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六年級宿建德江教案(熱門18篇)

字號:

    教案應該與教材內容密切結合,緊密銜接教學環(huán)節(jié),保證學習效果。教師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組織和布置,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高質量的教案范文是教學改革和教學創(chuàng)新的重要推動力。
    部編版六年級宿建德江教案篇一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認識“姓、氏、李、張、古、吳、趙、錢、孫、周、王、官”12個生字;認識弓字旁、金字旁。
    3、會寫“姓、什、么、雙、國、王、方”7個生字,知道筆畫順序,會組詞。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認讀12個生字,正確認讀新詞語,會寫7個生字,認識2個偏旁。
    1、自己先讀一讀課文,不認識的字讀一讀拼音。
    2、老師教讀,男生讀、女生讀,全班齊讀。
    4、做課本上的`問答游戲。
    1、板書詞語:“姓氏、趙錢孫李、周吳鄭王、古月胡、上官、雙方、國王、什么”。(加粗字體是書本上要求必須認識的字)。
    2、老師教讀,請學生上臺來教讀。
    3、老師隨機抽取幾個字指一指,認識會讀的同學站起來大聲讀出來。看誰反應最快。
    4、根據(jù)筆順歌自己想一想筆畫順序是怎樣的?請四個同學上臺來,把“姓、什、么、雙、方、國、王”七個字的筆順寫在黑板上,其余同學就在書本上,把這四個字按照筆順寫在田字格中。
    (筆順歌:先橫后豎,先撇后捺;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先中間,后兩邊;先外后里再封口。)。
    5、說一說“張”“錢”“徐”“國”都是什么偏旁呢?弓字旁、金字旁、雙人旁、國字框。
    6、把黑板上的詞語一起來讀一遍,會讀了的就擦掉,較難的詞語就留在黑板上,可以多讀兩遍。
    7、全班一起齊讀課文。
    1、根據(jù)課文內容填空。
    木子——()弓長——()古月——()口天——()子小——()言午——()。
    3、將下列字與正確的拼音連起來。gushiwuxingguanqianzhao姓。
    氏
    古
    吳
    趙
    錢
    官
    4、給下列字注音。()()()()()張周官王姓。
    5、齊讀課文,背誦課文。
    1、寫本課生字(422格式,并選兩個詞各寫一句話)。
    2、背誦課文。
    部編版六年級宿建德江教案篇二
    1.學習生字、詞語。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文中人物的對話描寫。
    4.通過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體會“八兒”一家的其樂融融。
    文中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
    體會“八兒”一家的其樂融融。
    學生查找資料,了解“臘八粥”的相關民俗。有條件的可以找來沈從文《臘八粥》的全文,仔細閱讀,對小說全文的大概內容先有一個整體的把握。
    今天,我們學習《臘八粥》,請一個同學來讀一下課題。
    1.指名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請其他同學們認真在心里跟著讀。
    3.這篇文章圍繞臘八粥講了一件什么事?
    4.學生匯報,教師點撥。
    1.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誰?——“八兒”。
    2.“八兒”這個人物并不是一層不變的,請默讀圈畫相關語句。
    3.學生圈畫后匯報。
    4.教師及時總結:
    他的心理活動變化構成了本課的線索,可以此為突破口。從“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親見時的驚訝”。
    1.文章中有關臘八粥熬煮的.描寫也不可忽視。如第一自然段寫的:“把小米,飯豆,棗,栗,白糖,花生仁兒合并攏來糊糊涂涂煮成一鍋,讓它在鍋中嘆氣似的沸騰著,單看它那嘆氣樣兒,聞聞那種香味,就夠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況是,大碗大碗地裝著,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2.學習作者語言的妙處。
    3.當堂積累下來。
    部編版六年級宿建德江教案篇三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12個生字,正確認讀新詞語,會寫7個生字,認識1個偏旁。
    2、能正確、通順地朗讀課文,了解青蛙的一些習性。
    3、能辨析“睛、請、晴、清、情”等同音字、形近字,初步學會基本方法。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認讀12個生字,正確認讀新詞語,會寫7個生字,認識1個偏旁。2.能正確、通順地朗讀課文。
    3.能辨析“睛、請、晴、清、情”等同音字、形近字,初步學會基本方法。
    課前準備:
    課文相關圖片;輔助課件。
    2.制作本課字卡。
    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
    經典誦讀《山行》。
    1.同學們,學了這首兒歌,你們喜歡小青蛙嗎?為什么?你們以后會怎么做呢?(交流怎樣保護小青蛙)2.總結:對呀,青蛙是捉害蟲的小能手,更是莊稼的好朋友,我們一起保護小青蛙,好嗎?回家把這首兒歌背給你們喜歡的人聽,讓他們和我們一起保護小青蛙吧!
    設計意圖:青蛙是人類的好朋友,在學生識字學文之后問“你們喜歡小青蛙嗎?為什么?你們以后會怎么做呢?”這幾個問題,讓學生更加明晰“青蛙是益蟲,我們應該保護它”。而“把這首兒歌背給你們喜歡的人聽”既鞏固了兒歌的學習,又將保護青蛙的思想傳遞給更多的人,可謂“一舉多得”。
    作業(yè):1.寫本課生字(422格式,并選兩個詞各寫一句話)2.背誦課文。
    部編版六年級宿建德江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1.掌握和運用兩種識字方法,認識7個生字。
    2.正確地讀詞語,感受四季不同的氣候特點。
    3.會讀會背26個大小寫字母,并能正確排序。4.會讀會寫不同韻母的生字,對不同結構的生字會分類。
    5.收集描寫春天的語句,感受春天的美景。
    6.會讀拼音兒歌,養(yǎng)成課外閱讀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1.認識7個生字,會正確認讀9個詞語。2.熟練地背誦26個大小寫字母,并會正確排序。
    3.熟練朗讀日積月累中的四字詞語,及本單元拼音韻文。
    4.學會講故事時,態(tài)度落落大方,故事情節(jié)連貫。
    課前準備:
    1.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2.搜集有關春天的詞語、古詩、歌曲等。(學生)。
    3.看有關老鼠和貓的動畫片。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1.自由讀,把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
    2.指名讀,小組讀,比賽讀,把三組詞讀熟。
    3.全班齊讀,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鞏固生字,并口頭組詞,選擇詞說句。
    (一)讀一讀,記一記。
    1.多媒體課件出示26個大小寫字母,師范讀。2.師教讀。
    3.各種形式讀,直到背熟。
    4.指名背誦26個大小寫字母,并檢查排序。
    (二)讀一讀,寫一寫。
    1.師黑板出示生字“見”“萬”等8個生字卡,指名讀。
    2.“小老師”領讀,開火車讀。
    3.指名說說每個字韻母的不同。
    4.接韻母分類,指名上臺書寫,其余學生完成書上田字格書寫,全班交流評價。
    (三)讀一讀(拼音韻文)。
    1.自由讀讀拼音韻文,圈出不會讀的生字的讀音。
    2.學生小組內互讀,互相正音,互評。
    3.指名讀,其他同學為其正音。
    4.師多媒體出示難讀生字,生詞的讀音,范讀。
    5.全班齊讀,提醒學生不能唱讀。
    6.理解韻文大意;知道春天到了,但由于我國幅員遼闊,祖國南方、中部、北方等地在春天卻呈現(xiàn)出不同的氣候特點。(用多媒體課件演示),讓學生們在課件展示中,了解韻文大意,了解祖國的大和廣,激發(fā)孩子們的愛國熱情。
    7.配樂齊讀韻文,讓孩子們在朗讀中再次涌起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無比熱愛之情。
    課外收集有關描寫春天的詞語、句子去讀一讀、背一背。
    第二課時(日積月累、口語交際)。
    (一)歌唱春天。
    1.播放收集到的有關春天的歌曲。
    2.唱一唱你會唱的春天的歌曲。(小組唱、齊唱、單獨唱)。
    3.比賽背誦學過或課外自學的有關春天的詩文。
    (二)我看到的春天。
    1.先在小組里說一說自己看到的春天,可以運用以前學過的詞語。
    2.指名說一說自己看到的春天。
    3.四人小組交流收集到的圖片、資料。
    4.派代表全班展示、交流。
    (三)我要描寫春天。
    1.多媒體展示日積月累中描寫春天的詞語。2.學生自由讀并圈出生字。3.指名讀難點字,全班正音。
    4.指名讀四字詞語,不會讀的同學請其他同學幫忙。
    5.師講解四字詞語的意思,讓同學們邊聽邊想象這些詞語所展示的畫面。
    6.用各種形式誦讀詞語。
    7.用自己喜歡的詞語造句,師生共同評價。
    (四)我畫的春天。
    1.自由畫春天。
    2.小組交流你畫的是什么,為什么這樣畫。
    3.評一評誰畫得好,講得好。
    4.派代表在全班展示交流。
    (一)播放多媒體課件:老鼠嫁女。
    1.通過觀察、討論,了解故事中老鼠和貓各自的形象特點。
    (1)觀察老鼠爸爸和媽媽的形象。(指導語:老鼠爸爸和媽媽想把女兒嫁給世界上最厲害的人,什么叫厲害?你們覺得誰最厲害?)。
    (2)結合課本上的插圖,觀察圖上各種事物的形象,討論了解各形象的特點。(指導語:老鼠的爸爸媽媽覺得誰最厲害為什么?)。
    2.再次觀看課件欣賞故事,了解故事中各人物的關系,理解故事內容。
    (1)完整欣賞課件,傾聽故事。
    (2)老鼠爸爸找了誰?它是最厲害的嗎?為什么?
    (3)小組內互講故事,并推選講得好的同學上臺講。3.生上臺講故事。
    全班評價:故事是否完整,講解人聲音是否洪亮。
    4.角色表演故事,體驗故事的完整性和幽默感。
    (二)布置作業(yè)。
    把《老鼠嫁女》回家講給家長聽。
    板書。
    教學反思:
    部編版六年級宿建德江教案篇五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8個生字,正確認讀新詞語,會寫7個生字,認識3個偏旁。
    2、能借助圖畫和生活實際,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以及特點。
    3、能用詞語說句子,學習用句號。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認讀8個生字,正確認讀新詞語,會寫7個生字,認識3個偏旁。
    2、能借助圖畫和生活實際,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以及特點。
    3、能用詞語說句子,學習用句號。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2.預習生字,做字卡。(學生)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經典誦讀:《涼州詞》。
    1.教師談話:小朋友們,一年有哪幾個季節(jié)?你最喜歡哪個季節(jié)?為什么?
    2.出示圖片,做游戲。猜猜出示的圖片分別是哪個季節(jié)。設計意圖:低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聲音、圖畫、顏色等都會引起他們的注意,令他們產生濃厚的興趣。順應兒童的心理,開課伊始,創(chuàng)設新奇有趣的情景,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使他們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中。
    1.出示課文中的四季圖。認識“春風”“夏雨”“秋霜”“冬雪”。
    (1)仔細觀察插圖,說說看到了什么。先跟同桌說一說,然后告訴老師。
    (2)根據(jù)交流出示詞語:春風夏雨秋霜冬雪。
    (3)借助拼音自由朗讀詞語。
    (4)指名讀、小老師領讀、開火車讀。
    其中重點指導讀好后鼻音:風冬翹舌音:霜。
    2.說說自己最喜歡哪個景物,說出這些景物的特點。
    3.出示:霜和雪。
    (1)交流:你們生活中見到過“霜、雪”這兩種自然現(xiàn)象嗎?
    (2)教師講解有關霜的小知識。雨字頭的字大都是一種天氣現(xiàn)象。大家看,借助字的`偏旁,我們還能認識這些字。
    (3)相機識記生字。認識部首“雨字頭”。
    (4)仔細觀察,說說“雨”作部首時,在寫法上有什么變化。
    (5)教師范寫生字“雪”,學生書空,并口頭說出筆順。
    4.教學詞串:春風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飄。
    (1)出示短語。學生借助拼音自讀。
    (2)說說春風吹過來的感覺。
    (3)比較被夏天的風、秋天的風、冬天的風吹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4)說說夏天下雨的情景,讀出雨下得大的感覺,讀好“落”。
    (5)了解“霜降”。認識部首左耳旁。交流自己積累的帶有這個部首的其他字。
    (6)指名說說下雪時的情景,感受雪花的輕盈。
    (7)有感情地齊讀第二組詞串。
    5.教學詞串:青草紅花游魚飛鳥池草青山花紅魚出水鳥入林。
    (1)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按照一定順序觀察圖上畫了哪些景物。
    (2)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話交流。
    (3)出示詞串三和四。
    (4)小組合作,借助拼音等方法朗讀詞串,相互正音。
    (5)指名朗讀,開火車讀,齊讀。
    6.仔細觀察,自主識記生字。
    (1)仔細觀察本課的生字,說說自己是怎樣記住的。(換偏旁法,如“雪”,可以通過換偏旁變成“霜”識記;比較識記法,如“入”字,通過和“人”比較識記;通過形象演變進行識記,如“飛”字,可以想象成鳥的形狀等;加一加法,如“落、飄”,可以用部件加一加的方法記憶。)。
    (2)小組內互相交流好方法。
    設計意圖:教給識字方法,促進自主識字。有層次性地、有目的性地把識字放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之中,與認識事物結合起來,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主識字,在識字的同時,發(fā)展語言,提高認識能力。可以說,在語言環(huán)境中學到的字詞是活的,帶著感情記憶的東西是牢固的,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背誦課文。
    2.找一些描寫四季的詞語讀一讀。
    第二課時。
    經典誦讀:《涼州詞》。
    1.指導書寫生字“春、冬、花、入、風、雪、飛”。(1)學生抽讀生字,復習鞏固生字的讀音。(2)分析生字,記憶生字,了解結構。(3)示范指導,學生書空筆順,認真練寫。重點關注“春、冬”:兩字的撇和捺要舒展?!岸钡膬牲c要在豎中線上。“入”的第二筆要長,并且要出頭。
    “風”和“飛”的橫斜鉤要寫得穩(wěn)當。
    復習書寫姿勢:書寫時要做到哪“三個一”?(胸離桌子一拳遠;眼離書本一尺遠;手離筆尖一寸遠。)2.學生當小老師給老師講一講每一個筆畫應該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遇到學生說不準的地方,教師重點講解。
    3.學生完成書中的寫字練習,先書空筆順,再觀察每一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點看清難點筆畫的寫法,然后描紅,最后練習書寫。(提醒學生注意書寫姿勢。作業(yè):1.寫本課生字(422格式,并選兩個詞各寫一句話)。
    2.觀察四季景色,并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部編版六年級宿建德江教案篇六
    在北京城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這就是紫禁城?,F(xiàn)在人們叫它故宮,也叫故宮博物院。這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是我國現(xiàn)存的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群,有近六百年歷史了。
    紫禁城的城墻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門:南面午門,北面神武門,東西面東華門、西華門。宮城呈長方形,占地七十二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間。城墻外是五十多米寬的護城河。城墻的四角,各有一-座玲瓏奇巧的角樓。故宮建筑群規(guī)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統(tǒng)一,集中體現(xiàn)了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獨特風格。
    從天安門往里走,沿著一條筆直的大道穿過端門,就到了午門的前面。午門俗稱五鳳樓,是紫禁城的正門。走進午門,是一個寬廣的庭院,彎彎的金水河像一條玉帶橫貫東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漢白玉石橋。橋的北面是太和門,一對威武的銅獅守衛(wèi)在門的兩側。
    進了太和門,就來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臺基上。臺基有三層,每層的邊緣都有漢白玉欄桿圍繞著,欄桿上面刻著龍鳳流云,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一千多個圓雕鰲頭,鰲頭嘴里都有一個小圓洞,是臺基的排水管道。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高二十八米,面積兩千三百八十多平方米,是故宮的殿堂。在湛藍的天空下,那金黃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頂,顯得格外輝煌。殿檐斗拱、額枋、梁柱,裝飾著青藍點金和貼金彩畫。正面是十二根紅色大圓柱,金瑣窗,朱漆門,同臺基相互襯映,色彩鮮明,雄偉壯麗。
    大殿正中是一個約兩米高的朱漆方臺,上面安放著金漆雕龍寶座,背后是雕龍屏。方臺兩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龍金柱,每根大柱上盤繞著矯健的金龍。仰望殿頂,中央藻井有一條巨大的雕金蟠龍。從龍口里垂下一顆銀白色大圓珠,周圍環(huán)繞著六顆小珠,龍頭、寶珠正對著下面的寶座。梁枋間彩畫絢麗,有雙龍戲珠、單龍翔舞,有行龍、升龍、降龍,多態(tài)多姿,龍身周圍還襯托著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在紫禁城的中軸線上。這條線也是北京城的中軸線,向南從午門到天安門延伸到正陽門、永定門,往北從神武門到地安門、鼓樓,全長約八公里。
    太和殿是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实奂次弧⑸?、婚禮和元旦等,都在這里接受朝賀。每逢大典,皇帝端坐在寶座上,殿外的白石臺基上下,跪滿文武百官,中間御道兩邊排列著儀仗,大殿廊下,鳴鐘擊磬,樂聲悠揚。臺基上的香爐和銅龜、銅鶴里點起檀香或松柏枝,煙霧繚繞。
    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這是一座亭子形方殿,殿頂把四道垂脊攢在一起,正中安放著一個大圓鎦金寶頂,輪廓非常優(yōu)美。舉行大典時,皇帝先在這里休息。
    中和殿后面是保和殿。雍正以后,這里是舉行一級考試——殿試的地方。
    從保和殿出來,下了石級是一個長方形小廣場。廣場西起隆宗門,東到景運門。它把紫禁城分為前后兩大部分。廣場以南,主要建筑是三大殿和東西兩側的文華殿、武英殿,叫“前朝”。廣場北面乾清門以內叫“內廷”,是皇帝和后妃們起居生活的地方,主要建筑有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和東六宮、西六宮。
    乾清宮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批閱各種奏章的地方,后來還在這里接見外國使節(jié)。
    乾清宮后面是交泰殿,交泰殿后面是坤寧宮。坤寧宮是皇后宮,也是皇帝結婚的地方。
    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合稱“后三宮”。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樣,但莊嚴肅穆的氣氛減少了,彩畫圖案也有明顯的變化。前三殿的圖案以龍為主,后三宮鳳凰逐漸增加,出現(xiàn)了雙鳳朝陽、龍鳳呈祥的彩畫,還有飛風、舞鳳、鳳凰牡丹等圖案。
    后三宮往北就是御花園。御花園面積不很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多座,但毫無擁擠和重復的感覺。這里的建筑布局、環(huán)境氣氛,和前幾部分迥然不同。亭臺樓閣、池館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壇盆景、藤蘿翠竹,點綴其間。來到這里,仿佛進入蘇州園林。
    從御花園出順貞門,就到了紫禁城的北門——神武門,對面就是景山。據(jù)說景山是明代修建紫禁城的時候,用護城河中挖出的泥土堆起來的,現(xiàn)在成了風景優(yōu)美的景山公園。站在景山的高處望故宮,重重殿宇,層層樓閣,道道宮墻,錯綜相連,而井然有序。這樣宏偉的建筑群,這樣和諧統(tǒng)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驚嘆。
    部編版六年級宿建德江教案篇七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12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能正確、通順地朗讀課文,并猜出字謎。
    3.了解猜字謎的基本方法,并學習運用。
    蟲
    來(往)。
    (蛀)(駐)教學重點:
    1.能正確認讀12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能正確、通順地朗讀課文,并猜出字謎。
    教學難點:了解猜字謎的基本方法,并學習運用。
    教學準備:字詞卡片,課件,學生課前搜集一些字謎。教學過程。
    第1課時。
    教學活動整理與修改。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2.檢查:帶音節(jié)的生字。
    3.檢查:去掉音節(jié)的生字。交流記字方法。
    4.指導寫字:左、右、紅、時。
    1.指名朗讀,要求讀通順。
    2.采用多種方法練習朗讀,要求讀流利。
    3.交流討論:你能猜出是什么字?你是怎么猜出來的?
    4.小結猜字謎的'方法。
    1.學生分享自己搜集的字謎,小組內互相猜一猜。
    2.交流展示小組猜字謎的成果。
    出示本課生字,小組內編字謎。全班交流猜一猜。五布置作業(yè)以猜字謎為主題,辦一份手抄報。
    板書。
    教學反思:
    部編版六年級宿建德江教案篇八
    教學目標:
    1.認真傾聽《老鼠嫁女》的故事,聽后能夠復述故事。(重點)2.掌握并運用聽故事和講故事的要領,感受故事詼諧幽默的風格,培養(yǎng)學生傾聽與表達的習慣。(難點)課前準備:
    師:(播放敲鑼打鼓的喜慶音樂)注意聽聽這段音樂,人們好像在干什么?生:好像是在辦喜事!
    師:(出示太陽、烏云、風、圍墻、老鼠、貓的圖片)猜猜看,新郎會是誰呢?生1:新郎是太陽,因為太陽最了不起,能給地球帶來溫暖!生2:我猜新郎是老鼠,因為老鼠和新娘是同類。
    師:小朋友們知道的真多!這里有一個故事,聽了這個有趣的故事你們就知道新郎到底是誰了,這個故事的名字叫“老鼠嫁女”。設計意圖:課堂伊始,教師播放音樂讓學生在喜慶的音樂中感受故事的主題,自然而然地引出《老鼠嫁女》的故事。再引導學生猜想老鼠嫁女的`新郎是誰,意在啟發(fā)學生想象,也激發(fā)起學生聽故事的濃厚興趣。
    生:最后貓成了老鼠的新郎。
    師:看來小朋友們聽得很認真,很輕松地就找到了故事中的所有角色,還知道誰是最后的新郎了。真了不起!
    師:聽故事就應該聽仔細,才能記得牢。
    生1:我知道太陽最強的本領是帶給大地溫暖和光明。
    生2:太陽雖然很強大,但是烏云可以遮住太陽,這是烏云最強大的地方。生3:風可以吹散烏云,所以說風很強大。
    生4:圍墻能擋住風,圍墻就比風還強大。
    生5:圍墻雖然結實,但是老鼠可以在墻角鉆洞,老鼠會鉆洞是它最強大的本領。
    生6:老鼠卻害怕貓,貓能捉住老鼠。這是貓最強大的本領。師:小朋友們不僅聽得仔細,還能聯(lián)系生活說出每種事物最強大的本領,真令我佩服!下面請你和同桌結合圖片用自己的話簡單說說故事的內容。
    師:你說得很準確,情節(jié)也比較完整,看來你不僅聽得仔細,而且記得牢固,真棒!
    設計意圖:借助錄音播放故事,使學生在觀察圖畫的過程中,傾聽故事,很好地將故事與圖畫內容結合在一起。聽后,點撥傾聽的要領,并將學生所獲得的信息初步整理,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講故事做好充分的準備。
    1.教師示范講故事,學生發(fā)現(xiàn)要領。
    師:下面請你們再聽老師講一遍故事,仔細觀察,看看老師是怎樣講故事的。(師繪聲繪色地講故事)生:老師講故事時聲音很洪亮,我們聽得很清楚。
    師:謝謝你的贊美!你聽得真仔細。同學們要記住,講故事時的語言一定要清楚。生:我還注意到老師講故事時表情很豐富,有的地方還加上了動作。
    師:你真是善于觀察的小朋友!這些都是我們應該注意的講故事時的要領。2.學生試講第一節(jié),師生評議。
    師:請你自己試著講講第一幅圖畫上的內容。
    生:從前,有一對老鼠夫婦,他們養(yǎng)了一個如花似玉的女兒,他們看著女兒一天天長大,就想,一定要給女兒找個最好的新郎,嫁出去。師:你講得真好,“從前”這個詞用在故事的開頭,很恰當。這個故事開頭不錯,下面我們按照圖畫上的內容繼續(xù)講故事,請你們先自己試著講一講,再講給同學們聽。3.學生結合圖畫自主講故事,學生評價。(學生自主練習,教師巡視并指導學生的語言。)師:誰愿意先來講講這個故事?(學生躍躍欲試)你的小手舉得最高,你來試試。生:大家好,我來給大家講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老鼠嫁女”。又是敲鑼鼓又是吹喇叭,咦,這是誰家在辦喜事???原來是老鼠家有個女兒要出嫁。
    部編版六年級宿建德江教案篇九
    教學目標:
    了解課外閱讀的基本途徑,體會課外閱讀的樂趣。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好一項課外閱讀成果展示,如,講一個故事,背一首兒歌,展示認識的一個字。2.準備“故事大王”“兒歌大王”等榮譽卡片。3.做好家庭親子閱讀調查。教學過程:
    經典誦讀《贈汪倫》。
    師生談話,交流平時在家里做的事。
    1.出示情境圖一,讀懂圖畫和文字的內容。(1)引導學生說說圖上畫著誰,在干什么。
    (2)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畫面,說說從哪些地方看出讀故事書很有意思。2.請經常和家人一起閱讀的小朋友說說自己課外閱讀情況。(1)爸爸媽媽每天都陪你讀書嗎?(2)你們一般在什么時候一起讀書?(3)爸爸媽媽陪你讀書,你的`心情怎么樣?(4)你和爸爸媽媽一起讀了哪些書?從書中,你知道了哪些知識、哪些有趣的事?通過情境圖走進班級學生真實的生活,再通過“采訪”的形式,交流親子閱讀帶來的快樂與收獲,有效地激發(fā)學生閱讀的愿望。
    1.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讀書有什么好處。學生展示閱讀的收獲,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適時肯定和鼓勵,頒發(fā)“故事大王”“兒歌大王”等榮譽卡片。
    2.出示情境圖二,觀察圖畫,聽老師朗讀文字,明白情境圖的意思。小結:讀很多書,會講很多故事,成為“故事大王”,就能交到很多朋友了!本環(huán)節(jié)立足學生真實的生活,讓他們充分展示自己的閱讀收獲,體驗閱讀的成就。
    1.出示情境圖三,討論圖中的小姑娘是怎么做的。2.引導學生討論,書還可以從哪里來。
    3.鼓勵孩子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去書店、圖書館等地方讀書、買書、借書。通過討論和交流,得出更多的找書途徑,幫助孩子解決書籍來源問題。
    1.交流課外閱讀過程中,遇到過什么煩惱。
    2.出示情境圖四,看圖,說說學習小伙伴們的好辦法是什么。示范讀“學了拼音,我就可以讀更多的書了”。
    3.學生自由說說,馬上要學拼音了,自己將準備怎么做。
    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激發(fā)學生學習拼音的熱情,為下一階段的學習做好心理準備。
    1.怎樣讓班級里也有一個“快樂讀書吧”呢?讀書吧里的書從哪里來?2.怎樣運用“快樂讀書吧”里的書來閱讀呢?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旨在引導學生真正投入到閱讀中去。
    部編版六年級宿建德江教案篇十
    教學目標:
    1、通過看圖、熟字比較等方法,認識“霜、吹”等8個生字和雨字頭、雙耳旁2個偏旁;會寫“春、風”等7個字和橫斜鉤1個筆畫。
    2、通過朗讀、看圖和動作演示等方法了解詞和短語的意思,了解四季景物特點,體會四季的美好。教學重點:借助形聲字特點以及熟字比較的方法識記8個生字;借助插圖和動作演示理解詞義。教學難點:了解四季景物特點,體會四季的美好。教學準備:字詞卡片、課件。教學課時:2課時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師導入:時光老人有四個孩子,他們的名字分別叫做:春、夏、秋、冬,今天我們就來和這四個孩子交朋友。(相機板書課題,指名學生朗讀,注意讀準字音。)。
    2.多媒體出示有關春、夏、秋、冬的四幅圖片,給予學生直觀的認識。
    3.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自主交流對這四個季節(jié)的了解。
    1.學生自主觀察課文插圖,借助漢語拼音朗讀詞語和短語,多讀幾遍,并與同桌互相檢查朗讀情況。
    2.檢查學生的自讀情況。師出示詞語卡片“春風”“夏雨”“秋霜”“冬雪”,指名學生認讀,根據(jù)學生的朗讀情況相機正音,強調“風、霜”是后鼻音,“春”是翹舌音。
    3.圖文結合,理解詞語。
    (1)師多媒體出示相關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圖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圖上都有什么。
    (2)指名學生交流,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把句子說清楚,讀完整。
    (3)師適當小結指導:春風姐姐吹了一口氣,就染綠了大自然;夏天是個急性子,經常會下起暴雨;秋天天氣變涼,小草和樹葉上會結霜;冬爺爺送來了雪花的禮物,小朋友們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開心啦!再次出示詞語卡片,學生齊讀。
    (4)游戲鞏固:找朋友(把“春風”“夏雨”“秋霜”“冬雪”四個詞語和相應的圖片連起來)。
    1.學生自讀四個短語,讀準字音,同位相互檢查。
    2.指名學生朗讀,注意正音:“吹”是翹舌音,“落、降、飄”都是三拼音節(jié),要讀準確。
    3.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四個短語和剛才學習的四個詞語有什么不同之處,學生比較交流,師小結:不同之處是短語比詞語多了一個字,這個字都是表示動作的。
    4.學生再讀短語,結合自己的理解配上相應的動作。
    5.指導學生朗讀短語,并配上相應的動作,說說這四個動作的不同之處。
    6.師小結:春風很輕很溫柔,所以用了“吹”;夏雨很有力氣,從空中往下掉,所以用了“落”;而秋霜是因為氣溫下降才形成的,所以用了“降”;雪花就像快樂輕盈的小天使,在天空中飄來飄去,所以用了“飄”。相機再出示這四個要求會認的漢字卡片,全班齊讀。
    7.學生交流記住這些漢字的方法。如:“霜”是一種天氣,用了雨字頭;“飄”好像是被風吹起來的,所以用了風字旁;“降”是左右結構,雙耳旁(左耳刀)。交流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充分的鼓勵,激發(fā)學生識字的興趣,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識字方法。
    8.學生練習有節(jié)奏地朗讀這四個短語。
    1.出示本節(jié)課要求會寫的四個生字:春、風、冬、雪,指名生再次認讀,口頭組詞。
    2.學生自主觀察,交流識記方法和寫字要領。
    3.教師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小結:“春”字的撇畫和捺畫要舒展;“風”字是半包圍結構,外框空間要大一些;“冬”字下面的兩點要居豎中線上,上點略小,下點略大;“雪”字是上下結構,雨字頭略寬,各部分要寫得扁一些才好看。
    4.師范寫,生觀察書空后自主描紅、臨寫。
    5.師巡視指導,強調學生正確的握筆姿勢和坐姿。
    1.出示上節(jié)課學習的生字詞卡片,指名學生認讀。
    2.師過渡:大自然是一位美麗的畫家,每一個季節(jié)都有自己的美景,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欣賞她的美麗景色吧!
    3.師配樂播放美麗自然的圖片,生欣賞。
    1.學生自主觀察課文插圖,借助拼音認讀課文中的詞語和短語,與同位相互檢查。
    2.多媒體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圖上都有哪些景物,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表達引導學生將口頭語言表達完整、流暢。
    3.根據(jù)學生的表達情況,相機出示詞語卡片“青草”“紅花”“游魚”“飛鳥”,指名多生認讀,全班齊讀,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讀正確。
    4.鼓勵學生用這四個詞語練習說句子。如:春天到了,小河邊長出了綠綠的青草。
    5.師過渡:課文中是怎么來寫這四種景物的呢?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四個短語。
    6.指名學生朗讀這四個短語,根據(jù)學生的朗讀及時正音:“池”是整體認讀音節(jié),翹舌音。
    7.多種方式練習朗讀短語:同位互讀,拍手讀,男女生對讀,全班齊讀。
    8.游戲鞏固識字效果:出示本節(jié)課的生字卡片,開火車認讀,交流識字方法(如:“游”“池”都和水有關,用了“氵”旁),并練習口頭組詞。
    1.師過渡:大自然這位神奇的魔術師,寶盒里還藏著許多美景呢!不信,你們瞧?。◣煻嗝襟w播放相關大自然的'美麗圖片,生欣賞。)。
    2.師引導學生根據(jù)剛才看到的圖片,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大自然還有哪些景物,如:太陽、小河、大山、田野、螞蟻等,師適當板書。
    3.鼓勵學生用剛才說的詞語學著課文中的短語說一說,如:太陽照、小河清、大山高、田野美、鳥唱歌、蟻鉆洞等,師適當板書,學生自由朗讀。
    1.出示本節(jié)課中要求會寫的三個漢字:花、飛、入,指名學生認讀,口頭組詞加強理解。
    2.學生自主觀察這三個漢字的筆順,想想用什么好辦法可以記住這些漢字的寫法。
    3.指名學生交流筆順和字形記憶方法。如:“花”是草字頭下加個“化”,“入”和“人”要注意區(qū)別。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想法給予充分的鼓勵和指導,以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
    4.師范寫講解,生觀察并書空。“飛”字第一筆橫折斜鉤要稍呈俯勢,“人”字撇短捺長。
    5.生描紅、仿寫、書空,師巡視指導,強調正確的坐姿和握筆姿勢。
    同學們,大自然是一幅美麗的畫,大自然是一位神奇的魔術師,只要我們用心觀察體驗,就能體會到更多的生活的樂趣。這節(jié)課,我們在大自然的寶庫中又學到了很多生字和詞語,大自然真是我們的好朋友啊!
    板書。
    1.春夏秋冬。
    一年四季:春風夏雨秋霜冬雪。
    美麗自然:青草紅花游魚飛鳥。
    部編版六年級宿建德江教案篇十一
    2.正確朗讀課文,注意“入”與“人“的不同,背誦課文。
    3.結合插圖了解春夏秋冬的特征,知道春夏秋冬是個美麗的季節(jié)。
    教學重點:1.認識四季特征。
    2.掌握生字詞寫法。
    3.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1.流利地,有節(jié)湊感地朗讀課文,學會用重點詞進行口語訓練。2.按順序(遠近、左右)觀察圖畫的方法。
    3.利用愉快教學法讓學生更好有興趣掌握課文中心思想。課前準備:
    1.教師談話:小朋友們,一年有哪幾個季節(jié)?你最喜歡哪個季節(jié)?為什么?2.出示圖片,做游戲。猜猜出示的圖片分別是哪個季節(jié)。
    1.出示課文中的四季圖。認識“春風”“夏雨”“秋霜”“冬雪”。(1)仔細觀察插圖,說說看到了什么。先跟同桌說一說,然后告訴老師。(2)根據(jù)交流出示詞語:春風夏雨秋霜冬雪(3)借助拼音自由朗讀詞語。(4)指名讀、小老師領讀、開火車讀。
    (1)交流:你們生活中見到過“霜、雪”這兩種自然現(xiàn)象嗎?
    (2)教師講解有關霜的小知識。雨字頭的字大都是一種天氣現(xiàn)象。大家看,借助字的偏旁,我們還能認識這些字。
    (3)相機識記生字。認識部首“雨字頭”。
    (4)仔細觀察,說說“雨”作部首時,在寫法上有什么變化。(5)教師范寫生字“雪”,學生書空,并口頭說出筆順。4.教學詞串:春風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飄(1)出示短語。學生借助拼音自讀。(2)說說春風吹過來的感覺。
    (3)比較被夏天的風、秋天的風、冬天的風吹有什么不同的感受。(4)說說夏天下雨的情景,讀出雨下得大的感覺,讀好“落”。
    (1)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按照一定順序觀察圖上畫了哪些景物。(2)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話交流。(3)出示詞串三和四。
    (4)小組合作,借助拼音等方法朗讀詞串,相互正音。(5)指名朗讀,開火車讀,齊讀。6.仔細觀察,自主識記生字。
    (1)仔細觀察本課的生字,說說自己是怎樣記住的。(2)小組內互相交流好方法。
    1.指導書寫生字“春、冬、花、入、風、雪、飛”。(1)學生抽讀生字,復習鞏固生字的讀音。(2)分析生字,記憶生字,了解結構。(3)示范指導,學生書空筆順,認真練寫。
    重點關注“春、冬”:兩字的撇和捺要舒展。“冬”的兩點要在豎中線上。“入”的`第二筆要長,并且要出頭?!帮L”和“飛”的橫斜鉤要寫得穩(wěn)當。
    復習書寫姿勢:書寫時要做到哪“三個一”?(胸離桌子一拳遠;眼離書本一尺遠;手離筆尖一寸遠。)。
    2.學生當小老師給老師講一講每一個筆畫應該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遇到學生說不準的地方,教師重點講解。
    3.學生完成書中的寫字練習,先書空筆順,再觀察每一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點看清難點筆畫的寫法,然后描紅,最后練習書寫。(提醒學生注意書寫姿勢。)4.教師巡視,對個別學生予以指導。5.利用投影儀進行書寫展評。
    1.學生組成四人學習小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可以按照課文順序讀,也可以打亂順序自己調整讀。2.班內交流讀。
    方法1:按照詞語——詞組——詞語——詞組的順序。
    方法2:調整次序,如:春風——春風吹夏雨——夏雨落秋霜——秋霜降冬雪——冬雪飄。
    3.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方式讀。4.教師總結。布置作業(yè):
    板書。
    教學反思:
    部編版六年級宿建德江教案篇十二
    1.采用多種方法誦讀《姓氏歌》,正確、規(guī)范姓氏讀法。2.了解姓氏。
    教學準備、資料百家姓資料、ppt課時安排2課時。
    第1課時教學過程:
    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我國的經典詩文有哪些,你們知道嗎?學生討論交流。
    (出示課件:告訴學生,我國的.經典詩文有《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guī)》《千字文》《論語》等。
    (出示《百家姓》課件。)。
    1、集體齊讀《百家姓》趙。
    錢
    孫
    李
    周吳。
    鄭
    王馮。
    陳
    褚
    衛(wèi)
    蔣
    沈
    韓
    楊朱。
    秦
    尤
    許
    何
    呂
    施
    張孔。
    曹
    嚴
    華
    金
    魏
    陶
    姜
    有多少同學愿意參與都可以,能說多少說多少。
    提示:誰知道中國姓氏的來歷呢?其實每一個姓氏背后都有一個傳說。
    誰愿意告訴大家,你知道哪一個姓氏的故事呢?
    1、同桌商量、準備交流。
    2、老師引入故事話題。
    1)教師講張氏背后的故事吧。
    在很久遠的過去,皇帝的第五個兒子的兒子揮很聰明,喜好狩獵,發(fā)明了弓箭,被任命為弓正,賜姓張;此外,晉國大夫解張,字張侯,他的子孫也稱為張氏。
    張姓氏的名人有:西漢大臣張良;東漢科學家張衡、書法家張芝和著名醫(yī)學家張仲景;著名的《清明上河圖》就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的偉大作品;還有現(xiàn)代國民黨愛國將領張學良等。
    1、出示課件,讓學生讀一讀(邊拍手邊讀《姓氏歌》)你姓什么?我姓李。
    什么李?木子李。他姓什么?他姓張。
    什么張?弓長張。古月胡,口天吳。
    1)介紹前,老師先要提出要求。要求同學在介紹時,聲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楚,面帶微笑看著全體同學來介紹2)開火車,來介紹。3)同學評一評,誰介紹的好。
    4)同學之間交流一下自己知道的有關中國姓氏的一些趣事。
    4、觀看有關中國《百家姓》的表演唱視頻。
    5、活動總結:同學們,中國的古代傳統(tǒng)文化,流傳至今。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課外閱讀中,學到更多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知識。
    6、結束語:
    大家一起來說:不管我們姓什么,我們都是中國人!
    第2課時教學過程:
    1.聽老師讀課文,邊聽邊畫出要求認識的生字,自由練讀。2.指名朗讀句子,注意停頓。3.播音樂,加動作,自由輕聲讀課文。
    1.按順序出示詞語卡片,讀生字、組詞,齊讀課文。
    讀讀:自由朗讀、同桌互讀、正音糾錯做游戲:師生互動,說姓氏。
    例:你姓什么?我姓張。什么張,弓長張。介紹自己姓什么,可以用不同方法。說說你還知道什么姓?背背:自由練背,積累詞語。
    板書。
    教學反思:
    部編版六年級宿建德江教案篇十三
    1、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經建德(今屬浙江)的一段江水.
    2、移舟:漂浮的小船。
    3、煙渚:彌漫霧氣的沙洲。
    4、泊:停船靠岸。
    5、天低樹:天幕低垂,好像和樹木相連。
    6、曠:空闊遠大。
    7、近:親近。
    8、客愁:為思鄉(xiāng)而憂思不堪。
    9,客:指自己。
    部編版六年級宿建德江教案篇十四
    《宿建德江》是唐朝詩人孟浩然的一首經典詩詞,全詩清新,值得細細品讀。
    作者: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注解】。
    1、建德江:在浙江省,新安江流徑建德的一段。
    2、移舟:靠岸。
    3、煙渚:彌漫霧氣的沙洲。
    4、泊:停船靠岸。
    5、天低樹:天幕低垂,好像和樹木相連。
    6、曠:空闊遠大。
    7、近:親近。
    【韻譯】。
    我把船停泊在暮煙籠罩的小洲,茫茫暮色給游子新添幾分鄉(xiāng)愁。
    曠野無垠遠處天空比樹木還低,江水清澈更覺月與人意合情投……。
    【評析】。
    孟浩然一生大部分時間在家鄉(xiāng)鹿門山隱居,四十多歲時曾往長安、洛陽謀取功名,并在吳、越、湘、閩等地漫游。晚年張九齡為荊州長史,聘他為幕僚。該詩作于730年(開元十八年)漫游吳越之時。
    這首詩不以行人出發(fā)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為背景。它雖然露出一個“愁”字,但立即又將筆觸轉到景物描寫上去了??梢娝谶x材和表現(xiàn)上都是頗有特色的。詩的起句“移舟泊煙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吭诮械囊粋€煙霧朦朧的小洲邊,這一面是點題,另一面也就為下文的寫景抒情作了準備。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日暮”顯然和上句的“泊”、“煙”有聯(lián)系,因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為日落黃昏,江面上才水煙蒙蒙。同時“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翱汀笔窃娙俗灾浮H舭磁f日作詩的所謂起、承、轉、合的格式,這第二句就將承、轉兩重意思揉合在一句之中了,這也是少見的一格。為什么“日暮”會撩起“客愁新”呢?我們可以讀一讀《詩經》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風·君子于役》)這里寫一位婦女,每當?shù)较﹃栁飨?、雞進籠舍、牛羊歸欄的時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借此,我們不也正可以理解此時旅人的心情嗎?本來行船停下來,應該靜靜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勞,誰知在這眾鳥歸林、牛羊下山的黃昏時刻,那羈旅之愁又驀然而生。
    接下去詩人以一個對句鋪寫景物,似乎要將一顆愁心化入那空曠寂寥的天地之中。所以沈德潛說:“下半寫景,而客愁自見?!钡谌鋵懭漳簳r刻,蒼蒼茫茫,曠野無垠,放眼望去,遠處的天空顯得比近處的樹木還要低,“低”和“曠”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襯的。第四句寫夜已降臨,高掛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襯的。“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這種極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領略得到的。詩的第二句就點出“客愁新”,這三四句好似詩人懷著愁心,在這廣袤而寧靜的宇宙之中,經過一番上下求索,終于發(fā)現(xiàn)了還有一輪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親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尋得了慰藉,詩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雖止,意未盡。試想,此刻那親近的明月會在詩人的心中引起什么呢?似有一絲喜悅,一點慰藉,但終究驅散不了團團新愁。新愁知多少?“皇皇三十載,書劍兩無成。山水尋吳越,風塵厭洛京”(《自洛之越》)。詩人曾帶著多年的準備、多年的希望奔入長安,而今卻只能懷著一腔被棄置的憂憤南尋吳越。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對著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羈旅的惆悵,故鄉(xiāng)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滅,人生的坎坷……千愁萬緒,不禁紛來沓至,涌上心頭。“江清月近人”,這畫面上讓人們見到的是清澈平靜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著船上的詩人;可那畫面上見不到而應該體味到的,則是詩人的愁心已經隨著江水流入思潮翻騰的海洋。這一隱一現(xiàn),一虛一實,相互映襯,長地表現(xiàn)出“日暮客愁新”嗎?“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劉勰《文心雕龍·明詩》)。孟浩然的這首小詩正是在這種情景相生、思與境諧的“自然流出”之中,顯示出一種風韻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藝術美。
    【講解】。
    這是一首抒發(fā)旅途愁思的詩。前兩句寫詩人的旅舟停泊在煙霧蒙蒙的沙洲邊,眼見日落黃昏,一段新的旅愁油然而生。后兩句是借景抒情,在詩人的眼里,原野空曠遼闊,遠方的天空好象低壓在樹木之上,使心情更覺壓抑,惟有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明月似乎主動與人親近,帶來些許的安慰。詩中“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兩句是傳誦已久的名句,非常鮮明地烘托出了詩人孤寂、愁悶的心情。
    起句“移舟泊煙渚”,“移舟”即移動小船;“泊”指停泊夜宿;“煙渚”,煙霧朦朧的小洲。這一句點了題,介紹了詩人觀賞景物的立足點。次句“日暮客愁新”,“日暮”即黃昏時分,“客愁新”是指詩人客居他鄉(xiāng),增添了憂愁。這句寫了詩人欣賞景物的心情。
    第三句寫江邊的遠景?!耙皶缣斓蜆洹保娙苏驹诖^,極目遠眺,曠野中遠處的天空比近處的樹林還要低。第四句寫江中的近景?!敖逶陆恕保宄?,倒映在江中的月影,似乎更加靠近船上的詩人。這特殊的景象,只有立足于船上才能領略到。在這十分成功的對比描寫中,表現(xiàn)了詩人含而不露的淡淡哀愁。
    此詩前兩句是觸景生情,后兩句是托景抒情。全詩淡而有味,耐人咀嚼。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孟浩然是唐代山水詩派的代表。據(jù)說有一次,他到長安參加文人詩會。他即席賦詩,寫出了“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微薄的云淡淡地抹在銀河上,稀疏的雨點滴落在梧桐葉間)兩句好詩。大家都十分嘆服,擱筆不繼續(xù)賦詩了。
    【鑒賞】。
    “移舟”是天色已晚不得不靠岸的無奈;“煙渚”是水汽朦朧的實景,又是前途渺茫的象征;“客愁”既有遠行在外的羈旅之愁,更有懷才不遇沒有歸屬的悲涼;一個“新”字,道盡了漂泊無依的感喟;日薄西山,這不正是詩人自感華年不再、人生無望的寫照嗎?“野曠”實際是詩人用天地的廣闊和自己的孤獨形成對照,更加突出了飄零孤寂的意味;“天低樹”、“月近人”寫出了夜宿江舟的獨特感受,給人如臨其境之感。
    “清淡”是孟詩的景,“悠遠”是孟詩的意?!白匀徊攀亲詈玫臍w宿”,這也符合詩人一貫的隱居思想,值得我們仔細去體會、去感悟。
    部編版六年級宿建德江教案篇十五
    這是孟浩然寫的五言絕句?!八蕖保∷?。“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經建德(今屬浙江)的一段江水?!八藿ǖ陆?,指在建德江停船宿夜。這首詩通過對景物的描寫,抒發(fā)羈旅的惆悵,對故鄉(xiāng)的`思念。
    〔結構分析〕。
    前兩句寫日暮時分,停船靠岸。這是敘事,為下文寫景抒情作了準備。
    后兩句寫日暮之景和入夜之景。這是鋪寫景物,將一顆愁心融入空曠寂寥的天地之中。
    〔語意理解〕。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BR>    “移舟”,劃動船只。“泊”,停泊,使船靠岸,有停船宿夜的含意。“煙渚”,煙霧迷蒙的水中小塊陸地。“日暮”,旅途又增添了新的愁思。第一句寫行船??吭诮袩熿F迷蒙的小洲島。這一句不僅點了《宿建德江》這一詩題,而且為后面寫景抒情作了準備。第二句寫在黃昏時刻,在孤船小舟上,驀然又出新的愁緒。第二句的“日暮”很關鍵,因為“日暮”,船才需“移”而停宿,江面才會水煙蒙蒙,“客”才會生出新愁。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BR>    “野曠”,空曠的原野?!疤斓蜆洹保h處的天比近處的樹還低。“江清”,澄清的江水?!敖恕保c前一個詞相聯(lián),寫江水清,月兒明,好像與舟中之人更接近,使人備感親切。這兩句,寫詩人懷著愁心,在廣袤而寧靜的自然中,經求索而發(fā)現(xiàn)孤月竟與詩人那么親近,于是,寂寞的愁心得到慰藉。
    〔寫作特點〕。
    1.情景相生,思與境諧。
    本詩除第1句外,都是寫景,寫日暮之景和入夜之景。他善于將情思寄于山水之中。此刻,面對茫茫四野、悠悠江水、明月孤舟,千愁萬緒涌上心頭。在這如畫的景色中讓人體味到詩人內心的不平靜。
    2.恬淡孤獨,淡中有味。
    部編版六年級宿建德江教案篇十六
    有一天,媽媽下班回來,送給我一個扁扁的紙盒子。我打開一看,是一件淡綠色的、透明的新雨衣。我立刻抖開雨衣就往身上穿。怎么?雨衣上竟然還長著兩只袖筒,不像那種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縮著,什么也干不了。穿上這件情況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我一邊想,一邊在屋里走來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響。直到媽媽聲喊:“蕾蕾,你瘋啦?嫌身上沒長痱子嗎?”我才趕忙把雨衣脫下來。摸摸后背,襯衫已經讓汗水浸濕了,渾身涼冰冰的。
    有一天,快到家時,路邊的小楊樹忽然沙啦啦地喧鬧起來,就像在嘻嘻地笑。還用問,這是起了風。一會兒,幾朵厚墩墩的云彩飄游過來,把太陽也給遮蓋住了。天一下子變了臉色。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卻放慢了腳步,心想,雨點兒打在頭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果然,隨著幾聲悶雷,頭頂上真的落上了幾個雨點兒。我又伸手試了試周圍,手心里也落上了兩點。我興奮地仰起頭,甩打著書包就大步跑進了樓門。
    “媽媽!”我嚷著奔進廚房。
    “蕾蕾回來得正好,快把頭發(fā)擦擦,準備聽英語講座!”
    “可是……還差半小時呀。”我嘟囔著,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那就休息一下?!眿寢屨f完,只聽吱的一聲響,原來她正往熱油鍋里放蒜薹呢。
    “我今天特別特別不累。媽媽,我給你買醬油去吧,啊?”我央求著。
    “你看,醬油我下班帶回來了。”媽媽沖我笑了笑,好像猜著了我的心思。
    “可……是還要燉肉嗎?燉肉得放好多好多醬油呢。”我一邊說,一邊用眼瞟著窗外,生怕雨停了。
    “我什么時候說過要燉肉?”媽媽燜上米飯,轉過身來看了我兩眼。
    “你沒說,爸爸可說過?!边@話一出口,我就臉紅了。因為我沒見爸爸,也沒人告訴我要燉什么肉。
    “真的嗎?”媽媽問。
    我不再說話,也不敢再去看媽媽,急忙背過身子盯住碗架,上邊的瓶瓶罐罐確實滿滿當當,看來不會有出去買東西的希望了。再看看屋里的鬧鐘,六點二十,我只好打開電視,不聲不響地聽英語講座。
    吃過晚飯,雨還在不停地下著,嗒嗒嗒地打著玻璃窗,好像是敲著鼓點逗引我出去。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張望著。望著望著又擔心起來: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還有雨可下嗎?還是留到明天吧。
    說來也怪,雨果真像我希望的那樣停了。四周一下子變得那樣安靜。我推開窗子,涼爽的空氣撲了過來,還帶點兒腥味。路燈照著大雨沖刷過的馬路,馬路上像鋪了一層明晃晃的玻璃;路燈照著路旁的小楊樹,小楊樹上像掛滿了珍珠瑪瑙??捎挈c要是淋在淡綠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瑪瑙還好看。我撲到自己的床上,一心想著明天雨點打在雨衣上的事。
    第二天早晨一睜眼,四周還是靜悄悄的。我決心不再想什么雨不雨的。誰知等我背著書包走到街上,腦門又落上了幾滴水珠。我還以為是樹上掉下來的,直到我仰著頭躲開樹,甜絲絲的雨點兒又滴到我嘴唇上時,我的心才又像要從嗓子里蹦出來一樣。我?guī)撞脚芑丶遥碇睔鈮训卮蜷_柜門,拿出雨衣沖媽媽說:
    “媽媽,下呢,還在下呢!”
    媽媽一歪頭沖我笑了笑,幫我系好扣,戴上帽子。我挺著脖子,小心翼翼地跑下了樓梯。
    教學目標。
    1.學習掌握生字新詞。
    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寫心理活動的。
    4.了解課文是通過哪些事例來寫“盼”的。
    教學重點。
    默讀課文,知道課文寫了哪些事例。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是怎樣圍繞“盼”這一中心意思來寫的,學習從不同方面或選取不同事例,表達中心思想。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掌握“袖、篷、縮”等15個生字,理解新出現(xiàn)的詞語。
    2.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了解課文中心思想。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簡介作者。
    1.老師出個謎語,看看誰能猜出謎底?!耙患』ㄒ?,真是好稀奇。太陽出來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氣?!?雨衣)。
    2.雨衣圖片。
    教師解題:我們課文的題目是什么,大家讀一下。你有沒有“盼”過某些事情?把你盼望的事情和同位說一說。課文中的故事和雨衣有關,學習了課文,我們就知道是誰在盼,盼什么,愿望實現(xiàn)了嗎?(板書:16.盼)。
    3.簡介作者:這篇課文的作者鐵凝,是一位女作家,1957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趙縣,河北省作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席,1975年開始發(fā)表文學作品,主要著作有《玫瑰門》、《大浴女》、《沒有鈕扣的紅襯衫》、等100余篇、部,作品曾6次獲包括“魯迅文學獎”在內的文學獎。由鐵凝編劇的電影《哦,香雪》獲第4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大獎,以及中國電影“金雞獎”“百花獎”。部分作品已譯成英、俄、德、法、日、韓、西班牙、丹麥、挪威、越南等多國文字。
    二、檢查預習,糾正指導。
    1.認讀書寫生字。
    重點指導:(1)“筒”與“桶”在用法上要區(qū)別;(2)“篷”與“蓬”字形區(qū)別,意義不同;(3)指導書寫“嚷、醬、唇”等生字。
    2.查字典并結合課文內容解釋詞語。解釋詞語要依據(jù)“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原則,聯(lián)系上下文準確地理解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思。
    喧鬧:喧嘩熱鬧。
    理直氣壯:理由正當充分,膽子壯,說話十分有氣勢。
    小心翼翼:原形容嚴肅虔誠的樣子,現(xiàn)用來形容舉動十分謹慎,絲毫不敢疏忽。
    三、理清段落,概括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詞的基礎上,默讀課文。聯(lián)系課文加強對生字、新詞的記憶與理解。
    2.學生默讀課文,思考:課文為什么以“盼”為題,圍繞題目寫了哪些內容。(全篇課文都是講一個小朋友盼望下雨穿新雨衣的事情,所以以“盼”為題目。文中“媽媽送我新雨衣”“下雨沒能穿雨衣”“終于穿上了雨衣”等情節(jié)都是圍繞題目來寫的。)。
    圍繞“盼”寫了哪些內容,學生可能總結不全,教師指導學生讀有關句段來幫助學生概括總結。
    3.給課文劃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寫媽媽送“我”新雨衣。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寫盼望下雨。
    第三部分(第4—17自然段):寫盡管下雨還是未能如愿。
    第四部分(第18—21自然段):寫“我”終于穿上雨衣。
    分段時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對段落的劃分,學生會產生分歧。對學生有道理的分段方法教師都應予以肯定。
    四、朗讀課文,體會心理。
    1.找出自己喜歡的部分讀一讀,讀完后想一想,這段文字是圍繞什么意思寫的。
    2.分角色用相應的語氣讀一讀蕾蕾和媽媽對話的部分,體會這兩個人物此時的心理活動。
    3.你自己認為哪一部分寫得,讀給同桌聽一聽。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逐段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領悟圍繞中心意思,掌握從不同方面或選取不同事例來寫的寫法。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引入新課。
    指名三名學生有感情地讀出自己喜歡的部分。并簡單說說文中的蕾蕾盼什么?哪些地方看出她在盼?引導學習課文。
    二、學習課文,理解內容。
    (一)第一部分。
    1.各自輕聲讀第一段,思考:這一段先寫了什么?再寫什么?(先寫媽媽送給我一件新雨衣,再寫我在晴天里迫不及待地穿上新雨衣。)。
    (板書:媽媽送我新雨衣)。
    2.課文中哪些詞語寫我十分喜歡新雨衣?為了穿新雨衣我做了什么傻事?(戴上雨帽,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響穿上雨衣熱了一身汗)。
    3.“你瘋啦?”說明什么?(媽媽對蕾蕾的做法非常不理解。從側面也看出蕾蕾的做法出人意料,同時說明蕾蕾太盼望穿雨衣了。)。
    (二)第二部分。
    這一部分寫得很簡略,也容易理解,教師可用簡練的語言一帶而過。每天都在想,盼著下雨。
    (板書: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
    (三)第三部分。
    1.默讀第三段,思考:從全段來看,圍繞什么中心意思來寫的?
    (板書:雖然下雨了,但是沒如愿)。
    2.分角色朗讀課文中的對話,討論回答問題。
    (1)作者認為什么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
    (下雨天,穿上新雨衣到外面去。)。
    (2)“我興奮地仰起頭,甩打著書包就大步跑進了樓門?!蔽覟槭裁催@么興奮?
    (外面在下雨,我可以穿上雨衣到外面去玩了。)。
    (3)填空后,體會作者的心情。
    (學生完成后先提問,然后出示答案)。
    我興奮地跑進樓門,媽媽讓我____________________。
    (準備聽英語講座)。
    還差半小時,媽媽讓我____________________。
    (休息一會兒)。
    我想去買醬油,媽媽說____________________。
    (她已經買了)。
    我說燉肉需要很多醬油,媽媽說____________________。
    (她沒說要燉肉)。
    我說爸爸說要燉肉,媽媽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相信)。
    (4)“我”把雨打玻璃窗說成“敲著鼓點”可以看出什么?
    (雨對“我”的吸引力非常大,為我?guī)黼y以抑制的激動。)。
    (5)“我”為什么盼著雨停下來?
    (讓雨留到明天再下,因為今天“我”沒機會出去了。)。
    (四)第四部分。
    1.“我的心才又像要從嗓子里蹦出來一樣”是因為什么?
    (沒想到又下雨了,“我”的愿望終于可以實現(xiàn)了,這真是意外的驚喜。)。
    2.“我”這次為什么會“理直氣壯”?
    (媽媽沒有理由不讓“我”穿雨衣了。)。
    3.“小心翼翼”是因為什么?
    (怕弄壞了新雨衣)。
    4.讀課文最后一段話,你從中看出作者什么心情?
    (興奮、滿足、高興)。
    (板書:雨天幫助我,穿上新雨衣)。
    三、整體回顧,體會寫法。
    (一)出示問題。
    1.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通過哪些事例來寫“盼”的?
    2.課文哪些地方具體描寫了“盼”這一心理活動?選出你認為最生動的兩處,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二)學生匯報,教師指導。
    1.學生匯報課件第一題,師生評價,教師指導:課文通過以下事例來寫出我的“盼”
    (1)晴天穿雨衣,熱了一身汗。
    (2)“我”每天盼著變天。
    (3)看外面下雨,“我”想找借口出去,穿穿新雨衣。
    (4)“我”盼著今天的雨留到明天再下,那樣就可以穿新雨衣了。
    (5)看見雨點落在許多馬路、小楊樹上的樣子想象出雨點落在新雨衣上的樣子。
    2.學生匯報課件第二題,師生評價,教師指導:課文具體描寫“盼”這一心理活動的地方:
    (1)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還有雨可下嗎?還是留到明天吧。
    (2)可雨點要是淋在淡綠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瑪瑙還好看。
    四、暢談收獲,課下練筆。
    1.請同學們說一說,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師總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看到了一個急切盼望下雨,一心想穿上新雨衣的孩子。課文圍繞“盼”這個中心意思,選取了好幾個事例來寫。我們也要學習這種寫法,從不同方面或選取不同事例,表達中心意思。
    3.課下,請同學們從下面的意思中選一個,并以此為中心寫一段話。
    (板書:圍繞中心意思,從不同方面或選取不同事例來寫)。
    板書設計:
    16.盼。
    媽媽送我新雨衣。
    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
    雖然下雨了,但是沒如愿。
    雨天幫助我,穿上新雨衣。
    圍繞中心意思,從不同方面或選取不同事例來寫。
    《盼》教學反思。
    《盼》是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媽媽給“我”買了一件新雨衣,而從那以后“我”每天總是盼著下雨。一天放學后,終于掉了雨點兒,“我”想出了各種借口穿上雨衣到街上去,都沒有實現(xiàn)。第二天早上,“我”背著書包上街突然掉下了雨點兒,“我”趕忙興奮地跑回家讓媽媽幫助助“我”穿上了新雨衣。走在街上,滴答的雨滴讓“我”欣喜不已。課文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恰如其分地表達了想要穿上雨衣的“我”對雨天的渴盼,穿著雨衣在雨中行走的.快樂。這篇課文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幅美好的童年生活的畫面,文中的“我”心底的渴盼更能觸動孩子們的心靈。
    一、教學效果。
    本課圍繞著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首先,我引導學生自由地朗讀課文,在讀書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學會探究文本,從簡簡單單的文字里感受“我”對雨衣的喜愛之情。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體會文中語句中蘊含的“我”的情感,引導學生明白:寫人記事類文章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寫出人物的感情很重要。
    2、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寫作特點。文章通過對天氣和環(huán)境的描寫,烘托出“我”在下雨前、下雨時不同的心情。通過心理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相結合,刻畫了一個純真可愛的小女孩的形象。
    二、成功之處。
    我引導學生展開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們走進課文,學會在讀中感悟。另外,這篇課文以“盼”為題目,文中始終圍著“盼”這條線索寫出了“我”盼望穿上雨衣時的不同的心理活動。通過引導學生體悟個別語句,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這種心理,從而引起共鳴。
    三、不足之處。
    在這一課里,雖然抓住了“盼”這個線索,但是在板書上體現(xiàn)不明顯。板書沒有一條明確的線索穿起來,所以略顯凌亂,不能使學生一目了然。也不能使學生在回顧這一課時,明確本文的主要內容,教學效果稍微欠缺。如果重上這節(jié)課的話,我會以“盼”為線索,把“我”盼下雨不下雨時的著急、失望的心情,和終于下雨時穿上雨衣的欣喜若狂的心情串起來在板書上列出來,引導學生前后對比,這樣更能突出“盼”這個題目的含義,教學效果會更好。
    部編版六年級宿建德江教案篇十七
    1、梳理文章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jié)。
    2、通過具體語句,分析人物心理的變化過程。
    3、學習分析小說人物心理的方法。
    二、重點難點:通過具體語句感受人物的心理變化過程。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齊讀課題“盼”,這個詞是什么意思呢?盼望,希望的意思。
    盼,目分黑白也?!墩f文解字》。
    盼,美目也?!蹲至帧贰?BR>    二)、研讀課文。
    1、文章1-2段,這是一件什么樣的雨衣?
    “綠色的”“透明的”“斗篷式的”:雨衣非常美麗、便捷。
    2、我初次見到它時有哪些具體表現(xiàn)呢?
    “戴”“抖抖”“窸窸窣窣”
    3、這些詞體現(xiàn)了我當時什么樣的心理?
    內心非常欣喜,迫不及待地想要穿上新雨衣。
    因此我們可以通過人物的具體表現(xiàn)來體會到人物的心理。
    4、我盼望著穿雨衣,也就盼望著變天,我是如何盼望著變天的呢?
    “每天在放學的路上我都是這樣想”:體現(xiàn)我內心十分焦急著急。
    通過人物的直接描寫,體現(xiàn)人物心理。
    5、我盼變天,終于變天了,此時我的心理有怎樣的變化呢?
    “路邊的小樹忽然莎啦啦地喧鬧起來,好像在嘻嘻地笑?!?BR>    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寫出了樹被風吹動的聲音,體現(xiàn)起風了,要下雨了。因此通過此時環(huán)境的特點,來展現(xiàn)人物的內心。
    6、因此當我們理解人物內心時,可以通過直接描寫人物內心的語句、描寫人物外在表現(xiàn)以及環(huán)境描寫襯托人物心理這三方面來分析人物心理特點。
    四人為一組,閱讀文章的5—21節(jié),圈畫出描寫主人公心理的語句,并結合三個表現(xiàn)人物內心的方法,分析人物此時的心情。
    5—15段:人物的語言、肖像(外在表現(xiàn)),體現(xiàn)主人公無法穿上雨衣內心的失望。(分角色朗讀課文)。
    16段:人物的心理活動,直接體現(xiàn)人物的心理。
    17段:環(huán)境描寫,運用比喻的修辭,體現(xiàn)人物興奮愉快的心理。
    20段:“挺”“小心翼翼”人物的外在表現(xiàn),體現(xiàn)人物此時興奮的心情。
    三)、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學會了可以有三種方法來分析人物的心理。全篇文章作者盼望著穿雨衣的故事,把故事寫得這樣的一波三折,同時人物的內心更是跌宕起伏。作者盼望穿上雨衣其實就是盼望著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盼望著美好的生活。
    板書:
    直接描寫人物內心。
    欣喜。
    興奮。
    喜悅。
    描寫人物外在表現(xiàn)。
    著急。
    失望。
    環(huán)境描寫烘托心理。
    (七)作業(yè)。
    我們也會盼望著很多事情的發(fā)生,請同學們自己朗讀這個小片段,我此時應該是什么樣的心理,補寫50字,要求使用兩種方法展示人物的心理。
    家里有個不成文的規(guī)定,吃晚飯時可以看電視。我自然“見機行事”,分秒必爭地打開電視。我把視線從電視上收了回來,才發(fā)現(xiàn)碗已經空了。
    母親:“吃完了就去做功課吧。”
    ……。
    正是關鍵時刻?!?BR>    我嘟囔著,心想,我還沒看完呢。
    “且慢!”我急中生智,使出我的緩兵之計。
    “我還沒吃飽呢!”為了大飽眼福,我急忙嚷到“再來一碗!”
    部編版六年級宿建德江教案篇十八
    《宿建德江》這首詩體現(xiàn)了詩人的深切感情,我們一起來看看《宿建德江》的原文及作者簡介。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1、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經建德(今屬浙江)的一段江水.
    2、移舟:漂浮的小船。
    3、煙渚:彌漫霧氣的沙洲。
    4、泊:停船靠岸。
    5、天低樹:天幕低垂,好像和樹木相連。
    6、曠:空闊遠大。
    7、近:親近。
    8、客愁:為思鄉(xiāng)而憂思不堪。
    9,客:指自己。
    把船停泊在煙霧彌漫的沙洲旁邊,
    日落黃昏使我又增加一份新的哀愁。
    原野空曠,遠處的天空好像比近處的樹還低,
    江水清澈,映照的月亮仿佛與人更親近。
    孟浩然一生大部分時間在家鄉(xiāng)鹿門山隱居,四十多歲時曾往長安、洛陽謀取功名,并在吳、越、湘、閩等地漫游。晚年張九齡為荊州長史,聘他為幕僚。該詩作于730年(開元十八年)漫游吳越之時。
    這首詩不以行人出發(fā)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為背景。它雖然露出一個“愁”字,但立即又將筆觸轉到景物描寫上去了??梢娝谶x材和表現(xiàn)上都是頗有特色的。詩的起句“移舟泊煙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吭诮械囊粋€煙霧朦朧的小洲邊,這一面是點題,另一面也就為下文的寫景抒情作了準備。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中的“日暮”顯然和上句的“泊”、“煙”有聯(lián)系,因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為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風·君子于役》)這里寫一位婦女,每當?shù)较﹃栁飨?、雞進籠舍、牛羊歸欄的時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借此,我們不也正可以理解此時旅人的心情嗎?本來行船停下來,應該靜靜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勞,誰知在這眾鳥歸林、牛羊下山的黃昏時刻,那羈旅之愁和思念家人的情感又驀然而生。
    遠處的天空顯得比近處的樹木還要低,“低”和“曠”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襯的。第四句寫夜已降臨,高掛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襯的?!耙皶缣斓蜆?,江清月近人”。這種極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領略得到的。詩的第二句就點出“客愁新”,這三四句好似詩人懷著愁心,在這廣袤而寧靜的宇宙之中,經過一番上下求索,終于發(fā)現(xiàn)了還有一輪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親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尋得了慰藉,詩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雖止,意未盡。試想,此刻那親近的明月會在詩人的心中引起什么呢?似有一絲喜悅,一點慰藉,但終究驅散不了團團新愁。新愁知多少?“皇皇三十載,書劍兩無成。山水尋吳越,風塵厭洛京”(《自洛之越》)。詩人曾帶著多年的準備、多年的希望奔入長安,而今卻只能懷著一腔被棄置的憂憤南尋吳越。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對著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羈旅的惆悵,故鄉(xiāng)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滅,人生的坎坷……千愁萬緒,不禁紛來沓至,涌上心頭。“江清月近人”,這畫面上讓人們見到的是清澈平靜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著船上的詩人;可那畫面上見不到而應該體味到的,則是詩人的愁心已經隨著江水流入思潮翻騰的海洋。這一隱一現(xiàn),一虛一實,相互映襯,長地表現(xiàn)出“日暮客愁新”嗎?“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劉勰《文心雕龍·明詩》)。孟浩然的這首小詩正是在這種情景相生、思與境諧的“自然流出”之中,顯示出一種風韻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藝術美。這是一首刻劃秋江暮色的詩。先寫羈旅夜泊,再敘日暮添愁;然后寫到宇宙廣袤寧靜,明月伴人更親。一隱一現(xiàn),虛實相間,兩相映襯,互為補充,構成一個特殊的意境。詩中雖只有一個“愁”字,卻把詩人內心的憂愁寫得淋漓盡致,然野曠江清,“秋色”歷歷在目。全詩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風韻天成,頗有特色。
    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