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十講全文內容感悟(3篇)

字號:

    心中有不少心得感悟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感悟,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感悟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感悟范文大全,供大家借鑒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三十講全文內容感悟篇一
    因時而變,創(chuàng)新先行
    --讀《三十講》有感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亦與時俱進,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新的歷史節(jié)點上,創(chuàng)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读暯叫聲r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正是對整個思想體系全面而生動的闡釋。
    全書框架明細,邏輯縝密,以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主線,以“八個明確”和“十四個堅持”為核心內容,深刻剖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深入淺出,引經據典,讓讀者對整個體系的構架和要義有了更加深刻全面的了解。
    讀罷全書,感觸最深的,是整個思想體系的“新”.它不因循守舊,在傳承馬克思主義核心要義的基礎上散發(fā)新活力;亦非天馬行空,是在切切實實研判現狀、謀劃未來的基礎上發(fā)掘國家發(fā)展的新動力。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边@是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和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援引的名句?!皶r”之變,在于發(fā)展階段的變化,“事”之變,在于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務的變化。
    回顧過去,百年歲月見證黨和人民鏗鏘的腳步。熱血,那是革命歲月的風雨如磐;艱苦,那是社會主義改造時期的篳路藍縷;激情,那是改革年代的春潮涌動;今天,站在社會主義發(fā)展新階段的我們,比以往任何階段更有信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大國重器嶄露頭角,蛟龍潛水器、c919大飛機、悟空探測衛(wèi)星、“遼寧號”航空母艦,銘刻國家制造的印記;大國外交闊步向前,一帶一路倡議、apec北京會議、發(fā)起創(chuàng)辦亞投行、成立絲路基金,見證大國地位的崛起。這是“時”之變,是我們所處環(huán)境的變化。
    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務亦發(fā)生著變化,我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定義更加豐富和廣泛。物質上的富足帶來消費升級,人民對于幸福感、安全感、民主權利等需求亦更加迫切。()我們期盼更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準的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更優(yōu)美的居住和生態(tài)環(huán)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在衣食住行無憂的基礎上,我們期待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huán)境等全方面的進步。這是“事”之變,是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務的變化。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正是在這樣的變化中應運而生,研判“新”定位,順應“新”要求,著眼“新”矛盾,擔當“新”使命,所謂因時而變,創(chuàng)新先行,這正是我黨保持長盛不衰的不竭動力之一。智者如水,因勢而動,但能保持方向;水無常形,隨器而變,卻不失本色。政黨、民族如此,行業(yè)的興衰更迭、企業(yè)的優(yōu)勝劣汰、個體的發(fā)展莫不如此。
    “時”之變,不僅在發(fā)展和機遇,更有諸多挑戰(zhàn),面對挑戰(zhàn),因時而變,創(chuàng)新先行是最佳解決方案。中美貿易摩擦下,中國“芯”苦不堪言,每年2000億美金進口的關鍵性產業(yè)被他國扼住咽喉,逆境中求變,需要的是改革的勇氣,更是人才、機制和資金多方面協(xié)調的智慧,實現投資驅動向創(chuàng)新驅動的轉變;曾經的人口大國面臨“老齡化”和“青年人口斷崖”,困境中求變,需要生育政策、老齡政策和相關制度的創(chuàng)新,改變思路,拓展人口紅利的內涵和外延。
    “事”之變,不僅在全國人民主要矛盾的變化,亦在你我每個個體在時代洪流中的抉擇或堅持,彷徨或篤定。黨領導下的祖國發(fā)展如“復興號”一般一次次加速,我們亦不能故步自封,做那個“我今年36歲,除了收費啥也不會!”的收費員,永葆技能常新、思想常新,不斷實現自我成長。
    一個思想常新、理論常新、與時俱進的政黨,匯聚一股前行的力量,讓你我得以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與之一起激蕩新氣象,展現新作為,繼續(xù)書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壯美篇章。
    (作者:顧夢蘇,授信部黨支部供稿)
    三十講全文內容感悟篇二
    【學習三十講】第七講
    (一):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
    黨的領導地位不是自封的,是歷史和人民選擇的,是由我國國體性質決定的,是由我國憲法明文規(guī)定的??倳洀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yōu)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這一重要論斷,豐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深刻反映了對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基本關系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
    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是由我們黨的性質決定的。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堅強領導核心。我們黨始終高舉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把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作為奮斗目標,歷經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錘煉,已經鍛造為成熟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正是有了這一先進成熟政黨的領導,才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如果弱化黨的領導,甚至放棄黨的領導,黨的執(zhí)政地位就會丟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性質就會改變,中國人民接續(xù)奮斗取得的偉大成就也會毀于一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領導人民經過長期探索取得的根本成就,也只有在黨的領導下才能不斷向前發(fā)展。要從根本上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變色、不變質,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領導。
    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鄧小平同志指出:“在中國這樣的大國,要把幾億人口的思想和力量統(tǒng)一起來建設社會主義,沒有一個由具有高度覺悟性、紀律性和自我犧牲精神的黨員組成的能夠真正代表和團結人民群眾的黨,沒有這樣一個黨的統(tǒng)一領導,是不可能設想的,那就只會四分五裂,一事無成。”在近代以后中國社會的劇烈運動中,在中國人民反抗封建統(tǒng)治和外來侵略的激烈斗爭中,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過程中,1921年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義無反顧肩負起帶領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歷史重任。在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進程中,正是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徹底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開啟了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取得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歷史深重的軌跡清晰表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這是中國人民從長期奮斗中得出的最基本的結論。
    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證??倳浿赋觯骸爸袊伯a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苯倌陙?,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我們黨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團結帶領人民歷經千難萬險,付出巨大犧牲,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偉大斗爭的勝利。實踐證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是戰(zhàn)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定海神針”。今天,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同時要看到,在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上,不知還要爬多少坡、過多少坎,經歷多少風風雨雨、克服多少艱難險阻。完成艱巨光榮的歷史使命,戰(zhàn)勝前進道路上的風險挑戰(zhàn),從根本上要靠黨的全面領導,靠黨把好方向盤。
    【學習三十講】第七講
    (二):堅決維護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 “萬山磅礴必有主峰”。一個國家、一個政黨,領導核心至關重要。堅決維護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保證全黨令行禁止,形成思想和行動高度統(tǒng)一的整體,這是一個成熟的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的必然要求,對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更好地凝聚黨和人民的力量,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和民族復興大業(yè),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確立和維護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核心,始終是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一個基本觀點。馬克思、恩格斯在領導歐洲工人運動和創(chuàng)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實踐中,始終強調“權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馬克思曾指出,“一個單獨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揮自己,一個樂隊就需要一個樂隊指揮”。恩格斯指出,“沒有權威,就不可能有任何的一致行動”。關于領導核心,毛澤東同志曾形象地說:“一個桃子剖開來有幾個核心嗎?不,只有一個核心。”鄧小平同志說過:“任何一個領導集體都要有一個核心,沒有核心的領導是靠不住的?!蔽覀凕h是一個有著8900多萬名黨員、45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是一個組織嚴密、紀律嚴明的黨。我們黨團結帶領13億多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治國理政任務之艱巨、責任之重大、情況之復雜是世界上其他任何政黨都無法比擬的。沒有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就沒有黨中央的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就會導致各自為陣、各自為政,那就什么事情都干不成。船重干鈞,掌舵一人。擁有一個全黨公認的領袖,是我們黨成熟的重要標志;擁有一個人民愛戴的領袖,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可靠保證。堅決維護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是黨和國家前途命運所系,是全國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是在偉大斗爭中形成的??倳浭窃陂L期革命實踐中、在新的偉大斗爭中、在人民群眾中成長起來的我們黨的領袖、人民的領袖,具有馬克思主義政治家非凡的政治智慧、高超的領導能力、強大的人格魅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應時代之變遷、領時代之先聲、立時代之潮頭,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接續(xù)推進中國社會偉大革命,開創(chuàng)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推動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推動管黨治黨發(fā)生歷史性變化,展現出巨大的政治勇氣、堅定的意志品質、深沉的歷史憂患、強烈的責任擔當,贏得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衷心擁護,贏得了國際社會高度贊譽。黨的十九大把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寫入黨章,這是黨和國家之幸、人民之幸、中華民族之幸。
    堅決維護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必須切實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思想上高度認同,政治上堅決維護,組織上自覺服從,行動上緊緊跟隨。在思想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是要深刻領會、準確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用以觀察事物、判斷形勢、分析和解決問題,用以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在政治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是要始終保持高度的政治警覺性和政治敏銳性,堅定政治立場,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始終與黨中央同心同德,對黨中央絕對忠誠,真正做到在政治上信得過、過得硬、靠得住。在組織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是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自覺置身于黨組織之中,時刻牢記黨員的義務和責任,充分相信組織、信任黨中央。在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是要自覺向黨中央看齊,向總書記看齊,向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方略看齊,把“四個意識”落實到一言一行上、體現到本職工作中。
    【學習三十講】第七講
    (三):完善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的制度 完善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的制度
    黨的全面領導是具體的,不是空洞的、抽象的,必須體現到治國理政的方方面面,體現到國家政權的機構、體制、制度等的設計、安排、運行之中,確保黨的領導全覆蓋,確保黨的領導更加堅強有力。
    堅持黨總攬全局、協(xié)調各方的領導核心地位。這是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yōu)越性的一個突出特點??倳泴@個問題講得非常鮮明、生動、具體,他強調:這就像是“眾星捧月”,這個“月”就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會,這是黨的領導決策核心。黨中央作出的決策部署,黨的各個部門要貫徹落實,人大、政府、政協(xié)、監(jiān)察委、法院、檢察院的黨組織要貫徹落實,事業(yè)單位、人民團體等的黨組織也要貫徹落實。在國家治理體系的大棋局中,黨中央是坐鎮(zhèn)中軍帳的“帥”,車馬炮各展其長,一盤棋大局分明,治國理政才有方向、有章法、有力量。
    健全黨中央實行全面領導的體制機制。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確保黨的領導核心地位,首先要堅持黨中央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黨中央對黨和國家工作的全方位領導,涵蓋了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的各個方面、各個領域,體現在統(tǒng)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xié)調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全過程。要建立健全黨對重大工作的領導體制機制,在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會領導下,優(yōu)化黨中央決策議事協(xié)調機構,負責重大工作的頂層設計、總體布局、統(tǒng)籌協(xié)調、整體推進。其他方面的議事協(xié)調機構要同黨中央議事協(xié)調機構的設立調整相銜接,保證令行禁止和工作高效。要強化黨的組織在同級組織中的領導地位,在國家機關、事業(yè)單位、群團組織、社會組織、企業(yè)和其他組織中設立的黨委(黨組),接受批準其成立的黨委統(tǒng)一領導,定期匯報工作,確保黨的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在同級組織中得到貫徹落實,加快在新型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中建立健全黨的組織機構,做到黨的工作進展到哪里,黨的組織就覆蓋到哪里。
    嚴格執(zhí)行向黨中央請示報告制度。請示報告制度是我們黨的一項重要制度,從制度上保證了黨中央的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根據黨章和《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國共產黨黨內監(jiān)督條例》、《中國共產黨地方委員會工作條例》《、中國共產黨黨組工作條例(試行)》、《中國共產黨工作機關條例(試行)》、《中共中央政治局關于加強和維護黨中央集中統(tǒng)一領導的若干規(guī)定》等制度規(guī)定,中央政治局全體同志每年向黨中央和總書記書面述職;中央書記處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全國人大常委會黨組、國務院黨組、全國政協(xié)黨組、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每年向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中央政治局報告工作;各地區(qū)各部門黨委(黨組)加強向黨中央報告工作。研究涉及全局的重大事項或作出重大決定要及時向黨中央請示報告,執(zhí)行黨中央重要決定的情況要專題報告。遇有突發(fā)性重大問題和工作中重大問題要及時向黨中央請示報告,情況緊急必須臨機處置的,要盡職盡力做好工作,并迅速報告。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和領導水平的必然要求,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場深刻變革。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必須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努力從機構職能上解決黨對一切工作領導的體制機制問題,解決黨長期執(zhí)政條件下黨政軍群的機構職能關系問題,把黨的領導貫徹落實到黨和國家機關履行職責的各方面各環(huán)節(jié)。要構建系統(tǒng)完備、科學規(guī)范、運行高效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形成總攬全局、協(xié)調各方的黨的領導體系,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武裝力量體系,聯系廣泛、服務群眾的群團工作體系,推動人大、政府、政協(xié)、監(jiān)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yè)單位、社會組織等在黨的統(tǒng)一領導下協(xié)調行動、增強合力,更好地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要求。
    完善嚴格執(zhí)行民主集中制的具體制度。民主集中制是我們黨和國家的根本組織制度和領導制度。它規(guī)范著我們黨與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監(jiān)察機關、司法機關和人民團體的關系,規(guī)范著黨員與黨員、黨員與組織、下級組織與上級組織、全黨與中央的關系。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必須健全和認真落實民主集中制的各項具體制度,使上述各方面關系制度化、規(guī)范化、科學化。特別是要健全黨領導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監(jiān)察機關、司法機關和人民團體的制度,健全各級黨委(黨組)的工作制度和行為規(guī)范,健全正確處理上下級黨組織工作關系的具體制度,健全各級黨委議事規(guī)則,把黨章規(guī)定的基本原則具體化、制度化,保證全黨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動上的一致。
    三十講全文內容感悟篇三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中的名句:
    1、“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出自魏徵《諫太宗十思疏》。意思是,要使樹木長得茂盛,必須穩(wěn)固它的根部;要想水流流向遠方,必須疏通它的源頭。談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么主義”時,第二講提及這一名句。書中同時指出,“找到一條好的道路不容易,走好這條路更不容易”。
    2、“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語出《孟子》。這是中華民族始終崇尚的品德和胸懷。第三講關注中國夢,談到中國夢與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相通,引用這一千古名言。書中還指出:“中國夢是奉獻世界的夢。中國夢不僅造福中國人民,而且造福世界各國人民,是中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福祉?!?BR>    3、“立善法于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國,則一國治。”王安石《周公》中這句論斷,出現在第十七講。本講的主題是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談到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時,書中巧妙用到這一名句,并展開論述說,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首要的是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4、“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币馑际?,人民才是國家的根基,根基牢固,國家才能安定。第二十講引用《尚書》中這一名言,進而指出:增進民生福祉是我們黨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帶領人民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我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根本目的就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在本講中,還引用了
    5、“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天地之大,黎元為先” 等名句。本講的主題是,在發(fā)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6、“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薄吨芤住分羞@句古訓,被第二十三講引用。本講關注“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重要基石,保證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進入新時代,我國面臨復雜多變的安全和發(fā)展環(huán)境,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明顯增多。這種情況必然要求居安思危,安而不忘危。同在本講,本書還引用《西游記》中的“單絲不線,孤掌難鳴” 強調,只有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xù)的新安全觀,同心協(xié)力應對各種問題,才能實現共享正義尊嚴、共享發(fā)展成果、共享安全保障。
    7、“和羹之美,在于合異”,出自《三國志》。聚焦“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第二十六講,談到堅持交流互鑒時,引用了這一名句。書中同時強調,人類文明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進步的源泉。多樣帶來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產生進步。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yōu)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