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學設計(匯總15篇)

字號:

    比喻是一種修辭手法,它可以通過類比使抽象概念更具體,讓文章更生動有趣。如何建立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在集體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作用?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育經典名言,和大家一起反思教育的重要性。
    音樂教學設計篇一
    大班孩子都喜歡敲敲打打,經常有意無意的用肢體語言自我感知節(jié)奏?;诤⒆觽冞@個特點,圍繞大班建構式主題《開心一刻》,以及對音樂的理解能力,我選擇了這段輕快的音樂,節(jié)奏比較明顯,并且有變化,在孩子樂于感知的基礎上提煉節(jié)奏型,促使孩子的無序學習向有序學習發(fā)展。此外,這次音樂活動,為貼近孩子生活,巧妙引用當今熱門動畫片《喜羊羊和灰太狼》中羊寶寶的形象貫穿始終,使孩子們興趣盎然。
    1、指導幼兒通過兒歌、肢體語言、圖譜探知與表現(xiàn)節(jié)奏型。
    2、在樂器演奏中,幼兒學習看指揮進行節(jié)奏練習。
    3、樂于參加節(jié)奏活動,在活動中體驗打擊樂的樂趣。
    4、通過音樂活動培養(yǎng)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xiàn)能力。
    5、根據(jù)歌詞內容做相應的動作。
    重點目標:指導幼兒通過兒歌、肢體語言、圖譜探知與表現(xiàn)節(jié)奏型。
    難點目標:在樂器演奏中,幼兒學習看指揮進行節(jié)奏練習。
    一、導入營趣。
    二、學習節(jié)奏型。
    (一)游戲兒歌激趣,滲透節(jié)奏。
    師幼進行《捉迷藏》游戲,師有節(jié)奏的呼喊:羊寶寶,羊寶寶,你在哪?幼有節(jié)奏的回應:咩~咩~,我在這。通過簡單兒歌初步感受節(jié)奏。
    (二)、感受音樂,初步探知節(jié)奏。
    幼兒聽音樂,師鼓勵幼兒用肢體語言嘗試拍打節(jié)奏。
    師:我們來聽一段音樂,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拍出音樂的節(jié)奏。
    幼兒探知后,師提煉成節(jié)奏圖譜。
    (三)音樂小路增趣,體驗節(jié)奏。
    全體幼兒走音樂小路,體驗節(jié)奏,進一步探知。
    (四)直觀圖譜學習,掌握節(jié)奏。
    1、學習圖譜。
    2、請幼兒用身體動作拍打出節(jié)奏。
    三、選擇樂器,演奏節(jié)奏。
    1、教師介紹樂器,巧用“約定”組織教學。
    2、幼兒選擇樂器根據(jù)圖譜自由敲打,老師分組指導。
    3、用手中的樂器集體打節(jié)奏。
    4、幼兒用圖標選擇相應的小節(jié),分組合奏。
    5、開音樂會,跟著音樂,看著指揮齊奏。
    四、小結。
    30分鐘的音樂活動,多少能帶給羊寶寶一些快樂,5分鐘的反思,一定能促進我更快的提高。非常感謝省教研室組織這次活動,讓我有鍛煉的機會,也感謝各位評委、老師和同仁,你們辛苦了!
    我的選材是大班上學期《開心一刻》主題中的一個分支。從剛才的活動效果來看,亮點部分想用三個字來概括:“趣、探、活”。
    1:活動環(huán)節(jié)趣味橫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次活動分三步走,達到了誘發(fā)幼兒興趣,激發(fā)求知欲的效果。
    第一步:導入營趣。
    《喜羊羊和灰太狼》,是當今最熱門的動畫片。活動一開始,老師提問:你們喜歡看《喜羊羊和灰太狼》動畫片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幼兒你一言我一語,說:“我喜歡喜羊羊,因為它很喜氣;我喜歡美羊羊,因為它很漂亮。……”,拉近了我和孩子們之間的距離,同時營造了濃厚的活動氣氛。
    第二步:游戲結合兒歌增趣。
    捉迷藏的游戲中,老師念富有節(jié)奏感的兒歌:羊寶寶,羊寶寶你在哪?在活動現(xiàn)場,看見有的孩子有節(jié)奏地回答:咩咩咩,我在這。有的幼兒附和著兒歌拍著手,興趣盎然!
    第三步:音樂小路激趣。
    我們設計了一條音樂小路,引導孩子們在上面歡快地跳,巧妙地讓孩子們初步感知了節(jié)奏的快慢。
    “營趣、增趣、激趣”三部曲,步步趣味橫生,層層巧妙推進,既實現(xiàn)了在“玩中學,學中玩”的教育理念,為后面學習節(jié)奏型做了堅實的鋪墊,同時,也遵循了幼兒由易道到難,由潛入深的認知規(guī)律。
    《綱要》強調,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幼兒,凡是幼兒自己能探索獲得的決不替代,凡是幼兒能獨立發(fā)現(xiàn)的絕不暗示。所以,下面就來說說第二個亮點“探”
    我們一起來回顧幾個場景:
    場景1:音樂出現(xiàn)時,我放手讓孩子們一邊欣賞音樂,一邊嘗試探究節(jié)奏,盡量給他們探知的時間,用他們自己喜歡的方式。有幾個孩子探究的節(jié)奏被老師提煉出來后,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同時也激發(fā)了其他的孩子的探知欲望。
    場景2:音樂小路出現(xiàn)后,老師沒有先示范跳,而是放手讓幼兒嘗試跳;。
    場景3:幼兒自主選擇樂器后,老師沒有急著講授,而是放手讓他們自己探究打擊節(jié)奏。
    3:靈活教快活學。
    教無定法,學無定法。如果教師教法靈活,幼兒自然學得快活。
    當幼兒跳完音樂小路后,引發(fā)了認知沖突,現(xiàn)場生成了疑問:“誰跳得好呢?”,我注意把握住了教的時機,適時的把幼兒拉回到圖譜,使幼兒在渴望的心理狀態(tài)下,明晰事理,以達到教與學的高效。
    另外,運用“約定”巧妙組織教學,使孩子動靜有序,松弛有度。
    二:不足部分。
    1、讓孩子“探”的時候,老師放手不徹底。
    比如欣賞音樂探知節(jié)奏的時候,因為畢竟是比賽,希望能在短時間展現(xiàn)出好的活動效果,所以我總是有意無意的用肢體語言在影響著他們。
    2、在“收”的把握上,沒法照顧到個體差異。
    敢于放手,確實能培養(yǎng)幼兒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但是有句話說得好:沒有聚集的發(fā)散是沒有作用的。我們可以看到,每個環(huán)節(jié)盡管我努力的先放后收,但是收的時候,還是沒照顧到個體差異,因此在現(xiàn)場能看到有幼兒在用樂器演奏的時候,還有些薄弱。
    音樂教學設計篇二
    通過欣賞并演唱《龍船調》這首歌曲,學生能夠體驗到湖北民歌歌曲的藝術魅力,從而提升對民族音樂的興趣,產生民族自豪感。
    【過程與方法】
    通過聆聽、學唱、以及創(chuàng)編歌曲,能夠提升音樂審美能力,以及音樂實踐能力。
    【知識與技能】
    學生能夠掌握對唱的概念與形式及襯詞的特點,熟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重點】
    能夠熟練、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難點】
    能夠體會到歌曲中強烈的湖北土家族民歌的特點,感受民族音樂的魅力
    (一)情境導入
    1.教師通過表演導入的方式演唱三首民歌,請學生根據(jù)歌曲猜測所屬省份:
    歌曲一:“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內蒙古);
    歌曲二:“達阪城的姑娘”(新疆);
    歌曲三:“人人那個都說沂蒙山好”(山東)。
    學生自由發(fā)言。
    2.教師請學生回憶湖北有什么民歌?引入本課《龍船調》。
    (二)初步感知
    1.初聽歌曲
    并設問:“歌曲是用怎樣的速度演唱的?又給你帶來怎樣的整體感受?”
    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總結:速度稍快,情緒優(yōu)美抒情。
    2.復聽歌曲
    引導學生聆聽歌詞并設問:“歌曲描述了怎樣的內容?歌詞有怎樣的特點呢?”
    學生自由發(fā)言。(講述了妹妹去過河,請艄公來推她過河的情景;特點是有很多襯詞,生活氣息濃厚等。)
    教師結合多媒體補充總結:這是一首湖北民歌,一首對唱歌曲,由《種瓜調》為基礎,積累了當?shù)貏趧尤嗣耖L期的生活經驗和智慧,充滿了濃濃的生活氣息,詞義精煉,旋律流暢、優(yōu)美動人,活靈活現(xiàn)地展現(xiàn)了土家幺妹兒的嬌羞、嫵媚,秀才的酸腐、挑逗,和駝背艄公的幽默、野性。音樂特色在于其旋律起伏較大,單域較寬,節(jié)奏較自由,腔調高亢婉轉,有很強的抒情性,感染力強。并在上世紀80年代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25首優(yōu)秀民歌之一和《中國40首民歌大連唱》優(yōu)秀民歌。
    (三)學唱歌曲
    1.進行簡單發(fā)聲練習,引導學生運用自然、圓潤的聲音進行發(fā)聲;
    2.教師范唱歌曲,學生小聲哼唱,熟悉曲調以及歌曲中的節(jié)奏規(guī)律。
    3.教師彈奏鋼琴,學生跟唱樂譜,發(fā)現(xiàn)學生節(jié)奏與旋律有問題教師要及時給予學生糾正并范唱一遍。
    4.教師播放歌曲表演視頻,帶領學生以模仿的形式感受歌曲中襯詞的特點以及表現(xiàn)方式。
    5.教師講解對唱的概念及襯詞的相關內容,借用音頻引導學習湖北方言在歌曲中的表達。(正zeng;是si;雀qiuo;哥guo;河huo;個guo)
    6.組織學生對襯詞部分進行男女分角色搭配演練。
    6.教師彈伴奏,學生填詞演唱,提示注意模仿表演視頻中情感的突出與表達。
    7.以對唱的形式進行男女及分組練習演唱。
    (四)鞏固提高
    播放維也納金色大廳里,宋祖英演唱《龍船調》的視頻,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思考并討論外國人在演唱中國方言歌曲會有什么樣的心情?學生分享,教師給予評價。
    播放《新龍船調》,請學生對比分析有什么異同。(加入流行元素,不失民族風味)。
    (五)小結作業(yè)
    師生共同總結: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如何演唱《龍船調》。了解了歌曲的背景,感受到了湖北民歌的特點,對民族音樂又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同時希望同學們保持對民族音樂的興趣,更加熱愛我們不同民族的音樂與文化。
    作業(yè):請學生課后收集一些其他的民歌,進行對比分析。
    音樂教學設計篇三
    1、以明亮、圓潤而和諧的聲音演唱歌曲《七色光之歌》,表現(xiàn)歌曲活潑、熱情、生機勃勃的情緒。
    2、初步感受二聲部,并唱一唱。
    演唱歌曲《七色光之歌》,初步感受二聲部。
    1、以輕柔、甜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2、唱準波音、下滑音,把握休止符時值。
    課件、電子琴、夢想卡。
    一、導入。
    師:彩虹,人人都見過。誰來說說彩虹?它有什么特點?
    生自由說。(像橋,有七種顏色……)。
    師:聽了你們有聲有色的描述,我仿佛在自己的眼前又看到了一道美麗的彩虹。是的,雨后的七色彩虹,是那樣的美麗、生動,令人贊嘆,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七色光之歌》。
    (板書:七色光之歌)。
    二、學習歌曲《七色光之歌》。
    1、初聽歌曲。
    師:說說這首歌的情緒。
    生:歡快、活潑。
    2、學習第一聲部旋律。
    (1)師范唱,生輕聲跟唱。
    (2)觀看視頻,學唱歌曲第一聲部。
    師:找出難唱的地方、特殊符號、解決的辦法。(波音、下滑音等)。
    (3)全體同學完整演唱第一聲部旋律。
    3、學習第二聲部旋律。
    (1)師范唱第二聲部旋律。
    (2)師教唱第二聲部,生仔細學唱。
    (3)完整演唱第二聲部旋律。
    4、演唱全曲。
    (1)播放歌曲,請學生完整聽一遍。
    (2)師用電子琴,教唱歌曲。
    (3)解決難點。
    (4)齊唱。
    師:多美的七色光,多美的七彩世界,那我們就一起帶著快樂,帶著希望完整的.演唱這首歌曲吧!
    (5)老師唱領唱,學生唱其他部分,師生合作。
    三、課堂拓展。
    (1)師:唱得真好!在這么美麗的七色光的照耀下,我相信你們的七彩夢會更美,孩子們,拿出課前準備的夢想卡,在夢想卡上寫出你們的七彩夢想吧!
    生寫。
    (2)師:雖然不知道你們的七彩夢是什么?但是我相信你們的七彩夢一定會很美。讓七彩橋帶著我們的七彩夢走向未來吧!
    (3)師生共舞。
    師:我一起唱起來,舞起來吧?。úシ乓魳贰镀呱庵琛罚?BR>    四、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仿佛看到了多年后的你們,正用你們的勤勞和智慧編制七彩的世界,我相信你們編制的世界一定會像七色光一樣美麗!
    音樂教學設計篇四
    結合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多元文化,激發(fā)學生對我國民族音樂產生興趣。在對音樂作品的比較聆聽中,引到學生自主探究,認識并了解我國古代音樂中具有文人情致的代表性器樂作品和這些作品中反映出的一種“曲風文雅、意境高雅”的品質和豐富的情感內涵。
    通過《流水》的欣賞,通過伯牙、鐘子期的感人故事,使學生感受到古琴的魅力,同時激發(fā)學生對中華瑰寶——古琴的熱愛。
    感受、體驗古琴曲的深邃意境。
    1、用聆聽、講解、感受、思考、討論、體驗、探究等方法組織教學。
    2、通過講故事、撥動皮筋引領學生探古尋音和引發(fā)學生產生賞樂臆想3、古琴知識和樂曲意境的了解和理解,通過各種不同層次的提問,啟發(fā)學生自己探索。
    一、閉目靜神創(chuàng)心境。
    導入:為更好的進入本堂課的欣賞,現(xiàn)在請同學們閉目靜神片刻。
    二、古韻聲聲續(xù)心境綿情源。
    師:很好,現(xiàn)在請同學們繼續(xù)閉目靜心聆聽一段音樂,想想音樂會帶給你怎樣的心境?(注:播放古琴曲《陽關三疊》)。
    師:那同學們想過你為何有如此心境呢?(注:問題設坎打下伏筆)。
    生:(注:此環(huán)節(jié)因不同的班級會出現(xiàn)不同的反應,但大多班級的同學會產生茫然無語的境地)。
    生:古琴音樂;古箏音樂(注:因知識不一,會出現(xiàn)音色辨別的爭議)說明:此環(huán)節(jié)如學生們出現(xiàn)音色辨別的爭議,可適時加入簡述古琴與古箏的基本區(qū)別。(注:此環(huán)節(jié)學生傳發(fā)介紹古琴樂器的相關資料。目的是:引發(fā)學生自主學習,延伸課堂教學內容,拓寬學生學習視野。)。
    師:很好,剛才同學們通過聆聽古琴曲引發(fā)了很多美妙的心境,與此同時又讓我們產生了無語的感覺,那么今天我們將通過古琴音樂來領悟其深邃的意境。(注:出示課題)。
    三、故事反倒設懸疑,問題引入思因由。
    (設計意圖:高山流水“伯牙遇知音”的故事千古流傳,學生中大部分同學對此故事情節(jié)有所了解和耳聞,但故事背后蘊涵的古琴曲大音希聲之境界所帶來的曲高和寡卻讓學生耐人尋味,此環(huán)節(jié)通過懸疑問由引領學生探古尋音)。
    (注:此環(huán)節(jié)請學科代表分發(fā)與古琴相關的故事資料)問題提出,同學們議論紛紛最后學生感悟到:
    生:(同學們會意一笑,滿懷期待)。
    四、皮筋調動心鳴,引發(fā)賞樂臆想。
    (意圖說明:古琴曲意韻深邃、曲高和寡,對于現(xiàn)代初中生在欣賞時難免會出現(xiàn)無所適從的'現(xiàn)象,通過隨琴曲撥動牛皮筋的手段來促使學生與古琴音弦達到共振的效果,以此來引發(fā)學生產生賞樂臆想)。
    生:暢所欲言。
    五、問題拓展深入,賞樂探古尋音。
    師:剛才同學們對古琴曲《流水》有如此奇妙之感受,想過它通過什么手段或手法來演繹如此神韻的嗎?那么接下來,我們結合課本:“拓展與探究”中第1、2題中所提出的問題來進一步深入探知感尋古琴曲《流水》帶給我們的神韻。
    師:首先,請同學們一起來欣賞一段介紹古琴音色及演奏技法的視頻,想想古琴曲《流水》中是如何運用琴音及演奏手法來表現(xiàn)其深遠意境的?(注:投影板書:一、古琴音色之特點二、古琴常用演奏技法)。
    生:(注:問題提出,同學們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討論)。
    在這次聆聽時請同學們帶著水的流動和心的靈動繼續(xù)閉目靜心聆聽琴曲《流水》,再入佳境探古尋音(注釋:此環(huán)節(jié)老師出示若干裝有水的盆或桶,引導學生把手置于水中隨琴韻在水中游動)。
    (意圖說明:古琴曲《流水》乃表現(xiàn)流水之形態(tài),意通過對山泉、小溪、江河、湖海的描繪來抒發(fā)對大自然壯麗的贊頌。此環(huán)節(jié)在前面同學們用皮筋與琴音產生共振帶來的神韻中,再通過俱像的水來引發(fā)琴音(鼓琴者)與心靈(賞樂者)的碰撞,那豈止是課堂的升華更是古韻的回蕩)。
    師:有了水的流動和心的靈動,你已經有“弦外之音”了嗎?
    生:暢所欲言。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音樂教學設計篇五
    2、能夠通過聆聽不同表現(xiàn)形式的搖籃曲,悟出搖籃曲這種體裁在情感表達方面的共性,受到美的熏陶。
    3、能夠從體驗搖籃曲情感的過程中感受到父母的愛偉大與無私,并懂得用實際行動去珍惜。
    感受音樂的情感,用連貫、柔和的聲音演唱,尤其是八度大跳的部分。
    一、導入。
    1、展示一組寶寶熟睡的圖片,背景音樂為勃拉姆斯《搖籃曲》,創(chuàng)設優(yōu)美的意境。
    2、學生談聽后感受。
    二、主題呈現(xiàn)。
    1、顯示標題“勃拉姆斯的《搖籃曲》”;。
    2、作者背景介紹。
    (1)學生介紹勃拉姆斯生平;。
    (2)介紹歌曲創(chuàng)作背景。
    三、走進音樂。
    2、教唱。
    (1)感受三拍子的強弱;。
    (2)教唱譜(講解弱起、休止、裝飾音);。
    (3)帶著情感,用“u”模唱旋律;。
    (4)填歌詞;。
    (5)處理情感;。
    (6)集體完整的演唱。
    四、聆聽與感受不同表演形式的搖籃曲。
    五、感悟。
    2、陳述這張圖片背后的.真實故事。
    這是發(fā)生在汶川大地震中的真實故事,災難來臨的那一刻,母親雙膝跪地,身體匍匐著,她用瘦弱的背脊擋住了轟然塌下的房屋,為孩子撐起一片生的天地。孩子被救出來的時候,毫發(fā)未傷,甜甜的睡著,他熟睡的臉讓在場所有人感到溫暖。在包裹他的被子里,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部手機,屏幕上有一條未發(fā)出去的信息: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得,我愛你!
    音樂教學設計篇六
    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中國京劇藝術的基礎知識,為進一步學習音樂與戲劇的關系打下基礎。
    1、讓學生在欣賞和模仿中感受京劇的藝術美,提高對京劇藝術的鑒賞力。
    2、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民族文化藝術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在活動中了解京劇的四大行當,初步感受京劇的藝術魅力,培養(yǎng)學生熱愛京劇藝術的興趣。
    京劇的表演以及模仿戲曲的唱腔和動作。
    京劇臉譜多媒體課件。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觀看視頻導入。
    生:京劇。
    師:同學們了解京劇嗎?
    三、新授。
    (一)揭課題。
    師:京劇是我國的國粹,它有哪些值得我們驕傲的呢?今天,王老師就帶著同學們一起了解京劇,一起走近京劇。
    (二)京劇的形成。
    師:要了解京劇,首先要知道它的發(fā)展歷史,我們來看看京劇是怎樣形成的。
    (京劇距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了。在清乾隆五十五年也就是1790年的時候,為了給乾隆皇帝祝壽,一位官員邀請了安徽地區(qū)很受群眾喜愛的徽戲班子進京演出,不想一炮打響轟動了北京的戲劇舞臺,后來徽班為了適應北京觀眾的欣賞習慣,經過努力把徽調、漢調衍化成京調,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京劇。)。
    (三)京劇四大行當。
    1、生角。
    師:對京劇的形成我們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王老師接下來要帶同學們了解的是京劇的行當。什么是行當呢?京劇舞臺上的角色根據(jù)其性別、性格、年齡、職業(yè)及社會地位的不同,劃分為生、旦、凈、丑四大類型,在京劇專門名詞里稱作“行當”。
    2、旦角。
    3、凈角。
    師:了解完旦角后我們來放松一下玩?zhèn)€游戲,每一個小組的桌面上老師都放著一幅拼圖,同學們以最快的速度把這些拼圖拼好,并把它展示在我們的黑板上,現(xiàn)在開始動手吧。
    4、丑角。
    (四)京劇的表演形式。
    師:唱就是歌唱,演唱的意思;念呢?是念白,有音樂性像唱歌一樣;做呢是只做動作不出聲音,有節(jié)奏性像舞蹈一樣;打呢就是打斗時的表演動作。這些就是我們京劇的表演形式。
    (五)學唱京劇。
    師:同學們,就是因為有形式多樣的表演形式,藝術家們才能演繹出一段段流芳百世的京劇作品,下面我就就來欣賞一段藝術家們精彩的表演。
    師: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王老師發(fā)現(xiàn)很多同學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都跟著一起哼唱,既然這么多同學喜歡,那我們也來學習一小段京劇吧!
    1、教唱歌譜。
    師:這是我們剛才觀看視頻《賣水》的歌譜,同學們看看歌曲是幾拍子的?
    生:四一拍。
    師:對了,四一拍的,京劇一般選擇用四一拍子記譜,這是為了突出唱詞清晰、堅實的語氣和情緒。下面,就讓我們帶著這種情緒學唱歌譜吧。
    音樂教學設計篇七
    1、通過教唱,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2、培養(yǎng)學生控制力度變化及氣息支持歌唱的能力、
    3、講解分析曲式,習唱歌曲
    弱起,一字多音缺乏感染力,正確地掌握歌曲的速度及呼吸方法
    視唱法,賞聽法,討論法,歌唱法
    教具: 鋼琴, 放音機, 磁帶
    一、揭示課題
    二、視唱旋律:
    1、視唱b段旋律:
    1)每兩小節(jié)分句匯的聽唱一遍
    指導弱起(兩種劃拍法)
    2)每小節(jié)一句分句聽唱一遍
    注重揮拍
    3)邊揮拍邊視唱一遍
    矯正:附點節(jié)奏,切分節(jié)奏弱起、
    2、視唱b段旋律:
    1)先據(jù)歌詞的標點斷句,并標出強拍、
    2)分句聽唱視唱二遍(揮拍)
    注意:
    a 每句皆弱起,且結束于強拍、
    b 長音時值、
    c 八度大跳與四度音程
    3)隨琴視唱一遍:a 比較節(jié)奏x、x與xx的藝術表現(xiàn)力的優(yōu)劣、
    b 介紹反復記號
    3、整體視唱(師彈琴視唱)有前奏
    三、簡介作品,概括主體、
    1、出聽歌曲,邊聽邊看曲詞,主意主體
    2、簡介作品:
    這是王莘同志于1950年9月創(chuàng)作的,作者懷著對心中國的深厚感情,向往者祖國光明幸福的未來用凝練集中的歌詞,深情豪邁的旋律,暢想了中國人民的理想與事業(yè)!
    3、復聽中分節(jié)概述內容與主題
    四:習唱歌曲:
    1、隨琴習唱a段:
    小結:
    1、句類似號角,雄壯有力、
    2、句平穩(wěn)流暢
    3、句變化重復,統(tǒng)一中求變化,即增強了美感又強調了主題
    2、隨琴習唱b段,習唱矯正:一字多音易唱的軟羽無力
    小結: 節(jié)奏舒展平穩(wěn),旋律優(yōu)美,流暢,因而形成一種浩浩蕩蕩,
    昂首挺胸闊步向前的氣勢
    3、復聽歌曲2生揮拍輕唱一邊,爾后用自然聲唱。
    提示:注意力度變化,及氣息支持歌唱。
    五、學習曲式知識
    1、自讀教材p22
    2、討論《歌唱祖國》曲式
    3,思考與練習之三
    音樂教學設計篇八
    1、學生能夠在感知音樂節(jié)奏和旋律的過程中,初步辨別節(jié)拍的不同
    2、能夠多用自然的聲音、準確的節(jié)奏和音調有表情地獨唱或參加齊唱、合唱
    1、欣賞歌曲《游擊隊歌》
    2、學唱歌曲《致音樂》
    3、學唱歌曲《游擊隊歌》
    4、欣賞樂曲《牧童短笛》
    在本單元藝術家的故事里,分別介紹中外美術家和音樂家東山魁夷、舒伯特、張大千、賀綠汀,他們的藝術道路和人生追求為人們展示了創(chuàng)新,執(zhí)著的精神,是我們藝術學習的光輝榜樣。
    1、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介紹了四位著名藝術家的故事,從而引導學生在欣賞、感受、歌唱、繪畫表演活動中體驗藝術的精髓感悟藝術家的精神。
    2、從舒伯特的故事中感受音樂家舒伯特的藝術人生,體會其作品的魅力。
    3、欣賞音樂家賀綠汀的其他音樂作品和他的故事。了解音樂家賀綠汀的生平與創(chuàng)作,感受音樂家的品格和用藝術報效祖國的經歷。
    1、從舒伯特的故事中感受音樂家舒伯特的藝術人生,體會其作品的魅力,學習歌曲《致音樂》,基本能感受和表現(xiàn)歌曲的情緒。
    2、欣賞感受賀綠汀的音樂作品,能夠哼唱出把部分《牧童短笛》。
    1、《致音樂》的節(jié)奏比較復雜,附點節(jié)奏比較多,音高和音準要注意
    2、《游擊隊歌》中的節(jié)奏比較復雜,十六分音符多,是歌曲的節(jié)奏很密。
    五課時
    第七單元 第一課時
    授課時間:
    六(1)、(2)、(3)、(4) 5/9~5/11
    1、有關賀綠汀音樂作品的錄音帶
    2、音樂家賀綠汀的故事、生活、創(chuàng)作活動的圖片
    1、介紹賀綠汀
    2、欣賞《游擊隊歌》
    欣賞賀綠汀的《游擊隊歌》及他的故事。了解音樂家賀綠汀的生活與創(chuàng)作,感受音樂家的品格和用藝術報效祖國的經歷。
    教學活動學生學習備注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
    2、發(fā)聲練習
    1 3 5 6 5 3
    mi hi hi hi hi hi
    1 3 5 6 5 3 1—
    ma ha ha ha ha ha ha
    a、斷音練習
    (喉嚨放松,聲音自然松弛的發(fā)出來,腹部有氣息支撐)
    b、連音練習
    (注意頭腔共鳴,聲音位置高,口腔有空間,不咬緊,軟腭抬起)
    調整好情緒準備上課
    用歌聲進行和老師問好
    用準確的方法進行發(fā)聲練習
    分別用斷音和連音唱法
    隨時引導學生要注意演唱姿勢和發(fā)聲位置
    二、介紹賀綠汀了解賀綠汀的生平:
    三、欣賞《游擊隊歌》
    1、欣賞歌曲《游擊隊歌》,體會歌曲情緒。
    2、介紹《游擊隊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
    3、了解了創(chuàng)作背景后對歌曲進一步欣賞
    對戰(zhàn)斗充滿信心
    1937年底,“八、一三”事變爆發(fā):作者為鼓舞士氣創(chuàng)作了這首獻給全體將士的歌,從洪洞縣高莊召開了八路軍總部高級將領會議的一次晚會上首演,從此傳唱開來。
    四、小結
    第七單元 第二課時
    授課時間:
    六(1)、(2)、(3)、(4)
    教學準備:
    《游擊隊歌》的欣賞資料
    教學內容:
    學唱歌曲《游擊隊歌》
    教學目標:
    學唱歌曲《游擊隊歌》,感受歌曲并能夠運用卡農形式進行演唱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學生學習備注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
    2、發(fā)聲練習
    5 5 5 5 5 4 3 2 1-
    mi mi mi mi mi yi yi yi yo
    a、斷音練習
    (喉嚨放松,聲音自然松弛的發(fā)出來,腹部有氣息支撐)
    b、連音練習
    (注意頭腔共鳴,聲音位置高,口腔有空間,不咬緊,軟腭抬起)
    用歌聲進行師生問好
    用老師所給出的旋律分別進行斷音和連音的練習
    用正確的方法進行發(fā)聲練習,注意自己的發(fā)聲位置
    同時要注意每個學生的演唱姿勢是否準確
    二、學唱歌曲
    1、復習歌曲創(chuàng)作背景
    2、聽賞歌曲
    請大家聽一聽每個樂句是怎么分的?
    3、學習歌譜
    a、找一找歌曲中有沒有相同旋律的樂句
    b、用慢速、分樂句唱一唱
    c、用中速唱一唱
    4、學習歌詞
    a、用慢速填上歌詞
    b、用稍快的速度唱一唱
    1937年底,“八。一三”事變爆發(fā)后,作者為鼓舞士氣創(chuàng)作了這首歌獻給全體將士……
    按照歌曲中的標點符號分
    找出相同樂句
    注意十六分音符和變化音的音準
    注意音符唱清楚
    注意樂句中的變化音
    注意吐字要清晰
    三、用正確的情緒唱一唱
    四、小結
    反思:
    歌曲旋律朗朗上口,旋律輕快、簡單,學生一下子就樂于接受,學生對那個年代的戰(zhàn)爭不夠了解,通過對歌曲的歷史背景、作者的介紹,讓他們了解更多,也更能體會歌詞表達的樂觀向上的革命精神,從而可以從歌曲演唱中表達出來。
    第七單元 第三課時
    授課時間:
    六(1)、(2)、(3)、(4) 5/16~5/18
    教學準備:
    《牧童短笛》音響資料
    教學內容:
    1、復習《游擊隊歌》
    2、欣賞《牧童短笛》
    教學目標:
    欣賞、感受賀綠汀的音樂作品,能夠哼唱出部分《牧童短笛》的旋律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學生學習備注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
    2、發(fā)聲練習
    1 3 5 6 5 3
    mi hi hi hi hi hi
    1 3 5 6 5 3 1—
    ma ha ha ha ha ha ha
    a、斷音練習
    (喉嚨放松,聲音自然松弛的發(fā)出來,腹部有氣息支撐)
    b、連音練習
    (注意頭腔共鳴,聲音位置高,口腔有空間,不咬緊,軟腭抬起)
    調整好情緒準備上課
    用歌聲進行和老師問好
    用準確的方法進行發(fā)聲練習
    分別用斷音和連音唱法
    隨時引導學生要注意演唱姿勢和發(fā)聲位置
    二、復習歌曲《游擊隊歌》
    1、復習歌譜
    2、復習歌詞
    a、用慢速唱一唱
    b、唱出游擊隊員的機智
    c用多種演唱形式鞏固
    第三樂句的后十六分音符:
    5 5 1 1 2 3 4 5 6 56 5 3 2 4 3
    旋律中的變化音要唱準:
    2 2 2 3 #4 5
    吐字清晰地進行演唱
    三、欣賞《牧童短笛》
    1、介紹《牧童短笛》
    2、欣賞《牧童短笛》,感受樂曲的情緒
    3、輕輕地哼唱樂曲的主旋律
    20世紀30年代,在中國,作為舶來品的鋼琴音樂,幾乎無人問津,然后,有一首成熟的并以鮮明的個性和民族特色登上國際藝術樂壇的中國鋼琴曲就是賀綠汀的鋼琴作品《牧童短笛》。
    樂曲中情緒舒緩到活潑再到舒緩變化。
    a+b+a
    四、小結
    第七單元 第四課時
    授課時間:
    六(1)、(2)、(3)、(4) 5/19~5/20
    教學準備:
    1、舒伯特藝術創(chuàng)作和生平小故事
    2、《魔王》的cd資料
    教學內容:
    1、了解舒伯特的生平
    2、欣賞《魔王》、《搖籃曲》
    教學目標:
    1、從舒伯特的故事中感受音樂家舒伯特的藝術人生,體會其作品的魅力。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學生學習備注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
    2、發(fā)聲練習
    5 5 5 5 5 4 3 2 1-
    mi mi mi mi mi yi yi yi yo
    a、斷音練習
    (喉嚨放松,聲音自然松弛的發(fā)出來,腹部有氣息支撐)
    b、連音練習
    (注意頭腔共鳴,聲音位置高,口腔有空間,不咬緊,軟腭抬起)
    用歌聲進行師生問好
    用老師所給出的旋律分別進行斷音和連音的練習
    用正確的方法進行發(fā)聲練習,注意自己的發(fā)聲位置
    隨時引導學生要注意演唱姿勢和發(fā)聲位置
    二、介紹舒伯特的生平
    了解舒伯特
    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于1797年1月31日出生維也納。他從小學習鋼琴和小提琴,十一歲被帝國小教堂唱詩班錄取。
    僅18xx年一年,舒伯特寫了144首歌曲期中10月的一天就寫了8首歌曲……
    三、介紹《魔王》
    1、介紹《魔王》的
    《魔王》是一首戲劇性藝術性很強的敘事歌曲。這首歌曲創(chuàng)作于18xx年是舒伯特最著名的歌曲。
    四、介紹《搖籃曲》
    a、從它寫出那時起,直到今天還被世界各國的母親們和歌唱家傳唱著。
    b、欣賞《搖籃曲》
    輕聲哼唱
    五、小結
    第七單元 第五課時
    授課時間:
    六(1)、(2)、(3)、(4) 5/23~5/25
    教學準備:
    《致音樂》的音響資料
    教學內容:
    學習歌曲《致音樂》
    教學目標:
    學習歌曲《致音樂》,基本能感受和表現(xiàn)歌曲的情緒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學生學習備注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
    2、發(fā)聲練習
    5 5 5 5 5 4 3 2 1-
    mi mi mi mi mi yi yi yi yo
    a、斷音練習
    (喉嚨放松,聲音自然松弛的發(fā)出來,腹部有氣息支撐)
    b、連音練習
    (注意頭腔共鳴,聲音位置高,口腔有空間,不咬緊,軟腭抬起)
    用歌聲進行師生問好
    用老師所給出的旋律分別進行斷音和連音的練習
    用正確的方法進行發(fā)聲練習,注意自己的發(fā)聲位置
    隨時引導學生要注意演唱姿勢和發(fā)聲位置
    二、學習歌曲《致音樂》
    1、欣賞歌曲、體會歌曲的情緒
    2、歌曲中的休止符較多,邊聽邊感受
    3、聽歌曲旋律,歌曲中的附點節(jié)奏要聽清楚
    4、唱一唱歌譜:
    a用慢速唱一唱
    b、用中速唱一唱
    5、填上歌詞:
    a、用慢速唱一唱
    b、中速唱一唱
    抒情、優(yōu)美地
    數(shù)好休止符的時值
    注意歌曲中的附點節(jié)奏
    先去掉裝飾音唱一唱,數(shù)好休止符的節(jié)奏
    注意音高及音準
    注意連音線的歌詞:
    使我的心中充滿了幸福和溫暖
    帶進美好的世界中
    三、用適合的情緒唱一唱用適合的情緒唱一唱
    四、小結
    教學反思:
    舒伯特的作品可能學生在平時課外聽到過但不熟悉,進過介紹他的生平以及其他作品,使學生對他了解更多、更深。藝術歌曲經過了時間的推敲成為經典,但并不是經典都可以被學生馬上接受,關鍵在于老師的正確引導,要幫助學生在反復的演唱中體會到藝術歌曲的魅力。
    音樂教學設計篇九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要提供自由表現(xiàn)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chuàng)造,肯定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xiàn)方式,分享他們創(chuàng)造的快樂?!苯處煴仨殢挠變旱慕涷灣霭l(fā),在音樂教學之前認真考慮幼兒原有的知識經驗,使新知識落在幼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并與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緊密結合。
    本次活動教育價值旨在:幼兒聽覺信息與故事情節(jié)的相結合進行韻律活動;激發(fā)幼兒音樂聯(lián)想;音樂審美體驗;創(chuàng)造能力規(guī)則意思訓練。
    1.初步熟悉音樂結構,初步能有規(guī)律的做拍手、長鼻子、驢耳朵等動作。
    2.借助舞蹈動作、圖片等的提示,感知a段動作的順序及重復、學習運用規(guī)律掌握動作。
    3.感受音樂律動活動帶來的樂趣。
    重點:幼兒初步熟悉音樂結構,能有規(guī)律的聽音樂做動作。難點:感知a段動作的順序及重復/學習運用規(guī)律掌握動作。
    1.《木偶奇遇記》已知故事經驗。
    2.音樂《t'espascappinocchio》選段。
    一、熱身活動,音樂律動。
    二、情景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1.教師:小朋友們聽過木偶奇遇的的故事嗎?里面的小木偶因為說謊結果怎么樣了?
    幼兒:小木偶人說謊長出了長鼻子。
    2.教師:誰來用動作做一做長鼻子的動作?驢耳朵可以怎樣做?幼兒動作示范。
    (評析:幼兒對語言活動《木偶奇遇記》很感興趣,導入環(huán)節(jié)采用了故事回憶導入,幼兒自主回憶內容,回憶對故事情節(jié),對于木偶說謊變長鼻子驢耳朵記憶較深刻并用動作表現(xiàn)的形式,讓幼兒的思維更具體形象性,鞏固認知,也激發(fā)幼兒的興趣,為下個環(huán)節(jié)做好了良好的鋪墊。)。
    三、教師表演,幼兒觀察教師的動作,初步感知歌曲旋律及節(jié)奏。
    1.教師:剛才音樂里面小木偶做了那些動作?這些動作代表發(fā)生了什么?幼兒:“做了長鼻子,驢耳朵,砍木頭的動作?!?BR>    2.教師:小朋友們說到了...動作(教師出示圖片)。
    3.教師:我們再來聽一聽看一看到底怎樣的,先做了什么動作在做了什么?幼兒:“變出了長鼻子,驢耳朵然后去砍木頭休息,變成了真的小男孩。”
    (難點:引導幼兒重點感知動作模型abab模式)。
    4.教師完整表演,幼兒動作模仿帶領幼兒理清動作順序,出示正確圖譜。
    5.師生小結動作順序。
    (評析:整首音樂情節(jié)型旋律分明,幼兒在聽的過程中大多數(shù)能夠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將音樂分別代入故事的情節(jié)當中,根據(jù)音樂或教師提示,并作出相應的動作,表現(xiàn)音樂內容。重點在于幼兒能夠將故事與音樂相結合并能感知音樂abab的重復結構,在此過程中教師語言提示幼兒故事內容與音樂融為一體用自己的動作表現(xiàn),并在重復的音樂與動作表演中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先后順序以及重復的規(guī)律。)。
    四、通過動作,圖譜,感知音樂動作的順序及重復,嘗試創(chuàng)新動作。
    1.教師:這一次我們一起看著圖來跟著音樂試一試來玩一玩小木偶變真孩子的游戲吧。
    3.教師:小朋友們都特別厲害,基本都會了,那現(xiàn)在要考考你們了,除了剛才學會的長鼻子驢耳朵的動作還有不一樣的嗎?(請幼兒上前動作創(chuàng)新示范,并請其余幼兒模仿)。
    幼兒:兔子耳朵大象鼻子小狗耳朵豬鼻子.....4.教師:現(xiàn)在用你自己喜歡的動作來玩一次吧。
    (評析: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對本班幼兒將聽覺信息與故事情節(jié)內容相結合以及聽力分辨并作出相應動作模仿的一個檢驗,在這個過程中幼兒能夠根據(jù)以上環(huán)節(jié)得到的已有經驗,進行模仿表演。教師根據(jù)幼兒已知順序,用語言提示或圖譜等方法加以鞏固幼兒對于音樂固定模式的理解記憶。并啟發(fā)幼兒自由發(fā)揮創(chuàng)編動作。)。
    五、教師引導幼兒游戲,體驗游戲的樂趣。
    1.教師規(guī)則講述:現(xiàn)在請一個旁邊的小朋友面對面,一起來玩這個游戲,當ye的時候石頭剪刀布,輸了的當小天使幫助贏了的小木偶變成真孩子怎么幫助輕輕的摸摸贏了的小木偶的腦袋。一樣的小朋友就握握手。(教師示范)。
    2.幼兒游戲2—3次。
    (評析:幼兒加入游戲環(huán)節(jié)后,幼兒的角色代入感增強,對于音樂韻律游戲充滿了喜愛。在情節(jié)音樂背景下,游戲中加入了規(guī)則,幼兒不僅在音樂韻律活動中得感知音樂大膽表現(xiàn),還在音樂游戲潛移默化遵守游戲規(guī)則,這種方式的游戲能到達很好的視、聽、動統(tǒng)合訓練效果)。
    六、放松。
    1.今天我們有的小朋友當了小天使幫助了小木偶變成了真的小朋友,樂于助人,還有的小朋友雖然當?shù)眯∧九嫉峭ㄟ^自己的努力和小天使的幫助實現(xiàn)了自己的愿望,每一個小朋友都很棒哦,現(xiàn)在我們聽音樂輕輕地休息休息吧。
    對于4歲左右的幼兒來說,參與音樂活動,興趣是首要的,因為這是促進其發(fā)展的基本前提。本次活動情景導入方式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鼓勵幼兒加入并持續(xù)參與活動。在此次活動的開展中,我運用了以下策略幫助幼兒掌握活動內容:
    1.活動采用的情景導入,激發(fā)幼兒興趣。
    在活動中幼兒聽得專注、動得投入,氣氛愉快。通過對音樂的認真傾聽,從而運用語言及身體的動作去表現(xiàn)音樂,近而培養(yǎng)幼兒音樂段落的分辨能力以及對于音樂的模式理解能力。要使幼兒對律動活動感興趣,就應讓幼兒動起來,參與到音樂活動當中。同時對于音樂聽覺以及對音樂的聯(lián)想表達得到了提高。
    2.音樂趣味性強,環(huán)節(jié)循序漸進,符合幼兒年齡特點。
    玩游戲可以說是幼兒的天性,游戲也是幼兒最基本的活動。實踐表明:幼兒對自己感興趣的游戲連續(xù)玩上若干遍,仍然興趣盎然。它符合幼兒的生理、心理特點:幼兒好動、好玩,愛模仿、思維具體形象,符合音樂的感知規(guī)律,因此將音樂和故事情節(jié)融為一體是可行的教學手段。在活動過程中,注意讓幼兒自己表達想法,不要拘束幼兒的想象空間,動靜結合。
    音樂教學設計篇十
    2、歌表演《四季童趣》
    3、復習童年游戲《老鷹捉小雞》《丟手絹》
    4、選用內容:學習用豎笛演奏歌曲
    一、引導學生聆聽《四季童趣》《我們多么幸福》,培養(yǎng)學生完整聆聽音樂作品的良好習慣,引導學生動手主動參加音樂實踐活動,表達出對童年生活的回憶與熱愛。
    二、通過自編動作表演歌曲《四季童趣》,體驗天真可愛、通過創(chuàng)編動作與師生互動的交流,學習以動作來表現(xiàn)體驗自己的情感,引導學生參加音樂實踐活動。
    三、引導學生用豎笛演奏歌曲《我們多么幸?!吩鰪妼W生學習音樂作品的興趣,提高學生器樂的演奏能力。
    一、常規(guī)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chuàng),較有規(guī)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jié)拍或節(jié)奏)。
    2:音樂課堂小常識:坐姿、歌唱的常規(guī)等。
    3:復習歌曲《搖啊搖》唱一唱;豎笛練習:吹一吹
    二:新課學習:
    (一)復習童年游戲:《老鷹捉小雞》《丟手絹》
    (二)聆聽《四季童趣》
    2、聽音樂:邊聽邊用手勢按圖形譜的形狀劃動。學生隨音樂模仿小兔跳。再隨音樂模仿烏龜爬。
    師:說說誰的行走速度快?誰的行走速度慢?
    板書:快慢
    難點解決》1、從人的一般行走的速度與烏龜比較。
    2、可請一個學生扮小兔跳,一個學生扮烏龜爬,再和老師走進行對比,
    引出“中速”并板書。
    3、聽《四季童趣》說說第1、2段速度怎樣?情緒怎樣?第3段速度怎樣?情緒怎樣?(完成書上練習)。
    (三)聽辨練習:用lu模唱3 5 6三個音
    聽一聽老師彈奏的兩個益鳥中哪個高?哪個低?用手勢表示并用lu模唱。
    3 5 5 3 5 6
    5 3 3 6 6 3
    :鼓勵與表揚,并指出不足之處。
    音樂教學設計篇十一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北國風光》欣賞課《冬獵》。
    1、知識與技能:通過欣賞作品,感受音樂描繪的冬獵場面,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想象力,感受樂曲的各種變化。
    2、過程與方法:通過分析作品,了解音樂與所呈現(xiàn)的畫面的關系,提高學生分析音樂、理解音樂、欣賞音樂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了解北方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想象力。
    教學難點是提高學生分析、理解、欣賞音樂的能力。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視頻、圖片、音樂等。
    教學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首先,請大家欣賞一首歌曲。(播放《勇敢的鄂倫春》)。
    教師總結:這首歌曲講的是鄂倫春族人守護山林的故事,“鄂倫春”的意思是山嶺上的人,而今天我們也要學習一首和鄂倫春族人有關的作品,名字叫做《冬獵》。
    二、全曲欣賞。
    1、聽賞音樂。
    提問1:請大家先安靜聆聽,聽完后,和大家分享你在音樂中聽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學生自由回答。
    2、再聽作品。
    提問:通過音樂帶給你的不同感受,你將作品大致分為幾部分?
    (兩個部分)。
    其實,除了大家判斷出的兩個部分外,第一部分前有引子,第二部分結束時有尾聲,現(xiàn)在,我們就將作品拆開來,一點一點的欣賞與了解這首作品。
    三、分段欣賞——引子。
    1、欣賞引子。
    提問:音樂中的哪些片段或節(jié)奏能表現(xiàn)出這是冬獵的場面呢?
    (神秘和緊張感)以及(模仿槍聲或腳步聲的節(jié)奏型)。
    2、節(jié)奏練習。
    (練習要求:聯(lián)系時,節(jié)奏應由慢漸快,由弱漸強;再由快減慢,由強漸弱。模仿出獵人打獵時躡手躡腳怕獵物發(fā)現(xiàn),再到追趕獵物,漸漸跑遠的過程。)。
    (害怕,緊張,恐慌,這就是音樂的方式營造出的氣氛。)。
    四、分段欣賞:第一部分。
    1、提問:如果你作為一個獵人,在打獵過程中你會做哪些事情?
    (觀察、追逐、搏斗、制伏等等)。
    2、分別聆聽觀察、追逐、搏斗的音樂片段。
    3、分析這三個音樂片段的特點。
    a主題+三組下行音+突然弱下來的旋律。
    加深學生對a主題的旋律記憶。
    4、聽賞a主題的再次出現(xiàn)。
    a主題+突然弱下來的旋律+越來越緊湊的音型。
    五、分段欣賞:第二部分。
    1、提問:與第一部分對比,第二部分有什么變化呢?
    (旋律線條拉長,音樂轉為開闊明亮的調性。)。
    2、提問2:在這一部分的結尾部分,為何作品又轉回了樂曲開始的基調?
    (開放式討論)。
    六、介紹作品與演奏樂器。
    《冬獵》選自組曲《北方民族生活素描》,作曲家是劉錫津。這一組曲分為《賽馬》,《馴鹿》,《漁歌》,《冬獵》四個小曲。《冬獵》描寫了居住在大小興安嶺的鄂倫春人的狩獵場面。
    《冬獵》的演奏樂器是柳琴,柳琴又叫柳葉琴,土琵琶。柳琴身材嬌小,音色清脆,是我國民族樂器中的彈撥樂器,柳琴的外形、構造、演奏技法都與琵琶類似。
    五、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欣賞了劉錫津的音樂作品《冬獵》,從中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音樂的表現(xiàn)手段是多樣的,每個人對音樂都會有自己的理解,在感受音樂的基礎上,只要我們對作品的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就可以從音樂中獲得更多的感受。)。
    音樂教學設計篇十二
    《頭發(fā)、肩膀、膝蓋、腳》這首歌曲詞曲簡單多重復適合中班幼兒的接受水平。我嘗試引導幼兒從最感興趣的動作開始,引導幼兒在愉悅的氛圍中感知身體的部位,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旋律培養(yǎng)幼兒的認知能力和音樂表現(xiàn)力。
    活動目標。
    1、能用不同的速度演唱歌曲,同時配以相應的動作。
    2、嘗試做控制性演唱,用動作代替歌詞。
    3、感受音樂帶來的快樂。
    重點難點。
    重點:能用不同的速度演唱歌曲,同時配以相應的動作。難點:嘗試做控制性演唱,用動作代替歌詞。
    活動準備。
    活動過程。
    2、發(fā)聲練習。
    1、“小朋友們好”“陳老師您好”(cdc)。
    2、小動物之歌。
    ——提示幼兒站姿:雙臂自然下垂,眼睛向前看。
    ——不喊唱,但也不刻意地控制聲音,唱時嘴巴要打開。
    ——自然的呼吸,吸氣不聳肩。
    3、玩游戲。
    教師:要跟小朋友們玩一個游戲,陳老師說哪個部位,你們就摸哪個部位,要仔細聽。
    ——教師依次說出頭發(fā)、肩膀、膝蓋、腳的部位名稱,請幼兒用雙手指出相應的部位,老師說的速度可以變化,增加游戲的趣味性。
    4、學唱歌曲。
    教師:陳老師會把剛才咱們玩的游戲唱到歌曲里,請你仔細聽,我唱到什么了?看誰能把我唱到的身體部位按順序說出來。
    ——教師范唱歌曲,幼兒欣賞。
    教師:你們在我的歌曲里都聽見什么了?你們能按順序說出來嗎?
    ——教師再次范唱歌曲,鼓勵幼兒老師唱哪里,你就摸到哪里。
    教師:剛才有的小朋友聽的特別認真,能知道陳老師唱的順序,有的小朋友還沒記太清,現(xiàn)在仔細聽陳老師說一說這個小兒歌。
    ——利用圖譜,幼兒跟老師一起熟悉、記憶歌詞。
    教師:現(xiàn)在中二班的小朋友和陳老師一起邊看圖邊說一說這個兒歌。
    ·關注第一小節(jié)和第五小節(jié)附點音符的節(jié)奏,帶幼兒重點練習。
    幼兒整首歌曲學唱,并添加上相應的動作教師:咱們一起來跟著琴聲唱一遍吧。
    ——教師根據(jù)幼兒掌握的情況把握歌曲速度。
    5、嘗試控制性演唱。
    教師:現(xiàn)在陳老師又增加難度了,在唱肩膀的時候,咱們不出聲音,在心里。
    唱這句話。咱們來試一試能不能做到。
    ·請能做到的小朋友跟大家分享好的方法。(只張嘴不出聲、在心里唱)教師:現(xiàn)在我又增加難度了,在唱到膝蓋的時候,可以拍一拍自己的膝蓋,不唱出來。
    ——指導幼兒體驗隱藏部分歌詞。
    ——根據(jù)幼兒掌握的情況,可以嘗試隱藏兩個部位。
    6、音樂游戲“我把小手藏起來”,提示幼兒玩法和規(guī)則教師:聽音樂做動作,做自己喜歡的動作。
    ——教師的動作要有感染力,帶動幼兒一起做。
    活動。
    總結。
    這節(jié)音樂課為了讓幼兒能更清楚的記得歌詞,我先讓幼兒記住身體的部位,由于歌詞很簡單,又是幼兒比較熟悉的身體部位,幼兒學起來很有興趣,注意力都很集中,很快就學會了歌曲,所以課上起來還算比較輕松,但活動難點用動作代替歌詞有一部分幼兒不能掌握,會后還需要玩一些代替性的游戲。
    音樂教學設計篇十三
    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裝載量也隨之增大。
    過程與方法。
    1、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斷改進船的形狀,增大船浸入水中的體積。
    2、按照自己設計的方案制造小船,并不斷改進。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體會不斷改進設計對結果的影響。
    2、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小組協(xié)作、合作進行研究的習慣,體驗學科學用科學的樂趣。
    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小組協(xié)作、合作進行研究的習慣。
    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裝載量也隨之增大。
    在活動中了解船文化,體驗船的承重和船艙的大小是和船的穩(wěn)定性密切相關的。
    教師準備:水槽一個,橡皮泥若干,墊片若干,課件。
    學生準備:收集船的發(fā)展史資料,造個性船需要的各種材料。
    一、船的發(fā)展史。
    1、船一直以來是水上交通工具,古往今來,人們制造了形態(tài)各異的船,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2、欣賞完這些圖片后,有沒有同學來說一說船的發(fā)展史?
    3、下面請同學們跟老師一起來認識一下船的發(fā)展史。(教師邊出示課件圖片,邊講解)。
    4、我們可以通過“古觀落葉以為舟”就知道祖先早期對一些物體能浮在水面上的認識,也許正是由于這種自然現(xiàn)象,引起人們航行的念頭。人騎坐在圓木上,順水漂浮,如果他還握著一塊木片,就可以向前劃,如果把圓木掏空,人就可以舒適在里面,并隨身攜帶自已的物品,這就是人們最早的船---獨木舟。從這以后,人們又逐步學會了做面積大的筏,這是原始社會出現(xiàn)的。大約三千多年前,我國就開始出現(xiàn)了木板船,隨后人們又在長期經驗中,創(chuàng)造了利用風力行駛的帆船,剛開始帆不能動,只有順風時才可以用。風不順就只有落帆劃漿。后來人們明白只要使用帆與風向成一定角度,帆就可以推動船前進,于是發(fā)明了轉動帆。
    經過幾千年發(fā)展,18世紀歐洲出現(xiàn)了明輪,后又出現(xiàn)蒸汽機,船開始向更現(xiàn)代化,更完善的發(fā)展。
    二、做一艘橡皮泥小船。
    1、欣賞完這些船,了解了船的發(fā)展史,大家想不想擁有自己的小船?
    2、出示材料:橡皮泥。
    (1)把船造得盡量大。
    (2)浸入水中體積越大,排開的水量越大,浮力大后,載重量也多。
    4、今天我們用老師發(fā)的墊圈來表示載重量,墊圈越多,意味著一一載重量越大,我們要做的是比比哪個小組在橡皮泥一定的情況下,哪組的小船載重量大。
    5、那把墊圈放入水中有什么要求嗎?四人小組討論。
    6、課件出示實驗提示:
    (1)先把船平穩(wěn)地放入水中,不可以浸水。
    (2)放墊圈的時候盡可能平穩(wěn),一個個的放,當最后一個放入水中而船沉浮了,那么最后一個不算船的載重。
    (3)邊放邊數(shù),實驗三次,注意衛(wèi)生。
    7、出示小船制作要求:裝載量大,平穩(wěn),美觀,大方。
    8、現(xiàn)在我們就按大家說的這些評比條件,用橡皮泥開始制作小船,相信大家一定很棒。
    9、各小組匯報,各小組派代表去欣賞別的小組小船。
    四、用其它材料造船。
    2、沒有帶材料的同學,請你按書本p10說說你準備做什么小船,用什么材料,自己覺得小船有什么優(yōu)點,寫在作業(yè)本上。其它同學按自己做好的小船寫在作業(yè)本上。
    3、各小組把船放入水中試一試,看看還有什么需要改進的地方?
    4、沒有帶船的小組,老師這里有一些紙,試著用紙去實驗一下。
    5、請同學們再來說一說你的小船還需改進什么?試航之后,你覺得它還有什么優(yōu)點?
    6、請各小組把船拿上來,開一個小型船展覽會,全班欣賞,評一評你認為哪艘小船比較好。
    音樂教學設計篇十四
    1、了解、接受多元音樂文化,開闊學生視野。
    2、通過中外爵士樂的欣賞,使學生感受、體驗爵士樂音樂的風格特征。
    3、激發(fā)學生練習爵士樂的興趣,為進一步欣賞和表演爵士樂打下基礎。
    爵士樂的風格特征。
    爵士樂節(jié)奏練習。
    一、創(chuàng)設情境,組織教學。
    二、導入——對比欣賞歌曲《茉莉花》——引出“爵士樂”。
    三、新課:
    1、請大家談談對“爵士樂”的印象。
    2、教師簡介爵士樂的起源,解釋“布魯斯”和“拉格泰姆?!?BR>    3、常見爵士樂器的簡介。
    4、欣賞《南部之子》。
    注意:
    a樂器演奏部分以什么樂器為主奏?(引出迪克西蘭爵士樂)。
    b伴奏部分強弱有什么規(guī)律(打破傳統(tǒng)強弱規(guī)律)。
    5、欣賞《不知為何》,注意樂曲是否容易唱?(引出連續(xù)切分)。
    6、爵士樂的風格特征歸納。
    7、學生用電子琴彈奏音樂片段,體會爵士樂風格。
    8、學生分聲部練習與多聲部練習節(jié)奏。
    9、爵士樂在中國的發(fā)展與現(xiàn)狀。
    10、學生即興表演舞蹈或律動。
    四、爵士樂的價值及影響。
    五、小結、下課。
    資料:《南部之子》是一首由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演奏并演唱的爵士音樂。樂曲速度稍快,表達演奏者愉悅的心情。樂曲開始的前半部分和結尾部分是以小號為主的爵士樂隊演奏,當中穿插一段演唱。歌詞:在南部有位青年人,英俊瀟灑,平時穿著打扮猶如國王一般,是當?shù)嘏猿绨莸呐枷?。青年人熱愛音樂,把音樂視為生命。人們都把他稱為“南部之子”。
    《不知為何》是一收由諾拉·瓊斯演唱的爵士音樂。在以鋼琴和大提琴為主的爵士樂隊伴奏下,歌聲徐緩、纏綿,曲調松弛、怡然、略帶憂傷。散發(fā)著一種特有的民謠的清新韻律。諾拉·瓊斯的演唱音色優(yōu)美、清新亮麗。
    路易斯·阿姆斯特朗(1901-1971)著名的美國黑人爵士音樂家,被稱為“爵士樂之父”。表演熱情洋溢、詼諧機智。
    諾拉·瓊斯(1979――)具有“爵士公主”之稱,她的演唱融合了爵士音樂、鄉(xiāng)村音樂、流行音樂等多種音樂風格。演唱專集《不知何故》曾在2003年第45屆格萊美大獎上獲8項提名,并獲年度唱片、年度最佳單曲、年度最佳新人、最佳流行女歌手、最佳流行樂演唱專集、最佳非古典錄音工程專集、年度古典制作人8項大獎。她史無前列地奪得了格萊美所有的四項最重要的獎項。
    爵士樂(jazz)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興起于美國南部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的黑人音樂,后來傳入城市風靡美國,并成為世界性的流行音樂。爵士樂是美國最有代表性的一種民間音樂。獨特的音樂語言、極具個性的靈活的音樂演奏,時而低沉憂傷,如泣如訴;時而強勁高亢,激動奔放,給人深刻的精神體驗和心靈的喜悅。
    爵士音樂來源于布魯斯。布魯斯是17――18世紀,黑奴懷念故鄉(xiāng)和親人,常常唱一種哀歌表達他們痛苦的心聲,由于藍色在美國被看作是憂郁的色彩,這種悲哀的歌曲,統(tǒng)稱布魯斯。
    拉格泰姆鋼琴音樂是爵士樂的另一個起源。它從非洲民間音樂發(fā)展而成。音樂帶有幽默、歡樂、活潑的情趣。喬普林被人們譽為“拉格泰姆之王”。
    迪克西蘭爵士樂始于20世紀初,它吸收了“布魯斯”音樂和“拉格泰姆”音樂的成分,形成一種由小號領奏的小樂隊即興演奏特色。最著名的代表就是路易斯·阿姆斯特朗。
    自由爵士樂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它不同于以往爵士樂,在和聲、旋律方面沒有太多的限制,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可以自由、大膽、隨心所欲地發(fā)揮。它強調音樂本身的強度與張力,加入大量的不協(xié)和音,把非洲、印度、日本及阿拉伯等不同音樂融合到一起,采用印度的西塔爾琴、塔部拉雙鼓、擴音“拇指鋼琴”,以及大量的電子音響設備和打擊樂器。它一出現(xiàn),就受到廣大爵士音樂家和爵士迷的喜愛。自由爵士樂隊20世紀爵士樂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爵士樂在我國的歷史。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就曾出現(xiàn)過相當規(guī)模的爵士樂演出和一些頗具水準的爵士樂音樂家。那時主要是為舞廳伴舞。80年代末以來,爵士樂在中國復興,并贏得越來越大的發(fā)展空間。
    音樂教學設計篇十五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會本科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習本課的寫作方法(先總后分的方法)。
    4、感受音樂之都維也納濃厚的音樂氛圍,體會維也納人民對音樂的酷愛。
    抓住重點詞句理解維也納為什么被稱為音樂之都。
    教學準備錄音機、磁帶。
    播放《藍色多瑙河》樂曲。
    在多瑙河河畔,有一個城市叫維也納,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課文,通過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學生交流)。
    1、請大家自己快速讀一讀課文,看看課文是從哪幾方面具體體現(xiàn)維也納是音樂之都的?把主要的句子劃下來。
    2、學生交流,教師板書提綱(古典音樂的搖籃、用音樂裝飾的城市、一天也離不開音樂)。
    3、同學們在讀書的時候,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篇課文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全文按先總再分的寫法來寫的,每一個分層次又是按先總后分的寫法來寫的)。
    4、下面我們就從這幾個方面來學習課文,請你選擇你感興趣的一個方面來讀,然后再談談你對這一內容的理解。
    1、交流第二自然段。
    (1)請男同學站起來讀第二自然段。
    (3)你能通過讀把感受讀出來嗎。
    (4)誰能比他讀得好?(指名讀)。
    (5)齊讀第二自然段。
    2、交流第三自然段。
    (1)為什么維也納是一座用音樂裝飾的城市?對于“用音樂裝飾”這個詞你怎么理解的?
    (2)我們一起來欣賞幾幅圖片,感受這濃濃的音樂氛圍。
    (3)指導朗讀。誰能把這段話讀好?(指名讀)。
    (1)你覺得這句話中哪個詞最重要?
    (2)為什么說維也納一天也離不開音樂?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學生交流)。
    (3)“摻和”什么意思?(混合,混雜)音樂和花香混合在一起,既給人以聽覺又給人以嗅覺的美好享受。
    (4)為什么說“更有趣的是”這說明了什么?(維也納人對音樂的喜愛,他們一天也離不開音樂)。
    (5)當你漫步街頭,聽輕快的華爾茲圓舞曲響起來了,聞一聞,晚風中飄蕩著花草的芬芳,此時此刻你的心情怎樣?(指明讀這一段話)。
    (1)為什么維也納歌劇院成為世界歌劇中心?能談談你們讀后,看后的感受嗎?
    (2)下面我請一位同學先來讀一讀,我給你配樂。其余同學認真聽,邊聽邊通過圖片欣賞這座著名的歌劇院。
    總結:國家歌劇院金碧輝煌,宏偉壯觀,維也納戴上了璀璨的光環(huán),讓音樂之都名聲遠揚,她無愧為“音樂之都”
    15、音樂之都維也納。
    世界著名用音樂裝飾的城市。
    音樂之都一天也離不開音樂。
    “世界歌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