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朵杏花教案第二課時(匯總19篇)

字號:

    教案應當具備一定的可操作性,使得教學過程能夠有條不紊地進行。編寫教案時,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需求。合理的教案安排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第一朵杏花教案第二課時篇一
    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中午。院墻旁的一株杏樹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紅。竺可楨爺爺從外面回來,看到杏花開了,便走近杏樹數(shù)了數(shù),已經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綻開了花瓣兒。這時,杏樹的主人正領著她的孩子走過來。
    “爺爺,您又看花啦?”那孩子仰起臉來天真地問。
    “是啊,杏花開了?!闭f著,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
    “哪天?今天開的?!焙⒆佑行┢婀?。
    “我是問第一朵是哪天開的?!斌脿敔斞a充了一句。孩子回答不上來了,可是他不明白為什么要知道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竺爺爺告訴他:“我有用處,明年你可要留心點?!?BR>    時間像飛箭,轉眼又是一年。春風吹醒了柳梢,吹綠了小草,吹皺了河水,吹鼓了杏樹的花苞。
    這一天,竺爺爺正在書房里看書,忽然聽見窗外一個小孩子的聲音:“竺爺爺!竺爺爺!”
    是誰喊得這么急?他趕忙走出書房,一看,就是前院的那個孩子。
    “什么事情?。俊?BR>    “竺爺爺,杏花開啦!”
    “什么時候?”
    “剛才?!?BR>    “是第一朵嗎?”
    “是?!?BR>    竺爺爺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陽光下的杏樹,捧出了第一朵盛開的杏花。多么美麗的杏花呀!竺爺爺走回書房,打開筆記本,鄭重地記下了這個日子:清明節(jié)。
    竺可楨爺爺曾不止一次地說過:“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代替觀察。”竺爺爺正是通過常年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化的規(guī)律。
    知識目標:
    1、復習生字詞語;
    2、學習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能力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情感目標:
    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
    教學重點、難點:
    1、過對課文的`研讀,知道課文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為題;
    2、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聽寫詞語。
    2、說說課文講了什么事?分幾部分?第一段講什么?
    3、齊讀第一段。
    二、學習第二段。
    2、指名讀。
    3、說說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孩子發(fā)現(xiàn)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是清明節(jié))。
    4、出示重點句:
    竺爺爺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部走到前院。
    (1)指名讀。
    (2)討論:這句話你讀懂了什么?
    (興沖沖快步)。
    你能讀好這句話嗎?
    (3)再讀第二段,找出你喜歡的句子。
    春風吹綠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皺了河水,吹鼓了杏樹的花苞。(用了排比、擬人手法,形象生動)。
    陽光下的杏樹,捧出了第一朵盛開的杏花。(擬人,形象生動,同時也襯托出竺可楨爺爺發(fā)現(xiàn)第一朵杏花開放時間的喜悅心情)。
    1、分角色朗讀第二段。
    一、學習第三段。
    1、指名讀。
    3、齊讀這一段。
    (1、課文都是圍繞“第一朵杏花”來寫;2、課文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這件事告訴人們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
    五、總結課文:
    1、齊讀全文。
    2、引導:是呀,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就能有所發(fā)現(xiàn)。希望我們每個同學都能成為有心人,平時多觀察,多思考。
    六、作業(yè):
    1、摘錄你喜歡的句子(兩句)。
    2、回答問題:
    學習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3、選擇課后第四題詞語中的兩個寫一段話。
    板書設計:
    精確觀察掌握規(guī)律。
    第一朵杏花教案第二課時篇二
    在《第一朵杏花》的教學過程中,我體會最深的是:聯(lián)系上下文是理解詞句意思的最主要的手段,也是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的重要方法。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學生讀書瞻前顧后。
    小學生理解課文中詞語和句子的意思,是以感知課文所描述的形象為手段的,進行抽象的定義解釋和邏輯分析都是不足取的。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和句子的意思,其突出特點是以句解詞,以句解句,即讀書時要瞻前顧后,在課文中找出相關的詞語、句子或段落來理解要解釋的詞語或句子。其主要做法就是前后聯(lián)系。
    例如教學“‘是啊,杏花開了?!脿敔攺澫卵鼇?,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這個句子時,課后練習要求“體會帶點詞語‘彎下腰來’、‘習慣地’的作用”。沒想到學生在理解“彎下腰來”這個詞語時發(fā)生了歧義,一個學生回答說:“從‘彎下腰來’我體會到竺爺爺是個非常認真觀察的人,他彎下腰來是為了能夠更清楚地觀察杏花?!边@個答案看似不錯,由一個動作看出竺爺爺嚴謹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也符合全文的主旋律。所以全班沒有人提出明顯的反對意見,只有幾個孩子表示有補充。我請了其中一位,他說:“我覺得還可以看出竺爺爺平等地對待小孩,很尊重孩子?!蔽覜]有馬上肯定這個孩子的答案,而是讓同學們再讀讀書,特別注意聯(lián)系前后文來讀,看看有沒有新的發(fā)現(xiàn)。這一次,很多小手舉起來了,他們發(fā)現(xiàn):竺爺爺彎下腰來并沒有再觀察杏花,而是為了詢問孩子,因此體會到“竺爺爺平易近人”才是對的。
    在教學最后一段時也是這樣。這段話是竺爺爺不止一次說過的話:“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類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來代替觀察?!睂W生不大容易理解,特別是對“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來代替觀察”感到費解。我沒有讓學生去查詞典理解“估計”和“推斷”的意思,也沒有作任何解釋,而是讓同學們再讀一讀課文第一段:當竺爺爺看到“已經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綻放了花瓣兒”,能不能估計出第一朵杏花開放的大概時間?他可以作怎樣的推斷?學生經過思考,得出:他可以根據四朵花開放的程度不同,來猜測哪一朵是今天開的,哪一朵是昨天開的,從而估計出第一朵杏花開放的大概時間,比如“兩天前”,或是“三天前”。這樣的話,他就不用叫小孩子幫他留心觀察,自己也不用再等一年才記錄下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了??墒?,這樣做雖然省事,卻不一定準確。所以竺爺爺說“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來代替觀察”。這樣把句子含義與具體行為做法聯(lián)系起來,既大大地化解了理解的難度,又使這個句子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篇課文最不容易讀好的地方就是:竺爺爺和小男孩之間的那段沒有提示語的對話。可是學生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在初讀課文的時候,我就聽出了他們只是簡單地把這段對話讀成一般的一問一答的語氣。我不吭氣,先引導學生學完了第一部分內容,也就是竺爺爺?shù)谝荒昕葱踊ǖ氖?,讓學生體會到竺爺爺是一個一絲不茍、樂于探究的科學家以及他對第一朵杏花的特別關注。然后我請了幾位同學分小節(jié)朗讀第二部分的內容,讓學生聽后評價一下誰讀得好,其中讀第6小節(jié)的同學、讀第7小節(jié)的同學和讀第15小節(jié)的同學都受到了表揚,我問:“為什么他們讀的內容多,反而讀得更好?而有的同學讀的內容少,甚至只有一個字,卻讀得并不好呢?”同學們無言以對,都把期待的目光投向我。“因為缺少提示性的語言,所以內容越少反而不容易讀好。你們看,‘這一天,竺爺爺正在書房里看書,忽然聽見窗外一個小孩子的聲音:‘竺爺爺!竺爺爺!’這里的‘竺爺爺!竺爺爺!”該怎么讀?”“讀得急切,讀得著急?!睂W生回答?!皩?,因為后面有一個提示性的句子:是誰喊得這么急?那么,如果沒有提示語,你能讀好嗎?老師給你一個法寶(板書:聯(lián)系上下文,展開合理想象)。試試看,用上這個法寶,給下面這段對話補上提示語,看誰補得最合情合理?!?BR>    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地問:“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說:“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地問:“什么時候?”
    小孩子()地說:“剛才?!?BR>    竺爺爺()地問:“是第一朵嗎?”
    小孩子()地說:“是?!?BR>    學生填完以后,我不急著讓他們把答案說出來,而是指名通過朗讀來表現(xiàn)人物的心情和語氣,其他學生聽后猜出他所使用的提示語。當然,讀書是個性化的活動,這里我并不強求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答案,只要是聯(lián)系上下文的合理想象,我都給予認可。
    魯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教案。
    語文《趙州橋》教案范文。
    第一朵杏花教案第二課時篇三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2:以讀為本,引導學生讀中感悟、讀中體驗、讀中積累。
    3:培養(yǎng)學生學習竺可楨先生對待科學的嚴謹態(tài)度和認真精神。
    因此如何使學生知道課文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為題”,并學習竺可楨先生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為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chuàng)新教育的精神,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jié)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1情景設置法——激發(fā)感情,引起興趣。
    2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3點撥法——展開聯(lián)想,拓展思路。
    其中點撥法是最基本的方法。
    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學生獲得知識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很重視讓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強調一些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在兼容并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fā)展性、創(chuàng)造性,從而達到激發(fā)興趣、理解陶情、啟迪心智、感悟積淀的四重境界。這些方法的運用有利于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fā)展。
    (一)整體感知,
    首先我讓同學們齊讀整篇課文,從整體上去了解這篇課文的大致內容,讓學生產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在同學們整體,全面的去了解了課文之后,提出問題,“時間像飛箭,轉眼又是一年。一天,小孩匆匆跑來,邊跑邊喊,這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呢?”在提出問題之后,同學們會更積極的思考問題,引導同學們帶著問題對課文進行逐層分析,在分析問題的同時,鍛煉并提高自己的閱讀,分析,理解的能力。
    (二)激趣揭題,
    從整體上去了解課文之后,學生已經對課文有了初步了解。在初步了解的基礎上,我向學生提出問題:“作者為什么要以第一朵杏花為題?”根據學生的疑問,巧妙地交代本課的學習目標。接下來再提出問題: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這樣,同學們知道了杏花開放的時間,并且使同學們產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想去了解為什么課文以第一朵杏花為題。并且引導同學們帶著興趣去學習接下來的課文。
    (三)精讀感悟。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首先讓學生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讀書,讀后針對問題和同學們一起討論,思考,并回答提出的各種問題,在討論中讓同學們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了解,并且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在同學們積極思考問題的同時,提出全文的重點句:“竺爺爺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弊屚瑢W們分析,為什么竺可楨爺爺是快步,又為什么是興沖沖。在詞語的分析中去體會和了解一個科學家對待學術問題的嚴謹?shù)膽B(tài)度和認真的精神,以及在學術問題研究中所得到的快樂。讓學生在體會課文所表達的主題的同時,啟發(fā)學生們對科學研究的興趣,以及在研究中應該具有怎樣的精神和態(tài)度。
    接下來讓同學們自己找出喜歡的句子,并討論。
    1“春風吹綠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皺了河水,吹鼓了杏樹的花苞”。(用了排比、擬人手法,形象生動)。
    2陽光下的杏樹,捧出了第一朵盛開的杏花。(擬人,形象生動,同時也襯托出竺可楨爺爺發(fā)現(xiàn)第一朵杏花開放時間的喜悅心情)。
    (四)細致分析,品讀主題。
    在整體上把握了課文之后,從細小處對課文進行更細致的分析這樣會使學生對課文有更深切的認識和體會。
    1“大概”“也許”是什么意思?
    2從這句話中你知道了什么?
    3你認為竺可楨爺爺是個怎樣的人?我們應該像他學習什么?
    (五)總結遷移,
    在對這篇課文進行分析的過程中,我采用了細讀悟理精讀悟情的學習方法,向學生們提供自學材料,并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進行小組交流反饋。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更深刻的體會文章所表達的主題。使學生有著濃厚的學習興趣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讓學生在讀中解惑悟情,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中感悟和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并在輕松氛圍中去體會到深刻的道理。
    學生提出問題,并且?guī)е鴨栴}讀書,讀中解決問題,這僅僅是閱讀教學的淺層目標。而帶著疑問走出課堂才是創(chuàng)新型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為此,可以利用這樣的問題總結全篇課文:你認為自己這節(jié)課學得怎么樣?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老師這節(jié)課教得怎么樣?有哪些地方你覺得還沒有講清楚?繼而根據學生情況做出綜合性總結和評價。
    五、作業(yè)設計。
    我布置的課外作業(yè)是:閱讀竺可楨所寫的科學文章。讓學生在了解一個科學家在學術鉆研的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使學生學會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并在以后學習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塌實的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第一朵杏花教案第二課時篇四
    1、學會本課8個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3、賞讀品味有關描寫杏花的句子。
    讀通全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看圖,圖上畫的是什么花?誰能看圖說說杏花的樣子?
    4、讀課題,質疑。
    1、自由讀課文,借助課文后的拼音把課文讀通順、讀準確。
    2、自由回答剛才提出的問題:杏花是在什么時候開放的?文章為何要寫第一朵杏花?
    3、讀了課文你有了哪些新的問題?
    4、再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什么內容?
    1、指名讀讀文后的生字,并組詞。
    2、指名分節(jié)讀讀課文。
    3、說說你讀了課文后有了哪些新的問題?
    (對于學生提出的的價值的問題則留作第二課時解決。)。
    4、概括講講課文的主要內容。
    本文多處描寫了杏花,請你找一找,讀讀,說說你有什么感受?
    “院墻旁的一株杏樹泛出了一片淡淡的粉紅……已經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綻開了花瓣兒”
    “春風吹綠了柳梢,吹綠了小草……吹鼓了杏樹的花苞”
    “陽光下的杏樹捧出了第一朵盛開的杏花?!?BR>    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1、熟讀課文。想想竺爺爺是個怎樣的人?
    2、抄寫詞語。
    1、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受竺可楨爺爺一絲不茍的科學研究精神。
    2、情景演示,培養(yǎng)學生的表演能力及品字析句能力。
    通過品、讀、析、演,感受人物的特點。
    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1、自由讀,說說你感受了竺可楨是個怎樣的人?從哪里看出來的?先自學,然后在小組中交流。
    2、全班交流匯報。
    重點理解“習慣地問”,“我是問第一朵是哪天開的?”體會觀察的精確、細致及長期的觀察習慣。
    3、相機指導學生讀好對話。
    1、讀課文,小組中分角色演示當時的情景。
    2、指名演示對話,其它同學仔細看,仔細品,想想人物說話的語氣,想象人物說話的神情,評評同學的表演。
    3、給這段對話加上一定的提示語。
    4、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1、齊讀。
    2、理解“精確”一詞。
    (先說說“精確”是什么意思?再請學生從日常生活中舉例說說什么才稱得上是“精確”。)。
    1、自由朗讀全文。想想課文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為題?
    2、匯報交流。
    3、學習了本文,你覺得竺爺爺搞科研采取的是什么態(tài)度?從他的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
    進一步搜集竺可楨的有關資料。
    第一朵杏花教案第二課時篇五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
    4、給課文分段,并說說段落大意。
    能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抓住學習中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
    一、出示掛圖,揭示課題。
    1、出示教學掛圖。
    圖上畫的是什么花?誰能看圖說說杏花的樣子?
    畫上的三個人分別是誰?他們在討論什么問題?
    2、讀“竺、楨”2個字,能讀準字音即可。
    3、討論第二題,相機板書課題:第一朵杏花。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讀要求:
    (1)輕聲自讀課文兩遍。
    (2)畫出生字詞,結合生字表讀準字音。
    (3)標出自然段序號,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抽讀字音。
    (2)指導讀長句子。
    指名讀句子,相機指導停頓斷句。
    (3)指名朗讀課文。
    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
    三、范讀課文。
    1、范讀課文。
    出示分段提示:
    (1)按時間先后順序,本文應該如何分成兩段?
    (2)文章最后一個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獨立成一段?
    2、范讀后根據提示討論分段。
    說說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楨要知道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幫助下,竺可楨爺爺準確地記下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
    第三段(16):竺可楨爺爺通過長年精確觀察,掌握了氣候變化規(guī)律。
    四、指導書寫生字。
    五、布置作業(yè)。
    搜集有關竺可楨爺爺?shù)墓适?,下一堂課交流。
    (一)導入。
    1.說說這篇課文寫了哪位科學家的故事?[板書:竺可楨]。
    2.課文寫了竺可楨幾次看杏花的情景?(兩次)分別是什么時間?(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學習第1---5自然段)。
    1.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討論(學生可相互解答,教師只作點撥)。
    3.指導朗讀。
    4.重點指導第3自然段,體會帶點詞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開了?!闭f著,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彎下腰來:說明竺爺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
    “習慣地問”說明竺可楨在堅持長期物候觀測的日子里養(yǎng)成了主動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tài)度。)。
    5.四人小組練讀。
    一個讀竺爺爺?shù)脑?,一個讀小孩的話,一個讀旁白,一個做評委。
    6.指名練讀。
    (三)第二次(學習第6---15自然段)。
    1.師述:一年前,孩子對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答不上來,帶著竺爺爺?shù)膰谕?,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BR>    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簡潔優(yōu)美的文筆,描繪了一幅春景圖,誰來讀讀看。
    2.指名讀,突出“綠、皺、鼓”等關鍵詞。
    3.齊讀。
    4.重點放在對話朗讀上。
    (1)讀第一遍:自由輕聲讀,想想這是誰說的?幫它加個提示語。
    討論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竺爺爺()地問:“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說:“竺爺爺,杏花開啦!”竺爺爺()地問:“什么時候?”小孩子()地說:“剛才?!斌脿敔?)地問:“是第一朵嗎?”小孩子()地說:“是?!?BR>    (2)讀第二遍:同桌討論,每一句該用怎樣的語氣讀?指名說說,歸納答案:奇怪、高興、激動、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讀第三遍:根據提示與讀出語氣,指導朗讀。
    (4)讀第四遍:指名生一個讀竺爺爺?shù)脑?,一個讀小孩子的話,其余讀旁白。
    (7---14)。
    5.師述:從同學們的朗讀中,不難聽出竺爺爺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動、非常興奮。
    那王老師不禁要問小孩子為什么高興?竺爺爺為什么高興?(小孩子是為自己終于完成了竺爺爺去年交給的任務而高興,竺爺爺是為自己終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而興奮。)。
    6.除了對話部分,你還可以從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讀體會帶點詞語的作用“竺爺爺頃刻間象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
    7.“鄭重”什么意思?你從“鄭重地計下”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日子又體會到什么?(“鄭重”的意思是嚴肅認真。
    從“鄭重地計下”可以看出竺可楨對科學研究嚴謹、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
    [板書:一絲不茍]師述:是的,“一絲不茍”,竺爺爺?shù)脑捯沧C實了這一點。
    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
    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來代替觀察。”
    2.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3.你怎樣理解“精確”一詞?(非常準確)能不能結合前文來說說。
    4.指導朗讀。
    5.竺爺爺作為一名物侯學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來的,你找到原因了沒有?
    6.小結:正如竺爺爺所說的,他正是通過長年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花的規(guī)律。
    [板書:精確觀察]師補充《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竺可楨精確觀察大自然:什么時候第一朵花開,第一聲蛙鳴,第一次雷聲,第一次落葉,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
    7.再讀讀竺爺爺?shù)脑?,加深體會。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總結:課文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一個小故事,贊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茍的科學態(tài)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
    3.學了本文,你覺得應向竺爺爺學些什么?
    第一朵杏花教案第二課時篇六
    《第一朵杏花》位于第二單元第7課,本單元文化主題是科普、科幻、科學精神與人物品質。這篇文章通過講述竺可楨觀察第一朵杏花開放的精準時間這個故事,贊揚了他嚴謹、認真、一絲不茍的科學研究精神,讓學生在學習中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這一科學方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嚴謹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
    中年級段的學生熱情活潑,善于表達,但多數(shù)學生對待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難題不愿意多問,不愿意多思考,而是敷衍塞責,應付了事。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精神,正是我們的學生目前缺乏并需要培養(yǎng)的科學精神。本課教學分兩個課時,我在這里講的是第二課時。第一課時,我重點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朗讀課文,處理字詞,理清課文脈絡,嘗試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趯卧滩牡姆治龊蛯W情分析,我設定的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繼續(xù)學習課文,品析句段,深入了解竺可楨成為著名的氣象學家的原因。
    3、引導學生從竺可楨和小女孩兒身上受到啟發(fā),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準確的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
    1、理解竺可楨所說的含義深刻的句子。
    2、通過對人物神態(tài)、語言、動作的品析,體會人物的內心和品質。
    感悟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
    這一課時,我想通過“鞏固舊知,導入新課”“精讀課文,讀中感悟”“重點突破,品味鑒賞”“深化主題,總結遷移”四個環(huán)節(jié)來帶領學生品讀課文。
    一、鞏固舊知,導入新課。
    幻燈片出示:(竺可楨向一個孩子了解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孩子答不上來。于是,竺可楨讓孩子留心觀察,來年告訴他。第二年,孩子準確地觀察到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并立即告訴了竺可楨,竺可楨鄭重地記下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交流之后,我提出問題:同學們,這件事情和他成為一名著名的氣象學家有什么關系呢?今天,我們就來探究這個問題。以此激發(fā)學生探尋新知識的興趣。
    二、精讀課文,讀中感悟。
    學貴有疑。在學生心中有了這樣一個疑問時,他會迫不及待的走進文本尋找答案。這時,我會提出本課的第一個研究主題: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出文中直接點明竺爺爺成為著名氣象學家原因的句子。
    在學生匯報交流后我會把這句話出示出來:
    “竺爺爺正是通過常年精確觀察和認真研究,才掌握了氣候變化的規(guī)律,成為我國著名的氣象學家?!?BR>    接下來我會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這句話的含義,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方法的指導滲透于前。首先我讓學生自由地讀這句話,畫出讀時要重點強調的地方。這句話在學生反復品讀的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常年”“精確觀察”“認真研究”“才”“著名”這幾個詞語能夠凸顯人物品質。接著我會追問為什么這些詞要重點強調出來。學生在交流時會品味出竺爺爺能夠成為著名的氣象學家,和他長期不懈地努力是分不開的。
    (“常年”“才”:強調了成功是要付出辛勤的汗水的。竺爺爺能夠成為著名的氣象學家,和他長期不懈地努力是分不開的?!熬_觀察”“認真研究”:這兩個詞語直接點明了竺爺爺取得成就的最重要的原因?!爸保后w現(xiàn)了竺爺爺在氣象學上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交流之后,我再次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然后我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了解竺可楨對于“精確觀察”“認真研究”這兩點的解釋。我先請學生把竺爺爺常說的這段話讀一讀。(教師出示下面的句子)“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代替觀察?!?BR>    隨后我會問學生“從這句話中,你們知道竺爺爺做科學研究的兩個秘訣是什么了嗎?”(學生互相討論會找到精確、觀察這兩個秘訣)我及時抓住這一契機引出下一個研究話題:請同學們認真閱讀這個故事,畫出竺爺爺兩次去看杏花時體現(xiàn)他觀察精確、科研認真的句子,讀一讀并把想法和同學進行交流。
    三、重點突破,品味鑒賞。
    (一)、第一次看杏花,我適時點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這里主要引導學生抓住竺可楨的動作、語言來體會人物思想。如“走近”“數(shù)了數(shù)”“四朵”“不同程度”“彎下腰來”和“習慣的問”。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再次引導學生朗讀1—5自然段,邊讀邊體會竺可楨嚴謹認真,一絲不茍的科學態(tài)度。
    (二)、第二次看杏花,發(fā)揮想象,入情入境。
    此環(huán)節(jié),我會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每句話該用怎樣的語氣讀。在進行交流時,我會引導學生說說你填的什么詞,為什么這樣填?學生可能會說孩子的聲音是急切的,因為他急于把這個消息告訴竺爺爺。有的學生可能會說孩子的聲音是高興地,因為他完成了竺爺爺交代給他的任務。對學生的不同回答,只要能說出理由并且符合文本即可。
    在逐項交流之后,我會和學生合作共讀,指導學生根據提示語讀出感情。練讀之后,我再帶領孩子回到文本并朗讀。
    四、深化主題,總結遷移。
    在此環(huán)節(jié),我會拋出問題:同學們,你喜歡竺爺爺和小女孩嗎?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呢?通過交流,讓學生明白竺爺爺是一個嚴謹認真一絲不茍的人,同時明白小女孩在竺可楨爺爺?shù)挠绊懴乱矒碛辛藝乐?、認真的態(tài)度?!景鍟簢乐斦J真】臨近下課,我給學生布置了以下兩項作業(yè):
    1、閱讀《竺可楨和自然日記》。通過第一朵花開,第一聲蛙鳴,第一次雷聲,第一次落葉——————進一步感受他嚴謹認真和一絲不茍的高貴品質。
    2、搜集閱讀其他科學家的故事,并與家長、伙伴交流。
    附板書設計。
    第一朵杏花教案第二課時篇七
    一.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
    二.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抓住學習中的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說說這篇課文寫了哪位科學家的故事?
    2.課文寫了竺可楨幾次看杏花的情景?(兩次)。
    3、分別是什么時間?(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學習第1---5自然段)。
    1.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討論(學生可相互解答,教師只作點撥)。
    3.指導朗讀。
    4.重點指導第3自然段,體會帶點詞的作用。
    5.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開了。說著,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彎下腰來:說明竺爺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習慣地問說明竺可楨在堅持長期物候觀測的日子里養(yǎng)成了主動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tài)度。)。
    6.四人小組練讀。一個讀竺爺爺?shù)脑挘粋€讀小孩的話,一個讀旁白,一個做評委。
    7.指名練讀。
    (三)第二次(學習第6---15自然段)。
    1.師述:一年前,孩子對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答不上來,帶著竺爺爺?shù)膰谕?,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自然段,作者用簡潔優(yōu)美的文筆,描繪了一幅春景圖,誰來讀讀看。
    2.指名讀,突出綠、皺、鼓等關鍵詞。
    3.齊讀。
    4.重點放在對話朗讀上。
    (1)讀第一遍:自由輕聲讀,想想這是誰說的?幫它加個提示語。討論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shù)貑枺菏裁词虑檠?
    小孩子()地說: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地問:什么時候?
    小孩子()地說:剛才。
    竺爺爺()地問:是第一朵嗎?
    小孩子()地說:是。
    (2)讀第二遍:同桌討論,每一句該用怎樣的語氣讀?指名說說,歸納答案:奇怪、高興、激動、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讀第三遍:根據提示與讀出語氣,指導朗讀。
    (4)讀第四遍:指名生一個讀竺爺爺?shù)脑?,一個讀小孩子的話,其余讀旁白。(7---14)。
    5.師述:從同學們的朗讀中,不難聽出竺爺爺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動、非常興奮。那王老師不禁要問小孩子為什么高興?竺爺爺為什么高興?(小孩子是為自己終于完成了竺爺爺去年交給的任務而高興,竺爺爺是為自己終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而興奮。)。
    6.除了對話部分,你還可以從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讀體會帶點詞語的'作用竺爺爺頃刻間象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
    7.鄭重什么意思?你從鄭重地計下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日子又體會到什么?(鄭重的意思是嚴肅認真。從鄭重地計下可以看出竺可楨對科學研究嚴謹、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
    師述:是的,一絲不茍,竺爺爺?shù)脑捯沧C實了這一點。
    四.點明中心(學習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來代替觀察。
    2.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3.你怎樣理解精確一詞?(非常準確)能不能結合前文來說說。
    4.指導朗讀。
    5.竺爺爺作為一名物侯學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來的,你找到原因了沒有?
    6.小結:正如竺爺爺所說的,他正是通過長年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花的規(guī)律。師補充《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竺可楨精確觀察大自然:什么時候第一朵花開,第一聲蛙鳴,第一次雷聲,第一次落葉,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
    7.再讀讀竺爺爺?shù)脑挘由铙w會。
    五.總結遷移。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總結:課文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一個小故事,贊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茍的科學態(tài)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
    3.學了本文,你覺得應向竺爺爺學些什么?
    六.作業(yè)搜集有關竺可楨爺爺?shù)墓适拢乱惶谜n交流。
    第一朵杏花教案第二課時篇八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16個生字,掌握9個生字。
    3、引導學生想象對話時的情景,從而感悟竺可楨爺爺?shù)娜宋镄蜗蟆?BR>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繼續(xù)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通過各種朗讀訓練,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增強對文章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課文,讓學生們從竺可楨爺爺和小女孩身上受到啟發(fā),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準確地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
    策略與方法:合作交流,讀中感悟,想象訓練。
    教學準備:課前讓學生搜集有關資料,(可以是竺可楨生平資料、故事或者關于氣象學方面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1、揭課導入:(板書課題:第一朵杏花)可讓孩子帶著問題走進課文。
    2、問:你知道每年第一朵美麗的杏花是什么時候開的嗎?(通過學生的預習回答)。
    3、師:今天就讓我們走進課文去看看竺可楨爺爺是用什么辦法得知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的!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問老師、問同學、查字典等。
    2、用課件出示文中的生詞,指明讀,開火車讀。
    3、用各種形式理解文中詞語。
    如:“綻開、“吹皺”教師可以問:“什么東西可以綻開呀?”
    “吹皺”找出文中的句子來理解,想象這美麗的景色。
    如:“習慣”、“頃刻間”、“需要”、“搞研究”通過學生的生活經驗理解。
    如:“估計”、“推斷”、“規(guī)律”可以結合文中的具體語境來理解。
    4、檢查讀文情況:
    教師指名學生讀課文,聽者可以習慣性的進行評價。指名逐段朗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只有讀正確、讀通順才能更好的理解課文。
    三、師生對話、品悟詩情。
    2、引導學生交流讀后的看法。
    3、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重點進行交流,即文中語言文字的品位與理解。(引導學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交流。)。
    a:我明白了竺可楨爺爺要知道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請學生讀1——5自然段,并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師:“你能想象出當時的情景嗎?”(前后兩個同學互相讀)。
    重點指導讀第3自然段,體會這些詞句的作用。(“彎下腰來”說明竺爺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傲晳T地問”說明竺可楨在堅持長期物候觀測的日子里養(yǎng)成了主動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tài)度。)。
    b:我明白了第二年在孩子的幫助下,竺可楨爺爺準確地記下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請學生讀6——15自然段)。
    問:“當時他們的心情怎樣?你能讀出來嗎?”(學生自由試讀)。
    在讀的時候讓學生自由讀,想想每一句是誰說的?該用怎樣的語氣讀?并幫它加個提示語。鼓勵學生根據對課文的理解填一填。
    如1:“爺爺,您又看花來啦?”那孩子仰起臉來天真地問。
    “什么事情啊?“竺爺爺()。
    “竺爺爺,杏花開啦!”()。
    如2: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地問:“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說:“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地問:“什么時候?”
    小孩子()地說:“剛才?!?BR>    竺爺爺()地問:“是第一朵嗎?”
    小孩子()地說:“是?!?BR>    如3:孩子邊跑邊叫喊,急切的語氣中掩飾不住內心的興奮:“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問:“什么事情呀?”
    孩子()說:“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問:“什么時候?”
    孩子():“剛才?!?BR>    竺爺爺()問:“是第一朵嗎?”
    孩子():“是。”
    討論之后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填提示語讀出語氣,指導朗讀。從中學生明白小孩子是為自己終于完成了竺爺爺去年交給的任務而高興,竺爺爺是為自己終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而興奮。
    師:引導學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學生有可能問:“竺爺爺為什么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呀?”(讓學生讀一讀15自然段,讀后說說自己的看法)。
    c:我明白了竺爺爺對待科學研究很認真,從來不使用“大概”和“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代替觀察!
    師:那大家怎樣理解這句話呢?你能用一個成語說說他這個人嗎?(一絲不茍、專心致志……)。
    師:竺可楨爺爺作為一名物侯學家,他的成就是這樣么得來的。
    4、整體回顧全文。
    四、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識字:對于本課出現(xiàn)的生字,要求學生盡量自學,識記。
    讀準“撒、鱗、嵌、略”幾字的讀音。
    2、指導書寫時,讓學生注意觀察“搬”“撒”的字形結構,注意各部分的書寫比例?!搬灐弊钟野脒吺恰吧住保灰獙懗伞肮础??!把恪卑氚鼑Y構,注意里面的寫法。
    五、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1、說一說從竺可楨爺爺身上,受到了什么啟發(fā)?
    2、教師還可以補充《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竺可楨精確觀察大自然:什么時候第一朵花開,第一聲蛙鳴,第一次雷聲,第一次落葉,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
    3、鼓勵學生交流有關竺可楨爺爺?shù)墓适?,下?jié)課舉行一次“名家匯萃”的故事會,了解名人故事,體味名人情操。
    第一朵杏花教案第二課時篇九
    設計理念:
    這是對學生進行科學上的“模糊與準確”的教育,讀這篇文章,你傳感到這篇文章寫得很美,也很直白,孩子讀完自會豁然開朗。而我認為,第一課時應該在定位上下功夫,所以我就從自己思考的定位說來設計這一課時。
    教學過程:
    師:誰能說出“模糊”的反義詞是什么?
    生:略。
    師:誰能說出“大概”的反義詞是什么?
    生:略。
    師:在第三單元中,全班同學根據范文,模仿寫出一篇觀察植物的文章。這篇文章我已經批完了,同學們也讀過了批改過的文章,你們觀察能力怎么樣?我想同學們心中有數(shù)。我尊重你們的隱私,在這里我不說每個同學的觀察能力,今天我們來共同研究一篇特別有意義的觀察文章——第一朵杏花(板書),我們一起來欣賞科學家的觀察吧。
    師:請同學們先自已欣賞一篇吧!
    (學生自讀課文)。
    師:合上書本想一想這一課,然后談談這篇閱讀的感受好嗎?
    生:略。
    (生繼續(xù)讀,此時我也與大家一起讀,因為我本人也需要欣賞呀!好的文章誰不喜歡?)。
    師:請同學再一次談談,看看有什么新的感受沒有?
    生:略。
    師:我輕輕地放一遍標準的朗讀,哪個同學愿意與錄音比讀?
    (放光盤中的讀)(一學生同讀,大家共同欣賞兩種讀)。
    師:(讀完后)請同學們靜靜傾聽一遍錄音吧!
    (重放錄音)(我與師生共同傾聽欣賞)。
    師:哪位同學愿意為大家訴說第一朵杏花?
    生:略。
    師:(放一段輕音樂)其他同學閉上眼睛,一個同學在那里訴說“自己心中”的第一朵杏花。
    師:讀完這篇文章,你想研究哪些問題?請?zhí)岢鰜砗脝?
    生:略。
    師:請大家把這些問題寫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課后自己或者與同學研究研究,看看能否解決這些問題?不管找到怎樣的答案,都是你們努力得來的,建議你們最好把尋找的過程作為日記記下來,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這是第一課時與第二課時相接的定位,也是讓學生自行發(fā)現(xiàn)問題的定位,這也是在第一課時引導學生寫當天語文方面日記的定位。
    第一朵杏花教案第二課時篇十
    1、挑戰(zhàn)讀。
    2、以采訪挑戰(zhàn)成功者的方式,讓學生練習采訪,并感悟讀書方法。
    3、教師引領,提升學習方法:品詞析句,讀懂課文最后一節(jié)。
    哪些詞語最讓你心動?為什么?
    哪些句子最讓你心動?為什么?
    4、小結:竺可楨的話鮮明地反應了他是一個嚴謹治學、一絲不茍的人;竺可楨的成就充分說明了只有通過長期、精確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這樣一個道理。
    5、朗讀并背誦最后一節(jié)。
    第一朵杏花教案第二課時篇十一
    教學準備:
    課前讓學生搜集資料,了解竺可楨的生平及清明節(jié)和氣象方面的有關知識。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1.揭課導入:(板書課題:第一朵杏花)可讓孩子帶著問題走進課文。
    2.問:你知道每年第一朵美麗的杏花是什么時候開的嗎?(通過學生的預習回答)。
    3.師:今天就讓我們走進課文去看看竺可楨爺爺是用什么辦法得知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的!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問老師、問同學、查字典等。
    2.用課件出示文中的生詞,指明讀,開火車讀。
    3.用各種形式理解文中詞語。
    如:“綻開、“吹皺”教師可以問:“什么東西可以綻開呀?”
    “吹皺”找出文中的句子來理解,想象這美麗的景色。
    如:“習慣”、“頃刻間”、“需要”、“搞研究”通過學生的生活經驗理解。
    如:“估計”、“推斷”、“規(guī)律”可以結合文中的具體語境來理解。
    4.檢查讀文情況:
    教師指名學生讀課文,聽者可以習慣性的進行評價。指名逐段朗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只有讀正確、讀通順才能更好的理解課文。
    (三)師生對話、品悟詩情。
    2.引導學生交流讀后的看法。
    3.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重點進行交流,即文中語言文字的品位與理解。(引導學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交流。)。
    a:我明白了竺可楨爺爺要知道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請學生讀1——5自然段,并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師:“你能想象出當時的情景嗎?”(前后兩個同學互相讀)。
    重點指導讀第3自然段,體會這些詞句的作用。(“彎下腰來”說明竺爺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傲晳T地問”說明竺可楨在堅持長期物候觀測的日子里養(yǎng)成了主動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tài)度。)。
    b:我明白了第二年在孩子的幫助下,竺可楨爺爺準確地記下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請學生讀6——15自然段)。
    問:“當時他們的心情怎樣?你能讀出來嗎?”(學生自由試讀)。
    在讀的時候讓學生自由讀,想想每一句是誰說的?該用怎樣的語氣讀?并幫它加個提示語。鼓勵學生根據對課文的理解填一填。
    如1:“爺爺,您又看花來啦?”那孩子仰起臉來天真地問。
    “什么事情啊?“竺爺爺()。
    “竺爺爺,杏花開啦!”()。
    如2: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地問:“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說:“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地問:“什么時候?”
    小孩子()地說:“剛才?!?BR>    竺爺爺()地問:“是第一朵嗎?”
    小孩子()地說:“是。”
    如3:孩子邊跑邊叫喊,急切的語氣中掩飾不住內心的興奮:“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問:“什么事情呀?”
    孩子()說:“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問:“什么時候?”
    孩子():“剛才?!?BR>    竺爺爺()問:“是第一朵嗎?”
    孩子():“是?!?BR>    討論之后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填提示語讀出語氣,指導朗讀。從中學生明白小孩子是為自己終于完成了竺爺爺去年交給的任務而高興,竺爺爺是為自己終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而興奮。
    師:引導學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學生有可能問:“竺爺爺為什么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呀?”(讓學生讀一讀15自然段,讀后說說自己的看法)。
    c:我明白了竺爺爺對待科學研究很認真,從來不使用“大概”和“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代替觀察!
    師:那大家怎樣理解這句話呢?你能用一個成語說說他這個人嗎?(一絲不茍、專心致志……)。
    師:竺可楨爺爺作為一名物侯學家,他的成就是這樣么得來的。
    4.整體回顧全文。
    第二課時。
    (四)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識字:對于本課出現(xiàn)的生字,要求學生盡量自學,識記。
    讀準“撒、鱗、嵌、略”幾字的讀音。
    2.指導書寫時,讓學生注意觀察“搬”“撒”的字形結構,注意各部分的書寫比例。“釣”字右半邊是“勺”,不要寫成“勾”?!把恪卑氚鼑Y構,注意里面的寫法。
    (五)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1.說一說從竺可楨爺爺身上,受到了什么啟發(fā)?
    2.教師還可以補充《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竺可楨精確觀察大自然:什么時候第一朵花開,第一聲蛙鳴,第一次雷聲,第一次落葉,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
    3.鼓勵學生交流有關竺可楨爺爺?shù)墓适?,下?jié)課舉行一次“名家匯萃”的故事會,了解名人故事,體味名人情操。
    吸引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很快進入文章的學習中。
    通過多種形式理解文中的詞語,既形象生動,學生們歡迎;又無形中教給了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正所謂“授之與漁”。
    給學生充分表達自己見解的機會,運用文本提供的素材進行理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表達的欲望,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的好時機。另外,在教師精彩的引導下,鼓勵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這也是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最好手段很方法。尤其是教師設計的加提示語環(huán)節(jié),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而且還鍛煉了學生感悟語言的能力,這也是提高寫作的一個有利時機。
    讓學生用一個成語對竺可楨爺爺進行評價,這也是考察學生理解課文的最好形式。
    拓展設計,讓學生走出課本、走出課堂。鼓勵他們隨時隨地有搜集的欲望和習慣,這是學好語文的基礎。
    第一朵杏花教案第二課時篇十二
    第一課時,我重點引導學生讀通課文及在讀中感知課文內容。揭示課題后,引導學生由課題質疑,讓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接著,結合初讀檢查,引導學生再讀課文,在這一過程中,著重對“株、皺、掌”等翹舌音節(jié)進行正音。并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如借助工具書,理解“頃刻間、推斷、規(guī)律”的意思。并能結合上下文及生活體驗理解“激動人心、好奇”等詞語的意思。在初步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再讀課文,基本讀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理清課文脈絡,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至此,還為學生預留了一項作業(yè):描寫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的句子,讀一讀,也可以抄一抄。為下一步品讀課文打好基礎。
    這一課時,我想通過“激情導入,走進文本”“精讀課文,讀中感悟”“重點突破,品味鑒賞”“換位思考,升華情感”四個環(huán)節(jié)來帶領學生品讀課文。
    基于學生對課文的初步理解,上課伊始,我首先引導學生1.說說這篇課文寫了哪位科學家的故事?[板書:竺可楨]然后問課文寫了竺可楨幾次看杏花的情景?(兩次)分別是什么時間?(一年前,一年后)并以此為切入點走進文本。
    (一)第一次看杏花,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這里主要引導學生抓住第3小節(jié),體會帶點詞的作用。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開了?!闭f著,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彎下腰來:說明竺爺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傲晳T地問”說明竺可楨在堅持長期物候觀測的日子里養(yǎng)成了主動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tài)度。)在充分的理解基礎上,引導學生朗讀1-5自然段,采用分配角色朗讀。四人小組練讀。一個讀竺爺爺?shù)脑?,一個讀小孩的話,一個讀旁白,一個做評委。
    (二)第二次看杏花,發(fā)揮想象,入情入境。
    這一部分大多數(shù)內容都是對話,重點放在對話朗讀,請學生通過多種形式朗讀,體會人物的感情、語氣,想象之后,給句子加上提示語。出示投影片。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竺爺爺()地問:“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說:“竺爺爺,杏花開啦!”竺爺爺()地問:“什么時候?”小孩子()地說:“剛才?!斌脿敔敚ǎ┑貑枺骸笆堑谝欢鋯幔俊毙『⒆?)地說:“是。”(2)讀第二遍:同桌討論,每一句該用怎樣的語氣讀?指名說說,歸納答案:奇怪、高興、激動、自豪、半信半疑、肯定。(3)讀第三遍:根據提示與讀出語氣,指導朗讀。(4)讀第四遍:指名生一個讀竺爺爺?shù)脑?,一個讀小孩子的話,其余讀旁白。
    老師及時過渡:從同學們的朗讀中,不難聽出竺爺爺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動、非常興奮。那老師不禁要問小孩子為什么高興?竺爺爺為什么高興?(小孩子是為自己終于完成了竺爺爺去年交給的任務而高興,竺爺爺是為自己終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而興奮。)。
    除了對話部分,你還可以從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讀體會帶點詞語的作用“竺爺爺頃刻間象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
    “鄭重”什么意思?你從“鄭重地計下”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日子又體會到什么?(“鄭重”的意思是嚴肅認真。從“鄭重地計下”可以看出竺可楨對科學研究嚴謹、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板書:一絲不茍]師述:是的,“一絲不茍”,竺爺爺?shù)脑捯沧C實了這一點。
    投影片出示竺可楨說的那句話:“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來代替觀察。”個別讀,讀完交流讀懂了什么。結合第一次看花來說說,什么是“精確”。從而體會出竺可楨取得成就的原因。老師乘機小結“正如竺爺爺所說的,他正是通過長年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花的規(guī)律。[板書:精確觀察]師補充《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竺可楨精確觀察大自然:什么時候第一朵花開,第一聲蛙鳴,第一次雷聲,第一次落葉,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BR>    先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總結:課文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一個小故事,贊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茍的科學態(tài)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學了本文,你覺得應向竺爺爺學些什么?自由交流。
    以上是我的初步設想,在教學中,我將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修改及調整,以達到最佳效果。
    第一朵杏花教案第二課時篇十三
    教學目的要求:
    1、學會本課8個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3、賞讀品味有關描寫杏花的句子。
    教學重點:
    讀通全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看圖揭題:
    1、看圖,圖上畫的是什么花?誰能看圖說說杏花的樣子?
    4、讀課題,質疑。
    二、帶著問題初讀課文,要求:
    1、自由讀課文,借助課文后的拼音把課文讀通順、讀準確。
    2、自由回答剛才提出的問題:杏花是在什么時候開放的?文章為何要寫第一朵杏花?
    3、讀了課文你有了哪些新的問題?
    4、再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什么內容?
    三、小組交流討論自己的自學情況。
    四、全班匯報:
    1、指名讀讀文后的生字,并組詞。
    2、指名分節(jié)讀讀課文。
    3、說說你讀了課文后有了哪些新的問題?
    (對于學生提出的的'價值的問題則留作第二課時解決。)。
    4、概括講講課文的主要內容。
    五、賞讀品味:
    本文多處描寫了杏花,請你找一找,讀讀,說說你有什么感受?
    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六、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想想竺爺爺是個怎樣的人?
    2、抄寫詞語。
    第一朵杏花教案第二課時篇十四
    1、快速閱讀補充閱讀資料《竺可楨的自然日記》,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第一次”,知道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加深對人物品質的感悟。
    2、發(fā)動全班搜集有關科學家的故事,舉行一次故事會,了解名人故事,體味名人情操,以指導自己的學習、生活。
    第一朵杏花教案第二課時篇十五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抓住學習中的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一)導入。
    1、說說這篇課文寫了哪位科學家的故事?[板書:竺可楨]。
    2、課文寫了竺可楨幾次看杏花的情景?(兩次)。
    分別是什么時間?(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學習第1---5自然段)。
    1、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討論(學生可相互解答,教師只作點撥)。
    3、指導朗讀。
    4、重點指導第3自然段,體會帶點詞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開了?!闭f著,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
    (彎下腰來:說明竺爺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傲晳T地問”說明竺可楨在堅持長期物候觀測的日子里養(yǎng)成了主動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tài)度。)。
    5、四人小組練讀。
    一個讀竺爺爺?shù)脑?,一個讀小孩的話,一個讀旁白,一個做評委。
    6、指名練讀。
    (三)第二次(學習第6---15自然段)。
    1、師述:一年前,孩子對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答不上來,帶著竺爺爺?shù)膰谕校荒旰?,孩子有答案了。文章?自然段,作者用簡潔優(yōu)美的文筆,描繪了一幅春景圖,誰來讀讀看。
    2、指名讀,突出“綠、皺、鼓”等關鍵詞。
    3、齊讀。
    4、重點放在對話朗讀上。
    (1)讀第一遍:自由輕聲讀,想想這是誰說的?幫它加個提示語。討論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地問:“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說:“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地問:“什么時候?”
    小孩子()地說:“剛才?!?BR>    竺爺爺()地問:“是第一朵嗎?”
    小孩子()地說:“是?!?BR>    (2)讀第二遍:同桌討論,每一句該用怎樣的語氣讀?指名說說,歸納答案:
    奇怪、高興、激動、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讀第三遍:根據提示與讀出語氣,指導朗讀。
    (4)讀第四遍:指名生一個讀竺爺爺?shù)脑?,一個讀小孩子的話,其余讀旁白。
    (7---14)。
    5、師述:從同學們的朗讀中,不難聽出竺爺爺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動、非常興奮。那王老。
    師不禁要問小孩子為什么高興?竺爺爺為什么高興?
    (小孩子是為自己終于完成了竺爺爺去年交給的任務而高興,竺爺爺是為自己終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而興奮。)。
    6、除了對話部分,你還可以從哪里看出?
    出示投影片,朗讀體會帶點詞語的作用。
    “竺爺爺頃刻間象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BR>    7、“鄭重”什么意思?你從“鄭重地計下”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日子又體會到什么?
    師述:是的,“一絲不茍”,竺爺爺?shù)脑捯沧C實了這一點。
    1、出示投影片:
    “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來代替觀察?!?BR>    2、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3、你怎樣理解“精確”一詞?(非常準確)能不能結合前文來說說。
    第一朵杏花教案第二課時篇十六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
    4、給課文分段,并說說段落大意。能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抓住學習中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出示掛圖,揭示課題。
    1、談話引入。
    春天來了,我們班的同學是勤奮好學的,我們學過哪些寫春天的詩呢?(引導學生背誦高鼎《村居》、孟浩然《春曉》、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賀知章《詠柳》)同學們背得抑揚頓挫,悅耳動聽。
    2、通過預習,你知道課文寫的是誰嗎?
    讀“竺、楨”2個字,能讀準字音即可。
    3、提問。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讀要求:
    (1)輕聲自讀課文兩遍。
    (2)畫出生字詞,結合生字表讀準字音。
    (3)標出自然段序號,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抽讀字音。
    (2)指導讀長句子。
    指名讀句子,相機指導停頓斷句。
    (3)指名朗讀課文。
    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
    三、范讀課文。
    1、范讀課文。
    出示分段提示:
    (1)按時間先后順序,本文應該如何分成兩段?
    (2)文章最后一個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獨立成一段?
    2、范讀后根據提示討論分段。說說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楨要知道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幫助下,竺可楨爺爺準確地記下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
    第三段(16):竺可楨爺爺通過長年精確觀察,掌握了氣候變化規(guī)律。
    四、指導書寫生字。
    五、布置作業(yè)。
    搜集有關竺可楨爺爺?shù)墓适?,下一堂課交流。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說說這篇課文寫了哪位科學家的故事?[板書:竺可楨]。
    2、課文寫了竺可楨幾次看杏花的情景?(兩次)。
    分別是什么時間?(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學習第1---5自然段)。
    1、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討論(學生可相互解答,教師只作點撥)。
    3、指導朗讀。
    4、重點指導第3自然段,體會帶點詞的作用。
    出示:“是啊,杏花開了。”說著,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
    (彎下腰來:說明竺爺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傲晳T地問”說明竺可楨在堅持長期物候觀測的日子里養(yǎng)成了主動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tài)度。)。
    5、四人小組練讀。
    一個讀竺爺爺?shù)脑?,一個讀小孩的話,一個讀旁白,一個做評委。
    三、第二次(學習第6---15自然段)。
    1.師述:一年前,孩子對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答不上來,帶著竺爺爺?shù)膰谕?,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自然段,作者用簡潔優(yōu)美的文筆,描繪了一幅春景圖,誰來讀讀看。
    2.指名讀,突出“綠、皺、鼓”等關鍵詞。
    3.齊讀。
    4.重點放在對話朗讀上。
    (1)讀第一遍:自由輕聲讀,想想這是誰說的?幫它加個提示語。
    討論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地問:“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說:“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地問:“什么時候?”
    小孩子()地說:“剛才?!?BR>    竺爺爺()地問:“是第一朵嗎?”
    小孩子()地說:“是。”
    (3)讀第三遍:根據提示與讀出語氣,指導朗讀。
    (4)讀第四遍:指名生一個讀竺爺爺?shù)脑挘粋€讀小孩子的話,其余讀旁白。(7---14)。
    (小孩子是為自己終于完成了竺爺爺去年交給的任務而高興,竺爺爺是為自己終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而興奮。)。
    6.除了對話部分,你還可以從哪里看出?
    出示投影片,朗讀體會帶點詞語的作用“竺爺爺頃刻間象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BR>    7.“鄭重”什么意思?你從“鄭重地計下”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日子又體會到什么?
    (“鄭重”的意思是嚴肅認真。從“鄭重地計下”可以看出竺可楨對科學研究嚴謹、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
    [板書:一絲不茍]。
    師述:是的,“一絲不茍”,竺爺爺?shù)脑捯沧C實了這一點。
    四、作業(yè)。
    1、課后練習4。
    2、抄寫詞語2遍。
    第三課時。
    一、復習。
    1、指名有感情地朗讀第一、二段。
    二、學習第16自然段。
    1、出示:“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來代替觀察?!?BR>    2、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3、你怎樣理解“精確”一詞?(非常準確)能不能結合前文來說說。
    4、指導朗讀。
    5、竺爺爺作為一名物侯學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來的,你找到原因了沒有?
    三、總結遷移。
    1、自由朗讀課文。
    2、從竺可楨爺爺身上,你受到什么啟發(fā)?今后在學習、生活上準備怎樣做?
    學生討論后回答。
    3、小結:正如竺爺爺所說,他正是通過長年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花的規(guī)律。
    [板書:精確觀察]。
    師補充《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竺可楨精確觀察大自然:什么時候第一朵花開,第一聲蛙鳴,第一次雷聲,第一次落葉,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
    4、再讀讀竺爺爺?shù)脑?,加深體會。
    四、練寫片段指導。
    仿照課文第二段,練寫片段,題目是《買菜》或《第一次買菜》。
    1、讀課文第二段,總結這一段中對話集中時記錄的形式特征。
    (1)每人說一段話便獨立成一個自然段。
    (2)可寫提示語,也可不寫。
    2、學生練寫。
    附板書。
    哪天開花。
    竺可楨鄭重記下一絲不茍。
    精確觀察…。
    網絡精彩片斷:竺可楨與孩子的對話,我以為是一個比較好的書面練筆素材。所以我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添加合適的提示語,發(fā)現(xiàn)比較有效。
    請看學生加的有關提示語:
    竺可楨爺爺奇怪地(微笑著、溫和地)問:“什么事情?。俊?BR>    孩子急忙(興奮地、結結巴巴地、自豪地)說:“竺爺爺,杏花開花啦!”
    竺爺爺高興地(連忙、興奮地)問:“什么時候?”
    孩子自信地(不容置疑地、肯定地)說:“剛才!”
    竺爺爺激動地問:“是第一朵嗎?”
    孩子自豪地答:“是?!?BR>    很明顯地可以看出學生對竺可楨終于發(fā)現(xiàn)第一朵杏花盛開的時間激動萬分的心情,對孩子受竺爺爺?shù)挠绊懚鴪远ú灰频貛椭鸂敔斂茖W觀察杏花執(zhí)著精神是真正懂了。但孩子們對提示語究竟如何運用顯然還是不甚明了,這也是我預料之中的,所以有必要對學生進行指導。
    所以我又拋出一個問題:“人物的提示語是否都應放在前面?如果要改,該如何改?”
    這時學生都沉思起來,過了一會兒,有幾名學生發(fā)言了:
    生1:“竺爺爺,杏花開啦!”這一句的提示語應放在后面,因為孩子終于發(fā)現(xiàn)了杏花開放,他急切地想讓竺爺爺知道這驚天喜事。
    我讓學生把提示語調到后面讀讀:
    “竺爺爺,杏花開花啦!”孩子急忙(興奮地、結結巴巴地、自豪地)說。
    孩子們發(fā)現(xiàn)果然這一句人物語言,提示語放在后面確實比前面好。為此,我提醒學生原當人物的語言比較急切、緊張時,提示語可以在后面添加。
    接著孩子們覺得后面竺爺爺?shù)脑挘骸笆裁磿r候?”、“是第一朵嗎?”提示語最好也放在后面,以表現(xiàn)竺爺爺?shù)呐d奮之情。
    有的孩子以為到這里可以結束了,我卻忽悠了他們一下:“那么既然剛才的對話比較急切,你覺得加提示語還有必要嗎?”
    馬上有的孩子大呼上當,因為做了半天無用功,老師捉弄他們了,因為人物對話既然這么急切,完全可以不用提示語。于是我提醒學生,不用提示語是人物對話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蛇€有幾名孩子卻說,剛才的練習很有意思,使他們懂得了人物的提示語在什么情況下加在哪里。
    第一朵杏花教案第二課時篇十七
    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中午。院墻旁的一株杏樹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紅。竺可楨爺爺從外面回來,看到杏花開了,便走近杏樹數(shù)了數(shù),已經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綻開了花瓣兒。這時,杏樹的主人正領著她的孩子走過來。
    “爺爺,您又看花啦?”那孩子仰起臉來天真地問。
    “是啊,杏花開了?!闭f著,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
    “哪天?今天開的?!焙⒆佑X得有些奇怪。
    “我是問第一朵是哪天開的?!斌脿敔斞a充了一句。孩子回答不上來了?!翱上沐e過了看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斌脿敔斶z憾地說。“為什么要知道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孩子疑惑地問。竺爺爺說:“用處大著呢!”“那我明年一定要看到第一朵杏花?!焙⒆诱f。竺爺爺微笑著點了點頭。
    光陰似箭,轉眼又是一年。春風吹皺了河水,吹醒了小草,吹綠了柳梢,吹鼓了杏樹的花苞。
    這一天,竺爺爺正在書房里看書,忽然聽見窗外一個小孩子的聲音:“竺爺爺!竺爺爺!”
    是誰喊得這么急?他趕忙走出書房一看,原來是前院的那個孩子。
    “什么事情???”
    “竺爺爺,杏花開啦!”
    “什么時候?”
    “剛才?!?BR>    “是第一朵嗎?”
    “是?!?BR>    陽光下的杏樹,捧出了第一朵盛開的杏花。多么美麗的杏花呀!竺爺爺走回書房,打開筆記本,鄭重地記下了這個日子。
    竺可楨爺爺曾不止一次地說過:“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代替觀察?!斌脿敔斦峭ㄟ^長年累月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化的規(guī)律。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要求:
    1、學會本課8個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3、賞讀品味有關描寫杏花的句子。
    教學重點:讀通全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看圖揭題:
    1、看圖,圖上畫的是什么花?誰能看圖說說杏花的樣子?
    4、讀課題,質疑。
    二、帶著問題初讀課文,要求:
    1、自由讀課文,借助課文后的拼音把課文讀通順、讀準確。
    2、自由回答剛才提出的問題:杏花是在什么時候開放的?文章為何要寫第一朵杏花?
    3、讀了課文你有了哪些新的問題?
    4、再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什么內容?
    三、小組交流討論自己的自學情況。
    四、全班匯報:
    1、指名讀讀文后的生字,并組詞。
    2、指名分節(jié)讀讀課文。
    3、說說你讀了課文后有了哪些新的問題?
    (對于學生提出的的價值的問題則留作第二課時解決。)。
    4、概括講講課文的主要內容。
    五、賞讀品味:
    本文多處描寫了杏花,請你找一找,讀讀,說說你有什么感受?
    “院墻旁的一株杏樹泛出了一片淡淡的粉紅……已經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綻開了花瓣兒”
    “春風吹綠了柳梢,吹綠了小草……吹鼓了杏樹的花苞”
    “陽光下的杏樹捧出了第一朵盛開的杏花?!?BR>    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六、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想想竺爺爺是個怎樣的人?
    2、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受竺可楨爺爺一絲不茍的科學研究精神。
    2、情景演示,培養(yǎng)學生的表演能力及品字析句能力。
    教學重點:通過品、讀、析、演,感受人物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
    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二、精讀課文1-5自然段,感悟文章的人物特點。
    1、自由讀,說說你感受了竺可楨是個怎樣的人?從哪里看出來的?先自學,然后在小組中交流。
    2、全班交流匯報。
    重點理解“習慣地問”,“我是問第一朵是哪天開的?”體會觀察的精確、細致及長期的觀察習慣。
    3、相機指導學生讀好對話。
    三、情景演示,體會人物心情。(6-15自然段)。
    1、讀課文,小組中分角色演示當時的情景。
    2、指名演示對話,其它同學仔細看,仔細品,想想人物說話的語氣,想象人物說話的神情,評評同學的表演。
    3、給這段對話加上一定的提示語。
    4、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四、學習最后一段:
    1、齊讀。
    2、理解“精確”一詞。
    (先說說“精確”是什么意思?再請學生從日常生活中舉例說說什么才稱得上是“精確”。)。
    五、通讀全文,總結。
    1、自由朗讀全文。想想課文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為題?
    2、匯報交流。
    3、學習了本文,你覺得竺爺爺搞科研采取的是什么態(tài)度?從他的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
    六、課后作業(yè):
    進一步搜集竺可楨的有關資料。
    在教學本課時,我圍繞著“第一朵”杏花以及竺可楨爺爺兩次看杏花的不同進行,再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如“竺可楨爺爺從外面回來,看到杏花開了,便走近杏樹‘數(shù)’了數(shù),已經有四朵不同程度的綻放開來……”“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彎下腰來”感受竺可楨爺爺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特點,學生基本能由我的引導感悟到;而這里的“習慣”二字,說明竺爺爺?shù)募毿挠^察已經成為一種自然的動作;“我是問第一朵是哪天開放的?!备惺艿襟每蓸E爺爺對科學研究的負責;還有“什么事情???”“什么時候?”“是第一朵嗎?”表現(xiàn)他對杏花開放的關注。別人賞花,他卻數(shù)花,問花。最妙的地方是當竺爺爺聽到第一朵杏花開放了的時候的反應:“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贝藭r的竺爺爺是何等的興奮和激動??!這里的問句短小,語氣急促,不難看出他此時格外激動、興奮,幾近欣喜若狂的情態(tài)。
    這篇課文出現(xiàn)了這組一問一答的對話,而這段對話大都沒有提示語,但引導學生讀好對話,通過人物語言來想像他們說話時的語氣神情,理解竺爺爺內心活動卻是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因此在教學中我通過讀引導學生進入情境,讓他們在讀中體會,讀中想象,想象到人物說話時各自的語氣、神態(tài),甚至動作,并進行空白處的補充,然后進行分角色朗讀,學生讀得投入,而且動作到位,如讀到孩子回答“是”的時候有的學生用力地點了點頭,通過朗讀真正體會到竺爺爺一絲不茍的科學研究態(tài)度。
    學生雖然能較好的體會到竺可楨爺爺?shù)倪@種精神,但在教學本課后我思考了很多,感覺自己仍存在一些問題,如:
    1、備課的過程中“備學生”欠缺乏,導致課堂中出現(xiàn)的一些現(xiàn)象不能靈活把握。這就意味著課堂教學的失敗,這讓我深深的感到了自己的不足。
    2、在教學過程中,我講述的部分多于學生理解感悟和朗讀,似乎是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今后在教學的過程中應明確自己引導者的地位,更好的讓學生發(fā)揮他們的優(yōu)越性。
    3、另外,在教學完本課之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將文中小女孩只是一帶而過,沒能引導學生感受這個小女孩身上值得他們學習的東西。綜上所述,我認為我首要的就是如何更好地備課,如何更深層次地與文本對話。加強對教學的解讀,靈活變通教材,及時關注時代發(fā)展的新動向,吸收生活中鮮活的素材,把它及時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學中。同時學習多樣的教學手段也是我的當務之急,主動了解學生,找到適合孩子的最有效的教學手段。
    第一朵杏花教案第二課時篇十八
    一、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
    二、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抓住學習中的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說說這篇課文寫了哪位科學家的故事?[板書:竺可楨]。
    2、課文寫了竺可楨幾次看杏花的情景?(兩次)。
    3、分別是什么時間?(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
    自然段)。
    1、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討論(學生可相互解答,教師只作點撥)。
    3、指導朗讀。
    4、重點指導第3自然段,體會帶點詞的作用。
    5、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開了。說著,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彎下腰來:說明竺爺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習慣地問說明竺可楨在堅持長期物候觀測的日子里養(yǎng)成了主動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tài)度。)。
    6、四人小組練讀。一個讀竺爺爺?shù)脑?,一個讀小孩的話,一個讀旁白,一個做評委。
    7、指名練讀。
    (三)第二次(學習第6———15自然段)。
    1、師述:一年前,孩子對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答不上來,帶著竺爺爺?shù)膰谕?,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自然段,作者用簡潔優(yōu)美的文筆,描繪了一幅春景圖,誰來讀讀看。
    2、指名讀,突出綠、皺、鼓等關鍵詞。
    3、齊讀。
    4、重點放在對話朗讀上。
    (1)讀第一遍:自由輕聲讀,想想這是誰說的?幫它加個提示語。討論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shù)貑枺菏裁词虑檠剑?BR>    小孩子()地說: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地問:什么時候?
    小孩子()地說:剛才。
    竺爺爺()地問:是第一朵嗎?
    小孩子()地說:是。
    (2)讀第二遍:同桌討論,每一句該用怎樣的語氣讀?指名說說,歸納答案:奇怪、高興、激動、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讀第三遍:根據提示與讀出語氣,指導朗讀。
    (4)讀第四遍:指名生一個讀竺爺爺?shù)脑?,一個讀小孩子的話,其余讀旁白。(7———14)。
    5、師述:從同學們的朗讀中,不難聽出竺爺爺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動、非常興奮。那王老師不禁要問小孩子為什么高興?竺爺爺為什么高興?(小孩子是為自己終于完成了竺爺爺去年交給的任務而高興,竺爺爺是為自己終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而興奮。)。
    6、除了對話部分,你還可以從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讀體會帶點詞語的作用竺爺爺頃刻間象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
    7、鄭重什么意思?你從鄭重地計下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日子又體會到什么?(鄭重的意思是嚴肅認真。從鄭重地計下可以看出竺可楨對科學研究嚴謹、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
    [板書:一絲不茍]師述:是的,一絲不茍,竺爺爺?shù)脑捯沧C實了這一點。
    四、點明中心。
    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來代替觀察。
    2、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3、你怎樣理解精確一詞?(非常準確)能不能結合前文來說說。
    4、指導朗讀。
    5、竺爺爺作為一名物侯學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來的,你找到原因了沒有?
    6、小結:正如竺爺爺所說的,他正是通過長年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花的規(guī)律。[板書:精確觀察]師補充《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竺可楨精確觀察大自然:什么時候第一朵花開,第一聲蛙鳴,第一次雷聲,第一次落葉,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
    7、再讀讀竺爺爺?shù)脑?,加深體會。
    五、總結遷移。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總結:課文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一個小故事,贊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茍的科學態(tài)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
    3、學了本文,你覺得應向竺爺爺學些什么?
    六、作業(yè)搜集。
    有關竺可楨爺爺?shù)墓适?,下一堂課交流。
    發(fā)動全班搜集有關科學家的故事,舉行一次名家匯萃的故事會,了解名人故事,體味名人情操,以指導自己的學習、生活。
    第一朵杏花教案第二課時篇十九
    一.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
    二.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抓住學習中的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說說這篇課文寫了哪位科學家的故事?[板書:竺可楨]。
    2.課文寫了竺可楨幾次看杏花的情景?(兩次)。
    3、分別是什么時間?(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學習第1---5。
    自然段)。
    1.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討論(學生可相互解答,教師只作點撥)。
    3.指導朗讀。
    4.重點指導第3自然段,體會帶點詞的作用。
    5.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開了。”說著,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彎下腰來:說明竺爺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傲晳T地問”說明竺可楨在堅持長期物候觀測的日子里養(yǎng)成了主動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tài)度。)。
    6.四人小組練讀。一個讀竺爺爺?shù)脑?,一個讀小孩的話,一個讀旁白,一個做評委。
    7.指名練讀。
    (三)第二次(學習第6---15自然段)。
    1.師述:一年前,孩子對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答不上來,帶著竺爺爺?shù)膰谕?,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自然段,作者用簡潔優(yōu)美的文筆,描繪了一幅春景圖,誰來讀讀看。
    2.指名讀,突出“綠、皺、鼓”等關鍵詞。
    3.齊讀。
    4.重點放在對話朗讀上。
    (1)讀第一遍:自由輕聲讀,想想這是誰說的?幫它加個提示語。討論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shù)貑枺骸笆裁词虑檠?”
    小孩子()地說:“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地問:“什么時候?”
    小孩子()地說:“剛才?!?BR>    竺爺爺()地問:“是第一朵嗎?”
    小孩子()地說:“是?!?BR>    (2)讀第二遍:同桌討論,每一句該用怎樣的語氣讀?指名說說,歸納答案:奇怪、高興、激動、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讀第三遍:根據提示與讀出語氣,指導朗讀。
    (4)讀第四遍:指名生一個讀竺爺爺?shù)脑挘粋€讀小孩子的話,其余讀旁白。(7---14)。
    5.師述:從同學們的朗讀中,不難聽出竺爺爺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動、非常興奮。那王老師不禁要問小孩子為什么高興?竺爺爺為什么高興?(小孩子是為自己終于完成了竺爺爺去年交給的任務而高興,竺爺爺是為自己終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而興奮。)。
    6.除了對話部分,你還可以從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讀體會帶點詞語的作用“竺爺爺頃刻間象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BR>    7.“鄭重”什么意思?你從“鄭重地計下”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日子又體會到什么?(“鄭重”的意思是嚴肅認真。從“鄭重地計下”可以看出竺可楨對科學研究嚴謹、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
    [板書:一絲不茍]師述:是的,“一絲不茍”,竺爺爺?shù)脑捯沧C實了這一點。
    四.點明中心(學習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來代替觀察?!?BR>    2.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3.你怎樣理解“精確”一詞?(非常準確)能不能結合前文來說說。
    4.指導朗讀。
    5.竺爺爺作為一名物侯學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來的,你找到原因了沒有?
    6.小結:正如竺爺爺所說的,他正是通過長年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花的規(guī)律。[板書:精確觀察]師補充《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竺可楨精確觀察大自然:什么時候第一朵花開,第一聲蛙鳴,第一次雷聲,第一次落葉,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
    7.再讀讀竺爺爺?shù)脑?,加深體會。
    五.總結遷移。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總結:課文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一個小故事,贊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茍的科學態(tài)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
    3.學了本文,你覺得應向竺爺爺學些什么?
    六.作業(yè)搜集有關竺可楨爺爺?shù)墓适?,下一堂課交流。
    [板書]。
    竺
    精確。
    觀察。
    可
    楨
    一
    絲
    不
    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