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望岳教學反思300(三篇)

字號: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望岳教學反思300篇一
    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學習古詩詞一般都是先反反復復地誦讀,再進行語言的品析,進而感受詩歌的意境。學生對這種教學模式已經十分熟悉甚至有些倦怠了。如果古詩詞的教學僅僅停留在咬文嚼字上,把完整的詩句弄得支離破碎,那還有什么美感可言呢?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在這一基本理念指導下,我們八年級語文集體備課組老師在集體備課時設想能否找到一種新的方法喚起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和熱情?能否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來學習古詩詞?
    基于以上認識,我們準備把前兩首詩的教學在一節(jié)課完成。對《望岳》《春望》的教學方法進行了一次嘗試----在注重朗讀教學的的同時,抓住“望”字,將兩首詩歌進行比較學習。注重整個學習過程的層次性,由易到難,由初步感知到深入探究。這兩首詩歌為杜甫不同時期所寫,詩的風格也迥然不同,《望岳》境界壯闊、氣勢磅礴、抱負遠大;而《春望》則景象凄清、感情凝重、風格沉郁。詩歌風格不同的背后主要是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不同。在學生感知詩意的基礎上讓他們合作探究去探討這種現(xiàn)象,從而獲得詩歌鑒賞的一種重要方法---“知人論詩、知時論時”。這樣可以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學習。
    在課前,根據教學設計,我有針對性地布置學習預習詩人的經歷、感知詩歌的大意。在上課時學生對詩歌內容已經比較熟悉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們對這種新的詩歌教學方法感覺很新鮮,課堂氣氛較好。學生踴躍發(fā)言,積極探討,學有所得。一堂課中,學生在兩首詩歌的比較學習中,感受到了兩首詩歌風格的不同,體味到了詩人早年內心的遠大抱負和后來的憂國傷時之情,取得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但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了以下一些問題;
    1.本課的教學設計將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放在了探究詩歌風格不同原因的環(huán)節(jié)之中,這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意識到對詩歌情感的感悟不能離開詩歌創(chuàng)作的背景,但將詩歌背景放在學習詩歌之前介紹是否能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詩歌的內容呢?什么時候介紹詩歌的寫作背景,以什么樣的方式來介紹,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2.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比如在學習《望岳》這首詩歌時,如何啟發(fā)學生從詩歌的字里行間自主體會到詩人筆下泰山的神奇秀美而又高大,而不是教師越俎代庖地告訴學生;如何才能做到巧妙地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品讀課文;這還需要在教學中不斷摸索總結。
    3.在本課教學中,還應給學生更多一些的時間讓他們充分地思考感悟,讓他們大膽地說出自己內心的感受,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動手、動嘴的機會,讓學生參與大量的實踐體驗,為學生優(yōu)化學習,有效學習和健康成長提供必要的空間。
    總之,通過這堂公開課的教學,我獲益匪淺。深切感受到了集體備課對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好處,同時也得到了專家同仁們的悉心指點。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我們還應當大膽地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加強合作交流,使語文教學園地更加豐富多彩。
    望岳教學反思300篇二
    古詩詞很好的體現(xiàn)了漢語的音樂美,有雙重疊韻,有平仄相對,通過演唱,學生可以深切地感受漢語的那種節(jié)奏感、韻律感,培養(yǎng)高雅的審美情趣。詩歌詩歌,詩與歌是密不可分的。詩歌從產生到現(xiàn)在,一直與音樂有不解之緣。
    如果古詩詞的教學僅僅停留在咬文嚼字上,把完整的詩句弄得肢離破碎,那還有什么美感可言。教學這首古詩,我主要從以下方面考慮:
    一、抓字眼,挖掘詩內涵。
    教學中我抓住重點詞句,圍繞重點詞句分析詩歌的思想感情。本首詩歌每句都有重點字,如開頭以設問開篇,用“如何”發(fā)問,提挈全篇,在此我重點引導學生深入探究詩意的欲望。第二聯(lián)中“鐘”“割”煉得好,引導學生品析二字的妙處,感受詩人對深入眼前景色的由衷贊美,乃至驚嘆之情。第三聯(lián)中“蕩”“決”體現(xiàn)了作者由望岳觸發(fā)他登岳的愿望。抓住字眼,深入詩中景,悟詩中情,水到渠成。
    二、抓朗讀,思景物。
    朗讀雖是一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但是把它應用于詩歌教學之中,就可以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有色的語言,讓學生入于眼、出于口、聞于耳、記于心,感悟詩歌生動的形象、深邃的意境。教學本首詩歌時,我采用多種形式讀,抓住重音、節(jié)奏、感情幾方面進行訓練,讓學生讀出贊美、激昂、豪邁之情,從而引領學生走進詩所描繪的神奇世界。
    三、引導想像,體會詩意境。
    古詩中的思想感情一般表現(xiàn)得比較含蓄。教學時,我啟發(fā)學生逐句逐句地進入詩中所描寫的意象中去感受,去體味詩人的思想感情。我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引發(fā)學生體驗、感受、感悟、聯(lián)想和想像,從而拉近古代和現(xiàn)代的距離,賦予古詩文以新的生命力。本課教學我以讀明景,以講煽情,以寫悟理。
    教學本課,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詩歌內涵的理解,古詩的誦讀指導可能不到位;在課堂中也應進行拓展閱讀,為學生打開課外閱讀的新視窗。我將會在以后的古詩教學中改進。
    望岳教學反思300篇三
    這首古詩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20課(第五單元的第四課),根據單元提示和預習提示,我設計如下:
    學習目標
    1.了解詩人生平及詩歌創(chuàng)作背景。
    2.能飽滿情感的朗讀古詩。
    3.運用對比,找出本詩與《春望》的相同點或不同點,學習借景抒情表現(xiàn)手法,了解詩人青年中年時期風格變化,體會詩人情感與情懷。
    學習環(huán)節(jié)
    環(huán)節(jié)一:朗讀古詩
    環(huán)節(jié)二:體悟情感
    環(huán)節(jié)三:小結(談收獲)。
    學法
    朗讀法,批注法,討論法,體悟法。
    教學過程反思
    導入
    化用孔子語“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想以此導入,讓學生對《望岳》有一個初步的印象,但效果不夠好,在用語上需再積極一些。
    學習環(huán)節(jié)
    1.朗讀古詩
    朗讀古詩這一環(huán)節(jié)萌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欲望,關注了學生全體,但學習熱情不夠,教師自身的引導與點撥不到位。教師放棄了示范朗讀指導。有個讀,有齊讀,缺范讀。提出了要讀出節(jié)奏、感情,但缺具體方法指導。
    2.體悟情感
    通過本詩與《春望》的對比,學習借景抒情手法,體悟作者詩風變化與情感變化。在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插入詩歌寫作背景介紹,起初本設計為課件,后改成紙質資料,直接讓學生看。
    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思考較為充足,學生學習效果不錯,但教師對詩人詩風和情感變化的強調與突出還不夠,對詩人這種變化的原因引導也不夠。
    3.小結(談收獲)
    在小結環(huán)節(jié)意在有一個總結,讓學生談收獲,加深印象,加強鞏固,做到課標“一課一得”。由于時間把控不好,這一環(huán)節(jié)匆促結束,沒有完成收獲預設。
    課件運用
    另外,在這兩個環(huán)節(jié)之前,教師為了ppt的精簡,舍去了學習目標ppt的展示,以至于學生課前不清楚學習目標,不知方向,不明目的。
    板書設計
    只有標題板書,忘了內容設計板書。
    存在問題反思
    導入用語需再改進
    第一學習環(huán)節(jié)“朗讀古詩”
    1.教師應示范怎樣讀,給出具體朗讀的方式方法。
    2.應用ppt展示出詩歌節(jié)奏,示范給學生。
    這要做到三讀步驟清晰、分明:
    一讀讀準字音
    二讀讀出節(jié)奏
    三讀讀出情感
    3.應在“朗讀古詩”開始時,就展示出另一詩歌《春望》,讓學生與《望岳》同步朗讀讀,然后再插入背景,讓學生更透讀,更能讀出語氣、情感。
    4.對學生關注與尊重不夠。
    如:一學生說喉嚨痛不能讀,教師就因馬上sorry,請他坐下。可是教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為喉嚨痛學生是因為害羞,不知怎樣讀,教師便自作多情,鼓勵學生大膽讀出來,并自作聰明叫另一學生幫他范讀。師真羞也。
    5.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氛圍不濃,沒有能讓學生讀出古詩的韻味,教師因給予充分的調動。
    6.課堂較為隨意,時間把握嚴重欠缺。
    7.銜接過渡粗糙,沒有自然巧妙地過渡到第二學習環(huán)節(jié)。
    第二學習環(huán)節(jié)“體悟情感”
    通過“說說這兩首詩之間的相同點或不同點”,進一步領悟詩歌情感,學習借景抒情寫作手法。
    1.找異同點的方向提示過多。
    教師給出八點,過多,本想讓學生多有選擇,實則干擾了學生選擇,應進行合理壓縮。
    2.找異同點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沒有給出具體范例,如果有展示學習范例更好。
    3.應撇開一切“旁逸斜出”,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展開。
    4.對詩人生平背景的穿插,不巧妙。
    5.對《春望》的朗讀沒有考慮周全。
    6.過于擔心學生思考時間不夠。
    7.課前對學情關注與了解沒到位。
    8.學生找異同點時,沒有巧妙引導做批注。
    9.忘記對“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與“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縱向拓展,而且也沒有能巧妙的拓展。
    10.沒有自然巧妙的展示出內容的板書。
    1.加強自身的專業(yè)學習,提高教學水平,磨練教學技巧。多看有關教育教學理論方面的書,加強教學實踐,多反思,多總結。
    2.課前深入研讀文本,充分掌握學情。課中把握課堂,尊重學生,關注學情,做一個有“溫度”的教師。
    3.敢于解剖,虛心接受意見。不給落后找借口,只找原因和方法。
    4.踏實學習,努力做到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科學、簡潔、靈活、巧妙。
    5.熟悉各種文體教學架構,精細朗讀環(huán)節(jié)。
    6.盡量善于學習,自覺成長。
    7.在本次教學設計上,認為可改進為:
    第一學習環(huán)節(jié),教師給方法,給示范,插入背景,充分朗讀兩首古詩。第二學習環(huán)節(jié)抓住兩點“表現(xiàn)手法與主旨”展開,自然引入杜甫詩風變化與情感變化及其原因,達到學習借景抒情手法運用與體會詩人個人壯志與家國情懷的教學目標。當然,這個設計是否合理,還待定。
    總之,這堂課不成功。雖然比較注重引導與追問,比較關注學生全體與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兩個學習目標也基本完成,給予了學生較為充足的思考,特別是其中兩個孩子有精彩回答,教師語言表達較為干凈。但整個課堂學習氛圍還不濃,學習熱情還不高,學習效果還不好,時間把控更差。
    非常感謝各位老師的包容、建議與坦誠,以后我定虛心改進,加強學習,努力實踐,爭取上一堂較為滿意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