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課件人教版范文(15篇)

字號:

    是提高工作效率和提升綜合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避免使用太多的排比句或長句,盡量采用簡單明了的表達方式。雖然這些范文只是一種參考,但它們卻能夠激發(fā)我們的思考和探索。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課件人教版篇一
    教學內容: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讓學生初步感知兩個量的除法比較關系。
    1、談話導入。
    今年楊老師35歲,黃文祈12歲,誰能列除法算式表示我們的年齡關系?
    六(1)班有男生4人,女生4人,誰能列除法算式表示男生和女生的年齡關系?
    (根據(jù)回答板書)。
    2、舊知導入。
    馬拉松選手跑40千米,大約需2時,騎車3時可以行45千米,誰的速度快?
    a:3千克15元。b、9元2千克。c、12元3千克。哪個攤位上的蘋果最便宜?
    3、小結。
    這些題都是用除法算式表示兩種數(shù)量它們的關系,在日常生活、生產和科學試驗中常常要對兩種數(shù)量進行比較,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種新的比較兩種數(shù)量的方法,叫做比,研究生活中的比。
    二、生活中比的意義,讓學生探究、理解比的意義。
    1、介紹比的表示方法。
    剛才的例子中老師年齡是同學年齡的幾倍,用35÷12,現(xiàn)在我們就可以說成老師與同學年齡的比是35:12.其他兩個量的關系如何用比的形成來表示在小組內說一說。
    2、學生舉例說明生活中的比,總結比的意義。
    可以根據(jù)生活中的實例列出除法算式,再改成比的形式。
    老師舉反例:小明有10元錢,花了2元錢,還剩幾元錢?這道題怎樣列式,10-2=8(元)可以寫成10:2嗎?(不能,因為兩個量是相減的關系,不是相除的關系。)。
    你能不能說說什么是比,比的意義是什么?
    三、比的各部分名稱,求比值。
    學生自學,總結,同學們想想怎樣求比值?進行求比值練習。
    強調:7÷2可以說成什么?2÷7可以說成什么?它們一樣嗎?
    四、比與除法、分數(shù)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討論:1、比與除法、分數(shù)有什么聯(lián)系(填表格)。
    2、比與除法、分數(shù)又有什么不同?
    五、應用知識做練習。
    (1)求比值。
    105:351.2:2。
    (2)把下面的比改寫成分數(shù)形式。
    17:84:1102:113。
    (3)選擇題。
    買4支鋼筆用12元,鋼筆總價和總量的比是()。
    a、4:12b、12:4c、
    (4)判斷。
    小明今年10歲,他的爸爸今年37歲,父親和兒子的年齡的比是10:37.()。
    一項工程,甲獨做7天完成,乙獨做9天完成,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7:9.()。
    大圓半徑是4厘米,小圓半徑是1厘米,大圓半徑和小圓半徑的比4.()。
    七、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一、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導課,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最需要的是從現(xiàn)實出發(fā),從身邊找數(shù)學問題,也就是說:“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xiàn)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的?!崩冒嗌系目側藬?shù)、男女生人數(shù),來說說比的知識,這種貼近學生生活又有一定挑戰(zhàn)性的實際問題,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且這種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放入問題中,能使學生真正體會數(shù)學不是枯燥無味的,數(shù)學就在身邊。
    二、運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引導學生探究。
    數(shù)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生活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與技能,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shù)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shù)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三、嘗試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達到學以致用。
    讓學生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但又不是簡單的解題訓練。在練習的設計上,采用多種形式步步提高,通過有層次和有坡度的一組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業(yè)。
    讓學生明白比不但與生活有關,和自己也有關系,更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五、不足與疑惑。
    由于在突破重點這一環(huán)節(jié)花了較多時間,所以練習的量相對少了一些。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課件人教版篇二
    首先我對本節(jié)教材內容進行如下分析:
    二、學情分析:
    我跟班上來的,對我班學生也比較了解,我班有47名學生,人數(shù)比較多,對數(shù)學知識的學習兩極分化比較嚴重,大部分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但也有一部分學生與其他學生差異較大,對數(shù)學學習缺乏信心,積極思考的習慣有待于培養(yǎng)。因此在本節(jié)教學中,我關注更多的是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掌握“已知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shù)”的應用題的解答方法,能熟練地列方程解答這類應用題。
    2、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問題解決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斷等思維能力,提高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課件人教版篇三
    了解了按比例分配的應用,將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此類問題的解決方法。
    能運用比的意義解決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練習、反思、總結。
    小黑板。
    男女職工人數(shù)比是5∶4根據(jù)這句話你想到了什么?
    1.還是按比例分配問題嗎?
    2.如果是四個數(shù)的連比你還會解答嗎?
    一個長方形周長是20厘米,長與寬的比是7∶3,求長與寬各是多少厘米?
    7+3=1020=14(厘米)20=6(厘米)【錯,要分的不是20厘米】。
    《伴你成長》。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課件人教版篇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畫圖等活動中感受并發(fā)現(xiàn)圓的有關特征,知道什么是圓的圓心、半徑和直徑;能借助工具畫圖,能用圓規(guī)畫指定大小的圓;能應用圓的知識解釋一些日常生活現(xiàn)象。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
    3、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圖形與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shù)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在觀察、操作、畫圖等活動中感受并發(fā)現(xiàn)圓的有關特征,能借助工具畫圖,能用圓規(guī)畫指定大小的圓。
    教學難點:
    能應用圓的知識解釋一些日常生活現(xiàn)象。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些圓形物體和圓形紙片,圓規(guī)。
    學具準備:
    圓規(guī)、學具以及收集的一些圓形物體的圖片。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羊吃草的故事(猜謎)。
    有一個人在一片青草地上釘了一根木樁,用一根繩子拴了一只羊在那里。
    先請同學們猜測一個字。再猜兩個字的水果名。
    師:我們來看一看羊吃草的范圍有多大?
    (用電腦演示羊拉緊繩子旋轉一周的情況,讓學生直觀的看到原來羊能吃到的草的范圍是一個圓。)。
    一、談話導入。
    1、對于圓,同學們一定不會感到陌生吧,生活中,你們在哪兒見過圓形?
    4、有人說,因為有了圓,我們的世界才變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去探索圓的奧秘,好嗎?(板書課題:圓的認識)。
    二、動手嘗試,認識圓的特征。
    (一)、初步認識圓。
    1、說了這么多圓,看了這么多圓,你想不想親自動手畫一個圓?先動腦筋想一想,再用你手頭的的。(問題就只工具動手畫一畫。(學生動手畫圓)。
    2、引導學生交流所畫的圓,并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畫要停留在借助什么來畫的,不要作過深的追問)。
    3、比較:看看你所畫的圓,和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有什么不同?
    交流:以前所學的圖形都是由線段圍成的,而圓是由曲線圍成的。
    (二)、用圓規(guī)畫圓。
    1、剛才有同學用圓規(guī)畫出了一個圓,其他同學會畫嗎?請拿出準備的圓規(guī),在白紙上畫一個圓。
    交流:誰來說說用圓規(guī)是怎樣畫圓的?或者說在畫的過程中要注意些什么?(指名交流,引導學生說出圓規(guī)的使用方法。)。
    要點:針尖要戳在紙上,另一只腳是筆,兩腳隨意叉開。
    3、全班畫一個直徑是4厘米的圓:我們把兩腳叉開4厘米來畫一個圓。(畫好的同學拿出剪刀,把畫的圓剪下來。)。
    (三)、圓各部分名稱。
    1、圓和其它圖形一樣也有它各部分的名稱,請同學們打開書,把例2的一段話認真地讀一讀。
    2、反饋交流:你知道了關于圓的哪些知識?
    (圓心、半徑、直徑,分別用字母o、r、d表示。)。
    根據(jù)學生回答,教師在黑板上板書。并要求學生在自己的圓上將個部分標一標、畫一畫。
    3、完成“練一練”第1題。
    出示3個圓,分別判斷,說說是怎樣想的。
    (四)、圓心、半徑、直徑的關系。
    1、學到現(xiàn)在,關于圓,該有的知識我們也探討地查差不多了。那你們覺得還有沒有什么值得我們深入地去研究?其實不說別的,就圓心、直徑、半徑,還藏著許多豐富的規(guī)律呢,同學們想不想自己動手研究研究?大家手頭都有圓片、直尺、圓規(guī)等等,這就是咱們的研究工具。待會兒就請大家動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畫一畫,相信大家一定會有不小的收獲。另外,我還有兩點小小的建議:第一,研究過程中,別忘了把你們組的結論,哪怕是任何細小的發(fā)現(xiàn)都記錄在自備本上,到時候一起來交流。第二,實在沒啥研究了,老師還為每個小組準備了一份研究提示,到時候打開看看,或許會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生小組活動。
    2、反饋交流:
    要點:
    (1)、在同一個圓里可以畫無數(shù)條半徑,無數(shù)條直徑。(強調在同一個圓里)。
    (2)、在同一個圓里,半徑的長度都相等,直徑的長度也都相等。(強調在同一個圓里)。
    (3)、同一個圓里半徑是直徑的一半,r=2/d;直徑是半徑的2倍,d=2r。
    (4)、圓是軸對稱圖形,有無數(shù)條對稱軸,這些對稱軸就是圓的直徑。
    還有其他的發(fā)現(xiàn)嗎?學生可以自由說。
    3、完成練習十七第1題。
    學生自由填表,反饋交流。
    三、應用拓展。
    完成“練一練”第2題。
    (1)、讀題,說說是怎樣理解題意的。(注意說清直徑是5厘米,圓規(guī)兩腳叉開即半徑應該是2.5厘米)。
    (2)、學生畫一畫,反饋交流。
    四、全課總結。
    通過大家的探究,我們已經獲得了許多關于圓的知識,現(xiàn)在讓我們再來看看剛才的畫面(課件再次顯示)。
    這不就是圓的魅力所在嗎?
    五、布置作業(yè)。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課件人教版篇五
    使學生理解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意義,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計算法則,并能正確運用“先約分再相乘”的方法進行計算。
    1、5個12是多少?
    用加法算:12+12+12+12+12。
    用乘法算:12×5。
    問:12×5算式的意義是什么?被乘數(shù)和乘數(shù)各表示什么?
    2、計算:
    問:有什么特點?應該怎樣計算?
    3、小結:
    (1)整數(shù)乘法的意義,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的簡便運算。被乘數(shù)表示相同的加數(shù),乘數(shù)表示相同的加數(shù)的個數(shù)。
    (2)同分母分數(shù)加法計算法則是分子相加作分子,分母不變。
    教學例1。
    出示例1:小新爸爸、媽媽一起吃一塊蛋糕,每人吃塊,3人一共吃多少塊?
    用加法算:(塊)。
    用乘法算:(塊)。
    問:這里為什么用乘法?乘數(shù)表示什么意思?
    得出: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意義與整數(shù)乘法的意義相同,
    都是求幾個相同的和的簡便運算。學生齊讀一遍。
    練習:說一說下面式子各表示什么意思?(做一做第3題。)。
    問:那么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方法應該是怎樣算?(通過觀察例1,得出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計算法則)。
    1.第2頁做一做。
    2.練習一。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課件人教版篇六
    教學目標:
    1、理解圓的周長的概念。
    2、通過實踐操作體驗圓周率得出的過程。
    3、會用圓周長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4、結合課堂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教重難點:
    體驗圓周率的得出過程。
    教學準備:
    ppt課件,尺子、繩子,每個同學準備直徑是3厘米、5厘米、8厘米的圓一個。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二、用心感悟,理解概念。
    a)要求兔八哥所跑的路線,實際上就是求這個正方形的什么?
    要知道這個正方形的周長,只要量出它的什么就可以了?能說出你的依據(jù)嗎?(突出:正方形的周長與它的邊長有關)。
    b)要求鴨小弟所跑的路程,實際上就是求圓的什么呢?板書課題:圓的周長。
    c)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叫圓的周長嗎?(圍成圓的曲線的長叫做圓的周長)。
    d)指出你手上的圓的周長。
    三、動手操作,體驗過程。
    2、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測量任意兩個圓的周長并完成表格。
    圓的直徑。
    圓的周長。
    周長是直徑的幾倍?
    3、提出猜想。
    你覺得圓的周長與什么有關呢?引導學生觀察手上三個圓,說說你的想法。
    跟直徑、半徑有關。那你覺得有什么關系呢?
    直徑越長,圓的周長就越長。
    5、匯報展示。
    觀察數(shù)據(jù),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得出結論:圓的周長總是它直徑的3倍多一些。板書:3倍多一些。
    6、認識圓周率。
    7、引導出圓周長計算公式: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用字母表示c=d。
    四、運用所學,解決問題。
    1、計算下面圓的周長。
    兩個圓先求出示一個知道直徑的圓,利用公式完成練習。
    2、判斷題:
    1)圓的直徑越大,圓周率就越大()。
    2)圓周長是它直徑的3。14倍()。
    3)半圓的周長就是它所在圓的周長的一半()。
    3、解決開始跑步的問題。
    4、計算我們人民幣1元的外周長,不知道條件怎么辦?先測量然后計算。
    5、拓展。
    五、溫故知新,總結課堂。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課件人教版篇七
    教學目標:。
    1、理解比的意義,學會比的讀寫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稱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與除法、分數(shù)的聯(lián)系,明確比的后項不能為0的道理,同時懂得事物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的。
    3、通過主動發(fā)現(xiàn)的討論式學習,激發(fā)合作意識,培養(yǎng)比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
    比的意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三支紅粉筆、五支白粉筆。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理解意義。
    1、師:同學們,我們剛剛過完國慶節(jié),你知道今年10月1日是祖國幾周歲的生日嗎?56年前的10月1日,五星紅旗第一次在天安門廣場上冉冉升起,讓每一位中國人為之自豪。但你們知道嗎,我們的國旗中還隱藏著很多有趣的數(shù)學問題呢!
    出示出一面國旗:
    2、判斷:小強身高1米,他的爸爸身高173厘米,小強和爸爸身高比是1∶173。
    明確:同類量相比單位名稱要相同。
    二、總結全課,拓展延伸。
    強調:這里的3∶0是表示兩個隊各贏了幾局,不是相除關系,而今天學的比是指兩個數(shù)的相除關系。
    2、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3、你知道嗎?公元4世紀希臘數(shù)學家歐多克斯,利用線段找到了世界上最美麗的幾何比——黃金分割,它的比值大約是0.618,比大約為2∶3。
    介紹:黃金割應用非常廣泛,國旗的寬與長的比是2比3,接近黃金分割,現(xiàn)在你們知道五星紅旗為什么這么美觀了吧!
    生活中還有很多地方用到黃金分割:
    t型臺上選模特也要求模特的身長與腿長的比符合黃金分割。
    理發(fā)師也將黃金分割運用到發(fā)型設計中去。
    ……。
    課后同學們還可以去調查。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課件人教版篇八
    3、穿冰鞋上沙灘——你別想溜。
    4、蒼蠅給牛牯抓癢——無濟于事。
    5、吃過三斤老蒜頭——好大的口氣。
    6、吃竹竿長大的——直性人。
    7、兔子尾巴——長不了。
    8、吃了冬眠靈——昏昏欲睡。
    9、折廟散和尚——各奔東西。
    10、常走泥濘路——不怕栽跟頭。
    11、抱著老虎喊救命——自找死。
    12、穿背心作揖——光想露兩手。
    13、船到橋頭——不順也得順。
    14、穿拖鞋戴禮帽——不倫不類。
    15、城隍娘娘坐月子——養(yǎng)神。
    16、穿梭子不帶線——空來空往。
    17、城樓上亮相——高姿態(tài)。
    18、穿衣戴帽——各有一套。
    19、抱著錢罐子打盹——財迷。
    20、蔥頭不開花——裝什么蒜。
    21、吃曹操的飯,想劉備的事——人在心不在。
    22、長城上的磚——未知經過多少風雨。
    23、城隍廟里擺菩薩——站就站一生,坐就坐一世。
    24、茶鋪里的水——滾開。
    25、成熟的南瓜——黃了。
    26、床底下伸手——要求不高。
    27、春天的竹筍——節(jié)節(jié)向上。
    28、廁所里照鏡子——臭美。
    29、毛驢備銀鞍——有點兒不配。
    30、蒼蠅嘴巴狗鼻子——真靈。
    31、城隍廟里的小鬼——老瞪眼睛不開腔。
    32、接著葫蘆挖籽——挖一個少一個。
    33、楚漢相爭——勝者為王。
    34、木腦殼跳舞。——幕后操縱。
    35、墻頭上種白菜?!y澆。
    36、老太太吃炒胡豆?!а狼旋X。
    37、扁擔挑水--------一心掛了兩頭。
    38、對牛彈琴--------白費勁。
    39、八仙聚會--------神聊。
    40、霸王敬酒--------不干也得干。
    41、破被子裹元寶——好的在里面。
    42、拉牛入鼠洞——行不通;走不通。
    43、孫權殺關公——嫁禍于人。
    44、青蛙笑蝌蚪——忘了自己從哪來的。
    45、和尚頭上的虱子——明擺著。
    46、劉備請諸葛亮——三顧茅廬。
    47、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
    48、關羽開刀鋪——貨真價實。
    49、關羽赴宴——有膽有魄。
    50、孔明彈琴退仲達——好沉著。
    51、孔明斬馬謖——明正軍紀。
    52、曹操敗走華容道——果然不出所料。
    53、劉備殺人——心慈手軟。
    54、諸葛亮招親——才重于貌。
    55、曹操遇蔣干——倒了大霉。
    56、孔明斬馬謖——咬牙忍痛。
    57、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fā)。
    58、張飛的胡子——滿臉。
    59、張飛吃秤砣——鐵了心。
    60、成熟的蓮子——心里苦。
    61、吃了蒙汗藥——任人擺布。
    62、出東門,往西拐——糊涂東西。
    63、蔥皮筒子——經不起吹。
    64、吃多了碎米——羅唆。
    65、吃了秤桿——肚子心眼。
    66、吃過黃連喝蜂蜜——先苦后甜。
    67、蟲蛀的蘋果——放到哪,爛到哪。
    68、穿襪子沒底——裝面子。
    69、蒼蠅害眼疾——早晚要碰壁。
    70、廁所里吃香瓜——不對味。
    71、床底下放風箏——飛不高。
    72、沒有金剛鉆——別攬磁器活。
    73、長跑比賽——爭分奪秒。
    74、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75、池塘里的癩蛤螟——叫起來沒個完。
    76、春天的石榴花——心紅。
    77、廁所里掛繡球——配不上。
    78、穿山甲的本事——會鉆。
    79、池塘里的蓮藕——嫩的好。
    80、沒眼判官進賭場——瞎鬼混。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課件人教版篇九
    一、教學目標:
    1、認識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會進行長度單位間的換算及簡單的計算。
    3、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重點:
    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千米表示實際長度。
    三、教學準備:
    要求學生到路邊觀察路標,教師制作一塊路標。
    四、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
    1、教師提問:我們都學了哪些長度單位?
    學生回答后,讓學生具體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及1米的長度。
    學情預設:學生可能會提到“千米”。
    二、探究新知。
    1、認識千米。
    【學情預設:看到上面的情境圖,學生一下子會調出已有的知識經驗,他們會想到周圍的路標?!繉W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驗解釋路標上的“21千米”和“23千米”是什么意思。教師指出:在計量比較長的路程的時候,通常用千米作單位,千米也叫做公里。千米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
    2、出示老師收集到的學校附近的路標,讓學生理解、體會從某路口到當?shù)啬硞€標志性建筑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的含義。
    3、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
    教師指出:1000米就可以用較大的長度單位來表示,就是千米。
    板書:1千米(公里)=1000米。
    (2)實際感受1千米。
    到操場上量出100米的距離,讓學生仔細觀察一下。并讓學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實際走一走,所需時間大約是1分十幾秒。(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也可以放到課前進行)。然后告訴學生10個這樣的長度就是1千米,一般步行12分左右的距離大約是1千米,并讓學生想象一下10個100米有多遠。
    4、完成教科書第8頁上的“做一做”。到校門口,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說一說(估)從學校門口到什么地方大約是1千米?在確保學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組織學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動,感受1千米的距離。(注:如果條件不允許,此題可以作為課外作業(yè))。
    5、教師出示教科書第22頁的例5。
    3千米=()米5000米=()千米教師放手讓學生先獨立填寫,然后讓學生在組內互相說說是怎樣想的。
    通過學生回答,使學生明白: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3個1000米,就是3000米;1000米是1千米,5000米是5個1000米,就是5千米。
    6、練一練。
    6000米=()千米4千米=()米。
    ()米=7千米9000米=()千米。
    三、鞏固練習。
    1、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二第1、2題。
    第1題,是關于物體運動速度的練習,目的是讓學生對常見物體運行速度有一定的認識??梢韵茸寣W生獨立完成,然后再進行反饋。
    第2題,目的是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千米在生活中的應用??梢宰寣W生獨立完成。
    2、練習二第3題。
    學生在教科書上獨立完成,然后集體訂正。
    3、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四、課外拓展。
    1、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每小時不能超過()千米,磁懸浮列車每小時可行駛()千米,地球繞太陽每秒運行()千米。馬拉松長跑比賽全程大約()千米。(課后可在父母的幫助下到圖書館或網(wǎng)上查找這些資料。)。
    2、寫一篇數(shù)學日記:《我心目中的千米》。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課件人教版篇十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用分數(shù)(或百分數(shù))表示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方法。
    2、使學生會根據(jù)事件發(fā)生可能性的大小要求設計相應的活動方案。
    一、提問:
    問:我們在學習可能性的知識時,怎樣用分數(shù)來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呢?你們能舉例說說嗎?
    我們還會根據(jù)事件發(fā)生可能性大小的要求設計活動方案,對此,你有什么體會?
    二、完成第25題。
    讀題,理解題意。
    可演示主持人兩次抽獎的過程,使學生明白:
    第(1)題用4種不同顏色的彩紙表示4種不同顏色的座位票,演示從中抽出一種顏色的座位票,啟發(fā)學生思考每個同學獲得開心獎的可能性。
    第(2)題用10張紅色彩紙表示10張紅色座位票,按1~10編號后,演示從中抽出一個編號的'座位票,啟發(fā)學生思考拿紅色票的同學獲得幸運獎的可能性。
    三、完成第26題。
    出示題目,讀題。
    問:要使落下后紅色面朝上的可能性是1/3,必須有幾個面涂上紅色?有幾種涂的方法?
    要使落下后數(shù)字2朝上的可能性是5/6,必須有幾個面寫上2字?有幾種寫法?
    在交流中使學生認識到:
    符合要求的涂色或寫數(shù)方法不是唯一的,但第(1)題必須有2個面涂成紅色,第(2)題必須有5個面寫2。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課件人教版篇十一
    我們愛我們的民族,這是我們自信心的泉源。(周恩來)。
    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鄧小平)。
    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他發(fā)揚起來,中國才有進步。(魯迅)。
    我愛我的祖國,愛我的人民,離開了他,離開了他們,我就無法生存,更無法寫作。(巴金)。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課件人教版篇十二
    1、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蹲猿啊?。
    2、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鄉(xiāng)》。
    3、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血。許廣平《欣慰的紀念》。
    4、時間就是性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于謀財害命的?!堕T外文談》。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課件人教版篇十三
    一、學情分析:
    六(3)班學生數(shù)31人,英語學習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兩極分化現(xiàn)象極為嚴重,學困生比較多,還有幾個非常特別的學生。
    針對目前的現(xiàn)狀,在復習過程中我們準備以聽說讀寫為主要的形式和抓手,以英語基礎知識為主要內容,指導學生在聽說讀寫的過程中系統(tǒng)地梳理所學知識,從單詞到詞組到句子到短文,全面把握所學內容。
    二、復習內容。
    (一)、按話題劃。
    1.話題。
    (1)字母:(大小)辨認、書寫順序。
    (2)數(shù)字:基數(shù)詞運用,如計算、購物等。
    (3)顏色:實物的顏色。
    (4)時間:年、季節(jié)、月、星期、日、時刻。
    (5)食品與飲料:人對食品與飲料的喜好;東西方食品。
    (6)服裝:服裝的顏色;人對服裝的喜好;某人的穿戴;所屬關系。
    (7)玩具和文具:特點、顏色、所屬關系;存在的位置。
    (8)日常生活用品:特點、顏色、所屬關系;存在的位置。
    (9)動物:家畜、家禽;農場動物、動物園及野生動物的特點;生活地點和所屬關系。
    (10)植物:特點、所屬關系;存在的位置。
    (11)環(huán)境與建筑:特點、所屬關系;存在的位置。
    (12)身體:特點。
    (13)個人情況:姓茗、年齡、地址、特點與愛好。
    (14)家庭、親屬和朋友:姓茗、年齡、地址、特點與愛好:與你的關系。
    (15)學校:學校建筑和學校生活。
    (16)社交禮儀:禮貌用語;詢問與應答。
    (17)國家與城市:地理位置;特點。
    (18)天氣:氣候特征。
    (19)節(jié)日:節(jié)日的特點;節(jié)日的活動。
    (20)方位:人或物的位置;問路與應答。
    (21)正在發(fā)生的事情:現(xiàn)在進行的動作和發(fā)生的事。
    (22)日常生活:日常生活、工作、學習的活動。
    (23)計劃與打算:計劃和將要進行的動作和發(fā)生的事。
    (24)能力和可能:可能進行的動作和發(fā)生的事。
    2.每個話題復習可包含的內容。
    (1)話題與任務;。
    (2)話題中常用詞匯;。
    (3)話題所涉及的句型。
    (4)交流中語言可能涉及的語法或功能。
    (二)、按語法劃分:
    1.詞類與用法。
    (1)名詞。
    1)可數(shù)茗詞及其單復數(shù)。
    2)不可數(shù)茗詞。
    3)專有茗詞。
    4)茗詞所有格。
    (2)代詞。
    1)人稱代詞(主格、賓格)。
    2)物主代詞(形容詞性、茗詞性)。
    3)指示代詞(thishathesehose)。
    4)不定代詞(some、any)。
    5)疑問代詞(who、whose、what)。
    (3)形容詞。
    1)在句子中的位置。
    2)反義詞。
    (4)副詞。
    1)在句子中的位置。
    2)反義詞。
    3)頻度副詞(alwaysusllyoftensometimesever)。
    4)疑問副詞(wherewhen)。
    (5)數(shù)詞。
    基數(shù)詞(1—100)。
    (6)介詞:
    1)介詞(組)表示時間(如atinonfor)。
    2)介詞(組)表示方位(如inesideinfrontof…)。
    3)習慣用語(如listentoegoodat…)。
    (7)冠詞:aanthe的用法區(qū)別。
    (8)連詞:andorbut的意思和用法。
    (9)動詞:
    1)動詞的基本形式及-ing形式、第三人稱單數(shù)形式。
    2)系動詞:be。
    3)助動詞:dodoeswill。
    4)情態(tài)動詞:canshouldmaycould。
    5)時態(tài):a.一般現(xiàn)在時;b.現(xiàn)在進行時;c.一般將來時;d.一般過去時。
    三、復習方法。
    1.注意復習的全面性;。
    2.要特殊關注后進的學生;。
    3.按系統(tǒng)復習;。
    4.注意重、難點;。
    5.注意密度、合理分佩時間;。
    6.以練為主、綜合練習為主;。
    7.重視學生的反饋信息。
    四、復習步驟。
    (一)、加強復習計劃性,不要盲目施教。
    在復習前,教師應對復習內容及復習安排做到心中有數(shù),目標明確。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針對他們在學習上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制定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合理安排復習時間,然后依照計劃精心設計好每一節(jié)復習課進行有效的復習。要避免復習的盲目性,不能想到什么就講什么,東一榔頭西一棒,造成知識點的疏漏。
    (二)、留意復習的針對性,不能走馬觀花。
    復習基本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應各有側重。我的做法是這樣的:第一階段我以教材為本,側重于教材的復習與梳理,從4a到6b,快速地過一遍,通過教材的重現(xiàn)來歸納語言點,講透語言點運用,對各單元的知識要點進行梳理,同時應留意基礎單詞、詞組、句型的過關,讓學生對所學的英語知識進行“查漏補缺”。在實際復習教學中,有的老師往往跳過課文直接講知識點,語法,或者直接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花在做訓練、試題上,這種做法是有失偏頗的。復習教材上的對話和課文是最基礎的復習,可以幫助回想所學過的知識點,可以讓學生印象更加深刻。
    第二階段進行橫向復習,做到點面結合。
    假如說第一階段是點的復習的話,那么第二階段就是面的復習。第一階段著重要求學生對每個知識的過關,那么在第二階段我就會根據(jù)各知識點的前后聯(lián)系將散落于各冊書中的語言點進行整體歸納、小結,幫助學生構建緊密聯(lián)系的“知識串”。例如,我們復習代詞的時候,我蔑晟以連串地復習人稱代詞的主格、賓格形式,形容詞性物主代詞和茗詞性物主代詞,讓學生通過對比觀察歸納這幾類代詞的不同用法。這一階段的復習中,教師要防止簡樸的重復,避免面面俱到,應當遵循精講多練的原則,讓學生通過聽講進一步加鏹理性熟悉,通過訓練在實踐中把握。
    第三階段的復習,我側重對做題技巧的講解和做一些學生易出錯的題目,指導學生把握一些做筆試和聽力題的要領。比如做聽力題聽問句找答句時,教學生在預備時仙把每題的三項選擇作比較反過來推敲它們答句的不同,在聽的時候可以事半功倍的找到相應答案。在做辯音題時,可以用延長讀音或代讀法來做,單項選擇可以用排除法來做等等,通過分析讓學生掌握每題的做題技巧。
    三、轉換學生學習的方式,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上復習課單是老師講學生聽和做效果并不理想。新課標要求老師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我蔑戟動腦筋變換教學的方式掉動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當學習的主人。在復習過程中,我蔑晟以用小組合作的方式,發(fā)揮優(yōu)秀學生的帶動作用,通過學生小組學習,一起歸納總結,一起分享學習的方法和成功的經驗,一起完成老師布置的復習任務,這種方法是很有效的。我通常在復習中采用四人小組選取一茗組長負責,通過聽寫的方法仙過單詞和基本句型復習的第一關,老師再對中下生進行把關。這樣,老師就會減輕負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其他復習項目上。有時,我在復習前仙要求學生復習內容進行小組討論、歸納、總結,比如,有哪些茗詞的復數(shù)形式是加字母es的,仙小組內由組長組織自己歸納,然后在課堂上擅學生以展示學習成果的方式進行復習,通過這個方法,能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體現(xiàn)了他們學習的主體地位,化被動為主動,使他們對知識的印象更深刻。
    當然,在復習的最后階段,對于重難點、易混淆、易出錯的語言點教師還應多加復習指導和練習,再拿出來跟學生細嚼,讓他們重點消化吸收。
    在復習的過程中,我們還要注意對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yǎng),進行聽、說、讀、寫的全面練習,注重培養(yǎng)學生語言交際時的語感、對語篇的理解能力以及能運用所學的英語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四、復習要注意趣味性,營造寬松的復習氛圍。
    1、教師要給予學生關愛和鼓勵。復習階段學生壓力大,情緒波動大,因此教師要為學生營造寬松的復習氛圍,增進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尊重理解學生,對一些基礎較差要多給他們加以鼓勵。對于英語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幫助他蔑晁服心理的障礙,教會他們學習的方法,激發(fā)他們學好英語的動力。此外,復習安排還要注意勞逸結合,減輕學生的復習壓力和負擔,幫助他蔑晁服緊張情緒,讓每位學生保持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狀態(tài)。
    2、采取多樣的復習形式,保持學生學習的興趣。很多老師的新授課上德生動有趣很吸引學生。其實我們設計復習課也應和上新課一樣可以生動有趣,采用說、唱、演等方式激發(fā)并持久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提高復習效率。
    1.對所學的內容作一個回顧和鞏固;。
    2.對所學的內容作歸納和總結;。
    3.提高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課件人教版篇十四
    1、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
    2、造物無言卻有情,每于寒盡覺春生。(張維屏)。
    3、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劉方平)。
    4、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
    5、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陳與義)。
    6、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元稹)。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課件人教版篇十五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語文第十二冊《窮人》。
    教材分析
    本篇課文是第五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的是漁夫和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后,主動收養(yǎng)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下的社會現(xiàn)實,表現(xiàn)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結合本組教材的編寫意圖,在教學本課時,應讓學生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的基礎上想開去,以深化對課文的理解。
    設計理念
    依據(jù)“研究性學習”的的理念中的“研究性閱讀”的教學方式,重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發(fā)展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陡F人》一文,無論是從課文主題和人物形象看,還是從寫作方法和語言風格看,都是實施研究性閱讀的好課。
    教學目標
    學會本課字詞,讀懂課文內容,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句子的含義,從而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德。在這一學習過程中使學生享受小組合作學習樂趣,使學生在積累知識的過程里又是身心和人格健全發(fā)展的過程。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從人物行動、語言、思想活動中體會窮人的美好心靈,并從中學習文章的表達方法,展開合理想象。
    教學難點
    體會桑娜矛盾的心理活動。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質疑
    圍繞課題,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呢?(課文題目是“窮人”,但是在整篇文章中,并沒有出現(xiàn)“窮”字,為什么?桑娜和漁夫為什么要收養(yǎng)西蒙的孩子?)
    二細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桑娜的一家過著窮苦的生活?
    2學生自學課文,在書中畫出相關內容。
    (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方式品讀體會。)
    【設計意圖:體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BR>    3學生匯報。
    4有感情的朗讀,匯報內容相關的句子,讀出你的理解。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能力,并使學生體會人物的特點。】
    三分析桑娜內心活動,體會人物的崇高品德。
    現(xiàn)在就第二個問題展開討論。
    1出示文章描寫桑娜內心活動的段落。
    【設計意圖:體會人物“忐忑不安”的心理及人物的`性格特點?!?BR>    2讀完本段內容,從中你想知道什么?
    學生提問并歸納整理。
    (1)讀讀這段話,想一想這段話的大致意思。
    (2)這段話出現(xiàn)幾個省略號?請你想象出桑娜的內心活動。分頁標題#e#
    (3)采用小組間角色朗讀等形式展開自學。
    【設計意圖:體現(xiàn)學生自主閱讀自主學習的要求。】
    3學生準備交流。
    (和小組同學交流,表達自己的想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中體會探究的快樂,體會桑娜的善良、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
    4匯報展示。
    (學生個性化表達,暢談自己的體會。)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語言表達能力?!?BR>    5教師小結。
    6練習朗讀。
    四學習最后一部分。
    1讀讀最后一部分,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并談談自己的體會。
    【設計意圖:體會漁夫的高尚品德?!?BR>    2指導有感情有感情的朗讀最后一段。
    (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進一步體會漁夫和桑娜的勤勞和善良。)
    【設計意圖:在讀中體會兩人的善良,樂于助人的高貴品質。】
    3出示文中的重點句。(小黑板)
    4引導學生分析句子的含義。
    5學生匯報。
    6教師小結。
    五總結全文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引導學生從文章內容和寫作方面進行總結。)
    2結合課文內容,續(xù)寫課文故事情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