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閱讀與寫作教案設計(模板17篇)

字號:

    教案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需求進行個性化的調整和修改。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發(fā)展規(guī)律,合理安排教學步驟和時間分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小編希望以下的教案范文可以為教師提供一些思路和靈感。
    閱讀與寫作教案設計篇一
    教學目標:
    1、了解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領略獨具魅力的神話天地。
    2、通過閱讀,豐富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開拓視野,啟迪智慧。
    3、感受遠古人類呼喚光明、伸張正義、信守真理的美好品質。
    4、了解中國古代神話的豐富多彩和璀璨的歷史文化。
    重難點:1、了解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領略獨具魅力的神話天地。
    2、通過閱讀,豐富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開拓視野,啟迪智慧。
    課時:一課時。
    課前準備:布置學生閱讀《為你打開一扇門》中的幾則神話故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專題。
    1、焰火漫天,音樂奏響,歡迎你走進美妙的神話世界。
    他開辟了天地,并用身軀化作世間萬物。
    他帶領百姓戰(zhàn)勝洪水,三過家門而不入。
    他為民除害,射下了天上的九個太陽。
    她懷抱玉兔,在月宮遙望親人。
    她化做小鳥,把石子投入大海。
    她創(chuàng)造人類,使百姓獲得新生。
    神話世界充滿了神奇與奧秘。
    2、你認識這些人物嗎?他們的故事你讀過嗎?誰來給大家說一說。
    指名介紹故事。
    老師要表揚你們記性真好,讀過的故事還能記得它的主要內容,了不起!沒讀過的故事也沒關系,等會兒我們可以一起讀。
    3、你們發(fā)現(xiàn)這些人物有什么特點嗎?
    揭示概念:神話就是關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對自然現(xiàn)象和社會生活的一種天真解釋和美好向往。在這些神話故事的背后蘊含著什么呢?讓我們細細品味。
    二、舉一反三,掌握閱讀方法。
    1、請大家打開《女媧補天》這個故事,自由地讀一讀,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可以查查字典。
    2、故事中的女媧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請同學們抓住重點段落多讀幾遍,然后說說自己的體會。
    交流體會,感受人物,明白道理。
    a、不怕困難。
    咱們在閱讀時要通過自己的想象,在頭腦中產生具體的畫面,這樣才能更好地感受人物形象。
    b、無私奉獻。
    你們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tài)讀,感受人物內心世界。
    c、堅持不懈。
    d、勇于探索。
    對,這也是這篇神話故事要告訴我們的道理。
    4、交流。
    三、小結方法,鼓勵讀書。
    1、古老的神話永遠不會過時,它以其永久的'魅力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希望大家持之以恒,堅持不懈,讀更多的課外書。最后老師還想送給大家一篇短文。(配樂誦讀)。
    終生的承諾。
    世界上最動人的皺眉是在讀書苦思的剎那;
    世界上最自然的一刻是在讀書時那會心的微笑。
    人生最大的凄涼莫過于退休的時刻才猛然發(fā)現(xiàn)自己還沒有認真地工作過;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于臨死的剎那才發(fā)現(xiàn)自己從未與書為友。
    最庸俗的人是不讀書的人;
    最吝嗇的人是不買書的人;
    最可憐的人是與書無緣的人。
    2、讓我們拿起書,以書為伴,讀書有記性、有悟性、有韌性,暢游在多姿多彩的課外閱讀中,讓閱讀成為我們終生的承諾。
    閱讀與寫作教案設計篇二
    一、揭題質疑。
    1、板書課題:我選我(自由讀課文,說說“我”指的是誰?)。
    2、王寧選自己做什么?為什么要選自己?
    二、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讀讀想想,說說讀懂了什么。(從文中的王寧、全班同學和老師的不同角度談談看法。)。
    三、體驗性朗讀,讀出課文的思想感情。
    在學生交流過程中,老師出示重點詞句(用投影或小黑板),引導學生說說從這些詞句中體會到什么,并讀出相應的.語氣。
    1、選誰呢?教室里靜悄悄的,大家都在想。(大家在想什么?帶著你的想法讀這句話。)。
    2、突然,王寧站起來說:“我選我?!保ㄏ胂胪鯇帟迷鯓拥恼Z氣說,讀出相應的語氣。)。
    3、大家都愣住了。(讀出吃驚的語氣)。
    四、創(chuàng)設情境,在朗讀中表達課文的思想感情。
    自由組合,分角色讀課文。
    五、拓展思維,深化理解。
    就王寧選自己當勞動委員一事,談談自己的看法。
    閱讀與寫作教案設計篇三
    1、引導體味詩的情趣,指導有感情地背誦古詩。(語感目標)。
    2、會認“鵝、向天、白毛、綠水、紅掌、清波”,學會“向、白、毛”。(技能目標)。
    3、逐步培養(yǎng)對古詩的興趣。(情感目標)。
    教具:課件、實物投影。
    學具:寫字本、彩筆和填空圖。
    教學過程。
    一、古詩導入。
    1、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晃恍屡笥?。看看這位新朋友的打扮和我們大家有什么不一樣?(出示詩人形象)。
    2、介紹詩人:他是古時候的人,他生活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唐代,叫--?請大家拼拼音節(jié),看誰最先拼出他的名字?(出示名字和音節(jié))指名一人拼。
    二、初讀古詩。
    夸的意思,詠鵝就是--。
    (2)接下來老師學著駱賓王的樣子來詠鵝。師范讀。(你覺得老師讀得怎么樣?)。
    (3)要讀得好聽,首先要讀準詞語的音。(再聽老師詠鵝,聽清哪些字讀翹舌音)。
    (4)顯紅“綠水、紅掌”清波(后鼻音)鵝、向天、白毛、“再聽老師讀,聽清這些詞念什么?自由讀--小老師教大家--師點詞生認讀。
    (5)單獨出示詞認讀。(同桌互讀--小火車讀)(詞的意思有沒有不懂的地方?出示圖理解綠水、紅掌、清波、向天)。
    (6)記憶認詞。(老師要考考小朋友的記憶力,給你6秒鐘的時間,請你記這些詞,看誰記得最多?)。
    (7)請同桌互相念念這一首詩,注意把音讀準。
    (8。
    )小朋友們讀得真準,古詩光是會讀,不算稀奇,還要讀出詩的味道來。注意詩的停頓很重要,聽老師來有味道的.讀詩,注意哪些地方需要停頓。
    為什么鵝、鵝、鵝要說三個?出示停頓的地方(學生試讀--指名讀--齊讀)。
    三、課間操(小朋友們讀得真有味道,老師帶著大家去看鵝吧?。?BR>    四、理解詩意。
    1、小朋友學會了有味道地讀古詩,現(xiàn)在請你有味道地背一背這首詩。(自由背--指名背--齊背)。
    2、誰愿意回家背給媽媽聽。師扮演媽媽的角色,進行師生對話式背誦(隨機理解前兩句詩意)。
    (1)看圖片理解”曲項“的意思。(曲項向天歌就是鵝彎曲著脖子朝天歌唱。)。
    (2)”向天歌“它可能會唱些什么呢?
    3、小朋友,你學得真不錯。請你找出后兩行詩中描寫顏色的詞(白毛、綠水、紅掌),這些顏色是寫什么的?我手上有只大白鵝,請你給這兩只大白鵝正確地涂上顏色。
    (1)給大白鵝涂色(紅掌、白毛、綠水)。
    (2)反饋(實物投影出示學生練習,理解后兩行詩意。)。
    五、寫字指導。
    這首古詩中還有三個生字要請我們小朋友自身學習。請大家拼拼音節(jié),看看筆順,想想意思。
    (1)出示田字格中三個生字(向、白、毛)。你學會哪個字?指名拼讀音節(jié)。
    (2)指導書寫”向、毛"。
    (3)老師給大家三分鐘時間寫字。寫完的同學給字找個朋友。
    六、課后延伸。
    像這樣優(yōu)美的古詩,唐代還有許多,李老師介紹一本好書給大家--唐詩三百首,請課后去讀讀這本書。
    閱讀與寫作教案設計篇四
    1、通過指導學生評改作文,復習習作的修改方法,學會在評改中發(fā)現(xiàn)別人的閃光點,發(fā)現(xiàn)自己的修改點,發(fā)現(xiàn)語言表達的疑難點。
    2、培養(yǎng)學生自評自改、合作評改的能力,增強學生的寫作興趣。
    教學準備:需修改習作復印件。
    課時安排:20分鐘。
    教學過程。
    一、面向全體,整體評價。
    上節(jié)課一只小燕子的命運牽動了大家的心,同學們也因此創(chuàng)作出了一個又一個精彩的故事,很多同學的習作非常生動,讓人讀了以后覺得畫面就在眼前,像看動畫片似的。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評一評、改一改我們的習作。
    二、欣賞美文,了解評價標準。
    1、賞題。
    2、賞文。
    (1)、在老師品讀大家作文的時候,有一篇文章特別吸引我,大家想欣賞一下嗎?
    (2)、請優(yōu)作學生起立讀自己的'作文,其余思考哪兒寫的好,為什么?
    (3)、小作者讀,生靜聽默想。
    (4)、請小作者談談習作心得。
    (5)、交流賞評意見。師相機用波浪線劃出寫得好的地方,并歸納評價標準。
    三、集體修改。
    1、常言說“文章不厭百回改”,要讓我們的文章更精彩,就看我們怎么改。出示一段有待修改的習作。(投影儀展示,每生發(fā)給復印稿一份)。
    2、學生默讀,對照要求劃出要修改的地方,旁邊注上感受或修改意見。
    3、交流,集體評改。
    四、自我修改。
    1、大家都知道怎么修改習作了嗎?有些同學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對自己的文章作一番潤色了。
    2、學生自改或互改,教師巡視并指導。
    3、投影儀展示個別學生認真修改后的習作,通過對比,讓學生感受到“好文章是改出來的”。
    閱讀與寫作教案設計篇五
    一、指導目的:
    1、通過認識閱讀課外書的作用,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指導學生利用課堂上學到的閱讀方法,并實際運用到課外閱讀中。
    3、指導學生利用工具書,理解閱讀中的重點詞語,并把自己閱讀的收獲積累下來,從而提高寫作能力。
    4、向學生推薦有關中外優(yōu)秀文章,通過對這些課外閱讀,學生從中了解更多文化知識,達到教學延展的目的。
    二、指導重點:
    指導學生歸納閱讀方法,并實際運用到課外閱讀中。
    三、課前準備:
    1、美國著名繪本大師維吉尼亞。李·伯頓的《小房子》。
    2、繪本《小房子》的ppt。
    四、指導課時:
    一課時。
    五、指導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莎士比亞說過“沒有了書籍就像生活沒有了陽光”可見,書的確是好東西!
    看課外書。
    (二)品故事,讀懂故事。
    1、出示繪本,簡介本書。
    《小房子》是美國著名繪本大師維吉尼亞。李·伯頓的作品。這本書是大師寫給自己孩子的,同時它也為大師贏得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凱迪克金獎。問世至今66年,小房子對現(xiàn)代文明的擔憂拷問著人們,直到今天。
    2、簡介作者。
    維吉尼亞·李·伯頓(virginialeeburton),1909年生于美國馬薩諸塞州,她的父親是麻省理工學院首位教務長,母親則是一位英國詩人兼音樂家。
    維吉尼亞·李·伯頓小的時候,每逢生日和圣誕節(jié),父親送給她的禮物不是玩具,而是許多精美的繪本,也常給她讀繪本。因此,她對繪本始終保持著極大的興趣。
    維吉尼亞·李·伯頓的主要作品有《乘火車去》、《邁克·馬力干和他的蒸汽鏟車》、《加里可,一匹奇跡馬》、獲得1943年凱迪克金獎的《小房子》。
    3、出示課件———繪本《小房子》。
    a、出示繪本《小房子》,引導孩子們仔細觀察小房子,發(fā)現(xiàn)小房子的特別之處以及微笑的表情,與故事后面小房子的表情變化形成鮮明對比。
    b、指導孩子觀察繪本的蝴蝶頁,引導孩子隨著時代的變遷,
    c、引導孩子讀故事,隨時提出問題,讀的過程中采用指名讀—齊讀—師范讀—小組讀—自由讀等不同形式的讀,以此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激發(fā)孩子的讀書興趣。
    e、帶著這一問題,指導孩子自由讀故事,抓住文章中一些重點的詞語品讀理解,不理解的詞語四人小組利用字典等工具解決。借助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來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
    f、指名一位學生到講臺上領著大家再次通讀故事,進行整體的體會朗讀,讓孩子對文章進行整體把握理解。師適時板書。
    g、總結討論。
    (三)概括讀書的方法。
    1、精讀、速讀。
    2、讀書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字或不懂的詞語時,你會怎么做?(問爸爸媽媽、問同學老師、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
    (四)課外讀物推薦書目。
    《大林和小林》、《窗邊的小豆豆》、《綠野仙蹤》、《水孩子》、《小淘氣尼古拉》。
    閱讀與寫作教案設計篇六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群文閱讀優(yōu)秀教學設計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群文閱讀課 單元主題:父母的愛 議題:如何通過生活瑣事的對比寫法突出母愛。
    同學們,關于母愛是個永恒的話題,她是一首永遠唱不完的歌,是一部永遠拍不完的電影,她值得我們用一輩子去欣賞、去品味、去敬仰。今天“群文閱讀課”我們要欣賞三篇文章。第一是梁曉聲的《慈母情深》,第二是林夕的《母親的存折》,第三是畢淑敏的《孩子,媽媽為什么打你》。看這三篇文章怎樣表現(xiàn)母愛的。
    (一)讀《慈母情深》 1.簡介梁曉聲。
    2.自主默讀文本,用雙色筆標注。你讀出一個()的母親。
    (1)通過哪些事例表現(xiàn)母愛的?
    (2)表現(xiàn)母愛的關鍵句子,簡單批注。
    (3)解讀我被母愛感動的關鍵詞(鼻子一酸)
    3.閱讀展示
    4.遷移訓練
    ……我的母親。……我的母親。……我的母親。 ……立刻又……,……立刻又……,……立刻又……。
    (二)讀《母親的存折》《孩子,媽媽為什么打你》
    讀懂母愛的又何止梁曉聲一人,用同樣的方法再讀林夕的'《母親的存折》和
    (三)列表格,梳理三篇文章異同。
    1、相同點:幾篇文章都通過生活中的平凡事例表達母愛。 2、三篇文章不同之處
    三篇文章不同之處
    山,沒有母親的愛高;海,沒有母親的愛深;天,沒有母親的愛廣闊;地,沒有母親的愛包容;太陽,沒有母親的愛溫暖;云朵,沒有母親的愛潔白;花朵,沒有母親的愛燦爛。讓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做一個懂得母愛的人吧! 四、推薦閱讀:(0.5分鐘)
    1、散文:《尋夢》、《兒時的事》——季羨林 2、詩集:《繁星》、《春水》 ——冰心 3、散文:《完美的晴天》 ——學生習作 板書設計:
    群文閱讀:平凡、偉大的母愛
    《慈母情深》 《母親的存折》 《孩子,媽媽為什么打你》
    鼻子一酸 存折存“情” “打”是愛
    閱讀與寫作教案設計篇七
    1、引導體味詩的情趣,指導有感情地背誦古詩。(語感目標)。
    2、會認“鵝、向天、白毛、綠水、紅掌、清波”,學會“向、白、毛。(技能目標)。
    3、逐步培養(yǎng)對古詩的興趣。(情感目標)。
    教具:課件、實物投影。
    學具:寫字本、彩筆及填空圖。
    教學過程。
    一、古詩導入。
    1、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晃恍屡笥?。看看這位新朋友的打扮和我們大家有什么不一樣?(出示詩人形象)。
    2、介紹詩人:他是古時候的人,他生活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唐代,叫--?請大家拼拼音節(jié),看誰最先拼出他的名字?(出示名字和音節(jié))指名一人拼。
    二、初讀古詩。
    夸的意思,詠鵝就是--。
    (2)接下來老師學著駱賓王的樣子來詠鵝。師范讀。(你覺得老師讀得怎么樣?)。
    (3)要讀得好聽,首先要讀準詞語的音。(再聽老師詠鵝,聽清哪些字讀翹舌音)。
    (4)顯紅”綠水、紅掌“清波(后鼻音)鵝、向天、白毛、”再聽老師讀,聽清這些詞念什么?自由讀--小老師教大家--師點詞生認讀。
    (5)單獨出示詞認讀。(同桌互讀--小火車讀)(詞的意思有沒有不懂的地方?出示圖理解綠水、紅掌、清波、向天)。
    (6)記憶認詞。(老師要考考小朋友的記憶力,給你6秒鐘的時間,請你記這些詞,看誰記得最多?)。
    (7)請同桌互相念念這一首詩,注意把音讀準。
    (8)小朋友們讀得真準,古詩光是會讀,不算稀奇,還要讀出詩的味道來。注意詩的停頓很重要,聽老師來有味道的讀詩,注意哪些地方需要停頓。
    為什么鵝、鵝、鵝要說三個?出示停頓的地方(學生試讀--指名讀--齊讀)。
    三、理解詩意。
    1、小朋友學會了有味道地讀古詩,現(xiàn)在請你有味道地背一背這首詩。(自由背--指名背--齊背)。
    2、誰愿意回家背給媽媽聽。師扮演媽媽的角色,進行師生對話式背誦(隨機理解前兩句詩意)。
    (1)看圖片理解“曲項”的意思。(曲項向天歌就是鵝彎曲著脖子朝天歌唱。)。
    (2)“向天歌”它可能會唱些什么呢?
    色是寫什么的?我手上有只大白鵝,請你給這兩只大白鵝正確地涂上顏色。
    (1)給大白鵝涂色(紅掌、白毛、綠水)。
    (2)反饋(實物投影出示學生練習,理解后兩行詩意。)。
    四、寫字指導。
    這首古詩中還有三個生字要請我們小朋友自己學習。請大家拼拼音節(jié),看看筆順,想想意思。
    (1)出示田字格中三個生字(向、白、毛)。你學會哪個字?指名拼讀音節(jié)。
    (2)指導書寫“向、毛”。
    (3)老師給大家三分鐘時間寫字。寫完的同學給字找個朋友。
    五、課后延伸。
    像這樣優(yōu)美的古詩,唐代還有許多,李老師介紹一本好書給大家--唐詩三百首,請課后去讀讀這本書。
    閱讀與寫作教案設計篇八
    1.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如何理解詩歌關鍵詞語的含義的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規(guī)范答題的習慣,提高分析和解題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讓學生學會規(guī)范答題;
    2.難點:遷移訓練;
    三、教學過程。
    (一)基本情況分析。
    古代詩歌的語言是最凝練的,通過前面幾堂課的復習,我們徜徉在詩歌的百花園中,感受到那一份份神奇、獨特的美。昨天,我們做了兩道理解詩歌關鍵詞語含義的練習題,從同學們的作業(yè)情況來看,能基本上掌握了理解詩歌關鍵詞語的方法,但在正確把握景物特征和答題規(guī)范性方面還有欠缺,本節(jié)課主要解決這兩個問題。
    (二)重點講評:
    a.陜西卷。
    吳門道中二首(其一)宋孫覿。
    數間茅屋水邊村,楊柳依依綠映門。
    渡口喚船人獨立,一蓑煙雨濕黃昏。
    說說詩中“濕”字的妙處。
    1.學生答案與參考答案比照:
    【學生答案】。
    a.將春天細雨蒙蒙的景象生動化了。
    b.寫出了黃昏時雨潤萬物的景象。
    c.寫出了雨意朦朧的景象,又賦予了雨人的情感,使其擬人化了。
    d.煙雨蒙蒙的氛圍更加勾勒出作者內心的焦急。
    【參考答案】“濕”,是淋濕、打濕的意思,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雨中黃昏清幽潤澤的韻味,表達了作者對鄉(xiāng)間靜謐、悠閑的鄉(xiāng)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師相機點撥:結合語境。)。
    2.(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歸納)教師展示規(guī)范答題步驟:。
    第一步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第二步展開聯(lián)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點出該字表達了怎樣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樣的意境。
    詩中字的妙處的一般答題格式:是的意思。地寫出了(景物)的特點,表達了作者的情感。
    b.次北固山下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說說“潮平兩岸闊”中的“闊”的妙處。
    1.讓學生按照答題格式調整自己的答案,然后交流。
    2.出示【參考答案】學生齊讀。
    “闊”是空闊、開闊的意思。生動地寫出了春潮涌漲,江面變得浩渺,兩岸顯得格外寬闊。表達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寬闊博大的胸襟,豪邁的氣概。
    (三)拓展延伸。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歸納)詩中比較某字更好的規(guī)范答題步驟:
    第一步:肯定“好”或肯定哪一個更好。
    “闊”字更好。
    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同體會字的妙處。
    第五步:簡要說明“不好”在哪里。
    而“失”字沒有這么開闊、有氣勢,讀上去缺少音律美。
    詩中換字比較的一般答題格式:字更好。是的意思。地寫出了(景物)的特點,表達了作者的.感情。而字沒有。
    b.課堂練習:
    《總復習范式》p72第四題《江畔獨步尋花》。
    不好?!傲暨B”不僅寫出蝴蝶留戀花間的情景,還流露出詩人對花的喜愛之情,做到情景交融?!胺w”只寫出了蝴蝶嬉戲花間的情狀。
    (四)反饋練習:。
    必做題。
    1.《總復習范式》p72第三題《華子崗》。
    “侵”是侵染的意思,寫出了夕陽余暉逐漸消退的過程,形象地寫出了詩人在夕陽下悠然自得、漫步下崗的生動情景。
    “拂”是輕拂的意思。增強了動感,形象地寫出了山色青翠可愛,柔和多姿。這兩個動詞寫云光山翠對詩人的眷戀不舍之情,正折射出詩人對華子崗的喜愛與留戀。
    2.《總復習范式》p73第一題《錢塘湖春行》第二題。
    “幾處”、“誰家”說明早鶯尚少,新燕不多,表達了錢塘湖初春季節(jié)的特點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為“處處”、“家家”,就沒有這種表達效果。
    選做題。
    2008山東卷。
    渡漢江(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首句中“斷”字有什么表達效果?
    答案:“斷”是斷絕、隔斷的意思。寫出了詩人與親朋音訊隔絕的現(xiàn)實,更突出了詩人的思家之切。
    (五)課堂小結。
    (六)布置作業(yè):完成《總復習范式》古詩欣賞(一)剩下的內容。
    閱讀與寫作教案設計篇九
    應用學過的方法,認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一、小組評議。
    一人小組按作文要求,逐篇評價和修改未成行的作文。
    二、全班交流。
    1、師生共同擬定評價最佳作文的標準:取題貼切、語句通順、抓住特點、想象合理、按一定順序來寫。
    2、各小組推選優(yōu)勝者參評,全班進行評議。
    教師講評。
    一、教師總結本次作文的情況。
    優(yōu)點:
    作文中多數同學能按作文要求--寫校園的一角或某一處的景物,能知道抓住代表景物特點的東西做具體描寫,同時加上合理的想象,融進人物的感情。
    不足之處:
    幾個同學寫成了游記或參觀記作文沒有側重點,平鋪直敘的同學雖然符號作文要求寫某一處,但沒能寫清楚特點,沒有表達自己的感情或沒有想象,作文干巴巴。
    二、讀優(yōu)秀佳作。
    1、表揚寫得好的作文:石律、田沖、石文磊、張菁、楊文惠、潘正虎、劉馨、楊淳、楊佳佳。
    2、選有代表性的兩篇讀給大家聽,并說說作文中優(yōu)點與不足,再完善。
    三、修改病文。
    選兩篇有毛病的作文讀給大家聽,大家進行評議,找出毛病所在,然后說說應該怎樣修改好。
    四、二次作文。
    1、再次讀自己的作文,認真看老師的評語,想想怎樣修改。
    2、同桌或小組交流修改后的作文,互相幫助修改。
    3、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文。
    [人教版小學語文上冊第一次作文講評(網友來稿)教案教學設計]。
    閱讀與寫作教案設計篇十
    1.喜歡閱讀這本圖畫書。
    2.認識幼兒園各個組成部分:操場、教室等。
    二、教學準備。
    1.經驗準備:學唱《我愛我的幼兒園》。
    2.材料準備:小青蛙手偶。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引發(fā)幼兒對于閱讀的興趣。
    2.難點:幫助幼兒建立已有經驗和讀本內容的理解。
    四、教學過程。
    1.導入活動:和小朋友一起唱《我愛我的幼兒園》,做游戲:“寶寶乖,寶寶乖,摸摸××(教室內區(qū)角的名稱)跑回來"。
    2.大書閱讀。
    (1)封面:請幼兒說說封面上有什么,猜猜這是哪里。
    (2)第一頁:教師用小青蛙的口吻說:“我是小青蛙,今天,爸爸送我去幼兒園,這是我第一天上幼兒園。小朋友們,你們看,我的幼兒園多漂亮啊。教師請幼兒觀察,小青蛙的幼兒園都有什么。
    (4)第三頁~第六頁:教師以小青蛙第一人稱口吻,帶領幼兒逐頁觀察畫面,第一次閱讀以教師講述為主,在講述的過程中提一些問題,引導幼兒觀察。
    3.總結分享。
    教師:這真是一本有趣的.書,它為我們講述了小青蛙第一天到幼兒園看到的事物。教師總結,分別說出:我的幼兒園、我的老師、我的教室、我的座位、我的書包、我的朋友。
    閱讀與寫作教案設計篇十一
    1、讓學生在好書推介活動中認識更多有益的課外書籍,從而進一步提高課外閱讀的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指導學生歸納閱讀方法,并實際運用到課外閱讀中。
    3、向學生推薦有關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有關文章,通過對這些課外閱讀,學生從中了解更多中國傳統(tǒng)文化,達到教學延展的目的。
    二、指導重點:
    指導學生歸納閱讀方法,并實際運用到課外閱讀中。
    三、課前準備:
    1、有關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文章;。
    2、要求每位同學都帶一本自己最喜歡的課外讀物,并準備向別人推薦自己的好書的發(fā)言稿,記熟。
    四、指導課時:
    一課時。
    五、指導過程:
    (一)、推薦文章引入指導。
    1、引入語:我們曾收集過不少的名人名言,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莎士比亞說過“沒有了書籍就像生活沒有了陽光”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書的確是好東西!既然是好東西就應該向大家推薦,和大家分享!
    2、請1~2位同學把自己最喜歡的一篇文章推薦給大家。
    3、同位互相推薦好文章。
    二、引導學生總結讀書方法。
    1、教師向學生推薦一組有關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文章,讓學生想想為什么老師會推薦一組這樣的文章。
    [因為我們在學習的第五組刻紋飾與中華傳統(tǒng)文化有關]。
    2、提問:沒有老師的幫忙你準備怎樣讀懂它呢?[隨機板貼]。
    4、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討論與文書38、67、68、71、75、82頁的黃泡泡里分別藏著什么樣的讀書方法。
    5、生匯報討論所得。[隨機板貼]。
    6、小結。[板貼:課外活用]。
    三、運用讀書方法進行課外閱讀。
    1、學生運用讀書方法閱讀教師推薦的一組有關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文章。
    2、學生匯報讀書所得。
    3、小結:真高興!同學們能運用學到的讀書方法進行課外閱讀,更多地感受到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光輝。最后讓我們共勉一句:課內得法,課外活用。好文章向大家推薦。
    板書:
    課內得法課外活用。
    查字典理解字詞標注讀書感受好詞佳句要積累。
    聯(lián)系實際去理解遇疑惑善提問學后運用樂趣多。
    閱讀與寫作教案設計篇十二
    文章在開始時寫到了作者不遠千里從杭州趕來北平,原因就是想品嘗一下秋味,也表達了作者對北京秋天有一種濃厚的情結。同時抓住讀者的眼球,迫切想要了解北方的秋如何特別。
    接著話題一轉寫到南方秋天不管是在味道、色彩、意境上都比北方稍有遜色,無法透徹的領略秋意。
    本文側重寫景狀物,對秋天的描寫極為細致周到。先后在秋花、秋樹、秋蟬、秋雨、秋果等方面來進行描寫,其中使用了一系列富有詩情畫意的詞語:蘆花、柳影、蟲唱、夜月、鐘聲從而在色調、聲音、味道和意境中清晰地勾勒出了一副舊時代北京的秋景圖。
    其后用議論的手法,重墨例舉了外國中國,古人今人都有很多詠秋的作品,雖然或歌頌或悲啼,卻與所謂的頹廢無關?!白阋娪懈杏X的動物,有情趣的人類,對于秋,總是一樣的能特別引起深沉,幽遠,嚴厲,蕭索的感觸來的”。
    秋于南北方來說,各有千秋,各有韻味。比較之下,作者更喜歡北國之秋。特別是最后那句“秋天,這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愿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一方面寫出了作者對北國之秋的深厚情感,另一方面更是對那句“尤其是中國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的遙相呼應。
    文章中作者運用描寫,敘述,議論,抒情等寫作方法,淋漓盡致,神韻活現(xiàn)地描繪出故都的秋,讓人回味無窮,滿屏的畫面感。真是寫秋的妙文啊!
    北方的秋是短暫的,從初秋到深秋也就三個月時間,從未細細的品味秋天的味道,白白讓它在我們的指縫中匆匆溜走了。印象里秋的色彩永遠是以黃色為主,青黃、金黃、紅里透著黃,耀得人睜不開眼,卻愛極了這色彩。它帶給我們的還有豐收的喜悅,看著鄉(xiāng)親們忙碌地“收秋”,一張張笑臉在秋日下似盛開的向日葵,叫你無法挪開眼。我們就這樣在秋儲冬藏中匆忙過活,不覺間竟忘記了秋的韻味了。
    看過郁先生的這篇文章,秋已然不是我所熟悉的,在郁先生筆下竟別有一番風味了。頓覺身在秋中不識秋,心中暗暗羨慕起秋日,引得文人墨客如此贊美,而我面對美景卻無動于衷,當真是蹉跎了歲月,如此在秋日中就該有秋天的樣子——如歌同行。
    今年的秋天注定是個不平凡的秋了。
    閱讀與寫作教案設計篇十三
    為了營造濃郁的讀書氛圍,推進我校課外閱讀活動的效果,發(fā)揮語文老師對學生的激勵作用,教給學生正確而有效的閱讀方法,本學期語文組的公開課教學以課外閱讀教學為內容,通過向學生推薦優(yōu)秀課外讀物,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滲透了具體的讀書方法。
    一、活動內容。
    本學期的第七周至第九周為公開課教學活動周,我們從高年級開始,每個年級由一名老師承擔公開課的教學任務,一共有六名老師進行了展示,分別是牟亮老師的《青銅葵花》,劉煥妮老師的《今天我是升旗手》,閆曉玲老師的《裝在口袋里的爸爸》,尋香萍老師的《名人故事》,寇曉偉老師的《逃家小兔》,以及張靜老師的《兔子坡》。這幾位老師根據本學期制定的班級讀書計劃,精心挑選了適合本學段學生閱讀的課外書。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高年級老師向學生介紹作者,教會學生看目錄,提取信息,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情節(jié),培養(yǎng)做筆記的習慣。低年級老師充分利用繪本圖文并茂的優(yōu)勢,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帶領學生走進故事之中,指導學生觀察圖畫,展開想象,合理表達,挖掘了圖畫中潛藏的豐富內容,鍛煉了學生細致入微的觀察能力,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豐富了情感體驗。
    二、取得的成效。
    1、點燃了老師們的讀書和鉆研熱情,大家將讀書作為自己的日常所需。平時繁忙的工作讓老師無暇去認真閱讀課外書,現(xiàn)在為了上好閱讀課,老師們紛紛給自己制定了可行的讀書計劃,利用工作之余尤其是晚上臨睡前的時間翻開課外書去閱讀,陶醉在書香中,浸潤在人間最美好的情感里,對書的感情更濃了,心更靜了,工作的熱情更高了,閱讀的感悟更深了。
    2、將課外閱讀納入正常的教學之中,改變了以往老師只布置閱讀任務,不進行閱讀指導,學生只盲目去讀,不注意方法的閱讀模式。以前沒有閱讀指導課,老師們只是倡導學生去閱讀課外書,至于讀什么,怎么讀都沒有明確的說明,學生拿到書也是只憑興趣、囫圇吞棗地完成,讀完也不會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上完閱讀指導課之后,學生明確了自己的閱讀目標和閱讀順序,擺脫了以往的盲目和尷尬。
    3、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營造了良好的`閱讀氛圍。之前閱讀的總是班里的一小部分學生,很多學生對閱讀沒有興趣,尤其是看到厚厚的一本書就望而生畏,通過閱讀指導課老師的精彩推薦,學生讀書熱情高漲,類似的書籍也成為炙手可熱、大家爭相傳誦的好東西。
    4、形成了一套清晰可操作的讀前指導方法,使學生閱讀時有章可循。低年級的繪本閱讀,老師在通過對繪本的形象講解,讓學生主動地參與聽故事和說故事。在教學設計中透過感受教師在說故事時候的投入與專注態(tài)度,學生會了解到說故事本身也是一種很有趣,很有價值的活動。如此一來,學生也會變得愿意與人分享他們自己創(chuàng)作的故事和融入在故事當中的真實生活經驗。中高年級以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為主,教給學生閱讀整本書的方法,在閱讀中隨時摘抄優(yōu)美語句,積累文字,記寫心得,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三、不足之處。
    1、閱讀教學選擇推薦的課外書比較單一,都是故事性很強的作品,沒有涉及科普類、人文類、歷史類等內容。
    2、課堂上只提到了整本書的閱讀,方法是廣泛而概括的,沒有針對某一段落指導學生理解和感悟,缺少精讀和略讀方法的指導。
    3、課外閱讀指導沒有成為一項長期堅持的教學活動,上完一節(jié)閱讀課之后老師們就將學生放任自流了,對學生的閱讀情況缺乏追蹤調查,閱讀效果不佳。
    四、改進措施。
    1、將課外閱讀指導課作為常規(guī)的教學工作,每個月的月初向學生推薦一本課外書,每學期進行四次。
    2、老師要堅持進行閱讀,和學生一起讀書,向學生推薦不同文體的課外書,定期檢查學生的讀書進展情況。
    3、在閱讀中教給學生具體的方法,如略讀了解大意,精讀體會情感、積累語言等。
    課外閱讀教學活動是我們整個閱讀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從自己做起,熱愛讀書,以書為友,做學生的表率,將閱讀活動持久而深入地進行下去。
    閱讀與寫作教案設計篇十四
    活動目的。
    1、閱讀《弟子規(guī)》片斷,學習弟子規(guī)里介紹的知識,了解其中的人文故事,懂得恪守規(guī)范的道理。
    2、激發(fā)學生閱讀中華經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感悟經典內容的能力。
    活動過程。
    課前談話:交流讀過的好書和自己知道的讀書名言。
    一、談話導入,整體感知《弟子規(guī)》。
    1、師問:同學們,我們班的口號是什么?學生回答:“讀經典美文,做正人君子!”師:還記得我們讀了哪些書嗎?誰來說一說?生回答。師:經常讀書會使我們增長知識,陶冶情操。這學期學校向我們每位同學推薦了《弟子規(guī)》這部經典。那關于《弟子規(guī)》這部書,你知道哪些呢?(作者、書的內容等)師隨機評價。
    2、簡介《弟子規(guī)》:
    《弟子規(guī)》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李毓秀依據至圣先師孔子的教誨編寫而成,教導學生為人處世的規(guī)范,做到與經典同行為友。《弟子規(guī)》原名《訓蒙文》,全書分為五個部分,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guī)范。后來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訓蒙文》,并改名《弟子規(guī)》,是同學們養(yǎng)成遵紀守法習慣的最佳讀物。這本書,影響之大,讀誦之廣,僅次于《三字經》。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走進這部奇書,讀讀《弟子規(guī)》。
    百事孝為先,今天我們先看看《弟子規(guī)》中“入則孝”
    二、學習“入則孝”
    出示: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一)多種方式誦讀。
    1、教師:先請同學跟著老師讀一遍。(老師示范讀,學生輕聲跟讀。提示學生注意停頓)。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2、同學們自己試著讀一讀。
    3、指名四位同學來領讀。
    (二)理解含義。
    1、教師:讀了這四句話,你讀懂了什么?(學生思考)。
    2、指明說說,讀懂了哪一句。
    3、播放“孟母三遷”的視頻,幫助學生理解。
    4、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
    當父母呼喚我們的名字,我們應——“父母呼,應勿緩”
    (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
    當父母有事向我們交代,我們應——“父母命,行勿懶”
    (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
    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時,我們應——“父母教,須敬聽”
    (應該恭敬的聆聽);。
    當我們做錯事,父母責備我們時,我們應——“父母責,須順承”
    (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親生氣、傷心。)。
    5、師生分角色讀:讓我們演讀一遍,老師讀父母,你們讀小朋友。
    過渡:那么,當父母有過錯的時候,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出示: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
    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
    (一)學生自讀自悟。
    (二)反饋。
    1、指名讀,知道停頓。
    2、指名說說四句話意思。
    (父母親有了過失,當子女的一定要勸諫改正,而勸諫的時候,絕對不可板著面孔,聲色俱厲,臉色要溫和愉悅,話語要柔順平和。假如父母親不接受我們的勸諫,那要等到父母高興的時候再勸諫。若父母親仍固執(zhí)不聽,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親陷于不義,甚至放聲哭泣,來懇求父母改過,即使招父母親責打也毫無怨言。)。
    三、多種方式背誦。
    1、師引背。
    2、同桌互背。
    3、分組分句背。
    4、其實,這幾句句話是《弟子規(guī)》“入則孝”中節(jié)選的,其他內容我們可在“早讀課”上誦讀。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yè)無變。
    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
    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
    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
    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
    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
    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
    四、總結。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走近經典,讀了《弟子規(guī)》的部分內容。雖然只是部分,但卻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弟子規(guī)》真是“千古一奇書”,可以說濃縮了中華民族五千年集體智慧的結晶。值得我們去看,去想,去品味,去研究,最好能夠背下來,用它來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
    閱讀與寫作教案設計篇十五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閱讀《西游記》教案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知識能力:
    (1)、了解《西游記》的主要故事內容,培養(yǎng)閱讀興趣。
    (2)、結合作品故事情節(jié)和景物來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3)、認識《西游記》的作品現(xiàn)實意義。
    2、過程方法:
    (1)、思路:遠望《西游記》——走進《西游記》
    (2)、過程:整體感知—講故事論人物賞美景
    (3)、活動:西游故事會—人物辯論會—西游旅行社。
    (4)、方法:
    讀寫聽說結合,思記同步。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激發(fā)學生廣泛閱讀名著的興趣。
    (2)、熏陶情感、鼓舞精神。
    走進《西游記》,結合故事情節(jié)和環(huán)境描寫理解人物特點,感受人物形象。
    凝思《西游記》,理解人物形象,認識作品的現(xiàn)實意義。
    (1)、閱讀原著,每人準備一個精彩的西游記故事。
    (2)、學生分組
    導入語:
    (1)、人們常說“四大名著”指哪些?作者是?你最喜歡哪一部?(生答)。
    (2)、你了解它的什么知識?(生答)。誰了解這部小說最多呢?(生搶答)。這節(jié)
    課我就和同學們一起走進書中的神魔世界,去感悟,去欣賞。
    (3)、好!先請大家傾聽一首歌曲。(出示思考注意并放歌曲《敢問路在何方》)
    (一)、遠望《西游》
    1.整體感知:
    過渡語:
    (1)、哪位同學來把這部書的內容簡要概括一下?(人?時?事?)有多少回?可分為哪幾部分?(生答)。
    師結:它寫的是唐僧、沙僧、豬八戒、孫悟空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回了真經。1一百回。可分為三部分:一至七回:大鬧天宮;八至十二回:唐僧出世;十三至一百回:西天取經。
    2、總體概括:
    過渡語:是啊,他們經歷了八十一難啊!最終“徑回大土,五圣成真”。那同學們讀后有什么感受?能不能用一個字來概括一下?(生答)
    師結:奇、妙、好等。對,西天路上艱險和災難的體現(xiàn)者,大都是動物變化的妖精,克服這些阻難的也是猴、豬的精靈。它就象是一部妙趣橫生、興味無窮的童話。從文學欣賞角度說那就是一個字:“美”。
    過渡語:
    讀后你認為它在哪方面寫得美?(生答)
    師結:(情節(jié)人物環(huán)境)
    (二)走進《西游》
    1.西游故事會
    過渡語:我知道,同學們現(xiàn)在讀小說,故事情節(jié)會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那好!咱們來開個西游故事會吧。請看大屏幕!
    過渡語:同學們最好這么來談:我認為……情節(jié)好。因為……比如:…….
    師引導:比如:
    (1)、我認為第四、五、六、七回很好。這可以概括為“大鬧天宮”。因為它很曲折,比如:先封他為弼馬溫,他聽說是“沒有品從”下界了,自稱“齊天大圣”,招安后讓他看管蟠桃園,結果他亂了蟠桃會,反了天宮。我也認為這段好,因為它最能反映孫悟空的反抗精神。這大鬧天宮的確是孫悟空叛逆性格的集中體現(xiàn)。
    學生可以從多角度來總結:
    (2)、我認為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戲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這一情節(jié)也很好。因為它很曲折、生動。比如:妖精先變?yōu)樯倥?,又變?yōu)槔咸?、老爺爺,表現(xiàn)得很可憐,使師徒兩人產生誤會,趕走了孫悟空。
    觀音慈善縛紅孩》。
    教師總結:所以這些故事是相對完整而又相互關聯(lián)的,《西游記》就采用了這種冰糖葫蘆式的結構,情節(jié)生動曲折。這是擁有讀者的決定因素,吳承恩在這方面可謂功底深厚!
    2.《西游》人物辯論會
    過渡語:
    除了情節(jié)之外,還有沒有你最喜歡的認為美的地方?(人物)
    師引導:在這部神魔小說中,塑造了一系列生動的形象。(師板書“人物”)關于神佛你能說出幾個?(玉帝、王母娘娘、如來佛、菩薩(師演示劇照)這些可以說是最上層的了。還有嗎?托塔李天王、赤腳大仙……、還有巨靈神、土地神等小神小仙。當然在取經路上也遇到了大大小小的妖精無數。同學們說說看?黃袍怪、精細鬼、蜘蛛精、蝎子精(其它略)
    師引導:
    可謂人物繁多,不能一一細數,我們就只來看師徒四人吧??梢栽u一評論一論。(顯示四人劇照。)這師徒四人中除了唐僧之外,他們都是神性、人性、動物性的和諧統(tǒng)一,那么你最喜歡或最不喜歡誰?同學們可以暢所欲言。他贊成的你也可以反對。不過你要拿出理由來證明你的看法。請用下列格式整合自己想說的話:
    “-------本來是--------,后來-------------我認為他(她)是個------------------又------------------的人,能從-------------------中看出?!?BR>    孫悟空
    師引導:(1)、我最喜歡孫悟空。因為他武藝高強,有神通。能上天入地,呼風喚雨,騰云駕霧,變化無窮。
    師點撥:他本來就是天地靈化之物,后來又吃了(蟠桃),飲了(玉酒),盜了太上老君的(仙丹)八卦爐內煉就了他的(火眼金睛),增強了他長生不死的本領。
    (括號內文字學生說出)
    (2)、他還聰明機智。能識破機關,看清真面目。比如:答應菩薩西天取經前他曾要了個條件:“叫天天應,救地地靈”,還要了三根救命毫毛,這為后來遇難留了后路。
    (3)、我喜歡他,還因為他很有人情味。比如:在第二十七回中,孫悟空走前那聲聲“師父”。我讀的時候就非常感動。
    教師補充:在此時他為了拜一下師父,“即變了三個行者,連本身四個,四面圍住師父下拜?!边@里體現(xiàn)了孫悟空對師父的留戀和無奈。
    (4)、他非常勇敢,如果沒有他力戰(zhàn)妖魔,就不會取回真經,修成正果。
    (5)、我雖然喜歡他,但孫悟空也是有缺點的。比如,不愿讓人提起“弼馬溫”那不光彩的過去。有時還管不住自己。
    教師總結:說得很好,常言說:人無完人。孫悟空的魅力就在于他的妖氣而不在于他的改邪歸正,在于他的個性放縱而不在于受理性的約束。正因為他性格的多彩多變,亦莊亦諧,我們才更喜歡他。
    豬八戒
    師引導:(1)我喜歡豬八戒。因為他能吃苦。比如:在高老莊時,丈人稱他“倒也勤勞,耕田耙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刀杖”
    (2)他強硬。被捉后往往罵不絕口,不求饒
    (3)勇敢、單純。能與悟空協(xié)力合作,心直口快,有什么說什么。
    (4)我反對!因為他好色、貪吃、懶惰。在天宮調戲嫦娥被貶,高老莊又強搶民女。讓他尋山他卻睡了。
    (5)我也反對,不僅如此,他還愛貪小便宜,留有私房錢,不堅定,動不動就分行李打退堂鼓。
    師總結:豬八戒身上的這些缺點其實也是我們人性的一些弱點,在這四個人當中他就是一位丑角,正因為他的“丑”才增強了幽默感和作品的真實感,在藝術上才“美”起來。
    唐僧
    師引導:(1)、我喜歡唐僧的正派、有同情心。如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試禪心》中要嫁女兒給他時,他“便似雷驚的孩子,雨淋的蛤蟆?!币恍南蚍?。
    (對。我同意,在第五十四、五十五回中也體現(xiàn)了這一點)
    (2)、我不喜歡他。因為他好壞不分,軟弱。在第二十七回國誤信壞話將悟空趕走,是不能原諒的.。
    教師點撥:其實,唐僧畢竟是肉眼凡胎,對妖魔鬼怪是無能為力的。
    過渡語:沙僧呢?有沒有喜歡的?
    (1)、不喜歡,他太老實了
    (2)、喜歡,這就是他的特點,老實本份,任勞任怨
    師結:《西游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語言詼諧幽默?!段饔斡洝吩谒囆g上的最大成就即是成功地創(chuàng)造了小說的主人公-------和另一個人物----------這兩個不朽的藝術形象,充分體現(xiàn)了個性美。人物完人金無足赤,四個人物形象各具特點,有優(yōu)點也有不足。那么你從中有何體會呢?(生答)
    師結:要全面、公正,要學會欣賞別人,不能一偏概全。
    如果你是一個公司的懂事長,你要招聘一個總經理,你會選誰?說說你的理由。
    3.《西游》美景旅行社
    過渡語:有心周游世界的同學想過把癮?《西游記》中作者提到了海外仙山,天上靈宵寶殿,水中龍王宮,地下閻羅城,這一切都光怪陸離,每一處都極盡了描摹功夫。接下來我們該欣賞什么了?(環(huán)境)
    過渡語:那么你認為最美的段落是什么?可以讀,可以背,可以賞,可以改。請仿造這個句式開頭:“我認為--------地----------景寫得很美,作者用了----------------等手法寫出了此景的獨特之處-----------。”
    師引導:例如:第一回作者在寫尋訪菩提祖師時,寫到了他的住處,我認為這段很美。
    師點撥:這哪里是小說中的句子,這簡直就是一首詩。你認為它美在哪里?它是先總寫,再分寫的,句式也很整齊,對偶排比用得好。小說中還有很多的自然景物的描寫,比如說第五回中,對蟠桃園內景色描寫。他把把熟的桃子說成是“簇胭脂”“酒醉”非常形象。
    師結:揣摩句子,不僅要看它用了什么修辭,什么句式等表面特征,還要發(fā)現(xiàn)其內在的技巧。
    比如:(師出示“大鬧五莊觀”中孫悟空尋找人參樹一段,標出以下三句:“推開兩扇門,呀!卻是一座花園”;“又見一層門,推開看處,卻是一座菜園”;“走過菜園,又見一層門”。)參照標出的句子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一種懸念,把主要的寫在后面,層層推進,能吸引讀者。有一種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感覺。)
    師結:因此景物描寫,一般都有襯托、渲染氣氛的作用。
    總結:
    名著,是“具有推崇價值的有名的作品”。經典名著的價值在于典范語言,在于精彩的故事,在于典型的人物,在于深刻而獨到的主題。它給予心靈的滋養(yǎng),。今天,我們一起在經典名著的殿堂里領略了名著的魅力,汲取了智慧,凈化了心靈,豐富了精神,愉悅了人生。這堂課快結束了,但是,名著——還有更廣泛、更深刻的內涵等待我們去發(fā)掘。隨著年齡的增長,文學修養(yǎng)的提高,再過半年,一年,五年,再讀這部書,相信同學們一定會有更多、更深的感受的!請先把這種感受用歌聲傳達出來吧!
    附:(一)知識競賽題
    1、《西游記》中孫悟空從菩提祖師處學到七十二變、筋斗云等神通,又從龍宮索取如意金箍棒作為兵器,因大鬧天宮被如來佛祖壓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觀世音菩薩規(guī)勸皈依佛門,給唐僧做了大徒弟,取名孫行者。
    2、在護送唐僧去西天取經途中,機智靈活、疾惡如仇的是孫悟空;憨態(tài)可掬、好耍小聰明的是豬八戒,法名是豬悟能;忠誠老實、勤勤懇懇的是沙僧。
    3、《西游記》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鬧天宮、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
    4、古典文學名著《西游記》中,孫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節(jié)是
    :大鬧天宮
    5、《西游記》全書共一百回,孫悟空自號美猴王
    6、請寫出《西游記》中你印象最深的一個回目的題目:
    如: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戲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7、填人名,補足歇后語。
    (1)(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
    (2)(豬八戒)見高小姐——改換了頭面
    (3)(孫悟空)鉆進鐵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8、從下面《西游記》人物中任選一個,寫一則近200字的人物簡介。(主觀題)
    孫悟空
    豬八戒
    白骨精
    紅孩兒
    9、讀了《西游記》后你感受最深的一點是:(主觀題)
    10《西游記》中,師徒一行經過千難萬險,終于得正果,最后唐僧被如來佛封為旃檀功德佛、孫悟空被封為斗戰(zhàn)圣佛、豬八戒封為凈壇使者、沙僧封為金身羅漢和白龍馬封為八部天龍馬。
    11、《西游記》全書共分三大部分:前7回寫大鬧天宮的故事,是全書的精華部分,表現(xiàn)孫悟空的反抗精神;8----12回寫唐僧的來歷、魏征斬蛇、唐太宗入冥府,交待取經的緣起;第13回-----100回寫唐僧師徒取經途中歷經81難和師徒終成正果,帶經回東土大唐。
    12、有人對《西游記》道:“陽光燦爛豬八戒,百變猴頭孫悟空,憨厚老成沙和尚,阿彌陀佛是唐僧。漫漫西天取經路,除妖斗魔顯真功。若問是誰普此畫,淮安才子吳承恩。”
    13、列舉《西游記》唐僧師徒四人取經路上經歷的磨難,舉四個即可。
    14、《西游記》的作者運用了浪漫主義手法描繪了一個奇妙的神話世界,花果山水簾洞洞口的對聯(lián)是“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
    16、《西游記》中“大鬧五莊觀、推倒人參果樹”的是孫悟空
    17、孫悟空大鬧天宮后,回到花果山,在獨角鬼王的提議下,號稱齊天大圣,西天歸來后,接受如來授職為斗戰(zhàn)圣佛。
    (二)環(huán)境描寫欣賞:
    西游記環(huán)境描寫之三打白骨精
    主要內容:唐僧師徒到了南山腳下,白骨精變成一個小姑娘,拿著籃子,第一次,悟空打了她一棒,沒死,第二次,變做老太太,假裝找女兒,悟空第二棒的時候,還沒死,第三次,悟空叫來幾個神仙看著,終于魂歸西天了。
    環(huán)境描寫:悟空跳上云端,手搭涼棚,睜眼觀看,不見有人煙。看了多時,只見正南山上有一坐高山,那山向陽處,一片綠色中夾著點點鮮紅,便駕云直奔南山。
    我的感受:既然沒人煙,肯定有妖精,這種情況,妖精肯定變化多端,“一片綠色中夾著點點鮮紅,”有可能就是妖精殺了百姓,做出傷天害理的事情,要不是孫悟空在,唐僧恐怕就要被吃了。
    閱讀與寫作教案設計篇十六
    1、本單元的卡片。
    2、學生的圖形卡片。
    (1)將圖形卡片放在地板上,各圖形間隔一定的距離,教師說:“square、”然后跳到方形的卡片面前;教師說:“circle、”跳到圓形的卡片前面。
    (2)選一名學生按指令做。隨意說圖形的名稱,讓該學生從一個形狀前跳到另一個形狀前。
    (3)讓學生輪流說圖形的名稱。
    學生用書第13頁。
    (1)讓學生看歌曲旁邊的圖,問學生看到的是什么顏色,并說出顏色的名。
    (2)說形狀的名稱,讓學生指每個圖形。
    (3)讀單詞,學生聽并跟著默讀。
    (4)把歌曲錄音完整地放一遍。學生聽并依次指歌曲中唱到的圖形。
    (5)再放一遍歌曲,學生跟唱,邊唱邊指圖形。
    (6)讓學生拿出形狀卡片。再放一遍錄音,學生舉起歌中提到的圖形。
    學生用書第14頁。
    (1)讓學生打開書,看書中鴕鳥的圖片。指著鴕鳥說:“thisisanostrich、”
    (2)放錄音,指單詞的圖片;再放一遍錄音,學生聽錄音,并跟讀。
    (3)重復以上步驟學習其他單詞。
    閱讀與寫作教案設計篇十七
    1、讓學生初步了解《中華上下五千年》內容梗概及作者,并知道同一種書有不同的版本。
    2、通過自讀,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培養(yǎng)讀書做筆記的習慣。
    3、指導學生歸納“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的基本方法,并實際運用到課外閱讀中。
    4、讓學生真切感受到讀書的快樂,激發(fā)學生繼續(xù)閱讀的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5、了解《中華上下五千年》對弘揚中華民族歷史文化方面的貢獻,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熱情。
    【教學重點】激發(fā)閱讀歷史故事書的興趣,讓學生在“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的過程中體會與享受讀書的快樂。
    【教學難點】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指導學生歸納閱讀方法,培養(yǎng)讀書做筆記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1、前蘇聯(lián)著名作家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笨梢姡喿x的重要性。同學們你們愛讀書嗎?誰來說說你最喜歡讀哪些書?(在學生發(fā)言時與學生交流,從而感受讀書是要經過選擇的)(師板書:閱讀要有選擇)。
    2、同學們的閱讀面可真廣,正是這些書籍開闊了我們的眼界,豐富了我們的知識,啟發(fā)了我們的智慧,今天老師就為大家推薦一本經典書籍《中華上下五千年》。
    二、初步了解書籍。
    1、這樣一本好書,相信有不少同學已對它有了一些了解,能說給大家聽聽嗎?(學生介紹自己對書籍的了解時,教師穿插講解本書的作者、書中記錄的朝代、版本、目錄)。
    2、小結:從盤古開天辟地到如今,我們看到祖國的`歷史是多么的悠久,祖國的文化是多么的燦爛。
    三、指導讀好書中的一個小故事。
    (一)同讀一個故事,分享讀書方法。
    1、這么多的歷史故事,串成了我國悠久的歷史長河,還有更多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都匯聚在這本書里。同學們是不是已經迫不及待地想來打開書一看究竟了。
    2、正如賣考萊說的:“把一頁書好好地消化,勝過匆忙地閱讀一本書。”
    推薦一個故事《屈原沉江》,(板書:讀書要講方法)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來讀這個故事呢?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讀書方法。(學生匯報自己的讀書方法。)。
    3、教師總結讀好一個故事的讀書方法:
    4、現(xiàn)在我們就來運用這些讀書方法來閱讀這個故事吧,可以和小組的同學交流一下讀書心得,看看從中能有哪些收獲。
    5、學生匯報,教師相機指導讀懂這篇文章:
    1)文章講了誰?講了什么事?(2)積累了哪些好詞好句?
    3)你掌握了那些歷史知識?(4)讀了這篇文章有什么啟發(fā)?
    (二)學生自主閱讀。
    1、古人云“讀史可以明志”,讓我們一起走進歷史的天空,在一個個妙趣橫生的小故事里,了解歷史,拓展見識。選擇你最感興趣的一個故事,運用適合自己的方式,進行自主閱讀。(生自讀,師巡視,并參與學生的讀書活動,對個別學生進行指導)。
    2、匯報交流,學生結合所做的積累卡匯報讀書所得。
    四、拓展全書閱讀。
    2進一步引導歸納總結讀好整本書的讀書方法:
    五、小結延伸:
    1、老師希望同學們讓讀書成為習慣,(板書:讀書要成習慣),在接下來的日子里,運用科學的閱讀方法,潛心閱讀《上下五千年》,讓我們一起把書里蘊含的故事讀得更深,更精,更細。
    2、今天的課外閱讀課,同學們有哪些收獲和啟迪呢?
    3、我希望同學們能運用學到的讀書方法,持之以恒,讀完整本書,在讀中悟理,讀中增知。最后讓我們共勉一句:課內得法,課外活用。(板書)。
    4、最后送給大家一首小詩,希望同學們愛上閱讀。
    附板書:
    讀書要有選擇。
    學會閱讀讀書要講方法課內得法課外活用。
    讀書要成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