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的教案應該能夠幫助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如何編寫一份高質量的教案是每位教師需要思考和探索的問題。這些教案不僅涵蓋了各個年級和學科的內容,還包括了不同教學形式和教學手段的應用。
濃硫酸的氧化性教案篇一
二.重、難、疑點及解決辦法。
2.難點:從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組成的不同,了解它們在性質上的差異。
3.疑點:向爐火中撒少量的水后,為何爐火燒得更旺?
4.解決方法:
(1)學生閱讀教材,比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2)教師演示試驗,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通過討論分析,了解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3)結合生活實際,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對環(huán)境的污染,加強環(huán)保觀念。
三.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二)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寫出碳單質完全燃燒和不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引言]:我們知道碳有兩種氧化物:co和co2。co和co2在分子組成上,它們只相差一個氧原子,這種組成上的差異會給它們性質上帶來什么差異呢?下面,我們來學習co的某些特性。
濃硫酸的氧化性教案篇二
知識:使學生初步掌握一氧化碳的性質,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
能力:通過有關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思想教育:結合一氧化碳的毒性,進行有關的安全教育.
邊講邊實驗.
儀器;燒杯、尖嘴玻璃導管、硬質玻璃管、帶導管的單孔塞、鐵架臺、酒精燈、試管,化學教案-一氧化碳。藥品;氧化銅、一氧化碳氣體(貯氣瓶中貯存)、澄清石灰水。
[引入]碳燃燒可以生成兩種氧化物—co和co2,本節(jié)主要學習co的性質。
從貯氣瓶中排出一瓶co氣體。(集氣瓶倒置)。
回憶觀察引出本節(jié)主題。
[提問]1.通過觀察和推理可得出co有哪些物理性質?學生回答后給出co的密度(1.75克/升)。
2.結合日常生活中發(fā)生的煤氣中毒事件,說明co有什么氣味?
講述:co無色、無氣味,不易被人察覺,所以易發(fā)生煤氣中毒事件。因此科天燃煤或使用液化石油氣熱器時應注意空氣流通,防止煤氣中毒。
觀察并回答:。
co是無色氣體,密度比空氣小.
結合實際回答:。
分析后得出結論:co無氣味。
思考、理解。
觀察和分析能力培養(yǎng)。
進行有關環(huán)保和安全教育。
[設問]將一盆水放在煤爐上能否防止煤氣中毒?為什么?
指導學生歸納總結co的物理性質。
結合生活實驗分析?;卮鸩荒?,因為co難溶于水。歸納小結:
co的物理性質。
無色、無嗅、無味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小,難溶于水。
培養(yǎng)學生分析能力。
[投影]課堂練習一(見附1)指導學生完成。
邊小結物性邊完成。
及時落實及學知識達到承上啟下作用。
說明:上面所說的煤氣中毒就是由于co的毒性引起的,這是它的化學性質。
[提問]為什么會發(fā)生co中毒,中毒的原因?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p.99co的毒性記錄:學生閱讀課文并理解:。
co與血紅蛋白結合能力比o2強,使之喪失載氧能力,造成人體缺氧.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提問]1.煤爐或煤氣燃燒時火餡的顏色是怎樣的?(說明煤氣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2.上述現(xiàn)象說明co有什么性質?
指導學生完成co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提問]用什么方法檢驗co燃燒產(chǎn)物?
[演示實驗]co的可燃性及產(chǎn)物的檢驗(課本p.97實驗5-10)。
1.可燃性。
回憶并回答:
co燃燒時發(fā)出藍色火焰,化學教案《化學教案-一氧化碳》。
完成化學方程式:
可燃性。
討論并回答:
將生成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產(chǎn)物是co2。
觀察、驗證實驗現(xiàn)象。
結合實際學習。
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
完成化學議程式的能力。
鞏固co2的檢驗方法。
鞏固所學知識。
[講述]根據(jù)中碳元素的化合價分析,co。
可以從o2繼續(xù)得到氧變成co2。
標出反應前、后碳元素的化合價,并進行分析。
提出問題、引起思考。
[設問]co能否從其它含氧元素的物質中奪取氧,生成co2呢?
[演示實驗]co還原cuo。
(課本p.98實驗5-11)。
思考。
通過設問,激發(fā)學生學習探索知識的興趣。
[投影]實驗裝置圖及討論題討論題:。
加熱前為什么選通一會兒co氣體?
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什么?
試管上尖嘴處排出的主要氣體是什么?應如何處理?為什么?
思考并完成討論題結合h2的驗純,對比回答.黑色固體逐漸變成紅色.多余co氣體,散逸到空氣中會造成空氣污染,人中毒,應將它點燃.
復習有關可燃性氣體燃燒實驗注意事項。
應用co的可燃性解決實際問題。
[投影]改進后的實驗裝置圖。
思考并回答:。
既防止了co的污染,又達到節(jié)約能源的目的.
領悟co的性質決定了它的用途.
結合co的性質,滲透對事物的認識要"一分為二",不可絕對化的思想.
[提問]co為什么能還原氧化銅?說明co有什么性質?
[板書]2.還原性。
討論并回答:
co可以繼續(xù)得氧變成co2,它可以使cuo失去氧,還原成cu。說明co具有還原性。
完成現(xiàn)象到本質的分析。
[投影]課堂練習二(見附2)指導學生完成。
結合co化學性質完成練習二。
[小結]指導學生歸納、總結co的性質。
在教師指導下完成。
提高歸納總結能力。
[投影]隨堂檢測(見附4)。
獨立完成檢測題。
及時反饋。
附1:課堂練習一。
1.一氧化碳是色味的氣體,溶于水,密度比空氣。
2.下列物質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相同的一組是。
co和co2(b)co2tna2co3(c)c和co(d)co和caco3。
無色、無氣味(b)密度比空氣?。╟)難溶于水(d)能溶于水。
附2:課堂練習二。
4.一氧化碳燃燒時發(fā)出色火焰,同時,一氧化碳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根據(jù)一氧化碳的這一性質,它可以做。
5.一氧化碳能跟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說明一氧化碳具有性,在該反應中做劑,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6.下列氣體中有劇毒的是。
h2(b)n2(c)co(d)co2。
碳(b)一氧化碳(c)石蠟(蠟燭的主要成分)(d)氫氣。
附3:課堂練習答案。
1.無無難略小2.b3.c。
4.藍放出熱量5.還原還原6.c7.b。
附4:隨堂檢測。
co燃燒時,火焰的顏色是。
黃色(b)藍色(c)紫色(d)淡藍色。
2.下列氣體中,難溶于水的一組是。
o2和co2(b)h2和co2(c)co和co2(d)h2和co。
3.下列物質中,既有可燃性又有還原性的化合物是。
c(b)h2(c)co(d)co2。
4.鑒別h2和co的是根據(jù)它們的。
密度(b)溶解性(c)還原性(d)燃燒后的產(chǎn)物。
濃硫酸的氧化性教案篇三
教材分析:本節(jié)課選自魯科版《必修i》第二章《元素與物質世界》中的第三節(jié)《氧化劑和還原劑》,本節(jié)課是這一節(jié)的第三課時。這節(jié)課內容的設計意圖非常明顯,就是要讓學生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讓學生應用氧化還原反應知識,自主設計實驗和有關的活動方案,探究鐵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在探究的過程中,注重發(fā)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培養(yǎng)他們科學探究的能力。該案例從缺鐵性貧血,醫(yī)生開了一張1硫酸亞鐵和vc的處方導入,預測含有不同價態(tài)鐵元素的各種物質哪些具有氧化性或還原性或即具有氧化性又具有還原性。然后提出問題,怎么驗證推測是否正確,并引導學生根據(jù)氧化還原反應理論設計驗證方案。實驗后,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整理,確定含有不同價態(tài)鐵元素物質具有的性質和相互轉化關系。最后根據(jù)結論解釋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情分析:在知識層面,學生已經(jīng)掌握單質鐵的化學性質以及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這為探究鐵的化合物的氧化還原性質提供了基礎。在能力層面上,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信息提取與加工能力,也在以往學習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實驗設計經(jīng)驗,但利用所學知識設計實驗的能力有待加強。在情感層面,由于鐵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的應用比較廣泛,學生也對其用途有較多的關注,在本節(jié)課中應引導學生從鐵及其化合物性質的角度出發(fā),進一步關注其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用途。通過氧化還原反應實現(xiàn)二價鐵離子與三價鐵離子之間的轉化是學生的難點所在。教學目標:1.通過閱讀課本,熟練掌握鐵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化學性質,能夠說出其氧化性、還原性的特點。
2.通過實驗探究,知道fe、fe、fe之間的相互轉化。3.學會運用fe、fe的檢驗方法。
教學重難點:探究鐵及化合物氧化性或還原性實驗方案的設計。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法。
比較歸納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訂正學案“自主學習”答案,教師重點講解錯的多的知識點。
【教師活動】由“缺鐵性貧血”導入新課。提出本課學習目標并指出重難點。
【學生活動】齊讀學習目標。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對探究一的物質進行預測,進而指導學生探究的方法。
【學生活動】分組討論探究一?!窘處熁顒印拷M內指導答疑。
【學生活動】學生展示討論結果并進行講解。
3+。
2+。
3+【學生活動】學生展示討論結果并進行講解。
【教師活動】點評,進行補充,并對探究一和探究二進行小結?!窘處熁顒印縫pt展示遷移應用,并進行講解?!窘處熁顒印縫pt展示交流討論。
【設計意圖】對前面學的內容進行知識回顧?!窘處熁顒印酷槍涣饔懻摚M行方法總結。
【教師活動】對課前提出的“為什么硫酸亞鐵要和vc配合使用”問題進行解答,前后呼應。
【教師活動】ppt展示“當堂檢測”,檢測教學效果,布置作業(yè)。板書設計:
第三課時。
二、不同價態(tài)鐵之間的轉化。
濃硫酸的氧化性教案篇四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教材包括硫酸和硫酸根離子的檢驗兩部分。硫酸是在初中學過稀硫酸的化學性質的基礎上討論濃硫酸的化學性質和硫酸的用途。濃硫酸的特性主要介紹濃硫酸的吸水性、脫水性和強氧化性。教學中特別強調濃硫酸的吸水性與脫水性的不同,通過實驗對濃硫酸的還原產(chǎn)物進行有效檢驗。在介紹硫酸的用途時,教給學生讀圖方法,認識性質與用途的關系。關于硫酸根離子的檢驗,在已有的離子反應、稀硫酸檢驗及氯離子檢驗知識為基礎,學會硫酸根離子檢驗的一般原理及方法。
教學目的與要求:
1.使學生掌握濃硫酸的性質;
2.使學生了解硫酸的用途;
3.使學生掌握檢驗硫酸根離子的原理和方法。
教學重點:濃硫酸的性質和硫酸根離子的檢驗。
教學難點:濃硫酸的氧化性。
教學方法:實驗法、講述法、比較發(fā)現(xiàn)法、例舉法。
教學用具:實驗用品。
課型:新課。
課時:2。
教學內容:
第一課時。
新課的準備:
復習稀硫酸的性質,指出具有硫酸的一切通性。引出課題。
新課進行:
濃硫酸的氧化性教案篇五
知識:使學生初步掌握一氧化碳的性質,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
能力:通過有關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思想教育:結合一氧化碳的毒性,進行有關的安全教育.
教學方法邊講邊實驗.
教學用品儀器;燒杯、尖嘴玻璃導管、硬質玻璃管、帶導管的單孔塞、鐵架臺、酒精燈、試管,化學教案-一氧化碳。藥品;氧化銅、一氧化碳氣體(貯氣瓶中貯存)、澄清石灰水。
教學過程。
[引入]碳燃燒可以生成兩種氧化物—co和co2,本節(jié)主要學習co的性質。
從貯氣瓶中排出一瓶co氣體。(集氣瓶倒置)。
回憶觀察引出本節(jié)主題。
[提問]1.通過觀察和推理可得出co有哪些物理性質?學生回答后給出co的密度(1.75克/升)。
2.結合日常生活中發(fā)生的'煤氣中毒事件,說明co有什么氣味?
講述:co無色、無氣味,不易被人察覺,所以易發(fā)生煤氣中毒事件。因此科天燃煤或使用液化石油氣熱器時應注意空氣流通,防止煤氣中毒。
觀察并回答:。
co是無色氣體,密度比空氣小.
結合實際回答:。
分析后得出結論:co無氣味。
思考、理解。
觀察和分析能力培養(yǎng)。
進行有關環(huán)保和安全教育。
[設問]將一盆水放在煤爐上能否防止煤氣中毒?為什么?
指導學生歸納總結co的物理性質。
結合生活實驗分析?;卮鸩荒埽驗閏o難溶于水。歸納小結:
co的物理性質。
無色、無嗅、無味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小,難溶于水。
培養(yǎng)學生分析能力。
[投影]課堂練習一(見附1)指導學生完成。
邊小結物性邊完成。
及時落實及學知識達到承上啟下作用。
說明:上面所說的煤氣中毒就是由于co的毒性引起的,這是它的化學性質。
[提問]為什么會發(fā)生co中毒,中毒的原因?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p.99co的毒性記錄:學生閱讀課文并理解:。
co與血紅蛋白結合能力比o2強,使之喪失載氧能力,造成人體缺氧.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提問]1.煤爐或煤氣燃燒時火餡的顏色是怎樣的?(說明煤氣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2.上述現(xiàn)象說明co有什么性質?
指導學生完成co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提問]用什么方法檢驗co燃燒產(chǎn)物?
[演示實驗]co的可燃性及產(chǎn)物的檢驗(課本p.97實驗5-10)。
濃硫酸的氧化性教案篇六
本節(jié)內容選自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1第四章第四節(jié)的第二部分《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本節(jié)知識用時一課時。本節(jié)課的授課對象主要是高一上普通班的學生。
1、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的地位和作用:課標對這部分的要求通過實驗了解氮、硫非金屬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質,認識其在生產(chǎn)中的應用和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人教版將它放在了經(jīng)過第三章金屬及其化合物、第四章非金屬及其化合物前三節(jié)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儲備了不少元素化合物的知識,對于氮和硫的氧化物的污染問題也留有深刻印象。初中學生認識到硝酸是一種強酸,已從物質分類角度了解了酸的通性。對于氫前金屬與鹽酸、稀硫酸反應置換出氫氣的規(guī)律非常熟悉。這為研究濃硫酸和硝酸的強氧化性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和知識支持。
本節(jié)課主要通過實驗探究的方式,從氧化還原反應和物質的特性角度去認識和理解硫酸及硝酸的強氧化性,進而引出不同價態(tài)的氮元素之間的轉化,對以前所學內容的深化和完善。不僅鞏固《化學必修1》離子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物質的量等概念,也為《化學必修2》形成元素概念和元素周期律提供感性材料。體現(xiàn)了新教材對知識的“螺旋上升”的編排特色。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硫酸及硝酸的氧化性。
2、學情分析。
本節(jié)課的對象是高一學生,他們在初中時已經(jīng)學習過濃硫酸與硝酸的物理性質,在這兒只需讓學生在課前復習即可。
學生在初中就已經(jīng)接觸過稀硫酸,但是本節(jié)所介紹的濃硫酸的一些性質與稀硫酸還有很大的區(qū)別。比如濃硫酸的強氧化性表現(xiàn)在+6價的硫元素上,可與銅,碳單質反應生成二氧化硫;而稀硫酸的氧化性表現(xiàn)在氫離子上,與活潑的金屬反應放出氫氣。因此,在此應慢慢引導學生加以理解并予以區(qū)別。
高一學生,在學這節(jié)時已經(jīng)具備了一些鑒別物質的能力,所以對于濃硫酸與碳的反應,可以讓學生自己去設計實驗,鑒別產(chǎn)物。這樣,不僅可以鞏固知識,還可以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培養(yǎng)其實驗能力。
對于硝酸在這節(jié)要講的氧化性,學生是陌生的。做好相關實驗以及與硫酸的對比學習,還有濃稀硝酸的對比學習是突破的重點。
1、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2、知道硫酸及硝酸的工業(yè)用途,形成氮及其化合物相互轉化的知識網(wǎng)絡,
3、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觀察、分析思維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通過硫酸與硝酸性質的對比學習,學到類比學習的方法,
2、通過實驗探究,讓學生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假說、實驗驗證、解決問題的科學探究歷程,學習從現(xiàn)象到本質的推理。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3、通過硝酸的用途和學以致用,關注化學的運用及科技的發(fā)展,建立對化學的認同感。
2、教學方法。
問題解決法、討論法、講授法、實驗法指導教學。
3、教學過程。
濃硫酸的氧化性教案篇七
(1)能準確表述接觸法制硫酸的三個重要階段、反應原理及主要設備的名稱、構造和作用。
(2)能說明黃鐵礦鍛燒前粉碎的原因,通入強大空氣流的目的、爐氣凈化的原因和方法。
(3)能說明熱交換器怎樣進行熱交換,吸收塔怎樣吸收三氧化硫的。
(4)能解釋和說明加快和充分吸收三氧化硫的措施。
(5)能說出二氧化硫在大氣中的危害、酸雨的成因及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
(6)能說出環(huán)境污染的主要方面及防止污染的一些措施,增強環(huán)境意識作環(huán)境保護的宣傳者、行動者。
(7)能通過本節(jié)的學習,說明工業(yè)生產(chǎn)中加快反應,提高原料利用率,節(jié)約能源及環(huán)境保護的一些措施和方法。
(8)掌握多步反應計算題的簡單解法即關系式法。
【教學重點】接觸法制硫酸的化學反應原理,環(huán)境污染的危害及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主要設備的構造和物料流動的方式、有關的化工生產(chǎn)原理。
【教學過程】。
學習目標即教學目標。
同學們,我們初中學習過硫酸的知識,硫酸是化學工業(yè)中最重要的產(chǎn)品之一。它在工農業(yè)生產(chǎn)、科學實驗和國防建設中,具有十分廣泛的用途。
硫酸可以用來制化肥,如磷肥、氮肥等。可以在金屬加工和金屬制品電鍍以前,除去金屬表面的氧化物膜,可以制取許多有實用價值的硫酸鹽,如硫酸銅、硫酸亞鐵等,還可用于精煉石油,制造炸藥、農藥、染料等,實驗室中常用作干燥劑。
硫酸有那么多用途,工業(yè)上是如何生產(chǎn)的呢?請同學們根據(jù)所學過的硫及其氧化物知識,討論生產(chǎn)硫酸的原理。
許多同學想到用硫燃燒生成二氧化硫,這固然是一種方法,但根據(jù)我國資源情況,實際生產(chǎn)中通常用燃燒黃鐵礦的方法來制取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轉化為三氧化硫,是在接觸室內進行的,因此,稱為接觸法制硫酸。
課題、標題及原理。
接觸法制硫酸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二氧化硫的制取和凈化,第二階段是二氧化硫氧化成三氧化硫,第三階段是三氧化硫的吸收和硫酸的生成,我們看到一階段。
第一階段及反應原理。
分析講述黃鐵礦燃燒反應的方程式,交代配平方法(奇偶法)。
講解沸騰爐的構造。
沸騰爐內物料進出方式。
思考討論。
2.為什么通入接觸室的混全氣體必須凈化?怎樣凈化?凈化后氣體成分是什么?
黃鐵礦燃燒反應是放熱的,故燃燒的黃鐵礦不需要多加燃料,擴大反應物的接觸面,通入強大的空氣流可以加快反應,提高原料利用率,這種方法常用于工業(yè)生產(chǎn)中。
被凈化后的爐氣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硫、氧氣和氮氣,常溫下較難轉化為三氧化硫,加熱到400~500℃,在催化劑的作用下,能較快地轉化為三氧化硫,請寫出反應方程式,說明反應特點。
第二階段及有關反應原理。
根據(jù)學生討論情況,說明書寫方程式,注意事項,交代清楚反應的特點,說明高溫和使用催化劑可以加快反應,縮短生產(chǎn)時間,提高效率。
氣體流向。
填空。
熱交換氣中冷熱氣體的流向是相反的,冷的氣體(so2、o2、n2)被預熱,而熱的氣體(so3、so2、o2、n2)被冷卻,這種方式能夠節(jié)約能源,在工業(yè)生產(chǎn)中廣泛采用。
二氧化硫與氧氣生成三氧化硫的反應是可逆反應,因此從接觸室出來的氣體為三氧化硫、二氧化硫、氧氣和氮氣的混合氣。
從接觸室內出來的混合氣體,通入吸收塔內,三氧化硫被吸收轉化為硫酸,該階段稱為三氧化硫的吸收和硫酸的生成。
第三階段及反應原理。
三氧化硫與水反應,放出大量的熱,用水或稀硫酸吸收三氧化硫易形成酸霧,酸霧的形成不利于氣體三氧化硫被進一步吸收,吸收速度慢,且吸收不完全,98.3%的濃硫酸從塔頂淋下,氣體由下往上,流向相反,充分接觸,吸收更完全,由此看來工業(yè)生產(chǎn)上特別重視生產(chǎn)的速度及原料的利用率。
講解吸收塔構造。
三氧化硫的吸收過程。
設備流程、生產(chǎn)流程。
同學們,我們通過接觸法制硫酸的學習,了解了工業(yè)制硫酸的原理,但這還是不夠的,工業(yè)生產(chǎn)中還有很多問題要處理,例如,如何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如何加快反應的進程,如何節(jié)約能源降低成本,如何保護環(huán)境,防止污染等等,這些都是工業(yè)生產(chǎn)中的實際問題,應該引起同學們的注意。
本題考查化學運算技能,同學們常用的'方法是分步計算法,根據(jù)方程式先求出二氧化亞鐵的質量,再求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質量,最后求出硫酸的質量,但這種方法要求的量太多、太麻煩,題目中只要求求出硫酸的質量,因此可以直接找到起始物質與最終產(chǎn)物硫酸的關系式求解。
解析:由工業(yè)生產(chǎn)硫酸的反應方程式可得下列關系式:
設:能生成98%的硫酸x噸。
fes2→2so2→2so3→2h2so4。
120&。
nbsp;2×98。
1t×90%×(1-1.5%)xt×98%。
x=1.478。
這種計算方法叫關系式法,即根據(jù)多個有聯(lián)系的方程式計算時,可以依據(jù)方程式式找到各物質之間量的關系式,直接計算求解。
從吸收塔出來的氣體叫尾氣,其成分是什么?能否直接排入大氣?另外,黃鐵礦燃燒后的礦渣能否棄置,這是我們研究的另一重點內容,即環(huán)境保護。
礦渣棄置堆放既占地又污染環(huán)境,還會造成資源的浪費,礦渣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鐵,可以用來煉鐵,變廢為寶,吸收塔出來的氣體是氧氣、氮氣和少量的二氧化硫,直接排入大氣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必需凈化處理,通常用堿液吸收。
二氧化硫污染環(huán)境到底會造成什么樣的危害呢?
環(huán)境污染的分類。
環(huán)境污染。
大氣。
水工業(yè)三廢(廢氣、廢水、廢渣)。
土壤農藥、化肥及生活用品。
&nbs。
p;食品自然資源的不合理開發(fā)利用。
……。
錄音資料1:環(huán)境污染的危害。
錄音資料2:環(huán)境政策。
錄音資料3:環(huán)境的治理及保護。
錄像資料1:環(huán)境污染的危害。
錄像資料2:環(huán)境的治理及保護。
我們每位同學都要做環(huán)境的堅定保護者,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注意環(huán)境保護的宣傳,堅信,環(huán)境問題必將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而得到人類有效的解決,那時,祖國的天空會更藍,河流會更清。
書面作業(yè):1.教材78頁數(shù)題。
2.教材87頁3題。
課外作業(yè):調查我們周圍的環(huán)境污染狀況。
濃硫酸的氧化性教案篇八
1、使學生充分認識什么是一氧化碳中毒,對此決不能掉以輕心,了解并掌握一氧化碳中毒的搶救放法。
2、通過這次的主題班會,提高學生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思想意識,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
3、學會如何應急、自救與保護。
2、一氧化碳中毒的搶救措施及應急方法。
一、案例導入新課:
1、一氧化碳中毒考研女生掙扎打開一扇門救了三條命。
桌上動不了;小李則用虛弱的聲音問是不是煤氣中毒了,剛說完,她也癱倒在地。但小李并沒放棄希望,她慢慢往門邊爬去,兩米不到的距離,爬了很久。她終于站了起來,門被打開了,一股新鮮空氣進來?!拔耶敃r只有一個念頭,不打開門大家都要完蛋。”小李說。約過了10分鐘,小李體力有所恢復,打電話叫來同學,她們被送往校醫(yī)院。事后發(fā)現(xiàn),因當時刮大風將窗戶關死,并將爐火吹熄,造成屋中3人中毒。
(1)、小組討論,這個實例說明了什么現(xiàn)象?
(2)、假如這種現(xiàn)象發(fā)生在你身上,你怎么處理?
2、結合我縣近兩年發(fā)生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導入新課。
二、學習新課:
1、什么叫煤氣中毒?
煤氣中毒也稱作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氣體能與人體紅血球中血紅蛋白結合,使血紅蛋白喪失攜帶氧氣的能力而是人發(fā)生中毒。中毒前期出現(xiàn)的癥狀是:頭昏頭痛,眼花心慌,惡心嘔吐,緊接著上述癥狀加劇,眩暈昏睡,脈搏細快而弱,血壓下降。最后常常因為嚴重缺氧而窒息死亡。
2、日常生活中,預防煤氣中毒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以及發(fā)生煤氣中毒的原因。
a、預設:(燒煮過程中無人看管;離開時忘了關閉煤氣;淋浴器和煤氣沒有分房安裝;睡在裝有煤氣設施的屋內……)。
b、煤氣中毒的季節(jié)和原因。
(1)每年的冬天,人們烤火或用熱水器洗澡的時稍不注意,就會發(fā)生煤氣中毒的現(xiàn)象。
(2)因為天氣的問題,關閉所有窗戶,導致空氣不流通引發(fā)煤氣中毒。
(3)由于用戶的忽略,導致煤氣瓶的閥門沒有關閉,從而引發(fā)煤氣中毒。
3、煤氣中毒急救的措施:
如果發(fā)現(xiàn)煤氣中毒的患者,首先應該立即打開門窗,將患者移到空氣新鮮通風透氣的地方,緊接著通知醫(yī)院派車和醫(yī)生前來搶救。
三、課堂小結。
1、今天的健康教育課讓你學到了什么?
2、學習《安全使用煤氣歌》。
濃硫酸的氧化性教案篇九
教一年級時帶著孩子們學過《弟子規(guī)》,當時只認為它和《三字經(jīng)》一樣,不過是兒童的啟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為然。讀了《蔡禮旭細講弟子規(guī)》之后,才真正認識到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寶典,淺顯易懂的文字蘊卻含著做人的真理,不僅對于教育少年兒童,對于我們成年人如何經(jīng)營我們的幸福人生,和諧的家庭有著重要的意義。
“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是《弟子規(guī)》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地去學習、去感悟,就會明白許多的道理,為人處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準繩,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而我們學習這些經(jīng)典,一定要提得起一個最重要的態(tài)度,就是“經(jīng)典”是拿來做的,而不是拿來背的,也不是拿來讀而已。一定要落實在生活當中,落實在工作當中,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當中。所以,在讀此書的同時,也開始向作者學習,決心在生活中身體力行《弟子規(guī)》的每一句話。雖然有些一時還做不到,但可先易后難,先近后遠?,F(xiàn)在在家庭生活方面已初嘗了甘甜的果實。
在學校里,我也盡力把《弟子規(guī)》的每一句話落實到工作中去。
首先先要以身作則教導學生?!墩撜Z》里有一則: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遍L期以來,老師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遺失了這根本的一條,因此實效性不大。今天,當我切身感受到身教重于言教的時候,心里的滋味十分復雜。試想:我們做老師的自己連講臺都收拾不整潔,學生又怎么可能收拾得好抽屜呢!“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爆F(xiàn)在我要“見己惡,即內省”了!我要用“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來督促自己舉手投足,起心動念都要合乎《弟子規(guī)》的要求。在生活細節(jié)方面,我有時對學生指手劃腳,今后要小心、嚴謹、細致地身體力行。比如撿垃圾,擦桌子,整抽屜等等。克服平時自己的一些惰性,要求學生做到的,必須自己身體力行,率先垂范,處處走在學生的前面,為學生做好表率。
總之,讀了《細講弟子規(guī)》一書,我感悟甚深,受益匪淺。通過此次讀書學習,我感到對自已是一場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靈的洗滌。
濃硫酸的氧化性教案篇十
勸諫兄弟或朋友,最重要是自己要先做好榜樣,自然而然就能夠去感化他人。
如:1、漢朝鄭均去做仆人,并把用整整一年勞力賺的錢全部奉獻給他的哥哥,并勸諫哥哥:“我們缺的東西,只要靠我們的勞力,然后賺到了錢就買得到;但是人的名譽只要喪失了,一輩子等于都完蛋了”。他哥哥很慚愧,就開始改變他的態(tài)度,變得很清廉。
2、盧叔叔對待十七年的朋友:盧叔叔認識這個朋友時,他朋友正如日中天,生意做得很大,資產(chǎn)很多很多,但是那個時候已經(jīng)看出來,他很有可能往后財富會保不住。因為當一個人在很有錢的時候,奢靡之氣一沾染,再多的錢財也會敗盡。而且不止沾染了奢侈之氣,很有可能傲慢,不可一世的那種壞習慣都會在這個過程養(yǎng)成。當一個人傲慢的時候,他就會輕率,就很有可能下錯一些判斷,再多的錢都會耗掉。后來確實事業(yè)也蕩下來,還負了點債。當他在負債的時候,所有的朋友都不見了。就在他最低潮的時候,盧叔叔每個禮拜坐好幾個小時的車,來幫他解決財務問題。不只不收他錢,都自己掏腰包來來回回幫他處理很多事,在這個過程當中,就建立了更深的.信任、情誼。所以就等到十七年后,因緣成熟了。一個人真正要把人生走圓滿,絕對不是有多少錢、有多少權勢,而是有多少智慧才行。
3、盧叔叔善巧方便勸誡身旁的朋友:盧叔叔在澳洲學習時同寢室有八、九個人,桌上有很多垃圾,顯得比較雜亂。盧叔叔一句話也沒有講,總是在朋友聊完以后,默默的把寢室、浴室或者是洗手臺的臟東西撿起來,把流理臺擦得很干凈,然后才去睡覺。日復一日就這樣做了差不多四、五天,突然有位朋友就站出來說:你們還這樣亂扔,你沒看到人家每天給你們整理的這么干凈,你們不會覺得太過分了嗎?所有的人都很慚愧,都低下頭來。從此以后寢室干凈多了!所以盧叔叔不以言教而以身教,就讓所有的人都警覺到自己應該維護這個環(huán)境的整潔。
4、蔡老師搽桌椅、倒垃圾:蔡老師念師范院校時,第一天上課去的較早,看到教室有灰塵,就找了一塊抹布搽桌椅,上課后同學進來也都坐得很安穩(wěn)。當有這一念為他人心的時候,就已經(jīng)在跟身旁的人溝通,所以蔡老師跟班上每一個同學都相處的很好。蔡老師還主動每天丟教室的垃圾,結果丟沒有多久,同學就跑過來對蔡老師說:你別丟了,我們來就好。所以確確實實朋友之間,一定是要先自己用心去付出,我們這顆心就能喚醒每個人向善之心,互相體諒之心。
2.如何教導孩子將“親有疾藥先嘗”的精神落實到現(xiàn)代生活?
“親有疾,藥先嘗”:父母生病的時候,都是兒女先嘗嘗看這個藥的熱度會不會太燙,不會太燙才端給父母吃。這也代表孝子面對父母生病的時候,他都是隨側在旁的照料。
在現(xiàn)代生活中,父母生病,端白開水時要考慮不要太冷也不要太熱。當父母生病或有緊急狀況時,為人子女應該懂得危機處理,如:媽媽剛好有高血壓突然倒下去,應該知道救急的藥物在哪里。急救的電話要打119、110。還有其它最親的親戚的電話,這些都要讓孩子隨時知道,讓他在遇到的時候懂得處理。甚至于是當父母臥病在床,都要讓孩子曉得,甚至于讓他有做的機會。他在做的過程中能夠做事愈來愈細心,愈能體諒到病患的痛苦在哪里,或者他的需要在哪里。所以,這是“親有疾,藥先嘗”。
濃硫酸的氧化性教案篇十一
化學性質上,一氧化碳既有還原性,又有氧化性,能發(fā)生氧化反應(燃燒反應)、歧化反應等;同時具有毒性,較高濃度時能使人出現(xiàn)不同程度中毒癥狀,危害人體的腦、心、肝、腎、肺及其他組織,甚至電擊樣死亡,人吸入最低致死濃度為5000ppm(5分鐘)。工業(yè)上,一氧化碳是一碳化學的'基礎,可由焦炭氧氣法等方法制得,主要用于生產(chǎn)甲醇和光氣以及有機合成等。
在通常狀況下,一氧化碳是無色、無臭、無味、難溶于水的氣體。
一氧化碳分子是不飽和的亞穩(wěn)態(tài)分子,在化學上就分解而言是穩(wěn)定的。常溫下,一氧化碳不與酸、堿等反應,但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溫能引起燃燒、爆炸,屬于易燃、易爆氣體。因一氧化碳分子中碳元素的化合價是2,能被氧化成4價,具有還原性;且能被還原為低價態(tài),具有氧化性。
濃硫酸的氧化性教案篇十二
在通常狀況下,一氧化碳是無色、無臭、無味、難溶于水的中性氣體,熔點-205.1℃,沸點-191.5℃。標準狀況下氣體密度為1.25g/l,和空氣密度(標準狀況下1.293g/l)相差很小,這也是容易發(fā)生煤氣中毒的`因素之一。
化學性質。
化學性質有:可燃性、還原性、毒性、極弱的氧化性。
一氧化碳分子中碳元素的化合價是+2,能進一步被氧化成+4價,從而使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和還原性,一氧化碳能夠在空氣中或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
濃硫酸的氧化性教案篇十三
知識:使學生初步掌握一氧化碳的性質,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
能力:通過有關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思想教育:結合一氧化碳的毒性,進行有關的安全教育.
重點難點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的化學方程式的配平.
教學方法邊講邊實驗.
教學用品儀器;燒杯、尖嘴玻璃導管、硬質玻璃管、帶導管的單孔塞、鐵架臺、酒精燈、試管。藥品;氧化銅、一氧化碳氣體(貯氣瓶中貯存)、澄清石灰水。
教學過程。
[引入]碳燃燒可以生成兩種氧化物―co和co2,本節(jié)主要學習co的性質。
從貯氣瓶中排出一瓶co氣體。(集氣瓶倒置)。
回憶觀察引出本節(jié)主題。
[提問]1.通過觀察和推理可得出co有哪些物理性質?學生回答后給出co的密度(1.75克/升)。
2.結合日常生活中發(fā)生的煤氣中毒事件,說明co有什么氣味?
講述:co無色、無氣味,不易被人察覺,所以易發(fā)生煤氣中毒事件。因此科天燃煤或使用液化石油氣熱器時應注意空氣流通,防止煤氣中毒。
觀察并回答:。
co是無色氣體,密度比空氣小.
結合實際回答:。
分析后得出結論:co無氣味。
思考、理解。
觀察和分析能力培養(yǎng)。
進行有關環(huán)保和安全教育。
[設問]將一盆水放在煤爐上能否防止煤氣中毒?為什么?
指導學生歸納總結co的物理性質。
[板書]一、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結合生活實驗分析?;卮鸩荒?,因為co難溶于水。歸納小結:
co的物理性質。
無色、無嗅、無味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小,難溶于水。
培養(yǎng)學生分析能力。
[投影]課堂練習一(見附1)指導學生完成。
邊小結物性邊完成。
及時落實及學知識達到承上啟下作用。
說明:上面所說的煤氣中毒就是由于co的毒性引起的,這是它的化學性質。
[提問]為什么會發(fā)生co中毒,中毒的原因?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p.99co的毒性記錄:學生閱讀課文并理解:。
co與血紅蛋白結合能力比o2強,使之喪失載氧能力,造成人體缺氧.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提問]1.煤爐或煤氣燃燒時火餡的顏色是怎樣的?(說明煤氣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2.上述現(xiàn)象說明co有什么性質?
指導學生完成co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提問]用什么方法檢驗co燃燒產(chǎn)物?
[演示實驗]co的可燃性及產(chǎn)物的檢驗(課本p.97實驗5-10)。
[板書]三、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1.可燃性。
回憶并回答:
co燃燒時發(fā)出藍色火焰。
完成化學方程式:
可燃性。
討論并回答:
將生成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產(chǎn)物是co2。
觀察、驗證實驗現(xiàn)象。
結合實際學習。
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
完成化學議程式的能力。
鞏固co2的檢驗方法。
鞏固所學知識。
[講述]根據(jù)中碳元素的化合價分析,co。
可以從o2繼續(xù)得到氧變成co2。
標出反應前、后碳元素的化合價,并進行分析。
提出問題、引起思考。
[設問]co能否從其它含氧元素的物質中奪取氧,生成co2呢?
[演示實驗]co還原cuo。
(課本p.98實驗5-11)。
思考。
通過設問,激發(fā)學生學習探索知識的興趣。
[投影]實驗裝置圖及討論題討論題:。
加熱前為什么選通一會兒co氣體?
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什么?
試管上尖嘴處排出的主要氣體是什么?應如何處理?為什么?
思考并完成討論題結合h2的驗純,對比回答.黑色固體逐漸變成紅色.多余co氣體,散逸到空氣中會造成空氣污染,人中毒,應將它點燃.
復習有關可燃性氣體燃燒實驗注意事項。
應用co的可燃性解決實際問題。
[投影]改進后的實驗裝置圖。
思考并回答:。
既防止了co的污染,又達到節(jié)約能源的目的.
領悟co的性質決定了它的用途.
結合co的性質,滲透對事物的認識要“一分為二”,不可絕對化的思想.
[提問]co為什么能還原氧化銅?說明co有什么性質?
[板書]2.還原性。
討論并回答:
co可以繼續(xù)得氧變成co2,它可以使cuo失去氧,還原成cu。說明co具有還原性。
完成現(xiàn)象到本質的.分析。
[投影]課堂練習二(見附2)指導學生完成。
結合co化學性質完成練習二。
[小結]指導學生歸納、總結co的性質。
在教師指導下完成。
提高歸納總結能力。
[投影]隨堂檢測(見附4)。
獨立完成檢測題。
及時反饋。
附1:課堂練習一。
1.一氧化碳是色味的氣體,溶于水,密度比空氣。
2.下列物質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相同的一組是。
co和co2(b)co2tna2co3(c)c和co(d)co和caco3。
3.一氧化碳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是因為它。
無色、無氣味(b)密度比空氣?。╟)難溶于水(d)能溶于水。
附2:課堂練習二。
4.一氧化碳燃燒時發(fā)出色火焰,同時,一氧化碳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根據(jù)一氧化碳的這一性質,它可以做。
5.一氧化碳能跟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說明一氧化碳具有性,在該反應中做劑,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6.下列氣體中有劇毒的是。
h2(b)n2(c)co(d)co2。
下列物質燃燒后只生成二氧化碳的是。
碳(b)一氧化碳(c)石蠟(蠟燭的主要成分)(d)氫氣。
附3:課堂練習答案。
1.無無難略小2.b3.c。
4.藍放出熱量5.還原還原6.c7.b。
附4:隨堂檢測。
co燃燒時,火焰的顏色是。
黃色(b)藍色(c)紫色(d)淡藍色。
2.下列氣體中,難溶于水的一組是。
o2和co2(b)h2和co2(c)co和co2(d)h2和co。
3.下列物質中,既有可燃性又有還原性的化合物是。
c(b)h2(c)co(d)co2。
4.鑒別h2和co的是根據(jù)它們的。
密度(b)溶解性(c)還原性(d)燃燒后的產(chǎn)物。
濃硫酸的氧化性教案篇十四
1.使學生從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角度來理解氧化反應、還原反應、氧化劑、還原劑等概念。
2.學會用化合價升降法判斷氧化還原反應,掌握電子轉移的表示方法。
3.理解得失電子、氧化還原的相互依存和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關系。
cuo+h2cu+h2o。
1.在以上反應中,氧化銅發(fā)生氧化反應,還是還原反應?依據(jù)是什么?
2.標出反應中各元素的化合價,從中分析三種元素化合價各有什么變化。
小結初中氧化反應、還原反應的知識后,引導學生把氧化還原反應跟化合價聯(lián)系起來。
2na+cl22naclh2+cl22hcl。
小結上述討論后,得出:
物質所含元素的化合價發(fā)生變化,這一類反應一定是氧化還原反應。所含元素的化合價升高的.物質發(fā)生氧化反應;所含元素化合價降低的物質發(fā)生還原反應。
下列反應中哪些是氧化還原反應?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的各是什么物質?
1.電子得失和化合價升降。
以鈉跟氯氣反應為例,講清鈉原子為什么失去1個電子,氯原子為什么獲得1個電子以及得失電子跟化合價升降的關系后,再舉鐵跟稀硫酸、鐵跟氯氣、氯化亞鐵跟氯氣的反應中化合價的變化情況。小結如下:
把電子得失跟化合價升降的關系以及化合價升降跟氧化還原反應的關系聯(lián)系起來。
凡有電子轉移的反應就是氧化還原反應。得到電子的物質是氧化劑,發(fā)生還原反應;失去電子的物質是還原劑,發(fā)生氧化反應。
【下列說法是否正確?為什么?
2.化合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分解反應都是非氧化還原反應。
3.置換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復分解反應都是非氧化還原反應。
(作業(yè)略。)。
氧化還原反應共三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建立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從復習初中已有的得氧、失氧角度出發(fā),通過化合價的升降過渡到從電子得失的觀點來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第二課時講解另一種電子轉移即電子對偏移(這樣安排是為了分散難點),電子轉移的表示方法,氧化劑、氧化性、氧化反應等概念的辨析及聯(lián)系。第三課時是習題課,通過學生自己思考、練習,鞏固上兩課時內容,能較熟練地判斷氧化劑和氧化反應等。
濃硫酸的氧化性教案篇十五
教學重點及難點:
1.co化學性質實驗的組合設計和實施。
2.使用co時的防毒意識和處理手段。
教學過程:
引入:通過回憶、對比、觀察、閱讀,初步認識co的主要性質。
[講解]co和co2都是碳家族的氧化物,co2在前面剛剛學過,利用對比和觀察法來初步認識co。
[展示]co、co2樣品(co的貯氣瓶內有水)。
[引導]學生觀察實物、快速閱讀教材、討論發(fā)言、填表記錄。
學生:回憶已有的co2知識、觀察實物、閱讀教材、師生對話、填表、對比co2認識co。
co2。
co。
色味態(tài)。
無色無味氣體。
無色無味氣體。
溶解性。
可溶。
難溶。
可燃性。
不燃燒。
不支持燃燒。
可燃。
氧化性還原性。
弱氧化性。
還原性。
與堿液反應。
可反應。
不反應。
特性。
有毒。
展開:
提出探究問題:如何用實驗驗證co的化學性質?
(明確co的化學性質:可燃性、還原性、不與石灰水等堿液反應。)。
設計實驗方案:分組設計、討論,教師巡視、參與討論、協(xié)助解決疑難問題、了解設計思路。
分組討論、可用三個獨立實驗來驗證,也可用一個實驗全解決。
l三個實驗分別考慮時,可參考h2、co2的性質實驗,但要考慮co的毒性改造裝置,通過改造形成初步設計。
可燃性:改h2燃燒裝置,倒扣燒杯內壁涂石灰水。
還原性:改h2還原cuo的裝置。
1.普通試管改成雙通試管。
2.加尾氣中co2的檢驗、除去裝置(石灰水洗氣瓶)。
3.加尾氣中co的處理裝置(酒精燈點燃)。
不與石灰水反應:改co2與石灰水反應的裝置:在盛石灰水的試管口加雙孔塞,加一尖嘴導管點燃co。
l設計一個實驗裝置時,實驗順序為:先檢驗不與石灰水反應裝置、干燥co裝置、還原cuo裝置、2裝置、最后點燃co并檢驗co2的生成裝置。
組織交流:強調co的毒性,討論防毒的幾種辦法,強化環(huán)保意識。特別是檢驗還原性、與堿液反應情況時要考慮co的吸收和處理。
l每個小組選代表展示本組實驗設計、說明設計意圖。
l其他同學質疑。
l充分討論后組內再修改方案。
co尾氣處理的主要方法:
1.點燃(無co2)。
2.回收。
實施方案:
l首先組織同學討論實驗步驟(一個實驗組),再次強化防毒意識,確保實驗成功;
l然后協(xié)助代表組實驗;
l提醒其他組記錄實驗現(xiàn)象。
l選出一組代表(設計一個實驗的小組代表)。
l討論實驗步驟。
1.連接儀器(連)。
2.檢查氣密性(查)。
3.裝藥品(裝)。
4.通co氣體(通),立即點燃尾氣(點)。
5.加熱氧化銅(點)。
6.先停止加熱(滅)、再停止通氣,停止點燃尾氣(停)。
l在教師監(jiān)控下、在毒氣柜內實驗。
l其他小組同學觀察并記錄實驗現(xiàn)象。
總結:
l引導學生在實驗基礎上形成知識,明確物質的化學性質源于化學實驗。
l同時第三次強。
調在實驗室使用co時自我保護、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和方法。
小組討論、自愿發(fā)言。
l總結co的化學性質:
1.可燃性。
2.還原性。
3.不與石灰水等堿液反應。
l總結毒性。
在實驗室使用co時注意通風、尾氣吸收或處理、操作要得當,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注意環(huán)境保護。
結束:討論co在實際生活生產(chǎn)中的產(chǎn)生、應用、尾氣處理等問題。
引導學生討論思考題,了解實際生活生產(chǎn)中co的產(chǎn)生、防毒與中毒處理、用途,形成對co全面、辯證的認識。
思考、討論、發(fā)言、答題。
l討論課上思考題。
2.冬天,在已發(fā)動但未行駛的小轎車中取暖,引起汽車尾氣中毒,如何處理?。
l形成認識:
1.co有毒。利用其性質考慮處理co,防止環(huán)境污染、防止中毒的正確方法。
2.合理使用co,不會引起中毒。
3.co有用。可用作氣體燃料、冶煉金屬。
引導學生通過上網(wǎng)、查閱資料、訪談等方法,了解身邊的化學,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濃硫酸的氧化性教案篇十六
說課是一種有廣泛群眾基礎和實用價值的教學研究活動。由于它具有簡便易行、成效顯著的特點,不少地方都已將化學說課列為“化學教學能手”大賽的內容之一。就其發(fā)展而言,化學說課其實早已有之,以往學?;瘜W教研組的集體備課就有說課的成分在其中。在化學公開課、觀摩課、匯報課后的座談中,執(zhí)教者首先闡述自己的設想和體會,其中也包含了“說課”的成分。近些年來說課更以正式的,而不是可有可無的身份活躍于化學教學研究的舞臺上,從化學教學改革的發(fā)展現(xiàn)狀來講,有其必然性。
1.就目前的中學化學教師隊伍而言,教育理論水平偏低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中學化學教師普遍沉迷于“題課”,幾乎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進行現(xiàn)代教育理論的學習和研究,更談不上主動地、自覺地運用教育科學理論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同時,由于化學教學理論水平的制約,有些所謂的“化學教學改革”長期在淺層次上徘徊,或墨守成規(guī),或簡單模仿,其結果必然是教學效率低下,教學質量不高。教育改革的發(fā)展迫切需要提高化學教師隊伍的教育理論水平和從事教育科學研究的能力,使之短期內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fā)展,并在教學工作中發(fā)揮作用。
2.在常規(guī)教學層面上,不少學校的教研活動舉步維艱,集體備課流于形式,特別是有些學校過于強化年級組的作用而使教研組形同虛設,難以形成良好的教學研究氣氛。
3.近年來,在化學教學改革中,涌現(xiàn)出不少杰出的教育改革家,他們創(chuàng)造的先進化學教學經(jīng)驗產(chǎn)生了深刻而廣泛的影響。但毋庸諱言,以教育改革家的個人素質為前提條件的教改經(jīng)驗是很難推廣的,生搬硬套的引進大多以失敗而告終。由于教學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任何先進的教改經(jīng)驗只可以給我們的化學教學以啟示和引導,不能給我們以固定不變的模式?;瘜W教學中只有立足于教師自身的實際,確定自己的起跑線,才能踏上真正屬于自己的教改之路。
4.化學教學觀念的陳舊,教學管理的落后,教學檢查評估的刻板,對教學工作起著負面的影響,甚至阻礙了教學改革的發(fā)展。教學觀念決定著教學方法,用陳舊的觀念去看待問題,會把許多革新了的教學方法視為離經(jīng)叛道、輕舉妄為。教學管理、教學檢查作為一種行政手段和獎懲機制,一旦違背教育規(guī)律,其危害將更加嚴重。
上述幾種狀況的存在困擾著化學教學改革,阻礙著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必須找到一種能夠使教學與教研相結合、教學與管理相和諧、理論與實踐相統(tǒng)一的教研活動形式,來適應廣大化學教師的實際水平和迫切需要。在這樣的背景下,化學說課便應運而生,并發(fā)展成為一種簡便易行、實用有效的教研活動形式。
化學說課有以下四方面的特征。首先,說課實際上就是教師個人對自己的備課情況所作的簡明的總結匯報。但并不是對備課活動的簡單羅列,而是對教學方案作出的理性剖析;其次,說課是一種教學研究活動。它既不是一般的教學活動,也不等同于一般的備課;再次,在通常情況下,說課活動表現(xiàn)為化學教研組內部或同行之間的一種交流和切磋,能夠起到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作用;最后,說課側重于“說”,口頭表達是它的基本表現(xiàn)形式。
二、說課的形式和內容。
說課按時間順序劃分為課前說課和課后說課兩種。課前說課,主要說構想,具有預定性;課后說課主要說反思,具有總結性。目前的化學說課大多采用課前說課。針對不同的目的,說課還可分為教研型、匯報型、示范型、競賽型等四種。就其本身而言,這四種類型的說課,其目的都在于進行教學研究,只是由于組織者有著不同的目的,希望起到不同的作用,所以才有四種說課類型之分。教研型說課是指備課時教研組內部的小范圍說課,形式比較自由,內容比較廣泛,氣氛也比較輕松,有利于同行間的交流、切磋;匯報型說課是向前來聽課的領導和同行進行說課的實際操作,展示說課活動開展的狀況和水平,求得批評和指導;示范型說課則是由操作者做出榜樣,供大家研究、學習;競賽型說課則用于選拔優(yōu)秀,所要說的教材內容往往由當場抽簽決定,對“備說”和“說課”的時間均有嚴格限制。
在化學說課的諸多環(huán)節(jié)中,內容應是說課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化學說課應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內容。
(一)說教材。
1.闡述本課題的教學背景,即說清本課題內容在本節(jié)、本章乃至整個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前后聯(lián)系(有時也可以說對其他學科的影響等);要說清本課題教材內容的主要知識點、能力點和前后教材內容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說清教學大綱的具體要求在本課題教材內容中的體現(xiàn);說清本教學內容對學生的知識增長和能力提高有什么重要作用,對學生將來的學習會產(chǎn)生什么影響。
2.展示本課題的教學目標(要增加哪些知識、提高何種能力、開發(fā)什么智力、啟迪什么思維),說出教學目標中不同層次的要求(如識記、理解、掌握、運用等),說出體現(xiàn)這些教學目標的知識點、能力訓練點和思想教育點,并說出確立本教學目標的依據(jù)。
3.確定本課題的重點、難點、關鍵點,即根據(jù)教學目標說清本課題內容的重點;根據(jù)學生的認識、能力、人格因素等實際情況說出本課題內容的難點。
4.講述課題內容在教材中的邏輯結構與學科邏輯結構中所處的地位,以及對本課題教材所作的刪減、增加、修改以及順序的調整,并講述這樣處理的理由、依據(jù)。
(二)說方法。
1.要說出所采用的課堂教學模式及理論和實際的依據(jù)。
2.要說出通過什么方式,提出哪些促進學生積極思維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哪方面的能力,達到什么目標,估計學生會有哪些思維結果,以及對學生不同的思維結果,教師將要采取哪些措施。
3.要說出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側重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即不但要讓學生“學會”,還要讓學生“會學”。
4.要說出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為保證學生進行高效而有趣的學習所創(chuàng)設的教學環(huán)境(即如何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
5.要說出所使用的教學輔助手段及其使用的目的。
(三)說策略。
教學策略設計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手段。它包括:教學程序、教的活動、學的活動及教學組織形式等。
1.教學程序設計。依據(jù)教學目標的多元化,為強化能力的培養(yǎng),推進學生素質的提高,教師可不把教學內容告訴學生,而是向他們提供問題情景以及有關線索,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探索,并由學生自己收集材料、證據(jù),讓學生從中有所發(fā)現(xiàn)。如“硫酸的工業(yè)制法”課題,可由學生先從硫酸工廠、環(huán)保局、圖書資料中收集材料,然后以專題探討式進行課堂教學。
2.關于教與學的兩種活動的設計。要說出如何將教和學有機結合的安排和構想及其理論依據(jù),如何做到學思結合、學問結合、學練結合、學用結合。
3.關于教學組織形式的設計。應說出上課形式、典型環(huán)節(jié)、范例的設計及教學媒體的運用等。
教學效益的提高,關鍵在于教學策略設計的優(yōu)化,而這又直接取決于說課者對教學過程的設計,因此必須處理好以下關系:(1)內容和形式的統(tǒng)一;(2)教與學活動的統(tǒng)一;(3)教師的主導地位與學生的主體地位的統(tǒng)一;(4)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
(四)說程序。
1.要說清本課題教學過程的總體框架(例如新課導入、新課講解、反饋練習、歸納總結等)以及各板塊的時間分配。
2.要說清在新課講解中突破教學重點的主要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化解教學難點的具體步驟以及學情依據(jù)。
(五)說板書。
說出板書設計的主體內容及其與教學內容的內在聯(lián)系。
三、說課的評價和價值。
說課是教師個體和群體相結合的教學研究活動。既然說給其他人聽了,說課的人就希望聽到別人的意見,聽說課的人也應該談談自己的看法,以達到交流、切磋的目的,如果只說不評,那就失去了教學研究的價值。對于說課的評價應掌握以下三個基本原則。
1.實踐第一的原則。課堂教學是一個從備課、說課到講課的完整系統(tǒng)。說課的好差,即教學方案設計的優(yōu)劣,不能僅靠對說課本身的評價來得出結論。說課從本質上看是理論的,是“紙上談兵”的,具有超前性和預見性,其效果要靠教學實踐來檢驗,因此,對說課的評價應與對課堂教學的評價結合起來進行。在教學全過程的評價中,說課只宜占一個適當?shù)臋嘀?,因為它畢竟只是教學活動中的一個較小的環(huán)節(jié)。
2.內容與形式相統(tǒng)一的原則?;\統(tǒng)地說,評價說課是要看該說的說清楚了沒有,說得是否有道理。具體地說,就是要把內容與形式結合起來全面衡量,從中心內容、理論含量、條理邏輯、口頭表達等四個方面去進行綜合考查。
3.常規(guī)要求與個人風格相統(tǒng)一的原則?;瘜W教學管理上的常規(guī)要求是必要的,但這些要求和標準只能反映一般的最基本的規(guī)范,很難為教師個人的教學風格作出評判,越是細致的條款越難做到這一點。教學要有常規(guī)、模式,更要有創(chuàng)造、發(fā)展,教師的個人風格應該受到重視。唯其如此,才會出能手,出人才。
中學化學教學研究中開展說課活動,具有其理論和實踐的價值,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1.說課具有營造加強理論學習氛圍的價值。說課是現(xiàn)實的教學實踐與理論研究的結合體。要改進教學策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就必須從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各個有關因素出發(fā),進一步實現(xiàn)最優(yōu)化,使教學更加科學化、藝術化、情感化,這就需要加強現(xiàn)代教育科學理論的學習,提高化學教師的教育學、心理學、教學論以及系統(tǒng)科學的理論素養(yǎng),增強他們運用教育科學指導教學實踐的自覺性。
2.說課具有提高教師素質的價值。說課必然促使教師更注重教學理論的指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以及自身素質的提高。在說課活動中,教師不僅要熟悉大綱,研讀教材,而且教學技能、應變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心理品質也會得到鍛煉和提高,這對于提高教師的全面素質無疑具有積極的影響。
3.說課活動同時也改變了過去那種重形式、輕效果的“背靠背”檢查教案的教學管理模式,提高了教學管理的科學性?;瘜W教研活動以說課為切入點,豐富了教學研究的活動內容,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人人參與、個個受益的教研氣氛,形成了一種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的良好風氣,并促使學校的教學研究和教學管理從盲目走向自覺、從粗放走向集約、從被動走向積極進取。
說課作為一項易于推廣的教學研究活動形式,處于教育科研的初級階段,它的實踐意義要大于理論意義,因此不能對說課寄予過高的科研期望值。說課當然要進行研究,但一般不屬于學術爭論的范疇。說課可以引導教師以教育科學的理論來指導自己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習、運用教育科學理論的自覺性,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但如果對說課寄予過高的科研期望值,將會產(chǎn)生兩種不良后果:一是把說課等同于教育科研,降低了教育科研的水準和要求;二是對說課的理論闡述部分設定不切實際的過高標準,使大多數(shù)教師望而卻步,干擾化學教研工作的正常開展。
基于以上思考,不難發(fā)現(xiàn),要說好課,平時就必須做到“腦中有理論,眼中有學生,胸中有教材,手中有特色”。說課的生命力也正在于此,這也是化學教師從教書匠走向教育家所必須邁出的第一步。
濃硫酸的氧化性教案篇十七
1、查看方式。
2)選擇第一個“縮略圖”,可以看到圖片文件的縮小內容;
3)選擇第二個“平鋪”,將以大圖標的形式排列;
4)選擇“圖標”,將以小圖標的形式排列;
5)選擇“列表”,將以多行排列;
6)選擇“詳細信息”,可以看到文件的日期、大小、類型等信息;
本節(jié)學習了在查看文件的各種方式,如果你成功地完成了練習,請繼續(xù)學習下一課內容;
濃硫酸的氧化性教案篇十八
(1)認識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學性質,了解其物理性質和主要用途。
(2)懂得設計實驗來驗證物質性質的方法。
(3)學會對實驗中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進行分析并得出結論的方法。
(1)通過觀察演示實驗的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去驗證二氧化碳的性質,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
(1)通過對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進行實驗設計,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及思維的嚴密性。
(2)通過用浸過石蕊溶液的小花來進行實驗探究,讓學生親自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從而獲得成功的喜悅和對化學學習的持續(xù)興趣。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并探究:是什么物質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同學們在前面已經(jīng)陸續(xù)的接觸、學習過二氧化碳這種物質,你能歸納出它的性質么?今天我們在學習一些新的性質。
二、新課教學:。
學生進行兩組探究活動,觀察實驗現(xiàn)象,分析得出以下性質:
1.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也不可燃,密度比空氣大。
探究活動二:探究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
學生對比實驗,觀察現(xiàn)象,分析得出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
探究活動三:探究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學生進行兩組探究活動,觀察實驗現(xiàn)象,分析得出以下性質:發(fā)出藍色火焰、放熱。
探究活動四:探究一氧化碳的還原性。
三、小結:。
1.二氧化碳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并能與水反應。
2.二氧化碳內容能夠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這個反應可以用來檢驗二氧化碳。
3.一氧化碳能夠燃燒,具有還原性和毒性。
四、布置作業(yè):。
課本p118頁習題。
濃硫酸的氧化性教案篇一
二.重、難、疑點及解決辦法。
2.難點:從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組成的不同,了解它們在性質上的差異。
3.疑點:向爐火中撒少量的水后,為何爐火燒得更旺?
4.解決方法:
(1)學生閱讀教材,比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2)教師演示試驗,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通過討論分析,了解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3)結合生活實際,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對環(huán)境的污染,加強環(huán)保觀念。
三.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二)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寫出碳單質完全燃燒和不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引言]:我們知道碳有兩種氧化物:co和co2。co和co2在分子組成上,它們只相差一個氧原子,這種組成上的差異會給它們性質上帶來什么差異呢?下面,我們來學習co的某些特性。
濃硫酸的氧化性教案篇二
知識:使學生初步掌握一氧化碳的性質,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
能力:通過有關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思想教育:結合一氧化碳的毒性,進行有關的安全教育.
邊講邊實驗.
儀器;燒杯、尖嘴玻璃導管、硬質玻璃管、帶導管的單孔塞、鐵架臺、酒精燈、試管,化學教案-一氧化碳。藥品;氧化銅、一氧化碳氣體(貯氣瓶中貯存)、澄清石灰水。
[引入]碳燃燒可以生成兩種氧化物—co和co2,本節(jié)主要學習co的性質。
從貯氣瓶中排出一瓶co氣體。(集氣瓶倒置)。
回憶觀察引出本節(jié)主題。
[提問]1.通過觀察和推理可得出co有哪些物理性質?學生回答后給出co的密度(1.75克/升)。
2.結合日常生活中發(fā)生的煤氣中毒事件,說明co有什么氣味?
講述:co無色、無氣味,不易被人察覺,所以易發(fā)生煤氣中毒事件。因此科天燃煤或使用液化石油氣熱器時應注意空氣流通,防止煤氣中毒。
觀察并回答:。
co是無色氣體,密度比空氣小.
結合實際回答:。
分析后得出結論:co無氣味。
思考、理解。
觀察和分析能力培養(yǎng)。
進行有關環(huán)保和安全教育。
[設問]將一盆水放在煤爐上能否防止煤氣中毒?為什么?
指導學生歸納總結co的物理性質。
結合生活實驗分析?;卮鸩荒?,因為co難溶于水。歸納小結:
co的物理性質。
無色、無嗅、無味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小,難溶于水。
培養(yǎng)學生分析能力。
[投影]課堂練習一(見附1)指導學生完成。
邊小結物性邊完成。
及時落實及學知識達到承上啟下作用。
說明:上面所說的煤氣中毒就是由于co的毒性引起的,這是它的化學性質。
[提問]為什么會發(fā)生co中毒,中毒的原因?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p.99co的毒性記錄:學生閱讀課文并理解:。
co與血紅蛋白結合能力比o2強,使之喪失載氧能力,造成人體缺氧.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提問]1.煤爐或煤氣燃燒時火餡的顏色是怎樣的?(說明煤氣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2.上述現(xiàn)象說明co有什么性質?
指導學生完成co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提問]用什么方法檢驗co燃燒產(chǎn)物?
[演示實驗]co的可燃性及產(chǎn)物的檢驗(課本p.97實驗5-10)。
1.可燃性。
回憶并回答:
co燃燒時發(fā)出藍色火焰,化學教案《化學教案-一氧化碳》。
完成化學方程式:
可燃性。
討論并回答:
將生成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產(chǎn)物是co2。
觀察、驗證實驗現(xiàn)象。
結合實際學習。
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
完成化學議程式的能力。
鞏固co2的檢驗方法。
鞏固所學知識。
[講述]根據(jù)中碳元素的化合價分析,co。
可以從o2繼續(xù)得到氧變成co2。
標出反應前、后碳元素的化合價,并進行分析。
提出問題、引起思考。
[設問]co能否從其它含氧元素的物質中奪取氧,生成co2呢?
[演示實驗]co還原cuo。
(課本p.98實驗5-11)。
思考。
通過設問,激發(fā)學生學習探索知識的興趣。
[投影]實驗裝置圖及討論題討論題:。
加熱前為什么選通一會兒co氣體?
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什么?
試管上尖嘴處排出的主要氣體是什么?應如何處理?為什么?
思考并完成討論題結合h2的驗純,對比回答.黑色固體逐漸變成紅色.多余co氣體,散逸到空氣中會造成空氣污染,人中毒,應將它點燃.
復習有關可燃性氣體燃燒實驗注意事項。
應用co的可燃性解決實際問題。
[投影]改進后的實驗裝置圖。
思考并回答:。
既防止了co的污染,又達到節(jié)約能源的目的.
領悟co的性質決定了它的用途.
結合co的性質,滲透對事物的認識要"一分為二",不可絕對化的思想.
[提問]co為什么能還原氧化銅?說明co有什么性質?
[板書]2.還原性。
討論并回答:
co可以繼續(xù)得氧變成co2,它可以使cuo失去氧,還原成cu。說明co具有還原性。
完成現(xiàn)象到本質的分析。
[投影]課堂練習二(見附2)指導學生完成。
結合co化學性質完成練習二。
[小結]指導學生歸納、總結co的性質。
在教師指導下完成。
提高歸納總結能力。
[投影]隨堂檢測(見附4)。
獨立完成檢測題。
及時反饋。
附1:課堂練習一。
1.一氧化碳是色味的氣體,溶于水,密度比空氣。
2.下列物質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相同的一組是。
co和co2(b)co2tna2co3(c)c和co(d)co和caco3。
無色、無氣味(b)密度比空氣?。╟)難溶于水(d)能溶于水。
附2:課堂練習二。
4.一氧化碳燃燒時發(fā)出色火焰,同時,一氧化碳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根據(jù)一氧化碳的這一性質,它可以做。
5.一氧化碳能跟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說明一氧化碳具有性,在該反應中做劑,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6.下列氣體中有劇毒的是。
h2(b)n2(c)co(d)co2。
碳(b)一氧化碳(c)石蠟(蠟燭的主要成分)(d)氫氣。
附3:課堂練習答案。
1.無無難略小2.b3.c。
4.藍放出熱量5.還原還原6.c7.b。
附4:隨堂檢測。
co燃燒時,火焰的顏色是。
黃色(b)藍色(c)紫色(d)淡藍色。
2.下列氣體中,難溶于水的一組是。
o2和co2(b)h2和co2(c)co和co2(d)h2和co。
3.下列物質中,既有可燃性又有還原性的化合物是。
c(b)h2(c)co(d)co2。
4.鑒別h2和co的是根據(jù)它們的。
密度(b)溶解性(c)還原性(d)燃燒后的產(chǎn)物。
濃硫酸的氧化性教案篇三
教材分析:本節(jié)課選自魯科版《必修i》第二章《元素與物質世界》中的第三節(jié)《氧化劑和還原劑》,本節(jié)課是這一節(jié)的第三課時。這節(jié)課內容的設計意圖非常明顯,就是要讓學生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讓學生應用氧化還原反應知識,自主設計實驗和有關的活動方案,探究鐵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在探究的過程中,注重發(fā)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培養(yǎng)他們科學探究的能力。該案例從缺鐵性貧血,醫(yī)生開了一張1硫酸亞鐵和vc的處方導入,預測含有不同價態(tài)鐵元素的各種物質哪些具有氧化性或還原性或即具有氧化性又具有還原性。然后提出問題,怎么驗證推測是否正確,并引導學生根據(jù)氧化還原反應理論設計驗證方案。實驗后,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整理,確定含有不同價態(tài)鐵元素物質具有的性質和相互轉化關系。最后根據(jù)結論解釋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情分析:在知識層面,學生已經(jīng)掌握單質鐵的化學性質以及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這為探究鐵的化合物的氧化還原性質提供了基礎。在能力層面上,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信息提取與加工能力,也在以往學習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實驗設計經(jīng)驗,但利用所學知識設計實驗的能力有待加強。在情感層面,由于鐵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的應用比較廣泛,學生也對其用途有較多的關注,在本節(jié)課中應引導學生從鐵及其化合物性質的角度出發(fā),進一步關注其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用途。通過氧化還原反應實現(xiàn)二價鐵離子與三價鐵離子之間的轉化是學生的難點所在。教學目標:1.通過閱讀課本,熟練掌握鐵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化學性質,能夠說出其氧化性、還原性的特點。
2.通過實驗探究,知道fe、fe、fe之間的相互轉化。3.學會運用fe、fe的檢驗方法。
教學重難點:探究鐵及化合物氧化性或還原性實驗方案的設計。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法。
比較歸納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訂正學案“自主學習”答案,教師重點講解錯的多的知識點。
【教師活動】由“缺鐵性貧血”導入新課。提出本課學習目標并指出重難點。
【學生活動】齊讀學習目標。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對探究一的物質進行預測,進而指導學生探究的方法。
【學生活動】分組討論探究一?!窘處熁顒印拷M內指導答疑。
【學生活動】學生展示討論結果并進行講解。
3+。
2+。
3+【學生活動】學生展示討論結果并進行講解。
【教師活動】點評,進行補充,并對探究一和探究二進行小結?!窘處熁顒印縫pt展示遷移應用,并進行講解?!窘處熁顒印縫pt展示交流討論。
【設計意圖】對前面學的內容進行知識回顧?!窘處熁顒印酷槍涣饔懻摚M行方法總結。
【教師活動】對課前提出的“為什么硫酸亞鐵要和vc配合使用”問題進行解答,前后呼應。
【教師活動】ppt展示“當堂檢測”,檢測教學效果,布置作業(yè)。板書設計:
第三課時。
二、不同價態(tài)鐵之間的轉化。
濃硫酸的氧化性教案篇四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教材包括硫酸和硫酸根離子的檢驗兩部分。硫酸是在初中學過稀硫酸的化學性質的基礎上討論濃硫酸的化學性質和硫酸的用途。濃硫酸的特性主要介紹濃硫酸的吸水性、脫水性和強氧化性。教學中特別強調濃硫酸的吸水性與脫水性的不同,通過實驗對濃硫酸的還原產(chǎn)物進行有效檢驗。在介紹硫酸的用途時,教給學生讀圖方法,認識性質與用途的關系。關于硫酸根離子的檢驗,在已有的離子反應、稀硫酸檢驗及氯離子檢驗知識為基礎,學會硫酸根離子檢驗的一般原理及方法。
教學目的與要求:
1.使學生掌握濃硫酸的性質;
2.使學生了解硫酸的用途;
3.使學生掌握檢驗硫酸根離子的原理和方法。
教學重點:濃硫酸的性質和硫酸根離子的檢驗。
教學難點:濃硫酸的氧化性。
教學方法:實驗法、講述法、比較發(fā)現(xiàn)法、例舉法。
教學用具:實驗用品。
課型:新課。
課時:2。
教學內容:
第一課時。
新課的準備:
復習稀硫酸的性質,指出具有硫酸的一切通性。引出課題。
新課進行:
濃硫酸的氧化性教案篇五
知識:使學生初步掌握一氧化碳的性質,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
能力:通過有關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思想教育:結合一氧化碳的毒性,進行有關的安全教育.
教學方法邊講邊實驗.
教學用品儀器;燒杯、尖嘴玻璃導管、硬質玻璃管、帶導管的單孔塞、鐵架臺、酒精燈、試管,化學教案-一氧化碳。藥品;氧化銅、一氧化碳氣體(貯氣瓶中貯存)、澄清石灰水。
教學過程。
[引入]碳燃燒可以生成兩種氧化物—co和co2,本節(jié)主要學習co的性質。
從貯氣瓶中排出一瓶co氣體。(集氣瓶倒置)。
回憶觀察引出本節(jié)主題。
[提問]1.通過觀察和推理可得出co有哪些物理性質?學生回答后給出co的密度(1.75克/升)。
2.結合日常生活中發(fā)生的'煤氣中毒事件,說明co有什么氣味?
講述:co無色、無氣味,不易被人察覺,所以易發(fā)生煤氣中毒事件。因此科天燃煤或使用液化石油氣熱器時應注意空氣流通,防止煤氣中毒。
觀察并回答:。
co是無色氣體,密度比空氣小.
結合實際回答:。
分析后得出結論:co無氣味。
思考、理解。
觀察和分析能力培養(yǎng)。
進行有關環(huán)保和安全教育。
[設問]將一盆水放在煤爐上能否防止煤氣中毒?為什么?
指導學生歸納總結co的物理性質。
結合生活實驗分析?;卮鸩荒埽驗閏o難溶于水。歸納小結:
co的物理性質。
無色、無嗅、無味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小,難溶于水。
培養(yǎng)學生分析能力。
[投影]課堂練習一(見附1)指導學生完成。
邊小結物性邊完成。
及時落實及學知識達到承上啟下作用。
說明:上面所說的煤氣中毒就是由于co的毒性引起的,這是它的化學性質。
[提問]為什么會發(fā)生co中毒,中毒的原因?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p.99co的毒性記錄:學生閱讀課文并理解:。
co與血紅蛋白結合能力比o2強,使之喪失載氧能力,造成人體缺氧.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提問]1.煤爐或煤氣燃燒時火餡的顏色是怎樣的?(說明煤氣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2.上述現(xiàn)象說明co有什么性質?
指導學生完成co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提問]用什么方法檢驗co燃燒產(chǎn)物?
[演示實驗]co的可燃性及產(chǎn)物的檢驗(課本p.97實驗5-10)。
濃硫酸的氧化性教案篇六
本節(jié)內容選自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1第四章第四節(jié)的第二部分《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本節(jié)知識用時一課時。本節(jié)課的授課對象主要是高一上普通班的學生。
1、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的地位和作用:課標對這部分的要求通過實驗了解氮、硫非金屬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質,認識其在生產(chǎn)中的應用和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人教版將它放在了經(jīng)過第三章金屬及其化合物、第四章非金屬及其化合物前三節(jié)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儲備了不少元素化合物的知識,對于氮和硫的氧化物的污染問題也留有深刻印象。初中學生認識到硝酸是一種強酸,已從物質分類角度了解了酸的通性。對于氫前金屬與鹽酸、稀硫酸反應置換出氫氣的規(guī)律非常熟悉。這為研究濃硫酸和硝酸的強氧化性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和知識支持。
本節(jié)課主要通過實驗探究的方式,從氧化還原反應和物質的特性角度去認識和理解硫酸及硝酸的強氧化性,進而引出不同價態(tài)的氮元素之間的轉化,對以前所學內容的深化和完善。不僅鞏固《化學必修1》離子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物質的量等概念,也為《化學必修2》形成元素概念和元素周期律提供感性材料。體現(xiàn)了新教材對知識的“螺旋上升”的編排特色。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硫酸及硝酸的氧化性。
2、學情分析。
本節(jié)課的對象是高一學生,他們在初中時已經(jīng)學習過濃硫酸與硝酸的物理性質,在這兒只需讓學生在課前復習即可。
學生在初中就已經(jīng)接觸過稀硫酸,但是本節(jié)所介紹的濃硫酸的一些性質與稀硫酸還有很大的區(qū)別。比如濃硫酸的強氧化性表現(xiàn)在+6價的硫元素上,可與銅,碳單質反應生成二氧化硫;而稀硫酸的氧化性表現(xiàn)在氫離子上,與活潑的金屬反應放出氫氣。因此,在此應慢慢引導學生加以理解并予以區(qū)別。
高一學生,在學這節(jié)時已經(jīng)具備了一些鑒別物質的能力,所以對于濃硫酸與碳的反應,可以讓學生自己去設計實驗,鑒別產(chǎn)物。這樣,不僅可以鞏固知識,還可以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培養(yǎng)其實驗能力。
對于硝酸在這節(jié)要講的氧化性,學生是陌生的。做好相關實驗以及與硫酸的對比學習,還有濃稀硝酸的對比學習是突破的重點。
1、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2、知道硫酸及硝酸的工業(yè)用途,形成氮及其化合物相互轉化的知識網(wǎng)絡,
3、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觀察、分析思維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通過硫酸與硝酸性質的對比學習,學到類比學習的方法,
2、通過實驗探究,讓學生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假說、實驗驗證、解決問題的科學探究歷程,學習從現(xiàn)象到本質的推理。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3、通過硝酸的用途和學以致用,關注化學的運用及科技的發(fā)展,建立對化學的認同感。
2、教學方法。
問題解決法、討論法、講授法、實驗法指導教學。
3、教學過程。
濃硫酸的氧化性教案篇七
(1)能準確表述接觸法制硫酸的三個重要階段、反應原理及主要設備的名稱、構造和作用。
(2)能說明黃鐵礦鍛燒前粉碎的原因,通入強大空氣流的目的、爐氣凈化的原因和方法。
(3)能說明熱交換器怎樣進行熱交換,吸收塔怎樣吸收三氧化硫的。
(4)能解釋和說明加快和充分吸收三氧化硫的措施。
(5)能說出二氧化硫在大氣中的危害、酸雨的成因及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
(6)能說出環(huán)境污染的主要方面及防止污染的一些措施,增強環(huán)境意識作環(huán)境保護的宣傳者、行動者。
(7)能通過本節(jié)的學習,說明工業(yè)生產(chǎn)中加快反應,提高原料利用率,節(jié)約能源及環(huán)境保護的一些措施和方法。
(8)掌握多步反應計算題的簡單解法即關系式法。
【教學重點】接觸法制硫酸的化學反應原理,環(huán)境污染的危害及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主要設備的構造和物料流動的方式、有關的化工生產(chǎn)原理。
【教學過程】。
學習目標即教學目標。
同學們,我們初中學習過硫酸的知識,硫酸是化學工業(yè)中最重要的產(chǎn)品之一。它在工農業(yè)生產(chǎn)、科學實驗和國防建設中,具有十分廣泛的用途。
硫酸可以用來制化肥,如磷肥、氮肥等。可以在金屬加工和金屬制品電鍍以前,除去金屬表面的氧化物膜,可以制取許多有實用價值的硫酸鹽,如硫酸銅、硫酸亞鐵等,還可用于精煉石油,制造炸藥、農藥、染料等,實驗室中常用作干燥劑。
硫酸有那么多用途,工業(yè)上是如何生產(chǎn)的呢?請同學們根據(jù)所學過的硫及其氧化物知識,討論生產(chǎn)硫酸的原理。
許多同學想到用硫燃燒生成二氧化硫,這固然是一種方法,但根據(jù)我國資源情況,實際生產(chǎn)中通常用燃燒黃鐵礦的方法來制取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轉化為三氧化硫,是在接觸室內進行的,因此,稱為接觸法制硫酸。
課題、標題及原理。
接觸法制硫酸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二氧化硫的制取和凈化,第二階段是二氧化硫氧化成三氧化硫,第三階段是三氧化硫的吸收和硫酸的生成,我們看到一階段。
第一階段及反應原理。
分析講述黃鐵礦燃燒反應的方程式,交代配平方法(奇偶法)。
講解沸騰爐的構造。
沸騰爐內物料進出方式。
思考討論。
2.為什么通入接觸室的混全氣體必須凈化?怎樣凈化?凈化后氣體成分是什么?
黃鐵礦燃燒反應是放熱的,故燃燒的黃鐵礦不需要多加燃料,擴大反應物的接觸面,通入強大的空氣流可以加快反應,提高原料利用率,這種方法常用于工業(yè)生產(chǎn)中。
被凈化后的爐氣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硫、氧氣和氮氣,常溫下較難轉化為三氧化硫,加熱到400~500℃,在催化劑的作用下,能較快地轉化為三氧化硫,請寫出反應方程式,說明反應特點。
第二階段及有關反應原理。
根據(jù)學生討論情況,說明書寫方程式,注意事項,交代清楚反應的特點,說明高溫和使用催化劑可以加快反應,縮短生產(chǎn)時間,提高效率。
氣體流向。
填空。
熱交換氣中冷熱氣體的流向是相反的,冷的氣體(so2、o2、n2)被預熱,而熱的氣體(so3、so2、o2、n2)被冷卻,這種方式能夠節(jié)約能源,在工業(yè)生產(chǎn)中廣泛采用。
二氧化硫與氧氣生成三氧化硫的反應是可逆反應,因此從接觸室出來的氣體為三氧化硫、二氧化硫、氧氣和氮氣的混合氣。
從接觸室內出來的混合氣體,通入吸收塔內,三氧化硫被吸收轉化為硫酸,該階段稱為三氧化硫的吸收和硫酸的生成。
第三階段及反應原理。
三氧化硫與水反應,放出大量的熱,用水或稀硫酸吸收三氧化硫易形成酸霧,酸霧的形成不利于氣體三氧化硫被進一步吸收,吸收速度慢,且吸收不完全,98.3%的濃硫酸從塔頂淋下,氣體由下往上,流向相反,充分接觸,吸收更完全,由此看來工業(yè)生產(chǎn)上特別重視生產(chǎn)的速度及原料的利用率。
講解吸收塔構造。
三氧化硫的吸收過程。
設備流程、生產(chǎn)流程。
同學們,我們通過接觸法制硫酸的學習,了解了工業(yè)制硫酸的原理,但這還是不夠的,工業(yè)生產(chǎn)中還有很多問題要處理,例如,如何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如何加快反應的進程,如何節(jié)約能源降低成本,如何保護環(huán)境,防止污染等等,這些都是工業(yè)生產(chǎn)中的實際問題,應該引起同學們的注意。
本題考查化學運算技能,同學們常用的'方法是分步計算法,根據(jù)方程式先求出二氧化亞鐵的質量,再求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質量,最后求出硫酸的質量,但這種方法要求的量太多、太麻煩,題目中只要求求出硫酸的質量,因此可以直接找到起始物質與最終產(chǎn)物硫酸的關系式求解。
解析:由工業(yè)生產(chǎn)硫酸的反應方程式可得下列關系式:
設:能生成98%的硫酸x噸。
fes2→2so2→2so3→2h2so4。
120&。
nbsp;2×98。
1t×90%×(1-1.5%)xt×98%。
x=1.478。
這種計算方法叫關系式法,即根據(jù)多個有聯(lián)系的方程式計算時,可以依據(jù)方程式式找到各物質之間量的關系式,直接計算求解。
從吸收塔出來的氣體叫尾氣,其成分是什么?能否直接排入大氣?另外,黃鐵礦燃燒后的礦渣能否棄置,這是我們研究的另一重點內容,即環(huán)境保護。
礦渣棄置堆放既占地又污染環(huán)境,還會造成資源的浪費,礦渣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鐵,可以用來煉鐵,變廢為寶,吸收塔出來的氣體是氧氣、氮氣和少量的二氧化硫,直接排入大氣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必需凈化處理,通常用堿液吸收。
二氧化硫污染環(huán)境到底會造成什么樣的危害呢?
環(huán)境污染的分類。
環(huán)境污染。
大氣。
水工業(yè)三廢(廢氣、廢水、廢渣)。
土壤農藥、化肥及生活用品。
&nbs。
p;食品自然資源的不合理開發(fā)利用。
……。
錄音資料1:環(huán)境污染的危害。
錄音資料2:環(huán)境政策。
錄音資料3:環(huán)境的治理及保護。
錄像資料1:環(huán)境污染的危害。
錄像資料2:環(huán)境的治理及保護。
我們每位同學都要做環(huán)境的堅定保護者,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注意環(huán)境保護的宣傳,堅信,環(huán)境問題必將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而得到人類有效的解決,那時,祖國的天空會更藍,河流會更清。
書面作業(yè):1.教材78頁數(shù)題。
2.教材87頁3題。
課外作業(yè):調查我們周圍的環(huán)境污染狀況。
濃硫酸的氧化性教案篇八
1、使學生充分認識什么是一氧化碳中毒,對此決不能掉以輕心,了解并掌握一氧化碳中毒的搶救放法。
2、通過這次的主題班會,提高學生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思想意識,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
3、學會如何應急、自救與保護。
2、一氧化碳中毒的搶救措施及應急方法。
一、案例導入新課:
1、一氧化碳中毒考研女生掙扎打開一扇門救了三條命。
桌上動不了;小李則用虛弱的聲音問是不是煤氣中毒了,剛說完,她也癱倒在地。但小李并沒放棄希望,她慢慢往門邊爬去,兩米不到的距離,爬了很久。她終于站了起來,門被打開了,一股新鮮空氣進來?!拔耶敃r只有一個念頭,不打開門大家都要完蛋。”小李說。約過了10分鐘,小李體力有所恢復,打電話叫來同學,她們被送往校醫(yī)院。事后發(fā)現(xiàn),因當時刮大風將窗戶關死,并將爐火吹熄,造成屋中3人中毒。
(1)、小組討論,這個實例說明了什么現(xiàn)象?
(2)、假如這種現(xiàn)象發(fā)生在你身上,你怎么處理?
2、結合我縣近兩年發(fā)生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導入新課。
二、學習新課:
1、什么叫煤氣中毒?
煤氣中毒也稱作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氣體能與人體紅血球中血紅蛋白結合,使血紅蛋白喪失攜帶氧氣的能力而是人發(fā)生中毒。中毒前期出現(xiàn)的癥狀是:頭昏頭痛,眼花心慌,惡心嘔吐,緊接著上述癥狀加劇,眩暈昏睡,脈搏細快而弱,血壓下降。最后常常因為嚴重缺氧而窒息死亡。
2、日常生活中,預防煤氣中毒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以及發(fā)生煤氣中毒的原因。
a、預設:(燒煮過程中無人看管;離開時忘了關閉煤氣;淋浴器和煤氣沒有分房安裝;睡在裝有煤氣設施的屋內……)。
b、煤氣中毒的季節(jié)和原因。
(1)每年的冬天,人們烤火或用熱水器洗澡的時稍不注意,就會發(fā)生煤氣中毒的現(xiàn)象。
(2)因為天氣的問題,關閉所有窗戶,導致空氣不流通引發(fā)煤氣中毒。
(3)由于用戶的忽略,導致煤氣瓶的閥門沒有關閉,從而引發(fā)煤氣中毒。
3、煤氣中毒急救的措施:
如果發(fā)現(xiàn)煤氣中毒的患者,首先應該立即打開門窗,將患者移到空氣新鮮通風透氣的地方,緊接著通知醫(yī)院派車和醫(yī)生前來搶救。
三、課堂小結。
1、今天的健康教育課讓你學到了什么?
2、學習《安全使用煤氣歌》。
濃硫酸的氧化性教案篇九
教一年級時帶著孩子們學過《弟子規(guī)》,當時只認為它和《三字經(jīng)》一樣,不過是兒童的啟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為然。讀了《蔡禮旭細講弟子規(guī)》之后,才真正認識到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寶典,淺顯易懂的文字蘊卻含著做人的真理,不僅對于教育少年兒童,對于我們成年人如何經(jīng)營我們的幸福人生,和諧的家庭有著重要的意義。
“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是《弟子規(guī)》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地去學習、去感悟,就會明白許多的道理,為人處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準繩,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而我們學習這些經(jīng)典,一定要提得起一個最重要的態(tài)度,就是“經(jīng)典”是拿來做的,而不是拿來背的,也不是拿來讀而已。一定要落實在生活當中,落實在工作當中,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當中。所以,在讀此書的同時,也開始向作者學習,決心在生活中身體力行《弟子規(guī)》的每一句話。雖然有些一時還做不到,但可先易后難,先近后遠?,F(xiàn)在在家庭生活方面已初嘗了甘甜的果實。
在學校里,我也盡力把《弟子規(guī)》的每一句話落實到工作中去。
首先先要以身作則教導學生?!墩撜Z》里有一則: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遍L期以來,老師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遺失了這根本的一條,因此實效性不大。今天,當我切身感受到身教重于言教的時候,心里的滋味十分復雜。試想:我們做老師的自己連講臺都收拾不整潔,學生又怎么可能收拾得好抽屜呢!“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爆F(xiàn)在我要“見己惡,即內省”了!我要用“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來督促自己舉手投足,起心動念都要合乎《弟子規(guī)》的要求。在生活細節(jié)方面,我有時對學生指手劃腳,今后要小心、嚴謹、細致地身體力行。比如撿垃圾,擦桌子,整抽屜等等。克服平時自己的一些惰性,要求學生做到的,必須自己身體力行,率先垂范,處處走在學生的前面,為學生做好表率。
總之,讀了《細講弟子規(guī)》一書,我感悟甚深,受益匪淺。通過此次讀書學習,我感到對自已是一場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靈的洗滌。
濃硫酸的氧化性教案篇十
勸諫兄弟或朋友,最重要是自己要先做好榜樣,自然而然就能夠去感化他人。
如:1、漢朝鄭均去做仆人,并把用整整一年勞力賺的錢全部奉獻給他的哥哥,并勸諫哥哥:“我們缺的東西,只要靠我們的勞力,然后賺到了錢就買得到;但是人的名譽只要喪失了,一輩子等于都完蛋了”。他哥哥很慚愧,就開始改變他的態(tài)度,變得很清廉。
2、盧叔叔對待十七年的朋友:盧叔叔認識這個朋友時,他朋友正如日中天,生意做得很大,資產(chǎn)很多很多,但是那個時候已經(jīng)看出來,他很有可能往后財富會保不住。因為當一個人在很有錢的時候,奢靡之氣一沾染,再多的錢財也會敗盡。而且不止沾染了奢侈之氣,很有可能傲慢,不可一世的那種壞習慣都會在這個過程養(yǎng)成。當一個人傲慢的時候,他就會輕率,就很有可能下錯一些判斷,再多的錢都會耗掉。后來確實事業(yè)也蕩下來,還負了點債。當他在負債的時候,所有的朋友都不見了。就在他最低潮的時候,盧叔叔每個禮拜坐好幾個小時的車,來幫他解決財務問題。不只不收他錢,都自己掏腰包來來回回幫他處理很多事,在這個過程當中,就建立了更深的.信任、情誼。所以就等到十七年后,因緣成熟了。一個人真正要把人生走圓滿,絕對不是有多少錢、有多少權勢,而是有多少智慧才行。
3、盧叔叔善巧方便勸誡身旁的朋友:盧叔叔在澳洲學習時同寢室有八、九個人,桌上有很多垃圾,顯得比較雜亂。盧叔叔一句話也沒有講,總是在朋友聊完以后,默默的把寢室、浴室或者是洗手臺的臟東西撿起來,把流理臺擦得很干凈,然后才去睡覺。日復一日就這樣做了差不多四、五天,突然有位朋友就站出來說:你們還這樣亂扔,你沒看到人家每天給你們整理的這么干凈,你們不會覺得太過分了嗎?所有的人都很慚愧,都低下頭來。從此以后寢室干凈多了!所以盧叔叔不以言教而以身教,就讓所有的人都警覺到自己應該維護這個環(huán)境的整潔。
4、蔡老師搽桌椅、倒垃圾:蔡老師念師范院校時,第一天上課去的較早,看到教室有灰塵,就找了一塊抹布搽桌椅,上課后同學進來也都坐得很安穩(wěn)。當有這一念為他人心的時候,就已經(jīng)在跟身旁的人溝通,所以蔡老師跟班上每一個同學都相處的很好。蔡老師還主動每天丟教室的垃圾,結果丟沒有多久,同學就跑過來對蔡老師說:你別丟了,我們來就好。所以確確實實朋友之間,一定是要先自己用心去付出,我們這顆心就能喚醒每個人向善之心,互相體諒之心。
2.如何教導孩子將“親有疾藥先嘗”的精神落實到現(xiàn)代生活?
“親有疾,藥先嘗”:父母生病的時候,都是兒女先嘗嘗看這個藥的熱度會不會太燙,不會太燙才端給父母吃。這也代表孝子面對父母生病的時候,他都是隨側在旁的照料。
在現(xiàn)代生活中,父母生病,端白開水時要考慮不要太冷也不要太熱。當父母生病或有緊急狀況時,為人子女應該懂得危機處理,如:媽媽剛好有高血壓突然倒下去,應該知道救急的藥物在哪里。急救的電話要打119、110。還有其它最親的親戚的電話,這些都要讓孩子隨時知道,讓他在遇到的時候懂得處理。甚至于是當父母臥病在床,都要讓孩子曉得,甚至于讓他有做的機會。他在做的過程中能夠做事愈來愈細心,愈能體諒到病患的痛苦在哪里,或者他的需要在哪里。所以,這是“親有疾,藥先嘗”。
濃硫酸的氧化性教案篇十一
化學性質上,一氧化碳既有還原性,又有氧化性,能發(fā)生氧化反應(燃燒反應)、歧化反應等;同時具有毒性,較高濃度時能使人出現(xiàn)不同程度中毒癥狀,危害人體的腦、心、肝、腎、肺及其他組織,甚至電擊樣死亡,人吸入最低致死濃度為5000ppm(5分鐘)。工業(yè)上,一氧化碳是一碳化學的'基礎,可由焦炭氧氣法等方法制得,主要用于生產(chǎn)甲醇和光氣以及有機合成等。
在通常狀況下,一氧化碳是無色、無臭、無味、難溶于水的氣體。
一氧化碳分子是不飽和的亞穩(wěn)態(tài)分子,在化學上就分解而言是穩(wěn)定的。常溫下,一氧化碳不與酸、堿等反應,但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溫能引起燃燒、爆炸,屬于易燃、易爆氣體。因一氧化碳分子中碳元素的化合價是2,能被氧化成4價,具有還原性;且能被還原為低價態(tài),具有氧化性。
濃硫酸的氧化性教案篇十二
在通常狀況下,一氧化碳是無色、無臭、無味、難溶于水的中性氣體,熔點-205.1℃,沸點-191.5℃。標準狀況下氣體密度為1.25g/l,和空氣密度(標準狀況下1.293g/l)相差很小,這也是容易發(fā)生煤氣中毒的`因素之一。
化學性質。
化學性質有:可燃性、還原性、毒性、極弱的氧化性。
一氧化碳分子中碳元素的化合價是+2,能進一步被氧化成+4價,從而使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和還原性,一氧化碳能夠在空氣中或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
濃硫酸的氧化性教案篇十三
知識:使學生初步掌握一氧化碳的性質,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
能力:通過有關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思想教育:結合一氧化碳的毒性,進行有關的安全教育.
重點難點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的化學方程式的配平.
教學方法邊講邊實驗.
教學用品儀器;燒杯、尖嘴玻璃導管、硬質玻璃管、帶導管的單孔塞、鐵架臺、酒精燈、試管。藥品;氧化銅、一氧化碳氣體(貯氣瓶中貯存)、澄清石灰水。
教學過程。
[引入]碳燃燒可以生成兩種氧化物―co和co2,本節(jié)主要學習co的性質。
從貯氣瓶中排出一瓶co氣體。(集氣瓶倒置)。
回憶觀察引出本節(jié)主題。
[提問]1.通過觀察和推理可得出co有哪些物理性質?學生回答后給出co的密度(1.75克/升)。
2.結合日常生活中發(fā)生的煤氣中毒事件,說明co有什么氣味?
講述:co無色、無氣味,不易被人察覺,所以易發(fā)生煤氣中毒事件。因此科天燃煤或使用液化石油氣熱器時應注意空氣流通,防止煤氣中毒。
觀察并回答:。
co是無色氣體,密度比空氣小.
結合實際回答:。
分析后得出結論:co無氣味。
思考、理解。
觀察和分析能力培養(yǎng)。
進行有關環(huán)保和安全教育。
[設問]將一盆水放在煤爐上能否防止煤氣中毒?為什么?
指導學生歸納總結co的物理性質。
[板書]一、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結合生活實驗分析?;卮鸩荒?,因為co難溶于水。歸納小結:
co的物理性質。
無色、無嗅、無味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小,難溶于水。
培養(yǎng)學生分析能力。
[投影]課堂練習一(見附1)指導學生完成。
邊小結物性邊完成。
及時落實及學知識達到承上啟下作用。
說明:上面所說的煤氣中毒就是由于co的毒性引起的,這是它的化學性質。
[提問]為什么會發(fā)生co中毒,中毒的原因?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p.99co的毒性記錄:學生閱讀課文并理解:。
co與血紅蛋白結合能力比o2強,使之喪失載氧能力,造成人體缺氧.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提問]1.煤爐或煤氣燃燒時火餡的顏色是怎樣的?(說明煤氣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2.上述現(xiàn)象說明co有什么性質?
指導學生完成co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提問]用什么方法檢驗co燃燒產(chǎn)物?
[演示實驗]co的可燃性及產(chǎn)物的檢驗(課本p.97實驗5-10)。
[板書]三、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1.可燃性。
回憶并回答:
co燃燒時發(fā)出藍色火焰。
完成化學方程式:
可燃性。
討論并回答:
將生成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產(chǎn)物是co2。
觀察、驗證實驗現(xiàn)象。
結合實際學習。
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
完成化學議程式的能力。
鞏固co2的檢驗方法。
鞏固所學知識。
[講述]根據(jù)中碳元素的化合價分析,co。
可以從o2繼續(xù)得到氧變成co2。
標出反應前、后碳元素的化合價,并進行分析。
提出問題、引起思考。
[設問]co能否從其它含氧元素的物質中奪取氧,生成co2呢?
[演示實驗]co還原cuo。
(課本p.98實驗5-11)。
思考。
通過設問,激發(fā)學生學習探索知識的興趣。
[投影]實驗裝置圖及討論題討論題:。
加熱前為什么選通一會兒co氣體?
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什么?
試管上尖嘴處排出的主要氣體是什么?應如何處理?為什么?
思考并完成討論題結合h2的驗純,對比回答.黑色固體逐漸變成紅色.多余co氣體,散逸到空氣中會造成空氣污染,人中毒,應將它點燃.
復習有關可燃性氣體燃燒實驗注意事項。
應用co的可燃性解決實際問題。
[投影]改進后的實驗裝置圖。
思考并回答:。
既防止了co的污染,又達到節(jié)約能源的目的.
領悟co的性質決定了它的用途.
結合co的性質,滲透對事物的認識要“一分為二”,不可絕對化的思想.
[提問]co為什么能還原氧化銅?說明co有什么性質?
[板書]2.還原性。
討論并回答:
co可以繼續(xù)得氧變成co2,它可以使cuo失去氧,還原成cu。說明co具有還原性。
完成現(xiàn)象到本質的.分析。
[投影]課堂練習二(見附2)指導學生完成。
結合co化學性質完成練習二。
[小結]指導學生歸納、總結co的性質。
在教師指導下完成。
提高歸納總結能力。
[投影]隨堂檢測(見附4)。
獨立完成檢測題。
及時反饋。
附1:課堂練習一。
1.一氧化碳是色味的氣體,溶于水,密度比空氣。
2.下列物質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相同的一組是。
co和co2(b)co2tna2co3(c)c和co(d)co和caco3。
3.一氧化碳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是因為它。
無色、無氣味(b)密度比空氣?。╟)難溶于水(d)能溶于水。
附2:課堂練習二。
4.一氧化碳燃燒時發(fā)出色火焰,同時,一氧化碳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根據(jù)一氧化碳的這一性質,它可以做。
5.一氧化碳能跟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說明一氧化碳具有性,在該反應中做劑,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6.下列氣體中有劇毒的是。
h2(b)n2(c)co(d)co2。
下列物質燃燒后只生成二氧化碳的是。
碳(b)一氧化碳(c)石蠟(蠟燭的主要成分)(d)氫氣。
附3:課堂練習答案。
1.無無難略小2.b3.c。
4.藍放出熱量5.還原還原6.c7.b。
附4:隨堂檢測。
co燃燒時,火焰的顏色是。
黃色(b)藍色(c)紫色(d)淡藍色。
2.下列氣體中,難溶于水的一組是。
o2和co2(b)h2和co2(c)co和co2(d)h2和co。
3.下列物質中,既有可燃性又有還原性的化合物是。
c(b)h2(c)co(d)co2。
4.鑒別h2和co的是根據(jù)它們的。
密度(b)溶解性(c)還原性(d)燃燒后的產(chǎn)物。
濃硫酸的氧化性教案篇十四
1.使學生從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角度來理解氧化反應、還原反應、氧化劑、還原劑等概念。
2.學會用化合價升降法判斷氧化還原反應,掌握電子轉移的表示方法。
3.理解得失電子、氧化還原的相互依存和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關系。
cuo+h2cu+h2o。
1.在以上反應中,氧化銅發(fā)生氧化反應,還是還原反應?依據(jù)是什么?
2.標出反應中各元素的化合價,從中分析三種元素化合價各有什么變化。
小結初中氧化反應、還原反應的知識后,引導學生把氧化還原反應跟化合價聯(lián)系起來。
2na+cl22naclh2+cl22hcl。
小結上述討論后,得出:
物質所含元素的化合價發(fā)生變化,這一類反應一定是氧化還原反應。所含元素的化合價升高的.物質發(fā)生氧化反應;所含元素化合價降低的物質發(fā)生還原反應。
下列反應中哪些是氧化還原反應?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的各是什么物質?
1.電子得失和化合價升降。
以鈉跟氯氣反應為例,講清鈉原子為什么失去1個電子,氯原子為什么獲得1個電子以及得失電子跟化合價升降的關系后,再舉鐵跟稀硫酸、鐵跟氯氣、氯化亞鐵跟氯氣的反應中化合價的變化情況。小結如下:
把電子得失跟化合價升降的關系以及化合價升降跟氧化還原反應的關系聯(lián)系起來。
凡有電子轉移的反應就是氧化還原反應。得到電子的物質是氧化劑,發(fā)生還原反應;失去電子的物質是還原劑,發(fā)生氧化反應。
【下列說法是否正確?為什么?
2.化合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分解反應都是非氧化還原反應。
3.置換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復分解反應都是非氧化還原反應。
(作業(yè)略。)。
氧化還原反應共三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建立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從復習初中已有的得氧、失氧角度出發(fā),通過化合價的升降過渡到從電子得失的觀點來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第二課時講解另一種電子轉移即電子對偏移(這樣安排是為了分散難點),電子轉移的表示方法,氧化劑、氧化性、氧化反應等概念的辨析及聯(lián)系。第三課時是習題課,通過學生自己思考、練習,鞏固上兩課時內容,能較熟練地判斷氧化劑和氧化反應等。
濃硫酸的氧化性教案篇十五
教學重點及難點:
1.co化學性質實驗的組合設計和實施。
2.使用co時的防毒意識和處理手段。
教學過程:
引入:通過回憶、對比、觀察、閱讀,初步認識co的主要性質。
[講解]co和co2都是碳家族的氧化物,co2在前面剛剛學過,利用對比和觀察法來初步認識co。
[展示]co、co2樣品(co的貯氣瓶內有水)。
[引導]學生觀察實物、快速閱讀教材、討論發(fā)言、填表記錄。
學生:回憶已有的co2知識、觀察實物、閱讀教材、師生對話、填表、對比co2認識co。
co2。
co。
色味態(tài)。
無色無味氣體。
無色無味氣體。
溶解性。
可溶。
難溶。
可燃性。
不燃燒。
不支持燃燒。
可燃。
氧化性還原性。
弱氧化性。
還原性。
與堿液反應。
可反應。
不反應。
特性。
有毒。
展開:
提出探究問題:如何用實驗驗證co的化學性質?
(明確co的化學性質:可燃性、還原性、不與石灰水等堿液反應。)。
設計實驗方案:分組設計、討論,教師巡視、參與討論、協(xié)助解決疑難問題、了解設計思路。
分組討論、可用三個獨立實驗來驗證,也可用一個實驗全解決。
l三個實驗分別考慮時,可參考h2、co2的性質實驗,但要考慮co的毒性改造裝置,通過改造形成初步設計。
可燃性:改h2燃燒裝置,倒扣燒杯內壁涂石灰水。
還原性:改h2還原cuo的裝置。
1.普通試管改成雙通試管。
2.加尾氣中co2的檢驗、除去裝置(石灰水洗氣瓶)。
3.加尾氣中co的處理裝置(酒精燈點燃)。
不與石灰水反應:改co2與石灰水反應的裝置:在盛石灰水的試管口加雙孔塞,加一尖嘴導管點燃co。
l設計一個實驗裝置時,實驗順序為:先檢驗不與石灰水反應裝置、干燥co裝置、還原cuo裝置、2裝置、最后點燃co并檢驗co2的生成裝置。
組織交流:強調co的毒性,討論防毒的幾種辦法,強化環(huán)保意識。特別是檢驗還原性、與堿液反應情況時要考慮co的吸收和處理。
l每個小組選代表展示本組實驗設計、說明設計意圖。
l其他同學質疑。
l充分討論后組內再修改方案。
co尾氣處理的主要方法:
1.點燃(無co2)。
2.回收。
實施方案:
l首先組織同學討論實驗步驟(一個實驗組),再次強化防毒意識,確保實驗成功;
l然后協(xié)助代表組實驗;
l提醒其他組記錄實驗現(xiàn)象。
l選出一組代表(設計一個實驗的小組代表)。
l討論實驗步驟。
1.連接儀器(連)。
2.檢查氣密性(查)。
3.裝藥品(裝)。
4.通co氣體(通),立即點燃尾氣(點)。
5.加熱氧化銅(點)。
6.先停止加熱(滅)、再停止通氣,停止點燃尾氣(停)。
l在教師監(jiān)控下、在毒氣柜內實驗。
l其他小組同學觀察并記錄實驗現(xiàn)象。
總結:
l引導學生在實驗基礎上形成知識,明確物質的化學性質源于化學實驗。
l同時第三次強。
調在實驗室使用co時自我保護、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和方法。
小組討論、自愿發(fā)言。
l總結co的化學性質:
1.可燃性。
2.還原性。
3.不與石灰水等堿液反應。
l總結毒性。
在實驗室使用co時注意通風、尾氣吸收或處理、操作要得當,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注意環(huán)境保護。
結束:討論co在實際生活生產(chǎn)中的產(chǎn)生、應用、尾氣處理等問題。
引導學生討論思考題,了解實際生活生產(chǎn)中co的產(chǎn)生、防毒與中毒處理、用途,形成對co全面、辯證的認識。
思考、討論、發(fā)言、答題。
l討論課上思考題。
2.冬天,在已發(fā)動但未行駛的小轎車中取暖,引起汽車尾氣中毒,如何處理?。
l形成認識:
1.co有毒。利用其性質考慮處理co,防止環(huán)境污染、防止中毒的正確方法。
2.合理使用co,不會引起中毒。
3.co有用。可用作氣體燃料、冶煉金屬。
引導學生通過上網(wǎng)、查閱資料、訪談等方法,了解身邊的化學,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濃硫酸的氧化性教案篇十六
說課是一種有廣泛群眾基礎和實用價值的教學研究活動。由于它具有簡便易行、成效顯著的特點,不少地方都已將化學說課列為“化學教學能手”大賽的內容之一。就其發(fā)展而言,化學說課其實早已有之,以往學?;瘜W教研組的集體備課就有說課的成分在其中。在化學公開課、觀摩課、匯報課后的座談中,執(zhí)教者首先闡述自己的設想和體會,其中也包含了“說課”的成分。近些年來說課更以正式的,而不是可有可無的身份活躍于化學教學研究的舞臺上,從化學教學改革的發(fā)展現(xiàn)狀來講,有其必然性。
1.就目前的中學化學教師隊伍而言,教育理論水平偏低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中學化學教師普遍沉迷于“題課”,幾乎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進行現(xiàn)代教育理論的學習和研究,更談不上主動地、自覺地運用教育科學理論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同時,由于化學教學理論水平的制約,有些所謂的“化學教學改革”長期在淺層次上徘徊,或墨守成規(guī),或簡單模仿,其結果必然是教學效率低下,教學質量不高。教育改革的發(fā)展迫切需要提高化學教師隊伍的教育理論水平和從事教育科學研究的能力,使之短期內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fā)展,并在教學工作中發(fā)揮作用。
2.在常規(guī)教學層面上,不少學校的教研活動舉步維艱,集體備課流于形式,特別是有些學校過于強化年級組的作用而使教研組形同虛設,難以形成良好的教學研究氣氛。
3.近年來,在化學教學改革中,涌現(xiàn)出不少杰出的教育改革家,他們創(chuàng)造的先進化學教學經(jīng)驗產(chǎn)生了深刻而廣泛的影響。但毋庸諱言,以教育改革家的個人素質為前提條件的教改經(jīng)驗是很難推廣的,生搬硬套的引進大多以失敗而告終。由于教學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任何先進的教改經(jīng)驗只可以給我們的化學教學以啟示和引導,不能給我們以固定不變的模式?;瘜W教學中只有立足于教師自身的實際,確定自己的起跑線,才能踏上真正屬于自己的教改之路。
4.化學教學觀念的陳舊,教學管理的落后,教學檢查評估的刻板,對教學工作起著負面的影響,甚至阻礙了教學改革的發(fā)展。教學觀念決定著教學方法,用陳舊的觀念去看待問題,會把許多革新了的教學方法視為離經(jīng)叛道、輕舉妄為。教學管理、教學檢查作為一種行政手段和獎懲機制,一旦違背教育規(guī)律,其危害將更加嚴重。
上述幾種狀況的存在困擾著化學教學改革,阻礙著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必須找到一種能夠使教學與教研相結合、教學與管理相和諧、理論與實踐相統(tǒng)一的教研活動形式,來適應廣大化學教師的實際水平和迫切需要。在這樣的背景下,化學說課便應運而生,并發(fā)展成為一種簡便易行、實用有效的教研活動形式。
化學說課有以下四方面的特征。首先,說課實際上就是教師個人對自己的備課情況所作的簡明的總結匯報。但并不是對備課活動的簡單羅列,而是對教學方案作出的理性剖析;其次,說課是一種教學研究活動。它既不是一般的教學活動,也不等同于一般的備課;再次,在通常情況下,說課活動表現(xiàn)為化學教研組內部或同行之間的一種交流和切磋,能夠起到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作用;最后,說課側重于“說”,口頭表達是它的基本表現(xiàn)形式。
二、說課的形式和內容。
說課按時間順序劃分為課前說課和課后說課兩種。課前說課,主要說構想,具有預定性;課后說課主要說反思,具有總結性。目前的化學說課大多采用課前說課。針對不同的目的,說課還可分為教研型、匯報型、示范型、競賽型等四種。就其本身而言,這四種類型的說課,其目的都在于進行教學研究,只是由于組織者有著不同的目的,希望起到不同的作用,所以才有四種說課類型之分。教研型說課是指備課時教研組內部的小范圍說課,形式比較自由,內容比較廣泛,氣氛也比較輕松,有利于同行間的交流、切磋;匯報型說課是向前來聽課的領導和同行進行說課的實際操作,展示說課活動開展的狀況和水平,求得批評和指導;示范型說課則是由操作者做出榜樣,供大家研究、學習;競賽型說課則用于選拔優(yōu)秀,所要說的教材內容往往由當場抽簽決定,對“備說”和“說課”的時間均有嚴格限制。
在化學說課的諸多環(huán)節(jié)中,內容應是說課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化學說課應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內容。
(一)說教材。
1.闡述本課題的教學背景,即說清本課題內容在本節(jié)、本章乃至整個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前后聯(lián)系(有時也可以說對其他學科的影響等);要說清本課題教材內容的主要知識點、能力點和前后教材內容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說清教學大綱的具體要求在本課題教材內容中的體現(xiàn);說清本教學內容對學生的知識增長和能力提高有什么重要作用,對學生將來的學習會產(chǎn)生什么影響。
2.展示本課題的教學目標(要增加哪些知識、提高何種能力、開發(fā)什么智力、啟迪什么思維),說出教學目標中不同層次的要求(如識記、理解、掌握、運用等),說出體現(xiàn)這些教學目標的知識點、能力訓練點和思想教育點,并說出確立本教學目標的依據(jù)。
3.確定本課題的重點、難點、關鍵點,即根據(jù)教學目標說清本課題內容的重點;根據(jù)學生的認識、能力、人格因素等實際情況說出本課題內容的難點。
4.講述課題內容在教材中的邏輯結構與學科邏輯結構中所處的地位,以及對本課題教材所作的刪減、增加、修改以及順序的調整,并講述這樣處理的理由、依據(jù)。
(二)說方法。
1.要說出所采用的課堂教學模式及理論和實際的依據(jù)。
2.要說出通過什么方式,提出哪些促進學生積極思維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哪方面的能力,達到什么目標,估計學生會有哪些思維結果,以及對學生不同的思維結果,教師將要采取哪些措施。
3.要說出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側重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即不但要讓學生“學會”,還要讓學生“會學”。
4.要說出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為保證學生進行高效而有趣的學習所創(chuàng)設的教學環(huán)境(即如何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
5.要說出所使用的教學輔助手段及其使用的目的。
(三)說策略。
教學策略設計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手段。它包括:教學程序、教的活動、學的活動及教學組織形式等。
1.教學程序設計。依據(jù)教學目標的多元化,為強化能力的培養(yǎng),推進學生素質的提高,教師可不把教學內容告訴學生,而是向他們提供問題情景以及有關線索,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探索,并由學生自己收集材料、證據(jù),讓學生從中有所發(fā)現(xiàn)。如“硫酸的工業(yè)制法”課題,可由學生先從硫酸工廠、環(huán)保局、圖書資料中收集材料,然后以專題探討式進行課堂教學。
2.關于教與學的兩種活動的設計。要說出如何將教和學有機結合的安排和構想及其理論依據(jù),如何做到學思結合、學問結合、學練結合、學用結合。
3.關于教學組織形式的設計。應說出上課形式、典型環(huán)節(jié)、范例的設計及教學媒體的運用等。
教學效益的提高,關鍵在于教學策略設計的優(yōu)化,而這又直接取決于說課者對教學過程的設計,因此必須處理好以下關系:(1)內容和形式的統(tǒng)一;(2)教與學活動的統(tǒng)一;(3)教師的主導地位與學生的主體地位的統(tǒng)一;(4)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
(四)說程序。
1.要說清本課題教學過程的總體框架(例如新課導入、新課講解、反饋練習、歸納總結等)以及各板塊的時間分配。
2.要說清在新課講解中突破教學重點的主要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化解教學難點的具體步驟以及學情依據(jù)。
(五)說板書。
說出板書設計的主體內容及其與教學內容的內在聯(lián)系。
三、說課的評價和價值。
說課是教師個體和群體相結合的教學研究活動。既然說給其他人聽了,說課的人就希望聽到別人的意見,聽說課的人也應該談談自己的看法,以達到交流、切磋的目的,如果只說不評,那就失去了教學研究的價值。對于說課的評價應掌握以下三個基本原則。
1.實踐第一的原則。課堂教學是一個從備課、說課到講課的完整系統(tǒng)。說課的好差,即教學方案設計的優(yōu)劣,不能僅靠對說課本身的評價來得出結論。說課從本質上看是理論的,是“紙上談兵”的,具有超前性和預見性,其效果要靠教學實踐來檢驗,因此,對說課的評價應與對課堂教學的評價結合起來進行。在教學全過程的評價中,說課只宜占一個適當?shù)臋嘀?,因為它畢竟只是教學活動中的一個較小的環(huán)節(jié)。
2.內容與形式相統(tǒng)一的原則?;\統(tǒng)地說,評價說課是要看該說的說清楚了沒有,說得是否有道理。具體地說,就是要把內容與形式結合起來全面衡量,從中心內容、理論含量、條理邏輯、口頭表達等四個方面去進行綜合考查。
3.常規(guī)要求與個人風格相統(tǒng)一的原則?;瘜W教學管理上的常規(guī)要求是必要的,但這些要求和標準只能反映一般的最基本的規(guī)范,很難為教師個人的教學風格作出評判,越是細致的條款越難做到這一點。教學要有常規(guī)、模式,更要有創(chuàng)造、發(fā)展,教師的個人風格應該受到重視。唯其如此,才會出能手,出人才。
中學化學教學研究中開展說課活動,具有其理論和實踐的價值,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1.說課具有營造加強理論學習氛圍的價值。說課是現(xiàn)實的教學實踐與理論研究的結合體。要改進教學策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就必須從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各個有關因素出發(fā),進一步實現(xiàn)最優(yōu)化,使教學更加科學化、藝術化、情感化,這就需要加強現(xiàn)代教育科學理論的學習,提高化學教師的教育學、心理學、教學論以及系統(tǒng)科學的理論素養(yǎng),增強他們運用教育科學指導教學實踐的自覺性。
2.說課具有提高教師素質的價值。說課必然促使教師更注重教學理論的指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以及自身素質的提高。在說課活動中,教師不僅要熟悉大綱,研讀教材,而且教學技能、應變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心理品質也會得到鍛煉和提高,這對于提高教師的全面素質無疑具有積極的影響。
3.說課活動同時也改變了過去那種重形式、輕效果的“背靠背”檢查教案的教學管理模式,提高了教學管理的科學性?;瘜W教研活動以說課為切入點,豐富了教學研究的活動內容,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人人參與、個個受益的教研氣氛,形成了一種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的良好風氣,并促使學校的教學研究和教學管理從盲目走向自覺、從粗放走向集約、從被動走向積極進取。
說課作為一項易于推廣的教學研究活動形式,處于教育科研的初級階段,它的實踐意義要大于理論意義,因此不能對說課寄予過高的科研期望值。說課當然要進行研究,但一般不屬于學術爭論的范疇。說課可以引導教師以教育科學的理論來指導自己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習、運用教育科學理論的自覺性,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但如果對說課寄予過高的科研期望值,將會產(chǎn)生兩種不良后果:一是把說課等同于教育科研,降低了教育科研的水準和要求;二是對說課的理論闡述部分設定不切實際的過高標準,使大多數(shù)教師望而卻步,干擾化學教研工作的正常開展。
基于以上思考,不難發(fā)現(xiàn),要說好課,平時就必須做到“腦中有理論,眼中有學生,胸中有教材,手中有特色”。說課的生命力也正在于此,這也是化學教師從教書匠走向教育家所必須邁出的第一步。
濃硫酸的氧化性教案篇十七
1、查看方式。
2)選擇第一個“縮略圖”,可以看到圖片文件的縮小內容;
3)選擇第二個“平鋪”,將以大圖標的形式排列;
4)選擇“圖標”,將以小圖標的形式排列;
5)選擇“列表”,將以多行排列;
6)選擇“詳細信息”,可以看到文件的日期、大小、類型等信息;
本節(jié)學習了在查看文件的各種方式,如果你成功地完成了練習,請繼續(xù)學習下一課內容;
濃硫酸的氧化性教案篇十八
(1)認識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學性質,了解其物理性質和主要用途。
(2)懂得設計實驗來驗證物質性質的方法。
(3)學會對實驗中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進行分析并得出結論的方法。
(1)通過觀察演示實驗的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去驗證二氧化碳的性質,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
(1)通過對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進行實驗設計,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及思維的嚴密性。
(2)通過用浸過石蕊溶液的小花來進行實驗探究,讓學生親自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從而獲得成功的喜悅和對化學學習的持續(xù)興趣。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并探究:是什么物質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同學們在前面已經(jīng)陸續(xù)的接觸、學習過二氧化碳這種物質,你能歸納出它的性質么?今天我們在學習一些新的性質。
二、新課教學:。
學生進行兩組探究活動,觀察實驗現(xiàn)象,分析得出以下性質:
1.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也不可燃,密度比空氣大。
探究活動二:探究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
學生對比實驗,觀察現(xiàn)象,分析得出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
探究活動三:探究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學生進行兩組探究活動,觀察實驗現(xiàn)象,分析得出以下性質:發(fā)出藍色火焰、放熱。
探究活動四:探究一氧化碳的還原性。
三、小結:。
1.二氧化碳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并能與水反應。
2.二氧化碳內容能夠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這個反應可以用來檢驗二氧化碳。
3.一氧化碳能夠燃燒,具有還原性和毒性。
四、布置作業(yè):。
課本p118頁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