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是我們思考人生意義和價值的一種方式。感悟可以從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出發(fā),展示真實的人生感悟。在下面的感悟范文中,你或許會找到一些思考和共鳴的點。
小團圓讀后感悟篇一
荒唐、瘋狂后我們并非只有我懷念的結(jié)局注定是小團圓。
——題記。
張愛玲筆下的小團圓,是個熱情,婉轉(zhuǎn)千回的愛情故事,對于她這樣一個身居在西式豪宅里的上海女子,用一種神秘的復(fù)古格調(diào)。詮釋這個古色古香的小句子,著實唯美。
而我所能領(lǐng)會的小團圓僅限于與你們夕昔之間的幸福與美好。
她還說、2012年。我們會失去現(xiàn)在簡單幸福的小日子、因為分離。其實我想告訴她、我也已經(jīng)把每一個人都融入了我的生活。并且給了他們每一個人一個舒適的位子。不管那些人心里有沒有一個相應(yīng)的你。
她說過、她在乎身邊的每一個朋友,不管有沒有相應(yīng)的回應(yīng)。有時候真的想嘛她是傻瓜,可是想想自己豈不是更傻、因為明明就和她一樣啊。徘徊在一份份單純的幸福之間,享受著。
我們就是這樣一群孩子。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唱歌,每一首歌都能淋漓盡致的表達我們的心情,幾個人擠在一張板凳上。肩靠著肩,一起唱,唱累了,就聽別人唱。然后一起笑。歡暢的笑。因為歲月的痕跡里,深深淺淺的刻著所有的記憶。
時間真的很快,輕輕的算算。只有五百多天,我們就要中考了。突然就好慌,想要奮斗了。想和你們一起奮斗、一起為了我們的夢想而加油。我珍惜每一個和你們擠在一起討論問題時間、我把握每一段和你們吵得不可開交的青匆歲月。
我們要荒唐幾年。因為最純的日子只有這幾年。
我們要瘋狂幾年。因為最簡單的日子只有這幾年。
我們要傻幾年。因為最真實的日子只有這幾年。
現(xiàn)在的舍不得,是我們一輩子的合約。蓋上了青春的紅手印,就不能反悔。無論歲月怎么變遷。都無法改變友誼的轟轟烈烈。
將來的分離,并非在記憶里只有我懷念的,因為結(jié)局注定是小團圓。
小團圓讀后感悟篇二
在看《小團圓》之前,并未看過什么她的小說。而我所知道的張愛玲,也只是那一個與胡蘭成有著曠世絕戀的人。
直至買回這本書,翻開前言,看到張愛玲的遺產(chǎn)執(zhí)行人宋以朗先生寫的話,才明白這本書的男女主角有著胡與張二人的影子,也有些張愛玲自傳體小說的意味。
與我想象的不同,張的筆觸細膩,且沒有什么繁重的描寫。只是我覺得文字有些隱晦——自然是要隱晦的,當(dāng)時張愛玲并不想讓別人看出文中的“邵之雍”就是胡,而“九莉”就是她。一開始時,我認為一二章有些生澀,有些不明所以,讀起來有點吃力——或許是還沒有習(xí)慣張愛玲的筆風(fēng),也或許是因為里面人物框架太大。
但之后便開始感覺順暢——也需要讀書人的全神貫注。
好笑的是,《小團圓》共十一章,我看到第三章時才發(fā)現(xiàn),第一章就已出現(xiàn)的人物“蕊秋”——我本以為她與女主角九莉同齡——其實她是九莉的母親。我對我的后知后覺哭笑不得,只能在心里喊一聲“天哪?!睆垚哿岵]有明確說明蕊秋與九莉的關(guān)系,并且九莉一直稱她母親為二嬸,醒悟之后只覺自己該重新看一遍《小團圓》了。
自然,《小團圓》有她出色的地方。
有一次去朋友家,翻她買的小說,才看了開頭便知結(jié)尾了,早已沒了讀下去的興致,這時莫名想起《小團圓》,《小團圓》吸引我,它讓我想接著讀——這是神奇的一點,盡管我不知道原因。
看到《小團圓》最后一頁時,我發(fā)現(xiàn)結(jié)尾和開頭是同一段話,讀起來感覺奇妙又特別。
我想,我需要多看幾遍《小團圓》才會明白其中的某些東西,而這本書值得我一讀再讀。
小團圓讀后感悟篇三
寒假里,讀了簡愛一書,頗有感想!書里主要寫了女主人公簡。愛從小是個孤兒,寄養(yǎng)在舅母家里。由于她沒有財產(chǎn)、沒有地位,自幼就受到虐待和歧視。也因此,簡。愛從型養(yǎng)成了反抗不合理社會習(xí)俗的堅強個性。之后,她進入了羅沃德學(xué)校學(xué)習(xí)。畢業(yè)后,簡。愛來到桑菲爾德莊園任家庭教師,她的自尊、自愛和自信贏得了人們的敬重。在與主人羅切斯特先生相處的過程中,兩人都被對方的氣質(zhì)所吸引,他們經(jīng)歷了無數(shù)的挫折和磨難,最終走到了一起。
讀完此書,我被簡愛那獨立自主、自強不息的精神品格,那豐富、明確、堅定的追求女性在社會上的獨立和尊嚴的個性所震撼,我也為海倫的智慧、愛心、真誠所感動。是的,雖然她在人世間的生命是短暫的,可她的一生卻綻放出流星般的光芒。我還為羅切斯特先生的熱情奔放、敢作敢為、敢愛敢恨、有同情心而感到敬佩。我憎恨里德太太,她對窮人的痛恨是簡·愛以及讀者都難以忘記的,她作為簡·愛的舅母,狠心地將年僅十歲的簡·愛送進孤兒所,并一心盼望她在瘟疫中死掉!
簡愛就像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灰姑娘”的奮斗史,簡·愛堅強地面對困難,挫折,她還追求男女間的平等,窮人與富人之間的平等。正如她所說的那樣:“我跟你一樣有靈魂,也同樣有一顆心!”
簡愛教會了我們堅強地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她也同樣教會了我們要平等對待生活中的事物以及各式各樣的人,她還教會了我們要在生活中自強自立……是的,我有時侯還不能夠平等待人;還不能夠面對各種挫折;還不能夠在學(xué)習(xí)、生活上完全自立。
記得有一次,我數(shù)學(xué)題目做不出來,我也沒有認真地思考一下,就讓爸爸幫忙,但爸爸說他沒有空,叫我自己思考去解決問題??晌覅s偷懶,吵著讓父親教我。爸爸就讓我反復(fù)看書上的例題,讓我真正看懂了,再讓我做作業(yè)題,我一下子全懂了!我終于明白了,我們遇到困難時要有信心、要敢于面對困難、學(xué)會自力更生。
我反復(fù)讀了好幾遍簡愛,也流了好多的眼淚,是同情、感動的眼淚,也樹立了奮發(fā)進取、自強自立的信念。漫漫人生路上,簡愛是我的精神財富,將鼓勵我不斷前進。
簡愛是一部帶有自轉(zhuǎn)色彩的小說,它告訴人們一個人生的真諦。
簡愛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溫柔,清純,喜歡追求一些美好的東西,盡管她家境貧窮,從小失去了母愛,再加上她身材矮小,容貌不出眾,但也許就是這樣一種靈魂深處的自卑,反映在她的性格上就是一種非常敏感的自尊。她描寫的簡愛也是一個不美的,矮小的女人,但是她有著極其強烈的自尊心。
簡愛生存在一個寄人籬下的環(huán)境,從型承受著與同齡人不一樣的待遇,姨媽的嫌棄,表姐的蔑視,表哥的侮辱和毒打……也許正是因為這一切,換回了簡愛無限的信心和堅強不屈的性格,一種可戰(zhàn)勝的內(nèi)在人格力量。她堅定不移地去追求一種光明的,圣潔的,美好的生活。
在羅切斯特的面前,她從不因為自己是一個地位低賤的家庭教師而感到自卑,反而認為他們是平等的。也正因為她的正直,高尚,純潔,心靈沒有受到世俗社會的污染,使得羅切斯特為之震撼,并把她看作了一個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談的人,并且深深愛上了她。
而當(dāng)他們結(jié)婚的那一天,簡愛知道了羅切斯特已有妻子時,她覺得自己必須要離開,她雖然講,“我要遵從上帝頒發(fā)世人認可的法律,我要堅守住我在清醒時而不是像現(xiàn)在這樣瘋狂時所接受的原則”。但是從內(nèi)心講,更深一層的是簡愛意識到自己受到了欺騙,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戲弄,因為她深愛著羅切斯特。但簡愛做出了一個非常理性的決定。在這樣一種愛情力量包圍之下,在富裕的生活誘惑之下,她依然要堅持自己作為個人的尊嚴,這是簡愛最具有精神魅力的地方。
小說設(shè)計了一個很光明的結(jié)尾——雖然羅切斯特的莊園毀了,他自己也成了一個殘廢,但正是這樣一個條件,使簡愛不再在尊嚴與愛之間矛盾,而同時獲得自己的尊嚴和真愛。
在當(dāng)今社會,人們都瘋狂地為了金錢和地位而淹沒愛情。在窮與富之間選擇富,而在愛與不愛之間選擇不愛。很少有人會像簡愛這樣為愛情為人格拋棄所有,而且義無反顧。簡愛所展現(xiàn)給我們的正是一種返樸歸真,是一種追求全心付出的愛情,還有作為一個人應(yīng)有的尊嚴。它猶如一杯冰水,凈化每一個人的心靈。
小團圓讀后感悟篇四
一本張愛玲的自傳。從兒時到青年,主要講述了她成長中的親人與兩段感情。
中的主人公叫幾莉。那個被人唾棄漢奸叫邵之雍。
看完了心情有點怪異,說不出是沉重還是糾結(jié)。
沉重是因為作為旁觀者看到一代才女的半個人生過得太不如意的一幕幕。。。
糾結(jié)是因為所有的一切也都是她自己的選擇,有因自有果。可是世間沒有如果。。。。
看完了我有著太多的不理解:
不理解她對親人的冷漠,竟然賣掉了她母親臨走時留給她的一副翡翠耳環(huán),并不是因為缺錢,而是不想再想起她的母親和弟弟,因為難受。這完全和現(xiàn)在的睹物思人的情感有著很大區(qū)別。也許是我生活得太幸福了,無法去感受她那時的心里吧。
不理解她明知邵之雍和別的女人有染,卻還依然在自己的世界里等他。不理解邵之雍竟能夠坦然的把小康小姐的照片拿給她看。不理解她看后也絲毫沒有什么態(tài)度,不像別的太太一樣撕得粉碎,還可以微笑的還給他。。。卻在自己的世界里去猜測他和別人的總總。
這本小說在發(fā)表之前,張愛玲的人生經(jīng)歷一直是一個迷,但是看后卻希望這一世都不是真的。這樣的一生怎么會寫出那些讓人回味無窮的小說呢,甚至還有很多被改編成電影,話劇和電視劇。我沒看過她寫的小說,但是看過電視劇版的《半生緣》。是演員太美了嗎?還是什么,讓我總覺得是很好的,雖然結(jié)局有點悲。
自傳與小說的區(qū)別就是,小說可以憑借作者的構(gòu)思可以悲,可以喜。如果不滿意還可以進行無數(shù)次的修改。而自傳太真實。沒有小說的浪漫,也沒有小說的連貫思路。
就像讀張愛玲的這本《小團圓》,因為由太多的真實故事組成。有些故事因為相差有段時間,或是講起某段故事又回想起曾經(jīng)的事來,又要記上一筆,所以看得有點亂??赐昴硞€段落后要仔細算一下時間,是哪個時期的事。一句話里有兩個“他”或“她”我有時都無法去肯定指的究竟是誰。這里應(yīng)該是我的理解能力太差了的緣故。
總之我很難把張愛玲的成就和她這一生劃上等號。他的成就太完美,甚至完美到天堂里,但是他的一生卻太低沉,太無奈,甚至低到地獄里。這里的地獄不是罪惡,而是痛苦。
小團圓讀后感悟篇五
男人大凡曾被一個女人愛過,他一輩子都會神經(jīng)兮兮的認為這女子會或多或少的想著他,這是男人普遍的虛幻,也是男人普遍的自戀。這一點若看不透,上則不能安排好自己的戀愛婚姻,弄的絲絲連連當(dāng)斷不斷;下則很難心甘情愿心平氣和的讀完《小團圓》。
上周從淺淺那里借來《小團圓》,入夜挑燈夜讀,第一章竟致昏昏欲睡——人名太多。這是讀張愛玲從來沒有的經(jīng)歷。前日半夜與人慪氣,打了一通電話給朋友訴苦,掛掉后余氣未消,睡意全無,又捧起《小團圓》,從第二章始入佳境,看到不敢不睡覺為止。今天早上又看了兩個多小時,一氣讀完。
說是小團圓,其實真夠團圓的,張愛玲從前小說散文以及她生命中的各色*人物一齊到場,好不熱鬧。說這是小說,不過是換了名字的回憶錄罷了。不必熟讀她作品和深諳她八卦的人,都能知道比比是炎櫻,邵之雍是胡蘭成,文姬是蘇青,燕山是桑弧,荀樺是柯靈等等。因為這些事情,都已經(jīng)被他們講過一遍了。這就是讀本書極為有趣的體驗,不同的人講同樣的故事,更不必說嚴浩那種兩重改編之后的電影《滾滾紅塵》了。
比如文姬問邵之雍有沒有性*病的話,蘇青的《續(xù)結(jié)婚十年》里早已寫過。想必張愛玲也是讀過的,所以也不憚拿來坐實這件事情吧。而?;∨c她的往事,我從前聽到的倒都是溫存有加,這次翻看,可知張愛玲并不喜歡他,而且,我覺得?;∫彩莻€自作多情的人。不過這些人與事,在她是記憶的邊角料,在我是雞毛蒜皮。我想看的,是《今生今世》的另一面證詞。
《小團圓》給我最大的感觸,是我發(fā)現(xiàn)她一輩子無非記得兩件事情:童年時光與一場有始有終的愛情。而且,前者能決定后者的模樣。
什么“要銷毀的遺稿”,什么“自爆私生活”,統(tǒng)統(tǒng)都是炒作。這不過是一個女人晚年平白素淡,且略帶意識流的回憶錄。本來,《小團圓》的大部分篇幅并非寫愛情,而是寫童年。恐怕大多數(shù)讀者都不怎么注意到她對童年的種種記憶吧,然而這卻是我最感動的地方。
她真是個內(nèi)向的人,想得又比旁人多,童年的時候,她不過是各色*成*人褲腳邊不被注意的小生靈。她的感受極少被長輩理解與尊重,這種隔膜又不是總因為年齡——她就是這樣一個怪姑娘,像我下午偷學(xué)的一句方言“癡囡囡”(某人看到不許笑)。即便是這般一想起來就疙疙瘩瘩的童年,在她的筆下其實卻極富溫存。人只要年齡一大,想起童年來都會酸酸的,倒不全是為了無憂無慮,而是曾經(jīng)的一個世界消失了,空留下飄忽的記憶和感覺。張愛玲寫小說,取材絕大都是童年聽聞和親見的家事,現(xiàn)在看來,她一輩子也沒有走出這些往事。
事實上,我們也是如此吧,《小團圓》的大部分內(nèi)容都給了童年,這是張愛玲的《追憶似水年華》。
另一件事情,就是她與胡蘭成的情事,這是一件說不清的事,既然說不清,那就只揀一樣來說吧。胡蘭成寫好《今生今世》,是工工整整謄了寄給她的。我能想象,張愛玲讀完之后,一定是好氣又好笑,當(dāng)然也很悵然有感的。自從當(dāng)年張愛玲寄給他那張“我已經(jīng)不再喜歡你了,你亦早已不再喜歡我了”的便條開始,張愛玲真的就不再喜歡他了??伤獙懗鰜?,抖出來,顯出來,唯恐天下人不知道他胡蘭成身為一介寒士兼漢奸,曾經(jīng)和一代才女兼閨秀張愛玲戀愛過,不僅戀愛過,還把人家甩了。這樣的人,縱然是真的余溫尚存,半夜想一下也都會往事不勝寒吧。
《今生今世》我當(dāng)然愛不釋手,愛的是那種虛偽的開出花來的文字,能把齷齪的事情也寫的溫文爾雅。是的,溫文爾雅的男人如胡蘭成,尤其喜歡跟其他的女人講述自己的又華麗又干凈的情史;粗獷一點的男人如我認識的不少人,則是喜歡跟其他人講自己睡過多少身材相貌不一得女子。這其實是一樣的,一樣的不自信和一樣的自戀。當(dāng)然,這是男人通病,他今天不主動講,明天被動著也會說出來。
讀《小團圓》到最后,看到這段話:“她再看到之雍的著作,不欣賞了。是他從鄉(xiāng)下來的長信中開始覺察的一種怪腔,她一看見‘亦是好的’就要笑?!边@是書中最直接的宣布,張愛玲不懂撒謊,更不懂云山霧罩的去把抹布變成綾羅綢緞。當(dāng)一個女人開始還錢給舊情人的時候,他竟然連金錢的這層另類含義還讀不懂嗎?所以這句的確是她的真心話。
《小團圓》寫出了什么新東西嗎?我覺得沒有,因為我一直就是這樣來看他倆的。我曾在一篇談?wù)摗读_丹的情人》的影評中順帶著說過這樣的話:“張愛玲聰明,自己仁至義盡,早早放手,一輩子也就過來了。至于是悲是喜,外人不足道也?!保ㄟ@評論可能會發(fā)在近期《看電影》上嘿嘿)當(dāng)時《小團圓》還沒出版,自然是“外人不足道也”,如今出版了,我當(dāng)然可以說,“古之人不余欺也”了。
最后,我還想說,畢竟是張愛玲,行文之中,仍是常??梢娔切┘毮伒拿鑼懪c抒懷。雖然靈氣幾近全無,雖然與過去作品中的細膩之處常常重復(fù)(比如第273頁她又說漂亮的男人經(jīng)不起慣),但我還是時時被打動的。
最后的最后,雖然我說了那么多男人的壞話,但是我得承認,這就是男人,賈寶玉和西門慶的區(qū)別不過是未成年和成年后。粗糙是男人的底色*,一如溫婉是女人的質(zhì)地。如果一個男子不好色*不吃醋不是登徒子,那么他才一定是個真正無情的人。
小團圓讀后感悟篇六
以前時代的事情,漸化作一卷電影膠片,橋段;一張老照片,黑白;一段別人看的故事,不明。漸漸落了微塵,泛了昏黃。皆那么無言,卻是僅有的痕跡,讓這世界記得。張愛玲便是這樣,她生前寫了太多經(jīng)典,而我今天要說的,卻是她逝后才面世的作品,《小團圓》。
那是張愛玲最為神秘的作品,她一度欲銷毀?!缎F圓》是篇近似于自傳體的小說。張愛玲的魅力在于,文字到她的筆下,才真正有了生命,直鉆進你心里去。她的言辭無比精致,一貫嘲諷的細膩工筆。我是“張迷”,迷戀她的文字,迷戀閱讀她文字時的感覺。她的文字仿若附著魔力,有讓人愛上她寫的故事,她這個人的欲望。她寫文字像蜘蛛編織它的網(wǎng),讓人漸漸墜進去,陷下去不上來也寧愿。十里洋場,她穿著另類時髦,古裝短襖旗袍,上海灘,她是最濃郁的一道沉香。胡蘭成,只能說他毀了張愛玲這個人,卻成就了“張愛玲”這個名字,這個作家。盡管張愛玲的一生過得悲涼而憂傷,可我想,她的心是充實的,畢竟,她來過了,有太多東西能夠證明她來過已足夠。她,空白地來到這世上,空白地離開這世上,卻填補了世上的空白。
在09年的4月《小團圓》才漸漸浮現(xiàn)在我們面前,讓人有點兒神秘有點兒興奮,《小團圓》的女主角——九莉,她是張愛玲本身的寫照,九莉具備特殊的文采,因此吸引了之雍,一如張愛玲因文章吸引了胡蘭成一樣,正如他們的初相遇呵。盛九莉和邵之雍的故事原是她張愛玲自己和胡蘭成的故事,但讀起來,卻不像看張愛玲和胡蘭成的經(jīng)歷那般強烈和憂怨,張愛玲的敘述給我感覺有些淡,是無奈后的釋然?還是徹底的心灰意冷?她像寫別人的故事給自己看一般,有了幾分灑脫。張愛玲這樣說《小團圓》:“這是一個熱情故事,我想表達出愛情的萬轉(zhuǎn)千回,完全幻滅了之后也還有點什么東西”。那么,幻滅后,有的是什么東西呢?是很長的回憶和自己曾來過的證明,以及,擁有的停留。畢竟,很多事情并不是只有圓滿和存在才是有價值的,縱算完全幻滅,亦是存在的結(jié)果和證明,因為,如果沒有存在過,連幻滅都沒有。存在的痕跡是要留給這個世界上自己愛過的人,和愛過自己的人。
《小團圓》中,九莉本通過了倫敦大學(xué)的入學(xué)試,可是趕上太平洋戰(zhàn)爭的她被迫放棄遠赴倫敦的機會,而選擇了香港大學(xué),在香港她一直名列前茅,無奈,畢業(yè)前夕香港卻淪陷了。關(guān)于她的一切文件紀錄盡數(shù)被燒毀。什么都沒有了!其實,這便是張愛玲本身的經(jīng)歷。對于這件事,她卻只輕輕地說:“那一類的努力,即使有成就,也是注定了要被打翻的罷?……我應(yīng)當(dāng)有數(shù)?!币苍S我們都無法體味這種苦楚的滋味,當(dāng)我們有那么一天,努力了太多太多,卻得了無果的結(jié)局。一定不會像張愛玲那么輕描淡寫和釋然,也許我們會絕望會瘋狂,可張愛玲不會。她選擇了并懂得接受。同為學(xué)生的我,倘若遇上這樣的事,會萬念俱灰的罷。我想,經(jīng)過酸雨的洗禮之后,花木存活下來的盡管很少,但畢竟是有的,張愛玲便是這樣,她的傲慢撐起她自己,經(jīng)過不復(fù)柔和的歷練。讓我一下懂得,曾努力過的東西覆滅,一味想復(fù)原是無用的,我們記得,曾經(jīng)那么努力地努力過就好。我們就算沒有結(jié)果,但是有比別人多付出的過程,就不一定不值得,那些來過、做過的證明,是我們最美的回憶。
那是95年的9月,8號那天,張愛玲永遠地離開了,她離開得安靜而不為人知,75個年歲,張愛玲就這樣走過。她也一如那一爐沉香,她也本就是由沉香開始的,她的處女作《沉香屑·第一爐香》讓人們知道了張愛玲,如今她燃滅后冷卻,依舊留下沉香屑和余香,亦無憾了。因為,她留下了那么多文字,紀念她的愛情,證明她的存在,而且,還讓太多人讀到了她含有魅力的文字。她來過,她分享了。那一道沉香的余香,綿亙長存——她的經(jīng)歷,她和胡蘭成之間,有太多故事和記憶,值得記得,卻又最好忘掉,因為他們之間的回憶是苦楚的。
就用徐志摩《偶然》里的句子結(jié)束罷“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沉香冷卻,余香猶在……。
小團圓讀后感悟篇七
當(dāng)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團圓》讀后感范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發(fā)現(xiàn),讀后感一定要趁熱寫,不能拖,震撼的印象總會隨時間變淡,想不出滋味。上個月讀完《小團圓》,當(dāng)時寫下感受肯定和現(xiàn)在不一樣,如果等明年去寫,也僅記得大體故事梗概了。
作家的筆無論多尖刻,寫自己家人都是手軟的,贊美居多,尤其是寫自己母親。例如三毛、席慕容、劉墉,讀者只會覺得書中的母親就該是那樣,比凡人聰明可愛,如果是寫清苦的母親,就該如季羨林所寫那樣,艱辛之處都比別人偉大,贏得讀者的熱淚。難得張愛玲沒有贊美,平靜地記錄點滴,不夸張、不升華、不歌頌,她的筆太理性,沒有熱情,全是真實人性的影子。
而且張愛玲的記憶好得驚人,兒時一件小小事都不忘,一句話、一個動作、一點心思,寫得就像正坐在歷史的回程車上一樣,透過門縫在窺探家人的對話,讓人倒吸一口冷氣。
幸虧先讀過張的很多小說,才把一些細節(jié)串了起來,《茉莉香片》原型出自她的弟弟和父親、繼母;《琉璃瓦》和《花凋》是寫她舅舅家的女兒;《郁金香》應(yīng)該源于她繼母的弟弟;《創(chuàng)世紀》是寫她的姨奶奶;《傾城之戀》是她在香港讀大學(xué)時,遇到的一對情侶改編的故事;《沉香屑第二爐香》是在香港聽同學(xué)說的;《赤地之戀》和《秧歌》是解放后她的`見聞;《小艾》是她出國前迎合當(dāng)時社會創(chuàng)作的一篇小說。這樣把小說和自傳對應(yīng)著看,非常有意思,創(chuàng)作還是得源于生活啊,架空的文學(xué)是寫不好的。
小時候老師總讓寫讀后感,可是憋來憋去也擠不出字,無感可發(fā),最后只能湊字,先把書名和作者介紹一番,再把故事梗概敘述一番,再談一些自己的感性,比如要好好學(xué)習(xí),學(xué)習(xí)書中某個人物,為國家做貢獻等等。然后長舒一口氣,算是終于完成作業(yè)。想想,是因為那會讀的東西實在是無感可寫,小孩子理解能力又淺,只在乎故事本身是否吸引人?!陡窳滞挕?、《天方夜譚》,的確是寫給小孩子的,故事吸引人,讀完卻想不出什么,也只有覺得開心或者瞠目結(jié)舌罷了,合上書本滿足地玩去了。不像張愛玲的書,發(fā)人深省。
是什么樣的一種勇氣,讓張愛玲把家庭的記憶碎片都拼湊起來,說人老了就愛回憶,而且回憶十分清晰,她后來久居美國,是不是一直在思念著家鄉(xiāng),懷念著這些往事呢?!缎F圓》這樣的回憶錄并沒有像其它的回憶錄一樣打下美好、溫馨等烙印,然而讀起來卻覺得是美好而真實的,不是瓊瑤阿姨那樣,反復(fù)把"生活多美好"、"像公主一樣的女人"這樣的詞語硬刻在書上。也只有經(jīng)歷過什么樣的生活,才能寫出什么樣的文章,《創(chuàng)世紀》描寫祖母出嫁前的場景,只有出身于那樣的家庭才能把繁華富貴寫得如家常便飯吧,她最擅長寫顯赫家族沒落衰敗。
張愛玲的一本"新書"《少帥》在臺灣出版了,不知她還有多少未寫完的稿,未刊登的小說。我是不折不扣的的張迷,自豪且幸福著。
小團圓讀后感悟篇八
一本張愛玲的自傳。從兒時到青年,主要講述了她成長中的親人與兩段感情。
中的主人公叫幾莉。那個被人唾棄漢奸叫邵之雍。
看完了心情有點怪異,范文不出是沉重還是糾結(jié)。
沉重是因為作為旁觀者看到一代才女的半個人生過得太不如意的一幕幕。
糾結(jié)是因為所有的一切也都是她自己的選擇,有因自有果??墒鞘篱g沒有如果。
看完了我有著太多的不理解:
不理解她對親人的冷漠,竟然賣掉了她母親臨走時留給她的一副翡翠耳環(huán),并不是因為缺錢,而是不想再想起她的母親和弟弟,因為難受。這完全和現(xiàn)在的睹物思人的情感有著很大區(qū)別。也許是我生活得太幸福了,無法去感受她那時的心里吧。
不理解她明知邵之雍和別的女人有染,卻還依然在自己的世界里等他。不理解邵之雍竟能夠坦然的把小康小姐的照片拿給她看。不理解她看后也絲毫沒有什么態(tài)度,不像別的太太一樣撕得粉碎,還可以微笑的還給他。卻在自己的世界里去猜測他和別人的總總。
這本小說在發(fā)表之前,張愛玲的人生經(jīng)歷一直是一個迷,但是看后卻希望這一世都不是真的。這樣的一生怎么會寫出那些讓人回味無窮的小說呢,甚至還有很多被改編成電影,話劇和電視劇。我沒看過她寫的小說,但是看過電視劇版的《半生緣》。是演員太美了嗎?還是什么,讓我總覺得是很好的,雖然結(jié)局有點悲。
自傳與小說的區(qū)別就是,小說可以憑借作者的構(gòu)思可以悲,可以喜。如果不滿意還可以進行無數(shù)次的修改。而自傳太真實。沒有小說的浪漫,也沒有小說的連貫思路。
就像讀張愛玲的這本《小團圓》,因為由太多的真實故事組成。有些故事因為相差有段時間,或是講起某段故事又回想起曾經(jīng)的事來,又要記上一筆,所以看得有點亂??赐昴硞€段落后要仔細算一下時間,是哪個時期的事。一句話里有兩個“他”或“她”我有時都無法去肯定指的究竟是誰。這里應(yīng)該是我的理解能力太差了的緣故。
總之我很難把張愛玲的成就和她這一生劃上等號。他的成就太完美,甚至完美到天堂里,但是他的一生卻太低沉,太無奈,甚至低到地獄里。這里的地獄不是罪惡,而是痛苦。
小團圓讀后感悟篇九
這天他又來了,有點心神不定的繞著圈子踱來踱去。
九莉笑問:預(yù)備什么時候結(jié)婚?
燕山笑了起來:已經(jīng)結(jié)了婚了。
立刻像是有條河隔在他們中間湯湯流著。
他臉色也有點變了。他也聽見了那河水聲。
她笑問,裝作渾不在意,他笑著回答,裝作真的以為她不在意。
小團圓讀后感悟篇十
這幾天讀了張愛玲的《小團圓》,不管書的前言里面怎樣引證僅僅是小說,我卻看到了張愛玲的真心,她絮絮叨叨地回憶,她的歡喜與哀愁,自省,再平常不過的真心,因為作家對小說的構(gòu)思總是會留下過于完美的痕跡,而寫自己的經(jīng)歷,卻不會去費盡心力想象推理,只是讓那些人物鋪敘在紙上,所以結(jié)構(gòu)會不符合常理,所以敘事順序會顛倒反復(fù),所以感情會時而鮮明時而矛盾。
在張愛玲寫的文章里,那種冷眼旁觀的態(tài)度,在《小團圓》里亦冷眼旁觀了自己。有些不忍看下去,那種壓抑后習(xí)慣性的平靜不是人人能體會理解,能拿出來當(dāng)笑話說給他人聽的。張愛玲的人生沒有過團圓,她的心里亦不渴望團圓,因為出生以來碰到的人和事都是破碎的。破碎的父母親、破碎的親戚家族,破碎的親情友情,破碎的愛戀,甚至談不上有過一個完整的家庭。父親,她一直在乎著卻從來不在乎她,母親,在她不再在乎的時候在乎她起來,沒有團圓過。親戚姑母一直住在一起,卻形同外面的租約關(guān)系,經(jīng)濟上aa制,感情上也aa制互不吐露心聲。終于懂得了愛情,在一個視感情為兒戲,時時把其他女人掛在嘴邊的漢奸那里,收得一根灰盤煙蒂,單張隨意寫成的約,失去純真少女全部的夢想和她不屑世人皆替她在意的聲名。
在胡蘭成告知與其他女人的故事時,她還要在心里替他辯解,認為他們身體上還是清白的。這個人是真愛我的?張愛玲漸漸知道不是的,或者,只有當(dāng)時當(dāng)景是的。所以后來也逐漸鄙夷“完全不管我的死活,就知道保存他所有的”胡蘭成,即使后來有暫時相聚的男人,也沒有真正去愛,因此所有人的離開,她都脫胎換骨似地看得很淡。
還有一句頗為感動的話?!爸挥邪准埳系暮谧质钦鎸嵉?。”所感相同,所恨亦同。
小團圓讀后感悟篇十一
“國家主義是二十世紀的一個普遍的宗教。她不信教。
國家主義不過是一個過程。我們從前在漢唐已經(jīng)有過了的。
這話人家聽著總是遮羞的話。在國際間你三千年五千年的文化也沒用,非要能打,肯打,才看得起你。
但是沒命還講什么?總要活著才這樣那樣。
她沒想通,好在她最大的本事是能夠永遠存為懸案。也許要到老才會觸機頓悟。她相信只有那樣的信念才靠得住,因為是自己體驗到的,不是人云亦云。先擱在那里,亂就亂點,整理出來的體系未必可靠。”
看這本書滿目的惆悵與憂傷,只見別離不見團聚,為什么叫《小團圓》呢?難道是情感終有了個了結(jié),哪怕是分離,也要呼之為團圓么?也許就是這樣的不圓滿,才呼之為?。繌垚哿嵴f,寫出來,總會有一個看得懂的人。我想,我大約不是那個看得懂的人。
小團圓讀后感悟篇十二
“她覺得過了童年就沒有這么平安過。時間過得悠長,無窮無盡,是個金色的沙漠,浩浩蕩蕩一無所有。只有嘹亮的音樂,過去未來重門洞開,永生大概只能是這樣,這一段時間與生命里無論什么別的事都不一樣,因此與任何別的事都不相干。她不過陪他多走一段路,在金色夢的河上劃船,隨時可以上岸”
說她紅顏薄命亦是對的。張愛玲的美是在骨子里的,是近似于與蓮花,與月光,與雪山般代表的美,是清冷的美,是出世的美,是幾乎靠近于神的美。與世俗中令人溫暖的美是相反的,因此她的美只能存在于意境之中,遠觀之中。然而這便是她的命運了,她若不屑改變,如不能英年早逝,就只能悄然孤身終老。
張愛玲的美,是以生命作為代價,是以幸福作為祭品,來追求的美。難怪胡南成的書里,總嘆她驚為天人,字里行間透露出跟她在一起的沾沾自喜,然而真正要陪著在身邊的,卻還是小胡,小蘇或是其他的女子。你說他矛盾嗎?其實真還不是的。只是嘆這世間,神仙偶爾是有的,然而神仙眷侶,卻還真的是不易有。
小團圓讀后感悟篇十三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人們忙于在城市中追求速度與激情,卻忽略了那泛黃紙頁中所蘊藏的無言的靜謐之美。手捧一本張愛玲所著的《小團圓》,忘卻城市間的喧嚷與匆匆,以那滴水藏海的段段文字,蕩滌我的浮躁,打磨我的灼熱。
《小團圓》基本上是張愛玲的自傳體小說。小說主要描述了主人公盛九莉的身世浮沉、成長經(jīng)歷、戀愛婚姻、人生選擇以及凄涼悲楚的結(jié)局。書中她與邵之雍的愛恨情愁令人嘆惋,不忍猝讀。張愛玲以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為藍本,用文學(xué)的手法敘述了她傳奇的一生。在本書中,她的自我剖白赤裸裸毫無隱晦,令人心痛不已。她白描了人生中大大小小的跌宕起伏,冷靜而細膩的筆觸詮釋了一段殘缺的人生,用洋洋灑灑的文字讓人閱盡世俗百態(tài)。無論內(nèi)心如何激蕩,無論場面如何不堪,在她筆下永遠是輕輕地帶過,還不時帶著微笑。張愛玲,如此般的一個驚世才女,一生渴求得到圓滿,然而在愛情上猶且得不到圓滿。讀她的書,思緒萬千,卻又舍不得放下。
同樣的《小團圓》,悲情女子看到男人的薄幸,信奉美貌動力學(xué)的人看到了自卑,悲觀的人看到了宿命,驗明正身后得出“女人聰明至此,果然沒有好下場”的也不乏其人。張愛玲讓大家看到了世界的另一面,縱然蘭因絮果,也是緣分。
就小說的文字和語言風(fēng)格特色而言,深受中國畫尤其是國畫畫風(fēng)的影響,處處體現(xiàn)出含蓄留白的美和意境的神髓。精致的文字、出人意料的比喻充分展現(xiàn)了我所喜歡的張愛玲極高的文學(xué)天賦。在作品中,女主人公盛九莉不僅語言文字含蓄,說話從來說半句、留半句。而且為人處世也含蓄至極,含蓄已成為她的審美。看到書名《小團圓》我便想團圓還分大小嗎?直到讀完這本書,我才真正明白:“小團圓”后即是“大別離”,甚至是永別。而《小團圓》的感人之處在于:這些年來的風(fēng)霜是張愛玲與胡蘭成生死幽戀的小團圓,是盛九莉和邵之雍之間愛恨糾葛的小團圓,更是我們與張愛玲遺作心心交流的《小團圓》。
小團圓讀后感悟篇十四
愛,或許曾經(jīng)熾熱,曾經(jīng)刻骨銘心,亦或曾經(jīng)痛苦糾結(jié),但,當(dāng)它似花開般不再有輪回,當(dāng)它像霧像雨又像風(fēng),當(dāng)它隨時間的流駛碾成往事塵埃,再回眸,或許,已變了模樣。
“這是一個熱情故事,我想表達出愛情的萬轉(zhuǎn)千回,完全幻滅了之后也還有點什么東西在?!边@是張愛玲的《小團圓》,是她一個人的故事.她隔著光陰的屏障,穿過曾經(jīng)的繁華,于淡然與淡忘間將過往定格。故事里的九莉是她的原形,而邵之雍便是胡蘭成。從童年到求學(xué)時代,再到與胡的相遇,雖然只是煩瑣小事的串聯(lián),但,都是她人生足跡的映射,都是她心靈深處的真實寫照。無須字字珠璣,但足以勾勒出她的人生輪廓?!缎F圓》似一扇窗,走進了它,你方能窺清真實的張愛玲,真正走進她的世界;你方能理解,她的清高,她的不屑與不爭,是有原因的;你也方能體會,她為何能同時享受極度的喧囂與死寂。
親情,于張愛玲是不完整的,甚至是畸形的。她以一顆堅忍的心來接受孤獨的成長,以冷漠的雙眼感知人情冷暖?!吧埔灰u華麗的袍,爬滿了蚤子”,她的文字,帶著犀利,帶著嘲笑,但懂得她的人,定會心生憐愛,替她悲傷。如果,她與邵之雍的邂逅能像納蘭容若說的“人生若只如初見”,那么,愛玲的心里或許會少一層痂,少一道疤。她第一次見他,便歡喜得心里開出花來,便自覺自己低到塵埃里去。她愛他,是用心的,不然怎會在他處于政治的風(fēng)尖浪口時依然站在他身邊?怎會在他避難時一路顛簸只為見他一眼?然而,在胡蘭成的世界里,愛玲卻不是唯一的?;蛟S,愛玲于他只不過是生命里的匆匆過客,是他避難療傷時的一個驛站罷了?!坝曷曚褡≡谙?。寧愿天天下雨,以為你是因為下雨不來。”在這場際遇里,愛玲飛蛾撲火般義無返顧,即使知道“他的世界里沒有我,寂寞的流年,深深的庭院,空房里曬著太陽,已經(jīng)是古代的太陽了。我要一直跑進去,大喊:我在這兒,我在這兒呀!”。無論是什么,留給她的,總是支離破碎的結(jié)局。張小嫻說:“愛是很卑微的,很卑微的。尤其是那個人不愛你的時候,愛就是含笑飲毒酒?!闭f的,是愛玲吧。
愛玲用一根冰冷的針,繡出了她曾經(jīng)熾熱的青春。當(dāng)歲月?lián)崞搅怂械睦饨?,?dāng)心里不再有等待與波瀾,當(dāng)愛玲在美國過著似乎與世隔絕的生活,或許,她已超然,她已放下,她已原諒。于菩提樹下覓一方青石,靜待,看滄海如何變成了桑田。將所有愛的昨天沉淀成歷史,明天寫個故事,名字叫做《小團圓》。
并非所有的事都要親身經(jīng)歷方有體會,總有一些東西,有些故事,在不經(jīng)意間,便能叩開心扉,似一縷陽光,溫暖地照進心間?;貞浫裟芟戮疲卤憧勺饕粓鏊拮?。隔著山水,坐望于光陰的兩岸,若愛已成往事,終將無法以一葦杭之。
當(dāng)愛,已成往事,不如拈花一笑,似佛般了然......
小團圓讀后感悟篇十五
是有感,其實不過是讀張愛玲書時冒出的雜感。
在看《小團圓》之前,并未看過什么她的小說。而我所知道的張愛玲,也只是那一個與胡蘭成有著曠世絕戀的人。
直至買回這本書,翻開前言,看到張愛玲的遺產(chǎn)執(zhí)行人宋以朗先生寫的話,才明白這本書的男女主角有著胡與張二人的影子,也有些張愛玲自傳體小說的意味。
與我想象的不同,張的筆觸細膩,且沒有什么繁重的描寫。只是我覺得文字有些隱晦——自然是要隱晦的,當(dāng)時張愛玲并不想讓別人看出文中的“邵之雍”就是胡,而“九莉”就是她。一開始時,我認為一二章有些生澀,有些不明所以,讀起來有點吃力——或許是還沒有習(xí)慣張愛玲的筆風(fēng),也或許是因為里面人物框架太大。
但之后便開始感覺順暢——也需要讀書人的全神貫注。
好笑的是,《小團圓》共十一章,我看到第三章時才發(fā)現(xiàn),第一章就已出現(xiàn)的人物“蕊秋”——我本以為她與女主角九莉同齡——其實她是九莉的母親。我對我的后知后覺哭笑不得,只能在心里喊一聲“天哪?!睆垚哿岵]有明確說明蕊秋與九莉的關(guān)系,并且九莉一直稱她母親為二嬸,醒悟之后只覺自己該重新看一遍《小團圓》了。
自然,《小團圓》有她出色的地方。
有一次去朋友家,翻她買的小說,才看了開頭便知結(jié)尾了,早已沒了讀下去的興致,這時莫名想起《小團圓》,《小團圓》吸引我,它讓我想接著讀——這是神奇的一點,盡管我不知道原因。
看到《小團圓》最后一頁時,我發(fā)現(xiàn)結(jié)尾和開頭是同一段話,讀起來感覺奇妙又特別。
我想,我需要多看幾遍《小團圓》才會明白其中的某些東西,而這本書值得我一讀再讀。
小團圓讀后感悟篇一
荒唐、瘋狂后我們并非只有我懷念的結(jié)局注定是小團圓。
——題記。
張愛玲筆下的小團圓,是個熱情,婉轉(zhuǎn)千回的愛情故事,對于她這樣一個身居在西式豪宅里的上海女子,用一種神秘的復(fù)古格調(diào)。詮釋這個古色古香的小句子,著實唯美。
而我所能領(lǐng)會的小團圓僅限于與你們夕昔之間的幸福與美好。
她還說、2012年。我們會失去現(xiàn)在簡單幸福的小日子、因為分離。其實我想告訴她、我也已經(jīng)把每一個人都融入了我的生活。并且給了他們每一個人一個舒適的位子。不管那些人心里有沒有一個相應(yīng)的你。
她說過、她在乎身邊的每一個朋友,不管有沒有相應(yīng)的回應(yīng)。有時候真的想嘛她是傻瓜,可是想想自己豈不是更傻、因為明明就和她一樣啊。徘徊在一份份單純的幸福之間,享受著。
我們就是這樣一群孩子。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唱歌,每一首歌都能淋漓盡致的表達我們的心情,幾個人擠在一張板凳上。肩靠著肩,一起唱,唱累了,就聽別人唱。然后一起笑。歡暢的笑。因為歲月的痕跡里,深深淺淺的刻著所有的記憶。
時間真的很快,輕輕的算算。只有五百多天,我們就要中考了。突然就好慌,想要奮斗了。想和你們一起奮斗、一起為了我們的夢想而加油。我珍惜每一個和你們擠在一起討論問題時間、我把握每一段和你們吵得不可開交的青匆歲月。
我們要荒唐幾年。因為最純的日子只有這幾年。
我們要瘋狂幾年。因為最簡單的日子只有這幾年。
我們要傻幾年。因為最真實的日子只有這幾年。
現(xiàn)在的舍不得,是我們一輩子的合約。蓋上了青春的紅手印,就不能反悔。無論歲月怎么變遷。都無法改變友誼的轟轟烈烈。
將來的分離,并非在記憶里只有我懷念的,因為結(jié)局注定是小團圓。
小團圓讀后感悟篇二
在看《小團圓》之前,并未看過什么她的小說。而我所知道的張愛玲,也只是那一個與胡蘭成有著曠世絕戀的人。
直至買回這本書,翻開前言,看到張愛玲的遺產(chǎn)執(zhí)行人宋以朗先生寫的話,才明白這本書的男女主角有著胡與張二人的影子,也有些張愛玲自傳體小說的意味。
與我想象的不同,張的筆觸細膩,且沒有什么繁重的描寫。只是我覺得文字有些隱晦——自然是要隱晦的,當(dāng)時張愛玲并不想讓別人看出文中的“邵之雍”就是胡,而“九莉”就是她。一開始時,我認為一二章有些生澀,有些不明所以,讀起來有點吃力——或許是還沒有習(xí)慣張愛玲的筆風(fēng),也或許是因為里面人物框架太大。
但之后便開始感覺順暢——也需要讀書人的全神貫注。
好笑的是,《小團圓》共十一章,我看到第三章時才發(fā)現(xiàn),第一章就已出現(xiàn)的人物“蕊秋”——我本以為她與女主角九莉同齡——其實她是九莉的母親。我對我的后知后覺哭笑不得,只能在心里喊一聲“天哪?!睆垚哿岵]有明確說明蕊秋與九莉的關(guān)系,并且九莉一直稱她母親為二嬸,醒悟之后只覺自己該重新看一遍《小團圓》了。
自然,《小團圓》有她出色的地方。
有一次去朋友家,翻她買的小說,才看了開頭便知結(jié)尾了,早已沒了讀下去的興致,這時莫名想起《小團圓》,《小團圓》吸引我,它讓我想接著讀——這是神奇的一點,盡管我不知道原因。
看到《小團圓》最后一頁時,我發(fā)現(xiàn)結(jié)尾和開頭是同一段話,讀起來感覺奇妙又特別。
我想,我需要多看幾遍《小團圓》才會明白其中的某些東西,而這本書值得我一讀再讀。
小團圓讀后感悟篇三
寒假里,讀了簡愛一書,頗有感想!書里主要寫了女主人公簡。愛從小是個孤兒,寄養(yǎng)在舅母家里。由于她沒有財產(chǎn)、沒有地位,自幼就受到虐待和歧視。也因此,簡。愛從型養(yǎng)成了反抗不合理社會習(xí)俗的堅強個性。之后,她進入了羅沃德學(xué)校學(xué)習(xí)。畢業(yè)后,簡。愛來到桑菲爾德莊園任家庭教師,她的自尊、自愛和自信贏得了人們的敬重。在與主人羅切斯特先生相處的過程中,兩人都被對方的氣質(zhì)所吸引,他們經(jīng)歷了無數(shù)的挫折和磨難,最終走到了一起。
讀完此書,我被簡愛那獨立自主、自強不息的精神品格,那豐富、明確、堅定的追求女性在社會上的獨立和尊嚴的個性所震撼,我也為海倫的智慧、愛心、真誠所感動。是的,雖然她在人世間的生命是短暫的,可她的一生卻綻放出流星般的光芒。我還為羅切斯特先生的熱情奔放、敢作敢為、敢愛敢恨、有同情心而感到敬佩。我憎恨里德太太,她對窮人的痛恨是簡·愛以及讀者都難以忘記的,她作為簡·愛的舅母,狠心地將年僅十歲的簡·愛送進孤兒所,并一心盼望她在瘟疫中死掉!
簡愛就像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灰姑娘”的奮斗史,簡·愛堅強地面對困難,挫折,她還追求男女間的平等,窮人與富人之間的平等。正如她所說的那樣:“我跟你一樣有靈魂,也同樣有一顆心!”
簡愛教會了我們堅強地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她也同樣教會了我們要平等對待生活中的事物以及各式各樣的人,她還教會了我們要在生活中自強自立……是的,我有時侯還不能夠平等待人;還不能夠面對各種挫折;還不能夠在學(xué)習(xí)、生活上完全自立。
記得有一次,我數(shù)學(xué)題目做不出來,我也沒有認真地思考一下,就讓爸爸幫忙,但爸爸說他沒有空,叫我自己思考去解決問題??晌覅s偷懶,吵著讓父親教我。爸爸就讓我反復(fù)看書上的例題,讓我真正看懂了,再讓我做作業(yè)題,我一下子全懂了!我終于明白了,我們遇到困難時要有信心、要敢于面對困難、學(xué)會自力更生。
我反復(fù)讀了好幾遍簡愛,也流了好多的眼淚,是同情、感動的眼淚,也樹立了奮發(fā)進取、自強自立的信念。漫漫人生路上,簡愛是我的精神財富,將鼓勵我不斷前進。
簡愛是一部帶有自轉(zhuǎn)色彩的小說,它告訴人們一個人生的真諦。
簡愛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溫柔,清純,喜歡追求一些美好的東西,盡管她家境貧窮,從小失去了母愛,再加上她身材矮小,容貌不出眾,但也許就是這樣一種靈魂深處的自卑,反映在她的性格上就是一種非常敏感的自尊。她描寫的簡愛也是一個不美的,矮小的女人,但是她有著極其強烈的自尊心。
簡愛生存在一個寄人籬下的環(huán)境,從型承受著與同齡人不一樣的待遇,姨媽的嫌棄,表姐的蔑視,表哥的侮辱和毒打……也許正是因為這一切,換回了簡愛無限的信心和堅強不屈的性格,一種可戰(zhàn)勝的內(nèi)在人格力量。她堅定不移地去追求一種光明的,圣潔的,美好的生活。
在羅切斯特的面前,她從不因為自己是一個地位低賤的家庭教師而感到自卑,反而認為他們是平等的。也正因為她的正直,高尚,純潔,心靈沒有受到世俗社會的污染,使得羅切斯特為之震撼,并把她看作了一個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談的人,并且深深愛上了她。
而當(dāng)他們結(jié)婚的那一天,簡愛知道了羅切斯特已有妻子時,她覺得自己必須要離開,她雖然講,“我要遵從上帝頒發(fā)世人認可的法律,我要堅守住我在清醒時而不是像現(xiàn)在這樣瘋狂時所接受的原則”。但是從內(nèi)心講,更深一層的是簡愛意識到自己受到了欺騙,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戲弄,因為她深愛著羅切斯特。但簡愛做出了一個非常理性的決定。在這樣一種愛情力量包圍之下,在富裕的生活誘惑之下,她依然要堅持自己作為個人的尊嚴,這是簡愛最具有精神魅力的地方。
小說設(shè)計了一個很光明的結(jié)尾——雖然羅切斯特的莊園毀了,他自己也成了一個殘廢,但正是這樣一個條件,使簡愛不再在尊嚴與愛之間矛盾,而同時獲得自己的尊嚴和真愛。
在當(dāng)今社會,人們都瘋狂地為了金錢和地位而淹沒愛情。在窮與富之間選擇富,而在愛與不愛之間選擇不愛。很少有人會像簡愛這樣為愛情為人格拋棄所有,而且義無反顧。簡愛所展現(xiàn)給我們的正是一種返樸歸真,是一種追求全心付出的愛情,還有作為一個人應(yīng)有的尊嚴。它猶如一杯冰水,凈化每一個人的心靈。
小團圓讀后感悟篇四
一本張愛玲的自傳。從兒時到青年,主要講述了她成長中的親人與兩段感情。
中的主人公叫幾莉。那個被人唾棄漢奸叫邵之雍。
看完了心情有點怪異,說不出是沉重還是糾結(jié)。
沉重是因為作為旁觀者看到一代才女的半個人生過得太不如意的一幕幕。。。
糾結(jié)是因為所有的一切也都是她自己的選擇,有因自有果。可是世間沒有如果。。。。
看完了我有著太多的不理解:
不理解她對親人的冷漠,竟然賣掉了她母親臨走時留給她的一副翡翠耳環(huán),并不是因為缺錢,而是不想再想起她的母親和弟弟,因為難受。這完全和現(xiàn)在的睹物思人的情感有著很大區(qū)別。也許是我生活得太幸福了,無法去感受她那時的心里吧。
不理解她明知邵之雍和別的女人有染,卻還依然在自己的世界里等他。不理解邵之雍竟能夠坦然的把小康小姐的照片拿給她看。不理解她看后也絲毫沒有什么態(tài)度,不像別的太太一樣撕得粉碎,還可以微笑的還給他。。。卻在自己的世界里去猜測他和別人的總總。
這本小說在發(fā)表之前,張愛玲的人生經(jīng)歷一直是一個迷,但是看后卻希望這一世都不是真的。這樣的一生怎么會寫出那些讓人回味無窮的小說呢,甚至還有很多被改編成電影,話劇和電視劇。我沒看過她寫的小說,但是看過電視劇版的《半生緣》。是演員太美了嗎?還是什么,讓我總覺得是很好的,雖然結(jié)局有點悲。
自傳與小說的區(qū)別就是,小說可以憑借作者的構(gòu)思可以悲,可以喜。如果不滿意還可以進行無數(shù)次的修改。而自傳太真實。沒有小說的浪漫,也沒有小說的連貫思路。
就像讀張愛玲的這本《小團圓》,因為由太多的真實故事組成。有些故事因為相差有段時間,或是講起某段故事又回想起曾經(jīng)的事來,又要記上一筆,所以看得有點亂??赐昴硞€段落后要仔細算一下時間,是哪個時期的事。一句話里有兩個“他”或“她”我有時都無法去肯定指的究竟是誰。這里應(yīng)該是我的理解能力太差了的緣故。
總之我很難把張愛玲的成就和她這一生劃上等號。他的成就太完美,甚至完美到天堂里,但是他的一生卻太低沉,太無奈,甚至低到地獄里。這里的地獄不是罪惡,而是痛苦。
小團圓讀后感悟篇五
男人大凡曾被一個女人愛過,他一輩子都會神經(jīng)兮兮的認為這女子會或多或少的想著他,這是男人普遍的虛幻,也是男人普遍的自戀。這一點若看不透,上則不能安排好自己的戀愛婚姻,弄的絲絲連連當(dāng)斷不斷;下則很難心甘情愿心平氣和的讀完《小團圓》。
上周從淺淺那里借來《小團圓》,入夜挑燈夜讀,第一章竟致昏昏欲睡——人名太多。這是讀張愛玲從來沒有的經(jīng)歷。前日半夜與人慪氣,打了一通電話給朋友訴苦,掛掉后余氣未消,睡意全無,又捧起《小團圓》,從第二章始入佳境,看到不敢不睡覺為止。今天早上又看了兩個多小時,一氣讀完。
說是小團圓,其實真夠團圓的,張愛玲從前小說散文以及她生命中的各色*人物一齊到場,好不熱鬧。說這是小說,不過是換了名字的回憶錄罷了。不必熟讀她作品和深諳她八卦的人,都能知道比比是炎櫻,邵之雍是胡蘭成,文姬是蘇青,燕山是桑弧,荀樺是柯靈等等。因為這些事情,都已經(jīng)被他們講過一遍了。這就是讀本書極為有趣的體驗,不同的人講同樣的故事,更不必說嚴浩那種兩重改編之后的電影《滾滾紅塵》了。
比如文姬問邵之雍有沒有性*病的話,蘇青的《續(xù)結(jié)婚十年》里早已寫過。想必張愛玲也是讀過的,所以也不憚拿來坐實這件事情吧。而?;∨c她的往事,我從前聽到的倒都是溫存有加,這次翻看,可知張愛玲并不喜歡他,而且,我覺得?;∫彩莻€自作多情的人。不過這些人與事,在她是記憶的邊角料,在我是雞毛蒜皮。我想看的,是《今生今世》的另一面證詞。
《小團圓》給我最大的感觸,是我發(fā)現(xiàn)她一輩子無非記得兩件事情:童年時光與一場有始有終的愛情。而且,前者能決定后者的模樣。
什么“要銷毀的遺稿”,什么“自爆私生活”,統(tǒng)統(tǒng)都是炒作。這不過是一個女人晚年平白素淡,且略帶意識流的回憶錄。本來,《小團圓》的大部分篇幅并非寫愛情,而是寫童年。恐怕大多數(shù)讀者都不怎么注意到她對童年的種種記憶吧,然而這卻是我最感動的地方。
她真是個內(nèi)向的人,想得又比旁人多,童年的時候,她不過是各色*成*人褲腳邊不被注意的小生靈。她的感受極少被長輩理解與尊重,這種隔膜又不是總因為年齡——她就是這樣一個怪姑娘,像我下午偷學(xué)的一句方言“癡囡囡”(某人看到不許笑)。即便是這般一想起來就疙疙瘩瘩的童年,在她的筆下其實卻極富溫存。人只要年齡一大,想起童年來都會酸酸的,倒不全是為了無憂無慮,而是曾經(jīng)的一個世界消失了,空留下飄忽的記憶和感覺。張愛玲寫小說,取材絕大都是童年聽聞和親見的家事,現(xiàn)在看來,她一輩子也沒有走出這些往事。
事實上,我們也是如此吧,《小團圓》的大部分內(nèi)容都給了童年,這是張愛玲的《追憶似水年華》。
另一件事情,就是她與胡蘭成的情事,這是一件說不清的事,既然說不清,那就只揀一樣來說吧。胡蘭成寫好《今生今世》,是工工整整謄了寄給她的。我能想象,張愛玲讀完之后,一定是好氣又好笑,當(dāng)然也很悵然有感的。自從當(dāng)年張愛玲寄給他那張“我已經(jīng)不再喜歡你了,你亦早已不再喜歡我了”的便條開始,張愛玲真的就不再喜歡他了??伤獙懗鰜?,抖出來,顯出來,唯恐天下人不知道他胡蘭成身為一介寒士兼漢奸,曾經(jīng)和一代才女兼閨秀張愛玲戀愛過,不僅戀愛過,還把人家甩了。這樣的人,縱然是真的余溫尚存,半夜想一下也都會往事不勝寒吧。
《今生今世》我當(dāng)然愛不釋手,愛的是那種虛偽的開出花來的文字,能把齷齪的事情也寫的溫文爾雅。是的,溫文爾雅的男人如胡蘭成,尤其喜歡跟其他的女人講述自己的又華麗又干凈的情史;粗獷一點的男人如我認識的不少人,則是喜歡跟其他人講自己睡過多少身材相貌不一得女子。這其實是一樣的,一樣的不自信和一樣的自戀。當(dāng)然,這是男人通病,他今天不主動講,明天被動著也會說出來。
讀《小團圓》到最后,看到這段話:“她再看到之雍的著作,不欣賞了。是他從鄉(xiāng)下來的長信中開始覺察的一種怪腔,她一看見‘亦是好的’就要笑?!边@是書中最直接的宣布,張愛玲不懂撒謊,更不懂云山霧罩的去把抹布變成綾羅綢緞。當(dāng)一個女人開始還錢給舊情人的時候,他竟然連金錢的這層另類含義還讀不懂嗎?所以這句的確是她的真心話。
《小團圓》寫出了什么新東西嗎?我覺得沒有,因為我一直就是這樣來看他倆的。我曾在一篇談?wù)摗读_丹的情人》的影評中順帶著說過這樣的話:“張愛玲聰明,自己仁至義盡,早早放手,一輩子也就過來了。至于是悲是喜,外人不足道也?!保ㄟ@評論可能會發(fā)在近期《看電影》上嘿嘿)當(dāng)時《小團圓》還沒出版,自然是“外人不足道也”,如今出版了,我當(dāng)然可以說,“古之人不余欺也”了。
最后,我還想說,畢竟是張愛玲,行文之中,仍是常??梢娔切┘毮伒拿鑼懪c抒懷。雖然靈氣幾近全無,雖然與過去作品中的細膩之處常常重復(fù)(比如第273頁她又說漂亮的男人經(jīng)不起慣),但我還是時時被打動的。
最后的最后,雖然我說了那么多男人的壞話,但是我得承認,這就是男人,賈寶玉和西門慶的區(qū)別不過是未成年和成年后。粗糙是男人的底色*,一如溫婉是女人的質(zhì)地。如果一個男子不好色*不吃醋不是登徒子,那么他才一定是個真正無情的人。
小團圓讀后感悟篇六
以前時代的事情,漸化作一卷電影膠片,橋段;一張老照片,黑白;一段別人看的故事,不明。漸漸落了微塵,泛了昏黃。皆那么無言,卻是僅有的痕跡,讓這世界記得。張愛玲便是這樣,她生前寫了太多經(jīng)典,而我今天要說的,卻是她逝后才面世的作品,《小團圓》。
那是張愛玲最為神秘的作品,她一度欲銷毀?!缎F圓》是篇近似于自傳體的小說。張愛玲的魅力在于,文字到她的筆下,才真正有了生命,直鉆進你心里去。她的言辭無比精致,一貫嘲諷的細膩工筆。我是“張迷”,迷戀她的文字,迷戀閱讀她文字時的感覺。她的文字仿若附著魔力,有讓人愛上她寫的故事,她這個人的欲望。她寫文字像蜘蛛編織它的網(wǎng),讓人漸漸墜進去,陷下去不上來也寧愿。十里洋場,她穿著另類時髦,古裝短襖旗袍,上海灘,她是最濃郁的一道沉香。胡蘭成,只能說他毀了張愛玲這個人,卻成就了“張愛玲”這個名字,這個作家。盡管張愛玲的一生過得悲涼而憂傷,可我想,她的心是充實的,畢竟,她來過了,有太多東西能夠證明她來過已足夠。她,空白地來到這世上,空白地離開這世上,卻填補了世上的空白。
在09年的4月《小團圓》才漸漸浮現(xiàn)在我們面前,讓人有點兒神秘有點兒興奮,《小團圓》的女主角——九莉,她是張愛玲本身的寫照,九莉具備特殊的文采,因此吸引了之雍,一如張愛玲因文章吸引了胡蘭成一樣,正如他們的初相遇呵。盛九莉和邵之雍的故事原是她張愛玲自己和胡蘭成的故事,但讀起來,卻不像看張愛玲和胡蘭成的經(jīng)歷那般強烈和憂怨,張愛玲的敘述給我感覺有些淡,是無奈后的釋然?還是徹底的心灰意冷?她像寫別人的故事給自己看一般,有了幾分灑脫。張愛玲這樣說《小團圓》:“這是一個熱情故事,我想表達出愛情的萬轉(zhuǎn)千回,完全幻滅了之后也還有點什么東西”。那么,幻滅后,有的是什么東西呢?是很長的回憶和自己曾來過的證明,以及,擁有的停留。畢竟,很多事情并不是只有圓滿和存在才是有價值的,縱算完全幻滅,亦是存在的結(jié)果和證明,因為,如果沒有存在過,連幻滅都沒有。存在的痕跡是要留給這個世界上自己愛過的人,和愛過自己的人。
《小團圓》中,九莉本通過了倫敦大學(xué)的入學(xué)試,可是趕上太平洋戰(zhàn)爭的她被迫放棄遠赴倫敦的機會,而選擇了香港大學(xué),在香港她一直名列前茅,無奈,畢業(yè)前夕香港卻淪陷了。關(guān)于她的一切文件紀錄盡數(shù)被燒毀。什么都沒有了!其實,這便是張愛玲本身的經(jīng)歷。對于這件事,她卻只輕輕地說:“那一類的努力,即使有成就,也是注定了要被打翻的罷?……我應(yīng)當(dāng)有數(shù)?!币苍S我們都無法體味這種苦楚的滋味,當(dāng)我們有那么一天,努力了太多太多,卻得了無果的結(jié)局。一定不會像張愛玲那么輕描淡寫和釋然,也許我們會絕望會瘋狂,可張愛玲不會。她選擇了并懂得接受。同為學(xué)生的我,倘若遇上這樣的事,會萬念俱灰的罷。我想,經(jīng)過酸雨的洗禮之后,花木存活下來的盡管很少,但畢竟是有的,張愛玲便是這樣,她的傲慢撐起她自己,經(jīng)過不復(fù)柔和的歷練。讓我一下懂得,曾努力過的東西覆滅,一味想復(fù)原是無用的,我們記得,曾經(jīng)那么努力地努力過就好。我們就算沒有結(jié)果,但是有比別人多付出的過程,就不一定不值得,那些來過、做過的證明,是我們最美的回憶。
那是95年的9月,8號那天,張愛玲永遠地離開了,她離開得安靜而不為人知,75個年歲,張愛玲就這樣走過。她也一如那一爐沉香,她也本就是由沉香開始的,她的處女作《沉香屑·第一爐香》讓人們知道了張愛玲,如今她燃滅后冷卻,依舊留下沉香屑和余香,亦無憾了。因為,她留下了那么多文字,紀念她的愛情,證明她的存在,而且,還讓太多人讀到了她含有魅力的文字。她來過,她分享了。那一道沉香的余香,綿亙長存——她的經(jīng)歷,她和胡蘭成之間,有太多故事和記憶,值得記得,卻又最好忘掉,因為他們之間的回憶是苦楚的。
就用徐志摩《偶然》里的句子結(jié)束罷“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沉香冷卻,余香猶在……。
小團圓讀后感悟篇七
當(dāng)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團圓》讀后感范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發(fā)現(xiàn),讀后感一定要趁熱寫,不能拖,震撼的印象總會隨時間變淡,想不出滋味。上個月讀完《小團圓》,當(dāng)時寫下感受肯定和現(xiàn)在不一樣,如果等明年去寫,也僅記得大體故事梗概了。
作家的筆無論多尖刻,寫自己家人都是手軟的,贊美居多,尤其是寫自己母親。例如三毛、席慕容、劉墉,讀者只會覺得書中的母親就該是那樣,比凡人聰明可愛,如果是寫清苦的母親,就該如季羨林所寫那樣,艱辛之處都比別人偉大,贏得讀者的熱淚。難得張愛玲沒有贊美,平靜地記錄點滴,不夸張、不升華、不歌頌,她的筆太理性,沒有熱情,全是真實人性的影子。
而且張愛玲的記憶好得驚人,兒時一件小小事都不忘,一句話、一個動作、一點心思,寫得就像正坐在歷史的回程車上一樣,透過門縫在窺探家人的對話,讓人倒吸一口冷氣。
幸虧先讀過張的很多小說,才把一些細節(jié)串了起來,《茉莉香片》原型出自她的弟弟和父親、繼母;《琉璃瓦》和《花凋》是寫她舅舅家的女兒;《郁金香》應(yīng)該源于她繼母的弟弟;《創(chuàng)世紀》是寫她的姨奶奶;《傾城之戀》是她在香港讀大學(xué)時,遇到的一對情侶改編的故事;《沉香屑第二爐香》是在香港聽同學(xué)說的;《赤地之戀》和《秧歌》是解放后她的`見聞;《小艾》是她出國前迎合當(dāng)時社會創(chuàng)作的一篇小說。這樣把小說和自傳對應(yīng)著看,非常有意思,創(chuàng)作還是得源于生活啊,架空的文學(xué)是寫不好的。
小時候老師總讓寫讀后感,可是憋來憋去也擠不出字,無感可發(fā),最后只能湊字,先把書名和作者介紹一番,再把故事梗概敘述一番,再談一些自己的感性,比如要好好學(xué)習(xí),學(xué)習(xí)書中某個人物,為國家做貢獻等等。然后長舒一口氣,算是終于完成作業(yè)。想想,是因為那會讀的東西實在是無感可寫,小孩子理解能力又淺,只在乎故事本身是否吸引人?!陡窳滞挕?、《天方夜譚》,的確是寫給小孩子的,故事吸引人,讀完卻想不出什么,也只有覺得開心或者瞠目結(jié)舌罷了,合上書本滿足地玩去了。不像張愛玲的書,發(fā)人深省。
是什么樣的一種勇氣,讓張愛玲把家庭的記憶碎片都拼湊起來,說人老了就愛回憶,而且回憶十分清晰,她后來久居美國,是不是一直在思念著家鄉(xiāng),懷念著這些往事呢?!缎F圓》這樣的回憶錄并沒有像其它的回憶錄一樣打下美好、溫馨等烙印,然而讀起來卻覺得是美好而真實的,不是瓊瑤阿姨那樣,反復(fù)把"生活多美好"、"像公主一樣的女人"這樣的詞語硬刻在書上。也只有經(jīng)歷過什么樣的生活,才能寫出什么樣的文章,《創(chuàng)世紀》描寫祖母出嫁前的場景,只有出身于那樣的家庭才能把繁華富貴寫得如家常便飯吧,她最擅長寫顯赫家族沒落衰敗。
張愛玲的一本"新書"《少帥》在臺灣出版了,不知她還有多少未寫完的稿,未刊登的小說。我是不折不扣的的張迷,自豪且幸福著。
小團圓讀后感悟篇八
一本張愛玲的自傳。從兒時到青年,主要講述了她成長中的親人與兩段感情。
中的主人公叫幾莉。那個被人唾棄漢奸叫邵之雍。
看完了心情有點怪異,范文不出是沉重還是糾結(jié)。
沉重是因為作為旁觀者看到一代才女的半個人生過得太不如意的一幕幕。
糾結(jié)是因為所有的一切也都是她自己的選擇,有因自有果??墒鞘篱g沒有如果。
看完了我有著太多的不理解:
不理解她對親人的冷漠,竟然賣掉了她母親臨走時留給她的一副翡翠耳環(huán),并不是因為缺錢,而是不想再想起她的母親和弟弟,因為難受。這完全和現(xiàn)在的睹物思人的情感有著很大區(qū)別。也許是我生活得太幸福了,無法去感受她那時的心里吧。
不理解她明知邵之雍和別的女人有染,卻還依然在自己的世界里等他。不理解邵之雍竟能夠坦然的把小康小姐的照片拿給她看。不理解她看后也絲毫沒有什么態(tài)度,不像別的太太一樣撕得粉碎,還可以微笑的還給他。卻在自己的世界里去猜測他和別人的總總。
這本小說在發(fā)表之前,張愛玲的人生經(jīng)歷一直是一個迷,但是看后卻希望這一世都不是真的。這樣的一生怎么會寫出那些讓人回味無窮的小說呢,甚至還有很多被改編成電影,話劇和電視劇。我沒看過她寫的小說,但是看過電視劇版的《半生緣》。是演員太美了嗎?還是什么,讓我總覺得是很好的,雖然結(jié)局有點悲。
自傳與小說的區(qū)別就是,小說可以憑借作者的構(gòu)思可以悲,可以喜。如果不滿意還可以進行無數(shù)次的修改。而自傳太真實。沒有小說的浪漫,也沒有小說的連貫思路。
就像讀張愛玲的這本《小團圓》,因為由太多的真實故事組成。有些故事因為相差有段時間,或是講起某段故事又回想起曾經(jīng)的事來,又要記上一筆,所以看得有點亂??赐昴硞€段落后要仔細算一下時間,是哪個時期的事。一句話里有兩個“他”或“她”我有時都無法去肯定指的究竟是誰。這里應(yīng)該是我的理解能力太差了的緣故。
總之我很難把張愛玲的成就和她這一生劃上等號。他的成就太完美,甚至完美到天堂里,但是他的一生卻太低沉,太無奈,甚至低到地獄里。這里的地獄不是罪惡,而是痛苦。
小團圓讀后感悟篇九
這天他又來了,有點心神不定的繞著圈子踱來踱去。
九莉笑問:預(yù)備什么時候結(jié)婚?
燕山笑了起來:已經(jīng)結(jié)了婚了。
立刻像是有條河隔在他們中間湯湯流著。
他臉色也有點變了。他也聽見了那河水聲。
她笑問,裝作渾不在意,他笑著回答,裝作真的以為她不在意。
小團圓讀后感悟篇十
這幾天讀了張愛玲的《小團圓》,不管書的前言里面怎樣引證僅僅是小說,我卻看到了張愛玲的真心,她絮絮叨叨地回憶,她的歡喜與哀愁,自省,再平常不過的真心,因為作家對小說的構(gòu)思總是會留下過于完美的痕跡,而寫自己的經(jīng)歷,卻不會去費盡心力想象推理,只是讓那些人物鋪敘在紙上,所以結(jié)構(gòu)會不符合常理,所以敘事順序會顛倒反復(fù),所以感情會時而鮮明時而矛盾。
在張愛玲寫的文章里,那種冷眼旁觀的態(tài)度,在《小團圓》里亦冷眼旁觀了自己。有些不忍看下去,那種壓抑后習(xí)慣性的平靜不是人人能體會理解,能拿出來當(dāng)笑話說給他人聽的。張愛玲的人生沒有過團圓,她的心里亦不渴望團圓,因為出生以來碰到的人和事都是破碎的。破碎的父母親、破碎的親戚家族,破碎的親情友情,破碎的愛戀,甚至談不上有過一個完整的家庭。父親,她一直在乎著卻從來不在乎她,母親,在她不再在乎的時候在乎她起來,沒有團圓過。親戚姑母一直住在一起,卻形同外面的租約關(guān)系,經(jīng)濟上aa制,感情上也aa制互不吐露心聲。終于懂得了愛情,在一個視感情為兒戲,時時把其他女人掛在嘴邊的漢奸那里,收得一根灰盤煙蒂,單張隨意寫成的約,失去純真少女全部的夢想和她不屑世人皆替她在意的聲名。
在胡蘭成告知與其他女人的故事時,她還要在心里替他辯解,認為他們身體上還是清白的。這個人是真愛我的?張愛玲漸漸知道不是的,或者,只有當(dāng)時當(dāng)景是的。所以后來也逐漸鄙夷“完全不管我的死活,就知道保存他所有的”胡蘭成,即使后來有暫時相聚的男人,也沒有真正去愛,因此所有人的離開,她都脫胎換骨似地看得很淡。
還有一句頗為感動的話?!爸挥邪准埳系暮谧质钦鎸嵉?。”所感相同,所恨亦同。
小團圓讀后感悟篇十一
“國家主義是二十世紀的一個普遍的宗教。她不信教。
國家主義不過是一個過程。我們從前在漢唐已經(jīng)有過了的。
這話人家聽著總是遮羞的話。在國際間你三千年五千年的文化也沒用,非要能打,肯打,才看得起你。
但是沒命還講什么?總要活著才這樣那樣。
她沒想通,好在她最大的本事是能夠永遠存為懸案。也許要到老才會觸機頓悟。她相信只有那樣的信念才靠得住,因為是自己體驗到的,不是人云亦云。先擱在那里,亂就亂點,整理出來的體系未必可靠。”
看這本書滿目的惆悵與憂傷,只見別離不見團聚,為什么叫《小團圓》呢?難道是情感終有了個了結(jié),哪怕是分離,也要呼之為團圓么?也許就是這樣的不圓滿,才呼之為?。繌垚哿嵴f,寫出來,總會有一個看得懂的人。我想,我大約不是那個看得懂的人。
小團圓讀后感悟篇十二
“她覺得過了童年就沒有這么平安過。時間過得悠長,無窮無盡,是個金色的沙漠,浩浩蕩蕩一無所有。只有嘹亮的音樂,過去未來重門洞開,永生大概只能是這樣,這一段時間與生命里無論什么別的事都不一樣,因此與任何別的事都不相干。她不過陪他多走一段路,在金色夢的河上劃船,隨時可以上岸”
說她紅顏薄命亦是對的。張愛玲的美是在骨子里的,是近似于與蓮花,與月光,與雪山般代表的美,是清冷的美,是出世的美,是幾乎靠近于神的美。與世俗中令人溫暖的美是相反的,因此她的美只能存在于意境之中,遠觀之中。然而這便是她的命運了,她若不屑改變,如不能英年早逝,就只能悄然孤身終老。
張愛玲的美,是以生命作為代價,是以幸福作為祭品,來追求的美。難怪胡南成的書里,總嘆她驚為天人,字里行間透露出跟她在一起的沾沾自喜,然而真正要陪著在身邊的,卻還是小胡,小蘇或是其他的女子。你說他矛盾嗎?其實真還不是的。只是嘆這世間,神仙偶爾是有的,然而神仙眷侶,卻還真的是不易有。
小團圓讀后感悟篇十三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人們忙于在城市中追求速度與激情,卻忽略了那泛黃紙頁中所蘊藏的無言的靜謐之美。手捧一本張愛玲所著的《小團圓》,忘卻城市間的喧嚷與匆匆,以那滴水藏海的段段文字,蕩滌我的浮躁,打磨我的灼熱。
《小團圓》基本上是張愛玲的自傳體小說。小說主要描述了主人公盛九莉的身世浮沉、成長經(jīng)歷、戀愛婚姻、人生選擇以及凄涼悲楚的結(jié)局。書中她與邵之雍的愛恨情愁令人嘆惋,不忍猝讀。張愛玲以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為藍本,用文學(xué)的手法敘述了她傳奇的一生。在本書中,她的自我剖白赤裸裸毫無隱晦,令人心痛不已。她白描了人生中大大小小的跌宕起伏,冷靜而細膩的筆觸詮釋了一段殘缺的人生,用洋洋灑灑的文字讓人閱盡世俗百態(tài)。無論內(nèi)心如何激蕩,無論場面如何不堪,在她筆下永遠是輕輕地帶過,還不時帶著微笑。張愛玲,如此般的一個驚世才女,一生渴求得到圓滿,然而在愛情上猶且得不到圓滿。讀她的書,思緒萬千,卻又舍不得放下。
同樣的《小團圓》,悲情女子看到男人的薄幸,信奉美貌動力學(xué)的人看到了自卑,悲觀的人看到了宿命,驗明正身后得出“女人聰明至此,果然沒有好下場”的也不乏其人。張愛玲讓大家看到了世界的另一面,縱然蘭因絮果,也是緣分。
就小說的文字和語言風(fēng)格特色而言,深受中國畫尤其是國畫畫風(fēng)的影響,處處體現(xiàn)出含蓄留白的美和意境的神髓。精致的文字、出人意料的比喻充分展現(xiàn)了我所喜歡的張愛玲極高的文學(xué)天賦。在作品中,女主人公盛九莉不僅語言文字含蓄,說話從來說半句、留半句。而且為人處世也含蓄至極,含蓄已成為她的審美。看到書名《小團圓》我便想團圓還分大小嗎?直到讀完這本書,我才真正明白:“小團圓”后即是“大別離”,甚至是永別。而《小團圓》的感人之處在于:這些年來的風(fēng)霜是張愛玲與胡蘭成生死幽戀的小團圓,是盛九莉和邵之雍之間愛恨糾葛的小團圓,更是我們與張愛玲遺作心心交流的《小團圓》。
小團圓讀后感悟篇十四
愛,或許曾經(jīng)熾熱,曾經(jīng)刻骨銘心,亦或曾經(jīng)痛苦糾結(jié),但,當(dāng)它似花開般不再有輪回,當(dāng)它像霧像雨又像風(fēng),當(dāng)它隨時間的流駛碾成往事塵埃,再回眸,或許,已變了模樣。
“這是一個熱情故事,我想表達出愛情的萬轉(zhuǎn)千回,完全幻滅了之后也還有點什么東西在?!边@是張愛玲的《小團圓》,是她一個人的故事.她隔著光陰的屏障,穿過曾經(jīng)的繁華,于淡然與淡忘間將過往定格。故事里的九莉是她的原形,而邵之雍便是胡蘭成。從童年到求學(xué)時代,再到與胡的相遇,雖然只是煩瑣小事的串聯(lián),但,都是她人生足跡的映射,都是她心靈深處的真實寫照。無須字字珠璣,但足以勾勒出她的人生輪廓?!缎F圓》似一扇窗,走進了它,你方能窺清真實的張愛玲,真正走進她的世界;你方能理解,她的清高,她的不屑與不爭,是有原因的;你也方能體會,她為何能同時享受極度的喧囂與死寂。
親情,于張愛玲是不完整的,甚至是畸形的。她以一顆堅忍的心來接受孤獨的成長,以冷漠的雙眼感知人情冷暖?!吧埔灰u華麗的袍,爬滿了蚤子”,她的文字,帶著犀利,帶著嘲笑,但懂得她的人,定會心生憐愛,替她悲傷。如果,她與邵之雍的邂逅能像納蘭容若說的“人生若只如初見”,那么,愛玲的心里或許會少一層痂,少一道疤。她第一次見他,便歡喜得心里開出花來,便自覺自己低到塵埃里去。她愛他,是用心的,不然怎會在他處于政治的風(fēng)尖浪口時依然站在他身邊?怎會在他避難時一路顛簸只為見他一眼?然而,在胡蘭成的世界里,愛玲卻不是唯一的?;蛟S,愛玲于他只不過是生命里的匆匆過客,是他避難療傷時的一個驛站罷了?!坝曷曚褡≡谙?。寧愿天天下雨,以為你是因為下雨不來。”在這場際遇里,愛玲飛蛾撲火般義無返顧,即使知道“他的世界里沒有我,寂寞的流年,深深的庭院,空房里曬著太陽,已經(jīng)是古代的太陽了。我要一直跑進去,大喊:我在這兒,我在這兒呀!”。無論是什么,留給她的,總是支離破碎的結(jié)局。張小嫻說:“愛是很卑微的,很卑微的。尤其是那個人不愛你的時候,愛就是含笑飲毒酒?!闭f的,是愛玲吧。
愛玲用一根冰冷的針,繡出了她曾經(jīng)熾熱的青春。當(dāng)歲月?lián)崞搅怂械睦饨?,?dāng)心里不再有等待與波瀾,當(dāng)愛玲在美國過著似乎與世隔絕的生活,或許,她已超然,她已放下,她已原諒。于菩提樹下覓一方青石,靜待,看滄海如何變成了桑田。將所有愛的昨天沉淀成歷史,明天寫個故事,名字叫做《小團圓》。
并非所有的事都要親身經(jīng)歷方有體會,總有一些東西,有些故事,在不經(jīng)意間,便能叩開心扉,似一縷陽光,溫暖地照進心間?;貞浫裟芟戮疲卤憧勺饕粓鏊拮?。隔著山水,坐望于光陰的兩岸,若愛已成往事,終將無法以一葦杭之。
當(dāng)愛,已成往事,不如拈花一笑,似佛般了然......
小團圓讀后感悟篇十五
是有感,其實不過是讀張愛玲書時冒出的雜感。
在看《小團圓》之前,并未看過什么她的小說。而我所知道的張愛玲,也只是那一個與胡蘭成有著曠世絕戀的人。
直至買回這本書,翻開前言,看到張愛玲的遺產(chǎn)執(zhí)行人宋以朗先生寫的話,才明白這本書的男女主角有著胡與張二人的影子,也有些張愛玲自傳體小說的意味。
與我想象的不同,張的筆觸細膩,且沒有什么繁重的描寫。只是我覺得文字有些隱晦——自然是要隱晦的,當(dāng)時張愛玲并不想讓別人看出文中的“邵之雍”就是胡,而“九莉”就是她。一開始時,我認為一二章有些生澀,有些不明所以,讀起來有點吃力——或許是還沒有習(xí)慣張愛玲的筆風(fēng),也或許是因為里面人物框架太大。
但之后便開始感覺順暢——也需要讀書人的全神貫注。
好笑的是,《小團圓》共十一章,我看到第三章時才發(fā)現(xiàn),第一章就已出現(xiàn)的人物“蕊秋”——我本以為她與女主角九莉同齡——其實她是九莉的母親。我對我的后知后覺哭笑不得,只能在心里喊一聲“天哪?!睆垚哿岵]有明確說明蕊秋與九莉的關(guān)系,并且九莉一直稱她母親為二嬸,醒悟之后只覺自己該重新看一遍《小團圓》了。
自然,《小團圓》有她出色的地方。
有一次去朋友家,翻她買的小說,才看了開頭便知結(jié)尾了,早已沒了讀下去的興致,這時莫名想起《小團圓》,《小團圓》吸引我,它讓我想接著讀——這是神奇的一點,盡管我不知道原因。
看到《小團圓》最后一頁時,我發(fā)現(xiàn)結(jié)尾和開頭是同一段話,讀起來感覺奇妙又特別。
我想,我需要多看幾遍《小團圓》才會明白其中的某些東西,而這本書值得我一讀再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