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審視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并對其進行調適和提升。那么我們?nèi)绾芜\用恰當?shù)恼Z言表達自己對書中思想和意義的理解?接下來是一些讀者的讀后感,希望可以激發(fā)大家對于該書的興趣和思考。
了凡四訓讀后感篇一
對于《了凡四訓》這本書,自己接觸不是一次兩次了,也有多個版本的書籍,朋友贈送的,我也贈送不少友人。之前還有朋友讓我讀十遍,我很認真的去讀了。但是讀過三遍后,我就在困惑中自己矛盾了,以及掙扎著。書中講到惜福、改過,修行,積德行善,這些都沒有錯。人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而去面對,去改正,就修正,就是一種善。能利益蒼生,為他人著想,更是大德,確實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學習的。
但是針對我自身,我覺得之前自己迷惑了。我以為自己若想改變自己命運,必須去做這些事情,去發(fā)大誓愿,去求,去身體力行的完成。這樣才能有希望。我缺什么呢?我缺一段能牽手的姻緣,缺財富。有師兄說,你可以在菩薩面前發(fā)大誓愿,兩年內(nèi)自己若能婚配,做滿多少善事,或者一步一頭磕到寺廟去,或者終身不吃素,將來重建廟宇,重塑金身等。我啞然,不是我不信,是我覺得如果這樣,那跟交換有什么區(qū)別,我的追求難道就是這些嗎?我用自我約束的積德行善的行為,去交換一個我未知的,我渴求的事情。這并不是我追求的人生,得到又如何?婚姻只是人生一段不是一個人的生活而已,現(xiàn)在不過是一個人孤獨之旅吧,兩個人了,就不孤獨嗎?我不想去發(fā)誓兩年內(nèi)做多少好事,去求個姻緣,那求來也是假的,是自己偽善的表現(xiàn),和貪婪。不是我做不到,是不想那么去做,我可以積德行善,但我無所求。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我依然會堅定我學佛的信念和信心,我惜福,改過,修行,修心。修好這一顆心,時刻讓自己心靈能安寧、安靜,心安。朋友說能心安是多么難得,能踏實的生活,能平靜平淡的對待人生,那是何等的自在?我追求的是一種大自在的境界。在點滴的生活中去做,不求大,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嚴格自律,積極努力的去生活,去追求。
合伙人說我不是個商人的料,我沒有利益心,沒有野心。我不語,我只是把我該做的事情做好,不欺騙人,不坑人,不做違法亂紀的事情,用心去做每一件事情,不消極不頹廢,工作中,我積極投入,但是我不問結果,我只在乎這個過程。我不是不追求結果,只是我更看重這個過程,我會更加完善自己。交朋友貴在交心,做事情,也貴在真誠。人生中任何事情,都不要心存僥幸,平淡對待,那是多么難得。不卑不亢,不貪婪,不悲觀,那也是很難得的,不要太多的欲望,人心不足蛇吞象,任何時候都要知足,得到時問問自己無愧嗎?心安多么難得!
從此書中,我已明白大的道理,原來只局限在,我以為只是讓我們?nèi)グl(fā)愿去求改變自己命運。如果只是為了發(fā)愿求自己一時的安樂,那只是一種小我境界,現(xiàn)在這已經(jīng)不是我想追求的了,我會深信不疑的去做,但是我不想求自己此生的榮華富貴,也不求什么感情長久美滿,我想要的是更多領悟人生的意義,追求心靈深處的東西。
了凡四訓讀后感篇二
人生在世,就要在修的問道方面有所成就,如果想做一個有益于世,頂天立地的人,就必然在立命,改過,積德和培養(yǎng)謙德四個方面下功夫。《了凡四訓》里就強調了人的命運完全可以自己掌握,一生的成敗完全取決于自身所作所為,正所謂其中的“命自我作,福自己求”。
《了凡四訓》雖然篇幅不多,但寓意內(nèi)涵十分深刻,它結合了儒釋道三家思想,展現(xiàn)出了真善美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通過“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孝”四個篇章,論證了“種瓜得瓜,善有善報,積極進取,有愿皆成”之理。
它平實而無虛華,深奧而不迷信,有很強的感染力與說服力,流傳至今。
當我讀完《了凡四訓》后,也明白了許多道理,也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許多幸福,說法,和做法都有些不正確。
當我們到達一個層次,就會發(fā)現(xiàn)命運無時不刻地在注視著我們,監(jiān)督的我們,而我們卻無法看見它,感受它的存在。但我們只要一心向善,行得正,坐得端,做得直,為自己積功累行,才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滿幸福。
我們?nèi)绻胍吋軆?,納福而免禍,且不說行善,首先要能改正過錯。改正過錯,須發(fā)三心——恥心,畏心與勇心,具備了這三心,則有過即可改,正如春天的冰雪遇到了陽光,難道還要擔心它不消散嗎?“過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斬毒樹,直斷其根,奚必枝枝而伐,葉葉而摘哉?”
當我做到了改過,就要學會行善,而善圖惡的區(qū)別就在于善是一心為別人著想,而惡事只為自己的利益著想。
這些,就正所謂“由此觀之,舉頭三尺,決有神明,趨吉避兇,斷然自我?!?BR> 現(xiàn)在社會這個大染缸是許多人迷失了方向,人們的妄想,欲望不僅沒有被控制住,而且還在一天天膨脹!他們胡作妄為,還以為不會有報應,真是自欺欺人!人們要早日回頭,千萬不要等到惡報降臨的才悔悟,到時候那真是欲哭無淚??!
了凡四訓讀后感篇三
去年暑假熱播的國漫《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說:“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才算!”這與《了凡四訓》所提倡“命自我求,福自我作”的觀念相契合。少年的我們,大都承認命運的存在,我們擁有青春,充滿活力,我們大聲說著:“我的命運掌握在我自己手里,我才不信所謂的命中注定!”但當我們受挫時,我們會感傷地說:“命中有時終須有,無時,爭也不是自己的?!贝_切地說,我們有著積極面對生活的態(tài)度,但因不了解人的遭遇是怎么回事而陷入困窘的局面?!读朔菜挠枴愤@本書,首先用了凡先生切身改命的事實,取信于讀者,然后授予“改過之法”和“積善之方”,最后以“謙德之效”再予印證。
我們現(xiàn)在讀書,以后進入社會工作,終究是為了更好的幸福的生活。但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我們?nèi)绾吻蟾_h難呢?“福之將至,觀其善而必先知之矣;禍之將至,觀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今欲獲福而遠禍,未論行善,先須改過?!备倪^必備三心:知恥心、敬畏心、勇猛心。知恥是自覺,知道自己的過失并羞愧,“知恥而后勇”。敬畏心,天地在上,鬼神難欺,雖過在隱微,而天地鬼神實鑒臨之。俗話說: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何以不懼?勇猛心,是下定決心,做出改變。普通人大都知道自己的一部分過錯,但因循退縮,積習難改,而賢者“奮然振作,不用遲疑,不煩等待”,當下就改。我們年輕人,更應說來就來,青春活力,更當奮然振作,當下改過,與賢者看齊。
善改過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以理服人,以理悅心?,F(xiàn)世,人心多嘈雜,爭吵之論,不絕于耳,“聞謗而怒,雖巧心力辯,如春蠶作繭,自取纏綿。怒步惟無益,且有害也?!钡共蝗纭奥勚r而不怒,雖饞焰熏天,如舉火焚室,終將自息?!贝死砑让?,心悅服之,過將自止。過有千端,惟心而造,亦由心改,但當一心為善,正念現(xiàn)前,當下清凈。
易曰:“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狈矠樯贫酥瑒t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則為陰德。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我們常聽言:你做好事有什么用,又沒有人識你的好。天地鬼神實共鑒之,若無人稱贊,但留陰德。易曰:“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善行無窮,其類至繁,約言其綱,大約有十條,余略述三四耳。與人為善,“勿以己之長而蓋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收斂才智,若無若虛;見人過失,且涵容而掩飾之。”現(xiàn)在的我們,大都缺乏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卻又有著挑刺的敏覺。與人相處不好,就是因為別人有不稱我意的行為,雖不立即形于表,但心中暗暗記了一筆。待日久,愈積愈多,一朝發(fā)泄和氣失。救人危急,患難顛沛,人所有時,偶一遇之,速為解救。以我所見所聞,錦上添花,繁不勝數(shù);雪中送炭,寥寥無幾,不落井下石者,亦是少數(shù)。在最需要幫助的時候,被人避而遠之,或因己內(nèi)德不修,或因人有憂懼……崔子曰:“惠不在大赴人之急可也。”勿以善小而不為,或借錢財少數(shù),于你并無難處,何不舍財作福?甚或舉手之勞,何不為之?敬重尊長,“在家而奉侍父母,使深愛婉容,柔聲下氣,習以成性便是和氣格天之本?!蔽矣X得敬重尊長,首要的是敬重我們的父母,父母生養(yǎng)我們,他們是我們頭頂上的那柄傘,為我們遮風擋雨。父母之恩,無以為報,但敬重、柔聲待之、友愛姊妹,略報一二。
《了凡四訓》,一則以圣賢之行讓我反觀自省,明晰過錯;二則明理,以理禁事,心悅服,現(xiàn)于行,由此可改過;三則鼓勵了我,長這么大,所見所聞所感,對于“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句話有了疑惑,書中解了我的疑惑,我將在自己能力范圍內(nèi)去幫助他人。改過、積善,非一時之行,是一生!
了凡四訓讀后感篇四
《了凡四訓》是我這么多年以來看到的最能打動我心靈的書籍,第一篇,立命之學?!泵商熳觯W约呵蟆?。這么多年,從參加工作起我就珍惜自己的工作,很認真,也很努力,經(jīng)歷過生存的艱辛,也更懂得什么是生活。當我看到了凡先生的人生,就很羨慕他,他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一生過的簡單,卻又快樂。他知道自己的命運后,很坦然的向自己求福,最終得到了很好的福報。
“若不反躬內(nèi)省,而途向外馳求,而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nèi)外雙失,故無益”。每個人的喜好,特長都不同,職業(yè)道路也不同,只要自己心中有成功的信念,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改正錯的,發(fā)揮優(yōu)勢,最終會有好結果的,一個善人,自會有很好的人緣,那么很多人來幫助他,再加上他自身的努力,成功的可能性自會比別人大很多!對于自身而言,我自認為自己身上還有很多浮躁的東西,要想改造命運,就要努力去改正!
第二篇改過之法。一個人如何才能改過,了凡先生告訴我們?nèi)齻€心:一,知恥心,當一個人有了知恥心,那么改過就不難了。二,發(fā)畏心,凡是作惡的人,大多沒有畏心,他們不怕國家的法律,不畏懼社會的譴責,只為自己的利益考慮。前面兩條是改過的前提,最后一點,改過的勇心。勇于改正錯誤,戰(zhàn)勝自己的勇猛之心。我們要改過,就要反省,反省自己身上還有那些不足,然后逐一去改,這其實是一件很難的事,要將一個人維持了幾十年的習慣改變,這確實是需要勇氣的,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驗,如不是經(jīng)歷了大的挫折和打擊,人是不會輕易地改變自己的習慣的,習慣的養(yǎng)成,就是要靠重復,不斷的重復,一點一滴的去改變,日積月累就會真正的改變。
第三篇,積善之方。做了好事,大家都知道的,叫做積陽德,做了好事別人都不知道的叫積陰德。我如果你今天看到一個需要你幫助的人,你沒有去幫助他,那么有一天,當你需要幫助的時候,你會指望誰來幫助你呢?這就是一種惡性循環(huán),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積極地去做善事,不要擔心自己的力量太小,只要大家都這么做,那將產(chǎn)生巨大的能量!
第四篇,謙德之效?!皾M招損,謙受益”我們常能看到這樣的話語,我們小的時候,老師就叫我們要謙虛,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他說,“你們看秋天麥田里成熟的麥穗是不是都低著頭的呢?你們知道為什么嗎?因為它們腹中是沉甸甸的果實,而那些高高昂著頭的麥穗全都是腹中空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要謙虛,凡是那些大師,都是謙虛的人,一個人,要想成功,就要低著頭,多聽取別人的批評指教,才能進步,才能成為正真的大師!
我讀了《了凡四訓》,讓我懂得古人家訓的重要性,袁了凡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命運,我們現(xiàn)代年輕人遇到什么困難,都要想盡一切辦法來克服困難,加倍努力工作,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命運。我們家長教會孩子改正自己不好習慣的方法,家長為榜樣,通過家長成功方法,讓孩子學習。積善之家必有余慶,我們從現(xiàn)在每天做多一些善事,通過家長行為來影響孩子多做善事習慣?!皾M招損,謙受益”的重要性,讓孩子懷著謙虛之心去學習做事做人。
了凡四訓讀后感篇五
《了凡四訓》這本書可能大多數(shù)人都不知道,它是古代勸善書中的名片,內(nèi)容涉及四個方面的訓誡,即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和謙德之效。強調的是人的命運完全可以由自己掌控,一生成敗完全取決于自身所作所為,所謂“命自我作,福自己求。”此書還值得一看。
我們是在李老師的帶領之下進入到這本書中的,以前,我總認為文言文一點意思都沒有。還非常難懂,繞口??僧斘艺嬲挠眯娜ダ斫馕恼聝?nèi)容時,卻發(fā)現(xiàn)文言文的好處:用白話要說一大堆的話,用文言文一、兩句就搞定了,而且越讀越有味道。
這么多的句子,都使我印象非常深刻,有這樣一句話是我有很多感觸:
“小者如芒刺在肉,速為抉剔;大者如毒蛇嚙指,速與斬除;無絲毫凝滯,次風雷之所為益也?!蔽业睦斫馐牵阂恍┬〉膲牧暁猓赡茉谀阊劾锊凰闶裁?,但如果不立即剔除就會引起許多事端;大的惡習要馬上徹底丟掉。如果有一絲猶豫,以后的惡果只有自己吃了。不論什么惡習,就馬上改掉,或許現(xiàn)在不算什么,長大后便會有居多壞事都來找你。就如手指里扎了一根刺,如不馬上清除,化膿、流水,最后可能導致整個手會廢掉。一個小惡習會影響多大的事啊!
《了凡四訓》讓我找到了讀文言文的樂趣,也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所以,大家一定要多讀多看《了凡四訓》!就算看不懂也不要緊,要慢慢去摸索。
了凡四訓讀后感篇六
《了凡四訓》總共分為四個部分,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
立命之學,作者用講故事的方式,講了自己小時候被算命先生算命,算到作者一輩子的造化。這個觀點我是不認同的,我一直對算命這個說法很反感。后來云谷禪師傳授的改變自己命運的道理,就是多行善。行善無大小,只要有心,處處可行善。
改過之法,要有羞恥心,敬畏心,勇猛心。真正能達到這樣思想境界,如此徹底的人又有多少。許多人知道自己有過,往往抱著僥幸心理,或者想著這次做了,下次就不再做?;蛘咧烙羞^,遲遲沒有付諸行動。我想,只要覺察到自己有過,哪怕沒有像作者說的那樣勇猛徹底到位,只要每天每次改一點點也是好的。
積善之方,指做善事的各種方法方式。作者講到了真善和假善之分。善的偏、正,半、滿,大、小之分。真善和假善,有時很難區(qū)分。行善時需要對善事仔細考察分析,才能分辨。我回顧自己的助人,有些表面上是幫助他人,但結果反而是使他的結果更壞。常人很難分辨。以后做善事,多留一份心,多覺察。
順其自然地幫助別人,大概有十種:1、與人為善2、愛敬存心3、成人之美4、勸人為善5、救人危急6、興建大利7、舍財作福8、護持正法9、敬重尊長10、愛惜物命。
其中與人為善,感觸比較深。與我家先生相處十幾年,受他最大的影響就是與人為善。認識他之前,我看到的別人,大多是懷疑,不信任,帶著敵意。覺得別人都是不友善的。
記得十年前的某天晚上,我們的汽車在路上被人追尾,對方司機是個滿身酒味的五十多歲男人和他的妻子,我感覺自己的車無緣無故被人追尾,仗著得理對對方夫妻一通指責抱怨發(fā)脾氣,而我的先生卻是溫和的教對方如何打保險公司電話,如何打交警電話等等一些安全注意事項,當時的我是不理解的。最后在交通事故處理完,對方妻子說:“看在你老公的份上,要怎么賠償我們都會配合,如果是你,我們就不賠你。因為我先生的行為,讓后續(xù)理賠的事情順暢許多。我自慚形穢。
謙德之效。謙虛使人進步。
了凡四訓讀后感篇七
一位家庭教育指導師告訴我,每年要讀200本書來提升自己,我也在按照她說的話來做,她還說讀完后要記得寫讀后感。
立命之學是了凡先生把他自己改造命運的經(jīng)過,同他所看到的一些改造命運的人的種種效驗,告訴他的兒子,要兒子明白不要被這個“命”字束縛住,要竭力去做種種善事,不可以做壞事,以此來創(chuàng)造命運,而得到一個快樂美滿的人生。
書中具體內(nèi)容表述,了凡原名袁學海,字袁黃,一次偶然的機會認識了孔先生,孔先生算出袁黃一生的命運,而后各種經(jīng)歷證實了孔先生說的句句真實,起初,他也曾與命運抗爭,但是,每一次都逃不脫命運的安排,于是,袁黃失去了奮斗的信心,最終悟出:別跟命爭,爭也白爭,從此,徹底認命。然而,一次機緣他認識了云谷禪師,禪師告訴他“命是什么?是心!心不變,命不變。心變,命亦變!”經(jīng)過一番長談,袁黃徹底改變了心境,大徹大悟,改名為了凡。
從此后,發(fā)誓要每日行善,自此,命運的輪盤徹底轉變。
平常人才會被數(shù)所束縛住,若是一個極善的人,數(shù)就拘他不住了。因為極善的人,盡管本來他的命數(shù)里注定吃苦,但是他做了極大的善事,這大善事的力量,就可以使苦變成樂,貧賤短命變成富貴長壽。而極惡的人,數(shù)也拘他不住,因為極惡之人,盡管他本來命中注定要享福,但是他如果做了極大的惡事,這大惡事的力量,就可以使福變成禍,富貴長壽變?yōu)樨氋v短命。
所有的福田,都決定在每人的心里,福離不開心,心外沒有福田可尋,所以種福種禍,全在自己的內(nèi)心,只要從心里去求福,沒有感應不到的!
了凡先生一生做善事,給子孫后代永世造福。
了凡四訓讀后感篇八
讀此書,從她說起,一位宛若仙子的女子,與我甚是要好,20xx機緣巧合結緣佛教,20xx暑假回家鄉(xiāng)與她見面,言談間對生的從容、對死的坦然讓我刮目,臨別送我?guī)妆緯?,其中一?--《了凡四訓》,暑假期間得空細細品讀,頗有些許沉淀,借此機以為記。
了凡先生在少年時,遇到一位孔先生替他算命,算他一生的壽命到五十三歲,命中無子,當官的話能夠做到縣長。他每年拿國家多少待遇,考試第幾名,都算得很準,了凡先生一對照,一點都沒錯,所以就深信不疑。既然一生的命都已定,所以心就定了,沒有妄想。世間人追求功名、財富,而了凡先生沒有這個念頭,因為他曉得命里沒有的,求也求不到,所以干脆就不想了。
之后,他和云谷禪師在禪堂里,坐了三天三夜,沒有打一個妄想。禪師很佩服他,說道:“你的功夫了不起,一般人做不到?!彼卮鹫f:“我的命被人算定了,打妄想也沒有用?!痹乒榷U師聽了哈哈大笑說:“我以為你是圣人,原先你還是個凡夫?!彪S后,云谷禪師的一番教導,使得他頓悟。于是,他立志改變自己的命運,不但考取了進士,而且還有了兩個兒子,活到了74歲。
這正是《了凡四訓》所講,“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貴者,必得富貴。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
只要一心一意地發(fā)善心,做善事,正的念頭出此刻前,那么邪惡的念頭,自然就污染不上我們的心靈。即便是有過錯,有過失,只要發(fā)心發(fā)愿去用心改正,一樣能回歸自然,回歸到我們最真實最善良的一面。
“滿招損,謙受益”,這句訓誡一向成為世人的座右銘。在《了凡四訓》一書中,同樣闡釋了“謙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绊毷刮掖嫘闹菩?,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而虛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時時憐我,方有受福之基。彼氣盈者,必非遠器,縱發(fā)亦無受用。稍有識見之士,必不忍自狹其量,而自拒其福也,況謙則受教有地,而取善無窮,尤修業(yè)者所必不可少者也?!边@是說,人若謙虛,神明相佑,人若驕滿,神明相拒。
縱覽《了凡四訓》一書,才發(fā)覺它不僅僅包括待人接物的技巧,也有安身立命的方法,還有應對人生、處理情感、生活的策略,不失為一本全面周到的佳作。在反復品讀《了凡四訓》一書之后,定能走出生活中的種種陰霾。
路漫漫,把每一天當成修行。
了凡四訓讀后感篇九
本篇細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了凡敘述十個案例以論證“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第二部分從八個對立面去精細論述“善”(為什么要細致論述“善”了,因為“為善而不窮理,則自謂行持,豈知造孽,枉費苦心,無益也”);第三部分是將生活中的善行歸為十大類,可對照而推而廣之。
在這里,我將簡述了凡從八個對立面(真假,端曲,陰陽,是非,偏正,半滿,大小,難易)對善的細致描述,很有啟發(fā)意義。
善的真假,判斷標準,是否有益于他人。一個人的言語,行為,態(tài)度都是表象,動聽的言語,友善的行為,恭敬的態(tài)度,為世人所喜,但并不一定對他人有益。因此,存公心,有根心(真心),無企圖是真善。
善的端曲,判斷標準,善心純不純正。純正為端,有雜念為曲。如上所說,人的行為表現(xiàn)可以選擇,但是內(nèi)心是否真的純凈。
善的陰陽,判斷標準,是否為公眾知曉。做善事被公眾知曉為陽善,不被公眾知曉為陰德。陽德的回報是“享世名”,名與實不符多有“奇禍”;陰德回報是“天報之”,為自己,家人,子孫所享。所以古人多勸多積陰德。
善的是非,判斷標準,是否有益于社會,是否從長遠角度考慮。很多善的行為,對于個人來講是道德水平極高的表現(xiàn),但是不能用自己的高標準去要求或者號召普通民眾,普通民眾會因為難以做到,或者說會因為相形見絀,反而不做這類善事了。反而非善。
善的偏正,判斷標準,好心辦好事,為正;壞心辦壞事,為偏。好心辦成了壞事,為正中偏,壞心也可能辦成好事,為偏中正。
善的半滿,判斷標準,積善心誠,勤積善,施心真為滿;心不真,誠,為半。與你實際的貢獻的并沒有關系,心真誠,即使能力很小也為滿;心不真誠,即使能力很多也為半。
善的大小,判斷標準,引用原文:“故志在家國,則善雖少而大;茍在一身,雖多亦小?!?BR> 善的難易,判斷標準,引用原文:“難舍處能舍,難忍處能忍”則為難。
具體了解了善的內(nèi)涵,本著一顆真誠心做事情,就是那句“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了。
了凡四訓讀后感篇十
《了凡四訓》深為曾國藩、稻盛和夫等東方哲學家的推崇厚愛,體現(xiàn)了古代中國為人入世最樸素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敬天畏人、積善修德!
書中講了君子要立命、改過、積善、謙徳!
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求在我,不獨得道德仁義,亦得功名富貴;內(nèi)外雙得,是求有益于得也。若不反躬內(nèi)?。欢较蛲怦Y求,則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nèi)外雙失,故無益。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積善之家,必有余慶。
聞而不怒,雖讒焰熏天,如舉火焚空,終將自息;聞謗而怒,雖巧心力辯,如春蠶作繭,自取纏綿;怒不惟無益,且有害也。過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斬毒樹,直斷其根,奚必枝枝而伐,葉葉而摘哉。
勿以己之長而蓋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收斂才智,若無若虛,見人過失,且涵容而掩覆之。一則令其可改,一則令其有所顧忌而不敢縱。見人有微長可取,小善可錄,幡然舍己而從之,且為艷稱而廣述之?;莶辉诖?,赴人之急可也。
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舉頭三尺,決有神明;趨吉避兇,斷然由我。
了凡四訓讀后感篇十一
相信有很多朋友都有算過命的經(jīng)歷,不管是自己去算,還是父輩拿著我們生辰八字替我們?nèi)ニ忝@種現(xiàn)象從古至今都十分的普遍。同時我們在生活中也常能見到很多人在感概自己的故事時都會補上一句臺詞:這就是命吧!
中國人的骨子里總有個觀點“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然而生活在新時代的我們又積極地大喊口號“我命由我不由天,事在人為”.所以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始終沒弄清楚,命由天定跟自我改變的關系。命運是什么?人的命運真的已經(jīng)注定了嗎?可以改變嗎?如果可以改,怎么改呢?直到我有幸讀到《了凡四訓》這本一書,才終于找到了答案。
《了凡四訓》是我國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主要是根據(jù)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現(xiàn)身說法”來教戒自己兒子袁天啟,內(nèi)容分為四個章節(jié),于是叫《了凡四訓》,也作為家訓的方式一代一代傳承下來?!读朔菜挠枴凡粌H揭示了命運的真相,提出了明辨善惡的標準,也指明積善改過的具體方法及積善謙虛的種種效驗,同時還包含了儒家、道家、佛學中偉大的智慧和人生感悟。
了凡四訓讀后感篇十二
《了凡四訓》是明朝袁了凡先生在69歲時所著,以他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講述了是如何多行善事,最終改造命運,心想事成。袁了凡先生在年輕時,曾有以為大師幫其算命,只能活到53歲,做官做到現(xiàn)在的縣長級別,而且膝下無子女。隨著袁了凡先生的人生軌跡,每一步都跟大師算的一模一樣,袁了凡先生深信不疑,認為這就是自己的命運,認為他的一生就這樣了。但后來他又遇一位大師的指點,從而明白了修善斷惡,改變自己原定的命運,最后活到了74歲,官位也晉升到了進士,還得了兩個兒子。這本書共分為四個部分: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
立命之學。即“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袁了凡先生剛開始覺得自己的人生命運和第一位大師算的一樣,覺得命已天定,從此聽天由命,然后到后來受到第二位大師的指點,在生活中多行善事,立斷惡念,得到了不一樣的命運。
改過之法。即先改過,再積善。改過的結果就是避災避禍,不改過,修的善也會大打折扣,積的善和福也會漏掉。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做了錯事要有羞恥心,對待任何事物都要有敬畏之心,要勇于承認和改正錯誤。
積善之方。要做到與人為善、勸人為善、敬重尊長、愛惜生命等,多行善事,福澤綿延。《易經(jīng)》也說過:積善之家,必有余慶。
謙德之效。這就告誡我們要始終保持一個謙卑的心,遇人遇事都要謙卑,不可驕傲自滿。
了凡四訓讀后感篇十三
”命由天做,福自己求”了凡先生的人生,他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一生過的簡單,卻又快樂。他知道自己的命運后,很坦然的`向自己求福,最終得到了很好的福報。若不反躬內(nèi)省,而途向外馳求,而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nèi)外雙失,故無益”。每個人的喜好,特長都不同,職業(yè)道路也不同,只要自己心中有成功的信念,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改正錯的,發(fā)揮優(yōu)勢,最終會有好結果的,一個人要想成功,內(nèi)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我自認為自己身上還有很多浮躁的東西,要想改變命運,就要努力去改正!
一個人如何才能改過,了凡先生告訴我們?nèi)齻€心:
一,知恥心,當一個人有了知恥心,那么改過就不難了。
二,發(fā)畏心,凡是作惡的人,大多沒有畏心。
最后一點,改過的勇心。
勇于改正錯誤,戰(zhàn)勝自己的勇猛之心。我們要改過,就要反省,反省自己身上還有那些不足,然后逐一改正,改變自己需要勇氣和決心。
做了好事,大家都知道的,叫做積陽德,做了好事別人都不知道的叫積陰德?!读朔菜挠枴犯嬖V我們?nèi)绻憬裉炜吹揭粋€需要你幫助的人,你沒有去幫助他,那么有一天,當你需要幫助的時候,你會指望誰來幫助你呢?這就是一種惡性循環(huán),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積極地去做善事,不要擔心自己的力量太小,只要大家都這么做,那將產(chǎn)生巨大的能量!
“滿招損,謙受益”我們常能看到這樣的話語,我們小的時候,老師就叫我們要謙虛,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他說,“你們看秋天麥田里成熟的麥穗是不是都低著頭的呢?你們知道為什么嗎?因為它們腹中是沉甸甸的果實,而那些高高昂著頭的麥穗全都是腹中空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要謙虛,真正的大師,都是謙虛的人,一個人,要想成功,就要低著頭,多聽取別人的批評指教,才能進步,才能成為正真的大師!
我讀了《了凡四訓》兩遍,只是粗略的知道了一些做人的道理,給自己制定一個計劃!
1、每天反省自己一天的過失,記在本子上,經(jīng)常拿出來看。
2、改掉自己急躁的脾氣,凡事慢三拍,要發(fā)脾氣時要告訴自己,忍住!
3、就像對待自己一樣對待別人,這樣才能寬容。
4、凡事都要想到兩面性,全面的看待問題,保持平常心。
5、力所能及的真心的去幫助別人。
6、不斷的補充知識,充實自己。
了凡四訓讀后感篇十四
明朝袁了凡是一個考功名后做了官的賢達,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很深研究并指導自己做人做事。在老年寫下了四篇短文,當時叫“戒子文”,把自己一輩子做人做事的心得體會寫下來,告訴自己兒子,訓誡他兒子,也就是后來廣行于世的《了凡四訓》。他可以忽悠別人,不可能忽悠自己兒子,可想而知,這是他一輩子做人做事的成功心得體會,我們也應該好好感悟并指導我們心靈修為和言行舉止。歷代很多賢達也非常推崇,也有很多詮釋,如印光大師、凈空法師都有講記。
四訓為:立命、改過、積善、謙德。
什么是立命?就是自己把握自己命運。你這一輩子過得怎么樣?是幸福、安寧、踏實……都是你自己,外求永遠求不到。就是面對這樣的社會、單位、上司、下屬、父母、子女、老婆、老公……不管是好壞,這些對于你來說都是外在因素,你很難把握和改變,你只能調整你自己,你怎么應對,怎么做人做事,怎么適應這些既定的外在因素,并盡力促進外在因素改進。我們?nèi)松^價值觀首先得回到這個思維軌道。
什么是改過?就是自己只有不斷改變調整提升自我,才能有幸福美好的人生。一般人很容易看得自己的優(yōu)點,別人的缺點不足。如果你總是看到自己的弱勢不足缺點,看到別人的優(yōu)勢,你就很了不起了。每天早晚反思反省自己,改進自我,就ok。
什么是積善?想法做事處世,一般人都是從自我角度出發(fā),很難發(fā)自內(nèi)心的從別人的角度來想。人就是要成為一個有益于自然、有益于社會、有益于他人、有益于自身的人。你是不是一個對別人有幫助,讓別人開心的人。不斷這樣想,這樣做,你將成就別人、成就他人,也成就自我。
什么是謙德?人都是很自以為是的,很難做到謙卑和謙虛。很多人都毀在這個方面。每見寒士將達,必有一段謙光可掬。
了凡四訓讀后感篇十五
明朝袁了凡是一個考功名后做了官的賢達,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很深研究并指導自己做人做事。在老年寫下了四篇短文,當時叫“戒子文”,把自己一輩子做人做事的心得體會寫下來,告訴自己兒子,訓誡他兒子,也就是后來廣行于世的.《了凡四訓》。他可以忽悠別人,不可能忽悠自己兒子,可想而知,這是他一輩子做人做事的成功心得體會,我們也應該好好感悟并指導我們心靈修為和言行舉止。歷代很多賢達也非常推崇,也有很多詮釋,如印光大師、凈空法師都有講記。
四訓為:立命、改過、積善、謙德。
什么是立命?就是自己把握自己命運。你這一輩子過得怎么樣?是幸福、安寧、踏實……都是你自己,外求永遠求不到。就是面對這樣的社會、單位、上司、下屬、父母、子女、老婆、老公……不管是好壞,這些對于你來說都是外在因素,你很難把握和改變,你只能調整你自己,你怎么應對,怎么做人做事,怎么適應這些既定的外在因素,并盡力促進外在因素改進。我們?nèi)松^價值觀首先得回到這個思維軌道。
了凡四訓讀后感篇十六
《了凡四訓》為明代袁了凡所著訓子善書,闡明“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思想,指出一切禍福休咎皆自當人掌握,行善則積福,作惡則招禍;并現(xiàn)身說法,結合儒釋道三家思想以自身經(jīng)歷體會闡明此理,鼓勵向善立身,慎獨立品,自求多福,遠避禍殃。該書自明末以來流行甚廣,影響較大,此白話繪圖本的出版當有助于閱讀了解,于個人品德修養(yǎng)與世道人心改善或許不無小補?!读朔菜挠枴返乃挠柗謩e為:《第一篇立命之學》、《第二篇改過之法》、《第三篇積善之方》《第四篇謙德之效》。
第一章立命之學:說的是命由天定,但可以通過自身努力改變命運;
第二章改過之法:從心理,環(huán)境,方法三個方面講述如何改過,心理上要有羞恥心、恐懼心和勇氣;環(huán)境上要有身邊好友親人的時時提醒,以及鬼神的暗中監(jiān)督;方法上改變動機最重要,改變信念次之,實在不行就強制改變行為。
第三章積善之方:首先通過十個小故事讓我們理解善惡的特性,包括真假、端曲,半滿,真假,大小是非等,然后提出實踐性很強的十個行動建議:一、與人為善;二、愛敬存心;三、成人之美;四、勸人為善;五、救人危急;六、興建大利;七、舍財作福;八、護持正法;九、敬重尊長;十、愛惜物命。
第四章謙德之效:說的是幾個關于謙虛、謹慎、立志、分享的故事。
了凡四訓讀后感篇十七
“滿招損,謙受益”我們常能看到這樣的話語。了凡對朋友說,如果上天真要賜福給一個人,那么首先就會賜予他智慧,一個有智慧的人知道萬物的廣度,有著謙卑處下的胸懷,狂妄自大的是浮夸的,也是無知的。
一個人只有懂得謙遜的道理,才能踏踏實實的積累些東西,才能獲得上天的青睞,獲得福報。
小時候,老師就讓我們要謙虛謹慎,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你們看秋天麥田里成熟的麥穗是不是都是低著頭的呢?你們知道為什么嗎?因為它們腹中是沉甸甸的`果實,而那些高高昂著頭的麥穗全都是腹中空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要謙虛,真正的大師,都是謙虛的人;一個人,要想成功,就要低著頭,多聽取別人的批評指教,才能進步,才能成為正真的大師。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一個人做到“立命、改過、積善、謙德”這四點,那么福氣、運氣,自然會降臨。
了凡四訓讀后感篇十八
近日,我瀏覽了《了凡四訓》,如同凝聽圣人教誨,收獲甚大。
《了凡四訓》這本書,是明代袁黃(字坤儀,號了凡,江蘇省吳江縣人)所撰寫的一部教育兒子的四篇家訓,分為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四部份內(nèi)容,集中概括總結了我國封建時代的道德倫理思想的精華,由于清代及***初年的高僧賢德們的推重、印行,在民間廣泛流傳,對我國民眾的人生和道德實踐發(fā)生了重要影響。
立命之學中提到了改造命運的原理有兩個方面,即,極力行善和努力斷惡。了凡先生由最初的宿命論轉變成相信自己可以改變命運,即在生活中不斷的行善,而不作惡事,他的這類轉變也正是信仰的轉變,從信仰宿命論而改成信仰福善禍***、命由我造的人生觀。
改過之法,就是不但要積極其善,而且還要知非改過。了凡先生將改過分為三個層次,分別是從事上改、從理上改和從心上改,并且論述了各自的利弊得失。從心上改,意思是說由于人們有不正當?shù)乃枷氩艜l(fā)展成千萬種錯誤,一個人假如能凈化自己的思想使自己的心靈不被腐朽思想玷污,自然就不會出錯誤。這是了凡先生論述改過的最高境地。
積善之方,即積善成德的方法,要改造命運不但要改過,而且還要積善。在積善方面了凡先生劃分了十條標準,即與人為善;愛敬存心;成人之美;勸人為善;救人危急;興修大利;舍財作福;護持正法;敬重尊長;愛惜物命。假如能做到這幾點,我們就可以夠具有這世間各種品德。
謙德之效講的是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本篇首先從理論上論述了謙虛獲益的普遍性,這個道理類似于我們平時所提倡的滿招損,謙受益,謙虛使人進步,自豪使人落后。
通過了凡先生的經(jīng)歷,有兩點我感慨頗深:
自己的命運完全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自己努力,布滿信心,完全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人若能待人厚道,處處為他人著想,這人必有后福;而一個人若對人刻薄,心胸狹窄,起心動念都為自己的利益,勢必遭致災禍,即使眼前有福報,福也會折損滅亡。即空門講求的因果報應。佛教以為,宇宙的萬事萬物的生起,都是業(yè)力感化而成。因此,人的善惡報應都是由自己的業(yè)力所感化。相由心生,境隨心轉,因此,要培養(yǎng)仁慈之心,多行善事,這類光明正大的心念就會主導人的身心,***的動機就沒法乘虛而入了。要經(jīng)常檢討自己。當意想到不好的情況發(fā)生時,要立即覺察到自己的行為,反思自己的過去。
一是知恥心;
二是畏懼心;
三是英勇心。
第一要發(fā)恥心。人能夠知恥,就不會起妄心,動惡念。我們做人處事時刻要謹慎,要檢討是否是對得起父母的養(yǎng)育、組織的培養(yǎng)、親人的期待。
第二要發(fā)畏心。要有畏敬之心。假如人沒有畏心,又不知恥,甚么樣的壞事都會做出來。平時我們在工作、生活、處事中要畏敬黨紀、國法和規(guī)章制度,這是鐵規(guī),須深知觸碰各項規(guī)章制度高壓線的后果嚴重,教訓慘痛。
第三要發(fā)勇心。有過當下就改,不必遲疑。發(fā)勇心改過就須痛下決心,決定沒有猶豫,當機立斷。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有過能改,善莫大焉。
了凡四訓讀后感篇一
對于《了凡四訓》這本書,自己接觸不是一次兩次了,也有多個版本的書籍,朋友贈送的,我也贈送不少友人。之前還有朋友讓我讀十遍,我很認真的去讀了。但是讀過三遍后,我就在困惑中自己矛盾了,以及掙扎著。書中講到惜福、改過,修行,積德行善,這些都沒有錯。人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而去面對,去改正,就修正,就是一種善。能利益蒼生,為他人著想,更是大德,確實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學習的。
但是針對我自身,我覺得之前自己迷惑了。我以為自己若想改變自己命運,必須去做這些事情,去發(fā)大誓愿,去求,去身體力行的完成。這樣才能有希望。我缺什么呢?我缺一段能牽手的姻緣,缺財富。有師兄說,你可以在菩薩面前發(fā)大誓愿,兩年內(nèi)自己若能婚配,做滿多少善事,或者一步一頭磕到寺廟去,或者終身不吃素,將來重建廟宇,重塑金身等。我啞然,不是我不信,是我覺得如果這樣,那跟交換有什么區(qū)別,我的追求難道就是這些嗎?我用自我約束的積德行善的行為,去交換一個我未知的,我渴求的事情。這并不是我追求的人生,得到又如何?婚姻只是人生一段不是一個人的生活而已,現(xiàn)在不過是一個人孤獨之旅吧,兩個人了,就不孤獨嗎?我不想去發(fā)誓兩年內(nèi)做多少好事,去求個姻緣,那求來也是假的,是自己偽善的表現(xiàn),和貪婪。不是我做不到,是不想那么去做,我可以積德行善,但我無所求。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我依然會堅定我學佛的信念和信心,我惜福,改過,修行,修心。修好這一顆心,時刻讓自己心靈能安寧、安靜,心安。朋友說能心安是多么難得,能踏實的生活,能平靜平淡的對待人生,那是何等的自在?我追求的是一種大自在的境界。在點滴的生活中去做,不求大,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嚴格自律,積極努力的去生活,去追求。
合伙人說我不是個商人的料,我沒有利益心,沒有野心。我不語,我只是把我該做的事情做好,不欺騙人,不坑人,不做違法亂紀的事情,用心去做每一件事情,不消極不頹廢,工作中,我積極投入,但是我不問結果,我只在乎這個過程。我不是不追求結果,只是我更看重這個過程,我會更加完善自己。交朋友貴在交心,做事情,也貴在真誠。人生中任何事情,都不要心存僥幸,平淡對待,那是多么難得。不卑不亢,不貪婪,不悲觀,那也是很難得的,不要太多的欲望,人心不足蛇吞象,任何時候都要知足,得到時問問自己無愧嗎?心安多么難得!
從此書中,我已明白大的道理,原來只局限在,我以為只是讓我們?nèi)グl(fā)愿去求改變自己命運。如果只是為了發(fā)愿求自己一時的安樂,那只是一種小我境界,現(xiàn)在這已經(jīng)不是我想追求的了,我會深信不疑的去做,但是我不想求自己此生的榮華富貴,也不求什么感情長久美滿,我想要的是更多領悟人生的意義,追求心靈深處的東西。
了凡四訓讀后感篇二
人生在世,就要在修的問道方面有所成就,如果想做一個有益于世,頂天立地的人,就必然在立命,改過,積德和培養(yǎng)謙德四個方面下功夫。《了凡四訓》里就強調了人的命運完全可以自己掌握,一生的成敗完全取決于自身所作所為,正所謂其中的“命自我作,福自己求”。
《了凡四訓》雖然篇幅不多,但寓意內(nèi)涵十分深刻,它結合了儒釋道三家思想,展現(xiàn)出了真善美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通過“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孝”四個篇章,論證了“種瓜得瓜,善有善報,積極進取,有愿皆成”之理。
它平實而無虛華,深奧而不迷信,有很強的感染力與說服力,流傳至今。
當我讀完《了凡四訓》后,也明白了許多道理,也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許多幸福,說法,和做法都有些不正確。
當我們到達一個層次,就會發(fā)現(xiàn)命運無時不刻地在注視著我們,監(jiān)督的我們,而我們卻無法看見它,感受它的存在。但我們只要一心向善,行得正,坐得端,做得直,為自己積功累行,才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滿幸福。
我們?nèi)绻胍吋軆?,納福而免禍,且不說行善,首先要能改正過錯。改正過錯,須發(fā)三心——恥心,畏心與勇心,具備了這三心,則有過即可改,正如春天的冰雪遇到了陽光,難道還要擔心它不消散嗎?“過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斬毒樹,直斷其根,奚必枝枝而伐,葉葉而摘哉?”
當我做到了改過,就要學會行善,而善圖惡的區(qū)別就在于善是一心為別人著想,而惡事只為自己的利益著想。
這些,就正所謂“由此觀之,舉頭三尺,決有神明,趨吉避兇,斷然自我?!?BR> 現(xiàn)在社會這個大染缸是許多人迷失了方向,人們的妄想,欲望不僅沒有被控制住,而且還在一天天膨脹!他們胡作妄為,還以為不會有報應,真是自欺欺人!人們要早日回頭,千萬不要等到惡報降臨的才悔悟,到時候那真是欲哭無淚??!
了凡四訓讀后感篇三
去年暑假熱播的國漫《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說:“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才算!”這與《了凡四訓》所提倡“命自我求,福自我作”的觀念相契合。少年的我們,大都承認命運的存在,我們擁有青春,充滿活力,我們大聲說著:“我的命運掌握在我自己手里,我才不信所謂的命中注定!”但當我們受挫時,我們會感傷地說:“命中有時終須有,無時,爭也不是自己的?!贝_切地說,我們有著積極面對生活的態(tài)度,但因不了解人的遭遇是怎么回事而陷入困窘的局面?!读朔菜挠枴愤@本書,首先用了凡先生切身改命的事實,取信于讀者,然后授予“改過之法”和“積善之方”,最后以“謙德之效”再予印證。
我們現(xiàn)在讀書,以后進入社會工作,終究是為了更好的幸福的生活。但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我們?nèi)绾吻蟾_h難呢?“福之將至,觀其善而必先知之矣;禍之將至,觀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今欲獲福而遠禍,未論行善,先須改過?!备倪^必備三心:知恥心、敬畏心、勇猛心。知恥是自覺,知道自己的過失并羞愧,“知恥而后勇”。敬畏心,天地在上,鬼神難欺,雖過在隱微,而天地鬼神實鑒臨之。俗話說: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何以不懼?勇猛心,是下定決心,做出改變。普通人大都知道自己的一部分過錯,但因循退縮,積習難改,而賢者“奮然振作,不用遲疑,不煩等待”,當下就改。我們年輕人,更應說來就來,青春活力,更當奮然振作,當下改過,與賢者看齊。
善改過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以理服人,以理悅心?,F(xiàn)世,人心多嘈雜,爭吵之論,不絕于耳,“聞謗而怒,雖巧心力辯,如春蠶作繭,自取纏綿。怒步惟無益,且有害也?!钡共蝗纭奥勚r而不怒,雖饞焰熏天,如舉火焚室,終將自息?!贝死砑让?,心悅服之,過將自止。過有千端,惟心而造,亦由心改,但當一心為善,正念現(xiàn)前,當下清凈。
易曰:“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狈矠樯贫酥瑒t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則為陰德。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我們常聽言:你做好事有什么用,又沒有人識你的好。天地鬼神實共鑒之,若無人稱贊,但留陰德。易曰:“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善行無窮,其類至繁,約言其綱,大約有十條,余略述三四耳。與人為善,“勿以己之長而蓋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收斂才智,若無若虛;見人過失,且涵容而掩飾之。”現(xiàn)在的我們,大都缺乏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卻又有著挑刺的敏覺。與人相處不好,就是因為別人有不稱我意的行為,雖不立即形于表,但心中暗暗記了一筆。待日久,愈積愈多,一朝發(fā)泄和氣失。救人危急,患難顛沛,人所有時,偶一遇之,速為解救。以我所見所聞,錦上添花,繁不勝數(shù);雪中送炭,寥寥無幾,不落井下石者,亦是少數(shù)。在最需要幫助的時候,被人避而遠之,或因己內(nèi)德不修,或因人有憂懼……崔子曰:“惠不在大赴人之急可也。”勿以善小而不為,或借錢財少數(shù),于你并無難處,何不舍財作福?甚或舉手之勞,何不為之?敬重尊長,“在家而奉侍父母,使深愛婉容,柔聲下氣,習以成性便是和氣格天之本?!蔽矣X得敬重尊長,首要的是敬重我們的父母,父母生養(yǎng)我們,他們是我們頭頂上的那柄傘,為我們遮風擋雨。父母之恩,無以為報,但敬重、柔聲待之、友愛姊妹,略報一二。
《了凡四訓》,一則以圣賢之行讓我反觀自省,明晰過錯;二則明理,以理禁事,心悅服,現(xiàn)于行,由此可改過;三則鼓勵了我,長這么大,所見所聞所感,對于“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句話有了疑惑,書中解了我的疑惑,我將在自己能力范圍內(nèi)去幫助他人。改過、積善,非一時之行,是一生!
了凡四訓讀后感篇四
《了凡四訓》是我這么多年以來看到的最能打動我心靈的書籍,第一篇,立命之學?!泵商熳觯W约呵蟆?。這么多年,從參加工作起我就珍惜自己的工作,很認真,也很努力,經(jīng)歷過生存的艱辛,也更懂得什么是生活。當我看到了凡先生的人生,就很羨慕他,他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一生過的簡單,卻又快樂。他知道自己的命運后,很坦然的向自己求福,最終得到了很好的福報。
“若不反躬內(nèi)省,而途向外馳求,而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nèi)外雙失,故無益”。每個人的喜好,特長都不同,職業(yè)道路也不同,只要自己心中有成功的信念,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改正錯的,發(fā)揮優(yōu)勢,最終會有好結果的,一個善人,自會有很好的人緣,那么很多人來幫助他,再加上他自身的努力,成功的可能性自會比別人大很多!對于自身而言,我自認為自己身上還有很多浮躁的東西,要想改造命運,就要努力去改正!
第二篇改過之法。一個人如何才能改過,了凡先生告訴我們?nèi)齻€心:一,知恥心,當一個人有了知恥心,那么改過就不難了。二,發(fā)畏心,凡是作惡的人,大多沒有畏心,他們不怕國家的法律,不畏懼社會的譴責,只為自己的利益考慮。前面兩條是改過的前提,最后一點,改過的勇心。勇于改正錯誤,戰(zhàn)勝自己的勇猛之心。我們要改過,就要反省,反省自己身上還有那些不足,然后逐一去改,這其實是一件很難的事,要將一個人維持了幾十年的習慣改變,這確實是需要勇氣的,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驗,如不是經(jīng)歷了大的挫折和打擊,人是不會輕易地改變自己的習慣的,習慣的養(yǎng)成,就是要靠重復,不斷的重復,一點一滴的去改變,日積月累就會真正的改變。
第三篇,積善之方。做了好事,大家都知道的,叫做積陽德,做了好事別人都不知道的叫積陰德。我如果你今天看到一個需要你幫助的人,你沒有去幫助他,那么有一天,當你需要幫助的時候,你會指望誰來幫助你呢?這就是一種惡性循環(huán),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積極地去做善事,不要擔心自己的力量太小,只要大家都這么做,那將產(chǎn)生巨大的能量!
第四篇,謙德之效?!皾M招損,謙受益”我們常能看到這樣的話語,我們小的時候,老師就叫我們要謙虛,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他說,“你們看秋天麥田里成熟的麥穗是不是都低著頭的呢?你們知道為什么嗎?因為它們腹中是沉甸甸的果實,而那些高高昂著頭的麥穗全都是腹中空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要謙虛,凡是那些大師,都是謙虛的人,一個人,要想成功,就要低著頭,多聽取別人的批評指教,才能進步,才能成為正真的大師!
我讀了《了凡四訓》,讓我懂得古人家訓的重要性,袁了凡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命運,我們現(xiàn)代年輕人遇到什么困難,都要想盡一切辦法來克服困難,加倍努力工作,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命運。我們家長教會孩子改正自己不好習慣的方法,家長為榜樣,通過家長成功方法,讓孩子學習。積善之家必有余慶,我們從現(xiàn)在每天做多一些善事,通過家長行為來影響孩子多做善事習慣?!皾M招損,謙受益”的重要性,讓孩子懷著謙虛之心去學習做事做人。
了凡四訓讀后感篇五
《了凡四訓》這本書可能大多數(shù)人都不知道,它是古代勸善書中的名片,內(nèi)容涉及四個方面的訓誡,即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和謙德之效。強調的是人的命運完全可以由自己掌控,一生成敗完全取決于自身所作所為,所謂“命自我作,福自己求。”此書還值得一看。
我們是在李老師的帶領之下進入到這本書中的,以前,我總認為文言文一點意思都沒有。還非常難懂,繞口??僧斘艺嬲挠眯娜ダ斫馕恼聝?nèi)容時,卻發(fā)現(xiàn)文言文的好處:用白話要說一大堆的話,用文言文一、兩句就搞定了,而且越讀越有味道。
這么多的句子,都使我印象非常深刻,有這樣一句話是我有很多感觸:
“小者如芒刺在肉,速為抉剔;大者如毒蛇嚙指,速與斬除;無絲毫凝滯,次風雷之所為益也?!蔽业睦斫馐牵阂恍┬〉膲牧暁猓赡茉谀阊劾锊凰闶裁?,但如果不立即剔除就會引起許多事端;大的惡習要馬上徹底丟掉。如果有一絲猶豫,以后的惡果只有自己吃了。不論什么惡習,就馬上改掉,或許現(xiàn)在不算什么,長大后便會有居多壞事都來找你。就如手指里扎了一根刺,如不馬上清除,化膿、流水,最后可能導致整個手會廢掉。一個小惡習會影響多大的事啊!
《了凡四訓》讓我找到了讀文言文的樂趣,也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所以,大家一定要多讀多看《了凡四訓》!就算看不懂也不要緊,要慢慢去摸索。
了凡四訓讀后感篇六
《了凡四訓》總共分為四個部分,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
立命之學,作者用講故事的方式,講了自己小時候被算命先生算命,算到作者一輩子的造化。這個觀點我是不認同的,我一直對算命這個說法很反感。后來云谷禪師傳授的改變自己命運的道理,就是多行善。行善無大小,只要有心,處處可行善。
改過之法,要有羞恥心,敬畏心,勇猛心。真正能達到這樣思想境界,如此徹底的人又有多少。許多人知道自己有過,往往抱著僥幸心理,或者想著這次做了,下次就不再做?;蛘咧烙羞^,遲遲沒有付諸行動。我想,只要覺察到自己有過,哪怕沒有像作者說的那樣勇猛徹底到位,只要每天每次改一點點也是好的。
積善之方,指做善事的各種方法方式。作者講到了真善和假善之分。善的偏、正,半、滿,大、小之分。真善和假善,有時很難區(qū)分。行善時需要對善事仔細考察分析,才能分辨。我回顧自己的助人,有些表面上是幫助他人,但結果反而是使他的結果更壞。常人很難分辨。以后做善事,多留一份心,多覺察。
順其自然地幫助別人,大概有十種:1、與人為善2、愛敬存心3、成人之美4、勸人為善5、救人危急6、興建大利7、舍財作福8、護持正法9、敬重尊長10、愛惜物命。
其中與人為善,感觸比較深。與我家先生相處十幾年,受他最大的影響就是與人為善。認識他之前,我看到的別人,大多是懷疑,不信任,帶著敵意。覺得別人都是不友善的。
記得十年前的某天晚上,我們的汽車在路上被人追尾,對方司機是個滿身酒味的五十多歲男人和他的妻子,我感覺自己的車無緣無故被人追尾,仗著得理對對方夫妻一通指責抱怨發(fā)脾氣,而我的先生卻是溫和的教對方如何打保險公司電話,如何打交警電話等等一些安全注意事項,當時的我是不理解的。最后在交通事故處理完,對方妻子說:“看在你老公的份上,要怎么賠償我們都會配合,如果是你,我們就不賠你。因為我先生的行為,讓后續(xù)理賠的事情順暢許多。我自慚形穢。
謙德之效。謙虛使人進步。
了凡四訓讀后感篇七
一位家庭教育指導師告訴我,每年要讀200本書來提升自己,我也在按照她說的話來做,她還說讀完后要記得寫讀后感。
立命之學是了凡先生把他自己改造命運的經(jīng)過,同他所看到的一些改造命運的人的種種效驗,告訴他的兒子,要兒子明白不要被這個“命”字束縛住,要竭力去做種種善事,不可以做壞事,以此來創(chuàng)造命運,而得到一個快樂美滿的人生。
書中具體內(nèi)容表述,了凡原名袁學海,字袁黃,一次偶然的機會認識了孔先生,孔先生算出袁黃一生的命運,而后各種經(jīng)歷證實了孔先生說的句句真實,起初,他也曾與命運抗爭,但是,每一次都逃不脫命運的安排,于是,袁黃失去了奮斗的信心,最終悟出:別跟命爭,爭也白爭,從此,徹底認命。然而,一次機緣他認識了云谷禪師,禪師告訴他“命是什么?是心!心不變,命不變。心變,命亦變!”經(jīng)過一番長談,袁黃徹底改變了心境,大徹大悟,改名為了凡。
從此后,發(fā)誓要每日行善,自此,命運的輪盤徹底轉變。
平常人才會被數(shù)所束縛住,若是一個極善的人,數(shù)就拘他不住了。因為極善的人,盡管本來他的命數(shù)里注定吃苦,但是他做了極大的善事,這大善事的力量,就可以使苦變成樂,貧賤短命變成富貴長壽。而極惡的人,數(shù)也拘他不住,因為極惡之人,盡管他本來命中注定要享福,但是他如果做了極大的惡事,這大惡事的力量,就可以使福變成禍,富貴長壽變?yōu)樨氋v短命。
所有的福田,都決定在每人的心里,福離不開心,心外沒有福田可尋,所以種福種禍,全在自己的內(nèi)心,只要從心里去求福,沒有感應不到的!
了凡先生一生做善事,給子孫后代永世造福。
了凡四訓讀后感篇八
讀此書,從她說起,一位宛若仙子的女子,與我甚是要好,20xx機緣巧合結緣佛教,20xx暑假回家鄉(xiāng)與她見面,言談間對生的從容、對死的坦然讓我刮目,臨別送我?guī)妆緯?,其中一?--《了凡四訓》,暑假期間得空細細品讀,頗有些許沉淀,借此機以為記。
了凡先生在少年時,遇到一位孔先生替他算命,算他一生的壽命到五十三歲,命中無子,當官的話能夠做到縣長。他每年拿國家多少待遇,考試第幾名,都算得很準,了凡先生一對照,一點都沒錯,所以就深信不疑。既然一生的命都已定,所以心就定了,沒有妄想。世間人追求功名、財富,而了凡先生沒有這個念頭,因為他曉得命里沒有的,求也求不到,所以干脆就不想了。
之后,他和云谷禪師在禪堂里,坐了三天三夜,沒有打一個妄想。禪師很佩服他,說道:“你的功夫了不起,一般人做不到?!彼卮鹫f:“我的命被人算定了,打妄想也沒有用?!痹乒榷U師聽了哈哈大笑說:“我以為你是圣人,原先你還是個凡夫?!彪S后,云谷禪師的一番教導,使得他頓悟。于是,他立志改變自己的命運,不但考取了進士,而且還有了兩個兒子,活到了74歲。
這正是《了凡四訓》所講,“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貴者,必得富貴。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
只要一心一意地發(fā)善心,做善事,正的念頭出此刻前,那么邪惡的念頭,自然就污染不上我們的心靈。即便是有過錯,有過失,只要發(fā)心發(fā)愿去用心改正,一樣能回歸自然,回歸到我們最真實最善良的一面。
“滿招損,謙受益”,這句訓誡一向成為世人的座右銘。在《了凡四訓》一書中,同樣闡釋了“謙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绊毷刮掖嫘闹菩?,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而虛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時時憐我,方有受福之基。彼氣盈者,必非遠器,縱發(fā)亦無受用。稍有識見之士,必不忍自狹其量,而自拒其福也,況謙則受教有地,而取善無窮,尤修業(yè)者所必不可少者也?!边@是說,人若謙虛,神明相佑,人若驕滿,神明相拒。
縱覽《了凡四訓》一書,才發(fā)覺它不僅僅包括待人接物的技巧,也有安身立命的方法,還有應對人生、處理情感、生活的策略,不失為一本全面周到的佳作。在反復品讀《了凡四訓》一書之后,定能走出生活中的種種陰霾。
路漫漫,把每一天當成修行。
了凡四訓讀后感篇九
本篇細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了凡敘述十個案例以論證“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第二部分從八個對立面去精細論述“善”(為什么要細致論述“善”了,因為“為善而不窮理,則自謂行持,豈知造孽,枉費苦心,無益也”);第三部分是將生活中的善行歸為十大類,可對照而推而廣之。
在這里,我將簡述了凡從八個對立面(真假,端曲,陰陽,是非,偏正,半滿,大小,難易)對善的細致描述,很有啟發(fā)意義。
善的真假,判斷標準,是否有益于他人。一個人的言語,行為,態(tài)度都是表象,動聽的言語,友善的行為,恭敬的態(tài)度,為世人所喜,但并不一定對他人有益。因此,存公心,有根心(真心),無企圖是真善。
善的端曲,判斷標準,善心純不純正。純正為端,有雜念為曲。如上所說,人的行為表現(xiàn)可以選擇,但是內(nèi)心是否真的純凈。
善的陰陽,判斷標準,是否為公眾知曉。做善事被公眾知曉為陽善,不被公眾知曉為陰德。陽德的回報是“享世名”,名與實不符多有“奇禍”;陰德回報是“天報之”,為自己,家人,子孫所享。所以古人多勸多積陰德。
善的是非,判斷標準,是否有益于社會,是否從長遠角度考慮。很多善的行為,對于個人來講是道德水平極高的表現(xiàn),但是不能用自己的高標準去要求或者號召普通民眾,普通民眾會因為難以做到,或者說會因為相形見絀,反而不做這類善事了。反而非善。
善的偏正,判斷標準,好心辦好事,為正;壞心辦壞事,為偏。好心辦成了壞事,為正中偏,壞心也可能辦成好事,為偏中正。
善的半滿,判斷標準,積善心誠,勤積善,施心真為滿;心不真,誠,為半。與你實際的貢獻的并沒有關系,心真誠,即使能力很小也為滿;心不真誠,即使能力很多也為半。
善的大小,判斷標準,引用原文:“故志在家國,則善雖少而大;茍在一身,雖多亦小?!?BR> 善的難易,判斷標準,引用原文:“難舍處能舍,難忍處能忍”則為難。
具體了解了善的內(nèi)涵,本著一顆真誠心做事情,就是那句“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了。
了凡四訓讀后感篇十
《了凡四訓》深為曾國藩、稻盛和夫等東方哲學家的推崇厚愛,體現(xiàn)了古代中國為人入世最樸素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敬天畏人、積善修德!
書中講了君子要立命、改過、積善、謙徳!
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求在我,不獨得道德仁義,亦得功名富貴;內(nèi)外雙得,是求有益于得也。若不反躬內(nèi)?。欢较蛲怦Y求,則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nèi)外雙失,故無益。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積善之家,必有余慶。
聞而不怒,雖讒焰熏天,如舉火焚空,終將自息;聞謗而怒,雖巧心力辯,如春蠶作繭,自取纏綿;怒不惟無益,且有害也。過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斬毒樹,直斷其根,奚必枝枝而伐,葉葉而摘哉。
勿以己之長而蓋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收斂才智,若無若虛,見人過失,且涵容而掩覆之。一則令其可改,一則令其有所顧忌而不敢縱。見人有微長可取,小善可錄,幡然舍己而從之,且為艷稱而廣述之?;莶辉诖?,赴人之急可也。
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舉頭三尺,決有神明;趨吉避兇,斷然由我。
了凡四訓讀后感篇十一
相信有很多朋友都有算過命的經(jīng)歷,不管是自己去算,還是父輩拿著我們生辰八字替我們?nèi)ニ忝@種現(xiàn)象從古至今都十分的普遍。同時我們在生活中也常能見到很多人在感概自己的故事時都會補上一句臺詞:這就是命吧!
中國人的骨子里總有個觀點“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然而生活在新時代的我們又積極地大喊口號“我命由我不由天,事在人為”.所以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始終沒弄清楚,命由天定跟自我改變的關系。命運是什么?人的命運真的已經(jīng)注定了嗎?可以改變嗎?如果可以改,怎么改呢?直到我有幸讀到《了凡四訓》這本一書,才終于找到了答案。
《了凡四訓》是我國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主要是根據(jù)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現(xiàn)身說法”來教戒自己兒子袁天啟,內(nèi)容分為四個章節(jié),于是叫《了凡四訓》,也作為家訓的方式一代一代傳承下來?!读朔菜挠枴凡粌H揭示了命運的真相,提出了明辨善惡的標準,也指明積善改過的具體方法及積善謙虛的種種效驗,同時還包含了儒家、道家、佛學中偉大的智慧和人生感悟。
了凡四訓讀后感篇十二
《了凡四訓》是明朝袁了凡先生在69歲時所著,以他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講述了是如何多行善事,最終改造命運,心想事成。袁了凡先生在年輕時,曾有以為大師幫其算命,只能活到53歲,做官做到現(xiàn)在的縣長級別,而且膝下無子女。隨著袁了凡先生的人生軌跡,每一步都跟大師算的一模一樣,袁了凡先生深信不疑,認為這就是自己的命運,認為他的一生就這樣了。但后來他又遇一位大師的指點,從而明白了修善斷惡,改變自己原定的命運,最后活到了74歲,官位也晉升到了進士,還得了兩個兒子。這本書共分為四個部分: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
立命之學。即“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袁了凡先生剛開始覺得自己的人生命運和第一位大師算的一樣,覺得命已天定,從此聽天由命,然后到后來受到第二位大師的指點,在生活中多行善事,立斷惡念,得到了不一樣的命運。
改過之法。即先改過,再積善。改過的結果就是避災避禍,不改過,修的善也會大打折扣,積的善和福也會漏掉。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做了錯事要有羞恥心,對待任何事物都要有敬畏之心,要勇于承認和改正錯誤。
積善之方。要做到與人為善、勸人為善、敬重尊長、愛惜生命等,多行善事,福澤綿延。《易經(jīng)》也說過:積善之家,必有余慶。
謙德之效。這就告誡我們要始終保持一個謙卑的心,遇人遇事都要謙卑,不可驕傲自滿。
了凡四訓讀后感篇十三
”命由天做,福自己求”了凡先生的人生,他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一生過的簡單,卻又快樂。他知道自己的命運后,很坦然的`向自己求福,最終得到了很好的福報。若不反躬內(nèi)省,而途向外馳求,而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nèi)外雙失,故無益”。每個人的喜好,特長都不同,職業(yè)道路也不同,只要自己心中有成功的信念,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改正錯的,發(fā)揮優(yōu)勢,最終會有好結果的,一個人要想成功,內(nèi)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我自認為自己身上還有很多浮躁的東西,要想改變命運,就要努力去改正!
一個人如何才能改過,了凡先生告訴我們?nèi)齻€心:
一,知恥心,當一個人有了知恥心,那么改過就不難了。
二,發(fā)畏心,凡是作惡的人,大多沒有畏心。
最后一點,改過的勇心。
勇于改正錯誤,戰(zhàn)勝自己的勇猛之心。我們要改過,就要反省,反省自己身上還有那些不足,然后逐一改正,改變自己需要勇氣和決心。
做了好事,大家都知道的,叫做積陽德,做了好事別人都不知道的叫積陰德?!读朔菜挠枴犯嬖V我們?nèi)绻憬裉炜吹揭粋€需要你幫助的人,你沒有去幫助他,那么有一天,當你需要幫助的時候,你會指望誰來幫助你呢?這就是一種惡性循環(huán),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積極地去做善事,不要擔心自己的力量太小,只要大家都這么做,那將產(chǎn)生巨大的能量!
“滿招損,謙受益”我們常能看到這樣的話語,我們小的時候,老師就叫我們要謙虛,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他說,“你們看秋天麥田里成熟的麥穗是不是都低著頭的呢?你們知道為什么嗎?因為它們腹中是沉甸甸的果實,而那些高高昂著頭的麥穗全都是腹中空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要謙虛,真正的大師,都是謙虛的人,一個人,要想成功,就要低著頭,多聽取別人的批評指教,才能進步,才能成為正真的大師!
我讀了《了凡四訓》兩遍,只是粗略的知道了一些做人的道理,給自己制定一個計劃!
1、每天反省自己一天的過失,記在本子上,經(jīng)常拿出來看。
2、改掉自己急躁的脾氣,凡事慢三拍,要發(fā)脾氣時要告訴自己,忍住!
3、就像對待自己一樣對待別人,這樣才能寬容。
4、凡事都要想到兩面性,全面的看待問題,保持平常心。
5、力所能及的真心的去幫助別人。
6、不斷的補充知識,充實自己。
了凡四訓讀后感篇十四
明朝袁了凡是一個考功名后做了官的賢達,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很深研究并指導自己做人做事。在老年寫下了四篇短文,當時叫“戒子文”,把自己一輩子做人做事的心得體會寫下來,告訴自己兒子,訓誡他兒子,也就是后來廣行于世的《了凡四訓》。他可以忽悠別人,不可能忽悠自己兒子,可想而知,這是他一輩子做人做事的成功心得體會,我們也應該好好感悟并指導我們心靈修為和言行舉止。歷代很多賢達也非常推崇,也有很多詮釋,如印光大師、凈空法師都有講記。
四訓為:立命、改過、積善、謙德。
什么是立命?就是自己把握自己命運。你這一輩子過得怎么樣?是幸福、安寧、踏實……都是你自己,外求永遠求不到。就是面對這樣的社會、單位、上司、下屬、父母、子女、老婆、老公……不管是好壞,這些對于你來說都是外在因素,你很難把握和改變,你只能調整你自己,你怎么應對,怎么做人做事,怎么適應這些既定的外在因素,并盡力促進外在因素改進。我們?nèi)松^價值觀首先得回到這個思維軌道。
什么是改過?就是自己只有不斷改變調整提升自我,才能有幸福美好的人生。一般人很容易看得自己的優(yōu)點,別人的缺點不足。如果你總是看到自己的弱勢不足缺點,看到別人的優(yōu)勢,你就很了不起了。每天早晚反思反省自己,改進自我,就ok。
什么是積善?想法做事處世,一般人都是從自我角度出發(fā),很難發(fā)自內(nèi)心的從別人的角度來想。人就是要成為一個有益于自然、有益于社會、有益于他人、有益于自身的人。你是不是一個對別人有幫助,讓別人開心的人。不斷這樣想,這樣做,你將成就別人、成就他人,也成就自我。
什么是謙德?人都是很自以為是的,很難做到謙卑和謙虛。很多人都毀在這個方面。每見寒士將達,必有一段謙光可掬。
了凡四訓讀后感篇十五
明朝袁了凡是一個考功名后做了官的賢達,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很深研究并指導自己做人做事。在老年寫下了四篇短文,當時叫“戒子文”,把自己一輩子做人做事的心得體會寫下來,告訴自己兒子,訓誡他兒子,也就是后來廣行于世的.《了凡四訓》。他可以忽悠別人,不可能忽悠自己兒子,可想而知,這是他一輩子做人做事的成功心得體會,我們也應該好好感悟并指導我們心靈修為和言行舉止。歷代很多賢達也非常推崇,也有很多詮釋,如印光大師、凈空法師都有講記。
四訓為:立命、改過、積善、謙德。
什么是立命?就是自己把握自己命運。你這一輩子過得怎么樣?是幸福、安寧、踏實……都是你自己,外求永遠求不到。就是面對這樣的社會、單位、上司、下屬、父母、子女、老婆、老公……不管是好壞,這些對于你來說都是外在因素,你很難把握和改變,你只能調整你自己,你怎么應對,怎么做人做事,怎么適應這些既定的外在因素,并盡力促進外在因素改進。我們?nèi)松^價值觀首先得回到這個思維軌道。
了凡四訓讀后感篇十六
《了凡四訓》為明代袁了凡所著訓子善書,闡明“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思想,指出一切禍福休咎皆自當人掌握,行善則積福,作惡則招禍;并現(xiàn)身說法,結合儒釋道三家思想以自身經(jīng)歷體會闡明此理,鼓勵向善立身,慎獨立品,自求多福,遠避禍殃。該書自明末以來流行甚廣,影響較大,此白話繪圖本的出版當有助于閱讀了解,于個人品德修養(yǎng)與世道人心改善或許不無小補?!读朔菜挠枴返乃挠柗謩e為:《第一篇立命之學》、《第二篇改過之法》、《第三篇積善之方》《第四篇謙德之效》。
第一章立命之學:說的是命由天定,但可以通過自身努力改變命運;
第二章改過之法:從心理,環(huán)境,方法三個方面講述如何改過,心理上要有羞恥心、恐懼心和勇氣;環(huán)境上要有身邊好友親人的時時提醒,以及鬼神的暗中監(jiān)督;方法上改變動機最重要,改變信念次之,實在不行就強制改變行為。
第三章積善之方:首先通過十個小故事讓我們理解善惡的特性,包括真假、端曲,半滿,真假,大小是非等,然后提出實踐性很強的十個行動建議:一、與人為善;二、愛敬存心;三、成人之美;四、勸人為善;五、救人危急;六、興建大利;七、舍財作福;八、護持正法;九、敬重尊長;十、愛惜物命。
第四章謙德之效:說的是幾個關于謙虛、謹慎、立志、分享的故事。
了凡四訓讀后感篇十七
“滿招損,謙受益”我們常能看到這樣的話語。了凡對朋友說,如果上天真要賜福給一個人,那么首先就會賜予他智慧,一個有智慧的人知道萬物的廣度,有著謙卑處下的胸懷,狂妄自大的是浮夸的,也是無知的。
一個人只有懂得謙遜的道理,才能踏踏實實的積累些東西,才能獲得上天的青睞,獲得福報。
小時候,老師就讓我們要謙虛謹慎,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你們看秋天麥田里成熟的麥穗是不是都是低著頭的呢?你們知道為什么嗎?因為它們腹中是沉甸甸的`果實,而那些高高昂著頭的麥穗全都是腹中空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要謙虛,真正的大師,都是謙虛的人;一個人,要想成功,就要低著頭,多聽取別人的批評指教,才能進步,才能成為正真的大師。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一個人做到“立命、改過、積善、謙德”這四點,那么福氣、運氣,自然會降臨。
了凡四訓讀后感篇十八
近日,我瀏覽了《了凡四訓》,如同凝聽圣人教誨,收獲甚大。
《了凡四訓》這本書,是明代袁黃(字坤儀,號了凡,江蘇省吳江縣人)所撰寫的一部教育兒子的四篇家訓,分為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四部份內(nèi)容,集中概括總結了我國封建時代的道德倫理思想的精華,由于清代及***初年的高僧賢德們的推重、印行,在民間廣泛流傳,對我國民眾的人生和道德實踐發(fā)生了重要影響。
立命之學中提到了改造命運的原理有兩個方面,即,極力行善和努力斷惡。了凡先生由最初的宿命論轉變成相信自己可以改變命運,即在生活中不斷的行善,而不作惡事,他的這類轉變也正是信仰的轉變,從信仰宿命論而改成信仰福善禍***、命由我造的人生觀。
改過之法,就是不但要積極其善,而且還要知非改過。了凡先生將改過分為三個層次,分別是從事上改、從理上改和從心上改,并且論述了各自的利弊得失。從心上改,意思是說由于人們有不正當?shù)乃枷氩艜l(fā)展成千萬種錯誤,一個人假如能凈化自己的思想使自己的心靈不被腐朽思想玷污,自然就不會出錯誤。這是了凡先生論述改過的最高境地。
積善之方,即積善成德的方法,要改造命運不但要改過,而且還要積善。在積善方面了凡先生劃分了十條標準,即與人為善;愛敬存心;成人之美;勸人為善;救人危急;興修大利;舍財作福;護持正法;敬重尊長;愛惜物命。假如能做到這幾點,我們就可以夠具有這世間各種品德。
謙德之效講的是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本篇首先從理論上論述了謙虛獲益的普遍性,這個道理類似于我們平時所提倡的滿招損,謙受益,謙虛使人進步,自豪使人落后。
通過了凡先生的經(jīng)歷,有兩點我感慨頗深:
自己的命運完全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自己努力,布滿信心,完全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人若能待人厚道,處處為他人著想,這人必有后福;而一個人若對人刻薄,心胸狹窄,起心動念都為自己的利益,勢必遭致災禍,即使眼前有福報,福也會折損滅亡。即空門講求的因果報應。佛教以為,宇宙的萬事萬物的生起,都是業(yè)力感化而成。因此,人的善惡報應都是由自己的業(yè)力所感化。相由心生,境隨心轉,因此,要培養(yǎng)仁慈之心,多行善事,這類光明正大的心念就會主導人的身心,***的動機就沒法乘虛而入了。要經(jīng)常檢討自己。當意想到不好的情況發(fā)生時,要立即覺察到自己的行為,反思自己的過去。
一是知恥心;
二是畏懼心;
三是英勇心。
第一要發(fā)恥心。人能夠知恥,就不會起妄心,動惡念。我們做人處事時刻要謹慎,要檢討是否是對得起父母的養(yǎng)育、組織的培養(yǎng)、親人的期待。
第二要發(fā)畏心。要有畏敬之心。假如人沒有畏心,又不知恥,甚么樣的壞事都會做出來。平時我們在工作、生活、處事中要畏敬黨紀、國法和規(guī)章制度,這是鐵規(guī),須深知觸碰各項規(guī)章制度高壓線的后果嚴重,教訓慘痛。
第三要發(fā)勇心。有過當下就改,不必遲疑。發(fā)勇心改過就須痛下決心,決定沒有猶豫,當機立斷。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有過能改,善莫大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