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對我們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所經歷和感悟的一種總結和概括。它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加深對事物的理解,還能夠促使我們對自己的經驗進行反思和提升。寫心得體會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可以讓我們更好地總結和把握所學知識,同時也是一種自我成長和提高的機會。那么,如何寫出一篇富有自己思考和體會的心得體會呢?首先,我們應該選擇一個合適的主題,這個主題既可以是一個具體的經歷,也可以是一個重要的事件,或者是一個指導我們思考的命題。然后,我們需要回顧這個主題所涉及的過程和細節(jié),用文字將其完整地表達出來。接著,我們要展示出我們對于這個主題的思考和感悟,可以通過舉例、對比、分析等方式來闡述自己的觀點。最后,我們需要總結自己的心得和收獲,可以給出一些建議和啟示,讓讀者在閱讀完我們的心得體會后能夠有所收獲。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心得體會范文,供大家參考學習。
盧溝橋事變的心得體會篇一
勿忘歷史,不僅僅是提醒我們不要忘記我們祖輩我們的祖國所受的屈辱和凌虐,而更大的意義在于揭示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畢竟世代的仇恨不能解決任何問題也無助于問題的解決,發(fā)展才是硬道理,才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艱苦的八年抗戰(zhàn)讓積弱的中國承受了太多的苦難,也讓中國贏得了近代中國反擊列強的最偉大的一場勝利,中國由此步入了一個新的發(fā)展之路。
然而復雜的國際環(huán)境和經濟環(huán)境,讓現(xiàn)代的中國所走的復興之路無異于進行一場新的抗戰(zhàn)。
南方冰災、汶川地震讓我們進一步認識了中國人的溫情、團結和堅毅。
中國,在堅定的走下去!
相信任何的艱難困苦,任何的天災,都不會擊垮中國人民。
災難,只會讓我們更堅毅。
牢記前輩們?yōu)閲业母冻龊蜖奚蛯遗d盛的期盼,各盡其力,建設強大的國家。
未來屬于我們!!!
“為了勝利,為了勝利……”看了紀錄片《為了勝利》之后,在離開影劇院時,我喃喃自語。
影片忠實地記載了這四大抗日重大事件: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1937年的“七七事變”,1941年的“珍珠港事件”,以及1945年日本投降事件。在血與火,淚與情,愛與恨的交織中,弘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講述了中國人民抗戰(zhàn)勝利的重大歷史意義,記錄了中國人民抗戰(zhàn)的基本歷程,展示了中華民族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中抵抗日本侵略者艱苦卓絕的歷程。
安靜的劇場里,大家還沉浸在對歷史的思考中,空氣彌漫著壓抑的情感,我心潮澎湃!抗戰(zhàn)勝利是我國近代抵抗外來侵略的壯舉,既有些喜悅,又有些悲痛,有些氣憤。喜在我國人民經過了十多年不屈不撓的斗爭終于勝利了;悲在為了這個勝利犧牲多少仁人志士,又有多少中華兒女為這一勝利獻出了自己的熱血與生命。七七事變中,一位位不屈的戰(zhàn)士倒在充滿血腥的瀘溝橋上,石獅子仿佛也在為他們哭泣。南京大屠殺中,日本侵略者竟視中國人的生命為草芥,進行了一次次的殺人比賽,將手中的屠刀向無辜的中國人揮去……。幾年之后,當我們舉國歡慶,慶??箲?zhàn)勝利時,可現(xiàn)在的日本政府高官卻供奉著戰(zhàn)犯的神位,毫無歉意,可見他們依然猖狂。
往事依稀,現(xiàn)實催人。澎湃的心在激昂中漸漸趨于冷靜。而我們對歷史的認識又有多少呢?“抗日戰(zhàn)爭”對一些人來說,不過是一個詞罷了,他們有沒有想過,我們今天和平、安寧的生命是革命先輩拋頭灑熱血,用他們的生命換來的。也許我們除了了解這一段屈辱的歷史,了解這段艱苦的歷程之外,更要緊的是要踩穩(wěn)腳下的土地,以執(zhí)著的`干勁和高昂的斗志去開創(chuàng)新的勝利!
日本侵華的歷史,是中國人民心中永遠無法平復的傷口。電影《七七事變》,使我了解了這段無法讓華人忘記的歷史,體會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日本為了吞并中國,發(fā)動“七七事變”,我國的29軍與日軍在盧溝橋展開激烈的戰(zhàn)斗,29軍的戰(zhàn)士們懷著憤怒的心情,英勇殺敵。
我的心中兗滿了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憤怒,但我更感謝英勇的中國軍隊,是他們不畏強敵,英勇抵抗,為民族解放獻出年輕的生命。
這一段不能忘懷的歷史,讓我懂得要好好珍惜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我會加倍努力,學好本領,做個有用的人,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
盧溝橋事變的心得體會篇二
盧溝橋事變是近代中國歷史上的一件著名事件,也是中日兩國歷史上的一道傷疤。關于這件事,人們的爭議與猜測一直不停,而在我的學習中,我對盧溝橋事變有了更深的認識與思考。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的心得體會,并探討盧溝橋事變對兩國產生了何種影響。
盧溝橋靠近北京市區(qū),是連接北京和華北地區(qū)的交通要道,一直以來都是軍事重地。在1937年7月7日,日本軍隊越過盧溝橋,向全面進攻中國。這次事變被認為是中日戰(zhàn)爭的起點。我在學習中了解到,這并不是偶然事件,而是日本政府根據(jù)其對華政策的高壓推行,通過不斷引渡中國朝廷、威脅消極措施等方式,逼迫中國屈服。然而中國民眾穩(wěn)步挺立,卻遭受了毒瘤侵襲。這也證明了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野心和對中國偉大而崇高的民族戰(zhàn)爭事業(yè)的挑釁。
第二段:對事件的詳實描述。
在盧溝橋事變中,日軍先發(fā)制人,強行突破華北平津地區(qū)防線,向北發(fā)起進攻,從而擴大了戰(zhàn)爭規(guī)模。在無準備、無預警的情況下,這一突襲被中國軍民軍隊打了回去。這次沖突,在日、中兩方士兵間激烈交火中,中方迅速起訴,但歷史上日本軍隊曾多次無理侮辱,現(xiàn)場指指點點,又自行撤回引發(fā)的紛爭,并動用了火炮、機槍等重武器,猛烈攻向中國士兵。這場戰(zhàn)斗讓人們目睹了日軍許多殘忍的暴行,并且增強了中國軍隊和民眾的抗擊日軍的意志。然而,盧溝橋事變對中國軍民帶來了慘重的傷亡,迫使中國政府采取積極應對措施。
第三段:對中國人民的影響。
盧溝橋事變也深刻影響了中國人民,使他們更加團結和抗擊日本侵略者。這次戰(zhàn)爭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許多人流離失所,生活艱難。但盧溝橋事變也激勵了中國民眾的抗擊日本侵略者的信念,更有力地促進了中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形成。此外,盧溝橋事變的發(fā)生和日本殖民戰(zhàn)爭的不斷擴大,也加速了中國民族覺醒。
第四段:對中日兩國的歷史影響。
歷史表明,盧溝橋事變標志中日兩國關系的惡化和中國抵制日本侵略者的開始。這個事件成為中日兩國之間的惡性循環(huán),進而導致中日戰(zhàn)爭的爆發(fā)和激烈戰(zhàn)爭的局面。這場戰(zhàn)爭影響了兩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環(huán)境,并導致了數(shù)百萬人的死亡、傷殘和財產損失。同時,由于中國的堅決反擊,這次戰(zhàn)役也標志著日本軍隊在中國軍隊和民眾的傳統(tǒng)武器中遭到大規(guī)模挫敗。隨著時間的推移,中日兩國之間的雙邊關系得以恢復,但實質上對中日兩國的歷史影響還在繼續(xù),帶來了長期不可逆轉的影響,也提醒著人們珍惜和平、維護和平。
第五段:總結。
總之,盧溝橋事變對于中日兩國歷史和文化的影響非常深遠,這次事件象征著中國對日本侵略者的堅決抵制,及其堅定的抗擊意志。同時,盧溝橋事變也暴露了日本軍國主義對中華民族的侵略野心,發(fā)揮了兩國之間的矛盾和惡意,并帶來了長期的對雙方的影響。今天,我們應該珍惜和平、促進合作,一起努力創(chuàng)造和平、合作與發(fā)展的未來。
盧溝橋事變的心得體會篇三
盧溝橋事變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重要的歷史事件,它不僅對日本侵華、中國抗戰(zhàn)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對世界歷史進程起到了推動作用。日前,我有幸參加了一場關于盧溝橋事變的講座,深入了解了這一歷史事件的背景、原因以及對中國和全球產生的重要影響。在講座中,我深受啟發(fā)和感動,透過這扇窗口,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的重要轉折點,也讓我認識到了歷史的現(xiàn)實意義和個人的責任。
首先,這場講座幫助我了解了盧溝橋事變的詳細背景和起因。在講座中,演講者明確指出了日本對中國的侵略行為始于19世紀末,而盧溝橋事變則是較早階段的一個重要事件。此次事變的發(fā)生是由于日本對華盛頓條約中約定的撤軍未能兌現(xiàn),而借口中國軍隊對日本士兵開槍,日本出動大量軍力對中國進行討伐。通過這次講座,我了解到了這場事變背后復雜的國際政治背景以及日本擴張主義的囂張態(tài)度,對中國的嚴重威脅。這種背景知識的了解,使我對盧溝橋事變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認識。
其次,這場講座讓我了解到了盧溝橋事變對中國和全球的重要影響。盧溝橋事變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轉折點,自此之后,中國進入了全面抗戰(zhàn)的歷程。此前中國政府對外表現(xiàn)出了讓步的態(tài)度,甚至在這次事變中也是如此,但隨著事態(tài)的發(fā)展,中國的民族意識被激發(fā)起來,更多的人認識到了抵抗日本侵略的重要性。盧溝橋事變也提醒了世界各國對日本的威脅,引起了全球范圍內的關注和警惕。這場事變直接導致了中國全面投入抗日戰(zhàn)爭,成為了歷史走向的一個重要分水嶺。
第三,講座中強調了盧溝橋事變背后的個人故事和人性的展現(xiàn)。講座中,演講者通過多位當事人的回憶和個人經歷,讓我們領悟到了那個動蕩時期的人們面臨的困境和壓力。一位講者分享了她家族中一位軍人的故事,他是在盧溝橋戰(zhàn)斗中犧牲的,他的犧牲不僅使他的家庭受到了沉重的打擊,也成為了家族和國家抗戰(zhàn)的象征。通過這位軍人的生動的個人故事,我明白了盧溝橋事變所帶來的痛苦和傷害,也更加理解了這個家族對抗日戰(zhàn)爭的決心和獻身精神。
最后,這場講座讓我意識到了歷史的現(xiàn)實意義和個人的責任。盧溝橋事變作為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一個重要事件的探討,能讓我們回顧過去、認識現(xiàn)在以及展望未來。中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文明偉大的國家,曾經飽受外來侵略和壓迫,而我們的使命就是繼承先輩的抗戰(zhàn)精神,牢記歷史,為實現(xiàn)國家的繁榮和富強而努力奮斗。每一個人都要肩負起個人的責任,守望相助,共同為實現(xiàn)國家的偉大復興而努力。
通過這場盧溝橋事變講座,我對這一歷史事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我清楚地認識到,盧溝橋事變不僅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重要節(jié)點,也對中國和全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場講座讓我認識到歷史的現(xiàn)實意義和個人的責任,同時也讓我更加珍視和感恩我們現(xiàn)在所擁有的幸福和安寧。只有我們對歷史保持敬畏之心,才能夠更好地走向未來,為實現(xiàn)國家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盧溝橋事變的心得體會篇四
“轟——”一聲撼天動地的炮聲打斷了我的美夢。我睜開惺忪的睡眼,起床氣剛要發(fā)作,卻被眼前的一切嚇呆了:我的面前是一群穿著黃褐色軍服的士兵。從他們臉上的胡子看來,這是日本士兵。他們這是在干什么?我這是在哪兒?發(fā)生什么事了?一肚子疑問蜂擁而至。
我仔細地看著周圍,發(fā)現(xiàn)在我身旁還有一座石橋,那上面有好多石獅子。這座橋好眼熟啊。對了,這不是盧溝橋么?那旁邊的日本士兵怎么會在這兒隨意開槍呢?我突然明白了,我現(xiàn)在就在盧溝橋事變現(xiàn)場。
正想著,就走過來一個中國軍官,與我面前的日本軍官交談。一開始態(tài)度還都算友好,可是談著談著,雙方就已面紅耳赤。我想向前勸架,可是沒有人理睬我。我此時才明白,他們是看不見我的,而我也不可能改變歷史。
結果中國軍官剛離開,日本軍官一揮手臂,槍炮齊鳴。一時間火光滿天。我在一旁驚呆了??粗毡臼勘鴼埲痰貧⒑χ袊?,我的熱血翻涌,心中充滿了憤怒和悲痛。真想擁有一種法術,把這些慘無人道的日本鬼子趕回去??上也荒?。
終于,中國士兵抵抗不住了,日本人侵入了村子。女人的尖叫聲,男人的怒吼聲,老人的哀求聲,孩子的啼哭聲,不停地沖擊著我的耳膜,無情地撥弄我心中那根名為憤怒的弦。我親眼看著那些殘忍的日本士兵輕易得將中國人蹂躪,可被害者卻無力反擊——反抗只能使下場更加悲慘。
在我目睹了侵略者“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后,天就快要亮了??赡苁抢咸鞝敳蝗炭吹竭@一幕吧,今天的清晨天空中布滿了陰云,半點太陽的影子也沒有。終于,陰云漸漸散了,太陽緩緩升起。火紅色的朝陽似乎在暗示人們,作業(yè),這里發(fā)生了一場多么悲慘的戰(zhàn)斗。
轉眼間,我又回到了現(xiàn)實,又坐到了我的小床上。真巧,現(xiàn)在也同樣是黎明,眼前也同樣是一輪火紅的朝陽。
忘記歷史意味著背叛!為了不讓屈辱的歷史重演,我們所要做的除了紀念之外,更要發(fā)奮圖強,走上通往國民昌盛的復興之路。
【作文二】。
又一年七七到了,1937年7月7日這一天,在古老的盧溝橋上,日本軍帝國主義開始全面侵華戰(zhàn)爭爆發(fā)。
這一天,釀造了慘無人道、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之國恥!
這一天,促成了國共第二次合作,掀起了曠日持久的八年抗戰(zhàn)。
八年,我們數(shù)以萬計的中華兒女付出寶貴生命;八年,中華兒女從不言放棄;八年,中華民族歷經磨練;八年,中華民族固若長城;八年,我們擁有了摧不跨的“抗戰(zhàn)精神”!
今天,讓我們一起為七七事變和八年搞戰(zhàn)付出生命以及做出貢獻的中華兒女敬禮!
今天,我們每一位中國人都應該記住這個日子,不為別的,就是為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年代。
今天,我們借助網(wǎng)絡為我們的英雄們敬禮,不為別的,就是為了“飲水思源”。
中國,一個發(fā)展中的中國,一個崛起的中國,我們需要牢記歷史,回首過去,居安思危,永不忘卻,讓這些成為我們“強國之路”的基石。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青少年的歷史意識,國難意識,對國家的發(fā)展至關重要,個人以為青少年的國家民族自強精神是國家之根本。我們不但要有愛國意識,更要有憂國意識,牢記歷史是我們將悲痛轉換為動力的辦法之一。
“抗戰(zhàn)精神”和“長征精神”都是中華兒女用生命積累起來的寶貴財富,可以說她們是中國崛起和富強的永恒動力??梢哉f,只要保持著“抗戰(zhàn)精神”和“長征精神”中國就沒有什么不可戰(zhàn)勝的,沒有什么不可克服的。
撫摸著盧溝橋上的石獅子,會后過去,我們要牢記這一天,為我們的英雄默哀,也為我們的祖國祝福!
【作文三】。
1937年7月7日,日本人以在中國盧溝橋上丟失了一名士兵為借口,向中國挑釁。之后,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了。
奮力抵抗的是中國國民黨第29軍。其中,有一個趙姓師長。他慘死在日軍的轟炸之下,但他沒有倒下,而是站在石獅子旁犧牲的。之前這位師長這樣對孩子說:“孩子,如果爸爸沒有把鬼子趕跑就已經倒下了,你也要參加抗日志愿軍,和我一樣殺鬼子!”這使我很感動,因為他不愿倒在鬼子面前,而又希望下一代能抗日勝利!在這抗日戰(zhàn)爭里,死傷無數(shù),早已血流成河,漫山遍野都是尸體,但為了不讓中國亡國,戰(zhàn)士們奮不顧身地沖向敵人,與鬼子同歸于盡。
現(xiàn)在日本為了掩蓋真相,在他們的教肓書上寫了許多歪曲的事實。老師曾經講過一個日本的孩子,一進門就吼著要殺光中國人,他媽媽問他為什么,他回答:“中國人殺了很多日本人!”今年日本又想擔當理事國,我們反對,他們又說是我們的'錯,難道日本人也不去反省一下他們自己的過錯?!
日本侵華的歷史,是中國人民心中永遠無法平復的傷口。電影《七七事變》,使我了解了這段無法讓華人忘記的歷史,體會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日本為了吞并中國,發(fā)動“七七事變”,我國的29軍與日軍在盧溝橋展開激烈的戰(zhàn)斗,29軍的戰(zhàn)士們懷著憤怒的心情,英勇殺敵。
我的心中兗滿了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憤怒,但我更感謝英勇的中國軍隊,是他們不畏強敵,英勇抵抗,為民族解放獻出年輕的生命。
這一段不能忘懷的歷史,讓我懂得要好好珍惜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我會加倍努力,學好本領,做個有用的人,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
盧溝橋事變的心得體會篇五
我不知道這一些問題在你心里又會有怎樣的答案。
盧溝橋上的石獅子呵,你是否還記得1937年7月7日那一場轟轟烈烈的戰(zhàn)斗。血和淚,恥辱和奮斗在那里交織。那不懈戰(zhàn)斗著的是一個民族決不屈服的靈魂!
滄海桑田,轉眼已過去70年。那些石獅子還是一如從前,這一切的一切都在那場戰(zhàn)斗中定格。
時間倒退70年。日本借口一名士兵在軍事演習中失蹤,要求進入橋東宛平縣城搜查。中日雙方正在交涉時,卑鄙的日軍突然向宛平城開槍射擊,接著又炮轟盧溝橋。我軍用大刀、手榴彈等劣質武器多次擊退日軍攻勢。第二十九軍副軍長佟鱗閣和師長趙登禹先后為國捐軀。但是畢竟我們的軍事裝備那樣落后,7月30日中國駐軍強忍悲憤撤離。
盧溝橋事變的心得體會篇六
《盧溝橋事變》是一部描述抗日戰(zhàn)爭初期的著名歷史劇,這部劇以老一輩革命家鄧穎超女士為主角,講述了盧溝橋事變中中國軍民的抗戰(zhàn)故事。劇中強調了勇氣、堅韌和信念的重要性,同時也表達了對民族大義與國家繁榮的追求。在觀看這部劇后,我深受感動,也有一些心得體會。
盧溝橋事變發(fā)生于1937年7月7日,地點在北京郊區(qū)的盧溝橋,這個歷史事件導致了中日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在劇中,我們看到了中國的狀況,斗爭的歷程和所受的多方面牽連,使得這個事件最終演變成世界大戰(zhàn)。不僅僅是一個政治事件,這件事情帶來的影響是深遠的,也從中折射出來中華民族增強自信,自強不息,民族自立的決心。
第三段:劇中人物的形象和歷史意義。
劇中的主角鄧穎超是一個值得敬佩的人物,她在盧溝橋事變中將自己的生命置于民族大義之上,表現(xiàn)出了理智、堅定和勇敢。從鄧穎超的塑造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新中國女性追求平等、尊嚴和獨立的精神,她們沒有退縮,堅韌頑強地對抗著日本侵略者,保護自己的家園。劇中還有許多不同的人物形象,他們都在這次歷史事件中,突顯出了自己的歷史意義。
在觀看《盧溝橋事變》的過程中,我更加感受到了勇氣的重要性。與人民共同不畏強暴,堅決抗爭,是我們國家戰(zhàn)勝侵略者的關鍵。從政治意義上看,這次事變是一次轉折點,也是一個民族覺醒的起點,讓人們認識到了中華民族的偉大,也讓人們更加堅定了抗戰(zhàn)的信念??粗嚪f超在戰(zhàn)場上奮勇前行的形象,我深受感動,同時更為期待著我們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第五段:結尾。
總而言之,觀看《盧溝橋事變》這部作品,不僅可以了解這段歷史的真實面貌,更能夠感受到那個年代人民的磨難和艱辛,以及對民族大義的堅定和執(zhí)著。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國家、民族會更加美好,任何侵略者都不能阻擋我們的前進步伐。
盧溝橋事變的心得體會篇七
清明節(jié)前夕,我們學校組織觀看了一部革命電影——“七.七事變”。
我在看完這部電影的時候,滿腦子都是中國-軍民勇敢抗擊日本鬼子的那一幕幕,那一幕幕都使我非常的傷心,因為在這場日本發(fā)動的戰(zhàn)爭中,中國傷亡了很多人。
當我看到那一幕幕的鮮血布滿大地的時候我更生氣且淚水充滿眼眶,因為這些鮮血是中國人的鮮血,是那些革命英雄奮不顧身為了保護祖國而留下的。這里還有一些高級將領的鮮血如佟麟閣、趙登禹等,這些軍人在關鍵時刻舍身、舍家,都勇敢的沖在最前線,用血肉之軀去拼搏。
天是一個特別的日子:2007年07月07日。
qq中開始傳這樣的信息:
今天是千年一遇的070707,祝:收到的升官發(fā)財,閱讀的工作順利,儲存的萬事如意,轉發(fā)的年輕美麗,回復的愛情甜蜜,刪除的天天揀到人民幣!
我這些天已經養(yǎng)成看電視寫感受的習慣了。今天中央6臺放的是抗日電視《七七事變》!我認真的看了,并在我所在的群中發(fā)出信息,讓大家一起看?,F(xiàn)把自己感受最大的幾個鏡頭梳理出來!!!!
第一,撕破日本國旗。在一次戰(zhàn)役中,中國一名戰(zhàn)將,展開日本國旗,一下撕成兩半。
第二,砍倒日本國旗。日本人他們的國旗插在橋上,中國的戰(zhàn)士奉命將日本旗扔到河中去。
第三,戰(zhàn)場上放著很多棺材。說明中國人的決心。
第四,戰(zhàn)前動愿,將兩個烈士的遺孀抱來,讓所有的戰(zhàn)將:上對得起祖宗,下對得起烈士!!
第五,在最后撤軍中,所有的將士都是倒著走的,特別是導演特寫了一個鏡頭:一個雙眼受傷的戰(zhàn)士用雙手摸橋上的獅子。
第七,片子一直在渲染一種民族精神,一種讓我們愛國的精神。感動!!
第八,在烈士的墳前,所有的戰(zhàn)士向天放槍,并放飛很多鴿子,和平啊!!
另附一個思考:
為什么戰(zhàn)斗中,我國的戰(zhàn)士一直迎著槍沖,倒下那么多,為什么不藏起來,搞戰(zhàn)術呢?每次看電影都有這種疑問,只到有一天,我在打一個戰(zhàn)爭游戲《諾曼底登陸》開始我也想停下來,躲起來,可是總是被打死,最后,我就開始沖,雖然受傷了,可是成功了。
反對戰(zhàn)爭!!!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盧溝橋事變的心得體會篇八
奮力抵抗的是中國第29軍。其中,有一個趙姓師長。他慘死在日軍的轟炸之下,但他沒有倒下,而是站在石獅子旁犧牲的。之前這位師長這樣對孩子說:“孩子,如果爸爸沒有把鬼子趕跑就已經倒下了,你也要參加抗日志愿軍,和我一樣殺鬼子!”這使我很感動,因為他不愿倒在鬼子面前,而又希望下一代能抗日勝利!在這抗日戰(zhàn)爭里,死傷無數(shù),早已血流成河,漫山遍野都是尸體,但為了不讓中國亡國,戰(zhàn)士們奮不顧身地沖向敵人,與鬼子同歸于盡。
現(xiàn)在日本為了掩蓋真相,在他們的教肓書上寫了許多歪曲的事實。老師曾經講過一個日本的.孩子,一進門就吼著要殺光中國人,他媽媽問他為什么,他回答:“中國人殺了很多日本人!”今年日本又想擔當理事國,我們反對,他們又說是我們的錯,難道日本人也不去反省一下他們自己的過錯?!
日本侵華的歷史,是中國人民心中永遠無法平復的傷口。電影《七七事變》,使我了解了這段無法讓華人忘記的歷史,體會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日本為了吞并中國,發(fā)動“七七事變”,我國的29軍與日軍在盧溝橋展開激烈的戰(zhàn)斗,29軍的戰(zhàn)士們懷著憤怒的心情,英勇殺敵。
我的心中兗滿了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憤怒,但我更感謝英勇的中國軍隊,是他們不畏強敵,英勇抵抗,為民族解放獻出年輕的生命。
這一段不能忘懷的歷史,讓我懂得要好好珍惜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我會加倍努力,學好本領,做個有用的人,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
盧溝橋事變的心得體會篇九
1931年9月18日,日軍挑起九一八事變,占領中國東北,并一手炮制了偽“滿洲國”。日軍占領東北后,將魔爪伸向華北,陰謀策動“華北自治”。1936年6月,日本天皇批準了新的《帝國國防方針》及《用兵綱領》,公然宣稱要實現(xiàn)控制東亞大陸和西太平洋,最后稱霸世界的野心。8月7日,日本五相會議通過了《國策基準》,具體地規(guī)定了侵略中國,進犯蘇聯(lián),待機南進的戰(zhàn)略方案。同時,還根據(jù)1936年度侵華計劃,制定了1937年侵華計劃。從1936年5月起,日本陸續(xù)增兵華北,不斷制造事端,頻繁進行軍事演習,華北局勢日益嚴峻。當時,守衛(wèi)平津地區(qū)的中國守軍為第29軍,軍長宋哲元兼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
盧溝橋事變的心得體會篇十
1937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fā)了新的經濟危機。為了緩和危機,繼續(xù)推行侵略擴張政策,日本帝國主義者制造了盧溝橋事變,向中國發(fā)動了全面侵略戰(zhàn)爭。
盧溝橋位于北京城西南約15公里的。永定河上,是北京通往各地的咽喉要道。從1937年6月起,日本侵略軍幾乎每天都在盧溝橋附近進行挑釁性的軍事演習。7月7日,日軍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橋頭的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的拒絕。當晚8點鐘,日寇突然向盧溝橋發(fā)動進攻,中國守軍忍無可忍,奮起自衛(wèi),中國人民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抗日戰(zhàn)爭,從此開始了。
駐防在盧溝橋一帶的29軍,原是西北軍馮玉祥的舊部。這支部隊擅長刀術,每個戰(zhàn)士都身背一口大刀。每當日寇接近陣地時,戰(zhàn)士們就躍出戰(zhàn)壕,掄刀同敵人搏斗。日本軍隊集中火力連續(xù)猛攻盧溝橋石橋和平漢路鐵橋,鐵橋曾一度失守,駐守鐵橋的一個連僅4人幸存,其余全部壯烈犧牲。29軍將士勇猛頑強不怕犧牲,經過4小時激戰(zhàn),又從日寇手里奪回了鐵橋。永定河畔的戰(zhàn)斗整整進行了一晝夜,幾百具日軍的尸體橫臥在盧溝橋頭,而中國守軍卻一直堅守在自己的陣地上。
盧溝橋的炮聲激發(fā)了全國人民的抗戰(zhàn)熱情。事變發(fā)生的第二天,中國共產黨向全國發(fā)出通電,呼吁:"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指出"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zhàn)才是我們的出路"。在中國共產黨的號召下,全國各地的抗戰(zhàn)救國運動風起云涌。工農大眾和各界愛國人士以募捐、勞軍、宣傳等各種方式積極支援抗日前線。但國民黨政府卻推行一條消極的抗戰(zhàn)路線,他們不敢動員民眾,在日軍的大規(guī)模進攻面前猶豫動搖,致使北京、天津等地在7月底相繼淪陷。
由于全國人民要求抗戰(zhàn)的壓力,以及日軍的侵略嚴重損害了英、美的在華利益,直接威脅到老蔣等四大家族的統(tǒng)治,國民黨政府被迫于8月中旬發(fā)表《自衛(wèi)宣言》,起來抗戰(zhàn),并接受了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主張。同時,宣布將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任命朱德為總指揮,彭德懷為副總指揮。不久以后,南方各地的紅軍游擊隊也改編為新編第四軍,葉挺任軍長。抗日戰(zhàn)爭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形成為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打下了基礎。從此,一場以中國共產黨人為中堅力量的偉大民族解放戰(zhàn)爭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事變發(fā)生后中日、國共各方都對事變的起因各執(zhí)一詞,當事人關于盧溝橋事變的回憶中也常有互不相符的細節(jié)。
盧溝橋事變的心得體會篇十一
1987年7月7日全民族抗戰(zhàn)爆發(fā)50周年之際,坐落于全民族抗戰(zhàn)爆發(fā)地——北京盧溝橋畔的宛平城內的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鄧小平同志親自題寫了館名。
1997年7月7日,紀念館二期工程竣工,江澤民親筆題詞:“高舉愛國主義旗幟,以史育人;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振興祖國。”
2005年7月7日,在紀念館舉行了一場盛大的紀念活動——《偉大勝利——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大型主題展覽開幕。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李長春、時任中宣部部長劉云山等多位國家領導人出席開幕式,時任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岐山主持開幕式,開幕式有2000人參加?,F(xiàn)場伴隨著《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樂曲聲,60發(fā)紅色信號彈射向天空,3000羽和平鴿飛上藍天。
2007年,抗戰(zhàn)館在當年的7月7日舉行了千人大會,紀念全民族抗戰(zhàn)爆發(fā)70周年,同時舉辦《難忘七七珍愛和平》史料展。與之相配合,抗戰(zhàn)館推出了一枚紀念全民族抗戰(zhàn)爆發(fā)70周年的紀念封。由抗戰(zhàn)館參與的紀念抗戰(zhàn)歷史書籍——《北京抗戰(zhàn)遺存》和《抗戰(zhàn)家書》在京首發(fā)。
2012年,恰逢全民族抗戰(zhàn)爆發(fā)75周年,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與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愛樂樂團共同舉辦了主題音樂會。
2014年7月7日是“七七事變”77周年紀念日。黨和國家領導人將在2014年7月7日上午到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同首都各界代表一齊,隆重紀念全民族抗戰(zhàn)爆發(fā)七十七周年。
“盧溝橋事變”,以及由此開始的八年抗戰(zhàn),是傳統(tǒng)中國轉折為現(xiàn)代民族國家的必經之道。但在更寬泛的空間里觀察,它的價值并不僅僅止于此。
改變以往的忍讓與退縮,頑強地抗擊日本帝國主義,如此擔當所影響的并非中國自身。1938年初,斯大林對到訪的孫科坦言:“我深知中國不僅僅是為自我作戰(zhàn),也是為蘇聯(lián)作戰(zhàn);日本人的最終目的,是占領整個西伯利亞直到貝加爾湖。”稍后,日本關東軍擅自出動數(shù)萬大軍在中蒙邊境的諾門坎與蘇軍作戰(zhàn),接連兩次發(fā)動攻勢,均遭失敗。這意味著,當日本陸軍兵力深陷中國戰(zhàn)場時,無法配合德國東西夾擊蘇聯(lián),導致東西方法西斯國家各行其是,毫無戰(zhàn)略配合。1938年5月,英國駐華大使卡爾在電文中提出:“我們不能回避這樣一個事實,在某種程度上,中國既是為他們自我也是為我們而戰(zhàn),因為僅有日本人的失敗才能把我們從危及我們在遠東地位的災難中解救出來?!迸c此同時,英國外相哈里法克斯在備忘錄中說:“中國正在為所有的守法國家而戰(zhàn)斗?!?BR> 中國的選擇,一個弱國的抗爭,勇敢地應對自我的歷史命運,改變的是全球性格局。對日本帝國主義,在“最終關頭的應戰(zhàn)”,其作用,中國方面當然有著清醒的認識:“(中國抗戰(zhàn))不獨求民族之解放,不獨求領土主權之完整,實亦為全世界各國之共同安全而戰(zhàn)也。”對中國的抗戰(zhàn)意志,美國財政部長亨利·摩根索主張:“聯(lián)合蘇聯(lián),組成中、蘇、美、英對日聯(lián)合陣線?!倍穗H由美國亞洲艦隊司令亞內爾上將向國內發(fā)回的報告認為:“只是由于……中國抗戰(zhàn)擋住了日本軍團?!?BR> 中國全面抗戰(zhàn)開啟后三年,英國進行英倫保衛(wèi)戰(zhàn);四年后,蘇聯(lián)開始衛(wèi)國戰(zhàn)爭;四年半,美國加入反法西斯戰(zhàn)爭。日本、德國與意大利軸心國的侵略野心,由日本進占東三省與華北開始,最終構成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這次世界大戰(zhàn),深刻地改變了世界格局,迄今的世界格局,仍是二戰(zhàn)“遺產”。同時,中國亦被此次大戰(zhàn)深刻改變。徐中約評論:“中國經過長期的反侵略斗爭,從戰(zhàn)前的半殖民地狀態(tài)一躍而為五大國之一及聯(lián)合國創(chuàng)始國。在其近代歷史上,中國的國際威望從來沒有像此刻那樣崇高。”
中國的現(xiàn)代化及其全球性格局互動關系里的嶄新面貌,開始于1937年——“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泵绹偨y(tǒng)羅斯福說:“我們沒有忘記,中國人民在這次戰(zhàn)爭中,是首先站起來同侵略者戰(zhàn)斗的?!?BR> 盧溝橋事變的心得體會篇十二
盧溝橋事變的歷史意義是什么?“盧溝橋事變”標志著中華全民族抗日戰(zhàn)爭的開始。中國人民經過流血犧牲、艱苦抗戰(zhàn),終于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贏得了民族解放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下面一起隨本站小編來了解一下盧溝橋事變的歷史意義吧。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zhàn)。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zhàn)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zhàn)的起點。中國人民經過流血犧牲、艱苦抗戰(zhàn),終于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贏得了民族解放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
盧溝橋亦稱蘆溝橋,在北京西南約1.5公里處,豐臺區(qū)永定河上。因橫跨盧溝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現(xiàn)存最古老的石造聯(lián)拱橋。盧溝橋全長265米,寬8米,最寬處可達9.3米。有橋墩十座,共11個橋孔,整個橋身都是石體結構,關鍵部位均有銀錠鐵榫連接,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在此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宛平城的中國駐軍奮起抵抗,史稱“盧溝橋事變”(亦稱“七七事變”)。中國抗日軍隊在盧溝橋打響了全面抗戰(zhàn)的第一槍。
“盧溝橋事變”,以及由此開始的八年抗戰(zhàn),是傳統(tǒng)中國轉折為現(xiàn)代民族國家的必經之道。但在更寬泛的空間里觀察,它的價值并不僅止于此。
改變曾經的忍讓與退縮,頑強地抗擊日本帝國主義,如此擔當所影響的并非中國自身。1938年初,斯大林對到訪的孫科坦言:“我深知中國不僅是為自己作戰(zhàn),也是為蘇聯(lián)作戰(zhàn);日本人的最終目的,是占領整個西伯利亞直到貝加爾湖?!鄙院?,日本關東軍擅自出動數(shù)萬大軍在中蒙邊境的諾門坎與蘇軍作戰(zhàn),接連兩次發(fā)動攻勢,均遭失敗。這意味著,當日本陸軍兵力深陷中國戰(zhàn)場時,無法配合德國東西夾擊蘇聯(lián),導致東西方法西斯國家各行其是,毫無戰(zhàn)略配合。1938年5月,英國駐華大使卡爾在電文中提出:“我們不能回避這樣一個事實,在某種程度上,中國既是為他們自己也是為我們而戰(zhàn),因為只有日本人的失敗才能把我們從危及我們在遠東地位的災難中解救出來?!迸c此同時,英國外相哈里法克斯在備忘錄中說:“中國正在為所有的守法國家而戰(zhàn)斗?!?BR> 中國的選擇,一個弱國的抗爭,勇敢地面對自己的歷史命運,改變的是全球性格局。對日本帝國主義,在“最后關頭的應戰(zhàn)”,其作用,中國方面當然有著清醒的認識:“(中國抗戰(zhàn))不獨求民族之解放,不獨求領土主權之完整,實亦為全世界各國之共同安全而戰(zhàn)也。”對中國的抗戰(zhàn)意志,美國財政部長亨利·摩根索主張:“聯(lián)合蘇聯(lián),組成中、蘇、美、英對日聯(lián)合陣線?!倍穗H由美國亞洲艦隊司令亞內爾上將向國內發(fā)回的報告認為:“只是由于……中國抗戰(zhàn)擋住了日本軍團。”
中國全面抗戰(zhàn)開啟后三年,英國進行英倫保衛(wèi)戰(zhàn);四年后,蘇聯(lián)開始衛(wèi)國戰(zhàn)爭;四年半,美國加入反法西斯戰(zhàn)爭。日本、德國與意大利軸心國的侵略野心,由日本進占東三省與華北開始,最終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這次世界大戰(zhàn),深刻地改變了世界格局,迄今的世界格局,仍是二戰(zhàn)“遺產”。同時,中國亦被此次大戰(zhàn)深刻改變。徐中約評論:“中國通過長期的反侵略斗爭,從戰(zhàn)前的半殖民地狀態(tài)一躍而為五大國之一及聯(lián)合國創(chuàng)始國。在其近代歷史上,中國的國際威望從來沒有像此刻那樣崇高?!?BR> 中國的現(xiàn)代化及其全球性格局互動關系里的嶄新面貌,開始于1937年——“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泵绹偨y(tǒng)羅斯福說:“我們沒有忘記,中國人民在這次戰(zhàn)爭中,是首先站起來同侵略者戰(zhàn)斗的。”
1931年9月18日,日軍挑起九一八事變,占領中國東北,并一手炮制了偽“滿洲國”。日軍占領東北后,將魔爪伸向華北,陰謀策動“華北自治”。1936年6月,日本天皇批準了新的《帝國國防方針》及《用兵綱領》,公然宣稱要實現(xiàn)控制東亞大陸和西太平洋,最后稱霸世界的野心。8月7日,日本五相會議通過了《國策基準》,具體地規(guī)定了侵略中國,進犯蘇聯(lián),待機南進的戰(zhàn)略方案。同時,還根據(jù)1936年度侵華計劃,制定了1937年侵華計劃。從1936年5月起,日本陸續(xù)增兵華北,不斷制造事端,頻繁進行軍事演習,華北局勢日益嚴峻。當時,守衛(wèi)平津地區(qū)的中國守軍為第29軍,軍長宋哲元兼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
盧溝橋事變的心得體會篇十三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zhàn)。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zhàn)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zhàn)的起點。中國人民經過流血犧牲、艱苦抗戰(zhàn),終于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贏得了民族解放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
盧溝橋亦稱蘆溝橋,在北京西南約1.5公里處,豐臺區(qū)永定河上。因橫跨盧溝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現(xiàn)存最古老的石造聯(lián)拱橋。盧溝橋全長265米,寬8米,最寬處可達9.3米。有橋墩十座,共11個橋孔,整個橋身都是石體結構,關鍵部位均有銀錠鐵榫連接,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在此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宛平城的中國駐軍奮起抵抗,史稱“盧溝橋事變”(亦稱“七七事變”)。中國抗日軍隊在盧溝橋打響了全面抗戰(zhàn)的第一槍。
盧溝橋事變的心得體會篇十四
領導以北伐為標志的國民革命的蔣介石及其國民政府,需要解決兩大結構性矛盾:對內求國家統(tǒng)一,對外求民族平等——這實為辛亥革命之后中國所面臨的國家性難題。北伐成功后,蔣介石的選擇是:對內繼續(xù)消滅反側,對外暫時忍耐待時。亦即“先安內,后攘外”。這一道路,歷史學家郭廷以先生的評論是:“在步驟上亦自言之成理,豈奈為勢所不許可。”
所謂“勢所不許可”,以中日兩國關系觀察,“九一八事變”后的不抵抗,失去東三省,按“后見之明”的研究者的歷史復盤:日本執(zhí)政當局亦有文官集團與軍人集團之別,當時國民政府雖無能力全面對抗日本,但完全的不抵抗,反作用于日本當局,遂使軍人集團氣焰日彰。其結果,軍人集團一路狂飆,演進至“盧溝橋事變”之時,完全控制日本政局。其擴張之心侵略之行,再無國內的制衡之力。內外之間,略有閃失,稍微失衡,后果便難以收拾。
“九一八事變”,以及東三省之失,再次昭示中國現(xiàn)代化轉型之艱難。如果說晚清中國遭遇三千年未有之變局,亦即傳統(tǒng)中國如何走向現(xiàn)代國家,其特殊之處,按歷史學家金沖及先生所論:近代中國一切社會矛盾中,最主要的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
現(xiàn)代化轉型之際,中國與現(xiàn)代化先發(fā)國家——“中國/列強(帝國主義)”的矛盾,才是我們理解晚清以及民國,甚至當代中國核心性與結構性矛盾之一。自鴉片戰(zhàn)爭開始,其后的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以及甲午海戰(zhàn),無不是傳統(tǒng)中國“忍無可忍”之下被動而倉促的應戰(zhàn)。也差不多無有例外,每次對抗外侮,都伴隨著國內政治格局的動蕩。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甚至內(對抗太平天國)外兩場戰(zhàn)爭,由此導致的國內政治格局,至1894年的甲午海戰(zhàn),結果顯現(xiàn):“李合肥一人對一國?!保簡⒊Z)中國內部的糜爛,已無能力以一國之力應對外侮。這當然悲哀,卻是事實,亦是傳統(tǒng)中國結構性矛盾之必然。
對抗外侮,已無動員并組織一國之能力,清亡,沒有意外。1911年,辛亥革命后,如何在列強壓迫下,建立一個統(tǒng)一的獨立的國家,便是當政者歷史性的挑戰(zhàn)。
北伐的成功,蔣介石及其國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國家的統(tǒng)一。十年民國,在上海、南京、北平等大城市,稍有現(xiàn)代化氣象。這是最近被廣泛注意的所謂“民國范”。但是,我們稍稍認真觀察一下當時中國整體性格局,情緒將截然相反——1928年,甘肅回教的馬家軍,反抗馮玉祥,雙方肆行屠殺,漢人、回民死傷20萬人;1930年,馮玉祥反蔣失敗,退出西北,甘肅、寧夏、青海成為回教軍人的天下;1934年,擁兵3萬、反復無常的孫殿英自察哈爾經綏遠進攻寧夏,回軍拒之于前……西北中國,并無寧日。而東南沿海,1932年,廣東有陳濟棠與粵海艦隊之戰(zhàn),山東省政府主席韓復榘與據(jù)有膠東的師長劉珍年之戰(zhàn)。西南地區(qū),軍閥割據(jù)的四川,劉文輝、劉湘、鄧錫侯與田頌堯,民國以來,大小戰(zhàn)爭多達480余次。
中國的統(tǒng)一,徒有其表。民國范兒,其實可憐。1931年,正忙于對江西紅軍進行第三次圍剿,并應對兩廣軍事的蔣介石,遭遇了“九一八事變”。外患未因內亂而不至。“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歷史學家徐中約論述,“日本人三次,1912、1916、1928年策劃挑唆‘滿蒙自治運動’歸于失敗之后,這種觀念卻越演越烈”。
1931年,長江、準河以及大運河水災肆虐,致使中部10個省份14萬人被淹死,25萬人流離失所。而同時,中國又深陷內部動蕩與局部沖突。日本關東軍精心選擇這一時刻,完成了對沈陽的占據(jù),隨即又在百天之內,完成了對東三省的占領。與歷次外侮不同,此次事件,揭示日本軍國主義是對中華民族的生存構成最嚴重威脅的來源。
“九一八事變”作為一種轉折,中國結構性的內外矛盾由此轉換,外侮——對中華民族生存的挑戰(zhàn),上升為最主要矛盾。“攘外必先安內”,當然不再正當。但是,東三省雖為日本人所據(jù),而這一政策卻仍在運行中,沒有更張之意。因而,“九一八事變”許多復盤與推演,完全放棄抵抗而導致日本軍人集團勢力的全盤領先,便是結果之一。
就日本的侵略邏輯而論,6年后,“盧溝橋事變”爆發(fā),華北亦將可能重蹈東三省舊途。據(jù)有華北,日本往南可以推進到華東與華中,并進占東南亞以及太平洋;往北可以奪取蒙古以及西伯利亞直至貝加爾湖——蘇聯(lián)的大部分國土。而這一套戰(zhàn)略邏輯,之于中國,蔣介石當然意識到其間深刻的國家危機。在當年7月17日的廬山第二次談話會上,他說道:“我們的東四?。ó敃r行政區(qū)劃為四省)失陷,已有了六年之久,繼之以塘沽協(xié)定,現(xiàn)在沖突地點已到了北平門口的盧溝橋。如果盧溝橋可以受人壓迫強占,那末我們百年故都、北方政治文化的中心和軍事重鎮(zhèn)的北平,就要變成沈陽第二!今日的北平,若果變成昔日的沈陽,南京又何嘗不可變成北平!”中華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時刻!
只是,內部如此糜爛的中國,能夠動員全國之力以抗日寇嗎?1937年,這個國家到了必須回應這一挑戰(zhàn)的關鍵時刻。應對此次危機的廬山會議發(fā)出了明確而響亮的聲音:“如果戰(zhàn)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zhàn)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币粋€月后,蔣介石同意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
我們拉開時間的距離,前溯至1840年,自鴉片戰(zhàn)爭始,接近100年后,中國的歷史揭開新的面貌——“盧溝橋事變”后,這個國家整體性的被動情勢,由此改變?!拔覀兿M推剑磺笃埌?;準備應戰(zhàn),而決不求戰(zhàn)……萬一真到了無可避免的最后關頭,我們當然只有犧牲,只有抗戰(zhàn)!”這當然不是實力比較的計算所能得出的結果,這是一個民族到了最后關頭必需的選擇。歷史自有邏輯,統(tǒng)一的獨立的中國的建立,亦即中國民族主義革命的成功,需要打敗日本帝國主義,而且是需要經歷一場新的世界大戰(zhàn)的復雜格局并最終打垮日本,中國才能開啟一個強大的民族國家創(chuàng)建之路。
盧溝橋事變的心得體會篇十五
1、以史為鑒、面向未來,避免悲劇重演。
2、戰(zhàn)爭的罪惡,越掩蓋就越昭彰;歷史的記錄,越粉飾就越刺目。
3、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
4、可以寬恕、永遠不可以遺忘。
5、鋼鐵般的民族團結,是戰(zhàn)勝任何艱難險阻的無窮力量。
6、用熱血灌溉祖國熱土,用青春點燃中華未來。
7、民族覺醒與民族恥辱,每個人被迫著發(fā)出最后的吼聲。
8、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箲?zhàn)精神,銘記心中。
9、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10、一個自尊、自立、自強的民族,才有遠大而美好的未來。
11、設祖國美好未來,以愛國精神指引民族前途。
12、落后就要挨打。
13、日本軍國主義的死灰復燃,也在向我們敲響警鐘。
14、發(fā)奮圖強成才不負青云之志,繼往開來報國常懷赤子之心。
15、殷憂啟圣,多難興邦。
16、肩負中華民族大業(yè),心存愛國熱烈之血。
17、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18、古有青年振臂高呼,救國于水火。今有青年風華正茂,愛國當己任。
19、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20、書生意氣赤子心,贊歌一曲民族情。
21、忘記過去就等于背叛。
22、回眸歷史,記我國恥,為中華崛起而讀書,譜寫現(xiàn)代中國未來新篇章。
23、強烈的民族意識,是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
24、眾志成城,揮血不辭抗戰(zhàn)路。英勇無畏,情系祖國報家門。
25、艱苦奮斗,百折不撓,敢于勝利。
26、譜青春華章,展時代風采,建美好中國。
27讓自由的風多彩的.云隨意舒展,讓童年的鮮活與亮麗盡情綻放。
28、記憶見證歷史,行動創(chuàng)造輝煌,炎黃子孫志存高遠,全心全意保家衛(wèi)國。
29、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
30、為中華民族的歷史而憤慨,為祖國未來的明天而努力。
31、一個民族的民族精神一旦喚起,其威力是無窮無盡的。
32、炎黃子孫德藝雙馨建偉業(yè),華夏兒女文武雙全展宏圖。
33、誓死捍衛(wèi)底線,永葆愛國初心。
34、一寸山河一寸血,四萬萬同胞千萬兵。
35、奮進之光照亮前行之路,國家光輝定能披荊斬棘。
36、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視死如歸、寧死不屈;
37、不畏強權、血戰(zhàn)到底;百折不撓、堅韌不拔。
38、勿忘國恥,回眸沉痛歷史,昂首闊步邁向復興之路。
39、和平之不易,歷史的悲劇不能重演。
40、只有國力不斷強大,才能讓敵人心存敬畏。
41、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視和平、警示未來。
42、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
43、抗日的斗爭是一部波瀾壯闊、氣吞山河的史詩。
盧溝橋事變的心得體會篇十六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zhàn)。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zhàn)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zhàn)的起點。
1936年2月,日本正式確立法西斯體制后,加快了對外侵略的步伐,決定將局部侵華戰(zhàn)爭擴大為全面侵華戰(zhàn)爭。
經過精心策劃和準備,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者制造盧溝橋事變(亦稱七七事變),發(fā)動了企圖滅亡全中國的侵略戰(zhàn)爭,中國駐軍第29軍將士被迫奮起抵抗,雄渾壯闊的中國抗日民族解放戰(zhàn)爭即全國性抗戰(zhàn)從此開始。
盧溝橋事變爆發(fā)后,國共兩黨對日本的侵略迅速作出反應,表明了堅決抗戰(zhàn)的態(tài)度。7月8日,中國共產黨向全國發(fā)出通電,指出只有實行全民族抗戰(zhàn),才是中國的出路,號召全國人民、軍隊和政府。
團結。
起來,筑成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堅固長城,抵抗日本的侵略。7月15日,中共代表團在廬山向蔣介石提交《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
合作。
宣言》,提出了發(fā)動全民族抗戰(zhàn)、實行民權政治和改善人民。
生活。
三項政治主張。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fā)表談話稱,“如果戰(zhàn)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zhàn)之。
責任。
”。8月14日,國民政府發(fā)表《自衛(wèi)抗戰(zhàn)聲明書》。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fā)表《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9月23日,蔣介石發(fā)表《對中國共產黨宣言的談話》,標志著以國共合作為主體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正式形成。
為達到3個月內滅亡中國的戰(zhàn)略企圖,1937年7月28日,侵華日軍以北平南苑地區(qū)為主要目標發(fā)起攻擊。在抗擊日軍侵略的過程中,第29軍副軍長佟麟閣和第29軍第132師師長趙登禹先后壯烈殉國,他們是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后中國軍隊最早犧牲的高級將領。
毛澤東。
同志曾高度評價佟麟閣等國民黨抗日將領,稱贊他們在執(zhí)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神圣任務中光榮地壯烈地犧牲了”,他們“給了全中國人民以崇高偉大的模范”。
“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泵鎸ν鰢鴾绶N的嚴重危機,在中國共產黨的積極努力和推動下,在偉大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旗幟下,億萬中國軍民團結一致,奮起抗敵,中國的全民族抗戰(zhàn)在世界東方開辟了第一個大規(guī)模反法西斯戰(zhàn)場。
盧溝橋事變的心得體會篇十七
1937年7月7日,對所有中華兒女來說是一個不能忘記的日子。就在那一天,日本帝國主義發(fā)動了“盧溝橋事變”,標志著日本全面侵華戰(zhàn)爭的爆發(fā),同時也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的開始。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頑強的斗爭,自強不息經歷了八個春秋終于贏來了1945年9月2日這個令所有國人振奮的日子——取得了幾千年來中國反侵略戰(zhàn)爭的首次勝利。
在那八年中,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犯下了滔天罪行:南京大屠殺,對一些民眾進行儒化教育使一些民眾麻木,就像魯迅先生在《滕野先生》一文中的場景一樣……他們的'罪行數(shù)不勝數(shù)。
六十年后的今天,作為祖國未來的新一代繼承人,我們更不能忘記這段國恥。牢記這段國恥,把它作為我們前進的動力。
在現(xiàn)在這個多元化的世界“和平”成為人們共同關注的話題。和平世界也是人們所渴望的理想世界。當美國對伊拉克發(fā)動戰(zhàn)爭時引起了人民的公怨。它使這個本身復雜的世界變得更加復雜。也打破了許多人的安靜生活。
但在和平的同時我們還要注重發(fā)展,當年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發(fā)動戰(zhàn)爭難免也有中國當時的經濟、科技、文化水平落后于世界水平。古語不是也說:“落后將要挨打”,“不進則退”,所以發(fā)展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發(fā)展這就要求我們所有國人提高自身的素質,更是對我們這些新一代的接班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理想、創(chuàng)新、勇氣……曾經有位哲學家說過:“理想是人步入成功殿堂的奠基石?!比绻麤]有理想,心中就沒有個信念,就沒有前進的動力??赡芤簧粫德禑o為。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對我們來說很重要,如果沒有創(chuàng)新將不會有“神舟五號”的升空……而且也要有勇氣,遇事總是畏畏縮縮,那將什么大事也干不成。不能光發(fā)展而不考慮和平,在一個戰(zhàn)亂的年代,社會將不會發(fā)展。愛因斯坦在二戰(zhàn)時曾什么也沒有發(fā)明。
和平和發(fā)展要相協(xié)調,不能光顧其一。
讓我們永記1945年9月2日,把他作為我們發(fā)展的動力,將祖國建設的更加繁榮昌盛,讓綠色的橄欖技遍布神州大地。
盧溝橋事變的心得體會篇一
勿忘歷史,不僅僅是提醒我們不要忘記我們祖輩我們的祖國所受的屈辱和凌虐,而更大的意義在于揭示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畢竟世代的仇恨不能解決任何問題也無助于問題的解決,發(fā)展才是硬道理,才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艱苦的八年抗戰(zhàn)讓積弱的中國承受了太多的苦難,也讓中國贏得了近代中國反擊列強的最偉大的一場勝利,中國由此步入了一個新的發(fā)展之路。
然而復雜的國際環(huán)境和經濟環(huán)境,讓現(xiàn)代的中國所走的復興之路無異于進行一場新的抗戰(zhàn)。
南方冰災、汶川地震讓我們進一步認識了中國人的溫情、團結和堅毅。
中國,在堅定的走下去!
相信任何的艱難困苦,任何的天災,都不會擊垮中國人民。
災難,只會讓我們更堅毅。
牢記前輩們?yōu)閲业母冻龊蜖奚蛯遗d盛的期盼,各盡其力,建設強大的國家。
未來屬于我們!!!
“為了勝利,為了勝利……”看了紀錄片《為了勝利》之后,在離開影劇院時,我喃喃自語。
影片忠實地記載了這四大抗日重大事件: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1937年的“七七事變”,1941年的“珍珠港事件”,以及1945年日本投降事件。在血與火,淚與情,愛與恨的交織中,弘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講述了中國人民抗戰(zhàn)勝利的重大歷史意義,記錄了中國人民抗戰(zhàn)的基本歷程,展示了中華民族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中抵抗日本侵略者艱苦卓絕的歷程。
安靜的劇場里,大家還沉浸在對歷史的思考中,空氣彌漫著壓抑的情感,我心潮澎湃!抗戰(zhàn)勝利是我國近代抵抗外來侵略的壯舉,既有些喜悅,又有些悲痛,有些氣憤。喜在我國人民經過了十多年不屈不撓的斗爭終于勝利了;悲在為了這個勝利犧牲多少仁人志士,又有多少中華兒女為這一勝利獻出了自己的熱血與生命。七七事變中,一位位不屈的戰(zhàn)士倒在充滿血腥的瀘溝橋上,石獅子仿佛也在為他們哭泣。南京大屠殺中,日本侵略者竟視中國人的生命為草芥,進行了一次次的殺人比賽,將手中的屠刀向無辜的中國人揮去……。幾年之后,當我們舉國歡慶,慶??箲?zhàn)勝利時,可現(xiàn)在的日本政府高官卻供奉著戰(zhàn)犯的神位,毫無歉意,可見他們依然猖狂。
往事依稀,現(xiàn)實催人。澎湃的心在激昂中漸漸趨于冷靜。而我們對歷史的認識又有多少呢?“抗日戰(zhàn)爭”對一些人來說,不過是一個詞罷了,他們有沒有想過,我們今天和平、安寧的生命是革命先輩拋頭灑熱血,用他們的生命換來的。也許我們除了了解這一段屈辱的歷史,了解這段艱苦的歷程之外,更要緊的是要踩穩(wěn)腳下的土地,以執(zhí)著的`干勁和高昂的斗志去開創(chuàng)新的勝利!
日本侵華的歷史,是中國人民心中永遠無法平復的傷口。電影《七七事變》,使我了解了這段無法讓華人忘記的歷史,體會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日本為了吞并中國,發(fā)動“七七事變”,我國的29軍與日軍在盧溝橋展開激烈的戰(zhàn)斗,29軍的戰(zhàn)士們懷著憤怒的心情,英勇殺敵。
我的心中兗滿了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憤怒,但我更感謝英勇的中國軍隊,是他們不畏強敵,英勇抵抗,為民族解放獻出年輕的生命。
這一段不能忘懷的歷史,讓我懂得要好好珍惜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我會加倍努力,學好本領,做個有用的人,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
盧溝橋事變的心得體會篇二
盧溝橋事變是近代中國歷史上的一件著名事件,也是中日兩國歷史上的一道傷疤。關于這件事,人們的爭議與猜測一直不停,而在我的學習中,我對盧溝橋事變有了更深的認識與思考。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的心得體會,并探討盧溝橋事變對兩國產生了何種影響。
盧溝橋靠近北京市區(qū),是連接北京和華北地區(qū)的交通要道,一直以來都是軍事重地。在1937年7月7日,日本軍隊越過盧溝橋,向全面進攻中國。這次事變被認為是中日戰(zhàn)爭的起點。我在學習中了解到,這并不是偶然事件,而是日本政府根據(jù)其對華政策的高壓推行,通過不斷引渡中國朝廷、威脅消極措施等方式,逼迫中國屈服。然而中國民眾穩(wěn)步挺立,卻遭受了毒瘤侵襲。這也證明了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野心和對中國偉大而崇高的民族戰(zhàn)爭事業(yè)的挑釁。
第二段:對事件的詳實描述。
在盧溝橋事變中,日軍先發(fā)制人,強行突破華北平津地區(qū)防線,向北發(fā)起進攻,從而擴大了戰(zhàn)爭規(guī)模。在無準備、無預警的情況下,這一突襲被中國軍民軍隊打了回去。這次沖突,在日、中兩方士兵間激烈交火中,中方迅速起訴,但歷史上日本軍隊曾多次無理侮辱,現(xiàn)場指指點點,又自行撤回引發(fā)的紛爭,并動用了火炮、機槍等重武器,猛烈攻向中國士兵。這場戰(zhàn)斗讓人們目睹了日軍許多殘忍的暴行,并且增強了中國軍隊和民眾的抗擊日軍的意志。然而,盧溝橋事變對中國軍民帶來了慘重的傷亡,迫使中國政府采取積極應對措施。
第三段:對中國人民的影響。
盧溝橋事變也深刻影響了中國人民,使他們更加團結和抗擊日本侵略者。這次戰(zhàn)爭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許多人流離失所,生活艱難。但盧溝橋事變也激勵了中國民眾的抗擊日本侵略者的信念,更有力地促進了中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形成。此外,盧溝橋事變的發(fā)生和日本殖民戰(zhàn)爭的不斷擴大,也加速了中國民族覺醒。
第四段:對中日兩國的歷史影響。
歷史表明,盧溝橋事變標志中日兩國關系的惡化和中國抵制日本侵略者的開始。這個事件成為中日兩國之間的惡性循環(huán),進而導致中日戰(zhàn)爭的爆發(fā)和激烈戰(zhàn)爭的局面。這場戰(zhàn)爭影響了兩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環(huán)境,并導致了數(shù)百萬人的死亡、傷殘和財產損失。同時,由于中國的堅決反擊,這次戰(zhàn)役也標志著日本軍隊在中國軍隊和民眾的傳統(tǒng)武器中遭到大規(guī)模挫敗。隨著時間的推移,中日兩國之間的雙邊關系得以恢復,但實質上對中日兩國的歷史影響還在繼續(xù),帶來了長期不可逆轉的影響,也提醒著人們珍惜和平、維護和平。
第五段:總結。
總之,盧溝橋事變對于中日兩國歷史和文化的影響非常深遠,這次事件象征著中國對日本侵略者的堅決抵制,及其堅定的抗擊意志。同時,盧溝橋事變也暴露了日本軍國主義對中華民族的侵略野心,發(fā)揮了兩國之間的矛盾和惡意,并帶來了長期的對雙方的影響。今天,我們應該珍惜和平、促進合作,一起努力創(chuàng)造和平、合作與發(fā)展的未來。
盧溝橋事變的心得體會篇三
盧溝橋事變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重要的歷史事件,它不僅對日本侵華、中國抗戰(zhàn)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對世界歷史進程起到了推動作用。日前,我有幸參加了一場關于盧溝橋事變的講座,深入了解了這一歷史事件的背景、原因以及對中國和全球產生的重要影響。在講座中,我深受啟發(fā)和感動,透過這扇窗口,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的重要轉折點,也讓我認識到了歷史的現(xiàn)實意義和個人的責任。
首先,這場講座幫助我了解了盧溝橋事變的詳細背景和起因。在講座中,演講者明確指出了日本對中國的侵略行為始于19世紀末,而盧溝橋事變則是較早階段的一個重要事件。此次事變的發(fā)生是由于日本對華盛頓條約中約定的撤軍未能兌現(xiàn),而借口中國軍隊對日本士兵開槍,日本出動大量軍力對中國進行討伐。通過這次講座,我了解到了這場事變背后復雜的國際政治背景以及日本擴張主義的囂張態(tài)度,對中國的嚴重威脅。這種背景知識的了解,使我對盧溝橋事變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認識。
其次,這場講座讓我了解到了盧溝橋事變對中國和全球的重要影響。盧溝橋事變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轉折點,自此之后,中國進入了全面抗戰(zhàn)的歷程。此前中國政府對外表現(xiàn)出了讓步的態(tài)度,甚至在這次事變中也是如此,但隨著事態(tài)的發(fā)展,中國的民族意識被激發(fā)起來,更多的人認識到了抵抗日本侵略的重要性。盧溝橋事變也提醒了世界各國對日本的威脅,引起了全球范圍內的關注和警惕。這場事變直接導致了中國全面投入抗日戰(zhàn)爭,成為了歷史走向的一個重要分水嶺。
第三,講座中強調了盧溝橋事變背后的個人故事和人性的展現(xiàn)。講座中,演講者通過多位當事人的回憶和個人經歷,讓我們領悟到了那個動蕩時期的人們面臨的困境和壓力。一位講者分享了她家族中一位軍人的故事,他是在盧溝橋戰(zhàn)斗中犧牲的,他的犧牲不僅使他的家庭受到了沉重的打擊,也成為了家族和國家抗戰(zhàn)的象征。通過這位軍人的生動的個人故事,我明白了盧溝橋事變所帶來的痛苦和傷害,也更加理解了這個家族對抗日戰(zhàn)爭的決心和獻身精神。
最后,這場講座讓我意識到了歷史的現(xiàn)實意義和個人的責任。盧溝橋事變作為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一個重要事件的探討,能讓我們回顧過去、認識現(xiàn)在以及展望未來。中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文明偉大的國家,曾經飽受外來侵略和壓迫,而我們的使命就是繼承先輩的抗戰(zhàn)精神,牢記歷史,為實現(xiàn)國家的繁榮和富強而努力奮斗。每一個人都要肩負起個人的責任,守望相助,共同為實現(xiàn)國家的偉大復興而努力。
通過這場盧溝橋事變講座,我對這一歷史事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我清楚地認識到,盧溝橋事變不僅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重要節(jié)點,也對中國和全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場講座讓我認識到歷史的現(xiàn)實意義和個人的責任,同時也讓我更加珍視和感恩我們現(xiàn)在所擁有的幸福和安寧。只有我們對歷史保持敬畏之心,才能夠更好地走向未來,為實現(xiàn)國家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盧溝橋事變的心得體會篇四
“轟——”一聲撼天動地的炮聲打斷了我的美夢。我睜開惺忪的睡眼,起床氣剛要發(fā)作,卻被眼前的一切嚇呆了:我的面前是一群穿著黃褐色軍服的士兵。從他們臉上的胡子看來,這是日本士兵。他們這是在干什么?我這是在哪兒?發(fā)生什么事了?一肚子疑問蜂擁而至。
我仔細地看著周圍,發(fā)現(xiàn)在我身旁還有一座石橋,那上面有好多石獅子。這座橋好眼熟啊。對了,這不是盧溝橋么?那旁邊的日本士兵怎么會在這兒隨意開槍呢?我突然明白了,我現(xiàn)在就在盧溝橋事變現(xiàn)場。
正想著,就走過來一個中國軍官,與我面前的日本軍官交談。一開始態(tài)度還都算友好,可是談著談著,雙方就已面紅耳赤。我想向前勸架,可是沒有人理睬我。我此時才明白,他們是看不見我的,而我也不可能改變歷史。
結果中國軍官剛離開,日本軍官一揮手臂,槍炮齊鳴。一時間火光滿天。我在一旁驚呆了??粗毡臼勘鴼埲痰貧⒑χ袊?,我的熱血翻涌,心中充滿了憤怒和悲痛。真想擁有一種法術,把這些慘無人道的日本鬼子趕回去??上也荒?。
終于,中國士兵抵抗不住了,日本人侵入了村子。女人的尖叫聲,男人的怒吼聲,老人的哀求聲,孩子的啼哭聲,不停地沖擊著我的耳膜,無情地撥弄我心中那根名為憤怒的弦。我親眼看著那些殘忍的日本士兵輕易得將中國人蹂躪,可被害者卻無力反擊——反抗只能使下場更加悲慘。
在我目睹了侵略者“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后,天就快要亮了??赡苁抢咸鞝敳蝗炭吹竭@一幕吧,今天的清晨天空中布滿了陰云,半點太陽的影子也沒有。終于,陰云漸漸散了,太陽緩緩升起。火紅色的朝陽似乎在暗示人們,作業(yè),這里發(fā)生了一場多么悲慘的戰(zhàn)斗。
轉眼間,我又回到了現(xiàn)實,又坐到了我的小床上。真巧,現(xiàn)在也同樣是黎明,眼前也同樣是一輪火紅的朝陽。
忘記歷史意味著背叛!為了不讓屈辱的歷史重演,我們所要做的除了紀念之外,更要發(fā)奮圖強,走上通往國民昌盛的復興之路。
【作文二】。
又一年七七到了,1937年7月7日這一天,在古老的盧溝橋上,日本軍帝國主義開始全面侵華戰(zhàn)爭爆發(fā)。
這一天,釀造了慘無人道、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之國恥!
這一天,促成了國共第二次合作,掀起了曠日持久的八年抗戰(zhàn)。
八年,我們數(shù)以萬計的中華兒女付出寶貴生命;八年,中華兒女從不言放棄;八年,中華民族歷經磨練;八年,中華民族固若長城;八年,我們擁有了摧不跨的“抗戰(zhàn)精神”!
今天,讓我們一起為七七事變和八年搞戰(zhàn)付出生命以及做出貢獻的中華兒女敬禮!
今天,我們每一位中國人都應該記住這個日子,不為別的,就是為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年代。
今天,我們借助網(wǎng)絡為我們的英雄們敬禮,不為別的,就是為了“飲水思源”。
中國,一個發(fā)展中的中國,一個崛起的中國,我們需要牢記歷史,回首過去,居安思危,永不忘卻,讓這些成為我們“強國之路”的基石。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青少年的歷史意識,國難意識,對國家的發(fā)展至關重要,個人以為青少年的國家民族自強精神是國家之根本。我們不但要有愛國意識,更要有憂國意識,牢記歷史是我們將悲痛轉換為動力的辦法之一。
“抗戰(zhàn)精神”和“長征精神”都是中華兒女用生命積累起來的寶貴財富,可以說她們是中國崛起和富強的永恒動力??梢哉f,只要保持著“抗戰(zhàn)精神”和“長征精神”中國就沒有什么不可戰(zhàn)勝的,沒有什么不可克服的。
撫摸著盧溝橋上的石獅子,會后過去,我們要牢記這一天,為我們的英雄默哀,也為我們的祖國祝福!
【作文三】。
1937年7月7日,日本人以在中國盧溝橋上丟失了一名士兵為借口,向中國挑釁。之后,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了。
奮力抵抗的是中國國民黨第29軍。其中,有一個趙姓師長。他慘死在日軍的轟炸之下,但他沒有倒下,而是站在石獅子旁犧牲的。之前這位師長這樣對孩子說:“孩子,如果爸爸沒有把鬼子趕跑就已經倒下了,你也要參加抗日志愿軍,和我一樣殺鬼子!”這使我很感動,因為他不愿倒在鬼子面前,而又希望下一代能抗日勝利!在這抗日戰(zhàn)爭里,死傷無數(shù),早已血流成河,漫山遍野都是尸體,但為了不讓中國亡國,戰(zhàn)士們奮不顧身地沖向敵人,與鬼子同歸于盡。
現(xiàn)在日本為了掩蓋真相,在他們的教肓書上寫了許多歪曲的事實。老師曾經講過一個日本的孩子,一進門就吼著要殺光中國人,他媽媽問他為什么,他回答:“中國人殺了很多日本人!”今年日本又想擔當理事國,我們反對,他們又說是我們的'錯,難道日本人也不去反省一下他們自己的過錯?!
日本侵華的歷史,是中國人民心中永遠無法平復的傷口。電影《七七事變》,使我了解了這段無法讓華人忘記的歷史,體會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日本為了吞并中國,發(fā)動“七七事變”,我國的29軍與日軍在盧溝橋展開激烈的戰(zhàn)斗,29軍的戰(zhàn)士們懷著憤怒的心情,英勇殺敵。
我的心中兗滿了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憤怒,但我更感謝英勇的中國軍隊,是他們不畏強敵,英勇抵抗,為民族解放獻出年輕的生命。
這一段不能忘懷的歷史,讓我懂得要好好珍惜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我會加倍努力,學好本領,做個有用的人,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
盧溝橋事變的心得體會篇五
我不知道這一些問題在你心里又會有怎樣的答案。
盧溝橋上的石獅子呵,你是否還記得1937年7月7日那一場轟轟烈烈的戰(zhàn)斗。血和淚,恥辱和奮斗在那里交織。那不懈戰(zhàn)斗著的是一個民族決不屈服的靈魂!
滄海桑田,轉眼已過去70年。那些石獅子還是一如從前,這一切的一切都在那場戰(zhàn)斗中定格。
時間倒退70年。日本借口一名士兵在軍事演習中失蹤,要求進入橋東宛平縣城搜查。中日雙方正在交涉時,卑鄙的日軍突然向宛平城開槍射擊,接著又炮轟盧溝橋。我軍用大刀、手榴彈等劣質武器多次擊退日軍攻勢。第二十九軍副軍長佟鱗閣和師長趙登禹先后為國捐軀。但是畢竟我們的軍事裝備那樣落后,7月30日中國駐軍強忍悲憤撤離。
盧溝橋事變的心得體會篇六
《盧溝橋事變》是一部描述抗日戰(zhàn)爭初期的著名歷史劇,這部劇以老一輩革命家鄧穎超女士為主角,講述了盧溝橋事變中中國軍民的抗戰(zhàn)故事。劇中強調了勇氣、堅韌和信念的重要性,同時也表達了對民族大義與國家繁榮的追求。在觀看這部劇后,我深受感動,也有一些心得體會。
盧溝橋事變發(fā)生于1937年7月7日,地點在北京郊區(qū)的盧溝橋,這個歷史事件導致了中日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在劇中,我們看到了中國的狀況,斗爭的歷程和所受的多方面牽連,使得這個事件最終演變成世界大戰(zhàn)。不僅僅是一個政治事件,這件事情帶來的影響是深遠的,也從中折射出來中華民族增強自信,自強不息,民族自立的決心。
第三段:劇中人物的形象和歷史意義。
劇中的主角鄧穎超是一個值得敬佩的人物,她在盧溝橋事變中將自己的生命置于民族大義之上,表現(xiàn)出了理智、堅定和勇敢。從鄧穎超的塑造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新中國女性追求平等、尊嚴和獨立的精神,她們沒有退縮,堅韌頑強地對抗著日本侵略者,保護自己的家園。劇中還有許多不同的人物形象,他們都在這次歷史事件中,突顯出了自己的歷史意義。
在觀看《盧溝橋事變》的過程中,我更加感受到了勇氣的重要性。與人民共同不畏強暴,堅決抗爭,是我們國家戰(zhàn)勝侵略者的關鍵。從政治意義上看,這次事變是一次轉折點,也是一個民族覺醒的起點,讓人們認識到了中華民族的偉大,也讓人們更加堅定了抗戰(zhàn)的信念??粗嚪f超在戰(zhàn)場上奮勇前行的形象,我深受感動,同時更為期待著我們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第五段:結尾。
總而言之,觀看《盧溝橋事變》這部作品,不僅可以了解這段歷史的真實面貌,更能夠感受到那個年代人民的磨難和艱辛,以及對民族大義的堅定和執(zhí)著。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國家、民族會更加美好,任何侵略者都不能阻擋我們的前進步伐。
盧溝橋事變的心得體會篇七
清明節(jié)前夕,我們學校組織觀看了一部革命電影——“七.七事變”。
我在看完這部電影的時候,滿腦子都是中國-軍民勇敢抗擊日本鬼子的那一幕幕,那一幕幕都使我非常的傷心,因為在這場日本發(fā)動的戰(zhàn)爭中,中國傷亡了很多人。
當我看到那一幕幕的鮮血布滿大地的時候我更生氣且淚水充滿眼眶,因為這些鮮血是中國人的鮮血,是那些革命英雄奮不顧身為了保護祖國而留下的。這里還有一些高級將領的鮮血如佟麟閣、趙登禹等,這些軍人在關鍵時刻舍身、舍家,都勇敢的沖在最前線,用血肉之軀去拼搏。
天是一個特別的日子:2007年07月07日。
qq中開始傳這樣的信息:
今天是千年一遇的070707,祝:收到的升官發(fā)財,閱讀的工作順利,儲存的萬事如意,轉發(fā)的年輕美麗,回復的愛情甜蜜,刪除的天天揀到人民幣!
我這些天已經養(yǎng)成看電視寫感受的習慣了。今天中央6臺放的是抗日電視《七七事變》!我認真的看了,并在我所在的群中發(fā)出信息,讓大家一起看?,F(xiàn)把自己感受最大的幾個鏡頭梳理出來!!!!
第一,撕破日本國旗。在一次戰(zhàn)役中,中國一名戰(zhàn)將,展開日本國旗,一下撕成兩半。
第二,砍倒日本國旗。日本人他們的國旗插在橋上,中國的戰(zhàn)士奉命將日本旗扔到河中去。
第三,戰(zhàn)場上放著很多棺材。說明中國人的決心。
第四,戰(zhàn)前動愿,將兩個烈士的遺孀抱來,讓所有的戰(zhàn)將:上對得起祖宗,下對得起烈士!!
第五,在最后撤軍中,所有的將士都是倒著走的,特別是導演特寫了一個鏡頭:一個雙眼受傷的戰(zhàn)士用雙手摸橋上的獅子。
第七,片子一直在渲染一種民族精神,一種讓我們愛國的精神。感動!!
第八,在烈士的墳前,所有的戰(zhàn)士向天放槍,并放飛很多鴿子,和平啊!!
另附一個思考:
為什么戰(zhàn)斗中,我國的戰(zhàn)士一直迎著槍沖,倒下那么多,為什么不藏起來,搞戰(zhàn)術呢?每次看電影都有這種疑問,只到有一天,我在打一個戰(zhàn)爭游戲《諾曼底登陸》開始我也想停下來,躲起來,可是總是被打死,最后,我就開始沖,雖然受傷了,可是成功了。
反對戰(zhàn)爭!!!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盧溝橋事變的心得體會篇八
奮力抵抗的是中國第29軍。其中,有一個趙姓師長。他慘死在日軍的轟炸之下,但他沒有倒下,而是站在石獅子旁犧牲的。之前這位師長這樣對孩子說:“孩子,如果爸爸沒有把鬼子趕跑就已經倒下了,你也要參加抗日志愿軍,和我一樣殺鬼子!”這使我很感動,因為他不愿倒在鬼子面前,而又希望下一代能抗日勝利!在這抗日戰(zhàn)爭里,死傷無數(shù),早已血流成河,漫山遍野都是尸體,但為了不讓中國亡國,戰(zhàn)士們奮不顧身地沖向敵人,與鬼子同歸于盡。
現(xiàn)在日本為了掩蓋真相,在他們的教肓書上寫了許多歪曲的事實。老師曾經講過一個日本的.孩子,一進門就吼著要殺光中國人,他媽媽問他為什么,他回答:“中國人殺了很多日本人!”今年日本又想擔當理事國,我們反對,他們又說是我們的錯,難道日本人也不去反省一下他們自己的過錯?!
日本侵華的歷史,是中國人民心中永遠無法平復的傷口。電影《七七事變》,使我了解了這段無法讓華人忘記的歷史,體會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日本為了吞并中國,發(fā)動“七七事變”,我國的29軍與日軍在盧溝橋展開激烈的戰(zhàn)斗,29軍的戰(zhàn)士們懷著憤怒的心情,英勇殺敵。
我的心中兗滿了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憤怒,但我更感謝英勇的中國軍隊,是他們不畏強敵,英勇抵抗,為民族解放獻出年輕的生命。
這一段不能忘懷的歷史,讓我懂得要好好珍惜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我會加倍努力,學好本領,做個有用的人,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
盧溝橋事變的心得體會篇九
1931年9月18日,日軍挑起九一八事變,占領中國東北,并一手炮制了偽“滿洲國”。日軍占領東北后,將魔爪伸向華北,陰謀策動“華北自治”。1936年6月,日本天皇批準了新的《帝國國防方針》及《用兵綱領》,公然宣稱要實現(xiàn)控制東亞大陸和西太平洋,最后稱霸世界的野心。8月7日,日本五相會議通過了《國策基準》,具體地規(guī)定了侵略中國,進犯蘇聯(lián),待機南進的戰(zhàn)略方案。同時,還根據(jù)1936年度侵華計劃,制定了1937年侵華計劃。從1936年5月起,日本陸續(xù)增兵華北,不斷制造事端,頻繁進行軍事演習,華北局勢日益嚴峻。當時,守衛(wèi)平津地區(qū)的中國守軍為第29軍,軍長宋哲元兼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
盧溝橋事變的心得體會篇十
1937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fā)了新的經濟危機。為了緩和危機,繼續(xù)推行侵略擴張政策,日本帝國主義者制造了盧溝橋事變,向中國發(fā)動了全面侵略戰(zhàn)爭。
盧溝橋位于北京城西南約15公里的。永定河上,是北京通往各地的咽喉要道。從1937年6月起,日本侵略軍幾乎每天都在盧溝橋附近進行挑釁性的軍事演習。7月7日,日軍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橋頭的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的拒絕。當晚8點鐘,日寇突然向盧溝橋發(fā)動進攻,中國守軍忍無可忍,奮起自衛(wèi),中國人民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抗日戰(zhàn)爭,從此開始了。
駐防在盧溝橋一帶的29軍,原是西北軍馮玉祥的舊部。這支部隊擅長刀術,每個戰(zhàn)士都身背一口大刀。每當日寇接近陣地時,戰(zhàn)士們就躍出戰(zhàn)壕,掄刀同敵人搏斗。日本軍隊集中火力連續(xù)猛攻盧溝橋石橋和平漢路鐵橋,鐵橋曾一度失守,駐守鐵橋的一個連僅4人幸存,其余全部壯烈犧牲。29軍將士勇猛頑強不怕犧牲,經過4小時激戰(zhàn),又從日寇手里奪回了鐵橋。永定河畔的戰(zhàn)斗整整進行了一晝夜,幾百具日軍的尸體橫臥在盧溝橋頭,而中國守軍卻一直堅守在自己的陣地上。
盧溝橋的炮聲激發(fā)了全國人民的抗戰(zhàn)熱情。事變發(fā)生的第二天,中國共產黨向全國發(fā)出通電,呼吁:"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指出"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zhàn)才是我們的出路"。在中國共產黨的號召下,全國各地的抗戰(zhàn)救國運動風起云涌。工農大眾和各界愛國人士以募捐、勞軍、宣傳等各種方式積極支援抗日前線。但國民黨政府卻推行一條消極的抗戰(zhàn)路線,他們不敢動員民眾,在日軍的大規(guī)模進攻面前猶豫動搖,致使北京、天津等地在7月底相繼淪陷。
由于全國人民要求抗戰(zhàn)的壓力,以及日軍的侵略嚴重損害了英、美的在華利益,直接威脅到老蔣等四大家族的統(tǒng)治,國民黨政府被迫于8月中旬發(fā)表《自衛(wèi)宣言》,起來抗戰(zhàn),并接受了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主張。同時,宣布將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任命朱德為總指揮,彭德懷為副總指揮。不久以后,南方各地的紅軍游擊隊也改編為新編第四軍,葉挺任軍長。抗日戰(zhàn)爭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形成為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打下了基礎。從此,一場以中國共產黨人為中堅力量的偉大民族解放戰(zhàn)爭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事變發(fā)生后中日、國共各方都對事變的起因各執(zhí)一詞,當事人關于盧溝橋事變的回憶中也常有互不相符的細節(jié)。
盧溝橋事變的心得體會篇十一
1987年7月7日全民族抗戰(zhàn)爆發(fā)50周年之際,坐落于全民族抗戰(zhàn)爆發(fā)地——北京盧溝橋畔的宛平城內的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鄧小平同志親自題寫了館名。
1997年7月7日,紀念館二期工程竣工,江澤民親筆題詞:“高舉愛國主義旗幟,以史育人;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振興祖國。”
2005年7月7日,在紀念館舉行了一場盛大的紀念活動——《偉大勝利——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大型主題展覽開幕。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李長春、時任中宣部部長劉云山等多位國家領導人出席開幕式,時任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岐山主持開幕式,開幕式有2000人參加?,F(xiàn)場伴隨著《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樂曲聲,60發(fā)紅色信號彈射向天空,3000羽和平鴿飛上藍天。
2007年,抗戰(zhàn)館在當年的7月7日舉行了千人大會,紀念全民族抗戰(zhàn)爆發(fā)70周年,同時舉辦《難忘七七珍愛和平》史料展。與之相配合,抗戰(zhàn)館推出了一枚紀念全民族抗戰(zhàn)爆發(fā)70周年的紀念封。由抗戰(zhàn)館參與的紀念抗戰(zhàn)歷史書籍——《北京抗戰(zhàn)遺存》和《抗戰(zhàn)家書》在京首發(fā)。
2012年,恰逢全民族抗戰(zhàn)爆發(fā)75周年,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與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愛樂樂團共同舉辦了主題音樂會。
2014年7月7日是“七七事變”77周年紀念日。黨和國家領導人將在2014年7月7日上午到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同首都各界代表一齊,隆重紀念全民族抗戰(zhàn)爆發(fā)七十七周年。
“盧溝橋事變”,以及由此開始的八年抗戰(zhàn),是傳統(tǒng)中國轉折為現(xiàn)代民族國家的必經之道。但在更寬泛的空間里觀察,它的價值并不僅僅止于此。
改變以往的忍讓與退縮,頑強地抗擊日本帝國主義,如此擔當所影響的并非中國自身。1938年初,斯大林對到訪的孫科坦言:“我深知中國不僅僅是為自我作戰(zhàn),也是為蘇聯(lián)作戰(zhàn);日本人的最終目的,是占領整個西伯利亞直到貝加爾湖。”稍后,日本關東軍擅自出動數(shù)萬大軍在中蒙邊境的諾門坎與蘇軍作戰(zhàn),接連兩次發(fā)動攻勢,均遭失敗。這意味著,當日本陸軍兵力深陷中國戰(zhàn)場時,無法配合德國東西夾擊蘇聯(lián),導致東西方法西斯國家各行其是,毫無戰(zhàn)略配合。1938年5月,英國駐華大使卡爾在電文中提出:“我們不能回避這樣一個事實,在某種程度上,中國既是為他們自我也是為我們而戰(zhàn),因為僅有日本人的失敗才能把我們從危及我們在遠東地位的災難中解救出來?!迸c此同時,英國外相哈里法克斯在備忘錄中說:“中國正在為所有的守法國家而戰(zhàn)斗?!?BR> 中國的選擇,一個弱國的抗爭,勇敢地應對自我的歷史命運,改變的是全球性格局。對日本帝國主義,在“最終關頭的應戰(zhàn)”,其作用,中國方面當然有著清醒的認識:“(中國抗戰(zhàn))不獨求民族之解放,不獨求領土主權之完整,實亦為全世界各國之共同安全而戰(zhàn)也。”對中國的抗戰(zhàn)意志,美國財政部長亨利·摩根索主張:“聯(lián)合蘇聯(lián),組成中、蘇、美、英對日聯(lián)合陣線?!倍穗H由美國亞洲艦隊司令亞內爾上將向國內發(fā)回的報告認為:“只是由于……中國抗戰(zhàn)擋住了日本軍團?!?BR> 中國全面抗戰(zhàn)開啟后三年,英國進行英倫保衛(wèi)戰(zhàn);四年后,蘇聯(lián)開始衛(wèi)國戰(zhàn)爭;四年半,美國加入反法西斯戰(zhàn)爭。日本、德國與意大利軸心國的侵略野心,由日本進占東三省與華北開始,最終構成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這次世界大戰(zhàn),深刻地改變了世界格局,迄今的世界格局,仍是二戰(zhàn)“遺產”。同時,中國亦被此次大戰(zhàn)深刻改變。徐中約評論:“中國經過長期的反侵略斗爭,從戰(zhàn)前的半殖民地狀態(tài)一躍而為五大國之一及聯(lián)合國創(chuàng)始國。在其近代歷史上,中國的國際威望從來沒有像此刻那樣崇高。”
中國的現(xiàn)代化及其全球性格局互動關系里的嶄新面貌,開始于1937年——“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泵绹偨y(tǒng)羅斯福說:“我們沒有忘記,中國人民在這次戰(zhàn)爭中,是首先站起來同侵略者戰(zhàn)斗的?!?BR> 盧溝橋事變的心得體會篇十二
盧溝橋事變的歷史意義是什么?“盧溝橋事變”標志著中華全民族抗日戰(zhàn)爭的開始。中國人民經過流血犧牲、艱苦抗戰(zhàn),終于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贏得了民族解放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下面一起隨本站小編來了解一下盧溝橋事變的歷史意義吧。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zhàn)。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zhàn)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zhàn)的起點。中國人民經過流血犧牲、艱苦抗戰(zhàn),終于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贏得了民族解放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
盧溝橋亦稱蘆溝橋,在北京西南約1.5公里處,豐臺區(qū)永定河上。因橫跨盧溝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現(xiàn)存最古老的石造聯(lián)拱橋。盧溝橋全長265米,寬8米,最寬處可達9.3米。有橋墩十座,共11個橋孔,整個橋身都是石體結構,關鍵部位均有銀錠鐵榫連接,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在此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宛平城的中國駐軍奮起抵抗,史稱“盧溝橋事變”(亦稱“七七事變”)。中國抗日軍隊在盧溝橋打響了全面抗戰(zhàn)的第一槍。
“盧溝橋事變”,以及由此開始的八年抗戰(zhàn),是傳統(tǒng)中國轉折為現(xiàn)代民族國家的必經之道。但在更寬泛的空間里觀察,它的價值并不僅止于此。
改變曾經的忍讓與退縮,頑強地抗擊日本帝國主義,如此擔當所影響的并非中國自身。1938年初,斯大林對到訪的孫科坦言:“我深知中國不僅是為自己作戰(zhàn),也是為蘇聯(lián)作戰(zhàn);日本人的最終目的,是占領整個西伯利亞直到貝加爾湖?!鄙院?,日本關東軍擅自出動數(shù)萬大軍在中蒙邊境的諾門坎與蘇軍作戰(zhàn),接連兩次發(fā)動攻勢,均遭失敗。這意味著,當日本陸軍兵力深陷中國戰(zhàn)場時,無法配合德國東西夾擊蘇聯(lián),導致東西方法西斯國家各行其是,毫無戰(zhàn)略配合。1938年5月,英國駐華大使卡爾在電文中提出:“我們不能回避這樣一個事實,在某種程度上,中國既是為他們自己也是為我們而戰(zhàn),因為只有日本人的失敗才能把我們從危及我們在遠東地位的災難中解救出來?!迸c此同時,英國外相哈里法克斯在備忘錄中說:“中國正在為所有的守法國家而戰(zhàn)斗?!?BR> 中國的選擇,一個弱國的抗爭,勇敢地面對自己的歷史命運,改變的是全球性格局。對日本帝國主義,在“最后關頭的應戰(zhàn)”,其作用,中國方面當然有著清醒的認識:“(中國抗戰(zhàn))不獨求民族之解放,不獨求領土主權之完整,實亦為全世界各國之共同安全而戰(zhàn)也。”對中國的抗戰(zhàn)意志,美國財政部長亨利·摩根索主張:“聯(lián)合蘇聯(lián),組成中、蘇、美、英對日聯(lián)合陣線?!倍穗H由美國亞洲艦隊司令亞內爾上將向國內發(fā)回的報告認為:“只是由于……中國抗戰(zhàn)擋住了日本軍團。”
中國全面抗戰(zhàn)開啟后三年,英國進行英倫保衛(wèi)戰(zhàn);四年后,蘇聯(lián)開始衛(wèi)國戰(zhàn)爭;四年半,美國加入反法西斯戰(zhàn)爭。日本、德國與意大利軸心國的侵略野心,由日本進占東三省與華北開始,最終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這次世界大戰(zhàn),深刻地改變了世界格局,迄今的世界格局,仍是二戰(zhàn)“遺產”。同時,中國亦被此次大戰(zhàn)深刻改變。徐中約評論:“中國通過長期的反侵略斗爭,從戰(zhàn)前的半殖民地狀態(tài)一躍而為五大國之一及聯(lián)合國創(chuàng)始國。在其近代歷史上,中國的國際威望從來沒有像此刻那樣崇高?!?BR> 中國的現(xiàn)代化及其全球性格局互動關系里的嶄新面貌,開始于1937年——“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泵绹偨y(tǒng)羅斯福說:“我們沒有忘記,中國人民在這次戰(zhàn)爭中,是首先站起來同侵略者戰(zhàn)斗的。”
1931年9月18日,日軍挑起九一八事變,占領中國東北,并一手炮制了偽“滿洲國”。日軍占領東北后,將魔爪伸向華北,陰謀策動“華北自治”。1936年6月,日本天皇批準了新的《帝國國防方針》及《用兵綱領》,公然宣稱要實現(xiàn)控制東亞大陸和西太平洋,最后稱霸世界的野心。8月7日,日本五相會議通過了《國策基準》,具體地規(guī)定了侵略中國,進犯蘇聯(lián),待機南進的戰(zhàn)略方案。同時,還根據(jù)1936年度侵華計劃,制定了1937年侵華計劃。從1936年5月起,日本陸續(xù)增兵華北,不斷制造事端,頻繁進行軍事演習,華北局勢日益嚴峻。當時,守衛(wèi)平津地區(qū)的中國守軍為第29軍,軍長宋哲元兼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
盧溝橋事變的心得體會篇十三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zhàn)。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zhàn)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zhàn)的起點。中國人民經過流血犧牲、艱苦抗戰(zhàn),終于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贏得了民族解放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
盧溝橋亦稱蘆溝橋,在北京西南約1.5公里處,豐臺區(qū)永定河上。因橫跨盧溝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現(xiàn)存最古老的石造聯(lián)拱橋。盧溝橋全長265米,寬8米,最寬處可達9.3米。有橋墩十座,共11個橋孔,整個橋身都是石體結構,關鍵部位均有銀錠鐵榫連接,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在此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宛平城的中國駐軍奮起抵抗,史稱“盧溝橋事變”(亦稱“七七事變”)。中國抗日軍隊在盧溝橋打響了全面抗戰(zhàn)的第一槍。
盧溝橋事變的心得體會篇十四
領導以北伐為標志的國民革命的蔣介石及其國民政府,需要解決兩大結構性矛盾:對內求國家統(tǒng)一,對外求民族平等——這實為辛亥革命之后中國所面臨的國家性難題。北伐成功后,蔣介石的選擇是:對內繼續(xù)消滅反側,對外暫時忍耐待時。亦即“先安內,后攘外”。這一道路,歷史學家郭廷以先生的評論是:“在步驟上亦自言之成理,豈奈為勢所不許可。”
所謂“勢所不許可”,以中日兩國關系觀察,“九一八事變”后的不抵抗,失去東三省,按“后見之明”的研究者的歷史復盤:日本執(zhí)政當局亦有文官集團與軍人集團之別,當時國民政府雖無能力全面對抗日本,但完全的不抵抗,反作用于日本當局,遂使軍人集團氣焰日彰。其結果,軍人集團一路狂飆,演進至“盧溝橋事變”之時,完全控制日本政局。其擴張之心侵略之行,再無國內的制衡之力。內外之間,略有閃失,稍微失衡,后果便難以收拾。
“九一八事變”,以及東三省之失,再次昭示中國現(xiàn)代化轉型之艱難。如果說晚清中國遭遇三千年未有之變局,亦即傳統(tǒng)中國如何走向現(xiàn)代國家,其特殊之處,按歷史學家金沖及先生所論:近代中國一切社會矛盾中,最主要的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
現(xiàn)代化轉型之際,中國與現(xiàn)代化先發(fā)國家——“中國/列強(帝國主義)”的矛盾,才是我們理解晚清以及民國,甚至當代中國核心性與結構性矛盾之一。自鴉片戰(zhàn)爭開始,其后的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以及甲午海戰(zhàn),無不是傳統(tǒng)中國“忍無可忍”之下被動而倉促的應戰(zhàn)。也差不多無有例外,每次對抗外侮,都伴隨著國內政治格局的動蕩。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甚至內(對抗太平天國)外兩場戰(zhàn)爭,由此導致的國內政治格局,至1894年的甲午海戰(zhàn),結果顯現(xiàn):“李合肥一人對一國?!保簡⒊Z)中國內部的糜爛,已無能力以一國之力應對外侮。這當然悲哀,卻是事實,亦是傳統(tǒng)中國結構性矛盾之必然。
對抗外侮,已無動員并組織一國之能力,清亡,沒有意外。1911年,辛亥革命后,如何在列強壓迫下,建立一個統(tǒng)一的獨立的國家,便是當政者歷史性的挑戰(zhàn)。
北伐的成功,蔣介石及其國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國家的統(tǒng)一。十年民國,在上海、南京、北平等大城市,稍有現(xiàn)代化氣象。這是最近被廣泛注意的所謂“民國范”。但是,我們稍稍認真觀察一下當時中國整體性格局,情緒將截然相反——1928年,甘肅回教的馬家軍,反抗馮玉祥,雙方肆行屠殺,漢人、回民死傷20萬人;1930年,馮玉祥反蔣失敗,退出西北,甘肅、寧夏、青海成為回教軍人的天下;1934年,擁兵3萬、反復無常的孫殿英自察哈爾經綏遠進攻寧夏,回軍拒之于前……西北中國,并無寧日。而東南沿海,1932年,廣東有陳濟棠與粵海艦隊之戰(zhàn),山東省政府主席韓復榘與據(jù)有膠東的師長劉珍年之戰(zhàn)。西南地區(qū),軍閥割據(jù)的四川,劉文輝、劉湘、鄧錫侯與田頌堯,民國以來,大小戰(zhàn)爭多達480余次。
中國的統(tǒng)一,徒有其表。民國范兒,其實可憐。1931年,正忙于對江西紅軍進行第三次圍剿,并應對兩廣軍事的蔣介石,遭遇了“九一八事變”。外患未因內亂而不至。“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歷史學家徐中約論述,“日本人三次,1912、1916、1928年策劃挑唆‘滿蒙自治運動’歸于失敗之后,這種觀念卻越演越烈”。
1931年,長江、準河以及大運河水災肆虐,致使中部10個省份14萬人被淹死,25萬人流離失所。而同時,中國又深陷內部動蕩與局部沖突。日本關東軍精心選擇這一時刻,完成了對沈陽的占據(jù),隨即又在百天之內,完成了對東三省的占領。與歷次外侮不同,此次事件,揭示日本軍國主義是對中華民族的生存構成最嚴重威脅的來源。
“九一八事變”作為一種轉折,中國結構性的內外矛盾由此轉換,外侮——對中華民族生存的挑戰(zhàn),上升為最主要矛盾。“攘外必先安內”,當然不再正當。但是,東三省雖為日本人所據(jù),而這一政策卻仍在運行中,沒有更張之意。因而,“九一八事變”許多復盤與推演,完全放棄抵抗而導致日本軍人集團勢力的全盤領先,便是結果之一。
就日本的侵略邏輯而論,6年后,“盧溝橋事變”爆發(fā),華北亦將可能重蹈東三省舊途。據(jù)有華北,日本往南可以推進到華東與華中,并進占東南亞以及太平洋;往北可以奪取蒙古以及西伯利亞直至貝加爾湖——蘇聯(lián)的大部分國土。而這一套戰(zhàn)略邏輯,之于中國,蔣介石當然意識到其間深刻的國家危機。在當年7月17日的廬山第二次談話會上,他說道:“我們的東四?。ó敃r行政區(qū)劃為四省)失陷,已有了六年之久,繼之以塘沽協(xié)定,現(xiàn)在沖突地點已到了北平門口的盧溝橋。如果盧溝橋可以受人壓迫強占,那末我們百年故都、北方政治文化的中心和軍事重鎮(zhèn)的北平,就要變成沈陽第二!今日的北平,若果變成昔日的沈陽,南京又何嘗不可變成北平!”中華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時刻!
只是,內部如此糜爛的中國,能夠動員全國之力以抗日寇嗎?1937年,這個國家到了必須回應這一挑戰(zhàn)的關鍵時刻。應對此次危機的廬山會議發(fā)出了明確而響亮的聲音:“如果戰(zhàn)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zhàn)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币粋€月后,蔣介石同意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
我們拉開時間的距離,前溯至1840年,自鴉片戰(zhàn)爭始,接近100年后,中國的歷史揭開新的面貌——“盧溝橋事變”后,這個國家整體性的被動情勢,由此改變?!拔覀兿M推剑磺笃埌?;準備應戰(zhàn),而決不求戰(zhàn)……萬一真到了無可避免的最后關頭,我們當然只有犧牲,只有抗戰(zhàn)!”這當然不是實力比較的計算所能得出的結果,這是一個民族到了最后關頭必需的選擇。歷史自有邏輯,統(tǒng)一的獨立的中國的建立,亦即中國民族主義革命的成功,需要打敗日本帝國主義,而且是需要經歷一場新的世界大戰(zhàn)的復雜格局并最終打垮日本,中國才能開啟一個強大的民族國家創(chuàng)建之路。
盧溝橋事變的心得體會篇十五
1、以史為鑒、面向未來,避免悲劇重演。
2、戰(zhàn)爭的罪惡,越掩蓋就越昭彰;歷史的記錄,越粉飾就越刺目。
3、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
4、可以寬恕、永遠不可以遺忘。
5、鋼鐵般的民族團結,是戰(zhàn)勝任何艱難險阻的無窮力量。
6、用熱血灌溉祖國熱土,用青春點燃中華未來。
7、民族覺醒與民族恥辱,每個人被迫著發(fā)出最后的吼聲。
8、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箲?zhàn)精神,銘記心中。
9、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10、一個自尊、自立、自強的民族,才有遠大而美好的未來。
11、設祖國美好未來,以愛國精神指引民族前途。
12、落后就要挨打。
13、日本軍國主義的死灰復燃,也在向我們敲響警鐘。
14、發(fā)奮圖強成才不負青云之志,繼往開來報國常懷赤子之心。
15、殷憂啟圣,多難興邦。
16、肩負中華民族大業(yè),心存愛國熱烈之血。
17、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18、古有青年振臂高呼,救國于水火。今有青年風華正茂,愛國當己任。
19、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20、書生意氣赤子心,贊歌一曲民族情。
21、忘記過去就等于背叛。
22、回眸歷史,記我國恥,為中華崛起而讀書,譜寫現(xiàn)代中國未來新篇章。
23、強烈的民族意識,是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
24、眾志成城,揮血不辭抗戰(zhàn)路。英勇無畏,情系祖國報家門。
25、艱苦奮斗,百折不撓,敢于勝利。
26、譜青春華章,展時代風采,建美好中國。
27讓自由的風多彩的.云隨意舒展,讓童年的鮮活與亮麗盡情綻放。
28、記憶見證歷史,行動創(chuàng)造輝煌,炎黃子孫志存高遠,全心全意保家衛(wèi)國。
29、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
30、為中華民族的歷史而憤慨,為祖國未來的明天而努力。
31、一個民族的民族精神一旦喚起,其威力是無窮無盡的。
32、炎黃子孫德藝雙馨建偉業(yè),華夏兒女文武雙全展宏圖。
33、誓死捍衛(wèi)底線,永葆愛國初心。
34、一寸山河一寸血,四萬萬同胞千萬兵。
35、奮進之光照亮前行之路,國家光輝定能披荊斬棘。
36、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視死如歸、寧死不屈;
37、不畏強權、血戰(zhàn)到底;百折不撓、堅韌不拔。
38、勿忘國恥,回眸沉痛歷史,昂首闊步邁向復興之路。
39、和平之不易,歷史的悲劇不能重演。
40、只有國力不斷強大,才能讓敵人心存敬畏。
41、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視和平、警示未來。
42、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
43、抗日的斗爭是一部波瀾壯闊、氣吞山河的史詩。
盧溝橋事變的心得體會篇十六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zhàn)。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zhàn)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zhàn)的起點。
1936年2月,日本正式確立法西斯體制后,加快了對外侵略的步伐,決定將局部侵華戰(zhàn)爭擴大為全面侵華戰(zhàn)爭。
經過精心策劃和準備,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者制造盧溝橋事變(亦稱七七事變),發(fā)動了企圖滅亡全中國的侵略戰(zhàn)爭,中國駐軍第29軍將士被迫奮起抵抗,雄渾壯闊的中國抗日民族解放戰(zhàn)爭即全國性抗戰(zhàn)從此開始。
盧溝橋事變爆發(fā)后,國共兩黨對日本的侵略迅速作出反應,表明了堅決抗戰(zhàn)的態(tài)度。7月8日,中國共產黨向全國發(fā)出通電,指出只有實行全民族抗戰(zhàn),才是中國的出路,號召全國人民、軍隊和政府。
團結。
起來,筑成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堅固長城,抵抗日本的侵略。7月15日,中共代表團在廬山向蔣介石提交《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
合作。
宣言》,提出了發(fā)動全民族抗戰(zhàn)、實行民權政治和改善人民。
生活。
三項政治主張。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fā)表談話稱,“如果戰(zhàn)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zhàn)之。
責任。
”。8月14日,國民政府發(fā)表《自衛(wèi)抗戰(zhàn)聲明書》。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fā)表《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9月23日,蔣介石發(fā)表《對中國共產黨宣言的談話》,標志著以國共合作為主體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正式形成。
為達到3個月內滅亡中國的戰(zhàn)略企圖,1937年7月28日,侵華日軍以北平南苑地區(qū)為主要目標發(fā)起攻擊。在抗擊日軍侵略的過程中,第29軍副軍長佟麟閣和第29軍第132師師長趙登禹先后壯烈殉國,他們是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后中國軍隊最早犧牲的高級將領。
毛澤東。
同志曾高度評價佟麟閣等國民黨抗日將領,稱贊他們在執(zhí)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神圣任務中光榮地壯烈地犧牲了”,他們“給了全中國人民以崇高偉大的模范”。
“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泵鎸ν鰢鴾绶N的嚴重危機,在中國共產黨的積極努力和推動下,在偉大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旗幟下,億萬中國軍民團結一致,奮起抗敵,中國的全民族抗戰(zhàn)在世界東方開辟了第一個大規(guī)模反法西斯戰(zhàn)場。
盧溝橋事變的心得體會篇十七
1937年7月7日,對所有中華兒女來說是一個不能忘記的日子。就在那一天,日本帝國主義發(fā)動了“盧溝橋事變”,標志著日本全面侵華戰(zhàn)爭的爆發(fā),同時也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的開始。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頑強的斗爭,自強不息經歷了八個春秋終于贏來了1945年9月2日這個令所有國人振奮的日子——取得了幾千年來中國反侵略戰(zhàn)爭的首次勝利。
在那八年中,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犯下了滔天罪行:南京大屠殺,對一些民眾進行儒化教育使一些民眾麻木,就像魯迅先生在《滕野先生》一文中的場景一樣……他們的'罪行數(shù)不勝數(shù)。
六十年后的今天,作為祖國未來的新一代繼承人,我們更不能忘記這段國恥。牢記這段國恥,把它作為我們前進的動力。
在現(xiàn)在這個多元化的世界“和平”成為人們共同關注的話題。和平世界也是人們所渴望的理想世界。當美國對伊拉克發(fā)動戰(zhàn)爭時引起了人民的公怨。它使這個本身復雜的世界變得更加復雜。也打破了許多人的安靜生活。
但在和平的同時我們還要注重發(fā)展,當年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發(fā)動戰(zhàn)爭難免也有中國當時的經濟、科技、文化水平落后于世界水平。古語不是也說:“落后將要挨打”,“不進則退”,所以發(fā)展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發(fā)展這就要求我們所有國人提高自身的素質,更是對我們這些新一代的接班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理想、創(chuàng)新、勇氣……曾經有位哲學家說過:“理想是人步入成功殿堂的奠基石?!比绻麤]有理想,心中就沒有個信念,就沒有前進的動力??赡芤簧粫德禑o為。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對我們來說很重要,如果沒有創(chuàng)新將不會有“神舟五號”的升空……而且也要有勇氣,遇事總是畏畏縮縮,那將什么大事也干不成。不能光發(fā)展而不考慮和平,在一個戰(zhàn)亂的年代,社會將不會發(fā)展。愛因斯坦在二戰(zhàn)時曾什么也沒有發(fā)明。
和平和發(fā)展要相協(xié)調,不能光顧其一。
讓我們永記1945年9月2日,把他作為我們發(fā)展的動力,將祖國建設的更加繁榮昌盛,讓綠色的橄欖技遍布神州大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