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我們在實際經歷和思考之后得出的一種觀點和感悟。寫心得體會時,可以采用對比、分類、歸納等思維方式。以下是一些值得借鑒的心得體會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制取氧氣心得體會篇一
氧氣的制取對于人類的生活和工業(yè)生產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氧氣是維持人類生命和加速化學反應的必需品,在生活和生產中都被廣泛使用。氧氣的制取方法也有多種,比如分子篩吸附法、膜分離法、真空吸附法等等。本文將分享我在氧氣制取過程中的心得體會以及對這些方法的一些比較和探討。
第二段:分子篩吸附法的制氧過程。
在本次實驗中,我所使用的氧氣制取方法是分子篩吸附法。在這種方法中,氮氣通過0.3nm的分子篩時被吸附住,而氧氣則可以通過,從而實現了對氧氣的制取。整個過程需要掌握方法的正確性和操作步驟的嚴密性。我注意到在實驗前需要對儀器進行清洗和干燥,并在實驗中要注意控制溫度和壓力,避免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在制取過程中,我發(fā)現產氧的速率比較慢,需要等待一段時間才能得到足夠的氧氣。需要注意的是,釋放氧氣時要先讓其充分流過水銀池,避免殘留氮氣。總的來說,這種方法雖然操作上比較麻煩,但產生的氧氣質量很高,可以滿足我們的需求。
第三段:膜分離法的優(yōu)缺點比較。
除了分子篩吸附法,其他的制氧方法中最常用的是膜分離法。膜分離法的過程中,氣體通過多孔的膜,氧氣分子比氮氣分子小,因此能夠通過膜,達到制取氧氣的目的。相比于分子篩吸附法,膜分離法操作起來相對簡單,制氧速度也很快,但氧氣的純度相對會略低一些。同時,因為膜在運作時會有一定的阻力,會降低氣體的通量。因此,在選擇制氧方法時,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和需求進行選擇和比較。
第四段:真空吸附法的應用情況。
真空吸附法是制氧方法中比較少用到的一種,其主要應用場景在于高純度氧氣的制取,如微電子制造等領域需要的高純度氧氣。在真空吸附法中,氣體可以通過物理吸附來實現純度更高的氧氣制取。這種方法過程比較復雜,對儀器設備和操作技能要求較高,一般不適用于普通的實驗室制氧。同時,真空吸附法還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因為要保持真空狀態(tài),可能會出現氣體泄露或爆炸等一些安全問題。因此,在實際應用中需要特別注意安全問題和相應的防護措施。
第五段:總結。
在本次制氧實驗中,我對分子篩吸附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了解到其他制氧方法的應用情況和優(yōu)缺點。制氧是一個重要的過程,在生活和生產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相對的,不同的制氧方式根據利弊選擇起來有所區(qū)別,需要考慮到實用效果、安全系數、經濟性以及純度要求等多方面因素。因此,需要我們在制氧操作過程中保持嚴謹性,不斷學習和探索新的方法和技術,為不同的需求提供最優(yōu)秀的氧氣解決方案。
制取氧氣心得體會篇二
氧氣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質,它能夠支持人和動物的呼吸,幫助燃燒和提供能量。從化學上來看,氧氣是由兩個氧原子組成的,是一個高度活躍的分子。然而,氧氣并不是我們常見的自然氣體,我們需要用特殊的方法來制取氧氣。
氧氣的制取方法有很多種,這里我想介紹一下最常見的兩種——分離空氣法和氯酸鉀法。
分離空氣法,是利用冷卻和壓縮空氣后,將其通過一系列的分離媒介,從而分離出其中的氧氣。氯酸鉀法,是將氯酸鉀和硫酸混合加熱,從而產生高熱和氧氣的化學反應。這兩種方法都有自己的優(yōu)缺點,具體哪種方法更適合取決于不同的情況和需要。
在實踐中,我選擇的是分離空氣法。這種方法相對較為安全和簡單,也不需要很高的技術要求。當然,在制取氧氣的過程中,我們需要非常小心和謹慎地操作,因為氧氣是一種強氧化劑,如果操作不當,可能會引發(fā)爆炸或火災等嚴重事故。
在制取氧氣的過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問題。最主要的是,具體操作過程需要嚴格控制分離媒介的溫度和壓力,如果不注意,就會導致氧氣無法分離或者進入到其他的媒介中。進一步說,制取氧氣不僅僅需要時間和精力的投入,還需要非常謹慎地處理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和細節(jié)。
第四段:制取氧氣的意義。
制取氧氣不僅僅是一項技術性的工作,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首先,氧氣作為我們生活中必要的氣體,可以幫助我們保障身體健康和質量。其次,對于某些需要用氧氣處理的工藝和行業(yè),制取氧氣可以更好地滿足他們的需求,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第五段:結語。
在制取氧氣的過程中,我們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還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氧氣的特性和性質。當然,在制取氧氣的過程中,我們也需要充分考慮安全和環(huán)保的因素,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和健康生活的目標。
制取氧氣心得體會篇三
制取氧氣不僅是一項實驗課程,更是一次鍛煉實踐和團隊合作能力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我學到了很多知識,也認識到了制取氧氣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二段:背景介紹。
氧氣是生命活動所必需的氣體之一。它不僅可以維持生命運行,還可以加速燃燒過程。早在我們學習化學時,就曾了解到氧氣的重要性。為了深入理解和親身體驗制取氧氣的過程,我們進行了這個實驗。
第三段:實驗過程。
制取氧氣的過程大致分為三個步驟:先用過氧化鐵與稀鹽酸反應制取氯氣,然后用氯氣與過氧化氫反應制取高氯酸,最后將高氯酸與鐵粉反應制取氧氣。在實驗過程中,我們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各自負責不同的環(huán)節(jié),從而提高了效率。
第四段:實驗心得。
通過參與制取氧氣的實驗,我深刻體會到了勞動的重要性。實驗中,我們需要精確稱量藥品、掌握化學反應的條件、進行反應體系的調節(jié)。這一系列操作需要細心和耐心,只有嚴謹的實驗態(tài)度和專注的注意力,才能保證實驗的進行。在實踐中,我也學到了一些實驗技巧和注意事項,如小心操作、防止濺溶和保持實驗室的整潔等。這不僅增加了對化學實驗的興趣,也培養(yǎng)了我們的實驗技能。
第五段:實驗啟示。
通過制取氧氣的實驗,我們不僅學到了制取氧氣的具體過程和方法,更了解了氧氣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氧氣是燃燒的基礎,它可以促進火焰的燃燒速度和強度,有助于燃燒過程的進行。同時,氧氣也是各種生命活動的必需氣體。在空氣中,氧氣占據了21%的比例,并且以各種形式存在于地球上,如水和植物中。了解和掌握制取氧氣的方法和過程,有助于我們更好地利用氧氣這一資源,提高生活品質。
總結:
通過制取氧氣的實驗,我不僅學到了實驗技巧和知識,還明確了氧氣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勞動的過程讓我深刻體會到了實驗的嚴謹和重要性,同時也培養(yǎng)了我的細心和耐心。我相信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這次實驗經歷將對我產生深遠的影響。
制取氧氣心得體會篇四
氧氣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氣體,它廣泛應用于醫(yī)療、礦山、工業(yè)制造、航空航天等多個領域。然而,氧氣的制取對于我們學習化學的學生來說卻是一個相對陌生的過程。在這次的制氧實驗中,我深刻地理解到了制氧的原理和步驟,并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
第二段:實驗原理。
在本次實驗中,我們使用了加熱分解法制取氧氣。加熱分解法是將過氧化氫或氯酸鹽在高溫下分解產生氧氣的方法。在實驗中,我們使用的是過氧化氫,將其注入加熱分解裝置中,通過熱水浴或直接加熱使其分解產生氧氣。
第三段:實驗步驟。
在實驗中,我們首先將過氧化氫注入到燒杯中,然后使用采氣器將氧氣收集到容器中。同時,我們還需要記錄氧氣的體積和收集氧氣的時間。完成實驗后,還需要對氧氣進行初步的檢測,確保它的純度和質量。
通過這次實驗,我深刻地認識到了制氧的過程和方法。同時,我還學會了如何正確地操作實驗設備,保持實驗場所的安全和清潔。在實驗過程中,我還發(fā)現了一些問題,如裝置不嚴密導致氧氣泄漏等,這些問題提醒我們在進行制氧實驗時一定要認真細致,確保實驗有效地進行。
第五段:結論。
通過這次制氧實驗,我不僅對氧氣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而且還掌握了實驗技能和實驗操作的基本要求。同時,這也是化學學習中的一次重要經驗,讓我們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應用化學知識,為今后的學習和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相信,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將更加認真地學習和應用化學知識,為構建美好的生活和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制取氧氣心得體會篇五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增加,在醫(yī)療、體育等領域中氧氣的廣泛應用得到了人們的普遍認可。然而,直到最近,我才有機會親身參與制取氧氣的實驗,從而深刻感受到了氧氣的重要性以及這個過程中的樂趣和挑戰(zhàn)。通過這次經歷,我對于制取氧氣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時也收獲了一些心得和體會。
首先,通過學習制取氧氣的原理和過程,我深刻認識到了氧氣在生命中的重要作用。氧氣是維持人體正常生命活動所必需的,對于我們的身體健康和生存至關重要。然而,通過實驗制取氧氣,我才意識到了氧氣并非一成不變的,而是需要通過科學的手段進行提取和制備。這讓我深刻意識到了科學的偉大,以及科學實驗的必要性和價值。
其次,制取氧氣的過程是一個充滿樂趣和挑戰(zhàn)的過程。在實驗室里,我親自操作設備和材料,通過不斷調整和研究,最終成功地制取了高純度的氧氣。整個過程充滿了探索和發(fā)現的樂趣,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挑戰(zhàn)。例如,在設備調試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仔細觀察和分析每個細節(jié),才能確定正確的參數和操作步驟。這需要我們有耐心和細心的態(tài)度,并且能夠靈活應對各種情況。通過這次實驗,我充分體會到了科學實驗對于人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的鍛煉。
此外,制取氧氣的過程也讓我更深入地了解了氧氣的屬性和特點。在實驗中,我發(fā)現氧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無毒的氣體,非常穩(wěn)定和易于儲存。它具有促進燃燒的特性,能夠為火焰提供充足的氧氣,使火焰更加明亮和持久。另外,氧氣也具有一定的易溶性,能夠溶解在水中,為水生物提供所需的氧氣。
最后,制取氧氣的過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啟示和思考。在這個過程中,我意識到科學實驗不僅僅是為了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我們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只有通過不斷地實踐和嘗試,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為未來的發(fā)展做出更大的貢獻。同時,我也認識到了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氧氣是地球上最為重要的資源之一,我們應該珍惜和合理利用,避免浪費和污染。
總之,通過制取氧氣的實驗,我深刻認識到了氧氣在生命中的重要性,體會到了制取氧氣的樂趣和挑戰(zhàn),了解了氧氣的屬性和特點,并從中獲得了一些啟示和思考。我相信,通過這次經歷,我將更加努力地學習和掌握科學知識,為人類的健康和發(fā)展做出更大的貢獻。同時,我也將更加重視環(huán)境保護,積極參與到保護環(huán)境的行動中去。
制取氧氣心得體會篇六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一些氧氣供應業(yè)務也逐漸興起。制取氧氣作為人們重視健康的產物之一,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在制取氧氣的過程中,我之前從未接觸過這個領域,但在一次體驗中,我體會到了不少有關制取氧氣的重要性和方法。在這里,我將分享一些制取氧氣的心得體會。
首先,制取氧氣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這是因為氧氣作為人體正常運轉所必需的氣體,對于維持人們的正常生理機能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由于環(huán)境污染加劇以及生活壓力增加等因素,導致很多人身體虛弱,缺乏足夠的氧氣供應。因此,制取氧氣成為了人們迫切需要的服務之一。
其次,制取氧氣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在我的體驗中,我了解到了兩種較為常見的方法:化學法和物理法?;瘜W法主要通過加熱高濃度的過氧化鈉來釋放氧氣;而物理法則是通過分離空氣中其他氣體,從而得到高純度的氧氣。無論是化學法還是物理法,它們都需要專業(yè)的設備和技術才能進行制取氧氣的操作。因此,制取氧氣的過程顯得比較復雜,不是一般人可以輕易實施的。
然后,制取氧氣的心得體會也包括了制取氧氣的應用范圍。盡管我們通常認為氧氣主要用于醫(yī)療領域,但實際上它的用途遠不止于此。在制取氧氣的過程中,我了解到它在醫(yī)療、工業(yè)、環(huán)保等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在醫(yī)療方面,氧氣可以用于治療呼吸系統疾病、創(chuàng)傷和燒傷等。在工業(yè)和環(huán)保方面,氧氣可以被用作燃料氧化劑、廢氣處理等。因此,制取氧氣的技術和服務的需求在不斷增加,未來的前景十分廣闊。
最后,制取氧氣的心得體會也包括了對于制取氧氣的態(tài)度和推廣的看法。在我接觸到制取氧氣的過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氧氣對于人體健康的重要性。我認為,制取氧氣是一項可以改善人們生活質量和健康狀況的重要服務。然而,目前在我國,制取氧氣的服務還不夠普及,很多人對于制取氧氣的知識和意義并不清楚。因此,我認為應該加大對于制取氧氣的宣傳推廣,提高人們的意識和認識,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氧氣的重要性,并能夠及時享受到制取氧氣的服務。
總之,制取氧氣的心得體會是一個充滿了感悟和思考的過程。它不僅讓我了解到了制取氧氣的重要性和方法,還讓我認識到了制取氧氣的應用范圍和其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時,我也明白了制取氧氣服務的推廣和普及的重要性,希望未來能夠有更多的人受益于制取氧氣,從而改善生活質量,提高身體健康水平。
制取氧氣心得體會篇七
第一段:引言(150字)。
制取氧氣是一項重要的實驗,它不僅能讓我們了解氧氣的性質和用途,還能培養(yǎng)我們的實驗操作能力。在本次實驗中,我們不僅掌握了制取氧氣的方法,還深刻體會到了氧氣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下面我將分享我的制取氧氣心得體會。
第二段:實驗前的準備(250字)。
在實驗前,我們首先了解了氧氣的性質和用途,明確了實驗的目標和方法。然后,我們準備好了實驗所需要的材料和設備。實驗材料包括:氫氧化鈉、過氧化氫、蒸餾水和實驗器皿等。實驗設備主要有:試管、燒瓶、導管和燈管等。在準備過程中,我們要仔細測量每個實驗物品的用量,并確保設備的干凈和完整,以保證實驗的準確性和安全性。
第三段:實驗過程與結果(350字)。
在實驗過程中,我們首先將氫氧化鈉和過氧化氫溶液按比例混合,然后將混合液加熱至沸騰,利用導管將產生的氣體收集起來。在實驗中,我們注意到混合液在沸騰的同時,會產生大量的氣泡,并伴隨著劇烈的氣味和顏色變化。通過連續(xù)收集氣泡,我們發(fā)現收集的氣體能夠使燈絲點燃,證明了它的是氧氣。在實驗中,我們還控制了實驗參數,如溫度、時間和用量等,以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通過實驗,我們成功地制取了氧氣,并觀察到了它的特性和行為。
第四段:實驗的意義和應用(300字)。
制取氧氣不僅可以培養(yǎng)我們的實驗操作能力,還能讓我們了解到氧氣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應用。首先,氧氣是生物體進行呼吸和產生能量的必需物質,沒有氧氣,生命就無法存在。其次,氧氣是促進燃燒的主要因素,在工業(yè)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比如,氧氣可以用于醫(yī)療、金屬焊接、煉鋼和發(fā)動機燃燒等領域。通過制取氧氣的實驗,我們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到氧氣在各個領域的意義和價值。
通過本次實驗,我不僅掌握了制取氧氣的方法和技巧,還深刻體會到了氧氣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實驗過程中,我有時會遇到一些問題,如操作不當導致的實驗失敗或收集的氣體不純等。但是,通過不斷的嘗試和實踐,我最終克服了這些困難,成功地制取了氧氣。通過這個過程,我不僅學到了知識,還培養(yǎng)了實驗的耐心和細心,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通過制取氧氣的實驗,我認識到了氧氣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應用范圍,這使我對科學和實驗產生了更大的興趣和熱愛。我希望以后能夠繼續(xù)參與科學實驗,不斷學習和探索,為人類的發(fā)展和進步做出貢獻。
總結:通過制取氧氣的實驗,我不僅掌握了實驗操作的方法和技巧,還深刻了解到了氧氣的性質和用途。通過實驗,我不僅提高了實驗操作能力,還培養(yǎng)了實驗的耐心和細心。此外,通過制取氧氣的實驗,我還認識到了氧氣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應用范圍,激發(fā)了我對科學和實驗的興趣。通過實驗的學習和體會,我相信我將在科學領域有更多的探索和發(fā)現。
制取氧氣心得體會篇八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為《氧氣的制取》。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對這節(jié)課進行具體分析和闡述:說教材,說教學方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氧氣的制取位于人教版新課標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二單元課題三。學生學習本課的目標不光是簡單的掌握制取氧氣的原理和裝置,更重要的是能掌握實驗室制取氣體的研究思路,包括原理的研究,裝置的選擇,收集方法的選擇,操作過程等。從而能舉一反三,為后面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氫氣的制取奠定基礎。
學情分析,在知識儲備方面,學生在上一次課剛剛學習了氧氣的性質和用途;在學習方法方面,學生初步學習了實驗基本操作,有了一定的探究意識和方法??傮w來說,學生對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的綜合應用還處于初級模仿階段。因此,學習本課的重點是氧氣的實驗室制法。難點是對催化劑、催化作用的理解。
教學目標,首先知識與技能:練習儀器裝配的基本操作,了解催化劑、催化作用的概念。
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性實驗,逐步學會利用實驗研究物質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科學方法。通過實驗、觀察等獲取信息,提高分析、歸納的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生通過探究實驗,激發(fā)學習興趣,獲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態(tài)度。
二、說教學方法。
教學目標的達成,需要優(yōu)選一定的教學方法,本節(jié)課將采用教師演示實驗與學生自主實驗學習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多種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提高學生的.素質。
三、說教學過程。
這堂課我將分為:新課導入,演示探究,分組實驗,鞏固練習四個步驟進行教學。
新課引入。
首先,我會帶領學生一起回顧上節(jié)課所學的氧氣的性質和用途。接著我會向學生展示一張圖片---中國人首次太空行走,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同時提出問題:我們都知道,人是要呼吸氧氣才能存活的,太空中沒有氧氣,那宇航員呼吸所需的氧氣是哪里來的呢?自然過渡到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問題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演示探究。
演示一:分別加熱mno2,kclo3,mno2和kclo3的混合物,然后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
演示二:用兩個試管分別加入等體積的h2o2,向其中一個試管加入少量的mno2,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中,觀察實驗現象。
兩個演示實驗結束后,讓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討論,得出kclo3和h2o2都可以用于制取氧氣,而mno2不能制取氧氣,但mno2對制取氧氣有加速的作用。而這個加速作用,就是催化作用。從而到處二氧化錳是催化劑這一重要概念。至此,學生對催化劑就有了較為形象的理解。接著再繼續(xù)對催化劑與催化作用進行講解,本課的教學難點就得以突破。
學生分組實驗。
通過讓學生通過加熱kmno4制取氧氣,練習儀器裝配的基本操作。學生總結出實驗室用kmno4制取氧氣的操作步驟,簡要的說就是七個字“查、裝、定、點、收、離、熄”。
鞏固練習。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會分為兩個部分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
課堂練習,我會根據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設計2~3道題目,回顧并鞏固所學知識。
我也會布置教材上的一些典型課后習題讓學生做,在了解教學目標是否達成的的同時,學生也能對本堂課的知識進行鞏固。
四、說板書設計。
一個好的板書,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因此,本課我采用了知識網絡式板書,使學生形成自已的知識體系,使學生掌握知識更加系統。
制取氧氣心得體會篇九
尊敬的各位評委:
您們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七個方面來進行我的說課。
本節(jié)課選自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的學生實驗活動1。從教材編排體系來看,《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放在了單元之后,專門作為一個課題,符合新課標注重學生實驗探究,培養(yǎng)學生實驗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宗旨;此外,它是在學生對氧氣的制取、性質和用途的學習后,對氧氣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對氧氣產生了濃厚的探究欲望,很想自己動手操作制取氧氣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從知識運用來看,氧氣的制取是初中必須掌握的八個基本實驗操作的第一個。因此,上好本節(jié)實驗課可以為今后學習氣體的制取提供范例,由此看來,《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在整個初中化學中都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對氧氣的制取、性質的學習中,教師已經對基本的實驗操作進行了演示、講解。并且學生對如何觀察、描述實驗現象已有了一定的印象。
因此,在教學中應注意積極引導學生應用已掌握的知識,通過分析、判斷來獲得新知識,發(fā)展抽象思維能力。同時我校學生基礎比較薄弱,動手能力相對較弱,我在上課時充分做好引導,調動學生積極性,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加強直觀性,使他們能夠正確的完成實驗,是上好本節(jié)課的關鍵。
依據新課程標準,要求初步掌握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基本實驗操作技能,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教師講解、學生討論、親自動手進行實驗,掌握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氧氣的原理、裝置、步驟、操作要領,進一步訓練規(guī)范實驗操作。
2.通過親自動手實驗、觀察、記錄并分析實驗現象,進一步加深對氧氣性質的理解與掌握。
3.在實驗探究過程中學會合作,學會交流,進一步體會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
4.通過對氧氣制取及性質的探究學習,讓學生體驗實驗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探究欲,形成勇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嚴謹求實的科學作風。
教學重點:氧氣的制法、性質及其實驗操作要領。
[教學重點確定依據]:氧氣的性質、制法是新課標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而學生第一次進實驗室做制取氣體的實驗,有點無從下手的感覺,只有掌握了氧氣的制法、性質及其實驗操作要領,才能更好地進行實驗。
教學難點:制取氧氣的注意事項及操作、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操作及現象的描述。
[教學難點確定依據]:實驗過程中有許多的注意事項,只有突破了它們,才能保證實驗順利進行,才能培養(yǎng)學生規(guī)范的實驗操作和嚴謹求實的科學作風。
制取氧氣心得體會篇十
教材分析,氧氣的制取位于人教版新課標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二單元課題三。學生學習本課的目標不光是簡單的掌握制取氧氣的原理和裝置,更重要的是能掌握實驗室制取氣體的研究思路,包括原理的研究,裝置的選擇,收集方法的選擇,操作過程等。從而能舉一反三,為后面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氫氣的制取奠定基礎。
學情分析,在知識儲備方面,學生在上一次課剛剛學習了氧氣的性質和用途;在學習方法方面,學生初步學習了實驗基本操作,有了一定的探究意識和方法??傮w來說,學生對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的綜合應用還處于初級模仿階段。因此,學習本課的重點是氧氣的實驗室制法。難點是對催化劑、催化作用的理解。
教學目標,首先知識與技能:練習儀器裝配的基本操作,了解催化劑、催化作用的概念。
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性實驗,逐步學會利用實驗研究物質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科學方法。通過實驗、觀察等獲取信息,提高分析、歸納的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生通過探究實驗,激發(fā)學習興趣,獲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態(tài)度。
二、說教學方法。
教學目標的達成,需要優(yōu)選一定的教學方法,本節(jié)課將采用教師演示實驗與學生自主實驗學習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多種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提高學生的素質。
三、說教學過程。
這堂課我將分為:新課導入,演示探究,分組實驗,鞏固練習四個步驟進行教學。
新課引入。
首先,我會帶領學生一起回顧上節(jié)課所學的氧氣的性質和用途。接著我會向學生展示一張圖片---中國人首次太空行走,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同時提出問題:我們都知道,人是要呼吸氧氣才能存活的,太空中沒有氧氣,那宇航員呼吸所需的氧氣是哪里來的`呢?自然過渡到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問題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演示探究。
演示一:分別加熱mno2,kclo3,mno2和kclo3的混合物,然后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
演示二:用兩個試管分別加入等體積的h2o2,向其中一個試管加入少量的mno2,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中,觀察實驗現象。
兩個演示實驗結束后,讓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討論,得出kclo3和h2o2都可以用于制取氧氣,而mno2不能制取氧氣,但mno2對制取氧氣有加速的作用。而這個加速作用,就是催化作用。從而到處二氧化錳是催化劑這一重要概念。至此,學生對催化劑就有了較為形象的理解。接著再繼續(xù)對催化劑與催化作用進行講解,本課的教學難點就得以突破。
學生分組實驗。
通過讓學生通過加熱kmno4制取氧氣,練習儀器裝配的基本操作。學生總結出實驗室用kmno4制取氧氣的操作步驟,簡要的說就是七個字“查、裝、定、點、收、離、熄”。
鞏固練習。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會分為兩個部分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
課堂練習,我會根據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設計2~3道題目,回顧并鞏固所學知識。
我也會布置教材上的一些典型課后習題讓學生做,在了解教學目標是否達成的的同時,學生也能對本堂課的知識進行鞏固。
四、說板書設計。
一個好的板書,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因此,本課我采用了知識網絡式板書,使學生形成自已的知識體系,使學生掌握知識更加系統。
制取氧氣心得體會篇十一
1、加熱分解的實驗,可以考慮適當增加過氧化氫溶液的濃度,將5%的過氧化氫溶液改為10%的過氧化氫溶液。但是,熱的過氧化氫溶液中,切忌加入二氧化錳,否則會因劇烈反應,導致液體從試管中飛濺出來。
2、由于購置的過氧化氫溶液中,添加了硫酸作為穩(wěn)定劑,以減少過氧化氫的分解。因此,在使用過氧化氫溶液時,一定要加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來中和溶液中的硫酸。當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后,稍稍振蕩可見試管內液體中有許多細小的氣泡出現。
“微微加熱”是指在操作上切不可連續(xù)加熱,甚至于達到沸騰。這樣試管中的水蒸氣過多,會造成帶火星的小木條無法復燃。正確的操作,應采用間斷的加熱方法,過一會兒,試管內會出現大量的氧氣逸出的現象,此時用帶火星的小木條檢驗,現象十分明顯。
3、為了證明二氧化錳是過氧化氫溶液分解反應的催化劑,還應增加直接加熱二氧化錳,并無氧氣產生的實驗;以及將濾出的二氧化錳再次進入催化過氧化氫溶液分解的實驗。
由于課本中提及的催化劑都是含氧的化合物,且催化劑都參與了反應,因此從證明角度也就都存在著一定的不足。這個實驗可以轉換分析思考的角度,利用過氧化氫溶液的氧化性,選擇具有還原性的無氧酸鹽氯化亞鐵與之反應,可以迅速產生大量氧氣。這樣一來,證明的推理較為嚴密,但是反應原理卻較為復雜了。
另外,過氧化氫溶液與氯化亞鐵固體反應較為劇烈,因此過氧化氫溶液的濃度要較稀,用量也要較少,加入的氯化亞鐵固體顆粒同樣要較小為宜。
制取氧氣心得體會篇十二
2.練習連接儀器的基本操作。
過程與方法。
能夠根據反應物的狀態(tài)和反應條件,選擇制備氣體的發(fā)生裝置,根據生成物的性質選擇收集氣體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明確反應原理、確定反應裝置、實驗步驟,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實驗室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方法和原理。
實驗室制取氣體的裝置選擇和實驗操作。
新課導入。
9月20日天舟三號載物飛船發(fā)射升空,你知道發(fā)船發(fā)射用的助燃劑一般用的是什么嗎?空氣行不行?而純凈的氧氣又是如何制得的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制取氧氣。
合作探究。
(一)自主學習。
請同學們閱讀黑板上的資料卡片,總結歸納出工業(yè)上制取氧氣的方法。
(二)實驗探究。
1.實驗室制取氣體的裝置探究。
(1)發(fā)生裝置。
a固固加熱型b固液常溫型。
(2)收集裝置。
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密度大于空氣的氣體。
a排空氣法:
向下排空氣法:收集密度小于空氣的氣體。
b排水集氣法:收集不易溶于水且不與水反應的氣體。
(1)原理:高錳酸鉀。
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
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
(2)實驗裝置:
發(fā)生裝置:固固加熱型收集裝置:排水法。
(3)實驗步驟:
查裝定點收離熄。
(4)實驗現象:
a導管口有氣泡產生,集氣瓶中的水逐漸減少,產生無色氣體。
b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5)實驗注意事項:
a檢查裝置氣密性。
b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
c導管伸入試管內要稍微露出橡皮塞。
d試管口塞一團棉花。
e收集氣體要等到氣泡連續(xù)、均勻冒出時開始收集。
f實驗結束時,先移出導管,再熄滅酒精燈。
經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獲得了哪些知識?
板書設計:
一、工業(yè)制氧氣:分離液態(tài)空氣法。
(物理變化)富氧膜法。
原理:高錳酸鉀。
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
步驟:查裝定點收離熄。
制取氧氣心得體會篇十三
2.過程與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本節(jié)課是典型的物質制取課。課標的要求:讓學生初步學習氧氣的實驗室制法;教材上這部分內容安排在學習《氧氣的性質》之后,要求學生了解實驗室制取氧氣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過化學實驗制取新物質的方法;練習連接儀器的基本操作,動手制取氧氣;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也是中考實驗操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在中考試卷上也常常出現,有的考查實驗裝置,有的考查實驗步驟,有的考查實驗原理和操作方法,因此本節(jié)課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诖?,我確定了以上教學目標。
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和操作步驟。
實驗室制取氧氣的裝置選擇,操作步驟的掌握。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堂教學“人本化”讓學生思動、手動、口動、互動。學習方式探究化,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獲得新知,所以我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本節(jié)課采取探究法和學生分組實驗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課時安排:1課時。
下面我重點談一下教學流程這一環(huán)節(jié):
我將教學過程設置為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環(huán)節(jié)1:導入新課。展示鐵絲、硫在氧氣中燃燒圖片,并提出問題:實驗中的氧氣是如何得到的呢?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從而引出本節(jié)課的學習---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
環(huán)節(jié)2:制取原理講解。讓學生們觀察藥品后回答高錳酸鉀的顏色狀態(tài),從而講解高錳酸鉀的制取原理,板書上寫明文字表達式,初步了解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原理。
環(huán)節(jié)3:裝置圖拼裝并展示。根據高錳酸鉀制氧原理,我給每小組一部分自制的儀器模型,小組合作探究本實驗中需要哪些儀器,讓學生們根據所選儀器模型在白紙板上粘貼組裝想象中的高錳酸鉀制取氧氣裝置圖。
小組共同展示裝置圖,師生共同討論哪些可以用,哪些有問題,指明問題所在。觀察所有裝置圖可以分為幾部分,從而指出哪部分是氣體發(fā)生裝置,哪部分是氣體收集裝置。(1)讓學生觀察藥品也就是反應物的狀態(tài)。(2)實驗室制氧氣需要的反應條件?(3)歸納實驗室制取氧氣的發(fā)生裝置跟哪些因素有關,總結出一般氣體的發(fā)生裝置選擇的規(guī)律:根據反應物的狀態(tài)和反應條件來選擇發(fā)生裝置。
探究實驗室制氧氣的氣體收集裝置。分析總結出氣體的收集裝置選擇的規(guī)律:根據氣體的性質(密度、溶解性)選擇收集裝置。
最后在學生的裝置圖中選定出本節(jié)課所用的實驗裝置。
在這里,師生共同進行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環(huán)節(jié)4:演示實驗。設問: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如何操作?
由于剛接觸制取實驗,以防一些意外出現,所以先讓學生觀看教師的制氧操作演示視頻,讓學生對操作流程有了初步的掌握。
觀看完視頻后,再根據實驗步驟找出代表性圖片讓學生們完整的認知制取氧氣的過程為:
查、裝、定、點、收、離、熄。
找學生復述實驗室制取氧氣每一步的具體操作步驟。通過回想解答,使學生們更深刻的認識制取氧氣的過程與操作要點。為后邊的親自制取打下基礎。
【討論】1、試管內為什么要裝一團棉花?
2、固定試管時試管口為什么要稍向下傾斜?
3、排水法收集氣時為什么開始冒氣泡時不收集?
4、收集完畢,為什么先將導管移離再熄滅酒精燈?
這4個討論題,有些通過剛才操作中的現象,心中已經有答案,有些需要討論才能得出答案,意在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適時反饋,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讓學生明白實驗操作過程的嚴謹性。一切實驗一定要規(guī)范操作,決不能粗心大意。
環(huán)節(jié)7、歸納總結。問題解決后,學生們對于本節(jié)課重點難點已基本掌握,最后我提出尋求幫助,創(chuàng)設情境,給出一組老師實驗操作過程中的照片,讓學生小組討論幫老師按拍攝時間先后排序。最后根據排好順序的照片再次總結操作步驟要點。加深學生對高錳酸鉀制氧操作流程及要點的印象。
【布置作業(yè)】實驗室制取氧氣還有其他方法,請同學們做好預習。
板書設計:
實驗原理:
實驗裝置。
實驗步驟:
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這是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的一句名言。反思是教師必備的意識和行為。在本節(jié)課中,因為比較注重學生動手做、動口講、動筆記、動腦想,所以很好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fā)了很多學生對化學的興趣。體現了課堂教學“人本化”讓學生思動、手動、口動、互動。學習方式探究化,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獲得新知。比如學生自己設計高錳酸鉀制氧裝置,能夠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與探究欲望,使難點部分變成亮點部分,教學任務完成情況比較滿意,不足之處是由于實驗器材準備得不夠充分沒能當堂做演示實驗,而是用自己事先錄制的操作視頻,使演示不夠直觀,假如以后還有機會我一定會克服任何困難,能在課堂上演示的實驗一定當堂演示,充分發(fā)揮現場演示實驗對學生學習化學實驗課的示范性。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望大家指正,謝謝大家!
制取氧氣心得體會篇十四
1、知識與技能:
知道空氣的組成、各成分的性質及用途,能用實驗說明空氣是混合物。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探究空氣的組成,了解探究的一般過程;聯系生活經驗,認識純凈物和混合物;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空氣的組成的實驗探究,激發(fā)學習和探究的興趣,培養(yǎng)合作和勤于思考的科學作風,體驗探究成功的樂趣。
重點:知道空氣的組成,掌握各成分的性質及用途。
難點: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課型:探究型,多媒體。
試管、針筒、打氣筒、錐形瓶、集氣瓶、水槽、燃燒匙、橡皮塞、燒杯、導管、止水夾、酒精燈、紅磷、硫酸銅、澄清石灰水、火柴。
1、情景導入:出示一幅驛亭風景圖片,教師感覺空氣清晰。
討論1:收集一瓶驛亭清晰空氣的方法。(請同學收集)。
討論:空氣有哪些成分組成。
一、空氣的組成成分及性質。
1、演示實驗:無水硫酸銅遇水顯藍色。
引導學生思考:
1、將這一現象應用實驗證明“空氣中含有水蒸氣”;
2、根據平時的觀察,生活還有哪些現象能證明空氣中含有水?
學生:
1、冰過的瓶子外面有水珠。
2、冬天教室窗上有一層水霧。
3、置于空氣中的餅干會受潮。
2、演示實驗: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引導學生設計實驗證明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碳。
結論: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碳含量較少。
3、演示實驗:取一瓶空氣和一瓶氧氣,把一根燃著的木條先后插入兩個集氣瓶中,觀察木條在兩個集氣瓶中燃燒的劇烈程度是否相同。
結論:空氣中氧氣含量并不高。
4、探究:氧氣在空氣中占多大比例。
實驗原理:紅磷在密閉容器內充分燃燒,消耗了空氣中的氧氣,生成五氧化二磷固體,容器內壓強減小,大氣壓將燒杯中的水壓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正好填補消耗掉氧氣的體積,從而確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
現象: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的白煙,反應停止后,水槽中的水沿導管進入集氣瓶中,約占瓶內體積的1/5。
結論:紅磷燃燒消耗氧氣,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
(1)紅磷的量不足;
(2)瓶內氧氣沒有耗盡;
(3)裝置漏氣(如塞子未塞緊、燃燒匙與橡皮塞之間有縫隙等),使外界空氣進入瓶內;
(4)未冷卻至室溫就打開彈簧夾,使進入瓶內的水的體積減少。
討論2:該實驗中有時氣體減少的體積大于1/5,又是為什么呢?
(1)點燃紅磷后,插入燃燒匙時,瓶塞子塞得太慢,使得瓶中空氣受熱膨脹,部分空氣溢出。
(2)實驗開始時,沒有夾或沒夾緊止水夾。
討論3:我們能否用碳來代替紅磷進行上述實驗?
紅磷燃燒后生成固體五氧化二磷,使集氣瓶中空氣的壓強變小,小于外界大氣壓。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燒杯中的水進入集氣瓶。
二、空氣的組成體積分數。
三、空氣的利用(學生自主學習)。
四、課堂練習。
制取氧氣心得體會篇十五
1.認識實驗室用高錳酸鉀、過氧化氫制取氧氣的原理。
2.練習藥品的取用、物質的加熱等基本操作,并能檢驗氧氣的產生。
3.了解催化劑和催化作用。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制取氧氣的過程,初步學習通過化學實驗制備物質的一般方法。
2.通過氧氣制取原理的探究,初步學習運用分析素材、查找資料等有效方法解決問題。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感知制氧氣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情境,初步體會運用化學方法制備物質對人類的重要意義。
2.通過體驗實驗過程,嘗試實驗成功的快樂。
在課題2的學習之后,學生對氧氣的性質、用途有了較為深入的認識,對氧氣產生了濃厚的探究欲望,早已渴望親手制得一瓶純凈的氧氣。然而,學生的化學知識、實驗技能、探究能力都處在初級的階段,對如何分析和處理實際實驗中遇到的問題仍感到束手無策。同時,學生對物質制備的認識僅限于小學自然課、生活經驗等途徑獲得的零星的、感性的體驗,還不能形成系統的、理性的思考。
1.感知學科價值:利用化學知識制造對人類有用的物質,使化學能夠改善人類生活,促進社會發(fā)展,體現了化學學科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價值。本課題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在實驗室制備物質的方法,有助于幫助學生初步感知化學學科的重要價值。
2.建立方法體系:作為實驗室制備物質的啟蒙課,學生應通過本課題學習初步建立制備物質的一般方法,為今后學習制備其他物質建立方法體系,并逐步培養(yǎng)學生嚴謹有序的思維習慣。
3.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生長點:本課題屬于初中化學的入門章節(jié),學生應以此為載體,豐富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儲備。本課題的教學內容能幫助學生形成催化劑、分解反應等基本化學概念,還能幫助學生初步學會加熱固體、檢驗氧氣等基本實驗技能。
4.1第一學時教學活動活動。
復習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在生活實際情景中認識氧氣的制取。
【學生】氧氣能供給呼吸,用在航天、登山、潛水、醫(yī)療等方面,氧氣還能支持燃燒,可以用于煉鋼等方面。
【教師】那么,如此重要的氣體,我們怎樣才能得到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兩個生活中獲得氧氣例子。我們知道,如果魚塘里缺氧,就會造成大量的魚死亡,對漁民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漁民們常用一種叫做“氧來樂”的增氧劑給魚塘增氧。(展示氧來樂圖片和文字說明書:大家看,氧來樂的主要成分“過氧化氫”會分解成氧氣和水。所以,這里寫到“分解快、無殘留、綠色環(huán)?!薄?BR> 【學生】大家一起在筆記本上試著默寫一下這個反。
應的反應物和生成物。
【教師】下面我們再來看一個例子。這是特種部隊正在野外生火。要想在30s之內燃起篝火,離不開特種兵背包里的法寶——高錳酸鉀(出示高錳酸鉀藥品實物)。原來,高錳酸鉀可以分解為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產生了支持燃燒的氧氣,生火當然不成問題。這個化學反應的反應物、生成物名字有點長,大家先認真記憶一下,也可以觀察一下實驗臺上的試劑樣品,加深一下記憶。看看誰能最先記住它們。
【學生】一分鐘后,嘗試默寫反應的反應物和生成物。
活動2【講授】氧氣制取。
初步建立研究物質制備的方法體系。
【第一位學生】這要找一些合適的儀器。
【教師】對,要把裝置設計好。
【第二位學生】首先得看看這個化學反應用實驗室的條件真的能得到氧氣才行【教師】這是反應的可行性問題,的確應該首要考慮。
【第三位學生】要想辦法把氧氣裝起來。
【教師】嗯,要想清楚細節(jié)。
【第四位學生】要寫實驗報告。
【教師】也就是要考慮清楚實驗的步驟對嗎?
【第四位學生】對。
【教師】剛才同學們說得總結一下,就是這樣一個大體流程,原理——裝置——操作(展示相應幻燈片),這樣我們考慮問題會更有序一些。這節(jié)課,我們對主要任務就是第一步。來確定反應原理的可行性問題。
片段三:教師引導為主的探究活動——實驗室中能用過氧化氫制氧氣嗎?
【第一位學生】把過氧化氫放在水里,看看有沒有氧氣。
【第二位學生】不要放在水里也行吧?剛才寫反應物的時候沒有水。過氧化氫就能分解。
【第三位學生】不應該看,氣體不容易看見。
【第四位學生】氣體是氣泡,能看見。
【第五位學生】也許氣泡是空氣呢。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氣呢。應該用帶火星的木條來試驗。能復燃的才能保證是氧氣。
【教師】大家說的很好,用帶火星的木條試驗一下比用眼睛看更準確。這是化學實驗中的實證意識,非常重要。至于要不要放水的問題,你們可以自己試一試。(出示右圖)下面開始分組實驗。
【學生】分組實驗,有的加了水,有的還試驗了多種加水的量。木條沒有復燃。
【教師】好了,實驗就到這里。誰能說說你的結果和思考。
【第一位學生】我們一直沒有看到木條復燃。這個辦法不行,不能產生氧氣。
【第二位學生】可是剛才幻燈片上不是寫著嗎,過氧化氫用在魚塘里加氧,肯定能出氧氣。你仔細看那瓶子里面的水,有氣泡,特別小,我覺得那就是氧氣。可能氧氣太少了,太慢了,驗不出來。
【學生】思考,有的小聲說加催化劑。(這些學生可能是預習的)。
【教師】要是我們平時研究中遇到了困難,你通常用哪些解決的辦法?
【第一位學生】問老師。
【第二位學生】問同學。
【第三位學生】找書。
【第四位學生】上網,把問題輸進去,可快了,好多題都能找到原題,解法特別多。
【第五位學生】應該再好好想想,不要一不會就找別人。
【教師】這些方法都很好,適合不同的情況,不同的人??傊?,研究中遇到的困難不應該放棄,只要努力就一定可以找到解決辦法。會解決問題比學到一些具體的知識還重要。你不是說你很擅長用網絡解決問題嗎,你到前面來,在大屏幕上上網試試,看能不能找到辦法。其他同學可以找找課本,這可是我們最最重要的工具書啊。剛才我好像還聽到有的同學說催化劑,我想一定有人提前預習了,大家也可以找這些同學問問,看看催化劑是怎么回事,能不能解決剛才我們提出的問題。好了,給大家5分鐘時間,好好利用你能找到的資源,看看過氧化氫到底能不能產生氧氣,能不能快一點產生氧氣。
【學生】自由分組探究,有兩三個在講臺上利用百度查找,還有的在看書和討論。
【教師】好了,大家可以說說自己找到的答案。
【第一位學生】書上說了,可以加二氧化錳。
【第二位學生】還可以加硫酸銅。在這一段呢。
【第三位學生】網上的,大家看,還有生土豆、豬肝、氯化鐵,紅磚粉。
【教師】大家對土豆、豬肝好像很感興趣嘛,你給大家念念這一段。
【教師】非常好,大家找的都非常仔細。剛才課本中和網上都提到了催化劑,催化劑是一種能改變化學反應速率,但反應前后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均不發(fā)生改變的物質。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就有二氧化錳、硫酸銅、生土豆、生豬肝、紅磚粉等很多種。它們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催化作用。大家看看這位同學用的是百度,其實還有google、yahoo等。他輸入的關鍵詞是過氧化氫、加快、分解,有這些詞的網頁都出來了,有幾十頁呢。今天我們的作業(yè)之一就是用這個方法,研究一下什么是催化劑,為什么要用“改變”反應速率,生產生活中有哪些催化劑,還有如何檢驗一種物質是催化劑等等。把與催化劑相關的知識整理在筆記本里。如果你能利用查找的資料寫一份清晰地實驗報告的話,你可以有資格在下星期里用課余時間到實驗室完成有關催化劑的課外探究實驗。
好了,現在,我能給大家提供的就是二氧化錳,這個黑色的粉末,每組一包,還有一小塊豬肝,一包硫酸銅,你們可以再次試一試。注意,向試管里加藥品時,為了防止藥品濺出,應該先放固體后放液體,過氧化氫加入1/4試管即可。大家開始試試催化劑的效果吧。
【學生】分組實驗,看到木條復燃時很多組歡呼起來。
【教師】再次總結一下實驗結論。
【第一位學生】有氧氣。
【第二位學生】硫酸銅的有點慢,豬肝泡沫太多,還是二氧化錳的效果好。
【教師】不錯,有比較。注意我們的實驗目的,結合實驗目的和觀察到的現象得出結論。(實驗目的投影出來:探究實驗室能否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
【第三位學生】實驗室不能直接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太慢??梢约尤攵趸i當催化劑,就可以制取氧氣了。
【教師】非常好。(板書實驗結論:過氧化氫加入二氧化錳等催化劑,可用于實驗室制取氧氣。)這就是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原理。我們還習慣用文字表達式來說明實驗原理。上節(jié)課我們學過,文字表達式中,箭頭左邊是反應物,右邊是生成物,物質之間用加號連接。箭頭上方要寫清反應條件。在這個反應中,加入的催化劑就是反應的條件,我們可以直接把催化劑的物質名稱寫在箭頭上方。就象這樣。(在箭頭上方寫“二氧化錳”)。下面大家回憶一下,自己完成整個文字表達式。
【學生】獨立完成文字表達式,一個學生到黑板板書。
活動3【活動】氧氣的制取。
學生研討為主的探究活動——實驗室中能用高錳酸鉀制氧氣嗎?
【教師】下面,我們再來探究下一個反應,實驗室中能不能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呢?下面大家討論一下你們的探究方案,注意借鑒我們前面的經驗。
【學生】分組討論3分鐘。
【教師】大家匯報一下,你們打算怎么進行探究。
【第一位學生】我們組討論了,高錳酸鉀是固體,看氣泡更不行。要重視證據,還得用帶火星的'木條試驗才可以。要是不能產生氧氣,就要上網查查有沒有催化劑。
【第二位學生】我們組討論了前面的特種部隊生火。高錳酸鉀不可能直接產生氧氣,那樣的話戰(zhàn)士用的時候就失效了。我看見那個戰(zhàn)士用石頭來著,我們組討論可以用一塊石頭磨一磨高錳酸鉀粉末。
【教師】大家有了前面的經驗,都大有進步啊??紤]到了實證精神,還考慮到可以上網,還有結合前面的資料。不錯。不過,用石頭磨恐怕也不太現實,在實驗室中很難收集氣體呀。大家順著這個思路可以繼續(xù)想想,有沒有用上課本?老師的電腦網絡大家也可以申請來用嘛。再給大家一點時間,我們把方案再明確一下。
【學生】分組討論。有的組申請用老師的電腦。老師指導其用電腦搜索到了如何給固體加熱的部分,投影出來。有的小組指著這個投影內容在討論。
【教師】誰愿意再來談談你們小組的設想。
【第一位學生】摩擦的作用很可能是生熱,所以可以用酒精燈加熱。
【第二位學生】課本上有這個圖,就是加熱就可以。下面有注解,寫著為。
什么要把試管口向下傾斜。
【教師】好,你能不能念念那段注解。
【學生】讀注解中為什么試管向下傾斜的部分。
【教師】很好。大家看投影,這是他們組搜索到的圖片,提示大家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先均勻受熱,再集中到有藥品的部分,同時試管口要向下傾斜。高錳酸鉀粉末是暗紫色的,很容易溶于水,落在角落里很難清洗,會把地面桌子和抹布都染紅的,所以大家取用藥品時一定要小心。加熱后的試管很燙,可以輕輕放在試管架上,不要摸試管底部。好了,現在大家開始實驗吧。
【學生】分組實驗。均成功。
【教師】好,現在我們匯報一下實驗結果。
【學生】實驗室可以用加熱高錳酸鉀的方法制取氧氣。
【教師】非常好。(板書結論)。下面大家試著寫出這個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學生】試著默寫文字表達式。
【教師】大家看,這個反應中的生成物二氧化錳就是前面我們實驗中催化過氧化氫分解的那種黑色的催化劑。所以現在試管中的物質是黑色的。
活動4【練習】氧氣的制取。
【教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總結一下,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第一位學生】我們學習了過氧化氫加入二氧化錳催化劑可以用于實驗室制取氧氣,加熱高錳酸鉀也可以。
【第二位學生】學了兩個文字表達式。
【第三位學生】我們知道了高錳酸鉀是暗紫色的,可以在野外生火。過氧化氫可以放在魚塘里添氧氣。
【第四位學生】學了催化劑,還有豬肝為什么能催化過氧化氫。
【教師】很好,我們還學到了哪些方法呢?
【第一位學生】我們學習制取物質的方法,要先考慮反應原理,再考慮操裝置和實驗步驟。
【第二位學生】我們還知道遇到困難要查網絡,在百度里輸入關鍵詞。也可以查書。
【第三位學生】還可以問同學。
【第四位學生】學會了如何加熱固體,為什么試管要向下傾斜。
【教師】非常好。希望同學們能掌握這些知識和方法。剛才我們說到了這節(jié)課的一個作業(yè),就是用網絡查找催化劑的有關知識整理起來。希望大家還記得。另外的一個作業(yè)是設計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實驗裝置。這將是下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
【學生】這兩種方法設計一套裝置嗎?
【教師】這個問題你可以課下和同學們討論一下。如果你覺得一套裝置能解決問題當然可以。如果你覺得必須有兩套裝置才行,那就設計兩套,甚至可以設計更多的裝置。另外,下節(jié)課開始要測驗這兩個文字表達式,同學們課下要認真復習。
課時設計課堂實錄。
1第一學時教學活動活動1【導入】氧氣制取。
復習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在生活實際情景中認識氧氣的制取。
【學生】氧氣能供給呼吸,用在航天、登山、潛水、醫(yī)療等方面,氧氣還能支持燃燒,可以用于煉鋼等方面。
【教師】那么,如此重要的氣體,我們怎樣才能得到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兩個生活中獲得氧氣例子。我們知道,如果魚塘里缺氧,就會造成大量的魚死亡,對漁民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漁民們常用一種叫做“氧來樂”的增氧劑給魚塘增氧。(展示氧來樂圖片和文字說明書:大家看,氧來樂的主要成分“過氧化氫”會分解成氧氣和水。所以,這里寫到“分解快、無殘留、綠色環(huán)?!?。
【學生】大家一起在筆記本上試著默寫一下這個反。
應的反應物和生成物。
【教師】下面我們再來看一個例子。這是特種部隊正在野外生火。要想在30s之內燃起篝火,離不開特種兵背包里的法寶——高錳酸鉀(出示高錳酸鉀藥品實物)。原來,高錳酸鉀可以分解為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產生了支持燃燒的氧氣,生火當然不成問題。這個化學反應的反應物、生成物名字有點長,大家先認真記憶一下,也可以觀察一下實驗臺上的試劑樣品,加深一下記憶。看看誰能最先記住它們。
【學生】一分鐘后,嘗試默寫反應的反應物和生成物。
活動2【講授】氧氣制取。
初步建立研究物質制備的方法體系。
【第一位學生】這要找一些合適的儀器。
【教師】對,要把裝置設計好。
【第二位學生】首先得看看這個化學反應用實驗室的條件真的能得到氧氣才行【教師】這是反應的可行性問題,的確應該首要考慮。
【第三位學生】要想辦法把氧氣裝起來。
【教師】嗯,要想清楚細節(jié)。
【第四位學生】要寫實驗報告。
【教師】也就是要考慮清楚實驗的步驟對嗎?
【第四位學生】對。
【教師】剛才同學們說得總結一下,就是這樣一個大體流程,原理——裝置——操作(展示相應幻燈片),這樣我們考慮問題會更有序一些。這節(jié)課,我們對主要任務就是第一步。來確定反應原理的可行性問題。
片段三:教師引導為主的探究活動——實驗室中能用過氧化氫制氧氣嗎?
【第一位學生】把過氧化氫放在水里,看看有沒有氧氣。
【第二位學生】不要放在水里也行吧?剛才寫反應物的時候沒有水。過氧化氫就能分解。
【第三位學生】不應該看,氣體不容易看見。
【第四位學生】氣體是氣泡,能看見。
【第五位學生】也許氣泡是空氣呢。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氣呢。應該用帶火星的木條來試驗。能復燃的才能保證是氧氣。
【教師】大家說的很好,用帶火星的木條試驗一下比用眼睛看更準確。這是化學實驗中的實證意識,非常重要。至于要不要放水的問題,你們可以自己試一試。(出示右圖)下面開始分組實驗。
【學生】分組實驗,有的加了水,有的還試驗了多種加水的量。木條沒有復燃。
【教師】好了,實驗就到這里。誰能說說你的結果和思考。
【第一位學生】我們一直沒有看到木條復燃。這個辦法不行,不能產生氧氣。
【第二位學生】可是剛才幻燈片上不是寫著嗎,過氧化氫用在魚塘里加氧,肯定能出氧氣。你仔細看那瓶子里面的水,有氣泡,特別小,我覺得那就是氧氣??赡苎鯕馓倭?,太慢了,驗不出來。
【學生】思考,有的小聲說加催化劑。(這些學生可能是預習的)。
【教師】要是我們平時研究中遇到了困難,你通常用哪些解決的辦法?
【第一位學生】問老師。
【第二位學生】問同學。
【第三位學生】找書。
【第四位學生】上網,把問題輸進去,可快了,好多題都能找到原題,解法特別多。
【第五位學生】應該再好好想想,不要一不會就找別人。
【教師】這些方法都很好,適合不同的情況,不同的人。總之,研究中遇到的困難不應該放棄,只要努力就一定可以找到解決辦法。會解決問題比學到一些具體的知識還重要。你不是說你很擅長用網絡解決問題嗎,你到前面來,在大屏幕上上網試試,看能不能找到辦法。其他同學可以找找課本,這可是我們最最重要的工具書啊。剛才我好像還聽到有的同學說催化劑,我想一定有人提前預習了,大家也可以找這些同學問問,看看催化劑是怎么回事,能不能解決剛才我們提出的問題。好了,給大家5分鐘時間,好好利用你能找到的資源,看看過氧化氫到底能不能產生氧氣,能不能快一點產生氧氣。
【學生】自由分組探究,有兩三個在講臺上利用百度查找,還有的在看書和討論。
【教師】好了,大家可以說說自己找到的答案。
【第一位學生】書上說了,可以加二氧化錳。
【第二位學生】還可以加硫酸銅。在這一段呢。
【第三位學生】網上的,大家看,還有生土豆、豬肝、氯化鐵,紅磚粉。
【教師】大家對土豆、豬肝好像很感興趣嘛,你給大家念念這一段。
【教師】非常好,大家找的都非常仔細。剛才課本中和網上都提到了催化劑,催化劑是一種能改變化學反應速率,但反應前后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均不發(fā)生改變的物質。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就有二氧化錳、硫酸銅、生土豆、生豬肝、紅磚粉等很多種。它們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催化作用。大家看看這位同學用的是百度,其實還有google、yahoo等。他輸入的關鍵詞是過氧化氫、加快、分解,有這些詞的網頁都出來了,有幾十頁呢。今天我們的作業(yè)之一就是用這個方法,研究一下什么是催化劑,為什么要用“改變”反應速率,生產生活中有哪些催化劑,還有如何檢驗一種物質是催化劑等等。把與催化劑相關的知識整理在筆記本里。如果你能利用查找的資料寫一份清晰地實驗報告的話,你可以有資格在下星期里用課余時間到實驗室完成有關催化劑的課外探究實驗。
好了,現在,我能給大家提供的就是二氧化錳,這個黑色的粉末,每組一包,還有一小塊豬肝,一包硫酸銅,你們可以再次試一試。注意,向試管里加藥品時,為了防止藥品濺出,應該先放固體后放液體,過氧化氫加入1/4試管即可。大家開始試試催化劑的效果吧。
【學生】分組實驗,看到木條復燃時很多組歡呼起來。
【教師】再次總結一下實驗結論。
【第一位學生】有氧氣。
【第二位學生】硫酸銅的有點慢,豬肝泡沫太多,還是二氧化錳的效果好。
【教師】不錯,有比較。注意我們的實驗目的,結合實驗目的和觀察到的現象得出結論。(實驗目的投影出來:探究實驗室能否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
【第三位學生】實驗室不能直接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太慢。可以加入二氧化錳當催化劑,就可以制取氧氣了。
【教師】非常好。(板書實驗結論:過氧化氫加入二氧化錳等催化劑,可用于實驗室制取氧氣。)這就是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原理。我們還習慣用文字表達式來說明實驗原理。上節(jié)課我們學過,文字表達式中,箭頭左邊是反應物,右邊是生成物,物質之間用加號連接。箭頭上方要寫清反應條件。在這個反應中,加入的催化劑就是反應的條件,我們可以直接把催化劑的物質名稱寫在箭頭上方。就象這樣。(在箭頭上方寫“二氧化錳”)。下面大家回憶一下,自己完成整個文字表達式。
【學生】獨立完成文字表達式,一個學生到黑板板書。
活動3【活動】氧氣的制取。
學生研討為主的探究活動——實驗室中能用高錳酸鉀制氧氣嗎?
【教師】下面,我們再來探究下一個反應,實驗室中能不能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呢?下面大家討論一下你們的探究方案,注意借鑒我們前面的經驗。
【學生】分組討論3分鐘。
【教師】大家匯報一下,你們打算怎么進行探究。
【第一位學生】我們組討論了,高錳酸鉀是固體,看氣泡更不行。要重視證據,還得用帶火星的木條試驗才可以。要是不能產生氧氣,就要上網查查有沒有催化劑。
【第二位學生】我們組討論了前面的特種部隊生火。高錳酸鉀不可能直接產生氧氣,那樣的話戰(zhàn)士用的時候就失效了。我看見那個戰(zhàn)士用石頭來著,我們組討論可以用一塊石頭磨一磨高錳酸鉀粉末。
【教師】大家有了前面的經驗,都大有進步啊??紤]到了實證精神,還考慮到可以上網,還有結合前面的資料。不錯。不過,用石頭磨恐怕也不太現實,在實驗室中很難收集氣體呀。大家順著這個思路可以繼續(xù)想想,有沒有用上課本?老師的電腦網絡大家也可以申請來用嘛。再給大家一點時間,我們把方案再明確一下。
【學生】分組討論。有的組申請用老師的電腦。老師指導其用電腦搜索到了如何給固體加熱的部分,投影出來。有的小組指著這個投影內容在討論。
【教師】誰愿意再來談談你們小組的設想。
【第一位學生】摩擦的作用很可能是生熱,所以可以用酒精燈加熱。
【第二位學生】課本上有這個圖,就是加熱就可以。下面有注解,寫著為。
什么要把試管口向下傾斜。
【教師】好,你能不能念念那段注解。
【學生】讀注解中為什么試管向下傾斜的部分。
【教師】很好。大家看投影,這是他們組搜索到的圖片,提示大家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先均勻受熱,再集中到有藥品的部分,同時試管口要向下傾斜。高錳酸鉀粉末是暗紫色的,很容易溶于水,落在角落里很難清洗,會把地面桌子和抹布都染紅的,所以大家取用藥品時一定要小心。加熱后的試管很燙,可以輕輕放在試管架上,不要摸試管底部。好了,現在大家開始實驗吧。
【學生】分組實驗。均成功。
【教師】好,現在我們匯報一下實驗結果。
【學生】實驗室可以用加熱高錳酸鉀的方法制取氧氣。
【教師】非常好。(板書結論)。下面大家試著寫出這個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學生】試著默寫文字表達式。
【教師】大家看,這個反應中的生成物二氧化錳就是前面我們實驗中催化過氧化氫分解的那種黑色的催化劑。所以現在試管中的物質是黑色的。
活動4【練習】氧氣的制取。
【教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總結一下,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第一位學生】我們學習了過氧化氫加入二氧化錳催化劑可以用于實驗室制取氧氣,加熱高錳酸鉀也可以。
【第二位學生】學了兩個文字表達式。
【第三位學生】我們知道了高錳酸鉀是暗紫色的,可以在野外生火。過氧化氫可以放在魚塘里添氧氣。
【第四位學生】學了催化劑,還有豬肝為什么能催化過氧化氫。
【教師】很好,我們還學到了哪些方法呢?
【第一位學生】我們學習制取物質的方法,要先考慮反應原理,再考慮操裝置和實驗步驟。
【第二位學生】我們還知道遇到困難要查網絡,在百度里輸入關鍵詞。也可以查書。
【第三位學生】還可以問同學。
【第四位學生】學會了如何加熱固體,為什么試管要向下傾斜。
【教師】非常好。希望同學們能掌握這些知識和方法。剛才我們說到了這節(jié)課的一個作業(yè),就是用網絡查找催化劑的有關知識整理起來。希望大家還記得。另外的一個作業(yè)是設計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實驗裝置。這將是下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
【學生】這兩種方法設計一套裝置嗎?
【教師】這個問題你可以課下和同學們討論一下。如果你覺得一套裝置能解決問題當然可以。如果你覺得必須有兩套裝置才行,那就設計兩套,甚至可以設計更多的裝置。另外,下節(jié)課開始要測驗這兩個文字表達式,同學們課下要認真復習。
制取氧氣心得體會篇十六
知識:掌握實驗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理解分解反應及其化合反應的區(qū)別;了解氧氣的工業(yè)制法;了解催化劑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能力: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初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對比和遷移知識的能力。
思想教育: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和良好的實驗習慣。
教學重點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和操作方法。
教學難點催化劑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教學方法實驗探索法。
教學用具。
藥品:氯酸鉀、二氧化錳。
儀器:鐵架臺(帶鐵夾)、試管、單孔橡皮塞、導管、水槽、集氣瓶、酒精燈、試管夾、藥匙。
其它:火柴。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問題引入】空氣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從空氣中獲得氧氣?
分離液態(tài)空氣制氧氣。
【問題】這個變化屬于什么變化?為什么?
答:空氣中含有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等。可以從空氣中獲得氧氣。
答:工業(yè)制取氧氣是物理變化。因為沒有新物質生成。
通過復習空氣的組成,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分離空氣制氧氣。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設問】實驗室用什么方法獲得氧氣?我們通過實驗來研究。
【實驗】分別用酒精燈同時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片刻后用帶火星木條伸入試管口,觀察現象。
【小結】用酒精燈加熱氯酸鉀至較高溫度時產生氧氣。加熱二氧化錳不產生氧氣。
觀察記錄:氯酸鉀是白色固體,二氧化錳是黑色粉末。氯酸鉀加熱至熔化后產生少量氣體,使帶火星木條復燃。同時加熱的二氧化錳不產生氣體,帶火星木條沒有變化。
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指導學生觀察實驗和準確描述實驗現象。
【實驗】將試管內的二氧化錳迅速倒入熱的氯酸鉀中,把帶火星木條伸到管口內觀察現象。
觀察記錄:熱的氯酸鉀中加入二氧化錳后迅速產生大量氣體,帶火星木條復燃。
學會觀察實驗和準確描述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對比。
【實驗】待試管內不再產生氣體時再加入少量氯酸鉀并加熱,把帶火星木條伸入管口內觀察?!居懻摗慷趸i在反應中起什么作用?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有無變化。
觀察記錄:試管內迅速產生大量氣體,帶火星木條,復燃。
答:二氧化錳可以加快氯酸鉀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反都不發(fā)生變化。
通過認真分析實驗的發(fā)生、發(fā)展和條件,找出規(guī)律,找出規(guī)律,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1.原理。
(1)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
氯酸鉀氯化鉀+氧氣。
催化劑:課本p.16。
催化作用:課本p.16。
(2)加熱高錳酸鉀。
高錳酸鉀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
記筆記。
領悟。
記住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和文字表達式。
知道催化劑在一定條件下才能起催化作用。
【投影】課堂練習一(見附1)。
做練習一。
加深理解。
【問題】實驗室制取氧氣時選用哪些儀器?
【問題】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氣?選用哪些儀器?
【板書】。
2.收集方法。
(1)排水法(氧氣不易溶于水)。
(2)向上排空氣法(氧氣比空氣略重或密度比空氣略大)。
答:實驗室制氧氣需用鐵架臺(帶鐵夾)、試管、帶導管的單孔塞、酒精燈。
答: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選用的儀器有水槽、集氣瓶、玻璃片。
從氧氣的物理性質思考、認識問題。
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和知識泊遷移能力。
認識物質的性質與制法的關系。
【問題】給試管中固體加熱應如何操作?為什么?
【問題】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時應如何操作?為什么?
【問題】用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時如何操作?
答:(1)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防止水倒流后炸裂試管。
(2)試管夾應夾持試管中上部。
(3)導管伸入試管內要短。
(4)先均勻加熱,再將火焰固定在約品處加熱。
用排水法收集完畢時,應先從水中取出導管再停止加熱,防止水倒吸后炸裂試管。用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時,導管應伸入到接近瓶底。
培養(yǎng)正確的實驗操作能力和良好的實驗習慣。
了解物質的性質與實驗操作的關系。
【問題】用排氣法收集氧氣時如何驗滿?
【問題】如何檢驗氧氣?
【板書】3.操作要求。
4.驗滿方法。
5.檢驗方法。
答: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到瓶口驗滿。
答: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到瓶中檢驗。
記錄并加深理解。
用對比的方法進行學習,理解。
【板書】分解反應: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它物質的反應。
【投影】課堂練習二(見附2)。
【課后小結】通過本節(jié)學習初步掌握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和操作要求;了解工業(yè)制取氧氣的原理;理解分解反應。
答:實驗室制取氧氣屬于化學變化,這兩個反應都是由一種物質生成幾種不同物質的反應。它與化合反應不同,化合反應是幾種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
做練習二。
回憶實驗室制氧氣的反應原理和主要操作,了解工業(yè)制氧氣的原理。及時復習、鞏固所學知識。
培養(yǎng)知識的遷移能力的思維能力。通過對比兩個反應,得出正確結論。
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加深理解。
明確本節(jié)知識內容及要求。
【投影】隨堂檢測(見附4)。
獨立完成檢測題。
及時反饋。
附1:課堂練習一。
1.下列物質中含有氧氣的是。
(a)二氧化錳(b)氯酸鉀(c)空氣(d)氧化鎂。
(a)用火柴去點(b)用帶火星木條接近氣體。
(c)用鼻子去嗅氣味(d)用天平稱量。
3.下列有關實驗室用氯酸鉀制氧氣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氯酸鉀受熱熔化后,也不放出氧氣。
(b)要使氯酸鉀受熱分解放出氧氣,必須加入二氧化錳。
(c)二氧化錳在化學反應前后質量和化學性質都保持不變。
(d)二氧化錳是一切化學反應的催化劑。
4.同時加熱下列物質,最易放出氧氣的是。
(a)純凈的氯酸鉀(b)氯酸鉀與二氧化錳的混合物。
(c)純凈的二氧化錳(d)氯酸鉀與二氧化錳的混合物。
附2:課堂練習二。
5.實驗室制取氧氣時,裝藥品的大試管口應。
(a)朝下(b)朝上(c)略向下傾斜(d)略向上傾斜。
6.實驗室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時,需將導氣管伸入盛滿水的集氣瓶,這個操作應在。
(a)加熱固體藥品前(b)與加熱固體藥品同時。
(c)開始有氣泡放出時(d)氣泡連續(xù)并均勻放出時。
7.下列變化中屬于分解反應的是。
(a)分離液態(tài)空氣制氧氣(b)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制氧氣。
(c)蠟燭燃燒(d)粗鹽提純。
8.實驗室制取氧氣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所用主要儀器名稱是:xxxxx。
9.實驗室制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制氧氣,加熱至氣體不再產生,試管內固體剩作物有改用高錳酸鉀制氧氣,加熱到沒有氣體產生時,試管內固體剩余物有。這兩個反應的固體剩余物中都有,但它在兩個反應中的作用不一樣,在氯酸鉀分解中它是,在高錳酸鉀分解中它是。
附3:課堂練習答案。
1.c2.b3.c4.b5.c6.d7.b8.鐵架臺(帶鐵夾)試管帶。
單孔橡皮塞酒精燈(火柴)水槽集氣瓶玻璃片9.氯酸鉀和二氧化。
錳錳酸鉀和二氧化錳二氧化錳催化劑生成物。
附4:隨堂檢測。
1.工業(yè)上制取大量氧氣的方法是。
(a)加熱氯酸鉀(b)加熱高錳酸鉀。
(c)分離液態(tài)空氣(d)加熱二氧化錳。
2.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所起的作用是。
(a)加快化學反應速率(b)使生成物質量增加。
(c)改變化學反應速率(d)減慢化學反應速率。
3.實驗室用加熱氯酸鉀或高錳酸鉀的方法制取氧氣,其共同點是。
(a)都是給固態(tài)物質加熱(b)都使用二氧化錳催化劑。
(c)都發(fā)生了分解反應(d)都生成了兩種物質。
4.寫出下列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1)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制氧氣。
(2)加熱高錳酸鉀制氧氣。
制取氧氣心得體會篇一
氧氣的制取對于人類的生活和工業(yè)生產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氧氣是維持人類生命和加速化學反應的必需品,在生活和生產中都被廣泛使用。氧氣的制取方法也有多種,比如分子篩吸附法、膜分離法、真空吸附法等等。本文將分享我在氧氣制取過程中的心得體會以及對這些方法的一些比較和探討。
第二段:分子篩吸附法的制氧過程。
在本次實驗中,我所使用的氧氣制取方法是分子篩吸附法。在這種方法中,氮氣通過0.3nm的分子篩時被吸附住,而氧氣則可以通過,從而實現了對氧氣的制取。整個過程需要掌握方法的正確性和操作步驟的嚴密性。我注意到在實驗前需要對儀器進行清洗和干燥,并在實驗中要注意控制溫度和壓力,避免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在制取過程中,我發(fā)現產氧的速率比較慢,需要等待一段時間才能得到足夠的氧氣。需要注意的是,釋放氧氣時要先讓其充分流過水銀池,避免殘留氮氣。總的來說,這種方法雖然操作上比較麻煩,但產生的氧氣質量很高,可以滿足我們的需求。
第三段:膜分離法的優(yōu)缺點比較。
除了分子篩吸附法,其他的制氧方法中最常用的是膜分離法。膜分離法的過程中,氣體通過多孔的膜,氧氣分子比氮氣分子小,因此能夠通過膜,達到制取氧氣的目的。相比于分子篩吸附法,膜分離法操作起來相對簡單,制氧速度也很快,但氧氣的純度相對會略低一些。同時,因為膜在運作時會有一定的阻力,會降低氣體的通量。因此,在選擇制氧方法時,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和需求進行選擇和比較。
第四段:真空吸附法的應用情況。
真空吸附法是制氧方法中比較少用到的一種,其主要應用場景在于高純度氧氣的制取,如微電子制造等領域需要的高純度氧氣。在真空吸附法中,氣體可以通過物理吸附來實現純度更高的氧氣制取。這種方法過程比較復雜,對儀器設備和操作技能要求較高,一般不適用于普通的實驗室制氧。同時,真空吸附法還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因為要保持真空狀態(tài),可能會出現氣體泄露或爆炸等一些安全問題。因此,在實際應用中需要特別注意安全問題和相應的防護措施。
第五段:總結。
在本次制氧實驗中,我對分子篩吸附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了解到其他制氧方法的應用情況和優(yōu)缺點。制氧是一個重要的過程,在生活和生產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相對的,不同的制氧方式根據利弊選擇起來有所區(qū)別,需要考慮到實用效果、安全系數、經濟性以及純度要求等多方面因素。因此,需要我們在制氧操作過程中保持嚴謹性,不斷學習和探索新的方法和技術,為不同的需求提供最優(yōu)秀的氧氣解決方案。
制取氧氣心得體會篇二
氧氣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質,它能夠支持人和動物的呼吸,幫助燃燒和提供能量。從化學上來看,氧氣是由兩個氧原子組成的,是一個高度活躍的分子。然而,氧氣并不是我們常見的自然氣體,我們需要用特殊的方法來制取氧氣。
氧氣的制取方法有很多種,這里我想介紹一下最常見的兩種——分離空氣法和氯酸鉀法。
分離空氣法,是利用冷卻和壓縮空氣后,將其通過一系列的分離媒介,從而分離出其中的氧氣。氯酸鉀法,是將氯酸鉀和硫酸混合加熱,從而產生高熱和氧氣的化學反應。這兩種方法都有自己的優(yōu)缺點,具體哪種方法更適合取決于不同的情況和需要。
在實踐中,我選擇的是分離空氣法。這種方法相對較為安全和簡單,也不需要很高的技術要求。當然,在制取氧氣的過程中,我們需要非常小心和謹慎地操作,因為氧氣是一種強氧化劑,如果操作不當,可能會引發(fā)爆炸或火災等嚴重事故。
在制取氧氣的過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問題。最主要的是,具體操作過程需要嚴格控制分離媒介的溫度和壓力,如果不注意,就會導致氧氣無法分離或者進入到其他的媒介中。進一步說,制取氧氣不僅僅需要時間和精力的投入,還需要非常謹慎地處理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和細節(jié)。
第四段:制取氧氣的意義。
制取氧氣不僅僅是一項技術性的工作,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首先,氧氣作為我們生活中必要的氣體,可以幫助我們保障身體健康和質量。其次,對于某些需要用氧氣處理的工藝和行業(yè),制取氧氣可以更好地滿足他們的需求,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第五段:結語。
在制取氧氣的過程中,我們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還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氧氣的特性和性質。當然,在制取氧氣的過程中,我們也需要充分考慮安全和環(huán)保的因素,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和健康生活的目標。
制取氧氣心得體會篇三
制取氧氣不僅是一項實驗課程,更是一次鍛煉實踐和團隊合作能力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我學到了很多知識,也認識到了制取氧氣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二段:背景介紹。
氧氣是生命活動所必需的氣體之一。它不僅可以維持生命運行,還可以加速燃燒過程。早在我們學習化學時,就曾了解到氧氣的重要性。為了深入理解和親身體驗制取氧氣的過程,我們進行了這個實驗。
第三段:實驗過程。
制取氧氣的過程大致分為三個步驟:先用過氧化鐵與稀鹽酸反應制取氯氣,然后用氯氣與過氧化氫反應制取高氯酸,最后將高氯酸與鐵粉反應制取氧氣。在實驗過程中,我們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各自負責不同的環(huán)節(jié),從而提高了效率。
第四段:實驗心得。
通過參與制取氧氣的實驗,我深刻體會到了勞動的重要性。實驗中,我們需要精確稱量藥品、掌握化學反應的條件、進行反應體系的調節(jié)。這一系列操作需要細心和耐心,只有嚴謹的實驗態(tài)度和專注的注意力,才能保證實驗的進行。在實踐中,我也學到了一些實驗技巧和注意事項,如小心操作、防止濺溶和保持實驗室的整潔等。這不僅增加了對化學實驗的興趣,也培養(yǎng)了我們的實驗技能。
第五段:實驗啟示。
通過制取氧氣的實驗,我們不僅學到了制取氧氣的具體過程和方法,更了解了氧氣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氧氣是燃燒的基礎,它可以促進火焰的燃燒速度和強度,有助于燃燒過程的進行。同時,氧氣也是各種生命活動的必需氣體。在空氣中,氧氣占據了21%的比例,并且以各種形式存在于地球上,如水和植物中。了解和掌握制取氧氣的方法和過程,有助于我們更好地利用氧氣這一資源,提高生活品質。
總結:
通過制取氧氣的實驗,我不僅學到了實驗技巧和知識,還明確了氧氣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勞動的過程讓我深刻體會到了實驗的嚴謹和重要性,同時也培養(yǎng)了我的細心和耐心。我相信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這次實驗經歷將對我產生深遠的影響。
制取氧氣心得體會篇四
氧氣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氣體,它廣泛應用于醫(yī)療、礦山、工業(yè)制造、航空航天等多個領域。然而,氧氣的制取對于我們學習化學的學生來說卻是一個相對陌生的過程。在這次的制氧實驗中,我深刻地理解到了制氧的原理和步驟,并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
第二段:實驗原理。
在本次實驗中,我們使用了加熱分解法制取氧氣。加熱分解法是將過氧化氫或氯酸鹽在高溫下分解產生氧氣的方法。在實驗中,我們使用的是過氧化氫,將其注入加熱分解裝置中,通過熱水浴或直接加熱使其分解產生氧氣。
第三段:實驗步驟。
在實驗中,我們首先將過氧化氫注入到燒杯中,然后使用采氣器將氧氣收集到容器中。同時,我們還需要記錄氧氣的體積和收集氧氣的時間。完成實驗后,還需要對氧氣進行初步的檢測,確保它的純度和質量。
通過這次實驗,我深刻地認識到了制氧的過程和方法。同時,我還學會了如何正確地操作實驗設備,保持實驗場所的安全和清潔。在實驗過程中,我還發(fā)現了一些問題,如裝置不嚴密導致氧氣泄漏等,這些問題提醒我們在進行制氧實驗時一定要認真細致,確保實驗有效地進行。
第五段:結論。
通過這次制氧實驗,我不僅對氧氣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而且還掌握了實驗技能和實驗操作的基本要求。同時,這也是化學學習中的一次重要經驗,讓我們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應用化學知識,為今后的學習和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相信,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將更加認真地學習和應用化學知識,為構建美好的生活和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制取氧氣心得體會篇五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增加,在醫(yī)療、體育等領域中氧氣的廣泛應用得到了人們的普遍認可。然而,直到最近,我才有機會親身參與制取氧氣的實驗,從而深刻感受到了氧氣的重要性以及這個過程中的樂趣和挑戰(zhàn)。通過這次經歷,我對于制取氧氣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時也收獲了一些心得和體會。
首先,通過學習制取氧氣的原理和過程,我深刻認識到了氧氣在生命中的重要作用。氧氣是維持人體正常生命活動所必需的,對于我們的身體健康和生存至關重要。然而,通過實驗制取氧氣,我才意識到了氧氣并非一成不變的,而是需要通過科學的手段進行提取和制備。這讓我深刻意識到了科學的偉大,以及科學實驗的必要性和價值。
其次,制取氧氣的過程是一個充滿樂趣和挑戰(zhàn)的過程。在實驗室里,我親自操作設備和材料,通過不斷調整和研究,最終成功地制取了高純度的氧氣。整個過程充滿了探索和發(fā)現的樂趣,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挑戰(zhàn)。例如,在設備調試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仔細觀察和分析每個細節(jié),才能確定正確的參數和操作步驟。這需要我們有耐心和細心的態(tài)度,并且能夠靈活應對各種情況。通過這次實驗,我充分體會到了科學實驗對于人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的鍛煉。
此外,制取氧氣的過程也讓我更深入地了解了氧氣的屬性和特點。在實驗中,我發(fā)現氧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無毒的氣體,非常穩(wěn)定和易于儲存。它具有促進燃燒的特性,能夠為火焰提供充足的氧氣,使火焰更加明亮和持久。另外,氧氣也具有一定的易溶性,能夠溶解在水中,為水生物提供所需的氧氣。
最后,制取氧氣的過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啟示和思考。在這個過程中,我意識到科學實驗不僅僅是為了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我們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只有通過不斷地實踐和嘗試,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為未來的發(fā)展做出更大的貢獻。同時,我也認識到了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氧氣是地球上最為重要的資源之一,我們應該珍惜和合理利用,避免浪費和污染。
總之,通過制取氧氣的實驗,我深刻認識到了氧氣在生命中的重要性,體會到了制取氧氣的樂趣和挑戰(zhàn),了解了氧氣的屬性和特點,并從中獲得了一些啟示和思考。我相信,通過這次經歷,我將更加努力地學習和掌握科學知識,為人類的健康和發(fā)展做出更大的貢獻。同時,我也將更加重視環(huán)境保護,積極參與到保護環(huán)境的行動中去。
制取氧氣心得體會篇六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一些氧氣供應業(yè)務也逐漸興起。制取氧氣作為人們重視健康的產物之一,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在制取氧氣的過程中,我之前從未接觸過這個領域,但在一次體驗中,我體會到了不少有關制取氧氣的重要性和方法。在這里,我將分享一些制取氧氣的心得體會。
首先,制取氧氣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這是因為氧氣作為人體正常運轉所必需的氣體,對于維持人們的正常生理機能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由于環(huán)境污染加劇以及生活壓力增加等因素,導致很多人身體虛弱,缺乏足夠的氧氣供應。因此,制取氧氣成為了人們迫切需要的服務之一。
其次,制取氧氣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在我的體驗中,我了解到了兩種較為常見的方法:化學法和物理法?;瘜W法主要通過加熱高濃度的過氧化鈉來釋放氧氣;而物理法則是通過分離空氣中其他氣體,從而得到高純度的氧氣。無論是化學法還是物理法,它們都需要專業(yè)的設備和技術才能進行制取氧氣的操作。因此,制取氧氣的過程顯得比較復雜,不是一般人可以輕易實施的。
然后,制取氧氣的心得體會也包括了制取氧氣的應用范圍。盡管我們通常認為氧氣主要用于醫(yī)療領域,但實際上它的用途遠不止于此。在制取氧氣的過程中,我了解到它在醫(yī)療、工業(yè)、環(huán)保等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在醫(yī)療方面,氧氣可以用于治療呼吸系統疾病、創(chuàng)傷和燒傷等。在工業(yè)和環(huán)保方面,氧氣可以被用作燃料氧化劑、廢氣處理等。因此,制取氧氣的技術和服務的需求在不斷增加,未來的前景十分廣闊。
最后,制取氧氣的心得體會也包括了對于制取氧氣的態(tài)度和推廣的看法。在我接觸到制取氧氣的過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氧氣對于人體健康的重要性。我認為,制取氧氣是一項可以改善人們生活質量和健康狀況的重要服務。然而,目前在我國,制取氧氣的服務還不夠普及,很多人對于制取氧氣的知識和意義并不清楚。因此,我認為應該加大對于制取氧氣的宣傳推廣,提高人們的意識和認識,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氧氣的重要性,并能夠及時享受到制取氧氣的服務。
總之,制取氧氣的心得體會是一個充滿了感悟和思考的過程。它不僅讓我了解到了制取氧氣的重要性和方法,還讓我認識到了制取氧氣的應用范圍和其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時,我也明白了制取氧氣服務的推廣和普及的重要性,希望未來能夠有更多的人受益于制取氧氣,從而改善生活質量,提高身體健康水平。
制取氧氣心得體會篇七
第一段:引言(150字)。
制取氧氣是一項重要的實驗,它不僅能讓我們了解氧氣的性質和用途,還能培養(yǎng)我們的實驗操作能力。在本次實驗中,我們不僅掌握了制取氧氣的方法,還深刻體會到了氧氣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下面我將分享我的制取氧氣心得體會。
第二段:實驗前的準備(250字)。
在實驗前,我們首先了解了氧氣的性質和用途,明確了實驗的目標和方法。然后,我們準備好了實驗所需要的材料和設備。實驗材料包括:氫氧化鈉、過氧化氫、蒸餾水和實驗器皿等。實驗設備主要有:試管、燒瓶、導管和燈管等。在準備過程中,我們要仔細測量每個實驗物品的用量,并確保設備的干凈和完整,以保證實驗的準確性和安全性。
第三段:實驗過程與結果(350字)。
在實驗過程中,我們首先將氫氧化鈉和過氧化氫溶液按比例混合,然后將混合液加熱至沸騰,利用導管將產生的氣體收集起來。在實驗中,我們注意到混合液在沸騰的同時,會產生大量的氣泡,并伴隨著劇烈的氣味和顏色變化。通過連續(xù)收集氣泡,我們發(fā)現收集的氣體能夠使燈絲點燃,證明了它的是氧氣。在實驗中,我們還控制了實驗參數,如溫度、時間和用量等,以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通過實驗,我們成功地制取了氧氣,并觀察到了它的特性和行為。
第四段:實驗的意義和應用(300字)。
制取氧氣不僅可以培養(yǎng)我們的實驗操作能力,還能讓我們了解到氧氣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應用。首先,氧氣是生物體進行呼吸和產生能量的必需物質,沒有氧氣,生命就無法存在。其次,氧氣是促進燃燒的主要因素,在工業(yè)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比如,氧氣可以用于醫(yī)療、金屬焊接、煉鋼和發(fā)動機燃燒等領域。通過制取氧氣的實驗,我們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到氧氣在各個領域的意義和價值。
通過本次實驗,我不僅掌握了制取氧氣的方法和技巧,還深刻體會到了氧氣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實驗過程中,我有時會遇到一些問題,如操作不當導致的實驗失敗或收集的氣體不純等。但是,通過不斷的嘗試和實踐,我最終克服了這些困難,成功地制取了氧氣。通過這個過程,我不僅學到了知識,還培養(yǎng)了實驗的耐心和細心,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通過制取氧氣的實驗,我認識到了氧氣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應用范圍,這使我對科學和實驗產生了更大的興趣和熱愛。我希望以后能夠繼續(xù)參與科學實驗,不斷學習和探索,為人類的發(fā)展和進步做出貢獻。
總結:通過制取氧氣的實驗,我不僅掌握了實驗操作的方法和技巧,還深刻了解到了氧氣的性質和用途。通過實驗,我不僅提高了實驗操作能力,還培養(yǎng)了實驗的耐心和細心。此外,通過制取氧氣的實驗,我還認識到了氧氣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應用范圍,激發(fā)了我對科學和實驗的興趣。通過實驗的學習和體會,我相信我將在科學領域有更多的探索和發(fā)現。
制取氧氣心得體會篇八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為《氧氣的制取》。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對這節(jié)課進行具體分析和闡述:說教材,說教學方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氧氣的制取位于人教版新課標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二單元課題三。學生學習本課的目標不光是簡單的掌握制取氧氣的原理和裝置,更重要的是能掌握實驗室制取氣體的研究思路,包括原理的研究,裝置的選擇,收集方法的選擇,操作過程等。從而能舉一反三,為后面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氫氣的制取奠定基礎。
學情分析,在知識儲備方面,學生在上一次課剛剛學習了氧氣的性質和用途;在學習方法方面,學生初步學習了實驗基本操作,有了一定的探究意識和方法??傮w來說,學生對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的綜合應用還處于初級模仿階段。因此,學習本課的重點是氧氣的實驗室制法。難點是對催化劑、催化作用的理解。
教學目標,首先知識與技能:練習儀器裝配的基本操作,了解催化劑、催化作用的概念。
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性實驗,逐步學會利用實驗研究物質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科學方法。通過實驗、觀察等獲取信息,提高分析、歸納的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生通過探究實驗,激發(fā)學習興趣,獲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態(tài)度。
二、說教學方法。
教學目標的達成,需要優(yōu)選一定的教學方法,本節(jié)課將采用教師演示實驗與學生自主實驗學習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多種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提高學生的.素質。
三、說教學過程。
這堂課我將分為:新課導入,演示探究,分組實驗,鞏固練習四個步驟進行教學。
新課引入。
首先,我會帶領學生一起回顧上節(jié)課所學的氧氣的性質和用途。接著我會向學生展示一張圖片---中國人首次太空行走,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同時提出問題:我們都知道,人是要呼吸氧氣才能存活的,太空中沒有氧氣,那宇航員呼吸所需的氧氣是哪里來的呢?自然過渡到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問題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演示探究。
演示一:分別加熱mno2,kclo3,mno2和kclo3的混合物,然后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
演示二:用兩個試管分別加入等體積的h2o2,向其中一個試管加入少量的mno2,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中,觀察實驗現象。
兩個演示實驗結束后,讓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討論,得出kclo3和h2o2都可以用于制取氧氣,而mno2不能制取氧氣,但mno2對制取氧氣有加速的作用。而這個加速作用,就是催化作用。從而到處二氧化錳是催化劑這一重要概念。至此,學生對催化劑就有了較為形象的理解。接著再繼續(xù)對催化劑與催化作用進行講解,本課的教學難點就得以突破。
學生分組實驗。
通過讓學生通過加熱kmno4制取氧氣,練習儀器裝配的基本操作。學生總結出實驗室用kmno4制取氧氣的操作步驟,簡要的說就是七個字“查、裝、定、點、收、離、熄”。
鞏固練習。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會分為兩個部分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
課堂練習,我會根據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設計2~3道題目,回顧并鞏固所學知識。
我也會布置教材上的一些典型課后習題讓學生做,在了解教學目標是否達成的的同時,學生也能對本堂課的知識進行鞏固。
四、說板書設計。
一個好的板書,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因此,本課我采用了知識網絡式板書,使學生形成自已的知識體系,使學生掌握知識更加系統。
制取氧氣心得體會篇九
尊敬的各位評委:
您們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七個方面來進行我的說課。
本節(jié)課選自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的學生實驗活動1。從教材編排體系來看,《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放在了單元之后,專門作為一個課題,符合新課標注重學生實驗探究,培養(yǎng)學生實驗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宗旨;此外,它是在學生對氧氣的制取、性質和用途的學習后,對氧氣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對氧氣產生了濃厚的探究欲望,很想自己動手操作制取氧氣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從知識運用來看,氧氣的制取是初中必須掌握的八個基本實驗操作的第一個。因此,上好本節(jié)實驗課可以為今后學習氣體的制取提供范例,由此看來,《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在整個初中化學中都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對氧氣的制取、性質的學習中,教師已經對基本的實驗操作進行了演示、講解。并且學生對如何觀察、描述實驗現象已有了一定的印象。
因此,在教學中應注意積極引導學生應用已掌握的知識,通過分析、判斷來獲得新知識,發(fā)展抽象思維能力。同時我校學生基礎比較薄弱,動手能力相對較弱,我在上課時充分做好引導,調動學生積極性,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加強直觀性,使他們能夠正確的完成實驗,是上好本節(jié)課的關鍵。
依據新課程標準,要求初步掌握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基本實驗操作技能,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教師講解、學生討論、親自動手進行實驗,掌握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氧氣的原理、裝置、步驟、操作要領,進一步訓練規(guī)范實驗操作。
2.通過親自動手實驗、觀察、記錄并分析實驗現象,進一步加深對氧氣性質的理解與掌握。
3.在實驗探究過程中學會合作,學會交流,進一步體會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
4.通過對氧氣制取及性質的探究學習,讓學生體驗實驗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探究欲,形成勇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嚴謹求實的科學作風。
教學重點:氧氣的制法、性質及其實驗操作要領。
[教學重點確定依據]:氧氣的性質、制法是新課標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而學生第一次進實驗室做制取氣體的實驗,有點無從下手的感覺,只有掌握了氧氣的制法、性質及其實驗操作要領,才能更好地進行實驗。
教學難點:制取氧氣的注意事項及操作、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操作及現象的描述。
[教學難點確定依據]:實驗過程中有許多的注意事項,只有突破了它們,才能保證實驗順利進行,才能培養(yǎng)學生規(guī)范的實驗操作和嚴謹求實的科學作風。
制取氧氣心得體會篇十
教材分析,氧氣的制取位于人教版新課標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二單元課題三。學生學習本課的目標不光是簡單的掌握制取氧氣的原理和裝置,更重要的是能掌握實驗室制取氣體的研究思路,包括原理的研究,裝置的選擇,收集方法的選擇,操作過程等。從而能舉一反三,為后面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氫氣的制取奠定基礎。
學情分析,在知識儲備方面,學生在上一次課剛剛學習了氧氣的性質和用途;在學習方法方面,學生初步學習了實驗基本操作,有了一定的探究意識和方法??傮w來說,學生對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的綜合應用還處于初級模仿階段。因此,學習本課的重點是氧氣的實驗室制法。難點是對催化劑、催化作用的理解。
教學目標,首先知識與技能:練習儀器裝配的基本操作,了解催化劑、催化作用的概念。
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性實驗,逐步學會利用實驗研究物質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科學方法。通過實驗、觀察等獲取信息,提高分析、歸納的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生通過探究實驗,激發(fā)學習興趣,獲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態(tài)度。
二、說教學方法。
教學目標的達成,需要優(yōu)選一定的教學方法,本節(jié)課將采用教師演示實驗與學生自主實驗學習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多種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提高學生的素質。
三、說教學過程。
這堂課我將分為:新課導入,演示探究,分組實驗,鞏固練習四個步驟進行教學。
新課引入。
首先,我會帶領學生一起回顧上節(jié)課所學的氧氣的性質和用途。接著我會向學生展示一張圖片---中國人首次太空行走,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同時提出問題:我們都知道,人是要呼吸氧氣才能存活的,太空中沒有氧氣,那宇航員呼吸所需的氧氣是哪里來的`呢?自然過渡到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問題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演示探究。
演示一:分別加熱mno2,kclo3,mno2和kclo3的混合物,然后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
演示二:用兩個試管分別加入等體積的h2o2,向其中一個試管加入少量的mno2,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中,觀察實驗現象。
兩個演示實驗結束后,讓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討論,得出kclo3和h2o2都可以用于制取氧氣,而mno2不能制取氧氣,但mno2對制取氧氣有加速的作用。而這個加速作用,就是催化作用。從而到處二氧化錳是催化劑這一重要概念。至此,學生對催化劑就有了較為形象的理解。接著再繼續(xù)對催化劑與催化作用進行講解,本課的教學難點就得以突破。
學生分組實驗。
通過讓學生通過加熱kmno4制取氧氣,練習儀器裝配的基本操作。學生總結出實驗室用kmno4制取氧氣的操作步驟,簡要的說就是七個字“查、裝、定、點、收、離、熄”。
鞏固練習。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會分為兩個部分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
課堂練習,我會根據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設計2~3道題目,回顧并鞏固所學知識。
我也會布置教材上的一些典型課后習題讓學生做,在了解教學目標是否達成的的同時,學生也能對本堂課的知識進行鞏固。
四、說板書設計。
一個好的板書,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因此,本課我采用了知識網絡式板書,使學生形成自已的知識體系,使學生掌握知識更加系統。
制取氧氣心得體會篇十一
1、加熱分解的實驗,可以考慮適當增加過氧化氫溶液的濃度,將5%的過氧化氫溶液改為10%的過氧化氫溶液。但是,熱的過氧化氫溶液中,切忌加入二氧化錳,否則會因劇烈反應,導致液體從試管中飛濺出來。
2、由于購置的過氧化氫溶液中,添加了硫酸作為穩(wěn)定劑,以減少過氧化氫的分解。因此,在使用過氧化氫溶液時,一定要加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來中和溶液中的硫酸。當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后,稍稍振蕩可見試管內液體中有許多細小的氣泡出現。
“微微加熱”是指在操作上切不可連續(xù)加熱,甚至于達到沸騰。這樣試管中的水蒸氣過多,會造成帶火星的小木條無法復燃。正確的操作,應采用間斷的加熱方法,過一會兒,試管內會出現大量的氧氣逸出的現象,此時用帶火星的小木條檢驗,現象十分明顯。
3、為了證明二氧化錳是過氧化氫溶液分解反應的催化劑,還應增加直接加熱二氧化錳,并無氧氣產生的實驗;以及將濾出的二氧化錳再次進入催化過氧化氫溶液分解的實驗。
由于課本中提及的催化劑都是含氧的化合物,且催化劑都參與了反應,因此從證明角度也就都存在著一定的不足。這個實驗可以轉換分析思考的角度,利用過氧化氫溶液的氧化性,選擇具有還原性的無氧酸鹽氯化亞鐵與之反應,可以迅速產生大量氧氣。這樣一來,證明的推理較為嚴密,但是反應原理卻較為復雜了。
另外,過氧化氫溶液與氯化亞鐵固體反應較為劇烈,因此過氧化氫溶液的濃度要較稀,用量也要較少,加入的氯化亞鐵固體顆粒同樣要較小為宜。
制取氧氣心得體會篇十二
2.練習連接儀器的基本操作。
過程與方法。
能夠根據反應物的狀態(tài)和反應條件,選擇制備氣體的發(fā)生裝置,根據生成物的性質選擇收集氣體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明確反應原理、確定反應裝置、實驗步驟,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實驗室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方法和原理。
實驗室制取氣體的裝置選擇和實驗操作。
新課導入。
9月20日天舟三號載物飛船發(fā)射升空,你知道發(fā)船發(fā)射用的助燃劑一般用的是什么嗎?空氣行不行?而純凈的氧氣又是如何制得的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制取氧氣。
合作探究。
(一)自主學習。
請同學們閱讀黑板上的資料卡片,總結歸納出工業(yè)上制取氧氣的方法。
(二)實驗探究。
1.實驗室制取氣體的裝置探究。
(1)發(fā)生裝置。
a固固加熱型b固液常溫型。
(2)收集裝置。
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密度大于空氣的氣體。
a排空氣法:
向下排空氣法:收集密度小于空氣的氣體。
b排水集氣法:收集不易溶于水且不與水反應的氣體。
(1)原理:高錳酸鉀。
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
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
(2)實驗裝置:
發(fā)生裝置:固固加熱型收集裝置:排水法。
(3)實驗步驟:
查裝定點收離熄。
(4)實驗現象:
a導管口有氣泡產生,集氣瓶中的水逐漸減少,產生無色氣體。
b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5)實驗注意事項:
a檢查裝置氣密性。
b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
c導管伸入試管內要稍微露出橡皮塞。
d試管口塞一團棉花。
e收集氣體要等到氣泡連續(xù)、均勻冒出時開始收集。
f實驗結束時,先移出導管,再熄滅酒精燈。
經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獲得了哪些知識?
板書設計:
一、工業(yè)制氧氣:分離液態(tài)空氣法。
(物理變化)富氧膜法。
原理:高錳酸鉀。
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
步驟:查裝定點收離熄。
制取氧氣心得體會篇十三
2.過程與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本節(jié)課是典型的物質制取課。課標的要求:讓學生初步學習氧氣的實驗室制法;教材上這部分內容安排在學習《氧氣的性質》之后,要求學生了解實驗室制取氧氣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過化學實驗制取新物質的方法;練習連接儀器的基本操作,動手制取氧氣;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也是中考實驗操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在中考試卷上也常常出現,有的考查實驗裝置,有的考查實驗步驟,有的考查實驗原理和操作方法,因此本節(jié)課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诖?,我確定了以上教學目標。
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和操作步驟。
實驗室制取氧氣的裝置選擇,操作步驟的掌握。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堂教學“人本化”讓學生思動、手動、口動、互動。學習方式探究化,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獲得新知,所以我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本節(jié)課采取探究法和學生分組實驗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課時安排:1課時。
下面我重點談一下教學流程這一環(huán)節(jié):
我將教學過程設置為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環(huán)節(jié)1:導入新課。展示鐵絲、硫在氧氣中燃燒圖片,并提出問題:實驗中的氧氣是如何得到的呢?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從而引出本節(jié)課的學習---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
環(huán)節(jié)2:制取原理講解。讓學生們觀察藥品后回答高錳酸鉀的顏色狀態(tài),從而講解高錳酸鉀的制取原理,板書上寫明文字表達式,初步了解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原理。
環(huán)節(jié)3:裝置圖拼裝并展示。根據高錳酸鉀制氧原理,我給每小組一部分自制的儀器模型,小組合作探究本實驗中需要哪些儀器,讓學生們根據所選儀器模型在白紙板上粘貼組裝想象中的高錳酸鉀制取氧氣裝置圖。
小組共同展示裝置圖,師生共同討論哪些可以用,哪些有問題,指明問題所在。觀察所有裝置圖可以分為幾部分,從而指出哪部分是氣體發(fā)生裝置,哪部分是氣體收集裝置。(1)讓學生觀察藥品也就是反應物的狀態(tài)。(2)實驗室制氧氣需要的反應條件?(3)歸納實驗室制取氧氣的發(fā)生裝置跟哪些因素有關,總結出一般氣體的發(fā)生裝置選擇的規(guī)律:根據反應物的狀態(tài)和反應條件來選擇發(fā)生裝置。
探究實驗室制氧氣的氣體收集裝置。分析總結出氣體的收集裝置選擇的規(guī)律:根據氣體的性質(密度、溶解性)選擇收集裝置。
最后在學生的裝置圖中選定出本節(jié)課所用的實驗裝置。
在這里,師生共同進行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環(huán)節(jié)4:演示實驗。設問: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如何操作?
由于剛接觸制取實驗,以防一些意外出現,所以先讓學生觀看教師的制氧操作演示視頻,讓學生對操作流程有了初步的掌握。
觀看完視頻后,再根據實驗步驟找出代表性圖片讓學生們完整的認知制取氧氣的過程為:
查、裝、定、點、收、離、熄。
找學生復述實驗室制取氧氣每一步的具體操作步驟。通過回想解答,使學生們更深刻的認識制取氧氣的過程與操作要點。為后邊的親自制取打下基礎。
【討論】1、試管內為什么要裝一團棉花?
2、固定試管時試管口為什么要稍向下傾斜?
3、排水法收集氣時為什么開始冒氣泡時不收集?
4、收集完畢,為什么先將導管移離再熄滅酒精燈?
這4個討論題,有些通過剛才操作中的現象,心中已經有答案,有些需要討論才能得出答案,意在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適時反饋,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讓學生明白實驗操作過程的嚴謹性。一切實驗一定要規(guī)范操作,決不能粗心大意。
環(huán)節(jié)7、歸納總結。問題解決后,學生們對于本節(jié)課重點難點已基本掌握,最后我提出尋求幫助,創(chuàng)設情境,給出一組老師實驗操作過程中的照片,讓學生小組討論幫老師按拍攝時間先后排序。最后根據排好順序的照片再次總結操作步驟要點。加深學生對高錳酸鉀制氧操作流程及要點的印象。
【布置作業(yè)】實驗室制取氧氣還有其他方法,請同學們做好預習。
板書設計:
實驗原理:
實驗裝置。
實驗步驟:
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這是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的一句名言。反思是教師必備的意識和行為。在本節(jié)課中,因為比較注重學生動手做、動口講、動筆記、動腦想,所以很好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fā)了很多學生對化學的興趣。體現了課堂教學“人本化”讓學生思動、手動、口動、互動。學習方式探究化,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獲得新知。比如學生自己設計高錳酸鉀制氧裝置,能夠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與探究欲望,使難點部分變成亮點部分,教學任務完成情況比較滿意,不足之處是由于實驗器材準備得不夠充分沒能當堂做演示實驗,而是用自己事先錄制的操作視頻,使演示不夠直觀,假如以后還有機會我一定會克服任何困難,能在課堂上演示的實驗一定當堂演示,充分發(fā)揮現場演示實驗對學生學習化學實驗課的示范性。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望大家指正,謝謝大家!
制取氧氣心得體會篇十四
1、知識與技能:
知道空氣的組成、各成分的性質及用途,能用實驗說明空氣是混合物。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探究空氣的組成,了解探究的一般過程;聯系生活經驗,認識純凈物和混合物;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空氣的組成的實驗探究,激發(fā)學習和探究的興趣,培養(yǎng)合作和勤于思考的科學作風,體驗探究成功的樂趣。
重點:知道空氣的組成,掌握各成分的性質及用途。
難點: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課型:探究型,多媒體。
試管、針筒、打氣筒、錐形瓶、集氣瓶、水槽、燃燒匙、橡皮塞、燒杯、導管、止水夾、酒精燈、紅磷、硫酸銅、澄清石灰水、火柴。
1、情景導入:出示一幅驛亭風景圖片,教師感覺空氣清晰。
討論1:收集一瓶驛亭清晰空氣的方法。(請同學收集)。
討論:空氣有哪些成分組成。
一、空氣的組成成分及性質。
1、演示實驗:無水硫酸銅遇水顯藍色。
引導學生思考:
1、將這一現象應用實驗證明“空氣中含有水蒸氣”;
2、根據平時的觀察,生活還有哪些現象能證明空氣中含有水?
學生:
1、冰過的瓶子外面有水珠。
2、冬天教室窗上有一層水霧。
3、置于空氣中的餅干會受潮。
2、演示實驗: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引導學生設計實驗證明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碳。
結論: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碳含量較少。
3、演示實驗:取一瓶空氣和一瓶氧氣,把一根燃著的木條先后插入兩個集氣瓶中,觀察木條在兩個集氣瓶中燃燒的劇烈程度是否相同。
結論:空氣中氧氣含量并不高。
4、探究:氧氣在空氣中占多大比例。
實驗原理:紅磷在密閉容器內充分燃燒,消耗了空氣中的氧氣,生成五氧化二磷固體,容器內壓強減小,大氣壓將燒杯中的水壓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正好填補消耗掉氧氣的體積,從而確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
現象: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的白煙,反應停止后,水槽中的水沿導管進入集氣瓶中,約占瓶內體積的1/5。
結論:紅磷燃燒消耗氧氣,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
(1)紅磷的量不足;
(2)瓶內氧氣沒有耗盡;
(3)裝置漏氣(如塞子未塞緊、燃燒匙與橡皮塞之間有縫隙等),使外界空氣進入瓶內;
(4)未冷卻至室溫就打開彈簧夾,使進入瓶內的水的體積減少。
討論2:該實驗中有時氣體減少的體積大于1/5,又是為什么呢?
(1)點燃紅磷后,插入燃燒匙時,瓶塞子塞得太慢,使得瓶中空氣受熱膨脹,部分空氣溢出。
(2)實驗開始時,沒有夾或沒夾緊止水夾。
討論3:我們能否用碳來代替紅磷進行上述實驗?
紅磷燃燒后生成固體五氧化二磷,使集氣瓶中空氣的壓強變小,小于外界大氣壓。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燒杯中的水進入集氣瓶。
二、空氣的組成體積分數。
三、空氣的利用(學生自主學習)。
四、課堂練習。
制取氧氣心得體會篇十五
1.認識實驗室用高錳酸鉀、過氧化氫制取氧氣的原理。
2.練習藥品的取用、物質的加熱等基本操作,并能檢驗氧氣的產生。
3.了解催化劑和催化作用。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制取氧氣的過程,初步學習通過化學實驗制備物質的一般方法。
2.通過氧氣制取原理的探究,初步學習運用分析素材、查找資料等有效方法解決問題。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感知制氧氣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情境,初步體會運用化學方法制備物質對人類的重要意義。
2.通過體驗實驗過程,嘗試實驗成功的快樂。
在課題2的學習之后,學生對氧氣的性質、用途有了較為深入的認識,對氧氣產生了濃厚的探究欲望,早已渴望親手制得一瓶純凈的氧氣。然而,學生的化學知識、實驗技能、探究能力都處在初級的階段,對如何分析和處理實際實驗中遇到的問題仍感到束手無策。同時,學生對物質制備的認識僅限于小學自然課、生活經驗等途徑獲得的零星的、感性的體驗,還不能形成系統的、理性的思考。
1.感知學科價值:利用化學知識制造對人類有用的物質,使化學能夠改善人類生活,促進社會發(fā)展,體現了化學學科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價值。本課題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在實驗室制備物質的方法,有助于幫助學生初步感知化學學科的重要價值。
2.建立方法體系:作為實驗室制備物質的啟蒙課,學生應通過本課題學習初步建立制備物質的一般方法,為今后學習制備其他物質建立方法體系,并逐步培養(yǎng)學生嚴謹有序的思維習慣。
3.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生長點:本課題屬于初中化學的入門章節(jié),學生應以此為載體,豐富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儲備。本課題的教學內容能幫助學生形成催化劑、分解反應等基本化學概念,還能幫助學生初步學會加熱固體、檢驗氧氣等基本實驗技能。
4.1第一學時教學活動活動。
復習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在生活實際情景中認識氧氣的制取。
【學生】氧氣能供給呼吸,用在航天、登山、潛水、醫(yī)療等方面,氧氣還能支持燃燒,可以用于煉鋼等方面。
【教師】那么,如此重要的氣體,我們怎樣才能得到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兩個生活中獲得氧氣例子。我們知道,如果魚塘里缺氧,就會造成大量的魚死亡,對漁民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漁民們常用一種叫做“氧來樂”的增氧劑給魚塘增氧。(展示氧來樂圖片和文字說明書:大家看,氧來樂的主要成分“過氧化氫”會分解成氧氣和水。所以,這里寫到“分解快、無殘留、綠色環(huán)?!薄?BR> 【學生】大家一起在筆記本上試著默寫一下這個反。
應的反應物和生成物。
【教師】下面我們再來看一個例子。這是特種部隊正在野外生火。要想在30s之內燃起篝火,離不開特種兵背包里的法寶——高錳酸鉀(出示高錳酸鉀藥品實物)。原來,高錳酸鉀可以分解為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產生了支持燃燒的氧氣,生火當然不成問題。這個化學反應的反應物、生成物名字有點長,大家先認真記憶一下,也可以觀察一下實驗臺上的試劑樣品,加深一下記憶。看看誰能最先記住它們。
【學生】一分鐘后,嘗試默寫反應的反應物和生成物。
活動2【講授】氧氣制取。
初步建立研究物質制備的方法體系。
【第一位學生】這要找一些合適的儀器。
【教師】對,要把裝置設計好。
【第二位學生】首先得看看這個化學反應用實驗室的條件真的能得到氧氣才行【教師】這是反應的可行性問題,的確應該首要考慮。
【第三位學生】要想辦法把氧氣裝起來。
【教師】嗯,要想清楚細節(jié)。
【第四位學生】要寫實驗報告。
【教師】也就是要考慮清楚實驗的步驟對嗎?
【第四位學生】對。
【教師】剛才同學們說得總結一下,就是這樣一個大體流程,原理——裝置——操作(展示相應幻燈片),這樣我們考慮問題會更有序一些。這節(jié)課,我們對主要任務就是第一步。來確定反應原理的可行性問題。
片段三:教師引導為主的探究活動——實驗室中能用過氧化氫制氧氣嗎?
【第一位學生】把過氧化氫放在水里,看看有沒有氧氣。
【第二位學生】不要放在水里也行吧?剛才寫反應物的時候沒有水。過氧化氫就能分解。
【第三位學生】不應該看,氣體不容易看見。
【第四位學生】氣體是氣泡,能看見。
【第五位學生】也許氣泡是空氣呢。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氣呢。應該用帶火星的木條來試驗。能復燃的才能保證是氧氣。
【教師】大家說的很好,用帶火星的木條試驗一下比用眼睛看更準確。這是化學實驗中的實證意識,非常重要。至于要不要放水的問題,你們可以自己試一試。(出示右圖)下面開始分組實驗。
【學生】分組實驗,有的加了水,有的還試驗了多種加水的量。木條沒有復燃。
【教師】好了,實驗就到這里。誰能說說你的結果和思考。
【第一位學生】我們一直沒有看到木條復燃。這個辦法不行,不能產生氧氣。
【第二位學生】可是剛才幻燈片上不是寫著嗎,過氧化氫用在魚塘里加氧,肯定能出氧氣。你仔細看那瓶子里面的水,有氣泡,特別小,我覺得那就是氧氣。可能氧氣太少了,太慢了,驗不出來。
【學生】思考,有的小聲說加催化劑。(這些學生可能是預習的)。
【教師】要是我們平時研究中遇到了困難,你通常用哪些解決的辦法?
【第一位學生】問老師。
【第二位學生】問同學。
【第三位學生】找書。
【第四位學生】上網,把問題輸進去,可快了,好多題都能找到原題,解法特別多。
【第五位學生】應該再好好想想,不要一不會就找別人。
【教師】這些方法都很好,適合不同的情況,不同的人??傊?,研究中遇到的困難不應該放棄,只要努力就一定可以找到解決辦法。會解決問題比學到一些具體的知識還重要。你不是說你很擅長用網絡解決問題嗎,你到前面來,在大屏幕上上網試試,看能不能找到辦法。其他同學可以找找課本,這可是我們最最重要的工具書啊。剛才我好像還聽到有的同學說催化劑,我想一定有人提前預習了,大家也可以找這些同學問問,看看催化劑是怎么回事,能不能解決剛才我們提出的問題。好了,給大家5分鐘時間,好好利用你能找到的資源,看看過氧化氫到底能不能產生氧氣,能不能快一點產生氧氣。
【學生】自由分組探究,有兩三個在講臺上利用百度查找,還有的在看書和討論。
【教師】好了,大家可以說說自己找到的答案。
【第一位學生】書上說了,可以加二氧化錳。
【第二位學生】還可以加硫酸銅。在這一段呢。
【第三位學生】網上的,大家看,還有生土豆、豬肝、氯化鐵,紅磚粉。
【教師】大家對土豆、豬肝好像很感興趣嘛,你給大家念念這一段。
【教師】非常好,大家找的都非常仔細。剛才課本中和網上都提到了催化劑,催化劑是一種能改變化學反應速率,但反應前后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均不發(fā)生改變的物質。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就有二氧化錳、硫酸銅、生土豆、生豬肝、紅磚粉等很多種。它們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催化作用。大家看看這位同學用的是百度,其實還有google、yahoo等。他輸入的關鍵詞是過氧化氫、加快、分解,有這些詞的網頁都出來了,有幾十頁呢。今天我們的作業(yè)之一就是用這個方法,研究一下什么是催化劑,為什么要用“改變”反應速率,生產生活中有哪些催化劑,還有如何檢驗一種物質是催化劑等等。把與催化劑相關的知識整理在筆記本里。如果你能利用查找的資料寫一份清晰地實驗報告的話,你可以有資格在下星期里用課余時間到實驗室完成有關催化劑的課外探究實驗。
好了,現在,我能給大家提供的就是二氧化錳,這個黑色的粉末,每組一包,還有一小塊豬肝,一包硫酸銅,你們可以再次試一試。注意,向試管里加藥品時,為了防止藥品濺出,應該先放固體后放液體,過氧化氫加入1/4試管即可。大家開始試試催化劑的效果吧。
【學生】分組實驗,看到木條復燃時很多組歡呼起來。
【教師】再次總結一下實驗結論。
【第一位學生】有氧氣。
【第二位學生】硫酸銅的有點慢,豬肝泡沫太多,還是二氧化錳的效果好。
【教師】不錯,有比較。注意我們的實驗目的,結合實驗目的和觀察到的現象得出結論。(實驗目的投影出來:探究實驗室能否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
【第三位學生】實驗室不能直接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太慢??梢约尤攵趸i當催化劑,就可以制取氧氣了。
【教師】非常好。(板書實驗結論:過氧化氫加入二氧化錳等催化劑,可用于實驗室制取氧氣。)這就是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原理。我們還習慣用文字表達式來說明實驗原理。上節(jié)課我們學過,文字表達式中,箭頭左邊是反應物,右邊是生成物,物質之間用加號連接。箭頭上方要寫清反應條件。在這個反應中,加入的催化劑就是反應的條件,我們可以直接把催化劑的物質名稱寫在箭頭上方。就象這樣。(在箭頭上方寫“二氧化錳”)。下面大家回憶一下,自己完成整個文字表達式。
【學生】獨立完成文字表達式,一個學生到黑板板書。
活動3【活動】氧氣的制取。
學生研討為主的探究活動——實驗室中能用高錳酸鉀制氧氣嗎?
【教師】下面,我們再來探究下一個反應,實驗室中能不能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呢?下面大家討論一下你們的探究方案,注意借鑒我們前面的經驗。
【學生】分組討論3分鐘。
【教師】大家匯報一下,你們打算怎么進行探究。
【第一位學生】我們組討論了,高錳酸鉀是固體,看氣泡更不行。要重視證據,還得用帶火星的'木條試驗才可以。要是不能產生氧氣,就要上網查查有沒有催化劑。
【第二位學生】我們組討論了前面的特種部隊生火。高錳酸鉀不可能直接產生氧氣,那樣的話戰(zhàn)士用的時候就失效了。我看見那個戰(zhàn)士用石頭來著,我們組討論可以用一塊石頭磨一磨高錳酸鉀粉末。
【教師】大家有了前面的經驗,都大有進步啊??紤]到了實證精神,還考慮到可以上網,還有結合前面的資料。不錯。不過,用石頭磨恐怕也不太現實,在實驗室中很難收集氣體呀。大家順著這個思路可以繼續(xù)想想,有沒有用上課本?老師的電腦網絡大家也可以申請來用嘛。再給大家一點時間,我們把方案再明確一下。
【學生】分組討論。有的組申請用老師的電腦。老師指導其用電腦搜索到了如何給固體加熱的部分,投影出來。有的小組指著這個投影內容在討論。
【教師】誰愿意再來談談你們小組的設想。
【第一位學生】摩擦的作用很可能是生熱,所以可以用酒精燈加熱。
【第二位學生】課本上有這個圖,就是加熱就可以。下面有注解,寫著為。
什么要把試管口向下傾斜。
【教師】好,你能不能念念那段注解。
【學生】讀注解中為什么試管向下傾斜的部分。
【教師】很好。大家看投影,這是他們組搜索到的圖片,提示大家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先均勻受熱,再集中到有藥品的部分,同時試管口要向下傾斜。高錳酸鉀粉末是暗紫色的,很容易溶于水,落在角落里很難清洗,會把地面桌子和抹布都染紅的,所以大家取用藥品時一定要小心。加熱后的試管很燙,可以輕輕放在試管架上,不要摸試管底部。好了,現在大家開始實驗吧。
【學生】分組實驗。均成功。
【教師】好,現在我們匯報一下實驗結果。
【學生】實驗室可以用加熱高錳酸鉀的方法制取氧氣。
【教師】非常好。(板書結論)。下面大家試著寫出這個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學生】試著默寫文字表達式。
【教師】大家看,這個反應中的生成物二氧化錳就是前面我們實驗中催化過氧化氫分解的那種黑色的催化劑。所以現在試管中的物質是黑色的。
活動4【練習】氧氣的制取。
【教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總結一下,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第一位學生】我們學習了過氧化氫加入二氧化錳催化劑可以用于實驗室制取氧氣,加熱高錳酸鉀也可以。
【第二位學生】學了兩個文字表達式。
【第三位學生】我們知道了高錳酸鉀是暗紫色的,可以在野外生火。過氧化氫可以放在魚塘里添氧氣。
【第四位學生】學了催化劑,還有豬肝為什么能催化過氧化氫。
【教師】很好,我們還學到了哪些方法呢?
【第一位學生】我們學習制取物質的方法,要先考慮反應原理,再考慮操裝置和實驗步驟。
【第二位學生】我們還知道遇到困難要查網絡,在百度里輸入關鍵詞。也可以查書。
【第三位學生】還可以問同學。
【第四位學生】學會了如何加熱固體,為什么試管要向下傾斜。
【教師】非常好。希望同學們能掌握這些知識和方法。剛才我們說到了這節(jié)課的一個作業(yè),就是用網絡查找催化劑的有關知識整理起來。希望大家還記得。另外的一個作業(yè)是設計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實驗裝置。這將是下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
【學生】這兩種方法設計一套裝置嗎?
【教師】這個問題你可以課下和同學們討論一下。如果你覺得一套裝置能解決問題當然可以。如果你覺得必須有兩套裝置才行,那就設計兩套,甚至可以設計更多的裝置。另外,下節(jié)課開始要測驗這兩個文字表達式,同學們課下要認真復習。
課時設計課堂實錄。
1第一學時教學活動活動1【導入】氧氣制取。
復習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在生活實際情景中認識氧氣的制取。
【學生】氧氣能供給呼吸,用在航天、登山、潛水、醫(yī)療等方面,氧氣還能支持燃燒,可以用于煉鋼等方面。
【教師】那么,如此重要的氣體,我們怎樣才能得到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兩個生活中獲得氧氣例子。我們知道,如果魚塘里缺氧,就會造成大量的魚死亡,對漁民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漁民們常用一種叫做“氧來樂”的增氧劑給魚塘增氧。(展示氧來樂圖片和文字說明書:大家看,氧來樂的主要成分“過氧化氫”會分解成氧氣和水。所以,這里寫到“分解快、無殘留、綠色環(huán)?!?。
【學生】大家一起在筆記本上試著默寫一下這個反。
應的反應物和生成物。
【教師】下面我們再來看一個例子。這是特種部隊正在野外生火。要想在30s之內燃起篝火,離不開特種兵背包里的法寶——高錳酸鉀(出示高錳酸鉀藥品實物)。原來,高錳酸鉀可以分解為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產生了支持燃燒的氧氣,生火當然不成問題。這個化學反應的反應物、生成物名字有點長,大家先認真記憶一下,也可以觀察一下實驗臺上的試劑樣品,加深一下記憶。看看誰能最先記住它們。
【學生】一分鐘后,嘗試默寫反應的反應物和生成物。
活動2【講授】氧氣制取。
初步建立研究物質制備的方法體系。
【第一位學生】這要找一些合適的儀器。
【教師】對,要把裝置設計好。
【第二位學生】首先得看看這個化學反應用實驗室的條件真的能得到氧氣才行【教師】這是反應的可行性問題,的確應該首要考慮。
【第三位學生】要想辦法把氧氣裝起來。
【教師】嗯,要想清楚細節(jié)。
【第四位學生】要寫實驗報告。
【教師】也就是要考慮清楚實驗的步驟對嗎?
【第四位學生】對。
【教師】剛才同學們說得總結一下,就是這樣一個大體流程,原理——裝置——操作(展示相應幻燈片),這樣我們考慮問題會更有序一些。這節(jié)課,我們對主要任務就是第一步。來確定反應原理的可行性問題。
片段三:教師引導為主的探究活動——實驗室中能用過氧化氫制氧氣嗎?
【第一位學生】把過氧化氫放在水里,看看有沒有氧氣。
【第二位學生】不要放在水里也行吧?剛才寫反應物的時候沒有水。過氧化氫就能分解。
【第三位學生】不應該看,氣體不容易看見。
【第四位學生】氣體是氣泡,能看見。
【第五位學生】也許氣泡是空氣呢。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氣呢。應該用帶火星的木條來試驗。能復燃的才能保證是氧氣。
【教師】大家說的很好,用帶火星的木條試驗一下比用眼睛看更準確。這是化學實驗中的實證意識,非常重要。至于要不要放水的問題,你們可以自己試一試。(出示右圖)下面開始分組實驗。
【學生】分組實驗,有的加了水,有的還試驗了多種加水的量。木條沒有復燃。
【教師】好了,實驗就到這里。誰能說說你的結果和思考。
【第一位學生】我們一直沒有看到木條復燃。這個辦法不行,不能產生氧氣。
【第二位學生】可是剛才幻燈片上不是寫著嗎,過氧化氫用在魚塘里加氧,肯定能出氧氣。你仔細看那瓶子里面的水,有氣泡,特別小,我覺得那就是氧氣??赡苎鯕馓倭?,太慢了,驗不出來。
【學生】思考,有的小聲說加催化劑。(這些學生可能是預習的)。
【教師】要是我們平時研究中遇到了困難,你通常用哪些解決的辦法?
【第一位學生】問老師。
【第二位學生】問同學。
【第三位學生】找書。
【第四位學生】上網,把問題輸進去,可快了,好多題都能找到原題,解法特別多。
【第五位學生】應該再好好想想,不要一不會就找別人。
【教師】這些方法都很好,適合不同的情況,不同的人。總之,研究中遇到的困難不應該放棄,只要努力就一定可以找到解決辦法。會解決問題比學到一些具體的知識還重要。你不是說你很擅長用網絡解決問題嗎,你到前面來,在大屏幕上上網試試,看能不能找到辦法。其他同學可以找找課本,這可是我們最最重要的工具書啊。剛才我好像還聽到有的同學說催化劑,我想一定有人提前預習了,大家也可以找這些同學問問,看看催化劑是怎么回事,能不能解決剛才我們提出的問題。好了,給大家5分鐘時間,好好利用你能找到的資源,看看過氧化氫到底能不能產生氧氣,能不能快一點產生氧氣。
【學生】自由分組探究,有兩三個在講臺上利用百度查找,還有的在看書和討論。
【教師】好了,大家可以說說自己找到的答案。
【第一位學生】書上說了,可以加二氧化錳。
【第二位學生】還可以加硫酸銅。在這一段呢。
【第三位學生】網上的,大家看,還有生土豆、豬肝、氯化鐵,紅磚粉。
【教師】大家對土豆、豬肝好像很感興趣嘛,你給大家念念這一段。
【教師】非常好,大家找的都非常仔細。剛才課本中和網上都提到了催化劑,催化劑是一種能改變化學反應速率,但反應前后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均不發(fā)生改變的物質。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就有二氧化錳、硫酸銅、生土豆、生豬肝、紅磚粉等很多種。它們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催化作用。大家看看這位同學用的是百度,其實還有google、yahoo等。他輸入的關鍵詞是過氧化氫、加快、分解,有這些詞的網頁都出來了,有幾十頁呢。今天我們的作業(yè)之一就是用這個方法,研究一下什么是催化劑,為什么要用“改變”反應速率,生產生活中有哪些催化劑,還有如何檢驗一種物質是催化劑等等。把與催化劑相關的知識整理在筆記本里。如果你能利用查找的資料寫一份清晰地實驗報告的話,你可以有資格在下星期里用課余時間到實驗室完成有關催化劑的課外探究實驗。
好了,現在,我能給大家提供的就是二氧化錳,這個黑色的粉末,每組一包,還有一小塊豬肝,一包硫酸銅,你們可以再次試一試。注意,向試管里加藥品時,為了防止藥品濺出,應該先放固體后放液體,過氧化氫加入1/4試管即可。大家開始試試催化劑的效果吧。
【學生】分組實驗,看到木條復燃時很多組歡呼起來。
【教師】再次總結一下實驗結論。
【第一位學生】有氧氣。
【第二位學生】硫酸銅的有點慢,豬肝泡沫太多,還是二氧化錳的效果好。
【教師】不錯,有比較。注意我們的實驗目的,結合實驗目的和觀察到的現象得出結論。(實驗目的投影出來:探究實驗室能否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
【第三位學生】實驗室不能直接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太慢。可以加入二氧化錳當催化劑,就可以制取氧氣了。
【教師】非常好。(板書實驗結論:過氧化氫加入二氧化錳等催化劑,可用于實驗室制取氧氣。)這就是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原理。我們還習慣用文字表達式來說明實驗原理。上節(jié)課我們學過,文字表達式中,箭頭左邊是反應物,右邊是生成物,物質之間用加號連接。箭頭上方要寫清反應條件。在這個反應中,加入的催化劑就是反應的條件,我們可以直接把催化劑的物質名稱寫在箭頭上方。就象這樣。(在箭頭上方寫“二氧化錳”)。下面大家回憶一下,自己完成整個文字表達式。
【學生】獨立完成文字表達式,一個學生到黑板板書。
活動3【活動】氧氣的制取。
學生研討為主的探究活動——實驗室中能用高錳酸鉀制氧氣嗎?
【教師】下面,我們再來探究下一個反應,實驗室中能不能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呢?下面大家討論一下你們的探究方案,注意借鑒我們前面的經驗。
【學生】分組討論3分鐘。
【教師】大家匯報一下,你們打算怎么進行探究。
【第一位學生】我們組討論了,高錳酸鉀是固體,看氣泡更不行。要重視證據,還得用帶火星的木條試驗才可以。要是不能產生氧氣,就要上網查查有沒有催化劑。
【第二位學生】我們組討論了前面的特種部隊生火。高錳酸鉀不可能直接產生氧氣,那樣的話戰(zhàn)士用的時候就失效了。我看見那個戰(zhàn)士用石頭來著,我們組討論可以用一塊石頭磨一磨高錳酸鉀粉末。
【教師】大家有了前面的經驗,都大有進步啊??紤]到了實證精神,還考慮到可以上網,還有結合前面的資料。不錯。不過,用石頭磨恐怕也不太現實,在實驗室中很難收集氣體呀。大家順著這個思路可以繼續(xù)想想,有沒有用上課本?老師的電腦網絡大家也可以申請來用嘛。再給大家一點時間,我們把方案再明確一下。
【學生】分組討論。有的組申請用老師的電腦。老師指導其用電腦搜索到了如何給固體加熱的部分,投影出來。有的小組指著這個投影內容在討論。
【教師】誰愿意再來談談你們小組的設想。
【第一位學生】摩擦的作用很可能是生熱,所以可以用酒精燈加熱。
【第二位學生】課本上有這個圖,就是加熱就可以。下面有注解,寫著為。
什么要把試管口向下傾斜。
【教師】好,你能不能念念那段注解。
【學生】讀注解中為什么試管向下傾斜的部分。
【教師】很好。大家看投影,這是他們組搜索到的圖片,提示大家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先均勻受熱,再集中到有藥品的部分,同時試管口要向下傾斜。高錳酸鉀粉末是暗紫色的,很容易溶于水,落在角落里很難清洗,會把地面桌子和抹布都染紅的,所以大家取用藥品時一定要小心。加熱后的試管很燙,可以輕輕放在試管架上,不要摸試管底部。好了,現在大家開始實驗吧。
【學生】分組實驗。均成功。
【教師】好,現在我們匯報一下實驗結果。
【學生】實驗室可以用加熱高錳酸鉀的方法制取氧氣。
【教師】非常好。(板書結論)。下面大家試著寫出這個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學生】試著默寫文字表達式。
【教師】大家看,這個反應中的生成物二氧化錳就是前面我們實驗中催化過氧化氫分解的那種黑色的催化劑。所以現在試管中的物質是黑色的。
活動4【練習】氧氣的制取。
【教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總結一下,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第一位學生】我們學習了過氧化氫加入二氧化錳催化劑可以用于實驗室制取氧氣,加熱高錳酸鉀也可以。
【第二位學生】學了兩個文字表達式。
【第三位學生】我們知道了高錳酸鉀是暗紫色的,可以在野外生火。過氧化氫可以放在魚塘里添氧氣。
【第四位學生】學了催化劑,還有豬肝為什么能催化過氧化氫。
【教師】很好,我們還學到了哪些方法呢?
【第一位學生】我們學習制取物質的方法,要先考慮反應原理,再考慮操裝置和實驗步驟。
【第二位學生】我們還知道遇到困難要查網絡,在百度里輸入關鍵詞。也可以查書。
【第三位學生】還可以問同學。
【第四位學生】學會了如何加熱固體,為什么試管要向下傾斜。
【教師】非常好。希望同學們能掌握這些知識和方法。剛才我們說到了這節(jié)課的一個作業(yè),就是用網絡查找催化劑的有關知識整理起來。希望大家還記得。另外的一個作業(yè)是設計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實驗裝置。這將是下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
【學生】這兩種方法設計一套裝置嗎?
【教師】這個問題你可以課下和同學們討論一下。如果你覺得一套裝置能解決問題當然可以。如果你覺得必須有兩套裝置才行,那就設計兩套,甚至可以設計更多的裝置。另外,下節(jié)課開始要測驗這兩個文字表達式,同學們課下要認真復習。
制取氧氣心得體會篇十六
知識:掌握實驗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理解分解反應及其化合反應的區(qū)別;了解氧氣的工業(yè)制法;了解催化劑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能力: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初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對比和遷移知識的能力。
思想教育: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和良好的實驗習慣。
教學重點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和操作方法。
教學難點催化劑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教學方法實驗探索法。
教學用具。
藥品:氯酸鉀、二氧化錳。
儀器:鐵架臺(帶鐵夾)、試管、單孔橡皮塞、導管、水槽、集氣瓶、酒精燈、試管夾、藥匙。
其它:火柴。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問題引入】空氣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從空氣中獲得氧氣?
分離液態(tài)空氣制氧氣。
【問題】這個變化屬于什么變化?為什么?
答:空氣中含有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等。可以從空氣中獲得氧氣。
答:工業(yè)制取氧氣是物理變化。因為沒有新物質生成。
通過復習空氣的組成,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分離空氣制氧氣。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設問】實驗室用什么方法獲得氧氣?我們通過實驗來研究。
【實驗】分別用酒精燈同時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片刻后用帶火星木條伸入試管口,觀察現象。
【小結】用酒精燈加熱氯酸鉀至較高溫度時產生氧氣。加熱二氧化錳不產生氧氣。
觀察記錄:氯酸鉀是白色固體,二氧化錳是黑色粉末。氯酸鉀加熱至熔化后產生少量氣體,使帶火星木條復燃。同時加熱的二氧化錳不產生氣體,帶火星木條沒有變化。
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指導學生觀察實驗和準確描述實驗現象。
【實驗】將試管內的二氧化錳迅速倒入熱的氯酸鉀中,把帶火星木條伸到管口內觀察現象。
觀察記錄:熱的氯酸鉀中加入二氧化錳后迅速產生大量氣體,帶火星木條復燃。
學會觀察實驗和準確描述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對比。
【實驗】待試管內不再產生氣體時再加入少量氯酸鉀并加熱,把帶火星木條伸入管口內觀察?!居懻摗慷趸i在反應中起什么作用?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有無變化。
觀察記錄:試管內迅速產生大量氣體,帶火星木條,復燃。
答:二氧化錳可以加快氯酸鉀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反都不發(fā)生變化。
通過認真分析實驗的發(fā)生、發(fā)展和條件,找出規(guī)律,找出規(guī)律,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1.原理。
(1)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
氯酸鉀氯化鉀+氧氣。
催化劑:課本p.16。
催化作用:課本p.16。
(2)加熱高錳酸鉀。
高錳酸鉀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
記筆記。
領悟。
記住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和文字表達式。
知道催化劑在一定條件下才能起催化作用。
【投影】課堂練習一(見附1)。
做練習一。
加深理解。
【問題】實驗室制取氧氣時選用哪些儀器?
【問題】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氣?選用哪些儀器?
【板書】。
2.收集方法。
(1)排水法(氧氣不易溶于水)。
(2)向上排空氣法(氧氣比空氣略重或密度比空氣略大)。
答:實驗室制氧氣需用鐵架臺(帶鐵夾)、試管、帶導管的單孔塞、酒精燈。
答: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選用的儀器有水槽、集氣瓶、玻璃片。
從氧氣的物理性質思考、認識問題。
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和知識泊遷移能力。
認識物質的性質與制法的關系。
【問題】給試管中固體加熱應如何操作?為什么?
【問題】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時應如何操作?為什么?
【問題】用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時如何操作?
答:(1)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防止水倒流后炸裂試管。
(2)試管夾應夾持試管中上部。
(3)導管伸入試管內要短。
(4)先均勻加熱,再將火焰固定在約品處加熱。
用排水法收集完畢時,應先從水中取出導管再停止加熱,防止水倒吸后炸裂試管。用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時,導管應伸入到接近瓶底。
培養(yǎng)正確的實驗操作能力和良好的實驗習慣。
了解物質的性質與實驗操作的關系。
【問題】用排氣法收集氧氣時如何驗滿?
【問題】如何檢驗氧氣?
【板書】3.操作要求。
4.驗滿方法。
5.檢驗方法。
答: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到瓶口驗滿。
答: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到瓶中檢驗。
記錄并加深理解。
用對比的方法進行學習,理解。
【板書】分解反應: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它物質的反應。
【投影】課堂練習二(見附2)。
【課后小結】通過本節(jié)學習初步掌握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和操作要求;了解工業(yè)制取氧氣的原理;理解分解反應。
答:實驗室制取氧氣屬于化學變化,這兩個反應都是由一種物質生成幾種不同物質的反應。它與化合反應不同,化合反應是幾種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
做練習二。
回憶實驗室制氧氣的反應原理和主要操作,了解工業(yè)制氧氣的原理。及時復習、鞏固所學知識。
培養(yǎng)知識的遷移能力的思維能力。通過對比兩個反應,得出正確結論。
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加深理解。
明確本節(jié)知識內容及要求。
【投影】隨堂檢測(見附4)。
獨立完成檢測題。
及時反饋。
附1:課堂練習一。
1.下列物質中含有氧氣的是。
(a)二氧化錳(b)氯酸鉀(c)空氣(d)氧化鎂。
(a)用火柴去點(b)用帶火星木條接近氣體。
(c)用鼻子去嗅氣味(d)用天平稱量。
3.下列有關實驗室用氯酸鉀制氧氣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氯酸鉀受熱熔化后,也不放出氧氣。
(b)要使氯酸鉀受熱分解放出氧氣,必須加入二氧化錳。
(c)二氧化錳在化學反應前后質量和化學性質都保持不變。
(d)二氧化錳是一切化學反應的催化劑。
4.同時加熱下列物質,最易放出氧氣的是。
(a)純凈的氯酸鉀(b)氯酸鉀與二氧化錳的混合物。
(c)純凈的二氧化錳(d)氯酸鉀與二氧化錳的混合物。
附2:課堂練習二。
5.實驗室制取氧氣時,裝藥品的大試管口應。
(a)朝下(b)朝上(c)略向下傾斜(d)略向上傾斜。
6.實驗室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時,需將導氣管伸入盛滿水的集氣瓶,這個操作應在。
(a)加熱固體藥品前(b)與加熱固體藥品同時。
(c)開始有氣泡放出時(d)氣泡連續(xù)并均勻放出時。
7.下列變化中屬于分解反應的是。
(a)分離液態(tài)空氣制氧氣(b)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制氧氣。
(c)蠟燭燃燒(d)粗鹽提純。
8.實驗室制取氧氣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所用主要儀器名稱是:xxxxx。
9.實驗室制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制氧氣,加熱至氣體不再產生,試管內固體剩作物有改用高錳酸鉀制氧氣,加熱到沒有氣體產生時,試管內固體剩余物有。這兩個反應的固體剩余物中都有,但它在兩個反應中的作用不一樣,在氯酸鉀分解中它是,在高錳酸鉀分解中它是。
附3:課堂練習答案。
1.c2.b3.c4.b5.c6.d7.b8.鐵架臺(帶鐵夾)試管帶。
單孔橡皮塞酒精燈(火柴)水槽集氣瓶玻璃片9.氯酸鉀和二氧化。
錳錳酸鉀和二氧化錳二氧化錳催化劑生成物。
附4:隨堂檢測。
1.工業(yè)上制取大量氧氣的方法是。
(a)加熱氯酸鉀(b)加熱高錳酸鉀。
(c)分離液態(tài)空氣(d)加熱二氧化錳。
2.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所起的作用是。
(a)加快化學反應速率(b)使生成物質量增加。
(c)改變化學反應速率(d)減慢化學反應速率。
3.實驗室用加熱氯酸鉀或高錳酸鉀的方法制取氧氣,其共同點是。
(a)都是給固態(tài)物質加熱(b)都使用二氧化錳催化劑。
(c)都發(fā)生了分解反應(d)都生成了兩種物質。
4.寫出下列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1)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制氧氣。
(2)加熱高錳酸鉀制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