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編寫可以提高教學效果,幫助教師系統(tǒng)化地組織教學內容。在編寫教案時,要注重任務分析和教學要求的明確,確保教學目標的達成。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教案示例,供大家借鑒和參考。
陶藝示范課教案篇一
1.音樂游戲導人,幼兒戴上魚頭飾進行游戲。
(1)教師:早晨海龍王打來電話,請我們這些小魚到海底玩一玩。讓我們出發(fā)吧!
孩子天生喜歡游戲,因此在活動中設計與主題相關的游戲情景有時是相當必要的。在本活動環(huán)節(jié),我們以去海底游玩為游戲情景讓幼兒感到欣喜,幼兒的注意力集中了,對于接下來的配對游戲有相當好的鋪墊作用。
(2)教師:看,這里有許多照片。哪張是你的呢?(請幼兒找到和自己頭飾一樣的圖片,并站在它的前面)。
(3)教師:這是什么?神仙魚是什么樣的?身上有什么樣的花紋?(幼兒仔細觀察并講述其特征)。
(4)教師小結:神仙魚就像是兩個一大一小的三角形組成的,身上的花紋五彩斑斕,很漂亮!今天我們就用陶泥來制作神仙魚吧!
2.引導幼兒學習在泥板上用刻畫和貼畫的方法制作神仙魚。
(1)教師:我們怎樣來制作神仙伍呢?(幼兒講述自己的制作經驗)。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可以充分遷移幼兒的已有制作經驗,總結出各種不同的制作方法,使幼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到提高。
(2)教師小結:我們先拍好泥板,然后在泥板上刻畫出一大一小的兩個三角形,把兩個三角連接起來,最后用多余的泥巴制作成泥條或泥片來裝飾魚身上的花紋。看誰的神仙魚最特別、最神奇!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鼓勵幼兒大膽制作,適當幫助能力弱的幼兒完成制作。
要點提示:
(1)貼魚身上花紋的時候,注意牢固、美觀。
(2)提醒幼兒制作和別人不一樣的神仙魚,力求造型多樣化。
4.評價活動。
(1)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
(2)教師對構思新穎的作品予以肯定。
陶藝示范課教案篇二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認識什么是性侵害;了解性侵害的主要形式;知道防范和應對性侵害行為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2、引導學生了解性侵害發(fā)生的時間和主要場所,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應變處置能力。
3、在遭遇性侵犯前如何提高警惕,學會逃脫。
4、在遭遇性侵犯后,如何處理。
教學過程。
一:讓學生了解身體的隱私部位。
2、在什么情況下需要提高警惕。二:了解性侵害的定義和性侵害的形式。
2、了解性侵的對象不僅僅是女孩,也包括男孩。實施侵害的人不僅是陌生人也包括熟人。
三、教師小結:
1、常見的性侵害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1)暴力型性侵害(2)脅迫型性侵害(3)社交型性侵害(4)誘惑型性侵害(5)滋擾型性侵害。
2、教師小結:
(1)我們要對性侵犯的行為勇敢的說“不”。(2)不要輕易接受陌生人或他人的飲料和食品。
(3)不要獨自到偏僻的地方去玩耍。不要隨便去同學或熟人家玩。(4)不要跟不認識的人外出,不要給不認識的人帶路。
(5)一個人在家時要把門窗關好。在開門前應問清來人是誰,不要輕易讓外人進屋。即使是你比較熟悉的人。
陶藝示范課教案篇三
區(qū)角活動制作一個平面的海底世界,鼓勵幼兒在陶藝區(qū)角繼續(xù)制作神仙魚,然后把自己制作的魚自由擺放到海底世界的背景畫面中,這樣魚游動時的方向性就能很好地體現(xiàn)出來。幼兒通過觀察,能意識到在關于“海底世界”的美術活動中如何更好地處理畫面效果。
陶藝示范課教案篇四
1.幼兒聽《多啦a夢》主題曲,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你們聽過這首歌嗎?是哪部動畫片里的?
2.展示動畫人物:多啦a夢,了解它的外形特征。
師:今天多啦a夢來到我們班做客,瞧,你喜歡它嗎?喜歡它什么地方?
小結:多啦a夢很可愛,有一個又圓又大的腦袋,兩只圓圓的眼睛,一張大大的嘴巴,還有三根胡須,最最特別的是身體上還有個神奇的半圓形口袋呢!
3.欣賞圖片,激發(fā)幼兒創(chuàng)作欲望(1)師:除了在動畫片里,你還在哪里見過多啦a夢?
過渡: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人們都很喜歡多啦a夢,利用它還做了很多東西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2)欣賞多啦a夢衍生的生活用品。
師:瞧,多啦a夢變成了什么?你從哪里看出來這是多啦a夢的?
過渡:設計師真有創(chuàng)意,利用多來a夢做出拖鞋,做出了……,你們喜歡嗎?想不想自己也來當設計師,做出更有創(chuàng)意、與眾不同的作品。
師:誰來說說你想設計一件怎樣的作品呢?準備怎么做?請你和好朋友們一起商量一下。
4.交代制作要求,幼兒創(chuàng)作,教師指導。
(1)師:大家的想法真不錯,有的小朋友想做……有的想做……,但是我們的作品一定要把多啦a夢的外形特征表現(xiàn)出來,現(xiàn)在就請小設計師們試一試吧。
(2)幼兒創(chuàng)作,教師指導5.評價活動(1)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
(2)教師對裝飾新穎的作品予以表揚。
6.延伸活動。
師:剛才小朋友做了多啦a夢的不同生活用品,下課后可以和好朋友討論一下,利用多啦a夢還可以做哪些東西,等下次陶藝課的時候再請你來試一試。
陶藝示范課教案篇五
1)用手握住拍子的前端部分,一邊拍一邊晃動手腕,這樣能夠讓泥球很快地展開來。
2)最重要的是拍幾下后就要把陶泥翻個身,以免泥巴粘在桌子上。
3)拍的時候用力要均勻。
3.裝飾泥板,注意細節(jié)刻畫。
(1)教師:泥板已經好了,可是光禿禿的不漂亮,我們可以在泥板上添些什么呢?(幼兒大膽建議)今天我們還要在泥板上用特殊的工具作畫,你想畫什么呢?(幼兒講述,教師有選擇地示范作畫)。
(2)教師:拍好泥板以后,我們就可以在泥板上刻畫出美麗的線條和圖案了。
4.幼兒嘗試拍泥板并作畫。
(1)教師交代注意事項及安全、衛(wèi)生要求。
(2)請先完成作品的幼兒輕聲交流作品內容。
5.展示幼兒作品,幼兒互評,教師有選擇地點評。
陶藝示范課教案篇六
陶藝課教案陶藝欣賞,(工具介紹)教學目的:
學習手工成形的技法,研究各種成形方法的特點。通過學習,學會制作生活中常見的器物,體驗制陶的樂趣,并在制作過程中思考陶瓷作品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為今后的陶藝教學打下基礎。
教具:課件,圖片教學過程:
一,介紹陶藝準備需要的用具。
(1)帆布或麻布。作用:這些材料與粘土不會粘連,在泥板成形時很實用。
(2)碾棍。作用:用光滑的硬木做成,用于壓制泥板。(3)木條。作用:厚度不同,成對結合碾棍和帆布使用,制備特定厚度的泥板時用。
(4)刮刀。作用:一種實用性工具三角形刮刀用于切割泥板。(5)修形刀。作用:通常為木制,也可用塑料或其它材料制成,是手工成形的基本工具。這些工具考慮到功能的多樣性而有各種形狀的刀頭。
2,陶藝作品欣賞,制作方法介紹。
教學目的:
學習手工成形的技法,研究各種成形方法的特點。通過學習,學會制作生活中常見的器物,體驗制陶的樂趣,并在制作過程中思考陶瓷作品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為今后的陶藝教學打下基礎。
教具:課件,圖片教學過程:
學生陶藝塑造的形式不外乎這幾種:(配合圖片介紹)(a)手捏成型。(b)泥板成型。(c)泥條盤筑成型。(d)挖空法。(e)綜合成型。
因此,學生的陶藝作品造型簡潔,表面粗糙,形象簡單化,表面裝飾往往采用粘粘泥球、泥條、泥塊或刻、挖、鏤、刮。
制作時,應該膽子很大,無拘無束,塑造的形象比較隨意,不考慮形象的特征與比例,更不會想到成型的技巧與泥面的厚薄,因而造型比較稚拙和隨心所欲,不注意表面的裝飾。
作業(yè):仔細觀察身邊的水杯3,我的小水杯(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學習手工成形的技法,研究各種成形方法的特點。通過學習,學會制作生活中常見的器物,體驗制陶的樂趣,并在制作過程中思考陶瓷作品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為今后的陶藝教學打下基礎。
教具:課件,圖片,陶泥教學過程:
一,欣賞圖片。
1,仔細觀察各種杯子。
2,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喜歡的類型和風格。3,初步設計自己想要做的杯子樣式。二,找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平壓。
自由)三,開始制作四,小結。
4,我的小水杯(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學習手工成形的技法,研究各種成形方法的特點。通過學習,學會制作生活中常見的器物,體驗制陶的樂趣,并在制作過程中思考陶瓷作品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為今后的陶藝教學打下基礎。
教具:課件,圖片,陶泥教學過程:
一,在上一節(jié)課的基礎上繼續(xù)制作“我的小水杯”。
1隨時遇到困難隨時與全班同學一起解決。2個別輔導,對于年齡較小的同學多加指導。二,在制作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不要一味追求“象”。
把自己的想象和個性加入作品中,才是創(chuàng)作。發(fā)揮想象力,把自己獨特的想法,實現(xiàn)在作品中才是我們的目標。
三,給自己的作品起一個名字。
5,我的小水杯(第三課時)。
教學目的:
學習手工成形的技法,研究各種成形方法的特點。通過學習,學會制作生活中常見的器物,體驗制陶的樂趣,并在制作過程中思考陶瓷作品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為今后的陶藝教學打下基礎。
教具:課件,圖片,陶泥教學過程:
一,把起好名字的作品展示出來,由小作者作簡單的介紹。
1,名字的由來2,自己的想法3,制作的方法。
4,最滿意,最亮點之處二,同學互相評價,互相交流。
1你最喜歡的地方。
2你最不喜歡的地方。
3最值得你學習之處。
三,由同學選出最受歡迎的5件作品。
作業(yè):把你平時最愛吃的水果仔細觀察一下(兩種)6,我最愛的水果(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挖掘和凸現(xiàn)學生的智慧和才能,讓學生通過陶藝的欣賞與制作,培養(yǎng)了他們的動腦和動手的能力,當學生在用泥巴制作陶藝時,手腦并用,可以促進學生手指肌肉的協(xié)調發(fā)展,使其有效開發(fā)右腦,增強學生對工藝美術的興趣,從而全面地發(fā)展學生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形象思維能力,提高審美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品質。
教具:陶泥,圖片教學過程:
一,欣賞圖片。
1觀察各種水果二,同學互相討論。
1自己喜歡哪種水果2喜歡的水果有什么特點。
3在你喜歡的水果的固有形象下,你想給它添加什么呢?使它更美更誘人。三,設計思路。
1風格2制作方法3亮點四,開始制作。
7,我最愛的水果(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挖掘和凸現(xiàn)學生的智慧和才能,讓學生通過陶藝的欣賞與制作,培養(yǎng)了他們的動腦和動手的能力,當學生在用泥巴制作陶藝時,手腦并用,可以促進學生手指肌肉的協(xié)調發(fā)展,使其有效開發(fā)右腦,增強學生對工藝美術的興趣,從而全面地發(fā)展學生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形象思維能力,提高審美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品質。
教具:陶泥,圖片教學過程:
一,在上一節(jié)課的基礎上繼續(xù)制作“我最愛的水果”。
1隨時遇到困難隨時與全班同學一起解決。2個別輔導,對于年齡較小的同學多加指導。二,在制作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不要一味追求“象”。
把自己的想象和個性加入作品中,才是創(chuàng)作。發(fā)揮想象力,把自己獨特的想法,實現(xiàn)在作品中才是我們的目標。
三
給自己的作品起一個名字。
8,我最愛的水果(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挖掘和凸現(xiàn)學生的智慧和才能,讓學生通過陶藝的欣賞與制作,培養(yǎng)了他們的動腦和動手的能力,當學生在用泥巴制作陶藝時,手腦并用,可以促進學生手指肌肉的協(xié)調發(fā)展,使其有效開發(fā)右腦,增強學生對工藝美術的興趣,從而全面地發(fā)展學生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形象思維能力,提高審美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品質。
教具:陶泥,圖片教學過程:
一,把起好名字的作品展示出來,由小作者作簡單的介紹。
1,名字的由來2,自己的想法3,制作的方法。
4,最滿意,最亮點之處二,同學互相評價,互相交流。
1你最喜歡的地方。
2你最不喜歡的地方。
3最值得你學習之處。
三,由同學選出最受歡迎的5件作品。作業(yè):去蛋糕店觀察各種蛋糕(小塊)。
一塊蛋糕(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學習手工成形的技法,研究各種成形方法的特點。通過學習,學會制作生活中常見的器物,體驗制陶的樂趣,并在制作過程中思考陶瓷作品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為今后的陶藝教學打下基礎。教具:圖片,陶泥教學過程:
一
欣賞圖片。
1仔細觀察各種蛋糕。
2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喜歡的類型和風格。3初步設計自己想要做的蛋糕樣式。二。
找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平壓。
自由)五,開始制作六,小結。
一塊蛋糕(第二課時)教學目的:
學習手工成形的技法,研究各種成形方法的特點。通過學習,學會制作生活中常見的器物,體驗制陶的樂趣,并在制作過程中思考陶瓷作品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為今后的陶藝教學打下基礎。教具:圖片,陶泥教學過程:
一,在上一節(jié)課的基礎上繼續(xù)制作“一塊蛋糕”。
1隨時遇到困難隨時與全班同學一起解決。2個別輔導,對于年齡較小的同學多加指導。二,在制作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不要一味追求“象”。
把自己的想象和個性加入作品中,才是創(chuàng)作。發(fā)揮想象力,把自己獨特的想法,實現(xiàn)在作品中才是我們的目標。
三
給自己的作品起一個名字。
教學目的:
一塊蛋糕(第三課時)。
學習手工成形的技法,研究各種成形方法的特點。通過學習,學會制作生活中常見的器物,體驗制陶的樂趣,并在制作過程中思考陶瓷作品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為今后的陶藝教學打下基礎。教具:圖片,陶泥教學過程:
一
把起好名字的作品展示出來,由小作者作簡單的介紹。
1名字的由來2自己的想法3制作的方法。
4最滿意,最亮點之處二。
同學互相評價,互相交流。
1你最喜歡的地方。
2你最不喜歡的地方。
3最值得你學習之處。
三
由同學選出最受歡迎的5件作品。作業(yè):觀察身邊的各種花瓶12美麗的花瓶(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學習手工成形的技法,研究各種成形方法的特點。通過學習,學會制作生活中常見的器物,體驗制陶的樂趣,并在制作過程中思考陶瓷作品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為今后的陶藝教學打下基礎。
教具:課件,圖片教學過程:
一
欣賞圖片。
找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平壓。
自由)三。
開始制作四。
小結13美麗的花瓶(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學習手工成形的技法,研究各種成形方法的特點。通過學習,學會制作生活中常見的器物,體驗制陶的樂趣,并在制作過程中思考陶瓷作品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為今后的陶藝教學打下基礎。
教具:課件,圖片教學過程:
一,在上一節(jié)課的基礎上繼續(xù)制作“美麗的花瓶”。
1隨時遇到困難隨時與全班同學一起解決。2個別輔導,對于年齡較小的同學多加指導。二,在制作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不要一味追求“象”。
把自己的想象和個性加入作品中,才是創(chuàng)作。發(fā)揮想象力,把自己獨特的想法,實現(xiàn)在作品中才是我們的目標。
三
給自己的作品起一個名字。
美麗的花瓶(第三課時)。
教學目的:
學習手工成形的技法,研究各種成形方法的特點。通過學習,學會制作生活中常見的器物,體驗制陶的樂趣,并在制作過程中思考陶瓷作品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為今后的陶藝教學打下基礎。教具:課件,圖片教學過程:
一
把起好名字的作品展示出來,由小作者作簡單的介紹。
1名字的由來2自己的想法3制作的方法。
4最滿意,最亮點之處二。
同學互相評價,互相交流。
1你最喜歡的地方。
2你最不喜歡的地方。
3最值得你學習之處。
三
由同學選出最受歡迎的5件作品。作業(yè):觀察身邊的各種盤子。
15漂亮的盤子(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挖掘和凸現(xiàn)學生的智慧和才能,讓學生通過陶藝的欣賞與制作,培養(yǎng)了他們的動腦和動手的能力,當學生在用泥巴制作陶藝時,手腦并用,可以促進學生手指肌肉的協(xié)調發(fā)展,使其有效開發(fā)右腦,增強學生對工藝美術的興趣,從而全面地發(fā)展學生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形象思維能力,提高審美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品質。
教具:陶泥,圖片教學過程:
一
欣賞圖片1仔細觀察各種盤子。
2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喜歡的類型和風格。3初步設計自己想要做的盤子樣式。二。
找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平壓。
自由)三。
開始制作四。
小結。
教學目標:挖掘和凸現(xiàn)學生的智慧和才能,讓學生通過陶藝的欣賞與制作,培養(yǎng)了他們的動腦和動手的能力,當學生在用泥巴制作陶藝時,手腦并用,可以促進學生手指肌肉的協(xié)調發(fā)展,使其有效開發(fā)右腦,增強學生對工藝美術的興趣,從而全面地發(fā)展學生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形象思維能力,提高審美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品質。
教具:陶泥,圖片教學過程:
一,在上一節(jié)課的基礎上繼續(xù)制作“美麗的盤子”。
1隨時遇到困難隨時與全班同學一起解決。2個別輔導,對于年齡較小的同學多加指導。二,在制作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不要一味追求“象”。
把自己的想象和個性加入作品中,才是創(chuàng)作。發(fā)揮想象力,把自己獨特的想法,實現(xiàn)在作品中才是我們的目標。
三
給自己的作品起一個名字。
漂亮的盤子(第二課時)15。
漂亮的盤子(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挖掘和凸現(xiàn)學生的智慧和才能,讓學生通過陶藝的欣賞與制作,培養(yǎng)了他們的動腦和動手的能力,當學生在用泥巴制作陶藝時,手腦并用,可以促進學生手指肌肉的協(xié)調發(fā)展,使其有效開發(fā)右腦,增強學生對工藝美術的興趣,從而全面地發(fā)展學生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形象思維能力,提高審美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品質。
教具:陶泥,圖片教學過程:
一
把起好名字的作品展示出來,由小作者作簡單的介紹。
1名字的由來2自己的想法3制作的方法。
4最滿意,最亮點之處二。
同學互相評價,互相交流。
1你最喜歡的地方。
2你最不喜歡的地方。
3最值得你學習之處。
三
由同學選出最受歡迎的5件作品。
陶藝示范課教案篇七
第一課時美麗的杯子。
教學目標:
1、學習用泥條盤筑的方法做出自己喜歡的杯子形狀。
2、通過對杯子的裝飾,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
活動準備:
1、各種杯子的圖片、具有現(xiàn)代氣息的圖片。
2、瓷泥每人一份、轉盤,木工具等。
難點與重點:學習掌握一些簡單的泥條盤筑的方法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3、通過學習,幼兒可以獨立創(chuàng)作器皿的形態(tài)。
1、杯子的造型有哪些?
2、杯子的種類,你知道有哪些嗎?它是什么樣子的?
今天我們一起用泥來做各種各樣的杯子,好嗎?
二、教師講解示范制作方法。
1、請幼兒說說杯子各部分的形狀.2、請幼兒說說想把杯子做成什么形狀用什么裝飾。
三、幼兒制作,教師巡視。
第二課時美麗的小金魚。
教學目標:
1、學習用泥巴做出自己喜歡的金魚形狀。
2、通過對金魚身體裝飾,把握魚的外部特征。
3、讓幼兒通過對泥巴的處理,使其立體化,達到幼兒心中的效果?;顒訙蕚洌?BR> 1、給孩子欣賞部分魚的陶藝作品。
2、瓷泥每人一份、轉盤,木工具等。
難點與重點:學習掌握一些簡單的雕塑的方法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1、魚的顏色有哪些?
2、魚的種類,你知道有哪些嗎?它是什么樣子的,形狀是什么樣子?
今天我們一起用泥來做各種各樣的魚,好嗎?
二、教師講解示范制作方法。
1、請幼兒說說魚的特征.2、請幼兒說說魚的表面裝飾效果。
三、幼兒制作,教師巡視。
第三課時海底世界。
教學目標:
1、學習用泥巴做出圓球的形態(tài)。
2、通過泥球和簡單的雕塑結合做出心中的海龜形態(tài)。
3、讓孩子進行陶藝活動,學會用不同的形態(tài)去創(chuàng)作?;顒訙蕚洌?BR> 1、給幼兒看一張海龜?shù)男螒B(tài)。
2、瓷泥每人一份、轉盤,木工具,碗等。
難點與重點:學習掌握一些簡單的泥條盤筑的方法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1、小朋友你們去看過海底世界嗎?
2、海底動物種類有哪些,你知道有哪些嗎?它是什么樣子的?
今天我們一起用泥來做一只海龜,好嗎?
二、教師講解示范制作方法。
1、請幼兒說說海龜?shù)男螤?2、請幼兒說說海龜?shù)谋巢刻卣鳌?BR> 三、幼兒制作,教師巡視第四課時昆蟲的世界——七星瓢蟲。
教學目標:
1、學習用不同的方法結合做出昆蟲的特征。
2、通過對身體的裝飾,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
3、讓孩子進行陶藝活動,開發(fā)創(chuàng)造能力?;顒訙蕚洌?BR> 1、七星瓢蟲的圖片。
2、瓷泥每人一份、轉盤,木工具等。
難點與重點:學習掌握一些簡單的制作的方法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1、七星瓢蟲由哪幾部分組成?
2、它是什么樣子的?
今天我們一起用泥來做美麗的七星瓢蟲,好嗎?
二、教師講解示范制作方法、請幼兒說說七星瓢蟲各部分的形狀.2、請幼兒說說想用什么裝飾。
三、幼兒制作,教師巡視早福班學期:共3學期課時:共計4課時第一課時。
美麗的蘑菇教學目標:
1、學習用泥片成型的方法做出蘑菇的形狀。
2、讓幼兒學會蘑菇表面的裝飾方法。
3、通過學習,幼兒可以掌握陶藝的基本技法。活動準備:
1、蘑菇的陶藝作品給幼兒欣賞。
2、瓷泥每人一份、轉盤,木工具等。
難點與重點:學習掌握一些簡單的泥片成型的方法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1、小朋友你們見過蘑菇嗎你們感覺它漂亮嗎?
2、它的外表像什么?
今天我們一起用泥片來做蘑菇的形狀,好嗎?
三、幼兒制作,教師巡視。
第二課時。
泥片成型教學目標:
1、學習用泥片成型的方法做出杯子的形狀。
2、通過對杯子外部的裝飾,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
3、讓孩子進行陶藝活動,體驗泥巴----泥片-----杯子的整個過程?;顒訙蕚洌?BR> 1、各種杯子的圖片.。
2、瓷泥每人一份、轉盤,木工具等。
難點與重點:學習掌握一些簡單的泥片成型的方法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二、教師講解示范制作方法、讓孩子在桌上用泥巴敲打出泥板。
2、底部畫出想要的形狀圓和長方體正方體.三、幼兒制作,教師巡視。
第三課時浮雕花。
教學目標:
1、學習用泥片和堆花做出花的形態(tài)。
2、通過對圓盤的裝飾,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
3、讓孩子進行陶藝活動,體驗泥巴----泥片-----花朵的整個過程?;顒訙蕚洌?BR> 1、欣賞牡丹花的圖片.。
2、瓷泥每人一份、轉盤,木工具等。
難點與重點:學習掌握一些簡單的泥片成型的方法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1、小朋友你們知道怎樣把泥巴變成花瓣嗎.2、泥巴怎樣組合成花瓣呢。
今天我們一起用泥巴做各種各樣花朵,好嗎?
二、教師講解示范制作方法、讓孩子在桌上用泥巴敲打出泥板。
2、上面貼出想要的花朵形狀。
三、幼兒制作,教師巡視第四課時可愛的大熊貓教學目標:
1、學習用雕塑的方法堆出熊貓的形狀。
2、通過對熊貓組合,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
3、讓孩子進行陶藝活動?;顒訙蕚洌?BR> 1、欣賞熊貓的圖片。
2、瓷泥每人一份、轉盤、木工具等。
難點與重點:學習掌握一些簡單的雕塑成型的方法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1、小朋友你們見過可愛的大熊貓嗎。
2、熊貓有哪些特征。
今天我們一起用泥巴做一只可愛的大熊貓,好嗎?
二、教師講解示范制作方法、讓孩子在桌上做出熊貓的頭部和身體。
2、進行組裝和連接準確把握其形態(tài)特征。
三、幼兒制作,教師巡視。
畢加索6—8共3學期課時4課時。
第一課時孔雀的造型(雕塑)。
教學目標:
1、學習用雕塑的形式做出孔雀的形態(tài)。
2、通過對孔雀頭部和尾部的裝飾,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活動準備:
1、孔雀開屏的形態(tài)的圖片。
2、瓷泥每人一份、轉盤,木工具等。難點與重點:學習掌握一些雕塑的成型方法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1、孔雀漂亮嗎?
2、孔雀尾部特征,今天我們一起用泥來做孔雀好嗎?
二、教師講解示范制作方法。
1、教幼兒做出孔雀的外部的形態(tài).2、請幼兒說說孔雀的王冠的形狀,尾部用什么裝飾。
三、幼兒制作,教師巡視。
第二課時。
動物世界——大象。
教學目標:
1、學習用泥片成型的方法做出大象的形態(tài)。
2、通過學習讓學生掌握獨立制作的能力進而擴展。
3、讓孩子進行陶藝活動,體驗泥巴----泥片-----大象的整個過程。活動準備:
1、大象的圖片.。
2、瓷泥每人一份、轉盤,木工具報紙等。
難點與重點:學習掌握一些簡單的泥片成型的方法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1、小朋友你們去過動物園嗎,你們見過大象嗎。
2、大象的整個身體由哪幾部分組成。
今天我們一起用泥巴做出大象身體各部分然后組裝,好嗎?
三、幼兒制作,教師巡視。
第三課時小馬。
教學目標:
1、學習用泥片成型的方法做出馬的形狀。
2、通過對馬的外部雕塑,培養(yǎng)孩子的形體意識。
3、讓孩子進行陶藝活動,對形體進行準確的塑造。活動準備:
1、小馬的陶藝作品.。
2、瓷泥每人一份、轉盤,木工具等。
難點與重點:學習掌握一些簡單的泥片成型的方法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二、教師講解示范制作方法、讓孩子在轉盤上用雕塑的方法做出馬的形狀。
三、幼兒制作,教師巡視。
第四課時。
拉坯——碗的成型教學目標:
1、學習用拉坯的方法做出自己喜歡的形狀。
2、通過對坯體的處理達到自己想要的異性效果,增加孩子的想象力。
3、讓孩子分組進行陶藝拉坯的體驗活動?;顒訙蕚洌?BR> 1,拉坯的過程演示。
2、把泥巴分為等量的部分,機器,水,電源。
難點與重點:學習掌握一些簡單的泥條盤筑的方法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1、小朋友你們喜歡哪些形狀啊杯子碗花瓶荷花葉等?
2、你知道古代人們怎樣做瓷器的嗎?
今天我們一起用泥來做各種各樣的花瓶,好嗎?
二、教師講解示范制作方法。
1、請幼兒說說自己喜歡的形狀。
2、和孩子講解陶瓷的成型的方法。
三、小朋友制作,教師巡視.大師班共3期課時4課時。
第一課時美麗的花瓶。
教學目標:
1、學習用泥條盤筑的方法做出自己喜歡的形狀。
2、通過對花瓶的裝飾,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
3、讓孩子進行陶藝活動,體驗泥條的魅力?;顒訙蕚洌?BR> 1、各種花瓶的圖片、具有現(xiàn)代氣息的圖片。
2、瓷泥每人一份、轉盤,木工具等。
難點與重點:學習掌握一些簡單的泥條盤筑的方法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1、花瓶的造型有哪些?
2、花瓶的種類,你知道有哪些嗎?它是什么樣子的?
今天我們一起用泥來做各種各樣的花瓶,好嗎?
二、教師講解示范制作方法。
1、請幼兒說說花瓶各部分的形狀.2、請幼兒說說想把花瓶做成什么形狀用什么裝飾。
三、幼兒制作,教師巡視。
第二課時。
紫砂茶壺的制作教學目標:
1、學習用泥片成型的方法做出茶壺的形狀。
2、通過孩子的動手懂得傳統(tǒng)工藝的制作方法。
3、讓孩子進行陶藝活動,體驗泥巴----泥片-----茶壺的整個過程?;顒訙蕚洌?BR> 1、各種茶壺的圖片.。
2、瓷泥每人一份、轉盤,木工具,拍子等。
難點與重點:學習掌握一些簡單的泥片成型的方法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1、小朋友泥巴我們怎樣把它變成泥片呢.2、你知道傳統(tǒng)茶壺是怎樣成型的嗎。
今天我們一起用泥片做出茶壺,好嗎?
二、教師講解示范制作方法、讓孩子在桌上用泥巴敲打出泥片。
2、底部畫成圓。3.拍打泥片4制作把手和嘴5做出蓋子.三、幼兒制作,教師巡視。
第三課時。
抽象的人。
教學目標:
1、學習用泥片泥條雕塑成型結合的方法做出人面部的形狀。
2、通過對面部的裝飾,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
3、讓孩子進行陶藝活動,學會的基本方法?;顒訙蕚洌?BR> 1、陶藝抽象人物圖片.。
2、瓷泥每人一份、轉盤,木工具等。
難點與重點:學習掌握一些簡單的泥片成型的方法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1、小朋友我們的五官包含哪些部分。
2、我們應怎樣用泥條做出五官的特征。
今天我們一起用泥巴做出抽象的人物,好嗎?
二、教師講解示范制作方法、讓孩子做出圓柱的臉部特征。
2、做出眼睛鼻子和嘴巴。
三、幼兒制作,教師巡視第四課時。
拉坯成型。
教學目標:
1、學習用拉坯的方法做出自己喜歡的形狀。
2、通過對坯體的處理達到自己想要的異性效果,增加孩子的想象力。
3、讓孩子分組進行陶藝拉坯的體驗活動?;顒訙蕚洌?BR> 1,拉坯的過程演示。
2、把泥巴分為等量的部分,機器,水,電源。
難點與重點:學習掌握一些簡單的泥條盤筑的方法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1、小朋友你們喜歡哪些形狀啊杯子碗花瓶荷花葉等?
2、你知道古代人們怎樣做瓷器的嗎?
今天我們一起用泥來做各種各樣的花瓶,好嗎?
二、教師講解示范制作方法。
1、請幼兒說說自己喜歡的形狀。
2、和孩子講解陶瓷的成型的方法。
三、小朋友制作,教師巡視.
陶藝示范課教案篇八
1、激發(fā)創(chuàng)編詩歌的愿望,嘗試使用詩歌的語言創(chuàng)編《云彩和風兒》,并能自信地講述創(chuàng)編內容。
2、培養(yǎng)幼兒想象的豐富性,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和積極向上的情感。
3、通過感受詩歌優(yōu)美地意境,培養(yǎng)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前,幼兒已多次觀察過云彩的變化,對云的形成有了初步的了解。
已欣賞過散文《云彩和風兒》。
多媒體教具一套。已運用多種材料和不同的方法表現(xiàn)了云的形態(tài),并制作成云彩畫。
感受散文詩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培養(yǎng)幼兒的欣賞能力,發(fā)展言語表達能力,嘗試創(chuàng)編。
一、談話:我制作的云彩。
1、觀看云彩壁畫,幼兒介紹自己前段時間制作的云朵,說說制作的云朵像什么。
2、運用多媒體教具引導幼兒觀察各種各樣的云。
師:“現(xiàn)在,我們再來看看千變萬化云,看一看這些云像什么?”(配樂欣賞詩歌:云彩和風兒)。
二、討論。
云彩變了些什么?云彩為什么有趣?為什么云彩會變?
三、配樂朗誦《云彩和風兒》。
四、游戲創(chuàng)編詩歌:會變的云彩。
1、幼兒用動作來表現(xiàn)云彩。老師扮“風兒”,幼兒扮“云彩”。“風兒”一吹,“云彩”就變出不同造型來,用詩歌的語言表達云彩的變化。
2、幼兒分組進行創(chuàng)編詩歌活動。
五、延伸活動:
在語言角定制一本詩歌本,供幼兒繼續(xù)詩歌的創(chuàng)編。
在表演角活動時,可以繼續(xù)進行游戲,表演云彩的變化。
陶藝示范課教案篇九
現(xiàn)在的通訊越來越發(fā)達,寫信好象被漸漸淡忘,郵票對現(xiàn)在的孩子來說幾乎是陌生的。而這小小的郵票的作用,是孩子們不為所知的,郵票的精美孩子們就更不了解了。因此設計了這節(jié)《郵票》課(陶藝),主要是讓孩子們知道郵票的作用,郵票的精美使很多人來收藏它,欣賞它,孩子們在欣賞各種圖案的郵票后,陶藝郵票的制作將把這節(jié)課推向了高潮。
1、幼兒欣賞郵票,嘗試用線,點,面來裝飾郵票。
2、增進幼兒裝飾美的感受和經驗。
集郵冊1本。
1、引題。
小兔子想寄地封信給它的朋友小羊,可它的這封信寄不出去,我們來幫幫它吧。
2、出示郵票。
(1)師: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知道郵票有什么用途嗎?
3、欣賞郵票。
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些郵票,我們也來欣賞一下好嗎?
4、師生討論:你看到的郵票是怎樣的?(有花邊,有幣值,有美麗的圖案)。
(1)老師小結:剛才有小朋友看見郵票上有美麗的圖案,和表示郵票價值的幣值,在郵票的旁邊有白色花邊。
(2)這是郵票設計師們設計的,如果你是郵票設計師,你準備設計怎樣的郵票圖案?(自由回答)。
5、老師講解。
(1)郵票的旁邊有一條白邊,我們在設計的時候也要留下一條白邊,然后在郵票的框內用點、線條或者塊面來裝飾圖案。
(2)你們愿不愿意也來設計一張郵票?
6、幼兒操作。
老師指導,提醒幼兒裝飾好郵票的一條花邊。
7、活動評價。
(1)誰愿意將自己設計的郵票介紹給大家聽聽?
(2)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
這節(jié)課環(huán)節(jié)清楚,教態(tài)自然,讓孩子們從不認識郵票到設計郵票,這個過程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大的進步,只是小小的郵票如果放在幻燈機下讓孩子們觀察,郵票的圖案再豐富點的話,我想,孩子的設計思路會更廣,做出的郵票會更豐富。
陶藝示范課教案篇十
現(xiàn)代教學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fā)點;根據(jù)這一教學理念,結合本節(jié)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本節(jié)課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根據(jù)《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理念,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不同需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啟發(fā)學生自創(chuàng)、自學、自練、合作練習,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合作意識和社會適應能力,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與生活態(tài)度。
教材是進行教學的評判憑據(jù),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首先,我對本節(jié)教材進行一定的分析:
足球腳內側傳球選自人教版水平四足球的內容,該動作由判斷球的落點,迅速移動選好位置,正確部位迎撤緩沖,身體護球快速跟進等幾個環(huán)節(jié)組成。足球腳內側停球教學對于培養(yǎng)中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展力量、協(xié)調、靈敏等身體素質有著積極的作用,同時還能培養(yǎng)團結合作的意識和勇于克服困難的優(yōu)良品質,學習足球腳內側接球動作是足球技術的基礎,為后面深入學習腳內側接空中球、反彈球、其它腳背接球、足球戰(zhàn)術配合等做好積極的準備。
教學必須符合學生的天性和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我將學生的情況分析如下:
初中學生,體育的運動技能雖然有差異,但學生總體身體素質都比較好,同學之間團結合作,學生求知欲強,學習積極性高,上進心強,平時活潑、好動。組織紀律性和集體榮譽感很強,有比較強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善于學習,本課采用了講解、示范、啟發(fā)、模仿、創(chuàng)新、競賽等教學方法,以及各種新穎的練習方法。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層層剖析,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潛在能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更好地促進學生努力達到教學目標。
從課程標準中“學生為本”的基本理念出發(fā),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學生能夠說出腳內側停球的幾種方法,85%能夠準確把握停球時機和迎球后撤動作協(xié)調。
【過程與方法】。
通過分組練習,學練結合,發(fā)展力量、靈敏、協(xié)調等身體素質。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練習過程中形成團結合作的意識,培養(yǎng)勇于克服困難的優(yōu)良品質。
教學目標已經確立,教學重難點就顯而易見:
【重點】。
準確判斷球的落點及選位。
【難點】。
觸球瞬間做到迎撤緩沖。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注重教學方法,因此我采用了:
教法:講解示范法、糾正錯誤法、觀察評價法、游戲法。
學法:探究法、觀察法,分組練習法。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根據(jù)“教師指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設計以下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開始部分。
良好的開始是保證上好課的前提條件,在開課之初首先進行課堂常規(guī)。
體委整隊,報告人數(shù),師生問好,教師簡要介紹教學內容,檢查服裝,安排見習生。課堂常規(guī)是促進學生由下課狀態(tài)轉變?yōu)樯险n狀態(tài)的過渡,并明確本節(jié)的學習目標。隊列練習進一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身心都做好上課準備。接下來我將進行導入環(huán)節(jié),我會采取視頻導入:播放世界杯進球視頻剪輯。提問同學們,老師在剛剛播放的視頻中你們覺得進球的關鍵因素是什么?對!不僅要有精準的踢球,同時還要求有精準的停球技術。怎樣將球停得更穩(wěn)呢?今天就跟隨老師一起來學習足球腳內側停球。良好的導入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為學會提供思考的空間。為后面的教學做好準備。
(二)準備部分。
針對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準備活動我將采用游戲、徒手操、專項準備三種練習。
1.游戲—逗瓜。
方法:學生分成5個小組,8人一個小組圍成一個圓,選出一名同學站在中央喊數(shù),相互之間進行傳球。中間以為同學進行搶斷,如被搶斷傳球人角色互換。
2.專項準備活動。
(1)足球操:頸部繞球、腰部繞球、膝部繞球,伸展運動、繞環(huán)運動。
(2)原地踩球練習、撥球、顛球。
通過游戲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熱身的同時與專項相結合,不僅提高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性,降低肌肉粘滯性,加大關節(jié)靈活性,也為新授技術的學習奠定基礎。
(三)基本部分。
下面進行課程最核心的部分基本部分,我將從教師示范啟發(fā)探究、總結講解技術動作、循序漸進練習、游戲競賽幾個環(huán)節(jié)展開:
1.復習腳內側踢球引導提問:踢球時注意事項?擊球的部位在球的后中部、腳用力在出球方向。通過學生回顧腳內側踢球動作,既對前面的知識點進行回顧,同時也為后面腳內側接球做好鋪墊。
2.腳背內側停球嘗試練習,通過組織教學練習學生會遇到不能停球不到位,掉球等問題。教師在學生練習中提問:停球時運用的.部位?怎樣將球聽得更加的穩(wěn)定?這樣的問題能激發(fā)起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符合新課程標準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程理念。
3.教師總結講解技術動作動作要點:提前判斷球的落點,迅速移動選好位置,正確部位迎撤緩沖,身體護球快速跟進。通過教師講解示范技術動作讓學生把握技術原理,準確理解技術環(huán)節(jié)和注意事項。
4.練習。
俗話說,白看不如一練,我將逐層深入開展練習:
(1)原地模仿練習體會停球的動作方法和要領。(10次)。
(口令練習:教師數(shù)1時,準備;數(shù)2時做停球腿向前迎球,并做后撤動作。)。
(2)兩人一組,相距10米,一人用手拋地滾球,一人迎上去用腳停球。
(糾錯:腳內側觸球,主動去迎球做緩沖動作。)。
(3)兩人相距15—20米,一人用腳背內側、腳背外側傳地滾球或空中球給對方,另一人用腳內側將球停住,用同樣的方法將球回傳,如此反復練習。
(糾錯:注意傳球的準確性,接球時要判斷球的位置,做到動作的協(xié)調,并進行指導糾錯。)。
(4)每人一球對墻練習將彈回的球用腳內側將球停住。
(5)兩人一組相距15—20米,一組第一人用腳內側將球傳給對方,然后跑回隊尾;另一組用腳內側將球停住后再用腳內側回傳,兩組依次輪流進行。
學生在有了一定的技術表象后,采取循序漸進和限制練習,符合水平四認知水平特點和動作技能形成規(guī)律,更加準確掌握技術動作要領。同時在練習中加入學生自主思考探究極大加強學生學習興趣。滿足新課程標準要求,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
4.教師選出優(yōu)生進行展示師生進行自評、互評。
5.游戲——實戰(zhàn)對抗。
方法:學生分成3人為一組,在場地上進行實戰(zhàn)對抗,多運用今天的腳內側傳球加入比賽中。
在游戲中強調安全的同時,并在游戲中運用本節(jié)課的動作的要領,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能夠極大的增加學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四)結束部分。
為了使學生能夠從激烈的比賽狀態(tài)中過渡到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我會帶著學生隨著音樂進行拉伸性的練習,放松結束后,我會引導學生說出本節(jié)課的收獲,教師總結學練情況,表揚先進,激勵全體學生。教師針對學練情況給予鼓勵,肯定幫助學生建立學習自信,提出下一步要求和努力方向。最后宣布下課、師生再見、回收器材,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習慣。
足球40個、足球墻、錄音機1臺、磁帶2盒、足球場。
陶藝示范課教案篇十一
1、進一步鞏固搓圓、壓扁、連接等技能。
2、組合表現(xiàn)花朵造型,并運用添畫的方法豐富作品。
3、能大膽創(chuàng)作,進一步提高動手能力。
1、組織幼兒參觀幼兒同里結構清晰的花朵。
2、花朵圖片多幅,白紙、水彩筆。
3、陶泥人手一份。
1、出示花朵圖片,引起幼兒興趣。
(l)教師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花朵的形狀。(幼兒講述)。
(2)教師畫出花朵的輪廓,讓幼兒了解花瓣的形狀及組合。
2、集體探索,學習制作花朵。
(1)教師:我們可以用陶泥做出一朵漂亮的花。想想,我們可以怎么做?(幼兒講述)。
(2)教師對幼兒的想法給予肯定,同時介紹花朵的制作方法:用搓圓、壓扁的方法組合成一朵花。
幼兒已經有了搓圓、壓扁的經驗,因此教師可以先給幼兒仔細思考的空間和余地,鼓勵他們勇于思考、大膽想象。
(3)教師示范、講解,提醒幼兒注意圓泥片之間的連接并進行添畫。
3、幼兒制作。
(1)引導幼兒用泥球、泥片在白紙上制作花朵,注意花瓣之間的連接。
(2)用水彩筆添畫出花朵的莖、葉子、小草等,注意畫面的布局。
陶藝示范課教案篇十二
學生能掌握背越式跳高完整的技術動作。
【過程與方法】。
通過起跳過桿練習,發(fā)展速度、力量、彈跳、協(xié)調及柔韌性等身體素質。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克服困難、勇敢頑強、團結協(xié)作的優(yōu)秀品質,培養(yǎng)善于觀察、積極思考和自我評價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正確的過桿動作。
【難點】。
上下肢協(xié)調用力。
三、教學方法。
教法:講解示范法、糾正錯誤法、圖示法、游戲法。
學法:探究法、觀察法,分組練習法。
四、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課堂常規(guī):體委整隊,報告人數(shù),師生問好,教師簡要介紹教學內容,檢查服裝,安排見習生。
導入: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背越式跳高的起跳動作,有哪位同學能說一下背越式跳高起跳的技術動作?不錯非常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過桿動作以及完整的動作練習。組織教學:四列橫隊。
要求:隊列整齊。
(二)準備部分。
1、圓圈接力跑。
方法:在場地上劃一個直徑為10米的圓圈。將學生分成兩組,人數(shù)相等,每組第一人站在一起跑線后,做好起跑姿勢。聽到教師發(fā)出口令后,迅速起跑,沿著逆時針方向繞圈外跑一圈。當對方隊員跑過本方起跑線后本方第2人走到圈外站到起跑后面,準備起跑。跑者用手觸及接力者的手時,接力者迅速起跑,依次進行,最后1個人先到達本隊起跑線者為勝。
規(guī)則:跑時踏上或踏入圈內判為犯規(guī)。沒有拍到手而搶跑者,令其重新起跑。因過早站在起跑線上,而影響對方跑者為犯規(guī)。
組織教學:將學生分為兩組,游戲過程及時表揚鼓勵。
要求:遵守比賽規(guī)則。
2、配樂韻律操:伸展運動、下蹲運動、體側運動、體轉運動、腹背運動、全身運動、跳躍運動、整理運動。
組織教學:四列橫隊體操隊形,教師邊做示范,邊提示動作要領,語言激勵學生,及時表揚鼓勵。
要求:拍節(jié)準確,動作到位,節(jié)奏感強。
(三)基本部分。
1、示范。
提問:注意觀察老師助跑時的路線以及過桿時身體的動作?
學生回答:直線加弧線助跑,在桿上身體是反弓。
組織教學:四列橫隊,前兩排蹲下,組織學生討論,學生得出答案。
3、講解。
動作要點:(1)助跑:采用前段直線、后段弧線的助跑方式。助跑的步數(shù)一般為8-12步,用遠離橫桿的腳起跳。
(3)過桿:起跳后,上體后倒展體,身體在桿上成反弓形,然后肩部繼續(xù)下沉,髖部上挺,使兩膝上升;上體越過橫桿后,及時低頭含胸,小腿上踢,使整個身體依次過桿。
(4)落地:低頭含胸,屈髖伸膝,以肩背部及雙臂著墊并借過桿旋轉力順勢后翻,做好緩沖。
4、練習。
(1)復習助跑起跳練習。
組織教學:全班四路縱隊,分別進行練習,教師巡回指導。
糾錯:最后助跑階段要跑弧線,起跳前身體內傾。
(2)原地跳起后倒收髖舉腿練習。
組織教學:分四組,分別在四個墊子上進行練習。
糾錯:后倒時收髖屈膝舉腿。
(3)完整背越式跳高練習。
組織教學:分為四組,分別在四組跳高架進行練習。
(4)分高度練習。
組織教學:全班同學按照技術掌握成都分為四組分別在四個高度練習。
5、檢驗—優(yōu)生展示。
組織教學:每個小組選出一名優(yōu)秀的同學,進行5個欄的技術動作展示。
(四)結束部分。
1、放松活動—配樂放松操。
組織教學:四列橫隊體操隊形。
要求:放松活動,身心充分放松。
2、課堂小結:教師總結學練情況,表揚先進,激勵全體學生。
3、宣布下課、師生再見、回收器材。
五、場地器材:
跳高架四個、橫桿四個、墊子四個、錄音機1臺、磁帶2盒、田徑場。
六、預計負荷:
練習密度:30%~35%;平均心率:120~130次/分;運動強度:中等偏上。
七、課后反思:
陶藝示范課教案篇十三
1.能夠認識蘋果的形狀和顏色。
2.能夠使用陶土制作蘋果。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
1.陶土、陶藝工具。
2.蘋果的圖片或實物。
1.導入。
教師出示蘋果的圖片或實物,引導學生認識蘋果的形狀和顏色。
(1)教師向學生展示如何制作蘋果,先將陶土揉成球狀,再用手指在球體上插出蘋果的輪廓。
(2)學生們按照教師的示范,自己動手制作蘋果。
(3)制作完成后,可以在蘋果表面用陶藝工具刻畫出蘋果的.細節(jié),如蘋果的紋路、莖和葉子等。
3.烘干和上色。
(1)制作完成后,將蘋果放置在通風處晾干。
(2)蘋果干透后,可以使用顏料上色,讓蘋果更加逼真。
4.展示作品。
學生制作完成的蘋果可以在教室內展示,讓其他同學欣賞。
本次陶藝制作活動,讓學生們通過動手制作的方式,認識蘋果的形狀和顏色。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制作過程中,教師需要適時地給予指導和幫助,讓學生們更好地完成作品。
陶藝示范課教案篇十四
設計意圖:
在我們的自然角里,有一只小烏龜與兩條小金魚。最近我在喂小金魚的時候,總會有一群小朋友圍過來觀看,嘴里還竊竊私語,“這么小。”“我喜歡這條?!薄澳憧?,他的嘴巴在吃東西?!边€有的小朋友紛紛要求自己來喂小金魚。小班孩子比較喜歡動感的事物,現(xiàn)在他們每天都會在魚缸前,與小金魚說說話或喂點食物的??吹剿麄儗π〗痿~非常感興趣,于是我就設計了這節(jié)課,通過直觀的欣賞魚,讓孩子們能夠了解魚的特征,從而在制作小魚的.時候更容易上手。
活動目標:
1.能用手捏、貼畫等技法創(chuàng)作各種各樣的魚,表現(xiàn)魚的動態(tài)特征。
2.體驗制作小魚帶來的樂趣。
活動重點:
能用手捏、貼畫等技法創(chuàng)作各種各樣的魚,表現(xiàn)魚的動態(tài)特征。
活動難點:
表現(xiàn)魚的動態(tài)特征。
活動準備:
陶泥、操作工具等。
活動過程:
一、回憶海底世界中的魚。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到過海底世界嗎?里面的魚成什么樣子的呀?(大膽用語言表述自己看到的魚的外部特征及它們在水中的動態(tài)特征)。
二、制作可愛的魚。
1.你們也想來制作一條小魚嗎?
2.教師示范制作可愛的魚。
師:用手捏魚的身體,然后翹翹的尾巴和張開的嘴巴。然后用另外的泥捏一捏,捏成一小片一小片的,貼在魚身上,最后貼上眼睛。
3.你準備做一條什么魚呢?
4.幼兒動手操作,制作小魚。
教師指導個別操作困難的幼兒。
三、參觀“海底世界”
第一環(huán)節(jié)通過回憶海底世界的魚讓孩子說一說魚的外部特征,喚起孩子的已有經驗,激發(fā)了孩子制作的興趣。在制作過程中胳個別孩子動作較慢,是否可以引導部分孩子合作完成小魚的制作。
《小班陶藝“可愛的魚”教案與反思》摘要:征,從而在制作小魚的時候更容易上手。活動目標:1.能用手捏、貼畫等技法創(chuàng)作各種各樣的魚,表現(xiàn)魚的動態(tài)特征。2.體驗制作小魚帶來的樂趣?;顒又攸c:能用手捏、貼畫等技法創(chuàng)作各種各樣的魚,表現(xiàn)魚的動態(tài)特征...
陶藝示范課教案篇十五
1、通過身體表現(xiàn),激起幼兒徒手制作去表現(xiàn)樹干的形態(tài)。
2、鞏固泥塑中的搓條、捏接的技能技巧,并嘗試用落葉來裝飾樹干。
2、發(fā)展幼兒的創(chuàng)造思維和想象力,體驗陶藝制作的樂趣。
1、泥、泥工板每人一份。
2、課前幼兒去戶外觀察過樹,并拾好大量的葉片小的落葉。
(一)帶領幼兒賞樹,并進行游戲“變變變”,引導幼兒用身體將樹干的各種形態(tài)表現(xiàn)出來?!靶∨笥眩瑯涫乔ё税賾B(tài)的,樹上的樹枝也是向各個方向伸展的。現(xiàn)在我們來做一個樹的游戲“變變變”,用我們的身體來表現(xiàn)樹的形態(tài)。小朋友可以一個人做,也可以找伙伴一起來做一棵樹,看看哪棵樹最漂亮。”幼兒游戲,教師引導幼兒大膽的用身體表現(xiàn)各種樹的各種形態(tài),并及時給予肯定及表揚。
(二)幼兒大膽的動手嘗試制作樹干,教師巡回查看。
(三)教師請個別幼兒示范制作樹干。(搓條成樹干的;雙手捏泥做成樹干的)。
教師在請個別幼兒示范時,教師在旁給予適當?shù)慕忉屨f明,告訴其他幼兒這種方法的技能技巧,及注意的問題。(如個別表達能力強的,教師可以直接請該幼兒邊示范邊說明。)。
(四)幼兒再次制作樹干,并加樹枝及樹葉。
1、要求幼兒大膽的去取泥塑造樹干的外型形態(tài),表現(xiàn)出樹干的千姿。
2、鼓勵幼兒用泥來做樹枝并與樹干連接,提醒幼兒注意樹枝與樹干的關系。
3、幼兒用在戶外地上拾來的樹葉插到樹枝上。
(五)、將幼兒展示出來,大家互相欣賞,講評。
(六)、以開一個樹的展覽宣傳會將幼兒帶出活動室。
“小朋友做的樹都很好看,那你們知道樹對我們人類有什么用嗎?”幼兒自由發(fā)言,“哦,原來樹對我們人類有這么多的好處,那我們可得好好宣傳宣傳。走,我們用我們做的樹去開個樹的展覽宣傳會。”
大班陶藝活動:有趣的泥巴。
設計意圖:
陶藝在我國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幾千年前就走在世界藝術的前列,如秦朝的“兵馬俑”讓世人驚嘆。而現(xiàn)代陶藝讓藝術的門檻大大的降低了,并深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使創(chuàng)作不再是陶藝家的專利?!巴婺唷笔呛⒆拥奶煨?,是最自然不過的事,而陶藝又是一種具有深厚內涵又易于掌握、便于普及的藝術形式。這么簡單的活動卻能啟發(fā)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想象力,培養(yǎng)孩子一種終身受用的高尚志趣,讓孩子們開始懂得美,開始喜歡藝術。在幼兒期進行陶藝教育不但有教育意義,更是孩子們快樂的載體,所以陶泥是孩子游戲中的寶貝。在這個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學習欣賞精美陶藝作品,讓幼兒能夠感受陶藝的魅力,并結合課件以局部展示陶藝品的方式,拓展幼兒的想象力。
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欣賞精美陶藝作品,感受陶藝的魅力。
2、以局部展示陶藝品的方式,拓展幼兒的想象力。
3、培養(yǎng)幼兒對陶文化的熱愛。
準備:陶泥陶藝課件陶藝實物陶藝工具若干背景音樂。
過程:
一、幼兒聽音樂入活動室。
二、教師逐一出示課件,幼兒欣賞并進行發(fā)散性思考。
1、出示課件一。
小朋友們,你們看這像什么?(幼兒自由回答)。
2、、出示課件二。
現(xiàn)在又像什么了呢?(幼兒自由回答)。
3、出示課件三。
現(xiàn)在有變成什么了呢?(幼兒自由回答)。
它是裝飾在什么物體上的呢?(陶罐上的)。
那么它會有什么樣的罐口呢?是罐脖子長長的;大大的;還是小小的呢?
教師小結:哦,原來陶罐上還可以裝飾這么漂亮的花紋?。?BR> 三、引導幼兒學習欣賞精美陶藝作品,感受陶藝的魅力。
1、出示部分陶藝實物,讓幼兒去看;去觸摸;去欣賞。
小朋友們,你們看這兒有很多的陶藝作品,我們一起來看看。
師:你最喜歡哪個作品?它是什么樣的?(引導幼兒從形狀和花紋去觀察和欣賞)。
2、出示陶藝課件,幼兒欣賞精美的陶藝作品。
你們瞧,我這兒還有更多的陶藝作品。(教師介紹個別作品)。
四、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裝飾陶藝作品(加背景音樂)。
1、師:我有好多未完成的作品,現(xiàn)請你們來裝飾一下,讓它們變的更漂亮!
2、幼兒分組合作裝飾陶藝,教師鼓勵幼兒用上陶藝工具。
你們真棒,作品太美了!現(xiàn)我們拿著我們的作品請其他小朋友來欣賞!
自評:
優(yōu)點:
1、教師給幼兒提供了一個自由想象和表達的空間,幼兒們在本活動中能盡情地想象、猜測、描述、表達。
2、本活動的各環(huán)節(jié)都很清晰,層層遞進,讓幼兒們從欣賞圖片到欣賞事物到欣賞大師作品再到動手操作。陶藝的魅力不斷影響著幼兒,從而培養(yǎng)了幼兒對陶文的熱愛。
3、課堂氣氛較好,幼兒、教師、陶文很自然和諧的融合在一起。
不足之處:
1、由于準備不是很充分,將欣賞大師作品這一環(huán)節(jié)漏掉了,所以只能將它移到最后一環(huán)節(jié)。
2、大師作品的圖片不夠豐富與美觀。
3、裝飾材料不夠豐富。
建議:
可收集制作陶罐過程,將它與欣賞陶藝作品相結合。
陶藝示范課教案篇一
1.音樂游戲導人,幼兒戴上魚頭飾進行游戲。
(1)教師:早晨海龍王打來電話,請我們這些小魚到海底玩一玩。讓我們出發(fā)吧!
孩子天生喜歡游戲,因此在活動中設計與主題相關的游戲情景有時是相當必要的。在本活動環(huán)節(jié),我們以去海底游玩為游戲情景讓幼兒感到欣喜,幼兒的注意力集中了,對于接下來的配對游戲有相當好的鋪墊作用。
(2)教師:看,這里有許多照片。哪張是你的呢?(請幼兒找到和自己頭飾一樣的圖片,并站在它的前面)。
(3)教師:這是什么?神仙魚是什么樣的?身上有什么樣的花紋?(幼兒仔細觀察并講述其特征)。
(4)教師小結:神仙魚就像是兩個一大一小的三角形組成的,身上的花紋五彩斑斕,很漂亮!今天我們就用陶泥來制作神仙魚吧!
2.引導幼兒學習在泥板上用刻畫和貼畫的方法制作神仙魚。
(1)教師:我們怎樣來制作神仙伍呢?(幼兒講述自己的制作經驗)。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可以充分遷移幼兒的已有制作經驗,總結出各種不同的制作方法,使幼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到提高。
(2)教師小結:我們先拍好泥板,然后在泥板上刻畫出一大一小的兩個三角形,把兩個三角連接起來,最后用多余的泥巴制作成泥條或泥片來裝飾魚身上的花紋。看誰的神仙魚最特別、最神奇!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鼓勵幼兒大膽制作,適當幫助能力弱的幼兒完成制作。
要點提示:
(1)貼魚身上花紋的時候,注意牢固、美觀。
(2)提醒幼兒制作和別人不一樣的神仙魚,力求造型多樣化。
4.評價活動。
(1)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
(2)教師對構思新穎的作品予以肯定。
陶藝示范課教案篇二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認識什么是性侵害;了解性侵害的主要形式;知道防范和應對性侵害行為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2、引導學生了解性侵害發(fā)生的時間和主要場所,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應變處置能力。
3、在遭遇性侵犯前如何提高警惕,學會逃脫。
4、在遭遇性侵犯后,如何處理。
教學過程。
一:讓學生了解身體的隱私部位。
2、在什么情況下需要提高警惕。二:了解性侵害的定義和性侵害的形式。
2、了解性侵的對象不僅僅是女孩,也包括男孩。實施侵害的人不僅是陌生人也包括熟人。
三、教師小結:
1、常見的性侵害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1)暴力型性侵害(2)脅迫型性侵害(3)社交型性侵害(4)誘惑型性侵害(5)滋擾型性侵害。
2、教師小結:
(1)我們要對性侵犯的行為勇敢的說“不”。(2)不要輕易接受陌生人或他人的飲料和食品。
(3)不要獨自到偏僻的地方去玩耍。不要隨便去同學或熟人家玩。(4)不要跟不認識的人外出,不要給不認識的人帶路。
(5)一個人在家時要把門窗關好。在開門前應問清來人是誰,不要輕易讓外人進屋。即使是你比較熟悉的人。
陶藝示范課教案篇三
區(qū)角活動制作一個平面的海底世界,鼓勵幼兒在陶藝區(qū)角繼續(xù)制作神仙魚,然后把自己制作的魚自由擺放到海底世界的背景畫面中,這樣魚游動時的方向性就能很好地體現(xiàn)出來。幼兒通過觀察,能意識到在關于“海底世界”的美術活動中如何更好地處理畫面效果。
陶藝示范課教案篇四
1.幼兒聽《多啦a夢》主題曲,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你們聽過這首歌嗎?是哪部動畫片里的?
2.展示動畫人物:多啦a夢,了解它的外形特征。
師:今天多啦a夢來到我們班做客,瞧,你喜歡它嗎?喜歡它什么地方?
小結:多啦a夢很可愛,有一個又圓又大的腦袋,兩只圓圓的眼睛,一張大大的嘴巴,還有三根胡須,最最特別的是身體上還有個神奇的半圓形口袋呢!
3.欣賞圖片,激發(fā)幼兒創(chuàng)作欲望(1)師:除了在動畫片里,你還在哪里見過多啦a夢?
過渡: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人們都很喜歡多啦a夢,利用它還做了很多東西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2)欣賞多啦a夢衍生的生活用品。
師:瞧,多啦a夢變成了什么?你從哪里看出來這是多啦a夢的?
過渡:設計師真有創(chuàng)意,利用多來a夢做出拖鞋,做出了……,你們喜歡嗎?想不想自己也來當設計師,做出更有創(chuàng)意、與眾不同的作品。
師:誰來說說你想設計一件怎樣的作品呢?準備怎么做?請你和好朋友們一起商量一下。
4.交代制作要求,幼兒創(chuàng)作,教師指導。
(1)師:大家的想法真不錯,有的小朋友想做……有的想做……,但是我們的作品一定要把多啦a夢的外形特征表現(xiàn)出來,現(xiàn)在就請小設計師們試一試吧。
(2)幼兒創(chuàng)作,教師指導5.評價活動(1)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
(2)教師對裝飾新穎的作品予以表揚。
6.延伸活動。
師:剛才小朋友做了多啦a夢的不同生活用品,下課后可以和好朋友討論一下,利用多啦a夢還可以做哪些東西,等下次陶藝課的時候再請你來試一試。
陶藝示范課教案篇五
1)用手握住拍子的前端部分,一邊拍一邊晃動手腕,這樣能夠讓泥球很快地展開來。
2)最重要的是拍幾下后就要把陶泥翻個身,以免泥巴粘在桌子上。
3)拍的時候用力要均勻。
3.裝飾泥板,注意細節(jié)刻畫。
(1)教師:泥板已經好了,可是光禿禿的不漂亮,我們可以在泥板上添些什么呢?(幼兒大膽建議)今天我們還要在泥板上用特殊的工具作畫,你想畫什么呢?(幼兒講述,教師有選擇地示范作畫)。
(2)教師:拍好泥板以后,我們就可以在泥板上刻畫出美麗的線條和圖案了。
4.幼兒嘗試拍泥板并作畫。
(1)教師交代注意事項及安全、衛(wèi)生要求。
(2)請先完成作品的幼兒輕聲交流作品內容。
5.展示幼兒作品,幼兒互評,教師有選擇地點評。
陶藝示范課教案篇六
陶藝課教案陶藝欣賞,(工具介紹)教學目的:
學習手工成形的技法,研究各種成形方法的特點。通過學習,學會制作生活中常見的器物,體驗制陶的樂趣,并在制作過程中思考陶瓷作品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為今后的陶藝教學打下基礎。
教具:課件,圖片教學過程:
一,介紹陶藝準備需要的用具。
(1)帆布或麻布。作用:這些材料與粘土不會粘連,在泥板成形時很實用。
(2)碾棍。作用:用光滑的硬木做成,用于壓制泥板。(3)木條。作用:厚度不同,成對結合碾棍和帆布使用,制備特定厚度的泥板時用。
(4)刮刀。作用:一種實用性工具三角形刮刀用于切割泥板。(5)修形刀。作用:通常為木制,也可用塑料或其它材料制成,是手工成形的基本工具。這些工具考慮到功能的多樣性而有各種形狀的刀頭。
2,陶藝作品欣賞,制作方法介紹。
教學目的:
學習手工成形的技法,研究各種成形方法的特點。通過學習,學會制作生活中常見的器物,體驗制陶的樂趣,并在制作過程中思考陶瓷作品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為今后的陶藝教學打下基礎。
教具:課件,圖片教學過程:
學生陶藝塑造的形式不外乎這幾種:(配合圖片介紹)(a)手捏成型。(b)泥板成型。(c)泥條盤筑成型。(d)挖空法。(e)綜合成型。
因此,學生的陶藝作品造型簡潔,表面粗糙,形象簡單化,表面裝飾往往采用粘粘泥球、泥條、泥塊或刻、挖、鏤、刮。
制作時,應該膽子很大,無拘無束,塑造的形象比較隨意,不考慮形象的特征與比例,更不會想到成型的技巧與泥面的厚薄,因而造型比較稚拙和隨心所欲,不注意表面的裝飾。
作業(yè):仔細觀察身邊的水杯3,我的小水杯(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學習手工成形的技法,研究各種成形方法的特點。通過學習,學會制作生活中常見的器物,體驗制陶的樂趣,并在制作過程中思考陶瓷作品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為今后的陶藝教學打下基礎。
教具:課件,圖片,陶泥教學過程:
一,欣賞圖片。
1,仔細觀察各種杯子。
2,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喜歡的類型和風格。3,初步設計自己想要做的杯子樣式。二,找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平壓。
自由)三,開始制作四,小結。
4,我的小水杯(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學習手工成形的技法,研究各種成形方法的特點。通過學習,學會制作生活中常見的器物,體驗制陶的樂趣,并在制作過程中思考陶瓷作品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為今后的陶藝教學打下基礎。
教具:課件,圖片,陶泥教學過程:
一,在上一節(jié)課的基礎上繼續(xù)制作“我的小水杯”。
1隨時遇到困難隨時與全班同學一起解決。2個別輔導,對于年齡較小的同學多加指導。二,在制作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不要一味追求“象”。
把自己的想象和個性加入作品中,才是創(chuàng)作。發(fā)揮想象力,把自己獨特的想法,實現(xiàn)在作品中才是我們的目標。
三,給自己的作品起一個名字。
5,我的小水杯(第三課時)。
教學目的:
學習手工成形的技法,研究各種成形方法的特點。通過學習,學會制作生活中常見的器物,體驗制陶的樂趣,并在制作過程中思考陶瓷作品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為今后的陶藝教學打下基礎。
教具:課件,圖片,陶泥教學過程:
一,把起好名字的作品展示出來,由小作者作簡單的介紹。
1,名字的由來2,自己的想法3,制作的方法。
4,最滿意,最亮點之處二,同學互相評價,互相交流。
1你最喜歡的地方。
2你最不喜歡的地方。
3最值得你學習之處。
三,由同學選出最受歡迎的5件作品。
作業(yè):把你平時最愛吃的水果仔細觀察一下(兩種)6,我最愛的水果(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挖掘和凸現(xiàn)學生的智慧和才能,讓學生通過陶藝的欣賞與制作,培養(yǎng)了他們的動腦和動手的能力,當學生在用泥巴制作陶藝時,手腦并用,可以促進學生手指肌肉的協(xié)調發(fā)展,使其有效開發(fā)右腦,增強學生對工藝美術的興趣,從而全面地發(fā)展學生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形象思維能力,提高審美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品質。
教具:陶泥,圖片教學過程:
一,欣賞圖片。
1觀察各種水果二,同學互相討論。
1自己喜歡哪種水果2喜歡的水果有什么特點。
3在你喜歡的水果的固有形象下,你想給它添加什么呢?使它更美更誘人。三,設計思路。
1風格2制作方法3亮點四,開始制作。
7,我最愛的水果(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挖掘和凸現(xiàn)學生的智慧和才能,讓學生通過陶藝的欣賞與制作,培養(yǎng)了他們的動腦和動手的能力,當學生在用泥巴制作陶藝時,手腦并用,可以促進學生手指肌肉的協(xié)調發(fā)展,使其有效開發(fā)右腦,增強學生對工藝美術的興趣,從而全面地發(fā)展學生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形象思維能力,提高審美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品質。
教具:陶泥,圖片教學過程:
一,在上一節(jié)課的基礎上繼續(xù)制作“我最愛的水果”。
1隨時遇到困難隨時與全班同學一起解決。2個別輔導,對于年齡較小的同學多加指導。二,在制作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不要一味追求“象”。
把自己的想象和個性加入作品中,才是創(chuàng)作。發(fā)揮想象力,把自己獨特的想法,實現(xiàn)在作品中才是我們的目標。
三
給自己的作品起一個名字。
8,我最愛的水果(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挖掘和凸現(xiàn)學生的智慧和才能,讓學生通過陶藝的欣賞與制作,培養(yǎng)了他們的動腦和動手的能力,當學生在用泥巴制作陶藝時,手腦并用,可以促進學生手指肌肉的協(xié)調發(fā)展,使其有效開發(fā)右腦,增強學生對工藝美術的興趣,從而全面地發(fā)展學生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形象思維能力,提高審美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品質。
教具:陶泥,圖片教學過程:
一,把起好名字的作品展示出來,由小作者作簡單的介紹。
1,名字的由來2,自己的想法3,制作的方法。
4,最滿意,最亮點之處二,同學互相評價,互相交流。
1你最喜歡的地方。
2你最不喜歡的地方。
3最值得你學習之處。
三,由同學選出最受歡迎的5件作品。作業(yè):去蛋糕店觀察各種蛋糕(小塊)。
一塊蛋糕(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學習手工成形的技法,研究各種成形方法的特點。通過學習,學會制作生活中常見的器物,體驗制陶的樂趣,并在制作過程中思考陶瓷作品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為今后的陶藝教學打下基礎。教具:圖片,陶泥教學過程:
一
欣賞圖片。
1仔細觀察各種蛋糕。
2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喜歡的類型和風格。3初步設計自己想要做的蛋糕樣式。二。
找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平壓。
自由)五,開始制作六,小結。
一塊蛋糕(第二課時)教學目的:
學習手工成形的技法,研究各種成形方法的特點。通過學習,學會制作生活中常見的器物,體驗制陶的樂趣,并在制作過程中思考陶瓷作品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為今后的陶藝教學打下基礎。教具:圖片,陶泥教學過程:
一,在上一節(jié)課的基礎上繼續(xù)制作“一塊蛋糕”。
1隨時遇到困難隨時與全班同學一起解決。2個別輔導,對于年齡較小的同學多加指導。二,在制作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不要一味追求“象”。
把自己的想象和個性加入作品中,才是創(chuàng)作。發(fā)揮想象力,把自己獨特的想法,實現(xiàn)在作品中才是我們的目標。
三
給自己的作品起一個名字。
教學目的:
一塊蛋糕(第三課時)。
學習手工成形的技法,研究各種成形方法的特點。通過學習,學會制作生活中常見的器物,體驗制陶的樂趣,并在制作過程中思考陶瓷作品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為今后的陶藝教學打下基礎。教具:圖片,陶泥教學過程:
一
把起好名字的作品展示出來,由小作者作簡單的介紹。
1名字的由來2自己的想法3制作的方法。
4最滿意,最亮點之處二。
同學互相評價,互相交流。
1你最喜歡的地方。
2你最不喜歡的地方。
3最值得你學習之處。
三
由同學選出最受歡迎的5件作品。作業(yè):觀察身邊的各種花瓶12美麗的花瓶(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學習手工成形的技法,研究各種成形方法的特點。通過學習,學會制作生活中常見的器物,體驗制陶的樂趣,并在制作過程中思考陶瓷作品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為今后的陶藝教學打下基礎。
教具:課件,圖片教學過程:
一
欣賞圖片。
找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平壓。
自由)三。
開始制作四。
小結13美麗的花瓶(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學習手工成形的技法,研究各種成形方法的特點。通過學習,學會制作生活中常見的器物,體驗制陶的樂趣,并在制作過程中思考陶瓷作品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為今后的陶藝教學打下基礎。
教具:課件,圖片教學過程:
一,在上一節(jié)課的基礎上繼續(xù)制作“美麗的花瓶”。
1隨時遇到困難隨時與全班同學一起解決。2個別輔導,對于年齡較小的同學多加指導。二,在制作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不要一味追求“象”。
把自己的想象和個性加入作品中,才是創(chuàng)作。發(fā)揮想象力,把自己獨特的想法,實現(xiàn)在作品中才是我們的目標。
三
給自己的作品起一個名字。
美麗的花瓶(第三課時)。
教學目的:
學習手工成形的技法,研究各種成形方法的特點。通過學習,學會制作生活中常見的器物,體驗制陶的樂趣,并在制作過程中思考陶瓷作品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為今后的陶藝教學打下基礎。教具:課件,圖片教學過程:
一
把起好名字的作品展示出來,由小作者作簡單的介紹。
1名字的由來2自己的想法3制作的方法。
4最滿意,最亮點之處二。
同學互相評價,互相交流。
1你最喜歡的地方。
2你最不喜歡的地方。
3最值得你學習之處。
三
由同學選出最受歡迎的5件作品。作業(yè):觀察身邊的各種盤子。
15漂亮的盤子(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挖掘和凸現(xiàn)學生的智慧和才能,讓學生通過陶藝的欣賞與制作,培養(yǎng)了他們的動腦和動手的能力,當學生在用泥巴制作陶藝時,手腦并用,可以促進學生手指肌肉的協(xié)調發(fā)展,使其有效開發(fā)右腦,增強學生對工藝美術的興趣,從而全面地發(fā)展學生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形象思維能力,提高審美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品質。
教具:陶泥,圖片教學過程:
一
欣賞圖片1仔細觀察各種盤子。
2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喜歡的類型和風格。3初步設計自己想要做的盤子樣式。二。
找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平壓。
自由)三。
開始制作四。
小結。
教學目標:挖掘和凸現(xiàn)學生的智慧和才能,讓學生通過陶藝的欣賞與制作,培養(yǎng)了他們的動腦和動手的能力,當學生在用泥巴制作陶藝時,手腦并用,可以促進學生手指肌肉的協(xié)調發(fā)展,使其有效開發(fā)右腦,增強學生對工藝美術的興趣,從而全面地發(fā)展學生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形象思維能力,提高審美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品質。
教具:陶泥,圖片教學過程:
一,在上一節(jié)課的基礎上繼續(xù)制作“美麗的盤子”。
1隨時遇到困難隨時與全班同學一起解決。2個別輔導,對于年齡較小的同學多加指導。二,在制作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不要一味追求“象”。
把自己的想象和個性加入作品中,才是創(chuàng)作。發(fā)揮想象力,把自己獨特的想法,實現(xiàn)在作品中才是我們的目標。
三
給自己的作品起一個名字。
漂亮的盤子(第二課時)15。
漂亮的盤子(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挖掘和凸現(xiàn)學生的智慧和才能,讓學生通過陶藝的欣賞與制作,培養(yǎng)了他們的動腦和動手的能力,當學生在用泥巴制作陶藝時,手腦并用,可以促進學生手指肌肉的協(xié)調發(fā)展,使其有效開發(fā)右腦,增強學生對工藝美術的興趣,從而全面地發(fā)展學生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形象思維能力,提高審美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品質。
教具:陶泥,圖片教學過程:
一
把起好名字的作品展示出來,由小作者作簡單的介紹。
1名字的由來2自己的想法3制作的方法。
4最滿意,最亮點之處二。
同學互相評價,互相交流。
1你最喜歡的地方。
2你最不喜歡的地方。
3最值得你學習之處。
三
由同學選出最受歡迎的5件作品。
陶藝示范課教案篇七
第一課時美麗的杯子。
教學目標:
1、學習用泥條盤筑的方法做出自己喜歡的杯子形狀。
2、通過對杯子的裝飾,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
活動準備:
1、各種杯子的圖片、具有現(xiàn)代氣息的圖片。
2、瓷泥每人一份、轉盤,木工具等。
難點與重點:學習掌握一些簡單的泥條盤筑的方法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3、通過學習,幼兒可以獨立創(chuàng)作器皿的形態(tài)。
1、杯子的造型有哪些?
2、杯子的種類,你知道有哪些嗎?它是什么樣子的?
今天我們一起用泥來做各種各樣的杯子,好嗎?
二、教師講解示范制作方法。
1、請幼兒說說杯子各部分的形狀.2、請幼兒說說想把杯子做成什么形狀用什么裝飾。
三、幼兒制作,教師巡視。
第二課時美麗的小金魚。
教學目標:
1、學習用泥巴做出自己喜歡的金魚形狀。
2、通過對金魚身體裝飾,把握魚的外部特征。
3、讓幼兒通過對泥巴的處理,使其立體化,達到幼兒心中的效果?;顒訙蕚洌?BR> 1、給孩子欣賞部分魚的陶藝作品。
2、瓷泥每人一份、轉盤,木工具等。
難點與重點:學習掌握一些簡單的雕塑的方法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1、魚的顏色有哪些?
2、魚的種類,你知道有哪些嗎?它是什么樣子的,形狀是什么樣子?
今天我們一起用泥來做各種各樣的魚,好嗎?
二、教師講解示范制作方法。
1、請幼兒說說魚的特征.2、請幼兒說說魚的表面裝飾效果。
三、幼兒制作,教師巡視。
第三課時海底世界。
教學目標:
1、學習用泥巴做出圓球的形態(tài)。
2、通過泥球和簡單的雕塑結合做出心中的海龜形態(tài)。
3、讓孩子進行陶藝活動,學會用不同的形態(tài)去創(chuàng)作?;顒訙蕚洌?BR> 1、給幼兒看一張海龜?shù)男螒B(tài)。
2、瓷泥每人一份、轉盤,木工具,碗等。
難點與重點:學習掌握一些簡單的泥條盤筑的方法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1、小朋友你們去看過海底世界嗎?
2、海底動物種類有哪些,你知道有哪些嗎?它是什么樣子的?
今天我們一起用泥來做一只海龜,好嗎?
二、教師講解示范制作方法。
1、請幼兒說說海龜?shù)男螤?2、請幼兒說說海龜?shù)谋巢刻卣鳌?BR> 三、幼兒制作,教師巡視第四課時昆蟲的世界——七星瓢蟲。
教學目標:
1、學習用不同的方法結合做出昆蟲的特征。
2、通過對身體的裝飾,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
3、讓孩子進行陶藝活動,開發(fā)創(chuàng)造能力?;顒訙蕚洌?BR> 1、七星瓢蟲的圖片。
2、瓷泥每人一份、轉盤,木工具等。
難點與重點:學習掌握一些簡單的制作的方法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1、七星瓢蟲由哪幾部分組成?
2、它是什么樣子的?
今天我們一起用泥來做美麗的七星瓢蟲,好嗎?
二、教師講解示范制作方法、請幼兒說說七星瓢蟲各部分的形狀.2、請幼兒說說想用什么裝飾。
三、幼兒制作,教師巡視早福班學期:共3學期課時:共計4課時第一課時。
美麗的蘑菇教學目標:
1、學習用泥片成型的方法做出蘑菇的形狀。
2、讓幼兒學會蘑菇表面的裝飾方法。
3、通過學習,幼兒可以掌握陶藝的基本技法。活動準備:
1、蘑菇的陶藝作品給幼兒欣賞。
2、瓷泥每人一份、轉盤,木工具等。
難點與重點:學習掌握一些簡單的泥片成型的方法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1、小朋友你們見過蘑菇嗎你們感覺它漂亮嗎?
2、它的外表像什么?
今天我們一起用泥片來做蘑菇的形狀,好嗎?
三、幼兒制作,教師巡視。
第二課時。
泥片成型教學目標:
1、學習用泥片成型的方法做出杯子的形狀。
2、通過對杯子外部的裝飾,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
3、讓孩子進行陶藝活動,體驗泥巴----泥片-----杯子的整個過程?;顒訙蕚洌?BR> 1、各種杯子的圖片.。
2、瓷泥每人一份、轉盤,木工具等。
難點與重點:學習掌握一些簡單的泥片成型的方法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二、教師講解示范制作方法、讓孩子在桌上用泥巴敲打出泥板。
2、底部畫出想要的形狀圓和長方體正方體.三、幼兒制作,教師巡視。
第三課時浮雕花。
教學目標:
1、學習用泥片和堆花做出花的形態(tài)。
2、通過對圓盤的裝飾,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
3、讓孩子進行陶藝活動,體驗泥巴----泥片-----花朵的整個過程?;顒訙蕚洌?BR> 1、欣賞牡丹花的圖片.。
2、瓷泥每人一份、轉盤,木工具等。
難點與重點:學習掌握一些簡單的泥片成型的方法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1、小朋友你們知道怎樣把泥巴變成花瓣嗎.2、泥巴怎樣組合成花瓣呢。
今天我們一起用泥巴做各種各樣花朵,好嗎?
二、教師講解示范制作方法、讓孩子在桌上用泥巴敲打出泥板。
2、上面貼出想要的花朵形狀。
三、幼兒制作,教師巡視第四課時可愛的大熊貓教學目標:
1、學習用雕塑的方法堆出熊貓的形狀。
2、通過對熊貓組合,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
3、讓孩子進行陶藝活動?;顒訙蕚洌?BR> 1、欣賞熊貓的圖片。
2、瓷泥每人一份、轉盤、木工具等。
難點與重點:學習掌握一些簡單的雕塑成型的方法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1、小朋友你們見過可愛的大熊貓嗎。
2、熊貓有哪些特征。
今天我們一起用泥巴做一只可愛的大熊貓,好嗎?
二、教師講解示范制作方法、讓孩子在桌上做出熊貓的頭部和身體。
2、進行組裝和連接準確把握其形態(tài)特征。
三、幼兒制作,教師巡視。
畢加索6—8共3學期課時4課時。
第一課時孔雀的造型(雕塑)。
教學目標:
1、學習用雕塑的形式做出孔雀的形態(tài)。
2、通過對孔雀頭部和尾部的裝飾,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活動準備:
1、孔雀開屏的形態(tài)的圖片。
2、瓷泥每人一份、轉盤,木工具等。難點與重點:學習掌握一些雕塑的成型方法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1、孔雀漂亮嗎?
2、孔雀尾部特征,今天我們一起用泥來做孔雀好嗎?
二、教師講解示范制作方法。
1、教幼兒做出孔雀的外部的形態(tài).2、請幼兒說說孔雀的王冠的形狀,尾部用什么裝飾。
三、幼兒制作,教師巡視。
第二課時。
動物世界——大象。
教學目標:
1、學習用泥片成型的方法做出大象的形態(tài)。
2、通過學習讓學生掌握獨立制作的能力進而擴展。
3、讓孩子進行陶藝活動,體驗泥巴----泥片-----大象的整個過程。活動準備:
1、大象的圖片.。
2、瓷泥每人一份、轉盤,木工具報紙等。
難點與重點:學習掌握一些簡單的泥片成型的方法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1、小朋友你們去過動物園嗎,你們見過大象嗎。
2、大象的整個身體由哪幾部分組成。
今天我們一起用泥巴做出大象身體各部分然后組裝,好嗎?
三、幼兒制作,教師巡視。
第三課時小馬。
教學目標:
1、學習用泥片成型的方法做出馬的形狀。
2、通過對馬的外部雕塑,培養(yǎng)孩子的形體意識。
3、讓孩子進行陶藝活動,對形體進行準確的塑造。活動準備:
1、小馬的陶藝作品.。
2、瓷泥每人一份、轉盤,木工具等。
難點與重點:學習掌握一些簡單的泥片成型的方法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二、教師講解示范制作方法、讓孩子在轉盤上用雕塑的方法做出馬的形狀。
三、幼兒制作,教師巡視。
第四課時。
拉坯——碗的成型教學目標:
1、學習用拉坯的方法做出自己喜歡的形狀。
2、通過對坯體的處理達到自己想要的異性效果,增加孩子的想象力。
3、讓孩子分組進行陶藝拉坯的體驗活動?;顒訙蕚洌?BR> 1,拉坯的過程演示。
2、把泥巴分為等量的部分,機器,水,電源。
難點與重點:學習掌握一些簡單的泥條盤筑的方法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1、小朋友你們喜歡哪些形狀啊杯子碗花瓶荷花葉等?
2、你知道古代人們怎樣做瓷器的嗎?
今天我們一起用泥來做各種各樣的花瓶,好嗎?
二、教師講解示范制作方法。
1、請幼兒說說自己喜歡的形狀。
2、和孩子講解陶瓷的成型的方法。
三、小朋友制作,教師巡視.大師班共3期課時4課時。
第一課時美麗的花瓶。
教學目標:
1、學習用泥條盤筑的方法做出自己喜歡的形狀。
2、通過對花瓶的裝飾,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
3、讓孩子進行陶藝活動,體驗泥條的魅力?;顒訙蕚洌?BR> 1、各種花瓶的圖片、具有現(xiàn)代氣息的圖片。
2、瓷泥每人一份、轉盤,木工具等。
難點與重點:學習掌握一些簡單的泥條盤筑的方法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1、花瓶的造型有哪些?
2、花瓶的種類,你知道有哪些嗎?它是什么樣子的?
今天我們一起用泥來做各種各樣的花瓶,好嗎?
二、教師講解示范制作方法。
1、請幼兒說說花瓶各部分的形狀.2、請幼兒說說想把花瓶做成什么形狀用什么裝飾。
三、幼兒制作,教師巡視。
第二課時。
紫砂茶壺的制作教學目標:
1、學習用泥片成型的方法做出茶壺的形狀。
2、通過孩子的動手懂得傳統(tǒng)工藝的制作方法。
3、讓孩子進行陶藝活動,體驗泥巴----泥片-----茶壺的整個過程?;顒訙蕚洌?BR> 1、各種茶壺的圖片.。
2、瓷泥每人一份、轉盤,木工具,拍子等。
難點與重點:學習掌握一些簡單的泥片成型的方法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1、小朋友泥巴我們怎樣把它變成泥片呢.2、你知道傳統(tǒng)茶壺是怎樣成型的嗎。
今天我們一起用泥片做出茶壺,好嗎?
二、教師講解示范制作方法、讓孩子在桌上用泥巴敲打出泥片。
2、底部畫成圓。3.拍打泥片4制作把手和嘴5做出蓋子.三、幼兒制作,教師巡視。
第三課時。
抽象的人。
教學目標:
1、學習用泥片泥條雕塑成型結合的方法做出人面部的形狀。
2、通過對面部的裝飾,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
3、讓孩子進行陶藝活動,學會的基本方法?;顒訙蕚洌?BR> 1、陶藝抽象人物圖片.。
2、瓷泥每人一份、轉盤,木工具等。
難點與重點:學習掌握一些簡單的泥片成型的方法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1、小朋友我們的五官包含哪些部分。
2、我們應怎樣用泥條做出五官的特征。
今天我們一起用泥巴做出抽象的人物,好嗎?
二、教師講解示范制作方法、讓孩子做出圓柱的臉部特征。
2、做出眼睛鼻子和嘴巴。
三、幼兒制作,教師巡視第四課時。
拉坯成型。
教學目標:
1、學習用拉坯的方法做出自己喜歡的形狀。
2、通過對坯體的處理達到自己想要的異性效果,增加孩子的想象力。
3、讓孩子分組進行陶藝拉坯的體驗活動?;顒訙蕚洌?BR> 1,拉坯的過程演示。
2、把泥巴分為等量的部分,機器,水,電源。
難點與重點:學習掌握一些簡單的泥條盤筑的方法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1、小朋友你們喜歡哪些形狀啊杯子碗花瓶荷花葉等?
2、你知道古代人們怎樣做瓷器的嗎?
今天我們一起用泥來做各種各樣的花瓶,好嗎?
二、教師講解示范制作方法。
1、請幼兒說說自己喜歡的形狀。
2、和孩子講解陶瓷的成型的方法。
三、小朋友制作,教師巡視.
陶藝示范課教案篇八
1、激發(fā)創(chuàng)編詩歌的愿望,嘗試使用詩歌的語言創(chuàng)編《云彩和風兒》,并能自信地講述創(chuàng)編內容。
2、培養(yǎng)幼兒想象的豐富性,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和積極向上的情感。
3、通過感受詩歌優(yōu)美地意境,培養(yǎng)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前,幼兒已多次觀察過云彩的變化,對云的形成有了初步的了解。
已欣賞過散文《云彩和風兒》。
多媒體教具一套。已運用多種材料和不同的方法表現(xiàn)了云的形態(tài),并制作成云彩畫。
感受散文詩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培養(yǎng)幼兒的欣賞能力,發(fā)展言語表達能力,嘗試創(chuàng)編。
一、談話:我制作的云彩。
1、觀看云彩壁畫,幼兒介紹自己前段時間制作的云朵,說說制作的云朵像什么。
2、運用多媒體教具引導幼兒觀察各種各樣的云。
師:“現(xiàn)在,我們再來看看千變萬化云,看一看這些云像什么?”(配樂欣賞詩歌:云彩和風兒)。
二、討論。
云彩變了些什么?云彩為什么有趣?為什么云彩會變?
三、配樂朗誦《云彩和風兒》。
四、游戲創(chuàng)編詩歌:會變的云彩。
1、幼兒用動作來表現(xiàn)云彩。老師扮“風兒”,幼兒扮“云彩”。“風兒”一吹,“云彩”就變出不同造型來,用詩歌的語言表達云彩的變化。
2、幼兒分組進行創(chuàng)編詩歌活動。
五、延伸活動:
在語言角定制一本詩歌本,供幼兒繼續(xù)詩歌的創(chuàng)編。
在表演角活動時,可以繼續(xù)進行游戲,表演云彩的變化。
陶藝示范課教案篇九
現(xiàn)在的通訊越來越發(fā)達,寫信好象被漸漸淡忘,郵票對現(xiàn)在的孩子來說幾乎是陌生的。而這小小的郵票的作用,是孩子們不為所知的,郵票的精美孩子們就更不了解了。因此設計了這節(jié)《郵票》課(陶藝),主要是讓孩子們知道郵票的作用,郵票的精美使很多人來收藏它,欣賞它,孩子們在欣賞各種圖案的郵票后,陶藝郵票的制作將把這節(jié)課推向了高潮。
1、幼兒欣賞郵票,嘗試用線,點,面來裝飾郵票。
2、增進幼兒裝飾美的感受和經驗。
集郵冊1本。
1、引題。
小兔子想寄地封信給它的朋友小羊,可它的這封信寄不出去,我們來幫幫它吧。
2、出示郵票。
(1)師: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知道郵票有什么用途嗎?
3、欣賞郵票。
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些郵票,我們也來欣賞一下好嗎?
4、師生討論:你看到的郵票是怎樣的?(有花邊,有幣值,有美麗的圖案)。
(1)老師小結:剛才有小朋友看見郵票上有美麗的圖案,和表示郵票價值的幣值,在郵票的旁邊有白色花邊。
(2)這是郵票設計師們設計的,如果你是郵票設計師,你準備設計怎樣的郵票圖案?(自由回答)。
5、老師講解。
(1)郵票的旁邊有一條白邊,我們在設計的時候也要留下一條白邊,然后在郵票的框內用點、線條或者塊面來裝飾圖案。
(2)你們愿不愿意也來設計一張郵票?
6、幼兒操作。
老師指導,提醒幼兒裝飾好郵票的一條花邊。
7、活動評價。
(1)誰愿意將自己設計的郵票介紹給大家聽聽?
(2)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
這節(jié)課環(huán)節(jié)清楚,教態(tài)自然,讓孩子們從不認識郵票到設計郵票,這個過程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大的進步,只是小小的郵票如果放在幻燈機下讓孩子們觀察,郵票的圖案再豐富點的話,我想,孩子的設計思路會更廣,做出的郵票會更豐富。
陶藝示范課教案篇十
現(xiàn)代教學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fā)點;根據(jù)這一教學理念,結合本節(jié)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本節(jié)課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根據(jù)《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理念,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不同需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啟發(fā)學生自創(chuàng)、自學、自練、合作練習,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合作意識和社會適應能力,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與生活態(tài)度。
教材是進行教學的評判憑據(jù),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首先,我對本節(jié)教材進行一定的分析:
足球腳內側傳球選自人教版水平四足球的內容,該動作由判斷球的落點,迅速移動選好位置,正確部位迎撤緩沖,身體護球快速跟進等幾個環(huán)節(jié)組成。足球腳內側停球教學對于培養(yǎng)中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展力量、協(xié)調、靈敏等身體素質有著積極的作用,同時還能培養(yǎng)團結合作的意識和勇于克服困難的優(yōu)良品質,學習足球腳內側接球動作是足球技術的基礎,為后面深入學習腳內側接空中球、反彈球、其它腳背接球、足球戰(zhàn)術配合等做好積極的準備。
教學必須符合學生的天性和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我將學生的情況分析如下:
初中學生,體育的運動技能雖然有差異,但學生總體身體素質都比較好,同學之間團結合作,學生求知欲強,學習積極性高,上進心強,平時活潑、好動。組織紀律性和集體榮譽感很強,有比較強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善于學習,本課采用了講解、示范、啟發(fā)、模仿、創(chuàng)新、競賽等教學方法,以及各種新穎的練習方法。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層層剖析,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潛在能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更好地促進學生努力達到教學目標。
從課程標準中“學生為本”的基本理念出發(fā),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學生能夠說出腳內側停球的幾種方法,85%能夠準確把握停球時機和迎球后撤動作協(xié)調。
【過程與方法】。
通過分組練習,學練結合,發(fā)展力量、靈敏、協(xié)調等身體素質。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練習過程中形成團結合作的意識,培養(yǎng)勇于克服困難的優(yōu)良品質。
教學目標已經確立,教學重難點就顯而易見:
【重點】。
準確判斷球的落點及選位。
【難點】。
觸球瞬間做到迎撤緩沖。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注重教學方法,因此我采用了:
教法:講解示范法、糾正錯誤法、觀察評價法、游戲法。
學法:探究法、觀察法,分組練習法。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根據(jù)“教師指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設計以下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開始部分。
良好的開始是保證上好課的前提條件,在開課之初首先進行課堂常規(guī)。
體委整隊,報告人數(shù),師生問好,教師簡要介紹教學內容,檢查服裝,安排見習生。課堂常規(guī)是促進學生由下課狀態(tài)轉變?yōu)樯险n狀態(tài)的過渡,并明確本節(jié)的學習目標。隊列練習進一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身心都做好上課準備。接下來我將進行導入環(huán)節(jié),我會采取視頻導入:播放世界杯進球視頻剪輯。提問同學們,老師在剛剛播放的視頻中你們覺得進球的關鍵因素是什么?對!不僅要有精準的踢球,同時還要求有精準的停球技術。怎樣將球停得更穩(wěn)呢?今天就跟隨老師一起來學習足球腳內側停球。良好的導入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為學會提供思考的空間。為后面的教學做好準備。
(二)準備部分。
針對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準備活動我將采用游戲、徒手操、專項準備三種練習。
1.游戲—逗瓜。
方法:學生分成5個小組,8人一個小組圍成一個圓,選出一名同學站在中央喊數(shù),相互之間進行傳球。中間以為同學進行搶斷,如被搶斷傳球人角色互換。
2.專項準備活動。
(1)足球操:頸部繞球、腰部繞球、膝部繞球,伸展運動、繞環(huán)運動。
(2)原地踩球練習、撥球、顛球。
通過游戲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熱身的同時與專項相結合,不僅提高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性,降低肌肉粘滯性,加大關節(jié)靈活性,也為新授技術的學習奠定基礎。
(三)基本部分。
下面進行課程最核心的部分基本部分,我將從教師示范啟發(fā)探究、總結講解技術動作、循序漸進練習、游戲競賽幾個環(huán)節(jié)展開:
1.復習腳內側踢球引導提問:踢球時注意事項?擊球的部位在球的后中部、腳用力在出球方向。通過學生回顧腳內側踢球動作,既對前面的知識點進行回顧,同時也為后面腳內側接球做好鋪墊。
2.腳背內側停球嘗試練習,通過組織教學練習學生會遇到不能停球不到位,掉球等問題。教師在學生練習中提問:停球時運用的.部位?怎樣將球聽得更加的穩(wěn)定?這樣的問題能激發(fā)起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符合新課程標準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程理念。
3.教師總結講解技術動作動作要點:提前判斷球的落點,迅速移動選好位置,正確部位迎撤緩沖,身體護球快速跟進。通過教師講解示范技術動作讓學生把握技術原理,準確理解技術環(huán)節(jié)和注意事項。
4.練習。
俗話說,白看不如一練,我將逐層深入開展練習:
(1)原地模仿練習體會停球的動作方法和要領。(10次)。
(口令練習:教師數(shù)1時,準備;數(shù)2時做停球腿向前迎球,并做后撤動作。)。
(2)兩人一組,相距10米,一人用手拋地滾球,一人迎上去用腳停球。
(糾錯:腳內側觸球,主動去迎球做緩沖動作。)。
(3)兩人相距15—20米,一人用腳背內側、腳背外側傳地滾球或空中球給對方,另一人用腳內側將球停住,用同樣的方法將球回傳,如此反復練習。
(糾錯:注意傳球的準確性,接球時要判斷球的位置,做到動作的協(xié)調,并進行指導糾錯。)。
(4)每人一球對墻練習將彈回的球用腳內側將球停住。
(5)兩人一組相距15—20米,一組第一人用腳內側將球傳給對方,然后跑回隊尾;另一組用腳內側將球停住后再用腳內側回傳,兩組依次輪流進行。
學生在有了一定的技術表象后,采取循序漸進和限制練習,符合水平四認知水平特點和動作技能形成規(guī)律,更加準確掌握技術動作要領。同時在練習中加入學生自主思考探究極大加強學生學習興趣。滿足新課程標準要求,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
4.教師選出優(yōu)生進行展示師生進行自評、互評。
5.游戲——實戰(zhàn)對抗。
方法:學生分成3人為一組,在場地上進行實戰(zhàn)對抗,多運用今天的腳內側傳球加入比賽中。
在游戲中強調安全的同時,并在游戲中運用本節(jié)課的動作的要領,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能夠極大的增加學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四)結束部分。
為了使學生能夠從激烈的比賽狀態(tài)中過渡到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我會帶著學生隨著音樂進行拉伸性的練習,放松結束后,我會引導學生說出本節(jié)課的收獲,教師總結學練情況,表揚先進,激勵全體學生。教師針對學練情況給予鼓勵,肯定幫助學生建立學習自信,提出下一步要求和努力方向。最后宣布下課、師生再見、回收器材,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習慣。
足球40個、足球墻、錄音機1臺、磁帶2盒、足球場。
陶藝示范課教案篇十一
1、進一步鞏固搓圓、壓扁、連接等技能。
2、組合表現(xiàn)花朵造型,并運用添畫的方法豐富作品。
3、能大膽創(chuàng)作,進一步提高動手能力。
1、組織幼兒參觀幼兒同里結構清晰的花朵。
2、花朵圖片多幅,白紙、水彩筆。
3、陶泥人手一份。
1、出示花朵圖片,引起幼兒興趣。
(l)教師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花朵的形狀。(幼兒講述)。
(2)教師畫出花朵的輪廓,讓幼兒了解花瓣的形狀及組合。
2、集體探索,學習制作花朵。
(1)教師:我們可以用陶泥做出一朵漂亮的花。想想,我們可以怎么做?(幼兒講述)。
(2)教師對幼兒的想法給予肯定,同時介紹花朵的制作方法:用搓圓、壓扁的方法組合成一朵花。
幼兒已經有了搓圓、壓扁的經驗,因此教師可以先給幼兒仔細思考的空間和余地,鼓勵他們勇于思考、大膽想象。
(3)教師示范、講解,提醒幼兒注意圓泥片之間的連接并進行添畫。
3、幼兒制作。
(1)引導幼兒用泥球、泥片在白紙上制作花朵,注意花瓣之間的連接。
(2)用水彩筆添畫出花朵的莖、葉子、小草等,注意畫面的布局。
陶藝示范課教案篇十二
學生能掌握背越式跳高完整的技術動作。
【過程與方法】。
通過起跳過桿練習,發(fā)展速度、力量、彈跳、協(xié)調及柔韌性等身體素質。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克服困難、勇敢頑強、團結協(xié)作的優(yōu)秀品質,培養(yǎng)善于觀察、積極思考和自我評價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正確的過桿動作。
【難點】。
上下肢協(xié)調用力。
三、教學方法。
教法:講解示范法、糾正錯誤法、圖示法、游戲法。
學法:探究法、觀察法,分組練習法。
四、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課堂常規(guī):體委整隊,報告人數(shù),師生問好,教師簡要介紹教學內容,檢查服裝,安排見習生。
導入: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背越式跳高的起跳動作,有哪位同學能說一下背越式跳高起跳的技術動作?不錯非常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過桿動作以及完整的動作練習。組織教學:四列橫隊。
要求:隊列整齊。
(二)準備部分。
1、圓圈接力跑。
方法:在場地上劃一個直徑為10米的圓圈。將學生分成兩組,人數(shù)相等,每組第一人站在一起跑線后,做好起跑姿勢。聽到教師發(fā)出口令后,迅速起跑,沿著逆時針方向繞圈外跑一圈。當對方隊員跑過本方起跑線后本方第2人走到圈外站到起跑后面,準備起跑。跑者用手觸及接力者的手時,接力者迅速起跑,依次進行,最后1個人先到達本隊起跑線者為勝。
規(guī)則:跑時踏上或踏入圈內判為犯規(guī)。沒有拍到手而搶跑者,令其重新起跑。因過早站在起跑線上,而影響對方跑者為犯規(guī)。
組織教學:將學生分為兩組,游戲過程及時表揚鼓勵。
要求:遵守比賽規(guī)則。
2、配樂韻律操:伸展運動、下蹲運動、體側運動、體轉運動、腹背運動、全身運動、跳躍運動、整理運動。
組織教學:四列橫隊體操隊形,教師邊做示范,邊提示動作要領,語言激勵學生,及時表揚鼓勵。
要求:拍節(jié)準確,動作到位,節(jié)奏感強。
(三)基本部分。
1、示范。
提問:注意觀察老師助跑時的路線以及過桿時身體的動作?
學生回答:直線加弧線助跑,在桿上身體是反弓。
組織教學:四列橫隊,前兩排蹲下,組織學生討論,學生得出答案。
3、講解。
動作要點:(1)助跑:采用前段直線、后段弧線的助跑方式。助跑的步數(shù)一般為8-12步,用遠離橫桿的腳起跳。
(3)過桿:起跳后,上體后倒展體,身體在桿上成反弓形,然后肩部繼續(xù)下沉,髖部上挺,使兩膝上升;上體越過橫桿后,及時低頭含胸,小腿上踢,使整個身體依次過桿。
(4)落地:低頭含胸,屈髖伸膝,以肩背部及雙臂著墊并借過桿旋轉力順勢后翻,做好緩沖。
4、練習。
(1)復習助跑起跳練習。
組織教學:全班四路縱隊,分別進行練習,教師巡回指導。
糾錯:最后助跑階段要跑弧線,起跳前身體內傾。
(2)原地跳起后倒收髖舉腿練習。
組織教學:分四組,分別在四個墊子上進行練習。
糾錯:后倒時收髖屈膝舉腿。
(3)完整背越式跳高練習。
組織教學:分為四組,分別在四組跳高架進行練習。
(4)分高度練習。
組織教學:全班同學按照技術掌握成都分為四組分別在四個高度練習。
5、檢驗—優(yōu)生展示。
組織教學:每個小組選出一名優(yōu)秀的同學,進行5個欄的技術動作展示。
(四)結束部分。
1、放松活動—配樂放松操。
組織教學:四列橫隊體操隊形。
要求:放松活動,身心充分放松。
2、課堂小結:教師總結學練情況,表揚先進,激勵全體學生。
3、宣布下課、師生再見、回收器材。
五、場地器材:
跳高架四個、橫桿四個、墊子四個、錄音機1臺、磁帶2盒、田徑場。
六、預計負荷:
練習密度:30%~35%;平均心率:120~130次/分;運動強度:中等偏上。
七、課后反思:
陶藝示范課教案篇十三
1.能夠認識蘋果的形狀和顏色。
2.能夠使用陶土制作蘋果。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
1.陶土、陶藝工具。
2.蘋果的圖片或實物。
1.導入。
教師出示蘋果的圖片或實物,引導學生認識蘋果的形狀和顏色。
(1)教師向學生展示如何制作蘋果,先將陶土揉成球狀,再用手指在球體上插出蘋果的輪廓。
(2)學生們按照教師的示范,自己動手制作蘋果。
(3)制作完成后,可以在蘋果表面用陶藝工具刻畫出蘋果的.細節(jié),如蘋果的紋路、莖和葉子等。
3.烘干和上色。
(1)制作完成后,將蘋果放置在通風處晾干。
(2)蘋果干透后,可以使用顏料上色,讓蘋果更加逼真。
4.展示作品。
學生制作完成的蘋果可以在教室內展示,讓其他同學欣賞。
本次陶藝制作活動,讓學生們通過動手制作的方式,認識蘋果的形狀和顏色。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制作過程中,教師需要適時地給予指導和幫助,讓學生們更好地完成作品。
陶藝示范課教案篇十四
設計意圖:
在我們的自然角里,有一只小烏龜與兩條小金魚。最近我在喂小金魚的時候,總會有一群小朋友圍過來觀看,嘴里還竊竊私語,“這么小。”“我喜歡這條?!薄澳憧?,他的嘴巴在吃東西?!边€有的小朋友紛紛要求自己來喂小金魚。小班孩子比較喜歡動感的事物,現(xiàn)在他們每天都會在魚缸前,與小金魚說說話或喂點食物的??吹剿麄儗π〗痿~非常感興趣,于是我就設計了這節(jié)課,通過直觀的欣賞魚,讓孩子們能夠了解魚的特征,從而在制作小魚的.時候更容易上手。
活動目標:
1.能用手捏、貼畫等技法創(chuàng)作各種各樣的魚,表現(xiàn)魚的動態(tài)特征。
2.體驗制作小魚帶來的樂趣。
活動重點:
能用手捏、貼畫等技法創(chuàng)作各種各樣的魚,表現(xiàn)魚的動態(tài)特征。
活動難點:
表現(xiàn)魚的動態(tài)特征。
活動準備:
陶泥、操作工具等。
活動過程:
一、回憶海底世界中的魚。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到過海底世界嗎?里面的魚成什么樣子的呀?(大膽用語言表述自己看到的魚的外部特征及它們在水中的動態(tài)特征)。
二、制作可愛的魚。
1.你們也想來制作一條小魚嗎?
2.教師示范制作可愛的魚。
師:用手捏魚的身體,然后翹翹的尾巴和張開的嘴巴。然后用另外的泥捏一捏,捏成一小片一小片的,貼在魚身上,最后貼上眼睛。
3.你準備做一條什么魚呢?
4.幼兒動手操作,制作小魚。
教師指導個別操作困難的幼兒。
三、參觀“海底世界”
第一環(huán)節(jié)通過回憶海底世界的魚讓孩子說一說魚的外部特征,喚起孩子的已有經驗,激發(fā)了孩子制作的興趣。在制作過程中胳個別孩子動作較慢,是否可以引導部分孩子合作完成小魚的制作。
《小班陶藝“可愛的魚”教案與反思》摘要:征,從而在制作小魚的時候更容易上手。活動目標:1.能用手捏、貼畫等技法創(chuàng)作各種各樣的魚,表現(xiàn)魚的動態(tài)特征。2.體驗制作小魚帶來的樂趣?;顒又攸c:能用手捏、貼畫等技法創(chuàng)作各種各樣的魚,表現(xiàn)魚的動態(tài)特征...
陶藝示范課教案篇十五
1、通過身體表現(xiàn),激起幼兒徒手制作去表現(xiàn)樹干的形態(tài)。
2、鞏固泥塑中的搓條、捏接的技能技巧,并嘗試用落葉來裝飾樹干。
2、發(fā)展幼兒的創(chuàng)造思維和想象力,體驗陶藝制作的樂趣。
1、泥、泥工板每人一份。
2、課前幼兒去戶外觀察過樹,并拾好大量的葉片小的落葉。
(一)帶領幼兒賞樹,并進行游戲“變變變”,引導幼兒用身體將樹干的各種形態(tài)表現(xiàn)出來?!靶∨笥眩瑯涫乔ё税賾B(tài)的,樹上的樹枝也是向各個方向伸展的。現(xiàn)在我們來做一個樹的游戲“變變變”,用我們的身體來表現(xiàn)樹的形態(tài)。小朋友可以一個人做,也可以找伙伴一起來做一棵樹,看看哪棵樹最漂亮。”幼兒游戲,教師引導幼兒大膽的用身體表現(xiàn)各種樹的各種形態(tài),并及時給予肯定及表揚。
(二)幼兒大膽的動手嘗試制作樹干,教師巡回查看。
(三)教師請個別幼兒示范制作樹干。(搓條成樹干的;雙手捏泥做成樹干的)。
教師在請個別幼兒示范時,教師在旁給予適當?shù)慕忉屨f明,告訴其他幼兒這種方法的技能技巧,及注意的問題。(如個別表達能力強的,教師可以直接請該幼兒邊示范邊說明。)。
(四)幼兒再次制作樹干,并加樹枝及樹葉。
1、要求幼兒大膽的去取泥塑造樹干的外型形態(tài),表現(xiàn)出樹干的千姿。
2、鼓勵幼兒用泥來做樹枝并與樹干連接,提醒幼兒注意樹枝與樹干的關系。
3、幼兒用在戶外地上拾來的樹葉插到樹枝上。
(五)、將幼兒展示出來,大家互相欣賞,講評。
(六)、以開一個樹的展覽宣傳會將幼兒帶出活動室。
“小朋友做的樹都很好看,那你們知道樹對我們人類有什么用嗎?”幼兒自由發(fā)言,“哦,原來樹對我們人類有這么多的好處,那我們可得好好宣傳宣傳。走,我們用我們做的樹去開個樹的展覽宣傳會。”
大班陶藝活動:有趣的泥巴。
設計意圖:
陶藝在我國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幾千年前就走在世界藝術的前列,如秦朝的“兵馬俑”讓世人驚嘆。而現(xiàn)代陶藝讓藝術的門檻大大的降低了,并深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使創(chuàng)作不再是陶藝家的專利?!巴婺唷笔呛⒆拥奶煨?,是最自然不過的事,而陶藝又是一種具有深厚內涵又易于掌握、便于普及的藝術形式。這么簡單的活動卻能啟發(fā)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想象力,培養(yǎng)孩子一種終身受用的高尚志趣,讓孩子們開始懂得美,開始喜歡藝術。在幼兒期進行陶藝教育不但有教育意義,更是孩子們快樂的載體,所以陶泥是孩子游戲中的寶貝。在這個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學習欣賞精美陶藝作品,讓幼兒能夠感受陶藝的魅力,并結合課件以局部展示陶藝品的方式,拓展幼兒的想象力。
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欣賞精美陶藝作品,感受陶藝的魅力。
2、以局部展示陶藝品的方式,拓展幼兒的想象力。
3、培養(yǎng)幼兒對陶文化的熱愛。
準備:陶泥陶藝課件陶藝實物陶藝工具若干背景音樂。
過程:
一、幼兒聽音樂入活動室。
二、教師逐一出示課件,幼兒欣賞并進行發(fā)散性思考。
1、出示課件一。
小朋友們,你們看這像什么?(幼兒自由回答)。
2、、出示課件二。
現(xiàn)在又像什么了呢?(幼兒自由回答)。
3、出示課件三。
現(xiàn)在有變成什么了呢?(幼兒自由回答)。
它是裝飾在什么物體上的呢?(陶罐上的)。
那么它會有什么樣的罐口呢?是罐脖子長長的;大大的;還是小小的呢?
教師小結:哦,原來陶罐上還可以裝飾這么漂亮的花紋?。?BR> 三、引導幼兒學習欣賞精美陶藝作品,感受陶藝的魅力。
1、出示部分陶藝實物,讓幼兒去看;去觸摸;去欣賞。
小朋友們,你們看這兒有很多的陶藝作品,我們一起來看看。
師:你最喜歡哪個作品?它是什么樣的?(引導幼兒從形狀和花紋去觀察和欣賞)。
2、出示陶藝課件,幼兒欣賞精美的陶藝作品。
你們瞧,我這兒還有更多的陶藝作品。(教師介紹個別作品)。
四、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裝飾陶藝作品(加背景音樂)。
1、師:我有好多未完成的作品,現(xiàn)請你們來裝飾一下,讓它們變的更漂亮!
2、幼兒分組合作裝飾陶藝,教師鼓勵幼兒用上陶藝工具。
你們真棒,作品太美了!現(xiàn)我們拿著我們的作品請其他小朋友來欣賞!
自評:
優(yōu)點:
1、教師給幼兒提供了一個自由想象和表達的空間,幼兒們在本活動中能盡情地想象、猜測、描述、表達。
2、本活動的各環(huán)節(jié)都很清晰,層層遞進,讓幼兒們從欣賞圖片到欣賞事物到欣賞大師作品再到動手操作。陶藝的魅力不斷影響著幼兒,從而培養(yǎng)了幼兒對陶文的熱愛。
3、課堂氣氛較好,幼兒、教師、陶文很自然和諧的融合在一起。
不足之處:
1、由于準備不是很充分,將欣賞大師作品這一環(huán)節(jié)漏掉了,所以只能將它移到最后一環(huán)節(jié)。
2、大師作品的圖片不夠豐富與美觀。
3、裝飾材料不夠豐富。
建議:
可收集制作陶罐過程,將它與欣賞陶藝作品相結合。

