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瑰寶,我們應該傳承和弘揚。要寫一篇完美的總結,首先需要有明確的目標和清晰的寫作結構??偨Y是思考和反思的結果,我們可以從總結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進。
小學音樂課件篇一
《種玉米》是一首印度尼西亞兒童歌曲,歌曲充滿勞動熱情,四二拍,音調堅定有力,描繪了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用辛勤的勞動換取豐盛的果實。
1.能用堅定有力的聲音、歡快飽滿的情緒準確演唱歌曲《種玉米》。
2.通過節(jié)奏練習、模唱、對比等方式唱準歌曲中帶有附點節(jié)奏的樂句。
3.通過聽唱法學習歌曲,感受歌曲所表現種玉米的勞動熱鬧場面,培養(yǎng)愛勞動的傳統(tǒng)美德。
能用堅定有力的聲音、歡快飽滿的情緒準確演唱歌曲《種玉米》。
通過節(jié)奏練習、模唱、對比等方式唱準歌曲中帶有附點節(jié)奏的樂句。
電子琴、多媒體電腦課件、單響筒,圖片等。
設問:同學們都知道現在是秋天,那秋季是一個什么樣的季節(jié)呢?(豐收的季節(jié),收獲的季節(jié))。
師:同學們吃過烤玉米、煮玉米嗎?在這個季節(jié)里賣烤玉米煮玉米的非常多,現在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玉米的成長過程。
(播放課件)。
【設計意圖:通過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對歌曲產生興趣,為學唱歌曲做準備?!俊?BR> 師: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印度尼西亞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呢?(種玉米)。
(課件播放歌曲)(出示課題)。
設問:請你仔細聽一聽孩子們在種玉米時都有哪些勞動動作?你能試著做一下嗎?
(除草、施肥、撒種子、澆水)。
【設計意圖:為能用堅定有力的聲音演唱歌曲做鋪墊。】。
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唱這首印度尼西亞兒童歌曲《種玉米》,請同學們打開書到22頁,仔細看歌詞,用手指指著歌詞,在心里跟著老師一起唱一唱。
聽后設問:歌曲是幾拍子的?他的節(jié)拍特點是什么?請你用拍手的方式告訴大家。
(四二拍、節(jié)拍特點強弱)。
師:請同學拿出筆,認真聽老師讀歌詞,如果有不認識的字請你在旁邊標好拼音。
(課件展示)。
教師用打擊樂器分別擊拍兩條節(jié)奏,讓學生分辨是哪一個,然后學生用拍手的方式分別拍出兩條節(jié)奏,不準確的地方教師指導糾正。
設問:第一條節(jié)奏是歌曲的哪一句?請你找出來告訴大家。
(學生找出后試著按節(jié)奏讀出歌詞)。
設問:第二條節(jié)奏歌曲中出現了幾次?請你分別找出來,并且按著節(jié)奏把歌詞讀出來。
(教師指導讀的不準確的地方,全班齊讀)。
【設計意圖:為解決歌曲中的難點做準備,為了學生能準確演唱歌曲做鋪墊】。
設問:找出自己唱的不準確的樂句。
學生唱得不準確的樂句教師彈琴范唱,學生模唱至唱準,(全班齊唱)。
【設計意圖:解決歌曲的重難點,為能準確演唱歌曲做鋪墊?!?。
(在學生唱的不準確的樂句教師指導唱準。)。
控制力度以及用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學生可以加入種玉米時的勞動動作表現歌曲。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表現力,感受歌曲帶來勞動時的快樂,培養(yǎng)熱愛勞動的美德】。
師:同學們,歌曲中的小朋友在勞動時心情是怎么樣的?
(開心的)。
師:那你們在勞動時心情是怎么樣的?為什么呢?
(學生熱愛勞動,喜歡勞動,享受勞動)。
小學音樂課件篇二
教學目標:
1、這是一節(jié)以聲樂為主、律動為輔的綜合課。學生通過自學和教師指導的學習方式,正確掌握歌曲的旋律、節(jié)奏。
2、為歌曲創(chuàng)編律動。
重點難點:
1、用自然、真摯的歌聲表現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
2、為歌曲創(chuàng)編律動。
課前準備:《快樂寶貝》歌片、歌曲磁帶。
教學過程:
一、律動。
1、初聽。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硪皇讋痈惺愕母枨?,請同學們邊聽邊跟著樂曲的節(jié)奏打拍子。
生:聽音樂活動。
2、復聽。
師:同學們的節(jié)奏感真強,這一遍我們再聽的`時候,請大家跟我一起做律動。
師生活動:跟著音樂做律動。
二、教唱歌曲。
1、范唱。
師:同學們的動作非常優(yōu)美,現在請大家休息休息,聽老師把這首歌曲給大家唱一遍(師范唱)。
2、接龍游戲。
師:這一遍,我請同學們和老師配合,唱的部分老師來完成,說的部分請同學們來完成(師生接唱)。
3、學唱歌曲。
師:請同學們看著歌片,跟著錄音自己學唱歌曲。
生:自學歌曲。
4、指導糾正。
(1)說的部分切忌大聲喊叫。
(2)襯詞“嚕啦”的咬字要清晰,突出快樂寶貝的得意心情。
(3)第16小節(jié)的“寶貝”用氣息支持,唱滿四拍。
5、鞏固新授。
師:請同學領唱(1~2名)。
生:通過領唱、齊唱,用自然、和諧的聲音表現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
三、創(chuàng)編活動。
1、談話。
師:歌曲中唱到的快樂寶貝是誰呀?
生:是我們。
師:誰來說說你的快樂,讓我們大家一起分享。
生:……。
2、創(chuàng)編律動。
師:同學們有這么多的快樂,讓我們唱起來、跳起來,盡情展現我們快樂的生活吧!
生:一邊唱《快樂寶貝》,一邊即興表演。
小學音樂課件篇三
一、通過講述《天鵝湖》故事內容,讓學生感受體會樂曲的情緒的發(fā)展。
二、通過選擇彩帶表現樂曲的情緒發(fā)展,讓學生接觸了解帶再現的三段式結構。
三、通過各種形式的對同一樂曲的欣賞,讓學生能記住樂曲的主要旋律。
四、啟發(fā)學生展開豐富地想象。鼓勵學生能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用自己喜歡的方式 (如:演奏、跳舞、畫畫、寫詩等等)來表現出對樂曲的感受。
感受樂曲的情緒和發(fā)展變化,記住主題旋律與樂曲的結構。
理解樂曲所要表達的意境。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自己對樂曲的理解和感受。
多媒體課件 紅、藍兩種顏色的絲帶 白紙 油畫棒
合作學習法 談話法 創(chuàng)作學習法 模仿學習法 討論法
1、師:孩子們,讓我們隨著音樂,模仿老師的動作進教室。音樂《天鵝湖》
2、師生問好。
1、邊聽邊讓學生仔細看看這是哪種小動物?
2、提問:動畫片中的小動物是誰?(天鵝)哪你對天鵝了解多少?(學生談)
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美麗、善良的公主名叫歐得珍。由于她不愿意嫁給邪惡的貓頭鷹妖精羅度巴特,被羅度巴特變成了一只不會說話的白天鵝。一天晚上勇敢的王子奇夫里特王子露過天鵝湖邊,發(fā)現了只有在晚上才能變回人形的公主。王子很好奇便上前詢問,公主向他講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并且告訴他只有勇敢、真誠的人才能解除魔法。羅度巴特知道他們見面非常生氣,為了阻止王子解除魔法,他想出了一個壞主意。他讓自己邪惡的貓頭鷹女兒變公主的模樣去參加王子的舞會,而把真正的公主關進了高高的鐵籠子里,公主多傷心呀,當王子發(fā)現真像以后,便與羅度巴特展開了生死搏斗,最終王子用勇敢消滅了邪惡的魔法師和他的女兒,解除了施加在公主身上的魔法。讓她變回了原來的樣子,并且快樂的生活下去。
去欣賞由俄羅斯著名的作曲家、音樂教育家――柴科夫斯基為故事中公主講述自己不幸遭遇時創(chuàng)作的一段管弦樂曲。
1、請大家認真傾聽,感受一下樂曲所要表現的情緒,并充分發(fā)揮你所想像力,為樂曲取一個好聽的名字。多媒體播放《天鵝湖》教師輕聲的配上講述,幫助學生理解內容。
3、隨著故事中公主講述時情緒的波動,樂曲的情緒也隨之上下起伏,大家的座位底下有紅、藍兩種顏色的彩帶,請大家隨著樂曲情緒的變化選擇顏色適合的彩帶揮動,感受樂曲發(fā)展時的情緒變化。并記一記你使用彩帶的.顏色順序。
4、學生談談使用的顏色順序,教師總結:大家在開頭和結尾都用了藍色,中間則是藍紅交替使用,是不是?根據大家所使用的顏色順序,我們把樂曲分成了三個部分。
7、再來聽聽第二部分,公主正在說些什么讓她的情緒這樣激動。大家可以繼續(xù)揮動紅色彩帶來體會公主此時此刻的心情。
9、學生發(fā)現開頭和結尾的旋律很相似,教師總結:像這樣開頭和結尾情緒、旋律相似,而中間有著較大的差異,我們把這種曲式結構稱為:帶再現的三段式結構。
10、 請三位同學隨著音樂把剛剛大家想到的公主的語言加入到相應的旋律情緒中去,來為這首樂曲加上精彩的旁白。
11、 欣賞完由管弦樂演奏的《天鵝湖》以后,讓我們再來欣賞一下由兒童表演的芭蕾舞《天鵝湖》,讓我們和小演員們一起跳一跳。用動作來感受一下樂曲表達的內容和情緒。
13、 學生自由活動,教師個別指導。
14、 分別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創(chuàng)作。
15、 教師小結
16、 師生隨著《天鵝湖》音樂,由跳舞的同學帶領飛出教室。
小學音樂課件篇四
教材分析:
《種玉米》是一首印度尼西亞兒童歌曲,歌曲充滿勞動熱情,四二拍,音調堅定有力,描繪了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用辛勤的勞動換取豐盛的果實。
教學目標:
1.能用堅定有力的聲音、歡快飽滿的情緒準確演唱歌曲《種玉米》。
2.通過節(jié)奏練習、模唱、對比等方式唱準歌曲中帶有附點節(jié)奏的樂句。
3.通過聽唱法學習歌曲,感受歌曲所表現種玉米的勞動熱鬧場面,培養(yǎng)愛勞動的傳統(tǒng)美德。
教學重點:
能用堅定有力的聲音、歡快飽滿的情緒準確演唱歌曲《種玉米》
教學難點:
通過節(jié)奏練習、模唱、對比等方式唱準歌曲中帶有附點節(jié)奏的樂句。
教具:
電子琴、多媒體電腦課件、單響筒,圖片等。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歌
二、發(fā)聲練習曲《我們一起來唱歌》
三、學唱歌曲《種玉米》
1、導入:
設問:同學們都知道現在是秋天,那秋季是一個什么樣的季節(jié)呢?(豐收的季節(jié),收獲的季節(jié))
師:同學們吃過烤玉米、煮玉米嗎?在這個季節(jié)里賣烤玉米煮玉米的非常多,現在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玉米的成長過程。
(播放課件)
【設計意圖:通過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對歌曲產生興趣,為學唱歌曲做準備?!?BR> 2、初聽歌曲錄音范唱
師: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印度尼西亞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呢?(種玉米)
(課件播放歌曲)(出示課題)
3、復聽歌曲
設問:請你仔細聽一聽孩子們在種玉米時都有哪些勞動動作?你能試著做一下嗎?
(除草、施肥、撒種子、澆水)
【設計意圖:為能用堅定有力的聲音演唱歌曲做鋪墊?!?BR> 4、教師彈琴范唱歌曲
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唱這首印度尼西亞兒童歌曲《種玉米》,請同學們打開書到22頁,仔細看歌詞,用手指指著歌詞,在心里跟著老師一起唱一唱。
聽后設問:歌曲是幾拍子的'?他的節(jié)拍特點是什么?請你用拍手的方式告訴大家。
(四二拍、節(jié)拍特點強弱)
5、教師按歌曲節(jié)奏讀歌詞。(用單響筒打拍子,邊打邊讀歌詞)
師:請同學拿出筆,認真聽老師讀歌詞,如果有不認識的字請你在旁邊標好拼音。
6再次復聽歌曲錄音范唱,請學生用手指指著歌詞輕聲跟唱。
7節(jié)奏小練習:(課件展示)
教師用打擊樂器分別擊拍兩條節(jié)奏,讓學生分辨是哪一個,然后學生用拍手的方式分別拍出兩條節(jié)奏,不準確的地方教師指導糾正。
設問:第一條節(jié)奏是歌曲的哪一句?請你找出來告訴大家。
(學生找出后試著按節(jié)奏讀出歌詞)
設問:第二條節(jié)奏歌曲中出現了幾次?請你分別找出來,并且按著節(jié)奏把歌詞讀出來。
(教師指導讀的不準確的地方,全班齊讀)
【設計意圖:為解決歌曲中的難點做準備,為了學生能準確演唱歌曲做鋪墊】
8、再次復聽歌曲,學生輕聲跟唱。
設問:找出自己唱的不準確的樂句。
學生唱得不準確的樂句教師彈琴范唱,學生模唱至唱準,(全班齊唱)
【設計意圖:解決歌曲的重難點,為能準確演唱歌曲做鋪墊?!?BR> 9、師生共同練唱歌曲:男女生接唱,小組接唱等方式。
(在學生唱的不準確的樂句教師指導唱準。)
10、教師啟發(fā)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控制力度以及用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學生可以加入種玉米時的勞動動作表現歌曲。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表現力,感受歌曲帶來勞動時的快樂,培養(yǎng)熱愛勞動的美德】
四、教師小結:
師:同學們,歌曲中的小朋友在勞動時心情是怎么樣的?
(開心的)
師:那你們在勞動時心情是怎么樣的?為什么呢?
(學生熱愛勞動,喜歡勞動,享受勞動)
小學音樂課件篇五
1、聽《拍手歌》進教室并做簡單律動。
2、問好:一半學生吹奏口琴,一半學生唱。
3、模仿練習與重點樂句解決:
a、模仿練習:
聽、唱幾組模仿進行的音。
b、重點樂句:
(1)從模仿練習引出第二樂句的c大調旋律。
(2)板書出示
提問:這條旋律除了模仿外還有什么手法嗎?(重復)
(3)學生再唱一遍,然后教師用g大調的音高唱一遍。
提問:老師唱的和你們一樣嗎?
學生回答:略
引出教師唱的是g大調。
(4)改寫旋律(從do=c改寫在 do=g)
方式:抽一個學生到前面改,其余同學小組進行。
(5)糾正答案,并讓學生在口琴上找找音高。
4、情境布置的導入:
(1)學生吹奏剛才的旋律,教師配唱歌詞“我們決不傷害益蟲,快快飛到大樹林中”。
(2)設問:是誰要飛到大樹林中來?
5、情境布置:
師生在《小蜜蜂》音樂的伴奏下共同布置美麗的樹林。
流 程 說 明
情境導入可以景激情,使學生盡快進入一種美的氛圍之中,設置疑問可激發(fā)學生的好奇與學習欲望,情境布置時播放的《小蜜蜂》的伴奏音樂可使學生熟悉音樂,為歌曲的學唱作鋪墊。
1、導入:同學們布置時,教師已躲到花叢后,布置完后,突然從花叢后伸出手(手中拿著小蜜蜂的圖畫)說:“咦!是誰飛來了!”
學生回答:小蜜蜂!
2、熟悉歌曲:(播放伴奏音樂)
a、教師邊用 lu 哼唱,邊將手中的蜜蜂隨樂飛舞。
b、師生共同用 lu 哼唱。
c、閉上眼睛,想象畫面。
教師評價學生想象的畫面,并用優(yōu)美的語言再一次將學生帶入美的意境中去。
d、邊唱邊做簡單游戲。
3、學唱歌曲
a、導入:
師:好聽嗎?想不想學:就讓我們在口琴的幫助下自學。
b、板書出示《小蜜蜂》全曲。
教師提示,讓學生發(fā)現第一樂句與第三樂句是重復的手法。
c、學生自學歌曲。
方法:學生以小組方式自學,教師從旁指導。
4、演唱歌曲
a、(1)舉手的同學唱,其余伴奏;(2)交換;(3)集體唱,教師伴奏
b、(1)一半唱,一半伴奏;(2)交換 ;(3)教師唱,集體伴奏
c、教師做指揮(跪在學生中間)師生按樂句輪流唱
d、請一同學也來做做小指揮
5、歌曲處理:
師生共同用活潑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
流 程 說 明
在歌曲的學唱、演唱過程中,學生們都會有輕松愉悅的感覺,因為他們置身于大樹林之中,并且用自學的方式來學唱歌曲既增添了孩子們的信心,又避免了枯燥乏味的讀譜唱譜過程,在情境布置與熟悉歌曲的過程中都是用多聽、多感受的方法,通過聽覺為先導培養(yǎng)了孩子對音樂的感受能力。
1、學生自己選擇道具(打擊樂器、頭飾〈花、草、樹、蜜蜂〉、口琴等)。
2、學生討論并進行角色表演。
3、創(chuàng)設場景師生共做邀請小蜜蜂采蜜的游戲。
我讓學生隨音樂舉手投足,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流露真情,在動中感受,體驗及表現美,學生在寬松的氣氛中自由地參與,既激發(fā)了興趣,發(fā)展了個性,又提高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小學音樂課件篇六
1、 欣賞歌曲《牧童哪里去了》
2、 學唱少兒歌曲《牧童》
3、 律動少兒歌曲《牧童》
4、 節(jié)奏樂器三角鐵的認識與演奏
1、 通過聆聽歌曲《牧童哪里去了》,感受牧童的放牧生活,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
2、 視聽結全學習歌曲《牧童》。通過圖形譜直觀感受旋律的高低、長短;培養(yǎng)學生的初步的視唱能力。
3、 通過創(chuàng)編動作與師生互動的交流,學習以動作來表現體驗自己的情感,引導學生參加音樂實踐活動。
4、 通過為歌曲伴奏的過程中學習認識三角鐵,學習其演奏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勢。
錄音機,投影。
一、常規(guī)練習
1. 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chuàng),有較規(guī)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jié)拍或節(jié)奏)。
2. 音樂課堂小常識:坐姿、歌唱的常規(guī)等。
3. 復習前課內容。(唱游為主)
二、新課學習:
1. 小練習:三角鐵認識。教師介紹三角鐵的演奏方法與姿勢,練一練。(也可與學生共同探討其演奏方法與姿勢)
2. 歌曲學習:(出示投影片)
2) 教師范唱歌曲,邊唱邊指投影歌片
3) 引導學學生模唱學習歌曲。(教師指譜,注意第三段歌詞與結束句的位置。)
4) 通過分句唱熟練歌曲的演唱。
5) 通過自編游戲表演歌曲《牧童》要求自創(chuàng)編動作,從學生的自創(chuàng)動作中選編成游戲進行表演。(在表演時,選幾名學生用三角鐵隨樂曲進行伴奏)
3、 欣賞歌曲《牧童哪里去了》
1) 初聽前,與學生交流“牧童”到底到“哪里去了?”后(完整聽全曲)。
2) 談談感想:牧童到哪里去了?為什么?教育學生珍惜學習時光。
3) 復聽:自由活動:隨歌曲《牧童哪里去了》自由地進行選擇表演活動。(時間充許的話,也可讓學生分組創(chuàng)編、教師加以指點后。再分組表演。但在最大的程度內讓學生自由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編能力。)
三、小結:鼓勵與表揚,并指出不足之處。
小學音樂課件篇七
《讀書郎》是一首極富童趣的,具有鮮明西南民歌特點的創(chuàng)作歌曲,羽調式,2/4拍,中速,結構為帶再現的一段體。歌曲采用了較密集的節(jié)奏,富有動感的旋律進行,前倚音的應用,生動地刻畫了讀書郎天真活潑的形象,口語化的歌詞又表現出孩子們知書達理、堅強自尊的內心世界及孩子們對光明的未來充滿希望的心情和樂觀主義精神,襯詞的加入使歌曲更富于童趣。學生在唱好這首歌的同時,應該更懂得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更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
1、用輕松有彈性的聲音演唱《讀書郎》,有感情地、富有童趣地表現讀書郎活潑天真的形象,培養(yǎng)學生勤奮學習、自強不息樂觀向上的精神及愛國情感。
2、用節(jié)奏樂器為《讀書郎》伴奏,編創(chuàng)簡單舞蹈動作為歌曲增添童趣。
3、欣賞樂曲《牧民新歌》感知作品藝術美,拓展學生音樂視野。
正確演唱歌曲,表現歌曲的情緒。
為歌曲伴奏,歌表演的動作協(xié)調。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
1、出示課件
提問:從四張畫面上你們看到有什么不同?
生:衣服破舊……
生:快樂……
師:但在舊社會,孩子的生活就完全不一樣了。
他們穿的破爛,經常吃不飽,用短小的鉛筆寫字,買不起紙,甚至在地上書寫。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學習,孩子們的狀態(tài)怎么樣呢?今天,我們來學習歌曲《讀書郎》。
三、激情——了解宋揚的生平以及《讀書郎》的創(chuàng)作過程
宋揚(1918---2004)作曲家,湖北人,年輕時參加革命,后加入中國共產黨,1944年秋,他在廣西工作時不幸負傷,被送往醫(yī)院治療,醫(yī)院附近有一所小學,孩子們每天背著書包從病房門經過,他很受感動,寫下了這首《讀書郎》,一時間,歌曲唱遍祖國大地。
【設計意圖】通過講故事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學習歌曲的興趣。
三、感受情感——學習歌曲《讀書郎》
1.聽錄音范唱 (出示課件)
師:速度,情緒如何?
生: 中速天真的、活潑的。
【設計意圖】通過初聽歌曲,體會歌曲的情緒
2.聽完這首歌,大家快速的看歌詞。
師:讀書郎為什么要讀書?表現了讀書郎的什么品質?
生:為了窮人要翻身。 勤奮 、有志氣、愛國。
師:這首歌節(jié)奏密集,旋律動感,一直在少年兒童中廣為流傳,深刻表現了舊社會讀書郎對未來充滿了希望,自強不息、樂觀向上的精神。
3、按節(jié)奏朗讀襯詞,隨琴演唱。(節(jié)奏訓練)
襯詞有什么作用?(增強歌曲的童趣,更能表現音樂情緒)
4、出示課件:前倚音的知識和示范唱(前倚音表現兒童的天真、頑皮。)
5、學唱歌曲 (注意聲音的模仿與吐詞的清晰,提示應注意的地方。)
生:天真,活潑向上的情緒唱。
6、發(fā)聲及聽唱法學習歌曲
7、小組輕聲練唱
8、隨琴齊唱
9、學生表演唱,并用節(jié)奏樂器為歌曲伴奏 ( 放伴奏音樂)創(chuàng)編簡單舞蹈動作。
10、歌曲分析
歌曲主題: 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為祖國而努力學習。
曲式:帶再現的一段體調式:羽調式
11、樂曲欣賞《牧民新歌》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作品,拓展學生音樂視野,感受美。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課堂表現,我感覺我在課前準備做得還是不夠充分,所以導課時語言組織不夠精煉,學生的積極性雖然在課堂上表現的很高漲,但我總覺得我的課堂還是缺少點東西。現在的孩子都生活在幸福的年代,他們還不能體會到舊社會讀書郎的痛苦生活,所以他們對歌曲的理解是很有限的,在演唱時,不能達到我所要求的水平,在音樂課堂上我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讓學生在音樂課上發(fā)揮自己的內在潛力。
小學音樂課件篇八
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音樂《高人和矮人》旋律輕快動聽,高低音區(qū)別明顯。于是我根據孩子們的興趣特點設計了小班音樂游戲《高人和矮人》?!毒V要》中指出:讓幼兒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顒又形乙怨适乱?,以在高矮王國玩的情景貫穿,并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音樂游戲,體驗音樂游戲帶來的快樂。
1、感知音的高低,能根據音的高低不同做相應的動作。
2、能按節(jié)拍模仿高人、矮人散步的樣子,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
感知和區(qū)分音的高和低。
根據音的高低大膽表現高人與矮人走路的樣子。
經驗準備:幼兒已學會蹲步走;會做《木頭人》的游戲。
材料準備:《高人和矮人》音樂,圖片,草地,高、矮兩扇門,黑白襪子人手一只。
一、去高矮王國玩。
1、幼兒聽音樂進場。
2、選擇一扇自己喜歡的門進入。
二、情景表演:高人矮人去散步。
2、欣賞音樂《高人和矮人》,出示圖譜。
3、提問:哪段是高人散步的音樂,哪段是矮人散步的音樂?
4、分段學一學高人和矮人散步走路的樣子。
5、聽音樂自由表演。
6、提升要求再次游戲。
三、游戲:高士兵和矮士兵。
1、講述音樂故事:聽說高人國和矮人國要招士兵,請你們來做士兵。高人國的士兵戴上白色的襪子,矮人國的士兵戴上黑色的襪子。
2、講解游戲規(guī)則:先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然后聽清楚音樂,高人的音樂,高士兵出來巡視,矮士兵蹲著不動;當矮人的音樂響起,矮士兵出來巡視,高士兵站著不動。
3、根據音樂角色進行游戲。
4、教師小結,提升要求。
5、可交換角色再次游戲。
四、游戲結束
隨《高人和矮人》音樂離開高矮王國。
小學音樂課件篇九
音樂(含舞蹈)。
欣賞音樂;演唱歌曲;基本舞蹈教授;音樂游戲。
音樂學科要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擺在教學的首位,要以審美為核心,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審美情趣。在音樂教學中,我們應該充分發(fā)揮音樂藝術獨有的魅力,根據兒童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審美心理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使他們從心底里喜歡音樂、熱愛音樂,從而為可持續(xù)學習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特別是要以參與——體驗——感受——表現——創(chuàng)造為主線和脈絡,在潛移默化中,引領學生步入美妙的音樂世界,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最佳教育效果。為此,在教學中給學生提供生動的情境、美妙的音響、充滿童趣的語言以及活潑有趣的游戲活動是上好一節(jié)音樂課的關鍵所在。
1.情感目標:通過聆聽感受歌曲的旋律美、意境美,有感情地表現歌曲情緒,引導學生們對音樂美的感受,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來促進與當地學生們的交流以及通過一些勵志歌曲激發(fā)他們對外面世界的向往,達到激勵作用。
2.知識與技能目標:普及樂理基礎知識,拍子及拍號的含義、常見拍子的類型及分辨。
3.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示范拍、教學生用手打拍子的方式培養(yǎng)基本節(jié)奏感。
《外婆的澎湖灣》《和你一樣》《我相信》《讓我們蕩氣雙槳》《小燕子》《感恩的心》《同一首歌》《魯冰花》《種太陽》《蟲蟲飛》《天鵝湖》《小星星變奏曲》《命運交響曲》《少女的祈禱》《天空之城》《卡農》《春野》《菊次郎的夏天》《梁?!贰抖吃隆贰短K武牧羊》《卡伐蒂那》《藍色多瑙河》《d大調卡農》《八面埋伏》《霸王卸甲》等(具體情況視學生興趣和學習進度而定)。
用音樂感染心靈,完成教學曲目,促進溝通與交流。
小音箱、手機或mp3等音樂播放器。
1.自我介紹。通過自我介紹與同學們相互認識,平易近人、親切的介紹也有利于接下來課程的繼續(xù),并介紹教學大致內容,了解學生音樂掌握水平和興趣所在。
2.規(guī)定課前要求。希望同學們積極踴躍配合,調動積極性,不需要嚴肅的課堂紀律,但是要保證課堂秩序。
3.支教隊員獻曲。支教隊員演唱《和你一樣》,表達我們對當地同學誠摯的問。
候與關心,表達我們是他們的朋友,和他們一樣追求美好的未來的意愿,拉近距離。
4.音樂欣賞。欣賞柴可夫斯基名曲《天鵝湖》等世界經典名曲,通過欣賞音樂增加同學們對音樂美的感受,提高音樂欣賞水平,達到教學預熱,并在歌曲其間穿插樂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故事或作者經歷以及基本音樂樂理介紹。
5.演唱歌曲。介紹基本拍子,教會同學們基本拍子的打法,在之后融入到學習音樂之中。曲目選定視學生之前的掌握情況而定。
6.基本舞蹈教授。支教隊員演示完整成品舞蹈,教授一些舞蹈基本動作,截取成品舞片段進行教學。
表演不帶任何強制性和懲罰性質),增強課堂樂趣,在快樂輕松的氛圍中欣賞音樂,感受音樂。
8.最后表演。由同學們投標決定選擇歌曲,在告別會上進行演唱,表達惜別,祝福之意。
小學音樂課件篇十
1、用自然柔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2、用《梅花》的旋律演唱其他歌曲,初步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創(chuàng)作欲望。
用柔美的聲音演唱歌曲,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現歌曲。
創(chuàng)造不同的演唱方式;創(chuàng)編新歌曲。
多媒體課件,電子琴,錄音機。
1、老師朗誦詩詞《卜算子·詠梅》,請同學們猜一猜,詩中描寫的是哪種植物?
2、結合多媒體圖片認識梅花,知道梅花的花語是“堅強、忠貞、高雅。”
這是一篇回憶錄,有過經歷就能沉淀情感,她以倒敘的手法勾畫出了一位遠在異鄉(xiāng)的老華僑,也就是她的外祖父與梅花之間的那份深情。因此,我以“梅花”為主線,以讀代講,大膽想象,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外祖父愛梅花,并在愛梅花中寄托愛祖國的感情。進而引導學生做一個有梅花品性的人。
由于文中的時代離學生的生活較遠,學生不易理解。因此,外祖父對梅花品格的`闡述是學生理解的難點,也是教學的重點。
基于以上思考,我對本課第二課時設計了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三品梅花魂、由淺入深,逐步體會梅花魂的深層含義。
1、仔細聆聽歌曲,說一說這首歌的歌詞出自哪首古詩?(王安石的《梅花》。)。
2、全體學生有感情的背誦詩詞。
3、再聽歌曲,數一數整首歌中詩句重復了幾次。
4、第三次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情緒。
5、講述古詩創(chuàng)作背景,加深學生對詩詞的理解,初步引導學生用恰當的感情演唱歌曲。
6、老師彈琴范唱,學生輕聲哼唱旋律。
7、學生隨琴輕聲演唱歌曲。
8、糾正學生演唱不準確的樂句,反復練習。
9、請學生找出演唱中的難點,集體練習。
1、學生齊唱,提示大家用柔美的聲音自然地演唱。
2、為學生的演唱錄音,通過自評與師評找出不足,總結演唱技巧,再次齊聲演唱。
3、學生分組演唱、單獨演唱,師生互評。
1、組織學生創(chuàng)編演唱方式,如領唱與齊唱等,分組進行練習并展示。
2、你能用《梅花》的旋律演唱其他歌曲嗎?推薦陸游的《卜算子·詠梅》、孟浩然的《春曉》。
小結:所有的創(chuàng)作最初都是由模仿開始的,積累一定的經驗后,逐漸加入自己的東西,就形成了新的作品,只要勇于嘗試,每個人都可能成為音樂家。老師期待著你們的成功。
再次演唱歌曲結束本課。
小學音樂課件篇十一
1、了解藏族的風俗民情,并學會演唱《多快樂呀、多幸?!愤@首歌曲;
2、參與歌詞創(chuàng)編,讓學生感受音樂的無限魅力;
3、積極學習簡單的藏族舞蹈動作,參與歌表演,在唱唱跳跳中體驗藏族兒童載歌載舞的快樂。
1、了解、體驗和感受藏族風俗民情;
2、參與創(chuàng)編歌詞的活動,并能積極參與歌曲《多快樂呀,多幸福》的表演。
教學難點:
1、歌曲中強弱部分的處理
2、感受藏族的風俗民情
課件、鋼琴、碰鈴、沙錘、串鈴等。
一、律動:
(1)《我的朋友就是你》 (進教室)
(2)《祖國,祖國,我們愛你》 (動作、器樂)
二、新授內容:
1、導入:
師:看到小朋友們這么開心,這么幸福的笑容,徐老師突然想到另外一個地方,也有一群幸福的小孩,聽,他們現在正高興地歌唱呢!
聽(播放課件《多么快樂呀,多么幸福》 (師舞蹈)
2、介紹西藏
師:小朋友們能夠聽出,這群快樂的小孩,是來自什么地方的嗎? 生:……
師:真棒。藏族是我國的少數民族的一員,藏族人民熱情好客,對外來的朋友都會獻上哈達表示歡迎。藏族人民能歌善舞。藏族的服飾色彩鮮艷,飾品多樣,非常漂亮。藏族有非常出名的珠穆朗瑪峰,海拔很高,大約有8848千米,據說那里是隔天很近的地方。藏族人民居住在海拔很高的高原上。那里的人們勇敢堅強,也非常樸實。藏族人民信仰佛教,修建了很多寺廟。在平日的活動中,藏族人民善于賽馬,所以他們非常的快樂。
師:今天,徐老師就帶小朋友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藏族的歌曲《多快樂呀,多幸福》,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3、學唱
(1)聽 (切換 alt+tab )
(2)讀歌詞 {師:你們能跟著徐老師把歌詞讀一讀嗎?}
師:小朋友們有沒有發(fā)現,歌詞中出現了一個很特別的詞?
生:……
師:對了,“查拉羊卓拉”是表示很高興、很快樂、很幸福的意思。
(3)節(jié)奏練習
師:現在徐老師要來考考大家,我來做一個拍手跺腳的練習,你們來模仿我。
小學音樂課件篇十二
1、 聆聽《牧童》
2、 聆聽《牧童到哪里去了》
3、 表演《牧童》
4、 表演《放牛歌》
1、 通過聽《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學生熱愛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變化。
2、 在音樂實踐活動中認識三角鐵,探索三角鐵的敲擊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勢。
3、 準確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試著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鐵伴奏,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間奏處加入鑼、鼓、镲的伴奏,感受為歌曲伴奏的愉快。
1. 歌曲《牧童到哪里去了》
《牧童到哪里去了》是近年來創(chuàng)作的一首具有濃郁民歌風的兒童歌曲,2/4、3/4變換拍子,七聲商調式。全曲由兩部分組成。這首歌以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為大背景,表現了在祖國飛速發(fā)展的時代,“上學的孩子一個也不能少”的本意,使生活在祖國懷抱里的孩子都能實現上學的理想。
2. 合唱曲《牧童》
《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采用2/4拍、c大調、四樂句的一段體結構。本曲像一幅田園風景畫,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生活的熱愛,這種發(fā)自內心的情感被大多數人所接受,成為人們喜愛的外國歌曲之一。
3. 歌曲《牧童》
《牧童》是一首山歌風的江蘇民歌。4/4拍。歌曲的節(jié)奏舒展,旋律優(yōu)美抒情。歌詞以童心描繪出藍天、白云、綠水、青草,勾勒出一幅美麗的田野風光,抒發(fā)了小牧童悠閑放牧的愉快心情。歌曲的第三段至結束全以小牧童的吆喝聲襯詞為歌詞,巧妙地補充了短小而意猶未盡的情境,使得歌曲的情感得以充分地抒發(fā),給人一種完滿的審美感受。
4. 歌曲《放牛歌》
《放牛歌》是一首民歌風的創(chuàng)作歌曲。2/4拍,一段體結構。
歌曲歡快活潑,很有朝氣。有趣的是聰明的作曲家采用模仿笛聲的小過門作為樂句的加花補充,使得歌曲演唱難度小,聽起來還很豐滿。在歌唱中,我們仿佛看到小牧童吹著小笛、騎著牛兒興致勃勃把家回的情景,活生生地出現在人們的面前。
本課的歌曲第一首學生比較容易掌握,學習起來比較的輕松,第二首歌曲不是很難,但是學生在演唱時容易把第一遍的最后一句的低音唱成高音,這個地方老師要多加提醒。其次兩首歌的情緒不同,教師要讓學生充分的去表現兩首不同情緒的歌曲。
小學音樂課件篇十三
從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霍華德61加德勒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英文簡稱mi)來看,每個幼兒天生都應該是個音樂家,每個幼兒都喜歡在音樂中暢游,幼兒是與音樂最親近的人群之一。由此,我們也感受到音樂教學過程不是封閉孤立的,而是要成為幼兒對音樂的認識與實踐相融合、相統(tǒng)一的過程,隨著幼教改革的發(fā)展,我們的音樂教育也嘗試著新的組織形式,注重幼兒的主動投入。
中班幼兒要喚起對音樂的興趣,為他們向音樂高深方面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僅僅依靠歌曲、動作肢體的表達是不夠的。我們更注重人對音樂的最基本的感受,體驗。這種感受和體驗的獲得不是依靠外在的知識灌輸,技術訓練,而是要通過人們的親身參與,自發(fā)地、自然的習得。這也是本次活動設計的依據。
在節(jié)奏游戲中,初步感知節(jié)奏中的休止停頓(休止符),對音樂中的休止產生了解的興趣。
材料準備與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多媒體 電子琴音樂 小青蛙圖片 休止符圖片
一、逍遙的小青蛙
t:夏天到了,誰開開心心的到池塘邊來玩啦?(小青蛙)
t:小青蛙們,你們想不想一起來唱歌???(兩遍:一遍分聲部,一遍齊唱,中間無間奏兩遍)
二、參加森林音樂會
1、四分音符的節(jié)奏練習
t:小青蛙在池塘邊玩得真開心啊,于是他們組織了一次聚會,看看來了幾只小青蛙?
t:他們聚會的時候想排一個節(jié)目,去參加森林音樂會,你們想不想也來參加排練呀?
t:小青蛙住在方方的格子里,每個格子表示一拍,我們看見一個小青蛙就要唱一拍。
2、八分音符的節(jié)奏練習
3、節(jié)奏中的休止
t:有的小青蛙唱得累了,他們就先回家了,那這個地方我們應該怎么唱?
t:音樂里面讓小音符休息的記號,有一個專門的名字叫休止符。“休”(休息)“止”(停止)像剛才我們停一格,停一拍的這個休止符叫四分休止符。
t:我們再來猜猜看,哪個是四分休止符?(出示多媒體,第幾行的第幾個)
t:我們一起來請它出來(叫名字)
t:四分休止符跟我們學過的一個小音符是好朋友呢。猜猜看是哪個小音符呢?
t:當四分音符要去休息,他就請四分休止符來幫他站崗。四分音符唱一拍,四分休止符休息一拍。
t:哪個小青蛙愿意到前面來把這個四分休止符放在里面請房子里的小青蛙休息去。(跟音樂練習)
4、小樂器來試一試
t:你們可真棒,小樂器們也想和你們一起來表演了呢,請你選擇一種小樂器,坐在它的后面。
t:小樂器遇到休止符應該怎么演奏呢?
三、森林音樂會演出嘍
t:讓我們一起來完整的演奏吧。
四、活動延伸:合奏
《綱要》中曾指出“兒童是在主動獲得經驗的過程中,形成和發(fā)展具有個性特點的、語言與非語言的表達和表現方式?!痹谌粘5膶嵺`教學過程中,教師發(fā)現我們班的孩子在學唱歌曲的時候,對于節(jié)奏的把握有時比較模糊。這讓我想到,其實音樂教學活動不僅僅局限于歌曲的教唱、律動表現、樂器演奏等等內容,節(jié)奏在音樂教育中同樣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中班幼兒來說,掌握一些簡單的音樂符號,一方面幫助幼兒解決自身的音樂表現能力,另一方面也為他們更進一步的欣賞感受音樂作好基礎。于是,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這次以節(jié)奏為基礎,滲透簡單的音樂常識的教學活動。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能圍繞感知休止符到實踐體驗運用休止符這兩個重點內容展開,通過幾個不同的環(huán)節(jié),層層遞進,幫助孩子們感受休止。
小學音樂課件篇十四
1、初步認識吉他、小提琴和法國號。
2、聆聽《我是小音樂家》,感受歌曲輕松活潑情緒,激發(fā)學習興趣。
3、在輕松活潑的律動中學會歌曲。
教學重點:在輕松活潑的律動中學會歌曲,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教學難點:正確演唱第四樂句,對比第四樂句與其他樂句的不同之處。
教學準備:電子琴、繩子、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1、導語:今天我們要舉行快樂的音樂會,在這個快樂的音樂會上老師要帶給大家一首快樂的音樂,你們想聽么?(播放《我是小音樂家》的伴奏音樂,師做拍手表演)
2、問:你們覺得這首歌曲的情緒如何???
生:歡快活潑的。
師:那你們打算用什么方式把它表現出來呢?
(師鼓勵學生用多樣化的形式表現出來)
3、師:老師也想來表達快樂的心情,下面請你們來看看老師是怎么表演的。
(師根據樂句做不同的拍手動作)
4、師:你們能發(fā)現老師的表演有什么特點么?拍手方式都一致么?
生:略
師告訴學生相同的樂句拍手動作一致的特點,并請學生根據音樂來模仿師的動作。
(設計意圖:從開頭就出現《我是小音樂家》的音樂,并通過簡單的律動來表現樂曲、感受樂曲,旨在創(chuàng)設一種輕松活潑的情緒,使學生在快樂輕松的氣氛中初步感受歌曲的特點,為后面學習歌曲作下鋪墊)
1、師:剛才我們正在享受快樂的時候,有三位小音樂家?guī)е鴺菲飨雭砑尤胛覀兊谋硌荩銈兛?,第一位小音樂家給我們帶來什么樂器?(師用繩子來表現吉他)
師:你們知道剛才第一位小音樂家?guī)淼氖鞘裁礃菲髅矗?BR> 生:吉他
師:那你們知道吉他的故鄉(xiāng)在哪里么?(課件出示吉他的外形以及演奏的姿勢圖,師簡要介紹吉他的特點,并請學生聽它的音色)
師:吉他的音樂好聽么?下面我們一起來學學書上表現吉他音色的樂句。(師彈琴請學生來唱)
2、師:第二位小音樂家也迫不及待地想來展示了,你們看,她帶來了哪種樂器?
(師用繩子表現小提琴)
師:你們知道她帶來了哪種樂器么?
生:小提琴
師:那你們知道小提琴的故鄉(xiāng)在哪里么?(課件出示小提琴的外形及演奏姿勢圖,師簡要介紹小提琴的特點,并請學生聽聽它的音色)
師:小提琴的聲音好聽么?下面我們一起去學學書上表現小提琴音色的樂句。(師彈琴生唱)
3、師:第三位小音樂家早已做好樂器表演的準備了,你們看,是什么樂器呢?(師用繩子表現圓號)
師:知道是什么樂器么?
生:圓號。(師提示)
師:那圓號的故鄉(xiāng)在哪里知道么?(課件出示圓號的外形圖,師簡要介紹圓號的特點,并請學生聽聽它的音色)
師:圓號的聲音好聽么?下面我們來學學圓號的音色吧?。◣熣埳页鰰媳憩F圓號音色的樂句,并彈琴請學生來唱。)
(設計意圖:用繩子來表現樂器,教師親自演示,用課件介紹樂器,旨在讓學生更容易更直觀地了解三種樂器的特征,并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認識三種樂器;用先聽樂器的音色來學唱歌曲,旨在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歌曲的內容,真正的用聆聽法來學唱歌曲。)
1、師:三位小音樂家要出場為我們演唱歌曲了,讓我們用歌聲來迎接小音樂家。(播放錄音范唱《我是小音樂家》)
2、師:你們能來唱唱第一段么?下面請小朋友們跟著老師的琴來唱唱第一段。(師根據學生的演唱及時糾正唱得不好的地方)
3、師:看到你們唱得這么開心,老師也想來唱唱,但是在老師唱的時候要交給你們一個任務,你們聽歌曲中連音與跳音的區(qū)別。(師提示連音與跳音的含義,并提示通過看師的動作來區(qū)別連音與跳音)
(設計意圖:用動作來提示學生跳音與連音的區(qū)別,旨在使學生更容易更直觀的掌握歌曲中活潑與舒展的旋律的對比,同時很好的解決了難點,也能使學生在輕松活潑的氛圍中完成教學任務。)
4、師:我們來加入動作表演吧?。◣煄ьI學生邊做動作邊演唱第一段)
5、師:你們能用同樣的方法來唱唱第二段么?(師彈琴請生唱第二段)
6、師:完成了前兩段,第三段是不是更容易演唱了呀?在第三段的演唱上老師要提出一個新的任務,你們看到“我吹起法國號”這個樂句了么?老師想在這個地方鍛煉一下你們的嘴皮子,看誰的嘴皮子最快。(師彈琴范唱,請生模仿,直到唱對為止。)
7、師:你們三段都會唱了么?下面我們一起加上動作把三段完整的來唱一唱,但老師有一個要求,在遇到樂器的樂句時,我們用演奏樂器的姿勢來完成。好,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表演吧!
(設計意圖:用與前面不同的動作來表演,旨在進一步加深對樂器的印象,很好的完成教學目標一)
8、用多種形式來演唱,但樂器的音色的地方要求齊唱。
(設計意圖:用多種形式演唱,比如分角色唱、分小組唱、領唱與齊唱,旨在進一步鞏固歌曲的演唱,很好的完成教學目標二)
師:小朋友真棒,一招一式都有音樂家的風范,老師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你們當中肯定能產生出一個音樂家,下面老師要把一首好聽的歌曲送給你們,愿你們的音樂夢想在歌聲中實現?。úシ鸥枨冻酥杪暤某岚颉冯x開教室)
(設計意圖:在音樂中開始在音樂中結束,旨在增加課堂的音樂性,更好的調動學生的情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小學音樂課件篇十五
1.通過學習古詩詞創(chuàng)作的歌曲《詠鵝》,感受樂曲中描繪鵝的悠閑自在的音樂形象,體味中國古詩詞的韻味。
2.引導學生能用輕松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表現歌曲。
3. 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造意識和想象力。
體會歌曲中鵝的悠閑自在的音樂形象,引導學生用優(yōu)美的歌聲來表現歌曲,并邊唱邊演。
了解休止符號和反復跳躍記號。
養(yǎng)成教育訓練點:鍛煉學生能用輕松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表現歌曲。
琴、多媒體、錄音機、
(一)導入部分:
謎語
頭 戴紅 帽 子,
身 穿白 袍 子,
腳 蹬紅 靴 子,
唱 歌伸 脖 子。” 學生猜(謎底——鵝)
(二)講故事
通過圖片配合,講訴唐代詩人駱賓王在7歲時創(chuàng)作《詠鵝》的故事。引出本首歌曲的歌詞。
在唐代貞觀年間,有一個聰明的孩子叫駱賓王。他讀書很用功,也很努力,在他7歲的時候呢,就顯示出了不同凡響的文學才華。7歲的小駱賓王很聰明,每當老師提出問題時他都是很積極的回答問題,而且答案回答的也很準確,經常受到老師的鼓勵和夸獎。有一天放學后,小駱賓王和小伙伴們相約到小河邊玩耍。在河面上他們看到了一群鵝,別的小朋友看到鵝后,他們都歡呼雀躍,有的跳了起來,有的學著鵝走路時的樣子,有的學著鵝的叫聲,有的則伸出手指數著他們到底有多少只。小駱賓王卻不同,他認真、仔細的觀察了一下鵝,看到了鵝白白的羽毛,紅紅的腳掌,閃動著水波,在藍天的照耀下,顯得特別好看。洛賓王太喜歡了,于是情不自禁的寫下了一首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波清波。
(三)1.朗誦背誦詩歌《詠鵝》。
2.簡單講訴詩歌里面的含義內容。
大白鵝呀大白鵝,你彎曲著脖子仰天歡叫,潔白的身軀漂浮在碧綠的水面上,紅紅的和腳掌波動著清清的水波。
(四)1.聆聽歌曲,使學生初步了解歌曲內容。
2.讓學生簡單了解休止符和樂曲中的反復跳躍記號。
3.學唱歌曲,由老師領唱學生跟唱。
(五)邊唱邊演
要求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邊唱邊演《詠鵝》。
(六)拓展
欣賞其他音樂家創(chuàng)作的同名歌曲《詠鵝》,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學生音樂鑒賞能力。
小學音樂課件篇十六
1、復習上學期所學習的知識。
2、綜合訓練。
3、讀譜知識:高音譜號、音符。
4、歌曲:海鷗(學譜)。
1、認識高音譜號和音符的構成,并練習書寫。
2、通過聽辨和音的高低排列,使學生初步知道音階(不出現名稱)的一種排列形式。
教學重點:理解高音譜號和音符的構成,并能書寫。
教學難點 :聽辨和音的高低排列。
教學手段:錄音機、磁帶
1、請同學說一說新學期應該怎樣上好音樂課。
2、教師講解自己對學生的要求。
3、做常規(guī)訓練:發(fā)聲練習、隊形。
1、請學生按順序將書上的音符讀一讀、認一認。教師將每個音彈一遍,請學生跟著唱一唱。
2、教師每次彈兩個音,以do為出發(fā)點。請學生聽辨。將聽到的兩個音連起來。
1、教師介紹高音譜號:是g字的變形,其中心記在五線譜上的第二線上,表示第二線上的音為小字一組g。
2、請同學觀察高音譜號有什么特點?討論并說一說。
3、教師示范書寫,請同學跟著教師一起寫一寫。
注意:起筆略低于第二線,交叉在第四線。
(請同學看第6頁的綜合訓練三,寫一寫)。
4、同樣方法學習音符,注意分清音符的符頭、符干、符尾、符杠。同樣在書上寫一寫。
對它就是海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歌曲。
2、教師范唱。請同學說一說,這首歌有什么特點?聽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3、兩人一組,一起念譜。
4、教師帶領大家一起讀譜。
5、聽琴唱譜,注意休止符處。
今天我們認識了高音譜號和音符各個部分的名稱,而且我們學會了寫音符。今天回去請同學們在五線譜上寫寫。另外,下節(jié)課我們學唱海鷗,請同學們回去以后搜集海鷗的有關知識,下節(jié)課給大家介紹一下,看誰找的最豐富。
板書設計 : 讀譜知識:高音譜號
音符:符頭
符干
符尾
小學音樂課件篇十七
1. 感受歌曲歡快的情緒,通過指導切分節(jié)奏和和點節(jié)奏的演唱,使同學初步學會演唱歌曲。
2. 通過歌詞和舞蹈動作的創(chuàng)編活動,培養(yǎng)同學的想象力、表示力。
感受歌曲歡快的情緒,初步學唱歌曲。
指導同學唱準確歌曲中切分節(jié)奏和和點節(jié)奏局部。
圖片、局部打擊樂器、補充磁帶
一.導入
1.出示花的圖片,問:大家喜歡這些花嗎?那你都知道哪些花的名字?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描寫花的歌曲《對鮮花》。
二.新課
1.聽錄音范唱,考慮:歌曲在演唱方式上有什么特點?(對唱:一問一答)
2.歌中描寫了哪些花?每種花有什么特點?
3.兩人為一組,相互一問一答讀一讀歌詞。
4.學唱歌曲:
(1) 跟錄音范唱初步齊唱歌曲。
(2) 跟琴指導同學的演唱:
切分節(jié)奏:
和點節(jié)奏:
(3) 男女生對唱歌曲。
(4) 換過來進行練習,并加打擊樂器進行伴奏。
(5) 兩人為一組對唱,背一背歌詞。
(6) 跟音樂伴奏邊做拍手游戲邊進行對唱,兩人一組。
5.創(chuàng)編活動。
(1) 你能給這首歌曲加上好看的動作嗎?
(2) 請幾組同學進行扮演。
(3) 書中只描寫了四種花,可是我們知道的花有那么多種,讓我們唱一唱更多美麗的花好嗎?教師示范。
(4) 小組進行歌詞的創(chuàng)編活動。
(5) 請幾組同學進行扮演。
6.今后我們還會學習更多的像《對鮮花》這樣的北京兒歌。讓我們在另一首我們學過的北京兒歌《打花巴掌》中結束今天的音樂課。
小學音樂課件篇一
《種玉米》是一首印度尼西亞兒童歌曲,歌曲充滿勞動熱情,四二拍,音調堅定有力,描繪了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用辛勤的勞動換取豐盛的果實。
1.能用堅定有力的聲音、歡快飽滿的情緒準確演唱歌曲《種玉米》。
2.通過節(jié)奏練習、模唱、對比等方式唱準歌曲中帶有附點節(jié)奏的樂句。
3.通過聽唱法學習歌曲,感受歌曲所表現種玉米的勞動熱鬧場面,培養(yǎng)愛勞動的傳統(tǒng)美德。
能用堅定有力的聲音、歡快飽滿的情緒準確演唱歌曲《種玉米》。
通過節(jié)奏練習、模唱、對比等方式唱準歌曲中帶有附點節(jié)奏的樂句。
電子琴、多媒體電腦課件、單響筒,圖片等。
設問:同學們都知道現在是秋天,那秋季是一個什么樣的季節(jié)呢?(豐收的季節(jié),收獲的季節(jié))。
師:同學們吃過烤玉米、煮玉米嗎?在這個季節(jié)里賣烤玉米煮玉米的非常多,現在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玉米的成長過程。
(播放課件)。
【設計意圖:通過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對歌曲產生興趣,為學唱歌曲做準備?!俊?BR> 師: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印度尼西亞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呢?(種玉米)。
(課件播放歌曲)(出示課題)。
設問:請你仔細聽一聽孩子們在種玉米時都有哪些勞動動作?你能試著做一下嗎?
(除草、施肥、撒種子、澆水)。
【設計意圖:為能用堅定有力的聲音演唱歌曲做鋪墊。】。
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唱這首印度尼西亞兒童歌曲《種玉米》,請同學們打開書到22頁,仔細看歌詞,用手指指著歌詞,在心里跟著老師一起唱一唱。
聽后設問:歌曲是幾拍子的?他的節(jié)拍特點是什么?請你用拍手的方式告訴大家。
(四二拍、節(jié)拍特點強弱)。
師:請同學拿出筆,認真聽老師讀歌詞,如果有不認識的字請你在旁邊標好拼音。
(課件展示)。
教師用打擊樂器分別擊拍兩條節(jié)奏,讓學生分辨是哪一個,然后學生用拍手的方式分別拍出兩條節(jié)奏,不準確的地方教師指導糾正。
設問:第一條節(jié)奏是歌曲的哪一句?請你找出來告訴大家。
(學生找出后試著按節(jié)奏讀出歌詞)。
設問:第二條節(jié)奏歌曲中出現了幾次?請你分別找出來,并且按著節(jié)奏把歌詞讀出來。
(教師指導讀的不準確的地方,全班齊讀)。
【設計意圖:為解決歌曲中的難點做準備,為了學生能準確演唱歌曲做鋪墊】。
設問:找出自己唱的不準確的樂句。
學生唱得不準確的樂句教師彈琴范唱,學生模唱至唱準,(全班齊唱)。
【設計意圖:解決歌曲的重難點,為能準確演唱歌曲做鋪墊?!?。
(在學生唱的不準確的樂句教師指導唱準。)。
控制力度以及用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學生可以加入種玉米時的勞動動作表現歌曲。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表現力,感受歌曲帶來勞動時的快樂,培養(yǎng)熱愛勞動的美德】。
師:同學們,歌曲中的小朋友在勞動時心情是怎么樣的?
(開心的)。
師:那你們在勞動時心情是怎么樣的?為什么呢?
(學生熱愛勞動,喜歡勞動,享受勞動)。
小學音樂課件篇二
教學目標:
1、這是一節(jié)以聲樂為主、律動為輔的綜合課。學生通過自學和教師指導的學習方式,正確掌握歌曲的旋律、節(jié)奏。
2、為歌曲創(chuàng)編律動。
重點難點:
1、用自然、真摯的歌聲表現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
2、為歌曲創(chuàng)編律動。
課前準備:《快樂寶貝》歌片、歌曲磁帶。
教學過程:
一、律動。
1、初聽。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硪皇讋痈惺愕母枨?,請同學們邊聽邊跟著樂曲的節(jié)奏打拍子。
生:聽音樂活動。
2、復聽。
師:同學們的節(jié)奏感真強,這一遍我們再聽的`時候,請大家跟我一起做律動。
師生活動:跟著音樂做律動。
二、教唱歌曲。
1、范唱。
師:同學們的動作非常優(yōu)美,現在請大家休息休息,聽老師把這首歌曲給大家唱一遍(師范唱)。
2、接龍游戲。
師:這一遍,我請同學們和老師配合,唱的部分老師來完成,說的部分請同學們來完成(師生接唱)。
3、學唱歌曲。
師:請同學們看著歌片,跟著錄音自己學唱歌曲。
生:自學歌曲。
4、指導糾正。
(1)說的部分切忌大聲喊叫。
(2)襯詞“嚕啦”的咬字要清晰,突出快樂寶貝的得意心情。
(3)第16小節(jié)的“寶貝”用氣息支持,唱滿四拍。
5、鞏固新授。
師:請同學領唱(1~2名)。
生:通過領唱、齊唱,用自然、和諧的聲音表現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
三、創(chuàng)編活動。
1、談話。
師:歌曲中唱到的快樂寶貝是誰呀?
生:是我們。
師:誰來說說你的快樂,讓我們大家一起分享。
生:……。
2、創(chuàng)編律動。
師:同學們有這么多的快樂,讓我們唱起來、跳起來,盡情展現我們快樂的生活吧!
生:一邊唱《快樂寶貝》,一邊即興表演。
小學音樂課件篇三
一、通過講述《天鵝湖》故事內容,讓學生感受體會樂曲的情緒的發(fā)展。
二、通過選擇彩帶表現樂曲的情緒發(fā)展,讓學生接觸了解帶再現的三段式結構。
三、通過各種形式的對同一樂曲的欣賞,讓學生能記住樂曲的主要旋律。
四、啟發(fā)學生展開豐富地想象。鼓勵學生能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用自己喜歡的方式 (如:演奏、跳舞、畫畫、寫詩等等)來表現出對樂曲的感受。
感受樂曲的情緒和發(fā)展變化,記住主題旋律與樂曲的結構。
理解樂曲所要表達的意境。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自己對樂曲的理解和感受。
多媒體課件 紅、藍兩種顏色的絲帶 白紙 油畫棒
合作學習法 談話法 創(chuàng)作學習法 模仿學習法 討論法
1、師:孩子們,讓我們隨著音樂,模仿老師的動作進教室。音樂《天鵝湖》
2、師生問好。
1、邊聽邊讓學生仔細看看這是哪種小動物?
2、提問:動畫片中的小動物是誰?(天鵝)哪你對天鵝了解多少?(學生談)
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美麗、善良的公主名叫歐得珍。由于她不愿意嫁給邪惡的貓頭鷹妖精羅度巴特,被羅度巴特變成了一只不會說話的白天鵝。一天晚上勇敢的王子奇夫里特王子露過天鵝湖邊,發(fā)現了只有在晚上才能變回人形的公主。王子很好奇便上前詢問,公主向他講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并且告訴他只有勇敢、真誠的人才能解除魔法。羅度巴特知道他們見面非常生氣,為了阻止王子解除魔法,他想出了一個壞主意。他讓自己邪惡的貓頭鷹女兒變公主的模樣去參加王子的舞會,而把真正的公主關進了高高的鐵籠子里,公主多傷心呀,當王子發(fā)現真像以后,便與羅度巴特展開了生死搏斗,最終王子用勇敢消滅了邪惡的魔法師和他的女兒,解除了施加在公主身上的魔法。讓她變回了原來的樣子,并且快樂的生活下去。
去欣賞由俄羅斯著名的作曲家、音樂教育家――柴科夫斯基為故事中公主講述自己不幸遭遇時創(chuàng)作的一段管弦樂曲。
1、請大家認真傾聽,感受一下樂曲所要表現的情緒,并充分發(fā)揮你所想像力,為樂曲取一個好聽的名字。多媒體播放《天鵝湖》教師輕聲的配上講述,幫助學生理解內容。
3、隨著故事中公主講述時情緒的波動,樂曲的情緒也隨之上下起伏,大家的座位底下有紅、藍兩種顏色的彩帶,請大家隨著樂曲情緒的變化選擇顏色適合的彩帶揮動,感受樂曲發(fā)展時的情緒變化。并記一記你使用彩帶的.顏色順序。
4、學生談談使用的顏色順序,教師總結:大家在開頭和結尾都用了藍色,中間則是藍紅交替使用,是不是?根據大家所使用的顏色順序,我們把樂曲分成了三個部分。
7、再來聽聽第二部分,公主正在說些什么讓她的情緒這樣激動。大家可以繼續(xù)揮動紅色彩帶來體會公主此時此刻的心情。
9、學生發(fā)現開頭和結尾的旋律很相似,教師總結:像這樣開頭和結尾情緒、旋律相似,而中間有著較大的差異,我們把這種曲式結構稱為:帶再現的三段式結構。
10、 請三位同學隨著音樂把剛剛大家想到的公主的語言加入到相應的旋律情緒中去,來為這首樂曲加上精彩的旁白。
11、 欣賞完由管弦樂演奏的《天鵝湖》以后,讓我們再來欣賞一下由兒童表演的芭蕾舞《天鵝湖》,讓我們和小演員們一起跳一跳。用動作來感受一下樂曲表達的內容和情緒。
13、 學生自由活動,教師個別指導。
14、 分別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創(chuàng)作。
15、 教師小結
16、 師生隨著《天鵝湖》音樂,由跳舞的同學帶領飛出教室。
小學音樂課件篇四
教材分析:
《種玉米》是一首印度尼西亞兒童歌曲,歌曲充滿勞動熱情,四二拍,音調堅定有力,描繪了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用辛勤的勞動換取豐盛的果實。
教學目標:
1.能用堅定有力的聲音、歡快飽滿的情緒準確演唱歌曲《種玉米》。
2.通過節(jié)奏練習、模唱、對比等方式唱準歌曲中帶有附點節(jié)奏的樂句。
3.通過聽唱法學習歌曲,感受歌曲所表現種玉米的勞動熱鬧場面,培養(yǎng)愛勞動的傳統(tǒng)美德。
教學重點:
能用堅定有力的聲音、歡快飽滿的情緒準確演唱歌曲《種玉米》
教學難點:
通過節(jié)奏練習、模唱、對比等方式唱準歌曲中帶有附點節(jié)奏的樂句。
教具:
電子琴、多媒體電腦課件、單響筒,圖片等。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歌
二、發(fā)聲練習曲《我們一起來唱歌》
三、學唱歌曲《種玉米》
1、導入:
設問:同學們都知道現在是秋天,那秋季是一個什么樣的季節(jié)呢?(豐收的季節(jié),收獲的季節(jié))
師:同學們吃過烤玉米、煮玉米嗎?在這個季節(jié)里賣烤玉米煮玉米的非常多,現在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玉米的成長過程。
(播放課件)
【設計意圖:通過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對歌曲產生興趣,為學唱歌曲做準備?!?BR> 2、初聽歌曲錄音范唱
師: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印度尼西亞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呢?(種玉米)
(課件播放歌曲)(出示課題)
3、復聽歌曲
設問:請你仔細聽一聽孩子們在種玉米時都有哪些勞動動作?你能試著做一下嗎?
(除草、施肥、撒種子、澆水)
【設計意圖:為能用堅定有力的聲音演唱歌曲做鋪墊?!?BR> 4、教師彈琴范唱歌曲
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唱這首印度尼西亞兒童歌曲《種玉米》,請同學們打開書到22頁,仔細看歌詞,用手指指著歌詞,在心里跟著老師一起唱一唱。
聽后設問:歌曲是幾拍子的'?他的節(jié)拍特點是什么?請你用拍手的方式告訴大家。
(四二拍、節(jié)拍特點強弱)
5、教師按歌曲節(jié)奏讀歌詞。(用單響筒打拍子,邊打邊讀歌詞)
師:請同學拿出筆,認真聽老師讀歌詞,如果有不認識的字請你在旁邊標好拼音。
6再次復聽歌曲錄音范唱,請學生用手指指著歌詞輕聲跟唱。
7節(jié)奏小練習:(課件展示)
教師用打擊樂器分別擊拍兩條節(jié)奏,讓學生分辨是哪一個,然后學生用拍手的方式分別拍出兩條節(jié)奏,不準確的地方教師指導糾正。
設問:第一條節(jié)奏是歌曲的哪一句?請你找出來告訴大家。
(學生找出后試著按節(jié)奏讀出歌詞)
設問:第二條節(jié)奏歌曲中出現了幾次?請你分別找出來,并且按著節(jié)奏把歌詞讀出來。
(教師指導讀的不準確的地方,全班齊讀)
【設計意圖:為解決歌曲中的難點做準備,為了學生能準確演唱歌曲做鋪墊】
8、再次復聽歌曲,學生輕聲跟唱。
設問:找出自己唱的不準確的樂句。
學生唱得不準確的樂句教師彈琴范唱,學生模唱至唱準,(全班齊唱)
【設計意圖:解決歌曲的重難點,為能準確演唱歌曲做鋪墊?!?BR> 9、師生共同練唱歌曲:男女生接唱,小組接唱等方式。
(在學生唱的不準確的樂句教師指導唱準。)
10、教師啟發(fā)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控制力度以及用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學生可以加入種玉米時的勞動動作表現歌曲。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表現力,感受歌曲帶來勞動時的快樂,培養(yǎng)熱愛勞動的美德】
四、教師小結:
師:同學們,歌曲中的小朋友在勞動時心情是怎么樣的?
(開心的)
師:那你們在勞動時心情是怎么樣的?為什么呢?
(學生熱愛勞動,喜歡勞動,享受勞動)
小學音樂課件篇五
1、聽《拍手歌》進教室并做簡單律動。
2、問好:一半學生吹奏口琴,一半學生唱。
3、模仿練習與重點樂句解決:
a、模仿練習:
聽、唱幾組模仿進行的音。
b、重點樂句:
(1)從模仿練習引出第二樂句的c大調旋律。
(2)板書出示
提問:這條旋律除了模仿外還有什么手法嗎?(重復)
(3)學生再唱一遍,然后教師用g大調的音高唱一遍。
提問:老師唱的和你們一樣嗎?
學生回答:略
引出教師唱的是g大調。
(4)改寫旋律(從do=c改寫在 do=g)
方式:抽一個學生到前面改,其余同學小組進行。
(5)糾正答案,并讓學生在口琴上找找音高。
4、情境布置的導入:
(1)學生吹奏剛才的旋律,教師配唱歌詞“我們決不傷害益蟲,快快飛到大樹林中”。
(2)設問:是誰要飛到大樹林中來?
5、情境布置:
師生在《小蜜蜂》音樂的伴奏下共同布置美麗的樹林。
流 程 說 明
情境導入可以景激情,使學生盡快進入一種美的氛圍之中,設置疑問可激發(fā)學生的好奇與學習欲望,情境布置時播放的《小蜜蜂》的伴奏音樂可使學生熟悉音樂,為歌曲的學唱作鋪墊。
1、導入:同學們布置時,教師已躲到花叢后,布置完后,突然從花叢后伸出手(手中拿著小蜜蜂的圖畫)說:“咦!是誰飛來了!”
學生回答:小蜜蜂!
2、熟悉歌曲:(播放伴奏音樂)
a、教師邊用 lu 哼唱,邊將手中的蜜蜂隨樂飛舞。
b、師生共同用 lu 哼唱。
c、閉上眼睛,想象畫面。
教師評價學生想象的畫面,并用優(yōu)美的語言再一次將學生帶入美的意境中去。
d、邊唱邊做簡單游戲。
3、學唱歌曲
a、導入:
師:好聽嗎?想不想學:就讓我們在口琴的幫助下自學。
b、板書出示《小蜜蜂》全曲。
教師提示,讓學生發(fā)現第一樂句與第三樂句是重復的手法。
c、學生自學歌曲。
方法:學生以小組方式自學,教師從旁指導。
4、演唱歌曲
a、(1)舉手的同學唱,其余伴奏;(2)交換;(3)集體唱,教師伴奏
b、(1)一半唱,一半伴奏;(2)交換 ;(3)教師唱,集體伴奏
c、教師做指揮(跪在學生中間)師生按樂句輪流唱
d、請一同學也來做做小指揮
5、歌曲處理:
師生共同用活潑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
流 程 說 明
在歌曲的學唱、演唱過程中,學生們都會有輕松愉悅的感覺,因為他們置身于大樹林之中,并且用自學的方式來學唱歌曲既增添了孩子們的信心,又避免了枯燥乏味的讀譜唱譜過程,在情境布置與熟悉歌曲的過程中都是用多聽、多感受的方法,通過聽覺為先導培養(yǎng)了孩子對音樂的感受能力。
1、學生自己選擇道具(打擊樂器、頭飾〈花、草、樹、蜜蜂〉、口琴等)。
2、學生討論并進行角色表演。
3、創(chuàng)設場景師生共做邀請小蜜蜂采蜜的游戲。
我讓學生隨音樂舉手投足,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流露真情,在動中感受,體驗及表現美,學生在寬松的氣氛中自由地參與,既激發(fā)了興趣,發(fā)展了個性,又提高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小學音樂課件篇六
1、 欣賞歌曲《牧童哪里去了》
2、 學唱少兒歌曲《牧童》
3、 律動少兒歌曲《牧童》
4、 節(jié)奏樂器三角鐵的認識與演奏
1、 通過聆聽歌曲《牧童哪里去了》,感受牧童的放牧生活,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
2、 視聽結全學習歌曲《牧童》。通過圖形譜直觀感受旋律的高低、長短;培養(yǎng)學生的初步的視唱能力。
3、 通過創(chuàng)編動作與師生互動的交流,學習以動作來表現體驗自己的情感,引導學生參加音樂實踐活動。
4、 通過為歌曲伴奏的過程中學習認識三角鐵,學習其演奏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勢。
錄音機,投影。
一、常規(guī)練習
1. 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chuàng),有較規(guī)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jié)拍或節(jié)奏)。
2. 音樂課堂小常識:坐姿、歌唱的常規(guī)等。
3. 復習前課內容。(唱游為主)
二、新課學習:
1. 小練習:三角鐵認識。教師介紹三角鐵的演奏方法與姿勢,練一練。(也可與學生共同探討其演奏方法與姿勢)
2. 歌曲學習:(出示投影片)
2) 教師范唱歌曲,邊唱邊指投影歌片
3) 引導學學生模唱學習歌曲。(教師指譜,注意第三段歌詞與結束句的位置。)
4) 通過分句唱熟練歌曲的演唱。
5) 通過自編游戲表演歌曲《牧童》要求自創(chuàng)編動作,從學生的自創(chuàng)動作中選編成游戲進行表演。(在表演時,選幾名學生用三角鐵隨樂曲進行伴奏)
3、 欣賞歌曲《牧童哪里去了》
1) 初聽前,與學生交流“牧童”到底到“哪里去了?”后(完整聽全曲)。
2) 談談感想:牧童到哪里去了?為什么?教育學生珍惜學習時光。
3) 復聽:自由活動:隨歌曲《牧童哪里去了》自由地進行選擇表演活動。(時間充許的話,也可讓學生分組創(chuàng)編、教師加以指點后。再分組表演。但在最大的程度內讓學生自由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編能力。)
三、小結:鼓勵與表揚,并指出不足之處。
小學音樂課件篇七
《讀書郎》是一首極富童趣的,具有鮮明西南民歌特點的創(chuàng)作歌曲,羽調式,2/4拍,中速,結構為帶再現的一段體。歌曲采用了較密集的節(jié)奏,富有動感的旋律進行,前倚音的應用,生動地刻畫了讀書郎天真活潑的形象,口語化的歌詞又表現出孩子們知書達理、堅強自尊的內心世界及孩子們對光明的未來充滿希望的心情和樂觀主義精神,襯詞的加入使歌曲更富于童趣。學生在唱好這首歌的同時,應該更懂得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更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
1、用輕松有彈性的聲音演唱《讀書郎》,有感情地、富有童趣地表現讀書郎活潑天真的形象,培養(yǎng)學生勤奮學習、自強不息樂觀向上的精神及愛國情感。
2、用節(jié)奏樂器為《讀書郎》伴奏,編創(chuàng)簡單舞蹈動作為歌曲增添童趣。
3、欣賞樂曲《牧民新歌》感知作品藝術美,拓展學生音樂視野。
正確演唱歌曲,表現歌曲的情緒。
為歌曲伴奏,歌表演的動作協(xié)調。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
1、出示課件
提問:從四張畫面上你們看到有什么不同?
生:衣服破舊……
生:快樂……
師:但在舊社會,孩子的生活就完全不一樣了。
他們穿的破爛,經常吃不飽,用短小的鉛筆寫字,買不起紙,甚至在地上書寫。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學習,孩子們的狀態(tài)怎么樣呢?今天,我們來學習歌曲《讀書郎》。
三、激情——了解宋揚的生平以及《讀書郎》的創(chuàng)作過程
宋揚(1918---2004)作曲家,湖北人,年輕時參加革命,后加入中國共產黨,1944年秋,他在廣西工作時不幸負傷,被送往醫(yī)院治療,醫(yī)院附近有一所小學,孩子們每天背著書包從病房門經過,他很受感動,寫下了這首《讀書郎》,一時間,歌曲唱遍祖國大地。
【設計意圖】通過講故事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學習歌曲的興趣。
三、感受情感——學習歌曲《讀書郎》
1.聽錄音范唱 (出示課件)
師:速度,情緒如何?
生: 中速天真的、活潑的。
【設計意圖】通過初聽歌曲,體會歌曲的情緒
2.聽完這首歌,大家快速的看歌詞。
師:讀書郎為什么要讀書?表現了讀書郎的什么品質?
生:為了窮人要翻身。 勤奮 、有志氣、愛國。
師:這首歌節(jié)奏密集,旋律動感,一直在少年兒童中廣為流傳,深刻表現了舊社會讀書郎對未來充滿了希望,自強不息、樂觀向上的精神。
3、按節(jié)奏朗讀襯詞,隨琴演唱。(節(jié)奏訓練)
襯詞有什么作用?(增強歌曲的童趣,更能表現音樂情緒)
4、出示課件:前倚音的知識和示范唱(前倚音表現兒童的天真、頑皮。)
5、學唱歌曲 (注意聲音的模仿與吐詞的清晰,提示應注意的地方。)
生:天真,活潑向上的情緒唱。
6、發(fā)聲及聽唱法學習歌曲
7、小組輕聲練唱
8、隨琴齊唱
9、學生表演唱,并用節(jié)奏樂器為歌曲伴奏 ( 放伴奏音樂)創(chuàng)編簡單舞蹈動作。
10、歌曲分析
歌曲主題: 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為祖國而努力學習。
曲式:帶再現的一段體調式:羽調式
11、樂曲欣賞《牧民新歌》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作品,拓展學生音樂視野,感受美。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課堂表現,我感覺我在課前準備做得還是不夠充分,所以導課時語言組織不夠精煉,學生的積極性雖然在課堂上表現的很高漲,但我總覺得我的課堂還是缺少點東西。現在的孩子都生活在幸福的年代,他們還不能體會到舊社會讀書郎的痛苦生活,所以他們對歌曲的理解是很有限的,在演唱時,不能達到我所要求的水平,在音樂課堂上我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讓學生在音樂課上發(fā)揮自己的內在潛力。
小學音樂課件篇八
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音樂《高人和矮人》旋律輕快動聽,高低音區(qū)別明顯。于是我根據孩子們的興趣特點設計了小班音樂游戲《高人和矮人》?!毒V要》中指出:讓幼兒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顒又形乙怨适乱?,以在高矮王國玩的情景貫穿,并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音樂游戲,體驗音樂游戲帶來的快樂。
1、感知音的高低,能根據音的高低不同做相應的動作。
2、能按節(jié)拍模仿高人、矮人散步的樣子,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
感知和區(qū)分音的高和低。
根據音的高低大膽表現高人與矮人走路的樣子。
經驗準備:幼兒已學會蹲步走;會做《木頭人》的游戲。
材料準備:《高人和矮人》音樂,圖片,草地,高、矮兩扇門,黑白襪子人手一只。
一、去高矮王國玩。
1、幼兒聽音樂進場。
2、選擇一扇自己喜歡的門進入。
二、情景表演:高人矮人去散步。
2、欣賞音樂《高人和矮人》,出示圖譜。
3、提問:哪段是高人散步的音樂,哪段是矮人散步的音樂?
4、分段學一學高人和矮人散步走路的樣子。
5、聽音樂自由表演。
6、提升要求再次游戲。
三、游戲:高士兵和矮士兵。
1、講述音樂故事:聽說高人國和矮人國要招士兵,請你們來做士兵。高人國的士兵戴上白色的襪子,矮人國的士兵戴上黑色的襪子。
2、講解游戲規(guī)則:先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然后聽清楚音樂,高人的音樂,高士兵出來巡視,矮士兵蹲著不動;當矮人的音樂響起,矮士兵出來巡視,高士兵站著不動。
3、根據音樂角色進行游戲。
4、教師小結,提升要求。
5、可交換角色再次游戲。
四、游戲結束
隨《高人和矮人》音樂離開高矮王國。
小學音樂課件篇九
音樂(含舞蹈)。
欣賞音樂;演唱歌曲;基本舞蹈教授;音樂游戲。
音樂學科要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擺在教學的首位,要以審美為核心,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審美情趣。在音樂教學中,我們應該充分發(fā)揮音樂藝術獨有的魅力,根據兒童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審美心理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使他們從心底里喜歡音樂、熱愛音樂,從而為可持續(xù)學習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特別是要以參與——體驗——感受——表現——創(chuàng)造為主線和脈絡,在潛移默化中,引領學生步入美妙的音樂世界,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最佳教育效果。為此,在教學中給學生提供生動的情境、美妙的音響、充滿童趣的語言以及活潑有趣的游戲活動是上好一節(jié)音樂課的關鍵所在。
1.情感目標:通過聆聽感受歌曲的旋律美、意境美,有感情地表現歌曲情緒,引導學生們對音樂美的感受,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來促進與當地學生們的交流以及通過一些勵志歌曲激發(fā)他們對外面世界的向往,達到激勵作用。
2.知識與技能目標:普及樂理基礎知識,拍子及拍號的含義、常見拍子的類型及分辨。
3.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示范拍、教學生用手打拍子的方式培養(yǎng)基本節(jié)奏感。
《外婆的澎湖灣》《和你一樣》《我相信》《讓我們蕩氣雙槳》《小燕子》《感恩的心》《同一首歌》《魯冰花》《種太陽》《蟲蟲飛》《天鵝湖》《小星星變奏曲》《命運交響曲》《少女的祈禱》《天空之城》《卡農》《春野》《菊次郎的夏天》《梁?!贰抖吃隆贰短K武牧羊》《卡伐蒂那》《藍色多瑙河》《d大調卡農》《八面埋伏》《霸王卸甲》等(具體情況視學生興趣和學習進度而定)。
用音樂感染心靈,完成教學曲目,促進溝通與交流。
小音箱、手機或mp3等音樂播放器。
1.自我介紹。通過自我介紹與同學們相互認識,平易近人、親切的介紹也有利于接下來課程的繼續(xù),并介紹教學大致內容,了解學生音樂掌握水平和興趣所在。
2.規(guī)定課前要求。希望同學們積極踴躍配合,調動積極性,不需要嚴肅的課堂紀律,但是要保證課堂秩序。
3.支教隊員獻曲。支教隊員演唱《和你一樣》,表達我們對當地同學誠摯的問。
候與關心,表達我們是他們的朋友,和他們一樣追求美好的未來的意愿,拉近距離。
4.音樂欣賞。欣賞柴可夫斯基名曲《天鵝湖》等世界經典名曲,通過欣賞音樂增加同學們對音樂美的感受,提高音樂欣賞水平,達到教學預熱,并在歌曲其間穿插樂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故事或作者經歷以及基本音樂樂理介紹。
5.演唱歌曲。介紹基本拍子,教會同學們基本拍子的打法,在之后融入到學習音樂之中。曲目選定視學生之前的掌握情況而定。
6.基本舞蹈教授。支教隊員演示完整成品舞蹈,教授一些舞蹈基本動作,截取成品舞片段進行教學。
表演不帶任何強制性和懲罰性質),增強課堂樂趣,在快樂輕松的氛圍中欣賞音樂,感受音樂。
8.最后表演。由同學們投標決定選擇歌曲,在告別會上進行演唱,表達惜別,祝福之意。
小學音樂課件篇十
1、用自然柔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2、用《梅花》的旋律演唱其他歌曲,初步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創(chuàng)作欲望。
用柔美的聲音演唱歌曲,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現歌曲。
創(chuàng)造不同的演唱方式;創(chuàng)編新歌曲。
多媒體課件,電子琴,錄音機。
1、老師朗誦詩詞《卜算子·詠梅》,請同學們猜一猜,詩中描寫的是哪種植物?
2、結合多媒體圖片認識梅花,知道梅花的花語是“堅強、忠貞、高雅。”
這是一篇回憶錄,有過經歷就能沉淀情感,她以倒敘的手法勾畫出了一位遠在異鄉(xiāng)的老華僑,也就是她的外祖父與梅花之間的那份深情。因此,我以“梅花”為主線,以讀代講,大膽想象,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外祖父愛梅花,并在愛梅花中寄托愛祖國的感情。進而引導學生做一個有梅花品性的人。
由于文中的時代離學生的生活較遠,學生不易理解。因此,外祖父對梅花品格的`闡述是學生理解的難點,也是教學的重點。
基于以上思考,我對本課第二課時設計了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三品梅花魂、由淺入深,逐步體會梅花魂的深層含義。
1、仔細聆聽歌曲,說一說這首歌的歌詞出自哪首古詩?(王安石的《梅花》。)。
2、全體學生有感情的背誦詩詞。
3、再聽歌曲,數一數整首歌中詩句重復了幾次。
4、第三次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情緒。
5、講述古詩創(chuàng)作背景,加深學生對詩詞的理解,初步引導學生用恰當的感情演唱歌曲。
6、老師彈琴范唱,學生輕聲哼唱旋律。
7、學生隨琴輕聲演唱歌曲。
8、糾正學生演唱不準確的樂句,反復練習。
9、請學生找出演唱中的難點,集體練習。
1、學生齊唱,提示大家用柔美的聲音自然地演唱。
2、為學生的演唱錄音,通過自評與師評找出不足,總結演唱技巧,再次齊聲演唱。
3、學生分組演唱、單獨演唱,師生互評。
1、組織學生創(chuàng)編演唱方式,如領唱與齊唱等,分組進行練習并展示。
2、你能用《梅花》的旋律演唱其他歌曲嗎?推薦陸游的《卜算子·詠梅》、孟浩然的《春曉》。
小結:所有的創(chuàng)作最初都是由模仿開始的,積累一定的經驗后,逐漸加入自己的東西,就形成了新的作品,只要勇于嘗試,每個人都可能成為音樂家。老師期待著你們的成功。
再次演唱歌曲結束本課。
小學音樂課件篇十一
1、了解藏族的風俗民情,并學會演唱《多快樂呀、多幸?!愤@首歌曲;
2、參與歌詞創(chuàng)編,讓學生感受音樂的無限魅力;
3、積極學習簡單的藏族舞蹈動作,參與歌表演,在唱唱跳跳中體驗藏族兒童載歌載舞的快樂。
1、了解、體驗和感受藏族風俗民情;
2、參與創(chuàng)編歌詞的活動,并能積極參與歌曲《多快樂呀,多幸福》的表演。
教學難點:
1、歌曲中強弱部分的處理
2、感受藏族的風俗民情
課件、鋼琴、碰鈴、沙錘、串鈴等。
一、律動:
(1)《我的朋友就是你》 (進教室)
(2)《祖國,祖國,我們愛你》 (動作、器樂)
二、新授內容:
1、導入:
師:看到小朋友們這么開心,這么幸福的笑容,徐老師突然想到另外一個地方,也有一群幸福的小孩,聽,他們現在正高興地歌唱呢!
聽(播放課件《多么快樂呀,多么幸福》 (師舞蹈)
2、介紹西藏
師:小朋友們能夠聽出,這群快樂的小孩,是來自什么地方的嗎? 生:……
師:真棒。藏族是我國的少數民族的一員,藏族人民熱情好客,對外來的朋友都會獻上哈達表示歡迎。藏族人民能歌善舞。藏族的服飾色彩鮮艷,飾品多樣,非常漂亮。藏族有非常出名的珠穆朗瑪峰,海拔很高,大約有8848千米,據說那里是隔天很近的地方。藏族人民居住在海拔很高的高原上。那里的人們勇敢堅強,也非常樸實。藏族人民信仰佛教,修建了很多寺廟。在平日的活動中,藏族人民善于賽馬,所以他們非常的快樂。
師:今天,徐老師就帶小朋友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藏族的歌曲《多快樂呀,多幸福》,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3、學唱
(1)聽 (切換 alt+tab )
(2)讀歌詞 {師:你們能跟著徐老師把歌詞讀一讀嗎?}
師:小朋友們有沒有發(fā)現,歌詞中出現了一個很特別的詞?
生:……
師:對了,“查拉羊卓拉”是表示很高興、很快樂、很幸福的意思。
(3)節(jié)奏練習
師:現在徐老師要來考考大家,我來做一個拍手跺腳的練習,你們來模仿我。
小學音樂課件篇十二
1、 聆聽《牧童》
2、 聆聽《牧童到哪里去了》
3、 表演《牧童》
4、 表演《放牛歌》
1、 通過聽《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學生熱愛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變化。
2、 在音樂實踐活動中認識三角鐵,探索三角鐵的敲擊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勢。
3、 準確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試著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鐵伴奏,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間奏處加入鑼、鼓、镲的伴奏,感受為歌曲伴奏的愉快。
1. 歌曲《牧童到哪里去了》
《牧童到哪里去了》是近年來創(chuàng)作的一首具有濃郁民歌風的兒童歌曲,2/4、3/4變換拍子,七聲商調式。全曲由兩部分組成。這首歌以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為大背景,表現了在祖國飛速發(fā)展的時代,“上學的孩子一個也不能少”的本意,使生活在祖國懷抱里的孩子都能實現上學的理想。
2. 合唱曲《牧童》
《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采用2/4拍、c大調、四樂句的一段體結構。本曲像一幅田園風景畫,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生活的熱愛,這種發(fā)自內心的情感被大多數人所接受,成為人們喜愛的外國歌曲之一。
3. 歌曲《牧童》
《牧童》是一首山歌風的江蘇民歌。4/4拍。歌曲的節(jié)奏舒展,旋律優(yōu)美抒情。歌詞以童心描繪出藍天、白云、綠水、青草,勾勒出一幅美麗的田野風光,抒發(fā)了小牧童悠閑放牧的愉快心情。歌曲的第三段至結束全以小牧童的吆喝聲襯詞為歌詞,巧妙地補充了短小而意猶未盡的情境,使得歌曲的情感得以充分地抒發(fā),給人一種完滿的審美感受。
4. 歌曲《放牛歌》
《放牛歌》是一首民歌風的創(chuàng)作歌曲。2/4拍,一段體結構。
歌曲歡快活潑,很有朝氣。有趣的是聰明的作曲家采用模仿笛聲的小過門作為樂句的加花補充,使得歌曲演唱難度小,聽起來還很豐滿。在歌唱中,我們仿佛看到小牧童吹著小笛、騎著牛兒興致勃勃把家回的情景,活生生地出現在人們的面前。
本課的歌曲第一首學生比較容易掌握,學習起來比較的輕松,第二首歌曲不是很難,但是學生在演唱時容易把第一遍的最后一句的低音唱成高音,這個地方老師要多加提醒。其次兩首歌的情緒不同,教師要讓學生充分的去表現兩首不同情緒的歌曲。
小學音樂課件篇十三
從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霍華德61加德勒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英文簡稱mi)來看,每個幼兒天生都應該是個音樂家,每個幼兒都喜歡在音樂中暢游,幼兒是與音樂最親近的人群之一。由此,我們也感受到音樂教學過程不是封閉孤立的,而是要成為幼兒對音樂的認識與實踐相融合、相統(tǒng)一的過程,隨著幼教改革的發(fā)展,我們的音樂教育也嘗試著新的組織形式,注重幼兒的主動投入。
中班幼兒要喚起對音樂的興趣,為他們向音樂高深方面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僅僅依靠歌曲、動作肢體的表達是不夠的。我們更注重人對音樂的最基本的感受,體驗。這種感受和體驗的獲得不是依靠外在的知識灌輸,技術訓練,而是要通過人們的親身參與,自發(fā)地、自然的習得。這也是本次活動設計的依據。
在節(jié)奏游戲中,初步感知節(jié)奏中的休止停頓(休止符),對音樂中的休止產生了解的興趣。
材料準備與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多媒體 電子琴音樂 小青蛙圖片 休止符圖片
一、逍遙的小青蛙
t:夏天到了,誰開開心心的到池塘邊來玩啦?(小青蛙)
t:小青蛙們,你們想不想一起來唱歌???(兩遍:一遍分聲部,一遍齊唱,中間無間奏兩遍)
二、參加森林音樂會
1、四分音符的節(jié)奏練習
t:小青蛙在池塘邊玩得真開心啊,于是他們組織了一次聚會,看看來了幾只小青蛙?
t:他們聚會的時候想排一個節(jié)目,去參加森林音樂會,你們想不想也來參加排練呀?
t:小青蛙住在方方的格子里,每個格子表示一拍,我們看見一個小青蛙就要唱一拍。
2、八分音符的節(jié)奏練習
3、節(jié)奏中的休止
t:有的小青蛙唱得累了,他們就先回家了,那這個地方我們應該怎么唱?
t:音樂里面讓小音符休息的記號,有一個專門的名字叫休止符。“休”(休息)“止”(停止)像剛才我們停一格,停一拍的這個休止符叫四分休止符。
t:我們再來猜猜看,哪個是四分休止符?(出示多媒體,第幾行的第幾個)
t:我們一起來請它出來(叫名字)
t:四分休止符跟我們學過的一個小音符是好朋友呢。猜猜看是哪個小音符呢?
t:當四分音符要去休息,他就請四分休止符來幫他站崗。四分音符唱一拍,四分休止符休息一拍。
t:哪個小青蛙愿意到前面來把這個四分休止符放在里面請房子里的小青蛙休息去。(跟音樂練習)
4、小樂器來試一試
t:你們可真棒,小樂器們也想和你們一起來表演了呢,請你選擇一種小樂器,坐在它的后面。
t:小樂器遇到休止符應該怎么演奏呢?
三、森林音樂會演出嘍
t:讓我們一起來完整的演奏吧。
四、活動延伸:合奏
《綱要》中曾指出“兒童是在主動獲得經驗的過程中,形成和發(fā)展具有個性特點的、語言與非語言的表達和表現方式?!痹谌粘5膶嵺`教學過程中,教師發(fā)現我們班的孩子在學唱歌曲的時候,對于節(jié)奏的把握有時比較模糊。這讓我想到,其實音樂教學活動不僅僅局限于歌曲的教唱、律動表現、樂器演奏等等內容,節(jié)奏在音樂教育中同樣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中班幼兒來說,掌握一些簡單的音樂符號,一方面幫助幼兒解決自身的音樂表現能力,另一方面也為他們更進一步的欣賞感受音樂作好基礎。于是,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這次以節(jié)奏為基礎,滲透簡單的音樂常識的教學活動。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能圍繞感知休止符到實踐體驗運用休止符這兩個重點內容展開,通過幾個不同的環(huán)節(jié),層層遞進,幫助孩子們感受休止。
小學音樂課件篇十四
1、初步認識吉他、小提琴和法國號。
2、聆聽《我是小音樂家》,感受歌曲輕松活潑情緒,激發(fā)學習興趣。
3、在輕松活潑的律動中學會歌曲。
教學重點:在輕松活潑的律動中學會歌曲,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教學難點:正確演唱第四樂句,對比第四樂句與其他樂句的不同之處。
教學準備:電子琴、繩子、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1、導語:今天我們要舉行快樂的音樂會,在這個快樂的音樂會上老師要帶給大家一首快樂的音樂,你們想聽么?(播放《我是小音樂家》的伴奏音樂,師做拍手表演)
2、問:你們覺得這首歌曲的情緒如何???
生:歡快活潑的。
師:那你們打算用什么方式把它表現出來呢?
(師鼓勵學生用多樣化的形式表現出來)
3、師:老師也想來表達快樂的心情,下面請你們來看看老師是怎么表演的。
(師根據樂句做不同的拍手動作)
4、師:你們能發(fā)現老師的表演有什么特點么?拍手方式都一致么?
生:略
師告訴學生相同的樂句拍手動作一致的特點,并請學生根據音樂來模仿師的動作。
(設計意圖:從開頭就出現《我是小音樂家》的音樂,并通過簡單的律動來表現樂曲、感受樂曲,旨在創(chuàng)設一種輕松活潑的情緒,使學生在快樂輕松的氣氛中初步感受歌曲的特點,為后面學習歌曲作下鋪墊)
1、師:剛才我們正在享受快樂的時候,有三位小音樂家?guī)е鴺菲飨雭砑尤胛覀兊谋硌荩銈兛?,第一位小音樂家給我們帶來什么樂器?(師用繩子來表現吉他)
師:你們知道剛才第一位小音樂家?guī)淼氖鞘裁礃菲髅矗?BR> 生:吉他
師:那你們知道吉他的故鄉(xiāng)在哪里么?(課件出示吉他的外形以及演奏的姿勢圖,師簡要介紹吉他的特點,并請學生聽它的音色)
師:吉他的音樂好聽么?下面我們一起來學學書上表現吉他音色的樂句。(師彈琴請學生來唱)
2、師:第二位小音樂家也迫不及待地想來展示了,你們看,她帶來了哪種樂器?
(師用繩子表現小提琴)
師:你們知道她帶來了哪種樂器么?
生:小提琴
師:那你們知道小提琴的故鄉(xiāng)在哪里么?(課件出示小提琴的外形及演奏姿勢圖,師簡要介紹小提琴的特點,并請學生聽聽它的音色)
師:小提琴的聲音好聽么?下面我們一起去學學書上表現小提琴音色的樂句。(師彈琴生唱)
3、師:第三位小音樂家早已做好樂器表演的準備了,你們看,是什么樂器呢?(師用繩子表現圓號)
師:知道是什么樂器么?
生:圓號。(師提示)
師:那圓號的故鄉(xiāng)在哪里知道么?(課件出示圓號的外形圖,師簡要介紹圓號的特點,并請學生聽聽它的音色)
師:圓號的聲音好聽么?下面我們來學學圓號的音色吧?。◣熣埳页鰰媳憩F圓號音色的樂句,并彈琴請學生來唱。)
(設計意圖:用繩子來表現樂器,教師親自演示,用課件介紹樂器,旨在讓學生更容易更直觀地了解三種樂器的特征,并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認識三種樂器;用先聽樂器的音色來學唱歌曲,旨在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歌曲的內容,真正的用聆聽法來學唱歌曲。)
1、師:三位小音樂家要出場為我們演唱歌曲了,讓我們用歌聲來迎接小音樂家。(播放錄音范唱《我是小音樂家》)
2、師:你們能來唱唱第一段么?下面請小朋友們跟著老師的琴來唱唱第一段。(師根據學生的演唱及時糾正唱得不好的地方)
3、師:看到你們唱得這么開心,老師也想來唱唱,但是在老師唱的時候要交給你們一個任務,你們聽歌曲中連音與跳音的區(qū)別。(師提示連音與跳音的含義,并提示通過看師的動作來區(qū)別連音與跳音)
(設計意圖:用動作來提示學生跳音與連音的區(qū)別,旨在使學生更容易更直觀的掌握歌曲中活潑與舒展的旋律的對比,同時很好的解決了難點,也能使學生在輕松活潑的氛圍中完成教學任務。)
4、師:我們來加入動作表演吧?。◣煄ьI學生邊做動作邊演唱第一段)
5、師:你們能用同樣的方法來唱唱第二段么?(師彈琴請生唱第二段)
6、師:完成了前兩段,第三段是不是更容易演唱了呀?在第三段的演唱上老師要提出一個新的任務,你們看到“我吹起法國號”這個樂句了么?老師想在這個地方鍛煉一下你們的嘴皮子,看誰的嘴皮子最快。(師彈琴范唱,請生模仿,直到唱對為止。)
7、師:你們三段都會唱了么?下面我們一起加上動作把三段完整的來唱一唱,但老師有一個要求,在遇到樂器的樂句時,我們用演奏樂器的姿勢來完成。好,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表演吧!
(設計意圖:用與前面不同的動作來表演,旨在進一步加深對樂器的印象,很好的完成教學目標一)
8、用多種形式來演唱,但樂器的音色的地方要求齊唱。
(設計意圖:用多種形式演唱,比如分角色唱、分小組唱、領唱與齊唱,旨在進一步鞏固歌曲的演唱,很好的完成教學目標二)
師:小朋友真棒,一招一式都有音樂家的風范,老師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你們當中肯定能產生出一個音樂家,下面老師要把一首好聽的歌曲送給你們,愿你們的音樂夢想在歌聲中實現?。úシ鸥枨冻酥杪暤某岚颉冯x開教室)
(設計意圖:在音樂中開始在音樂中結束,旨在增加課堂的音樂性,更好的調動學生的情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小學音樂課件篇十五
1.通過學習古詩詞創(chuàng)作的歌曲《詠鵝》,感受樂曲中描繪鵝的悠閑自在的音樂形象,體味中國古詩詞的韻味。
2.引導學生能用輕松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表現歌曲。
3. 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造意識和想象力。
體會歌曲中鵝的悠閑自在的音樂形象,引導學生用優(yōu)美的歌聲來表現歌曲,并邊唱邊演。
了解休止符號和反復跳躍記號。
養(yǎng)成教育訓練點:鍛煉學生能用輕松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表現歌曲。
琴、多媒體、錄音機、
(一)導入部分:
謎語
頭 戴紅 帽 子,
身 穿白 袍 子,
腳 蹬紅 靴 子,
唱 歌伸 脖 子。” 學生猜(謎底——鵝)
(二)講故事
通過圖片配合,講訴唐代詩人駱賓王在7歲時創(chuàng)作《詠鵝》的故事。引出本首歌曲的歌詞。
在唐代貞觀年間,有一個聰明的孩子叫駱賓王。他讀書很用功,也很努力,在他7歲的時候呢,就顯示出了不同凡響的文學才華。7歲的小駱賓王很聰明,每當老師提出問題時他都是很積極的回答問題,而且答案回答的也很準確,經常受到老師的鼓勵和夸獎。有一天放學后,小駱賓王和小伙伴們相約到小河邊玩耍。在河面上他們看到了一群鵝,別的小朋友看到鵝后,他們都歡呼雀躍,有的跳了起來,有的學著鵝走路時的樣子,有的學著鵝的叫聲,有的則伸出手指數著他們到底有多少只。小駱賓王卻不同,他認真、仔細的觀察了一下鵝,看到了鵝白白的羽毛,紅紅的腳掌,閃動著水波,在藍天的照耀下,顯得特別好看。洛賓王太喜歡了,于是情不自禁的寫下了一首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波清波。
(三)1.朗誦背誦詩歌《詠鵝》。
2.簡單講訴詩歌里面的含義內容。
大白鵝呀大白鵝,你彎曲著脖子仰天歡叫,潔白的身軀漂浮在碧綠的水面上,紅紅的和腳掌波動著清清的水波。
(四)1.聆聽歌曲,使學生初步了解歌曲內容。
2.讓學生簡單了解休止符和樂曲中的反復跳躍記號。
3.學唱歌曲,由老師領唱學生跟唱。
(五)邊唱邊演
要求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邊唱邊演《詠鵝》。
(六)拓展
欣賞其他音樂家創(chuàng)作的同名歌曲《詠鵝》,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學生音樂鑒賞能力。
小學音樂課件篇十六
1、復習上學期所學習的知識。
2、綜合訓練。
3、讀譜知識:高音譜號、音符。
4、歌曲:海鷗(學譜)。
1、認識高音譜號和音符的構成,并練習書寫。
2、通過聽辨和音的高低排列,使學生初步知道音階(不出現名稱)的一種排列形式。
教學重點:理解高音譜號和音符的構成,并能書寫。
教學難點 :聽辨和音的高低排列。
教學手段:錄音機、磁帶
1、請同學說一說新學期應該怎樣上好音樂課。
2、教師講解自己對學生的要求。
3、做常規(guī)訓練:發(fā)聲練習、隊形。
1、請學生按順序將書上的音符讀一讀、認一認。教師將每個音彈一遍,請學生跟著唱一唱。
2、教師每次彈兩個音,以do為出發(fā)點。請學生聽辨。將聽到的兩個音連起來。
1、教師介紹高音譜號:是g字的變形,其中心記在五線譜上的第二線上,表示第二線上的音為小字一組g。
2、請同學觀察高音譜號有什么特點?討論并說一說。
3、教師示范書寫,請同學跟著教師一起寫一寫。
注意:起筆略低于第二線,交叉在第四線。
(請同學看第6頁的綜合訓練三,寫一寫)。
4、同樣方法學習音符,注意分清音符的符頭、符干、符尾、符杠。同樣在書上寫一寫。
對它就是海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歌曲。
2、教師范唱。請同學說一說,這首歌有什么特點?聽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3、兩人一組,一起念譜。
4、教師帶領大家一起讀譜。
5、聽琴唱譜,注意休止符處。
今天我們認識了高音譜號和音符各個部分的名稱,而且我們學會了寫音符。今天回去請同學們在五線譜上寫寫。另外,下節(jié)課我們學唱海鷗,請同學們回去以后搜集海鷗的有關知識,下節(jié)課給大家介紹一下,看誰找的最豐富。
板書設計 : 讀譜知識:高音譜號
音符:符頭
符干
符尾
小學音樂課件篇十七
1. 感受歌曲歡快的情緒,通過指導切分節(jié)奏和和點節(jié)奏的演唱,使同學初步學會演唱歌曲。
2. 通過歌詞和舞蹈動作的創(chuàng)編活動,培養(yǎng)同學的想象力、表示力。
感受歌曲歡快的情緒,初步學唱歌曲。
指導同學唱準確歌曲中切分節(jié)奏和和點節(jié)奏局部。
圖片、局部打擊樂器、補充磁帶
一.導入
1.出示花的圖片,問:大家喜歡這些花嗎?那你都知道哪些花的名字?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描寫花的歌曲《對鮮花》。
二.新課
1.聽錄音范唱,考慮:歌曲在演唱方式上有什么特點?(對唱:一問一答)
2.歌中描寫了哪些花?每種花有什么特點?
3.兩人為一組,相互一問一答讀一讀歌詞。
4.學唱歌曲:
(1) 跟錄音范唱初步齊唱歌曲。
(2) 跟琴指導同學的演唱:
切分節(jié)奏:
和點節(jié)奏:
(3) 男女生對唱歌曲。
(4) 換過來進行練習,并加打擊樂器進行伴奏。
(5) 兩人為一組對唱,背一背歌詞。
(6) 跟音樂伴奏邊做拍手游戲邊進行對唱,兩人一組。
5.創(chuàng)編活動。
(1) 你能給這首歌曲加上好看的動作嗎?
(2) 請幾組同學進行扮演。
(3) 書中只描寫了四種花,可是我們知道的花有那么多種,讓我們唱一唱更多美麗的花好嗎?教師示范。
(4) 小組進行歌詞的創(chuàng)編活動。
(5) 請幾組同學進行扮演。
6.今后我們還會學習更多的像《對鮮花》這樣的北京兒歌。讓我們在另一首我們學過的北京兒歌《打花巴掌》中結束今天的音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