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學論文(精選20篇)

字號:

    總結是對已有知識和經驗的提煉和歸納,使其更加有價值和穩(wěn)定。為了寫出一篇較為完美的文章,我們需要經常反思和自我審查,以便不斷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偨Y范文可以鼓勵我們思考自己的成長和成就,激發(fā)我們追求卓越的動力。
    高一化學論文篇一
    課前練習:。
    金屬鈉在空氣中長時間放置的最終產物是()。
    2oohc.na2co32o2。
    (請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鈉的是一種非?;顫姷慕饘?在自界沒有游離態(tài)的金屬鈉存在,通過上面的練習,我們知道,它在空氣中經過了復雜的反應,但最終產物是碳酸鈉,我們在初中也學過碳酸鈉的一些的性質,現在大家一起回憶一下碳酸有哪些化學性質呢?(可以與酸及某些鹽發(fā)生反應),碳酸鈉是鈉的一種重要化合物,除此之外鈉的化合物還有哪些?(氫氧化鈉.氧化鈉.過氧化鈉.硫酸鈉等),碳酸氫鈉是碳酸鈉的酸式鹽,那么它與碳酸鈉是否有類似的性質呢?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通過實驗來研究這兩種物質的有關性質.
    [板書]:碳酸鈉與碳酸氫鈉。
    [過渡]:我們這節(jié)課主要討論它們的化學性質。
    [板書]:(1)與酸的反應。
    [練習]寫出碳酸鈉.碳酸氫鈉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如果屬于離子反應,請寫出離子反應方程式.
    [過渡]碳酸鈉和碳酸氫鈉都能與酸反應,現在讓我們再來研究一下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在熱穩(wěn)性上是不是一樣,能否根據已有知識來判斷,如果它們受熱分解,產物可能是什么呢?如何證明有二氧化碳產生呢?讓我們先來做一個實驗,化學教案-堿金屬。
    [演示實驗]分別加熱碳酸鈉碳酸氫鈉。
    [板書](2)熱穩(wěn)定性:。
    2nahco3======na2co3+co2↑+h2o。
    na2co3與nahco3熱穩(wěn)定的差別可以用來鑒別na2co3和nahco3固體。
    [板書](3)用途:
    na2co3:制皂玻璃造紙紡織。
    nahco3:發(fā)酵粉滅火器治胃酸過多。
    鞏固練習:。
    2.往碳酸鈉溶液加入下列物質,能反應但觀察不到明顯現象的是()。
    (oh)2溶液2o2固體c.鹽酸2o固體。
    1.掌握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性質及其性質之間的異同以及它們的主要用途。
    2.通過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熱穩(wěn)定性實驗使學生了解鑒別它們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認真負責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性質及其鑒別方法。
    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性質差別的原因。
    對比法、實驗探索法.
    投影儀.實物演示實驗儀器。
    我們過去學過泡沫滅火器,泡沫滅火器筒內裝的是飽和碳酸氫鈉溶液與發(fā)泡劑的混合液,玻璃瓶里裝的硫酸鋁的飽和溶液。
    把滅火器倒轉時,筒內的兩種藥液相互混和后,發(fā)生如下的反應:
    a12(so4)3+6nahco3=3na2so4+2al(oh)3+6co2↑。
    大量的二氧化碳跟發(fā)泡劑形成泡沫,從噴嘴中噴射出來,覆蓋在燃燒物上,使燃燒物隔絕空氣和降低溫度,達到滅火的目的。最終是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氣的密度大,滅火時,二氧化碳氣體可以排除空氣而包圍在燃燒物體的表面或分布于較密閉的空間中,降低可燃物周圍或防護空間內的氧濃度,產生窒息作用而滅火。其實泡沫滅火器是二氧化碳滅火器的一種,二氧化碳滅火器主要包括泡沫滅火器、干粉滅火器及液體二氧化碳滅火器。
    在常壓下,液態(tài)的二氧化碳會立即汽化,一般1kg的液態(tài)二氧化碳可產生約0.5立方米的氣體。另外,二氧化碳從儲存容器中噴出時,會由液體迅速汽化成氣體,而從周圍吸引部分熱量,起到冷卻的作用。
    清水滅火器中的滅火劑為清水,它主要依靠冷卻和窒息作用進行滅火。
    簡易式滅火器簡易式滅火器適用于家庭使用,簡易式1211滅火器和簡易式干粉滅火器可以撲救液化石油氣灶及鋼瓶上角閥,或煤氣灶等處的初起火災,也能撲救火鍋起火和廢紙簍等固體可燃物燃燒的火災。簡易式空氣泡沫適用于油鍋、煤油爐、油燈和蠟燭等引起的初起火災,也能對固體可燃物燃燒的火進行撲救。
    高一化學論文篇二
    三、運用多媒體演示實驗———優(yōu)化實驗培養(yǎng)能力。
    高一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但受課時的影響,蘇教版高一教材中所涉及的實驗不可能都演示,且演示實驗總是不能讓所有學生都能看清,多做幾次費時間又費器材,而如果有選擇地播放實驗視頻,每個學生都能清楚地看到演示實驗的全過程及實驗過程中的各種現象,而且還可以在需要的時候隨看隨放,甚至可以重復觀看,同時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例如,在講授氯氣的實驗室制法時,課本上的裝置圖由制氣裝置收集裝置和尾氣處理裝置三部分組成,可以引導學生指出該裝置圖的不足之處并加以改進,即缺少凈化裝置,再用ppt中的圖片同時展示原裝置圖和改進圖,清晰明了,通過對比拓展了知識,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能力.運用實驗視頻在課堂上播放,比如氫氣和氯氣混合點燃爆炸,鋁熱反應,鐵生銹的實驗,一些有毒有害的實驗,苯的硝化反應和磺化反應等,可以節(jié)省時間,加快課堂節(jié)奏,活躍課堂氣氛.當然在實際教學中,不能課課使用多媒體教學,不能一味地追求課堂的容量,用ppt課件代替?zhèn)鹘y的粉筆加黑板的授課模式,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及教學要求,恰當地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把握好教學節(jié)奏,給大多數的學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時間和記筆記的時間.總之,在高一巧妙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優(yōu)化課堂結構,有效增加教學密度,提高教學質量。
    高一化學論文篇三
    知識與技能掌握蒸餾、萃取來對混合物進行分離提純的操作。
    過程與方法通過過實際操作,來學會對混合物分離和提純的操作。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能發(fā)現學習和生產、生活中有意義的化學問題,并進行實驗探究。
    理解蒸餾、萃取的原理,學會用蒸餾、萃取對混合物進行分離提純。
    根據常見物質的性質設計分離和提純物質的方案。
    預習案。
    一、使用說明:閱讀課本7頁—9頁,認真分析填下列表格,并獨立完成以下預習內容。
    二、蒸餾---實驗室制取蒸餾水。
    (1)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組分的不同,通過加熱到使沸點低的組分先汽化并隨蒸汽通過冷凝下來,從而實現與沸點高的組分分離開來。用蒸餾的方法可除去、或的.雜質。
    (2)主要儀器:
    (3)實驗過程及現象:
    實驗。
    現象。
    1、在試管中加入少量自來水,滴入幾滴稀硝酸和幾滴agno3(硝酸銀)溶液。
    2、在燒瓶中加入約1/3體積的自來水,再加入幾粒沸石,按圖1-4連接好裝置,向冷凝管中通入冷卻水。加熱燒瓶,棄去開始餾出的部分液體,用錐形瓶收集約10ml液體,停止加熱。
    3、取少量蒸餾出的液體加入試管中,然后加入幾滴agno3溶液和幾滴稀硝酸。(得到的液體中含有cl-嗎?)。
    (4)注意事項:。
    三、萃?。?BR>    (1)概念:萃取是利用物質在溶劑里的不同,用一種溶劑把物質從它與另一種溶劑所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來的方法。分液是將萃取后液體分離開的操作。
    (2)主要儀器:
    (3)完成課本第9頁探究實驗4-1: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探究案。
    1、冷凝管有何作用?2.、你知道該怎樣檢驗溶液中是否含有cl-嗎?
    高一化學論文篇四
    摘要:本文對高校拓展訓練與傳統教學模式的區(qū)別與聯系進行研究。研究發(fā)現,拓展訓練與傳統教學相比,在授課形式、教學方法和手段等都不相同。希望通過本研究,能為拓展訓練在高校的推廣和應用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拓展訓練;拓展訓練教學;教學模式。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人們對素質教育的認識加深,教育者對學生的教育不再僅僅局限于智育,很大一部分力量開始向非智力因素轉移。部分高校組織學生進行拓展訓練,希望大學生增強動手實踐能力,增強團隊配合意識能力,增強溝通能力等。
    一、拓展訓練的定義和意義。
    拓展訓練是以體驗式的教育方法來培養(yǎng)人們良好心理品質、提高綜合素質的一種動態(tài)教育模式,是人們通過一定的動態(tài)活動,經過自身的實踐和體驗過程,使心理品質和綜合素質得到完善與發(fā)展。
    拓展訓練項目設計的最終目標是對生活、工作給予啟發(fā)。例如:完成項目過程中大家是如何互相幫助、互相鼓勵的;是以怎么樣的心態(tài)來面對困難的;是如何挑戰(zhàn)自我、突破自我的。過程中教練引導學員把訓練當作一面鏡子,看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遇到類似的情況大家是如何度過的,然后和訓練中相似的點進行對照,從而得到啟示。
    二、拓展訓練與傳統教學的區(qū)別與聯系。
    拓展訓練的學習模式與傳統教學相比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從教師授課方向來看,傳統教學一般以知識傳授為主、有的以技能提升為主,而拓展訓練以問題解決為主,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想各種方法來完成教師設置的任務;從師生在教學中的關系或者主導性來看,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中心,教師來控制教學的過程,而拓展訓練完全以學生為中心、學生主導活動的過程;從學生的學習收獲來看,傳統教學以獲得間接經驗為主,拓展訓練則以學生個性體驗獲得直接經驗為主;從教師角色來看,傳統教學多為教師講授為主,而在拓展訓練中教師的地位發(fā)生了變化,不直接教授,而以引導為主;從教學過程來看,傳統教學的過程一般是教師講、學生討論、練習,而拓展訓練一般是每名學生在團隊中找到角色、進入角色、行動中學習;傳統教學一般以學生最后獲得知識為主,而拓展訓練更看重的是學生態(tài)度、精神的轉變,由消極變?yōu)榉e極,由錯誤轉為正確;從學習成果類型上看,傳統教學主要以學習專業(yè)課程、基礎知識為主,學校也更加重視,對于人文知識、社會學知識則重視程度偏弱,教學手段落后。而拓展訓練是以學生行動感悟、教師引導掌握人文知識、社會學知識和技能如執(zhí)行力、領導力、溝通等為主;從社會適應能力培養(yǎng)上看,傳統教育培養(yǎng)出的學生專業(yè)知識較好、但社會適應能力不足,學生“高分低能”。而拓展訓練作為現代教學的補充,在學生學習常規(guī)課堂上的內容外,又增加了學生動手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的訓練,使學生能更好的符合時代需要、更好的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求,成為有用之才。所以從上述過程上來看,拓展訓練使學生更有有趣參加、也更加積極主動。以往教師、家長逼學生學習的狀況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學生特別投入的在活動中體驗、學習、進步。
    (一)拓展訓練教學模式不同于傳統教學。
    從社會需要和大學生自身需求來說都渴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那么采用什么樣的方法、手段上課更有效是學校必須要考慮的問題,而拓展訓練的著力點在于教學內容和手段因素。拓展訓練之所以可以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是因為拓展訓練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傳統教學有著顯著的不同。
    傳統教學關于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方面形式比較單一,基本以課堂講授為主。傳統課程教學的一般模式是:講解――聽;或者講解――聽――學生練習。但綜合素質的提升需要通過大量的實踐并且需要知識和技能相結合才能完成,所以傳統素質教育課程無法滿足培養(yǎng)研究型、創(chuàng)新型、復合型高素質人才的要求。
    而體驗式的模式以它“團隊合作學習”的方式打破了傳統教育中的以“獨善”為主的教育模式,它的一般模式是:前期分析――課程設計――場景布置――挑戰(zhàn)體驗――分享回顧――引導總結――提升心智――改變行為。讓學生在集體中、在合作中、在矛盾中、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領悟做人的道理,激發(fā)想象的潛能,完善健全的人格。通過親身體驗來培養(yǎng)自己的集體精神、人文精神,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拓展訓練教學方法不同于傳統教學。
    1、“鏡子”原理的應用――看自己。
    “鏡子”原理簡單的說,就是通過別人看自己,把別人作為自己進步的一面鏡子。在拓展訓練課堂上,每個人都會成為別人的鏡子,同時在別人身上也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古人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泵總€參訓者都在“事件”中扮演一定的角色,都能在“事件”中的別人身上找到自己,同時通過自己扮演的角色為別人提供素材,這樣就能更直觀、清晰的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為個人修養(yǎng)的提升奠定基礎,大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也正是從發(fā)現自己的不足開始,通過“鏡子”認識自己的缺點。
    2、體驗中反思――想自己。
    體驗中反思,是指每個訓練內容結束后對過程中出現問題的思考,這個過程在拓展訓練中也叫“原景重現”。與課堂上傳授知識不同,拓展訓練課程中更注重引導學生心態(tài)朝著積極的方向發(fā)展、更注重對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包括溝通能力、反思能力,尤其是反思能力。反思是進步的基礎,通過反思,可以讓當事者從認識自己在活動過程中所犯的錯誤開始,進而遷移到反思自己的日常學習、生活中類似問題的不足之處,從而進行有效的修正。當一個人做了錯事后如果不能及時、有效的進行反思、不能準確的'認識自己的不足,甚至出了問題采取歸咎于外的態(tài)度,認為總是別人的錯、自己做得很好,就不會取得進步、甚至會在類似的事情上重復犯錯。
    3、拓展訓練主張“不拿別人的問題說話”――說自己。
    在其他學科課堂教學中,教師經常用一些案例來闡述觀點,雖然具有一定的說服力,但許多學生認為這些案例、事件多數情況下不會發(fā)生在自己身上、與己無關,慢慢的過渡到不愿意關注教學內容從而導致教學效果的降低。而在拓展訓練課堂上,涉及到的主角就是參訓者本人,事件則是剛剛發(fā)生過在參訓者自己身上的。自己的親身“體驗”,再加上“體驗”后想的、和大家分享的也是和自己相關的事,就使得參訓者的興趣更濃,同時極大的提高了訓練效果,為人文素質的提升提供了原始的、更有說服力的依據。隨著一個人個人修養(yǎng)、自身素質的不斷提高,很自然的就會對和自己有關的事去負責。敢于去承擔責任,這也是一個人人文素質提高的標志之一。由于訓練中大家思考的、交流的內容都是和自己有關的事,也讓大學生更生動、更直觀的看到自己在團隊的不足,從而得到改正和提高。
    4、拓展訓練的“教師”是全體參訓者。
    英國文學家蕭伯納說過:“有形的東西越多人參與分配,每個人得到的越少;無形的東西越多人參與分配,每個人得到的越多?!蓖卣褂柧氁浴盎顒印睘檩d體,通過活動后大家坐在一起分享、交流心得來提高,而不只是教師為主體不停的灌輸理論。這樣的學習模式也使得大家在每次遇到問題時都能從很多個角度、不同的方向上進行思考,“角度”多了、“老師”多了,自然能讓同學們清晰的判斷團隊中誰做得更好,什么樣的行為更能被群體、被社會所接受。
    三、小結。
    高校拓展訓練教學與傳統教學相比,既有區(qū)別、又有聯系。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把他們很好的結合起來,使他們各自的優(yōu)勢能很好的融合、相互促進;同時又能彌補相互之間的不足,做到更好的為教育服務、更好的為大學生服務。
    參考文獻:
    [1]毛振明,王長權。學校心理拓展訓練[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
    [2]于振峰,王晨宇。關于將拓展訓練融入體育教學的理論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4,(3):15―17。
    高一化學論文篇五
    氣體摩爾體積是在學習物質的量的基礎上學習的,它將氣體的體積和氣體的物質的量聯系起來,為以后學習氣體參加反應的計算奠定了基礎。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決定物質體積大小的因素;
    2、理解氣體摩爾體積的概念;
    3、掌握氣體體積與物質的量之間的轉換關系。
    (二)過程與方法:
    從分析決定物質體積大小的因素入手,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的意識,通過設置問題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引導學生進行歸納,體驗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對結論的影響。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決定物質體積大小的因素和氣體摩爾體積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團結合作的精神,感受科學的魅力。
    教學重點:氣體摩爾體積。
    教學難點:決定物質體積大小的因素、氣體摩爾體積。
    【引入】在科學研究和實際生產中,常常用到氣體,而測量氣體的體積往往比稱量質量更方便。那么氣體體積與它的物質的量之間有什么聯系呢?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氣體體積與其物質的量之間的橋梁——氣體摩爾體積。
    氣體摩爾體積。
    【教師活動】播放電解水的實驗視頻。
    【學生活動】觀察、討論、思考并回答問題。
    1、閱讀教材p13—p14科學探究的內容,并填空。
    (1)實驗中的現象:兩極均產生氣體,其中一極為氫氣,另一極為氧氣,且二者體積比約為。
    (2)。
    質量(g)物質的'量(mol)氫氣和氧氣的物質的量之比氫氣氧氣從中你會得出結論:在相同溫度和壓強下,1molo2和h2的體積。
    物質物質的量(mol)質量(g)密度(g·l-1)體積(l)o211.429h210.0899結論:在標準狀況下,1mol任何氣體的體積都約是。
    【過渡】1mol任何氣體在同溫、同壓條件下體積幾乎相等,1mol固體或液體是否也類似的關系呢?【問題】下表列出了20℃時幾種固體和液體的密度,請計算出1mol這幾種物質的體積。
    結論:在相同條件下,1mol固體或液體的體積。
    高一化學論文篇六
    使學生在了解氣體的體積與溫度和壓強有密切關系的基礎上,理解氣體摩爾體積的概念。
    通過氣體摩爾體積的概念和有關計算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推理、歸納、總結的能力。
    通過本節(jié)的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
    通過教學過程中的設問,引導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
    氣體摩爾體積的概念。
    相同溫度和壓強下,相同物質的量的任何氣體所占的體積大約相同的原因。
    設疑、導思、歸納、應用。
    多媒體輔助。
    [復習提問]。
    1.1mol物質含有的粒子數約是多少?
    2.什么叫摩爾質量?
    [引入新課]前面我們學習的物質的量,它把宏觀上可稱量的物質與微觀粒子聯系起來,宏觀上可感知的除了物質的.質量,還有物質所占的體積上節(jié)課我們研究了1mol物質所具有的質量,這節(jié)課我們來討論1mol物質所占的體積。
    [板書]一、氣體摩爾體積。
    1.1mol固、液態(tài)物質的體積。
    [提問]已知物質的質量和密度,怎樣求體積?
    學生回答:v=。
    物質。
    粒子數。
    1mol物質質量(g)。
    20℃密度(g/cm3)。
    體積(cm3)。
    fe。
    6.02×1023。
    56。
    7.8。
    al。
    6.02×1023。
    27。
    2.7。
    pb。
    6.02×1023。
    207。
    11.3。
    h2o。
    6.02×1023。
    18。
    1(4℃)。
    h2so4。
    6.02×1023。
    98。
    1.83。
    []1mol物質的體積。
    []1mol固、液態(tài)物質的體積不相同。
    2.1mol氣態(tài)物質的體積。
    []影響氣體體積的因素。
    指導學生注意觀察分子間平均距離的變化。
    []比較一定質量氣體的體積,必須在相同溫度和壓強條件下。
    []標準狀況:0℃,101kpa。
    []計算標準狀況下,1molh2、o2、co2氣體的體積,并填表:
    氣體。
    粒子數。
    1mol物質質量(g)。
    密度(g/l)。
    體積(l)。
    h2。
    6.02×1023。
    2.016。
    0.0899。
    o2。
    6.02×1023。
    32.00。
    1.429。
    co2。
    6.02×1023。
    44.01。
    1.977。
    []在標準狀況下,1mol任何氣體所占的體積都約是22.4l。
    []22.4l體積的實物模型。
    []單位物質的量氣體所占的體積叫做氣體摩爾體積。
    vm=單位:l/mol。
    []22.4l/mol只是在特定條件下的氣體摩爾體積。氣體摩爾體積是在任意溫度、壓強下,氣體體積與氣體物質的量之比。
    []為什么在一定溫度、壓強下,1mol固、液態(tài)物質體積不同,而1mol氣體體積都大致相同呢?讓我們從物質的組成和結構上找找原因。
    []決定物質體積的主要因素。
    []影響物質體積的因素。
    2.為什么體積由18ml變?yōu)?.06×104ml,體積擴大了1700倍。
    []在粒子數相同的條件下,固、液態(tài)物質的體積主要決定于構成物質的粒子的大小,由于構成不同物質的粒子的大小不同,所以1mol固、液態(tài)物質的體積不相同;氣體的體積主要決定于粒子間的距離,不同氣體分子間的平均距離大約相等,所以1mol氣體的體積大致相同。
    [](投影)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如不正確,指出錯誤的原因。
    1.1mol任何氣體的體積都是22.4l。
    2.1molh2的質量是1g,它所占的體積是22.4l/mol。
    3.1mol任何物質在標準狀況時所占的體積都約為22.4l。
    4.22.4lo2一定含有6.02×1023個o2。
    5.在同溫同壓下,32go2與2gh2所占的體積相同。
    6.在同溫同壓下,20mlnh3與60mlo2所含的分子個數比為1:3。
    (答案:正確的是5.6.)。
    第二節(jié)氣體摩爾體積。
    一、氣體摩爾體積。
    1.1mol固、液態(tài)物質的體積。
    1mol固、液態(tài)物質的體積不相同。
    2.1mol氣態(tài)物質的體積。
    標準狀況:0℃,101kpa。
    在標準狀況下,1mol任何氣體所占的體積都約是22.4l。
    單位物質的量氣體所占的體積叫做氣體摩爾體積。
    vm=單位:l/mol。
    高一化學論文篇七
    1、上網搜索5套中考題,認真完成,總結初中所學的重點知識。
    2、查資料,掌握h2、o2(三種方法)、co2的實驗室制法及其化學性質。
    3、熟練書寫初中課本化學上、下冊所有化學方程式。
    4、熟記前20號元素的符號,及原子結構示意圖。
    5、熟記常見元素及其原子團的化合價,并能根據化合價書寫化學式。
    二、預習高中第一冊化學課本——提前對高中知識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明確高中知識的提升點,充滿信心地迎接高中的學習。
    建議:
    1、閱讀課本,結合課本知識提出問題,能找到問題的預習才是有價值的。
    2、完成課后練習,檢驗預習效果。
    3、結合預習中的問題和作業(yè)中的錯題,查閱資料解決它們,學會學習是高中生的必備素質之一啊!
    4、化學實驗充滿了樂趣,時而還會給你意想不到的幫助,多動手完成一些家里能做的實驗吧!
    高一化學論文篇八
    】掌握硫及其氧化物的性質,so2的檢驗方法。認識so2作為污染物的危害。
    】so2的化學性質及其檢驗方法。
    (二)化學性質:;。
    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硅sio2。
    物理性質。
    與酸反應。
    與naoh溶液。
    與cao反應。
    請同學們觀察演示實驗4-7,驗證自己的想法。
    (教學設計)。
    1.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2.還原性:
    (2)so2可使___________溶液、____________溶液褪色(觀察補充演示實驗現象)。
    有關的.化學方程式:
    4.漂白性:
    漂白性物質的比較:
    漂白原理氧化還原反應作用化合作用吸附作用。
    變化類型化學變化。
    漂白效應永久漂白。
    二氧化硫so2二氧化碳co2。
    物理性質。
    與酸反應。
    與naoh溶液。
    與cao反應。
    氧化性。
    還原性。
    漂白性。
    請你根據“性質決定用途”歸納出so2的用途。
    請你結合自己在課外收集的資料來談談空氣污染的現狀及處理措施。
    高一化學論文篇九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淵遠流長,承載著五千年的歷史與華夏民族的靈魂。身為一個純正的中國人,應具備尊重和發(fā)揚祖國傳統文化的道德品質。
    “杜甫很忙”曾是一個熱門的話題,關于他的涂鴉在微愽上瘋傳與評論。突然,杜甫身穿巫袍,騎著掃帚化身為杜版的哈利?波特,或是他騎著白馬“冒充”唐僧,更離譜的是被畫成手扛機槍準備隨時作戰(zhàn)的士兵,一夜之間,網絡上形成“兩派”——支持方與反對方。關于此現象,正方認為惡意丑化杜甫形象是低俗、淺薄的行為。然而,反方反駁說:“杜甫涂鴉是孩子們開發(fā)想像力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搞笑圖片,而且借此機會可以擴大杜甫在學生中的了解度,以及讓成年人回想起杜甫的生平事跡,因此不必太嚴肅?!?BR>    也許眾多人可能只是為了娛樂,所以出現了杜甫_。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對傳統文化的不尊重與褻瀆。一個民族的精神文化體現了這個民族的生命力,流傳了五千年的中國文化,一定有保留下來的原因與意義。從象形文字到現代的簡體字,從古典的漢字到如今的襯衫,從顛簸的馬車替換成寬敞舒適的私家車,中國人的衣、吃、住、行發(fā)生了一系列的巨大變化,過節(jié)的傳統卻一直延續(xù)著,這是因為這些特定的節(jié)日只有中國才有,它們象征著中國的發(fā)展史,是歷史遺留下的珍貴的產物。作為一名華夏子孫,我們不應過度推崇外國的節(jié)日與活動,譬如圣誕節(jié)、情人節(jié)、萬圣節(jié)彩蛋等等,這些節(jié)日是那些國家和民族的靈魂的碎片,倘若我們將這碎片撿起放在我們的軀體上遮住了自身的靈魂,那么我們既體會不到外來文化真正帶來的快樂,本國文化也會被遺忘。如此下去,我們的“靈魂”變像一個破舊不堪的娃娃,全身上下都是補丁與線頭。
    杜甫,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雖然他在仕途上不是那么一帆風順,但依然懷有自己的鴻鵠之志,時刻關心國家,做到真正的憂國憂民。李白與杜甫的友情,可能是中國文化除俞伯牙和鐘子期外最被推崇的了。只可惜兩人相識太晚,作別亦是匆忙,當李白寫完送別詩之后,李杜兩人就再也沒有見過面,而多情的杜甫此后一直處于思念友人的狀態(tài)中??梢钥闯觯鸥仁且晃恢矣趪矣质且幻厍榱x的詩人。雖然我沒有機會親自去參觀他當年居住的草堂,但,我想,那兒一定是神圣、莊嚴的地方,它殘留著杜甫當年的思念與憂愁的氣息吧!如此偉大的人應值得我們去學習,去敬佩,而不是因純屬娛樂讓杜甫“很忙?!?BR>    尊重傳統文化,發(fā)揚中華民族固有的精神,讓我們的“靈魂”屹立在世界的正中央散發(fā)飽含五千年的風霜雨雪的中華民族之光!
    高一化學論文篇十
    許多高一學生從剛開學就不重視對化學學科的學習,這樣做的后果從大的方面來說對國家培養(yǎng)人才不利;從個人的角度來講也不利于以后的個人發(fā)展,甚至影響學生的高二會考。
    通過和學生們的溝通得知,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江蘇省的高考制度。以前化學是選理科同學的必修課,所以學生重視,而現在,江蘇省的高考化學不是必考科目,屬于選修,并且選修后成績也不加入總分,只看等第,因而學生輕視化學的學習。第二,化學學科的學習難度較大。學生們都知道數、理、化三科在學習時比較難,因此,學生們在選課時選政治、歷史、地理的比較多。既然選文科,所以從一開始就放棄了化學的學習。第三,教材編排和教師教學方法的不合理。大多數學生認為高一化學學習內容太多且難度也較大,再加上教師教學方法的不科學,直接導致了一部分學生討厭化學的學習。
    如何轉變學生的這種心理,使他們重視對化學的學習,擺在了每位化學教師的面前。我的做法有以下三個方面:
    通過和學生的交流,使他們意識到科學的發(fā)展要依賴化學學科的發(fā)展。令人神往的宇宙航行,若沒有以化學為基礎的材料科學成果,是不可想象的;先進的計算機,若沒有通過化學方法研制出的半導體材料,是不會成功的?;瘜W已成為一個國家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在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的競爭中,化學能否保持領先地位,已成為一個國家能否取勝的重要因素之一。學好化學對實際生活也很重要,例如研究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的實驗,通過此實驗使學生意識到化學學習的重要?;馂氖菍W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見到,而火災對于人們的生命和財產造成的危害也是不可估量的。通過這個實驗,學生不僅知道如何的避免火災的發(fā)生,而且學生還學習到,當火災發(fā)生時如何滅火,才能保證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財產不受到侵害。學生認識到化學的重要性,就會增強學習化學的動力,由此提高化學成績。
    二、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親其師,信其道。要想學生學好我們所教的學科,首先要保證老師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調動師生雙方的積極性、生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有利于形成輕松愉快、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有利于提高教學信息傳輸的效率和速度,進而提高學生的成績。
    三、科學的教學方法。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皢栴}情境”就是在生活中或在學習中提出一定的`問題,這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教師有意識地把學習中的知識點有機地融入其中,并且要符合學生的實際,在學生的心理上造成一定的懸念,提出問題后再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用學過的化學知識來解決,最后得出結論,并把學生的學習及認識情況及時反饋給學生,對學生進行一定的鼓勵和激勵,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習動機的目的。
    2.直觀感知。運用直觀教具、電化教學手段等方式,組織學生對實際事物進行觀察、研究,豐富學生的感性知識,使教學具有形象性、生動性和真實性,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有助于學生理解間接知識和培養(yǎng)觀察能力。例如,在學習乙烯時,我們要講乙烯的結構,與乙烷相比少兩個氫原子,c原子為滿足4個價鍵,碳碳鍵必須以雙鍵存在。這樣講很顯然很空洞、抽象,不利于學生接受。如果我們拿出乙烯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給學生觀察,學生就會對乙烯的結構有直觀和形象的認識。
    3.練習回顧。上完課后,及時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結構、重難點進行總結,課后,適當的布置一些對應的練習題,供學生課后完成。布置的作業(yè)一定要精選習題;要有明確的練習目的和要求;要適當分配練習的分量、次數和時間;更要了解練習的結果,以利于老師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為下節(jié)課做準備。練習對于鞏固知識,引導學生把知識應用于實際,發(fā)展學生的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一是學生學習化學的新起點,我們在高一化學教學中,應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再通過自己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成績,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想學化學,能學好化學。
    高一化學論文篇十一
    1、舉例說明化學能與電能的轉化關系及其應用。
    2、會應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簡易原電池。
    生活在現代社會,學生對“電”有著豐富而強烈的感性認識。當學生了解了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轉化的原因,并感受了探究化學能與熱能的相互轉化過程后,會對化學能與電能之間的轉化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能量轉換角度看,本節(jié)課程內容是對前一節(jié)課中“一種能量可以轉化為另一種能量,能量是守恒的;化學能是能量的一種形式,它同樣可以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熱能和電能等”論述的補充和完善。從反應物之間電子轉移角度看,原電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還原反應本質的拓展和應用。從思維角度看,“將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思想,是對“化學能——熱能——機械能——電能”思維方式的反思和突破。
    中學生對“電”的內容的認識不僅來源于生活經驗,而且來源于學科學習。在生活經驗方面,不僅接觸了火力發(fā)電(或水利發(fā)電),而且接觸了干電池等化學電源;在學科學習方面,學生不僅接觸了摩擦起電,而且還從能量轉化的角度認識了電能,此外還學習了關于電的初步知識(如電源的正負極、電壓和電流等內容),因此對電并不陌生。此外,高中《化學1》已較為系統的學習了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也學習了鈉、鎂、鋁、鐵等有關的金屬知識,以及電解質溶液的內容。這些經驗基礎為本課的教學提供了必要的基礎。為本節(jié)的學習做了知識、能力上的準備。
    同時原電池是高中化學學科體系的核心知識之一,它的教學是氧化還原反應原理的延伸與應用,也是后續(xù)電化學知識的基礎。原電池的'教學是體現學科交叉,科學理論聯系實際,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好素材。學生在第一節(jié)學習了化學能與熱能的轉化關系,本節(jié)課則學習化學能轉化為另外一種能量即電能,由于電化學知識是學生首次接觸的新領域,存在著強烈的好奇心和陌生感,因此一個好的開端十分重要。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原電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和構成條件,同時掌握原電池正負極的判斷方法。
    (2)通過學生設計完成原電池構成條件的實驗,學習實驗研究的方法。
    (3)能舉例說明化學能與電能的轉化關系及其運用。
    2、過程與方法。
    (2)通過實驗和科學探究,對比、歸納,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精神和分析、歸納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原電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及形成條件。
    高一化學論文篇十二
    1、舉例說明化學能與電能的轉化關系及其應用。
    2、會應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簡易原電池。
    生活在現代社會,學生對“電”有著豐富而強烈的感性認識。當學生了解了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轉化的原因,并感受了探究化學能與熱能的相互轉化過程后,會對化學能與電能之間的轉化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能量轉換角度看,本節(jié)課程內容是對前一節(jié)課中“一種能量可以轉化為另一種能量,能量是守恒的;化學能是能量的一種形式,它同樣可以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熱能和電能等”論述的補充和完善。從反應物之間電子轉移角度看,原電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還原反應本質的拓展和應用。從思維角度看,“將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思想,是對“化學能——熱能——機械能——電能”思維方式的反思和突破。
    中學生對“電”的內容的認識不僅來源于生活經驗,而且來源于學科學習。在生活經驗方面,不僅接觸了火力發(fā)電(或水利發(fā)電),而且接觸了干電池等化學電源;在學科學習方面,學生不僅接觸了摩擦起電,而且還從能量轉化的角度認識了電能,此外還學習了關于電的初步知識(如電源的正負極、電壓和電流等內容),因此對電并不陌生。此外,高中《化學1》已較為系統的學習了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也學習了鈉、鎂、鋁、鐵等有關的金屬知識,以及電解質溶液的內容。這些經驗基礎為本課的教學提供了必要的基礎。為本節(jié)的學習做了知識、能力上的準備。
    同時原電池是高中化學學科體系的核心知識之一,它的教學是氧化還原反應原理的延伸與應用,也是后續(xù)電化學知識的基礎。原電池的教學是體現學科交叉,科學理論聯系實際,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好素材。學生在第一節(jié)學習了化學能與熱能的轉化關系,本節(jié)課則學習化學能轉化為另外一種能量即電能,由于電化學知識是學生首次接觸的新領域,存在著強烈的好奇心和陌生感,因此一個好的'開端十分重要。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原電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和構成條件,同時掌握原電池正負極的判斷方法。
    (2)通過學生設計完成原電池構成條件的實驗,學習實驗研究的方法。
    (3)能舉例說明化學能與電能的轉化關系及其運用。
    2、過程與方法。
    (1)分析火力發(fā)電的原理及利弊,建立“將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新思路,通過對氧。
    (2)通過實驗和科學探究,對比、歸納,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精神和分析、歸納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化學能與電能轉化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對現代化的重大意義,
    (2)通過原電池形成條件的探究,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科學態(tài)度和方法,體會實驗在化學。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原電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及形成條件。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一化學論文篇十三
    算了,不去想它了,開燈看一看課外書吧,我拉亮了臺燈。發(fā)現桌上的餅干渣在動,我推了推眼鏡,想看個清楚,只見幾只螞蟻在搬這餅干渣,餅干渣一動一停,好像它們搬起來很費勁,真有意思!我拿來放大鏡,想仔細看一看這些小東西。我還要給它們設點“障礙“。我將鉛筆放在它們面前,只見它們要改變方向,結果被我用筆團團圍住,看它們這回怎么辦!我用放大鏡仔細觀察,一個帶頭的螞蟻首先爬上了筆,這就像一個指揮官,陸續(xù)又有幾只螞蟻爬上來,它們想用力將餅干渣托過去,可是試了幾次都沒有成功,那只帶頭的螞蟻將餅干渣抬起來,后面的螞蟻用力推,就這樣花了大約三十分鐘,餅干渣終于被螞蟻從鉛筆上運了過去。
    我突然領悟到,連這么小的螞蟻面對挫折都毫不喪氣,我們人類更應該敢于面對挫折,我又想起:愛迪生的實驗室被炸,面對這樣的挫折,愛迪生沒有喪失斗志,而在短短的三周內,便成功地發(fā)明了留聲機;貝多芬雙耳失聰,對一個音樂家這無疑是的挫折,而貝多芬面對挫折卻絲毫沒有退縮之意,他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本瓦@樣貝多芬創(chuàng)作了舉世聞名的《命運》交響曲。
    人生路上有風有雨,到處是荊棘叢生,只有我們去奮斗,去拼搏,就一定會有鮮花和掌聲在等待著我們。名人說過,挫折對無能的人是一個無底深淵,而對那些敢于面對挫折的人來說,它是一塊成功的踮腳石。
    我又再一次打開課本,這時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射進屋內,在哪摔倒,就在那爬起來。我笑了,挫折,我向你挑戰(zhàn),生活因挫折更精彩。
    高一化學論文篇十四
    人生就像是一次遠行,如果沒有明確的志向,如果沒有實際的人生追求,如果不能堅定地有所作為,就會如同背著沉重的包袱,步履蹣跚,前行一步都很困難。甚至還會走許多彎路,到頭來還是一事無成。
    人生在世,第一要有志。有志方可成事,用古人的話來說,就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睔v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回首歷史,有志者比比皆是。那個生于憂患,死于誣陷,背負著“精忠報國”的母訓,令兀術軍聞風喪膽,潰敗而逃的的岳鵬舉,他沒有忘記自己的志向,一生一世都在為母親刻下的諄諄教誨而努力。他的志向最終刻在了青史的竹簡上,刻在了后人的心里。倘若岳飛沒有那遠大的志向,只是平庸地活著,又怎么會有“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傳奇流傳后世呢?可見有志是成功的基礎。
    量力而行,第二要實際。合適的才是最好的。有一次,法國一家報紙舉行有獎智力競猜,有道題目是:“如果盧浮宮發(fā)生火災,情況緊急,只能搶救出一幅畫,你會搶救哪一幅?”回答者成千上萬,但作家貝爾納以最佳答案獲得了該題的獎金。他的回答是:“我搶救離出口最近的那幅畫?!辈浑y看出,這個的確是最佳解決方案。生活中有的人喜歡把自己的目標定得過于高大,結果因為不切實際,非但實現不了,反而帶來了不少的副作用。明明只能挑八十斤的擔子,卻偏要挑兩百斤,結果可想而知。殊不知,成功的最佳目標往往不是最有價值的那個,而是最有可能實現的那個。
    以勤為路,第三要行動。想不勞而獲無異于癡人說夢,光說不做,更不能成事。人們往往只知道有志重要,卻忘了后面那句話“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笨梢娨氤晒Γ€需要苦其心志。人生猶如一座天平,你可以把你想要得到的任何東西放在天平的一端,但是在另一端,必須放上相等的重量。當有人問研制出世界首創(chuàng)掌上產品的中山名人電腦公司總經理余德發(fā)是哪個院校畢業(yè)的,他笑著說:“我是社會大學畢業(yè)的,學的是苦難系拼命專業(yè),課本就是汽車大王艾柯卡的名言‘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彼?,如果你還沒有獲得你所期望的收益,那么就試著讓天平另一端的砝碼變得更重一些吧!
    人生就像遠行,只有明確自己的志向,只有追求現實的人生,只有踏實努力地實現,我們才能走得輕松從容,才不會迷路,才會走出屬于我們自己更廣闊的天地,任我們施展拳腳,鑄就多彩的人生。
    高一化學論文篇十五
    進步,無論處于哪個時期,置于哪人或是國家社會上都是非常重要的。而進步的探索中,犧牲近乎是不可免的,總會有鮮血淋漓地灑在道路上的一幕。
    中國明代時,萬戶勇敢地去嘗試,坐上了椅背上綁了47支當時最大的火箭的椅子,成為了人類第一位用火箭做載人升空實驗的人。他的實驗雖然失敗了,他的血肉之軀雖然在火箭中炸裂,但他敢于探索升空,是人類一個巨大的進步。他是載人航空的基石之一,連同美國蘇聯犧牲的那二十多名宇航員,是他們用生命奠定了載人航空的開始。
    沒有人犧牲,是無法推動進步的。正如譚嗣同先生面臨著慈禧的抓捕毫不畏懼,拒絕了逃跑的機會。他說革命是需要有人流血犧牲的,那么他愿意為了這革命而犧牲自己這條微不足道的命。他的英雄氣概,和千千萬萬為各種探索事業(yè)貢獻著自己力量的人一般,為人類探索事業(yè)做出一定的貢獻,哪怕代價昂貴到是自己的生命。
    注定是需要人犧牲而換回一些東西的,如同“兩彈一星”的奇跡創(chuàng)造者們。是他們勇于去探索,長時期地忍受著沙漠氣候,忍受著核輻射對身體的危害,忍受著長期與親人分離的思念,造出了核彈,讓我國有了底氣 。他們的身體因為輻射摧殘而病痛纏身,但他們勇于探索,忠心報國的精神永存,他們的犧牲,人們會永遠銘記在心!
    探索中是幾乎必須有獻身的,因為我們不可能一開始就完全正確的找到前行的道路,而后一路順風順水。這需要不斷的摸索前行,而摸索中必定會有錯誤產生,或大或小,重則以生命為償,輕則耗財耗力卻只得重新再來。而這些就是探索的代價,為了探索而獻身。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找到正確的道路,從而獲取成功。
    但不要忘了,這些成功的探索背后,是那些勇敢的人。是他們的勇敢,才成就了探索。我們,要永遠向這些偉大的“進步的基石”們致敬!
    高一化學論文篇十六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為了尋找那種被世人所定義著的幸福,我在通往夢想的旅途中尋尋覓覓,錯過了無數美麗的風景與停泊的驛站。但始終堅信只要能擁有一次轟轟烈烈、舉世無雙的成功,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直到身心俱疲,直到驀然發(fā)現人性也有丑惡的一面,直到忽然明白我所追求的東西并非是我向往的,我才真正開始去思考—人活著,究竟是為了什么?僅僅是為了工作、生活、責任、義務、親情之類的嗎?我陷入了一度的迷茫和絕望之中。
    直到我品讀了余華的大作《活著》,居然產生了一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感,我才意識到我開始明白活著的真諦了。
    當生命中異常珍貴的溫情隨時間的流淌被死亡一點點撕得粉碎,福貴自始至終選擇堅持與忍受。雖然他無力拒絕生活賜給他的每一個苦難,但他能夠把他們看成檢驗靈魂深度的考驗,他能夠憑借自己生命的韌性和頑強去堅持努力地活著。這讓我想起了美國民歌《老黑奴》中的老黑奴,他一樣也承受著家人都先離他而去的巨大悲痛,但他依舊讓自己的生命站立著,沒有倒下。人生在世難免會有或大或小的挫折與苦難,選擇勇敢面對才能體現一個人的真正價值。畢竟,活著就是希望,希望就是或著。
    余華在書中告訴我們,生命其實是沒有幸?;蛘卟恍业?,生命只是靜靜地活著,為了活著而活著。的確,工作、生活、責任、義務、親情等都是因為“活著”才能像花兒一樣綻放。人也只有活著才有意義,才有希望,才能創(chuàng)造奇跡與輝煌。
    行走在生命的消逝中,我不再迷茫,也不再絕望。即使這片土地上不曾留下一絲我的痕跡,但這又何妨?重要的是我已經走過。
    高一化學論文篇十七
    通過分子中不同部分分別對于兩相的親和,使兩相均將其看作本相的成分,分子排列在兩相之間,使兩相的表面相當于轉入分子內部。從而降低表面張力。由于兩相都將其看作本相的一個組分,就相當于兩個相與表面活性劑分子都沒有形成界面,就相當于通過這種方式部分的消滅了兩個相的界面,就降低了表面張力和表面自由能。
    分類。
    根據所需要的性質和具體應用場合不同,有時要求表面活性劑具有不同的親水親油結構和相對密度。通過變換親水基或親油基種類、所占份額及在分子結構中的位置,可以達到所需親水親油平衡的目的。經過多年研究和生產,已派生出許多表面活性劑種類,每一種類又包含眾多品種,給識別和挑選某個具體品種帶來困難。因此,必須對成千上萬種表面活性劑作一科學分類,才有利于進一步研究和生產新品種,并為篩選、應用表面活性劑提供便利。
    表面活性劑的分類方法很多,根據疏水基結構進行分類,分直鏈、支鏈、芳。
    高一化學論文篇十八
    這是一條千百年來束縛著中國人的枷鎖!這是一頭吞噬了億萬個生靈的猛獸!
    然而,這又是為許許多多人所信仰的至理。劈開他們的頭顱,清晰可見的雕刻著兩個大字——習慣!
    讀書便是“四書五經”,重病便依《本草綱目》。要出門嘛,好,老規(guī)矩,先看黃歷,再祭祖宗。
    習慣嘛,這便是習慣,便是信條,根本不必問什么,你所供奉的祖宗是這樣過的,你的祖父和父親是這樣過的,至于你自己嘛,好了,不必想了,你的早已成為一堆白骨的大仁大智的祖先已經為你安排好了,一切循例也就是了。自然,你會心寬體胖,這就是祖宗所賜予的福吧!
    也許你的祖先們俱已消散,那么,也不妨為自己保持了長久的習慣沾沾自喜:飯前一支煙,飯后百步走。辦事則可以翻翻以前的記錄,照這樣辦,是不會出錯了。
    這樣的生活不知經歷了多少年,無數人在“習慣”下自在的活著。
    然而死水也不會永無波瀾,總是不斷的會有人對這習慣產生疑問,想沖破這以千百個“習慣”織成的巨網。因為他們知道:拋棄舊習慣,才有新發(fā)現!
    無數人失敗了,被吞食干凈。但也終于有些人勇敢地劈開荊棘,歷盡千辛萬苦,他們留下的,有鮮血和淚,然而也有喜悅——開拓者的沾著眼淚的喜悅。
    千百年來,地球總被認為是方的,是平的,那么那些忠于習慣的人將永遠也領略不到哥倫布到達美洲,麥哲倫環(huán)航地球的豪情。同樣,要是沒有達爾文的數十年艱苦的探索,沒有他對上帝造人的懷疑,恐怕就將在教堂中手捧《圣經》來領悟生物的起源了吧!
    然而要拋棄舊的習慣,就不免會有犧牲。如第一個打破人心臟禁區(qū)的塞爾維斯,一心要向人們揭示行星運行奧秘的布魯諾,以及為了探索放射性而過早逝去的波蘭的瑪麗·居里,丹麥的羅茲,美國的沃森。
    但這與那些為習慣所埋葬的人們不同,這些先驅者的英名將永遠長存,他們鐫刻在人類進步史上的名字將永不磨滅!
    我愿以我的身心與先驅者相伴,沖破舊習慣,去探索,去發(fā)現!
    高一化學論文篇十九
    “一起長大的約定,打過勾的我都相信,一起長大的約定,那么真心,與你聊不完的曾經,說好要一起旅行……”《蒲公英的約定》唱出了我們對青春的渴望。
    青春是一場美好的旅行。
    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青春,你呢?你的青春好嗎?我的青春在我的心里是與眾不同的,有笑,有哭,也有痛,我一直都期待著未來的一切,用一種平淡的眼光去看未來發(fā)生的一切,當然,我不是圣人,不能不喜不悲,但是盡量不會讓情緒影響自己想要走的路。
    青春也是繽紛多彩的童話世界。
    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我們迎著陽光去呼吸曼妙的空氣,去享受自由的味道,多么美好??!我們蹦著也跳著,給彼此溫暖的懷抱,跌跌撞撞的路上,無論傷有多深,夢有多遠,我們都一路攙扶著彼此。在春天踏春,在夏天郊游,在秋天漫步,在冬天打雪仗。我們活得開心,活出了別人羨慕的樣子,我想這就是青春吧。
    青春也是一場不可或缺的圣宴。
    我們都活在了幸福的時代,青春的洗離才能讓我們成長,面對高考,我們不容退縮,我們堅持不懈,再接再厲,直面的去面對我們的困難,要有“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钡臎Q心,只有當我們努力的跨過這場春天的洗禮,才能看到明天的彩虹,青春無悔,我們?yōu)閴粝肱ζ床?,赴圣宴,秀出我們的風彩。
    青春,你好,我無怨無悔,青春是美好的代名詞,至少我來過,我活過去,我努力過,便足矣。
    高一化學論文篇二十
    最大的敵人往往就是自己。戰(zhàn)勝了自己才是真正的勝利者。
    自己,一個既陌生又熟悉的詞語。談心的寄托者是自己;思想的交匯者是自己;怨恨的對象是自己;無法了解的世界也是自己。它就像青紗般的霧靄,飄緲卻又如此美麗;它就像堅硬的`石頭,冷漠卻又堅強;它就像純凈的水滴,渺小卻又如此重要。在二十一世紀的大舞臺上,自己只是一個小而不能再小的角色。如同沙漠里的沙一樣毫無人知;如同大海里的水滴一樣毫不起眼。
    “自己”成了自己唯一的關注者,試著讓自己打開心扉,重新認識自己。
    性格,是自己獨有的特點。開朗,可愛,頑皮,暴躁,善良組成了一個個美麗的音符,奏響了一曲名叫人生的歌。我們笑,因為開朗;我們哭,因為膽怯;我們生氣,因為暴躁;我們郁悶,因為失落。性格,決定了我們的一切。它就像一個嚴肅的指揮家,不斷揮舞著手中的指揮棒,主導著人生的舞曲。
    缺點,猶如一個黑暗的房間。自己要努力去尋找光源,去打開成功之門。它讓自己無時無刻都在醞釀著潛在的動力。它就像一條無形的鞭,鞭策自己刻苦努力。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缺點。嘗試尋找缺點,正視缺點,對于這條無形的鞭子,如果只是一味地屈就,那將遍體鱗傷。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要想打敗自己,就先要對自己進行徹底的了解。認識自己,讓自己從黑暗的房間里帶著勝利的光輝走出:認識自己,讓自己流利地奏演人生的舞曲;認識自己,讓自己在鞭下站得更加挺拔。
    我們要像竹子一樣驕傲,也要像花朵一樣含蓄;我們要像大海一樣廣闊,也要像小溪一樣細膩;我們要像水滴一樣透明,也要像顏料一樣五彩斑斕。
    把心打開,把手放開,試著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只有這樣,在勝利的遠航中才不會被打敗,在充滿荊棘的路上才不會被傷害。
    抬頭望向天空,天空還是一樣的藍,云朵輕輕地飄過,此時心境將會更加寬廣。風輕撫著臉蛋,悄悄地說:了解自己,你將變得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