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感悟和體會(精選15篇)

字號:

    通過感悟,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真諦和美好。寫感悟時,應該注重表達方式和語言的準確性,避免產生歧義和誤解。請閱讀以下感悟范文,希望能夠為你帶來一些啟示和思考的方向。
    汶川地震感悟和體會篇一
    是營救廢墟下的兒子?還是要把壓在兒子身體上老伴的尸體切斷?一個是骨肉,一個是風雨同舟40年至愛之人。面對這樣的抉擇,68歲的老人王感強不知道該怎么辦。最后,他作出了此生最艱難的選擇:切斷老伴的身體,把兒子救出來。最后,兒子雖然被搶救了出來,但沒能挺到最后。兒子被救出來時,身上已經爬滿了媽媽身體上的蛆。地震后,老王天天找自己的親人,直到兩天后,他才找到了氣息尚存的兒子。于是,他趕緊找來消防隊員營救。在前天的營救中,消防隊員面臨難題:地形非常復雜,搶救難度很高,但消防官兵們還是堅持著。當營救步步為營的時候,卻碰到了一個棘手的難題,老王已經死去的老伴卡住了兒子的身體,如果要救兒子,就必須切斷老伴的身體。面對這樣的選擇,營救人員無法作出決定。老王老淚縱橫,很短時間他就決定:“搶救活人要緊!”那位切尸體的醫(yī)生安慰老王:“對不起,我們實在??”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汶川地震感悟和體會篇二
    救助人員發(fā)現(xiàn)時,她已經死了,被垮塌下來的房子壓死的。這是世上最偉大的死亡姿勢:她雙膝跪地,身子前傾,雙手著地支撐身體,成匍匐姿勢,身體被壓的變形,成為人與大自然抗爭的雕像。后來,救援人員在她的身子底下發(fā)現(xiàn),有個孩子還活著。人們小心奕奕地清理開她身上的廢墟,從她的身下抱出被小被子裹著的孩子,約三、四個月大,娃娃完好如初,還在安靜的睡著。醫(yī)生準備給娃娃做身體檢查,發(fā)現(xiàn)被子里有一部手機,屏幕上有一條媽媽留給娃娃的短信“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手機在人們中間傳遞著,每個在場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淚了。
    汶川地震感悟和體會篇三
    地震發(fā)生時,四川省德陽市東汽中學教學樓坍塌。在地震發(fā)生的一瞬間,該校教導主任譚千秋雙臂張開趴在課桌上,身下死死地護著4個學生,4個學生都獲救了,譚老師卻不幸遇難。5月14日,張關蓉在擦拭丈夫譚千秋的遺體,她怎么也沒想到,人們傳說的救下四個學生的英雄竟然是她心愛的老公。
    汶川地震感悟和體會篇四
    “清清,那個美麗好學的女孩,你們看見沒有?”在救助現(xiàn)場,鎣華鎮(zhèn)中學初一一班班主任陳全紅一直關心著一個名叫鄧清清的女孩子:在她心中,這個貧困家庭里的小女孩,人窮志不窮,常在回家路上打著手電筒看書。
    在亂石堆中,每看到一具學生的尸體被挖抬出來,陳全紅就會默默流淚,“他們一天前還是活蹦亂跳的,咋一下子就變成了這樣呢?”
    終于,鄧清清被武警水電三中隊的搶險官兵救了出來。讓陳老師與官兵們感動的是,這個女孩被救出時,還在廢墟里面打著手電筒看書。她說:“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餓,只能靠看書緩解心中的害怕!”她的誠實如同她的堅強一樣,讓聽者無不動容。陳全紅一下子哭了,抱著清清連說:“好孩子,只要你能活著出來,就比什么都好?!?BR>    與鄧清清一樣,另一名被壓在廢墟里名叫羅瑤的女孩子在手腳受傷的情況下,一遍遍地哼著樂曲,靠著頑強的“鋼琴夢想”激勵自己不要入睡,結果她贏了死神。
    汶川地震感悟和體會篇五
    自2008年5月12日發(fā)生汶川地震以來,這場慘烈的自然災害深深地刻在了我心里。作為一名中共黨員,我從這次地震中汲取了許多深刻的感悟,也對黨員的責任與擔當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以下是我對此事件的感想心得體會。
    第一段:地震中的痛楚。
    汶川地震的破壞力之大,簡直讓人難以置信。山崩地裂,房屋倒塌,人們的悲痛呼喊充斥著每一個角落。我親眼目睹了災區(qū)人民的苦難,那一瞬間,我的心如同被重重的巨石擊中,痛徹了內心。地震不分貧富,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官員,還是身處黨員隊伍的我們,都面對著同樣的災難。而我們,作為黨員,更應該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堅定起肩上的擔當。
    第二段:黨員的責任。
    地震前后,黨員工作開展得有條不紊。許多黨員干部毅然決然地放棄了自己的家庭生活,直奔災區(qū)參與救援工作。黨員應該時刻牢記自己的赤子之心,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終做到盡職盡責。同時,黨員應該善于檢視自己的思想和行動,自覺地改正和糾正錯誤,保持良好的黨性。只有這樣,才能踐行對黨對人民的錚錚誓言。
    第三段:黨員的擔當。
    地震后的重建工作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作為黨員,我們應該牢記自己的擔當,積極投入到重建工作中。只有對人民的擔當,才能化悲痛為力量,讓人民在災難中重拾希望與幸福。黨員干部應該忘我地付出,在重建工作中走在最前面,帶領群眾一起奮斗,共同打造新的家園。同時,我們也要在自身的學習上不斷進步,提高自身的素質與能力,才能更好地推動災區(qū)發(fā)展。
    第四段:黨員的光榮。
    黨員的身份是一種光榮而莊嚴的稱號。地震中,黨員們一次次展現(xiàn)出了自己的責任與擔當,為人民付出了辛勤的努力。這種光榮并不是虛的,它蘊含著我們每個黨員強大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要自覺踐行黨員的各項規(guī)定,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則。只有這樣,我們黨員的形象才能更加融入到社會中,得到群眾的贊譽和尊重。
    第五段:地震的啟示。
    汶川地震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深刻的教訓和啟示。我們應該深入反思災害發(fā)生的原因,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提高我們的防災減災能力。同時,也要警醒黨員之間的問題,督促黨員干部時刻保持良好的黨性,恪守黨紀黨規(guī)。只有堅定黨員干部的思想認識,才能使我們黨更加團結,更加前進。
    總結:汶川地震是一個痛徹心扉的慘劇,但也是一次嚴肅而艱難的考驗。黨員們應該時刻牢記自身的責任與擔當,主動投身到抗震救災工作中。只有充分發(fā)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充分發(fā)揮黨組織的引領作用,我們才能在災難面前做出最正確的反應,為人民造福。汶川地震將永遠是中國人民不容忘卻的痛苦記憶,也將永遠銘刻在每一個中國共產黨員的心中。
    汶川地震感悟和體會篇六
    第一段:地震來襲,人間瞬間變?yōu)榈鬲z。
    2008年5月12日,中國四川省遭遇了一次毀滅性的地震,被稱為汶川地震。地震瞬間將這個平靜安寧的地方變成了一片廢墟,無數(shù)的生命在震波中沉默。當我看到這個消息時,我感到震驚和悲傷,心頭涌上無盡的痛楚。這次地震不僅僅是一場自然災害,更是考驗人性善惡和勇敢精神的時刻。
    第二段:汶川人民的堅韌與勇敢。
    地震過后,汶川人民表現(xiàn)出了無與倫比的堅韌和勇敢。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從廢墟中救出無數(shù)生命。他們用自己的熱情,為受傷的人提供幫助。他們用自己的力量,為失去親人的人們提供心靈的慰藉。他們舍小家為大家,不顧自身的安危,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展示了人性的偉大。汶川地震揭示了人性的異質性,它不僅顯示出了人的本性的丑惡一面,也展示了人性的美好一面。
    第三段:汶川精神的力量與擔當。
    汶川地震不僅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傷痛,同時也展現(xiàn)了汶川人們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無數(shù)人民挺身而出,奮不顧身地投入到搶險救災的隊伍中,展現(xiàn)出了眾志成城的堅定決心。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示了擔當精神的力量。在黑暗中,他們找到了希望,在逆境中,他們展現(xiàn)出了堅強的意志。他們用自己的擔當精神激勵和感染著全國人民,形成了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強大力量。
    第四段:自立自強,走向未來。
    汶川地震給人們上了生動的一課,告訴我們要自強不息,積極面對生活的挑戰(zhàn)。地震過去了,但汶川人民沒有畏懼和放棄,他們揮去眼淚,重新站起來重建家園。災難并沒有打垮他們的意志,相反,他們更加堅定地相信未來,堅定地為目標奮斗。這教會了我們,在逆境中要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相信自己的能力,勇敢地面對困境和挑戰(zhàn)。
    第五段:汶川地震,永不磨滅的記憶。
    汶川地震既是一次痛苦的回憶,也是一次永不磨滅的記憶。地震讓我們明白了生命的短暫和脆弱,讓我們深深體會到親情的可貴和友情的珍重。汶川地震的教訓將永遠銘記在我們心中,它教會了我們珍惜現(xiàn)在,關愛身邊的人,扶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在這個逆境之中,汶川人民帶給我們的感動和啟示會持續(xù)激勵著我們進步和發(fā)展。汶川地震精神是一個偉大的力量,它讓我們學會了團結,學會了勇敢堅韌,學會了擔當。汶川地震精神,將永遠活在人們心中,激勵我們不斷進步,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汶川地震感悟和體會篇七
    何滿滿正以“弓”形趴在地上,雙手雙腳支撐在地上,背上頂著一塊預制板,已經停止了呼吸。身下兩歲的女兒小袁袁,卻安然無恙,只是左手有一點擦傷。大地震剛一結束,安縣茶坪鄉(xiāng)的袁發(fā)高發(fā)現(xiàn)女兒與妻子不見了。在一片廢墟前,他發(fā)瘋地呼喊著妻子何滿滿的名字。
    年輕的媽媽雙手懷抱著三四個月大的嬰兒,蜷縮在廢墟中。她低著頭,上衣向上掀起,已經失去了呼吸,懷里的女嬰依然愜意地含著母親的乳頭,吮吸著,紅撲撲的小臉與母親粘滿灰塵的雙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5月13日下午,都江堰河邊一處坍塌的民宅,當救援人員小心地將女嬰抱起,離開母親的乳頭時,她立刻哭鬧起來?!皬哪赣H抱孩子的姿勢可以看出,她是很刻意地在保護自己的孩子,或許就是在臨死前,她把乳頭放進了女兒的嘴里?!?BR>    汶川地震感悟和體會篇八
    5.12,大自然把一份沉重的考卷呈現(xiàn)在中國人民的面前。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汶川同胞直面慘痛的損失,正視淋漓的鮮血,他們的()堅強鎮(zhèn)定令我感動、敬佩。
    地震,這是一個一直在教課書里靜靜地呆著詞語,我們想那是另一個世界的事情,離我們很遠很遠,那是文字里的知識不是可見可聞的生活。
    然而,5月12日,這文字里的知識變成了殘酷的生活,殘酷的鮮血淋漓,殘酷的悲痛欲絕。那些廢墟里的`課本,那些從斷磚亂石下伸出的小手,那些驚恐、無奈、絕望的眼神,那些消失的生命,痛苦的面容,讓我們淚流滿面。然而,還有那些日夜不舍的堅持,那些生死不離的牽手,那些愛的救助,強大的能量,卻劇烈沖擊著每一個人的心靈,再堅如磐石的心臟此刻也化為淚和血,化為堅持和抗爭。轉眼間,5。12大地震已過去1年了。
    回首往事,有很多的人和事,讓我們無法忘懷。我們無法忘記可愛的郎錚在擔架上稚嫩而嚴肅的敬禮,我們無法忘記楊云芬老人含淚吞金的悲愴之舉;我們無法忘記在廢墟下堅持了66個小時卻在獲救后突然離去的陳堅,我們也無法忘記廢墟中唱著兒歌的任思雨,無法忘記堅持了216個小時最終得救得崔昌會女士……那些帶著悲傷也充斥著堅強的故事,在我們的回眸中從未模糊過。
    黑暗像全球性的毀滅籠罩了那一片天,如果能夠分擔,我們愿共同平分那場災難,一起生,一起亡,也許世界會將你們遺忘,可我們并沒有,我們這些同胞在遠方深深為你們悼念,深深為你們祈禱,深深為你們祝福,安息吧,死去的亡魂!說不定我們會在哪天升入你們的天堂,但我們依然手足相連,相信你們沒有被我們遺忘。
    如今,三年過去了,但全國億萬顆心臟還在經歷著痛苦,經歷著生命的洗禮,經歷著靈魂的震撼。災難讓我們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災難讓我們愛自己更愛他人。這是永久的記憶,我們只能用文字的形式記錄我們的經歷,我們的感受,我們的思考。
    愿死者安息,愿每一個活著的生命都能有意義的堅強的活著。
    汶川地震感悟和體會篇九
    是營救廢墟下的兒子?還是要把壓在兒子身體上老伴的尸體切斷?一個是骨肉,一個是風雨同舟40年至愛之人。面對這樣的抉擇,68歲的老人王感強不知道該怎么辦。最后,他作出了此生最艱難的選擇:切斷老伴的身體,把兒子救出來。最后,兒子雖然被搶救了出來,但沒能挺到最后。兒子被救出來時,身上已經爬滿了媽媽身體上的蛆。地震后,老王天天找自己的親人,直到兩天后,他才找到了氣息尚存的兒子。于是,他趕緊找來消防隊員營救。在前天的營救中,消防隊員面臨難題:地形非常復雜,搶救難度很高,但消防官兵們還是堅持著。當營救步步為營的時候,卻碰到了一個棘手的難題,老王已經死去的老伴卡住了兒子的身體,如果要救兒子,就必須切斷老伴的身體。面對這樣的選擇,營救人員無法作出決定。老王老淚縱橫,很短時間他就決定:“搶救活人要緊!”那位切尸體的醫(yī)生安慰老王:“對不起,我們實在??”
    汶川地震感悟和體會篇十
    汶川縣映秀鎮(zhèn)小學老師張米亞:摘下我的翅膀,送給你飛翔!
    當汶川縣映秀鎮(zhèn)的群眾徒手搬開垮塌的鎮(zhèn)小學樓的一角時,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一名男子跪仆在廢墟上,雙臂緊緊摟著兩個孩子,像一只展翅欲飛的雄鷹。兩個孩子還活著,而“雄鷹”已經氣絕!由于緊抱孩子的手臂已經僵硬,救援人員只得含淚將之鋸掉才把孩子救出。
    這名男子是該校29歲的老師張米亞?!罢挛业某岚?,送給你飛翔。”多才多藝、最愛唱歌的張米亞老師用生命詮釋了這句歌詞,用血肉之軀為他的學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門。
    汶川地震感悟和體會篇十一
    北川1名女子砸腿喝血親手鋸腿被困3天后獲救。
    一個結婚多年仍不敢一個人睡覺的“膽小”女人,為何有親手鋸掉右腿的勇氣逃生?是想見到兒子成才的母愛,支持著她!
    龔天秀說):我們家在農業(yè)銀行宿舍樓三樓。當時我午休剛起來,還穿著睡衣,正準備換衣服上班去。突然房子搖晃了一下,我還沒有反應過來,房子又劇烈晃動。老公大喊“地震”,然后抓起一件睡衣一邊包我的頭,一邊把我推向衛(wèi)生間方向。我們準備向衛(wèi)生間跑。但是還沒有進去,樓就塌了。樓塌的時候,他一直用胳膊護著我。我們掉到了樓下。當時什么都看不到,全是灰塵。我們掉在一個夾縫里面。我右腿被一塊樓板砸住了,神志還很清醒。老公一直死死地把我護在胳膊下。我說,你松一點。他說,我可能不行了,估計要死了。我說,我們現(xiàn)在安全了,你怎么說這樣的話。我一摸他的背,全是血。他的頭肯定被砸了。
    他要我堅強點。我們還有一個娃,去年剛大學畢業(yè)。他要我把娃看嚴一些。要娃走正道。一足不慎,就全毀了。我說,我曉得。我們倆對娃一直管得很嚴。我會要求更嚴格一些。
    我一直大聲地喊他。開始他還答應,大概半小時后他就沒有聲音了。我就一直緊緊地抱住他。
    第二天我看到一點亮光,就開始喊。使勁地喊。我的同事劉華清也被壓在我上面的廢墟里。她傷得不重。她不要我喊,要我保存體力。
    當時想死了算了。但是一想到老公給我說的.話,我就要活下去。我一直抱著他身子。我右腿已經不流血了,估計里面形成了血栓。后來我就摸了一塊磚頭,使勁砸右小腿,小腿被砸爛了,開始流血,然后我就把這只腿頂在老公的背上,血從他的背上流下來,我用嘴接著喝。當時被困在里面,我只能這樣才能喝到血。
    喝了一些血,有力氣了,我接著喊。第二天我能聽到外面有人說話的聲音,一有動靜我就喊。喊一會喊不出來了,我就砸腿,然后喝一些血,接著喊。但是外面聽不到。外面一點點聲音我就能聽到。我聽到外面有人說,這里又垮了,那邊又死了幾個人。就是沒有人知道下面還埋了人。后來麻木過去了,腿開始痛。要不是為了娃,我寧愿不出來,死在里面,也不愿砸自己的腿,太痛苦了。我是一秒鐘、一秒鐘地熬。
    第二天估計快天黑了。我喊了一天,突然聽到我們行長江山的聲音。我當時一下子來勁了,拼命地大喊。我說,江山,我在這兒,我是龔天秀,快給我搞點水來。第三天消防隊來了。后來我知道,是陜西消防總隊渭南中隊的人,來了十幾個人。他們在上面也不敢動。水泥板抬不走。先把一些小的墻渣搬走后,露出了盆子大一個洞。一個武警戰(zhàn)士把頭伸過來,我看到他了,還能碰到他的手。
    是啊,后來他們找來鋸子,把上面壓的木頭鋸掉。但是我被壓住了腿,出不來。我告訴這個戰(zhàn)士,我把腿砸爛了,還剩下一些皮肉連著的。我讓他去找把鋸子,我把腿鋸掉。
    我是為了娃,我只要能出去,只要有一雙眼睛能看到娃,我還有思維能管著娃就行了。把娃兒培養(yǎng)成對社會有用的人,是我們倆一輩子的希望。
    把皮肉鋸斷了,筋還連著。我又問他們要剪刀。后來他們遞給我一把剪刀。前前后后弄了半個小時,終于把右小腿弄掉了。爬過一段距離后,戰(zhàn)士就把我拉出來了。我非常感激大家來救我。非常感謝來自全國的救援人員。我還想對正在遭難的鄉(xiāng)親們說,一定要堅強,一定要勇敢,只要勇敢,能出來,一切都會好的。
    汶川地震感悟和體會篇十二
    “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
    搶救人員發(fā)現(xiàn)她的時候,她已經死了,是被垮塌下來的房子壓死的,透過那一堆廢墟的的間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勢,雙膝跪著,整個上身向前匍匐著,雙手扶著地支撐著身體,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禮,只是身體被壓的變形了,看上去有些詭異。
    救援人員從廢墟的空隙伸手進去確認了她已經死亡,又在沖著廢墟喊了幾聲,用撬棍在在磚頭上敲了幾下,里面沒有任何回應。當人群走到下一個建筑物的時候,救援隊長忽然往回跑,邊跑變喊“快過來”。他又來到她的尸體前,費力的把手伸進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幾下高聲的喊“有人,有個孩子,還活著”。經過一番努力,人們小心的把擋著她的廢墟清理開,在她的身體下面躺著她的孩子,包在一個紅色帶黃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個月大,因為母親身體庇護著,他毫發(fā)未傷,抱出來的時候,他還安靜的睡著,他熟睡的臉讓所有在場的人感到很溫暖。
    隨行的醫(yī)生過來解開被子準備做些檢查,發(fā)現(xiàn)有一部手機塞在被子里,醫(yī)生下意識的。
    汶川地震感悟和體會篇十三
    地震發(fā)生十余小時后,滿臉是血的北川3歲的郎錚從廢墟中被救出。就在武w警官兵準備把他轉移到安全地帶時,他艱難地舉起還能動彈的右手,虛弱而又標準地敬了一個少先隊隊禮。擔架上的小郎錚不忘向援救他的官兵叔叔敬禮感恩的舉動,讓無數(shù)的人深受感動。
    面對早已超出了其年齡所能承受的地震,3歲的郎錚從廢墟中被救出時,竟然不忘向救援人員敬上一個標準的少先隊隊禮。倘若在平時,人(公文有約提供)們或許會會意地一笑,稱之為聰明玩皮,然此時從其敬禮中分明讓人讀出了堅強和勇敢。有了這份堅強,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天變已不足畏了。
    一名3歲的孩子,一名不諳世事的嬌小子,他本該在父母的懷里撒嬌。然無情的天災讓他的童年變得深沉而成熟,他以一個“小男人”的陽剛之氣,解讀了人性的堅韌不拔――地震可以摧毀我們的房屋,毀壞我們的家園,但永遠摧不垮我們的意志,眾志成誠、萬眾一心,中華民族鋼鐵般血性在此得到了最完美、最真切的展現(xiàn)和詮釋。
    曾有網友動容地感慨:地震中的孩子們最堅強。是的,此次地震襲擊最集中的場所之一就是校園,而面對地震,孩子們所表現(xiàn)出的冷靜與堅韌,常常讓人感動著而淚流滿面,小郎錚如此,其他許許多多的孩子無不如此。
    在災難面前,人的生命或許是脆弱的。但人的精神,一種永不屈服、永不放棄的精神,卻是那么的充滿力量,堅韌而偉岸。
    從這些孩子們的身上,我們分明感受到了一種永不屈服的民族精神,感受到了一種頂天立地的英雄氣概。自古以來,我們歷經了無數(shù)的災難,然正因為有了這種臨危不懼、堅韌不拔的毅力,我們戰(zhàn)勝了一次又一次的艱難險阻。
    從這些孩子們的身上,我們深深地懂得,人的血肉之軀遠遠不如鋼筋混凝土堅硬,但我們的心比什么都堅強。我們因為堅強而喊出了“中國不哭”、“汶川不哭”的口號,這是信心,這是希望。
    3歲小男孩的堅強,讓我們感受到了民族不屈的脊梁。
    汶川地震感悟和體會篇十四
    通江縣永安壩村小學新婚教師茍曉超——“我…恐怕…不行了,快…救孩子!”
    “不好,地震!”茍老師腦海中出現(xiàn)了這個可怕的念頭。
    他再一次沖到三樓抱起兩名孩子向樓下跑,剛到達一樓地面的最后一級樓梯時,頂樓轟然坍塌,磚塊、混凝土、門窗玻璃劈頭蓋面向他們襲來。就在那一瞬,一塊重約一噸的磚塊和混凝土砸向他的小腿,他本能地將兩個孩子“藏”在懷中,用自己弱小的身軀擋住從天而降的磚塊……他的雙腿被無情地砸斷,胸部、頭部也受到了重創(chuàng),頓時撲倒在血泊之中。
    “我……恐怕……不行了,快……快……救孩子!”飛速趕來的老師和群眾在搬他身上的磚塊和混凝土時,他斷斷續(xù)續(xù)地說著,并艱難地用手指向頂樓,“上……上面……還……還有……”
    下午4時20分 ,當他被轉往縣城醫(yī)院搶救的途中,因傷勢過重不幸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
    兩個孩子安然無恙,但茍曉超卻永遠地走了。
    “我們全村人都說茍老師年輕,書教得好,對學生負責任,人又和氣,像這樣的老師不多見,這么大的禍怎么出在他身上喲……”一位老大娘淚流滿面地說。13日一早,當記者趕赴現(xiàn)場時,坍塌的教學樓前已布置了長長警戒線,一些學生仍在失聲痛哭。
    “我要茍老師,我要茍老師……”9歲的莘能軍聲嘶力竭地哭喊著。
    汶川地震感悟和體會篇十五
    蔣敏,一位年僅28歲的普通民警,包括母親和年僅2歲的女兒在內10位親人被大地震奪去了生命。她強忍著巨大的悲痛,不停地在災區(qū)奔忙,幾度昏倒在救災現(xiàn)場,15天后才回到北川祭奠親人。她對記者說:“我失去了那么多親人,卻得到了更多親人,永遠不會孤獨?!?BR>    5月15日,在一個受災群眾安置點,看到餓得哇哇大哭的嬰兒時,江油縣女民警蔣小娟毅然敞開胸懷,同時給兩個孩子喂奶。她說:“孩子們太餓,就一邊喂一個吧?!倍藭r,她不滿半歲的兒子卻正在老家農村吃米粉。
    有一位軍人,當戰(zhàn)友不讓他再進入廢墟救人時,他憤怒地指著身上的`迷彩服大喊:“一個兵,穿上軍裝的時候,就不再是你老子的兒子,你老婆的男人!而是老百姓的兒子,國家的軍人!”
    清華大學博士梁蘇會向災區(qū)人民獻血時,看到已經排了上千人的長隊,她沖到隊伍前面懇求道:“求您了,抽我的血吧!”
    ……
    災難面前這些頂天立地的人既是普通人,也是時代英雄。他們的話語雖然樸實無華,卻格外真誠,所以才擲地有聲,才能感動億萬人,影響后來人。
    這些實話似乎沒有一點兒文采,甚或有點粗魯,但正是這些毫無雕琢的語言,閃爍著人性美的絢爛光輝,讓人更感到親切、真實、可敬、珍貴,是提煉我們民族精神的寶貴素材。
    抗震救災中的英雄們,或忍著痛失親人的悲傷,或忍著親人離散的憂苦,或忍著連續(xù)奮戰(zhàn)的疲勞,或忍著幼子挨餓的心痛,面對被地震傷害的同胞和毀壞的家園,只有一個信念:救人!幫人!所以,他們的語言簡單而樸實。
    抗震救災中的英雄們用樸實而又感人的話告訴我們,只有做到了,說出來的話才有分量;只有真誠的話,才是人世間最動聽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