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古文觀止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 古文觀止讀書筆記(通用9篇)

字號:

    當(dāng)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感悟,通過寫心得感悟,可以幫助我們總結(jié)積累經(jīng)驗。那么心得感悟怎么寫才恰當(dāng)呢?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感悟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古文觀止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一
    李斯:“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諫逐客書》
    司馬遷:“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報任安書》
    諸葛亮:“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前出師表》
    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岳陽樓記》
    古文觀止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二
    區(qū)區(qū)五十里之安陵,與縱橫萬里之強秦相對抗,無異于以卵擊石,自己粉身碎骨,而對方毫發(fā)無傷。然自古欲成大事于當(dāng)時、顯美名于青史者,當(dāng)其慨然受命之時,俱已絕親族、忘生死。由唐雎不辱使命,可見天下之大事難事,非盡力而為即可;當(dāng)置之于死地,方有重生之希望。然專諸之刺王僚,聶政之刺韓傀,要離之刺慶忌,雖為武士報答君王之知遇之恩,然于不自覺中為君王改朝換代清除異己、鋪平道路;而唐雎之與嬴政一決生死,固然是完成安陵君之殷殷囑托,亦是憐惜安陵國之黎民百姓。其高尚之行為,與前三者相對比,猶閃爍之星輝與皎潔之明月也。
    望諸君樂毅誠為奇崛磊落之士,其非凡之處濃墨重彩且脈絡(luò)清晰于《報燕王書》中。其一,身為魏國之使臣,察燕昭王有高世之心,且有拔擢之意,故毅然棄魏投燕,以報昭王知遇之恩。其二,昭王慧眼識英雄,樂毅傾情酬圣主,行成于趙楚魏三國,并親率輕卒銳兵,下齊國七十余城,一雪燕王奇恥大辱。其三,當(dāng)其論功行賞之際,因其戰(zhàn)功顯著,裂地封侯,欣欣然受命而不辭,略無忸怩矯飾之態(tài),盡顯瀟灑之風(fēng)范。其四,燕昭王死,新君即位,聽信讒言,疏遠賢臣。樂毅不屑做屈原之再三致志,決然離燕奔趙,為趙之望諸君,未蹈伍子胥之覆轍,可謂明智之士。重知遇之恩,雪君王之恥,享高官之位,遠罹身之害,樂毅磊落縱橫之氣度,異于時,異于史,異于人。
    李斯可比諸后世之曹操,二者均有智謀,有文才,有野心,有運氣。然曹操身為丞相則成就三國鼎立之形勢,博得后人代代景仰;李斯亦為丞相卻最終被處以腰斬極刑,為天下人所嘲笑。方其位卑身輕,為秦客卿,極諫逐客,文采輝煌;而后輔佐嬴政,一統(tǒng)天下,制衡度量,威風(fēng)赫赫;李斯之文才政績,確非常人所及。然伴君如伴虎,高處不勝寒。囚韓非,妒賢忌能;立胡亥,貪圖富貴。竟不料,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單純老實之韓非,固非李斯之對手,于默無聲息中,悄然斃命;而陰險狡詐之趙高,早已磨刀霍霍,只等時機一到,立馬取而代之。嘆惜李斯如鳳姐:機關(guān)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古文觀止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三
    初讀《古文觀止》,我被盜版的魚魯?shù)刍⒏愕美Щ蟛灰眩偌由辖袢碎喿x古文本身有些難度,我只走馬觀花瀏覽了一番并無太深印象。后偶于岳翁家藏書中見有一套正版,一時心血來潮便腆顏求借,竟蒙老丈人慷慨相贈。竊喜之余,也深為長者之殷殷而自身之噩噩而慚愧。自此,我常讀《古文觀止》。今天在這里我把讀這本書的一些心得拿出來和大家分享。
    陶冶情操愉悅身心
    或者是緣于淺學(xué)后生對于古人的過分膜拜心理,讀《古文觀止》總能給我?guī)聿灰粯拥拈喿x感受。我以為,唐宋文章宜在清晨誦讀。煦日臨窗,清風(fēng)徐來,讀駱賓王的激昂,李太白的飄逸;讀韓退之的跌宕開闔,王安石的深刻獨到。大師們的杰作讀來抑揚頓挫瑯瑯上口,讀畢口舌生津唇齒留香。先秦文章宜在深夜默讀。讀鄭伯的老到,馮諼的遠見;讀勾踐的忍辱負(fù)重,蘇秦的巧舌如簧。常不覺夜已漸深,萬籟俱寂。此刻雖無“紅袖添香夜讀書”的詩意,卻也能思接千載神游八極飄然有超凡脫俗之感。
    文品即人品讀文可知人
    “文章西漢兩司馬,經(jīng)濟南陽一臥龍?!鼻О倌陙砣藗儗λ抉R遷、司馬相如的文采推崇備至,對諸葛亮經(jīng)天緯地的政治才能贊賞有加。讀完《古文觀止》,讓我對這些觀點有了更為深刻的認(rèn)識。在千載而后的我輩讀來,司馬長卿的《諫出獵疏》相比太史公的《孔子世家》、《管晏列傳》,到底多了御用文人嘩眾取寵的浮華,少了據(jù)事實錄、仗義執(zhí)言的底氣。而相比諸葛亮“功蓋三分國”的政治成就,更讓我敬仰的是他在前后《出師表》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赤膽忠心。后人評論說:讀《出師表》而不流涕者,其人必不忠也;讀《祭十二郎文》而不流涕者,其人必不友也!杜甫也有詩說“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我想杜老夫子亦是在拿諸葛亮忠君愛國的精神自勉吧。臥龍已矣,但其《出師表》中所體現(xiàn)的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必將弦歌不斷。在明文中有一篇文章《深慮論》,作者方孝孺也是一位大忠誠。很多人知道方孝孺并不是因為他的文章而是因為被“誅十族”。讀讀《深慮論》能讓你了解到這位讀書人為國家長治久安而殫精竭慮的思考與探索,以及文字背后的那份對國家社稷的熱愛。這也許有助于我們理解這位被時人謂之“天下讀書人的種子”的人,為什么能從容面對“誅十族”的暴行雖九死而不易其節(jié)。“毀家紓國難”,封建士大夫幾千年一脈相承的文化人格在方孝孺身上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后世以方孝孺為迂者,真該好好讀讀《深慮論》。
    言而有文行之方遠
    駱賓王的《為徐敬業(yè)討武氏檄》和王勃的《滕王閣序》是我最喜歡誦讀的駢體文之一。駱文慷慨激昂氣干云霄王文則行云流水水銀瀉地,風(fēng)格雖然迥異然皆文采斐然。其中的優(yōu)美辭藻和韻律之美常常讓我反復(fù)吟誦不忍釋卷?!霸嚳唇袢罩蛑?,竟是誰家之天下”,作者敢為“萬世開太平”勇氣和舍我其誰的自信撲面而來;“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老當(dāng)益壯,寧知白首之心”,“楊意不逢,撫凌云而自惜;子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王勃那種雖身處逆境卻始終昂揚向上的精氣神噴薄而出。只不過同為“初唐四杰”的駱王二人也同樣命運多舛,駱一生失意兵敗被殺,而王勃也因溺水受驚而亡。尤其難能可貴的是《滕王閣序》本為聚會上的應(yīng)酬之作,王勃臨席賦文而倚馬可待且千古流傳真正是天縱其才!但他二十幾歲而歷幾沉幾浮的人生經(jīng)歷和后來的英年早逝又讓人陡生天妒英才之嘆!每次讀兩人文章感受他們無與倫比的才情之時,也難免為他們的慘淡身世感慨系之!
    司馬遷的《報任安書》和李陵的《報蘇武書》(有說系后人托名偽作)以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生動描繪讓人幾欲落淚,不忍卒讀。如《報任安書》中的寫?yīng)z中的屈辱“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膚,受榜棰”,寫受腐刑后的心靈創(chuàng)傷“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所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fā)背沾衣也”,《報蘇武書》中寫身處異域的悲涼“涼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側(cè)耳遠聽,胡笳互動。牧馬悲鳴。吟嘯成群,邊聲四起。晨起聽之,不覺淚下”,寫遭朝廷曲解的冤屈“何圖志未立而怨已成,計未從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再有如《春夜晏桃李園序》、《祭十二郎文》、《蘭亭集序》、《嚴(yán)先生祠堂記》、《五人墓碑記》等等都是辭章優(yōu)美的不朽文章,很多名段名句膾炙人口得以千古傳唱。
    學(xué)路漫漫上下求索
    在閱讀過程中為了讀懂更為古奧的先秦文章,我先后通讀了《東周列國志》、《白話左傳》等一些相關(guān)書籍,回過頭來再看《古文觀止》中的先秦文章,又覺得理解更深一層。“學(xué),然后知不足”,讀《古文觀止》,讓我增長了見識,也讓我認(rèn)識到自己的不足。當(dāng)我費盡周折弄清文中一句話的句讀的時候,幾百年前的三尺蒙童已能倒背如流了,可見在古文學(xué)習(xí)方面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前賢們的不朽文章,觀止矣!而我的學(xué)習(xí)之路才剛剛啟程。
    古文觀止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四
    錢鐘書先生曾說,古代相當(dāng)于人類的小孩子時期,古代是幼稚的,經(jīng)過幾千百年的長進,才慢慢地進化到現(xiàn)代;讀《伊索寓言》可以增進我們對現(xiàn)代文明的驕傲,《伊索寓言》中好多淺薄的見解非加以糾正不可。最近我重讀了一遍《古人觀止》,也覺到古人真是幼稚得可愛,那些正兒八經(jīng)的散發(fā)著頭節(jié)氣的見解,如不加以糾正必“貽害”后人。因此,我以錢先生為榜樣,拈出幾則故事,作為反面教材,以警醒世人。
    一、喪欲速貧。此言出自《檀弓》,意思是不作官了,應(yīng)該迅速窮下去,以免別人誤會他在位時是個貪官。只有儒家弟子才有這般迂腐!俗話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君不見,高官下野大多暴富?只因在臺上時,縱有千二八百萬也不敢露財,下臺了修高樓、泡包廂,又有誰管得著?在臺上時生意不敢“做明”,與大款不敢傍得太緊,下臺了正好利用舊日關(guān)系,以權(quán)易錢。昔日做官,今日為款,潮流每每如此。
    二、如棠觀魚魯隱公想要棠地看捕魚,臧僖伯為此發(fā)了一大通議論,反對隱公去。魯隱公只好說:“吾將略地焉。”看來臧僖伯是個不識時務(wù),沒讀過“下級學(xué)”的書呆子。領(lǐng)導(dǎo)有雅興下鄉(xiāng)釣魚,他不備小車、不置釣具,積極陪領(lǐng)導(dǎo)鍛煉身體,還要“稱疾不從”,天底下有這樣的傻子嗎?奇怪的是,《古文觀止》中這類角色還真不少,比方說里革,比臧僖伯還要惡劣,魯宣公看著就要拉一大網(wǎng)魚起來,他竟然揮刀割斷魚網(wǎng)——好在“適者生存”,這種人注定要“自然淘汰”。
    三、民將筑臺于夏氏陳靈公是古代最著名的昏君。他與夏征舒的母親有染,還要老百姓在夏家修個高臺,以致于章子大搖其頭,預(yù)言陳國必亡。看來,陳靈公吃虧在于他太老實,假若他生在現(xiàn)代,就決不會大張其鼓地修屋筑高臺了,而是要大力發(fā)展“兩非經(jīng)濟”、“路邊經(jīng)濟”,今天“夜來香”,明日“康樂城”,不亦快哉!
    四、杜蕢揚觶晉平公與師曠、李調(diào)一起飲酒作樂,杜蕢進來讓師曠喝了一杯,又讓李調(diào)喝一了杯。平公覺得奇怪,問了原因,主動罰自己一“觶”。這就是“杜舉”一詞的來由。看來浪費人材的現(xiàn)象也是“古而有之”,象杜蕢這樣善于勸酒的`人材,當(dāng)“公關(guān)”或是辦公室主任,才真正物盡其材。甚矣!平公之無珠。
    五、白珩猶在乎?趙簡子招待楚國客人,故意把身上的佩玉撞得丁當(dāng)作響,并問客人:“你們楚國著名的玉器白珩還在嗎?”看趙簡子的舉止,讓我感嘆那時真是落后——一塊石頭是什么寶貝?少見多怪!假若他有幸在今天混個一官半職,他一定會拿出手機說:“這是哥們才送一個,款式新,功能強,上網(wǎng)、發(fā)短信息、傳真樣樣搞定。你的呢?怎么那樣老土?磚頭似的!”
    古文觀止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五
    朋友小牛發(fā)來一片古文觀止觀后感,沒時間細看,保存先,驚為天人。
    文章千古事,《古文觀止》不過200余篇,但卻洋洋灑灑留下了幾千年的歷史軌跡,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興亡,記錄了眾多賢哲的襟懷抱負(fù)。讀書讀人,要讀經(jīng)天緯地大文章,也要讀氣壯山河真丈夫。我鐘愛這些流芳百世的名篇,但更癡想和這些偉丈夫走得近些更近些,想從中探知為什么在往事逾千年的今天每當(dāng)我們讀起這些篇章的.時候心弦總是跟著大家的撥瑟而抖動。
    古文觀止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六
    作為人類精神和靈魂的結(jié)晶,書籍在社會進步中的作用是無與倫比的,歌德曾說:“讀本好書,就像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边@點也不假,《古文觀止》就是這樣本好書。
    《古文觀止》這本書是由清初山陰人吳楚材和吳調(diào)侯倆叔侄編著的。所選之文上起先秦,下至明末,大體反映了先秦到明末散文發(fā)展的大致輪廓。我讀這本書就如同跨入了中國古籍文化巍峨的殿堂,觸目所見,多篇作品,都煥發(fā)著奇光異彩,閃耀著灼見真知,叫人讀就難舍難分,越讀越感到意蘊無窮。其中最讓我身受感觸的'還屬韓愈所著的《師說》文。感覺字字入理,句句動情。
    《師說》中的段話這樣寫到:“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贝笠馐钦f古代求學(xué)的人定都有自己的老師。老師是用來傳授真理、講習(xí)學(xué)業(yè)、解釋疑難問題的。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知識和道理,誰能沒有疑惑呢?有了疑難而不向老師學(xué)習(xí)、請教,那些疑難就始終無法解決了……最后說到真理和知識所在的地方,就是老師所在的地方。
    讀完這段文字,我立刻聯(lián)想到了自己的平時的學(xué)習(xí)。我以前偶爾會有些問題不太懂,而又不敢去問老師或不好意思向同學(xué)請教,怕老師會說我上課沒認(rèn)真聽講而責(zé)備我;怕同學(xué)們因為我成績好竟然有不明白的問題而取笑我?,F(xiàn)在,我終于明白該怎么做了。以后我有不明白的地方定要去請教別人,正如文中所說“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枪实茏硬槐夭蝗鐜煟瑤煵槐刭t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方面,我們向別人請教,并沒有什么可以感到羞恥的地方。
    讀完《古文觀止》這本書,確實令人受益匪淺?。∠M瑢W(xué)們都去讀讀這部國學(xué)經(jīng)典名著。
    古文觀止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七
    歌德曾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边@一點也不假。是日閑暇無比,翻舊書暫遣心情。眼里正好看到一本《古文觀止》,《古文觀止》就是這樣一本好書。這本書能發(fā)出耀眼的智慧之光,使追求永恒的道路上能夠曲徑通幽,柳暗花明。《古文觀止》是迄今為止對中華五千年歷史的寫作名篇較精的一本古文書。里面200多篇短小精悍、瑯瑯上口的小短文從多個角度展現(xiàn)出中華古老文化的博大精深與中華古代人民非凡的智慧?!豆盼挠^止》篇篇煥發(fā)奇光異彩,閃耀灼見真知,包含著大量的立身做人的人生哲理。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所形成的偉大的民族精神。它體現(xiàn)了對國家和人民的一種深厚感情,與為國奉獻、對國家盡責(zé)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財富?!豆盼挠^止》中有大量的愛國名言,讀來催人奮進。如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绷攘葦?shù)語,光華奪目,擲地有聲。當(dāng)然,古人的愛國往往與忠君結(jié)合在一起,但又都從忠君出發(fā),體現(xiàn)出恤民的精神。如歐陽修在《五代史伶官傳序》寫下至理名言:“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提醒人君注重人事,與民休息。
    得民心者的天下,民貴君輕,這些思想和理念在《古文觀止》中比比皆是,也是古代志士仁人的人生理想?!蹲筠D(zhuǎn)季梁諫追楚師》中寫道:“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這是在神權(quán)盛行時代可貴的民本思想?!豆盼挠^止》的文章,大都為文人墨客所撰。他們有的是幕僚,有的是官員,還有的是“自由作家”。幕僚們“以文載道”,表達自己的愛民思想,并進而進諫君主為政得民最為普遍。著名的如唐朝魏征的《諫太宗十思疏》,提醒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載舟覆舟,所宜深慎”。杜牧的《阿房宮賦》,借阿房宮之興衰這一歷史題材,極寫秦始皇不惜民力的窮奢極欲,點名國家滅亡在于君主的失道病民,勸誡后人引以為戒?!皽缌鶉撸鶉?,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國也”,“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秦復(fù)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致萬世而為君”。歐陽修身為滁州刺史,與賓客暢飲山水之間,一醉方休,其樂無窮,從側(cè)面反映了他治滁期間政治清明、人民安居樂業(yè)的社會面貌。他寫的《醉翁亭記》詳述之。對封建社會的黑暗,士大夫們也予以鞭撻。柳宗元的《捕蛇者說》,深刻地反映了當(dāng)時吏治的黑暗,賦稅的苛毒,表達了對處于水深火熱中的民眾的深切同情?!笆熘x稅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人生不可能一帆風(fēng)順,總會起伏跌宕。作為最美散文,《古文觀止》寫景寄情的文章很多,表達了作者們面對成功與失敗,超然出塵的精神境界和人生態(tài)度。北宋的蘇軾,才華橫溢,可卻仕途坎坷,在老年的時候,離妻別子,孤身被貶往黃州,在潦倒不堪之時,月夜泛舟于赤壁之上,寫下了名篇《前赤壁賦》、《后赤壁賦》。“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惟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禁,用之不竭”,“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明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fù)識也”!在人生最悲涼孤寂的時候,蘇軾寄情于山水,在微波粼粼的月色體驗人生,觀照自然,曠達而灑脫。在物欲橫流、精神荒蕪的境況下,走向大自然,在山水間養(yǎng)神怡情、陶冶情操,也不失為安守精神家園、提升思想境界的方法。
    好的作品正如《古文觀止》,是經(jīng)得起歷史考驗,能不斷給人啟發(fā)和智慧。拜讀《古文觀止》,研習(xí)傳統(tǒng)文化,是為增加精神財富之源泉?!豆盼挠^止》在它問世后的300多年里,成為最流行、最通俗、最廣為人知、最有影響的古文選本,值得諸君放在案頭,閑暇誦讀,在美文中感悟人生,在美文中尋得智慧,從而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古文觀止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八
    朋友小牛發(fā)來一片古文觀止觀后感,沒時間細看,保存先,驚為天人。
    文章千古事,《古文觀止》不過200余篇,但卻洋洋灑灑留下了幾千年的歷史軌跡,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興亡,記錄了眾多賢哲的襟懷抱負(fù)。讀書讀人,要讀經(jīng)天緯地大文章,也要讀氣壯山河真丈夫。我鐘愛這些流芳百世的名篇,但更癡想和這些偉丈夫走得近些更近些,想從中探知為什么在往事逾千年的今天每當(dāng)我們讀起這些篇章的時候心弦總是跟著大家的'撥瑟而抖動。
    古文觀止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九
    朋友小牛發(fā)來一片古文觀止觀后感,沒時間細看,保存先,驚為天人。
    文章千古事,《古文觀止》不過200余篇,但卻洋洋灑灑留下了幾千年的歷史軌跡,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興亡,記錄了眾多賢哲的襟懷抱負(fù)。讀書讀人,要讀經(jīng)天緯地大文章,也要讀氣壯山河真丈夫。我鐘愛這些流芳百世的名篇,但更癡想和這些偉丈夫走得近些更近些,想從中探知為什么在往事逾千年的`今天每當(dāng)我們讀起這些篇章的時候心弦總是跟著大家的撥瑟而抖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