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端午節(jié)教案(實用19篇)

字號:

    教案是教師對教學過程進行規(guī)劃和預測,以確保教學進程的有序進行。教案的編寫應當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大家可以借鑒其中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適當進行修改和創(chuàng)新,以適應不同的教學環(huán)境和學生需求。祝大家教學工作順利,學生取得優(yōu)異成績。
    中班端午節(jié)教案篇一
    端午節(jié)是中國豐富多彩的傳統節(jié)日之一,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讓幼兒更深入地了解和體驗這一節(jié)日的文化內涵,幼兒園中班授課教師將設計節(jié)日主題教育活動,讓孩子們在游戲和學習中感知端午的傳統文化風情。
    準備工作:
    1、教學用品:彩紙、剪刀、膠水、麻繩、彩綢、毛筆、顏料、宣紙、文房四寶、五彩糯米、荷葉、竹葉、等。
    2、教學場地:教室和操場等。
    3、教材:《端午節(jié)》、《屈原》、《艾草》、《粽子》等。
    教學目標:
    1、了解端午節(jié)起源和歷史背景,明確其節(jié)日意義,增強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和延續(xù)。
    2、感受和了解端午節(jié)傳統文化元素,如艾草、龍舟、飲雄黃酒、包粽子等。
    3、通過制作粽子、包艾草、繪制端午節(jié)圖案、賞龍舟等活動,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增強合作意識。
    活動一:端午節(jié)主題知識問答
    在活動開始前,老師將通過教材、圖片和視頻資料向孩子們介紹端午節(jié)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內涵,然后組織孩子們進行有關端午節(jié)的知識問答活動,幫助幼兒了解端午節(jié)的'傳統。
    活動二:制作艾草裝飾品
    端午節(jié)中艾草是很重要的一種植物,它具有清香、消炎、驅蚊的功效。老師會向孩子們講解和展示艾草及其制作方法,并指導孩子們用彩紙和棉簽等材料制作艾草裝飾品。孩子們在制作中了解更多關于艾草的知識,并鍛煉手部協調和創(chuàng)造力。
    活動三:包粽子比賽
    粽子是端午節(jié)必備美食之一,老師會與孩子們一起制作粽子,并組織包粽子比賽。孩子們可以自由發(fā)揮創(chuàng)意,根據自己的想法選擇粽子的餡料和顏色,并用高超的包粽技巧制作出美味的粽子,分享給小伙伴們嘗試。
    活動四:繪制端午節(jié)圖案
    端午節(jié)是一個色彩鮮艷的節(jié)日,有許多有趣的圖案,如龍舟、蒲公英等。老師會向孩子們介紹端午節(jié)圖案的文化內涵,并指導孩子們使用毛筆和顏料在宣紙上繪制端午節(jié)圖案。孩子們可以通過繪畫來了解端午節(jié)圖案的歷史和文化意義,同時鍛煉他們的繪畫能力和想象力。
    活動五:賞龍舟比賽
    賞龍舟是端午節(jié)的傳統活動之一,老師會向孩子們介紹龍舟賽的歷史和文化內涵,并在操場上模擬競賽的過程,讓孩子們感受到端午氛圍的濃郁和活力。同時,孩子們還可以在小組或班級之間進行龍舟比賽,喚起孩子們對競賽的興趣和探索精神。
    總結:通過上述一系列精彩活動,讓孩子們了解傳統節(jié)日的文化內涵,進一步認識祖國優(yōu)秀文化,培養(yǎng)和加強孩子們的合作精神、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也讓孩子們在游戲和互動中享受到端午節(jié)的快樂氛圍,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中班端午節(jié)教案篇二
    幼兒園中班(3-4歲)是一個特別的年齡段,幼兒們初次接觸社會,這時候啟蒙教育特別重要,對于如何讓孩子們更好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我們可以通過舉辦主題活動來幫助他們學習,而端午節(jié)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節(jié)日之一,可以成為中班幼兒園主題活動的一個重要內容。
    通過端午節(jié)主題活動,讓中班幼兒了解、感受中國傳統文化,進一步認識中國傳統節(jié)日;同時,通過活動,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1.為幼兒講解端午節(jié)的起源和由來,制作制作相關的物品等。
    2.設計活動方案,準備食材、工具和場地。
    1.制作粽子。
    制作粽子是端午節(jié)最重要的傳統習俗之一,也是孩子們最喜愛的活動之一。在制作粽子的過程中,老師可以通過講解制作粽子的由來和方法,讓孩子們進一步了解傳統文化,并感受傳統文化的樂趣。
    2.制作剪紙。
    剪紙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形式之一,而端午節(jié)也是剪紙的重要節(jié)日之一。老師可以通過選擇一些與端午節(jié)有關的圖案,如五子棋、龍舟等,引導孩子們進行剪紙活動,讓孩子們通過動手制作,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傳統文化。
    3.講解故事。
    端午節(jié)有很多傳說故事,如屈原、粽子和龍舟比賽等等。老師通過講述這些傳說故事,讓孩子們進一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和內涵,增加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和感性理解。
    在主題活動結束之后,老師應該總結活動中的'收獲和體會,并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學習和了解中華傳統文化,以便擴大他們的知識視野和感性理解,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yǎng)和藝術水平。同時,對于幼兒園的其他主題活動也應該注重文化傳承,讓孩子們生動形象地了解和感受傳統文化,在活動之外也能夠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更深入的體驗和理解。
    中班端午節(jié)教案篇三
    學習朗誦童謠,感受童謠表現的端午劃龍舟的民俗風情和熱鬧的節(jié)慶氣氛。
    感受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組合節(jié)奏,嘗試配上打擊樂表現劃龍舟的歡樂情景。
    學習朗誦童謠。
    學習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組合節(jié)奏。
    兩種節(jié)奏型的結合讓孩子們對節(jié)奏有些混淆。
    一、講講端午節(jié)及劃龍舟。
    提問:哪一天是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有哪些習俗?那一項活動最熱鬧?
    人們是怎么劃龍舟的?
    人們在劃龍舟時,你聽到了哪些聲音?
    二、欣賞童謠。
    1、欣賞童謠并討論。
    2、感受童謠的節(jié)奏。
    3、學習打節(jié)奏。
    三、學習朗誦童謠。
    1、配上節(jié)奏朗誦童謠。
    2、游戲:劃龍舟、賽龍舟。
    活動前和幼兒進行了談話,發(fā)現幼兒對端午節(jié)還是有一定的了解。不過僅局限于吃粽子這一風俗習慣。于是,活動圍繞著粽子而展開。結合圖片,幼兒了解到端午節(jié)不僅僅只有吃粽子這一習俗,還有劃龍舟、喝雄黃酒習俗。幼兒隨之對劃龍舟產生了興趣。通過欣賞童謠,讓幼兒感受童謠的節(jié)奏,同時通過拍手、跺腳的肢體動作讓幼兒感知節(jié)奏。整個活動后,孩子們都能有節(jié)奏地進行朗誦。
    中班端午節(jié)教案篇四
    為使您的孩子度過一個平安而有意義的寒假,過一個祥和而愉快的春節(jié),我們誠摯地希望您在假期里切實承擔起孩子監(jiān)護人的責任,并將寒假注意事項及下學期開學的有關安排告知與您,希望您能積極配合。
    一、放假、開學安排:
    xx年1月xx日――2月xx日(農歷20xx年臘月十六日――20xx年正月十五日)。
    二、對幼兒寒假生活常規(guī)要求和對家長的希望。
    1、每天安排一定時間進行有益的學習活動,如識字、背詩、講故事等;少看電視和玩電腦。
    3、家長以身作則遵守社會公德,遵守公共秩序;寒假期間要合理安排幼兒作息時間;注意勞逸結合,尤其是看電視、玩電腦要有節(jié)制。
    4、加強安全教育,培養(yǎng)幼兒自我保護能力。不去危險的地方,不玩危險的物品,不獨自外出,注意用火、用電等安全;要特別注意不讓幼兒燃放煙花爆竹。外出時注意交通安全,自覺遵守交通規(guī)則、法規(guī),不乘坐無牌、無證車輛。提醒幼兒不在公路上玩?;蜃分鸫螋[;不隨便跟陌生人走。
    5、寒假時正逢春節(jié),注意食品衛(wèi)生安全,特別注意飲食衛(wèi)生,講究健康飲食,不購買和食用“三無”食品,防止疾病的發(fā)生。
    6、密切注意預防甲型xxx流感,遇到幼兒發(fā)燒、咳嗽等要及時去醫(yī)院治療檢查。
    親愛的家長,孩子的假期生活離不開您的指導、教育和督促。請多關注您的孩子,與他們多交流。相信在您的正確教育和引導關懷下,孩子們一定會在濃濃的親情滋潤下渡過一個充實、快樂而有意義的寒假,健康而愉快地迎接新學期。
    中班端午節(jié)教案篇五
    活動目標:
    活動過程: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端午節(jié)嗎?誰能告訴我端午節(jié)是什么時候?在這一天,我們會吃什么?(粽子)今天老師也為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的粽子,請你拿一個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一說。活動介紹:淡淡棕葉香,濃濃世間情,根根絲線連,切切情意牽,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jié)日--"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節(jié)、五月節(jié)、端五、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jié)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jié)是我國有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佩香囊。
    2
    (1):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2):五月五,是端午,背個竹簍入山谷;溪邊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3)"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4)五月節(jié),天氣熱,放下鋤頭歇一歇;山上清風爽,楊梅紅出血。
    中班端午節(jié)教案篇六
    1、讓幼兒初步了解端午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節(jié)日,并了解端午節(jié)的風俗和來歷。
    2、幼兒通過參加體驗和端午節(jié)相關的`知識競賽、趣味游戲、品嘗美食等活動。
    2、幼兒進一步豐富對端午節(jié)的理解認識,掌握端午節(jié)的相關傳統活動和習俗。
    3、引導中班幼兒與小班幼兒的感情,中班孩子主動關心弟弟妹妹,彼此間建立良好的情感,與弟弟妹妹一起感受體驗,快快樂樂過端午節(jié)。
    1、師幼共同搜集端午節(jié)的資料并布置環(huán)境
    2、師幼共同準備端午知識競答題、龍舟拼圖、端午食品頭飾等
    3、師幼共同準備才藝展示節(jié)目
    4、端午美食
    1、教師將中班孩子和小班孩子先匯合一起,教師先出示粽子,引出端午節(jié)的話題。
    (1)大班、小班幼兒混合編成以端午食品命名的5~6組,交代活動規(guī)則和要求。
    (2)你們知道什么是端午節(jié)嗎?在端午節(jié)我們都要做什么?
    中班端午節(jié)教案篇七
    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中,注重民族文化傳承是不可或缺的一個方面。其中的端午節(jié)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特別是在中班階段,需要更加生動有趣的教學內容和方式來呈現。
    針對中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和學習目標,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展開教學內容:
    1.端午節(jié)的來歷
    簡單介紹端午節(jié)的起源和歷史,讓幼兒了解這個傳統節(jié)日與中國歷史和文化的`聯系。
    2.中國的競技活動——龍舟賽
    以圖畫、模型為中心,通過幼兒所熟悉的模型,引導他們探究龍舟賽的奧秘。同時,以詩歌、情景劇為引子,教幼兒歌唱中國傳統文化——《兒童歌曲·龍舟賽》。
    3.端午節(jié)中流傳的故事——屈原投江
    通過手偶劇、調制趣味糕點等形式,讓幼兒更好地理解屈原投江的故事,掌握重要的節(jié)日文化內涵,感受愛國精神和家國情懷。
    中班幼兒的認知能力已經漸漸的開始變強,因此在教學方式的選擇上可以更多地從他們的角度出發(fā)。
    1.游戲式教學
    運用各種形式的游戲來增進幼兒學習的樂趣,如diy制作口訣卡、動手制作風箏、龍舟模型的游戲環(huán)節(jié)等。
    2.視覺教學
    通過各種圖片、多媒體的形式,讓幼兒全方位地感受端午節(jié)的文化內涵,使學習更加生動形象。
    3.親子互動體驗
    利用寶貴的家長帶孩子來園的機會,與家長共同參與制作和慶祝的過程,讓幼兒角色模擬家長,有機會切身體驗。
    在開展有效的幼兒端午節(jié)教學中,還需要進行反思和總結。需要對每種方式和方法的實施效果進行評估,并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嘗試更加有效的方式,讓幼兒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記憶。
    在反思的過程中,也有必要考慮每個幼兒的狀況和需求,并根據幼兒的興趣點做出有針對性的教育措施。總體上,幼兒端午節(jié)的教學內容和方式既要貼近幼兒生活、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又要兼顧教學目的和效果,讓幼兒在愉悅的氛圍中獲得深刻的教育體驗。
    中班端午節(jié)教案篇八
    目標:1、通過觀察了解油菜花的主要特征。
    2、學習分工合作用線條和色彩表現春天油菜花金燦燦的美景。準備:1、油菜花實物若干,供幼兒實際觀察。
    2、春游時的照片,讓幼兒感知油菜花漫山遍野金黃色的美景。
    3、教師畫好油菜花枝干的畫紙若干(每桌一張),水彩筆、油畫棒過程:1、導入:師:上次我們春游時,在野外看到了一種金黃色的花,今天老師把它帶來了,你們來看看它叫什么名字?(油菜花)2、觀察油菜花的外形。1)觀察花的外形。師:請你們來看看它有幾個花瓣?花瓣是什么形狀的?油菜花的顏色是什么樣的?油菜花是怎么排列在肢干上的?像什么?你還見過什么花?油菜花和那些花一樣嗎?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回答。教師總結:油菜花是金黃色的,有四個花瓣,花瓣是橢圓形的。2)觀察枝干及菜葉。師:油菜花的枝干是一根還是有很多根?它們是怎樣排列的?油菜花的葉子是什么形狀的?它們怎樣排列生長在枝干上的?幼兒觀察后回答。
    3、幼兒合作繪畫。師:今天我們就把油菜花畫出來,打扮我們的教室。1)幼兒自主商量分工。師:前些日子,我們畫過美麗的臺布,小朋友們回憶一下,臺布我們是怎樣畫的呀?幼兒回憶上次合作繪畫的場景?!敖裉煳覀円蚕氘嬇_布一樣畫油菜花,現在請每桌小朋友自己商量一下,哪幾個人負責畫油菜花的花瓣,哪幾個人負責畫油菜花的葉子。”幼兒學習自己分工,分好后向大家作介紹,讓大家聽一聽合不合理。
    2)幼兒合作繪畫,教師巡回指導。要求能力強的幼兒畫好后再添畫一些別的事物。
    4、展示幼兒作品,相互欣賞。
    5、教師小結。表揚分工合理、繪畫有創(chuàng)意的繪畫小組(共坐一桌的幼兒)。大班美術活動3:我設計的花車活動目標:1、通過活動讓孩子進一步感受上海旅游界的氣氛。
    2、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觀察力、創(chuàng)造力。活動準備:收集旅游節(jié)花車巡游的資料、圖片?;顒舆^程:一、討論:
    1、旅游節(jié)的花車巡游時的花車是怎樣的?2、與我們平時看見的車輛有什么不同?
    二、我們來做個花車設計師,設計一輛美麗的花車。
    三、討論:可以設計怎樣的花車?
    四、幼兒設計草圖1、提示幼兒花車的設計不一定像我們平時見到的車輛。2、鼓勵幼兒發(fā)揮想象設計不同的花車。
    五、講評我們是小小設計師:介紹自己設計的“花車”。
    中班端午節(jié)教案篇九
    端午節(jié)對中班幼兒來說,比較陌生。本活動設計,讓幼兒初步感知一些中國民俗文化,從而激發(fā)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和情感。而中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具體直觀形象,故本活動設計通過看圖片、視頻、游戲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認識,從而使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
    一、了解劃龍舟的人員的及其工作。
    二、知道只有講規(guī)則,團結合作才能劃好龍舟。
    三、體驗規(guī)則的重要性及規(guī)則游戲帶來的樂趣。
    重點:了解劃龍舟這一運動。
    難點:知道規(guī)則的重要性。
    一、劃龍舟視頻。
    二、圖片:龍舟、劃手、鼓手、掌舵人。
    三、紙折的船、塑料門洞。
    一、出示紙折的小船,激發(fā)幼兒興趣。
    1、“小朋友,看這是什么?”
    2、“你們知道它在哪里行駛嗎?”(幼兒回答:河上、海里、水里等)。
    3、“你們還見過哪些不一樣的船呢?”(幼兒回答:冒煙的木頭、輪船、很長很長的船、兩層的船等等)。
    二、出示圖片認識龍舟。
    1、教師出示龍舟圖片,激發(fā)幼兒探索興趣。
    (1)師:“老師今天給你們介紹一條船,你們知道它是什么船嗎?”
    (2)告訴幼兒圖片上船的名字叫龍舟。
    2、引導幼兒認識龍舟。
    (1)“仔細看看,它是什么樣子的?”(幼兒回答:長長的、前面有一個龍頭、后面還有一個尾、有船槳)。
    (2)“你知道它是用來看什么的嗎?”(幼兒回答:劃船的,比賽的)。
    (3)教師小結:每年端午節(jié)的時候,人們都會舉行劃龍舟比賽。
    三、觀看視頻,出示圖片幼兒觀察及了解龍舟上三種人的分工,及其重要性。
    1、教師播放視頻,幼兒觀看劃龍舟比賽。
    2、教師提問,引導幼兒觀察并了解龍舟上三種人的分工。
    (1)師:你們看到船上有哪些人?(幼兒回答:有戴帽子的人,敲鼓的人,還有坐在后面的人等。)。
    (2)他們在干什么?(幼兒回答:在敲鼓、在劃船)。
    3、出示圖片進一步認識龍舟上三種人的名稱、分工及重要性。
    (1)分別出示三張圖片,一一介紹龍舟上的三種人,分別叫:鼓手、劃手、掌舵人。
    (2)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龍舟上三種人是做什么的。
    教師小結:在龍舟上面,“鼓手”坐在龍頭前敲鼓給劃船的人發(fā)號口令;“劃手”聽著鼓點拿著船槳劃船;“掌舵人”站在船尾拿著舵掌握方向。
    (3)引導幼兒用動作模仿三種人不同的工作。
    (4)和幼兒一起談話,了解各自分工的重要性。
    師:“如果有的劃手不按照鼓手的節(jié)奏來劃船,會怎么樣呢?”
    “劃船的時候鼓手敲鼓的節(jié)奏忽快忽慢會出現什么情況呢?”
    “如果掌舵的人控制不好方向船會怎么樣呢?”
    (5)教師小結:在龍舟上有劃船的、有敲鼓的人、有掌舵的人,在劃龍舟的時候他們需要團結合作各盡其責才能到達終點。
    四.游戲體驗。
    1、教師將幼兒分成三組,每組規(guī)定做不同的動作。(第一組:拍手第二組:拍膝蓋第三組:跺腳)。
    2、教師講游戲規(guī)則。
    規(guī)則:聽音樂看教師指揮,該哪組做動作或哪兩組做動作,其它組則休息,如有人犯規(guī)則音樂重新開始。
    3、教師和幼兒一起游戲,體驗規(guī)則的重要性。
    4、師幼討論:
    (1)在剛才的節(jié)奏游戲中,我們重新開始了幾次,為什么會這樣呢?
    (2)后來我們是怎樣成功的?
    五、談話小結,將規(guī)則意識延伸到孩子的一日生活中。
    1、劃龍舟的時候怎么做才能又快又穩(wěn)到達終點?
    2、剛才的節(jié)奏游戲中,怎樣做才能完成游戲?
    3、小朋友在喝水的時候應該怎樣做?
    4、在玩滑滑梯的時候我們要講什么規(guī)則呢?
    作為一節(jié)社會課,重點放在讓幼兒通過了解端午節(jié)的傳統習俗的基礎上,知道劃龍舟的人員的及其工作,從而體驗規(guī)則的重要性及規(guī)則游戲帶來的樂趣。在教案的設計上,整個教學內容安排緊湊,條理清晰。
    中班端午節(jié)教案篇十
    1、知道端午節(jié)的日期及端午節(ji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jié)日。
    2、通過圖片了解端午節(jié)的習俗。
    3、幼兒在游戲中感受端午節(jié)的節(jié)日氣氛。
    1、重點:知道端午節(jié)的風俗習慣。
    2、難點:知道端午節(jié)的由來和習俗并參與到活動中去。
    1、經驗準備:幼兒對端午節(jié)有一定印象。
    2、物質準備:ppt課件,熟雞蛋,彩筆若干。
    1、導入:律動之后導入,現在請小朋友們動動你的小腦袋想一想我們都有什么傳統節(jié)日呢?春節(jié)、中秋節(jié)、端午節(jié)、清明節(jié)。哇,小朋友們知道的節(jié)日可真多呀!那么今天呢,我們一起走進端午節(jié)。
    2、播放課件,引導幼兒初步了解端午節(jié)的由來。
    (1)你知道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什么節(jié)日嗎?
    (2)端午節(jié)是怎么來的?和誰相關?
    小結: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節(jié)日—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3、出示圖片端午節(jié)習俗,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jié)的習俗。
    (1)除了包粽子和劃龍舟,端午節(jié)還有什么習俗呢?
    (2)圖片上的習俗你知道哪些?說說看。
    小結:端午節(jié)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每到這一天,大家都會包粽子,賽龍舟,掛艾草,掛香包,點雄黃酒,畫彩蛋。
    4、游戲:畫彩蛋。
    (1)老師出示已經畫好的彩蛋,請幼兒觀察。
    總結:我們可以用彩筆在彩蛋上畫一些小圓圈,畫一些線條做裝飾,也可以畫小動物、水果、植物等,然后涂上好看的顏色,這樣一個漂亮的彩蛋就畫好啦!做畫時一定小心,以防雞蛋弄壞。
    (2)小朋友坐好開始做彩蛋。幼兒作畫,老師巡回指導。
    5、結束環(huán)節(jié):老師帶幼兒一起玩手指游戲,結束活動。
    五月五,過端午。
    劃龍舟,敲大鼓。
    一二三四五。
    你包粽子,我跳舞。
    總結這次活動我們都學到了什么?端午節(jié)的日期、來歷以及習俗,還畫了各種各樣的彩蛋,小朋友真棒!
    愉快的時光總是短暫的,我們的活動也要結束了!回家以后小朋友們可以和爸爸媽媽再講一下端午節(jié)有哪些習俗,然后動手和爸爸媽媽一起做一個漂亮的香包,好啦,小朋友們再見,拜拜!
    中班端午節(jié)教案篇十一
    端午節(jié)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jié)日,它有著獨特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慶祝活動,為了體驗中國民間節(jié)日特有的韻味,初步了解節(jié)日的習俗、了解端午節(jié)的風俗民情,感受中國的社會文化,我們設計了本次活動,同時,端午節(jié)又有著一個有名的來歷,讓幼兒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發(fā)他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1.了解端午節(jié)的來歷,知道端午節(jié)是中國特有的節(jié)日.
    2.能積極和同伴交流、分享,獲得更多的端午節(jié)經驗。
    3.感受端午節(jié)的熱鬧氣氛,體驗游戲的`樂趣。
    了解端午節(jié)的各種習俗。
    能積極和同伴交流、分享,獲得更多的端午節(jié)經驗
    1.賽龍舟的圖片、鼓。
    2.大粽子。
    3.端午節(jié)ppt。
    一、開始部分:故事導入。
    有一位花婆婆,他有四個孩子,雖然這四個孩子都在很遠的地方工作,但都很孝順,一到過節(jié)都會回家來看望自己的親人。(小朋友你們都知道有哪些節(jié)日呢?)忽然有一天花婆婆的四個孩子都回來了。他們每人給花婆婆帶回來了一件禮物。花婆婆非常高興,驚奇的問:“你們怎么回來了,還帶禮物?!焙⒆觽儺惪谕暤幕卮鹨驗榻裉爝^節(jié)呀?花婆婆說“今天什么節(jié)日啊”孩子們說,打開禮物你們就知道啦。
    二、基本部分:了解端午節(jié)的習俗。
    1.出示第一個禮物盒――艾蒿。請幼兒觀察猜節(jié)日。
    2.依次出現香包、劃龍舟的圖片、粽子請幼兒猜節(jié)日。
    3.師小結:現在你們告訴花婆婆,過的是什么節(jié)日呀?端午節(jié)是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在這一天人們就會用這些特別的方法來慶祝。(端午節(jié)的各種來歷和傳說,最常見的傳說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屈原非常熱愛自己的國家,秦國攻破楚國時,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農歷五月初五日,在寫下了詩歌《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屈原死后,楚國老百姓非常悲痛,紛紛涌入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人們就把屈原投江的那一天定為端午節(jié)。)
    4.請幼兒交流:你們過端午節(jié)都干些什么?隨機介紹端午節(jié)的習俗。
    ――艾草通常是長在田野邊,它的作用是驅蚊,辟邪,把它插在門上。)
    ――粽子是中國的特色點心,各地方包的形狀各異,有三角粽,有長條粽??谖恫煌?,有紅棗餡,有肉餡,有無餡的。
    5.幼兒嘗試包粽子。
    6.播放端午節(jié)劃龍舟視頻,幼兒游戲:賽龍舟。
    三、結束部分
    劃龍舟出場。
    中班端午節(jié)教案篇十二
    一、開始部分:故事導入。
    有一位花婆婆,他有四個孩子,雖然這四個孩子都在很遠的地方工作,但都很孝順,一到過節(jié)都會回家來看望自己的親人。(小朋友你們都知道有哪些節(jié)日呢?)忽然有一天花婆婆的四個孩子都回來了。他們每人給花婆婆帶回來了一件禮物。花婆婆非常高興,驚奇的問:“你們怎么回來了,還帶禮物?!焙⒆觽儺惪谕暤幕卮鹨驗榻裉爝^節(jié)呀?花婆婆說“今天什么節(jié)日啊”孩子們說,打開禮物你們就知道啦。
    1.出示第一個禮物盒——艾蒿。請幼兒觀察猜節(jié)日。
    2.依次出現香包、劃龍舟的圖片、粽子請幼兒猜節(jié)日。
    3.師小結:現在你們告訴花婆婆,過的是什么節(jié)日呀?端午節(jié)是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在這一天人們就會用這些特別的方法來慶祝。(端午節(jié)的各種來歷和傳說,最常見的傳說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屈原非常熱愛自己的國家,秦國攻破楚國時,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農歷五月初五日,在寫下了詩歌《懷沙》之后,抱石投淚羅江身死。屈原死后,楚國老百姓非常悲痛,紛紛涌入淚羅江邊去憑吊屈原。人們就把屈原投江的那一天定為端午節(jié)。)。
    4.請幼兒交流:你們過端午節(jié)都干些什么?隨機介紹端午節(jié)的習俗。
    ——艾草通常是長在田野邊,它的作用是驅蚊,辟邪,把它插在門上。)。
    ——粽子是中國的特色點心,各地方包的形狀各異,有三角粽,有長條粽??谖恫煌?,有紅棗餡,有肉餡,有無餡的。
    5.幼兒嘗試包粽子。
    6.播放端午節(jié)劃龍舟視頻,幼兒游戲:賽龍舟。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
    幼兒園中班教案|幼兒園中班教學計劃
    中班端午節(jié)教案篇十三
    (1)初步了解端午節(jié)的來歷和一些習俗。
    (2)參與端午節(jié)活動,萌發(fā)對民族文化的興趣。
    (1)了解民俗民風。
    (2)自制自玩龍舟。
    材料及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設計思路。
    活動過程:
    教師小結:
    原來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我們華家古代的一位偉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愛華主義詩人,一心為華家大事擔憂,眼看著華家就要面臨災難卻無法挽救,于是整天憂心忡忡,不久,這位懷才不遇的詩人就跳江自殺了!但是他的尸體一直都沒有找到!他自殺的時候剛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們就把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jié),在端午節(jié)要賽龍舟、吃粽子。賽龍舟是為了趕跑河里的魚蝦,怕他們吃掉屈原的尸體,在河里投包子、粽子喂飽魚蝦,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尸體!由此可見屈原他是一位多么受人尊重與愛戴的人啊。
    中班端午節(jié)教案篇十四
    1、了解端午節(jié)的來歷以及地方風俗習慣。
    2、學習兒歌,感受作品的語言節(jié)奏和韻律美。
    3、嘗試仿編兒歌,體驗創(chuàng)作的快樂。
    經驗準備:了解端午節(jié)來歷和習俗物質準備:教學課件
    1、談話交流,回憶端午節(jié)的來歷和習俗。
    提問:端午節(jié)就要到了人們是怎樣過端午節(jié)的?為什么要過端午節(jié)?
    2、結合教學課件欣賞詩歌,引導幼兒初步理解兒歌內容。
    (2)根據幼兒的回答,播放相應的課件,引導幼兒理解兒歌內容。
    3、結合課件,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感受作品的語言節(jié)奏和韻律美。
    提問:為什么這些音聽起來很像?
    (3)引導幼兒朗誦兒歌,感受作品的節(jié)奏感。
    提問:第1段兒歌前兩句有幾個字?最后一句話有幾個字?第2段、
    第3段呢?這樣朗誦起來有神們感覺?
    4、引導幼兒有節(jié)奏的朗誦兒歌,體驗兒歌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美。
    5、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嘗試仿編兒歌。
    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艷陽照,家家門上插艾蒿。
    掛絲線,戴香包,娃娃樂得蹦又跳。
    吃粽子,劃龍船,紀念屈原永記牢
    中班端午節(jié)教案篇十五
    1、知道賽龍舟是端午節(jié)的一種風俗習慣,感受競賽活動的熱鬧氣氛。
    2、愿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jié)日的快樂。
    3、知道節(jié)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了解本地舉辦“賽龍舟”的活動情況。
    1、與組織“賽龍舟”活動的有關單位聯系,確定參觀地點及時間。
    2、請家長帶幼兒前往參觀,觀察龍舟的外形特征及賽龍舟時人們的`動作表現,感受競賽的熱烈氣氛。
    3、引導幼兒交流賽龍舟的場面以及自己觀看賽龍舟時的心情和感受。
    本次的活動內容"賽龍舟"選材教好。首先考慮到了幼兒的興趣特點,有利于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整個活動是從幼兒的興趣出發(fā),注重綜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同時,"賽龍舟"活動具有民族特點。
    中班端午節(jié)教案篇十六
    教案。
    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端午節(jié)對中班幼兒來說,比較陌生。本活動設計,讓幼兒初步感知一些中國民俗文化,從而激發(fā)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和情感,又因為中國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而中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具體直觀形象,故本活動設計通過包粽子、吃粽子、做龍舟、賽龍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認識,從而使幼兒愛祖國情感。
    1.初步了解端午節(jié)的來歷和一些習俗。
    1.了解民俗民風。
    2.自制自玩龍舟。
    材料及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粽子,做龍舟的材料,賽龍舟的錄像或圖片。
    a、講講端午節(jié)的來歷。
    (1)老師講屈原的故事。
    (2)介紹端午節(jié)兩項主要慶?;顒訔棸兆?、劃龍舟的意義。
    b、包粽子、吃粽子。
    (1)向幼兒介紹包粽子的材料,示范包法,幼兒用紙片折“粽子”。
    (2)幼兒吃粽子,邊吃邊引導幼兒體會粽子的獨特口味。
    (3)知道粽子是中國的特色點心。
    說明:此活動可在生活環(huán)節(jié)中進行。
    c、制作龍舟。
    (1)欣賞龍舟大賽的錄像和圖片,激起幼兒自制自玩的興趣。
    (2)制作龍舟。
    將布圍在用兩根竹竿做成的船身上。貼上各種彩色紙條。
    畫一個龍頭,制作龍的頭飾。
    d、劃龍舟。
    組織幼兒進行“龍舟大賽”。船頭的幼兒頭帶龍的頭飾,其余兒童排成一隊坐在龍舟里,按鑼鼓節(jié)拍作劃船動作。也可兩舟之間開展競賽,哪隊動作整齊哪隊為勝。
    e、延伸。
    可以通過學唱《過端午》,畫畫《賽龍舟》來增強過端午節(jié)的感受。
    棕子香,香廚房。
    艾葉香,香滿堂。
    桃枝插在大門上,
    出門一望麥兒黃。
    這兒端陽,那兒端陽,
    處處都端陽?!?BR>    端午節(jié),艷陽照,
    家家門上插艾蒿。
    掛絲線,戴香包,
    娃娃樂得蹦又跳。
    吃粽子,劃龍船,
    紀念屈原永記牢。
    五月五,是端陽。
    門插艾,香滿堂。
    吃粽子,灑白糖。
    龍舟下水喜洋洋。
    五月節(jié),天氣熱,
    放下鋤頭歇一歇;。
    山上清風爽,楊梅紅出血。
    五月五,是端午,
    背個竹簍入山谷;。
    溪邊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五月五日午,天師騎艾虎;。
    薄劍斬百邪鬼入虎品。
    (陜西)溫州民間流行著一首重五謠:
    吃爻雄黃酒,毒蛇遠遠游。
    重五草頭湯,疤瘰洗精光。
    重五吃麥麥,字眼學起快。
    吃爻重五卵,做個生員卵。
    重五吃大蒜,讀書做高官。
    舍端午偏逢風雨狂,
    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
    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
    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
    不似今朝豆味香。
    五月五,是端午,
    小朋友們來跳舞。
    吃粽子,賽龍舟,
    高高興興過端午。
    棕子香,香廚房。
    艾葉香,香滿堂。
    桃枝插在大門上,
    出門一望麥兒黃。
    這兒端陽,那兒端陽,
    處處都端陽。
    五月節(jié),天氣熱,
    放下鋤頭歇一歇;。
    山上清風爽,
    楊梅紅彤彤。
    五月五,是端陽;。
    龍船雙雙鬧長江。
    兩邊坐著劃船手,
    中間坐著打鼓郎。
    咚咚鏘,咚咚鏘,
    咚咚咚咚鏘。
    中班端午節(jié)教案篇十七
    1、嘗試模仿劃龍舟動作,兩兩合作協調向前快跑。
    2、積極參加競賽活動,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的快樂。
    3、簡單了解節(jié)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4、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皮筋龍舟”若干。
    1、模仿賽龍舟的動作(劃船、打鼓、擦汗等)。
    2、游戲:《劃龍舟》。
    (1)討論兩兩合作劃龍舟的方法。
    指導語:兩人一組怎樣能把龍舟劃得又快又好?
    (2)自由結伴嘗試合作劃龍舟。
    (3)劃龍舟比賽(分組接力比賽)。
    3、聽音樂做全身放松動作。
    本次的活動內容"賽龍舟"選材教好。首先考慮到了幼兒的興趣特點,有利于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整個活動是從幼兒的興趣出發(fā),注重綜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同時,"賽龍舟"活動具有民族特點,與亞運會也有相關性。
    中班端午節(jié)教案篇十八
    1、體驗民俗文化,了解端午節(jié)的由來。
    2、喜歡勞動,樂于參加家務。
    3、初步了解包粽子的方法。
    4、了解節(jié)日的來歷,知道節(jié)日的日子及習俗,樂于參與節(jié)日的活動。
    5、通過討論,激發(fā)過節(jié)日的情感,知道要愉快、合理地過節(jié)。
    視頻(端午節(jié):如何包粽子)粽葉、細線、已經弄好的粽子餡、安全剪刀、盆子。
    1、導入部分
    小朋友:粽子。
    小朋友:愿意。
    小朋友:可以。
    老師:小朋友們真好??墒悄銈冎罏槭裁炊宋绻?jié)要吃粽子嗎?(小朋友有的回答知道,有的回答不知道。)小朋友知不知道都沒有關系,下面來和老師一起一起看一個動畫片,大家就都知道了。
    2、觀看視頻,了解端午節(jié)由來以及為什么端午節(jié)要吃粽子
    老師:看了動畫片,小朋友們知道為什么端午節(jié)會吃粽子了吧?小朋友們回家后可以講給爸爸媽媽聽聽看。下面我們再看一個視頻,看看粽子怎么包,完了小朋友們可要幫助老師喔。(放視頻)老師:小朋友們,看看那你們前面都有那些材料,現在我們就要用這些材料包出又香又甜的粽子。大家一起來。老師先給大家示范一下。
    (提醒幼兒注意安全使用剪刀。通過視頻學習及老師的示范,部分幼兒能自己摸索著包出一個大概,對于還不會或者無從下手的幼兒采用同伴幫助及老師指導,確保每個幼兒都參與到活動中)老師:哇,xx包的粽子真好看,大家快向他學習,看看他是怎么包的,怎么才能包的又好又快。
    3、結束部分老師總結:哇,小朋友們真是能干,包的粽子讓老師忍不住要流口水啦。這下老師不用擔心沒法招呼客人了。謝謝小朋友們。希望大家能度過一個愉快的端午節(jié)。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粽子香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
    告訴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包粽子吃,并給爸爸媽媽講述端午節(jié)的由來,度過一個充實而有意義的端午節(jié)。
    在設計活動的的時候想到剛剛過去的端午節(jié),覺得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契機,由于自己本身也沒有包過粽子,不知道包粽子是難是易。
    中班端午節(jié)教案篇十九
    2、培養(yǎng)幼兒對民族文化感興趣。
    3、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兒嘗試包粽子。
    4、通過參加端午節(jié)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感受參與端午節(jié)慶?;顒拥臉啡ぁ?BR>    了解端午節(jié)的傳說及人們過節(jié)日中的習俗。
    1、包粽子、做香囊所需的材料。
    2、 活動前請幼兒收集有關端午節(jié)的資料。
    3、 請部分爺爺奶奶參與活動。
    到爺爺奶奶家過節(jié)。
    1、請爺爺給小朋友講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節(jié)的來歷。
    2、 小朋友自由和爺爺交流自己收集的有關端午節(jié)的資料。
    3、幼兒和爺爺奶奶們一起進行過端午活動。
    (1)、我給奶奶學包粽子。
    請奶奶向小朋友介紹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兒嘗試包粽子。
    (2)、做龍舟、劃龍舟。
    (3)、做香囊活動。
    (4)吃粽子,感受節(jié)日的氣氛。
    (5)和爺爺奶奶再見。
    5、從這節(jié)課中,我也有所思,如果讓我在開展同樣的活動,我會采取更豐富的活動形式和內容,積極參與,和孩子們共同學習,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