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中班端午節(jié)教案設計意圖(專業(yè)15篇)

字號:

    教案是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有效溝通的橋梁,也是教師與家長交流的依據。教案中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媒體選擇應與教學目標和學生需求相適應。請大家結合教學實際,靈活運用這些教案范例,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
    幼兒中班端午節(jié)教案設計意圖篇一
    一、主題目標:
    1、初步知道植物生長所需要的條件及簡單的生長過程。
    2、了解植物對人類、動物生存的重要性,知道植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
    3、培養(yǎng)幼兒喜愛大自然的情感,養(yǎng)成愛護植物的良好習慣。
    二、主題網絡:
    領域。
    教學內容。
    活動目標。
    健康。
    1、體育活動《揀樹葉》。
    觀察各種樹葉的形狀,了解其名稱。
    2、體育游戲《愛護小樹》。
    培養(yǎng)幼兒愛護植物的好習慣。
    3、體育游戲〈沖出原始森林〉。
    培養(yǎng)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語言。
    1、木偶劇《樹公公的生日》。
    讓幼兒知道樹可以凈化空氣。
    2、故事《小蜜蜂與梨樹公公》。
    掌握一棵樹的各部分的名稱及功能。
    3、兒歌〈愛護人類的朋友—森林〉。
    了解植物對人類、動物生存的重要性。
    社會。
    1、《認識植樹節(jié)》。
    知道植樹節(jié)“3.12”,以及植樹的重要性。
    2、勞動:植樹。
    了解、實踐植樹過程。
    3、參觀:植物園。
    了解各種樹木的名稱、形狀、作用。
    科學。
    1、可愛的種子。
    知道種子發(fā)芽的條件以及過程。
    2、小實驗《植物生長》。
    了解植物生長的過程。
    藝術。
    1、歌曲《種樹》。
    從歌曲中體會、鞏固種樹的過程及樂趣。
    2、音樂游戲《美麗的樹林》。
    通過歌曲萌發(fā)幼兒對植物的情感。
    3、律動《花兒朵朵》。
    對美麗環(huán)境的向往。
    4、剪貼〈美麗的花圃〉。
    讓幼兒表達對美化環(huán)境的體驗。
    5、手工《樹葉拼印畫》。
    讓幼兒對樹葉的美好想象。
    三、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1、壁畫〈植物真有用〉。
    2、活動室四周擺放各種盆栽植物。
    3、圖書角:提供有關環(huán)境保護、植樹造林的書籍。
    四、區(qū)域設置:
    1、自然角:種子發(fā)芽。
    準備各種豆子(如紅豆、綠豆、黃豆、黑豆、蠶豆)。
    2、語言角:木偶戲〈樹公公的生日〉。
    準備故事圖片、角色指偶。
    3、手工角:制作小樹。
    準備彩紙、瓦楞紙、剪刀、膠水。
    4、游戲角:有關〈植物的生長〉、〈保護植物〉等自制的游戲棋。
    五、家園互動:
    1、豐富孩子關于植物的知識。
    2、和孩子動手美化家庭。
    3、帶孩子外出時,提醒孩子要愛護植物。
    幼兒中班端午節(jié)教案設計意圖篇二
    1.了解端午節(jié)的由來,體驗集體吃粽子的快樂。
    2.指導端午節(ji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理解有關節(jié)日的一些風俗習慣。
    3.能用流暢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見解。
    4.愿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jié)日的快樂。
    2.賽龍舟的錄像;幾個不同大小的香包;一個大粽子,幼兒每人一個小粽子。
    3.教學掛圖《屈原的故事》;教學音帶《屈原的故事》。
    1.出示粽子導入活動。
    教師出示大粽子,提問:這是什么?你們吃過嗎?是什么味道?過什么節(jié)日要吃粽子?
    介紹節(jié)日名稱的“端午節(jié)“: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中國人就要過端午節(jié)。
    提示語:端午節(jié)是怎么來的呢?這個節(jié)日表示什么意思?讓我們來聽聽這個故事。
    2.講述故事,介紹端午節(jié)的來歷出示掛圖,播放錄音《屈原的故事》。
    提問并小結:現在你們知道端午節(jié)是怎么來的嗎?(原來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劃船是為了尋找投江的屈原爺爺,粽子是扔進江里喂魚的,是為了魚兒不傷害屈原爺爺)。
    3.觀看錄像,感受賽龍舟是緊張、歡快的氣氛。
    提問:他們在干什么?看賽龍舟給你什么樣的感覺?
    4.了解相關風俗活動。
    5.品嘗粽子,體驗快樂。
    請幼兒自己動手剝粽子,吃粽子。
    請幼兒交流粽子的味道。
    活動建議與提示:
    1.此活動安排在端午節(jié)的前一周在開展。
    2.組織幼兒自由閱讀相關才來哦,了解粽子的來歷、端午節(jié)里的民間風俗。請幼兒用橡皮泥報紙、繩子等材料做粽子,布置一個粽子展示會。
    3.如果條件許可,活動前可讓幼兒觀看一系列的端午節(jié)的活動錄像,如賽龍舟、包粽子、做香包等,使用前后可讓幼兒觀看一系列端午節(jié)里的民間慶?;顒印?BR>    4.請家長與孩子進行娛樂游戲“劃龍船“,培養(yǎng)孩子的團隊合作意識和動作的靈活性、協(xié)調性。
    通過“端午”主題教育活動,讓幼兒感受過節(jié)的快樂,做中國人的光榮。體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源遠流長,積累幼兒的文化底蘊。在活動中讓幼兒展現自己,發(fā)展自己個性,進一步培養(yǎng)他們的主體參與意識、動手能力和同伴間的團結合作精神。
    幼兒中班端午節(jié)教案設計意圖篇三
    一、了解劃龍舟的人員的及其工作。
    二、知道只有講規(guī)則,團結合作才能劃好龍舟。
    三、體驗規(guī)則的重要性及規(guī)則游戲帶來的樂趣。
    重點:了解劃龍舟這一運動。
    難點:知道規(guī)則的重要性
    一、劃龍舟視頻。
    二、圖片:龍舟、劃手、鼓手、掌舵人。
    三、紙折的船、塑料門洞。
    一、出示紙折的小船,激發(fā)幼兒興趣。
    1、“小朋友,看這是什么?”
    2、“你們知道它在哪里行駛嗎?”(幼兒回答:河上、海里、水里等)
    3、“你們還見過哪些不一樣的船呢?”(幼兒回答:冒煙的木頭、輪船、很長很長的船、兩層的船等等)
    二、出示圖片認識龍舟。
    1、教師出示龍舟圖片,激發(fā)幼兒探索興趣。
    (1)師:“老師今天給你們介紹一條船,你們知道它是什么船嗎?”
    (2)告訴幼兒圖片上船的名字叫龍舟。
    2、引導幼兒認識龍舟。
    (1)“仔細看看,它是什么樣子的?”(幼兒回答:長長的、前面有一個龍頭、后面還有一個尾、有船槳)
    (2)“你知道它是用來看什么的嗎?”(幼兒回答:劃船的,比賽的)
    (3)教師小結:每年端午節(jié)的時候,人們都會舉行劃龍舟比賽。
    三、觀看視頻,出示圖片幼兒觀察及了解龍舟上三種人的分工,及其重要性。
    1、教師播放視頻,幼兒觀看劃龍舟比賽。
    2、教師提問,引導幼兒觀察并了解龍舟上三種人的分工。
    (1)師:你們看到船上有哪些人?(幼兒回答:有戴帽子的人,敲鼓的人,還有坐在后面的人等。)
    (2)他們在干什么?(幼兒回答:在敲鼓、在劃船)
    3、出示圖片進一步認識龍舟上三種人的名稱、分工及重要性。
    (1)分別出示三張圖片,一一介紹龍舟上的三種人,分別叫:鼓手、劃手、掌舵人
    (2)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龍舟上三種人是做什么的。
    教師小結:在龍舟上面,“鼓手”坐在龍頭前敲鼓給劃船的人發(fā)號口令;“劃手”聽著鼓點拿著船槳劃船;“掌舵人”站在船尾拿著舵掌握方向。
    (3)引導幼兒用動作模仿三種人不同的工作。
    (4)和幼兒一起談話,了解各自分工的重要性。
    師:“如果有的劃手不按照鼓手的節(jié)奏來劃船,會怎么樣呢?”
    “劃船的時候鼓手敲鼓的節(jié)奏忽快忽慢會出現什么情況呢?”
    “如果掌舵的人控制不好方向船會怎么樣呢?”
    (5)教師小結:在龍舟上有劃船的、有敲鼓的人、有掌舵的人,在劃龍舟的時候他們需要團結合作各盡其責才能到達終點。
    四.游戲體驗
    1、教師將幼兒分成三組,每組規(guī)定做不同的動作。(第一組:拍手第二組:拍膝蓋第三組:跺腳)
    2、教師講游戲規(guī)則
    規(guī)則:聽音樂看教師指揮,該哪組做動作或哪兩組做動作,其它組則休息,如有人犯規(guī)則音樂重新開始。
    3、教師和幼兒一起游戲,體驗規(guī)則的重要性。
    4、師幼討論:
    (1)在剛才的節(jié)奏游戲中,我們重新開始了幾次,為什么會這樣呢?
    (2)后來我們是怎樣成功的?
    五、談話小結,將規(guī)則意識延伸到孩子的一日生活中。
    1、劃龍舟的時候怎么做才能又快又穩(wěn)到達終點?
    2、剛才的節(jié)奏游戲中,怎樣做才能完成游戲?
    3、小朋友在喝水的時候應該怎樣做?
    4、在玩滑滑梯的時候我們要講什么規(guī)則呢?
    作為一節(jié)社會課,重點放在讓幼兒通過了解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的基礎上,知道劃龍舟的人員的及其工作,從而體驗規(guī)則的重要性及規(guī)則游戲帶來的樂趣。在教案的設計上,整個教學內容安排緊湊,條理清晰。
    幼兒中班端午節(jié)教案設計意圖篇四
    1.知道人們用互增賀卡的形式祝賀新年,體驗與分享節(jié)日的快樂,學會表達祝福。
    2.學習用剪貼、挖空、繪畫的方法制作賀卡。
    物質準備:收集各種漂亮的賀卡供幼兒欣賞,幼兒制作賀卡用具人手一份,ppt課件。
    知識準備:幼兒已認識賀卡。
    用自己的方式向親朋好友表達自己的祝福。難點: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制作賀卡表達祝福。
    討論法、欣賞法、示范法、操作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一、討論引發(fā)制作賀卡的興趣。
    師:新年快到了,人們可以怎樣相互祝賀新年呢?
    幼兒相互討論,并回答問題。
    二、欣賞賀年卡。
    1.教師播放ppt請幼兒欣賞設計各異的賀卡。
    2。討論給親朋好友的賀卡中送去怎樣的祝福。
    幼兒觀察幾種賀卡的不同制作方法。
    三、制作賀卡:重點教授挖空剪的技能。
    教師邊示范邊教授兒歌“小朋友們一起來,一捏二剪三鉆洞,沿著黑線走一圈,挖出中心就完成,小手變得真靈巧?!薄?BR>    幼兒練習挖空剪的技能。
    四、裝飾賀卡。
    教師示范用皺紋紙、蠟筆、貼紙裝飾賀卡的方法。
    1.自由選擇制作賀卡的材料及方法,如用彩紙剪貼、撕貼等。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在賀卡上表達自己對收卡人的祝福。
    五、欣賞自制的賀卡。
    互贈賀年卡,對好朋友說說祝福的話。
    區(qū)域活動美工區(qū)繼續(xù)投放材料讓幼兒繼續(xù)大膽制作不同的賀卡。
    幼兒制作賀卡,送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班里的同伴等。
    幼兒中班端午節(jié)教案設計意圖篇五
    端午節(jié)是我國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它有著獨特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慶?;顒印_@些活動都適合中班的幼兒來開展,既能鍛煉和發(fā)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和興趣。同時,端午節(jié)又有著一個有名的來歷,讓幼兒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發(fā)他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為此,我結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jié),開展相關的主題教學活動。
    1、知道端午節(ji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樂于了解端午節(jié)的一些風俗和來歷,樂于參與一些節(jié)日準備和慶?;顒?。
    2、對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感興趣,產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1、科學區(qū):投放艾草和菖蒲。陳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美工區(qū):放置制作長命縷和紙粽子的材料。
    3、閱讀區(qū):張貼有關端午節(jié)的字條,讓幼兒認讀。
    4、表演區(qū):提供扎頭的布條和紙棒,供幼兒表演賽龍舟。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關端午節(jié)風俗的圖片、資料,向孩子講述端午節(jié)的風俗。
    2、帶孩子購買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鴨蛋等過節(jié)物品。
    3、和孩子一起觀看有關節(jié)日慶祝活動的報道。
    4、參加班級的包粽子活動。
    活動一端午節(jié)的風俗和來歷。
    目標:
    1、知道端午節(jié)的日期,了解端午節(jié)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對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產生初步的興趣,對屈原產生崇敬之情。
    幼兒表現:
    和風俗說出來。
    活動二艾草和菖蒲。
    目標:
    觀察艾草和菖蒲的外形,了解它們在端午節(jié)期間的特殊用途。
    幼兒表現:
    班上有四個幼兒特地讓家長去市場購買艾草和菖蒲,我把它掛在教室內外。孩子們感到很新鮮,他們以前看到過,但是卻叫不出名,更不知道它的實際含義是什么,所以都紛紛問我。我向他們解釋和介紹了艾草和菖蒲的名稱和端午節(jié)用來辟邪的用意。對于辟邪孩子們都不太懂,但他們知道這肯定是一種挺厲害的東西,就象一把劍一樣。關于名稱,有一個幼兒問我:哪一樣是艾草?哪一樣是菖蒲?我當時一下子蒙住了,的確課前我沒仔細去查過資料,于是我就請小朋友幫忙去問問爺爺奶奶或爸爸媽媽。小朋友們樂意地接受了任務,下午當大人來接孩子時,他們都急著詢問,但當時家長們也都被問住了。
    活動三粽子香袋。
    目標:
    1、感受粽子香袋的美。
    2、在探索中學習疊制錐體技能。
    3、養(yǎng)成做事細心的習慣。
    幼兒表現:
    幼:“瞧!我包的粽子大吧?!?BR>    幼:“我包的粽子可結實了?!?BR>    幼:“我們的粽子五顏六色的真漂亮,啊嗚!咬一口?!?BR>    ……。
    幼:“哇!老師把我們紙做的粽子串起來了,好漂亮??!”
    幼:“這個是我做的。”
    幼:“我的也有的,好幾個呢!”
    幼:“我們的教室真漂亮啊!別的班級肯定沒這么漂亮?!?BR>    當家長來接孩子時,他們走進教室就發(fā)現了懸掛在梁上的一串串粽子香袋,都說很漂亮,很多家長饒有興趣地湊近摸摸。孩子們也非常積極地拉著大人參觀自己的作品,一臉的自豪感。家長們都說班級的環(huán)境非常漂亮,非常美。
    幼兒中班端午節(jié)教案設計意圖篇六
    活動目標:
    1、了解端午節(jié)的名稱、來歷和有關習俗,知道端午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
    2、觀看奶奶包粽子,知道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風俗。
    3、體驗中國民間節(jié)日特有的韻味,感受中國的社會文化。
    活動準備:
    1、flash故事《端午節(jié)的傳說》、《端午節(jié)的習俗》。
    2、包粽子的材料及工具:如粽葉、大米、紅豆沙、蛋黃、線、剪刀等。
    活動過程:
    1、幼兒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節(jié)。
    “5月初五是什么節(jié)日?”幼兒和同伴交流。
    請個別幼兒表述,重點引導幼兒表述端午節(jié)的時間。
    師生共同小結:端午節(jié)是中國農歷的五月初五。
    端午節(jié)這天人們都吃什么來慶祝節(jié)日的?
    為什么在這段時間里人們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端午節(jié)是怎么來的,誰知道它的傳說?”幼兒相互交流。
    組織幼兒欣賞故事:《端午節(jié)的傳說》、《端午節(jié)的習俗》。
    “在端午節(jié)這天,人們都有哪些活動,為什么進行這樣的活動?”幼兒分組交流。
    請每組選1名幼兒在集體面前發(fā)言。
    教師小結:端午節(jié)人們會進行許多活動,如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佩香囊等。
    3、幼兒交流吃粽子的經驗。
    “你們吃過或者見過哪些粽子?”幼兒和同伴交流。
    教師和幼兒共同小結:粽子有各種各樣的口味,里面有不同的餡。
    4、幼兒與阿姨、奶奶共同包粽子。
    “小朋友們粽子嗎?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粽子吧!”
    (1)幼兒分組與阿姨、奶奶共同包粽子,引導幼兒為阿姨拿、放材料,邊看邊交流。
    “包粽子的順序是什么?包粽子時需要注意什么?
    (2)與幼兒交談:通過看包粽子、學習包粽子的過程后有什么感受?
    5、幼兒和家長志愿者共同分享粽子。
    6、師生共同小結:
    端午節(ji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也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是我國特有的節(jié)日,我為我的國家感到自豪。
    幼兒中班端午節(jié)教案設計意圖篇七
    中班:蜜蜂做工(重點領域:音樂)。
    活動目標:
    1、學習用輕快、活潑的聲音演唱歌曲,感受歌詞的韻律美。
    2、根據歌詞內容排列圖片,再借助圖片順序記憶歌詞。
    3、在記憶歌詞演唱的過程中,勇于克服困難,挑戰(zhàn)自我。
    活動準備:
    根據歌詞,繪制相應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教師范唱歌曲,幼兒回憶歌詞并按照歌詞的順序擺放圖片。
    1、教師模仿蜜蜂的叫聲,創(chuàng)設情境。
    教師:嗡嗡嗡,嗡嗡嗡,你們猜猜我是誰啊?
    2、教師范唱歌曲,幼兒回憶歌詞。幼兒每回憶一句歌詞,教師就將相應的圖片按照順序貼在黑板上。
    教師:小蜜蜂幾天要去做工了,你們聽聽這首歌曲里的小蜜蜂做了哪些事情?
    (二)幼兒嘗試根據圖片的暗示學說歌曲。
    幼兒根據圖片的順序按照音樂的節(jié)奏念歌詞,感受歌詞中的韻律。
    教師:小蜜蜂是怎么做工的呢?我們一起看著圖,聽著音樂來說說吧!
    (三)幼兒根據圖片暗示學唱歌曲。
    教師:我們一起來看著圖片歌唱蜜蜂做工的事情。
    (四)幼兒嘗試自己記憶歌詞并演唱歌曲。
    1、幼兒嘗試記憶歌詞,演唱歌曲。
    教師:小蜜蜂們,你們記住自己做的事情了嗎?
    2、教師撤掉一幅圖,幼兒記憶歌詞并演唱。
    教師:我把這幅圖拿走了,小蜜蜂們可以唱歌嗎?
    3、教師再撤掉兩幅圖片,幼兒記憶歌詞并演唱。
    4、教師將圖片全部拿下來,幼兒嘗試自己記憶歌詞并演唱。
    教師:這次我會把所有的圖片都拿走,小蜜蜂們能唱出來嗎?
    (五)幼兒一邊唱歌一邊自由地跳舞。
    教師:小蜜蜂們,春天來了,我們一起邊唱邊去做工吧!
    幼兒中班端午節(jié)教案設計意圖篇八
    1、運用揉、搓、捏、切的方法制作龍舟并能仔細刻畫細節(jié)。
    2、通過傳統(tǒng)故事了解賽龍舟的由來,享受制作的樂趣。
    通過傳統(tǒng)故事了解賽龍舟的由來,運用揉、搓、捏的方法制作龍舟,享受制作的樂趣。
    能用切、壓的方法刻畫出龍頭、龍尾的細節(jié)。
    物質準備:各色陶泥、圖片ppt。
    經驗準備:會簡單的搓、揉、捏技巧。
    開始部分。
    談話導入:小朋友們知道什么節(jié)日快到了么?(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都干什么?(吃粽子、賽龍舟)。
    人們在端午節(jié)時為什么會賽龍舟?
    講故事,介紹賽龍舟的由來。
    基本部分。
    1、播放ppt,請幼兒觀看龍舟的圖片。
    通過出示圖片,幫助幼兒了解布龍舟的主要外形特征,為后期創(chuàng)作積累視覺經驗。
    2、幼兒討論龍舟各部分的組成。
    小結:龍的身體是小船,龍頭是船頭,龍尾是船尾。
    3、圖片定格在陶藝龍舟圖,請幼兒觀察。
    師:那龍頭、龍尾是什么樣子的'?它們像是什么形狀變成的?
    小結:龍頭像是一個彎曲的圓柱體,龍尾像是兩個三角形。
    4、我們該怎樣表現龍頭上的嘴巴、龍須、龍角和龍尾呢?
    小結:運用切的技能把圓柱體一端切開一部分變成嘴巴,拱起的部分切出小口變成大龍須,用其他泥搓成細長條變成小龍須和龍角。龍尾處捏出兩個三角形,將其中一個切出龍尾花紋。
    5、教師示范并講解制作步驟。
    6、幼兒制作,教師巡回指導。
    結束部分。
    幼兒展示作品相互講述故事。
    幼兒中班端午節(jié)教案設計意圖篇九
    端午節(jié)是我國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它有著獨特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慶?;顒?。這些活動都適合中班的幼兒來開展,既能鍛煉和發(fā)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和興趣。同時,端午節(jié)又有著一個有名的來歷,讓幼兒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發(fā)他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為此,我結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jié),開展相關的主題教學活動。
    1、知道端午節(ji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樂于了解端午節(jié)的一些風俗和來歷,樂于參與一些節(jié)日準備和慶?;顒?。
    2、對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感興趣,產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1、科學區(qū):投放艾草和菖蒲。陳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美工區(qū):放置制作長命縷和紙粽子的材料。
    3、閱讀區(qū):張貼有關端午節(jié)的字條,讓幼兒認讀。
    4、表演區(qū):提供扎頭的布條和紙棒,供幼兒表演賽龍舟。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關端午節(jié)風俗的圖片、資料,向孩子講述端午節(jié)的風俗。
    2、帶孩子購買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鴨蛋等過節(jié)物品。
    3、和孩子一起觀看有關節(jié)日慶?;顒拥膱蟮?。
    4、參加班級的包粽子活動。
    活動一端午節(jié)的風俗和來歷。
    目標:
    1、知道端午節(jié)的'日期,了解端午節(jié)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對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產生初步的興趣,對屈原產生崇敬之情。幼兒表現:當我在給孩子講《屈原》的故事時,他們都聽得非常的認真,睜著大眼睛滿臉一副敬佩的樣子。當聽到屈原投江的情景時,都不約而同地發(fā)出“啊”的驚嘆聲和遺憾聲。有的孩子還爭著要把自己從家長處聽到的關于端午節(jié)的來歷和風俗說出來。
    活動二艾草和菖蒲。
    目標:觀察艾草和菖蒲的外形,了解它們在端午節(jié)期間的特殊用途。幼兒表現:班上有四個幼兒特地讓家長去市場購買艾草和菖蒲,我把它掛在教室內外。孩子們感到很新鮮,他們以前看到過,但是卻叫不出名,更不知道它的實際含義是什么,所以都紛紛問我。我向他們解釋和介紹了艾草和菖蒲的名稱和端午節(jié)用來辟邪的用意。對于辟邪孩子們都不太懂,但他們知道這肯定是一種挺厲害的東西,就象一把劍一樣。關于名稱,有一個幼兒問我:哪一樣是艾草?哪一樣是菖蒲?我當時一下子蒙住了,的確課前我沒仔細去查過資料,于是我就請小朋友幫忙去問問爺爺奶奶或爸爸媽媽。小朋友們樂意地接受了任務,下午當大人來接孩子時,他們都急著詢問,但當時家長們也都被問住了。
    活動三粽子香袋。
    目標:
    1、感受粽子香袋的美。
    2、在探索中學習疊制錐體技能。
    3、養(yǎng)成做事細心的習慣。幼兒表現:
    幼:“瞧!我包的粽子大吧?!?BR>    幼:“我包的粽子可結實了?!?BR>    幼:“我們的粽子五顏六色的真漂亮,啊嗚!咬一口?!?BR>    ……。
    幼:“哇!老師把我們紙做的粽子串起來了,好漂亮??!”
    幼:“這個是我做的?!?BR>    幼:“我的也有的,好幾個呢!”
    幼兒中班端午節(jié)教案設計意圖篇十
    設計意圖:
    端午是我國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有其獨特的由來和習俗活動,賽龍舟就是貴溪端午重要習俗之一。在這臨近端午節(jié)時,很多孩子有很強的好奇心,總是會聽到孩子們在一起討論一些問題“你知道哪天是端午節(jié)嗎”“過五天吧”“不對,要過五月吧”“你才不對,我媽媽說過五天就到外婆家去拿粽子”“我媽媽也說帶我去重慶外婆家掛香包”“我爸爸會帶我去看賽龍舟”“……”
    根據大班幼兒已有的一點生活經驗,他們對生活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從孩子們的討論中發(fā)現了孩子們對端午節(jié)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探究欲望,語言中都在積極地表達自己對端午的向往。為了讓孩子們更好的了解端午節(jié),并感受端午節(jié)帶來的快樂,于是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了解端午佳節(jié)的各種習俗。
    2、會用快板節(jié)奏創(chuàng)編端午兒歌。
    3、體驗賽龍舟活動帶來的樂趣,感受節(jié)日的氛圍。
    活動重點:了解端午節(jié)的習俗,并能靈活運用快板創(chuàng)編快板兒歌。
    活動難點:賽龍舟里團結合作的精神。
    活動準備:快板若干、過端午課件,鼓一面,槳若干,小紅旗若干。
    一、說端午:了解端午習俗。
    馬上五月初五要過端午節(jié)了,小朋友知道端午節(jié)都要干些什么嗎?
    其實端午節(jié)的習俗除了小朋友說的,還有很多,老師帶來一些圖片請小朋友們看,在看的時候請小朋友們仔細看,認真看,待會把你們看到的要記下來!(播放課件,幼兒觀看課件)。
    小朋友在剛剛的圖片里面,你們都知道了端午節(jié)的哪些習俗嗎?(幼兒說)。
    二、唱端午:創(chuàng)編端午兒歌。
    下面我要和小朋友一起用快板說唱游戲,看!(出示快板)。
    1、老師先來說唱端午,請小朋友認真聽(五月五、過端午、端午節(jié)、吃粽子。。。。。)。
    2、老師剛才說唱的時候你們發(fā)現有什么地方不一樣?(幼兒各抒己見)。
    3、這位小朋友說的非常正確,剛才老師在說唱的時候每遍講的都是不一樣的習俗,接下來請小朋友一起玩好不好?(好)。
    請小朋友從身后取出你的快板。
    1、教師講述快板的握法;。
    2、幼兒感受快板的玩法,自由打塊板。
    小朋友都會打快板了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玩?zhèn)€奪旗競賽游戲。
    三、過端午:玩龍舟游戲。
    接下來我?guī)砹艘粋€更好玩的游戲那就是信江河上賽龍舟。
    教師帶領幼兒玩劃舟游戲;。
    1、要點:龍舟上面有鼓手、舵手、橈手,請小朋友當橈手,請琦琦老師當鼓手,紅紅老師當舵手。
    2、游戲規(guī)則:小朋友每人拿一只漿,找一個好朋友手挽手,聽到口號!喲!喲!就舉起槳做準備,鼓聲一敲開始劃(準備開始)。
    分成兩組比賽劃(規(guī)則同上)。
    結束語:小朋友還想比嗎!(那我們到外面去比吧)喲!喲!跟隨鼓聲結束活動。
    幼兒中班端午節(jié)教案設計意圖篇十一
    活動目標:
    1、發(fā)揮幼兒想象力,讓他們嘗試輪胎的各種玩法。
    2、幼兒學習從高處自然跳下,并初步掌握保護自己的方法。
    3、鼓勵并幫助幼兒挑戰(zhàn)目標,分享挑戰(zhàn)成功后的快樂。
    4、通過活動鍛煉幼兒的跳躍能力,讓他們的身體得到鍛煉。
    5、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舊輪胎、保護墊、星星貼紙、輪胎創(chuàng)意組合圖、紅綠燈標志。
    2、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我和輪胎玩游戲。
    1、聽音樂做開小車操。
    2、紅綠燈游戲。
    二、探索活動。
    1、自由探索輪胎的多種玩法。
    2、交流分享新玩法。
    三、學習與挑戰(zhàn)活動。
    1、看圖搭小山。
    (1)提供給幼兒圖片,幼兒小組合作照圖片將輪胎搭出三座不同的'小山。
    (2)集體討論,三座小山搭法的難易。
    2、挑戰(zhàn)與學習。
    (1)交代挑戰(zhàn)小山的要求與跳的方法。
    (2)幼兒自由選擇組成三個小組進行游戲。
    (3)幼兒重新進行選擇,再進行游戲。
    (4)加大游戲難度,再次進行游戲‘。
    3、放松整理。
    幼兒音樂聲中送輪胎回家。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能與同伴商量合作玩,并體驗到一起玩的快樂,對中班幼兒來說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通過這個活動,幼兒在自由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中,在自由合作游戲中,發(fā)現和創(chuàng)造出了新的玩法。
    在挑戰(zhàn)活動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孩子們自己看圖疊輪胎,不僅抽象思維能力得到了挑戰(zhàn),而且動手能力也得到了挑戰(zhàn)。在自由選擇及學習活動環(huán)節(jié)中,孩子們得到是一種對體能的挑戰(zhàn),更是一種對心理素質的挑戰(zhàn)。
    在體育活動中,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隱性危險,孩子們從高處往下跳存在著一定的危險,因此,活動中有了相對的安全保護措施,孩子們在老師正確的引導下,建立了自我保護意識,學會了自我保護的小常識。
    幼兒中班端午節(jié)教案設計意圖篇十二
    1、嘗試運用畫、撕、剪、貼等多種方式和同伴共同裝飾美麗的龍舟。
    2、樂意和同伴共同協(xié)商,分工裝飾龍舟,體驗合作成功的'快樂。
    3、知道節(jié)日時人們主要的慶?;顒印?BR>    4、簡單了解節(jié)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幼兒中班端午節(jié)教案設計意圖篇十三
    在全園性的民族文化主題活動中,根據托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對食物比較敏感,我們以中華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為切口,以節(jié)日食品為代表,選擇了三個具有代表性的節(jié)日,生成系列主題活動“熱熱鬧鬧元宵節(jié)”、“香香甜甜粽子節(jié)”、“團團圓圓中秋節(jié)”。最近根據時令季節(jié)即將進入“香香甜甜粽子節(jié)”主題。粽子party是這個主題結束階段的綜合活動,整合了幼兒的已有經驗。此活動創(chuàng)設了party這個情境,有音樂、有食品、有游戲活動,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有觀察法、體驗法、游戲法等,引導幼兒進一步了解端午節(jié)的習俗,感受濃厚的節(jié)日氣氛。
    1、能清楚地說出粽子的種類和味道。
    2、通過品嘗、裝飾等活動,進一步了解端午節(jié)的習俗,感受濃厚的節(jié)日氣氛。
    3、能積極參與游戲活動,大膽表現。
    4、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1、品嘗粽子。
    2)以自助餐的形式品嘗各種粽子,說出粽子的種類和味道(甜、香、軟)。
    ——與同伴、教師互動。
    2、游戲活動——與同伴、教師互動。
    1)穿戴粽葉服飾(準備好的裙子、頭飾、披肩等)。
    2)裝飾香包、掛香包。
    3)將咸鴨蛋放進網兜并掛戴。
    4)鴨蛋滾畫(淺色色粉紙、單獨滾、同伴間對滾)。
    3、活動達到高潮并結束。
    播放已學過的一首關于粽子節(jié)的一首歌,滾畫作品貼在后面作背景,集體進行歌表演。
    活動中,孩子們運用多種感官:想、看、說、聽,自己講述粽子的大小、形狀等不同特征,教師在旁加以鼓勵,能使孩子原有的經驗得到梳理?;顒永镂姨峁兆訉嵨镒尯⒆佑^察,這樣有助于孩子更好地掌握粽子的多種形狀,大小區(qū)分等特征,給孩子以直觀的感性經驗。知識豐富后給孩子們品嘗我準備好的幾個品種的粽子,孩子們看著飄溢清香粽子有說不出的高興,他們品嘗不同粽子的同時也在一邊議論平時吃過的粽子有什么形狀的,有什么味道的,還有餡兒又放有什么的。粽子的故事由來,教師充分發(fā)揮孩子們的想象力,由孩子自由說說,教師不做肯定與否定,而是對孩子加以鼓勵。最后再由老師對故事由來的小結,激發(fā)幼兒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生活,對家鄉(xiāng)的特產喜愛。我作為教育者,在活動中起到主導的`作用,適時、適宜的引導孩子掌握知識。
    幼兒中班端午節(jié)教案設計意圖篇十四
    1、知道端午節(jié)的日期以及端午節(ji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2、了解端午節(jié)的來歷,指導一些特殊的端午節(jié)物品,萌發(fā)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對屈原產生崇敬之情。
    1、ppt,粽子;香袋;長命縷;雄黃酒;龍舟圖片。
    2、建議家長事先為幼兒講述端午節(jié)的有關風俗。
    1、了解端午節(jié)有關物品。
    幼:粽子,龍舟(船),香袋。
    幼:水/酒。
    師:圖片中的東西一起復述一遍你見過這些東西嗎?在哪里見到的?
    幼:見過。家里,商店里。
    師:老師聽到好多小朋友說端午節(jié),你們是怎么知道端午節(jié)的呢?
    幼:我爸爸/我媽媽給我講的。
    幼:6月6日(公歷)五月初五(農歷)(給幼兒分析公歷,農歷)。
    師: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jié)是怎么來的嗎?
    幼:屈原。
    師:有小朋友知道屈原,非常聰明,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端午節(jié)。這個節(jié)日啊,和我國以為著名的詩人有關。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片,聽聽屈原的故事(教師講故事完)。
    師:端午節(jié)和誰有關?
    幼:屈原師:小朋友們聽得都很仔細,現在人們過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誰?
    幼:人好,死了,愛國家(表達了人們對屈原怎樣的感情)。
    幼:很偉大。
    師:屈原很偉大,當時人們聽到屈原死的消息,他們怎么做的?
    幼:劃小船,拿粽子、雞蛋、把雄黃酒倒進江里。
    師:人們劃來小船打撈屈原的身體,為了不讓魚蝦們吃屈原的身體,把粽子、雞蛋扔進河里,把雄黃酒倒進江中,讓水里的動物罪暈,不去傷害屈原的身體。
    師:人們對屈原好不好啊?
    幼:好師:因為屈原愛國家,愛人民,所以人民也熱愛他。為了懷念他,以后農歷五月初五就成了我們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也就是端午節(jié)。所以在我們過端午節(jié)的時候呢,包粽子,賽龍舟也成了我們的習俗了。
    師:現在小朋友們清楚了沒有,端午節(jié)是怎么來的???
    幼:紀念屈原。
    師:在什么時候?
    幼:農歷五月初五。
    師:我們都要干什些什么事呢?
    幼:賽龍舟,包粽子。
    師:我們現在呢,在完整的欣賞一下這個故事,體會一下大詩人屈原的心情,和人們對他的熱愛與懷念。
    幼兒中班端午節(jié)教案設計意圖篇十五
    活動準備:
    故事《端午節(jié)的傳說》、《端午節(jié)的習俗》。
    2.編彩帶、做香囊、畫彩蛋等活動的相關材料。
    活動過程:
    (一)了解端午節(jié)的名稱及時間。
    1.出示粽子實物,引發(fā)幼兒興趣。
    師:看,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什么?你們吃過粽子嗎?什么節(jié)日的時候我們會吃粽子呢?
    教師小結:五月五日,是端午。端午節(jié)是我們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二)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jié)的來歷。
    1.觀看端午節(jié)的'故事。
    2.提問幫助理解。
    師:剛才故事里說了什么?
    教師小結: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還要吃粽子呢。吃粽子,憶屈原。
    (三)組織幼兒開始畫有關端午節(jié)的元素。
    (四)自主探索,通過編彩帶、做香囊、畫彩蛋等有趣的活動,了解端午節(jié)的其他一些習俗。
    1.提供實物、錄像等,幼兒分組探索端午節(jié)的常見習俗。
    2.幼兒交流探索結果。
    教師小結:這些活動不僅是為了紀念屈原,還有著人們希望一家團聚,生活美滿的心愿呢!
    (五)結束活動,兒歌總結。
    1.教師念兒歌總結。
    活動延伸:
    美工區(qū):用彩色紙折粽子,嘗試編蛋網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