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登湖閱讀體會(熱門15篇)

字號:

    學習和工作中的總結是一種積累和提升,它能使我們不斷進步,并在人生道路上不斷超越自我。在總結中,要突出自己的亮點和成就,同時也要直面自己的不足。這些總結范文都是經(jīng)過精心挑選的,相信對你的總結寫作會有所幫助。
    瓦爾登湖閱讀體會篇一
    合上《瓦爾登湖》墨綠色的封面,一股清涼的湖水已然匯入心間,澄澈見底,將心境蕩滌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纖塵。正如徐遲先生在《序言》中所說:“《瓦爾登湖》是一本寂寞的書,是一本孤獨的書。他只是一本一個人的書?!碑斈愕男撵o下來的時候,再去拜讀這篇神的思想吧!
    這本書寫于19世紀中葉,那時正是資本主義的飛速發(fā)展時期,在當時的背景下,人們追逐利益,想盡一切的辦法來使自己,獲得更高的權利和更多的金錢。工業(yè)文明、喧囂社會擠壓著人類、侵蝕著人性。而在這個大背景下,畢業(yè)于哈佛的這位智著,他單身只影,拿了一柄斧頭,跑進無人居住的瓦爾登湖邊的山林中。他特立獨行,懷著一顆向往自然的心,寧靜地踏上了這段心靈的路基。而在這個被成為“神的一滴”的.瓦爾登湖的土地上,他坦然在空間里,孤獨在思想中!
    “我喜愛我的人生中有閑暇的余地。有時,在夏季的一個清晨,我像往常一樣沐浴之后,坐在陽光融融的門前。從紅日東升直到艷陽當頭的正午,坐在這一片松林,山核桃樹和漆樹的林中,坐在遠離塵囂的孤寂與靜謐中,沉思默想?!?BR>    他靜靜的卸載城市的喧囂,用心寫下孤獨。每次看他的書都是一種震撼,他思考人生,讓我的心如凈水般澄澈。他讓我感到敬畏,原來一個人的生活這里是這樣的,他的一生是如此的簡單而又芳香撲鼻,雖然短暫而又意蘊深遠。他的精神世界絢爛多彩,而且是精妙絕倫,世上這樣的智者怕是中有些許吧。
    梭羅短暫的一生中,他試圖鼓勵人們要簡化生活,將時間騰出來來深入生命,品味人生。他通過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告訴世人不要被繁紛復雜的生活所迷惑,從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義。做生命的舵手,揚帆遠航。他認為:假如人們能過宇宙法則規(guī)定的簡樸生活,就不會有那么的焦慮來擾亂內(nèi)心的寧靜。所謂明天,即使時間終止也永不會來臨。使我們視而不見的光亮,對于我們就是黑暗。當我們清醒時,曙光才會破曉。來日方長,太陽只是顆啟明星。
    瓦爾登湖閱讀體會篇二
    高中歷史老師有一次提到《瓦爾登湖》這本書,說是一本好書,所以上了大學在賣書攤上看到時便毫不猶豫地買了下來,嗯,只是買了下來。直到要寫一篇讀后感或美文時,我才把他的包裝紙撕開。
    這是一本寂寞的書,尤其是剛出版時,沒有人注意它,對之冷落、譏笑。但可能是現(xiàn)實生活太過復雜、繁冗,又或者是人們發(fā)現(xiàn)了它本身的價值,所以就變成了“整個世界閱讀和懷念的美國最好的書”,但它終究是一本寂寞的書,就像徐遲先生所說,在繁忙的白晝他有時會將信將疑,覺得它并沒有什么好處,直到黃昏,心情漸漸寂寞和恬靜下來,才覺得“語語驚人,字字閃光,沁人肺腑,動我衷腸,”而到夜深萬籟俱寂之時,就更為之神往了。剛開始時我也覺得它只有無聊,瑣碎,甚至覺得這本書就是多余的,但后來我被這本書深深地吸引,是否因為在今天喧囂和浮躁的社會里,看到的只是人與人,人與社會的爾虞我詐,看到的更多的是這個社會的冷漠,這本書讓我看到遠離一切紛繁復雜,給內(nèi)心前所未有的平靜。
    1845年7月4日美國獨立日這天,28歲的梭羅獨自一人來到距康科德兩英里的瓦爾登湖畔,花費了28塊1毛2分5建了一個小木屋住了下來。他的“隱居”是不同于其他人的,因為他是主動的,是真正追求樸素生活的,他在那得到了“真正的自由”。
    “你也許最好把你的心安靜下來,然后你再打開這本書,否則你會讀不下去?!彼奈淖质菢闼氐模乃季S是獨特的。我確信那是一個睿智的老人。
    梭羅說“當我要求定做一件具體式樣的衣服的時候,女裁縫會鄭重的告訴我‘他們現(xiàn)在不做這個樣子的衣服了’,她絲毫沒有強調(diào)這個‘他們’就好像是在引用和命運三女神一樣的客觀權威的話,我發(fā)現(xiàn)很難得到我要求樣式的衣服,僅僅因為她不相信我說這話是當真的,不相信我這么草率?!本秃孟窳餍惺且环N權威,使我不得不遵從,如果你穿了一件貌似“不流行”的衣服,人們就會大吃一驚,會嘲諷你的“過時”。這似乎已成為人們約定俗成的一種想法,穿戴已經(jīng)上升到了具有藝術尊嚴的地位,這在梭羅看來是可笑的。
    就人體來說,最大的必需品就是保暖,延緩生命的熱量。最聰明的人的生活,甚至比窮人過得還要簡單、樸素。按照智慧的要求,過一種簡樸,獨立,豁達大度與富有信心的生活,用梭羅的話來說他們才是更富有的人。
    他用事實告訴我們,曾經(jīng)堅持的物質(zhì)要求是枷鎖,是對自由的放逐和對生命的浪費。生活越簡單,宇宙的規(guī)律也就越簡單。他主張弄清那些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那些大自然慷慨提供給每一個人的需求;而不是以復雜的方式來解決簡單的問題,不以多余的錢和精力去購買多余的東西。適當降低生活的標準或追求,生活更得到滿足。要真正做到梭羅這樣是很難得,甚至在現(xiàn)在是不切實際的,難以實現(xiàn)的,但這種思想還是值得借鑒的。
    愛默生說:“梭羅以全部的愛情將他的天才貢獻給他故鄉(xiāng)的田野與山水?!痹谕郀柕呛?,讀書、招待客人、種地、觀察野獸、摘野果……做他想要做的一切,在這里他將最大的熱情投身于生活,以他自己的方式,不受世俗的羈絆。但這也讓很多人只能理解,卻不能接受。他的一個朋友這樣說他:“我愛亨利,但無法喜歡他,我絕不會想到挽著他的手臂,正如我決不會想去挽著一棵榆樹的枝子一樣?!?BR>    盡管我們不能放棄一切去尋找梭羅所追尋的“最簡單的生活”,但我們至少可以在我們的生活中盡量去尋找最本真的東西,去尋找真正的“心靈故鄉(xiāng)”。
    瓦爾登湖閱讀體會篇三
    當我讀完《瓦爾登湖》這本書時,我的心猶如大海般不能平靜。
    這本書寫于19世紀中葉,那時正是資本主義的飛速發(fā)展時期,在當時的背景下,人們追逐利益,想盡一切的辦法來使自己,獲得更高的權利和更多的金錢。工業(yè)文明、喧囂社會擠壓著人類、侵蝕著人性。而在這個大背景下,畢業(yè)于哈佛的這位智著,他單身只影,拿了一柄斧頭,跑進無人居住的瓦爾登湖邊的山林中。他特立獨行,懷著一顆向往自然的心,寧靜地踏上了這段心靈的路基。而在這個被成為“神的一滴”的瓦爾登湖的土地上,他坦然在空間里,孤獨在思想中!
    “我喜愛我的人生中有閑暇的余地。有時,在夏季的一個清晨,我像往常一樣沐浴之后,坐在陽光融融的門前。從紅日東升直到艷陽當頭的正午,坐在這一片松林,山核桃樹和漆樹的林中,坐在遠離塵囂的孤寂與靜謐中,沉思默想。”
    他靜靜的卸載城市的喧囂,用心寫下孤獨。每次看他的書都是一種震撼,他思考人生,讓我的心如凈水般澄澈。他讓我感到敬畏,原來一個人的生活這里是這樣的,他的一生是如此的簡單而又芳香撲鼻,雖然短暫而又意蘊深遠。他的精神世界絢爛多彩,而且是精妙絕倫,世上這樣的智者怕是中有些許吧。
    梭羅短暫的一生中,他試圖鼓勵人們要簡化生活,將時間騰出來來深入生命,品味人生。他通過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告訴世人不要被繁紛復雜的生活所迷惑,從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義。做生命的舵手,揚帆遠航。他認為:假如人們能過宇宙法則規(guī)定的簡樸生活,就不會有那么的焦慮來擾亂內(nèi)心的寧靜。所謂明天,即使時間終止也永不會來臨。使我們視而不見的光亮,對于我們就是黑暗。當我們清醒時,曙光才會破曉。來日方長,太陽只是顆啟明星。
    他提倡儉樸生活,并不是讓我們要粗茶淡飯或是節(jié)衣縮食,而是想要讓我們多聽聽新的節(jié)奏,這也許就是一個人的價值,只是孤獨,恬靜,沒有任何的矯揉造作。
    作者在瓦爾登湖畔追求孤獨,實際上也是在追求深刻,他想在孤獨的心境中對人生進行思考和探索。孤獨催生了他的深刻思想?!安槐亟o我愛,不必給我錢,不必給我名譽,給我真理吧。”這是他的心里呼聲。
    去拜讀這本心靈的教科書吧!它會讓你不虛此行。
    瓦爾登湖閱讀體會篇四
    我們所處的世界經(jīng)濟發(fā)達,財富累積,人們獲得了物質(zhì)上的、富有的生活。而在19世紀上半葉,位于大洋彼岸的美國正處于“農(nóng)業(yè)——工業(yè)”轉(zhuǎn)型階段,經(jīng)濟發(fā)達,社會進步,物質(zhì)上的欲望刺激著人們的神經(jīng)。財富、地位、名譽這些東西充斥著人們的心靈。人們當時無限制地向自然索取,結果環(huán)境破壞,人們也遭受了大自然的嚴厲懲罰。此時,梭羅就像個隱士,回歸自然的他,關注著自然。與動物“居民”為鄰,過著他想要的生活。當我了解了這本書的創(chuàng)作背景時,才明白他對瘋狂追逐金錢的社會現(xiàn)象的擔憂與對自然的熱愛。
    其實不僅僅是19世紀,21世紀的今天,人們依然還在為獲得金錢而忙碌奔波,不管他們是為了獲得更大數(shù)目的金錢還是僅僅為了活著,可是我們精神上的追求在哪里?從書中可以看出,他認為其實我們大多數(shù)人并不熱愛自然。而他自己在湖邊的小木屋里當起了農(nóng)民,與自然交朋友,輕松而快活。白天在林中、在湖邊欣賞著自然,晚上記下自己的思考。人不應該對自己所生活的家園進行無情的破壞,因為我們至少要在自然的家園里生存。
    《瓦爾登湖》或許不僅僅是記錄了一個自然之子住在自然里的故事,更是一種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寧靜的瓦爾登湖湖畔還留著梭羅對人類社會的發(fā)展、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的思考。人從自然中走了出來,卻又不得不依賴自然而生存。人類那顆浮躁的心啊!若是它想要回到本真,拋開無謂的糾紛與困擾、功利與世俗,也只有回到自然中去,才能把心房里的灰塵打掃干凈。
    梭羅是智者,也是他那個時代的孤獨者。在物欲橫流的世界里,他唯有離開喧囂的城市,才能尋得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寧靜。只有在那瓦爾登湖湖畔,才能有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與其說《瓦爾登湖》反映了作者梭羅兩年內(nèi)的生活,不如說這是他向我們展示的一種生活態(tài)度。回歸自然,是自然養(yǎng)育了我們,是自然讓我們得以生存。平靜的湖面猶如平和的心境,平和的心境讓人遠離塵囂,回到那個本真的自我和無憂無慮輕松快樂的生活。不能不說是心的洗禮。將所有的雜念,所有悲傷的舊事全都忘掉,我們是最初天真活潑的自己。
    最真的自然只有最最接近本真的心靈才能體會得到。梭羅生活的那個時代的悲劇就是人們不約而同地以財富、名譽的獲得為榮,對金錢的過分追逐表示認同。所以提倡回歸自然的智者是孤獨的。自然的本真是美、是和諧,它對應著人類的善良和人們本真的心。
    瓦爾登湖閱讀體會篇五
    最近看了一點《瓦爾登湖》,說實話我不是什么文藝女青年。所以這本湊單的書,讓我看得著實想打瞌睡。但這書確實是一本經(jīng)典。
    作者說的很多話,都能讓我們深思?!叭藗兂30ゐI不是因為缺少必需品,而是因為缺少奢侈品?!彼J為我們原本的生活可以很簡單仆實。獲取一些生活必要的物品就可以了。不必要花費精神去追求些華而不實的東西。他這種過于簡單的生存方式,我是不太認同的。但我從廣義上認同理解他這種道理。生活不能一味的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來讓自己滿足,而忽略身邊觸手可及的幸福。這個追求的過程所付的成本到最后會超出你的預期。
    我這種想法是不是脫離社會了,才會越來越不現(xiàn)實而偏向于精神化呢?要反醒一下!但如今自己確實有點難以理解現(xiàn)在的狀況了。qq上面點亮的人頭攢攢,但多數(shù)是顯示正在移動設備上使用,而且有的還是一天24小時在線。我心情特好地跟人打個招呼,留個言,半天,一天過去都沒反應。如果不是為了方便與人聯(lián)系,為什么天天掛上面呢?qq成了擺設?這也許是個好事,迫使大家聯(lián)系必須使用通話手段才行。現(xiàn)如今大家的互動都喜歡在微博,微信上了?看來這個時代大家需要更多人的關注和圍觀。
    “只能在市場的喧囂中汲取真理!”不知道為什么,這一句話經(jīng)常在我耳邊響起。每次我都會心生出一絲擔憂,因為一打開網(wǎng)絡各種真假信息,撲面而來。標題一個比一個吸引一個比一個驚悚。這世界怎么變成這樣了?還是原本就是這么混亂不堪,只是因為如今信息的傳播速度透明度更高了。我擔憂我家兒子以后如何應對這樣的世界,我擔憂我不能教給他分辯真假的能力,因為我也不太能分清了,有些新聞內(nèi)容已經(jīng)很顛覆我的以往觀念了。
    瓦爾登湖閱讀體會篇六
    聽桃子提到這本書,便下載下來作為茶余飯后的聽本,到今天終于粗略的聽玩了,大概花了二十天。聽完發(fā)現(xiàn)這本書不適合茶余飯后,適合在陽光下捧起細細品味。
    梭羅是美國作家、哲學家,超驗主義代表人物,愛默生的粉絲。1817—1862,美國南北戰(zhàn)爭前?!锻郀柕呛肥且槐菊芾砩⑽?,美國作家亨利·戴維·梭羅曾經(jīng)在瓦爾登湖湖畔自給自足生活了兩年,過著極簡生活,遠離城市和喧囂,寫下了自己的所思所想。
    梭羅也是一位廢奴主義及自然主義者。梭羅一生都是廢奴主義者,對公民不服從的見解,代表作《公民不服從》影響了托爾斯泰、圣雄甘地和馬丁·路德·金。很多著作闡述了研究環(huán)境史和生態(tài)學的發(fā)現(xiàn)和方法,對自然書寫的影響甚遠,也奠定了現(xiàn)代環(huán)境保護主義。
    一生未婚,過著苦行僧般的生活,感覺與我們戶外人有很多相似之處。
    盡管梭羅學識和能力甩了我?guī)讞l街,但仍覺得本書并不難理解,因為作者追求的人生也是我非常向往的人生——一種至簡至真、回歸山林返璞歸真的生活。因此作者所言所行也就很能體會。
    作者幽居在森林中,希望生活得從容淡定,找到真實的自己,而不是像很多人等到彌留之際才發(fā)現(xiàn)自己從未真正生活過?,F(xiàn)在人們的生活太放蕩不羈了,我們的生命消磨在瑣碎之中。他要求生活簡單簡單再簡單,很多人不是被生活承載,而是承載著生活。
    人類之所以想要一個家,想要一個溫暖的地方,首先是為了獲得身體的溫暖,然后才是情感的溫暖,他一生未婚,卻寫出了如此溫暖的語句。
    不管你的生活多么的卑微,你還得面對它,繼續(xù)生活,而不要逃避,更不要詛咒他。生活未必像你想的那么壞。哪怕再貧窮,你都要熱愛生活。無論在貧民窟或是富人區(qū),陽光在窗戶上的反射都同樣閃亮,積雪同樣在早春融化。我覺得內(nèi)心寧靜的人,無論生活在哪里都像在皇宮一樣,心境開朗,生活知足。
    我愛獨處,我從來沒有發(fā)現(xiàn)比獨處更好的伙伴了。在多數(shù)情況下,我們外出,到人們中間去時,比呆在自己的屋子里更為孤獨。
    靈魂所需要的東西都是用不著錢來買的!
    瓦爾登湖閱讀體會篇七
    猶記富翁與漁夫之間那個短小卻意味深長的故事:當漁夫悠哉地享受著海風習習,浪潮輕擊的簡單、閑適時,富翁卻教導漁夫拼搏奮斗、努力賺錢,以求有朝一日能忘卻煩惱、悠然自得,過自己所向往的生活?!拔也灰呀?jīng)過著這樣的生活嗎”,漁夫如是回應道。
    從某種程度上說,相較于富翁紛繁復雜、飽含欲望的“成功之路”,漁夫幾乎如一位智者,尋得了一條通往心之所向處的捷徑簡約而平淡。
    梭羅大概通曉了漁夫的智慧吧。他選擇了獨自在瓦爾登湖畔走下這段捷徑一只板斧,數(shù)十美金,一間小木屋便由此挺立湖邊的叢林中,一幅簡約生活的畫卷便在《瓦爾登湖》中徐徐展開。
    在這樣簡約的生活中,梭羅嘗試著直面生命的本質(zhì),不順從天命,而是吸納生命的所有精髓,以徹底革除并非生命本質(zhì)的一切,將生命逼入死角,濾去其他,只剩下最基本的要素。于是,他不需要“用蚯蚓釣梭魚,然后拿梭魚做誘餌去釣鱸魚”,只需“一年勞動三四十天,以供養(yǎng)自己”,只需用一顆溫潤平靜的心,體味林間的熹微晨光和昏昏晚霞、鳥鳴陣陣和松鼠啾啾,同時保有對那清澈而深不見底的一方淡綠色湖水的無限熱愛和眷戀。無論寒冬初夏,融匯于瓦爾登湖之畔的,便是那對簡約而愜意的生活的不羈追求。
    正是由于對生命本質(zhì)的細致把握,對極簡生活的不懈追求,以及對物質(zhì)生活的極度淡化,更由于內(nèi)心始終堅守的平淡質(zhì)樸,安適怡然,梭羅最終避免了重蹈“富翁”的覆轍,而得以用一種簡捷的方式,追尋這最不繁雜的生活。
    幸而,梭羅也把這樣一幅清新自然、寧靜質(zhì)樸的生活畫卷,呈現(xiàn)給一個因飛速發(fā)展而日趨浮躁的社會,呈現(xiàn)給為了成為“富翁”而迷亂于“追求戈多”的勞苦眾生。
    幸而,終于有這么一方澄澈清亮的湖水,淙淙而來,平息人們心中的躁動,并將生于繁雜之中的人們引向這樣的生活之思:在簡約生活面前,該如何在內(nèi)心的安適、欲望的滿足與物質(zhì)的需求之間完成自己的取舍選擇。
    生活,其實并不繁雜。愿你也能在《瓦爾登湖》之畔,與梭羅共看花開花落、云卷云舒,同賞鳥叫蟲鳴、冰破湖開,共享一次極簡之旅。
    來源:網(wǎng)絡整理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
    content_2();。
    瓦爾登湖閱讀體會篇八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樹的代表作,它的出版已經(jīng)過去很多年了,就像一壇凜冽的酒,時間越長,越散發(fā)出濃郁的芳香。我一直以為,《挪威的森林》有村上春樹的青春生活的影子。書里的主人公渡邊澈某種意義上就是村上春樹本人。這一點在他早期的短篇小說《瑩》里有些端倪。
    書是從作者38歲時去德國飛機上的回憶開始的。作者回憶和直子在一個草地上漫無目的地走路。兩個人手挽著手,快步流星地走著,既不是要去哪里,也不是不去哪里的散步。他們就是走著。走路對他們來說,不是要追尋某個目的,而是一種相處的方式。是的,相伴著走路就是渡邊和直子相處的方式。
    直子說,就在他們腳下的某個角落,有一口深不可測的井,那口井沒有標識,誰也看不見,一旦掉進去,哭喊求救是沒有用的,只能等待慢慢被渴死餓死。而那口井所處的環(huán)境,就是他們在走路的那一大片草地,到處都被茅草覆蓋著,沒有任何警示標志。這是一個深刻的隱喻。它象征著直子的宿命:在完全沒有預警的情況下走向死亡。
    是的,直子的世界就是死亡的世界。盡管她掙扎著不想讓自己走到那一步,她努力著,就像抓住渡邊的手,也是在掙扎。她想讓渡邊陪伴自己走一段,希望借助渡邊的幫助獲得某種救贖。但宿命就是宿命,直子的前方就是死亡,明明白白的。直子的世界是不正常的世界,她的朋友,木月,玲子,甚至療養(yǎng)院里那個研究過人的手指和腳趾排列方式不一樣的醫(yī)生也都是不正常的人??墒撬退呐笥鸦畹募儍簦钤谧约旱男∈澜缋?。純凈而無私,與世無爭,不麻煩別人,不糾纏別人??此撇徽?,卻比大多數(shù)人正常得多。
    正是這種圣徒般的純凈吸引了渡邊。他無限迷戀直子的世界。從與直子和木月一起約會時,他就特別享受這種奇特的感受。他愿意呆在木月和直子的身邊,哪怕木月給他安排的四人組合進行不下去他也堅持,寧可當個超級大燈泡,直到木月自殺在自家的車庫里。
    在渡邊看來,那些正常人的生活,比如敢死隊可笑的舉動,永澤帶著他出去獵艷的夜生活,都那么不值一提,都那么污穢不堪,令他難以忍受。
    可美麗的事物很難持久。直子的世界實際上是彼岸,是安放靈魂的地方。直子其實是渡邊的靈。作為渡邊的靈,直子在拉著渡邊走路,漫無目標,茫然不知所終。一邊走一邊在找著那口不知在哪里的深井,并且隨時準備跳進去。
    瓦爾登湖閱讀體會篇九
    這個暑假,在我第一次讀《瓦爾登湖》時,對它并不是很感興趣,那些晦澀難懂的言語,讓我只粗粗瀏覽了幾頁。然而當我第二次靜心地閱讀后,這本書讓我有了一種親近自然、回歸自然的感覺。
    《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亨利梭羅描寫他在瓦爾登湖畔的獨居生活,記述了梭羅兩年多里的見聞和思索。
    梭羅崇尚質(zhì)樸的生活,崇尚自然,熱愛自然,與動植物們談天說地,似乎動植物才是他的摯友;冬天,站在冰凍的湖面上四處觀望,看著麝鼠在湖面上搭的窩穴,這樣的風景也別有一番風味;每天清晨,森鸮在遠處的樹林里與梭羅打著親切的招呼:“你好?!彼罅_從不斥責來偷吃玉米穗的紅松鼠,從不介意它每次臨走前搶走一個大玉米穗,也不抱怨它每天清晨來家里上躥下跳、大鬧一番而把自己吵醒,也從不驅(qū)趕來啃食土豆皮的野兔。梭羅就是這樣一個與自然和平相處的人,在他的世界里,自然界里的一切事物都是他最親密的朋友。
    梭羅寫的這本書的主旨是:回歸自然,追求精神生活、精神上的享受,而不是現(xiàn)在大多數(shù)人不辭勞苦換來的物質(zhì)生活。在瓦爾登湖畔獨處的那段時光里,梭羅在小木屋旁開墾荒地,春種秋收。自己種的糧食能供自己吃飽就行,衣服穿暖就行,不追求奢侈和舒適。正如書中所提到的那樣:“大部分的奢侈品以及很多所謂的舒適品,它們非但不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反而對人類的進步起到了極大的阻礙作用。所以那些最明智的人從不追求奢侈和舒適,他們生活得比窮人還要簡單清貧?!北热缥覀兩钪写┑囊路?,梭羅是這樣說的:“衣服,首先要起到維持我們身體熱量的作用,其次,在我們這個文明社會里,它是用來蓋裸遮羞的。所以,你們不需要無休止地往衣櫥里添置新衣,很多重要的事情依然可以順利完成?!狈从^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很多人只是盲目地為自己披上華麗的新衣,以此贏得他人的尊重。還有些人,在寒冷的冬日仍不穿保暖的大衣,為了讓自己不顯得臃腫難看,穿著單薄的衣衫在外出行??梢娺@些人已忘記了衣服最本質(zhì)的作用。
    大多數(shù)人追求物質(zhì)生活,不乏被家庭責任,工作壓力,物質(zhì)需求等枷鎖所禁錮,限制甚至扼殺了人們的精神追求,使人們只能看見自己眼前的那些蠅頭小利,卻忘記、忽略了自身利益之外的事情,而人們?yōu)樽非笪镉?,就整日整夜地、不辭勞苦地工作,所以他們就根本沒有了休息和享受生活的時間,也沒有閑暇時光陪伴親友,聯(lián)絡感情。這樣的生活毫無意義,如梭羅所說:“這不是真正的生活。”
    親近自然,回歸自然,追求精神生活,活出自己的人生。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瓦爾登湖閱讀體會篇十
    《瓦爾登湖》中梭羅并不是以旁觀者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書中,相反,他是用第一人稱完全將自己與瓦爾登湖合二為一,將《瓦爾登湖》中的自然美透過“我”的感官、情感加以展示。
    我很小的時候就一直在追求一種感覺,一種能讓自己安定的感覺,于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中,我漸漸明白我是一個喜歡孤獨的人,總是在午夜那種安靜的氣氛中表現(xiàn)我的思想,也只有在安靜中我才能找到自我。
    一切總是緩慢的流走,不帶有一點聲音,流走的是我的童年,帶來的是我的更深的思考,不知道這種交易是不是公平的,但是我還是走到了復讀的門口,高考的失利象一個巨大的石頭壓的我只能在凌晨四,五點睡覺,成績無情的下滑,終于到了下不去的地步:全班倒數(shù)第一。老師的勸退命令在我的耳邊一次又一次的響起。我似乎無路可退,象一個垂死的人在懸崖邊做苦苦掙扎。記得那天,在絕望中我安靜的坐在書桌前,突然很喜歡這種安靜的感覺,什么都可以不想,但是什么都可以想。什么是學習,什么是生活。終于我明白了,從此沒有悲傷,只有安靜,在安靜中,我走到了大學門口。
    上了大學后,我的第一個感受是我們的生活太浮躁,有太多的人只是在混混噩噩當中度過了四年的大學生涯。曾經(jīng)做了一個調(diào)查,問大學生對于大學的目的,有太多的人說沒有想好,有太多的人說只是為了混一張大學文憑,而經(jīng)歷了那么多我終于明白很多事是不需要強求的,重要的只是你心里的一種感覺,如果你覺得有必要去做的話,你就好好的去做,做了就不要后悔,后悔了那你做的就沒有了意義。時時刻刻保持一種安靜的感覺,明白自己需要的,努力去完成你的任務,走向自我。
    其實什么是好的生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解釋,我的解釋是在安靜中走向自我。
    最后還是讓我們在仔細的聆聽那發(fā)自梭羅心中的吶喊吧:
    “我引以為容的是,有一來客用黃色胡桃葉當作名片,并在上面寫下了幾首斯賓塞的詩,我把它當做我的陋室銘:
    人們來到這里,充實了小屋,
    不需要多余的款待;。
    休息就是盛宴,一切順其自然,
    最崇高的心靈,最能怡然自得?!?BR>    瓦爾登湖閱讀體會篇十一
    這是一個有點像“如果西恩.潘漂流記”中的故事。梭羅認為,以他的經(jīng)驗相結合,證明人們能夠活得更簡單,而且更安靜,而無需放下追求物質(zhì)發(fā)達的人類是高貴的優(yōu)越位置。湖梭羅完成了自己的深度,“測量”,“瓦爾登湖”這天,梭羅再次成為人們禮貌出行的生活。
    現(xiàn)代生活的人幾乎任意的便利,建筑水泥高樓,水泥路,沒有灰塵,而地下水污染,臭氧空洞在南極上空的天空,和我們的生活和健康的酸雨侵蝕的背面。我們征服,并在同一時刻改造自然,并給了自己種植的生態(tài)陷阱,導致惡性循環(huán),因而只能用在回歸自然的挫折帶來的便利。當奴役我們的祖先,自然,敬畏自然,甚至神化自然崇拜,也是我們的孩子和孫子,但反過來,撕裂,奴役,和自然的統(tǒng)治。讀“瓦爾登湖”,讓受污染的水安靜心臟涼一點,多了幾分沉穩(wěn)和無憂無慮,減少沖動,其實不是時髦,而是一種必然。
    看完后,我不能完全明白梭羅的行為,他的書有關的思想和行動不能去更多的認可。在夏天的夜晚多年后,我在海灣走在沙灘上,突然你應對自然公園的具有獨特的審美情趣,我意識到,梭羅和他的著作“秋登湖”與被列入的富人和隱士有巨大的相同之處。
    最后,我明白了:無論多么卑微你的生活,你必須要顯露在臉上,不好逃避。即使你是十分差的,而且你的生活的熱愛。即使在逆境,你仍然也有快樂和幸福,驕傲的時刻。
    梭羅所看見的人民,那里的生活就像是在宮殿一樣,很幸福的生活,并樂意這樣做平靜和安寧。
    瓦爾登湖閱讀體會篇十二
    合上《瓦爾登湖》墨綠色的封面,一股清涼的湖水已然匯入心間,澄澈見底,將心境蕩滌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纖塵。正如徐遲先生在《序言》中所說:“《瓦爾登湖》是一本靜靜的書,一本寂寞的書,一本孤獨的書,是一本寂寞、恬靜、智慧的書?!彼贿m合在“寂寞和恬靜”時閱讀,靜靜地讀,讀得靜靜。我想,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瓦爾登湖》是屬于心靈的。
    世人往往缺少冒險精神和信仰,所以他們忙于買賣經(jīng)營,過著奴隸般的日子?!蔽页3s@異于梭羅描繪自然的能力,語言精妙絕倫,卻毫無矯揉造作的嫌疑,字字句句都讓人被他對自然發(fā)出的由衷贊嘆吸引,并有種立刻不帶分文,不攜行囊地向自然狂奔的沖動。一抹晨光可以讓他傾情謳歌歐若拉女神,一滴露珠可以讓他看到青草的真情,他可以煞有介事地拿著放大鏡匍匐在草地上當一場蟻群搏斗的熱忱的看客,為其中受傷的敗將扼腕,并致像悼念英雄一樣致以敬意。
    瓦爾登湖閱讀體會篇十三
    每次讀這本書,我都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這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好書。和梭羅所說的一樣:“湖是風景中最美麗、最富于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觀看著它的人也可以衡量自身天性的深度。”我想說的是,讀這本書,也可以衡量自身天性的深度,丈量自己的.生活。
    帶著諷刺去批判著人類的盲目,帶著幽默去痛斥人類的無為。對于人,他的信仰除了所謂的上帝就是那些所謂的統(tǒng)治階級,這對生活在基層的人民而言,生來位卑,他們活著就像一部機器,為了不讓自己在勞動市場上貶值,拋棄了氣概,拋棄了自尊。是的,他們的勞動力升值了,可悲哀的是他們的智慧卻在貶值,難道這就是“安逸者”?這正如梭羅所言:“你剛走出了失望之城,又走進絕望之鄉(xiāng)。”
    上帝沒有賦予任何人任何權力,自然自有它的公道。你,生來未帶一草一木,死后又不帶走一縷一線。奴隸的生涯終究是由失望壘成的城堡,有的甚至是由絕望筑成的荒墓,與其這樣,為何不摒棄這些浮躁,還靈魂一份通透,回歸自然的寧靜呢?設想一下,當你面對這博大的自然,它給予你的是新鮮的空氣,甜美的果實,突然間,你是否感覺自己成為了天真浪漫的孩童,不知疲憊地奔逐在它的懷抱里。
    這些如水晶般的思想,梭羅還記錄了很多很多,終點就是起點,四季的輪回正是生命的蘇醒沉睡,這些文字就像是一杯溫水,讓人沉浸,心靈正被一點一點洗滌,靈魂正被一點一點安靜。
    淡泊是智者的動力,像是一把折扇,送來徐徐清風,拂去一片焦慮;又像是一面鏡子,照清嬌容的面貌,看清人性的本質(zhì);還像是一首詩詞,念時如癡如醉,回味時百感交集。
    月下共飲,湖邊共賞。邀君在這片湖水前共冥,邀君在這份淡泊中共尋那份靜謐!
    瓦爾登湖閱讀體會篇十四
    本書描述了梭羅在瓦爾登湖居住期間所經(jīng)歷的一切,與周圍農(nóng)夫、鄰里相處,去親身經(jīng)歷周圍的一切,與周圍動物互動,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感受不同世界的對自由的渴望。
    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領悟“人可以活得很簡單,很從容,不必為了那物質(zhì)財富而喪失了人是萬物之靈的崇高地位”的道理。作者在《瓦爾登湖》中以瓦爾登湖為中心,輻射到周圍眾多地方,描寫了他“以禽獸為鄰”,在“豆田”耕作,與“村子”中的人交往等諸多生活細節(jié)。最后作者又以“春天”結尾,給我們奏響了新的生活樂章,并且他在“結束語”一篇中,這樣說:“不必給我愛,不必給我錢,不必給我名譽,給我真理吧?!笨矗∵@是一位超凡脫俗、與世無爭的自然主義者,多么令人羨慕。
    在紛擾的城市里我們離自然越來越遠,看風景不需要在戶外,只要有網(wǎng)絡就行,隨便一搜索心中所想的就呈現(xiàn)在眼前了。對于我們學生來說每天上學都要早起,放假了自然會睡到很晚才起床,就算是出去玩也不會在意路邊的風景。大多數(shù)時候我們出去都成了“有目的”的,我們總覺得大自然離我們很近就在窗戶外面,但慢慢地我們卻與大自然漸行漸遠。
    在看《瓦爾登湖》時,我在羨慕的同時也很佩服梭羅。他喜愛自然,他一直留在瓦爾登湖做著他喜歡的事。他追尋著自己的內(nèi)心,與山林為友。要是在以前,如果讓我一個人待在那里,就算有再美的風景我也無心欣賞,因為我覺得一個人太孤單了,再美好的風景也會變得單調(diào)。我更不會想著與動物植物做朋友了。但現(xiàn)在看過此書后,或許我也會像梭羅那樣了——把自己的心帶到大自然里,體驗一回沒有任何困擾的生活。
    我們是時候回歸自然了,讓我們帶著一顆最純凈的心走進自然,去發(fā)現(xiàn)曾經(jīng)遺失的美好。
    瓦爾登湖閱讀體會篇十五
    我想,熊先生為我指明了自由的方向—《自由在高處》。
    自由總是和約束、限制對應的。熊先生是一位文筆犀利的作家,這是我讀完該書的第一印象,在書中,他以冷靜、客觀、尖銳的語言為我們展現(xiàn)了當下社會的偽自由,抨擊了那些“自由”的行為,并呼吁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自由,深入思考,以體會自由之美。他講到:“我們的‘正義'只在五米之內(nèi),而我們的‘自由'則在千里之外”。我在思考:我們中華民族十三億兒女,若每個人的正義只不過是一個半徑為五米的圓,則不足以將正義伸向這地球的'每一個角落;倘若每個人的“自由”是一個半徑過千里的圓,那么“自由之神”則可以覆蓋整個銀河系??勺杂刹皇悄硞€人、某個時期的自由,而是每個人心靈與思想的自由,我們有權利享受自由,同時有義務尊重他人的自由。
    然而追求自由之路絕非坦途。幾年過去了,我在自由路上已走了不少路程,可那自由卻未曾閃耀出一點光芒。因為我發(fā)現(xiàn)在自己和他人的自由間我很難找到平衡點,在物質(zhì)與精神的自由間我很難做出取舍。
    我不禁開始失去了信心,也反思我所做的一切,難道自由就那么遙不可及嗎?我陷入了沉思。這時,一個聲音在我的耳邊響起“孩子,自由在高處!”
    我恍然大悟:“自由在高不在遠!”隨即,我從書包取出《自由在高處》,以一種全新的心態(tài)去讀她,品味她。自由在高處,所謂的“高”是道德的至高點,是率真地活出自我而又不絲毫地影響他人。
    此次閱訖,熊先生又多了一種身份—思想家。他終于讓我明白:自由并非因寄所托,放浪于形骸之外,而是精神、思想上的自由,她更是對于人性的解放與救贖。
    拘束,它扼殺了人性,扭曲了真理。它通過競爭、獎勵、攀比、劃級分層的手段,使一個自由的靈魂心甘情愿地成為制度的奴隸,并為虎作倀,將魔爪伸向下一個純潔的靈魂。
    自由之路,不是靠行走完成的,而是需要攀登來到達的,因為自由在高處!集中營不是用來殺人的,而是用來玩游戲的,因為自由就在我們的心中!
    自由在高不在遠,思想在深不在廣!這既是熊先生教給我的,也是人性教給我的。
    我們無往不在枷鎖之中,卻也在自由之中。去吧,去追求高處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