彩復習導入。
1、孩子說說不同色彩給自己的感受。
提問:你們畫畫時,經(jīng)常使用什么色彩工具?
2、用自己熟悉的色彩工具進行色彩游戲比賽。
四小組中,每小組選出一位代表抽題。在一分鐘內,將所抽到的風景名稱用色彩來表現(xiàn)。
考題:大海、秋天、草原、傍晚。
評出最具色彩表現(xiàn)力的小組。為本組的代表帶上藝術王冠。
3、為孩子介紹一組新的上色工具“文房四寶”
口述:這些工具組合起來還能玩游戲呢。
二、新授。
1、彩墨游戲比賽。
四小組中,每小組選出一位代表抽題,在一分鐘內集體合作完成彩墨游戲的比賽。
考題:用色彩畫許多的點。
用色彩畫許多的線。
用墨畫許多點。
用彩墨畫許多線。
評出最具表現(xiàn)力的小組。
魔術呢。
不信,請看老師為你們表演魔術游戲。
老師示范:用油水分離技法,結合墨汁將課題《彩墨游戲》進行藝術表現(xiàn)。
孩子談自己對墨汁的認識。
2、賞析與實踐。
(1)、畫家吳冠中作品《春如線》。
畫家吳冠中在作品中,用流暢、活潑、彩墨的線條,描繪了生機勃勃的春天。表達了他對春天的感受。請孩子用手在空中模仿畫家的用筆。
請個別孩子上臺,通過實物圖影展臺展示自己在宣紙上模仿畫家的用筆、用墨、用彩。
(2)、吳冠中的《雨花江》。
口述:一條條斷直線的雨絲散落在水面上,形成一道道彎彎曲曲的水波紋。
實物圖影展示孩子模仿畫家的經(jīng)典筆觸和彩墨技法。
吳冠中《吳家作坊》。
賞析突出色塊的用筆并模仿。
(3)、教師演示滴灑技法、筆桿砰擊技法。
3、瀏覽其它彩墨畫作品。
三、引導孩子的藝術創(chuàng)作。
1、請孩子談談自己最想表現(xiàn)的色彩景象,如:大海、秋天、晚霞、冬天等。
提問:如何表現(xiàn)?
2、在四小組中,以小組為單位合作一幅大的彩墨畫作品。
創(chuàng)作要求:集體創(chuàng)作、確定主題并為作品取名。
播放古箏背景音樂。
四、綜合評價。
1、集體評出最具特色的一組彩墨畫作品,頒發(fā)藝術王冠大獎。
2、個別組的代表談談自己組的作品特色,講述創(chuàng)作中的情感體驗。
3、同學相互評價在創(chuàng)作中的出色表現(xiàn)。
4、請孩子們評評老師。
五、拓展。
將今天的感受寫下來講給爸爸媽媽聽。
三、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