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一種有助于我們思考和提升自我認識的寫作形式,可以讓我們更加深入地理解所讀書籍的內涵。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讀后感要注意段落的劃分和過渡的處理。下面是一些精選的讀后感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
顏真卿勸學讀后感篇一
兒子從小學習書法,初臨字帖便是顏真卿的《多寶塔》,后來又臨摹了顏真卿多本字帖,還研讀過他的《爭座位帖》、《大唐中興頌》、《顏氏家廟碑》、《祭侄稿》和《自書告身》等字帖。十幾年來,我雖不陪兒子練字,但多年的“耳濡目染”也讓我喜歡上了顏真卿的字,有時空閑之余也會翻翻、讀讀顏真卿的字帖,感受顏體絕妙的書藝特色,領略顏體質樸而豪邁的氣概。
顏真卿,字清臣,唐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祖籍唐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進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為監(jiān)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人稱顏平原,又稱“顏魯公”。蘇軾曾云:“詩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韓退之,畫至于吳道子,書至于顏魯公,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盡矣?!痹谥袊鴷ㄊ飞?,顏真卿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從大文豪大書法家蘇東坡的評價中可見一斑,如果二王像詩仙李白,代表著一種不可模仿學習的天才文化,魯公則像詩圣杜甫,代表著可以通過循序漸進的學習可達到平實文化。
顏真卿書法的筆法、墨法特色在。
筆法上,顏體具有以瘦硬取勝的特色,加大了腕力的運用,突出一個“筋”字,為范仲淹所說的“顏筋”。這樣顏字就取得了“力透紙背”的效果,表現出了書法藝術的“力量”美。蘇東坡對此作了更貼切的.說明:“魯公變法出新意,細筋入骨如秋鷹?!鳖佌媲溆治樟俗㈦`中鋒用筆和藏鋒逆入的特點,將此化入楷書。寫出了獨具特色的顏楷,其特點為豐腴勁健,端莊雄偉。我們可以從《多寶塔》中讀出顏楷獨特的風格:用筆橫輕豎重,主次有別,氣度不凡,這使顏字具有了一種人為的浮雕藝術效果,頗具特色。
在墨法上,顏書運墨蒼潤兼施,行草書更間有渴筆,很能表達質樸而豪邁的氣概。清王澍評論顏書時說:“魏、晉以來,作書者多以秀勁取姿,欹側取勢。獨至魯公不使巧,不求媚,不趨簡便,不避重復,規(guī)繩矩削,而獨守其拙,獨為其難。
在結構上,顏真卿吸收了篆、隸正面取勢,渾圓壯重的特色,筆畫端平,左右對稱,字字都以正面形象示人。重點的豎畫寫得略帶圓弧形,如飽滿待發(fā)的強弩,包含了巨大的彈力,使整個字的結構更加圓緊渾厚而富于內在的勁力。在章法布局上,顏體楷書大小參差,行距縮小,全篇布局具有充實茂密之致,字里行間洋溢著充沛的氣勢,渾然一體,密不可拆,像一組雄壯高亢的交響曲。
當我們仔細研讀顏真卿字帖時,就會了解他書法的筆法與結構特點,并且也會領略到顏真卿書法的時代氣息。總的來說,顏真卿對唐以后書法史有無與倫比的影響,雄渾擴大的風格也代表了大唐帝國的恢宏氣度,時至今日,顏真卿依然是我們今天學習書法的主要榜樣之一。
顏真卿勸學讀后感篇二
教學目標:
1、通過《勸學》這首古詩的學習,體會讀書、學習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準確、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初步理解詩意。
3、在識字、寫字過程中,進一步鞏固識字與寫字的方法。
4、認識9個生字,會寫“更、書、勸、學、首、遲、發(fā)”7個生字,掌握一個新部首。
教學重點:
1、認識9個要求會認的字,會寫7個要求會寫的字。學會新部首。
2、關于讀書、學習的名人名言。
3、生字卡片。
4、學生提前查閱有關讀書的名人名言,以及顏真卿的資料。
第一課時。
教學準備: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同學們,大家進入學校,每天都在讀書、學習,大家知道關于讀書、學習的名人名言嗎?
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教師也找到了一些這們的名人名言。出示:學而不厭;天才出于勤奮;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學過書法的同學都知道,顏真卿是唐代著名的大書法家,他創(chuàng)造的書法具有雄偉剛勁、大氣磅礴的獨特風格,被稱為顏體。但是大家也許不知道,他所有的這些成績都來自于他從少的勤奮好學,后來他把自己的學習經歷和體會寫了出來,為后人留下《勸學》這首詩。
二、朗讀古詩,初步體會詩意。
1、教師示范讀詩,詩的節(jié)奏為: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2、教師領讀。
3、學生自由讀詩。
4、個別學生讀詩,教師糾正字音。
5、學生齊讀古詩。
6、學生自由讀詩,同時找出要求會寫的字。
三、在文本中學習要求會寫的字。
2、學習“學”:朗讀詩的前兩句。
3、學習“更”:指導發(fā)音。
4、學習“書”:前兩句詩的意思是晚上要挑燈夜讀,早上雞叫就要起訂讀書。
5、學習“發(fā)”:“發(fā)”是多音字。
6、學習“首”。
7、學習“遲”:后兩名詩的意思是有的人青少年時期不勤奮,等到白頭時再想學習,恐怕已經晚了。
8、認讀要求會認的字:學習“燈”“讀”“勤”“悔”。
四、再讀古詩,感情詩意。
詩的用意是勉勵青少年及早努力,不虛度光陰。
五、背誦古詩。
六、鞏固生字。
1、送字寶寶回家。將詩文抄在黑板上,學生將生字卡片貼到正確的位置。
2、多音字練習。
3、字理識字練習。
出示“道”字的`演變過程,讓學生練習講述。
七、課后作業(yè)。
熟練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
二、背誦古詩。
三、認讀生字卡片。
四、指導書寫。
可按字形結構分類。
五、課后練習。
1、讀一讀。
生自由讀、開火車讀。學生選擇喜歡的詞語說一句話。體會背景圖的作用:小蜜蜂非常勤勞,我們要向它們學習。
2、寫一寫。指導學生把這些詞寫在虛宮格里,寫美觀。
3、背一背。指導學生熟練背誦《惜時》和三句名言,不必強調理解詩意。
六、課后作業(yè)。
1、書寫生字。
2、書寫詞語:勸學、頭發(fā)、學生、遲早、首長。
總結:
活到老,學到老?!币粋€人從出生以來,就與學習結下了不解之緣,不論通過什么方式,他總是在學習中得到不斷地完善,繼而讓自己的生命豐富和充實起來??梢哉f,學習對提高每一個人的思想認識境界都有著巨大的作用。離開了學習,人生就成為了一片空白。
自古以來,苦口婆心勸勉人們努力學習的大家層出不窮。從孔子“學而時習之”到顏真卿“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再到王安石“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都飽含著名家大師語重心長的激勵。古有蘇秦“頭懸梁錐刺股焚膏繼晷”之發(fā)奮圖強終成一幫宰相,近有童第周夜不眠寐廊光下苦讀,終成一代大師的典范……所有這些都有共同的指向性,那就是“學不可以已”的諄諄教誨。而將這一主張全面,徹底,生動,形象地呈現在人們面前的人,那是荀子。他的《勸學》成為千古名篇,也成為幾經變革的教材中一直得到保留的佳作。原因在于它獨特的魅力和與時俱進的精神實質經久不衰。
顏真卿勸學讀后感篇三
在那久違的墨香之中,我取出了那本《顏真卿勤禮碑》,那種熟悉的感覺,令我愛不釋手。
你的熊健令我獨愛。
翻開這本書,細細地看著,我仿佛回到了唐代,站在了顏真卿的身旁。他著一身青色的布袍,正站在桌前練字呢!他下筆如行云流水,但寫出的`每一個字都有獨到之處,每一個頓筆都是那么有力,他寫著寫著,突然停下筆,一只手背在身后,另一只手捋著胡須,靜靜地看著,他思索片刻后又提起筆,改了幾個字,又微微地點點頭又開始往下寫了,他仿佛將自己的陽剛之氣匯于這每一個字、每一筆中,使每一個字都看起來那么雄健。
你的氣勢令我獨愛。
翻開這本書,細細地品著,我仿佛置身于這座碑前,碑為黑色,給人一種莊嚴的感覺,從遠看,字雖小但排列整齊,從近看,字雖多,但個個都是精品。耳邊聆聽著游客們的贊嘆,眼前也盡是那剛勁有力的字跡,經過了漫長的歲月,這座古老的石碑仍能完整地呈現在我的眼前,仍能給我一種磅礴的氣勢。
你的精神令我獨愛。
翻開這本書,細細地想著,我仿佛走進了李希烈的軍營,目睹那令人潸然淚下的場面:年過七旬的老人大罵叛軍首領李希烈他穿著朝服,帶著官帽,老人的舌頭已被割去,鮮血還滴滴答答往下淌著,但臉上毫無懼色,老人散發(fā)披肩,跪在李希烈面前,脖子上套著繩子,兩邊的劊子手面目猙獰,像拔河一樣使勁地往外拉繩子,可憐的老人被勒得直翻白眼,而李希烈卻把眼一瞪,嘴一撇,面帶譏笑地看著這一幕,這位忠義雙全的老人被活活地勒死了。這種剛烈的精神,令我欽佩。
你的雄健、你的氣勢,你的精神,令我獨愛。在這久違的墨香之中,我輕輕合上了那本書。
顏真卿勸學讀后感篇四
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
白首方悔讀書遲。
【作者簡介】。
顏真卿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進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為監(jiān)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因受到當時的權臣楊國忠排斥,被貶黜到平原(今屬山東陵縣)任太守,人稱“顏平原”。肅宗時至鳳翔授憲部尚書,遷御史大夫。代宗時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人稱“顏魯公”。建中四年(783年),遭宰相盧杞陷害,被遣往叛將李希烈部曉諭,后為李縊殺。唐代宗大歷元年(765年),顏真卿因奏宰相元載阻塞言路,遭貶謫。三年(768年)四月,由吉州司馬改為撫州刺史。在撫州任職的五年中,他關心民眾疾苦,注重農業(yè)生產,熱心公益事業(yè)。針對撫河正道淤塞,支港橫溢,淹沒農田的現狀,帶領民眾在撫河中心小島扁擔洲南建起一條石砌長壩,從而解除了水患,并在旱季引水灌田。撫州百姓為了紀念他,將石壩命名為千金陂,并建立祠廟,四時致祭。他為官清正廉潔,盡力維護社會正常秩序。撫州學子楊志堅家貧如洗卻嗜學如命,其妻耐不住貧困生活,提出離婚,楊寫了一首《送妻詩》,表明自己矢志讀書無奈同意離婚的心情。楊妻將這首詩作為離婚的證據呈獻顏真卿。顏看了楊詩后,非常同情楊的遭遇,欽佩其苦讀精神,對楊妻嫌貧愛富的行為進行責罰,并贈給楊志堅布匹、糧食,將楊留在署中任職。為此,顏還將《按楊志堅妻求別適判》公諸于眾。這則判詞對臨川良好學風、淳樸婚俗的形成起了較好的導向作用。顏真卿為瑯琊氏后裔,家學淵博,六世祖顏之推是北齊著名學者,著有《顏氏家訓》。顏真卿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醮黃土水在墻上練字。初學褚遂良,后師從張旭得筆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點,兼收篆隸和北魏筆意,完成了雄健、寬博的顏體楷書的創(chuàng)作,樹立了唐代的楷書典范。他的楷書一反初唐書風,行以篆籀之筆,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概凜然,這種風格也體現了大唐帝國繁盛的風度,并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他的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并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
【注釋】。
五更雞——天快亮時,雞啼叫。
黑發(fā)——年少時期,指少年。
白首——人老了,指老人。
【譯文】。
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少年時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時為什么不知道要勤奮學習。
這首詩告誡我們:年輕時不知道勤奮學習,年老時讀書就晚了。
解說:是指勤勞的人、勤奮學習的.學生在三更半夜時還在工作、學習,三更時燈還亮著,熄燈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雞就叫了,這些勤勞的人又得起床忙碌開了。
【賞析】。
《勸學》是唐朝詩人顏真卿所寫的一首古詩。勸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壯年華,勤奮學習,有所作為,否則,到老一事無成,后悔已晚。使孩子初步理解人生短暫,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詩歌以短短的28個字便揭示了這個深刻的道理,達到了催人奮進的效果。
顏真卿勸學讀后感篇五
(朝代:唐代。
原文: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譯文。
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
少年時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時為什么不知道要勤奮學習。
注釋。
更:古時夜間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為兩小時。午夜11點到1點為三更。
五更雞:天快亮時,雞啼叫。
黑發(fā):年少時期,指少年。
白首:頭發(fā)白了,這里指老年。方:才。
賞析。
《勸學》中的“勸”起著統(tǒng)領全篇的作用?!皠瘛苯忉尀椤懊銊睢钡囊馑肌W髡咴谶@篇以《勸學》為的詩歌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fā)展才能,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
“三更燈火五更雞”是指勤勞的人、勤奮學習的學生在三更半夜時還在工作、學習,三更時燈還亮著,熄燈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雞就叫了,這些勤勞的人又得起床忙碌開了。第一句用客觀現象寫時間早,引出第二句學習要勤奮,要早起。第二句為第一句作補充,表達了年少學習時應該不分晝夜學習,通過努力學習才能報家報國,建功立業(yè)。
第三、四句寫的是年輕的時候不好好學習到了年紀大了,在想要學習也晚了。句子中“黑發(fā)”,“白首”是采用借代的修辭方法,借指青年和老年。通過對比的手法,突出讀書學習要趁早,不要到了老了后悔了才去學習。從結構上看,三、四句為對偶句,“黑發(fā)”與“白首”前后呼應,互相映襯,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這首詩深入淺出,自然流暢,富含哲理。核心是“黑發(fā)早勤學,白首讀書遲”。作為有志氣的人,要注意抓緊時間讀書學習修身養(yǎng)性,最好的讀書時間是在三更五更,晨讀不息;而且只有年年月月刻苦堅持,才能真正學到報國興家立業(yè)的本領。從學習的時間這一角度立意,勸勉年輕人不要虛度光陰,要及早努力學習,免得將來后悔。詩人是從學習的意義,作用和學習應持的態(tài)度方法等角度立意,希望人們重視后天學習,以加強自身的行為修養(yǎng)。
作者簡介:
顏真卿(709-784,一說709-785),字清臣,漢族,唐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祖籍唐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中國唐代書法家。唐代中期杰出書法家。他創(chuàng)立的“顏體”楷書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并稱“楷書四大家”。
顏真卿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進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御史,為監(jiān)察遷殿中侍御史。因受到當時的權臣楊國忠排斥,被貶黜到平原(今屬山東陵縣)任太守,人稱“顏平原”。建中四年(783年),遭宰相盧杞陷害,被遣往叛將李希烈部曉諭,被李希烈縊殺。
唐代宗大歷元年(765年),顏真卿因奏宰相元載阻塞言路,遭貶謫。三年(768年)四月,由吉州司馬改為撫州刺史。在撫州任職的五年中,他關心民眾疾苦,注重農業(yè)生產,熱心公益事業(yè)。針對撫河正道淤塞,支港橫溢,淹沒農田的現狀,帶領民眾在撫河中心小島扁擔洲南建起一條石砌長壩,從而解除了水患,并在旱季引水灌田。撫州百姓為了紀念他,將石壩命名為千金陂,并建立祠廟,四時致祭。
他為官清正廉潔,盡力維護社會正常秩序。撫州學子楊志堅家貧如洗卻嗜學如命,其妻耐不住貧困生活,提出離婚,楊寫了一首《送妻詩》,表明自己矢志讀書無奈同意離婚的心情。楊妻將這首詩作為離婚的證據呈獻顏真卿。顏看了楊詩后,非常同情楊的遭遇,欽佩其苦讀精神,對楊妻嫌貧愛富的行為進行責罰,并贈給楊志堅布匹、糧食,將楊留在署中任職。為此,顏還將《按楊志堅妻求別適判》公諸于眾。這則判詞對臨川良好學風、淳樸婚俗的形成起了較好的導向作用。
顏真卿為瑯琊氏后裔,家學淵博,五世祖顏之推是北齊著名學者,著有《顏氏家訓》。顏真卿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醮黃土水在墻上練字。
他的.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并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但是顏真卿的書法用筆肥愚,行筆衄挫不爽落,書法藝術尖端的”飛白書“于顏氏而不顯;唐張彥遠云:”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因此顏真卿的書法藝術成就較低,但粗壯狂野的書風顯示出了男性的雄剛之力。
歐陽修曾說:“顏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嚴尊重,人初見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愛也。其見寶于世者有必多,然雖多而不厭也?!敝扉L文贊其書:“點如墜石,畫如夏云,鉤如屈金,戈如發(fā)弩,縱橫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獻以來,未有如公者也?!鳖侒w書對后世書法藝術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唐以后很多名家,都從顏真卿變法成功中汲取經驗。尤其是行草,蘇軾曾云:“詩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韓退之,畫至于吳道子,書至于顏魯公,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盡矣?!?《東坡題跋》)。
政治生涯。
開元(7-741年)年間中舉進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為監(jiān)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因受到當時的權臣楊國忠排斥,被貶黜到平原(今屬山東)任太守。人稱顏平原。
天寶十四年(755年),平盧、范陽、河東三鎮(zhèn)節(jié)度使安祿山發(fā)動叛亂,他聯絡從兄顏杲卿起兵抵抗,附近十七郡相應,被推為盟主,合兵二十萬,使安祿山不敢急攻潼關。德宗興元元年(784年),淮西節(jié)度使李希烈叛亂,奸相盧杞趁機借李希烈之手殺害他,派其前往勸諭,被李希烈縊死。聞聽顏真卿遇害,三軍將士紛紛痛哭失聲。
半年后,叛將李希烈被自己手下人所殺,叛亂平定。顏真卿的靈柩才得以護送回京,厚葬于京兆萬年顏氏祖塋。德宗皇帝痛詔廢朝八日,舉國悼念。德宗親頒詔文,追念顏真卿的一生是“才優(yōu)匡國,忠至滅身,器質天資,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堅貞一志,拘脅累歲,死而不撓,稽其盛節(jié),實謂猶生”。他秉性正直,篤實純厚,有正義感,從不阿于權貴,屈意媚上,以義烈名于時。
藝術生平。
顏真卿為瑯琊氏后裔,家學淵博,六世祖顏之推是北齊著名學者,著有《顏氏家訓》。顏真卿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蘸黃土水在墻上練字。端莊雄偉。他的行書遒勁郁勃這種風格也體現了大唐帝國繁盛的風度,并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故而被后世譽為“天下第二行書”他的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并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顏真卿用筆勻而藏鋒,內剛勁而外溫潤,字的曲折出圓而有力。
歐陽修曾說:“顏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嚴尊重,人初見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愛也。其見寶于世者有必多,然雖多而不厭也?!敝扉L文贊其書:“點如墜石,畫如夏云,鉤如屈金,戈如發(fā)弩,縱橫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獻以來,未有如公者也?!鳖侒w書對后世書法藝術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唐以后很多名家,都從顏真卿變法成功中汲取經驗。尤其是行草,。蘇軾曾云:“詩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韓退之,畫至于吳道子,書至于顏魯公,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盡矣?!?《東坡題跋》)。
比較端莊遒勁還有《顏勤禮碑》也是他的作品,但筆畫細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樣。
《顏氏家廟碑》,書法筋力豐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與其早年時期的作品相比更加渾厚大氣,乃晚年之代表作。傳世墨跡有《爭座位貼》《祭侄文稿》、《劉中使帖》、《自書告身帖》等。
師從張旭。
顏真卿是唐代著名書法家。
為了學習書法,顏真卿拜在張旭門下學習。張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書法家,各種字體都會寫,尤其擅長草書。顏真卿希望在這位名師的指點下,很快學到寫字的竅門,從而一舉成名。但拜師以后,張旭卻沒有透露半點書法秘訣。他只是給顏真卿介紹了一些名家字帖,簡單地指點一下字貼的特點,讓顏真卿臨摹。有時候,他帶著顏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趕集、看戲,回家后又讓顏真卿練字,或看他揮毫疾書。
轉眼幾個月過去了,顏真卿得不到老師的書法秘訣,心里很著急,他決定直接向老師提出要求。
一天,顏真卿壯著膽子,紅著臉說:“學生有一事相求,請老師傳授書法秘訣。”
張旭回答說:“學習書法,一要‘工學’,即勤學苦練;二要‘領悟’,即從自然萬象中接受啟發(fā)。這些我不是多次告訴過你了嗎?”
顏真卿聽了,以為老師不愿傳授秘訣,又向前一步,施禮懇求道:“老師說的‘工學’,‘領悟’,這些道理我都知道了,我現在最需要的是老師行筆落墨的絕技秘方,請老師指教?!?BR> 張旭還是耐著性子開導顏真卿:“我是見公主與擔夫爭路而察筆法之意,見公孫大娘舞劍而得落筆神韻,除了苦練就是觀察自然,別的沒什么訣竅?!?BR> 接著他給顏真卿講了晉代書圣王羲之教兒子王獻之練字的故事,最后嚴肅地說:“學習書法要說有什么‘秘訣’的話,那就是勤學苦練。要記住,不下苦功的人,不會有任何成就?!?BR> 老師的教誨,使顏真卿大受啟發(fā),他真正明白了為學之道。從此,他扎扎實實勤學苦練,潛心鉆研,從生活中領悟運筆神韻,進步很快,終成為一位大書法家,為四大書法家之首。
顏真卿勸學讀后感篇六
《勸學》是唐朝詩人顏真卿所寫的一首七言古詩,分享了《勸學》教學設計,歡迎學習參考!
教學目標:
1、通過《勸學》這首古詩的學習,體會讀書、學習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準確、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初步理解詩意。
3、學生查閱有關讀書的名人名言,以及顏真卿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教師也找到了一些這們的名人名言。出示:學而不厭;天才出于勤奮;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古人的目的就是要告訴后人,要從少立志讀書自強、勤奮刻苦、珍惜時間,不能虛度過光陰,否則到老的時候會后悔的。今天我們要學習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寫的一首詩《勸學》。
二、檢查預習。
2、簡介:學過書法的同學都知道,顏真卿是唐代著名的大書法家,他創(chuàng)造的書法具有雄偉剛勁、大氣磅礴的獨特風格,被稱為顏體。但是大家也許不知道,他所有的這些成績都來自于他從少的勤奮好學,后來他把自己的學習經歷和體會寫了出來,為后人留下《勸學》這首詩。
三、朗讀詩詞。
1、教師示范讀詩,詩的節(jié)奏為: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2、教師領讀。
3、學生自由讀詩。
4、個別學生讀詩,教師糾正字音。
5、學生齊讀古詩。
6、學生自由讀詩,同時找出要求會寫的字。
四、合作探究。
1、體會詞意:
五更雞:天快亮時,雞啼叫。
黑發(fā):年少時期,指少年。
白首:人老了,指老人。
整體感知,讀出感受。
3、背誦古詩。
五、拓展延伸。
這首詩告訴我們只有珍惜少年時代的每一寸美好時光,好好學習文化知識,不斷積累,勤學苦練,掌握多種本領,長大之后才能發(fā)揮自己的才能,不至于再后悔小時沒有好好學習。現在,人們常用這兩句詩提醒小朋友要趁年少時多學習,多用功。
附錄:《勸學》簡析。
《勸學》中的“勸”起著統(tǒng)領全篇的作用?!皠瘛苯忉尀椤懊銊睢钡囊馑?。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的詩歌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fā)展才能,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
“三更燈火五更雞”是指勤勞的人、勤奮學習的學生在三更半夜時還在工作、學習,三更時燈還亮著,熄燈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雞就叫了,這些勤勞的人又得起床忙碌開了。第一句用客觀現象寫時間早,引出第二句學習要勤奮,要早起。第二句為第一句作補充,表達了年少學習時應該不分晝夜學習,通過努力學習才能報家報國,建功立業(yè)。
第三、四句寫的是年輕的時候不好好學習到了年紀大了,在想要學習也晚了。句子中“黑發(fā)”,“白首”是采用借代的修辭方法,借指青年和老年。通過對比的手法,突出讀書學習要趁早,不要到了老了后悔了才去學習。從結構上看,三、四句為對偶句,“黑發(fā)”與“白首”前后呼應,互相映襯,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顏真卿勸學讀后感篇七
《勸學》是唐朝詩人顏真卿所寫的一首七言古詩。前兩句通過對學習環(huán)境描寫來表達年少讀書時應該勤奮,后兩句通過頭發(fā)顏色變化來表達年長時時讀書已晚。勸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壯年華,勤奮學習,有所作為,否則,到老一事無成,后悔已晚。
勸學。
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
白手方悔讀書遲。
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
白手方悔讀書遲。
注釋:
五更雞:天快亮時,雞啼叫。
黑發(fā):年少時期,指少年。
白首:人老了,指老人。
解說:每天三更半夜到拂曉雞啼,是男兒讀書最好的時間,年少時不知要早早地勤奮學習,到老時會后悔讀書太晚了。
譯文。
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少年時代要知道發(fā)憤苦讀,勤奮學習。但如果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時為什么不知道要勤奮學習。
賞析。
《勸學》是唐朝詩人顏真卿所寫的一首古詩。勸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壯年華,勤奮學習,有所作為,否則,到老一事無成,后悔已晚。使孩子初步理解人生短暫,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詩歌以短短的`28個字便揭示了這個深刻的道理,達到了催人奮進的效果。
作者介紹。
顏真卿(709-784,一說709-785),字清臣,漢族,唐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祖籍唐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中國唐代書法家。唐代中期杰出書法家。他創(chuàng)立的“顏體”楷書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并稱“楷書四大家”。
顏真卿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進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御史,為監(jiān)察遷殿中侍御史。因受到當時的權臣楊國忠排斥,被貶黜到平原(今屬山東陵縣)任太守,人稱“顏平原”。建中四年(783年),遭宰相盧杞陷害,被遣往叛將李希烈部曉諭,被李希烈縊殺。
唐代宗大歷元年(765年),顏真卿因奏宰相元載阻塞言路,遭貶謫。三年(768年)四月,由吉州司馬改為撫州刺史。在撫州任職的五年中,他關心民眾疾苦,注重農業(yè)生產,熱心公益事業(yè)。針對撫河正道淤塞,支港橫溢,淹沒農田的現狀,帶領民眾在撫河中心小島扁擔洲南建起一條石砌長壩,從而解除了水患,并在旱季引水灌田。撫州百姓為了紀念他,將石壩命名為千金陂,并建立祠廟,四時致祭。
他為官清正廉潔,盡力維護社會正常秩序。撫州學子楊志堅家貧如洗卻嗜學如命,其妻耐不住貧困生活,提出離婚,楊寫了一首《送妻詩》,表明自己矢志讀書無奈同意離婚的心情。楊妻將這首詩作為離婚的證據呈獻顏真卿。顏看了楊詩后,非常同情楊的遭遇,欽佩其苦讀精神,對楊妻嫌貧愛富的行為進行責罰,并贈給楊志堅布匹、糧食,將楊留在署中任職。為此,顏還將《按楊志堅妻求別適判》公諸于眾。這則判詞對臨川良好學風、淳樸婚俗的形成起了較好的導向作用。
顏真卿為瑯琊氏后裔,家學淵博,五世祖顏之推是北齊著名學者,著有《顏氏家訓》。顏真卿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醮黃土水在墻上練字。
他的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并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但是顏真卿的書法用筆肥愚,行筆衄挫不爽落,書法藝術尖端的”飛白書“于顏氏而不顯;唐張彥遠云:”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因此顏真卿的書法藝術成就較低,但粗壯狂野的書風顯示出了男性的雄剛之力。
歐陽修曾說:“顏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嚴尊重,人初見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愛也。其見寶于世者有必多,然雖多而不厭也?!敝扉L文贊其書:“點如墜石,畫如夏云,鉤如屈金,戈如發(fā)弩,縱橫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獻以來,未有如公者也?!鳖侒w書對后世書法藝術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唐以后很多名家,都從顏真卿變法成功中汲取經驗。尤其是行草,蘇軾曾云:“詩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韓退之,畫至于吳道子,書至于顏魯公,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盡矣?!?《東坡題跋》)。
更多。
顏真卿勸學讀后感篇八
原文: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
少年時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時為什么不知道要勤奮學習。
更:古時夜間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為兩小時。午夜11點到1點為三更。
五更雞:天快亮時,雞啼叫。
黑發(fā):年少時期,指少年。
白首:頭發(fā)白了,這里指老年。
方:才。
《勸學》中的“勸”起著統(tǒng)領全的作用?!皠瘛苯忉尀椤懊銊睢钡囊馑肌W髡咴谶@以《勸學》為的詩歌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fā)展才能,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
“三更燈火五更雞”是指勤勞的人、勤奮學習的學生在三更半夜時還在工作、學習,三更時燈還亮著,熄燈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雞就叫了,這些勤勞的人又得起床忙碌開了。
第一句用客觀現象寫時間早,引出第二句學習要勤奮,要早起。
第二句為第一句作補充,表達了年少學習時應該不分晝夜學習,通過努力學習才能報家報國,建功立業(yè)。
第三、四句寫的是年輕的時候不好好學習到了年紀大了,在想要學習也晚了。句子中“黑發(fā)”,“白首”是采用借代的修辭方法,借指青年和老年。通過對比的手法,突出讀書學習要趁早,不要到了老了后悔了才去學習。從結構上看,三、四句為對偶句,“黑發(fā)”與“白首”前后呼應,互相映襯,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這首詩深入淺出,自然流暢,富含哲理。核心是“黑發(fā)早勤學,白首讀書遲”。作為有志氣的人,要注意抓緊時間讀書學習修身養(yǎng)性,最好的讀書時間是在三更五更,晨讀不息;而且只有年年月月刻苦堅持,才能真正學到報國興家立業(yè)的.本領。從學習的時間這一角度立意,勸勉年輕人不要虛度光陰,要及早努力學習,免得將來后悔。詩人是從學習的意義,作用和學習應持的態(tài)度方法等角度立意,希望人們重視后天學習,以加強自身的行為修養(yǎng)。
顏真卿(709-784,一說709-785),字清臣,漢族,唐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祖籍唐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中國唐代書法家。唐代中期杰出書法家。他創(chuàng)立的“顏體”楷書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并稱“楷書四大家”。
顏真卿勸學讀后感篇九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解說:
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有志者讀書的最好時間。少年時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時為什么不知道要勤奮學習。
賞析:
《勸學》是唐朝詩人顏真卿所寫的一首古詩。勸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壯年華,勤奮學習,有所作為,否則,到老一事無成,后悔已晚。詩歌以短短的28個字便揭示了這個深刻的道理,達到了催人奮進的效果。這是一首好詩,只是我們往往盡管能夠背熟,而在實際學習中卻忽略了他的深意,缺少落實。從小有勤奮學習習慣的孩子,學習上幾乎沒有不成功的。腳踏實地,仰望星空。從絕望中尋找希望,人生終將輝煌!相信自己,我是最棒的!
顏真卿勸學讀后感篇十
原文: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翻譯】。
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
少年時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時為什么不知道要勤奮學習。
【注釋】。
更:古時夜間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為兩小時。午夜11點到1點為三更。
五更雞:天快亮時,雞啼叫。
黑發(fā):年少時期,指少年。
白首:頭發(fā)白了,這里指老年。方:才。
【賞析】。
《勸學》中的“勸”起著統(tǒng)領全篇的作用。“勸”解釋為“勉勵”的意思。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的詩歌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fā)展才能,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
“三更燈火五更雞”是指勤勞的人、勤奮學習的學生在三更半夜時還在工作、學習,三更時燈還亮著,熄燈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雞就叫了,這些勤勞的人又得起床忙碌開了。第一句用客觀現象寫時間早,引出第二句學習要勤奮,要早起。第二句為第一句作補充,表達了年少學習時應該不分晝夜學習,通過努力學習才能報家報國,建功立業(yè)。
第三、四句寫的是年輕的時候不好好學習到了年紀大了,在想要學習也晚了。句子中“黑發(fā)”,“白首”是采用借代的修辭方法,借指青年和老年。通過對比的手法,突出讀書學習要趁早,不要到了老了后悔了才去學習。從結構上看,三、四句為對偶句,“黑發(fā)”與“白首”前后呼應,互相映襯,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這首詩深入淺出,自然流暢,富含哲理。核心是“黑發(fā)早勤學,白首讀書遲”。作為有志氣的人,要注意抓緊時間讀書學習修身養(yǎng)性,最好的讀書時間是在三更五更,晨讀不息;而且只有年年月月刻苦堅持,才能真正學到報國興家立業(yè)的本領。從學習的時間這一角度立意,勸勉年輕人不要虛度光陰,要及早努力學習,免得將來后悔。詩人是從學習的.意義,作用和學習應持的態(tài)度方法等角度立意,希望人們重視后天學習,以加強自身的行為修養(yǎng)。
【創(chuàng)作背景】。
顏真卿3歲喪父,家道中落,母親殷氏對他寄予厚望,實行嚴格的家庭教育,親自督學。顏真卿也格外勤奮好學,每日苦讀。這首詩正是顏真卿為了勉勵后人所作。
拓展閱讀:作者簡介。
顏真卿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進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為監(jiān)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因受到當時的權臣楊國忠排斥,被貶黜到平原(今屬山東陵縣)任太守,人稱“顏平原”。肅宗時至鳳翔授憲部尚書,遷御史大夫。代宗時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人稱“顏魯公”。建中四年(783年),遭宰相盧杞陷害,被遣往叛將李希烈部曉諭,后為李縊殺。唐代宗大歷元年(765年),顏真卿因奏宰相元載阻塞言路,遭貶謫。三年(768年)四月,由吉州司馬改為撫州刺史。在撫州任職的五年中,他關心民眾疾苦,注重農業(yè)生產,熱心公益事業(yè)。針對撫河正道淤塞,支港橫溢,淹沒農田的現狀,帶領民眾在撫河中心小島扁擔洲南建起一條石砌長壩,從而解除了水患,并在旱季引水灌田。撫州百姓為了紀念他,將石壩命名為千金陂,并建立祠廟,四時致祭。他為官清正廉潔,盡力維護社會正常秩序。撫州學子楊志堅家貧如洗卻嗜學如命,其妻耐不住貧困生活,提出離婚,楊寫了一首《送妻詩》,表明自己矢志讀書無奈同意離婚的心情。楊妻將這首詩作為離婚的證據呈獻顏真卿。顏看了楊詩后,非常同情楊的遭遇,欽佩其苦讀精神,對楊妻嫌貧愛富的行為進行責罰,并贈給楊志堅布匹、糧食,將楊留在署中任職。為此,顏還將《按楊志堅妻求別適判》公諸于眾。這則判詞對臨川良好學風、淳樸婚俗的形成起了較好的導向作用。顏真卿為瑯琊氏后裔,家學淵博,六世祖顏之推是北齊著名學者,著有《顏氏家訓》。顏真卿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醮黃土水在墻上練字。初學褚遂良,后師從張旭得筆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點,兼收篆隸和北魏筆意,完成了雄健、寬博的顏體楷書的創(chuàng)作,樹立了唐代的楷書典范。他的楷書一反初唐書風,行以篆籀之筆,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概凜然,這種風格也體現了大唐帝國繁盛的風度,并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他的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并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
顏真卿勸學讀后感篇十一
《勸學》是唐朝詩人顏真卿所寫的一首七言古詩。前兩句通過對學習環(huán)境描寫來表達年少讀書時應該勤奮,后兩句通過頭發(fā)顏色變化來表達年長時時讀書已晚。勸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壯年華,勤奮學習,有所作為,否則,到老一事無成,后悔已晚。
作品原文。
顏真卿勸學讀后感篇十二
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勸學》是唐朝人顏真卿所寫的一首古詩。勸勉人們要珍惜少壯時光,勤奮學習,有所作為,以免老來后悔,韶華已逝。以短短的28個字便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使人警醒。
但無論勸學警句多么閃眼,還是有很多人沒有真正對待時光與學習,因為我們都很“忙”啊,正如大四的學長總是語重心長對大一小朋友說,要好好把握這四年時間啊。然后又補充道,不過我知道你們不會聽的。
顏真卿勸學讀后感篇十三
在七年下冊的語文書中,我們學習了兩篇相反的文章《傷仲永》與《孫權勸學》。
《傷仲永》主要講:方仲永是一個天資聰明的孩子。他擁有超出常人的天賦,七歲所作的詩被全縣秀才稱贊。然而急功近利的父親:“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庇谑?,仲永的天賦一天天消磨,最終“泯然眾人矣”。
《孫權勸學》講的完全相反。呂蒙是吳國大將,但是他卻不想學習但孫權想重用這個人才說:“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是不是只是想讓他“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聽了孫權的話,”蒙乃始就學“魯肅到潯陽時與他談論時夸獎他卿今才略非服吳下阿蒙!而呂蒙回調侃他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方仲永和呂蒙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人。方仲永天資聰明卻缺乏后天的教育。而呂蒙因為后天的努力奮斗,超越了人生,突破了自己。
讀了這兩篇文章我懂了:決定人一生的不僅僅只有天資學賦。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勤奮和努力。先天得的,只能算是起點,而后天的奮斗卻決定人生的超越。
顏真卿勸學讀后感篇十四
讀完《勸學》,讓我知道了什么是學習。學習要“用心一也”!知識是由一點一點積累而成的。
荀子在本文中提到“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學習的態(tài)度需要達到堅持不懈的精神,可并不是所有的學子都意識到這一點,即使心知肚明,也未必能落到實處。學習就得腳踏實地的學,學習其之中的真諦。有的人還未領略到真諦,就半途而廢,豈不可惜。在這個社會最重要的是時間和機會,有些學生在小學間一但錯過了學習的時間和機會那么也就沒什么后話啦。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也就是說在生活中,在學習中稍有用心,稍有留心的話,你就會發(fā)現每時每刻都會有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收獲,積少成多、積土成焉,天長日久,你就會發(fā)現,你已成為一位知識的富有者,告訴我們要想達到勝利的彼岸,重在持之以恒。
他們是經過長年累月一點一滴地積累了淵博的知識,然后在這淵博的知識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來的??!學習知識、增長才干,是一個長期而艱苦的過程,沒有捷徑可走。古人就曾說過“書山有路勤為徑”讀書的唯一捷徑就是勤。只有心無旁騖,耐得住寂寞,頂得住誘惑,抗得住干擾,靜下心來學,循序漸進學,聯系實際學,鍥而不舍學,方能有所收獲,有所提高?!膀緹o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人比蚯蚓優(yōu)越得多的條件,再加上學生的恒心,加上我學生的一心一意,加上我學生的鍥而不舍。我相信有的學生還是能做到的。
《勸學》讓我讀懂了“要讓學生認準了目標,總結了方法,鍥而不舍??!不斷努力。
顏真卿勸學讀后感篇十五
今天學了《孫權勸學》,在本文中,孫權、呂蒙、魯肅是三位不同的角色。
孫權,作為君主,平易近人,嚴格要求部下。魯肅,作為年長者,惜才愛才。呂蒙,作為部下,謙虛好學,機智幽默。
我由此感悟到,生活就像一部電視劇,每個人在這部電視劇里扮演不同的角色。而我,也在扮演不同的角色。
學生:學生,自然是以學為主,那么就要勤奮好學,嚴格要求自己。愛因斯坦用自己的智慧征服世界,劉翔勇猛飛的沖擊力成為世界飛人,而我,要用勤奮的汗水澆開成功之花。在學校里,我尊重師長,和同學互幫互助。
女兒:在家里,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我,父母的懷抱是我避風的港口,父母給我們無私的愛。那么我就在家里做一個讓他們放心、欣慰的女兒。
孫權的角色是他得到更多人的擁戴,呂蒙的角色是他學識淵博。而我呢,也要讓老師、同學、父母開心。
顏真卿勸學讀后感篇十六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譯文:
是指勤勞的人、勤奮學習的學生在三更半夜時還在工作、學習,三更時燈還亮著,熄燈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雞就叫了,這些勤勞的.人又得起床忙碌開了。
年輕時不知道勤奮學習,年老時讀書就晚了。
注釋:
五更雞:天快亮時,雞啼叫。
黑發(fā):年少時期,指少年。
白首:人老了,指老人。
解說:每天三更半夜到拂曉雞啼,是男兒讀書最好的時間,年少時不知要早早地勤奮學習,到老時會后悔讀書太晚了。
顏真卿勸學讀后感篇十七
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
白首方悔讀書遲。
五更雞——天快亮時,雞啼叫。
黑發(fā)——年少時期,指少年。
白首——人老了,指老人。
譯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少年時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時為什么不知道要勤奮學習。
這首詩告誡我們:年輕時不知道勤奮學習,年老時讀書就晚了。
解說:是指勤勞的人、勤奮學習的學生在三更半夜時還在工作、學習,三更時燈還亮著,熄燈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雞就叫了,這些勤勞的人又得起床忙碌開了。
《勸學》是唐朝詩人顏真卿所寫的一首古詩。勸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壯年華,勤奮學習,有所作為,否則,到老一事無成,后悔已晚。使孩子初步理解人生短暫,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詩歌以短短的28個字便揭示了這個深刻的道理,達到了催人奮進的效果。
顏真卿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進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為監(jiān)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因受到當時的權臣楊國忠排斥,被貶黜到平原(今屬山東陵縣)任太守,人稱“顏平原”。肅宗時至鳳翔授憲部尚書,遷御史大夫。代宗時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人稱“顏魯公”。建中四年(783年),遭宰相盧杞陷害,被遣往叛將李希烈部曉諭,后為李縊殺。唐代宗大歷元年(765年),顏真卿因奏宰相元載阻塞言路,遭貶謫。三年(768年)四月,由吉州司馬改為撫州刺史。在撫州任職的五年中,他關心民眾疾苦,注重農業(yè)生產,熱心公益事業(yè)。針對撫河正道淤塞,支港橫溢,淹沒農田的現狀,帶領民眾在撫河中心小島扁擔洲南建起一條石砌長壩,從而解除了水患,并在旱季引水灌田。撫州百姓為了紀念他,將石壩命名為千金陂,并建立祠廟,四時致祭。他為官清正廉潔,盡力維護社會正常秩序。撫州學子楊志堅家貧如洗卻嗜學如命,其妻耐不住貧困生活,提出離婚,楊寫了一首《送妻詩》,表明自己矢志讀書無奈同意離婚的心情。楊妻將這首詩作為離婚的證據呈獻顏真卿。顏看了楊詩后,非常同情楊的遭遇,欽佩其苦讀精神,對楊妻嫌貧愛富的'行為進行責罰,并贈給楊志堅布匹、糧食,將楊留在署中任職。為此,顏還將《按楊志堅妻求別適判》公諸于眾。這則判詞對臨川良好學風、淳樸婚俗的形成起了較好的導向作用。顏真卿為瑯琊氏后裔,家學淵博,六世祖顏之推是北齊著名學者,著有《顏氏家訓》。顏真卿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醮黃土水在墻上練字。初學褚遂良,后師從張旭得筆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點,兼收篆隸和北魏筆意,完成了雄健、寬博的顏體楷書的創(chuàng)作,樹立了唐代的楷書典范。他的楷書一反初唐書風,行以篆籀之筆,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概凜然,這種風格也體現了大唐帝國繁盛的風度,并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他的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并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
顏真卿勸學讀后感篇一
兒子從小學習書法,初臨字帖便是顏真卿的《多寶塔》,后來又臨摹了顏真卿多本字帖,還研讀過他的《爭座位帖》、《大唐中興頌》、《顏氏家廟碑》、《祭侄稿》和《自書告身》等字帖。十幾年來,我雖不陪兒子練字,但多年的“耳濡目染”也讓我喜歡上了顏真卿的字,有時空閑之余也會翻翻、讀讀顏真卿的字帖,感受顏體絕妙的書藝特色,領略顏體質樸而豪邁的氣概。
顏真卿,字清臣,唐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祖籍唐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進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為監(jiān)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人稱顏平原,又稱“顏魯公”。蘇軾曾云:“詩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韓退之,畫至于吳道子,書至于顏魯公,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盡矣?!痹谥袊鴷ㄊ飞?,顏真卿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從大文豪大書法家蘇東坡的評價中可見一斑,如果二王像詩仙李白,代表著一種不可模仿學習的天才文化,魯公則像詩圣杜甫,代表著可以通過循序漸進的學習可達到平實文化。
顏真卿書法的筆法、墨法特色在。
筆法上,顏體具有以瘦硬取勝的特色,加大了腕力的運用,突出一個“筋”字,為范仲淹所說的“顏筋”。這樣顏字就取得了“力透紙背”的效果,表現出了書法藝術的“力量”美。蘇東坡對此作了更貼切的.說明:“魯公變法出新意,細筋入骨如秋鷹?!鳖佌媲溆治樟俗㈦`中鋒用筆和藏鋒逆入的特點,將此化入楷書。寫出了獨具特色的顏楷,其特點為豐腴勁健,端莊雄偉。我們可以從《多寶塔》中讀出顏楷獨特的風格:用筆橫輕豎重,主次有別,氣度不凡,這使顏字具有了一種人為的浮雕藝術效果,頗具特色。
在墨法上,顏書運墨蒼潤兼施,行草書更間有渴筆,很能表達質樸而豪邁的氣概。清王澍評論顏書時說:“魏、晉以來,作書者多以秀勁取姿,欹側取勢。獨至魯公不使巧,不求媚,不趨簡便,不避重復,規(guī)繩矩削,而獨守其拙,獨為其難。
在結構上,顏真卿吸收了篆、隸正面取勢,渾圓壯重的特色,筆畫端平,左右對稱,字字都以正面形象示人。重點的豎畫寫得略帶圓弧形,如飽滿待發(fā)的強弩,包含了巨大的彈力,使整個字的結構更加圓緊渾厚而富于內在的勁力。在章法布局上,顏體楷書大小參差,行距縮小,全篇布局具有充實茂密之致,字里行間洋溢著充沛的氣勢,渾然一體,密不可拆,像一組雄壯高亢的交響曲。
當我們仔細研讀顏真卿字帖時,就會了解他書法的筆法與結構特點,并且也會領略到顏真卿書法的時代氣息。總的來說,顏真卿對唐以后書法史有無與倫比的影響,雄渾擴大的風格也代表了大唐帝國的恢宏氣度,時至今日,顏真卿依然是我們今天學習書法的主要榜樣之一。
顏真卿勸學讀后感篇二
教學目標:
1、通過《勸學》這首古詩的學習,體會讀書、學習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準確、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初步理解詩意。
3、在識字、寫字過程中,進一步鞏固識字與寫字的方法。
4、認識9個生字,會寫“更、書、勸、學、首、遲、發(fā)”7個生字,掌握一個新部首。
教學重點:
1、認識9個要求會認的字,會寫7個要求會寫的字。學會新部首。
2、關于讀書、學習的名人名言。
3、生字卡片。
4、學生提前查閱有關讀書的名人名言,以及顏真卿的資料。
第一課時。
教學準備: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同學們,大家進入學校,每天都在讀書、學習,大家知道關于讀書、學習的名人名言嗎?
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教師也找到了一些這們的名人名言。出示:學而不厭;天才出于勤奮;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學過書法的同學都知道,顏真卿是唐代著名的大書法家,他創(chuàng)造的書法具有雄偉剛勁、大氣磅礴的獨特風格,被稱為顏體。但是大家也許不知道,他所有的這些成績都來自于他從少的勤奮好學,后來他把自己的學習經歷和體會寫了出來,為后人留下《勸學》這首詩。
二、朗讀古詩,初步體會詩意。
1、教師示范讀詩,詩的節(jié)奏為: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2、教師領讀。
3、學生自由讀詩。
4、個別學生讀詩,教師糾正字音。
5、學生齊讀古詩。
6、學生自由讀詩,同時找出要求會寫的字。
三、在文本中學習要求會寫的字。
2、學習“學”:朗讀詩的前兩句。
3、學習“更”:指導發(fā)音。
4、學習“書”:前兩句詩的意思是晚上要挑燈夜讀,早上雞叫就要起訂讀書。
5、學習“發(fā)”:“發(fā)”是多音字。
6、學習“首”。
7、學習“遲”:后兩名詩的意思是有的人青少年時期不勤奮,等到白頭時再想學習,恐怕已經晚了。
8、認讀要求會認的字:學習“燈”“讀”“勤”“悔”。
四、再讀古詩,感情詩意。
詩的用意是勉勵青少年及早努力,不虛度光陰。
五、背誦古詩。
六、鞏固生字。
1、送字寶寶回家。將詩文抄在黑板上,學生將生字卡片貼到正確的位置。
2、多音字練習。
3、字理識字練習。
出示“道”字的`演變過程,讓學生練習講述。
七、課后作業(yè)。
熟練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
二、背誦古詩。
三、認讀生字卡片。
四、指導書寫。
可按字形結構分類。
五、課后練習。
1、讀一讀。
生自由讀、開火車讀。學生選擇喜歡的詞語說一句話。體會背景圖的作用:小蜜蜂非常勤勞,我們要向它們學習。
2、寫一寫。指導學生把這些詞寫在虛宮格里,寫美觀。
3、背一背。指導學生熟練背誦《惜時》和三句名言,不必強調理解詩意。
六、課后作業(yè)。
1、書寫生字。
2、書寫詞語:勸學、頭發(fā)、學生、遲早、首長。
總結:
活到老,學到老?!币粋€人從出生以來,就與學習結下了不解之緣,不論通過什么方式,他總是在學習中得到不斷地完善,繼而讓自己的生命豐富和充實起來??梢哉f,學習對提高每一個人的思想認識境界都有著巨大的作用。離開了學習,人生就成為了一片空白。
自古以來,苦口婆心勸勉人們努力學習的大家層出不窮。從孔子“學而時習之”到顏真卿“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再到王安石“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都飽含著名家大師語重心長的激勵。古有蘇秦“頭懸梁錐刺股焚膏繼晷”之發(fā)奮圖強終成一幫宰相,近有童第周夜不眠寐廊光下苦讀,終成一代大師的典范……所有這些都有共同的指向性,那就是“學不可以已”的諄諄教誨。而將這一主張全面,徹底,生動,形象地呈現在人們面前的人,那是荀子。他的《勸學》成為千古名篇,也成為幾經變革的教材中一直得到保留的佳作。原因在于它獨特的魅力和與時俱進的精神實質經久不衰。
顏真卿勸學讀后感篇三
在那久違的墨香之中,我取出了那本《顏真卿勤禮碑》,那種熟悉的感覺,令我愛不釋手。
你的熊健令我獨愛。
翻開這本書,細細地看著,我仿佛回到了唐代,站在了顏真卿的身旁。他著一身青色的布袍,正站在桌前練字呢!他下筆如行云流水,但寫出的`每一個字都有獨到之處,每一個頓筆都是那么有力,他寫著寫著,突然停下筆,一只手背在身后,另一只手捋著胡須,靜靜地看著,他思索片刻后又提起筆,改了幾個字,又微微地點點頭又開始往下寫了,他仿佛將自己的陽剛之氣匯于這每一個字、每一筆中,使每一個字都看起來那么雄健。
你的氣勢令我獨愛。
翻開這本書,細細地品著,我仿佛置身于這座碑前,碑為黑色,給人一種莊嚴的感覺,從遠看,字雖小但排列整齊,從近看,字雖多,但個個都是精品。耳邊聆聽著游客們的贊嘆,眼前也盡是那剛勁有力的字跡,經過了漫長的歲月,這座古老的石碑仍能完整地呈現在我的眼前,仍能給我一種磅礴的氣勢。
你的精神令我獨愛。
翻開這本書,細細地想著,我仿佛走進了李希烈的軍營,目睹那令人潸然淚下的場面:年過七旬的老人大罵叛軍首領李希烈他穿著朝服,帶著官帽,老人的舌頭已被割去,鮮血還滴滴答答往下淌著,但臉上毫無懼色,老人散發(fā)披肩,跪在李希烈面前,脖子上套著繩子,兩邊的劊子手面目猙獰,像拔河一樣使勁地往外拉繩子,可憐的老人被勒得直翻白眼,而李希烈卻把眼一瞪,嘴一撇,面帶譏笑地看著這一幕,這位忠義雙全的老人被活活地勒死了。這種剛烈的精神,令我欽佩。
你的雄健、你的氣勢,你的精神,令我獨愛。在這久違的墨香之中,我輕輕合上了那本書。
顏真卿勸學讀后感篇四
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
白首方悔讀書遲。
【作者簡介】。
顏真卿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進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為監(jiān)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因受到當時的權臣楊國忠排斥,被貶黜到平原(今屬山東陵縣)任太守,人稱“顏平原”。肅宗時至鳳翔授憲部尚書,遷御史大夫。代宗時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人稱“顏魯公”。建中四年(783年),遭宰相盧杞陷害,被遣往叛將李希烈部曉諭,后為李縊殺。唐代宗大歷元年(765年),顏真卿因奏宰相元載阻塞言路,遭貶謫。三年(768年)四月,由吉州司馬改為撫州刺史。在撫州任職的五年中,他關心民眾疾苦,注重農業(yè)生產,熱心公益事業(yè)。針對撫河正道淤塞,支港橫溢,淹沒農田的現狀,帶領民眾在撫河中心小島扁擔洲南建起一條石砌長壩,從而解除了水患,并在旱季引水灌田。撫州百姓為了紀念他,將石壩命名為千金陂,并建立祠廟,四時致祭。他為官清正廉潔,盡力維護社會正常秩序。撫州學子楊志堅家貧如洗卻嗜學如命,其妻耐不住貧困生活,提出離婚,楊寫了一首《送妻詩》,表明自己矢志讀書無奈同意離婚的心情。楊妻將這首詩作為離婚的證據呈獻顏真卿。顏看了楊詩后,非常同情楊的遭遇,欽佩其苦讀精神,對楊妻嫌貧愛富的行為進行責罰,并贈給楊志堅布匹、糧食,將楊留在署中任職。為此,顏還將《按楊志堅妻求別適判》公諸于眾。這則判詞對臨川良好學風、淳樸婚俗的形成起了較好的導向作用。顏真卿為瑯琊氏后裔,家學淵博,六世祖顏之推是北齊著名學者,著有《顏氏家訓》。顏真卿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醮黃土水在墻上練字。初學褚遂良,后師從張旭得筆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點,兼收篆隸和北魏筆意,完成了雄健、寬博的顏體楷書的創(chuàng)作,樹立了唐代的楷書典范。他的楷書一反初唐書風,行以篆籀之筆,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概凜然,這種風格也體現了大唐帝國繁盛的風度,并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他的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并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
【注釋】。
五更雞——天快亮時,雞啼叫。
黑發(fā)——年少時期,指少年。
白首——人老了,指老人。
【譯文】。
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少年時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時為什么不知道要勤奮學習。
這首詩告誡我們:年輕時不知道勤奮學習,年老時讀書就晚了。
解說:是指勤勞的人、勤奮學習的.學生在三更半夜時還在工作、學習,三更時燈還亮著,熄燈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雞就叫了,這些勤勞的人又得起床忙碌開了。
【賞析】。
《勸學》是唐朝詩人顏真卿所寫的一首古詩。勸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壯年華,勤奮學習,有所作為,否則,到老一事無成,后悔已晚。使孩子初步理解人生短暫,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詩歌以短短的28個字便揭示了這個深刻的道理,達到了催人奮進的效果。
顏真卿勸學讀后感篇五
(朝代:唐代。
原文: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譯文。
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
少年時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時為什么不知道要勤奮學習。
注釋。
更:古時夜間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為兩小時。午夜11點到1點為三更。
五更雞:天快亮時,雞啼叫。
黑發(fā):年少時期,指少年。
白首:頭發(fā)白了,這里指老年。方:才。
賞析。
《勸學》中的“勸”起著統(tǒng)領全篇的作用?!皠瘛苯忉尀椤懊銊睢钡囊馑肌W髡咴谶@篇以《勸學》為的詩歌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fā)展才能,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
“三更燈火五更雞”是指勤勞的人、勤奮學習的學生在三更半夜時還在工作、學習,三更時燈還亮著,熄燈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雞就叫了,這些勤勞的人又得起床忙碌開了。第一句用客觀現象寫時間早,引出第二句學習要勤奮,要早起。第二句為第一句作補充,表達了年少學習時應該不分晝夜學習,通過努力學習才能報家報國,建功立業(yè)。
第三、四句寫的是年輕的時候不好好學習到了年紀大了,在想要學習也晚了。句子中“黑發(fā)”,“白首”是采用借代的修辭方法,借指青年和老年。通過對比的手法,突出讀書學習要趁早,不要到了老了后悔了才去學習。從結構上看,三、四句為對偶句,“黑發(fā)”與“白首”前后呼應,互相映襯,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這首詩深入淺出,自然流暢,富含哲理。核心是“黑發(fā)早勤學,白首讀書遲”。作為有志氣的人,要注意抓緊時間讀書學習修身養(yǎng)性,最好的讀書時間是在三更五更,晨讀不息;而且只有年年月月刻苦堅持,才能真正學到報國興家立業(yè)的本領。從學習的時間這一角度立意,勸勉年輕人不要虛度光陰,要及早努力學習,免得將來后悔。詩人是從學習的意義,作用和學習應持的態(tài)度方法等角度立意,希望人們重視后天學習,以加強自身的行為修養(yǎng)。
作者簡介:
顏真卿(709-784,一說709-785),字清臣,漢族,唐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祖籍唐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中國唐代書法家。唐代中期杰出書法家。他創(chuàng)立的“顏體”楷書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并稱“楷書四大家”。
顏真卿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進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御史,為監(jiān)察遷殿中侍御史。因受到當時的權臣楊國忠排斥,被貶黜到平原(今屬山東陵縣)任太守,人稱“顏平原”。建中四年(783年),遭宰相盧杞陷害,被遣往叛將李希烈部曉諭,被李希烈縊殺。
唐代宗大歷元年(765年),顏真卿因奏宰相元載阻塞言路,遭貶謫。三年(768年)四月,由吉州司馬改為撫州刺史。在撫州任職的五年中,他關心民眾疾苦,注重農業(yè)生產,熱心公益事業(yè)。針對撫河正道淤塞,支港橫溢,淹沒農田的現狀,帶領民眾在撫河中心小島扁擔洲南建起一條石砌長壩,從而解除了水患,并在旱季引水灌田。撫州百姓為了紀念他,將石壩命名為千金陂,并建立祠廟,四時致祭。
他為官清正廉潔,盡力維護社會正常秩序。撫州學子楊志堅家貧如洗卻嗜學如命,其妻耐不住貧困生活,提出離婚,楊寫了一首《送妻詩》,表明自己矢志讀書無奈同意離婚的心情。楊妻將這首詩作為離婚的證據呈獻顏真卿。顏看了楊詩后,非常同情楊的遭遇,欽佩其苦讀精神,對楊妻嫌貧愛富的行為進行責罰,并贈給楊志堅布匹、糧食,將楊留在署中任職。為此,顏還將《按楊志堅妻求別適判》公諸于眾。這則判詞對臨川良好學風、淳樸婚俗的形成起了較好的導向作用。
顏真卿為瑯琊氏后裔,家學淵博,五世祖顏之推是北齊著名學者,著有《顏氏家訓》。顏真卿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醮黃土水在墻上練字。
他的.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并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但是顏真卿的書法用筆肥愚,行筆衄挫不爽落,書法藝術尖端的”飛白書“于顏氏而不顯;唐張彥遠云:”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因此顏真卿的書法藝術成就較低,但粗壯狂野的書風顯示出了男性的雄剛之力。
歐陽修曾說:“顏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嚴尊重,人初見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愛也。其見寶于世者有必多,然雖多而不厭也?!敝扉L文贊其書:“點如墜石,畫如夏云,鉤如屈金,戈如發(fā)弩,縱橫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獻以來,未有如公者也?!鳖侒w書對后世書法藝術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唐以后很多名家,都從顏真卿變法成功中汲取經驗。尤其是行草,蘇軾曾云:“詩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韓退之,畫至于吳道子,書至于顏魯公,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盡矣?!?《東坡題跋》)。
政治生涯。
開元(7-741年)年間中舉進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為監(jiān)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因受到當時的權臣楊國忠排斥,被貶黜到平原(今屬山東)任太守。人稱顏平原。
天寶十四年(755年),平盧、范陽、河東三鎮(zhèn)節(jié)度使安祿山發(fā)動叛亂,他聯絡從兄顏杲卿起兵抵抗,附近十七郡相應,被推為盟主,合兵二十萬,使安祿山不敢急攻潼關。德宗興元元年(784年),淮西節(jié)度使李希烈叛亂,奸相盧杞趁機借李希烈之手殺害他,派其前往勸諭,被李希烈縊死。聞聽顏真卿遇害,三軍將士紛紛痛哭失聲。
半年后,叛將李希烈被自己手下人所殺,叛亂平定。顏真卿的靈柩才得以護送回京,厚葬于京兆萬年顏氏祖塋。德宗皇帝痛詔廢朝八日,舉國悼念。德宗親頒詔文,追念顏真卿的一生是“才優(yōu)匡國,忠至滅身,器質天資,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堅貞一志,拘脅累歲,死而不撓,稽其盛節(jié),實謂猶生”。他秉性正直,篤實純厚,有正義感,從不阿于權貴,屈意媚上,以義烈名于時。
藝術生平。
顏真卿為瑯琊氏后裔,家學淵博,六世祖顏之推是北齊著名學者,著有《顏氏家訓》。顏真卿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蘸黃土水在墻上練字。端莊雄偉。他的行書遒勁郁勃這種風格也體現了大唐帝國繁盛的風度,并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故而被后世譽為“天下第二行書”他的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并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顏真卿用筆勻而藏鋒,內剛勁而外溫潤,字的曲折出圓而有力。
歐陽修曾說:“顏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嚴尊重,人初見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愛也。其見寶于世者有必多,然雖多而不厭也?!敝扉L文贊其書:“點如墜石,畫如夏云,鉤如屈金,戈如發(fā)弩,縱橫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獻以來,未有如公者也?!鳖侒w書對后世書法藝術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唐以后很多名家,都從顏真卿變法成功中汲取經驗。尤其是行草,。蘇軾曾云:“詩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韓退之,畫至于吳道子,書至于顏魯公,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盡矣?!?《東坡題跋》)。
比較端莊遒勁還有《顏勤禮碑》也是他的作品,但筆畫細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樣。
《顏氏家廟碑》,書法筋力豐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與其早年時期的作品相比更加渾厚大氣,乃晚年之代表作。傳世墨跡有《爭座位貼》《祭侄文稿》、《劉中使帖》、《自書告身帖》等。
師從張旭。
顏真卿是唐代著名書法家。
為了學習書法,顏真卿拜在張旭門下學習。張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書法家,各種字體都會寫,尤其擅長草書。顏真卿希望在這位名師的指點下,很快學到寫字的竅門,從而一舉成名。但拜師以后,張旭卻沒有透露半點書法秘訣。他只是給顏真卿介紹了一些名家字帖,簡單地指點一下字貼的特點,讓顏真卿臨摹。有時候,他帶著顏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趕集、看戲,回家后又讓顏真卿練字,或看他揮毫疾書。
轉眼幾個月過去了,顏真卿得不到老師的書法秘訣,心里很著急,他決定直接向老師提出要求。
一天,顏真卿壯著膽子,紅著臉說:“學生有一事相求,請老師傳授書法秘訣。”
張旭回答說:“學習書法,一要‘工學’,即勤學苦練;二要‘領悟’,即從自然萬象中接受啟發(fā)。這些我不是多次告訴過你了嗎?”
顏真卿聽了,以為老師不愿傳授秘訣,又向前一步,施禮懇求道:“老師說的‘工學’,‘領悟’,這些道理我都知道了,我現在最需要的是老師行筆落墨的絕技秘方,請老師指教?!?BR> 張旭還是耐著性子開導顏真卿:“我是見公主與擔夫爭路而察筆法之意,見公孫大娘舞劍而得落筆神韻,除了苦練就是觀察自然,別的沒什么訣竅?!?BR> 接著他給顏真卿講了晉代書圣王羲之教兒子王獻之練字的故事,最后嚴肅地說:“學習書法要說有什么‘秘訣’的話,那就是勤學苦練。要記住,不下苦功的人,不會有任何成就?!?BR> 老師的教誨,使顏真卿大受啟發(fā),他真正明白了為學之道。從此,他扎扎實實勤學苦練,潛心鉆研,從生活中領悟運筆神韻,進步很快,終成為一位大書法家,為四大書法家之首。
顏真卿勸學讀后感篇六
《勸學》是唐朝詩人顏真卿所寫的一首七言古詩,分享了《勸學》教學設計,歡迎學習參考!
教學目標:
1、通過《勸學》這首古詩的學習,體會讀書、學習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準確、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初步理解詩意。
3、學生查閱有關讀書的名人名言,以及顏真卿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教師也找到了一些這們的名人名言。出示:學而不厭;天才出于勤奮;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古人的目的就是要告訴后人,要從少立志讀書自強、勤奮刻苦、珍惜時間,不能虛度過光陰,否則到老的時候會后悔的。今天我們要學習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寫的一首詩《勸學》。
二、檢查預習。
2、簡介:學過書法的同學都知道,顏真卿是唐代著名的大書法家,他創(chuàng)造的書法具有雄偉剛勁、大氣磅礴的獨特風格,被稱為顏體。但是大家也許不知道,他所有的這些成績都來自于他從少的勤奮好學,后來他把自己的學習經歷和體會寫了出來,為后人留下《勸學》這首詩。
三、朗讀詩詞。
1、教師示范讀詩,詩的節(jié)奏為: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2、教師領讀。
3、學生自由讀詩。
4、個別學生讀詩,教師糾正字音。
5、學生齊讀古詩。
6、學生自由讀詩,同時找出要求會寫的字。
四、合作探究。
1、體會詞意:
五更雞:天快亮時,雞啼叫。
黑發(fā):年少時期,指少年。
白首:人老了,指老人。
整體感知,讀出感受。
3、背誦古詩。
五、拓展延伸。
這首詩告訴我們只有珍惜少年時代的每一寸美好時光,好好學習文化知識,不斷積累,勤學苦練,掌握多種本領,長大之后才能發(fā)揮自己的才能,不至于再后悔小時沒有好好學習。現在,人們常用這兩句詩提醒小朋友要趁年少時多學習,多用功。
附錄:《勸學》簡析。
《勸學》中的“勸”起著統(tǒng)領全篇的作用?!皠瘛苯忉尀椤懊銊睢钡囊馑?。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的詩歌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fā)展才能,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
“三更燈火五更雞”是指勤勞的人、勤奮學習的學生在三更半夜時還在工作、學習,三更時燈還亮著,熄燈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雞就叫了,這些勤勞的人又得起床忙碌開了。第一句用客觀現象寫時間早,引出第二句學習要勤奮,要早起。第二句為第一句作補充,表達了年少學習時應該不分晝夜學習,通過努力學習才能報家報國,建功立業(yè)。
第三、四句寫的是年輕的時候不好好學習到了年紀大了,在想要學習也晚了。句子中“黑發(fā)”,“白首”是采用借代的修辭方法,借指青年和老年。通過對比的手法,突出讀書學習要趁早,不要到了老了后悔了才去學習。從結構上看,三、四句為對偶句,“黑發(fā)”與“白首”前后呼應,互相映襯,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顏真卿勸學讀后感篇七
《勸學》是唐朝詩人顏真卿所寫的一首七言古詩。前兩句通過對學習環(huán)境描寫來表達年少讀書時應該勤奮,后兩句通過頭發(fā)顏色變化來表達年長時時讀書已晚。勸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壯年華,勤奮學習,有所作為,否則,到老一事無成,后悔已晚。
勸學。
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
白手方悔讀書遲。
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
白手方悔讀書遲。
注釋:
五更雞:天快亮時,雞啼叫。
黑發(fā):年少時期,指少年。
白首:人老了,指老人。
解說:每天三更半夜到拂曉雞啼,是男兒讀書最好的時間,年少時不知要早早地勤奮學習,到老時會后悔讀書太晚了。
譯文。
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少年時代要知道發(fā)憤苦讀,勤奮學習。但如果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時為什么不知道要勤奮學習。
賞析。
《勸學》是唐朝詩人顏真卿所寫的一首古詩。勸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壯年華,勤奮學習,有所作為,否則,到老一事無成,后悔已晚。使孩子初步理解人生短暫,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詩歌以短短的`28個字便揭示了這個深刻的道理,達到了催人奮進的效果。
作者介紹。
顏真卿(709-784,一說709-785),字清臣,漢族,唐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祖籍唐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中國唐代書法家。唐代中期杰出書法家。他創(chuàng)立的“顏體”楷書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并稱“楷書四大家”。
顏真卿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進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御史,為監(jiān)察遷殿中侍御史。因受到當時的權臣楊國忠排斥,被貶黜到平原(今屬山東陵縣)任太守,人稱“顏平原”。建中四年(783年),遭宰相盧杞陷害,被遣往叛將李希烈部曉諭,被李希烈縊殺。
唐代宗大歷元年(765年),顏真卿因奏宰相元載阻塞言路,遭貶謫。三年(768年)四月,由吉州司馬改為撫州刺史。在撫州任職的五年中,他關心民眾疾苦,注重農業(yè)生產,熱心公益事業(yè)。針對撫河正道淤塞,支港橫溢,淹沒農田的現狀,帶領民眾在撫河中心小島扁擔洲南建起一條石砌長壩,從而解除了水患,并在旱季引水灌田。撫州百姓為了紀念他,將石壩命名為千金陂,并建立祠廟,四時致祭。
他為官清正廉潔,盡力維護社會正常秩序。撫州學子楊志堅家貧如洗卻嗜學如命,其妻耐不住貧困生活,提出離婚,楊寫了一首《送妻詩》,表明自己矢志讀書無奈同意離婚的心情。楊妻將這首詩作為離婚的證據呈獻顏真卿。顏看了楊詩后,非常同情楊的遭遇,欽佩其苦讀精神,對楊妻嫌貧愛富的行為進行責罰,并贈給楊志堅布匹、糧食,將楊留在署中任職。為此,顏還將《按楊志堅妻求別適判》公諸于眾。這則判詞對臨川良好學風、淳樸婚俗的形成起了較好的導向作用。
顏真卿為瑯琊氏后裔,家學淵博,五世祖顏之推是北齊著名學者,著有《顏氏家訓》。顏真卿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醮黃土水在墻上練字。
他的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并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但是顏真卿的書法用筆肥愚,行筆衄挫不爽落,書法藝術尖端的”飛白書“于顏氏而不顯;唐張彥遠云:”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因此顏真卿的書法藝術成就較低,但粗壯狂野的書風顯示出了男性的雄剛之力。
歐陽修曾說:“顏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嚴尊重,人初見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愛也。其見寶于世者有必多,然雖多而不厭也?!敝扉L文贊其書:“點如墜石,畫如夏云,鉤如屈金,戈如發(fā)弩,縱橫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獻以來,未有如公者也?!鳖侒w書對后世書法藝術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唐以后很多名家,都從顏真卿變法成功中汲取經驗。尤其是行草,蘇軾曾云:“詩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韓退之,畫至于吳道子,書至于顏魯公,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盡矣?!?《東坡題跋》)。
更多。
顏真卿勸學讀后感篇八
原文: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
少年時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時為什么不知道要勤奮學習。
更:古時夜間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為兩小時。午夜11點到1點為三更。
五更雞:天快亮時,雞啼叫。
黑發(fā):年少時期,指少年。
白首:頭發(fā)白了,這里指老年。
方:才。
《勸學》中的“勸”起著統(tǒng)領全的作用?!皠瘛苯忉尀椤懊銊睢钡囊馑肌W髡咴谶@以《勸學》為的詩歌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fā)展才能,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
“三更燈火五更雞”是指勤勞的人、勤奮學習的學生在三更半夜時還在工作、學習,三更時燈還亮著,熄燈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雞就叫了,這些勤勞的人又得起床忙碌開了。
第一句用客觀現象寫時間早,引出第二句學習要勤奮,要早起。
第二句為第一句作補充,表達了年少學習時應該不分晝夜學習,通過努力學習才能報家報國,建功立業(yè)。
第三、四句寫的是年輕的時候不好好學習到了年紀大了,在想要學習也晚了。句子中“黑發(fā)”,“白首”是采用借代的修辭方法,借指青年和老年。通過對比的手法,突出讀書學習要趁早,不要到了老了后悔了才去學習。從結構上看,三、四句為對偶句,“黑發(fā)”與“白首”前后呼應,互相映襯,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這首詩深入淺出,自然流暢,富含哲理。核心是“黑發(fā)早勤學,白首讀書遲”。作為有志氣的人,要注意抓緊時間讀書學習修身養(yǎng)性,最好的讀書時間是在三更五更,晨讀不息;而且只有年年月月刻苦堅持,才能真正學到報國興家立業(yè)的.本領。從學習的時間這一角度立意,勸勉年輕人不要虛度光陰,要及早努力學習,免得將來后悔。詩人是從學習的意義,作用和學習應持的態(tài)度方法等角度立意,希望人們重視后天學習,以加強自身的行為修養(yǎng)。
顏真卿(709-784,一說709-785),字清臣,漢族,唐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祖籍唐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中國唐代書法家。唐代中期杰出書法家。他創(chuàng)立的“顏體”楷書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并稱“楷書四大家”。
顏真卿勸學讀后感篇九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解說:
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有志者讀書的最好時間。少年時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時為什么不知道要勤奮學習。
賞析:
《勸學》是唐朝詩人顏真卿所寫的一首古詩。勸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壯年華,勤奮學習,有所作為,否則,到老一事無成,后悔已晚。詩歌以短短的28個字便揭示了這個深刻的道理,達到了催人奮進的效果。這是一首好詩,只是我們往往盡管能夠背熟,而在實際學習中卻忽略了他的深意,缺少落實。從小有勤奮學習習慣的孩子,學習上幾乎沒有不成功的。腳踏實地,仰望星空。從絕望中尋找希望,人生終將輝煌!相信自己,我是最棒的!
顏真卿勸學讀后感篇十
原文: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翻譯】。
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
少年時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時為什么不知道要勤奮學習。
【注釋】。
更:古時夜間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為兩小時。午夜11點到1點為三更。
五更雞:天快亮時,雞啼叫。
黑發(fā):年少時期,指少年。
白首:頭發(fā)白了,這里指老年。方:才。
【賞析】。
《勸學》中的“勸”起著統(tǒng)領全篇的作用。“勸”解釋為“勉勵”的意思。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的詩歌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fā)展才能,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
“三更燈火五更雞”是指勤勞的人、勤奮學習的學生在三更半夜時還在工作、學習,三更時燈還亮著,熄燈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雞就叫了,這些勤勞的人又得起床忙碌開了。第一句用客觀現象寫時間早,引出第二句學習要勤奮,要早起。第二句為第一句作補充,表達了年少學習時應該不分晝夜學習,通過努力學習才能報家報國,建功立業(yè)。
第三、四句寫的是年輕的時候不好好學習到了年紀大了,在想要學習也晚了。句子中“黑發(fā)”,“白首”是采用借代的修辭方法,借指青年和老年。通過對比的手法,突出讀書學習要趁早,不要到了老了后悔了才去學習。從結構上看,三、四句為對偶句,“黑發(fā)”與“白首”前后呼應,互相映襯,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這首詩深入淺出,自然流暢,富含哲理。核心是“黑發(fā)早勤學,白首讀書遲”。作為有志氣的人,要注意抓緊時間讀書學習修身養(yǎng)性,最好的讀書時間是在三更五更,晨讀不息;而且只有年年月月刻苦堅持,才能真正學到報國興家立業(yè)的本領。從學習的時間這一角度立意,勸勉年輕人不要虛度光陰,要及早努力學習,免得將來后悔。詩人是從學習的.意義,作用和學習應持的態(tài)度方法等角度立意,希望人們重視后天學習,以加強自身的行為修養(yǎng)。
【創(chuàng)作背景】。
顏真卿3歲喪父,家道中落,母親殷氏對他寄予厚望,實行嚴格的家庭教育,親自督學。顏真卿也格外勤奮好學,每日苦讀。這首詩正是顏真卿為了勉勵后人所作。
拓展閱讀:作者簡介。
顏真卿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進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為監(jiān)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因受到當時的權臣楊國忠排斥,被貶黜到平原(今屬山東陵縣)任太守,人稱“顏平原”。肅宗時至鳳翔授憲部尚書,遷御史大夫。代宗時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人稱“顏魯公”。建中四年(783年),遭宰相盧杞陷害,被遣往叛將李希烈部曉諭,后為李縊殺。唐代宗大歷元年(765年),顏真卿因奏宰相元載阻塞言路,遭貶謫。三年(768年)四月,由吉州司馬改為撫州刺史。在撫州任職的五年中,他關心民眾疾苦,注重農業(yè)生產,熱心公益事業(yè)。針對撫河正道淤塞,支港橫溢,淹沒農田的現狀,帶領民眾在撫河中心小島扁擔洲南建起一條石砌長壩,從而解除了水患,并在旱季引水灌田。撫州百姓為了紀念他,將石壩命名為千金陂,并建立祠廟,四時致祭。他為官清正廉潔,盡力維護社會正常秩序。撫州學子楊志堅家貧如洗卻嗜學如命,其妻耐不住貧困生活,提出離婚,楊寫了一首《送妻詩》,表明自己矢志讀書無奈同意離婚的心情。楊妻將這首詩作為離婚的證據呈獻顏真卿。顏看了楊詩后,非常同情楊的遭遇,欽佩其苦讀精神,對楊妻嫌貧愛富的行為進行責罰,并贈給楊志堅布匹、糧食,將楊留在署中任職。為此,顏還將《按楊志堅妻求別適判》公諸于眾。這則判詞對臨川良好學風、淳樸婚俗的形成起了較好的導向作用。顏真卿為瑯琊氏后裔,家學淵博,六世祖顏之推是北齊著名學者,著有《顏氏家訓》。顏真卿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醮黃土水在墻上練字。初學褚遂良,后師從張旭得筆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點,兼收篆隸和北魏筆意,完成了雄健、寬博的顏體楷書的創(chuàng)作,樹立了唐代的楷書典范。他的楷書一反初唐書風,行以篆籀之筆,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概凜然,這種風格也體現了大唐帝國繁盛的風度,并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他的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并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
顏真卿勸學讀后感篇十一
《勸學》是唐朝詩人顏真卿所寫的一首七言古詩。前兩句通過對學習環(huán)境描寫來表達年少讀書時應該勤奮,后兩句通過頭發(fā)顏色變化來表達年長時時讀書已晚。勸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壯年華,勤奮學習,有所作為,否則,到老一事無成,后悔已晚。
作品原文。
顏真卿勸學讀后感篇十二
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勸學》是唐朝人顏真卿所寫的一首古詩。勸勉人們要珍惜少壯時光,勤奮學習,有所作為,以免老來后悔,韶華已逝。以短短的28個字便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使人警醒。
但無論勸學警句多么閃眼,還是有很多人沒有真正對待時光與學習,因為我們都很“忙”啊,正如大四的學長總是語重心長對大一小朋友說,要好好把握這四年時間啊。然后又補充道,不過我知道你們不會聽的。
顏真卿勸學讀后感篇十三
在七年下冊的語文書中,我們學習了兩篇相反的文章《傷仲永》與《孫權勸學》。
《傷仲永》主要講:方仲永是一個天資聰明的孩子。他擁有超出常人的天賦,七歲所作的詩被全縣秀才稱贊。然而急功近利的父親:“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庇谑?,仲永的天賦一天天消磨,最終“泯然眾人矣”。
《孫權勸學》講的完全相反。呂蒙是吳國大將,但是他卻不想學習但孫權想重用這個人才說:“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是不是只是想讓他“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聽了孫權的話,”蒙乃始就學“魯肅到潯陽時與他談論時夸獎他卿今才略非服吳下阿蒙!而呂蒙回調侃他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方仲永和呂蒙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人。方仲永天資聰明卻缺乏后天的教育。而呂蒙因為后天的努力奮斗,超越了人生,突破了自己。
讀了這兩篇文章我懂了:決定人一生的不僅僅只有天資學賦。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勤奮和努力。先天得的,只能算是起點,而后天的奮斗卻決定人生的超越。
顏真卿勸學讀后感篇十四
讀完《勸學》,讓我知道了什么是學習。學習要“用心一也”!知識是由一點一點積累而成的。
荀子在本文中提到“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學習的態(tài)度需要達到堅持不懈的精神,可并不是所有的學子都意識到這一點,即使心知肚明,也未必能落到實處。學習就得腳踏實地的學,學習其之中的真諦。有的人還未領略到真諦,就半途而廢,豈不可惜。在這個社會最重要的是時間和機會,有些學生在小學間一但錯過了學習的時間和機會那么也就沒什么后話啦。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也就是說在生活中,在學習中稍有用心,稍有留心的話,你就會發(fā)現每時每刻都會有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收獲,積少成多、積土成焉,天長日久,你就會發(fā)現,你已成為一位知識的富有者,告訴我們要想達到勝利的彼岸,重在持之以恒。
他們是經過長年累月一點一滴地積累了淵博的知識,然后在這淵博的知識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來的??!學習知識、增長才干,是一個長期而艱苦的過程,沒有捷徑可走。古人就曾說過“書山有路勤為徑”讀書的唯一捷徑就是勤。只有心無旁騖,耐得住寂寞,頂得住誘惑,抗得住干擾,靜下心來學,循序漸進學,聯系實際學,鍥而不舍學,方能有所收獲,有所提高?!膀緹o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人比蚯蚓優(yōu)越得多的條件,再加上學生的恒心,加上我學生的一心一意,加上我學生的鍥而不舍。我相信有的學生還是能做到的。
《勸學》讓我讀懂了“要讓學生認準了目標,總結了方法,鍥而不舍??!不斷努力。
顏真卿勸學讀后感篇十五
今天學了《孫權勸學》,在本文中,孫權、呂蒙、魯肅是三位不同的角色。
孫權,作為君主,平易近人,嚴格要求部下。魯肅,作為年長者,惜才愛才。呂蒙,作為部下,謙虛好學,機智幽默。
我由此感悟到,生活就像一部電視劇,每個人在這部電視劇里扮演不同的角色。而我,也在扮演不同的角色。
學生:學生,自然是以學為主,那么就要勤奮好學,嚴格要求自己。愛因斯坦用自己的智慧征服世界,劉翔勇猛飛的沖擊力成為世界飛人,而我,要用勤奮的汗水澆開成功之花。在學校里,我尊重師長,和同學互幫互助。
女兒:在家里,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我,父母的懷抱是我避風的港口,父母給我們無私的愛。那么我就在家里做一個讓他們放心、欣慰的女兒。
孫權的角色是他得到更多人的擁戴,呂蒙的角色是他學識淵博。而我呢,也要讓老師、同學、父母開心。
顏真卿勸學讀后感篇十六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譯文:
是指勤勞的人、勤奮學習的學生在三更半夜時還在工作、學習,三更時燈還亮著,熄燈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雞就叫了,這些勤勞的.人又得起床忙碌開了。
年輕時不知道勤奮學習,年老時讀書就晚了。
注釋:
五更雞:天快亮時,雞啼叫。
黑發(fā):年少時期,指少年。
白首:人老了,指老人。
解說:每天三更半夜到拂曉雞啼,是男兒讀書最好的時間,年少時不知要早早地勤奮學習,到老時會后悔讀書太晚了。
顏真卿勸學讀后感篇十七
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
白首方悔讀書遲。
五更雞——天快亮時,雞啼叫。
黑發(fā)——年少時期,指少年。
白首——人老了,指老人。
譯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少年時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時為什么不知道要勤奮學習。
這首詩告誡我們:年輕時不知道勤奮學習,年老時讀書就晚了。
解說:是指勤勞的人、勤奮學習的學生在三更半夜時還在工作、學習,三更時燈還亮著,熄燈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雞就叫了,這些勤勞的人又得起床忙碌開了。
《勸學》是唐朝詩人顏真卿所寫的一首古詩。勸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壯年華,勤奮學習,有所作為,否則,到老一事無成,后悔已晚。使孩子初步理解人生短暫,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詩歌以短短的28個字便揭示了這個深刻的道理,達到了催人奮進的效果。
顏真卿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進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為監(jiān)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因受到當時的權臣楊國忠排斥,被貶黜到平原(今屬山東陵縣)任太守,人稱“顏平原”。肅宗時至鳳翔授憲部尚書,遷御史大夫。代宗時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人稱“顏魯公”。建中四年(783年),遭宰相盧杞陷害,被遣往叛將李希烈部曉諭,后為李縊殺。唐代宗大歷元年(765年),顏真卿因奏宰相元載阻塞言路,遭貶謫。三年(768年)四月,由吉州司馬改為撫州刺史。在撫州任職的五年中,他關心民眾疾苦,注重農業(yè)生產,熱心公益事業(yè)。針對撫河正道淤塞,支港橫溢,淹沒農田的現狀,帶領民眾在撫河中心小島扁擔洲南建起一條石砌長壩,從而解除了水患,并在旱季引水灌田。撫州百姓為了紀念他,將石壩命名為千金陂,并建立祠廟,四時致祭。他為官清正廉潔,盡力維護社會正常秩序。撫州學子楊志堅家貧如洗卻嗜學如命,其妻耐不住貧困生活,提出離婚,楊寫了一首《送妻詩》,表明自己矢志讀書無奈同意離婚的心情。楊妻將這首詩作為離婚的證據呈獻顏真卿。顏看了楊詩后,非常同情楊的遭遇,欽佩其苦讀精神,對楊妻嫌貧愛富的'行為進行責罰,并贈給楊志堅布匹、糧食,將楊留在署中任職。為此,顏還將《按楊志堅妻求別適判》公諸于眾。這則判詞對臨川良好學風、淳樸婚俗的形成起了較好的導向作用。顏真卿為瑯琊氏后裔,家學淵博,六世祖顏之推是北齊著名學者,著有《顏氏家訓》。顏真卿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醮黃土水在墻上練字。初學褚遂良,后師從張旭得筆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點,兼收篆隸和北魏筆意,完成了雄健、寬博的顏體楷書的創(chuàng)作,樹立了唐代的楷書典范。他的楷書一反初唐書風,行以篆籀之筆,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概凜然,這種風格也體現了大唐帝國繁盛的風度,并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他的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并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