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通過細膩的描寫讓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寶貴和脆弱。在寫讀后感時,我們可以結(jié)合自己的經(jīng)歷和觀點,給予作品更加深入和獨特的解讀。在讀后感的寫作過程中,我們可以參考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下面是一些精選的范例,供大家學習和欣賞。
遇見未知的自己的讀后感篇一
睇完哩兩本書,然后根據(jù)自己既情況,我諗左好多。我忽然覺得好迷茫,我好似入左一個迷宮一樣,我唔知道自己想點,唔知道點行出黎。我有時候好似好開心,無煩惱一般,有時候睇到一d電視劇或者電影既時候,卻會變得好低落,好容易流眼淚。一時好堅強,一時好脆弱;一時好清晰知道諗咩,一時模糊不清;一時清醒,一時沉迷。
我仲記得拒同我分手既果日,我響部公交車度聽住拒響電話同我講:“你唔信我,钅閫我一齊都無意思啦!”幾簡單既一句說話,就可以講一切都改變,我響文化公園落左車,行過人民橋,行過江邊,望住條珠江,我忽然覺得條珠江好深好深,d風吹落我身度,我覺得好重好重,壓到我個心完全透唔到氣。直到今日我寫哩篇讀后感,我諗翻起我都系流眼淚。
睇曬哩兩本書,我知道寬恕系一種解脫,有時候當身邊既人問起拒,拒就好似我心里面既一個缺口,我經(jīng)常同自己講,無打開果道門,等拒做我永遠既秘密,仲記得拒離開我果陣,我有幾次上班既時候,我過馬路果陣,d車經(jīng)過我身邊,我有一瞬間我真系好想等部車撞過黎,我就可以咩都唔使諗,或者撞到我失憶,忘記拒同我之間既一切。
以前我以為自己好堅強,咩都可以解決到,唔需要依靠任何人,但系今次我輸左,輸左俾拒啦!我無諗過拒離開我,我會釕不如人,琴晚我又俾我老豆鬧啦!我唔想去相信拒系我老豆口中所講既果種人,但系連我自己手上都無任何籌碼去同我老豆抗爭,我只可以等時間慢慢淡忘一切,等傷口慢慢埋口,可能拒從來都無覺得我有幾愛拒,可能拒從來都無真心鐘意過我,可能。好多可能,今年年初一我拜神,我同神仙講:“麻煩你保佑我用一年時間重新振作,重新生活,忘記過去?!?BR> 最后我要同拒講:“李英杰,我唔想去相信你系我老豆所講既果種人,但系我仍然要感激你教我既一切,或者你系上天俾我既磨練,等我渡過左,或者我可以更加成熟,更加識珍惜我身邊擁有既一切,更加明白我所得到既s唔系理所當然,系需要去經(jīng)營,去關(guān)心。我亦已經(jīng)盡曬我既一切能力愛過你,雖則唔可以講做得好好,只求無愧于心。”
遇見未知的自己的讀后感篇二
張德芬心靈三部曲:喚醒、療愈、創(chuàng)造,《活出全新的自己》是其中的“療愈”部分?!队鲆娢粗淖约骸樊嫵隽艘粡埿撵`的藍圖,喚醒大家重視內(nèi)在世界的重要性?!痘畛鋈碌淖约骸分卦凇隘熡边@一塊,幫助大家面對自己多年來一直未能被療愈的創(chuàng)傷,并且在其中找到力量。當我們療愈好自己,解除了自己的負面信念和模式后,“創(chuàng)造”自然會來臨,這也是《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的主題。
全文分三部分:喚醒沉睡中的你、療愈受傷的你和隨心所欲地玩生命游戲;文中采用科幻小說方式,描述了被外星人控制的地球,當發(fā)現(xiàn)地球人的行為偏離了外星人設定的軌道后,通過實驗一批人的方式,來幫助地球人,幫助脫離負面情緒,重建一個完好地球的愿望。外星高級智慧人:圖特,在第一階段練習回觀自我,看著自己的想法是什么,并且做投射的作業(yè),收回對他人的投射;在第二階段是要療愈舊時創(chuàng)傷,一念之轉(zhuǎn)、家族排列,還有平衡你的男女物質(zhì),也都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必須在生活中不斷地去體會,練習。第三階段,在玩?zhèn)€人的生命游戲時?,地球也配合你們玩一個游戲,稱之為“地球游戲”,地球游戲的上半場,就是要看著人類把地球整到什么地步:破壞生態(tài)、耗盡資源、例行逆施,而下半場看我們有意識覺悟的人玩?zhèn)€人游戲,看能否拯救地球免于毀滅的命運。
遇見未知的自己的讀后感篇三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最初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淺顯的把它理解為兩個意思.(1)外面只有你一個人,所有的事情都要靠你一個來完成,那意味有點像我的"nobodyelse"一樣.(2)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就好像世上只有你一個一樣,勇敢一點,做更好的自己.
看完《遇見未知的自己》,才知道這話的意思是: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nèi)在投身出來的結(jié)果.
最后一章,老人寫給若菱的信,我很想安靜的親自敲打一遍.嗯.親愛的孩子:該是你展翅高飛的時刻了.我看到你的茁壯成長,心中有無比的喜悅.記得,要把你的祝福跟所有人分享,因為分享跟感恩一樣,分享出去的愈多,你回收的就愈多.又該是我云游四方的時候了,臨走前我總你一句話,記住——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內(nèi)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反射你的內(nèi)在.當外境有任何東西觸動你的時候,記得,要往內(nèi)看.
看看自己哪個地方的舊傷又被碰觸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陰影還沒有整理好.不要浪費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東西上.現(xiàn)在內(nèi)在層面做一個調(diào)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應付外在可以改變的部分.記得,每個發(fā)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憤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著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你會享受到它內(nèi)在蘊含著豐盛美好、而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祝福你,孩子.書中還有一個理論就是“心想事成的秘密”,通俗的說就是想什么就會有什么.那么,好吧,只希望我們所有的遇見都是禮物.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遇見未知的自己的讀后感篇四
一本好書,一杯咖啡,一個周末,時光如此美好,心如止水。
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對我來說并不陌生,幾年前我還在上一家公司工作的時候,某一天sharon來找我,正好撞上了紅著眼睛的我,sharon是我一直非常欽佩的技術(shù)leader,在n公司那些年,我們一直是非常緊密又非常信任的合作關(guān)系。當時看著情緒激動,又很無助的我,我們在會議室里聊了聊,我還記得她當時對我講的那些話,那天推薦給我兩本書《新家庭如何塑造人》,《遇見未知的自己》。今天回想起來,真的很感恩在我脆弱的時候,帶給了我溫暖和正能量。
坦白說,這兩本書我買回來很多年,卻一直沒有完整的讀完。這個周六傍晚,像往常一樣送兒子去英語課,帶了這本書出去,一個周末愉快的讀完了它,我很好奇那些年為什么我連一本書都讀不下去?這本書的內(nèi)容卻出乎意料的讓我喜歡,就如書中自序的最后一段:“相信很多讀者朋友看了書以后,會聯(lián)系到自己實際生活的某些問題······”這本書也帶給了我心靈的觸動。
這是一本心靈小說,書中女主角若菱在人生最迷茫最無力的狀態(tài)下,遇到了老人。老人是一個智慧的引領,在小說中引領若菱走上了尋求真我的過程。而讀這本書的人,也跟著若菱的節(jié)奏去思考老人的問題,觸發(fā)了自己內(nèi)心深處不曾探索到的自我認知。就比如文章的第一篇章“一場奇怪的對話—我是誰”,原來我們和若菱一樣,多數(shù)時候我們對自己的認識只是一個角色扮演和身份認同,其實“我不是誰”……書中老人給若菱的提示:
“我們從小到大,都有一個意識,那個意識在你小時候有記憶以來,就一直存在,陪著你上學、讀書、結(jié)婚、做事。所以,有一個東西,在我們里面是一直沒有變的,盡管我們的身體、感情、感受、知識和經(jīng)驗都一直在改變,但是我們?nèi)匀槐S幸粋€基本的內(nèi)在真我的感覺?!币彩俏覀兊谋举|(zhì)“愛、喜悅、和平…”
老人是這本書的靈魂!除了啟發(fā),有很多我以前沒有了解過的內(nèi)容,“當我們在身體層面或是大腦層面產(chǎn)生某種情緒感受時,我們的下丘腦會馬上組裝一種化學物質(zhì),叫做“勝肽”,隨著血液跑到我們身體的每一個細胞……被細胞周邊的上千個感受器所接受。久而久之,感受器對某種勝肽就有了特定的胃口,會產(chǎn)生饑餓感。”比如經(jīng)常愛生氣的人,如果你很久不生氣的話,你的細胞會讓你有生理的需求想要去發(fā)脾氣……這個是不是有點意思?想想我們?nèi)粘I钪袝粫行┣榫w反應是這個“勝肽”在作祟?另外書中有提到關(guān)于意識和潛意識,我覺得這是一個有趣而又深奧的問題,到底我們的行為有多少是受潛意識的影響?所以讀完這本書后我買了書中提到的書《超越死亡—恩寵與勇氣》,還想再進一步探索一下。
遇見未知的自己的讀后感篇五
很偶然的機會接觸了這本書,只是單純地喜歡它的封面。沒帶太多的興致,因為心想也不過是一本很普通的關(guān)于勵志心理的書籍。
上了大學后,很少有機會坐下來靜靜地看書,不是沒有時間,只是少了那份心境,淡淡地,淡淡地,如同手擎一樽美酒,細細品味,沁入心脾。校園里刮起了一陣讀書月的風潮,于是整個校園沉浸在了這片書的海洋中。我,慢慢地讀著這本書,發(fā)現(xiàn)它與我以往接觸的這類型書是那么不同。
《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主要是環(huán)繞了女主人公白領李若菱與智者老人的一次次對話,揭示了人身心靈的奧秘。這本書突破了大多數(shù)傳統(tǒng)書籍對這方面心理理論知識的直接論述,采用了講故事的方式,一步步的引導讀者走進作者論述的觀點里,進而走進了自己內(nèi)心中真實的自己。
女主角李若菱的生活是不幸的,雖然她有美麗的外貌,在公司里身居要職,擁有高質(zhì)量的生活,但她并不開心,由于婚后多年不孕,遭到了婆婆小姑的嘲諷和丈夫的不理解,在公司里又有小人的爾虞我詐。她腦海里時刻都閃過輕生的念頭,在一次和丈夫吵架離家出走后她遇到一個老人,在與老人的一次次智慧的交流后,她終于找到自己生命的價值,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
“你是誰?”這是第一次見面時老人問李若菱的第一個問題,“我叫李若菱!”“我問的不是這個,名字只是個代號?!薄拔以谝患彝馄笥嬎銠C公司上班,我是負責軟件產(chǎn)品的營銷經(jīng)理”“那也不能代表你是誰,如果你換了工作,這個‘你是誰’的內(nèi)容不就要改了嗎”。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忘記自己是誰?我們很多人每天生活的都不開心,即使我們擁有了很多財富、金錢、美色我們?nèi)怂惺芸嗟母淳褪莵碜杂诓磺宄约菏钦l,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以為我們就是財富、金錢、美色的代表。我們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想要的東西呢?我們總是習慣地去觀察模仿別人,卻忘記了自己到底最希望擁有什么。很多時候,我們大多數(shù)人尋找的地方,表面看起來好像比較容易讓我們找到我們需要的東西,所以我們費勁地在別人身上,在這個外在的物質(zhì)世界中尋找解答和快樂,結(jié)果都是徒勞無獲的,主要是我們找錯了方向,找錯了位置。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里,我們很多人都習慣戴上了很多面具,每天每天都在不停地更換著,最后失落了真實的自己,當哪一天,我們逐漸的把目光從外界世界轉(zhuǎn)向我們的內(nèi)心世界時,我們會可悲地發(fā)現(xiàn),其實我們很多人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們是自己思想和情感的奴隸,它時刻束縛著我們,使我們生活在了不快樂中。
《遇見未知的自己》我們應該給自己一個機會,讓自己和自己的內(nèi)心情感交流一下,看看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自己的人生位置到底在哪里,我們每個客體其實都是“李若菱”,我們都迷茫過,我們都徘徊過,但請給自己一個機會,和“智者”來番對話吧。
遇見未知的自己的讀后感篇六
遇見未知的自己——一本都市身心靈修行課,知道這本是在看李娜自傳的那本書中提到的。覺得名人推薦的,應該算是不錯的。索性買了一本來讀讀。
現(xiàn)在馬馬虎虎讀了一遍,就想上次博客寫的一樣,沒怎么懂,里面有好多專業(yè)術(shù)語,一時很難理解,開始讀的時候,很難讀進去,也很難理解,到了后來,漸漸的有點明朗,但是,已經(jīng)結(jié)束了。這本書唯一能叫我讀下去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它是以一個故事講述的方式來說的。這樣聽過故事主人公的一些遭遇映射出一些職場生活中的道理。
印象很深刻的一句話就是: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起初,看這句話的時候,一點都不理解。是不是講的是在某個特定的環(huán)境里面,不要在意別人的看法。但是,讀完了才知道,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你內(nèi)在投射出來的結(jié)果。原來如此。
遇見未知的自己,讓你剖析自己本身,挖掘自己的潛意識,今天才發(fā)現(xiàn),原來挖掘自己是件很痛苦的事情,有的時候覺得自己的一些想法都是多么的幼稚。看完這本書,覺得以后遇到事情都先要冷靜,因為每個發(fā)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種禮物,只不過,這個禮物有的包裝難看,有的包裝好看而已。
書中的老人真的是一個智者。叫主人公怎樣一步步的認識自己。介紹好多人給主人公認識,并讓他們分享各自的故事幫助主人公成長。心想,我要是能遇到這樣一位老人就好了。其實,遇到也好,沒遇到也罷。明白其中的道理,也算是一種收獲了。
最后,老人留給主人公一封信,現(xiàn)在我把它搬到這里來,與大家一同分享:親愛的孩子,該是你展翅高飛的時候了,我看到你的茁壯成長,心中無比喜悅。記得,要把你的祝福跟所有人分享,因為分享就跟感恩一樣,分享出去的越多,你回收的就越多。又該我云游四方的時候了,臨走前,我送你一句話:記住———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內(nèi)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的反映你的內(nèi)在。當外境有任何東西觸動你的時候,記得,要往內(nèi)看??纯醋约耗膫€地方的舊傷又被觸碰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陰影沒有整理好。不要浪費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東西上?,F(xiàn)在內(nèi)在層面做一個調(diào)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應付外在可以改變的部分。記得,每個發(fā)生在你身上的時間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的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憤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著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你回享受到它乃在蘊含著豐富美好、而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祝福你孩子。
與大家分享,希望大家有機會的話可以讀一下。我還得再讀一遍,覺得修煉的還不夠。
遇見未知的自己的讀后感篇七
睇完哩兩本書,然后根據(jù)自己既情況,我諗左好多。我忽然覺得好迷茫,我好似入左一個迷宮一樣,我唔知道自己想點,唔知道點行出黎。我有時候好似好開心,無煩惱一般,有時候睇到一d電視劇或者電影既時候,卻會變得好低落,好容易流眼淚。一時好堅強,一時好脆弱;一時好清晰知道諗咩,一時模糊不清;一時清醒,一時沉迷。
我仲記得拒同我分手既果日,我響部公交車度聽住拒響電話同我講:"你唔信我,咁你同我一齊都無意思啦!"幾簡單既一句說話,就可以講一切都改變,我響文化公園落左車,行過人民橋,行過江邊,望住條珠江,我忽然覺得條珠江好深好深,d風吹落我身度,我覺得好重好重,壓到我個心完全透唔到氣。直到今日我寫哩篇讀后感,我諗翻起我都系流眼淚。
睇曬哩兩本書,我知道寬恕系一種解脫,有時候當身邊既人問起拒,拒就好似我心里面既一個缺口,我經(jīng)常同自己講,無打開果道門,等拒做我永遠既秘密,仲記得拒離開我果陣,我有幾次上班既時候,我過馬路果陣,d車經(jīng)過我身邊,我有一瞬間我真系好想等部車撞過黎,我就可以咩都唔使諗,或者撞到我失憶,忘記拒同我之間既一切。
以前我以為自己好堅強,咩都可以解決到,唔需要依靠任何人,但系今次我輸左,輸左俾拒啦!我無諗過拒離開我,我會咁生不如人,琴晚我又俾我老豆鬧啦!我唔想去相信拒系我老豆口中所講既果種人,但系連我自己手上都無任何籌碼去同我老豆抗爭,我只可以等時間慢慢淡忘一切,等傷口慢慢埋口,可能拒從來都無覺得我有幾愛拒,可能拒從來都無真心鐘意過我,可能。好多可能,今年年初一我拜神,我同神仙講:"麻煩你保佑我用一年時間重新振作,重新生活,忘記過去。"。
最后我要同拒講:"李英杰,我唔想去相信你系我老豆所講既果種人,但系我仍然要感激你教我既一切,或者你系上天俾我既磨練,等我渡過左,或者我可以更加成熟,更加識珍惜我身邊擁有既一切,更加明白我所得到既嘢唔系理所當然,系需要去經(jīng)營,去關(guān)心。我亦已經(jīng)盡曬我既一切能力愛過你,雖則唔可以講做得好好,只求無愧于心。"。
遇見未知的自己的讀后感篇八
《遇見未知的自己》是一部關(guān)于身心成長的小說,作者張德芬以其簡簡單單的寫作風格揭示了人們煩惱和痛苦的深層原因,以其簡簡單單的文字詮釋了深刻的人生真理。
書中解釋了我們?nèi)祟悓ι畹淖非?,也是五個字可以表達的,那就是愛、喜悅、和平。
為什么付出努力后我們還追求不到我們想要的幸福?真我和愛、喜悅、和平之間的關(guān)系是什么?為什么我們要遠離真實的自我?我們不是每天都在演戲嗎?扮演各種各樣的主角,但是在場景中,我們心甘自愿扮演的有多少呢?這是我們看不到真實自我的原因之一嗎?我想是的。
所有的人和事都是你內(nèi)心的反映,就像一面反映你內(nèi)心的鏡子。當外界的任何東西接觸到你時,記得看看自己的內(nèi)心,看看自己的哪一面被再次觸摸,看看自己的哪些陰影沒有被整理好。不要把精力浪費在外部的、不可改變的、不可抗拒的事物上。首先在內(nèi)心層面達成和解,然后專注于外部能夠改變什么。
因為我們所有痛苦的根源都來自不知道自己是誰,盲目地執(zhí)著于不代表我們的東西??鞓芬蕾囉谕庠诘氖挛铮坏┳屇憧鞓返沫h(huán)境或事物不復存在,你的快樂就會消失。另一方面,快樂來自內(nèi)心。所以一旦你擁有了它,這個世界無法將其奪走。
因此,如果一個人充滿了快樂、積極的想法,那么好人好事就會與他產(chǎn)生共鳴,被他吸引。同樣的,如果一個人有悲觀和憤世嫉俗的傾向,壞事就會發(fā)生在他身上。這可能是書中提到的意氣相投,物以類聚。
遇見未知的自己的讀后感篇九
1、這個內(nèi)在真我不會隨你的身體而生,也不隨著死亡而小時,它可以觀察人生百態(tài),欣賞日出月落,云起云滅,而歲月的流轉(zhuǎn),環(huán)境的變遷,都不會改變它。
2、大約一百年前,我們偉大的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了人類的潛意識。它控制了我們的思想、感覺、行為以及對人食物的反應,還有我們的人際關(guān)系和做決定的過程。
3、現(xiàn)代的社會像個殺戮戰(zhàn)場,每個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試著奪取別人的能量,像控制他人、用權(quán)利凌駕他人、獲得別人的關(guān)注、人科、喜愛,或是證明自己是對的、好的、高人一等的,不一而足。
4、性格傾向外在環(huán)境各種教育生活事件前世業(yè)力。
5、它是一個看不見的世界,但是主宰著我們外在的世界。我們的意識、自我的了解、思考、理性、判斷、感情都是從潛意識來的。我們在意識層面對自己的一切的認知、喜好,只是占了我們自己全貌的1%而已。潛意識是非常強大的力量,它對我們的自我有完全的影響,而它的99%是我們所不知道的。
6、如果你不斷重復做某件事,在生理學上來說,我們某些神經(jīng)和細胞之間就會建立起長期且固定的關(guān)系,比方說,如果你每天都生氣,感到挫折,每天都很凄慘痛苦那么,你就是每天都在重復地為那張神經(jīng)網(wǎng)絡接線和整合,這就變成了你的一個情緒模式。
7、我們?nèi)怂惺芸嗟母淳褪莵碜杂诓磺宄约菏钦l,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
8、每個父母也是人,他們有他們自己的限制。但是你要相信,在過去的每一刻,你的父母都已經(jīng)盡他們所能地在扮演好他們的角色。他們也許不是最好的父母,但是他們所知有限,資源也有限。在諸多限制下,你所得到的已經(jīng)是他們盡力之后的結(jié)果了。
9、所以如果一個人充滿了快樂、正面的思想,那么好的人、事、物都會和他起共鳴,而且會被他吸過來。同樣的,如果一個人老帶著悲觀、憤世嫉俗的思想頻率,那么難怪這個人常有倒霉的事發(fā)生在他身上了。
10、我不是我的工作、我不是我的表現(xiàn)、我不是我的成功,也不是我的失敗。這些外在的東西,絲毫動搖不到我那個內(nèi)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虛假認同!
11、我們從小到大,都有一個意識,那個意識在你小時候有記憶以來,就一直存在,陪著你上學、讀書、結(jié)婚、做事。所以,有一個東西,在我們里面是一直沒有變的。盡管我們的身體、感情、感受、知識和經(jīng)驗都一直在改變,但是我們?nèi)匀槐S幸粋€基本的內(nèi)在真我的感覺。
12、所有造成我們和真我隔絕的東西都像黑暗一樣,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拿覺知之光去照亮它們。在身體表面的這個部分,所謂覺知之光就是重新和我們的身體聯(lián)結(jié)。我們一般人對自己的身體只有5%的了解和控制,身體的95%是在潛意識的狀態(tài)下用自動導航系統(tǒng)在操控的。所以,找回與身體的聯(lián)結(jié)就可以幫助我們把5%的.版圖擴大,找回更多的自己。與你的身體對話,傾聽你身體的訊息。
13、基本上,任何能讓你專心一致、活在當下的運動,都可以幫你與身體重新聯(lián)結(jié),所以運動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做它時的心態(tài)和狀況。
14、你知道嗎?天底下只有三種事:老天的事,你的事,他人的事。
15、我有一副身體,但我并非自己的身體。我可以看見并感覺到我的身體,然而凡是可以被看見以及被感覺到的,并不是真正的觀者。我的身體也許疲憊或興奮,生病或健康、沉重或輕松、也可能焦慮或平井,但這與內(nèi)在的真我全然無關(guān)。我有一副身體,但我并非自己的身體。
16、我就是那僅存的純粹的覺知,是所有思想、情緒、感覺和知覺的見證。
17、這些情緒都是一種能量,尤其對孩子來說,一些天生的恐懼,所求不得的憤怒,失望落空的悲傷,都只是一種自然生命能量的流動而已,它會來,就一定會走。
18、將來你做母親以后,要記得,給孩子無限的情緒上的支持和認同。
19、我看見我在尋求不被愛的痛苦感受,我全心地接納這種感受,并且放下對它的需求。
20、我有欲望,但我并非自己的欲望。我能知曉我的欲望,然而那可以被知曉的,并不是真正的知者。欲望來來去去,卻影響不到內(nèi)在的我。我有欲望,但我并非自己的欲望。
21、我有情緒,但我并非自己的情緒。我能覺察出我的情緒,然而凡是可以被覺察的,并不是真正的知者。情緒反反復復,卻影響不到內(nèi)在的我。我有情緒,但我并非自己的情緒。
22、我有思想,但我并非自己的思想。我可以看見與知曉自己的思想,然而那可以被知曉的并不是真正的知者。思想來來去去,卻影響不了內(nèi)在的我。我有思想,但我并非自己的思想。
23、所有發(fā)生在我們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經(jīng)過仔細包裝的禮物。只要我們愿意面對它有時候有點丑惡的包裝,帶著耐心和勇氣一點一點地拆開包裝的話,我們會驚喜地看到里面珍藏的禮物。
24、臣服的好處就是,當你接納了當下,不徒然浪費力氣去抗爭的時候,事情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轉(zhuǎn)機出現(xiàn),你才發(fā)現(xiàn)原來的掙扎真的是白費力氣。而且,正因為你把能量充分關(guān)注于眼前的事物上,有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更好的解決之道,幫助你脫離眼前的困境,或是你不喜歡的情境。
25、接受了這么多的應該和理想,我們于是產(chǎn)生了很多的信念、價值觀、態(tài)度、標準來約束自己,也來衡量、批判他人。這些就是我們每日所思所想的基礎,也是我們從來不去檢測我們思想的正確性。
26、情緒是一種能量,會來也會走,大人不要干涉,要讓孩子自己學會怎么去處理自己的情緒,我們要做的,就是給孩子無限的愛和支持。如果你用轉(zhuǎn)移的方法來教孩子避開負面情緒的話,孩子長大以后就學會了用代替品來逃避情緒,什么抽煙啦、吸毒啦、還有那些工作狂啦,很可怕的。如果去壓抑孩子的情緒的話,那就更不好了。
27、因為事實就是最大,因為已發(fā)生的事情是不能改變的。如果你不接受它,就好像拿頭在撞一面墻壁,而希望能把它撞開。無濟于事,徒勞無功。我們?nèi)藭芸嗟淖畲笤?,就是抗拒事實?BR> 28、我們面對每天的生活,都去試著活在當下,臣服于所有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就是神,因為如果不是神的旨意的話,它不會發(fā)生,所以我們臣服于它。而因為我們相信神的恩典,所以在當下的每個選擇中,我們沒有懼怕,能做出最好的選擇,而且正因為我們深信神的恩典深藏其中,最好的事物會因為我們有意識的選擇而發(fā)生。
29、把注意力放在你的內(nèi)在身體,去體驗你當時身體各個部分的感受,或者把注意力放在你的呼吸上面。我們的思想總是在過去和未來,但是我們的身體和呼吸卻永遠是在當下的。
30、凡是不被允許的那些特質(zhì),就被我們壓抑在潛意識里面。但是它們是一種能量,不會因為你不承認它的存在就消失。這些東西,就是心理學家榮格所說的陰影,被我們否定的、壓抑的、抗拒的內(nèi)在特質(zhì)。這些被我們壓抑下去的陰影,還有我們從小到大不被父母、環(huán)境認同的各種情緒,都是沒有釋放的能量,儲存在我們的細胞記憶里。它們不時會浮上臺面,造成我們的困擾,但是我們并不想去看它們。于是,我們就發(fā)展出很多的策略來逃避這些蠢蠢欲動的不安、浮躁、突如其來的暴怒、莫名的憂傷,還有腦海里面喋喋不休的你不夠好、你是錯的、你不如別人、你不夠完美的緊箍咒。
31、拼命工作、酗酒、抽煙、各種癮癥、看電視、追星族、過度運動、幫助別人、不停的讀書、學習、泡夜店、換伴侶、換工作、在生活中制造各種戲碼。
32、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nèi)在投射出來的結(jié)果。
33、當我們心里有個深切、真誠的渴望,整個宇宙都會聯(lián)合起來幫助你,這就是你心目中的神。當你祈禱的時候,你的內(nèi)在會發(fā)出一股正面震動的能量,它會把你想要的東西吸過來,也就是神在回應你的禱告而賜給你真心想要的東西。
遇見未知的自己的讀后感篇十
親愛的孩子:
該是你展翅高飛的時刻了。我看到你的成長、茁壯,心中有無比的喜悅。記得,要把你的祝福跟所有的人分享,因為分享就跟感恩一樣,分享出去的越多,你回收的就越多。又到我云游四方的時候了,臨走前我送你一句話,記住——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內(nèi)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反映你的內(nèi)在。當外境有任何東西觸動你的時候,記得,要往內(nèi)看??纯醋约耗膫€地方的舊傷又被碰觸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陰影還沒有整理好。不要浪費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東西上。先在內(nèi)在層面做一個調(diào)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應付外在可以改變的部分。
記得,每個發(fā)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得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懟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著信心,給它一點兒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包裝外殼,你會享受到它內(nèi)在蘊含著的豐盛、美好,而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
祝福你,孩子。
遇見未知的自己的讀后感篇十一
眼因多流淚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飽經(jīng)憂患而愈益溫厚。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彪y道這只是一個人的世界?其實不然。外境的存在會給予我們很多禮物,或包裝精美、或包裝拙劣,欣欣然去接受,用心去玩味禮物之所值。外在的一切就是我們自己內(nèi)心的投射。當外境有任何觸動你內(nèi)心琴弦的各種事情時,坦然面對這種種來臨,沉思著,去往內(nèi)看。外在的不可抗拒的東西,與其與之搏斗,不如充耳不聞、視而不見。內(nèi)在層面的調(diào)和整理,會讓我們得到更多,應付那些可以改變的部分。勇往直前未嘗不是一種奮斗精神,但當難以遏制的波濤,洶涌而來之時,我們不得不做暫時的退縮。臣服,代表我們接納了當下。事情不是到最后,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轉(zhuǎn)機,原本的掙扎是那么無力。凡是你抗拒的,都會持續(xù)。“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BR> 天底下只有三種事:老天的事、他的事、我的事。春天,我們埋怨春雨的纏綿;秋天,我們埋怨秋風的蕭索;夏天,我們埋怨天氣的炎熱;冬天,我們埋怨天氣的寒冷。老天的事讓我們煩惱四季,帶來消沉。人,是如此憐憫。我們早已將自己打磨成一個生活的生存者了,習慣了對自己不利的事情怨聲嘆氣。人生的戲場給我們戴了太多的角色面具,以致卷走了屬于我們的真正的東西,與“真我”漸行漸遠,迷失、流浪、受苦。我們已看不清楚自己是誰,只是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蛟S,收獲的成功會帶來稍許的快樂,而快樂是由外在的東西取決的,一旦這快樂的基礎被抽空,一切皆是一場夢,稍縱即逝。我們一直游蕩在這三種事當中,卻不自覺地被老天的事和他的事給牽絆,愁了自己青絲發(fā)。殊不知關(guān)注我的事,會讓自己更具魅力,成為生活的智者。過多地計較得失與輕重,不如在晚霞映照的黃昏時刻,悠閑地散步于大自然的懷抱中,舒緩自己疲憊的心靈,找到“真我”的那份靜好。
愛、喜悅、和平,人類心靈本真的追求。愛,讓我們找到生存的支撐點,“愛,是唯一的理性行為?!蔽覀冃枰獝鄣膿肀А鄣墓奈?。愛,滋潤著生活本來面目的單調(diào),愈合裂開的傷口。喜悅,情感由內(nèi)向外的綻放,一旦擁有,便不可剝奪。讓喜悅永駐心中,感受生活的另一種味道。和平,以一顆平和之心去看待是是非非,當外界風起云涌之時,我亦可以靜坐養(yǎng)齋。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弊鲆粋€心靈除塵的勤勞者,做一個生活的情趣者,“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蔽粗淖约?,等著你的相擁。
遇見未知的自己的讀后感篇十二
2.所有造成我們和真我隔絕的東西都像黑暗一樣,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拿覺知之光去照亮它們。在身體表面的這個部分,所謂覺知之光就是重新和我們的身體聯(lián)結(jié)。我們一般人對自己的身體只有5%的了解和控制,身體的95%是在潛意識的狀態(tài)下用自動導航系統(tǒng)在操控的。所以,找回與身體的聯(lián)結(jié)就可以幫助我們把5%的版圖擴大,找回更多的自己。與你的身體對話,傾聽你身體的訊息。
3.傾聽自己腦袋里的聲音,做一個觀察的臨在。聲音在那里,我在這里聽著它,注視它。這份了解,就不是一個思想了,它是對你臨在的一個感覺,一個新的意識的次元就升起來了。透過這樣的觀察(傾聽內(nèi)在的思考,對話),你可以感覺到在那些思想下面的一個比較深層次的自我,一個有意識的臨在。
4.我有情緒,但我并非自己的情緒。我能覺察出我的情緒,然而凡是可以被覺察的,并不是真正的知者。情緒反反復復,卻影響不到內(nèi)在的我。我有情緒,但我并非自己的情緒。
5.我們從小到大,都有一個意識,那個意識在你小時候有記憶以來,就一直存在,陪著你上學、讀書、結(jié)婚、做事。所以,有一個東西,在我們里面是一直沒有變的。盡管我們的身體、感情、感受、知識和經(jīng)驗都一直在改變,但是我們?nèi)匀槐S幸粋€基本的內(nèi)在真我的感覺。
6.你知道嗎?天底下只有三種事:老天的事,你的事,他人的事。
7.我們?nèi)怂惺芸嗟母淳褪莵碜杂诓磺宄约菏钦l,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
8.臣服的好處就是,當你接納了當下,不徒然浪費力氣去抗爭的時候,事情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轉(zhuǎn)機出現(xiàn),你才發(fā)現(xiàn)原來的掙扎真的是白費力氣。而且,正因為你把能量充分關(guān)注于眼前的事物上,有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更好的解決之道,幫助你脫離眼前的困境,或是你不喜歡的情境。
9.基本上,任何能讓你專心一致、活在當下的運動,都可以幫你與身體重新聯(lián)結(jié),所以運動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做它時的心態(tài)和狀況。
10.將來你做母親以后,要記得,給孩子無限的情緒上的支持和認同。
11.這些情緒都是一種能量,尤其對孩子來說,一些天生的恐懼,所求不得的憤怒,失望落空的悲傷,都只是一種自然生命能量的流動而已,它會來,就一定會走。
12.大約一百年前,我們偉大的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了人類的潛意識。它控制了我們的思想、感覺、行為以及對人、事物的反應,還有我們的人際關(guān)系和做決定的過程。
13.我有一副身體,但我并非自己的身體。我可以看見并感覺到我的身體,然而凡是可以被看見以及被感覺到的,并不是真正的觀者。我的身體也許疲憊或興奮,生病或健康、沉重或輕松、也可能焦慮或平靜,但這與內(nèi)在的真我全然無關(guān)。我有一副身體,但我并非自己的身體。
14.所以如果一個人充滿了快樂、正面的思想,那么好的人、事、物都會和他起共鳴,而且會被他吸過來。同樣的,如果一個人老帶著悲觀、憤世嫉俗的思想頻率,那么難怪這個人常有倒霉的事發(fā)生在他身上了。
15.每個父母也是人,他們有他們自己的限制。但是你要相信,在過去的每一刻,你的父母都已經(jīng)盡他們所能地在扮演好他們的角色。他們也許不是最好的父母,但是他們所知有限,資源也有限。在諸多限制下,你所得到的已經(jīng)是他們盡力之后的結(jié)果了。
16.凡是不被允許的那些特質(zhì),就被我們壓抑在潛意識里面。但是它們是一種能量,不會因為你不承認它的存在就消失。這些東西,就是心理學家榮格所說的陰影,被我們否定的、壓抑的、抗拒的內(nèi)在特質(zhì)。這些被我們壓抑下去的陰影,還有我們從小到大不被父母、環(huán)境認同的各種情緒,都是沒有釋放的能量,儲存在我們的細胞記憶里。它們不時會浮上臺面,造成我們的困擾,但是我們并不想去看它們。于是,我們就發(fā)展出很多的策略來逃避這些蠢蠢欲動的不安、浮躁、突如其來的暴怒、莫名的憂傷,還有腦海里面喋喋不休的你不夠好、你是錯的、你不如別人、你不夠完美的緊箍咒。
17.a(事件)b(信念、想法)c(結(jié)果)a永遠是中立的,因為同樣的a,發(fā)生在不同的人的身上會有不同的c出現(xiàn)。比方說,我婆婆看到我的時候臉色不太好(a),如果我認為她討厭我(b),我會覺得很難過(c),但是如果我認為她當時心情不好(b1),我會很中立地(c1)注意自己和她的互動。如果我認為她是因為身體不舒服(b2),我會很心疼地對她格外好一些(c2)。所以不同的b,造成不同的c,也影響我和婆婆之間的關(guān)系。
18.定靜的工夫是最有效對治我們紛亂思想和負面情緒的利器,因為它可以幫助你建立覺知,提升你對事物以及自我的覺察能力。而且在冥想時,我們身體如果不動,情緒、思想都在嚴密的監(jiān)控下,你和你的真我可以有短暫的相聚。雖然短暫,你已經(jīng)接近生命的源頭了;也許不能暢飲,但是你多少可以沾染到那濕潤的水汽。定靜的工夫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建立起來的,不過在過程當中,你會愈來愈感受到來自真我的那些特質(zhì):愛、喜悅、和平。
19.接受了這么多的應該和理想,我們于是產(chǎn)生了很多的信念、價值觀、態(tài)度、標準來約束自己,也來衡量、批判他人。這些就是我們每日所思所想的基礎,也是我們從來不去檢測我們思想的正確性。
20.在我們每個負面的情緒后面,都有一個支持它的思想。因為情緒是身體被我們思想刺激之后而產(chǎn)生的反應。
21.拼命工作、酗酒、抽煙、各種癮癥、看電視、追星族、過度運動、幫助別人、不停的讀書、學習、泡夜店、換伴侶、換工作、在生活中制造各種戲碼。
22.如果我們習慣于注意自己身體的感覺,時時安撫照顧它的'話,很多疾病就不會因為日積月累而產(chǎn)生。
23.我不是我的工作、我不是我的表現(xiàn)、我不是我的成功,也不是我的失敗。這些外在的東西,絲毫動搖不到我那個內(nèi)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虛假認同!
24.當你真心想要一樣東西的時候,你身上散發(fā)出來的就是那種能量的振動頻率,然后全宇宙就會聯(lián)合起來幫助你達到你想要的東西。
25.讓我們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時間的想法和圍繞著這個事件所編造的故事。
26.這個內(nèi)在真我不會隨你的身體而生,也不隨著死亡而消失,它可以觀察人生百態(tài),欣賞日出月落,云起云滅,而歲月的流轉(zhuǎn),環(huán)境的變遷,都不會改變它。
27.我們面對每天的生活,都去試著活在當下,臣服于所有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就是神,因為如果不是神的旨意的話,它不會發(fā)生,所以我們臣服于它。而因為我們相信神的恩典,所以在當下的每個選擇中,我們沒有懼怕,能做出最好的選擇,而且正因為我們深信神的恩典深藏其中,最好的事物會因為我們有意識的選擇而發(fā)生。
28.很多時候,我們感覺很不好的時候,像悲傷、低落,我們會一直想要從這個泥沼中掙扎地逃出來。所以我們藉由很多逃避策略不去面對它,壓抑它,否定它,排斥它。你記?。悍彩悄憧咕艿模紩掷m(xù)。因為當你抗拒某件事情或是某種情緒的時候,你會聚焦在那種情緒或事件上,這樣就賦予它更多的能量,它就更強大了。
29.現(xiàn)代的社會像個殺戮戰(zhàn)場,每個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試著奪取別人的能量,想控制他人、用權(quán)利凌駕他人、獲得別人的關(guān)注、認可、喜愛,或是證明自己是對的、好的、高人一等的,不一而足。
30.我有欲望,但我并非自己的欲望。我能知曉我的欲望,然而那可以被知曉的,并不是真正的知者。欲望來來去去,卻影響不到內(nèi)在的我。我有欲望,但我并非自己的欲望。
31.所有發(fā)生在我們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經(jīng)過仔細包裝的禮物。只要我們愿意面對它有時候有點丑惡的包裝,帶著耐心和勇氣一點一點地拆開包裝的話,我們會驚喜地看到里面珍藏的禮物。
32.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我們情緒上的抗拒和反對,可以改變我們不想要的事實,但是,自己的抗拒就像是拿腦袋在撞墻,真的是徒勞無功,而且對事情的后續(xù)發(fā)展一點幫助都沒有。
33.因為事實就是最大,因為已發(fā)生的事情是不能改變的。如果你不接受它,就好像拿頭在撞一面墻壁,而希望能把它撞開。無濟于事,徒勞無功。我們?nèi)藭芸嗟淖畲笤?,就是抗拒事實?BR> 34.它是一個看不見的世界,但是主宰著我們外在的世界。我們的意識、自我的了解、思考、理性、判斷、感情都是從潛意識來的。我們在意識層面對自己的一切的認知、喜好,只是占了我們自己全貌的1%而已。潛意識是非常強大的力量,它對我們的自我有完全的影響,而它的99%是我們所不知道的。
35.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nèi)在投射出來的結(jié)果。
36.把注意力放在你的內(nèi)在身體,去體驗你當時身體各個部分的感受,或者把注意力放在你的呼吸上面。我們的思想總是在過去和未來,但是我們的身體和呼吸卻永遠是在當下的。
37.如果你不斷重復做某件事,在生理學上來說,我們某些神經(jīng)和細胞之間就會建立起長期且固定的關(guān)系,比方說,如果你每天都生氣,感到挫折,每天都很凄慘痛苦那么,你就是每天都在重復地為那張神經(jīng)網(wǎng)絡接線和整合,這就變成了你的一個情緒模式。
38.當我們心里有個深切、真誠的渴望,整個宇宙都會聯(lián)合起來幫助你,這就是你心目中的神。當你祈禱的時候,你的內(nèi)在會發(fā)出一股正面震動的能量,它會把你想要的東西吸過來,也就是神在回應你的禱告而賜給你真心想要的東西。
39.我看見我在尋求不被愛的痛苦感受,我全心地接納這種感受,并且放下對它的需求。
40.【擔心】是最差的禮物不如給他祝福吧!
41.情緒是一種能量,會來也會走,大人不要干涉,要讓孩子自己學會怎么去處理自己的情緒,我們要做的,就是給孩子無限的愛和支持。如果你用轉(zhuǎn)移的方法來教孩子避開負面情緒的話,孩子長大以后就學會了用代替品來逃避情緒,什么抽煙啦、吸毒啦、還有那些工作狂啦,很可怕的。如果去壓抑孩子的情緒的話,那就更不好了。
42.我就是那僅存的純粹的覺知,是所有思想、情緒、感覺和知覺的見證。
43.我有思想,但我并非自己的思想。我可以看見與知曉自己的思想,然而那可以被知曉的并不是真正的知者。思想來來去去,卻影響不了內(nèi)在的我。我有思想,但我并非自己的思想。
遇見未知的自己的讀后感篇十三
《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是上次跟x去錦漢展覽中心逛書展時買的。第一次逛書展,感受最深就是人好多,想不到喜歡看書的人還真不少呵。逛了一上午,也沒啥收獲,就買了幾份香港的英文報,一本考公的理論熱點書,還有就是這本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
斷斷續(xù)續(xù)翻了幾天,總算讀完一遍。看完最后一行字,合上書時,再仔細想想里面講什么,卻都很模糊了,也記不起幾句完整的句子。不是里面的故事不精彩,只是有不少挺專業(yè)的,也懶得去多領悟。書的封面寫著“都市身心靈修行課”、“華語世界第一部身心靈小說”等字樣,標榜的內(nèi)容似乎很大,但其實就講了一都市白領偶遇一老人的故事。跟大多數(shù)心靈勵志書籍一樣,這本書無非也是告訴我們要尋找真正本我,要追求崇尚愛、喜悅、和平。但它通過講故事的形式,讓讀者更深體會內(nèi)心世界的變化,是可以改變很多現(xiàn)實的東西。
說句實在話,確實也有點像在推崇“唯心論”的意思,但是,一定程度上的“唯心”確實也是必需的呀,人很多時候,就真的需要好好審視下自己的內(nèi)心,看看是否有哪些被扭曲了。太現(xiàn)實,會很辛苦的。想要簡單的快樂,平凡的幸福,從“心”開始,從意識上稍作些改變,其實可以變得更容易。
書中有一句話,“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時,沒有多大的感觸。但看完整個故事,才知道這話的意思: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nèi)在投身出來的結(jié)果。意思也就跟“吸引力法則”差不多,積極樂觀的意識可以吸引到積極的光芒,很多不好的東西都是自己的消極想法招惹過來的。所以,要關(guān)心內(nèi)在,要勇敢一點,做更好的自己。
看這本書時,喜歡泡杯綠茶,聽著柔柔的鋼琴曲,安靜地翻動書頁,放松自己,享受著寧靜,享受屬于自己的一份娛樂。
遇見未知的自己的讀后感篇十四
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讓人讀了20遍的書,道出了小我與真我的相處之道。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nèi)在投射出來的結(jié)果?!?BR> 在人生歷程中,有多少事情是你感覺到煩惱的呢?這些自己遇到的事情,其實是內(nèi)心的自我反映出來的。被外在主宰的我們,是時候放下來,去尋找內(nèi)心的喜悅。這本被讀者反復讀了20遍的《遇見未知的自己》中,作家張德芬以故事的形式,為我們講述了“小我”與“真我”的同心圓關(guān)系,幫助我們更好地找尋自我,擺脫一直存在的慣性循環(huán)陷阱。
“我們失去了與真我的聯(lián)結(jié),但人類還是得要有‘自我感’,于是我們向外發(fā)展,認同我們的身體、情緒、思想和角色、身份等,而一般人所謂的‘小我’于焉產(chǎn)生,汲汲追求外在的、物質(zhì)的東西,以尋求滿足?!?BR> 我們從小到大,一直被灌輸很多觀念,在為自己打上標簽的同時,“小我”就已經(jīng)成了自己的固有東西,伴隨著我們成長。當固有變成難以改變的習慣時,我們會重復多遍做著某件事。
這個時候,在我們的身體層面或者大腦層面會產(chǎn)生某種情緒,讓我們的下丘腦生成一種叫“勝肽”的化學物質(zhì)。勝肽們會融進我們的每個細胞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的存在就如自己的日常刷牙、洗臉的習慣一般。
一旦停止下來,去改變固有的習慣,自我就會變得難以忍受,不去做不行。作者所說的“小我”類似于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提出的“本我”人格,它是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快樂原則,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和欲望而形成的第一層人格。
曾經(jīng)有段時間,自己流連消沉抱怨的行為里。一遇人就抱怨這里不好,那里不行,對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沒有信心。一心想著自己的不成功,是因為外在條件不好,因為自然環(huán)境不行,因為上天不公。不斷埋怨自己的失敗,感覺自己就是憤世嫉俗的人。
在那段時間里,自己所謂的快樂就是追劇,玩樂。先前以為是“自我”的這一原始人格在作祟,現(xiàn)在更明白,原來也是自己的身體里產(chǎn)生了“勝肽”的作用。
在它們的強強聯(lián)手下,我對“小我”的認同感越來越遠,讓真正的自己活在了另外一個世界里。
“任何能丟棄自己不實的身份認同,而且不被自己的思想、情緒以及身體所限制和阻礙的人,都能展現(xiàn)出真我的特質(zhì)?!?BR> 在我們?yōu)樽约捍蛏弦恍撕灂r,有了一切卻忘了原來,而只有在看清真實的自己之后,才能收獲喜悅并非快樂。張德芬老師講過一個這樣的故事,她有一位朋友十多歲的時候就去了三亞發(fā)展,從批發(fā)鞋子開始做起,因為自身的勤奮和頭腦靈活,賺了一些錢。
之后,看到有一塊土地在標售,有機會可以做開發(fā)商,就買下這塊土地再轉(zhuǎn)手出去,賺了比之前更多的錢。接著,他又看到有一塊比這大的土地在標售,又買下了轉(zhuǎn)手出去,賺了比這很多的錢……在這樣的循環(huán)中,他成了非常富有的人,卻感覺沒有以前十多歲的快樂。
張德芬老師說:“現(xiàn)在這個社會,是一個外向追逐導向的社會?!?BR> 外在條件變得越重要,人們所感受到的快樂就越少,而那種由心而生的喜悅更是難能可貴的。書中講到的“真我”,是由“愛,喜悅,和平”這樣的三種狀態(tài)所形成的一種人格。弗洛伊德所講到的“超我”與這個“真我”,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在“真我”出現(xiàn)的同時,我們會感到自在而美好,而“超我”也是在追求事物時,所達到的美好新境界。
當我們放下“小我”,向自身尋求內(nèi)心的一份安靜時,也正是“真我”逐步出現(xiàn)的時刻。
在節(jié)目《奇葩說》上,曾有個辯題:“有一杯可以消除悲傷的水,要不要喝?”
蔡康永老師是這樣說的,“人生就是不斷得到,不斷失去的過程。得到了成長,失去了童年,得到了成熟,失去了青春。我們用悲傷去應對失去,如果只剩下快樂,那用什么去應對失去呢?”
高曉松老師也道出了這樣一個規(guī)律,“悲傷是人類進化出的高級防御機制”。
可見,在人生中,悲傷,疼痛等壞情緒不該是我們選擇去忘記的。
“最終我們要做的,還是要去誠實地面對自己的陰暗面,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光明?!?BR> 我們用快樂抑制悲傷的同時,要做的是去感受悲傷,去接納壞情緒帶給我們的人生感悟。這也和作者所說的臣服一樣,接受它們才能更好地讓自己進步,更好地找到“真我”。當自己接納情緒,選擇再次出發(fā)時,“吸引力法則”就會幫助你更好地揮發(fā)自身能量。這種能量吸引一切自己真心所求事物,它們發(fā)出的振動頻率是一樣的,這個時候全宇宙都會聯(lián)合起來幫助你實現(xiàn)心中所想。
“我們內(nèi)在創(chuàng)造了外在的一切,如何看清楚自己內(nèi)在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情,這是自己幸??鞓返年P(guān)鍵,也是自由解脫的唯一路徑?!?BR> 正如這本《遇見未知的自己》所講述的一般,當我們真正地放下外在標簽,去追問自我,并且不斷地去認識內(nèi)心的自己時,那個未知的自己會突然在某個時刻出現(xiàn)。
他會告訴你,“我一直在家等你?!?BR> 遇見未知的自己的讀后感篇十五
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以講故事的方式想我們詮釋了一個個耐人尋味又貼近生活的道理。這本書主要是圍繞了女主人公李若菱與指著老人的一次次對話,解釋了人身心靈的奧秘。這本書在指導我們?nèi)绾慰鞓返厣?,走出困境,如何循序漸進地改變生活,使之更加美好還是有一些意義的。
我們?yōu)槭裁闯32豢鞓?書中老者給出答案:那是因為我們失落了真是的自己,沒有學會用潛意識的方式去處理情緒。而正因為我們失去了真是的自我,追求的是內(nèi)心真實需要意外的東西,所以占有才越來越多、迷失越來越嚴重。我們從來不去檢測我們的思想基礎,從來不去檢驗我們思想的正確性。
李若菱的生活里充斥著不幸,雖然她有令人羨艷的美麗容貌,在公司里身居要職,但她并不開心。由于婚后多年不孕,背地里常遭到婆婆和小姑子的嘲諷一級丈夫的不理解,在公司里又總有小人對她指手畫腳爾虞我詐······她的腦海中甚至閃現(xiàn)過輕聲的年頭,那是在一次和丈夫吵架后離家出走后漫無目的地走,遇到了那位老者,與老人交了朋友并訴諸了自己的心事,她終于開始找到自己生命的價值以及自己人生的定位。
這本書開篇一章就讓我們首先思考“我是誰?”你的名字不能概括你,幾個標簽也不足以定義你,那我們到底是誰呢?我們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我們總是習慣性去效仿別人,卻忘記了自己到底最渴望什么。
遇見未知的自己的讀后感篇一
睇完哩兩本書,然后根據(jù)自己既情況,我諗左好多。我忽然覺得好迷茫,我好似入左一個迷宮一樣,我唔知道自己想點,唔知道點行出黎。我有時候好似好開心,無煩惱一般,有時候睇到一d電視劇或者電影既時候,卻會變得好低落,好容易流眼淚。一時好堅強,一時好脆弱;一時好清晰知道諗咩,一時模糊不清;一時清醒,一時沉迷。
我仲記得拒同我分手既果日,我響部公交車度聽住拒響電話同我講:“你唔信我,钅閫我一齊都無意思啦!”幾簡單既一句說話,就可以講一切都改變,我響文化公園落左車,行過人民橋,行過江邊,望住條珠江,我忽然覺得條珠江好深好深,d風吹落我身度,我覺得好重好重,壓到我個心完全透唔到氣。直到今日我寫哩篇讀后感,我諗翻起我都系流眼淚。
睇曬哩兩本書,我知道寬恕系一種解脫,有時候當身邊既人問起拒,拒就好似我心里面既一個缺口,我經(jīng)常同自己講,無打開果道門,等拒做我永遠既秘密,仲記得拒離開我果陣,我有幾次上班既時候,我過馬路果陣,d車經(jīng)過我身邊,我有一瞬間我真系好想等部車撞過黎,我就可以咩都唔使諗,或者撞到我失憶,忘記拒同我之間既一切。
以前我以為自己好堅強,咩都可以解決到,唔需要依靠任何人,但系今次我輸左,輸左俾拒啦!我無諗過拒離開我,我會釕不如人,琴晚我又俾我老豆鬧啦!我唔想去相信拒系我老豆口中所講既果種人,但系連我自己手上都無任何籌碼去同我老豆抗爭,我只可以等時間慢慢淡忘一切,等傷口慢慢埋口,可能拒從來都無覺得我有幾愛拒,可能拒從來都無真心鐘意過我,可能。好多可能,今年年初一我拜神,我同神仙講:“麻煩你保佑我用一年時間重新振作,重新生活,忘記過去?!?BR> 最后我要同拒講:“李英杰,我唔想去相信你系我老豆所講既果種人,但系我仍然要感激你教我既一切,或者你系上天俾我既磨練,等我渡過左,或者我可以更加成熟,更加識珍惜我身邊擁有既一切,更加明白我所得到既s唔系理所當然,系需要去經(jīng)營,去關(guān)心。我亦已經(jīng)盡曬我既一切能力愛過你,雖則唔可以講做得好好,只求無愧于心。”
遇見未知的自己的讀后感篇二
張德芬心靈三部曲:喚醒、療愈、創(chuàng)造,《活出全新的自己》是其中的“療愈”部分?!队鲆娢粗淖约骸樊嫵隽艘粡埿撵`的藍圖,喚醒大家重視內(nèi)在世界的重要性?!痘畛鋈碌淖约骸分卦凇隘熡边@一塊,幫助大家面對自己多年來一直未能被療愈的創(chuàng)傷,并且在其中找到力量。當我們療愈好自己,解除了自己的負面信念和模式后,“創(chuàng)造”自然會來臨,這也是《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的主題。
全文分三部分:喚醒沉睡中的你、療愈受傷的你和隨心所欲地玩生命游戲;文中采用科幻小說方式,描述了被外星人控制的地球,當發(fā)現(xiàn)地球人的行為偏離了外星人設定的軌道后,通過實驗一批人的方式,來幫助地球人,幫助脫離負面情緒,重建一個完好地球的愿望。外星高級智慧人:圖特,在第一階段練習回觀自我,看著自己的想法是什么,并且做投射的作業(yè),收回對他人的投射;在第二階段是要療愈舊時創(chuàng)傷,一念之轉(zhuǎn)、家族排列,還有平衡你的男女物質(zhì),也都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必須在生活中不斷地去體會,練習。第三階段,在玩?zhèn)€人的生命游戲時?,地球也配合你們玩一個游戲,稱之為“地球游戲”,地球游戲的上半場,就是要看著人類把地球整到什么地步:破壞生態(tài)、耗盡資源、例行逆施,而下半場看我們有意識覺悟的人玩?zhèn)€人游戲,看能否拯救地球免于毀滅的命運。
遇見未知的自己的讀后感篇三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最初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淺顯的把它理解為兩個意思.(1)外面只有你一個人,所有的事情都要靠你一個來完成,那意味有點像我的"nobodyelse"一樣.(2)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就好像世上只有你一個一樣,勇敢一點,做更好的自己.
看完《遇見未知的自己》,才知道這話的意思是: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nèi)在投身出來的結(jié)果.
最后一章,老人寫給若菱的信,我很想安靜的親自敲打一遍.嗯.親愛的孩子:該是你展翅高飛的時刻了.我看到你的茁壯成長,心中有無比的喜悅.記得,要把你的祝福跟所有人分享,因為分享跟感恩一樣,分享出去的愈多,你回收的就愈多.又該是我云游四方的時候了,臨走前我總你一句話,記住——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內(nèi)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反射你的內(nèi)在.當外境有任何東西觸動你的時候,記得,要往內(nèi)看.
看看自己哪個地方的舊傷又被碰觸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陰影還沒有整理好.不要浪費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東西上.現(xiàn)在內(nèi)在層面做一個調(diào)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應付外在可以改變的部分.記得,每個發(fā)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憤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著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你會享受到它內(nèi)在蘊含著豐盛美好、而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祝福你,孩子.書中還有一個理論就是“心想事成的秘密”,通俗的說就是想什么就會有什么.那么,好吧,只希望我們所有的遇見都是禮物.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遇見未知的自己的讀后感篇四
一本好書,一杯咖啡,一個周末,時光如此美好,心如止水。
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對我來說并不陌生,幾年前我還在上一家公司工作的時候,某一天sharon來找我,正好撞上了紅著眼睛的我,sharon是我一直非常欽佩的技術(shù)leader,在n公司那些年,我們一直是非常緊密又非常信任的合作關(guān)系。當時看著情緒激動,又很無助的我,我們在會議室里聊了聊,我還記得她當時對我講的那些話,那天推薦給我兩本書《新家庭如何塑造人》,《遇見未知的自己》。今天回想起來,真的很感恩在我脆弱的時候,帶給了我溫暖和正能量。
坦白說,這兩本書我買回來很多年,卻一直沒有完整的讀完。這個周六傍晚,像往常一樣送兒子去英語課,帶了這本書出去,一個周末愉快的讀完了它,我很好奇那些年為什么我連一本書都讀不下去?這本書的內(nèi)容卻出乎意料的讓我喜歡,就如書中自序的最后一段:“相信很多讀者朋友看了書以后,會聯(lián)系到自己實際生活的某些問題······”這本書也帶給了我心靈的觸動。
這是一本心靈小說,書中女主角若菱在人生最迷茫最無力的狀態(tài)下,遇到了老人。老人是一個智慧的引領,在小說中引領若菱走上了尋求真我的過程。而讀這本書的人,也跟著若菱的節(jié)奏去思考老人的問題,觸發(fā)了自己內(nèi)心深處不曾探索到的自我認知。就比如文章的第一篇章“一場奇怪的對話—我是誰”,原來我們和若菱一樣,多數(shù)時候我們對自己的認識只是一個角色扮演和身份認同,其實“我不是誰”……書中老人給若菱的提示:
“我們從小到大,都有一個意識,那個意識在你小時候有記憶以來,就一直存在,陪著你上學、讀書、結(jié)婚、做事。所以,有一個東西,在我們里面是一直沒有變的,盡管我們的身體、感情、感受、知識和經(jīng)驗都一直在改變,但是我們?nèi)匀槐S幸粋€基本的內(nèi)在真我的感覺?!币彩俏覀兊谋举|(zhì)“愛、喜悅、和平…”
老人是這本書的靈魂!除了啟發(fā),有很多我以前沒有了解過的內(nèi)容,“當我們在身體層面或是大腦層面產(chǎn)生某種情緒感受時,我們的下丘腦會馬上組裝一種化學物質(zhì),叫做“勝肽”,隨著血液跑到我們身體的每一個細胞……被細胞周邊的上千個感受器所接受。久而久之,感受器對某種勝肽就有了特定的胃口,會產(chǎn)生饑餓感。”比如經(jīng)常愛生氣的人,如果你很久不生氣的話,你的細胞會讓你有生理的需求想要去發(fā)脾氣……這個是不是有點意思?想想我們?nèi)粘I钪袝粫行┣榫w反應是這個“勝肽”在作祟?另外書中有提到關(guān)于意識和潛意識,我覺得這是一個有趣而又深奧的問題,到底我們的行為有多少是受潛意識的影響?所以讀完這本書后我買了書中提到的書《超越死亡—恩寵與勇氣》,還想再進一步探索一下。
遇見未知的自己的讀后感篇五
很偶然的機會接觸了這本書,只是單純地喜歡它的封面。沒帶太多的興致,因為心想也不過是一本很普通的關(guān)于勵志心理的書籍。
上了大學后,很少有機會坐下來靜靜地看書,不是沒有時間,只是少了那份心境,淡淡地,淡淡地,如同手擎一樽美酒,細細品味,沁入心脾。校園里刮起了一陣讀書月的風潮,于是整個校園沉浸在了這片書的海洋中。我,慢慢地讀著這本書,發(fā)現(xiàn)它與我以往接觸的這類型書是那么不同。
《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主要是環(huán)繞了女主人公白領李若菱與智者老人的一次次對話,揭示了人身心靈的奧秘。這本書突破了大多數(shù)傳統(tǒng)書籍對這方面心理理論知識的直接論述,采用了講故事的方式,一步步的引導讀者走進作者論述的觀點里,進而走進了自己內(nèi)心中真實的自己。
女主角李若菱的生活是不幸的,雖然她有美麗的外貌,在公司里身居要職,擁有高質(zhì)量的生活,但她并不開心,由于婚后多年不孕,遭到了婆婆小姑的嘲諷和丈夫的不理解,在公司里又有小人的爾虞我詐。她腦海里時刻都閃過輕生的念頭,在一次和丈夫吵架離家出走后她遇到一個老人,在與老人的一次次智慧的交流后,她終于找到自己生命的價值,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
“你是誰?”這是第一次見面時老人問李若菱的第一個問題,“我叫李若菱!”“我問的不是這個,名字只是個代號?!薄拔以谝患彝馄笥嬎銠C公司上班,我是負責軟件產(chǎn)品的營銷經(jīng)理”“那也不能代表你是誰,如果你換了工作,這個‘你是誰’的內(nèi)容不就要改了嗎”。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忘記自己是誰?我們很多人每天生活的都不開心,即使我們擁有了很多財富、金錢、美色我們?nèi)怂惺芸嗟母淳褪莵碜杂诓磺宄约菏钦l,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以為我們就是財富、金錢、美色的代表。我們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想要的東西呢?我們總是習慣地去觀察模仿別人,卻忘記了自己到底最希望擁有什么。很多時候,我們大多數(shù)人尋找的地方,表面看起來好像比較容易讓我們找到我們需要的東西,所以我們費勁地在別人身上,在這個外在的物質(zhì)世界中尋找解答和快樂,結(jié)果都是徒勞無獲的,主要是我們找錯了方向,找錯了位置。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里,我們很多人都習慣戴上了很多面具,每天每天都在不停地更換著,最后失落了真實的自己,當哪一天,我們逐漸的把目光從外界世界轉(zhuǎn)向我們的內(nèi)心世界時,我們會可悲地發(fā)現(xiàn),其實我們很多人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們是自己思想和情感的奴隸,它時刻束縛著我們,使我們生活在了不快樂中。
《遇見未知的自己》我們應該給自己一個機會,讓自己和自己的內(nèi)心情感交流一下,看看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自己的人生位置到底在哪里,我們每個客體其實都是“李若菱”,我們都迷茫過,我們都徘徊過,但請給自己一個機會,和“智者”來番對話吧。
遇見未知的自己的讀后感篇六
遇見未知的自己——一本都市身心靈修行課,知道這本是在看李娜自傳的那本書中提到的。覺得名人推薦的,應該算是不錯的。索性買了一本來讀讀。
現(xiàn)在馬馬虎虎讀了一遍,就想上次博客寫的一樣,沒怎么懂,里面有好多專業(yè)術(shù)語,一時很難理解,開始讀的時候,很難讀進去,也很難理解,到了后來,漸漸的有點明朗,但是,已經(jīng)結(jié)束了。這本書唯一能叫我讀下去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它是以一個故事講述的方式來說的。這樣聽過故事主人公的一些遭遇映射出一些職場生活中的道理。
印象很深刻的一句話就是: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起初,看這句話的時候,一點都不理解。是不是講的是在某個特定的環(huán)境里面,不要在意別人的看法。但是,讀完了才知道,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你內(nèi)在投射出來的結(jié)果。原來如此。
遇見未知的自己,讓你剖析自己本身,挖掘自己的潛意識,今天才發(fā)現(xiàn),原來挖掘自己是件很痛苦的事情,有的時候覺得自己的一些想法都是多么的幼稚。看完這本書,覺得以后遇到事情都先要冷靜,因為每個發(fā)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種禮物,只不過,這個禮物有的包裝難看,有的包裝好看而已。
書中的老人真的是一個智者。叫主人公怎樣一步步的認識自己。介紹好多人給主人公認識,并讓他們分享各自的故事幫助主人公成長。心想,我要是能遇到這樣一位老人就好了。其實,遇到也好,沒遇到也罷。明白其中的道理,也算是一種收獲了。
最后,老人留給主人公一封信,現(xiàn)在我把它搬到這里來,與大家一同分享:親愛的孩子,該是你展翅高飛的時候了,我看到你的茁壯成長,心中無比喜悅。記得,要把你的祝福跟所有人分享,因為分享就跟感恩一樣,分享出去的越多,你回收的就越多。又該我云游四方的時候了,臨走前,我送你一句話:記住———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內(nèi)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的反映你的內(nèi)在。當外境有任何東西觸動你的時候,記得,要往內(nèi)看??纯醋约耗膫€地方的舊傷又被觸碰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陰影沒有整理好。不要浪費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東西上?,F(xiàn)在內(nèi)在層面做一個調(diào)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應付外在可以改變的部分。記得,每個發(fā)生在你身上的時間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的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憤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著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你回享受到它乃在蘊含著豐富美好、而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祝福你孩子。
與大家分享,希望大家有機會的話可以讀一下。我還得再讀一遍,覺得修煉的還不夠。
遇見未知的自己的讀后感篇七
睇完哩兩本書,然后根據(jù)自己既情況,我諗左好多。我忽然覺得好迷茫,我好似入左一個迷宮一樣,我唔知道自己想點,唔知道點行出黎。我有時候好似好開心,無煩惱一般,有時候睇到一d電視劇或者電影既時候,卻會變得好低落,好容易流眼淚。一時好堅強,一時好脆弱;一時好清晰知道諗咩,一時模糊不清;一時清醒,一時沉迷。
我仲記得拒同我分手既果日,我響部公交車度聽住拒響電話同我講:"你唔信我,咁你同我一齊都無意思啦!"幾簡單既一句說話,就可以講一切都改變,我響文化公園落左車,行過人民橋,行過江邊,望住條珠江,我忽然覺得條珠江好深好深,d風吹落我身度,我覺得好重好重,壓到我個心完全透唔到氣。直到今日我寫哩篇讀后感,我諗翻起我都系流眼淚。
睇曬哩兩本書,我知道寬恕系一種解脫,有時候當身邊既人問起拒,拒就好似我心里面既一個缺口,我經(jīng)常同自己講,無打開果道門,等拒做我永遠既秘密,仲記得拒離開我果陣,我有幾次上班既時候,我過馬路果陣,d車經(jīng)過我身邊,我有一瞬間我真系好想等部車撞過黎,我就可以咩都唔使諗,或者撞到我失憶,忘記拒同我之間既一切。
以前我以為自己好堅強,咩都可以解決到,唔需要依靠任何人,但系今次我輸左,輸左俾拒啦!我無諗過拒離開我,我會咁生不如人,琴晚我又俾我老豆鬧啦!我唔想去相信拒系我老豆口中所講既果種人,但系連我自己手上都無任何籌碼去同我老豆抗爭,我只可以等時間慢慢淡忘一切,等傷口慢慢埋口,可能拒從來都無覺得我有幾愛拒,可能拒從來都無真心鐘意過我,可能。好多可能,今年年初一我拜神,我同神仙講:"麻煩你保佑我用一年時間重新振作,重新生活,忘記過去。"。
最后我要同拒講:"李英杰,我唔想去相信你系我老豆所講既果種人,但系我仍然要感激你教我既一切,或者你系上天俾我既磨練,等我渡過左,或者我可以更加成熟,更加識珍惜我身邊擁有既一切,更加明白我所得到既嘢唔系理所當然,系需要去經(jīng)營,去關(guān)心。我亦已經(jīng)盡曬我既一切能力愛過你,雖則唔可以講做得好好,只求無愧于心。"。
遇見未知的自己的讀后感篇八
《遇見未知的自己》是一部關(guān)于身心成長的小說,作者張德芬以其簡簡單單的寫作風格揭示了人們煩惱和痛苦的深層原因,以其簡簡單單的文字詮釋了深刻的人生真理。
書中解釋了我們?nèi)祟悓ι畹淖非?,也是五個字可以表達的,那就是愛、喜悅、和平。
為什么付出努力后我們還追求不到我們想要的幸福?真我和愛、喜悅、和平之間的關(guān)系是什么?為什么我們要遠離真實的自我?我們不是每天都在演戲嗎?扮演各種各樣的主角,但是在場景中,我們心甘自愿扮演的有多少呢?這是我們看不到真實自我的原因之一嗎?我想是的。
所有的人和事都是你內(nèi)心的反映,就像一面反映你內(nèi)心的鏡子。當外界的任何東西接觸到你時,記得看看自己的內(nèi)心,看看自己的哪一面被再次觸摸,看看自己的哪些陰影沒有被整理好。不要把精力浪費在外部的、不可改變的、不可抗拒的事物上。首先在內(nèi)心層面達成和解,然后專注于外部能夠改變什么。
因為我們所有痛苦的根源都來自不知道自己是誰,盲目地執(zhí)著于不代表我們的東西??鞓芬蕾囉谕庠诘氖挛铮坏┳屇憧鞓返沫h(huán)境或事物不復存在,你的快樂就會消失。另一方面,快樂來自內(nèi)心。所以一旦你擁有了它,這個世界無法將其奪走。
因此,如果一個人充滿了快樂、積極的想法,那么好人好事就會與他產(chǎn)生共鳴,被他吸引。同樣的,如果一個人有悲觀和憤世嫉俗的傾向,壞事就會發(fā)生在他身上。這可能是書中提到的意氣相投,物以類聚。
遇見未知的自己的讀后感篇九
1、這個內(nèi)在真我不會隨你的身體而生,也不隨著死亡而小時,它可以觀察人生百態(tài),欣賞日出月落,云起云滅,而歲月的流轉(zhuǎn),環(huán)境的變遷,都不會改變它。
2、大約一百年前,我們偉大的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了人類的潛意識。它控制了我們的思想、感覺、行為以及對人食物的反應,還有我們的人際關(guān)系和做決定的過程。
3、現(xiàn)代的社會像個殺戮戰(zhàn)場,每個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試著奪取別人的能量,像控制他人、用權(quán)利凌駕他人、獲得別人的關(guān)注、人科、喜愛,或是證明自己是對的、好的、高人一等的,不一而足。
4、性格傾向外在環(huán)境各種教育生活事件前世業(yè)力。
5、它是一個看不見的世界,但是主宰著我們外在的世界。我們的意識、自我的了解、思考、理性、判斷、感情都是從潛意識來的。我們在意識層面對自己的一切的認知、喜好,只是占了我們自己全貌的1%而已。潛意識是非常強大的力量,它對我們的自我有完全的影響,而它的99%是我們所不知道的。
6、如果你不斷重復做某件事,在生理學上來說,我們某些神經(jīng)和細胞之間就會建立起長期且固定的關(guān)系,比方說,如果你每天都生氣,感到挫折,每天都很凄慘痛苦那么,你就是每天都在重復地為那張神經(jīng)網(wǎng)絡接線和整合,這就變成了你的一個情緒模式。
7、我們?nèi)怂惺芸嗟母淳褪莵碜杂诓磺宄约菏钦l,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
8、每個父母也是人,他們有他們自己的限制。但是你要相信,在過去的每一刻,你的父母都已經(jīng)盡他們所能地在扮演好他們的角色。他們也許不是最好的父母,但是他們所知有限,資源也有限。在諸多限制下,你所得到的已經(jīng)是他們盡力之后的結(jié)果了。
9、所以如果一個人充滿了快樂、正面的思想,那么好的人、事、物都會和他起共鳴,而且會被他吸過來。同樣的,如果一個人老帶著悲觀、憤世嫉俗的思想頻率,那么難怪這個人常有倒霉的事發(fā)生在他身上了。
10、我不是我的工作、我不是我的表現(xiàn)、我不是我的成功,也不是我的失敗。這些外在的東西,絲毫動搖不到我那個內(nèi)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虛假認同!
11、我們從小到大,都有一個意識,那個意識在你小時候有記憶以來,就一直存在,陪著你上學、讀書、結(jié)婚、做事。所以,有一個東西,在我們里面是一直沒有變的。盡管我們的身體、感情、感受、知識和經(jīng)驗都一直在改變,但是我們?nèi)匀槐S幸粋€基本的內(nèi)在真我的感覺。
12、所有造成我們和真我隔絕的東西都像黑暗一樣,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拿覺知之光去照亮它們。在身體表面的這個部分,所謂覺知之光就是重新和我們的身體聯(lián)結(jié)。我們一般人對自己的身體只有5%的了解和控制,身體的95%是在潛意識的狀態(tài)下用自動導航系統(tǒng)在操控的。所以,找回與身體的聯(lián)結(jié)就可以幫助我們把5%的.版圖擴大,找回更多的自己。與你的身體對話,傾聽你身體的訊息。
13、基本上,任何能讓你專心一致、活在當下的運動,都可以幫你與身體重新聯(lián)結(jié),所以運動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做它時的心態(tài)和狀況。
14、你知道嗎?天底下只有三種事:老天的事,你的事,他人的事。
15、我有一副身體,但我并非自己的身體。我可以看見并感覺到我的身體,然而凡是可以被看見以及被感覺到的,并不是真正的觀者。我的身體也許疲憊或興奮,生病或健康、沉重或輕松、也可能焦慮或平井,但這與內(nèi)在的真我全然無關(guān)。我有一副身體,但我并非自己的身體。
16、我就是那僅存的純粹的覺知,是所有思想、情緒、感覺和知覺的見證。
17、這些情緒都是一種能量,尤其對孩子來說,一些天生的恐懼,所求不得的憤怒,失望落空的悲傷,都只是一種自然生命能量的流動而已,它會來,就一定會走。
18、將來你做母親以后,要記得,給孩子無限的情緒上的支持和認同。
19、我看見我在尋求不被愛的痛苦感受,我全心地接納這種感受,并且放下對它的需求。
20、我有欲望,但我并非自己的欲望。我能知曉我的欲望,然而那可以被知曉的,并不是真正的知者。欲望來來去去,卻影響不到內(nèi)在的我。我有欲望,但我并非自己的欲望。
21、我有情緒,但我并非自己的情緒。我能覺察出我的情緒,然而凡是可以被覺察的,并不是真正的知者。情緒反反復復,卻影響不到內(nèi)在的我。我有情緒,但我并非自己的情緒。
22、我有思想,但我并非自己的思想。我可以看見與知曉自己的思想,然而那可以被知曉的并不是真正的知者。思想來來去去,卻影響不了內(nèi)在的我。我有思想,但我并非自己的思想。
23、所有發(fā)生在我們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經(jīng)過仔細包裝的禮物。只要我們愿意面對它有時候有點丑惡的包裝,帶著耐心和勇氣一點一點地拆開包裝的話,我們會驚喜地看到里面珍藏的禮物。
24、臣服的好處就是,當你接納了當下,不徒然浪費力氣去抗爭的時候,事情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轉(zhuǎn)機出現(xiàn),你才發(fā)現(xiàn)原來的掙扎真的是白費力氣。而且,正因為你把能量充分關(guān)注于眼前的事物上,有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更好的解決之道,幫助你脫離眼前的困境,或是你不喜歡的情境。
25、接受了這么多的應該和理想,我們于是產(chǎn)生了很多的信念、價值觀、態(tài)度、標準來約束自己,也來衡量、批判他人。這些就是我們每日所思所想的基礎,也是我們從來不去檢測我們思想的正確性。
26、情緒是一種能量,會來也會走,大人不要干涉,要讓孩子自己學會怎么去處理自己的情緒,我們要做的,就是給孩子無限的愛和支持。如果你用轉(zhuǎn)移的方法來教孩子避開負面情緒的話,孩子長大以后就學會了用代替品來逃避情緒,什么抽煙啦、吸毒啦、還有那些工作狂啦,很可怕的。如果去壓抑孩子的情緒的話,那就更不好了。
27、因為事實就是最大,因為已發(fā)生的事情是不能改變的。如果你不接受它,就好像拿頭在撞一面墻壁,而希望能把它撞開。無濟于事,徒勞無功。我們?nèi)藭芸嗟淖畲笤?,就是抗拒事實?BR> 28、我們面對每天的生活,都去試著活在當下,臣服于所有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就是神,因為如果不是神的旨意的話,它不會發(fā)生,所以我們臣服于它。而因為我們相信神的恩典,所以在當下的每個選擇中,我們沒有懼怕,能做出最好的選擇,而且正因為我們深信神的恩典深藏其中,最好的事物會因為我們有意識的選擇而發(fā)生。
29、把注意力放在你的內(nèi)在身體,去體驗你當時身體各個部分的感受,或者把注意力放在你的呼吸上面。我們的思想總是在過去和未來,但是我們的身體和呼吸卻永遠是在當下的。
30、凡是不被允許的那些特質(zhì),就被我們壓抑在潛意識里面。但是它們是一種能量,不會因為你不承認它的存在就消失。這些東西,就是心理學家榮格所說的陰影,被我們否定的、壓抑的、抗拒的內(nèi)在特質(zhì)。這些被我們壓抑下去的陰影,還有我們從小到大不被父母、環(huán)境認同的各種情緒,都是沒有釋放的能量,儲存在我們的細胞記憶里。它們不時會浮上臺面,造成我們的困擾,但是我們并不想去看它們。于是,我們就發(fā)展出很多的策略來逃避這些蠢蠢欲動的不安、浮躁、突如其來的暴怒、莫名的憂傷,還有腦海里面喋喋不休的你不夠好、你是錯的、你不如別人、你不夠完美的緊箍咒。
31、拼命工作、酗酒、抽煙、各種癮癥、看電視、追星族、過度運動、幫助別人、不停的讀書、學習、泡夜店、換伴侶、換工作、在生活中制造各種戲碼。
32、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nèi)在投射出來的結(jié)果。
33、當我們心里有個深切、真誠的渴望,整個宇宙都會聯(lián)合起來幫助你,這就是你心目中的神。當你祈禱的時候,你的內(nèi)在會發(fā)出一股正面震動的能量,它會把你想要的東西吸過來,也就是神在回應你的禱告而賜給你真心想要的東西。
遇見未知的自己的讀后感篇十
親愛的孩子:
該是你展翅高飛的時刻了。我看到你的成長、茁壯,心中有無比的喜悅。記得,要把你的祝福跟所有的人分享,因為分享就跟感恩一樣,分享出去的越多,你回收的就越多。又到我云游四方的時候了,臨走前我送你一句話,記住——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內(nèi)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反映你的內(nèi)在。當外境有任何東西觸動你的時候,記得,要往內(nèi)看??纯醋约耗膫€地方的舊傷又被碰觸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陰影還沒有整理好。不要浪費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東西上。先在內(nèi)在層面做一個調(diào)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應付外在可以改變的部分。
記得,每個發(fā)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得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懟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著信心,給它一點兒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包裝外殼,你會享受到它內(nèi)在蘊含著的豐盛、美好,而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
祝福你,孩子。
遇見未知的自己的讀后感篇十一
眼因多流淚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飽經(jīng)憂患而愈益溫厚。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彪y道這只是一個人的世界?其實不然。外境的存在會給予我們很多禮物,或包裝精美、或包裝拙劣,欣欣然去接受,用心去玩味禮物之所值。外在的一切就是我們自己內(nèi)心的投射。當外境有任何觸動你內(nèi)心琴弦的各種事情時,坦然面對這種種來臨,沉思著,去往內(nèi)看。外在的不可抗拒的東西,與其與之搏斗,不如充耳不聞、視而不見。內(nèi)在層面的調(diào)和整理,會讓我們得到更多,應付那些可以改變的部分。勇往直前未嘗不是一種奮斗精神,但當難以遏制的波濤,洶涌而來之時,我們不得不做暫時的退縮。臣服,代表我們接納了當下。事情不是到最后,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轉(zhuǎn)機,原本的掙扎是那么無力。凡是你抗拒的,都會持續(xù)。“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BR> 天底下只有三種事:老天的事、他的事、我的事。春天,我們埋怨春雨的纏綿;秋天,我們埋怨秋風的蕭索;夏天,我們埋怨天氣的炎熱;冬天,我們埋怨天氣的寒冷。老天的事讓我們煩惱四季,帶來消沉。人,是如此憐憫。我們早已將自己打磨成一個生活的生存者了,習慣了對自己不利的事情怨聲嘆氣。人生的戲場給我們戴了太多的角色面具,以致卷走了屬于我們的真正的東西,與“真我”漸行漸遠,迷失、流浪、受苦。我們已看不清楚自己是誰,只是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蛟S,收獲的成功會帶來稍許的快樂,而快樂是由外在的東西取決的,一旦這快樂的基礎被抽空,一切皆是一場夢,稍縱即逝。我們一直游蕩在這三種事當中,卻不自覺地被老天的事和他的事給牽絆,愁了自己青絲發(fā)。殊不知關(guān)注我的事,會讓自己更具魅力,成為生活的智者。過多地計較得失與輕重,不如在晚霞映照的黃昏時刻,悠閑地散步于大自然的懷抱中,舒緩自己疲憊的心靈,找到“真我”的那份靜好。
愛、喜悅、和平,人類心靈本真的追求。愛,讓我們找到生存的支撐點,“愛,是唯一的理性行為?!蔽覀冃枰獝鄣膿肀А鄣墓奈?。愛,滋潤著生活本來面目的單調(diào),愈合裂開的傷口。喜悅,情感由內(nèi)向外的綻放,一旦擁有,便不可剝奪。讓喜悅永駐心中,感受生活的另一種味道。和平,以一顆平和之心去看待是是非非,當外界風起云涌之時,我亦可以靜坐養(yǎng)齋。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弊鲆粋€心靈除塵的勤勞者,做一個生活的情趣者,“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蔽粗淖约?,等著你的相擁。
遇見未知的自己的讀后感篇十二
2.所有造成我們和真我隔絕的東西都像黑暗一樣,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拿覺知之光去照亮它們。在身體表面的這個部分,所謂覺知之光就是重新和我們的身體聯(lián)結(jié)。我們一般人對自己的身體只有5%的了解和控制,身體的95%是在潛意識的狀態(tài)下用自動導航系統(tǒng)在操控的。所以,找回與身體的聯(lián)結(jié)就可以幫助我們把5%的版圖擴大,找回更多的自己。與你的身體對話,傾聽你身體的訊息。
3.傾聽自己腦袋里的聲音,做一個觀察的臨在。聲音在那里,我在這里聽著它,注視它。這份了解,就不是一個思想了,它是對你臨在的一個感覺,一個新的意識的次元就升起來了。透過這樣的觀察(傾聽內(nèi)在的思考,對話),你可以感覺到在那些思想下面的一個比較深層次的自我,一個有意識的臨在。
4.我有情緒,但我并非自己的情緒。我能覺察出我的情緒,然而凡是可以被覺察的,并不是真正的知者。情緒反反復復,卻影響不到內(nèi)在的我。我有情緒,但我并非自己的情緒。
5.我們從小到大,都有一個意識,那個意識在你小時候有記憶以來,就一直存在,陪著你上學、讀書、結(jié)婚、做事。所以,有一個東西,在我們里面是一直沒有變的。盡管我們的身體、感情、感受、知識和經(jīng)驗都一直在改變,但是我們?nèi)匀槐S幸粋€基本的內(nèi)在真我的感覺。
6.你知道嗎?天底下只有三種事:老天的事,你的事,他人的事。
7.我們?nèi)怂惺芸嗟母淳褪莵碜杂诓磺宄约菏钦l,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
8.臣服的好處就是,當你接納了當下,不徒然浪費力氣去抗爭的時候,事情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轉(zhuǎn)機出現(xiàn),你才發(fā)現(xiàn)原來的掙扎真的是白費力氣。而且,正因為你把能量充分關(guān)注于眼前的事物上,有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更好的解決之道,幫助你脫離眼前的困境,或是你不喜歡的情境。
9.基本上,任何能讓你專心一致、活在當下的運動,都可以幫你與身體重新聯(lián)結(jié),所以運動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做它時的心態(tài)和狀況。
10.將來你做母親以后,要記得,給孩子無限的情緒上的支持和認同。
11.這些情緒都是一種能量,尤其對孩子來說,一些天生的恐懼,所求不得的憤怒,失望落空的悲傷,都只是一種自然生命能量的流動而已,它會來,就一定會走。
12.大約一百年前,我們偉大的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了人類的潛意識。它控制了我們的思想、感覺、行為以及對人、事物的反應,還有我們的人際關(guān)系和做決定的過程。
13.我有一副身體,但我并非自己的身體。我可以看見并感覺到我的身體,然而凡是可以被看見以及被感覺到的,并不是真正的觀者。我的身體也許疲憊或興奮,生病或健康、沉重或輕松、也可能焦慮或平靜,但這與內(nèi)在的真我全然無關(guān)。我有一副身體,但我并非自己的身體。
14.所以如果一個人充滿了快樂、正面的思想,那么好的人、事、物都會和他起共鳴,而且會被他吸過來。同樣的,如果一個人老帶著悲觀、憤世嫉俗的思想頻率,那么難怪這個人常有倒霉的事發(fā)生在他身上了。
15.每個父母也是人,他們有他們自己的限制。但是你要相信,在過去的每一刻,你的父母都已經(jīng)盡他們所能地在扮演好他們的角色。他們也許不是最好的父母,但是他們所知有限,資源也有限。在諸多限制下,你所得到的已經(jīng)是他們盡力之后的結(jié)果了。
16.凡是不被允許的那些特質(zhì),就被我們壓抑在潛意識里面。但是它們是一種能量,不會因為你不承認它的存在就消失。這些東西,就是心理學家榮格所說的陰影,被我們否定的、壓抑的、抗拒的內(nèi)在特質(zhì)。這些被我們壓抑下去的陰影,還有我們從小到大不被父母、環(huán)境認同的各種情緒,都是沒有釋放的能量,儲存在我們的細胞記憶里。它們不時會浮上臺面,造成我們的困擾,但是我們并不想去看它們。于是,我們就發(fā)展出很多的策略來逃避這些蠢蠢欲動的不安、浮躁、突如其來的暴怒、莫名的憂傷,還有腦海里面喋喋不休的你不夠好、你是錯的、你不如別人、你不夠完美的緊箍咒。
17.a(事件)b(信念、想法)c(結(jié)果)a永遠是中立的,因為同樣的a,發(fā)生在不同的人的身上會有不同的c出現(xiàn)。比方說,我婆婆看到我的時候臉色不太好(a),如果我認為她討厭我(b),我會覺得很難過(c),但是如果我認為她當時心情不好(b1),我會很中立地(c1)注意自己和她的互動。如果我認為她是因為身體不舒服(b2),我會很心疼地對她格外好一些(c2)。所以不同的b,造成不同的c,也影響我和婆婆之間的關(guān)系。
18.定靜的工夫是最有效對治我們紛亂思想和負面情緒的利器,因為它可以幫助你建立覺知,提升你對事物以及自我的覺察能力。而且在冥想時,我們身體如果不動,情緒、思想都在嚴密的監(jiān)控下,你和你的真我可以有短暫的相聚。雖然短暫,你已經(jīng)接近生命的源頭了;也許不能暢飲,但是你多少可以沾染到那濕潤的水汽。定靜的工夫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建立起來的,不過在過程當中,你會愈來愈感受到來自真我的那些特質(zhì):愛、喜悅、和平。
19.接受了這么多的應該和理想,我們于是產(chǎn)生了很多的信念、價值觀、態(tài)度、標準來約束自己,也來衡量、批判他人。這些就是我們每日所思所想的基礎,也是我們從來不去檢測我們思想的正確性。
20.在我們每個負面的情緒后面,都有一個支持它的思想。因為情緒是身體被我們思想刺激之后而產(chǎn)生的反應。
21.拼命工作、酗酒、抽煙、各種癮癥、看電視、追星族、過度運動、幫助別人、不停的讀書、學習、泡夜店、換伴侶、換工作、在生活中制造各種戲碼。
22.如果我們習慣于注意自己身體的感覺,時時安撫照顧它的'話,很多疾病就不會因為日積月累而產(chǎn)生。
23.我不是我的工作、我不是我的表現(xiàn)、我不是我的成功,也不是我的失敗。這些外在的東西,絲毫動搖不到我那個內(nèi)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虛假認同!
24.當你真心想要一樣東西的時候,你身上散發(fā)出來的就是那種能量的振動頻率,然后全宇宙就會聯(lián)合起來幫助你達到你想要的東西。
25.讓我們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時間的想法和圍繞著這個事件所編造的故事。
26.這個內(nèi)在真我不會隨你的身體而生,也不隨著死亡而消失,它可以觀察人生百態(tài),欣賞日出月落,云起云滅,而歲月的流轉(zhuǎn),環(huán)境的變遷,都不會改變它。
27.我們面對每天的生活,都去試著活在當下,臣服于所有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就是神,因為如果不是神的旨意的話,它不會發(fā)生,所以我們臣服于它。而因為我們相信神的恩典,所以在當下的每個選擇中,我們沒有懼怕,能做出最好的選擇,而且正因為我們深信神的恩典深藏其中,最好的事物會因為我們有意識的選擇而發(fā)生。
28.很多時候,我們感覺很不好的時候,像悲傷、低落,我們會一直想要從這個泥沼中掙扎地逃出來。所以我們藉由很多逃避策略不去面對它,壓抑它,否定它,排斥它。你記?。悍彩悄憧咕艿模紩掷m(xù)。因為當你抗拒某件事情或是某種情緒的時候,你會聚焦在那種情緒或事件上,這樣就賦予它更多的能量,它就更強大了。
29.現(xiàn)代的社會像個殺戮戰(zhàn)場,每個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試著奪取別人的能量,想控制他人、用權(quán)利凌駕他人、獲得別人的關(guān)注、認可、喜愛,或是證明自己是對的、好的、高人一等的,不一而足。
30.我有欲望,但我并非自己的欲望。我能知曉我的欲望,然而那可以被知曉的,并不是真正的知者。欲望來來去去,卻影響不到內(nèi)在的我。我有欲望,但我并非自己的欲望。
31.所有發(fā)生在我們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經(jīng)過仔細包裝的禮物。只要我們愿意面對它有時候有點丑惡的包裝,帶著耐心和勇氣一點一點地拆開包裝的話,我們會驚喜地看到里面珍藏的禮物。
32.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我們情緒上的抗拒和反對,可以改變我們不想要的事實,但是,自己的抗拒就像是拿腦袋在撞墻,真的是徒勞無功,而且對事情的后續(xù)發(fā)展一點幫助都沒有。
33.因為事實就是最大,因為已發(fā)生的事情是不能改變的。如果你不接受它,就好像拿頭在撞一面墻壁,而希望能把它撞開。無濟于事,徒勞無功。我們?nèi)藭芸嗟淖畲笤?,就是抗拒事實?BR> 34.它是一個看不見的世界,但是主宰著我們外在的世界。我們的意識、自我的了解、思考、理性、判斷、感情都是從潛意識來的。我們在意識層面對自己的一切的認知、喜好,只是占了我們自己全貌的1%而已。潛意識是非常強大的力量,它對我們的自我有完全的影響,而它的99%是我們所不知道的。
35.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nèi)在投射出來的結(jié)果。
36.把注意力放在你的內(nèi)在身體,去體驗你當時身體各個部分的感受,或者把注意力放在你的呼吸上面。我們的思想總是在過去和未來,但是我們的身體和呼吸卻永遠是在當下的。
37.如果你不斷重復做某件事,在生理學上來說,我們某些神經(jīng)和細胞之間就會建立起長期且固定的關(guān)系,比方說,如果你每天都生氣,感到挫折,每天都很凄慘痛苦那么,你就是每天都在重復地為那張神經(jīng)網(wǎng)絡接線和整合,這就變成了你的一個情緒模式。
38.當我們心里有個深切、真誠的渴望,整個宇宙都會聯(lián)合起來幫助你,這就是你心目中的神。當你祈禱的時候,你的內(nèi)在會發(fā)出一股正面震動的能量,它會把你想要的東西吸過來,也就是神在回應你的禱告而賜給你真心想要的東西。
39.我看見我在尋求不被愛的痛苦感受,我全心地接納這種感受,并且放下對它的需求。
40.【擔心】是最差的禮物不如給他祝福吧!
41.情緒是一種能量,會來也會走,大人不要干涉,要讓孩子自己學會怎么去處理自己的情緒,我們要做的,就是給孩子無限的愛和支持。如果你用轉(zhuǎn)移的方法來教孩子避開負面情緒的話,孩子長大以后就學會了用代替品來逃避情緒,什么抽煙啦、吸毒啦、還有那些工作狂啦,很可怕的。如果去壓抑孩子的情緒的話,那就更不好了。
42.我就是那僅存的純粹的覺知,是所有思想、情緒、感覺和知覺的見證。
43.我有思想,但我并非自己的思想。我可以看見與知曉自己的思想,然而那可以被知曉的并不是真正的知者。思想來來去去,卻影響不了內(nèi)在的我。我有思想,但我并非自己的思想。
遇見未知的自己的讀后感篇十三
《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是上次跟x去錦漢展覽中心逛書展時買的。第一次逛書展,感受最深就是人好多,想不到喜歡看書的人還真不少呵。逛了一上午,也沒啥收獲,就買了幾份香港的英文報,一本考公的理論熱點書,還有就是這本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
斷斷續(xù)續(xù)翻了幾天,總算讀完一遍。看完最后一行字,合上書時,再仔細想想里面講什么,卻都很模糊了,也記不起幾句完整的句子。不是里面的故事不精彩,只是有不少挺專業(yè)的,也懶得去多領悟。書的封面寫著“都市身心靈修行課”、“華語世界第一部身心靈小說”等字樣,標榜的內(nèi)容似乎很大,但其實就講了一都市白領偶遇一老人的故事。跟大多數(shù)心靈勵志書籍一樣,這本書無非也是告訴我們要尋找真正本我,要追求崇尚愛、喜悅、和平。但它通過講故事的形式,讓讀者更深體會內(nèi)心世界的變化,是可以改變很多現(xiàn)實的東西。
說句實在話,確實也有點像在推崇“唯心論”的意思,但是,一定程度上的“唯心”確實也是必需的呀,人很多時候,就真的需要好好審視下自己的內(nèi)心,看看是否有哪些被扭曲了。太現(xiàn)實,會很辛苦的。想要簡單的快樂,平凡的幸福,從“心”開始,從意識上稍作些改變,其實可以變得更容易。
書中有一句話,“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時,沒有多大的感觸。但看完整個故事,才知道這話的意思: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nèi)在投身出來的結(jié)果。意思也就跟“吸引力法則”差不多,積極樂觀的意識可以吸引到積極的光芒,很多不好的東西都是自己的消極想法招惹過來的。所以,要關(guān)心內(nèi)在,要勇敢一點,做更好的自己。
看這本書時,喜歡泡杯綠茶,聽著柔柔的鋼琴曲,安靜地翻動書頁,放松自己,享受著寧靜,享受屬于自己的一份娛樂。
遇見未知的自己的讀后感篇十四
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讓人讀了20遍的書,道出了小我與真我的相處之道。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nèi)在投射出來的結(jié)果?!?BR> 在人生歷程中,有多少事情是你感覺到煩惱的呢?這些自己遇到的事情,其實是內(nèi)心的自我反映出來的。被外在主宰的我們,是時候放下來,去尋找內(nèi)心的喜悅。這本被讀者反復讀了20遍的《遇見未知的自己》中,作家張德芬以故事的形式,為我們講述了“小我”與“真我”的同心圓關(guān)系,幫助我們更好地找尋自我,擺脫一直存在的慣性循環(huán)陷阱。
“我們失去了與真我的聯(lián)結(jié),但人類還是得要有‘自我感’,于是我們向外發(fā)展,認同我們的身體、情緒、思想和角色、身份等,而一般人所謂的‘小我’于焉產(chǎn)生,汲汲追求外在的、物質(zhì)的東西,以尋求滿足?!?BR> 我們從小到大,一直被灌輸很多觀念,在為自己打上標簽的同時,“小我”就已經(jīng)成了自己的固有東西,伴隨著我們成長。當固有變成難以改變的習慣時,我們會重復多遍做著某件事。
這個時候,在我們的身體層面或者大腦層面會產(chǎn)生某種情緒,讓我們的下丘腦生成一種叫“勝肽”的化學物質(zhì)。勝肽們會融進我們的每個細胞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的存在就如自己的日常刷牙、洗臉的習慣一般。
一旦停止下來,去改變固有的習慣,自我就會變得難以忍受,不去做不行。作者所說的“小我”類似于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提出的“本我”人格,它是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快樂原則,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和欲望而形成的第一層人格。
曾經(jīng)有段時間,自己流連消沉抱怨的行為里。一遇人就抱怨這里不好,那里不行,對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沒有信心。一心想著自己的不成功,是因為外在條件不好,因為自然環(huán)境不行,因為上天不公。不斷埋怨自己的失敗,感覺自己就是憤世嫉俗的人。
在那段時間里,自己所謂的快樂就是追劇,玩樂。先前以為是“自我”的這一原始人格在作祟,現(xiàn)在更明白,原來也是自己的身體里產(chǎn)生了“勝肽”的作用。
在它們的強強聯(lián)手下,我對“小我”的認同感越來越遠,讓真正的自己活在了另外一個世界里。
“任何能丟棄自己不實的身份認同,而且不被自己的思想、情緒以及身體所限制和阻礙的人,都能展現(xiàn)出真我的特質(zhì)?!?BR> 在我們?yōu)樽约捍蛏弦恍撕灂r,有了一切卻忘了原來,而只有在看清真實的自己之后,才能收獲喜悅并非快樂。張德芬老師講過一個這樣的故事,她有一位朋友十多歲的時候就去了三亞發(fā)展,從批發(fā)鞋子開始做起,因為自身的勤奮和頭腦靈活,賺了一些錢。
之后,看到有一塊土地在標售,有機會可以做開發(fā)商,就買下這塊土地再轉(zhuǎn)手出去,賺了比之前更多的錢。接著,他又看到有一塊比這大的土地在標售,又買下了轉(zhuǎn)手出去,賺了比這很多的錢……在這樣的循環(huán)中,他成了非常富有的人,卻感覺沒有以前十多歲的快樂。
張德芬老師說:“現(xiàn)在這個社會,是一個外向追逐導向的社會?!?BR> 外在條件變得越重要,人們所感受到的快樂就越少,而那種由心而生的喜悅更是難能可貴的。書中講到的“真我”,是由“愛,喜悅,和平”這樣的三種狀態(tài)所形成的一種人格。弗洛伊德所講到的“超我”與這個“真我”,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在“真我”出現(xiàn)的同時,我們會感到自在而美好,而“超我”也是在追求事物時,所達到的美好新境界。
當我們放下“小我”,向自身尋求內(nèi)心的一份安靜時,也正是“真我”逐步出現(xiàn)的時刻。
在節(jié)目《奇葩說》上,曾有個辯題:“有一杯可以消除悲傷的水,要不要喝?”
蔡康永老師是這樣說的,“人生就是不斷得到,不斷失去的過程。得到了成長,失去了童年,得到了成熟,失去了青春。我們用悲傷去應對失去,如果只剩下快樂,那用什么去應對失去呢?”
高曉松老師也道出了這樣一個規(guī)律,“悲傷是人類進化出的高級防御機制”。
可見,在人生中,悲傷,疼痛等壞情緒不該是我們選擇去忘記的。
“最終我們要做的,還是要去誠實地面對自己的陰暗面,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光明?!?BR> 我們用快樂抑制悲傷的同時,要做的是去感受悲傷,去接納壞情緒帶給我們的人生感悟。這也和作者所說的臣服一樣,接受它們才能更好地讓自己進步,更好地找到“真我”。當自己接納情緒,選擇再次出發(fā)時,“吸引力法則”就會幫助你更好地揮發(fā)自身能量。這種能量吸引一切自己真心所求事物,它們發(fā)出的振動頻率是一樣的,這個時候全宇宙都會聯(lián)合起來幫助你實現(xiàn)心中所想。
“我們內(nèi)在創(chuàng)造了外在的一切,如何看清楚自己內(nèi)在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情,這是自己幸??鞓返年P(guān)鍵,也是自由解脫的唯一路徑?!?BR> 正如這本《遇見未知的自己》所講述的一般,當我們真正地放下外在標簽,去追問自我,并且不斷地去認識內(nèi)心的自己時,那個未知的自己會突然在某個時刻出現(xiàn)。
他會告訴你,“我一直在家等你?!?BR> 遇見未知的自己的讀后感篇十五
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以講故事的方式想我們詮釋了一個個耐人尋味又貼近生活的道理。這本書主要是圍繞了女主人公李若菱與指著老人的一次次對話,解釋了人身心靈的奧秘。這本書在指導我們?nèi)绾慰鞓返厣?,走出困境,如何循序漸進地改變生活,使之更加美好還是有一些意義的。
我們?yōu)槭裁闯32豢鞓?書中老者給出答案:那是因為我們失落了真是的自己,沒有學會用潛意識的方式去處理情緒。而正因為我們失去了真是的自我,追求的是內(nèi)心真實需要意外的東西,所以占有才越來越多、迷失越來越嚴重。我們從來不去檢測我們的思想基礎,從來不去檢驗我們思想的正確性。
李若菱的生活里充斥著不幸,雖然她有令人羨艷的美麗容貌,在公司里身居要職,但她并不開心。由于婚后多年不孕,背地里常遭到婆婆和小姑子的嘲諷一級丈夫的不理解,在公司里又總有小人對她指手畫腳爾虞我詐······她的腦海中甚至閃現(xiàn)過輕聲的年頭,那是在一次和丈夫吵架后離家出走后漫無目的地走,遇到了那位老者,與老人交了朋友并訴諸了自己的心事,她終于開始找到自己生命的價值以及自己人生的定位。
這本書開篇一章就讓我們首先思考“我是誰?”你的名字不能概括你,幾個標簽也不足以定義你,那我們到底是誰呢?我們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我們總是習慣性去效仿別人,卻忘記了自己到底最渴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